第一篇:与项目管理单位专业项目施工单位的工作协调与管理措施(大全)
与项目管理单位、专业项目施工单位 的工作协调与管理措施
一、与项目管理单位的协调与管理措施:
项目管理单位的组成必须有公司根据建设合同及工程具体实际需要选派有能力完成本工程的人员组成,保证能完成建设合同规定和业主满意的目标,建立健全各个岗位责任制,各种奖罚制度、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保证工程质量、职业健康与安全文明及保护环境。
公司应与项目管理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确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目标,技术管理部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材料管理部门、预算部门应对所有施工组织设计内的各类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如实填写检查记录,当检查发现有不足情况存在时由项目管理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纠正,并将纠正检查记录反馈至检查部门,由检查部门派人进行复查。
项目管理单位应按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文明等的落实情况,每月按书面报表的形式向公司主管部门如实汇报,一些大工程技术变更或拟采用的新技术应由公司技术部门共同研究探讨决定,由公司技术总工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公司应与项目管理单位不定期进行工程技术、质量、进度、资金等经常进行交流,相互积极配合,听取项目管理单位的正确意见,为做好生产工作共同努力。
二、与专业项目施工单位的工作协调与管理措施: 在选择专业项目施工单位时应由公司主管部门或项目管理单位共同组织进行,收集专业项目施工单位的考察评价资料,其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施工单位的以往业绩及现有劳动资源:如各分项工程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等。并根据评价结果报主管领导审批,通过后再按工程的具体要求与之签定有效协议书或施工合同。
协议书或施工合同的签定应由项目管理单位起草签定,其内容应包括:工作范围及内容、工期、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技术及经济指标要求,实施本企业的管理体系的控制,接受本企业的管理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事先签定的协议或合同对专业项目施工单位实行中间平定与全过程控制,对其考核拟评价为合格、轻微不合格、不合格。规定:(1)质量、进度得不到合同、协议要求时定为轻微不合格;(2)质量、进度得不到合同、协议要求,经整改仍然得不到要求的确定为不合格;(3)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的确定为不合格;违反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的确定为轻微不合格;(4)违反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且整改仍得不到规定要求的确定为不合格;(5)发生过一起及以上重大环境污染、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确定为不合格;(6)对完成指令不彻底的确定为轻微不合格;(7)严重不服从管理规定的确定为不合格;(8)经过评定为轻微不合格的的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再进行评定,再次评定仍然达不到合格则确定为不合格,轻微不合格累计达到三次的确定为不合格。
公司主管部门、项目管理单位应对专业项目施工单位进行不定期考核、落实实施的考核情况应上报公司主管部门备案。公司各职能部门或项目管理单位应对专业项目施工单位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工程进度、计量和验收等实施监督管理。
主管部门或项目管理单位应随时听取专业项目施工单位的建议或意见,对一些好的建议或确实存在的问题应按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积极支持专业项目施工单位各个环节的技术组织措施,对一些大或比较复杂的技术项目公司应按需要进行技术人才支援。为专业项目施工单位创造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
第二篇:项目协调管理措施
工程名称
协调与管理措施
项目协调管理措施
一、项目管理内部协调
为了保证施工组织的安排紧凑有序,及时有效解决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及时传达和执行项目决策的意图和计划,项目内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调度协调体系,及时反馈上级建设单位、监理的意见和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调度协调主要工作内容:
1、每日组织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各施工队长召开一次碰头会,汇总分析施工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定解决方法和协调措施;
2、监督、检查计划和合同执行情况,负责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促进生产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
3、每周参加建设单位、设计、监理、各专业分包单位的施工协调会,解决施工重点、难点和专业分包单位之间的配合协调、管理。
4、定期召开各种各专业管理人员会议,了解整个工程的进度、成本、计划、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执行情况,明确下一步工作围绕的目标。
5、指派专人负责各专业工种之间的协调工作,组织好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衔接,人员穿插和流水作业,保证施工程序的清晰和条理化。
6、定期召开由项目经理和财务、预算、核算及施工管理人员参加的成本分析会,优化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投入,使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7、施工组织协调必须建立在计划和目标管理的基础上,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与工程有关的经济技术文件指导工作,指挥调度必须准确、果断。
施工单位 1 工程名称
协调与管理措施
8、及时做好天气预报工作,并组织有关部门落实防雨、防台、防暑、防火、防毒等措施。
二、与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的配合
1、总则要求
“顾客满意”是我司的质量方针,项目经理部全体人员应树立“建设单位是上帝”的思想观念,把建设单位期望的工期和工程质量作为核心,为建设单位建造一流的建筑产品,让建设单位满意,让社会满意。
监理单位是工程质量的监督者,我司将在现场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对监理工程师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质量方面精益求精,把本工程建设成为“精品工程”。
2、施工进度控制
1)施工进度计划
我司将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总工期及工期控制节点组织施工,并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及时上报工期总计划、月计划以及周计划。
2)施工进度计划实施
我司将按照拟定的进度计划组织施工,按照进度计划我司将投入大量的人力、材料、资金、施工机械及施工机具来确保施工进度计划的实现。
3)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
按照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情况,建设单位及监理对我司的进度计划进行检查。4)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我司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计划的调整以不影响工期控制点及总工期为前提。若建设单位因需要而要求加快施工进度时,我司将视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协调与管理措施
情况安排加班或增加资源的投入量。尽最大可能满足建设单位要求。
3、质量控制 1)施工工艺控制
我司将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
需使用的材料,应事先进行试验工作,确定施工使用配合比或工艺参数,并在施工中严格按照配合比和工艺参数进行施工;
混凝土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性能进行混凝上试拌,当强度、坍落度、凝结时间、抗渗性能等指标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时,该配合比方能用于施工。砌筑工程施工前,应对砌筑砂浆进行试配,强度、稠度、和易性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用于施工。
各分项工程施工前施工员应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质量交底、明确分项工程质量要求以及操作时应注意事项。
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员根据施工与验收规范的要求随时检查分项工程质量。
2)材料检验送样
对进场材料按规范进行取样送检。检测单位应具有规定的资质并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可;
材料进场后由试验员会同材料员进行取样,并应请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的材料员应提供如下资料:出厂合格证、批量、生产厂家、品种、规格。施工取样由监理见证。在材料使用前,将检验报告送监理认可后方使用该材料。
3)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主要内容包括: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协调与管理措施
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纳入管理范围,及时检查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处理不解决。
在本工程组织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在技术人员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明确工艺要求、质量要求和操作要求的基础上方能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技术人员反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方可继续施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技术复核及三检制等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以使本工程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质量检验及整改
对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工序,我司将加强“三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经检验合格后报监理检查验收。对施工中监理提出的整改意见,我司将组织施工队伍立即进行整改,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同意后,方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的施工。
4、安全、文明施工
对于建设单位及监理提出的有关安全文明施工有关意见及建议,我公司将会同其它专业分包单位认真落实及整改,为建设单位树立社会信誉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与外部有关单位的协调与配合
1、与质量、安全监督部的协调配合
1)总则要求
与质量安全监督站的协调与配合的好坏将是我司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之一,我司在本工程施工中将一如既往紧密加强与质量安全监督站的关系,为本工程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协调与管理措施
2)联络要求
主动与质量安全监督站加强联系,以取得他们对于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指导与认可。
3)争取支持
“质量第一”是我司的一贯质量方针,我司在本工程施工中,将加强质量与安全的管理工作,给质量安全监督站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以取得质量安全监督站对我司的支持。
4)创造条件
在加强与质量安全监督站联络与取得支持的情况下,以优异的工程质量争取监督站的认可,为我司本工程质量争创市优样板工程创造有利条件。
2、与城管部门的协调配合
1)总则
自觉遵守地方政府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等法规、政策,搞好自身的施工环境管理是与城管部门协调与配合的关键之一,我司在本工程施工中将一如既往紧密加强与城管的关系,为本工程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2)联络
主动与城管部门加强联系,以取得他们对于本工程文明施工的指导与认可。3)争取支持
创建文明施工样板工地一贯是我司追求的目标,我司在本工程施工中,将加强质量与安全的管理工作,给城管等部门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以取得城管等部门对我司的支持。
4)创造条件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协调与管理措施
在加强与城管部门以及其它政府主管部门的联络与取得支持的基础上,以“花园式”的施工现场取得文明施工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为我司本工程取得XX市市级“示范文明工地”创造有利条件。
3、与周围居民的协调与配合
1)总则要求
在本工程中,我司主动与周围居民取得联系,邀请其参加座谈会、联欢会以及文体活动,并积极参加当地社区的公共事业及活动。
2)取得谅解及支持
我司在广泛听取附近单位及居民对本工程施工的意见后,将尽可能对施工的噪声、强光、灰尘等采取控制措施,积极减轻危害程度,尽可能地维护居民的利益,取得其对我司的谅解及支持。
3)纠纷处理
对于我司与周围居民产生的纠纷,我司将尽量及时在内部予以调解解决,对于其对我司的投诉,我司在24小时之内采取行动,尽可能合理组织施工来减少施工对其产生的不良影响。
施工单位
2017年 月 日
施工单位 6
第三篇:项目管理措施
项目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针对目前工程现状,为切实加强公司现场管理人员对各项目部的有效管理,使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措施。
一、项目部关键岗位必须持证上岗,并在入场前参加公司举行的专业技能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连续两次考试不合格者,项目部不得擅自聘用。对于正在施工的项目,项目部人员要加强培训,公司将定期进行考试。(关键岗位包括:技术员、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电工)
二、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由技术负责人本人编制,切合实际,对于胡编乱造的,将对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进行约谈,并计入不良记录。
三、公司现场管理人员应不定时对项目经理部的技术交底进行监督抽检,监督项目部将交底切实落实到班组每个施工人员。
四、加强过程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立即进行整改,以避免出现返工现象。对于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必须进行整改。整改不彻底的,根据整改需要花费的费用的三倍从工程款扣除。由公司现场人员记录下部位,交预算科出费用清单,转交财务扣除。
五、样板先行。对于能进行样板施工的分项工程必须样板先行,样板通过后,严格按照样板质量标准进行施工。
六、对于新开项目,项目经理在领图纸的同时,公司工程部将公司各项制度标准发放给项目经理,一周后进行关键岗位考试,连续两次通不过的,不得聘用,且建议公司更换项目经理。
七、公司驻现场管理人员要摸清各个施工班组的情况,对于优秀班组公司优先安排工程款和工程,对于力量较弱的班组,加强管理,重点监控,整体水平上不去的予以辞退。
八、工程施工至合同拨款节点前一周,项目经理应及时通知公司驻现场管理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检查,通过后报工程部复查。复查合格工程款予以正常拨付。复查不合格的项目,整改合格后工程款予以拨付。
2013年6月9日
第四篇:以人为本与项目管理
以人为本在科研项目管理的应用
近年来,“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经常见诸各宣传材料和项目管理的文件中。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深究“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以人为本”似乎就是为了激发项目生产一线的员工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和运用人力资本。这是明显不够的。
科研项目管理的目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特定的研究目标,具有鲜明的时效性。科研项目管理的对象是与实现研究目标有关的各种有限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在科研项目中的安全管理、费用控制、进度管理、质量控制中,人是最能动的资源,也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在科研项目管理中首要的问题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是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人本原理的实质就是指一切管理工作必须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究竟以人为本有何理论根据?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有何特征?以人为本在项目管理中有何要求?这些都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1 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和以人为本管理方式的特征
以人为本的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和核心的一种人本主义哲学理论,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凝聚着人类智慧和文明结晶。从中国古代的管仲首先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到孟子“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命题;从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人是万物尺度”到费尔巴哈精心构筑的庞大的人本学体系,都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不同阐述。
企业中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即人本管理,从本原上来讲,是“人本主义”的一个必然要求,而“人本主义”又是针对“资本主义”提出的。早期的资本主义企业都是以“圈地运动”等非人性的手段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的,从而以资本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这一时期的管理是以“资”为“本”的。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对企业生产率的贡献越来越大,从而将企业中的人提升到一种比物力资本更为重要的地位上来。于是,“人本主义”就逐渐地取代了“资本主义”在企业中所占的主导地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也就应运而生。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中的人应当视为人本身来看待,而不仅仅是将他们看作一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以人为本之中的“本”实际上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本位”、“根本”、“目的”之意,它是一种从哲学意义上产生的对组织管理本质的新认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和历史必然,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这种趋势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人为本",表明了以人为本思想正在成为中国主流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因此,“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就是要回到人的社会属性的本质上进行管理,它从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主体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在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的组织中,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是一种合作分工关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重点是让每位员工都能享受权力、信息、知识和酬劳,从而使人人都有授权赋能的感受,并提高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核心是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把人臵于组织中最重要资源的地位,它意味着组织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围绕如何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而展开。
第三,服务对象是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全体员工是组织的所有者之一,就应该是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
第四,实现组织目标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由于人才成为组织竞争力的源泉,成为组织兴衰的决定性因素,所以组织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惟一的途径只有利用和开发本组织的人力资源。同时因为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组织需要不断追加对员工的人力资源投资。这两个方面是互相弥补、互相促进的。
第五,是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和管理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概念。因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所以比其他理论更加注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有效的结合。
第六,成功的标志是组织的目标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两者都能兼得。在施行以人为本管理的组织中,全体员工都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体和服务的对象,管理活动成功的标志不但要看原有的组织目标是否实现,还要看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是否实现。只有将组织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
性。创造性,使组织获得长久的发展。所以,很多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的组织都帮助员工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以求得组织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的协调统一。
2以人为本在科研队伍建设中的要求
2.1合理配臵人力资源
科研项目与其他项目最大的不同是要完成特定研究或试验任务,其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也就是要合理科研队伍的人力资源。合理的人力资源配备不仅可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而且有利于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提高科研攻关的工作效率。人员配备可以参照管理中的能级原则,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能级原则是指在考虑安排组织成员位臵时,应按所有人员自身的能力素质,恰当地安排在组织的相应位臵。贯彻能级原则,首先要明确企业不同工作岗位的目标和任务以及相应的工作要求。其次要充分了解全体员工的各自特点,通过科学的手段考察员工的能力素质。第三,把具有一定能力的人安臵在相应的位臵承担相应的责任;最后还要综合考虑管理组织解决结构优化问题以及不同能级的权力、利益和荣誉的对等和各类能级的动态对应问题,做到既要每个员工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各得其所,各尽其职,又要保证组织结构科学合理,避免和减少能量的耗费。
2.2重视人的价值和存在每一个项目都有预先设定的组织目标和项目目标,都是受时间、费用、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的制约,所以传统的项目管理都是以强调纪律性,要求员工以服从为美德。现代项目管理则是通过实现员工的主动性、激励人、关心人、尊重人,以感情联络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管理理念和方式的改变与行为科学强调“社会人”、“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有密切的联系,它明显地表现了现代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倾向。
科研项目管理就是要以尊重员工的人格、自我价值、尊严和权利为前提的。科研项目的开展是以团队(课题组)的方式完成的,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建设一个和谐、士气高昂的项目团队是项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组织特别是课题负责人:第一,尊重和维护科研成员的平等地
位、尊严和权利。在课题组内部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全面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平等关系和一个公正、互助、互爱、宽松和谐的环境;第二尊重科研人员的个性和独立人格,强化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科研成员是课题组的主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个人追求,自觉维护研究团队的集体利益和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团队和企业多做贡献。
2.3高度重视员工的情感与心理因素
科研成员不仅是课题组的人力资源的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还是有头脑、能出主意的能动的个体。因此,科研项目管理就不应单纯地依靠规章制度和经济刺激,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开发使用每个研究者的能力,不拘泥于学历、工龄、年龄,在真正平等的意义上重视每个人的能力发挥。一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并不是决定于少数能力出众的专家,而必须对普通员工备加关注,精心培育和放手使用,依靠他们来进行科研攻关。每一个普通成员都能做出极不寻常的努力,才是项目组织成功的源泉。规章制度和经济刺激,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固然重要,但若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不好的效果。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交际、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生理和安全属于物质范畴的低层次,而后三个层次则属于高层次。由此可以看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并非仅限于物质的范畴,对许多人来说,自尊和自我实现的满足也许更具吸引力。心理学家认为,人是受二重性所驱使的,他既是集体的一员,又需要突出自己,既想成为一支获胜队伍中的一员,更想使自己成为一颗明星,有时人们宁愿付出不自由的代价来换取自身的永恒和不朽。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们认为他所从事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伟大的,他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工作中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而且还会做得更出色。在日本,一些公司规定,公司的任何人员所提的建议,只要被采纳,除了物质奖励之外,都要大力表扬。这种物质奖励中注入精神鼓励的方式,激发了员工的自尊心和成就感,满足了员工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不同需求,从不同的方面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2.4强化培训教育,推进科技创新
知识更新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必须有计划、分类别、按层次对项目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专家、一线员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优化员工的知识结构、技能结
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既要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还要有大量的普通工人,采用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如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既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为项目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组织尊重人才,员工感受自我实现的具体表现。以人为本在项目实施中的要求
3.1有效沟通
沟通是组织内部信息交流,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管理中的沟通主要包括两种方式:1)正式沟通,它是随项目经理部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具有一定的模式性和规范性,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沟通三个方面。上行沟通指下级人员以报告或建议等方式向上级反映情况,让上级了解和掌握下级人员的想法和意见,从而使上级管理人员能迅速采取措施来解决或改善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下行沟通是指依照项目部的组织系统由上级传至下级,通常是主管阶层传到执行阶层的员工,这种沟通使员工能够了解、赞同并支持管理阶层所处的地位,这有助于管理阶层的决策和控制并减少曲解和误传消息。平行沟通通常指平行之间的沟通,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各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大多发生于不同命令系统之间而地位相当的员工之间,各员工之间在工作上能密切配合,并增进友谊。(2)非正式沟通,即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或方法,要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普通员工在日常交往中,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主管部门、设计单位的交涉中,把握分寸,适时沟通,这也是管理人员更高层次的要求。
3.2动力原则
管理活动必须有强大的动力,正确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活动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按照动力原则,首先所有不同管理岗位上的管理者必须有一定的动力驱使,才能从事各自的管理,否则一切管理活动都无从谈起。其次,所有没有在管理岗位上的员工,从事各自的工作也同样要有一定的动力驱使,否则他们的行为就是盲目的。正确把握动力原则,首先要正确认识各种动力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要综合运用各种动力。再次,要正确处理好个体动力和集体动力,眼前动力和长远动力的关系,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要协调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使两者保持基本一致的方向,管理者对个人目标要尊重、引导和教育。最后,要科学运用动力的刺激量。有了驱使人们行为的各种动力,管理者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刺激行为本身具有很
大的主观性和引导示范作用,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产生相反的作用,所以管理者必须要以员工的客观行为为依据,以组织目标为标准进行合理刺激。要对刺激量的大小、刺激的时效情况及刺激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有充分的认识并熟练的运用。
3.3以客户为中心
企业要想在纵横捭阖、复杂多变的经济大潮中“稳坐钓鱼船”,使项目的开发与管理取得百战百胜,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
(1)项目组织和团队必须认真而客观的对顾客的需求进行认真的调查和正确的预测,帮助客户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的项目指导性文件;(2)项目组织应该按照客户的要求,认真贯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进度表等合作性文件,以高质量高效率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3)努力建立科技创新体系,要坚持新产品开发为中心,以降低工程成本和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技术优势为目标,把本项目团队打造成一个技术过硬的现代化团队;(4)认真贯彻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0环境体系和OHSAS18000安全健康体系并按照这些体系进行组织设计与运行,按照企业方针、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目标制订相应的制度,以规范化和制度化地进行项目管理,形成一个P-D-C-A循环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体系和管理理念,形成相应的企业文化。
3.4关注所有的利益相关者
项目的实施是关系到很多利益相关者的。事实上,以人为本中的“人”还不仅仅限于组织的员工和顾客,还包括组织的其他所有利益相关群体,比如说研究项目的合作方、研究条件提供方等各个方面的人。因为对人的尊重如果是发自内心的,如果已经深入组织的骨髓,成为组织的灵魂,那么,它就必然会渗透融合于组织的各种关系之中。结论
以人为本是人本管理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它结合了中国的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这种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尊重人、信任人和发展人。它的提出和在项目管理中实施将会开拓我国的项目管理工作的新局面,项目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关键是客户为中心,以关心、尊重、发展项目团队成员为基本落脚点,同时兼顾项目的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五篇:项目管理与项目经理
项目管理与项目经理
一、项目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工作,它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明确的目标和可利用资源的约束下,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完成。美国项目管理学会
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ute)对项目的定义是:将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结合成一个短期组织以达到一个特殊目的。
项目管理这一概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如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二战后,美国海军在研究开发北极星号潜水艇的导弹系统时创造出项目时间管理工具――一计划评审技术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technique)。后来,美国国防部又创造出项目范围管理工具――工作分解结构法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s)来处理复杂的大型项目。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项目管理主要应用于军事和建筑领域。这一时期,项目管理被看作是致力于预算、规划和达到特定目标的小范围内的活动。项目经理仅是一个执行部,他的工作单纯是完成既定的任务――去执行由其他人(如设计师、工程师和建筑师)制定的方案。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
(l)范围管理(scope management)――根据项目的目的,界定项目所必须完成的工作范围并对它进行管理,包括立项、项目范围的计划和定义、范围确认、范围变更控制。
(2)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给出项目活动的定义、安排和时间估计,制定进度计划并行控制。
(3)费用管理(cost management)――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之内的管理过程,包括资源和费用的规划、费用预算和控制。
(4)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management)――确保项目团队成员发挥最佳效能的管理过程,包括组织规划、人员招聘和项目团队的组建。
项目管理专家把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项目管理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80年代之后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以后,项目管理的应用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电信业、软件开发业、制药业、金融业。国外一些大公司,如at&t、ncr、ibm、motorola、morgan stanley,也开始投入大量时间、资金和进行培训来提高项目管理能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竞争的日趋激烈、项目日益复杂和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降低运行成本的压力,迫使项目管理组织赋予项目经理更大的责权。这给项目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进了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项目经理不再单纯是任务执行者,而要胜任更为广泛的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经营技巧。他们不仅要实施方案,还要管理合同、熟悉财务并和客户一起工作。在传统项目管理的基础上,现代项目管理的内容也有了较大的扩展,增加了以下几点:
(5)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确保项目满足客户需要的质量,主要包括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6)沟通管理(communication management)――确保项目相关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处理,包括沟通计划的制定、信。息传递、过程实施报告和评估报告。
(7)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确保项目能够成功实现,需进行风险的识别、度量、响应和控制。
(8)采购管理(procurement management)――确保项目所需的外界资源得到满足,包括采购计划、询价、资源选择、合同的管理和终结。
(9)综合管理(integration management)――确保项目各要素的协调工作,包括项目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项目整体变化控制。
现代项目管理所包含的9个内容,构成了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所指的项
目
管
理
知
识
体
系pmbok(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目前,pmbok已被世界项目管理界公认为一个全球性标准。
二、项目经理职责的变化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个项目全面管理的核心和焦点。随着全球性竞争的加强和客户发展战略性合作需求的增长,对项目经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那些注重选拔、培养优秀项目经理的公司才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传统的项目经理通常只是一个技术方面的专家和任务执行者。而现代项目经理不仅要有运用各种管理工具来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经营管理等其他多方面能力,大口对项目团队成员的激励以及与客户的策略保持一致的能力。项目经理必须通过人的因素来熟练运用技术因素,以达到其项目目标。也就是说,他必须使项目团队成为一个配合默契、具有积极性和责任和动的高效率群体。图1表示了项目经理在传统与现代两个阶段职责的变化。
三、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及所需技能
项目经理的职责和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一定的个人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工程经验、协调和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判断力。实践证明,任何一种能力的欠缺都会给项目带来影响,甚至导致项目的失败。探讨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及其技能对于选拔和培训优秀的项目经理具有重要意义。
1. 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
职业是个体因工作时间的积累和工作态度的好坏而不断发展的工作活动和职位。职业包含着3层含义:随着时间积累而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途径;个人和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提供了与职业相关的身份。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职业作以下分类:常规型与交际型,线型与螺旋型、长期型与短期型。下面通过与部门经理的比较来说明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
(l)从个性因素来看,部门经理(如财务经理、销售经理、人事经理)属于常规型职业。他们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里,依照明确的工作程序,精确地组织和评价大量的信息。部门经理通常是顺从、有序、讲究效率和不易变通的。项目经理属于交际型职业。他们集中精力指导、帮助和带领他人去实现项目目标,不喜欢非常有序的工作环境。他们通常是随和、友善、机智、善解人意和乐于助人的。自信、奋进、精力充沛和善于沟通是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应有的品质。
(2)从职业发展方向来看,部门经理属干线型发展的职业。理想的线型职业包含着一系列随着责权增加而不断上升的职位级别。部门经理有着强烈的线形的职业发展方向意识。他们受到工作中各种机遇的激励,不断追寻着更大的权力和工作业绩。
项目经理属于螺旋型发展的职业。理想的螺旋型职业是指从一个专业领域(如工程)转向相关的专业领域(如产品开发)。新领域吸取了旧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会给另一个全新领域的发展开启一扇大门。螺旋型职业的从业者关注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和提高,追求个人及其创造力的发展。
(3)从职业的持续状态来看,部门经理通常是一种相对固定的长期职位。而项目经理受单个项目周期的限制,通常是一种短期性职位,也更具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由此可见,项目经理与部门经理在个性、职业发展方向与途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这也对项目经理的素质手口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项目经理的能力要求
项目经理的能力要求既包括“软”的方面――个性因素,也包括“硬”的方面――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
(1)个性因素。项目经理个性方面的素质通常体现在他与组织中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力和行为方式上。素质优秀的项目经理能够有效理解项目中其他人的需求和动机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号召力――调动下属工作积极性的能力;交流能力――有效倾听、劝告和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应变能力――灵活、耐心和耐力;对政策高度敏感;自尊;热情。
(2)管理技能。管理技能首先要求项目经理把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认识到项目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以及单个项目与母体组织之间的关系。只有对总体环境和整个项目有清楚的认识,项目经理才能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计划。具体包括:计划;组织;目标定位;对项目的整体意识;处理项目与外界之间关系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意识;授权能力――使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决策。
(3)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理解并能熟练从事某项具体活动,特别是包含了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活动。优秀的项目经理应具有该项目所要求的相关技术经验或知识。技术技能包括在具体情况下运用管理工具和技巧的专门知识和分析能力。具体包括;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技巧的特殊知识;项目知识;理解项目的方法、过程和程序;相关的专业技术;计算机应用能力。
根据对来自各个领域的85位项目经理的问卷调查,美国学者对这三大类能力的相对重要性作了比较。调查方法为:要求85位项目经理给三大类共18项技能分别打分,每项分数为l~7分。7分代表最重要的技能,l分为最不重要的技能。然后,再将各类得分换算为百分比。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由上图可知,个性因素所占百分比为39.6%,它是项目经理最重要的能力;管理技能的百分比为36.9%,处于次重要的地位;技术技能的百分比为23.5%,是相对最不重要的技能。这说明项目经理的技术技能强调的是通才,而不是单一学科的专家。这种技术技能是使项目经理有能力了解项目主要专业的技术问题。实际上,项目经理为了协调各专业间的工作,必须有足够宽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了解项目中各专业工作的内容,才能与专业人员进行技术问题的交流。
四、项目经理的策略选择
项目的运作技巧因国家和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项目经理们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他们的策略作相应的调整。在所需的技巧难度较高或其价值被低估时,公司也应给予项目经理正确的评价。以下是项目经理一些较为通用的策略:
1. 客户至上的原则
项目经理不应仅关注项目组织的发展,还应关心为个别客户提供服务。客户至上的原则应体现在项目的设计、发展和执行等各阶段。一个公司应通过借助干项目管理而形成的明确的并已达成共识的总体目标、有效的资源部署以及明确的团队手四个人目标,和客户发展长期合作关系。为了平衡市场需求,公司应以客户为中心,运用现有的技术能力为客户提供有益的、可产生附加值的服务。
2. 转变观念
现代项目管理已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与客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处于全球性竞争的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项目经理应该转变观念,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实际需要,削减初始说明书中不必要的部分。在实践中,由于许多客户并不真正了解自身的需求,这使削减工作困难重重。因此,项目经理应该有能力理解并说明客户的需求。
3. 明确的项目目标
无论项目规模的大小,项目经理都应有明确的项目目标,了解项目的时间和资源约束。为了评价项目是否成功,还应该能度量项目的产出。在技术项目中,项目经理应保持技术的完整性并尽可能避免费用超支。项目经理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合同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目标。完整性并尽可能避免费用超支。项目经理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合同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客户的要求,还要考虑其他组织和个人的需要。
4. 最坏情境法
项目团队中的意见分歧会影响工作效率,项目经理应该了解每个人的优缺点并使大家向同一个方向努力。如果项目经理可以自己挑选项目团队的成员,团队管理工作会相对简单。然而,项目团队是事先既定的。因此,项目经理应该事先设想到最坏的情景并积极预防它的发生。
5. 善于应变
优秀的项目经理应该能够根据项目的性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善于变通。因此,那些希望成为项目经理的人应该是灵活的,并应在各种小项目中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