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规划要点
学前教育规划要点
推荐阅读:但从全区教育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公办教师队伍缺口较大,外聘教师待遇偏低,教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较差,保教质量整体水
为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辖区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 〕41号)以及《 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区学前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实现100%,学前三年入园率逐年提高,幼儿教育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新建、改(扩)建了一批幼儿园,非法办园基本取缔。目前,全区有幼儿园101所,在园幼儿15395人,幼儿园教职工1500余人。但从全区教育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公办教师队伍缺口较大,外聘教师待遇偏低,教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较差,保教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与人民群众需求存有一定差距等。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城乡学前教育水平为目标,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转自:http://www.xiexiebang.com健全和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妥善解决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二)基本要求。
——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广覆盖、保基本,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幼儿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在规划、投入、监管和保障公平等方面的责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
——坚持规模发展与质量提升并重,在按规划扩大学前教育规模的同时,以提高学前教育师资水平为重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提升保教质量。
——坚持因地制宜,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以农村为重点,以财政投入为支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规模整合学前教育资源,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体制完备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大幅提高幼儿入园率,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保障水平和保教质量。到2013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8%,班额基本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保教水平有明显提升,师资队伍日趋优化,保教人员持证上岗,在职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专业合格率达到85%以上;构建0~3岁婴幼儿教育网络,基本建立以幼儿园为中心,以社区为依托,辐射家庭的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体系,推进科学育儿指导;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加强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学前教育、康复的研究与实践。
二)具体目标。
1、建设目标。
——2011年,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其中新建7所幼儿园(站安置一区幼儿园2处,站安置二区幼儿园、中大南片区配套幼儿园、美里湖办事处中心幼儿园、段店镇中心幼儿园、吴家堡镇中心幼儿园);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所(区实验幼儿园、区少年宫小 幼儿园)。加大办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力度,50%的农村办镇有中心园(美里湖办事处、段店镇和吴家堡镇)。对民办和其他类型幼儿园在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倾斜。学前一年入园率保持100%,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6%,确保10%以上的幼儿园达到省示范性幼儿园办园标准,20%以上的幼儿园达到市一、二类幼儿园办园标准。
——2012年,新建公办幼儿园5所(新世界阳光花园配套幼儿园、段北办事处中心幼儿园、办事处中心幼儿园、匡山办事处中心幼儿园、市区一处新建幼儿园)。100%的农村办镇有中心幼儿园。学前一年入园率保持100%,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7%,确保15%以上的幼儿园达到省示范性幼儿园办园标准,30%以上的幼儿园达到市一、二类幼儿园办园标准。
——2013年,新建公办幼儿园2所(站安置三区第一幼儿园和第二幼儿园)。学前一年入园率保持100%,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8%以上,确保18%以上的幼儿园达到省示范性幼儿园办园标准,40%以上的幼儿园达到市一、二类幼儿园办园标准,办园条件和保教质量明显提升。
2、教师队伍建设。
确立公办幼儿园的独立法人资格,核定人员编制。多渠道补充幼教师资,采取招聘结合、以聘为主的方式,三年内面向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和符合条件的在岗编外聘用教师招录公办教师约90人,逐步缓解幼教师资不足的问题。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并常态化,2011年对现有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确保2011-2013年在职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85%、90%和95%以上,专业合格率达到75%、80%和85%以上;同时,所有教职工必须取得相应的岗位任职资格。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公办幼儿园外聘教师工资及保险费用由区财政予以保障,区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负责每年对聘用教师情况进行审核,确保幼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3、0~3岁早期教育。
制定0~3岁早期教育工作意见,基本建立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体系,区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3岁以下儿童的家长及看护人员进行科学育儿指导。
4、健全学前教育投入体制。
多渠道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2011、2012、2013年分别安排专项建设资金3600万元、2100万元和300万元用于公办幼儿园建设以及优质幼儿园创建,分别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约3510个、1440个和810个,三年合计增加学位5760个。逐步建立公办幼儿园公共经费保障机制,区财政承担公办幼儿园外聘教师工资及“五险”经费,区教育局负责公办幼儿园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园舍维修维护、安保人员及安保设施经费等,其他日常办公经费和教育教学设施经费由幼儿园依照相关规定自行解决。区教育、审计等部门负责每年对幼儿园资金情况进行审计,确保学前教育资金专款专用。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区、办镇共建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区教育局负责学前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布局调整,落实学前教育经费,统筹管理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各办镇承担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统筹办好辖区内公办幼儿园,积极整合婴幼儿教育资源,筹措办园经费,不断优化办园条件,强化幼儿园周边环境治理,实现各类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
(二)加快建设步伐,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
立足“满足入园、规范班额、兼顾早教、确保质量”的基本要求,合理确定幼儿园数量和规模,科学修订、完善幼儿园布局规划,迅速启动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确保新建幼儿园达到省级幼儿园标准。
1、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进度。区教育、城乡建设、国土、城管执法、规划等部门和相关办镇要密切配合,积极协调建设单位,尽快完成公办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工作。
2、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鼓励开发商与区教育局签定协议,代建配套教育设施,并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已建居民小区未配建幼儿园的,督促原开发单位限期按国家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并交付政府管理使用。
3、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有效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推进幼儿园改建工作,验收合格后办成普惠性幼儿园。
4、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对符合标准、面向大众、收费合理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要积极扶持,确保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先评优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地位。
(三)坚持科学保教,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既面向全体幼儿,又关注个体差异,坚持游戏为主,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2、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公平发展。建立城乡幼儿园对口支援和教育共同体建设机制,实施城乡“园对园”的合作助教项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区的学前教育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搭建信息化学前教育服务平台。
3、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关注幼儿健康发展。建立转自:http://www.xiexiebang.com由区教育、卫生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幼儿健康水平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向社会发布幼儿健康发展状况,加强对保健教师和家长科学育儿的指导。
(四)优化人员配置,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保教人员素质。
1、严格落实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炊事人员等均须取得岗位任职资格,持证上岗。目前尚不具备相关任职资格的在岗人员,须通过在职培训等方式在三年内取得任职资格。
2、积极拓宽幼教师资来源渠道。将符合条件的公办幼儿园纳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范围,合理设置机构,确立机构规格,规定业务范围,明确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根据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通过择优招考等方法招录补充一定数量公办幼儿教师;对中小学富余的年轻教师进行学前专业培训,适量充实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积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中学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
3、完善幼儿园教师队伍培训体系,提高保教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安排专门培训经费,实行每年一轮的教师和园长全员培训。推行城乡教师“结对”和园长管理帮扶制度。针对中青年幼儿教师制定三年成长规划,鼓励幼儿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学习,注重幼儿园名园长、名教师、特级教师的培养。
(五)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普及对0~3岁婴幼儿的科学育儿指导。
基本建立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体系。统筹区妇联、教育、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的力量,建立面向0~3岁婴幼儿的家长和看护人员普及科学育儿指导的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以幼儿园为中心,以社区为依托,辐射家庭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
(六)规范办园行为,促进幼儿园健康发展。
积极支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帮助基础薄弱的民办幼儿园提高办园水平。坚持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遵循“规范一批、整合一批、取缔一批”的整体工作思路,对办学条件不达标、不能规范办园、无证(含未按规定年检)的幼儿园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依法予以取缔;同时,妥善分流和安置在园幼儿。
(七)强化安全监管,建立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
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切实加强幼儿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校舍安全防范和校园食品卫生工作,注重安全设施建设,按规定配备卫生保健、保安等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严防事故发生。实行园区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办镇要切实承担起辖区内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区教育、公安、民政、文化、卫生、安监、工商、质监、交警、食品药监等部门要按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各幼儿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加强内部安全管理,确保幼儿安全。
(八)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应占合理比例,并在今后三年内逐步提高,形成学前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完善学前教育的收费政策,加强各类幼儿园的收费管理,严格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查处各种乱收费。逐步建立学前教育扶困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入园给予相应资助。
(九)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学前教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认真制定和落实定点幼儿园建设的政策举措,组织实施好幼儿园建设项目。区教育部门负责统一规划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推进定点幼儿园建设,并对学前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加强对学前教育发展性督导评估。区财政部门负责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区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落实幼儿园教职工人事、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区财政、物价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区卫生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学前教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区公安、民政、文化、安监、工商、质监、交警、食品药监等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指导和管理。区妇联、残联等部门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区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发展学前教育的先进典型。要将学前教育发展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加强督导检查和工作考核,确保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学前教育规划要点
为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辖区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 〕41号)以及《 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
教育局完善现代化安排
进一步调整完善人员结构,加强机关和直属单位建设。充分发挥机关和直属单位在全区教育工作中管理、指导、服务的职能。重视教育信访工作,及时料理回复信访件,高标准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工作。继„„
教育局创新发展部署规划
年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区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和市教委 年工作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
教育局电化教育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电教工作会议精神,教体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局2011年度中心工作,突出抓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管理和应用;加强以电„„
第二篇:孙陶学区学前教育规划
孙陶学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大学前教育改革创新力度,拓展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主要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镇3-5周岁幼儿入园(入班)率达到95%,70%以上的适龄儿童接受优质学前教育;星级幼儿园覆盖面达50%,星级提升幼儿园达70%以上;标准化幼儿园达到50%以上,其中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率为100%;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0%以上,大专以上学历达到50%;普遍提高学前儿童家长及看护人的科学育儿能力,积极构建0-2周岁早期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办园形式多样、结构布局合理、管理体制完善、师资队伍优化、保证质量优良的具有本学区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
1、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校要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依法将学前教育纳入近期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工作议事日程。把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列入校长工作实绩考核。
2、进一步明确各校对学前教育的管理职责。各校校长学前教育负有主要责任,根据本校所辖村级状况,制订并实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学前教育机构布局方案,保证每年有一定的财政拨款投入学前教育事业,并做到逐年增长;努力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办好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乡镇中心幼儿园实行“以乡为主、县乡共管”的体制,办园主体为乡镇政府,教师配置、业务指导由县(区)教育局负责。乡镇中心幼儿园逐步过渡到教师由公办教师担任,园长由县(区)教育局任命。
3、建立有效的学前教育管理体系。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学区统筹管理本地区的学前教育。市、县(区)教育局作为全市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资格,颁发办园(所)许可证,并定期复核审验;配备有一定政策水平和行政管理能力、懂业务的专职干部和教研、督导人员,切实加强对全市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领导和管理;建立以示范性幼儿园或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龙头的学前教育管理和业务指导网络,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或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和管理职能。
4、加大城乡帮扶结对力度,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二)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确保学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1、学前教育事业经费应坚持政府拨款、举办者筹措、社会广泛捐助和学前教育机构自筹等多种渠道解决。强化政府职责,确保乡镇中心幼儿园和示范性幼儿园的财政拨款做到逐年增长。安排一定数量的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幼儿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评估、表彰、扶
持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等。
2、学前教育机构实行分等定级、按级收费政策。
3、学前教育机构收取的伙食费要实行民主管理,单独核算。保证全部用于学前儿童膳食,教职工伙食和食堂人员工资不得列入学前儿童伙食费支出。学前教育机构要每月向家长公布账目,接受家长的监督。
4、建立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发展资金制度。民办教育机构要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教育机构的发展和幼儿教师培训等。学前教育机构必须按国家规定建立必要的财务管理制度,妥善安排使用各种费用。
(三)规范管理,保证学前教育改革顺利进行
1、严禁将公办幼儿园以出售拍卖或租赁等方式转让给企业、单位和个人。公办幼儿园的改制必须在不减少财政投入的前提下运用民办机制的政策,增强幼儿园筹资能力。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农村幼儿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县、乡、村学前教育三级辅导网络的桥梁,乡镇政府不得将乡镇中心幼儿园转制、变卖或承包给个人。
2、要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全面实行园(所)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竞争上岗制,提高办园(所)效益和活力。
(四)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学前儿童抓起。学前教育机构要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学前儿童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学前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2、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的安全工作。学前教育机构要把师生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学前教育机构要努力做到就近招生,一般不应用车接送学前儿童入园(所)。接送学前儿童的车辆必须经公安交警和运管部门批准,须定期检测,保持车辆状况良好。接送时必须有教职工在车内监护。严禁使用非法、非客运车辆接送幼儿。学前教育机构的食品卫生管理,食品的采购、运送、储存等环节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
3、积极开展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提倡广大教师立足本园(所)实际,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保教技能和专业素质。
4、拓展学前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儿童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指导。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婴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不定期的对社区进行开放,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能力。有条件的幼儿园招生年龄往下延伸,形成托幼一体化办园格局。
5、规范学前教育机构办园(所)行为,加强对教育实验和科研的管理和指导,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防止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活动进入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机构不得举办各种早期定向培养班,严禁举行其它损害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擅自悬挂的各种招牌,应予摘除。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坚决取缔非法学前教育机构。
(五)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认真贯彻《教师资格条例》,各县(区)在学前教育机构审批、年检和等级评估中要严把教师资格关,公(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聘任的教师必须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逐步清退不合格教师。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使一部分素质好的公办小学教师充实到幼教队伍中去。对充实到学前教育机构去的教师应进行岗位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保证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订和完善幼儿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规划,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要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将幼儿教育师资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继续重视园(所)长的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建成一支政治业务素质优秀、年龄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
3、认真执行《教师法》,依法保障学前教育机构教师的合法权益。学前教育机构必须为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在职公(民)办幼教人员实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幼儿园公办教师的工资及其它待遇要与中小学公办教师一样,列入县级财政统一发放。
2011年2月11日
第三篇:2013重庆市学前教育工作要点
2013重庆市学前教育工作要点
2013年,全市学前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11‟46号)要求,加快推进并全面完成全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处理好大力发展公办与积极扶持民办、扩大资源与提高质量、加快发展与加强规范的关系,全面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科学保教质量和幼儿园规范管理水平,初步构建起“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一、加快建设步伐,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1.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任务,全市新建改扩建城乡幼儿园360所,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7%。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规划、建设、移交、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指导渝中区做好教育部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
2.加快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建立健全普惠性幼儿园奖补机制,积极引导各类幼儿园面向区域内幼儿,提供有质量的、收费合理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达到全市在园幼儿总数的65%。做好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和管理工作。3.落实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认真落实国家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建设项目和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项目,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禁虚报冒领和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补助资金。严禁用财政性资金建豪华园、重点园。防止造成新的资源闲置和浪费。
4.积极扶持民办学前教育。进一步落实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扶持政策,推动民办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规范管理,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5.规范办园行为。建立健全幼儿园资格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完善幼儿园年检制度,清理整顿、依法取缔无证办园。重点规范小学附设幼儿园办园行为,小学不再新办附设幼儿园,已有的小学附设幼儿园要逐步独立建制。禁止小学和其他任何机构举办学前班。化解大班额。规范优质公办幼儿园集团化发展的办园行为。推进幼儿园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
6.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系统一期数据采集审核上报和系统二期运行工作,建立学前教育市、县(区)、园三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幼儿园动态监测机制。
7.加强质量监测和管理。研制学前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标准,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加强对区县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的监管和指导,抽查一批一级幼儿园。
8.实施城乡幼儿园帮扶共进计划。指导区县开展幼儿园学区化管理试点,发挥优质幼儿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促进学前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
9.规范保教工作。贯彻落实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纲要》和即将颁布的《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南》《幼儿园设施设备标准》,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重庆市幼儿园一日活动细则》,继续开展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专项工作,规范保教工作,提高保教质量。研发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实践资源包,为教师提供指导用书。
10.加强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教研员队伍建设。充实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片区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交流。健全市、区(县)、园三级教研指导网络,提高教研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重庆市学前教育专家资源库。
三、加强师资建设,着力提高保教工作水平
11.制定《重庆市幼儿教师编制标准》,完善并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指导区县核定教师编制,逐步配齐配足幼儿园教师和保育人员。严格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保教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12.加强培训。实施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完善市、区、园三级培训制度,以《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和《3—6岁儿童学习与 发展指南》为重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
13.加强督促检查。依据教育部《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开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专项督导检查,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
14.启动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合格区县评估验收工作。
五、加强社会宣传,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15.开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网络巡展和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全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成果和优秀园长、教师等先进典型。面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保教观。
16.加强载体建设。建设重庆市学前教育网,编印《重庆市学前教育工作信息》。
六、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推动工作创新
17.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探索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18.启动《重庆市学前教育条例》的立法调研。
19.加强学会工作。充分发挥幼教专委会的专家资源优势,开展课题研究。
第四篇: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
考点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趋势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婴儿期(乳儿期)0~1岁 新生儿期 0~1月 婴儿早期 1~6月 婴儿晚期 6~12月
先学前期(幼儿早期)1~3岁 学前期(幼儿期)3~6岁 幼儿初期 3~4岁 幼儿中期 4~5岁
幼儿晚期
5~6岁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主要特征
(一)出生到满月 1.生理寄居性 2.心理现象的发生
(1)惊人的本能――无条件反射(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3)认识世界的开始――知觉发生和视觉、听觉的集中(4)最初的亲子依恋――人际交往的开端
(二)满月到半岁
1.视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3.主动找人 4.开始认生
(三)半岁到周岁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言语开始萌芽 4.亲子依恋关系发展
(四)前学前期
一、动作发展的特征 1.学会直立行走 2.开始使用工具
二、言语和思维的发生发展
三、独立性开始出现
*注意: 1-3岁儿童学习使用工具大致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支配动作。
第二阶段:不再连续变换新方式,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有所延长。
第三阶段:主动去重复有效动作。
第四阶段: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它,并且能够根据使用时的客观条件改变动作方式。
(五)3~4岁
1.最初的生活自理2.认识依靠活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六)4~5岁
1.活泼好动 2.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3.开始接受任务
(七)5~6岁
1.好学、好问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从不齐全到齐全;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向到有意向;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考点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儿童最初的一些感觉是与生俱来的,例如味觉、嗅觉、视觉和听觉等。这些最初的感觉,是生理性活动,同时又是原始的心理活动。知觉在孩子出生不久也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三、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考点三: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一、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早于有意注意发生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例如,正在上语言课,窗外突然电闪雷鸣,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去看和听。
有意注意:则是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同样还是电闪雷鸣,大班的某些孩子会努力控制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再出去。无意注意是不由自主的、被动的注意;而有意注意则是人有意识、主动的注意,因而要比无意注意出现得晚。一般在两岁以后开始萌芽。
二、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 1.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活动。
应当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需要,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注意选择性,使幼儿的注意指向和集中到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内容上来。
注意的选择性有赖于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情绪和兴趣。因此,教师要提高幼儿的活动效果,必须了解、研究幼儿的兴趣以及当时的情绪状态。2.注意的范围与幼儿活动
注意的范围又叫做注意的广度,是指人在较短的时间片断中能够清楚地知觉到的事物的数量。它是注意的一种重要的品质。随着幼儿生理发育和知识经验的丰富,注意的范围会逐渐增大,但总的来讲学前儿童的注意范围比较小。
*注意:教师在指导幼儿的活动或教学中要注意以下方面:(1)、要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在同一个短时间内不能要求幼儿注意更多的方面;
(2)、在呈现直观教具时,同时出现的刺激物数量不能太多,而且排列应当规律有序,不可杂乱无章。
(3)、要采用各种幼儿喜欢的方式或方法,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以逐渐扩大他们注意的范围。3.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持续的时间越长,注意的稳定性就越高。它与注意对象以及幼儿自身的状态有关。
*注意:要提高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
教育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 b)教学组织过程中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c)各种活动应当动静交替,集中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2)家长
a)合理安排幼儿的作息时间; b)适当控制玩具和图书的数量; c)鼓励幼儿做事有始有终。4.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于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至少有一种非常熟练。
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要培养幼儿的注意分配能力,提高幼儿的活动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通过各种努力,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即自我控制能力;
(二)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幼儿对所进行的活动比较熟练;
(三)要使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多种活动在幼儿头脑中形成紧密的联系。
考点四: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广度
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总量。这个数量是有限的。儿童的记忆广度增加受生理发育的局限。儿童大脑皮质的不成熟,使他在极短的时间内来不及对更大的信息量进行加工,因而不能达到成人的记忆广度。
二、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
1.机械记忆用的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首先,意义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进行的;其次,机械记忆只能把事物作为单个的孤立小单位来记忆,意义记忆则使记忆材料相互联系起来。
2.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记忆和机械记忆的效果差异将会缩小。
考点五:表征(有关这章,需要大家看书!!在书的第七章,课件上说的很少,是在记忆章节提到的)
表征和表象
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并未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表征则是指这种形象形成的过程
考点六: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一、思维概述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首先,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性和事物之间普遍的联系。其次,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是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一些没有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关系的过程。
二、皮亚杰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阶段”的概念包括了三个基本点:发展阶段具有顺序性,前后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但是可以加速或推迟;每个阶段具有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它决定了儿童在这个阶段主要的外显行为模式;各阶段的发展具有连续性,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不是独立的过程,而是将旧过程进行了整合。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一)反射活动阶段:皮亚杰把婴儿出生后1个月定位为反射活动阶段。在此期间,婴儿在很大的程度上仅局限在练习先天反射活动上,他们将新刺激同化到已有的反射图示中。例如吸吮手指和被子。
(二)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偶然发现自己能够做出和控制各种反应,如吸吮手指、发出嘟囔声等。他们对此感到很满意,因此会重复这一动作。这些简单的重复动作被称为初级的循环反应,它总是以婴儿自身为中心。之所以成为“初级”,是因为这是婴儿最早出现的运动习惯,称之为“循环”则是因为这些反应是重复的。
(三)二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此阶段,婴儿偶然发现,除了自己的身体之外,还可以使其他的一些物体变得有趣。皮亚杰认为,4~8个月的婴儿对外界突然产生兴趣可以表明他们已经能够把自己和周围环境中的可控物体区分开了。
(四)二级模式间的协调阶段(8~12个月):婴儿真正有计划的反应出现在8~12个月的二级循环反应协调阶段。这时婴儿为了能够达到简单的目的,能够协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作。它代表着儿童早期模式的目的指向行为和真正的问题解决。
(五)第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月):此阶段的婴儿开始积极地作用于客体,并试图创造出新的问题解决方法。只有那些对儿童来说能达到有趣或者说有意义结果的动作才被积累下来,所以又被称为试误。这些被称作第三级循环反应的试误探索模式,反应出婴儿有积极的好奇心,也就是说有了了解外在世界的动机。
(六)符号问题解决阶段(18~24个月): 当婴儿能将已经获得的行动经验内化成心理符号或者表象,并以此来指导后来的行为时,就达到了感知运动阶段的最高水平。此时,婴儿已经能进行心理操作,而且对如何解决问题表现出了一定的“洞察力”。2.前运算阶段(2~7岁)
(1)前概念期的标志是符号功能的出现。
(2)前概念期的又一重要特征是象征性游戏的大量涌现
(3)在前概念期,儿童最大的缺陷是自我中心。也就是说,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意识不到他人的观点。皮亚杰通过其“三山实验”说明了这一点,他先让儿童熟悉一个不对称的山地模型,然后让他们说出一个与自己位置不同的观察者看到的风景是什么样子的。3岁和4岁的儿童一般都认为他人与自己看到的是相同的。这说明儿童此时还不能考虑他人的不同观点。
(4)此外,该阶段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往往局限于事物的表面,这使得他往往不能对真相和假象做出区分。
(二)直觉期(4~7岁)
之所以把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称作“直觉”思维,是因为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以事物最显著的直觉特征为基础,而不是经过逻辑或推理的思维过程。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考点七:学前儿童言语发展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
言语是心理现象,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也包括理解别人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
二、语言的组成:语音、语义、语法、语用 1.语音:语音形成阶段
(一)出现嗓音:儿童出生时就会发出声音。
(二)出现阿姑声:从2~3个月开始,婴儿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会发出满意的“阿姑”声。
(三)出现喃喃语声:在这个阶段,婴儿发出的声音出现了明显的元音和辅音,有了比较明显的音节划分。
(四)开始发出语音:真正发出语音是一种有意性的运动,是后天学习的来的。
2、词汇:
词汇数量是儿童言语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志之一。3.语法:
案例分析1:妈妈把做好的红烧排骨放在餐桌上,一岁3个月的儿子看不到餐桌上的食物,但是闻到了食物香味,于是踮起脚看着餐桌,说:“肉?肉肉?”开始吃饭时,妈妈把他放在餐椅上,他指着红烧排骨急促地说:“妈妈肉、妈妈肉、肉„”。拿到一根排骨后并吃了一口后,他面带笑容对旁边的奶奶说:“奶奶肉!”
请分析该幼儿三次说“肉”表达的含义,并结合案例说明该年龄段幼儿语法发展特点。
案例分析2:两岁半的小孩对妈妈说:“妈妈看,黑色的小白兔!” 请分析该幼儿的语言表述反映了该阶段幼儿语法发展的什么特点?
三、语言的获得
1.先天论(乔姆斯基):儿童语言发展的普遍性是一种生理预成的活动,这种活动包括高度专门化的语言处理能力,该能力在童年早期运作最有效。
支持:1.语言学习敏感期;2.夏威夷克里奥尔英语;3.语法结构获得; 反对:1.不能解释LAD如何运作2.忽略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2.习得论(斯金纳):语言通过学习获得,模仿和强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支持:1.聋哑儿童的语言学习2.母语习得
反对:1.儿童如何迅速获得早期语言?2.如何模仿语法结构? *交互作用观:语言发展是先天能力和社会语言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习得论和先天论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正确的:语言发展来源于生理成熟、认知发展和不断变化的语言环境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
四、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
(一)语音知觉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展在后;
(二)理解语言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展在后。
五、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
(一)前言语阶段
(二)言语发生阶段
(三)掌握口语阶段
六、幼儿言语发展指导
一、创设良好的言语环境
(一)创设良好的亲子交往言语空间 :1.鼓励儿童言语活动 2.树立言语榜样 3.鼓励言语创造性
(二)利用儿童间言语交流的环境和氛围
二、指导儿童获得言语知识
(一)正确语音:1.成人语音做榜样:语速慢、吐字清晰;
2.方法多样化:儿歌、绕口令、故事等;
3.耐心纠正儿童发音错误
(二)促进儿童掌握大量词汇:1.充分利用周围环境
2.多种练习方法
三、培养言语能力
(一)培养倾听能力
(二)前阅读能力
(三)表达能力1.鼓励儿童言语行为—想说2.创设发言机会—多 说 3.提高口语质量—会说
考点八: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
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一)保持和谐的气氛;
(二)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
二、成人的情绪控制
成人的情绪示范对孩子情绪的发展十分重要,和睦美满的家庭有助于儿童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三、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一)肯定为主;
(二)耐心倾听孩子说话;
(三)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四、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转移法;
(二)冷却法;
(三)消退法。*案例分析:
3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用高8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 “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了滚。
请你分析一下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
五、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一)反思法;
(二)自我说服法;
(三)想像法。
考点九: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培养
一、创造力
(一)概念:创造力代表一种能激发新想法和产生新解决方案的能力,做得到的产品不单纯是新颖或超乎寻常,而且与情景相适应,并被他人认为是有价值的。
(二)测量:对创造力的测量通常涉及到求异思维。即当个体面对一项任务或一个问题时产生不同寻常的答案的可能性。
二、创造力发展的条件
(一)好奇心是起点
(二)创造性想象是支点
(三)探究性活动是主要手段
(四)积极情绪是有力保障
三、影响因素
(一)外在:家庭和社会文化
(二)内在:儿童性格特征
四、培养
(一)成人:正确识别儿童创造力 1.父母: 对规定和限制做出解释,允许孩子参与决策 恰当表达对孩子的期望 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刺激材料 与儿童共同游戏或从事学业活动 支持幼儿的兴趣发展
父母自身的性格:兴趣广、独立、民主、有童心 2.教师:
正确识别创造力
鼓励幼儿用普通材料创造性地游戏 培养幼儿创造性想象并激发创作欲望 让幼儿尽早掌握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
(二)儿童(性格培养)
坚强:坚持到底;进取;求知欲和上进心; 独立:不过分依赖他人; 创新:冒险和好奇;
专注:专心致志,长久地集中注意力。
考点十: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一、气质的概念与特点
(一)气质的概念: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因素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
(二)气质的特点:
1.天赋性:出生就有的,在新生儿期就有表现; 2.遗传性:与遗传的关系密切;
3.稳定性:与性格、能力等其他心里特征相比更具有稳定性。
二、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
1.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2.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 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3.粘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 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培养:1.胆汁质:培养勇于进取和豪放的品质,防治任性和粗暴; 2.多血质: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稳定的兴趣,防治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3.粘液质: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和踏实认真的特点,防治墨守成规、谨小慎微;
4.抑郁质: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治疑虑和孤独。
考点十一: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重点哦!)
一、社会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社会性: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二)社会性发展:也称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一)亲子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可以包含隔代亲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也可以说是抚养人与儿童之间的关系。
(二)同伴关系: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具有平等、互惠的特点。
(三)性别角色行为: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
(四)亲社会性行为: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以及倾向。
(五)攻击性行为:也称为侵犯性行为,是伤害他人或东西的行为。
三、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一)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依恋:依恋是婴儿寻求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它是儿童在与父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情感上逐渐形成的联结、纽带或持久的关系。
1.婴儿依恋的类型:1.焦虑-回避型 2.安全型 3.焦虑-反抗型 2.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的探索能力;(2)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以 及后期的社会交往。3.如何形成安全的亲子依恋:
(1)注意“母性敏感期”的母子接触;(2)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3)父母与孩子之间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4)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做出反应。
4.亲子关系类型:
(一)民主型
(二)专制型
(三)放任型 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依恋关系主要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表述儿童和抚养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亲子关系更多是从抚养人的角度出发,阐述抚养人的教养方式。
5.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一)婚姻关系
(二)家庭结构
五、父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父子交往的独特性 多游戏活动(少生活照料)
多身体运动(打球、骑车,较剧烈的、冒险性的活动)
(二)父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1.对孩子智力有一定影响
2.对孩子的个性、社会性有重要的影响 3.对孩子的性别角色影响最大
六、幼儿游戏中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
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
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的游戏形式。但这种联系是偶然的、没有组织的,彼此之间的交往也不密切,是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的初级阶段;
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合作性游戏是幼儿游戏中社会交往水平最高的。
第五篇:教育部《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总结参考要点
《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总结参考要点
一、总体情况
1.学习宣传和总体部署情况。主要包括建立工作机制、细化工作部署、出台配套文件等方面的情况。
2.战略目标实现情况。(1)教育普及程度,主要包括学前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情况。(2)教育公平推进情况,主要包括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随迁子女就读、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留守儿童教育、区域、城 乡、校际差距缩小等情况。(3)教育质量提高情况,主要包括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等情况。(4)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情况,主要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等情况。(5)激发教育活力情况,主要包括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等情况。
二、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普及情况。
2.扩充学前教育资源情况。主要包括改扩建和新建幼儿园数量、新增在园幼儿数量、发展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办园、鼓励发展民办园等情况。
3.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情况。主要包括学前教育总经费、财政性经费、生均经费、成本分担、资助等情况。
4.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主要包括培养、培训、编制落实、资格标准、待遇保障等情况。
5.规范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主要包括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和落实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实施科学保教等情况.三、义务教育
1.普及情况。主要包括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辍学率等情况。
2.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情况。主要包括解决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政策措施出台情况、“两为主”解决随迁子女就学、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等情况。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经费保撑机制、薄弱学校改造、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督导评估认定等情况。
4.治理义务教育“择校热”情况。主要包括免试就近入学、实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规范招生行为等情况。
2.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情况。主要包括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等情况。
3.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情况。主要包括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情况。
4.行业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情况。主要包括制定出台校企合作优惠政策、行业组织和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集团化办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情况。
5.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情况。主要包括农科教统筹、涉农专业建设、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农业和农村专业人才培养等情况。
6.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情况。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免费和学生资助、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改革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拓宽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等情况。
六、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发展情况。主要包括高校在校生数、招生数、毛入学率等情况。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情况。主要包括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
服务、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学分积累与转换等情况。
八、民族(地区)教育
1.促进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情况,主要包括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普及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等情况。
2.举办民族预科班、民族院校发展、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情况。
3.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情况。4.大力发展双语教学情况。5.教育对口支援情况。
九、特殊教育
1.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主要包括残疾儿童少年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在读人数和招生人数等情况。
2.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情况。主要包括特殊教育经费增长、出台和落实特殊教育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特殊教育学生资助等情况。
3.特殊教育资源拓展情况。主要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情况。
4.残疾人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
4.完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情况。5.清理和规范考试加分情况。
6.加强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情况。
十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1.推进政校分开和管办分离、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等情况。
2.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推进章程建设情况。主要包括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学术委员会、理事会(董事会)建设等情况。
3.推进高校专业评价、发布高等学校质量报告等情况。4.中小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情况。主要包括中小学校长选任、家长委员会建设、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等情况。
十三、办学体制改革
1.民办教育发展情况。主要包括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数、教师数、学生数及所占比例等情况。
2.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试验、改进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等情况。
3.出台和落实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政策措施情况。主要包括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对民办教育实行税收优惠、依法清理对民办教育歧视性政策、开展营利和非营利性民办
3.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孔子学院建设、教育国际援助等情况。
4.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情况。
十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建设情况。主要包括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强化师德要求、实行师德考核和激励、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等情况。
2.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情况。主要包括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加大教师培训投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等情况。
3.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情况。主要包括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倾斜政策、建设教师周转宿舍、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情况。
4.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情况。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完善和落实高等学校编制标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
十七、保障经费投入
0
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等情况。
3.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情况。
十九、推进依法治教
1.制定促进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情况。2.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情况。主要包括维护师生和举办者权益、实行教育信息公开制度、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开展普法教育、健全教育救济制度等情况。
3.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情况。主要包括完善督导机构、加强督导力量、开展专项教育督导、落实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要改制度、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等情况。
二十、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1.组织实施重大项目情况。主要包括近几年重大教育项目进展情况及实施成效。
2.组织开展改革试点情况。逐项总结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
1.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情况。主要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有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等情况。
2.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情况。主要包括健全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