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有企业人才流失
浅谈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姓 名: 冯 瑾 学
号:1161101206442 专 业: 行 政 管 理 所 在 电 大: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
当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的竞争逐渐成为企业与企业、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焦点,人力资源逐渐发展成为组织的“第一要素”。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之一的国有企业也纷纷打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口号,然而,由国有企业固有的弊端及体制等问题而引起的人才流失严重成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最棘手的难题。人才流失在于企业缺乏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面对入世后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局面,国有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避免人才流失。
关键词:竞争;激励;人才流失;留住人才
前 言
企业告别了“商品短缺”、“资本圈钱”的时期,已走向人才竞争的时代,谁占有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谁就能在经济发展的竞争中占有主动权。但综观我国国企人力资源使用现状,普遍面临着人才流失频繁的窘境。人才严重流失,必将成为制约国有企业顺利发展的瓶颈,认真研究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影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人才流失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分析,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上主要是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上人性的欲望和追求高于企业所能提供的范畴;客观上主要是企业自身发展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而造成的综合能力较低,与市场上其它类型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具体分析起来,人才流失主要有以下原因:
1、薪酬水平低
国有企业的薪资水平普遍低于非国有企业,仅相当于非国有企业薪酬水平的50%或者更低,与同行业、专业相比缺乏竞争力。而且由于国有企业的冗余人员多,负担重,使得近几年的工资增长幅度很小,甚至还有降薪现象,大多数员工对薪资水平不满。
2、福利缺乏吸引力
伴随着住房改革、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国有企业的福利优势将逐渐缩小或消失。而且,随着盈利能力的下降,企业甚至取消了一些以前的福利政策。这样,使得福利可变换成收入的部分比较小,从而,缺乏吸引力。
3、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
首先表现在新员工引进后的安置上,新员工的见习期比较长,从事的工作杂,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大,对工作容易产生不满。
其次是培训,企业可提供的培训种类少,培训机会小,对培训后的归属问题控制得比较严格,在培训费用的支出上比一般企业少,而且很多培训都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与外界相比,容易产生落后感。
再者是晋升,在很大程度上,国有企业的论资排辈、“唯亲、唯私、唯权”现象比较严重,晋升缺乏公开、公平、知人善任。
最后是学非所用,在国有企业里跨专业从事工作者比较多,受重视程度小,员工感觉压抑。
4、企业整体氛围差
首先是领导者素质及工作风格,在任的大部分领导都是六、七十年代的思想和作风,管理思想和方法落后,对现代年轻人的思想和行为态度怀有排斥甚至鄙视态度,工作难以在年轻人中展开。
其次是管理水平,国有企业的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有90年代以前的作风,对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吸收得很少,陈旧的管理制度、工作考核的方法等令人难以接受。
5、企业发展前景
国有企业目前一般的状况比较差如:冗余人员多,待岗职工占到了总员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而且还剔除不出去;社会负担大,老职工多;大锅饭现象还比较严重;经济效益不容乐观;改革成果不明显,看上去前景黯淡,令人失去信心。
国有企业人才的流失造成的影响往往都是负面的。造成了企业成本的增加,不仅仅包括招聘、培训和生产效率降低的显性成本,还包括企业声望降低、低落的员工士气、工作流程的中断、无形资产流失等隐性成本。
二、国有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对策
人力是一种资源,人才是一种贵重资源,人才的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不是能以简单的数字估价得了的。如何降低人才的流失率,将人才的流动率控制在良性范围内,保持企业活力的同时留住优秀的人才,已成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做好人才筛选第一关——严把招聘关
人员选聘是企业吸收新鲜血液的源泉,也是企业积累人力资本,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起点。在人员选聘时从战略上考虑到人员在企业的持续发展性,为降低员工流失率起到了第一层过滤网的防范作用。
首先,在招聘人员之前,做好岗位空缺分析,确定要招聘到的人员的素质。在需要招聘人员数量的确定方面,可以根据职位空缺数量、企业因发展业务需要增加的人员数量及一定 的储备人员数量(储备人员占的百分比主要由人员的流失率确定)来决定。这样可以防止招聘到的人员学非所用,也可以防止出现人员大量富余的现象。
其次,在人员的招聘过程中,要对应聘者“坦诚相见”。招聘人员要给应聘者以真实、准确、完整的职位信息,这样才可能产生雇员与企业匹配的良好结果,从而使新雇员在一开始就对企业形成真实印象,不至于在以后的工作中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其作用也就相当于打“预防针”。
2、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薪资尽管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手段,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达到或者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是员工的保障,可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也是防止员工流失的必要条件之一。
首先,薪资水平必须具有外部竞争性。企业必须了解市场同行业的薪酬水平,可以采取调查的方式,也可以利用国家统计局现有的数据资源,根据获得的数据结果调整本企业的薪资水平。使企业的薪资水平等于或者略高于其他企业同岗位的薪资水平。
其次,企业内部的薪资水平具有竞争力。企业内部的薪酬可以依据职位级别的不同、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或岗位对企业的重要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杜绝“大锅饭”式的绝对公平情况,同时也必须防止因评估误差而产生的相对不公平。
3、设计员工需要的、有吸引力的福利
完善的福利系统对吸引和保留员工显得非常重要。福利项目设计得好,能给员工带来较大的方便和满意度,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还可以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声誉。
国有企业在硬性福利方面(如: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做得比其他非国有企业好,但在软性福利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或者说,在软性福利这方面,国有企业还比较缺乏,如有关员工旅游、全额带薪休假、免费工作餐等生活方面的福利就涉及得比较少。关于这点,企业可以采取调查的方式收集有关员工在福利方面的偏好,依据企业实际支付能力部分或绝大部分的满足员工的要求,以自助餐式的福利,让员工可以自由选择,这样,福利收到的效果也许会比较明显,员工的满意度也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4、引入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时留住人才的一项重要砝码。“并非每个士兵都想当将军”,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根据人员的价值观、兴趣爱好、职业意向等情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就是对人员进行大概定向的问题。
首先,依据公司的经营发展、职位种类与特点等进行岗位序列设置(管理、技术等),以打开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其次,依据具体员工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的能力分析和评估,以决定员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队伍
部门及部门内各级主管的能力与领导风格也是影响员工去留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员工对上司的不满程度越强时,其流动倾向也越大。所以,建设一支具有高管理素质,高领导魅力的管理队伍,就显得很必要。
首先,对中高层管理者应进行定期的专业能力与管理技能分析。对能力不足但有培养潜力的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对能力不强,不具备领导素质的管理者进行降职或辞退;对在管理工作中挫伤大部分下属工作积极性,造成恶劣影响的管理者应该给予严肃的处理。
其次,对领导人多进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如增进对员工心理方面了解的知识培训;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形成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培训;如何在管理中贯入企业文化的培训;如何应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管理好自己的下属的培训等,让企业的每一个领导者都成为员工信服的好上级。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条件下,服务的竞争已经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企业文化在这一方面的重要性就更明显的凸现了出来。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塑造出的独特的文化特征,在基于物质竞争基础上的市场中,更能体现企业的强大竞争力,对吸引和留住人才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首先,“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是作为一种无形规则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离开“人”的企业文化是无法独立存在的,“以人为本”是形成良好文化的基础。企业应该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尊重人的思想,让员工充分感受到在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形成良好的意识氛围。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一种氛围,塑造一种凝聚力。对内,员工能有家一样温馨和睦的感觉,能留住人才;对外,能形成一种魄力,让人们一接触到企业,就想到了企业是怎么样的形象,能吸引人才。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要留住人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建立完善的人才使用机制,解决公平竞争、报酬待遇和高层次培训等问题,营造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氛围,增强人才对国有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在人才已成为“第一资源”的今天,思考留人的思路和办法是多途径多方位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优势,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重视人才,用好人才,积极应对开放的国际化的人才挑战。参考文献:
1、王立阳.人才流失成因分析.人力开发,2003,(6).
2、陈东升.员工激励金点子.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3、孙柏瑛、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第二篇: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状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状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能吸引住优秀的人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国有企业也纷纷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口号,然而国有企业并没有逃脱人才流失的厄运,人才流失的现象在全国各地的国有企业纷纷上演。据调查:外资企业大批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技工70%以上来自国有企业,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国有企业丧失的不单身是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人才。北京市对工业系统150户大中型企业的调查发现,国有企业1982年以后引进大型学历以上人员的流失率达64%,且大多数流入外资与合资企业。国有企业人才严重流失已制约我国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有企业上班,享受优厚的福利待遇,曾经是好几代人的梦想,而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资的引进,中国大地上外企、合资企业遍地开花,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挑战。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员工和企业是一种依附关系,一旦被录用,企业除了给员工提供工资以外,还要负担他的住房等等,甚至他的妻子和子女的工作和教育都要由企业来负担。这种“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使得极少有员工自愿离开企业,也就很少出现所谓的人才流失。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家的劳动、人事、用工制度有了很大变化,企业用工制度变得灵活,阻碍人才流动的壁垒逐步消失;而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国有企业的优势早已不在;“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兴起,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而不论是是社会的竞争还企业的竞争,最终成为人才之间的竞争,这为人才流动提供了动力;人的观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人才对体现自身价值有了更高的要求,择业的目的性更现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人才竞争也将国际化„„所有这些使得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二、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去向分析
(一)从国际来看,在新经济引发的全球人才大战中,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利用资金和科研环境的优势占据了主动地位,我国始终处于被争夺的一方。在2000年,我国人均信息人才排世界后三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评价出国留学2万人,回归率为33%。我国仅在美国的本科以上的各类专业人才已达45万人。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或怀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大量外流。他们之中,有的出国深造,有的技术移民,有的到国外经商办企业,这些人出国后,大部分选择在国外长期居留,回国的比例偏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公民出国签证更加简便,国内人才流程远大于流入是必然现象。
(二)从地域看,我国国内人才总的流向是从西部、北部等内陆地区流向东南沿海城市。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在布局大都集中在北部、西部地区,这里聚集了大量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史前经济发育较早,人才需求量大,高级人才在这里较容易找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
(三)从行业看,主要是流向经济效益高的行业与产业。国有企业大多是属于第二产业,主要是工矿业和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低利润的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三、第四产业迅速崛起和壮大,由于其收入客观吸引了大量高级人才。
(四)从企业性质上看,主要是流向“三资”民营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引进外资,这些外资企业吸引了不少本土人才。根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曾对中国国有企业科技人才流失的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广州五市的500家大中型国有企业,采取问卷形式,有限样本为327份。本调查显示,在过去五年内(1995年至2000年),被调查企业共引入各类科技人才7813人,流出各类科技人才为5521人,流出引入比例达到0.71。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人才流动到外资企业及合资企业的比例达到54.7%,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市的比例更高达67.6%。
三、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与产业类型有关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调整的结果对国有企业人才的流失有较大的影响,一些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缺乏改革动力,发展前景不明朗,企业没有一个鼓舞人心的、切实可行的、并且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发展战略,员工对企业前景普遍感到没有信心,人才流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与其工资水平有关
我国大部国有企业的薪酬水平远远达不到机关事业单位和非国有企业的稳中有升的水平。受长期经济计划的影响,国企内部分配机制不合理,“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冗余人员多、历史负担重。国企担负着经营责任和稳定和谐的政治责任,使的近几年来工资水平有所下降。大多数人才难以得到或体现自身的劳动价值,促使他们寻求可能满足其自身价值的机会。工资是绝大多数人所赖以生存的主要来源,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是如此。工资水平同员工的流失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已经成为某些国有企业的主要原因。
(三)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与其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有关
1、国有企业的论资排辈、“唯亲、唯私、唯权”现象较为严重,晋升普遍缺乏公开、公正、公平的知人善任,人才出头机会较少或者没有为其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只讲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和奉献,而忽视企业对人才的诚信和自身要求,使人才感到在企业发展无望,跳槽谋求新的发展。就本单位而言,流失的人才大部分都是近年来招聘的大、中专学生,他们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经过在施工一线的多年磨炼,逐步走向成熟,却发现不被企业领导看好,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本企业内难以实现,萌生了去意。
2、领导原因也是使员工离开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很多的离职调查中,员工并没有说是直接领导的原因,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是领导导致了员工的离职。比如上司的领导方式让员工不满意,不能给员工提供真正的帮助等,都可能促成员工的离开。对于中层的经理人来说,与高层领导的观念不一致也是导致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3、收入分配机制不公平,员工的付出与回报不能平衡时,员工也会寻求更好的职业机会。员工付出的敬业与忠诚、工作时间、工作业绩等,希望得到薪酬、福利、升职、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成就感等等,如果企业不能提供这些,也就给竞争对手了机会。企业与员工实质上是双赢关系,是互惠互利的。我信任你,你尊重我,而达到共享成果,甚至对员工的称呼也从雇员变为伙伴。但相当比例的企业老板还以传统的观念来对待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我是老板,是我养活了你,无视或者不能正视员工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四、人才流失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一)人才流失给企业增加用工成本。为补充人才流失所造成的空缺,单位要支出大量的培训、熟悉工作的费用,以及人才流失造成运行失调而导致的各种损失。
(二)无形资产流失。技术型人才将会带走关键技术,销售人才将会带走市场,这些都是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损失。
(三)人才流失对公司声誉造成影响。被解聘的员工常常会散布不利于企业的言论,解聘的员工越多所付出的代价越大;
(四)人才流失对周围员工产生负面影响。优秀骨干人才的流失,自然会在职工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削弱和影响企业凝聚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一个人出走影响和带动一批人出走的现象,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危害和损失。
五、国有企业人才流动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尊重人才,改变用人观念
以人为本就是必须尊重人的需求和愿望,尊重人才,强调人才的主体性,关心人才的自我价值实现,努力满足人才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在本企业中营造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好风气。在生产、经营中激发人才的创造性;以人为本,应该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尊重人的思想,让人才充分感受到在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企业领导者应该从关心人才的工作、生活等具体方面入手,使他们在企业中能够寻求到“家”一样的温馨和睦的感觉,让员工把企业当成真正意义上的“家”,让全体人员都来关心企业、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企业组织的各种各类活动。把人与企业融合起来,使人才得到在企业的重视和心理满足;坚持以人为本,要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将人才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尽快地升华为智能,在实践中锻炼、工作中成长,让各类人才通过合理、公平的竞争获得自己发挥作用的岗位。同时也对人才竞争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坚持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企业要想人才所想,急人才所急,帮他们所需,把满腔热情播入人才的心里,去释疑解惑、平衡心理、理顺情绪。“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样就会激发员工爱厂如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其对企业忠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人为本是稳定队伍的根本,它实现了员工忠诚企业又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人才流入环节,从源头上防止人才流失 人才流入是国有企业人才资源形成的环节,由招聘、筛选、录用以及早期企业化过程所组成。招聘是指在正确的时间为正确的职位寻找正确的人选的过程。筛选是指从应聘者中选择合格者的过程。录用是指最终决定雇佣合格应聘者并配置职位的过程。另外,对员工的企业化教育也必不可少。
1、遵循人才与企业匹配的原则
人才流入过程实际上是人才与企业相互匹配的过程,包括:个人应该具备与职位要求相符的态度和能力:个人对企业规范、各种政策、实践、奖励和条件在偏好、预期和价值判断上能够接受。匹配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的变化或者人才的变化都会导致匹配程度发生变化。
2、遵循人才与岗位匹配的原则
传统上对这一匹配过程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员工与企业相关职位要求的适应能力上,企业普遍采用标准化的测验、面试、自传、笔迹分析等手段。现在,一些企业还采用了评价中心、心理测评、计算机测评等先进手段。无论传统手段还是现代手段,保证了企业与员工的动态匹配,也就保证了企业对员工的真正需要,员工才会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3、合理的招聘和筛选流程
为了保证企业与人才的高度匹配,合理的招聘和筛选很有必要。真实职位预视可以降低人才对企业不切实际的预期,成为招聘过程中的思想依据。真实职位预视增加了企业招聘的真实性。首先,企业信息通过企业宣传册、电影、录像、录音、面谈、上司和老员工介绍等方式传达给应聘者,使应聘者对企业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期。其次,真实职位预视可以增加员工对企业招聘的主动决策,使对企业或对职位不满意的应聘者提前自行推出招聘过程,以提高人才招聘的有效性。第三,真实职位预视使企业向应聘者提供了客观准确的企业信息,体现了企业对应聘者的真诚,能够增加受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筛选常常应用一系列测试手段,如:笔试、面试、心理测试、模拟测试等来了解应聘人的知识水平、综合能力、气质、情绪的稳定性、智力、能力倾向、成就感、人格、创造力、个性、品质、潜能、力争使选中者与职位要 求有更高的匹配度。筛选工作,在许多世界著名企业己收到重视,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 法。例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其人才流失率大大低于航空业中的其他公司,他们的诀窍是: “从一开始就要办好,花钱在招聘过程中,仔细挑选人才.。” 公司以谈话式的面试使求职者感到不受拘束,招聘人员从面试中可看出求职者是否能成功地适应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文化。公司经过对自己员工行为长达十年的分析,不仅把测试常识,判断和决定能力这类共同属性的问题标准化,而且把根据各工种要求进行测试的问题标准化。招聘过程所花的时间和金钱使公司的人才流失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4、试用期管理
试用期是企业正式聘用员工前的必要阶段。在试用期内,企业和新员工之间可以建立一个相互评价和反馈的机制,通过双方磨合,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与新员工的匹配程度,另一方面,如果企业与新员工仍然难以相互适应,则可以提前结束双方的雇用关系,避免双方的长期损失。
5、增加招聘投入
在招聘阶段进行更多的投入,可以提高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匹配程度,从而降低员工的流失率。然而,许多国有企业在招聘与筛选阶段,没有进行足够的投入,没能执行严格的招聘和筛选程序,从而使招聘效果大大折扣。
(二)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多样化、个性化的福利
薪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流向,是安定人心、防止人才流失的必要条件之一。人才之所以离开企业,是因为其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企业产生了不满足感。比方说,新员工进入企业后,首要目标是薪酬用来满足衣食住行上的最基本需求,当基本的需求满意后,就会进一步发展到更高方面的需求。如果员工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而市场上同行业或其他企业的薪酬高于本企业,他们就会选择离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了解人才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或者是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施之与不同价值的分配形式,如工资福利的提高,或年薪制、利润分享制、人力资本作价入股、晋升和发展机会,用经济和非经济的薪酬来尽力满足各级各类人才在自己的生存、发展、完善阶段上产生的需求。让员工在自身发展的阶段上都能寻求到新的发展空间和热情,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储备力量和后劲。竞争性薪酬是指一个企业的薪酬水平与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相比较时的竞争力。在竞争性的市场中,若企业薪酬低于市场水平,又缺乏其他补偿性激励措施,就很难避免人才流失。我国国企薪酬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导致大批优秀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若能将薪酬水平定在竞争对手之上,对核心员工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将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避免大量人力资本投资的流失,降低企业的雇佣成本。反过来又增强了企业提供竞争性薪酬的能力,有利于刺激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优秀的企业文化都会产生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产生一种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性,从而形成一种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来体现,如企业战略目标的透明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合理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互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但企业文化需要引导、灌输、示范并融入制度里,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中。它可以通过刻意的培训传达出来,也可以是新老员工之间有意识的沟通里渐渐形成。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它弘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六、结语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今,国有企业将长期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国有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入手,做好人才管理工作,积极应对市场的挑战,避免和减少人才的流失,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国有企业如何防止人才流失
国有企业如何防止人才流失
知识经济社会,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因素。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形象的塑造、品牌竞争力的形成都与人有密切的联系,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企业在本行业的竞争力,因此,当务之急在于留住人才。
一、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影响
1.企业人才流失造成大量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增加人才的重置资本。企业人才流失不仅意味着在员工身上进
行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而且给企业带来高昴的人才交替费用。
2.企业人才流失,可能会造成企业的商业、技术秘密等无形资产的流失。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从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这种现象在国有企业屡见不鲜,许多企业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3.企业人才流失,会打断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造成某些工作的中断,而新补充的人员可能因效率低下而影响正常的工作。
4.企业人才流失,会使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企业的凝聚力。而且流失的人员也可能会散布不利于企业的言论,从而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在同行中的地位。
二、人才流失的原因
1.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亟待提高。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竞争,有了好的制度,没有人才也能把人才吸引过来;反之,没有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即使有了人才,人才也会弃之而
去。人力资源在国有企业尚处于理念传播阶段,而企业要在统一的市场游戏规则的经济活动中运行,没有理性化、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章法,是难有生命力的。
2.缺乏真正的企业文化,员工凝聚力微弱。多数国有
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深度不够,尚未形成明确的价值观。由传统的1:3号式、宣传演变而来的文化氛围,反而造成僵化、保守、形式主义的形象,既不利于稳定企业内部员工队伍,也无法吸引企业外部的优秀人才。由于缺乏鲜明的企业文化,没有共同认可的价值规范,员工离心离德,人才流失就难以避免。
3.国企员工的待遇较低。我国国有企业薪酬水平相对较低,是导致大批优秀人才流向外资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现阶段,劳动还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优厚的待遇仍然是人生所追求的目标,对于人才来讲,到一个企业无非想得到两点,一是付出劳动要有相应的报酬;另一个就是希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4.员工职业生涯计划难以实现。一般说来,人们应聘到企业工作,最初的动机是获得较高的薪金,但工作稳定后,就会考虑个人的发展机会和前途问题。如果员工发现在企业无法实现其职业计划目标,就可能跳槽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其它单位去,在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中,员工一般是被聘在某个固定岗位上工作,很少有机会在不同岗位上变化。员工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途,就会对工作失去兴趣;一旦有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他就会很快地跳槽走人。
5.人才市场的变化,加剧了人才的流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
才流动是必然趋势,人才在按市场的目光进行选
择和决定价值取向,随着我国有关劳务政策和法规的变化,人才的自主择业,用工的合同制管理运行,社会保障的社会化和制度化加快了人才流动的速度。
三、留住人才的策略
企业只有真正尊重关心员工,体察其需求,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给他们营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企业才能留住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人才优势,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竞争力。
1.增强企业竞争力是反跳槽的治本之策。很简单,一个企业只有发展了,具备了雄厚的竞争力,有着光明的前景,才会有强大的吸引力,将各种人才牢牢吸住。调整待遇薪酬,是留住人才,激活人才最常用的方法。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是要参考同行业其它公司的薪酬待遇,使本企业的薪酬等于或略高于同等行业的平均待遇,以更好的稳定公司的人员;其次是薪酬制度要有激励性,要留住人才企业必需改善薪酬制度,使其具备激励的功能,尽量让能者、多劳者多得;再次,是企业应为员工及时办理各项社会保障福利,使员工对公司产生好感和信赖。
2.营造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文化。企业文化强调以企业精神、理念凝聚人,通过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工作绩效,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人力资源投入的较高产出,增加企业文化对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因此它对稳定员工减少企业中的人才流失起着重要的作用。
3.注重企业内部人才的选拔。当企业出现职位空缺时,应首先从内部来选聘人员,使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知道,只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能力,努力工作,就有可能被分配担任更重要的工作。这给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带来了希望,有利于鼓舞员工士气,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进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大大降低了员工的流动率。
4.树立全新的用人理念。要改变”官本位”、论身份、惟资历、惟文凭、惟职称等过时的用人理念,树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鼓励创业、鼓励”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用人新理念。改变人才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的落后的用人制度,建立流动配置、合同聘用、竞争上岗、科学评价、严格考核,强化监督的用人机制,这样才能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5.事业留人。企业要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团队精神形成学习型组织,通过一个具有独特的领导魅力和领导风格的领导者等来提高综合实力,为优秀的人才提供一个全新的具有保障体系的驰骋舞台,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个性来吸引人才,让他们对身处该企业充满荣誉感。
6.用情感吸引人才。缺乏情感投入同样会造成人才流失,人才需要一个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这样他们才会感觉工作更轻松,更愉快,更容易发挥其潜在的创造力。情感投入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7.精心设计工作,使员工的能力得到高度的发挥。企业工作设计标准要”适当偏高”,员工能够胜任,使员工的能力得到超水平发挥,也使员工因完成了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而产生一种成就感。
8.建立员工培训机制。企业除为员工提供一份与贡献相称的报酬外,还应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员工通过各种在职教育培训获取职业资格和职业证书,并且强调员工通过边干边学的方式,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和水平。
9.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人才发挥才干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机会。管理过程中尽量少使用处罚性措施,多采用表扬性鼓励,使员工有受尊重的感觉,其结果必然是关心培养了员工,也发展了企业,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10、尊重人才,用人所长,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企业用人应根据人的持长安排适当的岗位,用人才所长,不求全责备,更不该多方挑剔,甚至排挤和压制,否则将难以调动人的积极性,违背人才具有能动性的特点。
第四篇:中国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及对策
中国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及对策
2012年09月14日 15:01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期 作者:魏星月 张关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国有企业全面参与世界竞争,特别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在这场人才竞争战中普遍处于劣势地位,人才流失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对国企人才流动现状分析,探寻了人才流动及人才流失的内涵,分析了人才流失对国企造成的影响,并对国企人才流失的诸多原因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一些应对国企人才流失的建议和对策。
一、人才及其相关概念
关于人才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辞海》中把人才定义为有才智或有高尚品德的人。国家人事部自1982年起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作为人才的统计口径。
广义的人才定义,应该是外延内涵较宽的“大人才”概念,即除了具有过硬的自身素质,潜在的创造能力以及社会性、实践性、进步性外,还应具有广泛性和层次性。因此,广义的人才定义是否可这样表述:人才,是指具有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实践活动中积极作贡献的人。
二、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
人才流动是指人才在地区、行业、岗位等方面的变动。它是生产社会化、科学技术整体化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按照人才的价值规律和社会要求所进行的空间动态调节。影响人才流动的因素主要有: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的更新、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才竞争的状况以及人才结构的调整等。企业人才流动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企业人才以各种形式在社会范围内的流动,二是企业人才在企业内部的岗位调换和职责变更。人才流动有合理与非合理、正向与逆向流动之分。原则上,凡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流动都可称为合理、正向的流动、反之则是非合理、逆向的流动。
人才流失指的是属于特定群体、组织、地域的专门人才或其他有才能的人,离开自己原来所依附或服务的对象,而到了另外的群体、组织和地域。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才流失,实际上指的是由于竞争主体的地位、环境、条件、实力相差较大而导致一定时期内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方的人才单向地向优势一方转移,双方的人才流动呈现出较强烈的不均衡性和不平等性。
管理学中著名的“卡兹曲线”根据数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人才流动率低于5%的企业,是一个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实践证明,有进有出的人才流动,有利于人才价值和潜能的发挥,有利于企业生机和活力的持续增强,有利于人才市场的发育完善。据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经理中,有75%认为“15%以下的员工流失率”是合理的,其中55%认为“5%~10%”是合理的;100%的CEO认为,超过20%的流失率会给企业带来实质性影响。但流失率的具体水平因企业所属行业、企业发展阶段、市场人才供求状况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此次调查得出人才流失的上下限为5%~16.5%。关键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原因,对策
三、中国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状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大力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使国有企业成为这场战争中的唯一输家。据统计,北京市对工业系统150户大中型企业调查,国有企业本科以上人员流失率高达64%,硕士生、博士生流失率分别是36%、59%,主要流向三资企业。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公布的中国首份职业经理人发展报告称,2010年,中国私营企业中曾主要就职于国企的职业经理人数量已占企业经理层总人数的三成;而在外资企业中,这一数字高达46%,甚至高于曾主要就职于外企的人数(39%)。同时,在中国属于稀缺人才资源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近来流向私企和外企的趋势越发明显,这令正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中的国企有了新的隐忧。据零点研究集团调查,59.8%的国企面临人才资源危机,35.1%的国企认为人才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四、中国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归结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类这些无限丰富和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动着人性的发展,推动着人的能力、人的个性和人的自由发展水平的提高。以这一理论为依据,对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就不难解释。国有企业的优势在于能更多的满足人的低层次需要,比如说,朝八夕五的作息制度、旱涝保收的薪水、各类保险、劳动保护、退休金制度——这些需要都停留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层面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外企和民企不仅能满足员工低层次的需要,而且还能满足员工的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变化使国企固有的优势渐渐丧失。这些问题衍生出国企的严重弊端:平均主义严重,或走向另一种极端——分配不公。这些根深蒂固的顽症大大削弱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当企业员工个体认为现有的工作状况很难满足其需要、对企业内部可能获得的职位不理想、而对企业外其他工作角色满足程度的预想较佳时,跳槽的动机就随之萌生。
五、要减少人才流失,须从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多方面研究相应对策
1.用良好的福利政策吸引人才。良好的福利政策包括除薪金以外的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其他报酬和津贴项目,包括各种奖金、培训机会、企业出资的保险和其他福利津贴项目。专家认为,人才在工作中寻找的无非是三个方面的回报。(l)现实的回报;(2)工作的挑战;(3)自身的发展。这三者必须相互支持和补充,高薪只是短期内人才资源市场供求关系的体现,而福利反映了企业对员工的长期承诺。也正是福利这一点,使众多在企业里追求长期发展的员工,更认同福利而非仅仅是高薪。不过,企业的福利政策也应该与其总体的竞争策略保持一致,随着企业竞争策略的变化,相应的福利政策也应该随之变化。
2.用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来留住人才。在一个企业的分配政策中要让员工感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平衡,这样才能让员工对工作感到满意,也才能发挥团队的最大潜力。对优秀的人才还要有一定的待遇,包括期权、股权、分红权,让员工共同分享企业发展完成利润指标后剩下的利润,尤其是股份制企业,采用劳动股份制这种激励机制,让员工分享股权,使他们成为企业的股东之一,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个人的发展与企业成果共享达到统一。
3.用升职和授权来激励人才。职位晋升和授权是对员工工作成绩和能力的充分肯定,在公司出现职位空缺时优先考虑内部调动或提升,大胆提拔年轻人才,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而且可以激励其他员工,形成良性循环。同样,授权也是企业管理中有效的激励方法,授权意味着让员工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意味着你信任他,意味着他和你同时承担责任。当一个人被信任时,就会迸发出更多的工作热情和创意。
4.感情留人。情感管理在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的职业环境中越来越重要,贴近员工的内心生活是指管理者要真正地了解员工心中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从内心深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在企业里营造一种自由开放、分享信息、人人平等的氛围,除企业正式、制度化的交流途径之外,企业要鼓励各种自发、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渠道。娓娓道来的谈心、头脑风暴式的讨论都将减少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形成一种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
六、深化国企改革
改革产权法规,使国有企业产权清晰。实行股份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形式,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后,必须尊重公司法人企业在产权制度方面的相对独立性。解决“用人腐败”,在人才的招聘、选拔、培训、考核、晋升、奖励等方面能尽量做到公平,有条件时还可以让员工购买企业部分股份,让企业的中长期发展与核心员工的实际利益紧密相连,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之一。只要国有企业有了完善的产权制度,国有企业就会像一块“磁石”,吸引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使人们乐意为它贡献才智,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七、结论
国企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核心,国企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振兴国企对国家来说意义重大,发掘人才、留住人才是振兴国企的必由之路。人才是企业最核心和最具竞争力的资源,中国最缺的不是资金,不是市场,而是人才。员工的离职与跳槽虽然看上去是个人行为,实际上很多时候却是企业问题行为的折射。如同环境的恶化会造成水土流失一样,企业人才环境的恶化就会造成人才的流失。而导致国企人才流失的诱因是用人机制的问题。只有不断地完善用人机制,才能有效地遏制人才的流失。
参考文献:
[1]张大方。浅析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象[J].商场现代化,2006,(12)。
[2]沈熙,沈鏖。谈国有企业人才流失[J].沈阳大学学报,2007,(3)。
[3]马丽,冯一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原因探析[J].理论与改革,2007,(5)。
[4]王丽娟。探析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解决对策[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6)。
[5]郭佑。当前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与对策[J],经济前沿,2009,(6)。
[6]唐杰,盘活国有人力资源[J].企业研究,2010,(2)。
[7]贾玮。员工激励的组合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3)。
第五篇:浅谈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姓 名: 张傅兴 学
号:
专 业: 行 政 管 理 入 学 时 间: 指导教师及职称: 所 在 电 大:
目 录
摘要 „„„„„„„„„„„„„„„„„„„„„„„„„ 1 关键词 „„„„„„„„„„„„„„„„„„„„„„„„ 1 前 言 „„„„„„„„„„„„„„„„„„„„„„„„ 1
一、影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 2
1、薪酬水平低 „„„„„„„„„„„„„„„„„„„ 2
2、福利缺乏吸引力 „„„„„„„„„„„„„„„„„ 2
3、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 „„„„„„„„„„„„„„„ 2
4、企业整体氛围差 „„„„„„„„„„„„„„„„„ 3
5、企业发展前景 „„„„„„„„„„„„„„„„„„ 3
二、国有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对策 „„„„„„„„„„„ 3
1、做好人才筛选第一关——严把招聘关 „„„„„„„„„ 4
2、根据市场价值规律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4
3、建立员工需要的有吸引的福利完善的福利„„„„„„„„5
4、引入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5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队伍 „„„„„„„„„„„„„ 6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6
7、在管理过程中运用法律的手段,把握好人才去留的主动权„„„„„„„„„„„„„„„„„„„„„„„„„„„7 参考文献 „„„„„„„„„„„„„„„„„„„„„„ 8
当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的竞争逐渐成为企业与企业、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焦点,人力资源逐渐发展成为组织的“第一要素”。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之一的国有企业也纷纷打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口号,然而,由国有企业固有的弊端及体制等问题而引起的人才流失严重成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最棘手的难题。人才流失在于企业缺乏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面对入世后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局面,国有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避免人才流失。
关键词:企业;竞争;激励;人才流失;留住人才
前 言
企业告别了“商品短缺”、“资本圈钱”的时期,已走向人才竞争的时代,谁占有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谁就能在经济发展的竞争中占有主动权。但综观我国国企人力资源使用现状,普遍面临着人才流失频繁的窘境。人才严重流失,必将成为制约国有企业顺利发展的瓶颈,认真研究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影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人才流失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分析,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上主要是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上人性的欲望和追求高于企业所能提供的范畴;客观上主要是企业自身发展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而造成的综合能力较低,与市场上其它类型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具体分析起来,人才流失主要有以下原因:
1、薪酬水平低
普通国有企业的薪资水平普遍低于非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仅相当于非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薪酬水平的70-50%或者更低,缺乏竞争力。而且由于国有企业的冗余人员多,历史负担重,使得近几年的工资增长幅度很小,甚至还有降薪现象,大多数员工对薪资水平不满。
2、福利缺乏吸引力
伴随着住房改革、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国有企业的福利优势将逐渐缩小或消失。而且,随着盈利能力的下降,企业甚至取消了一些以前的福利政策。这样,使得福利可变换成收入的部分比较小,从而,缺乏吸引力。
3、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
首先,表现在新员工应聘进入企业后,总有一踏入社会就得到各方面重视和重用的想法,然而现实往往与原来的想象相差甚远,从事的工作杂,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大,对工作产生不满而离开。
其次是培训,企业可提供的培训种类少,培训机会小,对培训后的归属问题控制得比较严格,而且很多培训都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与外界相比,容易产生落后感。
再者是晋升,在很大程度上,国有企业的论资排辈、“唯亲、唯私、唯权”现象比较严重,晋升缺乏公开、公平、知人善任。
最后是学非所用,在国有企业里跨专业从事工作者比较多,受重视程度小,员工感觉压抑。
4、企业整体氛围差
首先是领导者素质及工作风格,管理思想和方法落后,对现代年轻人的思想和行为态度怀有排斥甚至鄙视态度,工作难以在年轻人中展开。
其次是管理水平,国有企业的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有80年代以前的作风,对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吸收得很少,陈旧的管理制度、考核方法等令人难以接受。
再者是企业文化,由于国有企业遗留文化的特别,造成了员工作风散漫,凝聚力比较弱,新旧员工的融洽程度弱,小道消息传播快,流言蜚语多,给人的生活压力大。
5、企业发展前景
国有企业目前一般的状况比较差如:冗余人员多,待岗职工占到了总员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而且还剔除不出去;社会负担大,老职工多;大锅饭现象还比较严重;经济效益不容乐观;改革成果不明显,看上去前景黯淡,令人失去信心。
国有企业人才的流失造成的影响往往都是负面的。首先造成了企业成本的增加,不仅仅包括招聘、培训和生产效率降低的显性成本,还包括企业声望降低、低落的员工士气、工作流程的中断、无形资产流失等隐性成本。其次给其他在岗人员的情绪及工作态度产生消极影响,流失人才在新机会中的发展机遇或收益有可能刺激更大范围人员的流失现象发生。
二、国有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对策
人力是一种资源,人才是一种贵重资源,人才的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不是能以简单的数字估价得了的。如何降低人才的流失率,将人才的流动率控制在良性范围内,保持企业活力的同时留住优秀的人才,已成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做好人才筛选第一关——严把招聘关
人员选聘是企业吸收新鲜血液的源泉,也是企业积累人力资本,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起点。在人员选聘时从战略上考虑到人员在企业的持续发展性,为降低员工流失率起到了第一层过滤网的防范作用。
首先,在招聘人员之前,做好岗位空缺分析,确定要招聘到的人员的素质。在需要招聘人员数量的确定方面,可以根据职位空缺数量、企业因发展业务需要增加的人员数量及一定的储备人员数量(储备人员占的百分比主要由人员的流失率确定)来决定。这样可以防止招聘到的人员学非所用,也可以防止出现人员大量富余的现象。
其次,在人员的招聘过程中,要对应聘者“坦诚相见”。招聘人员要给应聘者以真实、准确、完整的职位信息,这样才可能产生雇员与企业匹配的良好结果,从而使新雇员在一开始就对企业形成真实印象,不至于在以后的工作中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其作用也就相当于打“预防针”。
再者,在新员工从进入公司到正式上岗的转折培训期间,企业应该做好相关的工作。公司应该给员工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对于公司情况应该作详细的介绍,对于工作中可能经常出现的问题要如实相告,而不能等员工进入工作发现问题以后,再来作出解释。
2、根据市场价值规律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薪资尽管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手段,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达到或者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是员工的保障,可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也是防止员工流失的必要条件之一。
首先,薪资水平必须具有外部竞争性。企业必须了解市场同行业的薪酬水平,可以采取调查的方式,也可以利用国家统计局现有的数据资源,根据获得的数据结果调整本企业的薪资水平。使企业的薪资水平等于或者略高于其他企业同岗位的薪资水平。
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的薪酬机制要能够起到激发人才主体的内在动力,这就要求建立的工作规范、考绩体系、奖励晋升制度客观公正、公开。企业内部的薪酬可以依据职位级别的不同、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或岗位对企业的重要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杜绝“大锅饭”式的所谓公平情况,同时也必须防止“鞭打快牛”。
再者,采用艺术性的薪酬支付方式,实现薪资的效能最大化。在薪资的支付方式上,可以打破以往简单的支付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工资支付。在多样化的工资支付中应该淡化保健性因素,如工资、固定津贴、社会强制性福利、公司内部统一的福利项目等,多增强激励性因素,如:奖金、物资奖励、股份配送等。
3、.建立员工需要的、有吸引力的福利完善的福利
完善的福利系统对吸引和保留员工显得非常重要。福利项目设计得好,能给员工带来较大的方便和满意度,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还可以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声誉。
国有企业在硬性福利方面(如: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做得比其他非国有企业好,但在软性福利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或者说,在软性福利这方面,国有企业还比较缺乏,如有关员工旅游、全额带薪休假、免费工作餐等生活方面的福利就涉及得比较少。关于这点,企业可以采取调查的方式收集有关员工在福利方面的偏好,依据企业实际支付能力部分或绝大部分的满足员工的要求,以自助餐式的福利,让员工可以自由选择,这样,福利收到的效果也许会比较明显,员工的满意度也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当员工把自己所在企业的福利收入与外部企业比较的时候,会觉得更具有吸引力。
在有关福利政策的实践过程中,应避免“大锅饭”式福利的出现,福利也可以具有竞争性。在“大锅饭”式福利的荫避下,人人都有的福利会令员工显得理所当然,他们会把它当成一种应得的“权利”,员工本身也感觉不到来自企业的特殊关怀,福利应该具有的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所以,福利的支付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激励性和艺术性。
4、引入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工作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国有老企业的一个空白点,其实职业生涯规划是留住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并非每个士兵都想当将军”,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根据人员的价值观、兴趣爱好、职业意向等情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就是对人员进行大概定向的问题。
首先,应依据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发展、职位种类与特点等进行岗位序列设置(管理、技术等),建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其次,依据具体人才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的能力分析和评估,以决定人才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人才也同产品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可分成引入、成长、饱和和衰退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如:属于
引入阶段的人才,应注意使人才适得其用,如果任其发展,很可能从此埋没了人才,或者迫使其“跳槽”;而对于成长期的人才,应给予工作上的肯定,同时适度给予继续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开发能力。
当人员进入企业时,就让其对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及以后该走的路有大概的了解,让他对未来有一份憧憬,从而决定自己的去留方向。如果他选择留下来,他会为争取到自己的位置方向而劲力实现个人与企业的最佳组合,从而在工作中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队伍
部门及部门内各级主管的能力与领导风格也是影响员工去留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员工对上司的不满程度越强时,其流动倾向也越大。所以,建设一支具有高管理素质,高领导魅力的管理队伍,就显得很必要。
首先,对中高层管理者应进行定期的专业能力与管理技能分析。对能力不足但有培养潜力的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对能力不强,不具备领导素质的管理者进行降职或辞退;对在管理工作中挫伤大部分下属工作积极性,造成恶劣影响的管理者应该给予严肃的处理。
其次,对领导人多进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如增进对员工心理方面了解的知识培训;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形成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培训;如何在管理中贯入企业文化的培训;如何应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管理好自己的下属的培训等,让企业的每一个领导者都成为员工信服的好上级。
再者,从反面来说,应该多加强管理者与员工的交流,让员工多了解领导,更多的时候是从工作本身实际去看待事情。这样,下属与上级的冲突也就相应要少一些。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条件下,服务的竞争已经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企业文化在这一方面的重要性就更明显的凸现了出来。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特 8
点,塑造出的独特的文化特征,在基于物质竞争基础上的市场中,更能体现企业的强大竞争力,对吸引和留住人才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首先,“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是作为一种无形规则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离开“人”的企业文化是无法独立存在的,“以人为本”是形成良好文化的基础。企业应该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尊重人的思想,让员工充分感受到在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企业文化要塑造一种氛围,塑造一种凝聚力。对内,员工能有家一样温馨和睦的感觉,对外,能形成一种魄力,让人们一接触到企业,就想到了企业是怎么样的形象,能吸引人才。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刻意的培训传达出来,也可以是在员工之间有意识的沟通里渐渐形成。因此,它需要绝大部分员工的认同,能成为员工与主管的一种习惯和准则,能成为大家认同的共同价值观。
再者,企业文化要有自己的特色。所谓“特色”,就是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独特的文化个性,它只为这个企业而存在。如:看到海尔,我们想到“真诚到永远”;提到诺基亚就感受到“科技以人为本”。在塑造企业文化的时候,对企业不同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整合,应该提炼出对企业有价值的观念精神。
7、在管理过程中运用法律的手段,把握好人才去留的主动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把握好管理的主动权,加强法制观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对员工的思想要有大概的了解,主动掌握情况,通过合法途径规范人才的去留。不合格的员工不仅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还会对企业的人文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主动清理不合格人员,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选择。
首先,分清优劣主次。主动淘汰不合格者,留住优秀员工。企业通过主动淘汰行为告诉员工,企业对他们也是有要求的,从而形成双向选择局面,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分清专业主次。在优劣基础上,对人才市场上稀缺的人才,企业可以占主动权,多从员工出发了解情况,尽量引导他们适应企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要留住人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建立完善的人才使用机制,解决公平竞争、报酬待遇和高层次培训等问题,营造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氛围,增强人才对国有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在人才已成为“第一资源”的今天,思考留人的思路和办
法是多途径多方位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优势,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重视人才,用好人才,积极应对开放的国际化的人才挑战。
参考文献:
[1]张大方。浅析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象[J].商场现代化,2006,(34)。
[2]刘东涛,赵玲玲,梁岩。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法律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6,(15)。
[3]张明,于恒:国有企业人才流失根源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0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