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分析

时间:2019-05-14 05:2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分析》。

第一篇: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分析

黄元元 唐雯霞

[摘要]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正迅速、大规模、高龄化地到来,而我国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很难适应这种人口老龄化的形势。针对人口变迁趋势,我国应在老龄人高峰期到来之前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建立可持续性的社会保障体制。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总人口中比重的增加,一方面给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庞大的老年人群的存在,对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保障;挑战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216-02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总人口中比重的增加,一方面给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庞大的老年人群的存在,对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态势与特点

我国人口基数大,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6.95%,到目前已接近1.32亿。而且持续增长势头强劲,预计2025年60岁老年人口可达2.8亿,占总人口的18.4%左右;2050年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以上。老龄人口中,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高龄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作为发展中国家以及一个人口大国,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征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人口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而生,呈渐进步伐,当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NP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我国成为老龄化国家时,人均GNP仅为800美元。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和大规模高速度的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而言是一次挑战,经济压力不言而喻。

1.2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愈益突出

我国城乡差别与人口流动使农村人口老龄化更加突出。就静态而言,由于农村婴儿出生率高于城市,因此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就动态而言,由于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携带子女流入城镇,城乡老龄化的程度正在接近,因此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愈益突出。

1.3 女性老年人负荷沉重 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历史、文化、社会等原因,老年妇女容易受到性别和年龄的双重歧视,老年妇女比低龄妇女以及男性老人在生活上面临更多的困难,并往往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正在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目前我国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2.1 高龄化的老年人口导致社会救助的需求增加

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老年人口自身的高龄化,即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向高龄化发展,可以称之为人口高龄化。我国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量相对于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9.2%上升到2010年的10.9%后,会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然后回升到2030年的10.9%,随后到2050年快速上升到21.3%,是2000年的2.3倍。高龄老人由于年纪增大导致健康水平明显下降,生活的自理能力也随之下降,成为病残的高发人群。他们需要更多的经济扶持、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从而对老年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提出新的要求。

2.2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造成巨大压力

在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化过程中,退休人口增加的速度一般要快于总人口的增加速度。根据我国第三、四次人口普查和《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计算,在近十几年,我国老年人口以年均3%左右的速度增长,离退休人口则以年均7%左右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养老金给付方式是以现收现付为主,缺乏足够的历史积累,因此退休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养老保险金的供给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出现了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和拖欠的现象,并有逐渐蔓延和加重的趋势。为解决这种收不抵支的矛盾,一些地区不得不将储存在个人账户中的资金用于当期的统筹资金支付,由此导致个人账户空转,或出现拖欠养老保险基金的现象。从整体上看,这种养老保险金入不敷出的状况才刚刚开始,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形势将更加严峻。

2.3 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扶养比加重了赡养负担

老年人口扶养比是从经济学角度反映人口老龄化社会后果的动态指标,即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人口扶养比在未来50年中变化比较明显。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扶养比从2000年的15.7%上升到2050年的56.8%,将上升41.1%。少儿人口的扶养比则从2000年的37.2%下降到2050年的28.3%,下降8.9%。即便是少儿人口扶养比下降,但由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扶养比上升的幅度较大,也将导致总人口扶养比从2000年的52.9%上升到2050年的85.1%,将上升32.2%。大幅度升高的老年人口扶养比例加重了劳动人口的赡养负担,这是我国养老保障必将面对的一个严峻考验,它将会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2.4 对社会保障需求加大,制约经济的发展

老年人保障支出加大,制约社会扩大再生产。一是基本养老金支出加大。2006年,各级财政补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67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504亿元。二是医疗保障费用支出增多。按照人的生理演变,人的一生80%的医疗费用在60岁以后,但目前大部分老龄人存在看病难的问题。三是其他老年福利保障支出,如老年公寓、老年服务设施建设等。这些支出的急剧增加,会减少国家对经济建设的投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3.1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基本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基础养老金由社会统筹。我们应进一步做实个人账户,改变过去现收现付状况,实行“统账”结合的积累制。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最初只覆盖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及其职工。2000年,我国把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2002年,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这样使无论在何种性质企业退休的老年人无后顾之忧,做到老有所养。

3.2 开辟多渠道投资,建立可持续性的保险金体制

做好政府对老年社会保障事业投入的结构调整,建立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力争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增加对老年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老年文化教育、老龄科学研究、老年活动等方面的投入。通过市场机制,激活老年保障的资金供给,对于既有市场前景又符合老龄事业发展的产业,国家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逐步建立老龄事业投入的增长机制。除国家投资外,设立养老生活保障福利彩票,发挥社会各级养老基金会的作用,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国外资金投入老龄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养老资金的投入机制。

3.3 倡导个人储蓄养老,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养老储蓄

基本养老保险应坚持低水平、广覆盖、量力而行、分类指导、逐步发展的原则。保障水平低也就意味着扩大覆盖面具有可能性,但同时也使保障的风险过于集中,这样也为其他的保障项目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在发展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要建立个人养老储蓄制度,保护和鼓励养老储蓄。应建立养老优惠储蓄账户,对存款数额设定最低的储蓄限额,子女也应定期将部分收入存入该账户,所有权归其父母,当其达到退休年龄才可以支取使用。这样,既可以减轻子女的赡养压力,也可以缓解由于人口老龄化使养老保障支出逐年增长而带来的经济压力。

3.4 依托社区发展老年服务业

老有所养是孔子几千年前就提出的人类生存标准,这种思想发展到近代已演变成为大规模的社会组织目标,进而上升为国家责任。就我国而言,为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等,应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在老龄事业中的积极作用。在此方面,笔者认为一应加快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的建设,如可兴办不同档次、不同形式的老年福利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健身等多方面的服务;二应在城市医疗制度改革中适当向老年人口倾斜,并逐步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网络。通过发展家庭病床,采取定点、巡回、上门服务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和心理咨询等服务;三应通过创作各种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开办老年大学,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把对老年人的思想工作与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

第二篇:浅谈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其对社会养老的影响

转自发表吧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浅谈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其对社会养老的影响

作者:颜婧芝

摘 要:我国是在发展过程中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居民人均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老龄化不单单加重了家庭赡养负担,也使社会抚养负担和成本较为沉重;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虽然有效控制了我国人口的增长,却也减少了劳动人口的数量,“人口红利”逐渐转变为“人口负债”,这将不仅仅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对我国的社会安定和谐埋下了隐患。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养老产业;养老模式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老龄化的问题早已引起了我国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老龄化是我国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根据美国普查的研究,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是“历史上未曾出现的社会现象”。那么,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养老的发展有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印发的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规划指出,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自1999年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健康水平堪忧,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程度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造成人口“未富先老”。另外,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方面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老年人“返贫”较为常见,城镇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涉老侵权案件、老年人受害受骗事件、老年人自杀现象时有发生,老年群体社会管理存在真空等等。可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还是十分严峻的。

从以上叙述的内容来看,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影响,对社会养老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造成巨大压力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计算,在近十几年,我国老年人口以年均3%左右的速度增长,离退休人口则以年均7%左右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养老金给付方式是以现收现付为主,缺乏足够的历史积累,因此退休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养老保险金的供给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出现了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和拖欠的现象,并有逐渐蔓延和加重的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赡养系数加重了赡养负担

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又称赡养系数,指赡养人口占劳动人口的百分比,即60岁以上人口与15~59岁人口的比例)逐年增长,也就是说劳动人口供养老年人口的负担将越来越重。预计到2050年我国劳动人口供养老年人口的负担等于 2000年的3—4倍。不仅如此,劳动人口除了供养老年人口外,还要抚养未成年

孩童。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的养老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社会的。可以说,未来几十年我国劳动人口负担之重是可以预计的,这就极易打击我国劳动人口的工作动力和热情,也提高了社会不稳定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三、人口老龄化对现行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挑战,也影响了养老产业的发展

我国现行的养老方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方式。但是,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和抚养系数比上升将使得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困难。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这两种情况必然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依靠现有的居家养老方式难以实现养老目标。这种情况下,一些独居老人选择了雇请保姆。近年来保姆工资不断上涨,除了有经济条件的老人还能勉强承担,其他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大多只能望洋兴叹;加上老人与保姆相处未必融洽,许多老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独自生活。

我国现有的家庭养老模式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也给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2033年超过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消费人群和消费需求,孕育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老年产品市场,也将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日本自197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后,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把第三产业视为老龄化社会的 “救世主”。可以说,养老产业发展的好的话,完全可以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论

总的来说,我国的老龄化现象不可避免。虽然,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然而,其他国家都是在经济充分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老龄化对他们经济社会发展不会造成根本性的影响,较高的收入水平也大大降低了社会的赡养负担。我们制定合理灵活而又不乏活力的人口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在全社会加强敬老爱老的教育宣传,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发展壮大老年产业等等。

可以说,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是势在必行的。然而,从我国老龄化的特征来看,我国老龄化不仅形势严峻,而且问题复杂,对此我们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对待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减缓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成为世界的榜样!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持续的人口老龄化挑战与战略应对——第五届中国老年学家前沿论坛综述》,《人口与发展》2009年第15卷第6期.[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龄蓝皮书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3] 黄瑞,《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影响》,《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四期.[4] 晏月平廖炼忠,《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月第37卷第3期.

第三篇: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 要:本文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人口老龄化直接关系到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论述了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养老保险债务问题、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及延迟退休等方面探讨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险基金 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逐年扩大,使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面临严峻考验。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年轻人与老年人数量比例失衡,即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的现象。全球通用的衡量人口老龄化的一个方法就是,如果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60周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10%,或者65周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7%,就可以判断出被调查的国家或地区正处于老龄化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人们对医疗卫生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寿命也越来越高,加之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也不高,这些都加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通过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获得的信息不难看出,早在2010年我国60周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比达到13.3%,比2000年有了明显提升,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8.9%,比2000年上升1.9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末,我国60周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16.1%;65周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10.5%,这就表明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峻,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然而,目前,中国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时间更短,因而形成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口老龄化体现出其独有的特征: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落实也受到了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第一,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更加困难。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每年发放的养老金总额也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每年缴纳养老保险金的人数却不断减少,随着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全社会养老负担也在逐渐扩大。

第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增大。近来随着老龄人口数量增多,一方面,上缴养老保险费用的人数越来越少,而且退休人员及每年发放的退休金数量却越来越多。老龄人口赡养率逐年增长。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公共财政终将不堪重负。

(二)当前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够完善,涉及到的人员不够全面。现在,养老保险制度主要覆盖城镇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大部分的农村人口及个体就业工作者都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参保意识淡薄,未被制度覆盖,这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养老保险缴费比例降低,养老保险缴费人数相对缩减,养老负担更加沉重。

第二,养老保险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解决,有些地方甚至存在空账运行的问题。虽然我国制定了统账结合累积的养老保险制度,但是改革所需的资金不足导致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落实受阻,这就导致我国各大地区出现了空账运行的问题。智能通过个人账户透支的办法维持养老保险金的正常发放,养老保险基金职工个人账户缴费没有实际积累下来。我们需要享受养老保险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每年需要发放的养老保险金数量在逐步增加,但是缴纳养老保险金的人数却逐渐减少,因此,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正面临着“旧债新账”的双重压力,也造成我国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金支付危机。

第三,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较差,存在贬值风险。首先,我国当前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存在投资环境不良、投资渠道狭窄等问题,我们国家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养老金监管系统,自然也不能确定投资的风险收益值,无法为养老基金提供良好的投资方式,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较差;部分养老基金出现了贬值。根据相关部门调查可以得知,我国养老金的实际投资回报率为负数,其次,养老基金监督控制体系不够完善,无法有效防止养老基金贪腐、浪费现象的发生,因为养老保险金的监督管理不够完善,有的养老保险金被政府部门恣意挪用,这些现象都增加了我国养老保险金的增值风险。加之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峻及通货膨胀的双重影响,我们急需解决养老保险金的增值问题。

三、针对人口老龄化探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对策

第一,有针对性的提升基本养老保险的涉及面。通过不断扩大我国养老保险的涉及面可以有效增加养老保险资金的多元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保险问题。目前的养老保险工作主要对象应该锁定在个体工作人员、农村户口人员等,符合劳动年龄要求的有正当工作收入的人都能够参与到养老保险金的缴纳工作中,这样退休后也能领取足够的养老保险金;同时推行适合农民参加的养老保险制度,并且通过加强宣传增强农民参保意识;如果没有固定收入或者收入较低的城镇或农村老人,可以通过政府拨款给予一定的养老补贴,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第二,?J真解决养老保险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个人账户空转的问题。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历史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社会养老保险法律规定,彻底清算养老保险的隐蔽债务,制定一系列科学的养老保险债务偿还方案,尽量解决遗留的债务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落实养老保险积累制度,就应该解决个人账户的空转问题,还能有效缓解社会账目与个人账目的统筹管理,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促进新旧制度的转轨。同时通过实行部分积累式的基金制筹资模式,才能确保养老保险金的有效积累。

第三,不断强化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力度,有效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水平。首先需要不断提升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严禁出现养老保险金被恣意挪用的现象;其次需要逐步完善养老保险金的风险评估体系,利用养老保险金投资某项目以前应该对投资风险进行精准评估,并建立相应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其次,运用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高效投资。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支付、领取方式的养老保险金应该有针对性的制定投资方案,不断扩大养老基金的投资渠道,投资公共设施与重大基础设施,使基金投资兼具安全性与收益性,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进而完成养老保险金的增值;最后,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险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养老保险金的动向,定期完成其审核及评估工作,积极了解存在的资金风险,把养老保险金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投资动向要时刻接受人们的监督,保障养老保险金的增值。

第四,适当提升在职员工的法定退休年龄,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养老保险金的累积年限,还能缩短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时间,所以可以通过延缓退休增加就业人口,同时调高享受养老保险金的年龄,适当延长领取养老金所需的时间,这样可以减少养老保险金的总量,从而有效缓解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压力。因此,我们可以减少提前退休职工的养老金领取额度或者增加延迟退休职工的养老金领取额度来减少提前退休行为,逐步推迟退休年龄,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增收减支。同时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任俐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6

[2]林义,林熙.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J].老龄科学研究,2015

第四篇: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对经济影响的研究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经济影响的研究

一、绪论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正在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人口问题。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更是面临较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同时随着程度的日益加深,也使得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日益突显。因此,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产生日益深刻影响的背景下,分析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得极为迫切。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它主要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问题包括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而这两个问题之间既相互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看作“老年人问题”,把有关老年人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称为“老龄化问题”,这是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来认识老龄问题。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中国已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1.人口死亡率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医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事业得以发展,死亡率下降对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的影响正在日益加大。特别是建国后消除了战争对人口死亡的影响,政府采取措施减少或根除了饥荒、疾病、溺婴、社会剥削等因素,基本上控制造成人口大批死亡的霍乱、天花、疟疾,还着手完善和提高了医疗、卫生设施和保健服务水平。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是人口老龄化形成的前提。人口再生产模式完成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在平均寿命延长的初期,最大的受益者是婴儿和儿童。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后急剧下降,这就使得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绝大部分婴儿有更为良好的生存机会活到老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国男女平均寿命分别为71岁及74岁。随着人们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逐渐增加,进而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这是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

2.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率迅速下降

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我国因为受传统思想观念和一些政治政策的原因导致人口激增。人口的增加引起了很多社会问题,特别是严峻的就业压力。

为了解决就业压力,使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协调发展,从1973年起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出生率,控制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呈现下降的趋势.由于出生人数减少使得少年儿童比重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相应上升,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可见,生育率下降的作用远远大于死亡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人口规模大

在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根据此结果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超过4.12亿,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5,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4,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2.发展速度快

自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到2010年的10年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的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资料,中国的老年比每五年平均增加的百点,从1997年左右就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 4.39%的最高速度,而同期世界平均老年比发展速度也达到最高,仅为2.36%。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全国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二是我国老龄化的进程快于世界其他国家。人称“跑步进入老龄化”。

3.发展呈现阶段性

纵观中国人口发展,人口老龄化发展呈现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老年人口的平稳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为人口老龄化的前期阶段,到2000年初步进入老龄化阶段;第三阶段为人口老龄化的调整阶段,在2000年到2030年这期间,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对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小阶段,一是2000—2015年少儿人口增长率较慢,劳动人口迅速增加,老年人口增长加快;二是2015-2030年少年人口开始减少,劳动人口也出现下降,老年人口迅速增加;2030年到2050年为高水平人口老龄化阶段。在这期间老龄化速度开始减慢,但人老年人口比仍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4.起步晚,未富先老

发达国家已经在几十年或上百年前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如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的国家和年份分别为:法国1865年、英国1930年、瑞士1935年、美国1945年、日本1970年,与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比较,虽然中国人口老龄化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中国的人口转变进程,再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使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不仅仍保持世界人口大国的地位,还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较低,而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却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因此,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资源的短缺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贫穷落后无关,但这并不证明人口老龄化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从而导致劳动力短缺。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中国特色,因此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时,必须进行有针对性地实证分析,否则容易犯主观片面性错误。劳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的最基本要素,劳动力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西欧和北欧一些国家,它们的人口老龄化是随着经济发展、生育率自然下降的过程产生的,因此,在其总和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时,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导致了劳动力短缺,并影响到经济健康发展。我国虽然已进入老年型社会,但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计划生育政策推动下产生的,即使总和生育率已低于更替水平,但由于人口规模大,处于生育年龄的人口多,人口增长速度仍然较快。同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现在正处于青壮年时期,因此,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到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均将降至该预测期的最低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总抚养比开始不断上升,到2050年达到该预测期的峰值。因此,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和经济发展都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国家需要及早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的挑战。

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计量,影响途径以及老年劳动力是否比其它年龄段劳动力具有较低的劳动生产率这三个问题,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得到了更为细致的研究。总结表示,人口老龄化可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影响劳动生产率:第一,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与劳动参与率。在人口因素之外,制度与宏观经济变量也可引起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其中,不同的养老制度构成了对人们退休年龄和方式的不同刺激。对美国已婚退休老年人工作可能性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养老金收益与老年人劳动供给呈反向关系。然而,车冀等对青岛市养老金与老年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实证研究却发现,养老金与老年人劳动供给正相关。他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有养老金的老年人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在劳动力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和延长工作可获得更多养老金的制度与结构因素。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与65岁及以上男性与女性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进行的回归研究表明,劳动参与率与人均GDP存在反向关系。他们认为,贫困、缺乏市场机会、基本社会服务获取困难和社会网络缺乏迫使发展中国家老年人通过在低收入和危险的行业中就业来维持生活。第二,劳均资本存量。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劳均资本存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同向关系。通过对18个工业化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成年人口增长率通过劳均资本存量对劳均GDP产生了微弱影响,并且两者之间为反向关系。第三,技术。美国两个学者在既得利益基础上证明了,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新技术采用,从而不利于生产率提高。他们的理由是,不同年龄段人口采纳新技术的成本不同,由于新技术产生收益具有时滞性,老年人在新技术收益产生前就已死去,但仍要承担采用新技术牺牲休闲的机会成本,所以对新技术采用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人口老龄化加大了持反对意见人口的比例,不利于技术进步。然而,有的学者认为出生率下降造成劳动力稀缺,诱导下一代人力资本投资增加。而技术进步依赖于雇员平均人力资本水平,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将导致更好的技术被采用。第四,商品与服务需求。在非贸易部门具有较高资本集约度和人口老龄化将引起需求从贸易部门转向非贸易部门的假设下,得到了人口老龄化将造成劳动生产率下降的结论,但当资本集约度相反或需求转移方向相反时,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也相反。

我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这些年来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具有供应充足的劳动力生产的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可是老龄化将会使这种优势弱化:一方面,老龄化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多,根据供求关系原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将导致劳动力支付的报酬提高,劳动成本相应增加。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注重从业人员的耐受力和适应性,劳动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会随着退化,体力,脑力都处于衰退状态,不仅不能胜任现有的工作,而且年长的劳动者在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时,也不能尽快地接受新的技术,学会操作新的设备。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生产率,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储蓄倾向及模式产生的影响

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不同年龄的人群,有不同的消费偏好,有不同的储蓄倾向。因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引起社会消费与储蓄比例的波动,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按照生命周期理论,人口老龄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使得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增加,储蓄倾向降低。这种转变的后果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社会消费需求,包括用于老年人的公共支出将会增加,社会消费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二是个人和家庭储蓄减少。按照经济学理论观点,储蓄等于投资。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家庭和企业是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因而,个人消费与储蓄倾向及模式的变化,会对生产基金的积累产生消极的影响。

因此,在这段时期内,主要由于制度方面的原因,老年人口的消费倾向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一旦这些因素得到改善,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将迅速增加,对我国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消费政策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是养老保险制度。推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选择社会保障模式时,必须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用于老年人口的养老支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的变动有密切关系,但与老年人口规模及比重的关系更密切。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正在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目前我国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开发和利用“银色人力资源”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有了巨大的改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老龄人的身体比较健康,智慧和经验也正处于成熟期,他们有参与社会发展的热情和愿望,如果退休以后只让他们待在家中,颐养天年,将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应当积极发展老年产业。老年产业,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由于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多,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庞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发展老龄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不断增强经济承载力,大力发展老年产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养老金、退休金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老年市场商机无限,购买力非常可观。特别是中国作为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如果我们能审时度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前景广阔的市场,老年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果把握得好,将给我国人们创造许多新的工作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因此企业开发产品时要有针对性的,以老年人的需要为导向,根据老年人衣食住行的特点,研制适合他们的产品。重点发展老年服务业,兴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机构、保健机构,增加老年服务项目等。为了老年产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对老龄产业的领导,根据老年消费品市场的特殊性和异质性,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老龄产业的发展,鼓励社会资金进入老年产业领域,积极引导企业向老龄产业投资,以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为经济增长创造机遇。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较发达国家提前到来,因此要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物质基础,提高承载老龄化的能力。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要紧紧抓住“人口红利”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三)加快建立完善适合国情的养老保障

针对我国国情,在养老模式上探索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老年人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为依托、以老年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安居模式。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思想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愿意在家养老。而在家养老的老年人中,半数以上的老年人与已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这种居住方式既有利于低龄老人帮助子女做家务、照看孙辈,又方便得到子女的经济供养和精神慰藉,同时还能解决已婚子女无住房等问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解决这种现象,所以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还需一段时间的努力.

第五篇: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其对策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在分析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险制度 影响 对策

进入2001年, 我国的人口类型从成年型迅速转变成老年型,整个社会步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很有值得研究的必要。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国际社会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以上;二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凡符合上述两个标准之一的国家或地区,就可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根据这个标准来看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88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96%,我们已经接近老龄化国家;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从数据可以推断,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未富先老”。我国在20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856美元,属于刚刚迈过最低收入门槛的中等收入国家,平均生育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二是老龄化速度快。我国实现从人口成年型向人口老年型转化只用了短短的18年时间(1981-1999年),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四是农村老龄人口大大高于城镇。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8838万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中,农村老龄人口为5944万,占67.3%。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未来时期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加速期(1999-2010年),老年人口比重每年上升0.1%;第二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高速期(2010-2040年),老年人口比重每年将上升0.4%;第三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减速期(2040-2060年),老年人口比重年均上升速度将回落到0.1%;第四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稳定期(2060年以后),老年人口比重基本停止上升,人口也达到基本稳定。

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且也是养老金领取者与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在职职工的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导致离退休费用不断攀升。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一方面,每个离退休人员对应的在职职工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另一方面,离退休退职总费用逐年上升。全国离退休退职费用总额逐年攀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离退休退职人数(主要是退休人数)迅速增加。二是每人每年离退休退职费用也逐年攀升。

(三)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发生转换。

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如不改变现收现付模式,中国的养老金支出与工资总额的比例到2030 年时,将上升到48%,远远超过国际公认为20-25%的警戒线,届时将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因为这种代际转移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把退休一代人的养老金负担压在了下一代职工的身上,必将影响下一代人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制约经济发展,也严重地影响社会稳定。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应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步伐晚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老年人人口的养老问题正在迅速地由传统的家庭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化养老保险的需求日益迫切。

要提高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来抓,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应加大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效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逐步延长职工退休年龄,增强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积累。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可以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迟退休年龄:首先可以将女工人的退休年龄提高到55岁,然后将女工人和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推迟到60岁,最后将所有职工的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

解决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问题,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改变目前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筹资模式,实行部分积累式的基金制筹资模式。总之,解决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不能采取单一的保障办法,而应采取“大保障”的思路,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型养老保障体系。

(三)人口老龄化冲击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一个重要的方面, 就是解决好迅速增加、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的老有所养。当今社会,社会养老已成为主要方式,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加快社会养老保险立法,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改革养老基金的缴费机制, 实行费改税, 保证基金入口畅通。改革基金统帐管理模式, 实行分帐管理、实帐运行。通过这些措施,基本养老保险的“空帐户”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个人帐户可以得到真正的积累,从而实现实帐运行。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机制,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未来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因此需要抓紧时间从立法、机制改革、管理模式、体系、投资机制等方面去改善,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文学.《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分析》.统计观察.2005,(8).[2]王金安.《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陷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7).[3]张运刚.《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郑功成.《社会保障制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4,(2).[5]陈坚.浅谈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 2003,(03).[6]张运刚.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1999年,世纪之交,千年之交,这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待殊意义的一年,因为1999年标志人类进入长寿时代和人类社会进入全面老龄化的时代。人口老龄化(Population Aging)又称“人口老化”。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取决于死亡率和出生率(除去人口迁移因素),而出生率的下降则是加速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中国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的自身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基本特征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全会”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就是老年型国家或地区[[3]。一份由CSIS提交的最新调研报告《银发中国》称:“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 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50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8%-35%。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中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高,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地区发展严重失衡,与其它一些老龄化国家的经济水平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和中国现有的国力水平不相适应,即应付人口老龄化的承载能力极为薄弱阎。与先期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有四个鲜明的特征:

第一、老龄化速度大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用了几十年直至上百年,而我国只用了近20年时间。

第二、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上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人口己经开始老龄化,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还相对年轻。上海198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青海、宁夏则要到2010年左右才能到达,相差约30年。

第三、拥有老年人口的绝对数最大。到今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1.3亿,约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0%0

第四、中国人口老龄化是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出现的。发达国家大多是“先富后老”,经济发展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是尚未富裕却“老”了,这就增加了我们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同时, 又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主要表现有: 人口老龄化必然要求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幅增加, 需要政府财政做出相应安排;人口老龄化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 对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和参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老年消费的特殊性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代际关系出现许多值得重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研究和采取相应对策, 防患于未然。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 “老龄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我们要予以重视。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 切实做好这项工作”。胡锦涛同志也强调: “人口老龄化给家庭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新的变化,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全国上下都要有充分的认识, 并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

2.2.3 解决好我国健康老龄化问题的主题思路是: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 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合理规划社区蓝图, 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询、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护理和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 并为老年人学习、文体、康乐、交往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 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安老、养老服务体系。

2.2.4 照管好老年人的生活, 使老年人安度晚年, 并不是最终目的, 而是把低龄和健康老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加入创造社会财富的行列, 减少需要养护的人口, 将老年人重新融入创造价值的生活主流, 开发老年人人才资源。要在关怀老年人健康前提下, 量才发挥, 量力而行, 使“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相结合。为社会、为国家继续奉献光和热, 创造更大的财富。

2.2.5 实现健康老龄化, 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节省医药卫生资源, 构建和谐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均寿命的延长, 老年人口逐年增加, 根据全国老龄办最新消息, 截至2006 年6 月1 日零时, 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 657万人, 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 且老龄化增长速度快, 年均增长率达3.2%, 几近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 倍。“空巢老人”比例显著增加;18%的城市老人常感孤独;养老保障尚有较大差距。世界各国从成年型到老年型社会的过度一般需50~80 年, 而我国只用了18 年。上述情况说明, 应对老龄化问题形势严峻, 做好养老服务工作任务紧迫。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 人口规模大, 老龄化速度快;人口“未富先老”;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平衡

下载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一、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我国在过去20多年里,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人口......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影响(5篇材料)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时间: 2011-03-26 来源: 论文在线 【摘要】进入21 世纪,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重大问题。由于人口再生产过程中的惯性和大力控制人口过......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推荐五篇]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 影响与对策 作 者 姓 名 专 业 指导教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劳动和社会保障 林 教授 副 教 授 simon 目录 摘要„„„„„„„„„„„„„„......

    人口老龄化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大全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在今后长时间内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常州,早在1985年就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比全国提前15年,到末,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64.28万,......

    老龄化社会到来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挑战和对策

    老龄化社会到来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挑战和对策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挑战, 劳动人口减少、财政负担沉重,养老金巨大缺口, 老年人储蓄减少,社会救助需求......

    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相关社会问题分析

    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相关社会问题分析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众多发达国家共同面临和关注的问题,但是,近十几年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这一非......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本文概括地阐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基本特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影响,提出了针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所应当采取的宏观对策。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我国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我国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是宝贵的一手资料,从中揭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 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