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乐至县推进两化互动工作汇报9.14
乐至县推进“两化互动”工作汇报
在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县抢抓发展机遇,深入贯彻中共资阳市委关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决定》(资委发„2010‟16号)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李佳书记《坚持两化互动发展,努力建设幸福资阳》讲话精神,在产业发展、项目推进、园区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产业支撑、项目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两化互动”工作加快推进,成效明显。现将我县近2个月“两化互动”推进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今年1—8月工业经济继续高位运行
1—8月全县实现工业产值140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0亿元,同比增长41%;产品销售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40%;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122%;工业投入完成18.8亿元,同比增长54.2%,其中:技改投入完成13.9亿元,同比增长39%。增加值增速、万元GDP综合能耗和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完成市下达目标。
二、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扭住项目不放松,夯实“两化互动”基础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在项目”的总体要求,按照“三个倒排”、“三个量化” 和“一强化、五坚持”的要求,以项目带动为主线,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发展路径,以扩充工业经济总量为目标,努力提高项目质量和档次,工业项目顺利推进,项目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我县充分把握省下放的经济管理权力,积极主动对接省、市相关部门,主动融入成都经济区,项目按照 “向上争取、向下挖掘、向前创新”三向思路,项目工作成效显著。我县继成功引进总投资22亿元的熊猫汽车产业园、总投资13亿元的西班牙菲伯萨集团食品机械及食品加工产业园等一批好而优的大项目后,今年8月,总投资60亿元的深圳骏富电子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的潇湘产业园两大项目相继签约落户乐至,全县机电产业将会实现飞跃式发展,整体水平将会迈上新台阶。1—8月,29个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占年度总投资25亿元的72%。其中,17个市级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21.87亿元的70%。
(二)壮大主导产业和培育骨干企业,支撑“两互动化”发展。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我县以“抓投入,强产业,保增长”为主线,继续深化“十亿产业发展、亿元企业培育、百万纳税企业扶持”三大战略工程,狠抓骨干企业达产扩能,规模企业培育。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建设产业集群,支柱产业培育和发展工作进展顺利,食品、纺织、机电、医药、建材、造车六大持续发展壮大,今年1-8 月,六大产业实现产值128.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1.8%,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8.3%。其中,新兴造车产业实现产值 7.4亿元,同比增长73%;食品产业实现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30.8%;纺织产业实现产值32.4亿元、同比增长54.8%;机电产业实现产值14.4亿元、同比增长31.7%;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8.4亿元、同比增长77.9%;建材产业实现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55.1 %。全县规模企业总数达86户,其中亿元企业较去年同期增加4户,达30户。二是扶持培育骨干企业。狠抓原料基地建设,按照“产业调大、结构调优、效益调高、产业链调长”的思路,在种植业、养殖业上下功夫,努力培育工业生产“第一车间”。着重建设各类工业原材料基地,为本地企业扩张扩能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和要素保障。
(三)三大园区联动建设,促进“两化互动”共融发展。抢抓产业西进、企业内迁、高速公路建设、童家发展区开发建设等重大机遇,大力推行政府主导建园、企业主体建园、股份合作建园、业主经营建园等模式,加快推进“三大园区”建设。拓展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加快“三纵一横”6公里道路、“273”天然气高压管搬迁工程建设。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园区可用地面积,不断壮大园区规模,打造集聚发展平台。加速推进文峰工业园建设。抓好园区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征地、拆迁、地勘等摸底工作,加快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建立完善五种制度(“县级干部、县级部门、县经信局职工挂联工业企业、重点项目责任制度”、“银政企对接例会制度”“产业发展研讨例会制度”、“企业发展绿卡制度”、、“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定领导、定部门、定目标、定职责、定奖惩”的帮扶制度”),不断增强干部服务工业经济的主动性,切实降低企业发展的投资、时间和心理成本,努力营造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二是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加强资金、土地、电、油、气等要素的综合协调力度,促进工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创新“五方联动”机制,1—8月,全县规模企业工业用电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7%;创新“五方联动”机制,召开银企对接协调会5 次,帮助企业协调新增贷款1.2亿余元,工业企业贷款余额累计达8.15 亿余元,全县工业贷款比去年同期增加2.5亿元,余额比年初增加1.3亿元;为企业争取国家、省、市帮扶资金335万元
17455.09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
基本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在项目”的总体要求,牢牢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域规划》实施、“天府新区”建设外部发展环境优化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两路一河”相继开工建设凸显的区位优势,贯彻“产业支撑城市,城市 承载产业”的发展理念,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统筹规划,集约发展,创新机制,良性互动,努力促进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进程,着力建设成渝经济区走廊上的新兴工业城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生态园林城市。
2011年主要目标:,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210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19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32%以上;完成工业投入25亿元,其中技改投入20亿元。启动文峰工业园区建设,全县产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80户,园区产值实现156 亿元,工业集中度达80%,壮大食品、纺织、机电产业,培育造车产业。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7平方公里,人口达16万,城镇化率达33.5 %以上。
(二)找准发展路径,突出推进重点
1.始终注重规划引领,以城市科学规划指导园区科学发展。按照“功能分区、产业配套、组团架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总体原则,不断完善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规划,用规划引领“两化互动”,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增强工业对城市的支撑作用,强化城市对工业的承载能力。
2.依托城区建设园区,以城市配套设施支撑园区快速发展。打造城市优质的宜居宜业环境,满足产业工人生活需求,利用城市完备的基础设施努力为园区建设与发展配套,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坚持产业支撑城市,以工业经济发展带动城市规模壮 5 大。只能充分利用工业对农业及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要重点围绕产业园区、产业聚集、产业新城三个层次,推进产城互动发展,切实解决城市人口就业问题,4.不断创新机制体制,以新型管理体系促进两化互动相融。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变农民为城镇居民。推进财政体制和投融资政策改革,切实解决融资渠道单
一、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推进科技、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努力建设一支与“两化互动”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5.致力打造投资洼地,以良好发展环境满足两化互动需要。在加强能源、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基础上,狠抓政务环境优化。在抓交通、城市配套等基础设施上,狠抓投资硬环境的改善,显现“成都区位,乐至成本”的独特优势,力争实现快速融入成都“7+1”经济区。
(三)细化工作措施,“两化”统筹发展
1.加快园区建设,打造“两化互动”新区。按照“适度发展西郊工业园、加快发展文峰工业园、规范发展中天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三园联动的发展思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在园区内科学布局医院、学校、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将园区建设成为城市新区。一是着力建设“三大园区”。大力拓展工业集中发展区。加快西郊园区“三纵三横”6公里路网建设,同步推进水电气配套工程。启动拓展区3000亩土地征用工作,将园区规模拓展至8平方公里,为潇湘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入驻提供保障。加速推进文峰工业园建设。抓好 6 园区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园区外宣力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力争2012年前引进10户以上企业入园发展。完善中天农产品加工园规划编制。完善园区企业发展、产业定位、产业规模、排污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适时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规划建设童家发展区。高起点做好发展规划。将童家发展区的核心区域作为乐至县未来10年建设中等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的重点区域,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规划。2011年,完成发展区第二区域14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第三区域14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160平方公里统筹发展区建设规划。高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2011年,全面完成天童大道一期道路建设,启动天童大道二期、文峰大道和起步区路网建设,同步推进供水站、配气站建设。高水平推进产业发展。按照“3+1”主导产业定位,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实现产业集群发展。2011年,力争引进10户以上企业入驻。2015年,童家发展区规模企业达到100户,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增加值50亿元。
2.狠抓产业培育,做强“两化互动”支撑。深入实施十亿产业发展、亿元企业培育、百万纳税企业扶持三大工程,全力发展纺织、食品、机电三大主导产业,培育造车产业,带动交通运输、金融仓储、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纺织产业方面,加速推进贵均纺织10万纱锭500台织机、乾源纺织6万纱锭300台织机等纺织项目建设,倾力打造西 7 部纺织城,到2015年形成100万纱锭、10000台布机生产能力,产值突破百亿元。食品产业方面,以西班牙菲伯萨食品及食品机械产业园为龙头,乐至四海、中天酿造集群等为骨干,不断提升乐至工业尤其食品产业发展层次和整体水平,到2015年产值突破百亿元,打造西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机电产业方面,超迪电器建成西部最大的洗衣机生产企业,潇湘产业园、骏富电子产业园尽快落地建设,并对接成都富士康(配套产品),尽早形成生产能力,到2015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造车产业方面,着力培育熊猫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宏驹机械、均威摩托车整装等造车产业项目,到2015年产值达到50亿元。力争2015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400亿元,增加值突破110亿元。
3.推进城市建设,实施西延北拓内建。要围绕中等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目标,不断优化城市布局,拓展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增强城市对工业的承载能力。一是主动“西延”,加快融入成都经济圈。大力实施“路网”建设,强力推进总长12公里的天池大道二期、文峰大道南北段建设,加快城市向西拓展,城市框架达到25平方公里以上,并通过成安渝高速公路快速连接成都,打造成都后花园,通过资遂高速公路快速连接资阳、遂宁等川中城市,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启动文峰工业园建设,规划占地20平方公里的文峰工业园建设;以廖家湖公园为中心,高起点规划“山水新城”。依托丘区优势建设1000亩湿地公园,再造一座新城;以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启动1500亩两个大型综合 物流港。二是全力“北拓”,加快打造北部经济带。推进城市和工业迅速向北拓展。启动天池大道至陈毅故里主干道9公里道路建设,深度开发红色旅游景区。拓展西郊工业园,推进“三纵三横”道路建设。构建西郊工业园区路网,新增园区面积8平方公里以上。打通40公里北干道,连接遂资眉、成南高速和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公路,带动北部区域城镇及产业快速发展。三是突出“内建”,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用三年时间投资8亿元,完成10片40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任务。实施15公里城市道路柔性路面和市政供排水、气、通讯等管线下地改造工程。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近6万平方米商业中心(形成乐至的万达广场),打造池南、北塔等中心商务区,规划建设两个五星级酒店,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强力推进市民500米休闲工程,2015年前,完成16个公园(广场)建设,并利用毗河经过乐至的优势,打造一个长40公里、宽1公里的绿化景观长廊(其中城区长10公里)。实施10公里的城河改造,通过雨污分流,中水回用等工程,提升城河承载能力
第二篇:宜宾两化互动
宜宾两化互动
7月23日至25日召开的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是省委、省政府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强势推进四川“十二五”跨越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会议。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我省工业化城镇化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两化”互动发展的重大工作部署,对于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我们切实按照省委“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结合宜宾实际,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创造了临港经济开发区“港城园”一体发展的新模式,探索出丝丽雅“退城进园”、涅槃发展的园城联动新路子,涌现出南溪、江安等一批建园兴城、以城促园的新典型,取得了“两化”互动发展的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要客观地看到,我们的“两化”互动还处在起步阶段,仅仅取得了局部的突破,整体工作和发展层次还很低,突出表现在:我市城镇化率分别比全国、全省低8.94个、1.74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还很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落差达到15.84个百分点,不匹配、不协调的矛盾突出;中心城区竞争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不强,城镇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认识,务必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推进新
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和省上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城镇化,特别是四川加快培育川南城市群、宜宾被列为全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的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历史机遇,牢牢把握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任务,努力保持“两化”互动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建设美好新宜宾和经济强市提供强大动力。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牢互动发展理念。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加速器。工业的加速发展必须以城市为依托,并以完善的城市功能和配套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和保障。同时,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又需要工业经济为其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技术支持和人力保证,并通过工业发展促进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在城镇集聚,进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工业化超前于城镇化,或者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都会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宜宾地处西部,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比重较大的内陆后发展地区,要实现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跨越,根本出路在于坚持“三化”联动,推进“两化”互动。应当看到,“两化”互动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当前,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关键时期,“两化”互
动发展正当其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同步、不协调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才能有效推动城乡统筹、区域一体发展,缩小城乡、工农二元差距,顺利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两化”互动发展的理念,把“两化”互动发展作为建设“产业宜宾、畅通宜宾、生态宜宾、人居宜宾”的重大战略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做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努力形成“两化”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走出符合宜宾实际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
(二)进一步完善规划,科学引领互动发展。“两化”互动发展,规划是引领,首要的是城镇规划。这是因为,城镇是各种经济要素高度集中集聚之所在,是一个综合体,既服务于生产,也服务于生活。因此,推动“两化”互动发展,首先要按照“设施配套、功能完善、集约节约、突出特色”的原则,修编好城市总体规划,并围绕城市总规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交通、土地、环保等专项规划,做到多规融合、叠加运行,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留足空间,以科学的城市总体规划引领“两化”互动健康发展。在规划中,要突出功能这个关键,围绕生产服务集聚化、生活服务便利化、基础设施网络化,既配套好城镇的产业支撑功能,促进人口向城镇流动,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为农业现代化创造市场、为工业化注入活力,从而
实现“以业兴城、以城兴业”;更要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理念,配套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生活服务功能,构建集工作、生活、学习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型空间综合体。在加强物质环境建设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城市精神家园的建设。坚持既要融古又要纳新,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加强城市记忆的保护与重塑。同时,在现代产业中提炼形成新的城市精神,把城市的历史文脉与现代工业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塑造独特的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位。
(三)进一步做强产业,强化互动发展的支撑。“两化”互动发展,城镇是载体,产业是支撑。缺少产业支撑的城镇,建得再漂亮也是“空壳”。我们要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战略,着眼既建美城市,更繁荣城市,加强产业培育,为城市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市民生活提供充足的就业空间,形成鲜明的城市产业特色。要立足我市资源特色、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加快“四基地”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有选择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增强城市经济综合实力,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要充分利用城市空间拓展形成的人口集聚、产品集散、产业集中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化与城镇化离不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配合与支撑,农村的繁荣稳定同样离不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带动和反哺。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
农村,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以农业现代化保障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形成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四)进一步优化布局,健全城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对于奠定未来城镇化的主体框架和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基本格局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坚持城乡统筹、区域一体发展方向,充分考虑城市规模效应、集聚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最大化的发挥,按照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的原则,重点沿交通轴线、沿江岸线和产业园区优化城镇布局,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为支撑、重点小城镇为骨干、新农村综合体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大跨度拉开特大城市空间形态。要立足宜宾山川分割的地形地势特点,打破“环形”思维,推进组团式布局,合理确定城镇间距,科学配置产业、农村、生态空间,通过优化路网结构,加强交通通道建设,形成以城镇为依托、产业园区为节点、农村地区和生态地区为纵深腹地的区域发展结构。要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根据各组团的地理区位特点、主体功能定位、城镇发育程度,实行大片区开发模式,优先推进赵场—南岸—盐坪坝、旧城—天柏、上江北—下江北等片区开发。同时,要加快培育2—3个20万人口以上的县城和一批5—10万人口的中心镇,逐步搭建起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基本骨架。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过程,就是革除体制弊端、创新机制的过程。
要认真梳理西部大开发、新型工业化、资源开发等支持政策,整合使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科技人才等各级各类资金,把支持政策转化为推动“两化”发展的动力。要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加快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改革,建立与“两化”互动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体系。要创新工作机制,研究成立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协调领导机构,整合统筹各方面力量,及时研究解决“两化”互动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坚持市场化方向,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准入限制,发挥政府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城镇建设经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手段市场化、资金来源多样化,变单一投资为多方聚资。同时,要以南溪撤县设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市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的研究,制定完善相关措施,真正做到权责统一、务实高效、运转有序。
第三篇:两化互动讲话
巴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迄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巴中是一座红色革命的城市。70多年前,是全国第二大苏区的首府,10多万人参加红军,涌现了近30位共和国第一代将军和86位省军职高级干部。巴中是一座开明开放的城市。随着巴广、巴南、巴达等七条高速公路、4条铁路的建设,地处成都、重庆、西安三大中心城市和成渝、关天两大经济区的区位优势日益突显,加快形成川东北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及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亲商、重商、兴商的氛围日益浓厚。巴中是一座新兴发展的城市。建地设市十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区发展,老区人民思干思进的愿望十分强烈,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和省深入实施革命老区扶贫开发以及东部沿海产业加快转移,巴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李刚说,城市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城镇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进程。目前,巴中正处于城镇化的初始期,城镇化率为29.3%,分别比全国、全省低20.4、10.9个百分点,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但发展基础薄弱,需要加大力度。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城镇体系,超常规、跨越式地闯出一条巴中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奠定巴中未来城镇化的主要框架和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基本格局,不仅是当代各级干部群众的努力方向和肩负的任务,也非常希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巴中建设。
李刚进一步说,巴中以全域规划为引领。坚持“全域巴中”理念,积极构建“一城两翼三副五廊”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市县城市—重点镇—中心村—产业聚集地”城乡一体的四级新型城镇体系,加快编制交通等各类专业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力争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中心城区形成建成区力争达到80平方公里、80万人口的大城市。巴中以“两化”互动为前提,坚持园城结合、产城融合,强化产业支撑,推进规划面积达43平方公里的产城一体的兴文新城建设,这是顺应巴中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需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两化”互动的要求,拓展一片新的生产生活领域,产业聚集区、人口聚居区、物流发展区。巴中以集聚集约为要求。立足巴中山多平坝少的实际,注重绿色低碳、节约集约,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积极发展小城镇,建设中心村和产业聚集地,推进农民向四级城镇聚集,就地就业、就近集聚,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镇品位,彰显个性特征,加快把巴中建成四川对外开放、对外拓展的新窗口和前沿阵地。基于此,巴中坚持组团发展,分层推进,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若干小城镇、中心村和产业聚集地构成的城镇发展体系,形成宜居宜业宜商的川东北重要中心城市。巴中以开门建设为动力。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投入融资”,把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作为对外开放与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引导和鼓励国内外投资者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各类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等设施建设,以大开放推动城镇化大发展。
第四篇:两化互动 三化联动经验
突出产业兴城 促进产城互动
近年来,南充市按照省委、省政府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城、园城互动、共融发展步伐,带动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民生问题有效解决。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130亿元;城镇人口增加到225.5万人,城镇化率35.9%;地区生产总值827.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3亿元,“十一五”年均分别增长14.6%、28.8%。
一、以规划为龙头,引领“两化”互动。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从西部大开发、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成渝经济区建设中找准发展定位,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认真开展第七次城市总规修编,科学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到城市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功能布局与产业分工布局有机衔接。产业布局上,形成了以油气化工、机械汽配为主,以丝纺服装、轻工食品为主和以能源建材、电子信息为主的“三大组团”。城镇布局上,形成了拥江主城、产业新城、北部新城和9个功能片区的“三城九片”城市结构形态。交通布局上,形成了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干线“十字”交错、千吨航运通江达海、4D机场通达南北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二、以项目为抓手,支撑“两化”互动。大力实施项目推动战略,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城,突出比较优势,培育产业支撑,把油气化工作为南充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先后与中国石油、中国化学、台湾联成、巴斯夫、厦门厦化等大型化工企业达成投资意向,一批重大项目基本敲定;狠抓重点企业、拳头产品,做大做强丝纺服装、汽车汽配、轻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工业主导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6%。大力实施重大城建项目,拉大城市骨架,拓展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主城区人口增加到90万,建成区面积拓展到81平方公里;通过实施阆中古城灾后重建、仪陇新县城风貌打造、营山县南北两河整治、南部县“桂博园”建设等项目,形成了一批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新型城镇。
三、以园区为依托,承载“两化”互动。把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主战场和城市发展新组团,坚持土地、项目、政策向园区集中,城镇规划优先考虑园区布局,城市发展优先建设园区干道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进产业集聚、园城共融。近三年全市产业园区建设累计投资80多亿元,南充化学工业园(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9个县(市、区)工业园区竞相发展,园区面积从不足20平方公里扩展到6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598户,园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55%。当前,我们正加快建设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化学工业园,着力培育壮大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
四、以招商为突破,助推“两化”互动。坚持把最优的资源配置给好企业、好项目,主动出击,招大引强。围绕特色资源、优势产业和构建产业链条招商引资,成功引进32户上市公司、6家大型央企和45户行业龙头企业。啤酒产销量世界前8的燕京啤酒、生猪屠宰产能世界前列的江苏雨润、电阻陶瓷基体占全球市场60%的三环电子、中国果汁行业第一品牌汇源果汁,以及康美药业、中盐银港、畅丰车桥等知名企业落户南充。围绕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招商引资,引进深圳万科、广州恒大、香港佳兆业等知名企业参与城镇建设发展,江东新区、北部新城、南门坝旧城改造等成为我市城市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城镇建设的档次和规模大大提升。
五、以创新为动力,激活“两化”互动。积极创新体制机制,着力破解资金和土地等瓶颈制约,打造低成本高服务高回报的投资洼地。创新管理体制,市上在把更多经济事务管理权限下放给区县的同时,加大“两化”发展指标的考核力度,调动了区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投融资和土地使用机制,成立南充发展投资公司和交通、园区、城投等投融资平台,积极探索BT、BOT等建设模式,带动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呈几何级数增加。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高效配置土地资源,确保了重大工业项目和城建项目建设用地。创新政务服务机制,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项目审批现场办结率、按时办结率均达到100%。
六、以惠民为目的,促进“两化”互动。坚持在互动推进“两化”中维护群众利益,实施重大产业和城建项目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深入开展风险评估,搞好拆迁安置补偿,保障被拆迁群众就业安居,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决策失误、工作不当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坚持在互动推进“两化”中改善群众生活环境,遵循“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完善城镇规划,加快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市民居住舒适度、生活方便度、出行畅通度显著提升。坚持在互动推进“两化”中增加群众收入,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市速生林、水果、生猪、优质粮油、蚕桑等特色产业基地快速发展,商贸、金融、物流中心建设快速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第五篇:“两化”互动发展之窥见
“两化”互动发展之窥见
君子兰:80883538
一要科学布局“抓规划”。乡镇发展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须在场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四个方面做好衔接,特别注重工业布局和场镇发展统一规划。目前,传统“三农”为主的AA乡在“两化”发展中,结合地域特色、立足本土、放眼周边、面向长远,完成了未来二十年的场镇发展修边工作,做到规划这个起点上不落后、不失误、不浪费。
二要产城共荣“抓互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如同人的两条腿,必须互动发展,不能短腿。新型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支撑,新型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的载体。为此AA乡在这两化发展中:一是着力做强工业支撑。始终把工业强乡作为跨越发展的主导战略,坚持盘活存量与引进增量并举,做大做强工业。二是加快做大场镇载体。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的场镇,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先后启动了AA河综合整治工程、粮站片区改造升级和新区建设,场镇道路畅通、场镇绿化、美化等综合治理,增强场镇对人口、产业等的凝聚作用,提升场镇品味、人气、商气。三是打造工业互动平台。把工业发展作为“两化”互动的联结纽带,通过场镇与工业互动发展,让百姓即安居又乐业。
三要因地制宜“抓特色”。放大资源优势,把产业发展放在推进“两化”互动的突出位置。传统资源优势,着力科学开发,坚持特色定位,把增强场镇承载力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的关键举措,依托粮油等传统资源做强产业、做旺场镇。打造具有浓郁乡土文化和地域特点的特色场镇,建成一批工业反哺农业型、服务产业型特色小集镇。
四要统筹发展“抓配套”。针对场镇综合承载能力不强、互动发展基础条件较弱的现状,下大力气抓好基础建设工作,配套支撑工业发展、场镇建设。抓住山后快速通道建设、观文路、汇竹垫路改造升级的契机畅通工业产品流通、人才“短期”流动、聚集(因AA乡基础条件差不可能让大量的人才在此安居,只能让一些有技能、有特长、有思想的人才智短期,如一月来一两天、一年来几次的短期引才)。坚持“用抓工业的力度抓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和金融等服务业。狠抓人才回引、人才返乡创业工作。
五要用活政策“抓保障”。对地方发展来讲,“两化”互动是全局战略,必须整合资源统筹推进。一是充分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扶持外出务工青年、大学生回乡创业。二是要素保障。针对发展中日益突出的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问题,强力整合资源推进项目建设。三是优化服务环境。用活BB县工业发展12条政策措施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营造了良好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