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0210在全省灾后恢复重建督查会上的讲话
抓住三个关键 又好又快重建
——在全省灾后恢复重建督查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009年2月1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都江堰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5.12”特大地震,给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全市3091人死亡,10560人受伤,140人失踪,城区80%以上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农村沿山区95%以上房屋损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30多亿元。面对艰巨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统揽灾后重建工作,着力抓好“三个关键”,又好又快推进灾后重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人为本,凝聚灾后恢复重建合力
灾后恢复重建,凝心聚力,“人”是关键。我们借助各方力量,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运作、上海支援、社会参与”的灾后重建强大合力。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灾后重建中,我们致力于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汇集全球10家顶级规划设计联合体的先进理念和优秀成果,高水平编制完成了灾后重建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灾后重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省地”原则和“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要求,成都市组织100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开展了农村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大会战,编制完成了167个农村安臵点规划方案。在灾后重建规划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采取专家讲解、群众评议、互动设计、广泛公示的方式,让群众自始至终参与规划的编制、修改和完善。坚持做到重建规划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城乡环境建设相结合、与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相结合。在制定完善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农村住房重建、产业恢复振兴等一系列重建政策中,深入了解群众意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最大限度地获取了群众的认同和支持,让干部越干越有底气,群众越干越有信心。
(二)抢抓上海援建机遇。充分利用上海对口支援契机,把上海作为灾后重建的重要力量、交流合作的有效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产品促销的广阔市场,与上海全面对接融合,精心搞好对口支援服务,努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援建合作格局。上海市对我市的对口支援,以项目投资总额65亿元、对口支援到位资金近13亿元、启动援建项目87个的显著成效,实现了“三个走在全国最前列”。
(三)充分调动社会参与。我们倍加珍惜来自各方的宝贵支持,积极搭建平台,拓宽渠道,营造氛围,广泛吸纳一切社会力量参与我市灾后重建。严格管理、有效使用社会捐赠款物,优质服务、高效推进捐建项目,切实做到让社会放心、让捐赠者满意。截止目前,我市共吸纳社会各界捐建项目31个,总投资突破10亿元,捐赠资金5.4亿元。
(四)强化群众主体意识。在灾后重建中,我们始终让人民群众当主人、作主体、担主力,充分尊重群众的选择意愿,激发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推灾后重建,共享重建成果。灾后,我市确定了农房重建6种方式、城镇住房重建7种方式,供群众自主选择。群众选择重建方式后,大胆探索创新重建模式,如:大观镇茶坪村群众探索了集合产业发展引入社会资金联建、天马镇向荣村结合川西林盘保护建设新农村、紫坪铺镇沙湾村依托产权融资重建等多种模式;在临时过渡板房材料的再利用中,龙池镇用于建设“板木结构”住房,天马镇用于搭建规模化种养殖场附属设施,柳街镇用于搭建蔬菜大棚等,群众的首创赋予了灾后重建生动的实践和鲜活的创造。
二、广泛融资,挖掘恢复重建资金潜力
灾后恢复重建,破解难题,“钱”是关键。面对逾千亿元的灾后重建投入,“钱从哪里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最紧迫、最重大的课题。我市充分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积累的成果和思路,多措并举破解资金难题。
(一)运用改革成果挖潜。紧紧抓住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率先启动并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把改革成果充分运用于灾后重建。全面展开集体土地使用、农村房屋所有、土地承包经营、林权的确权颁证,加速农村产权有序流转,全市产权流转资金突破6亿元。在全国率先颁发了农村联建集体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抵押,3068户农户获得农房贷款1.18亿元、7户农户获得乡村旅游产业贷款315万元,推进了农村资源向资本转变,向灾后重建资金转变。充分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大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和流转力度,实施增减挂钩项目93个,可节约集体建设用地1.6万亩,解决农房重建2万余户,吸纳20多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灾后重建。
(二)依托平台公司融资。改革和创新国有投融资平台投融资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投融资能力,全市平台公司2008年融资45.8亿元。清理收回闲臵土地598亩,新增储备土地4243亩,通过储备土地融资29亿元,为灾后重建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争取金融机构贷款。扎实推进金融生态区建设,努力扩大金融机构对灾后重建的贷款规模。2008年末,我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1亿元,较年初增加41亿元。成立了浦发银行都江堰支行、金都村镇银行,发放贷款13亿元,为灾后重建项目、“三农”发展、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拓宽了融资渠道。
(四)扩大招商引资成果。抢抓重建机遇,营造政策“洼地”,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强化产业招商,2008年全市引进成都市外项目32个,实际到位资金11亿元。
三、苦干巧干,增强灾后恢复重建动力
灾后恢复重建,又好又快,“干”是关键。围绕“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目标,我们立足苦干,大兴实干,着力巧干,力求又好又快推进灾后重建。
(一)狠抓试点示范。在成都市确定的农房重建6条示范线中,我市实施了3条示范线27个示范点,探索形成了“指标换住房”、“产权融资建房”、“集合产业发展联建住房”等10种农房重建模式,打造了蒲阳花溪村、翠月湖清江村等一批农房重建亮点,其中蒲阳花溪村农房原址重建示范点得到了锦涛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在城镇住房重建中,启动了幸福镇荷花池片区原址重建试点,目前已完成试点区域22幢1400余户危房拆除,第一幢原址自建房将于2009年2月底前动工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尊重了群众意愿,得到了群众广泛支持,全市城乡住房重建形成了示范带动、提速扩面、整体推进的格局。
(二)坚持民生优先。围绕灾后重建“六大工程”,我市确定了民生工程“四个优先”的思路,即:优先抓好城乡住房、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重建。目前,全市农房重建开工70%,春节前1.3万余户受灾群众入住新居,84277户农房全面完成维修加固;城镇10个建筑总面积127万平方米的安居房项目开工建设,173万平方米城镇受损房屋完成维修加固,今年9月底前将全面完成农村住房重建,年底前将基本完成城镇安居房、廉租房建设。落实社会事业项目144个,今年8月底前52所重建学校、26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投入使用。投资130多亿元的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全线开工,明年5.12前将建成通车;总投资210亿元的城乡道路、桥梁、供排水、电力、天然气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速恢复,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去年9月29日恢复开放,2008年全市接待游客和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恢复到2007年的55%和54%,全市商业网点恢复面达90%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产面达94%,工业集中发展稳步恢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恢复面达93%,2008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7万吨以上,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聚集区启动建设,农业实现恢复性发展。
(三)夯实基层基础。着力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引导村组(社区)成立议事会、监事会,让广大群众广泛参与资金发放、房屋评估、规划建设、建材组织等工作,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灾后重建上。建立市级领导包片、乡镇社区负责、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重建政策宣传、受理咨询、登记审核、引导重建等基础工作,并研发建立了都江堰市灾后重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城乡受损房屋补助发放和住房重建管理的信息化。率先引入社工队伍参与社会柔性管理,依靠社工队伍察民情、顺民意、解民忧,把受灾群众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到灾后重建上。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实践中,我们感到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城镇商住一体房屋重建难度较大。目前城镇受损商铺没有救助政策,住房业主与商铺业主难以形成一致的重建意见,影响重建进程。建议制定出台统一的城镇受损商铺处臵意见。
二是城镇住房重建缺乏金融支持。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尚无相应的贷款扶持政策,群众普遍反映重建资金不足。建议制定出台城镇住房重建贷款扶持政策。
三是生态环境重建难度较大。生态环境在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重建工程耗资多、周期长、难度大。建议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重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第二篇:在全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和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定稿]
在全县灾后恢复重建收尾工作和
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提纲
·····
(2011年5月19日)
同志们:
2011年时间即将过半,今天我们召开这样一个项目推进专题会议,目的就是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确保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刚才,〃〃〃同志通报了全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和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县长就下一步项目推进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项目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坚定不移地抓好项目建设工作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和动力,是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基础。“十一五”时期,我们抢抓灾后重建、扩大内需、东部产业转移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全县项目建设整体情况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储备不足,缺乏一批具有带动性、战略性的大项目、好项目,尤其缺乏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二是项目前期工作不深不细,对项目可行性分析不够透彻,包装项目成熟度不够,向外推介效果不佳;三是项目建设涉及规划、立项等各个方面,办理手续繁杂,制约因素较多,个别单位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影响了项目建设的实施;四是项目意识不强,抓项目管理的能力需进一步加强;五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与省市提出的时限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对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项目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作,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突出重点,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我县确定重点建设项目29个,计划投资42.9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7个,计划投资34.09亿元。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抓进度,加快项目建设步伐。要围绕既定目标,明确时间节点,细化工作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准备、立项报批、开工建设等环节的各项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困难和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建设步伐。
(二)抓重点,确保市级重点项目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要坚持把市上确定的7个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切实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
点、抓住亮点,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努力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项目建设格局。
(三)抓筹资,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要坚持项目建设和资金筹措两手抓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确保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一是要要积极争取中省市的资金支持;二是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有效对接,积极争取其支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三是要积极引进社会投资,鼓励外地投资和民间投资以多种形式参与项目建设。
(四)抓质量,切实把每一个项目建设成为优质工程。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理念,切实把工程质量摆在项目建设工作的首位,不断完善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工程审计和项目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确保项目质量和工程安全,让每一项工程成为优质工程,成为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的工程。
(五)抓储备,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把项目编制储备作为基础性、关键性的工作来抓,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城市建设、旅游开发、民生保障等重点,编制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投资见效快、适应我县产业发展和投资需求的重大项目、优质项目、新兴项目,为我县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措施,扎实做好灾后重建收尾工作
按照省市要求,灾后重建任务今年9月底前必须全面完成。
目前,我县灾后重建项目中尚有1个未开工,165个未完工,建设的任务还非常繁重。对此,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进一步落实任务,夯实责任,扎实做好灾后重建收尾工作,确保全县灾后重建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一方面,要切实做好项目整改工作。要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切实做好全县灾后重建“回头望”工作,仔细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近期,各项目主管部门要认真开展一次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在此基础上,由县重建办牵头,县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配合,对所有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一次排查,重点对工程质量、项目进展、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坚持不掩饰、不回避,认真分析原因,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迅速整改到位,确保发现的各类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和处理。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对未完工和未开工项目,要逐项目制定加快施工进度的具体措施,倒排建设工期,千方百计加快建设进度。对已完工项目,要及时组织相关单位认真开展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限期由实施单位进行整改;对资料不完善的项目,由项目实施单位及时补充完善;对因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及时投入使用的项目,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完善配套设施,促使项目早日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对于验收合格的项目,行业主管部门及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做好使用
管理,确保项目及时发挥效益。
四、加强领导,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抓好项目是本职,抓不好项目不称职,不抓项目是失职”的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落实。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要严格实行重点项目包抓责任制,按照定包抓领导、定责任人、定目标任务、定时间进度、定奖惩措施的要求,坚持把重点项目完成时限落实到季度、到月份,把责任落实到领导、落实到人头。包抓领导要定期或不定期深入项目现场办公,督促检查责任部门跟踪落实和协调服务情况,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责任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亲自研究部署,亲自衔接协调,亲自督促落实,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精力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的工作机制。
二要强化协调配合。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一切工作项目化、一切项目指标化,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条条与块块、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努力形成推进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县发改局要认真履行好全程监管职责;县经贸局要督促指导企业抓技改、上项目、促发展;县财政局要抓好对财政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县国土局和环保局要及时协调、落实土地征用和环评手续,更好地服务、支持项目建设。三要强化督查考核。每半个月发一期督查通报,年终考核兑
现,真正使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有压力、工作有动力。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督查、考核、奖惩办法,要加快建立重点项目观摩检查制度,在观摩中找差距,在交流中比工作,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对项目建设中工作扎实、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项目推进中推诿扯皮、被动应付,造成较大影响的单位和个人,除给予通报批评外,还要严肃追究责任,用项目建设的实绩来检验各镇、各部门谋发展、促发展的实际成效。同志们,项目建设工作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创新思路,扎实苦干,确保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工作任务,为实现勉县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灾后恢复重建计划
岩脚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计划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救灾救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镇自然灾害频发,灾害给我镇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生产、生活资料遭到严重破坏;为解决我镇灾民生产生活问题,有效减少因灾至贫、因灾返贫现象的发生,根据我镇具体情况,特制定岩脚镇灾后恢复重建计划。
一、针对受灾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灾害发生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抗灾、救灾,同时开展灾情调查工作,根据灾害轻重程度,提出恢复重建方案。
二、及时上报灾情,争取多方支助。为使灾民尽快摆脱困境,安居乐业,灾害发生后,由镇党政办、社会事务办分别向上级部门作出书面报告,争取救灾物款,解决灾民生产生活问题。
三、积极宣传动员,开展生产自救。对灾情较轻、自救能力较强的灾民,采取宣传动员的方式,鼓励其自力更生,自救为主;对灾情严重、自救能力较弱的灾民,由政府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扶助措施,帮助灾民开展生产自救。
四、配合协调,搞好恢复重建工作。镇社会事务办、扶贫办、财政所、村规、土管等部门应相互协调,对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灾民给予及时的救助;对因灾造成住房困难,需重建住房的灾民,在建房占地和建房规划上,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为灾民重建家园提供政策帮助。
岩脚镇社会事务办 二○一四年二月十六日
第四篇: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中共青川县委 青川县人民政府
(2011年4月)
“5.12”特大地震发生近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尤其是浙江人民的倾力帮助下,在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下,全县人民大力发扬“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青川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一、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胜利 面对特大自然灾害,不屈的青川人民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一是克服了县城重建时间紧迫的特殊困难。县城选址2009年5月底才正式批复,比其他灾区晚了近一年时间。二是克服了建设用地不足的困难。青川是典型的山区县,农民建房找不到宅基地,城镇建设缺少平坝地。靠开山劈地、围河筑坝寻找建设用地,全县新增建设用地3255亩。三是克服了重建任务繁重的困难。青川灾后重建面广量大,全县36个乡镇全部受灾,需恢复重建;全省38个重建重点集镇中,我
2生活困难。广电通讯实现全覆盖,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点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农村“五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农村“三孤”、“五保”人员实行集中供养,城乡低保对象进一步扩面,1.6万城市低保对象、2.5万农村低保对象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建立城乡困难群体贷款担保基金,有效解决困难弱势群体贷款难题。筹集各类教育基金575万元,2920名贫困教师和学生受到资助和救助。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公租房、安居房、廉租房全部交付使用。二是各项社会事业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就业援助行动,支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376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连续保持较低水平。农民工转移输出就业5.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86亿元。竹园“智慧岛”教育园区和全县52所学校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县级医院和35所乡镇卫生院设施设备、医疗水平实现整体跨越,230个村级卫生站全部建成,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新农合参保率达97%以上。三是扶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集中连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投入各类资金2.4亿元,启动实施生态小康示范片1个、生态小康新村107个,统筹推进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风貌改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扶贫攻坚改造,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四是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县级领导大下访、乡镇大接访和联系领导包案活动,妥善解决了征地拆迁、安臵补偿、住房保障、质量安全、劳资矛盾等事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四)实现了重建项目和援建工作的预期目标。截至目前,全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累计完工852个、完工率93%,完成总投资215亿元、占规划任务的90.7%,“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如期实现。同时,加大了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全县共排查出124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完成重大地质灾害治理79处、排危除险168处、避让搬迁434处,完成监测预警网络建设492处,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浙江举全省之力援建青川,全体援建干部克服重重困难,发扬“四个特别”、“四不怕”精神和“五干”作风,坚持科学援建、高效援建、安全援建、廉洁援建,为重建美好新青川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累计完成援建项目547个,完成投资86亿元,援建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浙江对口援建工作圆满完成。浙江省及其44个市县与我县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援建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五)实现了经济持续向好发展。2010年,全县GDP实现15.94亿元、增长17.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41亿元、同比增长14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507元、达到3871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新增1506元、达到11723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8%。一
6坚决查处各种危害软环境的行为,大力营造企业发展良好氛围。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农业强县战略。大力推进山珍食用菌、茶叶、生态水产、干果油料等特色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产业基地。瞄准大城市,以富民为目的,大力发展风景林产业,强力推进“银杏富民”工程,农村群众每人栽植10株银杏树,力争两年内全县完成220万株银杏树栽植。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提升示范带动,促进农民长期持续增收。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美化县城、完善功能、开发竹园、活乡强镇,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均衡发展。二是建成生态旅游强县。坚持“突出生态特色,打造精品景点,开发旅游产品,完善服务体系”的思路,注重旅游资源开发的民族性、地域性及独特自然山水风貌,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加快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形成产业开发链,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三是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诚信社会,做到政府带头讲诚信,企业自觉讲诚信,社会人人讲诚信;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开展“感恩奋进、回报社会”主题教育;建设廉洁政府、廉洁社会。
(三)发展措施。一是坚持产业支撑。突出项目工作,多上大项目好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二是坚持基础先行。全力支持广甘高速、青川到平武高速公路建设,加快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争取在3年内实现所有乡镇通油路目标。切实解决好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配套问题,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改革行政运行机制,优化政务环境,解决办事拖拉、服务欠佳、从政不廉的问题。四是坚持改善民生。在全面落实省、市各项民生工程的同时,切实抓好青川“贫困救助、司法救助、白血病救助、火灾救助、基层干部因病返贫救助、贫困党员救助和老党员定补制度”等各项救助制度,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上新台阶。五是坚持党建保证。以县、乡换届和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富民惠民安民”党建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争做“政治坚定、勤奋工作、真心为民、廉洁从政”的表率,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第五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自查报告
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自查报告
县重建办:
按照三重建办﹝2011﹞10号通知要求,对照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我们认真组织对我乡2011年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2011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乡的中心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机遇,坚持科学重建、和谐重建、务实重重建、艰苦重建,强力项目建设,强化质量、资金监管,把灾后恢复重建与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保质保量完成了目标任务。
二、2011年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目标任务:除农房、场镇居民住房重建重建和加固维修、政府办公楼、政府公共住房、学校教学楼、司法所、卫生院加固维修、新建学生宿舍楼、派出所已在2010年完成,2011年尚有敬老院、村级活动室、劳动保障平台、综合文化站、周转房以及道路、水利、市政基础设施等22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任务,总投资额1630万元。完成情况:截止2011年12月20日,22个重建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竣工21个,在建1个,完成投资额1630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速推进恢复重建工作。要切实加强织领导,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充实调整重建力量,确保重建工作机构、领导、人员、经费落实到位,做到一个项目一套领导班子、落实一名领导负责。继续实行灾后重建“一把手”负责制,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任、人人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和重建合力,为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责任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我们对2011年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详细分解目标任务,认真制定了计划和阶段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明确了重建内容、重建重点,通过正排工序、倒排工期的方式,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三)、抓住发展机遇,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一是严格按照上级有关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政策,做到加速不违规,提速不越轨,强力推进重建速度,确保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二是强化监督管理,确保重建优质高效。严格执行建设标准,严格执行项目程序,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严格执行资金物资监管制度,加强对资金、项目和重要物资的跟踪与管理,确保重建资金按照规定使用。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规范招投标行为。严格坚持抗震设防标准,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确保恢复重建质量,保证每一个工程和项目都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三是严格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一个项目一套专帐、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四是制定和完善建成项目管理使用办法,努力使建成项目发挥最大作用和产生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