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0322南平团市委开展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南平团市委开展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2009年3月22日)
一年来,南平团市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做好就业工作的要求,落实推动扩大内需与促进就业相结合政策,按照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办要求,结合我委实际工作情况,认真开展好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现就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泛开展农村青年乡土人才培训
市、县两级团组织积极与劳动、科技、教育、农业等部门合作,以“一县(镇、村)一品”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专场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一年来共举办各类农村青年乡土人才专题培训班60期,投入培训资金7万元,培养农村青年乡土人才6500多名,农村青年乡土人才培训(创业)示范基地206个,建立建全了全市农村青年乡土人才信息库。同时,积极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视频教育平台,实现共建共享,为农村青年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村青年发展现代农业、转移就业。
二、扶持青年创业提供小额贷款
为帮助更多的有志创业青年走上创业成才之路,团市委与银监局、税务、信用社等部门合作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发放小额扶持贷款。各县(市、区)团委通过开展“诚信青年”评选,选出一批有创业 思路、诚实、讲信用青年,颁发“诚信青年”证书,为评选上的“诚信青年”提供小额贷款。创业贷款扶持主要面向农村的青年,发放的贷款利率仍将略低于正常商业性贷款利率。通过对创业青年的小额贷款和对星级诚信青年的大额授信,帮助青年创业。自2005年团市委与银监局、税务、信用社等携手发放小额创业扶持贷款以来,已经为全市2000多名创业青年发放创业贷款1000多万元,极大缓解了农村青年创业资金难的问题。
三、引入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扶持青年创业 为更好地帮助青年创业,解决广大青年“创业无门、资金缺乏、市场难闯”的难题,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的力量,为创业青年提供导师辅导以及资金扶持、创业培训、项目评估和工商网络等多方面支持,南平团市委及时引入了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于10月份成立了YBC南平工作站,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我市青年创业项目的受理、咨询、审核、培训和宣传等工作,运用成熟的商业模式帮助农村青年实现创业梦想。去年来我市共有5个申报项目通过审核,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5万,帮助20多名有志青年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如:建瓯市的罗荣秀,利用YBC的贷款开办了台湾泡沫红茶连锁店,走上了自己的创业道路。
四、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就业招聘会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沿海地区不少企业纷纷倒闭,不少在外打工的返乡人员处于失业状态。南平团市委及时地了解返乡 2 青年的动向和就业需求。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举办了2009“春风行动”南平市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时间选在2月3日(正月初九),选择在正月初九举办,是为了给回家过年的外出务工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招聘会在延平区实验小学举行。110多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了4000多个岗位,近万人入场求职。同时,我市各县(市、区)团组织联合有关部门纷纷举办“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送去就业岗位。招聘会不仅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机会,也有效地缓解了当地企业用工荒问题。
第二篇:团市委开展大学生爱心助学工作汇报
整合社会资源 帮扶贫困学子 构建和谐社会
2002年以来,**团市委根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个不让”的目标要求,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状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积极争取援助资金,扎实开展了爱心助学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市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爱心助学工作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长效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受助范围进一步扩,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贡献。据统计,2005年1-9月份,全市各级团组织共收到因贫困申请助学的学新生1490人,经过多方努力共联系结对和资助贫困学生896人,资助金额(社会资金)达210.04万元。
其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市外援助力度加。立足于市外,团市委切实加对市外各类爱心助学援助项目的争取,今年共从市外争取资金援助44.4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72人。其中争取湖南常德卷烟厂资助的芙蓉学子32人,奖励和资助资金10万元;争取浙江省明德奖学金资助庆元、景宁、云和、遂昌四个县的贫困学生32人,资助资金12.8万元;争取浙江省学生助学计划资助贫困学生65人,资助资金13万元;争取青年时报和省青基会助跑学子工程结对贫困学生43人,资助资金8.6万元。
二、市级助学成效明显。着眼于市内社会资源的挖潜,积极开展爱心助学工作。今年共争取市内援助资金25.9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0人。其中争取正达集团资助的正达学子25人,资助资金5万元;争取中国联通**分公司全体员工募捐资助贫困学生2人,资助资金4000元;争取市残联资助残疾人子女学生6人,资助资金9000元;联合处州晚报开出爱心列车寻找“芙蓉学子”活动,联系企业和个人结对贫困学生20人,资助资金19.6万元。
三、县市联动硕果累累。各县(市、区)有关单位、企业和个人共资助贫困学生671人,资助金额共139.74万元。其中莲都25 人、资助 5 万元,青田 222人、资助33.6万元, 龙泉135人、资助33.8万元,缙云105人、资助13.4万元,遂昌99人、资助13.39万元,云和24人、资助30.35万元, 庆元 32 人、资助6.2万 元,景宁19人、资助1.9万元,松阳9人、资助2.1万元。
其主要做法是: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借助报社、电视台、电台等各种媒体的力量,深入宣传爱心助学重意义,宣传贫困学生克服困难、立志成才的感人事迹,宣传社会各界关心资助贫困学生的感人事例和先进典型,努力扩爱心助学工作的社会影响面,呼唤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爱心助学活动中来。比如今年8月,团市委与处州晚报联合开展“芙蓉学子”助学活动,处州晚报连续刊登了4期《助他们圆一个梦》的专版,对部分贫困学生的情况进行详细介绍。报道之后,北京华盛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松阳分公司,率先加入“爱心快车”,开业不搞庆典,省钱用来助学,为五位特困“芙蓉学子”提供每学年2000元的资助。同时,团市委抢抓机遇主动与《青年时报》、《**日报》、《处州晚报》等省、市报刊和浙江卫视《帮助》栏目取得联系,专题刊登报道**各县(市、区)高考贫困生的情况,加了宣传力度,使我市的贫困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关爱。有文章需求,站留言板,12小时内解决您的问题杭州萧山一批个体私营企业主看到景宁县的宣传报道之后,主动联系景宁团县委,结对了10名贫困学生,还结伴到这些贫困学生家庭进行走访,每学年800元资助这些贫困学生一直到他们学毕业。青田团县委在当地最有影响力的瓯联网上开辟了爱心助学专栏,让爱心助学延伸至网络,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呼吁社会各界特别是海外华侨来了解爱心助学、关注爱心助学、支持爱心助学。他们还积极联系电视台和侨乡报对助学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共同推出“聚焦寒门学子”栏目,深入到贫困生家庭进行采访,广泛宣传党政领导及社会各界热心资助贫困学生的感人事迹,深入发掘助学典型,以典型示范带动更多的有识人士积极参与到助学活动中来,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助学气氛。
二、拓宽渠道,多方筹资。爱心助学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要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各有关单位的共同配合。团市委通过举办主题鲜明、气氛热烈的文艺晚会、启动仪式、现场会等群众参与性强的活动筹集资金;通过组织优势,内部挖潜、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学;通过倡导助人为乐新风尚,整合社会资源,引导企业、个私企业主结对助学;通过及早准备,及时汇报,积极争取省青基会等上级助学资金;通过广泛宣传,密切联系,争取发达地区的助学资金。有些工作富有创意,比如借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机,龙泉团市委联合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发起“爱心助成才,共圆学梦”主题活动,组织动员该市16个乡镇、57个市直机关的3200余名党员干部和团员青年参与爱心助学活动,筹措到助学资金16.93万元。有些工作很务实,比如遂昌团县委根据《爱心助学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报县政府审批,将该县筹集到的爱心助学资金中的整体部分100万元于2004年6月1日起实行委托管理,将每年7万元(7%的年回报率)的增值部份全部用于助学活动,用这样的办法使助学活动长效持久地开展下去。有些事迹非常感人,今年8月份,庆元县竹口中学王文轩老师患癌症不幸逝世,根据他本人的遗愿和并征得家属的同意,庆元县成立了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爱心教育基金会,此项资金已经资助38名贫困学生。
三、规范操作,确保公正。为真正使贫困的学生能得到资助,团市委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助学规程,即通过学校调查推荐和个人申请、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实地走访核实、综合分析评价、资助对象公示这样一个流程后,最终确定资助对象。比如,莲都团区委开展了全区特困学生状况调研,掌握了91名特困学生、268名特困中小学生的基本情况,经调整、梳理、分类后输入贫困学子库。青田团县委将已经通过审核的贫困生名单在电视台、青田侨讯和瓯联网上进行公示,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资助对象的真实性、有效性。云和团县委从来自全省各高校的学生社会实践团成员中聘请了10位社会监督员,重点对专科线以上的贫困生和电线、组档线中的五保、低保户贫困生家庭进行调查,在7月11日至8月1日,社会监督员们对分布在该县14个乡镇60多个行政村的78户贫困学生家庭挨家挨户进行了核实,剔除了其中8名不符合条件者。社会监督员们对贫困学生的家庭成员、经济收入、致困的原因以及五保户、低保户的面证明材料,对因病致贫家庭有关的病历、药费开支等凭证进行了收集,并根据走访所得的资料,按贫困程度排列了8个星级,星级越高,贫困程度越,为合理地推荐结对及分配各类资助款提供了依据。同时,为了避免“会哭的孩子多喝奶”的现象发生,团市委还要求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在开展爱心助学结对之前,要及时和教育、关工委、乡镇政府等有关部门沟通,互通情况,尽可能做到不重复资助,让有限的助学资金能发挥最的效用,让更多的贫困学生能得到及时的资助。
四、建章立制,长效推进。为了促进爱心助学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团市委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办法,使爱心助学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形成一个长效工作机制,确保爱心助学活动公开、公正、公平运行。一是规范爱心助学专项资金管理。切实规范对专项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助学资金纳入市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严肃工作程序,确保专款专用。同时,还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公布。二是建立健全贫困生学子库。对贫困生学子库进行动态管理,每年6月份开始,及早介入,准确、具体地掌握贫困学生的成绩、家境等情况,尽可能详细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避免造成贫困生遗漏登记及重复资助现象。三是开展受助生意识教育。召开爱心助学资金发放仪式,向受助生致发信函,教育受助生常怀感激之情,把社会的信任、把自己的感激转化成学习的巨动力,学好功课练好本领,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及时向资助人报告学习情况,不忘回报社会。四是制作档案,跟踪服务。在企业和爱心人士与贫困生结对后,各团县(市、区)委将贫困生的个人资料、学录取通知、承诺、感谢信、照片以及团委转交资金凭证等资料做成档案袋,企业与团委各存一份,方便后期的联系与管理。
第三篇:团市委培训工作汇报
团市委培训工作汇报
近年来,哈尔滨团市委按照团中央的有关要求,以进一步提高团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出发点,切实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基层团干部队伍,为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切实保障。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推进落实,进一步明确了对基层团干部的培训体系和工作目标。培训体系为三个层面,即:面向新任职团干部,开展以基础业务为重点的专项培训;面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团干部,开展以团务指导为重点的系统培训;面向团干部骨干,开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国情、省情、市情为重点的综合政治素养力培训。
一、创新开展新任职团干部培训
培训采取脱产、集中封闭的方式进行,主要涉猎政治理论教育、岗位职务培养,热点问题分析等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团干部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为减轻基层负担,真正实现全员培训,新任职团干部培训的培训费用、食宿费用都由团市委承担。同时,团市委为经过培训、成绩合格的新任职团干部颁发任职资格证书,新任职团干部须持任职资格证书方能上岗,进一步强化团干部的责任意识,规范了我市团干部队伍建设。截止2010年底,团市委共培训自2008年以来新任职团干部近600人,真正达到了提升了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提高团干部适应共青团岗位能力要求的目的。此项工作彻底结束了新任职团干部“先干后学,边干边学”的局面,帮助团干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团务意识,提高领导能力,为更好地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提供支持和保障。在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上,团市委被评为2009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二、开展“争先锋做表率促发展”团干部教育培训月 为努力创建学习型团组织,团市委于今年5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争先锋 做表率 促发展”全市团干部教育培训月活动。涵盖新任职团干部培训,“送培训到岗位”全市社区、农村团干部培训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负责人专题培训班,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1、培训的规模大、人数多。此次教育培训月的培训范围覆盖了全市八区、十县(市)的近3000名新任职团干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负责人及社区、农村团委负责人,是我市近年来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较多的一次培训。
2、培训的范围进一步拓宽。此次培训进一步扩大了培训的覆盖面,将“两新”团组织负责人也纳入到培训范围中。根据“两新”团组织团员青年的实际需要,讲师团为他们送去了如何服务我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精彩团课,得到了广大团员青年的一致好评。
3、送课到岗位。本着方便基层的原则,团市委改变了以往集中培训的形式,由讲师团深入到八区、十县(市)进行授课。送课到基层的培训方式,节省了时间,简化了程序,使广大团干部在完善知识结构,强化创新意识,增强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和收获。
三、举办全省乡镇街道团委书记哈尔滨专场培训班
积极争取团省委将全省乡镇街道团委书记培训班设在我市,邀请团省委书记班子分别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就基层团组织建设、共青团宣传、青少年维权、城区农村共青团、少先队及青年志愿者等团内重点工作作了专题授课。全市近300名区、县(市)、市直属单位及部分乡镇、街道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参加了培训。团省委将现场教学情况录制成课件在全省播发。
四、赴异地开展基层团组织骨干学习培训
为开拓基层团干部和机关干部视野,团市委分别组织基层团干部骨干和机关科级以下干部近百人,分赴昆明、北京中央团校进行学习,帮助团干部掌握先进地区的工作理念,提高团干部综合素质。
第四篇:082008年南平团市委青农工作总结
投身新农村建设实践服务新农村和谐发展-----南平团市委2008年农村青年工作总结
今年来,在团省委的具体指导下,南平团市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团十六大、团省十二大会议精神,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工作主题,以全市共青团系统“互动联动”工程为抓手,积极开展“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指导全市基层团组织切实抓好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工程、农村青年中心建设、保护母亲河、乡村青年文化节、希望工程助学活动等重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闽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较好地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拓宽服务农村青年的渠道。一是继续深化“城乡团组织互动联动百千万”工程。今年,团市委重点推进“号村结对”活动,通过全市354个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单位与我市的12个团建示范乡镇的120个行政村结对,引导联动单位与结对乡、村团组织开展帮扶资金、引进项目、提供致富信息等服务,充分体现青年文明号集体的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活动中青年文明号单位共为结对的镇、村提供各类资金(物资)达30多万元,落实各类项目30多个。二是积极开展“诚信青年”评选活动。今年来,团市委联合市银监局、市信用联社、市地税局等部门,在各县市(重点是团建示范乡镇)全面启动“农村诚信青年”评选活动,被评为“农村诚信青年”的青年,可以优先享受信用社提供的优惠贷款利率,农村诚信青年的贷款利率可比一般农户的贷款利率适当优惠。同时,在青年经济组织协会中开展“诚信青年经济组织”评选活动,对于获得表彰的,组织中的成员将给予提高信用等级额度。三是深入实施青年志愿者服务新农村活动。今年,在我委积极争取下,又有167名大学生志愿者到我市9个县(市、区)开展支医、支教、支农志愿服务活动,其中有94人直接到扎根到86个乡农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月份以来,在团省委的指导下,我委在全市开展“进百镇、抓团建、办实事、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并联合卫生系统在全市十个县(市、区)开展巡回义诊活动,共出动卫生系统青年志愿者300多人次,服务群众5000多人次,为农村青年、群众办实事300多件。
2、深入开展“闽北青年创业”行动。一是继续开展“农村乡土人才培训”工作。团市委积极与劳动、科技、教育、农业等部门合作,采取集中培训、专场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按照“一县一品”的模式开展培训,已举办各类农村青年乡土人才专题培训班65期,完成6000名农村青年乡土人才培训任务,建立了农村青年乡土人才培训(创业)示范基
地177个,建立健全了全市农村青年乡土人才信息库。浦城团县委于今年7月至9月举办了丹桂种植及加工培训、烤烟种植培训、鸡、鸭养殖培训、锥粟种植及管理等四期培训班,共培训560名青年农民。今年5月,武夷山团市委联合武夷街道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对农村青年进行茶叶、烟叶种植、畜牧业防疫等多方面农业科技培训,共培训了143人;政和团县委承办了“移动杯”首届茶王赛,通过万人评茗、茶艺表演、茶王评选、茶知识竞猜等活动,为县委县政府实施的“打响茶品牌,做强茶产业”战略,宣传和推介政和茶叶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为青年创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通过利用现代远程网络平台,以网络教育的方式,组织农村青年收看远程教育致富的典型经验以及致富信息、致富技巧,着重帮助他们找准致富路子,引导农村青年学科技、求发展、闯新路,提高了青年发展现代农业的自身素质,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邵武团市委扎实开展“农村数字青年先锋”行动,通过发挥各乡镇、村级团干(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者、三支一扶志愿者等)队伍的作用,积极承担起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授课、技术操作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任务,积极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目前邵武市首批建成1个市级平台,181个终端接收站点,其中乡镇(街道)机关19个,行政村
132个,社区30个。
3、积极参与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团市委通过开展“植绿护绿”、“家园清洁”等生态环保系列活动,在我市“一江两溪”和两岸一重山流域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等各种实践活动,倡导广大青年们树立绿色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共青林等绿色基地24处,参与“保护母亲河”活动人数达3200多人。二是继续开展“青春阳光” 行动。团市委继续与圣元太阳能公司联合开展“青春阳光行动”,在农村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共推广使用圣元牌太阳能热水器1368台。三是实施“保护母亲河•家园清洁青年”行动。组织团员青年广泛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卫生大扫除、绿化美化等活动,并在全市72个重点村扎实做好在以“三清三治”为主的家园清洁行动。
4、实施“闽北乡村青年文化” 行动。一是开展“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团市委充分利用志愿者资源,在农村青年中开展以“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为主题的乡村青年文化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做大乡村青年文化节等工作品牌,挖掘、传承乡村优秀特色文化,大力促进先进文化在乡村的传播。今年以来,团市委在春节、科普周期间独立开展或者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农村青年文化活动35场次。二是开
展农村青年中心的建设。团市委结合自身实际,以项目化运作方式,构建“乡镇团委+青年中心”的新型农村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网络,开展农村青年中心建设,扩大农村青年中心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今年全市已完成青年中心建设18个。
5、以“团建示范乡镇”建设工作为抓手,推动农村团工作上新台阶。着力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从组织形式上求创新。针对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多,人员流动大的特点,团市委通过利用农村青年行业协会的优势,在“团建示范乡镇”建立青年联合会,依托青年联合会实现跨行业、跨单位、跨区域的覆盖,加强对农村青年自组织的管理,扩大团组织成员队伍。二是从活动载体上促活跃。通过开展创建“南平市团建示范乡镇”活动和“号村结对”活动为抓手,动员社会各级力量,将各项资源导入农村,加强农村青年中心的建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农村青年业余文化生活。三是从工作方式上重实效。以开展好“农村青年乡土人才培训”、“诚信青年”的评选和YBC项目工作为重心,依托当地农村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开展培训、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和YBC项目推荐和申报的方式,切实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平台。
第五篇:团市委统战部、市青联工作汇报
团市委统战部、市青联工作汇报
一、2011年三项重点活动
(一)组织“市青联委员区县行”活动,服务大局。
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青联委员房山行”,整体策划、支持房山CSD核心区、“穿越之城、幸福之山”生态休闲区建设;开展“青联委员大兴行”,服务大兴西瓜文化节的转型;开展“青联委员丰台行”,支持、对接丰台科技园区项目建设;开展“青联委员延庆行”,宣传推广“首届北京国际自行车骑游大会”;开展“青联委员平谷行”,引入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音乐节等项目,支持打造“中国乐谷”。“青联委员区县行”已形成以区县发展需求为先导、以创意策划、资源对接、宣传推广为重点的活动模式,受到区县领导高度关注和支持。
(二)举行“北京国际长走大会”,服务社会。
5月的2011年春季北京国际长走大会和11月的2011年秋季北京国际长走大会分别在房山和昌平成功举办,3万多名市民积极参与,弘扬北京精神,传承青联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展示区域经济发展成果。“北京国际长走大会”每次上万的社会报名名额供不应求,中央相关单位直接与青联秘书处联系参与;每年都有市相关委办局、大型企事业单位成建制要求参与;多年的长走活动已与房山长沟﹒花田音乐节、昌平苹果文化节融和、互促、共赢,带动区域发展;“北京国际长走大会”已成为北京市重要的大型群众性体育休闲活动品牌之一。
(三)创办“北京青年先锋讲坛”,服务青年。
北京青联于2011年开始创办“北京青联先锋讲坛”,分别以
“物联世界 智慧北京”、“中医药的全球化”、“庆祝建党90周年、海归杰青畅谈留学报国理想”、“微创成业—由平凡到非凡”为主题举办四期讲坛。“北京青年先锋讲坛”坚持围绕党政关心、社会关切、青年关注、委员关联的热点问题展开;坚持举办“高端、精品”讲坛,邀请代表性先进性突出的委员参加;坚持将成果整理成册,报送各委员单位,形成最大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北京青联先锋讲坛”凝聚青联委员,扩展传统委员活动的方式,探索青联组织在文化、精神领域更高层次开展示范性工作项目,将青联委员群体先进、科学、前沿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传导到青年群体。
二、2012年三项重点工作
(一)抓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北京青联组织建设工作由“现任委员、荣誉委员、社会团体会员、区县青联”四块和“组织文化”一线所形成的“申”字体结构。通过了解现任委员、荣誉委员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做好先进性、代表性、认同青联组织文化的个体委员的吸纳工作,促使青联更好地将人才转化成资源,把资源盘活为资本,服务青年事业发展和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坚持“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团体会员建设思路,积极吸纳北京网络媒体协会、欧美同学会青年委员会等社会团体成为北京青联团体会员,拓展工作领域;支持区县青联等基层青联组织的发展和工作项目,加强与各地、各级青联组织的交流。传承“团结、发展”的青联组织文化,坚持以“组织为核心、委员为主体、秘书处为中枢、文化为根本”的组织运营文化。
(二)抓青联活动深化工作内涵
继续开展 “青联委员区县行”、“委员界别活动”、“北京国
际长走大会”、“北京青联先锋讲坛”、“新春音乐会”、“民族宗教交流系列活动”、“港澳台青少年交流系列活动”、“青联公益系列活动”等日常活动。把握北京青联活动的方向,围绕把青联活动做成品牌、把青联活动做成舞台、把青联活动做成平台的三个方面努力。坚持青联活动“大与小”结合,对内以“小活动”凝聚人,对外汇聚委员智慧和力量,打造精品活动,体现大团结、大格局和大品牌,同时考虑活动社会效益和成果,把青联活动做成整合资源,服务党政中心工作和服务青少年事业发展的大平台。
(三)抓工作创新强化机制建设
继承北京青联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扩大北京青联的社会影响,着重在工作机制建设上的不断创新。在工作理念上,分层次、分项目体现“管理、服务、经营”不同思路,从传统的“组织管理”转向侧重于“服务委员、经营品牌”的工作理念。在工作对象上,从主要服务现任委员向现任委员与荣誉委员并重转换。在工作方式上,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执政服务能力建设的新形势,着眼于将“北京青联”微博建设成凝聚各方青联委员,促进青联与委员、委员与青年、青联与青年等多方交流的新平台。在工作项目上,进一步深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系统性、科学性整体规划青联工作项目体系,积极参与到全市性大型活动中,注重青联组织文化、理念、旗帜、LOGO等整体形象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