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全寿命管理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05:1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设备全寿命管理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设备全寿命管理调研报告》。

第一篇:设备全寿命管理调研报告

设备全寿命管理调研报告

一、试谈电网公司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的科学方法。

2004年以来国网公司系统发展不断加速,电网资产存量大,增速快,设备年轻,使用寿命偏低。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如使用效率低、设备寿命短、更新换代快,技改投入大,维护成本高,一线人员短缺等。在2008年国网公司年中工作会议上,公司党组提出“在新形势下,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引入科学决策,优化管理策略,积极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公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实现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实现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战略举措”,核心意义是“统筹处理好安全、效能和周期成本三者关系,实现资产的全过程、精益化管理,促进有效资产增长,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意义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公司转变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传统的基于职能的资产分段管理模式,强调阶段的划分和有序性,各部门的工作目标、范围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也难以统一到一个总体目标上,每个部门更关注自身领域的优化,对整个系统考虑不够,缺乏沟通协调和“回头看”的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难以形成持续优化的闭环管理机制,欠缺对资产的全过程管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按照系统思想对资产管理过程进行全面集成,实现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变,借助于精益化方法和全过程优化,对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基础。

三、实施资产全寿命管理的基本原则

实施资产全寿命管理是电网公司资产特点、管理需求所决定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系统性原则

以系统化管理思想统筹协调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环节,转变工作理念、方法,明确各环节工作重点,加强各环节工作衔接、配合,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向一体化、标准化、流程化方向发展。

安全性原则

通过对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和成本跟踪,优化相应工作流程和策略,正确处理好电网资产安全、寿命、周期成本三者的关系,提高电网资产运营效益和全寿命周期健康水平,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标准化原则

为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有效提升资产运营效益,必须首先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精益化原则

按照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建立资产安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评价模型,以精益化管理方法为手段推进公司资产管理整体及各阶段工作的不断深入.客观性原则

以可操作性为标准推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各项工作,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发展能力、装备水平、经营环境、运行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差异,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点工作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科学的统筹规划,才能确保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这就还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建立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机构

资产全寿命周期客观上要求改变职能部门的分段管理,根据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要求,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思想建立高效、开放、紧密衔接并且将全寿命周期各项工作纳入管理的组织与管控模式。通过各种机制建设从管理模式上将规划、立项、初步设计、招投标、建设、运营等阶段纳入统一管理,并在资产全寿命管理框架下梳理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成立相应多专业参加的实施组织机构,实现相互间职责的有效衔接,才能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实时、动态联动,生命周期内成本最优。如河北省电力公司成立资产全寿命管理工作组,成员包括省公司各相关部室的负责人,领导组下设规划设计、基建、运行维护、退运物资、财务、科技信息6个工作组和一个办公室,并制定完成《省电力公司推进资产全寿命管理工作方案》,资产全寿命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有效组织好各小组开展工作。站在全公司角度树立全寿命周期整体最优管理目标、意识,统一管理理念、组织、规则,加强寿命周期内项目决策、建设、运营各阶段间的协调、配合,使电网扩展、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大修计划、设备检修、运行计划各阶段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目标一致的整体,每个阶段目标均服务于资产全寿命周期最优整体目标,在电网建设项目决策期,就要系统整合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和运营方之间的分目标,就项目整体功能的实现形成统一目标体系。2)在规章制度和标准建设方面贯彻全寿命周期管理思想

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规章制度管理的工作规则并建立常态机制,加强对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规章制度和标准的系统策划,并建立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管理协调机制,保证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构建统筹规划的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目标和管理架构,而且使相关的管理手段能够更有效的发挥作用。建立统筹规划的电网资产规章制度体系和协调机制,形成各部门既有明确分工又能有效协作的管理体系和目标统一的管理标准。《河北省电力公司资产全寿命管理办法》规定资产全寿命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流程控制,分级负责;规范记录,准确反映;监控重点,有效衔接;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管理内容包括资产形成前期、形成过程、运行期间、退出管理。资产形成前期管理主要是指通过资产投资计划的审核批复等监督与管理,实现对资产形成的投资成本和未来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是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资产形成过程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对资产增加的过程管理,实现对资产相关成本和质量的控制,资产增加包括零星购置、基建转入、更新改造、投资转入、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及其他途径增加。资产运行期间管理主要包括资产的运行维护、资产的调拨、资产的大修及日常修理、清查盘点、资产出租等。资产退出管理主要是指资产退出的过程管理,包括资产的报废、出售、捐赠、盘亏、投资转出等方式。同时建立、健全资产全寿命管理监督、考核体系、办法,制定科学、合理、系统、量化的资产管理考核指标,对资产的增减率、利用率、完好率、闲置率、流失率、不良资产比率等进行全面考核,对资产管理效绩进行比较分析和科学评价,并与各单位年度业绩考核挂钩,以建立起资产管理业务流程控制系统,将资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价值、实物使用保管、物资管理等环节有效衔接,准确监控、反映资产的动态变化。3)建立、完善资产全寿命周期决策机制和方法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其思想应贯穿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不但在规划、立项、设计等前期阶段应贯彻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在建设、运行、退役等阶段也都必须以全寿命周期最优作为决策的依据。通过机制建设,形成适应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从电网的整体效益出发,考虑电网规划中涉及新建立项目的地址确定、设备选取、可靠性指标、环境指标等因素的影响,以电网整体优化作为决策依据。

第二篇: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含义:从决策,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翻新拆除出发考虑造价和成本问题,运用工程经济学,数学模型等方法强调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建设期,建设维护期等阶段之和最小化的一种管理方法,起源:全生寿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思想最早起源于重复性制造业,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主要由英美的一些造价工程界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提出的。进入八十年代,他们有的从建筑设计方案比较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建筑费用和运营维护费用的概念和思想;也有人从建筑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地探讨了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应用范围。

特点:它覆盖了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考虑的时间范围更长,也更合理,使全社会成本最低。从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角度,保证现有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技术,加强项目前期策划的力度与深度,设计阶段周全考虑项目未来运营的需要,提高设计的前瞻性与先进性。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

含义:为确保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对工程建设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初步研究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承包商,施工,调试,竣工,投产,决算,后评估等过程,围绕工程造价所进行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及建设对项目工期、造价及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决算审计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起源:它的提法是在原国家计划委员会计划的(1980)30号文件中就提出的,一个工程造价领域的全新思想,此后国内外过程造价管理界才开始研究。

特点:它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完善过程管理,降低工程造价,建设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生产要素价格变化频繁、产品的单件性、固定性等特征,因此建设工程造价复杂多变.,这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诸多的困难的工程适合认真细致的全过程管理。

全要素工程造价管理

含义:全要素造价管理是指在控制建设工程造价过程中,不仅仅是控制建设工程本身的成本,还应同时考虑工期成本、质量成本、安全与环境成本的控制,从而实现工程造价、工期、质量、安全、环境的集成管理。

起源:项目集成管理的思想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萌生了,只是以前将这种项目管理思想称为系统规律的思想,或者叫做综合管理的思想。项目集成管理这一叫法出现的较晚,但是相关的研究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1958年由美国国防部组织美国海军研究推出的项目计划评审技术(PERT/Time),就是最初的基于工期的项目集成管理技术方法之一。1967年美国国防部推出并几经改进一直使用的项目“造价/工期控制系统规范”(C/SCSC)。1996年,美国国防部认可“挣值管理系统”(EVMS)这一规范,挣值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才被名正言顺地应用到了各种项目的集成管理之中。

特点:

1、从全局的观点出发,以项目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2、实现建设项目各要素的配置管理合理。

3、可以在项目全过程的管理中使用,而且也可以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和项目不同要素的集成管理中使用

全方位造价管理:

第三篇:浅谈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实施

浅谈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实施

【摘 要】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对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实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有针对性的提出如何在电网企业实施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的建议:第一 ,建设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运用流程化管理手段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第二 ,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有效集成 ,购建全新的资产管理平台。

【关键词】 固定资产;流程化管理;资产清查

一、根据电力企业特点 ,解决资产管理瓶颈问题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特点是总量大、价值高、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特别是近年来电网建设的迅猛发展 ,电网改造的不断深入 ,固定资产的快速增长对其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显示出了种种弊端。

1、资产管理环节多 ,资料传递方式不统一 ,数据全部依靠手工合并汇总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协调和处理。

2、缺乏对固定资产业务的规范化流程管理 ,管理过程没有受到制度的严格约束 ,人工审批流程 ,未能实现电子流程化管理 ,资料分散存放不统一。

3、实物管理系统和价值管理系统“各自为政 ”,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数据共享和信息传递受到管理手段落后的制约 ,实物管理部门和价值管理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协同工作。为了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 ,改进资产管理手段 ,利用信息化平台 ,建设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使财务信息和生产信息有效联动 ,实现企业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

二、建设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运用流程化管理手段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近年来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 ,电力企业的垄断地位受到威胁 ,统一、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逐渐形成。为了适应这一改革大势的要求 ,电网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 ,在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方面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管理制度流程化

在资产管理方面 ,制定了覆盖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 ,针对执行过程中反映的问题 ,组织力量对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涉及的具体操作实施细则进行整理和完善 ,逐步建立起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制度体系。

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 ,为减少因操作标准不统一造成的业务处理的随意性 ,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固化在管理系统中。建立起固定资产三级管理制度(基层使用部门、实物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有效约束“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使用部门 ”三个层面 ,实现业务处理的统一、协调。最终形成以流程为导向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2、业务处理流程化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将所有涉及固定资产的相关业务用流程图的形式予以明确 ,展示出清晰、流畅的操作步骤。各种业务处理采用单据流转的方式进行。建立以流程为导向的业务管理体系 ,通过规划业务处理工作的具体流程 ,增强业务处理工作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借助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业务处理过程的实时互动 ,改变手工方式处理业务造成的信息分离、传递不及时、信息不共享的现状。以零购业务为例 ,为了从源头上管理好固定资产 ,结合电网企业三级管理制度的要求 ,固定资产零购业务必须经过三个部门(申请使用部门、归口管理部、财务部)协同完成。经过优化后的业务处理流程 , 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加促进了部门间的有效联动 ,实现了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工作。

3、构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的有效联动机制 ,真正实现信息共享

资产卡片与台账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完整、准确、及时反映固定资产实际状况的台账数据是资产管理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建立了电网生产管理系统 ,把电网资产纳入到生产管理系统的设备台帐中进行统一管理。各生产、运行部门进行实物资

产的数据输入、核对工作 ,使各部门的实物资产卡片统一规范到同一个平台上 ,结束了固定资产实物卡片手工管理的历史。完善了固定资产卡片的各种参数和基础资料。经过多年运行 ,生产管理系统设备台帐基础资料已相当完善 ,彻底解决了设备台账与实物管理不一致的问题。

为真正实现数据共享 ,固定资产信息的有效联动 ,在规划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时 ,充分利用生产管理系统已有的设备台帐的基础资料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寻求财务资产卡片与生产系统台账之间的对应关系 ,先将生产系统中的资产按价值管理的口径划分为主设备与附属设备 ,然后通过财务资产卡片与生产台账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生产系统中设备动态维护的信息通过信息发布的方式实时反映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把价值管理与设备台帐管理结合起来 ,解决了帐实不符问题 ,建立了资产实物与价值管理的联动机制 ,提高了资产日常管理水平。

4、搭建固定资产地理信息系统 ,清晰展现固定资产分布状况

固定资产地理信息系统通过 W EB网页技术实现 ,利用内置的电网地图导航功能 ,将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反映在电网地理接线图中 ,实时更新固定资产信息 ,用图形呈现企业管辖的变电站以及相连的输变电线路。在展示固定资产的地理分布状况的同时 ,展示变电站及输变电线路固定资产的价值状况及重要固定资产的图片信息。

以资产地图中心为人机界面 ,用图表结合的方式呈现资产价值状况和分布情况 ,不仅能够全面了解资产地图中的设备分布情况 ,还能列表反映资产地图中心的所有设备明细 ,通过明细列表 ,能穿透查询到资产卡片及实物资产图片。

同时 ,资产卡片信息中的属性信息 ,例如 ,存放地点、使用单位通过与资产地图的节点建立了对应关系 ,将抽象的文字信息与资产地图紧密结合 ,这种对应为建立直观的分析体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引进条型码技术 ,提高资产清查效率

引用条码管理采用资产编码方法和自动识别手段 ,系统的、有序的把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分门归类 ,目的是为了准确的了解资产现状 ,为资产管理软件系统提供基础财务分析、成本核算数据。

条形码技术为每一单件固定资产建立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识 ,并由该标识交连数据库 ,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数据汇总、误差比对等 ,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做到了盘点快捷准确、信息反映全面、跟踪管理到位。

实现了条码生成、打印、数据采集、传输、对比等功能 ,使固定资产管理上升到科学、有序、资源共享的管理信息化阶段 ,为固定资产的实物和价值盘点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初步实践 ,条形码技术在资产管理中的优势已经显现。它大大减轻资产盘点、清产核资的工作量 ,快速提高了资产清查效率。

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建设取得的成效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实施 ,为固定资产管理搭建起一个协同工作的网络环境 ,通过流程化管理手段 ,有效推动了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实现了跨单位、跨部门、多用户协同工作;实现不同业务数据的统一处理和管理 ,从根本上改变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的现状 ,使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始终依托于实物管理 ,从而保证固定资产账、卡、物相一致;实现对固定资产运行状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实时汇总、查询、统计和分析。

1、推进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

2、将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固化在管理系统中 ,形成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体系 ,有效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账、卡、物不符和“前清后乱 ”等问题。

3、对资产卡片进行有效整合 ,优化卡片结构 ,提高卡片信息的准确性。

4、实现了固定资产信息横向、纵向的有效沟通 ,保证了财务、业务资源的有效联动。

四、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还须完善的方面

1、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有效集成 ,购建全新的资产管理平台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从预算安排进行控制 ,建立资产购建的申请和审批流程 ,对已纳入预算管理系统的资本性支出及时转入工程管理系

第四篇: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探究

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探究

一、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背景

(一)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点及存在问题

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一是资产数量大、种类多。固定资产价值占到供电企业总资产价值的70%左右;二是分布于成百上千公里的地区、输电网跨越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受地理气候条件等一系列外界因素影响大,管理难度大;三是投入大,一般的电力设备单件价格上万元,有的甚至高达几百万元。尤其是近几年电网建设、改造的技术不断更新,造成固定资产更新快,变动频繁。

而供电企业传统的资产管理涉及的多部门、多环节,且多重视资产的前期投入,忽视后期成本管理,缺乏精细化预测、管控及高效的部门协作机制,对安全、效益、效能的统筹管理较少。

(二)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及运营效率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传统基于职能的固定资产分段管理模式,强调阶段的划分和有序性,各部门的工作目标、范围和侧重点不尽相同,难以统一到一个总体目标上,每个部门更关注自身领域的优化,对整个系统考虑不够,缺乏沟通协调。对此,必须转变工作理念和方法,以系统化管理思想统筹协调资产管理各个环节,明确各环节工作重点,注重各环节的工作衔接与配合,实现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变。

另一方面,为有效地提高供电运营效率,在固定资产形成的前期决策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降低规划、设计、招投标和建设等阶段造成固定资产健康隐患的可能性;在固定资产运行过程中必须从建设、运行、维护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安全、质量、成本控制,使之可控、在控、能控。

二、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内涵

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内涵是:以供电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作为研究对象,围绕追求固定资产整体效益最大化目标出发,依据“二”“八”法则抓住关键少数的原理及控制理论,对固定资产从规划设计到退出一生各阶段影响大且管控难度大的关键环节重点进行管理优化,即:在规划设计阶段,以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最优为目标,采用规划周期成本法,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尤其是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优化规划设计;在施工阶段,开展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策划,推行电网建设甲方代表制度,并由甲方提前介入开展中间验收,对工程施工质量实施精益控制;在投运转阶段,限时定人完成验收中发现问题,严格验收消缺管理,实施“零缺陷投运”;在运行检修阶段,围绕优化电网检修作业流程和设备检修情况下的电网运行方式、实施设备状态检修、推进“集中监控、无人值班”,重点优化固定资产运行检修策略;在退役资产处置阶段,通过合理规划,对落后或超期服役设备和设施实施技术改造;并从安全、效能质量、成本三方面设定结果性指标,全面评估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绩效。不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延长服役年限,减少事故发生次数、频率,确保客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实施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关键节点管控

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以实现资产各阶段工作策略的持续优化,坚持运行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统筹协调安全、效能和周期成本三者的关系,在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的同时,以优化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为总体目标,提高电网资产质量和使用效率。

1.以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最优目标优化规划设计

(1)运用规划周期成本法进行规划设计。供电企业在电网规划设计中推行全寿命周期理念,在规划阶段以设备的寿命周期作为规划研究期,不仅要计算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所有投资成本,即包括?目的初投资、运行、维护以及设备报废等所有费用支出,考虑社会土地成本增长、环保要求提高等动态变化因素,而且考虑设备质量、运行环境对工程投运后安全性的影响,以及系统电网的运行可靠性、可扩展性和运行方式调整的灵活性等要求,制定安全、可靠和成本综合最优的规划方案

(2>控制不确定因素对电网的整体影响。从电网的整体效益出发,综合考虑电网规划中涉及的新建线路、站址确定、设备选取、可靠性指标、环境指标、负荷预测等众多不确定因素对电网系统整体的影响,尽可能考虑在城区优选全户内变电站、GIS、低损变压器等少维护、免维护电气设备;在方案中优选路径短、维护方便、交通便利的场所;经济评估应选择满足经济性要求方案,保证实现电网系统的整体最优目标。

(3)综合多因素制定电网资产管理规划计划。树立整体意识,加强各个阶段工作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最优的目标之下对各阶段的工作目标进行协调,制定一个将电网扩展、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大修计划、设备检修、运行计划、费用支出等综合考虑多因素的电网资产管理规划计划,使各个阶段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目标一致的整体,每个阶段工作目标均服务于资产全寿命周期最优的整体目标。

2.对工程施工阶段质量实施精益控制

(1)开展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策划工作。在电网工程建设中,要抓好源头控制,开展工程前期安全、质量等策划工作,编制工程建设管理纲要、安全文明施工策划、工程创优规划、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规划等,对工程建设提出安全、质量和进度等管理要求,按照“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的原则开展工作。一是在确保电网工程建设安全的基础上,追求质量最优,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建设优良资产,为运行阶段减少运维投入;二是在安全、质量得到有效保证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缩短建设工期,控制建设投入。

(2)推行电网建设甲方代表制度。围绕工程建设,企业推行电网建设甲方代表制度,制定相应考核办法,要求企业负责建设管理的输变电新建、改扩建、技改及大修等工程项目,必须聘任未来设备管理单位人员为甲方代表进驻工程现场,代表供电企业对工程项目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实行管理和监督,重点监督施工单位是否严格遵守合同、按规范及标准施工,督促监理和施工单位对施工中所用材料进行检验,把好施工现场二次检验关,严禁不合格材料流入工地。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及时指出不合规范、不能达标的工程部位,并监督施工单位按要求整改。建立《施工作业工序标准化监督卡》,对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公司要求。

(3)甲方提前介入开展中间验收。运行单位在电网建设阶段就介入,开展工程建设的中间验收工作。公司各大工程竣工投产前均按照标准化流程执行各级验收,主要建(构)筑物基础基本完成、土建交付安装前、投运前(包括土建和电气安装调试工程)三个阶段开展中间验收,输电线路基础、铁塔组立、架线,每个阶段在完成工程量的70%后开展中间验收。改变以前待工程竣工后,只进行竣工验收的方式,采取工程验收与竣工验收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工程验收管理,全面管控工程安全、进度和质量,确保设备安装、调试质量可靠,对安装期间缺陷进行总结分析,支持运行期间技术管理。

3.投转运阶段实行“零缺陷投运”管理

严格验收消缺管理,杜绝消缺无计划、拖延造成工期延缓。对于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由项目管理部门及时牵头梳理,分门别类,组织勘察、设计、监理、设备材料供应、调试、试验等单位提出处理意见,限时、定人完成,最终实现“零缺陷投运”。

4.重点优化固定资产运行检修策略

优化运行、检修策略,合理配置运行、检修维护资源,在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上,提高电网运行效能,降低设备运维成本。

(1)优化电网检修作业流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综合安排设备停电检修,公司各单位编制月度检修计划时,既考虑输变配电工程施工安排、设备消缺、预试周期、保护定检、防污工作的要求,同时考虑当时实际的情况,实行集中停电,使变电、线路、业扩、城网改造、专项工程等停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实施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①停电检修前,检修单位应做好充分准备,制定检修方案,编制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落实人员、工具、器材、仪器仪表、备品备件、车辆等,实行工作预想制。②施工方案要严格按照专项工程精细化课题管理要求进行编制。③集中检修,要求检修单位合理安排工期,采用科学的试验方法,设备应修必修,修必修好。④集中检修的设备遵循逢停必扫的原则。⑤设备运行单位在所辖设备计划停电前,必须采用红外仪器进行红外成像、测温,以对设备进行全面摸底,发现的缺陷在停电时一并消缺处理。⑥电网设备检修时可灵活安排工作,尽量将变电和线路设备相结合,变电设备检修时线路设备可安排相应工作,线路设备检修时变电设备可安排相应工作。⑦新安装、大修、异常的设备,运行单位必须重点跟踪其运行情况,如特别巡视、数据抄录、电量平衡计算等。⑧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执行后必须评估。

(2)优化电网检修情况下电网运行方式。变电设备的检修充分利用接线方式变化,减少线路停电时间。对可采用带电作业方式的各种工作,优先安排带电作业处理。配电设备坚持能带不停的原则,避免采用停电检修,做到能带不停,促进增供电量,提高供电可靠性。

(3)实行设备状态检修。以安全、可靠性、环境、成本为基础,按照公司、基层单位、班组三级,逐级逐层开展设备状态评价,结合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制定供电企业设备状态检修决策。

收集设备信息,开展设备状态评价。各生产班组对设备投运前信息(出厂报告、交接报告等)、运行信息(包括事故、缺陷、跳闸、运行工况等)、检修信息、试验信息、带电检测信息(离线检测、在线监测等)进行收集,通过对设备状态量的收集和分析,评价设备状态,确定设备当前状态及发展趋势。对设备状态评价结果为非正常状态的设备进行风险评价,并进行定量风险评价和比较,以确定设备面临和其可能导致的风险程度,根据风险高低安排检修次序,保障电网和设备的安全,为设备的状态检修决策提供依据。

结合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制定设备状态检修决策。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按照《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导则》及相关标准、文件,结合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制定设备状态检修决策,并充分考虑基建、技改、停电计划等因素,考虑同间隔设备、同一停电范围内,设备检修时间一致的原则,优化周期和运行方式,切实做到一停多用,减少重复停电,提高设备可用系数。

(4)推进“集中监控、无人值班”。为适应电网发展迅速、变电站投产数量快速增加的要求,通过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革新,推进集中监控、无人值班变电站建设,设立监控中心、运维操作站、无人值班变电站。无人值班变电站内不设运行值班人员,由监控中心、操作队负责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实现变电运行人员集约化管理,根据各变电站操作巡视任务的繁忙情况,统筹调配运行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5.合理规划实施技术改造

供电企业要每年对电网或设备的运行状况、设备可靠性、线损指标、电压合格率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综合分析,找出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重大问题或薄弱环节,提出改善和提高电网或设备安全运行以及消除薄弱环节的技术措施,制定技术改造规划。利用国内外成熟、适用的先进技术、设备、工艺、材料等,对现有落后的生产运行设备、设施,以及配套的辅助设施进行完善、配套或整体更新改造,或对超期服役的输变电设备和设施进行局部或延长寿命的改造或更新,提高电网设备健康水平,保证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提高安全生产、资产经营水平。

(二)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效果的评估

1.设立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结果性指标

供电企业要建立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总体目标为最高指标的结果性指标,以便对固定资产管理整体工作的实效和主要流程运转情况进行评价。指标既体现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表现和成本综合最优,又充分考虑各阶段流程之间的关联关系。指标通过分解形成各管理层次的指标体系。结果性指标主要运用内全效能成本指标(以下简称SEC)。该指标反映内全部或某一部分固定资产安全、效能、成本三方面的整体表?F,单位为元,千伏安,即内单位容量电网资产花费的总成本。

(1)安全指标因子(fs)。安全指标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相关规定,确定各单位内发生的有人员责任的电网、设备、人身一般、较大、特大事故次数,目的是降低人员责任事故的发生次数,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安全指标因子采用幂函数方法,评价各类事故对SEC指标的综合影响。fs需根据电网、设备及人身一般、较大、特大事故次数进行统计,涵义为各类设备在发生各类事故后对维护及修理成本的必要需求,计算公式为:

fs(安全指标因子)=fs1(特大事故因子)×fs2(重大事故因子)×fs3(一般事故因子),其中见下表:

由上表可看出,发生特大事故形成的安全指标因子要比一般事故大,也就是说发生特大事故后,为使该资产或设备重新达到可使用状态需要投入或占用更多的成本,这点也与实际事实是完全相符的。

而事故级别的判别鉴定采用以下方法:

(2)效能质量指标因子(fE)。效能质量指标因子主要考虑供电可靠性及供电的电压、频率合格性对成本因子的影响,目的是提升电网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电网运行质量。效能质量指标因子采用指数函数的方法对三类质量因素进行调整。

计算公式:fε(效能质量指标因子)=fE1(供电可靠性因子)×fE2(电压合格率因子)×fE3(频率合格率因子)

当指标完成值低于考核值时,fE值将大于1,因运行质量不满足企业总体要求时将会给企业整体运营带来成本的增加;当指标完成值高于考核值时,fE值将小于1。因此,运行质量提高,将给企业整体运营带来成本的节约。

(3)成本指标因子(C)。计算公式:C=C1(资产分平均投资)+C2(运维成本)+C3(检修成本)+C4(故障处置成本)+C5(报废处置成本)

2.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数据的收集

月度数据采集模板使用统版本进行数据的收集上报,收集的数据口径为220kV主变、断路器、GIS、架空线路、电缆线路、站内其他变电设备等六大类设备的相关信息。

月度数据报表包涵的内容:主页;主变汇总信息;断路器汇总信息;GIS汇总信息;架空线路汇总信息;电缆线路汇总信息;站内其他设备汇总信息;主变设备基础信息;断路器?O备基础信息;GIS设备基础信息;架空线路设备基础信息;电缆线路基础信息;供电可靠性因子信息;容载比信息;安全因子信息;购电价信息。

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数据(人工费用、材料及台班费用、检修费用、抢修费用等)根据设备台帐逐项收集。

3.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评估和分析

每月、每年根据收集评估对象的指标数据,进行校核、计算后出具评估结果。继而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掌握全公司资产管理工作现状和差异点。最后,评估考核机构应根据评估结果形成相应反馈意见,用于制定资产管理工作持续完善的提升计划或对既有指标体系进行更新修正,最终形成评估考核的闭环流程(详见图1)。

针对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可根据不同的驱动因素,将结果性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子指标,并分析其构成比例,明确构成权重及今后改善关键环节。以成本指标因子为例,在计算得出分平均投资、运维成本、检修成本、故障处置成本、报废处置成本等子指标的同时,分析反映出相关资产管理阶段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出优化投资决策、加强投资管控、控制建设成本、完善投资评估、加强退役资产管理、提高设备再利用率、优化设备报废处置等完善提升措施。

(三)建立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长效机制

1.创建固定资产“账、卡、物”联动长效机制

规定应于每年12月31日之前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清查范围涵盖公司所有在用固定资产。针对电压等级不同的固定资产,清查方式也各有不同,但清查重点统一集中在核实所有固定资产的存放地点、固定资产在财务系统(SAP)卡片号、固定资产在生产管理系统(PMIS/OMIS)台账设备号、数量、型号等信息,要将各固定资产在财务部门及实物管理部门的多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对应,对未对应的固定资产进行联动维护。同时每月通过系统自动计算资产对应率来判断资产清查完成率。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则采取及时创建资产卡片号、台账设备号、完善卡片信息、财务及时入账等方式不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和核对。通过这种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为实现固定资产“账、卡、物”的联动长效机制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同时也为开展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理顺专业关系,侧重日常管控

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了《资产全寿命管理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了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各环节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及分工、数据收集管理及报送要求、监督检查考核要求。如:生产技术部负责建立和维护设备台帐、填报各类设备基础信息、提供资产维护分工、各类设备维护人数、耗用材料、机械台班、电压合格率、频率合格率等数据;财务资产部负责根据各类成本发生数额分摊至明细设备填报资产原值、检修费用、抢修费用、报废处置成本、购电价等数据;人力资源部负责提供设备管理、维护人工费用数据;发展策划部负责提供容载比信息;安全监察部负责提供供电可靠率数据、设备停运时间、安全因子信息及汇总全公司数据和分析测算审核。同时规定了各部门每月3日前完成相关数据的收集、审核报送。

3.固定资产状况多层次、多维度实时掌握

各相关部门、各单位按照规定的数据报送周期、工作要求,同时结合日常运行、检修工作相关信息,使用系统一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决策系统,及时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传递、反馈,通过信息化平台参与到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进程,实现对信息化平台多层次、多维度的应用。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固定资产全寿命系统能够实时了解固定资产规模、结构、状态及资产的投资、项目总体进展情况和设备的健康、运行状况,通过以上信息的掌握,可为下一步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企业的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层面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的信息反馈,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进一步提升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四、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实施效果

(一)建立了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全过程闭环管理模式

根据供电企业电网资产管理特点,将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划分为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包括不同阶段特点的工作项目以及相应的具体工作内容,较为完整地覆盖了公司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全过程,扭转了原来管理脱节、松散、单一而独立的局面。各工作项目及内容之间既独立又统一,又均可通过全寿命周期评估考核机制量化计算SEC指标,从而在固定资产形成前影响决策。

(二)改变了电网资产检修方式

原来由于电网资产覆盖面广、距离远、实施困难,而直采用以计划检修为主的检修方式(即年初下达检修计划,划定检修任务和区间,并相应下达检修成本刚性预算),由此导致部分资产尚未到报废状态或折旧年限即拆除换新,提前报废处置,造成资源浪费,具有一定的管理盲目性。在实施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式后,可以根据各类资产SEC指标判断设备使用状态,检修方式转变为状态检修,较计划检修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各类资产的使用寿命和利用率,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产报废成本。

(三)固定资产生产运行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引入,摈弃了以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片面认识,打开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新视野,创新地将安全指标引入资产运营全效能成本指标,把设备及人身的安全水平成功捆绑,并融入成本价值体系中,进一步凸显电网安全、人身安全的重要性,促动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严抓不懈,使固定资产的生产运行、电网安全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第五篇: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造价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建设工程投资控制是工程管理的三大目标之一。在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中,造价控制作为投资控制的重要手段,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个别工程项目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出概算、结算超出预算的现象,深究其原因,除自然和社会条件等不可预见因素外,一般都是造价控制出现问题。因此,为了维护建设方正当利益,提高投资效益,应以限额投资为主线,在建设全过程抓好造价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完成既定建设任务。本文通过对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进行研究,针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和要点,以便进一步促进我国工程建设的造价和投资管理。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存在问题;措施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就是在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发包阶段和实施阶段,把项目投资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以内,实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包括项目策划阶段的投资估算编制、项目经济评价,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方案比选、概预算编制,招投标阶段的承发包模式及合同形式的选择等内容,贯穿建设项目的全过程。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

强化项目前期策划决策,是提高项目投资运行质量的基础。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建设单位一般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投资估算,其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以经济技术分析为主,是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模型单一。社会环境参考变量较少,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条件参数失真,准确性相对不高,容易引起投资判断失误。

1.2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设计阶段是造价控制的前期阶段。一般由建筑单位委托勘察、设计单位进行现场勘察了解,进入方案和施工图设计。由于设计人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过于注重投资控制和限额设计,忽视了方案的美学设计和多功能方案搭配比选,设计过于保守;二是过于注重建筑美学和选型设计,忽视了项目的经济性,建设成本和后续使用维护成本高居不下;三是从造价控制角度看,设计人员对建设方案的经济性并不敏感,不能主动做好限额设计。而专业造价人员介入设计时间较晚,设计内容的经济性考虑的不充分,成本控制在设计阶段容易脱节。

1.3招投标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招标阶段,建设单位容易存在一些疏漏,一是很多标底预算考虑不到位,比如编制条件和依据,项目周边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二是合同条款本身存在缺陷、矛盾或约定不明确,容易引起施工阶段的造价纠纷。比如某合同条款为约定“变更签证项目执行标底预算单价”,但是对于合同内工程量增减原则没有约定,造成后续变更签证是增减图纸量还是标底量扯皮;三是一些施工单位故意压低投标价中标,企图在后期施工中通过不合理的变更签证来弥补,甚至采取偷工减料,造成质量和安全隐患。

1.4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些建设单位普遍存在重价格,轻技术的现象,管理观念落后。一是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把关不严,比如某山体土石方开挖项目,施工方案采用按照破碎机破碎岩石、挖掘机挖土清碴外运的方式,上报预算500多万。建设单位积极协调设计并聘请专家论证,采用炸药预裂爆破和凿岩机破碎、挖掘机清渣相结合的方式,可节约经费100多万元;二是变更签证随意性较大,变更签证按权限报批不够及时。经常出现不合理的合同变更和无效签证的情况;三是认质认价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建筑材料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

1.5竣工结算阶段存在的问题

工程竣工结算涉及到建设方和施工单位的直接利益,是确认工程最终造价的依据。一些施工单位在结算中,漏报核减项目,多算、冒算增加项目,按不合理标准取费,以求利益最大化。如某项目结算施工方将甲供材列入工程结算、某项目地基处理暂定为止水帷幕,暂估价较高,施工中未采用,施工方结算时故意漏报。

2加强建设工程控制的建议

2.1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建设项目必须做好可行性研究和经济效益评价。在总体方案设计阶段,要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具体地,就是以价值工程为导向,建立以功能分析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设定单位功能或产能的造价限额标准,对建设工程不同的组合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对比,优化组合方案,剔除不必要的功能、削减过剩的功能项目,实现项目功能合理、成本较低、效益更高。在项目取舍上实行效益否决制,从源头把关投资控制。

2.2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要突破造价管理仅存在于施工过程中的旧思维,应将其提前到设计阶段。可通过项目估算控制初步设计,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应以设计限额标准为目标,以阶段性控制为手段,促进合理设计。具体而言,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在设计方案比选、初步设计阶段,限额指标要科学分配到各设计专业,强化技术与经济的反馈;施工图阶段,应尽量推进标准化设计,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使之符合地方特点要求;图纸会审阶段,要认真审查图纸,减少由图纸错误引起的被动变更。

2.3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

标底是甲方设定控制价的重要依据,标底控制价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做好标底预算前期准备工作。首先要确定好编制条件和依据,认真调研项目周边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其次是项目工期、计价体系的选择、工程量清单与定额的选取,招标控制价的编制依据等;二是要认真组织编制标底,确保标底预算准确可靠。在现行工程清单计价模式下,甲方承担了计量的风险,由于标底工程量清单编制不准引起施工单位索赔的比比皆是;三是要预防合同条款造价争议。首先注意选择发包方式和合同条件,其次重视专用条款中有关计量、计价、定价等条款,避免合同条款本身存在缺陷、矛盾或约定不明确。对较易出现争议的工程价款调整、工期调整、变更签证和风险等,应约定清楚、表述明确,调整方式应符合法定政策和市场规律,尽量避免不合理条款。

2.4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

一是要认真审查比对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必要时采用经济技术比较方法组织综合评审,重点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各种不合理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督促施工单位在保证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防止其利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来突破合同约定,造成额外费用;二是要把好变更签证关,解决好“该不该算、怎么算、算多少”的问题。首先要查合同、招投标文件,审查是否已含在合同经费中;查现场,审查工程计量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查定额,审查所套子目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查标准,审查有关费用是否符合取费规定;有些无法按定额、标准计算的,要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2.5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竣工结算确定项目最终造价的依据。建设方通过审核竣工结算,使结算造价真实体现工程的实际支出。一是要手续齐全,资料充分。先明确送审竣工结算资料的具体要求和格式。先认真整理,保证资料尽量为完整的原件,内容及清单规范有序,装订成册;二是要认真核实暂定量、暂估价。要审核工程量计算方式是否符合计价规则,是否存在漏算、重算。在材料价格上,按照合同约定调价原则,审查是否按合同约定调整暂估量、暂估价,变更、签证与招标文件或施工合同约定不一致的情况要重点关注,对故意重报、报增不报减的情况要坚决披露;三是要认真核对工程费用。当前,我国各省市工程费用包括的内容、取费标准不尽相同,审核中应严格按照当地的规定执行。审核各项取费基数是否正确,防止出现提高取费等级现象,切实维护好投资方经济效益。

3总结

造价控制作为投资控制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是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都很强的工作,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要依据国家法规和行业规定,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开展工作,在项目前期策划、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结算各个阶段采用措施、重点控制,确保有效地控制好工程投资,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毛明珠.浅谈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9(1):62.

[2]陈贵华.对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和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思考[J].铁道工程学报,2011(3):9.

下载设备全寿命管理调研报告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设备全寿命管理调研报告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模式研究分析

    电力一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组合化管理模式研究分析 谢建均黄强 (萍乡供电公司,江西,萍乡337000)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系统各项技术的发展,各项电力设备和管理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

    设备采购调研报告

    设备调研规定 一、需要进行调研的设备范围: 1、公司未使用过的设备; 2、公司使用过(包括借用或租用),但未购买过的设备; 3、公司设备主管领导提出调研要求的其他贵重设备。 二、调......

    中国建筑调研报告(全2015)

    中国建筑情况介绍(全) 一、企业概况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是中国专业化经营历史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建筑房地产企业集团之一。2014年,中国......

    试谈电网公司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优秀范文五篇)

    试谈电网公司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

    特设设备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前 言:通过近五年特种设备增长数量、分布、监管人员数量和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情况、特种设备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与日渐突出的住宅电梯安全问题等......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随着电力资产规模越来越大,电力企业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高效地进行设备的综合管理是电力设备管理人员亟待解决......

    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中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应用论文

    摘要:“安全第一”一直都是我们的倡导的标语,尤其是在电力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是头等大事,只有保证电力施工的安全,才能保障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也才能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电......

    全寿命周期管理在电网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论文

    当前,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形式中主要对阶段的顺序性着重强调,由各种部分对采购建设、退役处置等一系列环节进行管理,但是其中对不同阶段管理目标所具有的协调性较为缺少,经常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