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着力构建审计整改工作长效机制宝鸡市审计局
着力构建审计整改工作长效机制
宝鸡市审计局
根据《陕西省审计整改工作暂行办法》,宝鸡市政府及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证,健全和完善了“三项制度”、“三项机制”,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完善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各级政府每年要根据同级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议和审议意见,组织有关部门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上反映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审计机关每年要向本级政府报告审计整改结果,并受本级政府委托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结果。
(二)建立完善审计整改会议制度。政府每年要召开1至2次政府常务会议或专题会议,听取审计机关关于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和审计整改结果的汇报,安排部署审计和审计整改工作。会议由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审计、监察、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政务督查等有关部门及当年被审计的部门和单位参加或列席,必要时邀请纪检、组织和检察、法院等部门参加或列席。
(三)推行审计整改结果通报和公告制度、,按照政务公开要求,推行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公告制度。审计机关每年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以及审计整改情况,除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外,要通过人大、政府、审计机关网站向社会予以公告,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参与审计整改的监督作用。对不积极整改、整改不到位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予以通报。
(四)建立完善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建立由审计、监察、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税务、工商、政务督查等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合督促整改机制,根据审计机关的通报,履行督促被审计单位和部门落实整改的责任,对审计机关提请协助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予以支持和配合,并在30日内将整改情况函告审计机关。
(五)建立完善审计整改问责机制。被审计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部门和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由主要负责人负责整改工作。对没有正当理由不按期整改的,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审计整改落实情况列入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和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六)强化审计整改跟踪检查机制。审计机关要在审计报告、决定发出三个月后,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要实行审计整改“销号制”,对积极整改到位、真正解决问题的,予以销号,切实增强被审计部门和单位整改的主动性、时效性,对被审计单位未执行审计决定,整改不彻底的,要查明原因,形成书面报告,抄送有关主管部门。审计机关对重大审计项目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情况,要及时向本级政府报告。涉及经济责任审计的事项,要同时向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报告。
第二篇:着力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着力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0:44 作者:董金友
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是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平顶山市委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对党员干部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有利时机,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门教育、党性分析、民主评议、整改提高、群众监督等有益经验,在摸清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及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党风廉政建设措施,着力构建反腐倡廉工作长效机制。
一、完善思想教育机制,筑牢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
加强思想教育是防止腐败的第一道防线。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
重点抓好权力观教育。开展以“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执政为民”为主题的权力观教育,教育党员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不能以权谋私、滥用权力;教育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决不能好大喜功、奢侈浪费;要求党员干部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检查自己执政为民的思想树得牢不牢,能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
突出抓好作风教育。教育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为端正党风政风的突破口来抓。采取干部说、党员提、群众议等方法,摆现象、谈危害、查根源、找对策,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思想触动。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到贫困山区,到特困户和困难职工中,访贫问苦,体察民情,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解决上访信访中提出的问题,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认真抓好党纪政纪条规教育、正面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我们把党员干部容易忽视或违反的党纪政纪条规摘录出来,作为党员干部必学和熟记的重要内容。教育党员干部增强政策观念,认真学习并带头执行政策。教育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依纪依法办事,改进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民主的方式和法律的手段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树立和表彰一批勤政廉政的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弘扬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良好风尚,使广大党员干部看得见、学得来、赶得上。同时,认真抓好警示教育,运用以案说纪、以案说法等形式,促使党员干部自警自励、警钟长鸣。
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是我们党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服好务,进而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权力依法正确行使。近年来,我们在全市普遍推行了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廉政公开承诺等制度,使党内监督工作逐步制度化。针对一些干部中存在的公款宴请、麻将赌博、贿选拉票等现象,我们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十不准”规定。为了加大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确保“十不准”规定付诸实施,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力量到各单位进行检查,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
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整体工作之中,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切实保证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既干事创业,又清正廉洁。抓好责任分工,把反腐倡廉的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抓好责任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抓好责任追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严肃批评,对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严格追究,决不姑息迁就。
实施综合治理,不断研究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公款购买手机、报销话费、超标准配备小汽车,以及收受现金等贵重礼品的不廉洁行为又有新的表现。对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如进行手机话费货币化改革,及时解决超标准配备小汽车、党政领导干部拖欠公款等问题。
三、建立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
切实担负起维护群众利益的职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我市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来抓,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不断深化纠风工作,在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整治工作、查处侵害群众合法权益行为、纠正基层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仅仅依靠执纪执法部门的努力或单一的行政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一步改革体制,完善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建立在法律保护、制度规范和机制约束的基础上。为此,我们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探索建立了如下机制:
一是建立联系群众的经常性工作机制。从市委、市政府领导做起,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中实行分片联系点制度,在机关干部中推行“联县驻村”制度,在基层党员中推行联系贫困户制度,年终把各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作为个人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我们还设立市委、市政府领导“热线电话”,直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群众来信来访的受理、核查、督办、反馈一条龙服务体系,依纪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利益。
二是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评议机制。市委、市政府规定,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风监督员、新闻媒体和其他群众,对一些热门行业、重点单位开展行风评议,并健全责令限期整改制和责任追究制。同时,开展“下级评议上级、基层评议机关、群众评议党员、党员相互评议”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设立“群众批评意见箱”,努力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是建立和完善办事公开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把干部行使的权力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注重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以及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努力做到凡涉及公众利益的举措,都向社会公开;凡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让群众知晓;凡涉及行业领域的决策,都事先通知有关方面,确保群众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得到实现。
四、进一步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依法办案能力
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方方面面,又涉及社会经济管理和各单位的业务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
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反腐败的整体合力得到明显增强。党政齐抓共管反腐倡廉工作,就是管热点、难点和突出问题的解决,管重点任务的落实,管阶段性目标的实现。纪检监察机关承担着反腐倡廉的专门职能,要针对全局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党委提出建议,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协助党委政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要讲究方法,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抓协调,整体推进反腐败工作。
各方参与,形成合力。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本职,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公、检、法、司及审计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查办大案要案的整体合力;要积极与组织部门加强联系,发挥好组织监督作用,改变以往那种“组织部门研究提拔,纪检部门正在审查”的被动局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鼓励群众揭发举报,依靠群众和新闻媒体揭露腐败。在这方面,我们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具体制度,如信访举报制度、定期向社会通报反腐倡廉情况制度、社会评议党风廉政状况制度、反腐败民意测验评价体系、走访和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制度等。
严以律己,抓好队伍。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依法办案能力,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拒腐防变本领、抗诱惑和抗干扰本领。
(作者:中共平顶山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第三篇: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郭开朗
《 人民日报 》(2013年07月01日 07 版)
干部作风连着党心民心,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问题,全党上下出现一股新风正气。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不良作风具有顽固性、反复性,转变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长期抓、经常抓,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作风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明确党性教育这个根本。干部作风不正,归根到底是党性不强造成的。加强作风建设,应把党性教育作为基础环节抓实抓好。一是深入开展世界观和政绩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根本问题上站稳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二是加强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的每个胜利都离不开保持和弘扬优良作风。今天加强作风建设,尤其需要继承和运用这个“传家宝”。应把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培训必修课,引导党员干部从中汲取营养。三是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切实贯彻从严治党的要求,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不仅活动方案的安排要突出作风建设要求,载体设计也要突出作风建设内容,效果检验更要突出作风建设标准。
把握联系服务群众这个重点。改进作风,最重要的就是把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应按照中央要求,出台相关细则,对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具体办法作出详细规定,推动领导干部真正深入到矛盾突出、困难较多、问题集中的地方去,及时了解民意,准确摸清实情。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应把握好两个关键点:见“真群众”,要求地方不能“导演”,不能搞“培训”;摸真情况,绝不允许弄虚作假。应明确联系群众的刚性要求。比如,开展蹲点调研既要有时间要求,又要有内容要求;结对帮扶既要有具体帮扶对象,又要有明确的帮扶方式。应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坚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服务基层的工作导向,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湖南省已连续10多年不间断地开展“双联”(机关部门联系困难企业、机关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建设和扶贫工作,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强化选人用人这个导向。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党风。干部考评应坚持作风标准。在考评内容上,把作风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民意在考评中的权重,并将其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在考评方法上,根据实际不断改进和创新,切实将干部作风情况考准考实。去年,湖南省在省管干部考核中增加了谈话环节,重点对干部作风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收到了很好效果。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着力构建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用人机制,着力构建奖优罚劣、开门改作风的常态机制。坚持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老百姓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重视选拔那些作风优良、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对那些敢作敢为、勇于开拓而得罪人的干部,即使票数不太高也要大胆选用;对那些当“老好人”四面讨好、混日子占位子的干部,即使票数上去了也不能使用。
抓好制度落实这个关键。当前,中央和地方抓作风建设的制度较为完善,关键是抓好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应坚持领导带头,探索建立作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专项述职制度,要求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既带头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又负责抓好分管部门的制度落实,形成抓作风建设的持久推动力;抓好制度公开,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措施和细则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有的可以通过媒体发布,把制度落实情况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坚持群众评判,积极探索机关作风民主评议、民意调查等办法,引入作风建设群众评判机制,定期开展作风建设满意度测评,促进干部作风持续改进;加强专项督查,既打“苍蝇”又打“老虎”,对那些作风不实不正、群众意见突出的干部,不管级别多高都要严厉查处,推动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氛围。
(作者为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第四篇: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作风建设事关事业成败,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体现了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经常抓、长期抓。为了有效整治“四风”问题,省纪委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着力构建整治“四风”的长效机制。
建立约谈制度。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张晓兰对派驻机构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分别进行约谈,提醒各级各部门要持续不断地抓好“四风”问题治理。
建立月报制度。省纪委指派专人,按月对全省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每月上报中央纪委。
建立“三述”制度。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市州和省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向省委述纪述廉述作风实施办法》,改进加强了对一把手的监督。
同时,对全省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警示教育、对新任省管领导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和廉政法规知识测试。修订完善了检查考核的指标体系,加大了作风建设和案件查办方面分值权重。开通甘肃廉政网,增设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公开举报网址,进一步畅通了举报渠道。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7.24
第五篇:着力构建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着力构建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就业难问题日益突显,中央高度重视,近年来,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当前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就业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必须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采取有效措施综合解决就业难问题。
就业难成因是多方面的,突出表现在供求总量矛盾和供求结构矛盾并存。一方面,国家新增的就业岗位无法满足现有劳动力的需求,供需缺口较大。另一方面,沿海发达地区又出现技工慌,技术性人才难觅已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我们必须找到就业难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从供求总量与供求结构两方面出发寻找解决的良方。
首先,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信息不通畅,缺乏专门职业技能是阻碍劳动者就业的绊脚石。政府应承担起提供完善就业服务的责任,一是要加快就业咨询、就业服务、就业信息等中介机构的发展,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并免费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二是要加大劳动者职业技能的培训,通过举办讲座、开设专业技能培训班等方式提高求职者的自身素质。
其次,建立健全鼓励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国家应尽快完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的配套措施,对目前服务偏远地区且有突出贡献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奖励,号召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同时,要制定有利于创业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给予创业者特别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小额信贷支持,鼓励更多的人自主创业。
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吸收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转移安置劳动力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好的发挥其积聚劳动力的优势效应。
第四,重点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如何有效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事关社会的稳定,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引导中介组织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岗位,加大对“黑中介”的打击力度。在帮助老一代农民工就业的同时,也要关注新一代年轻的农民工,由于就业观念中渗透了许多城市的因素,解决年轻一带农民工就业难度更大,问题也更复杂。要注意对这一群体的合理引导,多进行人文关怀和心里疏导,促进其心理和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总而言之,就业难解决的关键在于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就业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时之举而是任重道远。有效应对就业难,对于我国经济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