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企人才流失情况汇报
近年来,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部分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出现了“三个缺乏”和“三个断层”,即:有学历、有技术的人才缺乏,高层次、高能力的人才缺乏,经营型、复合型的人才缺乏;人才年龄结构断层,有一定工作经验、年龄较轻的人才留不住;人才层次结构断层,一般性的人才较多,拔尖型人才留不住;人才专业结构断层,热门专业及紧俏专业人才留不住
。这种情况的出现,严重削弱了企业竞争力。如何扭转人才流失的不利局面,是事关国有企业生死存亡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1、分配机制不合理、待遇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国企内部分配机制不合理,“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缺乏人才价值观,官本位倾向严重,这种缺乏公平赋值的分配,使得大多数人才难以体现劳动价值,待遇较低。当人才感到自身价值难以体现时,就会寻求其他可能满足的机会。
2、用人机制不合理、不健全。不少国有企业的用人机制存在严重的论资排辈现象,人才“出头”机会较少,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同时,国企没有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企业长期的重要发展战略,不重视人才的继续教育,只讲人才对企业的贡献而忽视了人才的自身需求,使人才感到在企业发展受到阻碍,跳槽谋求新的发展。
3、缺乏亲和力,人才的精神生活不满足。不少国有企业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够重视,没有形成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难以对人才产生凝聚力。
4、个人的发展设计和企业的发展规划存在差距。许多流失的人才都是近些年毕业的大学生,当他们风华正茂、踌躇满志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对自己的将来都有一番憧憬,经过几年的工作后,他们发现理想和现实相距太远,所在企业的前景也不被人们看好,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企业难以实现而萌生了去意。
二、加强国有企业人才管理制度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人才工作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对国有企业而言,当前最重要的人才工作就是要吸引和留住人才。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留人的关键是要留心,要留住人的心则必须通过努力使人才对企业产生认同感、成就感、知遇感和归宿感,要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要建立体现人才劳动价值的酬薪制度。国有企业必须改革原有的“大锅饭”酬薪制度,建立以业绩和效益为基础的分配机制,向关键岗位和特殊人才倾斜,真实、客观地反映人才的价值,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体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在酬薪制度的内容上,可以结合企业实际,多样化操作。比如实行多元报酬结构的年薪制、风险抵押、人才持股、期股激励等多种分配形式,做到人才报酬与企业的资产增值相联系,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利益相联系,使人才体会到企业对其工作业绩的认可,并在待遇上得到有效地体现。
二是要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用人机制。国企必须改革原有的“论资排辈”用人机制,建立起为人尽其才创造条件、为个人发展提供可能、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用人机制。同时,应根据企业发展规划,明确与之相符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一方面要广开用人之路,采取多种形式,主动招贤纳士,改变过去在招聘、应用人员上守株待兔的单一和被动做法;另一方面要善于从企业内部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实行竞聘上岗,改“相马”为“赛马”,给人才以脱颖而出的机会。
三是要提供能够实现人才价值的工作岗位。人才在注重工作环境、待遇的同时,还非常看重工作的本身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能够施展才华带来成就感,能否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实现自身价值。如果企业所提供的工作与其专业、特长并不相符,或者枯燥乏味,缺乏挑战性和创造性,优秀人才当然不会热爱岗位和企业。因此,企业应该不断的给人才以工作压力和挑战,提供各种工作岗位和实际锻炼的机会,不断激发其工作热情,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事业发展来留住人才。
四是要营造良好的文化和学习氛围。凡是优秀人才,大多富有进取精神,非常看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非常重视企业内部的文化和人文环境。企业要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再以强大的价值观凝聚人心的同是,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良好的文化和学习环境,把人才职业发展前景和专业继续教育作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采取选送到高等学校深造、科研机构学习、参加学历进修等各种方式,为优秀人才提供“充电”的机会,让各类人才在企业中如鱼得水,努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人才成长轨迹的有机结合。
第二篇:国企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
国企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湖南.株洲 葛雷 摘要:新中国建立以来,国企即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现今,国有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凸显出不少问题,特别是人才流失的问题引起了许多企业家及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深层次的角度去分析其人才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国有企业 人才流失 对策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能吸引住优秀的人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国有企业也纷纷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口号,然而国有企业并没有逃脱人才流失的厄运,人才流失的现象在全国各地的国有企业纷纷上演。据调查:外资企业大批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技工70%以上来自国有企业,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国有企业丧失的不单身是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人才。北京市对工业系统150户大中型企业的调查发现,国有企业1982年以后引进大型学历以上人员的流失率达64%,且大多数流入外资与合资企业。国有企业人才严重流失已制约我国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有企业上班,享受优厚的福利待遇,曾经是好几代人的梦想,而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资的引进,中国大地上外企、合资企业遍地开花,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挑战。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员工和企业是一种依附关系,一旦被录用,企业除了给员工提供工资以外,还要负担他的住房等等,甚至他的妻子和子女的工作和教育都要由企业来负担。这种“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使得极少有员工自愿离开企业,也就很少出现所谓的人才流失。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家的劳动、人事、用工制度有了很大变化,企业用工制度变得灵活,阻碍人才流动的壁垒逐步消失;而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国有企业的优势早已不在;“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兴起,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而不论 是是社会的竞争还企业的竞争,最终成为人才之间的竞争,这为人才流动提供了动力;人的观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人才对体现自身价值有了更高的要求,择业的目的性更现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人才竞争也将国际化„„所有这些使得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二、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去向分析
(一)从国际来看,在新经济引发的全球人才大战中,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利用资金和科研环境的优势占据了主动地位,我国始终处于被争夺的一方。在2000年,我国人均信息人才排世界后三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评价出国留学2万人,回归率为33%。我国仅在美国的本科以上的各类专业人才已达45万人。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或怀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大量外流。他们之中,有的出国深造,有的技术移民,有的到国外经商办企业,这些人出国后,大部分选择在国外长期居留,回国的比例偏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公民出国签证更加简便,国内人才流程远大于流入是必然现象。
(二)从地域看,我国国内人才总的流向是从西部、北部等内陆地区流向东南沿海城市。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在布局大都集中在北部、西部地区,这里聚集了大量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史前经济发育较早,人才需求量大,高级人才在这里较容易找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
(三)从行业看,主要是流向经济效益高的行业与产业。国有企业大多是属于第二产业,主要是工矿业和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低利润的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三、第四产业迅速崛起和壮大,由于其收入客观吸引了大量高级人才。
(四)从企业性质上看,主要是流向“三资”民营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引进外资,这些外资企业吸引了不少本土人才。根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曾对中国国有企业科技人才流失的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广州五市的500家大中型国有企业,采取问卷形式,有限样本为327份。本调查显示,在过去五年内(1995年至2000年),被调查企业共引入各类科技人 才7813人,流出各类科技人才为5521人,流出引入比例达到0.71。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人才流动到外资企业及合资企业的比例达到54.7%,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市的比例更高达67.6%。
三、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与产业类型有关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调整的结果对国有企业人才的流失有较大的影响,一些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缺乏改革动力,发展前景不明朗,企业没有一个鼓舞人心的、切实可行的、并且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发展战略,员工对企业前景普遍感到没有信心,人才流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与其工资水平有关
我国大部国有企业的薪酬水平远远达不到机关事业单位和非国有企业的稳中有升的水平。受长期经济计划的影响,国企内部分配机制不合理,“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冗余人员多、历史负担重。国企担负着经营责任和稳定和谐的政治责任,使的近几年来工资水平有所下降。大多数人才难以得到或体现自身的劳动价值,促使他们寻求可能满足其自身价值的机会。工资是绝大多数人所赖以生存的主要来源,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是如此。工资水平同员工的流失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已经成为某些国有企业的主要原因。
(三)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与其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有关
1、国有企业的论资排辈、“唯亲、唯私、唯权”现象较为严重,晋升普遍缺乏公开、公正、公平的知人善任,人才出头机会较少或者没有为其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只讲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和奉献,而忽视企业对人才的诚信和自身要求,使人才感到在企业发展无望,跳槽谋求新的发展。就本单位而言,流失的人才大部分都是近年来招聘的大、中专学生,他们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经过在施工一线的多年磨炼,逐步走向成熟,却发现不被企业领导看好,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本企业内难以实现,萌生了去意。
2、领导原因也是使员工离开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很多的离职调查中,员工并没有说是直接领导的原因,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是领导导致了员工的离职。比如上司的领导方式让员工不满意,不能给员工 提供真正的帮助等,都可能促成员工的离开。对于中层的经理人来说,与高层领导的观念不一致也是导致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3、收入分配机制不公平,员工的付出与回报不能平衡时,员工也会寻求更好的职业机会。员工付出的敬业与忠诚、工作时间、工作业绩等,希望得到薪酬、福利、升职、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成就感等等,如果企业不能提供这些,也就给竞争对手了机会。企业与员工实质上是双赢关系,是互惠互利的。我信任你,你尊重我,而达到共享成果,甚至对员工的称呼也从雇员变为伙伴。但相当比例的企业老板还以传统的观念来对待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我是老板,是我养活了你,无视或者不能正视员工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四、人才流失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一)人才流失给企业增加用工成本。为补充人才流失所造成的空缺,单位要支出大量的培训、熟悉工作的费用,以及人才流失造成运行失调而导致的各种损失。
(二)无形资产流失。技术型人才将会带走关键技术,销售人才将会带走市场,这些都是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损失。
(三)人才流失对公司声誉造成影响。被解聘的员工常常会散布不利于企业的言论,解聘的员工越多所付出的代价越大;
(四)人才流失对周围员工产生负面影响。优秀骨干人才的流失,自然会在职工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削弱和影响企业凝聚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一个人出走影响和带动一批人出走的现象,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危害和损失。
五、国有企业人才流动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尊重人才,改变用人观念
以人为本就是必须尊重人的需求和愿望,尊重人才,强调人才的主体性,关心人才的自我价值实现,努力满足人才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在本企业中营造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好风气。在生产、经营中激发人才的创造性;以人为本,应该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尊重人的思想,让人才充分感受到在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企业领导者应该从关心人才的工作、生活等具体方面入手,使他们在企业中能够寻求到“家”一样的温馨 和睦的感觉,让员工把企业当成真正意义上的“家”,让全体人员都来关心企业、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企业组织的各种各类活动。把人与企业融合起来,使人才得到在企业的重视和心理满足;坚持以人为本,要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将人才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尽快地升华为智能,在实践中锻炼、工作中成长,让各类人才通过合理、公平的竞争获得自己发挥作用的岗位。同时也对人才竞争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坚持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企业要想人才所想,急人才所急,帮他们所需,把满腔热情播入人才的心里,去释疑解惑、平衡心理、理顺情绪。“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样就会激发员工爱厂如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其对企业忠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人为本是稳定队伍的根本,它实现了员工忠诚企业又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人才流入环节,从源头上防止人才流失
人才流入是国有企业人才资源形成的环节,由招聘、筛选、录用以及早期企业化过程所组成。招聘是指在正确的时间为正确的职位寻找正确的人选的过程。筛选是指从应聘者中选择合格者的过程。录用是指最终决定雇佣合格应聘者并配置职位的过程。另外,对员工的企业化教育也必不可少。
1、遵循人才与企业匹配的原则
人才流入过程实际上是人才与企业相互匹配的过程,包括:个人应该具备与职位要求相符的态度和能力:个人对企业规范、各种政策、实践、奖励和条件在偏好、预期和价值判断上能够接受。匹配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的变化或者人才的变化都会导致匹配程度发生变化。
2、遵循人才与岗位匹配的原则
传统上对这一匹配过程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员工与企业相关职位要求的适应能力上,企业普遍采用标准化的测验、面试、自传、笔迹分析等手段。现在,一些企业还采用了评价中心、心理测评、计算机测评等先进手段。无论传统手段还是现代手段,保证了企业与员工的动态匹配,也就保证了企业对员工的真正需要,员工才会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3、合理的招聘和筛选流程
为了保证企业与人才的高度匹配,合理的招聘和筛选很有必要。真实职位预视可以降低人才对企业不切实际的预期,成为招聘过程中的思想依据。真实职位预视增加了企业招聘的真实性。首先,企业信息通过企业宣传册、电影、录像、录音、面谈、上司和老员工介绍等方式传达给应聘者,使应聘者对企业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期。其次,真实职位预视可以增加员工对企业招聘的主动决策,使对企业或对职位不满意的应聘者提前自行推出招聘过程,以提高人才招聘的有效性。第三,真实职位预视使企业向应聘者提供了客观准确的企业信息,体现了企业对应聘者的真诚,能够增加受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筛选常常应用一系列测试手段,如:笔试、面试、心理测试、模拟测试等来了解应聘人的知识水平、综合能力、气质、情绪的稳定性、智力、能力倾向、成就感、人格、创造力、个性、品质、潜能、力争使选中者与职位要 求有更高的匹配度。筛选工作,在许多世界著名企业己收到重视,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 法。例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其人才流失率大大低于航空业中的其他公司,他们的诀窍是: “从一开始就要办好,花钱在招聘过程中,仔细挑选人才.。” 公司以谈话式的面试使求职者感到不受拘束,招聘人员从面试中可看出求职者是否能成功地适应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文化。公司经过对自己员工行为长达十年的分析,不仅把测试常识,判断和决定能力这类共同属性的问题标准化,而且把根据各工种要求进行测试的问题标准化。招聘过程所花的时间和金钱使公司的人才流失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4、试用期管理
试用期是企业正式聘用员工前的必要阶段。在试用期内,企业和新员工之间可以建立一个相互评价和反馈的机制,通过双方磨合,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与新员工的匹配程度,另一方面,如果企业与新员工仍然难以相互适应,则可以提前结束双方的雇用关系,避免双方的长期损失。
5、增加招聘投入
在招聘阶段进行更多的投入,可以提高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匹配程 度,从而降低员工的流失率。然而,许多国有企业在招聘与筛选阶段,没有进行足够的投入,没能执行严格的招聘和筛选程序,从而使招聘效果大大折扣。
(二)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多样化、个性化的福利
薪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流向,是安定人心、防止人才流失的必要条件之一。人才之所以离开企业,是因为其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企业产生了不满足感。比方说,新员工进入企业后,首要目标是薪酬用来满足衣食住行上的最基本需求,当基本的需求满意后,就会进一步发展到更高方面的需求。如果员工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而市场上同行业或其他企业的薪酬高于本企业,他们就会选择离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了解人才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或者是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施之与不同价值的分配形式,如工资福利的提高,或年薪制、利润分享制、人力资本作价入股、晋升和发展机会,用经济和非经济的薪酬来尽力满足各级各类人才在自己的生存、发展、完善阶段上产生的需求。让员工在自身发展的阶段上都能寻求到新的发展空间和热情,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储备力量和后劲。竞争性薪酬是指一个企业的薪酬水平与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相比较时的竞争力。在竞争性的市场中,若企业薪酬低于市场水平,又缺乏其他补偿性激励措施,就很难避免人才流失。我国国企薪酬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导致大批优秀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若能将薪酬水平定在竞争对手之上,对核心员工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将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避免大量人力资本投资的流失,降低企业的雇佣成本。反过来又增强了企业提供竞争性薪酬的能力,有利于刺激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优秀的企业文化都会产生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产生一种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性,从而形成一种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来体现,如企业战略目标的透明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合理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 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互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但企业文化需要引导、灌输、示范并融入制度里,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中。它可以通过刻意的培训传达出来,也可以是新老员工之间有意识的沟通里渐渐形成。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它弘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六、结语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今,国有企业将长期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国有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入手,做好人才管理工作,积极应对市场的挑战,避免和减少人才的流失,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么子国,留住人才,机械工业出版社【M】,2002 2.丙明杰、杜银根,人本管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M】,1997.84 3.趟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2001 4.姚坤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科学之友.2006
第三篇:国企的人才流失分析与对策研究(本站推荐)
国企的人才流失分析与对策研究
性格差异与员工压力管理
公司招聘体系/培训体系/薪酬体系研究
国有大型企业薪酬设计及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动态战略规划研究
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
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的关系-一家企业的调研报告 国有企业绩效考评问题研究
新进员工企业内部社会化模式研究
职业生涯管理分析(可以某公司为例)
浅析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或其他类型企业)薪酬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
员工培训、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某公司为例)
企业文化
第四篇:积极应对国企人才流失 注重人才开发利用
积极应对国企人才流失 注重人才开发利用
许勇(新疆新能达驰电气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由于现在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导致企业的人才不断流失,给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本文简单分析了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着重就加大国企人才开发利用的有效对策提出探讨。关键词:国企人才流失;注重;人才开发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而导致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给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在当今形式下,国有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国企人才流失现象,注重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分析
(一)国有企业原因。企业希望人才为其创造价值,但是人才需要企业为其提供发展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才感到自身价值在企业中得以实现,而企业也通过人才为自己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与人才之间的双赢政策。如果企业不能够为人才提供足够的自我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就很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人才发展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目前,国有企业在对于人才资源的管理方面还整体滞后,企业对于人才的长期发展目标缺乏应有的规范和管理,员工在企业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和发展前景,现在国有企业的一些“唯亲”、“唯权”、“唯私”等现象使企业员工失去在单位继续工作的兴趣,因此,跳槽现象频繁出现。
2、工资福利待遇等对企业员工缺乏吸引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双向选择机会的增多,给广大企业员工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机会,尤其是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与同行业的其他员工相比,国企员工的待遇整体不高,当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待遇不能体现自身价值时,人才流失就会成为必然现象。
(二)企业员工自身原因。目前企业的一些优秀人才大都受过高等教育,自身水平较高,专业技术过硬,接受新事物能力快,社会适应力强,对个人的前景发展比较重视,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企业的优秀员工一旦觉得自己在国企单位未来得不到长远发展或者被重用,就会产生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进而出现跳槽现象。
(三)社会因素影响。社会环境对国企人才流失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尤其是现在社会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他们凭借着雄厚的资本,灵活的竞争机制,丰厚的福利待遇,良好的工作前景目标等等吸收人才的竞争手段,都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严重影响了企业员工的人心,使国有企业的员工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工作环境之中。
二、加大国企人才开发利用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一套完善,规范,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改革用人机制。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一定要严格根据企业用人标准的需求,认真组织笔试,面试,选拔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具备真才实学的人,对于国企单位的经理人选采取聘用制选择,根据其在职期间的经济效益决定经理的连任或者降职等问题的处理,国有企业也可以通过人才的内部调整来加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国有企业要加强人才培训制度。在培训问题上,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应该把加强人才培训作为人才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应该意识到,人才培训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浪费。在人才培训过程中,还要加强对优秀人才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在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时,要注意为员工提供一些长远的规划目标,使员工可以在企业看到自己的未来,进而形成专心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决心。
3、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要注重管理,营销,技术等多个通道发展的培训下,注重多种渠道培训人才,注重人才的开发利用。企业要根据员工的爱好与兴趣,帮助员工发展特长,具备多种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设计时,要保证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发展的目标相一致,形成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追求。
(二)工资薪酬制度安排要合理,能够与时俱进。工资薪酬和福利待遇是企业能否吸引住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物质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和认真工作的动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资薪酬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是企业能否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企业应按照按劳分配以及兼顾公平的原则,与时俱进,按照当前市场依据的薪酬适当改善或者提高自己的薪酬水平,在薪酬制度的制定的安排上,要既能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又能保证企业自身的利益不受影响。首先,企业的薪酬在外部要有一定的竞争性,企业要调查同行业的其他单位的薪酬水平,使自己企业的薪酬等于或者略高于同行业的其他单位的工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更好的留住人才提供保证。另外,企业内部的薪酬待遇也要体现一定的竞争性,坚决杜绝“大锅饭”或者平均主义引起的不公现象的发生。
(三)国有企业要“以人为本”,注重企业自身文化建设。
国有企业要深刻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不是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口号,企业要坚持适合人才放在适合位置上的管理方针,真正的关心人才,尊重人才,信任人才,关心人才家庭情况,真正为人才排忧解难。在企业管理上,要加强上下级领导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倾听一线员工工作的心声,鼓励他们为企业的发展充分献计献策。注重对人才的开发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国有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就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国有企业要以“以人为本”为原则,通过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进而提高职工素质,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人才只有热爱自己的企业,才会真心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服务,企业的发展靠人才,因此,企业只有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信息共享,学习交流和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从而推动企业内外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并由此产生深刻的企业的凝聚力,才能更好的留住人才。
结语:总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要想发展振兴,就必须注重对企业人才的开发利用,企业要采取一切手段,利用一切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要在选择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方面多下功夫,最大限度的发挥优秀人才的智慧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进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参考文献:
[1]李麟.创建学习型企业是国企保持持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0)
[2]张健.中小企业实现人本管理的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1(20)[3]何光军.关于某制造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31)作者简介:许勇
男
汉族
新疆奇台县人
1977年生
经济师
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第五篇:对国企人才流失问题,团组织应有所作为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推进,越来越显示出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的发展,只有拥有人才优势,才能拥有竞争优势。武汉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2年11月进行改制,实行政企分开,剥离社会功能,逐步走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轨道的时候,面对着周边新兴港口的崛起,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要努力实现武汉港跨越式发展,就要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人才资源的需求也突显其重要性。然而,这个有着50多年开港历史,有着较好港口条件的老国企,因为负担重、腹地经济欠发达、机制欠活力等因素,发展缓慢。职工福利待遇、生活水平横向比较与别的大港有着明显差距。众多因素造成港口人才流失情况严重。特别是高技术、高学历的专业人才跳槽。以集团公司下属的二级单位汉阳港埠公司为例,2000至2004年新招大学生中,调离比例高达30%。对于其他一些设备老化、机制欠活力的单位来说,近几年人才流失情况更为严重。探究国企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对企业未来前景信心缺乏;二是对企业工作环境失望,个人成就感差,感到升职加薪机会不大;三是经济收入水平低。青年人才较注重实现个人价值,横向比较产生创造价值与相应得到报酬的不平衡;四是个人居住环境、生活质量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善。面对企业人才流失,特别是青年人才资源流失问题,团组织应该有何作为,应担负什么样的角色,来增强青年对企业的向心力及凝聚效应,努力成为青年人才的“蓄水池”,这是共青团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实际,借助优势,在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所应思考的问题。服务青年是共青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步点的原则,在留住人才方面,笔者认为,团组织应扮好以下四个角色。
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发展的观点强化青年对企业未来前景的正确认识。
(一)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正确引导。面对青年这一特殊群体,团组织可充分发挥其地位和优势,参与思想政治工作,针对人才流失其中一个较为主要的原因是青年人才对企业将来的发展缺乏信心,就要帮助解决团员青年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方法,采用讨论、说服教育、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运用心理学原理,根据不同个体的个性,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来进行教育。人的气质可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人属英雄型、战斗型;多血质人属领导型,粘液质人属稳重、沉稳型;抑郁质人属孤独、呆板型。以抓典型带动一类群体,做思想政治工作特别要注意以真实取胜。如某单位新来的一批大学生中,个性差异较大,各基层团组织要利用工作和开展活动的机会,仔细观察,多作交流,把握他们的人格特点,发现并利用多血质类人的领导型性格,并发挥他们的作用,以他们作带动,影响其他群体。通过真实的说教,来以情感人。武汉港有过辉煌的历史,也经历过生产低迷时期。在新的历史机遇前,领导决策层更注重以科学发展观进行战略研究,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施“机械化、大型化”等一系列策略,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这几年武汉港一步步经历着脱困、走出低谷,加快发展的路程,发展的道路是艰难的,但方向明确,清晰。要教育团员青年树立与企业同命运,与港口同成长的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身为港口生产的一支生力军,为见证和参与这一发展历程而自豪。
(二)开展“青年与港口未来愿景”讨论,形势教育主题报告等活动,强化前景教育效果。为了鼓励斗志,增强信心,集团团委特别邀请了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给团员青年上形势教育课,从宏观、微观、港口内部因素等方面分析武汉港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客观剖析存在问题,指出未来发展思路。目前,港口体制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国家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内外部发展环境逐步改善,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武汉港制定了“五大港区、六大产业,实现‘三主’地位”等发展战略,必将实现港口跨越式发展。形势教育报告实事求是,又振奋人心,对团员青年,港口建设的后备力量无疑是注入了强心剂。同时,团委还举办了“青年与港口未来愿景”论坛。引导团员青年对港口发展和个人的成长作深入讨论和思索,从而树立对企业发展前景的信心,昂扬斗志。
二、“伯乐”的角色。要理解青年人才实现个人价值的迫切需要,帮助青年树立工作成就感。以业绩为依据,以品德、能力等为要素,不断改进挖掘、选拔人才方式,拓宽选拔途径,完善青年人才举荐和表彰体系。在广泛推荐青年人才的同时,利用“五四”表彰活动,举办主题论坛活动,发现人才,表彰人才,为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机会,提供才智展示的舞台。集团团委还与人力资源部门建立人才开发的联动机制,推荐进入青年人才库,而且继续完善人才库的建设,利用网络信息化管理,及时准确地跟踪掌握青年人才的变动流向和人才需求变化。
三、播种人的角色。要注重在培养青年人才特别是企业急需专业人才中发挥作用。全国和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