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保护区管理 课程报告
自然保护区管理----课程报告
目录
自然保护区管理----课程报告...............................................................................................2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一、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及主要保护对象...............................................................................2
1.1地理位置.............................................................................................................2 1.2管辖范围.............................................................................................................2 1.3主要保护对象.....................................................................................................2
二、自然保护区类型...................................................................................................................2
2.1生物地理界具有突出的代表意义.............................................................................3 2.2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3 2.3周边人民生活的生态屏障.........................................................................................4
三、自然保护区的社会经济背景...............................................................................................4
3.1社会经济状况.....................................................................................................5 3.2人口分布及民族.................................................................................................5
四、自然地理概况.......................................................................................................................5
4.1地质地貌.............................................................................................................5 4.2气候特征.............................................................................................................6 4.3水文状况.............................................................................................................6 4.4土壤状况.............................................................................................................7 4.5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状况.........................................................................7 4.5.1生态系统多样性......................................................................................................7 4.5.2遗传多样性..............................................................................................................7 4.5.3物种多样性..............................................................................................................7 4.5.4景观多样性..............................................................................................................7 4.5.5典型的植物垂直分布带谱......................................................................................8 4.5.6东坡植被带谱..........................................................................................................8
(1)洱海水生植物群落(海拔1945—1966米)..........................................................8(2)农田耕作带(海拔1966—2100米)......................................................................8(3)云南松林(海拔2100—2500米)..........................................................................8(4)华山松、栎类林(海拔2500—2900米)..............................................................8(5)针阔混交林带(海拔2900—3200米)..................................................................8(6)箭竹冷杉林(海拔3200—3500米)......................................................................8(7)杜鹃冷杉林(海拔3500—3800米)......................................................................8(8)高山杜鹃草甸(海拔3800—4000米)..................................................................9(9)高山荒漠(海拔4000米以上)..............................................................................9
五、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和意义.........................................................................................10 5.1目的...................................................................................................................10 5.2意义...................................................................................................................10
自然保护区管理----课程报告
自然保护区管理----课程报告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一、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及主要保护对象 1.1地理位置
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位于滇中高原西部与横断山脉南端相互交汇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其地理位置为东经90°57′—100°18′,北纬25°26′—26°00′。
1.2管辖范围
管辖范围为苍山、洱海两大部分组成,地跨2县1市,苍山西坡为漾濞县,东坡为大理市,洱海北端为洱源县,南端为大理市。总面积797Km2,其中:
苍山:东坡海拔2200米以上,南至西洱河北岸海拔2000米以上;西坡海拔2000米(由西洱河北岸合江口平坡村至金牛村)和2400米(由光明村至三厂局)以上;北至云弄峰余脉。规划面积约546Km2,占总面积的68%。
洱海:东起海东环湖公路,西沿湖岸线;南起洱海公园,北止洱海弥苴河三角洲(包括弥苴河段)。包括整个洱海湖面及部分滩涂,规划面积约251Km2,占总面积的32%。
1.3主要保护对象
(a)高原淡水湖泊水体湿地生态系统(b)第四纪冰川遗迹高原淡水湖泊
(c)以苍山冷杉——杜鹃林为特色的高山垂直带植被及生态景观(d)以大理弓鱼为主要成分的特殊鱼类区系
二、自然保护区类型
依据《自然保护区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同时兼属自然遗迹类别,其中包含三种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和地质遗迹类型。因此,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大容量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
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典型生态特征和重要科研价值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国在城市近郊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自然保护区的典型。保护区地跨大理市、漾濞县和洱源县,所处区域开发较早,社会经济较为发达,整个保 2
自然保护区管理----课程报告
护区基本处于完全开放(洱海)和半开放(苍山)状态,和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密切联系,并受到其干扰和影响。
2.1生物地理界具有突出的代表意义
苍山地处青藏高原南缘,山体雄浑,群峰挺秀,南北纵列于洱海西岸。属古北界、中国西南省、四川云南高原、云南高原亚地理单元,地带性植被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内存在的苍山冷杉林、常绿阔叶林以及由多种杜鹃构成的寒温性灌丛,为本地理单元的典型代表。物种的脆弱性和分布的边缘效应明显,有20种横断山区分布的杜鹃以苍山为分布的东界(段诚忠1994);一些云南高原成分以此为分布的西界;是苍山冷杉、黄花岩梅分布的南界,一些热带成分如大理罗汉松为分布的北界,是呼应东、西、南、北的纽带(李锡文1994)。在动物区系上,地处东洋界的西南区、是一些南北动物分布的阻限地。完整的第四纪堆集物,反应了第四纪早更新世到晚更新世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的演化历史,对研究更新世至全新世全球气侯和生物演替具有重要意义。
2.2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
——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区海拔从西坡漾濞河谷1560m至苍山主峰4122m,相对高差为2562m,植物垂直分布带谱明显,形成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甸生态系统、高原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
——遗传多样性。保护区是一个种类丰富的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具有二十六种珍稀濒危植物和大量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植物,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三级保护植物10种,中国特有种3种,云南特有种4种,苍山特有种5种。花卉植物资源丰富,包括山茶花、杜鹃花、木兰花、报春花、百合花、龙胆花、兰花、绿绒蒿等云南八大名花的全部种类。药用植物有199科601种。经济果木有茶、核桃、板栗、石榴、柑桔、梅、杏、李、桃等。苍山杜鹃花有44种,约占中国杜鹃花总数的10%,占云南省杜鹃花总数的18%。洱海水生动物资源丰富,其中有鱼类8科20属33种,其中土著鱼17种,8种为洱海特有种,洱海特有的大理裂腹鱼(大理弓鱼)、洱海鲤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类,大理鲤、春鲤为云南省二级保护动物。
——物种多样性。苍山洱海地区地处三江水系分水岭的复合地带,在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南端与滇中高原的接合部位。经鉴定查实,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约2330种,隶属170科755属,约占云南省种子植物种数的15%。其中:洱海水生植物有26科44属,共61种,包括沉水植物19种,浮叶植物7种,漂浮及悬浮植物6种,挺水植物11种,其它18种。洱海藻类有195种,属42科。根据目前的调查结果,保护区动物种类约433种,其中:高等动物285种,(兽类82种,鸟类170种,鱼类33种)低等动物14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种,二级保护动物15种。
——景观多样性。保护区包涵了丰富的景观多样性,具有高山生态景观、森林生态景观、雪原景观、冰川遗迹景观、高原湖泊景观和湿地生态景观。整个保护区水陆相依,山川辉映,形成独特的“风花雪月”的风貌。
——保存完整的冰川遗迹。苍山是国家级地质公园,苍山山脉在第四纪发生海洋性的山岳冰川。由于现代冰川的作用,在苍山三千米以上现存较为典型而完整的冰蚀地貌,如冰斗、槽谷、刃脊和角峰等遗迹,处处可见。从现存的玉局峰北侧的洗马塘、三阳峰下的黄龙潭几个冰斗的分布位置来看,为谷源冰斗,海拔都在3880m。冰川槽谷分布较为普遍,现苍山十八溪海拔3100m以上地段都能觅见其踪迹,规模较大的为万花溪,目前保存较为典型的是主峰马龙峰和玉局峰之间清碧溪的3100m以上的沟谷,谷底至山顶高差达1000m,有数条支谷和主谷相连,组成复式山谷冰川,连接部位形成悬谷和槽谷头。云弄峰西面的鸡茨坝(海 3
自然保护区管理----课程报告
拔3150m)、小花甸(3260m)和花甸坝(2900m)都为当时的冰蚀湖。现大理冰期已为人们普遍采用,作为我国第四纪冰川的最后一次冰期,苍山是著名的冰川遗迹地。
——典型的植物垂直分布带谱。保护区内植被类型和分布,直接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形成典型而明显的植物垂直分布带谱,独具特色。从洱海湖区至苍山顶峰,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植被和植物种类的分布极为明显,层次清晰,保存着许多从南亚热带过渡到高山冰漠带的各种植被类型。
——保护区文化多样性丰富。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的先民在苍洱间繁衍生息。这里是云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西汉始设郡县,唐代的南诏国、宋代的大理国曾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时长达500多年。公元一千年前大理曾是世界14大城市之一,清康熙年间御赐大理为“文献名邦”,被称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是我国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是以苍山洱海为依托发展起来中国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风景名胜区之一。因此,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仅在苍洱之间,大理三塔、南诏太和城遗址和德化碑在50年代就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苍山山麓的元世祖平云南碑和喜洲白族民居古建筑群也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蝴蝶泉、蛇骨塔、大理紫禁城等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具统计:大理市共有57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5项、省级10项、州级7项、市级35项;洱源县共有19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1项、州级4项、市级14项;漾濞县共有10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2项、州级1项、县级7项。各具特色的名胜景点遍布苍山洱海之间,以优美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为点缀,以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为特色,所有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内涵,代表着以洱海为中心的洱海文化的多样性。
2.3周边人民生活的生态屏障
苍山流向东西南北方的30余条溪流年产5亿多m3的径流量,是周边3县(市)14个乡(镇)58万人民、1.87万hm2耕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保障;洱海是大理市的饮用水水源地,担负着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灌溉、旅游、航运、渔业、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苍山大面积植被覆盖,可有效减少泥石流发生;林下药材、花卉、食用菌等非木材林产品的持续利用,保护洱海生物多样性,洱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提高社区群众经济收入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洱海年平均入湖水量为8.3亿立方米,改善洱海流域水质及生态环境对于保障澜沧江重要生态功能,保证其出国断面水质长年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Ⅲ类标准具有重要意义。洱海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约占全州国土面积的8.7%,GDP却占全州的45%以上,云南省委省政府要求大理“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旅游二次创业生力军,滇西城镇化进程领跑者”。提出“保护洱海,保护海西;开发海东,开发凤仪”,苍山洱海的保护是前提。失去了苍山洱海,对游客只失去一个风光绮丽的旅游圣地,而对大理人民则丧失了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屏障。
苍山洱海保护与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苍山洱海是大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大理州把苍山洱海保护作为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前提,作为大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全州之力保护苍山洱海。
三、自然保护区的社会经济背景
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地跨大理市、漾濞县和洱源县,所处区域开发较早,社会经济较为发达,整个保护区基本处于完全开放(洱海)和半开放(苍山)状态,和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密切联系,并受到其干扰和影响。
自然保护区管理----课程报告
3.1社会经济状况
大理以农业为主,其经济产业结构大致保持为农业、轻工业、旅游业等协调发展的模式,并确定了以烟草工业、旅游业、生物资源开发、建筑材料开发为支柱产业,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其它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在此形势下,具有丰富旅游资源和生物及矿产资源的自然保护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苍山东坡保护区位于大理市。大理市是大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56.9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为52.19亿元,形成农业、轻工业、旅游业、交通、邮电等多种形式并存的经济体系。苍山东坡保护区内有贮藏量较大的大理石矿出产优质大理石,有大面积高山草甸适于发展花卉、药材种植和畜牧业,其边缘分布有茶场、种植茶园。
苍山西坡保护区属漾濞县。漾濞县为特困县,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2700万元,农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为4549万元,工业总产值为13839万元。保护区边缘分布着一些村落,山坡坡地零星种植少量作物,砍伐为薪仍然存在,经济林主要以核桃为主。洱海是本地区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水源,是本地区渔业生产的主产地,2000年渔业产值达5069万元。同时,洱海也是主要的旅游区域之一。
3.2人口分布及民族
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域涉及两县一市,总人口数为941552人(2000年)。其中:大理市为521169人,包括农业人口332361人,非农业人口181249人;白族人口317303人,占总人口的61%。
漾濞县为105380人,包括农业人口93256人,非农业人口11966人;少数民族人口68810人,占总人口的65%。
洱源县为315003人,包括农业人口294572人,非农业人口18663人;少数民族230748人,占总人口的73%。
根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的人口分布状况是:核心区内无人居住。缓冲区内基本无人居住。
实验区内人口为332—632人。东坡主要分布在花甸坝农场,常年居住人数约100人,不定期上山垦植的约300人。
西坡居住农户有41户共232人。民族主要为汉族、白族、彝族。
四、自然地理概况 4.1地质地貌
苍山、洱海地处我国最强大的一条径向构造带,即康藏歹字形构造褶皱带的东部边沿上,这是一条地壳西升东降的巨型深大断裂,洱海断裂是滇中高原和横断山区在本区的分界,地层在强烈的抬升过程中错断陷落,隆起地块形成苍山断块山地,陷落地块成为断陷盆地并积水成为洱海,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断陷盆地,主构造线为北北西向,南北长,东西窄。
自然保护区管理----课程报告
洱海位于苍山东麓,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洱海流域地处澜沧江、金沙江和元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湖面积为251Km2(水位为1974m),总容量为25.3亿m3,汇水面积为2565Km2。湖长42.5Km,平均湖宽6.3Km,最大湖深22m,平均湖深10.2m,湖周长117Km,全年湖面水温为12℃—21℃。最低运行水位为海拔1962.84m(海防高程1971m),最高蓄水位海拔1965.84m(海防高程1974 m),正常水位范围处于海拔1962.84—1965.84m之间(海防高程1971-1974 m,以下均为黄海高程)。洱海水源主要北接茈碧湖、西湖和海西海湖水,西纳苍山十八溪水,南有波罗江,东有南村、向阳、挖色等小溪流,天然出水口为西洱河,湖水经澜沧江出国境注入湄公河。洱海南、西、北三面受河流冲积形成洪积平原,十八条溪溪口横向连接成洪积裙。洱海湖盆为典型的地堑式湖盆,岸坡陡峭,深度较大,岸线平直,湖形狭长。湖东岸石灰岩出露,湖岸比较曲折多弯,湖中有三岛,在湖泊成因上又具有溶蚀构造湖的特点。洱海东岸主要为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奥陶系地层,岩石组成主要有石灰岩、玄武岩、砂页岩等,湖南岸丘陵为白垩纪地层,岩石以紫砂岩为主。
洱海湖面全年水温在1℃——20℃之间,水温垂直分布具正温层特点,终年不结冰,属亚热带湖(暖湖)。透明度4m,季节性变化显著,雨季较小,干季较高。据1985年12月监测结果,平均透明度为5.4m,最大透明度达8m,水色浅蓝,色度6.625。水质无色无臭,属清洁级重碳酸盐钙镁型淡水湖泊,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型。
苍山南起下关,北止洱源县邓川镇,呈南北走向,延绵45km,东西宽约10余km。苍山连脊屏列十九峰,最高峰马龙峰海拔高达4122m,与西坡漾濞河谷(海拨15460m)相对高差为2562m,与东坡大理盆地(海拨1966m)相对高差为2156m。苍山东坡共十九峰十八溪,景色壮观,山麓保存着十分完整的洪积扇裙。苍山地层属前寒武系苍山群,岩石组成主要为麻岩、板岩、花岗岩及大理岩。
4.2气候特征
大理地区属中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带。全年有干湿季之别而无四季之分,年平均气温为15.5℃,全年平均最高气温22.2℃,最低气温10.2℃;雨量充沛,全年降雨量为1000—1100mm,但分布不均,95%的降雨集中在5—10月的雨季,苍山东西坡降雨有显著差异。一般年,花甸坝(高山)降雨2034.7mm,海西(包括山麓)降雨1348mm,海东降雨959.5mm。苍山东坡气候属亚热带类型,苍山西坡属中亚热带类型。西坡漾濞年均温、相对湿度和地温均高于东坡的下关、大理、洱源,这是因为苍山南北绵亘象一条巨大的屏风阻挡西南季风而造成的。西坡气温年较差大于东坡,旱季最低降水月雨量低于东坡,原因在于洱海对东坡气候的调节作用。苍山山体高大气候垂直分异明显,主峰终年积雪,从山麓至山顶具有亚热带暖温带及寒温带3个垂直气候带,形成典型的立体气候特点。冬春季节盛行大风是洱海湖区的一大特点,平均风速为4.1m/s,大风一般12—14m/s,最高风速达20m/s。
洱海湖区春秋季达290天,冬季仅75天,形成冬夏短,春秋较长,四季如春的特点。
4.3水文状况
由于大理岩夹层有利于地下水储存和渗透,多由横向断裂及物理地质作用而形成十八溪,并成为集中汇流苍山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地带。苍山山腰南北向大理岩夹层中,岩溶发育,在东西向横切部位,有大股泉水涌出,如茫涌溪沿山脚一带;有的在岩层接触带或断裂带裸露部位,冲积层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泉水出露,如蝴蝶泉。
洱海东岸为石灰岩及砂岩,透水性强,不利于储水,因此比较缺水。洱海水量除由地表
自然保护区管理----课程报告
水补给外,接受地下水条件良好,四周山地排泄的地下水均归入洱海。
4.4土壤状况
土壤在山地气候和植被的影响下,垂直分异明显。苍山东坡海拔2100m,西坡2250m以下为耕作土;东坡2100—2500m,西坡1750—2550m为山地红壤;东坡2500—3300m,西坡2550—3200m为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东坡3300—3900m,西坡3200—3700m为山地暗棕壤;东坡3900—4122m,西坡3700m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土、高山草甸土。
4.5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状况
4.5.1生态系统多样性
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海拔从西坡漾濞河谷1560m至苍山主峰4122m,相对高差为2562m,植物垂直分布带谱明显,形成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甸生态系统、高原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
4.5.2遗传多样性
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种类丰富的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具有二十六种珍稀濒危植物和大量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植物,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三级保护植物10种,中国特有种3种,云南特有种4种,苍山特有种5种。花卉植物资源丰富,包括山茶花、杜鹃花、木兰花、报春花、百合花、龙胆花、兰花、绿绒蒿等云南八大名花的全部种类。药用植物有199科601种。经济果木有茶、核桃、板栗、石榴、柑桔、梅、杏、李、桃等。
苍山杜鹃花有44种,约占中国杜鹃花总数的10%,占云南省杜鹃花总数的18%。洱海水生动物资源丰富,其中有鱼类8科20属33种,其中土著鱼17种,8种为洱海特有种,洱海特有的大理裂腹鱼(大理弓鱼)、洱海鲤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类,大理鲤、春鲤为云南省二级保护动物。
4.5.3物种多样性
苍山洱海地区地处三江水系分水岭的复合地带,在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南端与滇中高原的接合部位。
经鉴定查实,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约2330种,隶属170科755属,约占云南省种子植物种数的15%。其中:洱海水生植物有26科44属,共61种,包括沉水植物19种,浮叶植物7种,漂浮及悬浮植物6种,挺水植物11种,其它18种。洱海藻类有195种,属42科。
根据目前的调查结果,保护区动物种类约433种,其中:高等动物285种,(兽类82种,鸟类170种,鱼类33种)低等动物14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种,二级保护动物15种。
4.5.4景观多样性
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包涵了丰富的景观多样性,具有高山生态景观、森林生态景观、雪原景观、冰川遗迹景观、高原湖泊景观和湿地生态景观。整个保护区水陆相依,山川辉映,形成独特的“风花雪月”的风貌。
保存完整的冰川遗迹
自然保护区管理----课程报告
苍山山脉在第四纪发生海洋性的山岳冰川。由于现代冰川的作用,在苍山三千米以上现存较为典型而完整的冰蚀地貌,如冰斗、槽谷、刃脊和角峰等遗迹,处处可见。从现存的玉局峰北侧的洗马塘、杉阳峰下的黄龙潭几个冰斗的分布位置来看,为谷源冰斗,海拔都在3880m。冰川槽谷分布较为普遍,现苍山十八溪海拔3100m以上地段都能觅见其踪迹,规模较大的为万花溪,目前保存较为典型的是主峰马龙峰和玉局峰之间清碧溪的3100m以上的沟谷,谷底至山顶高差达1000m,有数条支谷和主谷相连,组成复式山谷冰川,连接部位形成悬谷和槽谷头。云弄峰西面的鸡茨坝(海拔3150m)、小花甸(3260m)和花甸坝(2900m)都为当时的冰蚀湖。
现大理冰期已为人们普遍采用,作为我国第四纪冰川的最后一次冰期。因此,苍山成为我国著名的冰川遗迹地。
4.5.5典型的植物垂直分布带谱
保护区内植被类型和分布,直接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形成典型而明显的植物垂直分布带谱,独具特色。从洱海湖区至苍山顶峰,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植被和植物种类的分布极为明显,层次清晰,保存着许多从南亚热带过渡到高山冰漠带的各种植被类型。
4.5.6东坡植被带谱
(1)洱海水生植物群落(海拔1945—1966米)洱海水生植物按其生活型分为挺水、浮水、沉水三个植被亚群,19个群系。(2)农田耕作带(海拔1966—2100米)以稻、麦、豆类、玉米等为主的农业区,山坡旱地有茶叶、棕樟榈、油桐等经济作物。主要分布植物有:大青树、滇楸、核桃、柿、桃、梅、竹、桉树、杨树、喜树和冬樱等。
(3)云南松林(海拔2100—2500米)主要由云南松、南烛、杜鹃和草类构成的山地松林组成。地被物疏,为本地林牧混合经营区,地力低,水土流失严重。映山红、大白花杜鹃、山茶和禾本科植物为常见灌木及草类。
(4)华山松、栎类林(海拔2500—2900米)主要由华山松、栲、栎类萌生树,马樱花、大白花杜鹃、粗柄杜鹃等组成乔、灌木层。水湿条件好,地被物丰富,百合花、独蒜兰、树萝卜常见分布。局部地区有药场、茶园。
(5)针阔混交林带(海拔2900—3200米)由云南铁杉、隐果石栎、高山栲等组成乔木层,但因过量砍伐,多见为萌生树丛。西南榛、云南杜鹃、火红杜鹃、红棕杜鹃、滇冬青、南烛等为主要灌木。滇藏木兰、龙女花也有分布,豹子花、巨百合、龙胆花、杓兰等为观赏价值较高的草本植物。
(6)箭竹冷杉林(海拔3200—3500米)苍山冷杉、云南铁杉、箭竹是最常见的群落类型,草本植物少,可见苍山贝母、报春花等。
(7)杜鹃冷杉林(海拔3500—3800米)由苍山杜鹃、常绿高山杜鹃—草类苔藓林组成,大片树姿优美的苍山冷杉广布于山地、8
自然保护区管理----课程报告
岩峰。发育成乔木状的乳黄杜鹃、假乳黄杜鹃、兰果杜鹃、和霭杜鹃及高山桧组成本群落的次林层。七月开花时节,满山灿然,景观非凡,是苍山自然保护区中极为重要而又亟需保护的植被带。岩白菜、假百合、报春花等高山花卉常见。由于高寒而湿度大,大量的苔藓植物成为地面、树干上多见附生植物,成背景化。
(8)高山杜鹃草甸(海拔3800—4000米)主要分布于苍山马龙峰至鹤云峰之间十个山峰脊部。高山杜鹃常呈甸状灌丛,主要种类有大理杜鹃、兜状杜鹃、似似杜鹃、弯柱杜鹃等。铺地柏、德氏高山柳、岩梅、铺地蜈蚣等混交其间,金不换、高山葶苈、高河菜、大钟花、报春花、绿绒蒿、岩白菜等为常见高山植物。大嵩草、褐苞灯蕊草、杜鹃灌丛之间形成片状和块状高山草甸。这里气候严寒,雪深风大,紫外线辐射强烈,使这里的植物具有密枝、矮小、甸状和生长期短的高山生态特点。
(9)高山荒漠(海拔4000米以上)主要分布在苍山主峰及山脊顶部,多为流石滩及冰川地貌如角峰、刃脊、U形谷、冰槽、冰积湖等。植物稀少,由低等植物雪茶、壳状地衣等组成。
西坡植物带谱
苍山西坡的植被垂直分布带比东坡低250米,其主要原因是,西坡山势更加陡峭,定向的西西南风对迎风坡有强烈的风袭作用,并且人为活动较东坡少,因此,西坡局部还保留着较为原始的各种植被类型。
沟谷阔叶林耕作带 海拔2000—2500米 云南松樟栎林 海拔2500—2900米 针阔混交林 海拔2950—3350米 箭竹冷杉林 海拔3350—3560米 高山杜鹃矮曲林 海拔3560—3700米 高山荒漠草甸带 海拔3700—4122米
由于漾濞河谷海拔比洱海低150—200米,所以西坡河谷带出现了以榕属(Ficus)及芭蕉、万达兰、玉叶金花、火殃勒、大仙茅、木棉等为多见的河谷南亚准热带气候下发育的热带植被类型。因此,使整个苍山植被垂直分布带谱扩大,包括了从准热带—冰漠带的全部分布类型。
自然保护区的文化多样性描述
大理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以苍山洱海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云南省省级旅游渡假区。唐宋时期,这里曾先后建立了“南诏国”、“大理国”,历时五百多年,成为当时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此,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大理三塔、南诏太和城遗址和德化碑在50年代就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苍山山麓的元世祖平云南碑和蝴蝶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蛇骨塔、喜洲典型白族民居建筑群、大理紫禁城等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各具特色的名胜景点遍布苍山洱海之间,以优美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为点缀,以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为特色,所有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内涵,代表着以洱海为中心的洱海文化的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管理----课程报告
五、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和意义 5.1目的
(1)有效地保护苍山——高山垂直带生态系统和洱海——高原湖泊生态系统,防止和降低人类活动造成的损害;
(2)有效地保护和管理苍山洱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3)提高苍山洱海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4)有效地保护和管理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湿地资源、景观资源和自然遗迹。
5.2意义
(1)建立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建立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是大理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有助于区域民族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3)建立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本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4)旅游业和生物资源产业化开发是大理的支柱产业,其基础是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建立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为两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5)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地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上游。保护区的有效保护管理直接关系到流域水资源的质量,影响到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综合开发,因而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第二篇:自然保护区管理
名词解释
1、WWF——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und,简称WWF)。
2、CITES——濒危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Tread of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简称
CITES)。
3、自然保护区本底调查——既保护区综合调查,就是对生物,非生物,社会进行调查,掌握“家底”,是保护区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分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状况三部分通过人为努力,将受威胁野生动物的一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加以人工管理和繁殖扩大种群。
4、社区共管——当地社区和保护区对社区和保护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共同管理的整个过程。
5、3R 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循环(Rrcycle),再利用(Reuse)。这是当今世界所推崇的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6、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软体动物、昆虫及其他动物。
7、生存威胁——是指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人类侵扰压力,这种压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保护区机构实体本身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对保护区内保护对象的侵扰。
8、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简称
IUCN))。
9、Nature Reserve——自然保护区是将具有典型性、特殊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
(如珍稀动植物的集中栖息或分布区、重要的自然景观区、水源涵养区、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地质构造和重要的自然遗产和人文古迹等)
以及其它为了科研、教育、监测、文化娱乐目的而划分出的保护地域的总称。
10、自然保护区资源——是指在保护区范围内分布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地形及其蕴藏量的总和。
11、标本档案——是自然保护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界多种门类的毛皮、骨骼、浸制、腊制、塑封等各种形式的实体档案,通常由标本和文字记载组成,标本档案具有易损性,直观性和真实性的特征。
12、就地保护——是以保护区的形式将野生动物尤其是濒危动物及其生境保护起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受胁物种的繁衍与进化,使之在其最佳的生境中复壮种群。
13、人为干扰——是指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对资源的改造利用等过程对自然生物系统造成的影响。
14、“5R”生活方式——Reduce:节约资源; Reevaluate:绿色消费;环保选购;Reus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cycl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scu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3、CITES——濒危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Tread of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简称 CITES)。
15、保护区专题调查——既根据不同目的和要求,为解决基础领域某一专项问题而进行研究。分为生物学,种群恢复,生态学三个部分。
16、迁地保护——通过人为努力,将受威胁野生动物的一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加以人工管理和繁殖扩大种群。
17、生态系统的代表性——主要指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对于所要保护的那种类型是否有代表性。
18、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是指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群体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填空
1、________年,美国在世界上首建了第一个以自然保护为目标国家公园名为_________,迈出了政府参与自然保护的第一步。、检查监督结束后应及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_数据汇总________
。结果可以
、、图线、________等多种方式表示。、1981 年,全国人大决定将每年 _________ 定为全国植树节,要求每个身体健康的中国人每年要栽植_________株树。、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于
日颁布,1985年1月1日实施。1986年5月10日又颁布了《实施细则》。
年颁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0年颁布《森林法实施条例》。、野生动物的产品利用包括_________ 和___________,直接利用又包括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离体保存常用的方法包括建立____________和基于DNA 水平上的 __________。、自
年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____________ 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_________个阶段。
8、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级别自然保护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_________ 年颁布并实施。保护和改善
_________和 _________ 是该法的目的之一,其所指的环境范围很广,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_________ 日颁布并实施。_________
日又颁布了《实施条例》。制定该法的目的之一是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 态环境,发展生产,并将这一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11、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包括、、、、、。
12、年国家开始正式实施“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建设工程”和“天 然林保护工程”。
13、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指以具有一定
、和的 和
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14、1987年5月,我国第一部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纲领性文件是由国务院环保委员会正式发布。该“纲要”也称为。
15、中国最大的环保行动是于从 1978年拉开序幕并延续至今的“三北防护林 工程”。在“三北”地区的恢复植被、、、缓解农村能源 短缺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6、社区共管的内容虽然很多,核心是成立
(NGO)以及制定社区共管条约和修改完善以保护社区森林资源和执行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以保证社区共管目标的实现。
17、该法于1988年11月8日公布,日施行。为了更有效地实施该法,我国于1992月1日和
日分别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 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选择题
1、自然资源管理过程包括
环节?
A 自然资源系统诊断;B 管理方案设计;C 管理方案评价;D 管理方案实施、社区共管,是指让社区居民参与
,并与保护区共同管理自然资源的管理模式。
A、保护方案的决策;B、保护方案的实施;C、保护方案的评估;D、ABC 3、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中,________是反映多度和种群丰度的一个指标,是目前自然保护区评价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指标之一。
A、稀有性;B、多样性;C、代表性;D、自然性
4、间接用途是指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学功能所带来的。
A、生产效益;B、经济效益;C、社会效益;D、生态效益
5、自上世纪 5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各国 政府
的一种通用手段和途径。
A、保护自然生态环境;B、野生动植物资源;
C、监测全球环境变化;D、指导和规范人类行为;
6、社区共管摒弃了保护区过去的_________管理方式,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自
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开发。
A、开放式强制性;B、封闭式强制性;
C、强制式封闭性;D、强制式开放性;、社区共管根据共管对象划分可分为自然资源共管,基础实施共管,__________。
A、巡护管理; B、双边共管;C、多边共管;D、文化教育事业共管;
8、保护区最常用的巡护方式是________。
A、稽查巡护
B、日常巡护
C、样线巡护
D、武装巡护
9、是指导和控制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工作,为自然保护区争取资金和设备的重要文件,是自然保护区各项管理活动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文件。
A、管理计划;B、生产计划;巡护计划;D、宣传计划
10、巡护表格的填写应在野外巡护完成时。一般采用______填写,并保证字迹清晰。
A、钢笔
B、圆珠笔
C、铅笔
D、毛笔
判断题
1、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软体动物、昆虫及其他动物。()
2、人类对生境的干扰只会给生活在该生境中的物种带来危害。()
3、内陆湿地和水域资源包括湖泊、河流、沼泽和农田。()
4、社区共管的步骤主要分为准备阶段的活动与实施阶段的活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全国或全球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 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6、自然保护区三个基本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外围缓冲区()
7、名贵鱼的主要生活、栖息、繁殖区域可以划归为自然保护区。()8、通常所说的自然保护区应不受人类干扰,使所保护的各类生态系统能保 证维持其正常的自然生态过程,并可作为遗传资源基因库,可以为进行科学研究、环境监测和教育服务。()、保护区管理计划是自然保护区开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能够保证自 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连续性,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10、林火对防止森林火灾具有积极意义。()
简答
1、检查监督的原则。
(1)公开;(1 分)
(2)客观;(2 分)
(3)反馈;(1 分)
(4)差别。(1 分)、自然保护区巡护的目的。
一是制止非法偷猎、盗伐、放牧、开荒,确保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规章得以有效实施;(2 分)
二是监测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物种及人类活动的变化趋势;(1.5 分)
三是向人们展示保护区的存在,以及保护工作人员对保护工作的兴趣和认真
负责的态度。(1.5 分)
3、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的方式有哪些?
(1)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开展生态和自然保护教育(1 分)
(2)利用标志牌、宣传廊等固定宣传设施开展宣传活动(0.5 分)
(3)通过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展览馆、标本室进行宣传(1 分)
(4)巡回宣传(0.5 分)
(5)结合政府其他宣传活动、联合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1 分)
(6)与当地中、小学校联合举办各种宣传教育活动(1 分)4、自然保护巡护人员的职责包括哪些?
巡护(1 分)、报告(1 分)、执法(0.5 分)、防火(0.5 分)、观察(0.5 分)、监测
(0.5 分)、保护设施的维护(0.5 分)、与社区打交道及一些保护区特别安排的工作(0.5 分)。
5、三个基本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布局绘图。(3分)
实验区 缓冲区
核心区、说明保护区各功能区可从事的活动。
核心区:内禁止进行采伐、狩猎、旅游等生产性经营活动,除生态监测和科考外,未经批准任何人都不得进入核心区。(2分)
缓冲区:可用于某些实验性或生产性的科学实验研究,但不应破坏其群落环
境,如植被演替和合理采伐更新试验研究、群落多层多种经营、野生经济植物的
栽培和野生经济动物的繁殖和饲养等,也可以从事教学实习、考察和标本采集活动。(2分)
实验区:①发展本地特有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建立苗圃、种子繁育基地、树木园、植物园和野生动物饲养场,但要严格防止引进的外来种对自然保护区原有
动植物种群的影响;②建立科学研究的生态系统观测站、气象站、水文观察点,收集数据和资源;③进行教学实验,设立科学普及教育展览馆、野外标本采集地;
④进行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研究;⑤开展生态旅游,以增加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收入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3分)
7、保护区开展资源调查的意义。
(1)开展保护区资源调查可以摸清保护区的资源本底,为建立生物资源特别是濒危生物档案,制定正确的管理措施、生态监测和就地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2分)
(2)开展保护区资源调查可以摸清保护区内重点保护资源的种类与分布,数量变动规律以及环境干扰影响小和程度,为保护区制定正确的专项管理措施提供参照标准。(1分)
(3)开展保护区资源调查为确定保护区适宜面积以及为保护区生态评价的评定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1分)
(4)开展保护区资源调查为生态效益及经济意义进行分析与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数据基础。总之,开展保护区资源调查,对保护区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分)
8、自然保护区资源调查方法有哪些?
资源调查。(1.5 分)
综合调查和专项调查。(2 分)本底资料的补充完善。(1.5 分)、动物行为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1)提供场地。(1.5 分)
(2)改良生境。(2 分)(3)控制天敌。(1.5 分)
9、标识有类型哪些类型?
1、方向标识(1 分);方位标识(1 分);解释性标识(1 分);环境教育标识(2分)。
2、社区共管的意义。
(1)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中采取社区自然资源共管的方法,可以将社区的自然资源纳入到整个保护体系中,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系统性增强。(2分)
(2)在社区共管中,通过了解当地社区的需求、自然资源使用情况、自然资源使用中的冲突和矛盾、以及当地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机会和潜力。
(3)在社区自然资源共管中,给当地社区提供了充分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机会。(1分)
10、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划分原则。
(1)有利于保护;(1 分)
(2)缓冲区与核心区景观同质;(1 分)
(3)核心区、缓冲区的生态完整性;(2 分)
(4)实验区区划的经济问题。(1 分)
11、为什么要强调保护区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自然保护是一项涉及全民切身利益的事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公众意识,使公众了解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科普知识。(5 分)
论述题
1、为什么要在保护内的科学研究要进行管理?
作用:提供基础信息(1 分);指导(1 分);提高公民素质(1 分);搞活经济,提高生产力(1 分);实现科学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推动保护区事业健康,快速发展(1 分)。
意义:科研是保护区决策,计划,实施及开展各项具体工作的前提和依托,是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的基础。科研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保护区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5 分)、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知识的学习,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生态旅游与 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生态旅游定义(3 分);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之间(7 分)。
3、论述中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的原则。
(1)坚持客观性、科学性,排除人为主观性;(3 分)
(2)以定性分级为基础,适当考虑定量指标;(3 分)
(3)自然保护区分级要与现有行政体制相一致;(2 分)
(4)力求简化层次。(2 分)、如何确定保护目标。
(1)目标的独特性。(4 分)
(2)目标的濒危性。(3 分)
(3)目标的可利用性。(3 分)
4、生境管理中常用的干扰手段。
①替换;(2 分)
②控制;(2 分)
③有目的的干扰;(2 分)
④自然干扰;(2 分)
⑤干扰体系。(2 分)
5、怎样对野生动物危害进行控制?
(1)设置网状围栏;(1 分)
(2)设置电围栏;(1 分)
(3)设置壕沟;(1 分)
(4)设置缓冲带;(2 分)
(5)进行哄赶;(1 分)
(6)套捕;(1 分)
(7)其他控制措施。(3 分)
材料题
1、问该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2、作为合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1、存在问题是主要经费不足、管理力量不足、社区共管没有建立。(6 分)、争取足够的资金;引进人才或进行人员培训;把社区的问题纳入保护区的管理之中等。(8 分)
1、保护区的发展与当地政府投入的关系;(4分)
2、保护区的发展与社区共管的关系;(4分)
3、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关系。(4分)
第三篇:自然保护区实习实习报告
自然保护区实习实习报告
一、实习基本情况:
1.实习时间:2012年12月19日-2012年12月20日
2.实习单位:安宁市青龙峡风景游览区
3.实习目的:针对我们学习了自然保护区这门课程,到实践中去检验真理,学以致用,并不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更注重我们的综合能力。1.学习保护区的管理内容
2.对景区的资源进行评价3.景区条件设施进行调查并进行评价
二、前言
户外实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行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必要手段,也是我们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管理》这门课程的理论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保护区的历史、分类、相关法律等。但仅通过理论学习,我们难以深入学习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只是。这次到位于昆明市安宁市的青龙峡风景区进行野外实地学习,让我们收获很多。
青龙峡风景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所谓生态旅游是指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们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青龙峡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据有关资料显示,青龙峡风景区尚未进行过彻底的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为了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势在必行。尤其是对动植物资源的调查更为迫切。景区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查清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物种资源现状。在此基础上建立资源数据库和监测体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长期监测,掌握景区资源动态变化的状况,是实施景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战略,构建和谐景区的基础工作。同时,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湿地公约》等国际公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为景区生态旅游的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
三、安宁青龙峡概况青龙峡自然风景区位于安宁市西北郊青龙镇,距安宁市区29公里,距温泉20公里。景区总面积约19平方公里。区内森林密布,植被完好,古藤缠绕,溪流吟唱,瀑布飞溅,水车旋转,日照炊烟,民风淳朴,游览景点星罗棋布。
整个景区大体可分为5个片区游览:
1.漂流游览区。青龙峡漂流,有“滇中第一漂”之称,是最富有情趣的旅游项目。沿河有牧牛归耕、禾香渡、群芳坞等17个景点;
2.古箐探幽片区。有古藤荡秋千、溪山草亭、先人遗址等20个景点;
3.溪谷揽胜片区。有水踞山房、芳溪静流、溪谷探源等12个景点;
4.彝寨风景区。有彝寨风光、弓箭狩猎、骑马等6个景点和游乐项目;
5.玲珑花界、花溪春早、染香亭等9个景点。
是AA级旅游景点
四、实习内容:
生态旅游管理评价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水平评价标准(建议值)
Evaluationstandardofconstructionlevelonsampleareaofnationalecotouris
评价指标要素各等级的评价标准I-IV 可进入性进入性极强
进入性强 进入性较好 进入性较差
游览设施建设游览线路布局十分合理,设施很完备,引导标志美观、醒目
--线路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引导标志醒目
游览线路布局基本合理,设施基本完备,设置有引导标志 游览线路布局不太合理,设施不太完备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极为重视环境保护,编制专项环境保护规划
重视环境保护,编制环境保护规划 重视环境保护--保护不够重视
旅游安全防、防盗、救护设施完备.--、防盗、救护设施较完备.设有一定的消防、防盗、救护设施 消防、防盗、救护设施不太完
综合管理管理机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设有管理机构,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管理机构,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设有管理机构,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
机构设立
管理人员6人后勤人员73人 成立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财务室、经理办公室、医务急救室、投诉处理室、议室
景点设置
风情寨 梅园广场舞台 天赐第一龙舞台 峡谷欢乐坡 牛筋龙 瀑布 对歌亭 臂力桥 藤园 等。
生境管理:
景区内主要是森林生态系统,以亚热带常绿落叶林为主,森林防火是最重要的。其中有溪流两条,比较清澈。物种管理:
树木种类较多如滇合欢,白栗树
鸟类种类较多有蓝翅希鹛、红头长尾山雀、黑头奇鹛。
目/科 种名
Ⅰ 形目PICIFORMES⒈啄木鸟科Picidae
1.星头啄木鸟
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Ⅱ雀形目PASSERIFORMES 2.鸦科Corvidae
3.鹟科Muscicpidae
4.山雀科Paridae
5.长尾山雀科Aegithalidae
6.鹎科Pynonotrdae
7.绣眼鸟科Iosteropidae
8.莺科Sylviidae
9.麻雀科Passeridae
2.短嘴山椒鸟Pericrocotus breviostris 3.红胁蓝尾鸲Tarsigr cyanurus 4.鹊鸲Copsychus sacclaris
5.白顶溪鸲Chaimarrornis leucocephalus 6.红尾水鸲 Rhyacomis fuliginosus 7.灰背燕尾 Enicurus schistacus 8.白冠燕尾Enicurus leschenaultia
9.大山雀Parus major
10.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
11.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
12.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 13.黑鹎 Hypsipeptes leucocephalus
14.绿翅短脚鹎Hypsipetes mcclellandii
15.灰腹绣眼鸟Iosterops palpebrosus
16.黑脸鶲莺Abroscopus chisticeps 17.矛纹草鹛 Babax lanceolatus 18.蓝翅希鹛Minla cyanouroptera
19.黑头奇鹛Heteropahasia melanoleuc
20.白鹡鸰Motacilla alba
调查访问
访问对象:1.客服部工作人员
21.树鹨Anthus hdgsoni
总结: 有客房60间可住120人,每天都会适当清理房间,在节假日旺季的时候基本客房满,2.景区管理人员
总结:景区一年最多接待了12万人,有较大型的活动彝族火把节和“金色螳川”旅游活动
3.景区保洁阿姨
总结:负责每天清理道路垃圾,一天工作至少8小时,基本一天可以清理景区一半的道路
4.巡护后勤人员:
总结:森林防火和道路维护,排查安全问题,未生过重大森林火灾。
实习总结:
在景区两天的实习中,体验到了彝族的风俗文化,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在登山过程中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路上的标识牌很多,主要是提醒游客注意森林防火,注意安全,在危险处设有护栏但有的松动了,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工作人员到位的情况不是太好,像欢乐滑梯处没有工作人员没有开放,可能是出于淡季并没有多少游客。景区的其他工作人员比较热情好客。交通可以在市区乘坐安宁到富民的班车直接到青龙峡门口,一年每个月都有相应的旅游活动,赏花、火把、漂流活动等。在设施上住宿的很多要修整的地方,景区游客接待处的卫生环境还需加强。
第四篇:自然保护区学实习报告
《自然保护区学》
贵州大学 自然保护区学 实习报告
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学生姓名:唐洋洋
学号:
080903110082
指导教师:粟海军、祝小科、刘济明 完成时间:
2011年6月15日
《自然保护区学》
2010——2011 年第2 学期《自然保护区学》实习报告
班级: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081
姓名:唐洋洋学号:080903110082 学分:1 学分得分:
实习时间:2011 年5月16 日至20 日
实习地点:贵州省赤水市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十丈洞、四洞沟、红石野谷等丹霞地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带队老师:粟海军、刘济明、祝小科
报告题目:赤水主要生态旅游资源评述
前言:
保护区与旅游区的综合实习是对我们专业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通过对大自然的探索与体会,能让我们对旅游规划与保护区的认识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更加专业,更加全面。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省南部接壤,历为川黔边贸纽带、经济文化重镇,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之所以选择赤水作为我们这次综合实习点,是因为赤水山川秀丽,风景优美,素有“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的美誉。赤水因美丽而神秘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更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以及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而扬名中外。其特性符合了我们实习中对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地域性的基本要求。
从5月17日开始,我们分别去了十丈洞大瀑布景区、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大同古镇、红石野谷景区、四洞沟景区、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桫椤自然保护区与丙安古镇,其中不少地方都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宏伟壮观与丰厚浓郁的历史沿革,在每个景点及保护区,都有其让人为之惊叹的亮点,让我们在旅游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这里,我就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和桫椤自然保护区为主要分析对象来探讨赤水的主要生态旅游资源。
一、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及评价
1)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贵州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在贵州省赤水市葫市境内,距离赤水城区40公里;公园占地面积10666公顷,其中楠竹面积3200公顷,内分3个景段,中心景点为野竹坪观光休闲区。这是一处以竹海风光、瀑布群、原始森林、野生动物和丹霞奇观综合构成的秀美景段,是人们避暑休闲、度假、疗养的理想胜地,同时也是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天然佳景。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拥有竹类12属40多种及2个竹变种的各类竹子。竹的属种很多,姑且不说慈竹、斑竹、水竹、甜竹、苦竹等为人们熟知竹类的数量,仅就赤水特有种属的箐竹(方竹属,又称“金佛山方竹”)、西凤竹(短枝竹属)、赤水玉山竹(玉山竹属)、扒竹(悬竹属),以及红壳箭竹、刺箭竹、小箭竹(箭竹属)等而言,就有数十万竿。其中的赤水玉山竹、刺箭竹和红壳箭竹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是新近考察发现的珍稀竹种。而数量最多的就数楠竹了,赤水楠竹分布广,总面积180平方公里,年生产楠竹400万竿,尤以葫市、楠竹林海一带最为集中
《自然保护区学》
连片,是贵州和我国西南地区的楠竹生产基地,素有“楠竹之乡”的美称。
公园的至高点在“观海楼”。观海楼共6层楼,高26米,是一座造型别致,与竹海景色相宜的建筑物。当登楼凭栏远眺,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浩瀚无垠的竹韵尽收眼底。
竹海一景
《自然保护区学》
2)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赤水金沙沟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距赤水城区40公里,紧依赤桐公路,傍临赤水河,地处红军长征路,系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递降的过渡地带,海拔290~1730米。公园内年均气温17.7℃,降水量1200~130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大于84%,是世界上唯一的侏罗纪地球史迹自然生态园林。
侏罗纪公园内开辟了甘沟、大水沟、两岔河三个景段供游人观光游览、生态旅游、回归自然、领略远古风貌,面积38平方公里,以“古生物活化石”桫椤为主体景观。它是世界上以桫椤及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的唯一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目前距离长江最近的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面积最广的桫椤林区。自然保护区面积133平方公里。第四纪冰川期后,庞然大物恐龙等古生物在地球上绝迹,原本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的桫椤也濒临灭绝,仅有少数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侥幸残存、繁衍了下来,成为当今世界十分珍贵的冰川前期古生代植物,被誉为“蕨类植物之王”、科学研究的“古生物活化石”、“最后的侏罗纪生命”,是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而这“最后的侏罗纪生命”目前在世界上最具规模、保存最为完好的地方就是我国的赤水,赤水因而也被人称为“中国的侏罗纪公园”。其中,核心区55平方公里,缓冲区40平方公里,实验区38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海拔最低点金沙沟蜂桶岩311.5米,最高点幺栈沟葫芦坪1730.1米,海拔落差悬殊,丹霞绝壁峭立,流泉瀑布密集,自然生态原始古朴,野生动植物种属丰富,珍稀保护动植物生存良好,是一个植物蘩茂、物种丰富、自然环境良好的圣洁之地,也是开展生态旅游、科研教学的理想基地。
二、生态旅游产品分析评价
1)景区规划设计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内分3个景段,中心景点为野竹坪观光休闲区。这是一处以竹海风光、瀑布群、原始森林、野生动物和丹霞奇观综合构成的秀美景段。公园的至高点在“观海楼”。观海楼共6层楼,高26米,是一座造型别致,与竹海景色相宜的建筑物。当登楼远眺,层层叠叠,浩瀚无垠的竹韵
《自然保护区学》
尽收眼底,且景区内认为建筑除观海楼和步道外别无其他,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自然韵味的和谐不被认为建筑打破。
桫椤自然保护区作为国家级的严格自然保护区,主要用于科研的保护地。其区划分为了核心区、试验区、缓冲区,根绝这三个区域不同用途的区划,公园内开辟了甘沟、大水沟、两岔河三个景段供游人观光游览,不过面积仅为38平方公里,以“古生物活化石”桫椤为主体景观,景区内也仅修筑了步道,且只允许有人在甘沟游览,主要是为了保护中国这唯一的桫椤活化石不被破坏。2)生态旅游项目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充分体现了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旅游项目特性,最基本的旅游项目就是自然的生态观光,徒步游览,休闲放松。在这里不但可以领略茫茫竹海带来的视觉冲击,还可以买到很多种类的竹制品,这不但为老百姓带来了收入,而且对竹海公园也起到了宣传广告的作用。
桫椤自然保护区是集观光、探险、教育与一体的典型的生态旅游区,景区内树木林立,其风光的原始特性尽收眼底,在里面还有很多知识性的宣传,可以让游客了解更多关于桫椤与景区的知识与历史。3)生态旅游线路
赤水境内所有景区都有一个特点:路现场。实际上,旅游就是一个求新求奇的过程,在景区游道线的安排上很有讲究,忌走回头路。
在生态旅游线路上,竹海公园范围广阔,有不同的线路通向各自的景点,尽量形成环线,来去都可以观赏到不同的景致。
桫椤自然保护区由于处于峡谷内,地势较为狭窄,为了更好的保护区域内的植物、生态环境,只修筑了一条线路,不过每段线路的可玩儿性都非常强,原始的桫椤、巨大的楠竹、潺潺的小溪、还可以透过清澈的溪水看见小鱼小蟹。
三、旅游规划设计评述与保护性开发措施评价
1)规划设计评述
旅游规划设计评述就是对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市场分析、要素安排的计划的评述,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开发规划两个大层面的评述。其中发展规划一般更宏观一些,开发规划则具体一些。从生态旅游规划的设计的原则来看,其最大特点有这几条,在自然区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以保护动物、植物和生态系统;控制减少路径,使游客只使用特定的旅游路径网络,提倡步行;小而美,人为操作因素、人工设施越少越好;局部开放与管制,并非将整个保护区全面开放,而是开放较不敏感的地区,而且要好好管制游
《自然保护区学》
客活动范围,避免伤及为开发区域;适当链接当地文化与环境;强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意识;在旅游过程中达到学习与教育的目的等。
通过对竹海公园和桫椤自然保护区学习性的观光游览后分析可知,两个景区的规划设计与发展都比较符合以上几点标准。
首先,两个景区都尽量不修建人工建筑,仅仅修筑了少量步道作为游人的参观途径,做到自然就是和谐的美。
第二,景区在相应的地方上设置了中英文结合的讲解说明设施,如景区、植物的特性种类、形成与历史等,不仅方便中外游客在游览中学习,更有利于在人们心中形成和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三,在桫椤自然保护区仅开放了甘沟景段供游人观赏,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不被认为的破坏,这点充分体现了保护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加重要的原则。
第四,在景区内看不到商业化的氛围,只有少量本地百姓进行特产的售卖,这不仅保持了景区自然原始的氛围,也可增加当地百姓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2)保护性开发措施评价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和对象,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基础。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战略措施,这一理念直接源于生态旅游的保护性开发观点。我们应该做到: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为直接目的的旅游方式,最终目标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强调环境的美化与优化,协调人地关系,在保护和开发关系处理上,坚持保护是开发的根本前提。竹海森林公园和桫椤自然保护区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其开发及保护性措施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最直接的就是其浓郁和谐的大自然气息,做到了最低限度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在还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寓教于乐,这也是非常有利于对景区保护的措施,让游客受到教育,对此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等。
四、以保护地体系理论对比评价竹海公园与桫椤保护区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上的异同
保护地定义为:通过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及文化资源的土地或海洋。在我国,保护地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天然林部分的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其中桫椤自然
《自然保护区学》
保护区属于自然保护区,而竹海公园属于风景名胜区。下面就保护地的分类、特点、性质等方面来阐述两个景区的异同之处。相同点:
1. 从开发保护上看,两地都以保护地的自然风貌为基准,最大限度的发展其生态效益,通过收取门票来获取一定经济效益,但通过其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作用,更加体现了其社会效益。
2. 从类型上看,两个景区都是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发育着典型的丹霞地貌,此类生态旅游资源比较少见。
3. 两个景点都属于国家级的,在重要程性上为赤水打响了知名度,结合其它的景区共同为赤水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不同点:
1.从保护地类别上,竹海森林公园属于主要用于生态系统保护及娱乐活动的保护地,而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主要用于科研和保护自然荒野面貌的保护地。
2.从游览景观上,竹海公园主要看点是楠竹,连绵不绝的竹林给予视觉上的震撼,桫椤自然保护去主要要桫椤为主,作为古生物的遗留种,让游人更加看重其保护、教育的价值。
3.在旅游规划方向上,竹海公园主要是休闲、健身以及带有一定生态系统保护性质的保护地,桫椤自然保护区则是以保护其生态系统的原始性,保护“活化石”桫椤和用于科研的保护地,顺带开放局部地区作为休闲游览、教育宣传的用途。
4.从严格的旅游角度上看,完整的旅游应该包括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竹海公园在这上面开发的比较完整。桫椤保护区只开发了小部分区域来供游人进行探索、知识性的游览,以科研、保护为主。其商业模式只有收取门票,但带来更大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五、生态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
生态旅游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稀土资源资料汇编经济活动,它体现在使游人能够参观、理解、珍视和享受自然和文化区域,同时不对其生态系统产生无法接受的影响与损害。研究赤水市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保护对策,对于推动生态旅游发展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现状:
赤水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观以瀑布、竹海、湖泊、森林、桫椤、丹霞地貌等为主要特色,兼有古代人文景观和红军长征遗迹,被中外专家誉为“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长征遗址”五大特色。目前已对游人开放的景区有:赤水大瀑布、四洞沟、五柱峰、红石野谷、中国侏罗纪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区,以及大同古镇、丙安古镇、红军长征遗址等人文景区。另外,天台山、九角洞、月亮湖、九曲湖、长嵌沟、仁友溪、月台、宝源、盘龙等景区等正在开发建设之中。目前,赤水市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的产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生态经济保持了强劲的竞争力和旺盛
《自然保护区学》 的后续发展潜力。
存在的问题:
1)资源开发不足,景观浪费严重
赤水市的生态旅游目前开展的主要是一般的休闲观光旅游,主要景观为瀑布与。而丰富多样的竹林资源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也大大降低了整个旅游区域应有的游览价值及对游客的吸引力。2)旅游景观重复建设较多
赤水的燕子岩,十丈洞和四洞沟的每个景区都有很多瀑布,且行走路线都很长,对游客造成一定的心理和视觉上的疲劳,景观虽比较宏伟但比较单调。
3)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资源破坏严重
旅游开发及游客的活动已对景区内的植被、土壤及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部分游客没有按设计游道行走,对林地的任意践踏,已在竹林内出现一些线状或斑块状的裸露地,土壤衰退,进而新竹数量减少、生长能力下降。个别游客甚至偷挖竹笋、在竹秆上刻字留念,严重影响竹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与观赏性。景区内的废水没有经过排污管道而直接流人四洞沟,使溪流水质下降。4)游客素质较低,环保意识不强
目前景区的游客主要为一般休闲观光客,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等都有较大差别,游客素质参差不齐。5)交通相对不便
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便利,赤水的进入条件分为两个方面:区内交通好,区外交通差,即小交通好,大交通差,外交通无机场、无铁路、无高速公路,水运也没效率。使得游客到赤水旅游,都得经过长时间的车程旅途,身心比较疲惫。
结语:通过这次实习,不仅在娱乐中增长了知识,增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也使我进一步了解生态旅游的方方面面。“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大要素,缺一不可,赤水政府与人民如何将这六大要素配合起来送到游客面前,让游客在赤水得到合理的安排、舒适的游览是一个值得深入的问题。同时我相信赤水由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地理条件,赤水旅游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辉灿烂。
参考文献:
1.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规划设计述评李宏吴东亮2010.12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2.贵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与步骤、对策的探讨施云燕
2006.05
贵州大学
3.赤水四洞沟竹林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张琴
2005.02 西南林学院竹藤研究所
第五篇:自然保护区
伊男传媒 Jyn company midea 自然保护区管理 大二下学期 王连龙老师 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自然保护区:是指以保护特殊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而划定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是指让社区居民参与保护方案的决策,实施和评估,并与保护区形成共同管理自然资源的管理模式。3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4 IUC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浸制标本:利用各种化学药剂,将一些较小动植物器官放臵药液中保存方式。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是自然保护区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性文件,用于指导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自然保护区巡护:是指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沿着一定的路线观察,记录野生动植物和人类活动情况,并及时将所发现的重要情况上报,尽快采取行动制止非法行为的一项活动。8 自然保护区组织管理: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使保护区组织中的成员相互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简答题 保护区的作用:
A保护了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B保护了重要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C科学研究天然实验室。D天然的自然博物馆。e生态旅游的原则。
f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什么是国际重要湿地?请列举出被湿地公约附录的五个自然保护区?
国际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又称拉姆塞尔公约,公约的全名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是一个政府间的协定,该协定为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国家措施及国际合作构建了框架。
保护区: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香港米埔湿地;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 3 IUCN对保护区的分类? a严格的自然保护区 b国家公园 c自然遗迹
d栖息地/物种管制区 e景观保护区 f资源保护区 粗略的鉴定动物的年龄,可以从那儿几方面入手? a依据年轮的组织结构鉴定。
b依据成体和亚成体的形态结构差异鉴定。c依据动物个体大小的差异鉴定。5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 a创建阶段(1956-1966)
伊男传媒 Jyn company midea b停止和缓慢发展阶段(1967-1984)c数量快速发展阶段(1985-2000)d质量全面提升阶段(2001-至今)MAB保护区有何特点?列举出中国自然保护区中已经加入MAB保护区网络的五个? 特点:
a受保护的典型区域,保护价值高。b全球性网络,数据共享。
c划区域管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五项:卧龙、鼎湖山、长白山、梵净山、武夷山、神农架、锡林郭勒、博格达峰和盐城。7 中国国家标准对自然保护区的分类?
自然生态系统类(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野生生物类(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自然遗迹类(地质遗迹类型,古生物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别,在各功能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和自然遗迹的集中分布区,该区域需要严格保护和管理。缓冲区:用于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干扰。
实验区:该区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什么是社区共管?进行保护区共管分为哪几个阶段?
社区共管:是指让社区居民参与保护方案的决策,实施和评估,并与保护区形成共同管理自然资源的管理模式。
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估和推广阶段 我国缔结的与自然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公约,议定书主要有哪些?简单介绍其中一个?
a生物多样性公约(CBD),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CPWCNH),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CWIIEWH),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
b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是1992年6月5日由缔约方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的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公约。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CWIIEWH):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的一项国际公约。其宗旨是承认人类同其环境相互依存关系,应通过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确保全球的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得到良好保护和合理利用。11 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
国家环境保护综合管理和其他有关资源主管部门(如林业局、海洋局等)分类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12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职能部门主要有那几个? 部门:办公室/资源保护科/科研监测和宣传科/社区发展科 13 自然保护区宣传教育对象有哪些? 对内:保护区职工
对外:当地政府官员,较有影响力的社区成员,在校大中小学生,普通游客/公众 14 设定自然保护区游客容量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 生态容量/设施容量/社会容量 保护区与社区或者当地政府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冲突?
伊男传媒 Jyn company midea 权属的冲突/资源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冲突 16 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主要培训方式?
正规培训:可依拖大中专院校的师资或者选派保护区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学习和深造。在职培训:参加政府或者保护区承办的各类短训班,或者邀请专家来保护区进行讲座等。岗位培训:根据保护区现有人员的工作岗位特点,通过参与相关科研和教学实习等进行培训。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工程设施主要有哪些?
a保护界碑、标牌、标碑、围墙、隔离网、栅栏等防护措施。b监视塔、瞭望塔、观测塔、巡逻站等巡视瞭望工程。18 社区共管的意义?
a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系统性。
b消除了被动式保护所造成的保护区和当地社区的对立关系。
c使社区从单纯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受害者变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同获利者。d给当地社区提供了充分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