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相关实验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相关实验
四年级下册实验 实验1 液体的热胀冷缩
(第1课:温度计的秘密)
温度计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用过。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温度计的知识,如种类、构造、发明人,再让学生玩玩温度计,看有什么新发现(手捂、哈气,发现有红色液体上升并下降等,这时让学生猜是什么原因使液体上升和下降?)
要知道其中的秘密可利用实验材料做温度计,让学生讨论做法(把小瓶倒满水,盖上插吸管,做个模拟温度计)然后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看看和温度有什么关系(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原因使液面上升或下降?
引导:小瓶里面的水变多或变少了吗?那是什么多了?(是体积变了)看看不同液体的温度计是不是也会放在热水里液面上升、在冷水里下降?比较一下哪种温度计上升比较快?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牛奶、醋、饮料、酒精等所有液体都会遇热体积变大,我们说“膨胀”;遇冷体积缩小,即“收缩”。其中,酒精上升最快。最后让学生想办法给温度标上刻度,比一比哪组温度计最准确。注意事项:
1、因0--4℃的水会发生反常膨胀现象,因此实验中水温不应低于4℃。为节省时间,可将烧瓶浸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加热。
2、刚加热时,因为烧瓶先受热膨胀,管内的水面会略降一点,当烧瓶把热量不断传递给水后,由于水的膨胀系数比玻璃大,水面就会不断上升。反之,当把烧瓶放入冷水中时,因为烧瓶先受冷,管内水面会略升一点,过一会,水面会下降。
实验2 气体的热胀冷缩(第2课:自行车为什么爆裂)
【实验材料】锥形瓶、大烧杯、小气球、开水 【实验操作】
1、把小气球的口套在锥形瓶口并用细线扎紧。
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向烧杯内倒开水。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原来垂下的气球慢慢胀大竖立起来。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后,气球又逐渐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注意事项]
1、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
2、锥形瓶可用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代替。
实验3 固体的热胀冷缩
(第2课:自行车为什么爆裂)
【实验材料】铁架台、固体体胀演示器(金属球、套圈)、酒精灯、盛有冷水的杯子。
【实验操作】
1、尝试让金属球穿过套圈。
2、把金属球挂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
3、用酒精灯(外焰)给金属球加热3—5分钟。
4、(迅速)再次尝试让金属球穿过套圈,观察是否能穿过。5 把加热后的金属球放入冷水中,然后穿过套圈,看是否穿过。【实验现象】金属球加热后就无法穿过套圈了。受冷后则又能穿过。【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对金属球加热的时间,师在课前要多做几次,做到心中有数。
实验4 气温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第6课:岩石的风化)
【实验材料】酒精灯、镊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 【实验操作】
1、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
2、反复做几次,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碎石屑。
【实验结论】气温变化会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实验说明:此实验若用已风化过的页岩,有点裂缝,可节省时间。
链接: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就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程度也就不同。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涨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
实验5 土壤成分分析实验(第7课:土壤里有什么)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玻璃片、一小块土壤
【实验操作】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2、用玻璃棒搅拌烧杯里的水,然后静置,观察有什么现象。
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锝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活烧,观察有什么现象。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2、搅拌静置后,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沙和很细的黏土。
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这说明土壤中含有能溶解于水的物质,如无机盐。
4、把土壤放进铁盘里用火烧,发现冒烟,有气味,烧过以后土壤颜色变浅了,说明土壤里含有能燃烧的物质―――腐殖质。链接:土壤的组成,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空气。
实验6 三种土壤保水性对比实验
(第8课:土壤的种类)
【实验材料】广口瓶3个、漏斗3个、砂质土、粘质土、壤土 【实验操作】
1、在3个广口瓶口分别放1个漏斗,在漏斗内分别放入一分土壤。
2、同时向3个漏斗内倒入同样多的水。
【实验现象】砂质土渗水最快,粘质土渗水最慢,壤土渗水适中。【实验结论】
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粘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壤土:渗水中,保水性能中。[注意事项]
此实验为对比实验,一定保证瓶子的大小相同,三种土壤的多少相同,倒入水的多少相同。
实验7 光沿直线传播(第11课:认识光)
【实验材料】
1、三张硬纸卡片(中间带孔)、蜡烛
2、纸筒、蜡烛
3、烧杯、水、牛奶、激光灯
【实验操作】
1、将三张卡片放在蜡烛和人眼之间,调整卡片,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
2、闭上一只眼,用另一只眼通过纸筒看蜡烛,然后在将蜡烛的前端弯折后观察。
3、在烧杯中倒上水(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在里面加一些牛奶),用激光灯从烧杯的一侧照向另一侧。【实验现象】
1、只有当人的眼睛与卡片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
2、通过直纸筒可以看到,通过弯纸筒则看不到。
3、在烧杯中会看到一条很清晰的笔直的光束。【实验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说明:学生对“直线”和“四面八方”的认识的误区:相矛盾。教师的措施:
1、讲解不同:一个是指线路,一个是指方向。“直线”是就一束光而言,“四面八方”是就整个光源来说的。
2、设计不同的实验并加以比较。
实验8 玩镜子
1、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像是正立的。物体与虚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球面镜(1)凹面镜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2)凸面镜:只成正立的缩小像。
3、三种镜子所反射景物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凸面镜的反射范围最大,凹面镜的反射范围最小,平面镜居于凸面镜和凹面镜之间。
实验9 光的折射(第13课:筷子“折”了)
【实验材料】玻璃杯、水、一枚硬币
【实验操作及现象】在空杯内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你的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保持杯子和你的头的位置不变,由另一人慢慢向杯中倒水,现在可以看到硬币了。
【实验结论】和筷子折了是一样的道理。由于光从一种物质(水)进入另一种物质(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折射光射入人的眼睛时,在我们的视觉上感觉是杯底的位置升高了一点。也可以用以下实验: 把一白色薄纸剪成长等于杯周长、宽等于杯高的长方形,将一半涂黑,并在涂黑处刻一条缝,贴在外壁。让手电筒光通过缝射入杯内,在缝对面做一记号,再加入水,就看到光线发生了偏离;或用激光灯照射一光线,做一记号,不改变等位,前面放入透明物质,再看光线的改变。
实验10 制造彩虹(第14课:彩虹的秘密)
【实验材料】平面镜、脸盆、水
【实验操作及现象】(太阳斜射的时候),把一只盛有清水的脸盆放在门口的阳光下,拿一块长方形镜子,与水面成30度角放进脸盆,这时阳光透过水面正好照到镜面上,再由镜面把阳光透过水面映照在室内白色的碰壁上。这时在墙上会出现一条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带,跟天空的彩虹一样美丽。链接:彩虹形成的条件是:阳光、小水滴。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它把阳光分解成了七中色光。
实验11 玩三色陀螺(第15课:飞旋的陀螺)
【实验材料】学生已做好的三色陀螺
【实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玩三色陀螺,随意组合三种颜色,先记录下陀螺的颜色,再旋转陀螺,看变成了什么颜色。【实验现象】学生根据实验记录汇报
【实验结论】两种以上的色彩混合之后,会产生一种新的色彩。
链接:色彩的种类不下几千种,我们见到的光的色彩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而这三种色光是不能用其他色光相混产生的。故称为光的三原色。
实验12 测力计的使用
(第20课:苹果为什么落地)
1、先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刻度处。
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3、每个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
实验13 重力的方向
(第20课:苹果为什么落地)
【实验材料】铁架台(带漏斗架)、漏斗、锥形瓶、大米粒
【实验要求】每人2粒米,分别放进漏斗里,要让米落在锥形瓶中。不准用手拿着锥形瓶,不准捡掉落的大米。全部放完后请坐端正。看哪组米落进锥形瓶中的最多。
【实验分析】操作时,一要注意让米粒从漏斗的管的中间下落,最好不碰壁,二要注意要让漏斗的管和锥形瓶的口对准。因为米粒所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结论】地球上或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对这学期的教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土壤与岩石》、《和谐的自然界》、《热与我们的生活》、《透镜与我们的生活》、《地球运动与我们的生活》、《研究与实践》等6个单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中、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土壤与岩石》单元主要让学生做土壤成分实验,知道土壤的结构是由沙、黏土、腐殖质组成;通过实验认识三类土壤的特点;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等教学内容。《和谐的自然界》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知道保护色、拟态、冬眠等保护方式。通过实验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性研究蚂蚁和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懂得食物链的含义,理解为什么要保持生态平衡。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如何保持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平衡,制定计划开展保护动植物的活动等主要内容。《热与我们的生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热的传递方式及热对物体形状与大小的影响及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等主要内容。《透镜与生活》要求学生用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及成像规律及应用;做模拟实验,了解眼睛的构造及看物体的生理机能;了解近视眼的形成及预防;注意用眼卫生。《地球运动与我们的生活》要求学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形成昼夜变化,做模拟实验。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查阅资料观察记录月相变化,了解月食、日食现象。查阅资料了解月球概貌:大小、月表特征、有无动植物和空气等内容。《研究与实践》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教师要适时帮助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索精神,从而形成科学精神。主要内容有:了解种花的过程;在校园或家庭创设生物角,栽培植物。
三、教学目标:
1、探究土壤的成份及特点(如:保水性)及与植物的关系。
2、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链的知识及打破生态平衡的危害,教育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3、探究热传递的方式及与人们的关系。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眼球成像的原理,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
5、了解地球、月球的公转及位置关系形成的月相、日食、月食、昼夜产生及对生物的影响。
6、了解生物群落并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及相互间的联系。
7、通过探究、游戏、体验、播放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与热传导有关的实验、貌相形成及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了解眼睛的构造及看物体的生理机能的模拟实验仪器缺少、材料也不好带,也不好组织,这此是本册的教学难点,同时这部分内容也很重要。
五、教学基本措施:
1、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我所教学的每个班,我打算本着就近的原则给他们分组,每组4-6人,每组学习最好的那个学生为组长,字写得最好的那个学生为记录员。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纪律、安全、组织、分配带材料等工作,记录员做好实验记录。在教学中逐渐教会他们怎样组织实验、交流、带材料、作记录,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原则上让学生先自评、再在小组内评,再推荐优秀学生在班上评。
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它承载着科学教学的所有价值,但现实却不能让我们每节课都这样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于探究的内容、核心内容、重要的内容设计并开展探究式教学,每课进行探究的问题不能超过两个,如果探究的问题超过两个,则次要的内容要用其它方法进行变通,如视频、游戏等方法组织教学。探究时,要独立与合作结合起来,能分组做实验就分组做,不能分组做的老师要演示实验,不能演示实验的,要运用多媒体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设计。总之,尽自己最大努力坚决、合理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探究的整个过程中,我即不强制学生的学习,也不放任自流,用语言、情境、游戏等到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科学教学虽然以探究为核心,但其它方法运用得当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经常在教学中运用游戏、讲科学故事、观看视频等手段,这些手段有的让学生亲历过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强材料的直观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个学期,我将继续运用这些方法作为探究式教学的补充。
3、向其它学科融合
科学有时向语文、音乐、美术融合,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科学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土壤,我计划让学生赞美土地,学习珍稀的动植物,我计划在课堂上开展一次即兴演讲,探究月球,我打算让学生畅想未来……
4、教会学生上网查资料、下载并保存文字、在网上观看科学视频等。
六、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除《植物向哪里长》《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温度计的秘密》《凸透镜》《弯弯的月亮》外,其它都是一课时,每学一单元都要复习、测试,大约要两个课时。
实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2010-03-07 11:09:47 阅读2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实验教学计划
为了普及实验教学,加强教育装备管理,切实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效益,我校将扎实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采取多项有效措施,使我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教学教研工作再上
一个新台阶。
一、建立机构,明确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1、建立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2、强化实验教学日常管理
(1)学校按要求制订实验室主管领导职责,实验员职责,科任教师职责,学生实验守则,职责分明,责任到人。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仪器设备借用,领用,损失赔偿制度。(3)实验室在借用、领用、仪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时必须进行填写登记,手续要完备。(4)建立完整的管理帐册,资料档案,定册清查帐、物、卡,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
(5)各种仪器、设备的存放要根据其性能和学科特点,科学分类摆放,并加强防护工作。(6)图书室、阅览室面向学生开放,开设阅览课。坚持定期补充新书,不断提高图书使用率。(7)加强对计算机教学的管理,配备专职教师,加强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并每期考核一次,检查学
生情况。
二、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基础建设。
1、加大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实验基础建设,保障有可靠的安全设施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2、实验经费要专款专用,建立实验经费专帐,保证教学的政党开展。
三、规范实验教学行为,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1、实验教学要实行实验计划、实验申报、实验备课、实验报告“四对口”。(1)实验计划:每期次,各实验科目任课教师要制订详细的演示,分组实验计划。
(2)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实行申报制度,认真填写实验中报单,并与计划、备课一
一对应。
(3)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备课,备课的内容要有课型、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器材清单、装配示意图和实验步骤,课后有实验情况记载和实验效果分析。
(4)每次分组实验学生都要完成实验报告,每次实验报告都要批改,有时间记载。
2、实验教学过程要规范。
每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目的要明确,实验之前要与实验员一道预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双边活动,弄懂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数据,掌握实验操作要领,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
3、大力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1)分管实验的领导每期原课不少于5节,并有听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教师和实验员交换意见,提
出改进措施。
(2)学校每期举行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3)学校每期组织一次学生实验操作考查。(4)每学期举行一次实验教学专题研究活动。
四、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奖惩机制。
1、学校对实验教学、装备管理工作按工作职责实验实行评估,计入个人工作量和工作业绩,实验员和管理人员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享受教师同等待遇。
2、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选活动,对优秀者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并报送上
级参评,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3、开展自制教具、实验论文和实验优质课评比,择估选送市、地参评,获奖者按标准进行奖励。
4、教导处对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情况纳入教师检查范围,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奖惩。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生命的奥秘》、《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变化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与未来》、《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结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地质的运动、能量的产生以及宇宙的奥秘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二、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较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方面: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观察,能搜集整理信息;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2、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微生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
3、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假设性解释。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5、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
6、能用简单器材对简单机械进行定量观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保持和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门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2、了解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3、指导电能产生磁,了解磁铁的应用;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4、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认识九大行星的特点;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5、认识什么是仿生,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仿生发明创造;了解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具体措施
科学探究、科学品质的培养方面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五、课时安排
除了《
5、生物繁殖新技术》、《
13、无处不在的能量》、《
17、生物的启示》、《
18、科学就是力量》、《研究与实践》安排2课时外,其余每课均 1课时,每单元安排1课时复习、测试。
第三篇: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镇武完小袁照成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对这学期的教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下册由“热胀冷缩”、“岩石的科学”、“土壤与植物”、“光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园地球”和《研究与实践》。在四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前五个单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中、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研究与实践》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教师要适时帮助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索精神,从而形成科学精神。主要内容有:了解植树的过程;对当地岩石的种类进行考察。
四、教学目标:
1)对热胀冷缩进行研究。从观察生活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2)认识岩石,对岩石的形成、用途进行研究,探究岩石的变化过程。辨别岩石的种类。
3)对土壤与植物的观察与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土壤的种类与植物向哪里生长,指导如何保护土壤。
4)对光与我们的生活进行研究,对平面镜曲面镜进行研究探讨,了解彩虹的形成,能用实验的方法模拟彩虹的形成。
5)对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进行初步了解,知道地球上有什么,我们在那里和重力问题,如何进行测量重力。
五、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六、教学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2、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我所教学的每个班,我打算本着就近的原则给他们分组,每组4-6人,每组学习最好的那个学生为组长,字写得最好的那个学生为记录员。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纪律、安全、组织、分配带材料等工作,记录员做好实验记录。在教学中逐渐
教会他们怎样组织实验、交流、带材料、作记录,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原则上让学生先自评、再在小组内评,再推荐优秀学生在班上评。
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它承载着科学教学的所有价值,但现实却不能让我们每节课都这样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于探究的内容、核心内容、重要的内容设计并开展探究式教学,每课进行探究的问题不能超过两个,如果探究的问题超过两个,则次要的内容要用其它方法进行变通,如视频、游戏等方法组织教学。探究时,要独立与合作结合起来,能分组做实验就分组做,不能分组做的老师要演示实验,不能演示实验的,要运用多媒体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设计。总之,尽自己最大努力坚决、合理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探究的整个过程中,我即不强制学生的学习,也不放任自流,用语言、情境、游戏等到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科学教学虽然以探究为核心,但其它方法运用得当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经常在教学中运用游戏、讲科学故事、观看视频等手段,这些手段有的让学生亲历过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强材料的直观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个学期,我将继续运用这些方法作为探究式教学的补充。
4、向其它学科融合科学有时向语文、音乐、美术融合,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科学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土壤,我计划让学生赞美土地,学习珍稀的动植物,我计划在课堂上开展一次即兴演讲,探究月球,我打算让学生畅想未来„„
七、课时安排
第1课1第2课1第3课1第4课1 第5课1第6课1第7课1第8课1 第9课1第10课1第11课1第12课1 第13课1第14课1第15课1第16课1 第17课1第18课1第19课1第20课1 第20课1
第四篇: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写写帮整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相关实验
四年级下册实验
实验l 液体的热胀冷缩
(第1课:温度计的秘密)
温度计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用过。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温度计的知识,如种类、构造、发明人,再让学生玩玩温度计,看有什么新发现(手捂、哈气,发现有红色液体上升或下降等,这时让学生猜是什么原因使液体上升和下降?)
要知道其中的秘密可利用实验材料做温度计,让学生讨论做法(把小瓶倒满水,盖上插吸管,做个模拟温度计)然后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看看和温度有什么关系(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原因使液面上升或下降?
引导:小瓶里面的水变多或变少了吗?那是什么多了?(是体积变了)看看不同液体的温度汁是不是也会放在热水里液面上升、在冷水里下降?比较一下哪种温度计上升比较快?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牛奶、醋、饮料、酒精等所有液体都会遇热体积变大,我们说“膨胀”;遇冷体积缩小,即“收缩”。其中,酒精上升最快。最后让学生想办法给温度标上刻度,比一比哪组温度计最准确。注意事项:
1、因0-4℃的水会发生反常膨胀现象,因此实验中水温不应低于 4℃。为节省时问,可将烧瓶浸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加热。
2、刚加热时,因为烧瓶先受热膨胀,管内的水面会略降一点,当烧瓶把热量不断传递给水后,由于水的膨胀系数比玻璃大,水面就会不断上升。反之,当把烧瓶放入冷水中时,因为烧瓶先受冷,管内水面会略升一点,过会,水面会下降。
实验2气体的热胀冷缩
(第2课:自行车为什么爆裂)
【实验材料】锥形瓶、大烧杯、小气球、开水 【实验操作】
1、把小气球的口套在锥形瓶口并用细线扎紧。
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向烧杯内倒开水。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
原米垂下的气球慢慢胀大竖立起米。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后,气球又逐渐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注意事项]
1、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
2、锥形瓶可用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代替。
实验3 固体的热胀冷缩
(第2课:自行车为什么爆裂)【实验材料】 铁架台、固体体胀演示器(金属球、套圈)、酒精灯、盛有冷水的杯子。【实验操作】
l、尝试让金属球穿过套圈。
2、把金属球挂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
3、用酒精灯(外焰)给金属球加热3-5分钟。
4、(迅速)再次尝试让金属球穿过套圈,观察是否能穿过。5把加热后的金属球放入冷水中,然后穿过套圈,看是否穿过。【实验现象】
金属球加热后就无法穿过套圈了。受冷后则又能穿过。【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注意事项] 对金属球加热的时间,师在课前要多做几次,做到心中有数。
实验4气温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第6课:岩石的风化)【实验材料】
酒精灯、镊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 【实验操作】
1、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
岩石的表而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米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碎石屑。【实验结论】
气温变化会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实验说明:此实验若用已风化过的页岩,有点裂缝,可节省时间。
链接: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而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就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冷的程度小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程度也就小同。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涨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牛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
实验5土壤成分分析实验
(第7课:土壤里有什么)【实验材料】
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玻璃片、一小块土壤 【实验操作】
l、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2、用玻璃棒搅拌烧杯里的水,然后静置,观察有什么现象。
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观察有什么现象。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2、搅拌静置后,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沙和很细的黏土。
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这说明土壤中含有能溶解于水的物质,如无机盐。
4、把土壤放进铁盘里用火烧,发现冒烟,有气味,烧过以后土壤颜色变浅了,说叫土壤里含有能燃烧的物质一一一腐殖质。
链接:土壤的组成,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空气。
实验6三种土壤保水性对比实验
(第8课:土壤的种类)【实验材料】
广口瓶3个、漏斗3个、砂质土、黏质土、壤土 【实验操作】
1、存3个广口瓶口分别放1个漏斗,存漏斗内分别放入一分土壤。
2、同时向3个漏斗内倒入同样多的水。【实验现象】
砂质土渗水最快,黏质土渗水最慢,壤土渗水适中。【实验结论】
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壤土:渗水中,保水性能中。[注意事项] 此实验为对比实验,一定保证瓶子的大小相同,三种土壤的多少相同,倒入水的多少相同。
实验7光沿直线传播
(第1l课:认识光)【实验材料】
1、三张硬纸卡片(中间带孔)、蜡烛
2、纸筒、蜡烛
3、烧杯、水、牛奶、激光灯 【实验操作】
1、将三张卡片放在蜡烛和人眼之问,调整卡片,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
2、闭上一只眼,用另只眼通过纸筒看蜡烛,然后在将蜡烛的前端弯折后观察。
3、在烧杯中倒上水(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在里面加一些牛奶),用激光灯从烧杯的一侧照向另一侧。【实验现象】
1、只有当人的眼睛与卡片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
2、通过直纸筒可以看到,通过弯纸筒则看不到。
3、在烧杯中会看到一条很清晰的笔直的光束。【实验结论】
光沿直线传播。
说明:学生对“直线”和“四面八方”的认识的误区:相矛盾。教帅的措施:
1、讲解不同:一个是指线路,一个是指方向。“直线”是就一束光而言,“四面八方”是就整个光源来说的。
2、设计不同的实验并加以比较。
实验8 玩镜子
l、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像是正立的。物体与 虚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球面镜(1)凹面镜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2)凸而镜:只成正立的缩小像。
3、二种镜子所反射景物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凸面镜的反射范围最大,凹面 镜的反射范围最小,平面镜居于凸面镜和凹面镜之问。
实验9 光的折射
(第13课:筷子“折”了)【实验材料】
玻璃杯、水、一枚硬币 【实验操作及现象】
在空杯内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你的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保持杯子和你的头的位置不变,由另一人慢慢向杯中倒水,现在可以看到硬币了。【实验结论】
和筷子折了是一样的道理。由于光从一种物质(水)进入另一种物质(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折射光射入人的眼睛时,在我们的视觉上感觉是杯底的位置升了一点。
也可以用以下实验:
把一白色薄纸剪成长等于杯周长、宽等于高的长方形,将一半涂黑,并 在涂黑处刻一条缝,贴在外壁。让手电筒光通过缝射入杯内,在缝对面做一记号,再加入水,就看到光线发生了偏离:或用激光灯照射一光线,做一记号,不改变 等位,前面放入透明物质,再看光线的改变。
实验10制造彩虹
(第14课:彩虹的秘密)【实验材料】
平面镜、脸盆、水 【实验操作及现象】(太阳斜射的时候),把一只盛有清水的脸盆放在门口的阳光下,拿一块长方形镜子,与水面成30度角放进脸盆,这时阳光透过水面正好照到镜而上,再由镜而把阳光透过水而映照在室内白色的碰壁上。这时在墙上会出现一条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带,跟天空的彩虹一样美丽。
链接:彩虹形成的条件是:阳光、小水滴。小水滴起到了二棱镜的作用,它把阳 光分解成了七种色光。
实验11玩三色陀螺
(第15可:飞旋的陀螺 【实验材料】
学生已做好的三色陀螺 【实验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玩三色陀螺,随意组合三种颜色,先记录下陀螺的颜色,再旋转陀螺,看变成了什么颜色。【实验现象】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汇报 【实验结论】
两种以上的色彩混合之后,会产生一种新的色彩。
链接:色彩的种类不下几千种,我们见到的光的色彩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而这三种色光是不能用其他色光相混产生的。故称为光的三原色。
实验12 测力计的使用
(第20课:苹果为什么落地)。l、先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刻度处。
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3、每个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罔,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实验13重力的方向 【实验材料】
铁架台(带漏斗架)、漏斗、锥形瓶、大米粒 【实验要求】
每人2粒米,分别放进漏斗里,要让米落存锥形瓶中。不准用手拿
着锥形瓶,不准捡掉落的大米。全部放完后请坐端正。看哪组米落进锥形瓶中的 最多。
【实验分析】
操作时,要注意让米粒从漏斗的管的中间下落,最好不碰壁,要注意要让漏斗的管和锥形瓶的口对准。因为米粒所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实验结论】
地球上或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力向是向下的。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这个学期的实验教学我准备这样做:
一、实验方式的安排
五年级下册教材中实验很多,我们能做的有16个,分别是:演示实验有:《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区别》。学生分组实验有:《淀粉的消化》、《测量肺活量》、《制作简易听诊器并测量不同状态下的心跳》、《抓尺子反应练习》、《凸透镜的作用 》、《做潜望镜》、《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种辣椒并观察》、《花的特点》、《果实的特点》、《斜面的特点》、《杠杆特点及应用 》、《滑轮特点及应用》、《齿轮特点及应用》。
二、合理组建实验小组
小组合作实验是本册书实验的主要形式,因此小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要在管理上下硬功夫。我计划把六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六个人都有各个的职责,一个人是组长,负责全面协调工作且重点管理组内的纪律与评价;一个是材料管理员,负责安排带材料;一个是实验员,负责做实验时的分工与操作;一个是记录员,实验是专门记录实验的情况。实验时要求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教师每节课都要强调安全,包括带材料也要注意安全。
三、课堂上精心指导学生实验。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要让学生在假设的基础上拟定实验的计划,再根据计划制定实验步骤,还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实验目的和实验的总的目的。
2.精心指导学生实验。学生不知道怎么做时帮助学生,学生做错了实验时帮助学生找到实验出错的原因,如果实验失败,要分析失败的原因,给学生一个解释。
3.让学生认识仪器,并学会使用仪器。因此,每次实验前向学生介绍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4.对整个实验教学做好记录,写好总结,以便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有哪些不足,哪些困难,来改进自己的实验教学。
5.教会学生收集实验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6.组织学生交流实验情况与结果,丰富他们的实验。
四、合理评价
可让学生自评,再在小组内评,最后在班里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可发放小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