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馨秋园区情况汇报
德州馨秋种苗科技有限公司 黄河涯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2012年6月4日)
一、基本情况
德州馨秋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3400万元固定员工6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人。
公司投资兴建的黄河涯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位于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前仓村南,面积2000余亩,系通过土地流转,在前仓、金庄、黄河涯村租用的。
基地种植的主要产品包括果品、蔬菜、苗木。主要产品包括德玉梨、大樱桃、草莓、毛桃、椹梅、枣和黄瓜、西红柿等已通过有机认证。2011年累计接待10万人到园区观光采摘,销售樱桃、梨、草莓等有机果品100万公斤,有机蔬菜50万公斤,优质苗木120万株,完成销售收入4080万元,实现利润865.4万元,带动农户3000多户,解决了2000多个农民的就业,农民年人均增收6600多元。
公司在优质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中,突出有机、富硒、反季节、四季有果有菜、休闲采摘的园区特色,融生态、优质、高效、高新技术应用示范于一体,注重发展科技型、生态型、教育型、观光型、休闲型、高效型现代都市农业,力求将园区建设为农业高新技术科研、生产、示范、推广、培训基地,农业科普教育、观光采摘、休闲生态 景区。
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所属黄河涯基地已成为农民土地流转的成功典型、公司化经营农业的有效模式,促进农民增收的良好载体,市民休闲采摘的主要场所。
公司的发展得到相关部门的初步认可。几年来,公司先后被授予“德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被中共德城区委、区政府授予“科技创新贡献奖”奖牌;被共青团德城区委、青年联合会授予“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称号;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授予“设施果树科技示范基地”称号;公司“馨秋果品”商标被中国国际名牌发展协会、中国品牌企业联合发展促进会评为“中国著名品牌”;被山东省富硒农产品协会授予“山东省富硒农产品科技示范基地”称号,并评选为富硒工作先进单位;公司自主选育的梨树新品种“德玉梨”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通过省林业局鉴定并定名,获得山东省科技市场金桥奖。
二、主要做法
(一)通过土地流转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馨秋公司坚持“一切为了农业,一切为了农民”的宗旨,把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做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主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按照党的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地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在流转后的土地上建立起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园,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发挥了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区、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公司先后分四次流转土地2000亩。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我们充分体现了农民意愿,签定了比较规范的流转合同。所征土地按照合同仅限于农业项目开发,转包期结束后土地 经营权归原农户所有,转包金按每年每亩1000元,每满5年递增10%计算,如周边土地价格上涨且上涨幅度超过本次转包金额的15%,则按照周边土地价格重新修订本次递增标准,或者按照每亩产1200斤小麦的当年平均价格计算转包金,两种方式由农户任选。每年12月底到次年1月初结算租金,从未拖欠,未发生过土地合同争议。总之,企业以优先保障农户利益为原则制定转包合同。另外,企业在转包期内,土地所有者在企业享有优先录用权,这样,充分保证了农户就业,最大限度的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通过土地流转,企业已建成了一个集高效农业示范、设施农业示范、观光农业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通过土地流转,有效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了农业效益,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对农业发展投入的不足,提高了农业装备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在政府财政投入杠杆的引导和调节下,我公司作为农业生产投入主体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通过土地流转,有效的地缓解劳动力就业和增收困难,提升了农业发展理念和农民素质,减轻基层政府负担,减少农村矛盾,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土地流转,有效地提高了“公司+社区+农户”模式运营水平,切实带动了馨秋社区甚至社区以外农户的增收增富,社区农户年平均收入增加6600元。同时,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功能,我们还将积极采取措施提高社区农户的科技素质和种植水平。每年春季我们将定期开展送科技到社区活动,聘请农业专家向社区农户传播种植 技术。为确保科技指导工作及时到位,公司将建立科技包保责任制,技术人员分片包保,从播种、病虫害防治、采摘等技术环节指导农户按公司编制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科学合理使用生物有机农药以及生物有机肥。通过科技指导与培训,既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和增收致富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使企业增加了效益,达到了农民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二)通过加大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和农业装备水平。公司自2008年设立黄河涯基地以来,先后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了检测中心1020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47个170亩;高标准日光温室31个5.2万平方米,连栋温室1400平方米,钢结构大拱棚2个1.1万平方米,中拱棚15个40亩,钢结构生态展厅1700平方米,普通仓库3350平方米,恒温库5000立方米,冷库2000立方米,果品蔬菜分装状加工车间500平方米;绿色长廊2000米,硬化道路7000米;安装500、250、80变压器各1个,架设(埋设)电缆3100米,打机井5眼,输水管道7700米,建设滴灌等节水示范面积300亩,沼渣沼液存储池4000立方米,购臵中小型拖拉机7台,机动喷雾机12台,自动选果机1套,开沟机10台,运输车6辆,定植各类果树30多万株。
(三)通过科学布局提高园区功能。基地划分为七个功能区:一是露地果品生产区,主要采用网架式栽培模式种植优质德玉梨;二是反季节果品设施栽培区,包括3个大圆拱棚、1个智能连栋温室和31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主要种植桃、椹莓、草莓、大樱桃等反季节果品;三是休闲采摘区,包括1700平方米生态展厅、2000米绿色长廊、5000米硬化观光路、3000平方停车场和230亩采摘园,可观赏各类花卉,采摘枣、桃、杏、椹莓、苹果等,正在计划建设180亩游乐圆和 农家饭庄;四是优良苗木繁殖区,包括200平方米组培室、2个智能育苗大棚、1个智能炼苗连栋温室和370亩育苗地,主要种植梨苗、枣苗、椹莓苗、绿化苗,年产无性优质苗木100-120万株;五是优质蔬菜区,包括47个冬暖式大棚和15个圆拱棚,主要种植反季节优质蔬菜;六是生态养殖区,主要利用林地养殖土鸡和笨猪。七是仓储加工区,包括1020平方米检测中心、5000吨恒温库、3300平方常温库、2000吨冷库,500平方米果品蔬菜加工车间。
(四)通过创新技术提高园区品质。公司在优质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中,确定了以国内外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技术相结合的立体集成原则,制定了与本园区实际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技术路线,逐步形成了以下三大关键技术体系13项关键技术。
一是良种选择及扩繁技术体系。在注重地域性选择和时效性选择的前提下,引进一大批国内外优良的作物品种(先后引进美早、布鲁克斯樱桃,珍珠大油杏,齐鲁巨红、五月中桃高Vc甜酸枣、蒸枣等37个优良无性系);自主选育砂梨新品种—德玉梨,并在适生区进行示范和推广。采用无性扩繁技术对优良品种进行速繁,推广面积近万亩。
二是农业生产信息化技术体系。开展了光度、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6个主要指标的自动检测,集成监测、超限报警、数据分析。下一步,我们正在与德州学院合作,逐步升级到信息库择优、自动控制、远程信息抽调及控制运作等功能,把作物的发育阶段和适时生态条件结合起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三是物理与生化技术应用体系。包括制冷、补温、补光等反季节生产设施装备应用,光环境调控,强迫休眠及物理破眠,浅层地热利用,利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糖醋液等防治病虫害生物 物理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害,沼渣沼液利用,纳米活性水,肥水一体化,植物秸杆二氧化碳反应堆,使用植物源和动物源肥料、杀虫、杀菌剂,微量元素(当前主要是富硒)应用,利用硫磺粉、腐植酸、腐熟酒糟、木醋液、生物菌肥、离子水等综合改良土壤等,既改善了植物的水肥气热,又提高了产品品质,增加了产品的健康保健功能。
通过集成技术的综合运用,调节果实成熟日期,配合露地栽培,实现了园区产品多样化,达到了周年供应的基本要求,具体产品设计包括:
1-3月份:草莓、樱桃、桃、杏、椹莓、韭菜、黄瓜、西红柿等; 4-6月份:草莓、樱桃、桃、杏、椹莓、韭菜、黄瓜、西红柿等; 7-9月份:杏、苹果、枣、桃、哈密瓜、袖珍西瓜、葡萄等; 10-12月份:桃、梨、枣、苹果、葡萄、韭菜、黄瓜等。
三、政府及各部门对企业发展的支持
公司成立以来取得的各项成绩离不开当地政府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些支持包括项目投入、环境保障、评先树优等各个方面,为企业发展、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领导关怀视察,促进企业发展。公司的发展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危朝安,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农业部总经济师张玉香及其他司处领导,省政府副省长贾万志、农业厅厅长战书毅、副厅长王培泉、于书良等厅处站领导,市领导吴翠云、雷建国、史好泉、田玉茂、袁秀和、韩建亭、黄金忠、刘兆柱等及有关部门领导,区领导王德第、张安民、邵清泽、隋力、冯勇、任建云、杨振生等领导及区直有关部门、黄河涯镇的有关领导 先后或多次到园区视察、调研和指导工作,在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不断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促进基地建设。黄河涯镇政府帮扶基地修筑道路总计达到4000多米,为基地运输及游客观光带来了极大方便;市、区农业局、财政局三年来投资近300万元,帮扶基地发展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购入基地所需的全部疫苗及菌种,配臵沼渣沼液运输车、开沟机,建设沼液池4000立方,为促进基地发展生物循环农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财政局为基地《年产100万株优质果蔬种苗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申请财政资金75万元,促成基地种苗事业的快速发展。水利局、财政局为公司申报的小农水项目,投入材料补助资金50万元,铺设pvc管道3700米,建成滴灌区300多亩,配套了三套供水系统,大大提高了基地的灌溉能力,节约了水源,降低了灌溉成本。农业局、蔬菜局、财政局为基地的蔬菜标准园建设申请财政资金50万元,使馨秋蔬菜的标准化生产和绿色生产步入快车道。财政、农业系统三年来为基地及时拨付救灾款、贷款贴息、品质农业园区、高产创建等补助资金累计400多万元,为基地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
项目不论大小,不论是否争取到手,做了就有效益。支持不分大小,想着就是生产力。各部门在支持馨秋发展方面都做了许多工作。如科技、科协、共青团、妇联等。
(三)不断改善社会环境,促进基地有序运营。黄河涯镇及相关社区非常重视馨秋基地周边环境的协调和治理,在处理企业与农民关 系方面做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及时协调和处理了土地转让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及时而公正的处理了相关治安事件,特别是在基地建设期间,多次派专人或工作组莅临基地负责协调相关事务。特别是前仓村派出居委会常驻基地,在用工处理各类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镇、村两级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治安环境,保证了基地的有序运营。
总之,各级领导、政府及各部门给予了公司发展极大的帮助,在此,我代表企业全体员工感谢各位领导的关注与支持,感谢政府的关怀与厚爱,感谢各级部门的扶持与关爱!
四、园区建设今后发展的思路
公司在3-5年内,重点是完成五项工程建设,实现四个目标: 五项工程:一是保护地栽培设施工程,增加保护地面积,配备补光、调温、肥水一体化、自动监测监视系统。二是田间水利及配套工程,疏挖引水沟,建生产桥、配套机井8眼,增铺地下输水管道,增建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400亩,喷灌100亩;全部反季节果树实现冬季地热循环,埋设生产性电缆,购臵动力机械、太阳能杀虫灯等。三是观光休闲工程,扩建停车场、购臵观光电动车、建设生态餐厅、水面和休闲娱乐区。四是产品储藏及加工工程。新建加工厂1处,改建生产资料仓库,配备果品、蔬菜加工流水线、制冷设备、检测仪器设备等。五是科技研发工程。与德州学院联合建立大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建立优良品种资源圃,进行引种栽培实验,不断丰富品种资源;加强新棚式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针对本地土壤水盐碱值过高的 实际,研究综合改良土壤盐碱化措施;加强信息化在生产方面的综合利用研究,逐步提高自动化程度;加强微风提水综合利用研究,节约能源;加强影响果蔬质量综合措施的探讨,提高果品口感与品质,确保食品安全。
四个目标:一是四季有果有菜,建成有机果品蔬菜生产加工基地,让健康有机果蔬走进寻常百姓家。二是提高建设标准,完善观光设施,建成“AAA级”农业观光休闲基地,让市民到园区可摘、可食、可玩。三是倾力于打造国内设施园艺、有机果品第一品牌,强占制高点,基本建成江北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高园区示范带动能力。四是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亩纯收入万元以上,让员工得实惠,企业上水平,为公司进入发展快车道做好各项准备。
馨秋公司将在市、区、镇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都市观光农业的开发,加快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建设和示范,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德城区经济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园区检查汇报材料
园区检查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欢迎大家莅临园区检查指导。下面,我将园区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园区基本情况
×园区2020年投入使用。项目一期、二期已建成投用办公孵化及配套面积约×㎡,入驻企业×余家,提供就业岗位×余个,接纳×余名高校学生进行实训;累计毕业企业×家,实现年营收×万以上企业×家,转化科技成果×项。已成功引入×、×、×等新型研发机构,×、×等行业龙头企业,×、×、×等高校师生创办企业,×影像、×科技等海外归国创业团队,初步形成新型研发机构支撑、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良好态势。至今,园区已获得×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等国家级荣誉资质,同时获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省创业孵化基地、×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电子商务创业基地、×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省级资质,并挂牌成立×省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同×交通×院士合作建立×省产业数据挖掘及智能信息化处理院士工作站,成功加入国际科技园协会(IASP),成为全省唯一一家IASP会员单位。
二、党建工作情况
园区于2020年×月成立党支部,2020年×月经上级党委批准成立党总支部,下设×、×网两个党支部,党员人数共计×人。×科技园党支部自2020年成立以来,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带头作用,围绕促进企业发展和服务党员群众开展各项工作,以园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抓手,构建六大服务平台,树立党群工作标杆和品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园区党支部不断完善党员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创业帮”“创咖汇”等活动,充分发挥各企业间党员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发展多作贡献。园区党支部还重点围绕企业成长所需的各项资源要素协调配置,初步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服务链条。党支部自成立以来,一是不断加强建立完善各项党建制度。二是建设专门的党员活动室、党建园地。三是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会议,召集园区各企业党员,共同研究和解决企业服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充分调动各党支部成员作用。四是注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不断壮大园区党员队伍。同时在招聘员工工作中,首先要求新入职员工的政治素质,优先聘用具有党员身份的人员进入园区工作,并及时接转新党员组织关系。2020年,党支部重点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名,有×名入党积极分子正在履行入党手续,为园区党员队伍注入新的力量。
三、活动开展情况
截止2020年年底,在×科技园党支部的引领下,园区先后开展了各类服务活动及培训活动,其中包括创业帮计划、第×届“资本面对面”之投融资项目对接沙龙,名人专场会——对话×、知识产权专题培训、园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第×届×省青年创新软件设计大赛、×企业家读书会活动、×市中小企业融资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科技园创咖汇首期项目路演、×私董会、×迎新联欢会等。为向园区企业及园区党员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在2020年下半年,×科技园计划开展更多具备创新性的活动,如品味慧生活活动、资本面对面活动、企业管理评审会等,并在党支部的引导下,继续做好系列活动,如创业邦计划、高峰论坛和项目路演等。近年来,在省市区各级党组织的指导下,园区党支部努力构建技术、人才、金融、创新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多样化增值服务:
(一)聚集多方优质资源,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园区党支部积极与各龙头企业、研发机构党组织开展沟通合作,与×软件园、×科技、×自动化所联合打造云计算平台、基于运动控制的智能装备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同时汇集园区高端人才党员,成立创业导师团、顾问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协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
(二)注重实训人才培养,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园区党支部与×、×理工等高校党委开展深度合作,共建×生实训基地,累计接纳×余名高校学生进行实训;举办×场次创业辅导服务,邀请杰出党员人才和知名创业成功人士开展创业大讲堂,通过分享创业经验和做法,为创新创业创造良好氛围,为开展创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设立种子资金,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在园区党支部的倡导下,科技园设立“科技创业种子资金”,解决企业初创期资金需求,2020年共计为×家企业提供×万种子资金;引入×余家风险投资公司,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融资贷款及担保服务;积极协助企业申请×生创业扶持资金、支持发展众创空间专项资金、小额担保贷款等各类扶持资金共计×万。
(四)对接各方资源需求,举办形式多样活动,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党支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以及×咖啡党员驿站,重点围绕企业需求开展专题对接会、高峰论坛和项目路演、创业者主题沙龙、天使面对面等活动×余场,协助企业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市场化对接等超过×项。
四、下一步党建工作计划
园区自2020年成立党支部以来,积极推进党建工作,把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以“融合、创新、笃行、责任”的理念为企业成长壮大提供服务。随着园区规模的扩大和园区企业的增多,为了更好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下一步,园区将紧紧围绕省委组织部提出的“双强六好”建设目标,规范管理党员工作,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引领示范作用,为企业发展腾飞做贡献。
第三篇:园区汇报(10稿)
关于产业园区有关情况的汇报
(2014年11月12日)
一、基本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区企业规模小,产业低端。
(二)产业园区定位单一。有色金属园区的产业定位,不利于园区多元化发展和全方位招商。
(三)地价逐年攀升。目前看,地价过高使前期垫付的征地费用大幅增加,企业望而却步。如果继续按照零地价的政策执行将使财政受益的周期大大延长,园区的竞争力也会逐渐丧失,这已经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无土地储备。园区成立后,基本是项目来了再征地,严重延缓项目落地速度,而且,土地用地指标有限,审批周期长,也严重制约了园区的发展。
(五)基础设施不配套。尽管这几年基础设施投入很大,水、电、路设施基本齐全,但企业污水处理、工业固体废物堆放和垃圾处理仍未解决。
(六)企业融资难。今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企业资金紧张,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十分突出。
(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有待规范。几乎所有项目未经立 1
项审批,无概算、无验收。部分项目未签合同就开工建设造成结算困难。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急需规范。
三、下步重点工作
(一)明确园区职能。
(二)控制地价,特别是拆迁价格。
(三)抓紧对再生资源产业园征地进行补偿,防止后患。
(四)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五)完善园区的物业管理。
(六)抓住时机,进行适当的土地储备。
(七)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问题。
(八)加强税收监管。
(九)推动省级园区晋升工作。
(十)加快办公楼建设。
第四篇:新能源产业园区汇报材料
新能源产业园区汇报材料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乡镇的全力配合下,经过全体干部和入园企业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园区基本情况
(一)光伏发电项目
2010年省政府确定的靖边县光伏产业示范园区总规划面积12300亩,位于我县杨桥畔镇九里滩村。目前已有4家企业入驻园区,累计投资9.8亿元,已并网装机50mw。其中,陕西光伏20 mw,上网电价为每度电1.15元,年发电量达3000万度电。中国国电和中国华电分别5mw,是“金太阳”示范工程,执行脱硫上网标杆电价0.3974元,年发电量可达700万多度电。神华国华20 mw,是国家特许权招标项目,执行电价为0.8687元,年发电量也为3000万度电。
(二)风力发电项目
到目前为止,驻靖风力发电企业已有8家。累计每期平均投资4.1亿元,每期投资装机容量均为49.5 mw,上网电价统一为每度电0.61元,目前有3家企业共7期已实现并网。分别为山东鲁能靖边席麻湾风电场一期,国电祭山梁风电场一、二、三期,国电草山梁一期,华能龙洲风电场一、二期。每期的年平均发电量为9600多万度电,已累计完成 1
装机350 mw。
二、工程进展情况
(一)光伏发电项目
比亚迪公司计划投资装机200MW,陕光伏计划续建300MW光伏电站、中国国电、阿斯特和振发新能源均有不低于50 MW光伏电站的投资意向。
(二)风力发电项目
中电投一期席麻湾李家梁风电场13台风机已完成吊装,2013年6月33台风机全部投产发电,同时,李家梁二期将于2013年5月开工建设,10月实现全部风机投产发电。
华电王渠则风电场110kv升压站和综合楼建设即将完成,一期12台风机于今年6月底并网,其他13台与二期33台计划于今年8月底全面并网。
大唐新能源小河元梁山风电场110kv升压站和综合楼正在建设中。8台单机容量为1.5MW风机已并网,其他计划于7月底实现并网。
华能龙洲风电场三期一边施工一边并网于今年8月底全面实现并网。
国电龙源3月21日开工,一期110kv升压站和综合楼建设已经启动,土建工程在做集控中心场平和站内交通道路修整。
三、存在问题及困难
(1)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资金缺口很大,园区环园道路硬化、绿化、环卫等工作跟不上,影响园区整体形象。
(2)土地征用问题严重制约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尽管县委县政府给予很大的支持,镇党委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和实际需求相差很远。
(3)当地群众阻工现象频发。主要表现在补偿款没有及时兑付在农民手中和个别农民对土地补偿政策不明确,无理取闹。
(4)企业向当地群众提供的村级土地划界、乡级土地划界当地群众有异议,导致部分企业后续工程延期。
(5)个别风电项目受到当地政府在建项目影响使得工期延期。例如国电龙源受高家沟贾大线道路施工导致设备和生产运输受阻。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抓好意向企业的入园工作。配合意向企业做好入园前的土地选址、数据收集和并网接入等工作。
(2)妥善解决群众阻工事件,积极消除地企矛盾,帮助企业加快工作进度。
(3)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四通一平目标,初步形成产业集群。
(4)积极探索将发电项目与现代农业、特色养殖相结
合,积极培养和发展本地新能源人才,扩大本地就业渠道。探索将新能源项目与我县旅游项目、生态环保项目相结合,促进我县农业、教育、旅游、生态建设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农业园区建设汇报材料
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助推农村经济增长农业园区建设汇报材料**镇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基于这一有力优势。**在强力推进环境立镇、产业富镇、文化强镇、和谐兴镇“四镇”发展战略上,深化理想目标,建设生态农业大镇,历史文化重镇,乡村旅游名镇。在农业发展的思路上,敢于创新,调整产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园区建设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农业园区建设发展思路清晰,以“公司+农户+小户”的经营模式为依托,以“政府引导、企业自主、整合资金、集中投入”的有力措施为保障,多层面、多角度辐射各种链接产业,优化农产品结构,力促农民经济增收。同时,政府在企业引进上选择知名度高、经济实力强、技术高新的企业,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扶持和服务,拓宽园区建设后备力量,增加园区建设服务指南。因地制宜,奋力发展。根据我镇地理、交通、水源、土质等情况,因地制宜,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经营、部门扶持的运作模式,着力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目前,园区引进企业1家,总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专业合作社5个,初步形成了“一园为主、多园带动”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