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环境四化管理建设之我见着力构建监测管理长效机制专题
推进环境管理四化建设之我见 ──着力构建监测管理长效机制
高小红
环境监测管理就是要不断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水平,确保监测信息的及进性、针对性、适用性、正确性和科学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环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等要求必将越来越高。从而使环境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环境监测。因此,必须强化环境监测机构正规化、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环境监测队伍的建设,监测管理必须着眼长远,构建长效机制,推进环境管理“四化”建设。在此社会背景下,提出“学推四化、创新管理、构建长效机制”建设,我认为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而作为基层第一线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关于环境管理四化建设中的构建监测管理长效机制问题,我有一些浅见,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认识,构建长效监测管理机制 首先我们应当意识到的是,环境监测管理是使用定性和定量的科学方法,深入研究环境监测活动的规律,并以环境监测质量效率为中心,对环境监测整个系统进行全面地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所以在强化管理、构建机制、提升素质、促进行为公正的工作中,尤其要提高对构建长效管理机制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建立一套环境监测管理的长效机制,推动监测工作的全面发展。构建长效监测管理机制对环境保护部门职责确实落实的意义不可小觑。
1、构建长效监测管理机制是加强监测站建设的现实需要。环境监测站的基本职能,是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社会提供有关环境的公证数据。监测站建立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而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取得最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保证监测站的持续发展和提高。所以,明确我们监测人员各个岗位的实际职能是头等重要的任务。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选配管理人员,进行职能分配,然后才能对各级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监测工作有一套规范的业务程序,即5W1H,何事、何人、何时、何处、何故、如何控制;并规定如何进行控制和记录,即5M1E对人员、设备、材料、方法(技术)、资金和环境等进行控制和活动。合理设置好各个岗位、完善工作职责,是监测业务工作的起点,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就无法制定实际可操作的业务流程,当然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也就无从谈起。
2、构建长效监测管理机制是加强制度建设的必然结果。制度本身就是规范,就是一把明确的标尺。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对监测站的各项工作、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义务、程序等,作出质和量的规定,使人一目了然。加强监测队伍建设,规范监测行为,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强制作用。制度一经通过实施,对监测的工作人员都产生强制性、约束力。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工作人员违反制度规定,就会受到批评和处罚,情节严重的,还会受到纪律和法律的制裁。制度是机制的前提,机制使制度健康有序地运行和发展,是落实制度的保证。制度与机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因此,推进监测制度建设,必须把机制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3、构建长效监测管理机制是提高监测质量效率的根本保证。“质量与效率”是监测站的工作主题,如果没有质量会使环境管理造成错误决策,同样,如果没有效率则会使环境管理决策变成“马后炮”。环境监测对象庞杂,因素多变,监测过程环节众多,岗位交错。从布点采样到综合评价直到监督管理的每一个阶段,从采样分析到数据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对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再如,要提高监测效率,达到及时、准确、针对性强地为环境管理服务的目的,就要建立优化布点的理论和方法,简易高效的分析测试理论和方法等等。只有切实加强各阶段,各环节的全过程控制与监督,从完善监测站的管理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地加以创新和改进。制度对确保监测质量,提高监测效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和低估的。健全完善的制度规定,可以保障和促进监测质量、监测效率的提高,反之亦然。我们不能期望阶段性解决所有问题,而要着眼长远,把抓好阶段性与经常性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育、管理、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确保监测质量和提高监测效率的长效机制。
二、巩固成果,完善长效监测管理机制 明确了一定要建立长效监测管理机制后,我们应当开始关注如何来构建以及完善这一机制。不难想见,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是一个内容丰富、体系严谨、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要求完成计量认证的监测站,应通过经常性的质量监督、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验证实验等手段,保证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联系监测工作实际,当前需要重点完善五个方面的机制。联系自己平时监测工作所遇的实际问题,我认为针对我市环保部门的具体情况,当前需要着力完善以下五个方面的机制。
1、完善责任机制,明确职责。搞好队伍建设从总体上讲,是环保的大局,是全站的共同职责。将汇编成书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发放相关人员手中,学习理解和贯彻。把岗位职责、具体考核指标及任务,用制度确定下来,使每个部门有制度,每个岗位有职责,每个监测人员有责任。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领导负责制。站长对监测站工作负总责;分管站长对分管部门的工作负连带责任;二是科室责任制。每个科室都具体制定和明确责任、要求。三是监测人员个人责任制。制定岗位职责、业务考核指标等,对监测人员个人都有要求,纳入考核评比内容,谁完不成、谁受罚。三位一体的责任机制,使监测人员、领导和科室及每个岗位职责分明,联系密切。这种相互影响、休戚与共的责任机制,将使队伍的整体意识增强,团队精神更浓。
2、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动力。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是通过制度措施和奖励手段,调动监测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和鼓励监测人员投身于环保事业的驱动性机制。它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目标激励。统一思想行动,为确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拼搏,是一种强大的感召力和原动力。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分解下去,自加压力,层层激励。二是荣誉激励。对在各项监测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使各种荣誉相互联系,互为依据,以形成荣誉来之不易、大家倍感珍惜的浓厚氛围。三是物质激励。对获得各种荣誉的科室和个人,都辅之以物质奖励。对被评为先进集体的科室,其正、副职和监测人员分档次给予一次性的物质奖励;对在各种竞赛活动中争得荣誉的集体和个人,都给予物质奖励。四是工作评价激励。就是要坚持实绩第一的工作评价原则,把工作的实绩作为提拔、任用和奖励监测人员的基本依据。凡年度考评为优秀,符合晋职晋级条件的,直接予以晋升;凡考评为最后两名者,取消其目标责任奖。五是领导的人格激励。要求站领导处处以身作则,时时率先垂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行事为站,环保事业第一、监测人员利益第一的原则,想在前、干在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突出的实绩和人格的力量,赢得监测人员的信赖。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目标激励与人格激励相结合,充分体现激励机制的动力作用,为环境管理机制注入活力。
3、完善保障机制,夯基固本。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思想保障,解决队伍建设的政治方向问题。就是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为推动监测工作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组织保障。就是明确监督制度落实的部门,授权其负责制度的组织实施,形成全站上下,各职能科室齐抓共管的组织保障体系。三是物质保障。就是为监测工作提供必须的现代化物质条件和精神支持,不断满足监测人员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健康水平。
4、完善用人机制,培养人才。坚持“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努力使优秀人才茁壮成长,脱颖而出,同时避免干部使用上随意性。一是建立竞争机制,搭建监测人员脱颖而出平台。二是建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充分发挥监测人员的聪明才智。三是实行技术人员定额制度,通过考试、竞岗,并结合德、能、绩、勤、廉等情况综合考评,择优聘任,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四是建立岗位职责,实行人事分类管理。将监测工作人员划分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勤人员三类序列,并根据不同岗位,分别制定职责、目标任务和考核评比标准,分类管理和目标考核,有效调动监测人员工作积极性。
5、完善信息机制,拓宽视野。监测工作要向综合化、网络化、自动化转变,提高为管理服务的效能;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促进工作上台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上下相通的信息传递。凡是上级有关通报,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学习经验,继续努力;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二是内外相连的信息交换。要注重省内外有关兄弟站的信息交换,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三是相互走访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相互学习。应分别组织监测站的中层干部、先进个人到先进监测站学习考察,增进监测站之间的了解和互动。四是横向信息渠道的沟通。注意与相关部门领导机关和所属有关部门的联系,报送监测站工作信息,通过领导机关采用和转发,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三、坚持标准,落实长效监测管理机制 再好的管理机制如果无法落实则会流于形式,只是空话一句。因此落实是长效监测管理机制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抓落实,实际上是对我们思想和工作作风的一个检验。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落实长效监测管理机制的重要性,确保制度能够落到实处。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保证所建立机制的真正落实。
1、坚持真抓实干,确保管理体系贯彻执行。把管理体系贯彻好、执行好是建立长效监测管理机制的关键。要进一步健全分局党组统一领导、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的管理工作领导体制。建立抓落实的责任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分工、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形成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级级有任务的良好格局。抓好机制的建立和落实,监测站领导既要身体力行,模范执行,更要带头落实。尤其要强化监督措施,保证工作质量。要奖罚分明,以工作论成败,凭实干论高低,按业绩论奖惩,努力形成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风气。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经常考核相结合,组织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把督查和考核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以确保制度能够落到实处,运转有效,长期坚持。
2、努力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机制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监测工作的不竭动力。建立监测站管理长效机制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围绕落实“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进行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开拓创新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和产品标准及测试方法的更新,各站必须根据需要制定和实施技术发展规划,计划包括仪器设备更新和添置、环境条件改善、人员培训提高,以满足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提高监测水平。
3、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科学的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的实践又为理论的创新提供源泉。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和掌握新形势下监测站管理体系的运作规律,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以监测工作为中心的监测程序管理制度和机制,确保监测工作高效运行;完善以监测人员管理为中心的监测队伍管理制度和机制,提高监测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完成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为监测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完善以系统管理、控制管理和信息管理机制,实现监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保证各业务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相协调,互相监督。不断提高监测管理的水平,真正把理论研究贯穿于建立长效监测管理机制的全过程。结合自己最近几年来在处理环境监测工作时所面临的点点滴滴的问题,我认为罗局长提出的“四化”建设是十分切合我市环境工作的具体现实的。因此我相信,只要能够落实“四化”,具体地说就是,从提高全市环保部门的认识、完善机制的具体构建以及运用具体可行的措施将其落到实处,努力建立一套合理的环境监测管理机制,就可以真正做到罗局长对我们监测工作所要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真正做到响应上级提出的“学推四化、创新管理、构建长效机制”的口号,为环保部门依法行政提供切实可行的执法依据,真正做到服务社会,让市民满意。2009年5月8日
第二篇: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郭开朗
《 人民日报 》(2013年07月01日 07 版)
干部作风连着党心民心,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问题,全党上下出现一股新风正气。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不良作风具有顽固性、反复性,转变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长期抓、经常抓,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作风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明确党性教育这个根本。干部作风不正,归根到底是党性不强造成的。加强作风建设,应把党性教育作为基础环节抓实抓好。一是深入开展世界观和政绩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根本问题上站稳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二是加强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的每个胜利都离不开保持和弘扬优良作风。今天加强作风建设,尤其需要继承和运用这个“传家宝”。应把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培训必修课,引导党员干部从中汲取营养。三是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切实贯彻从严治党的要求,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不仅活动方案的安排要突出作风建设要求,载体设计也要突出作风建设内容,效果检验更要突出作风建设标准。
把握联系服务群众这个重点。改进作风,最重要的就是把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应按照中央要求,出台相关细则,对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具体办法作出详细规定,推动领导干部真正深入到矛盾突出、困难较多、问题集中的地方去,及时了解民意,准确摸清实情。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应把握好两个关键点:见“真群众”,要求地方不能“导演”,不能搞“培训”;摸真情况,绝不允许弄虚作假。应明确联系群众的刚性要求。比如,开展蹲点调研既要有时间要求,又要有内容要求;结对帮扶既要有具体帮扶对象,又要有明确的帮扶方式。应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坚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服务基层的工作导向,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湖南省已连续10多年不间断地开展“双联”(机关部门联系困难企业、机关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建设和扶贫工作,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强化选人用人这个导向。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党风。干部考评应坚持作风标准。在考评内容上,把作风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民意在考评中的权重,并将其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在考评方法上,根据实际不断改进和创新,切实将干部作风情况考准考实。去年,湖南省在省管干部考核中增加了谈话环节,重点对干部作风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收到了很好效果。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着力构建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用人机制,着力构建奖优罚劣、开门改作风的常态机制。坚持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老百姓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重视选拔那些作风优良、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对那些敢作敢为、勇于开拓而得罪人的干部,即使票数不太高也要大胆选用;对那些当“老好人”四面讨好、混日子占位子的干部,即使票数上去了也不能使用。
抓好制度落实这个关键。当前,中央和地方抓作风建设的制度较为完善,关键是抓好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应坚持领导带头,探索建立作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专项述职制度,要求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既带头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又负责抓好分管部门的制度落实,形成抓作风建设的持久推动力;抓好制度公开,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措施和细则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有的可以通过媒体发布,把制度落实情况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坚持群众评判,积极探索机关作风民主评议、民意调查等办法,引入作风建设群众评判机制,定期开展作风建设满意度测评,促进干部作风持续改进;加强专项督查,既打“苍蝇”又打“老虎”,对那些作风不实不正、群众意见突出的干部,不管级别多高都要严厉查处,推动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氛围。
(作者为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第三篇: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作风建设事关事业成败,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体现了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经常抓、长期抓。为了有效整治“四风”问题,省纪委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着力构建整治“四风”的长效机制。
建立约谈制度。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张晓兰对派驻机构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分别进行约谈,提醒各级各部门要持续不断地抓好“四风”问题治理。
建立月报制度。省纪委指派专人,按月对全省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每月上报中央纪委。
建立“三述”制度。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市州和省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向省委述纪述廉述作风实施办法》,改进加强了对一把手的监督。
同时,对全省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警示教育、对新任省管领导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和廉政法规知识测试。修订完善了检查考核的指标体系,加大了作风建设和案件查办方面分值权重。开通甘肃廉政网,增设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公开举报网址,进一步畅通了举报渠道。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7.24
第四篇:靖西县着力推进基层党建“四化”建设
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示范化、品牌化、信息化 靖西县着力推进基层党建“四化”建设
2012-03-28 14:57阅读:5833次作
者:靖 织编辑:万姿来源:百色新闻网--右江日报靖西县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示范化、品牌化、信息化,努力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以规范化建设打基础。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设置规范化、带头人队伍规范化、组织生活规范化、工作制度规范化、保障机制规范化,着力规范换届后基层党组织工作程序,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行各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评议、考核评价制度;继续加大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完善村委硬件建设、配套设施投入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村级办公场所及办公设备产权为乡党委、政府所有、使用权归所在村委。
以示范化建设上水平。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乡镇党委书记党建示范点活动,推行党建工作项目化、任务化,把党建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基层党组织,强化指导和检查考核工作,确保基层党建工作真正抓出亮点、抓出成效。突出地域特点,在边境一线村屯,重点实施“边关旗帜五大工程”,即:组织固边工程、先锋安边工程、产业兴边工程、文化活边工程、示范树边工程,夯实边境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在涉铝锰工业
及重大项目周边村屯,实施“五个一服务工程”,即:一个共建支部一季度开展一次联谊活动、一名农村党员为企业提供一条合理化建议、一名村民掌握一门企业就业技能、一个车间安排一名周边村民就业、一名企业高管联系一个贫困农户,提升“村企共建”效果。同时,在县直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分层分类分级遴选确定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单位、示范项目和示范点,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以品牌化建设出精品。在继续坚持完善“农事村办”、“农家课堂”、“农村党员大培训”、“基层党组织应急机制建设”、“党内互助金”、“党群致富联合体”等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品牌的同时,重点深化和拓展“地企共建”以及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123”工作法等本土的基层党建品牌,全面进行总结提升和宣传推广,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靖西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
以信息化建设强手段。加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党建信息网、手机信息系统等平台建设,推动党员教育和党建工作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加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实现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与1万名党员手机的连接。深入开展“党群共建大行动”,形成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生动局面,带动工青妇和群众组织、社会各阶层共同创先争优,努力为“富民强县”新跨越建功立业。□
第五篇:着力“四化”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化医院感染管理
着力“四化”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化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是医院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质量水平、医德水平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医院感染管理事关患者、医务人员的生命与健康,也关乎医院的发展。当前的医院感染管理已经步入“新常态”,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医院感染管理领域中的传统风险与非传统风险共存且相互转化;医院感染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内涵和外延同步扩展;伴随着医院感染监测技术改进与能力提升,对医院感染风险识别水平迅速提升,而干预能力提升需要时间和实践的积累。而且,医院管理水平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显而易见,感染管理需要迈出新的步伐。新形势下的我院的感染管理要有新思路、新举措,要着力“四化”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化医院感染管理。
一、推动感染管理标准化,提升感染管理规范程度
一是完善感染管理运行机制,精简感染管理流程。医院感染管理实践中存在着多部门交叉管理的情况,制约着感染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例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管涉及医务部、质量控制办、感染管理科等多部门,相同的病历资料或数据信息要反复接受不同部门查阅、调取。这种管理职能的交叉与重叠,耗费了管理资源,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近年来我院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为构建更精简的感染管理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梳理管理工作流程,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料文档的信息化查阅,创新感染管理运行机制,提升管理的效率。
第1页,共5页
二是推行标准化消毒灭菌管理,实现源头控制。消毒灭菌一体化集中处置已是当前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探索所有手术科室、所有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维护的集中管理办法,实现资源共享,精简人员及设备投入。对处置的全过程建立详细的控制标准,配置专业人员按照规范化流程操作,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扩散机会,实现感染管理的源头控制。同时完善管理制度,消毒员持证上岗,按流程清单及工作标准执行消毒及检查工作。
三是优化清洁方式,打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卫生整洁的医院环境是所有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同期望,也是感染管理的重要保障。清洁工作也要科学化,借鉴5S管理模式,要有标准化的流程和清单,如不同区域的清洁频率清单,不同空间的清洁工作内容清单。同时清洁工具的选择也要科学化,要尽量选用拖布代替拖把;用不同颜色的抹布和拖布区分功能,绿色表示“清洁区”,白色表示“半污染区”,红色表示“污染区”。
二、推动感染管理精细化,提升感染管理质量水平
一是加强医院感染高危区监测,实现防控策略精细化。推动感染监测逐步从回顾性转向目标性、前瞻性监测,从事后管理转向事前管理,制定与完善各环节防控策略与核查措施,做到内容全面、流程全覆盖,确保使各项指标控制达标。
二是科学开展医院感染宣传教育,组织实施分层次的感染培训。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层次取决于人才队伍的水平和层次,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既能满足医院临床监测需求又具备竞争能
第2页,共5页
力的高水平感染管理人才队伍是提升感染管理工作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全面分析感染管理中的难点、痛点和问题点,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实际工作需要的精细化的感控培训,例如,对医院感染管理的专职人员开展专职培训,除掌握专业技术外,还要接受发展前沿信息;对各科护士长、总住院医师、感控监控员、重点病房医务人员等开展重点培训;对全院职工、进修生、实习生、新上岗人员等开展全员培训;对微创手术等开展专项培训;对保洁人员组织保洁培训;同时对患者、家属等普通大众开展以宣传资料为主的普及教育,全面宣传感染控制的基础知识。
三、推动感染管理信息化,提升感染管理工作效率
一是搭建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化临床感控监测。医院感染的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感染管理发展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搭建科学、规范、实时、高效的质量管理和监控平台,不仅可以为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提高感控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对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主动、连续、系统地监测分析,实现感染控制的“大数据”管理,充分发掘医疗大数据在感染管理中的作用,例如,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实时监测预警,实现患者情况、医院感染信息、手术信息、数据统计分析等实时查询,可前瞻性预测临床医院感染情况的动态趋势,为感染病例的暴发提供预警,重点监测高危部门,为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关注感染管理持续改进,实现数据化临床感控反馈。要以信息化平台中的数据为基础,编制数据报表,并按月或按季度向临床科
第3页,共5页
室反馈其感染控制工作的绩效与问题点,推动科室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对重点科室和普通科室财务区别化反馈机制,调整反馈的频率,创新反馈的载体。例如,对重点科室要采用月度反馈,要充分发挥监控员作用,对当月情况进行总体、全面地分析,通过科室交班、宣传栏等形式予以公示;对普通科室可以采用“季度反馈”,要对科室季度内的医院感染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以书面形式发予科室,并针对个别突出、重复发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对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采取“立即反馈”制度,做好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样本采集,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对有传染病的科室采取“随时反馈”制度,做好传染病及时上报与转诊准备,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将季度内各科室的感控数据在我院内网上公示,以便科室之间寻找差距和改进方向,发挥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四、推动感染文化建设,实现从“要我感控”到“我要感控”和“我会感控”的转变
一是推进感染文化建设,强化感控文化的引导作用。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都是提升感染管理的推动式力量,而要想做好感染管理仅依靠推动式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文化的牵引式力量。我们要以文化建设为抓手,让全体人员认同感染管理的标准、规定和方法,要认可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要梳理参与感染管理的主动性。我们要通过改善感控设施的外环境形成视觉文化,通过培训强化感控意识,形成理念文化和行为文化,让感控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全体人员从
第4页,共5页
“要我感控”向“我要感控”和“我会感控”转变,让感控文化深深根植于全体人员的心中,践行于全体人员的日常工作中。
二是探索手卫生运动,推动感控文化的有效落地。文化具有引导作用,但文化不落地就没有实际的效用。我们要探索一系列的举措逐步地推动文化落地,手卫生主要是针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而当前我们的手卫生依从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可以从提高手卫生依从率着手,开展手卫生专项运动,强化感控文化的认同度。一是要做到任务分解到位和责任落实到位,各科室内组建手卫生管理专项团队,由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组成,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为团队的负责人,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二是监督考核到位,定期对手卫生产品安装设施与使用状况进行检查,定期临床督查,对手卫生知识知晓程度、洗手正确性、手卫生设施齐备程度等进行全面监测,开展季度统计排名公示,并与科室的绩效考核挂钩。三是模范典型到位。试行推荐1-2个手卫生模范科室,起典范带头作用,改被动监测模式为主动引导模式。以开展手卫生专项运动为试点,不断夯实感控文化的认同度。
感染管理的标准化建设、精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感控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感染管理的必然趋势,我们应以“四化”建设为着力点,狠抓基层、基础、基本功,努力打造现代化的医院感染管理,为建设苏中地区一流三甲医院而努力奋进。
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