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向新的教材观(校长业务讲座材料)
走向新的教材观
――业务讲座材料
孙纪录(2009.9.17)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教材改革,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我国现有的学校教材体系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如何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何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这首先需要教材编写人员和广大教师建立新的教材观。
一、教材改革的知识观:走向主客观的统一。
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仍然承载着儿童大部分的精神发展,无论是能力还是观念态度,都深深地印刻在对真知的探索和追求上。“知识就是力量”,英国哲学家培根的教诲对我们仍然是一种警示和鞭策。今天的课程改革,关注能力的提升、人生价值的确定,乃至个性的良好发展,但这一切并不能使我们忽视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任何课程改革,如果失去其知识的追求,可能最终将失去自身的价值。
对知识的观念变化的理解,是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
20世纪有影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在1958年发表的全面体现其哲学思想的著作《个人知识》中,对传统的主客观分离的知识观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把知识看成是一种求知的寄托,将知识所具有的内在的美视为知识的理性内核,还原了知识所具有的热情的、个人的和人性的成分。同时,他认为知识具有默会的成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言传的,因而他认为知识也是具有个人性的。正如学会骑自行车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最终使自己骑在车上不致摔倒,这种技能也是知识的一种,而它的不可言传性却是不言而喻的。知识不是主观的,是客观性与个人性的结合。波兰尼这种关于知识的看法对课程和教材的知识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主客观全面的立场上来重新定位知识的价值变得非常必要。
新一轮教材改革,不仅需要关注那些被称之为“共同知识”的客观的、逻辑的、共同的知识,这些知识以间接经验为主,具有明显的可传递性,是我们以往构建教材内容的知识主体。而今我们更需要关注那些被称之为“个人知识”的主观的、情境的、默会的知识,这些知识以直接经验为主,主要靠个人的体验和领悟获得,具有明显的不可传递性,常常因遭到忽视而无缘于中小学教材,所以更值得倍加关注。这种个人知识进入中小学课程领域,将直接引起我们学习观的转变,关注学生从直接经验中进行学习,关注学生建立主动的、探究的、体验的、建构的学习方式。
按照新的知识观,教材内容的选择就要坚持双重来源,一是文化传统,一 是生活实践。坚持文化传统,以文字、符号、表象等反映我国和世界优秀的文明精华,使学生获得人类共同的知识,这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教材体系中都能找到明显的印证。以先进的学科观念审视教材的知识体系,重视结构化知识的意义和功能,对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加以清晰地展示,建立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和网络,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触类旁通,这些都是教材设计要坚持的方向。坚持关注生活实践,则意味着教材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实践,提供机会让学生去动手、去操作、去体验等,从而使学生获得其中存有的属于个人的默会知识。
二、教材改革的学生观:改善学习的教材设计。
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关注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立、自主、强烈的“我要学”等主体意识,最终将导致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教材设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走出那种单纯以学科规律为导引的传统的教材设计,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
对教材设计者和教师而盲,学生不再是教材的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以往教材的设计,对学生因素考虑欠缺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学科的教材受到难度和深度等限制,仅仅是教师“教”的材料,离开教师的帮助,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常常产生不可逾越的困难。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主要媒介,教材要成为“学材”,需要去掉生硬和冷冰冰的面孔,增加对学生的亲和力。教材要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并体现这种已有经验和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学科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天性,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和个性化,是教材设计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过去,教材编制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精选那些确定的无疑的知识或理论,教材对学生来说,成了一个权威知识发布的载体。这种只吸收确定知识的教材编制原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启发学生质疑、求异的心理取向,而这种敢于质疑、求异的心理取向,正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内核。冲破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材的编制过程以及教材的教学过程,是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教材革新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教材设计要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的创造性的意见,适当地强调学生个人的鉴赏感梧,学生富有个性的个人体验、感情和想象,以及这种个性化感受、见解 和启示的发表、交流和分享,而排斥对统一的所谓“标准答案”的片面追求。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培养探索技能、澄清和反思自我的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的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对事实的尊重、愿意承认不确定性、批判地思考,等等。
三、教材改革的教师观:改进教学策略的教材设计。
教学过程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因此,教材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的专业创造,满足教师的教学创新,引导而不是禁锢、规范而不是限制教师利用教材对教学进行建构和创造,是教材编制不容忽视的问题。教材编制的主要目的,不是为教师提供“法定”文件,让教师屈从于教材的要求,而是定位在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教师精心打造和提供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教材无论编制得多么出色,它依然只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被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是教师在教学活动时需要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尽管它是一种主要的资源。
尊重教师对教材的能动创造性,将扭转教材编制者和教师对教材的传统认识,建立更加开放的、科学的和人性化的教材观,将给教材设计和编制带来新的方式和方法。
教材的呈现方式应考虑教师的需要和创造,应改变那种将所有事实和原理全部直接呈现的方法。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给教学留有余地;教材不是教师的“圣经”,而是教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东西,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
对教学策略进行开放性的设计和建议,是教材设计的重要任务。现代教学论的研究为教材设计带来了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如主体性教学、探究——发现教学、合作性教学、反思性教学,等等,这些新的策略和方法在教材的设计中应得到充分的体现。单纯规定和建议教学方法,会窒息和扼杀教师的教学创新,因此,教材要引导教师形成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方法思想。
开放性的教学策略要求教材不仅要关注呈现作为结论的知识,更要注意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注意概念规律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创新和发展过程,力求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问题,注意体现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探究活动的规律、技能和技巧。
新课程标准只规定最基本的、每个学生必须要达到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要求,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具有差异,如何满足不同水平和兴趣学生的需求,这个任务就主要落在教材编制、选择和教学处理方式上。这样,教科书的设计和编制将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并获得更大的适应性。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也开始有新的准则。随着学校和教师对教科书的选择性的增加,终将使教科书的发展摆脱桎梏,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形成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理念的多样而有特色的教材体系。
第二篇:校长专题业务讲座
谈谈学校常规管理 ——郝家桥回小校长专题讲座
马保福
一、学校常规管理
(一)什么是学校常规管理。
所谓常规,就是经常实行的规矩或规定学校常规就是学校经常实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规矩或规定。这些规矩或规定是人们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确定并沿袭下来的;在一定条件下,是保持不变并带有普遍意义的。学校常规管理的主要要求是,根据对教育教学工作规律的认识,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在学校内部设置精悍的、必要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明确各类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以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行政事务工作有正常的秩序,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尽可能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在学校工作中,加强常规管理,就有了各项工作的规范要求和各项工作如何开展的明确的行动秩序,学校工作就可以正常运转,井然有序,全体师生员工在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时,就可以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保证各项任务的更好完成;学校各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就可以有成效地指导、检查所属人员的活动,有成效地进行必要的组织或调节,使整个学校的所属部门和人员分工协作,完成学校共同的育人大目标。反之,学校则会使全体师生员工无所适从或各行其是,使管理人员举足失措或顾此失彼,使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难以维持,学校工作陷入随意性,完不成学校培养人的大目标。
(二)怎样进行学校常规管理
1.首先要突出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德育为首位的原则。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要以教学为中心,做到各项工作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地为教学工作服知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突出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做到教书育入、管理育人、服务育儿学校的教学工作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精心的组织,扎扎实实地抓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2.要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的必要的规章制度,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于完成教育教学任,提高学校工作效率有重要的意义。学校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并颁行的有关学校工作条例、教职员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条例.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成绩考核和升留级办法,学生考勤制度和奖惩制度,以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的实施细则或实施意见等。此外,学校还应有一整套具体、明确的校内规则,如课堂规则、考试规则、课外活动规则、请假规则阅览室规则图书借阅规则实验室规则、食堂规则、宿舍规则以及生活作息制度、清洁卫生和卫生检查制度公物管理和借用制度。还包括学校的各种会议制度:如校务会议,行政会议、教研组长会议、班主任会议、教研组会议、年级教师会议,全体教师会议、教职工代表会议,家长会以等。
制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十分严肃的工作。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符合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教育规律的要求,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需要,制定各项制度和规则及其每条具体内容,都应有明确的目的。都要经过教职工和学生反复酝酿讨论,认真研究内容要明确具体,文字要准确简练,便于记忆、掌握和执行。同时,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有相对的稳定性。无沦是工作制度、生活制度或纪律要求,都要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样学校才会有稳定的秩序。否则,朝令夕改,大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必然会造成学校秩序的相对混乱。必须指出,规章制虐一经建立,从领导到全体师生员工,必须坚决贯彻,做到有章必循,执规必严,使学校遵规守纪蔚然成风。
3.要抓住学期不同阶段恃点。学校常规性管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如一个学年,从开学到下学年开学可谓一个周期,一个学期,从开学到又一个学期开学也可谓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又可分为几个阶段,各个不同周期的相同级段,有着大体相同的管理内容,类似农事管理的季节性,但是后一周期比前一周期的某些方面总要向高一级发展。从一个学期的周期来看,大体可分期初、期中、期末和假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管理内容都有不同的特点。期初阶段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认真做好开学的各种准备,安排好各项工作,制定好各项工作的计划,具体组织实施,尽快地使学校开学后各项工作,特别是教学活动进入正常运转;期中阶段占一学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决定一学期教学质量的关键阶段。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抓学校各项工作;教学工作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做好检查指导工作,调整、处理各项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组织好期中复习考试和教学质量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注意积累;期末阶段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好期末(或毕业)复习考试和教学质量分析,做好学生成绩统计、评选三好学生,填发学生学习成绩报告单,认真做好学期工作总结;研究并确定下学期教师工作安排(以便教师利用假期做必要的教学准备),进行假期教育,做好假期活动的安排与准备;假期阶段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学校领导研究并初步拟定下学期的工作计划,组织安排好假期活动,做好下学期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组织教师利用假期时间钻研教材,拟出下学期授课计划.写山几周教案;后勤工作人员维修好学校的校舍及各种设施,设备,为开学积极做好物质准备。上述四个管理阶段,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少了哪个阶段也不行。哪个阶段的管理工作上不去,就会影响下个阶段的管理工作、学校颁导要充分认识各个阶段的特点,把工作做好,中心是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三)学校常规管理与非常规管理
学校工作秩序要力求稳定,但学校教育工作又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由于客观条件发生的变化(或上级方针、政策的要求)和为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试验而进行的“打破常规”的管理活动,称之为非常规管理。这种管理过程也是形成新的行动程序、新的常规管理的过程。
进行非常规性管理,一般采取的方法是,深入一点,组织试验,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即先从分析所要完成的新任务、所要解决的新问题入手,研究设计选择实现这一任务的各种方法、手段和措施,然后再制定方案、组织力量、加以实施。在实施中,要和原有的做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新总结,取得新经验。这样由不成熟到成熟,由试验到定型,一步一步地制定各类工作的新标准、新办法、新规定、新制度、新程序,并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例如:试行新的教学计划,使用新的教材的试验和开设选修课、职业技术课的试验和管理;不按成绩分班和按成绩分班的试验和管理;教改新项目的试验和管理等。抓好非常规管理,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使学校工作不断前进的一个重要途径。
常规管理和非常规管理,两者是可以相互补充和互相转化的它们共同组成为学校管理活动中两种相联系的、不可缺少的方式。不抓好常规管理,学校工作就会杂乱无章,师生员工就会无所适从;不抓好非常规管理,学校工作就会止步不前,不可能根据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就不可能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所以,我们在抓好学校常规管理的础上,一定要开拓管理的新内容,新方法、新程序,努力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为造就“四有”新人努力作贡献。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四)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工作的任务是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情感和意志,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处辅导.学业成绩考核及评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基本环节,其中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教风要求:
(1)有忠减于教育事业的思想感情;(2)有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3)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计划观念;(4)有适应工作需要的文化业务水平;(5)有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6)有探求教学规律的研究风气;(7)有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8)有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9)有团结战斗的协作精神。
2、备课常规:
(1)教师备课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前备课等三种。教师备课应以个人钻研为主,集体备课为辅,集体备课应在个人钻研,初步写好教案的基础上进行。(2)学期备课。要在学习教学大纲、通览教材的基础上,按大纲要求和学生基础情况,制定出教学进度安排计划一般应包括对学生基本情况和本册教材的分析,总教学日的要求的确立和实施,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各单元的教学时数和授课周次等进度安排等(一般列表说明为好)。
(3)单元备课。一般包括分析本单元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前后单元的内在联系,单元教学目的的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课时的具体划分等。
(4)课前备课。要编写课时计划(教案)。一般应包括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布置作业、巩固新课等环节,也可根据所采取的课型适时增减)、板书和作业的设计等。教学过程中各环节需时间多少,复习提问对象等,事前均需确定,以加强教学计划性。
(5)集体备课。学校或联校要组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一般每周安排一次.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主持(届联校的由中心校长或主讲教师主持>。通过集体备课做到统一要求,统一“双基”内容,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深度,广度,统一对能力的培养等。
(6)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均需提前两周备课并写好课时计划。没有课时计划不得上课,也不得用旧教案上课。
(7)小学复式班课时计划的编写,要做到“三详”,“三略”、“四明确”。即:教材繁难的要详写,浅显的略写:重点讲的内容详写次要的内容赂写,自编作业或新形式的作业详写,和教材同类的作业略写。明确教学次序,明确直接教学内容和时间,明确自习作业内容,形式和时间,明确课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8)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对照课时计划熟悉教材,准备好教具,设计好板书,需要做演示试验的,要预试演示实验效果。对于新教师要求课前试讲;
(9)提倡教师写教后笔记。将课堂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记录下来,积累资料,不断改进教学。
3、课堂教学常规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按质按量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每节课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既要有教养、教育的任务,也要有发展的任务,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为实现目的任务服务;课堂教学要正确、准确地传授知识,决不能含乎其辞,似是而非;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能够通过传授新的知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遇过教学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能从教与学的实际出发,选取最佳教学方法教学;教学结构合理,环节安排、时间分配,详略处理要恰当。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设计要合理,组织要严密;要有创新精神,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教具运用要得当。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积极而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2)教师要遵守上课时间。课前三分钟应到达教室门口等侯,或进教室捡查学生课前准备,上课铃响后立即进入教室,不搞与本节课无关的活动。做到不迟到,不早返,不无故离开课堂、不拖堂、不任意停课、不擅自调课。
(3)教师讲课要运用普通话、语言要清晰、生动、精炼、准确、鲜明,富有启发性、艺术性。讲课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在课堂上训斥学生。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要进行教育,但不能为了少数人不遵守纪律而停课训斥,妨碍全班学习。
(4)课堂板书要紧密结合讲解,做到精要、工整、条理、美观,并注意照顾学生视力。
(5)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对差等生的辅导,对优等生的培养。
(6)教师上课要衣着整洁、朴素、大方。钮扣要扣好,禁止穿背心和拖鞋上讲台,禁止穿奇装异服或特别艳丽构服装上讲台,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不有意卖弄、不耸入听闻。
(7)课堂上要求学生:坐姿端正,写字看书姿势正确;回答问题语言要清晰、声音洪亮、内容准确、逻辑性强、运用普通话;注意培养学生当众讲话能力。
(8)布置作业要适当,不要加重学生负担。
4、作业布置和批改常规。
(1)作业布置。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作业要严格要求,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和科学精神,各科教师都应提出和队真执行对作业的要求:A作业本要整齐划一,书写款式要规范化;B作业必须在认真理解教材、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按时完成;C作业时数与课时的比例要恰当。中小学生各科作业(包括预习、朗读、阅读作业在内)要严格控制。小学一年级一般不留家庭书面作业,二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三,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小时,初中每天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每天不超过二个小讨。D选择布置作业的原则:作业的内容应台乎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要求和教材中作业安排的意图,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必须精选作业,作业题目要有典型性,避免颧繁重复,过多过难;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作业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面向多数、照顾两头。题目分出基本型和提高型。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规定的作业时间内,可采用两套作业的方法;各学科作业份量要适当,不挤占其它学科时间和学生休息时间;不能用加大作业量的方法惩罚学生;作业要有针对性,要有具体要求;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作业的方法,要辅导那些经过钻研而又发生田难的学生,尤其要辅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
(2)作业批改:A批改准确。教师批改作业,不能有知识性错误,批语要用词确切。注意正面教育,积极指导;B标准境一。各科作业的要求要统一,同学科教师对学生作业灼要求要力求一致。作业评分要有客观标准,以便保证教学质量;C要严格要求。各科作业都应订正错别字,批改的符号要规范,文字要清楚。学生作业离要求太远的要重新做。遗漏的要补做;D批改及时。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各科作业都应在下次上课前处理好并发给学生。用红墨水,按照统一要求的符号批改(见附录),每次批改要注明时间,以便统一查阅;E教师要有批改手册,坚持经常性填写,便于对作业进行讲批评辅导;F作业批改形式与批改量。对作业批改可采取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略批略改,抽样批改,个别面批,师生共同板演批改和老师讲评与学生讨论订正等多种方法。作业批改量要求:工作量与班容量正常或低于班容量的班级要全批全比超工作量或超班容量的班级可适当降低作业批改数量(由教务处具体确定),不允许学生代替教师批改作业;G作业的评定、展览和保存。每学期由学校组织对学-生作业和教师批改情况进行评定,举行作业展览,对优秀作业要由教务处或任课教师妥善保存;L要在批改作业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以便及肘纠正。
5、课外辅导常规。
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查漏补缺和必要的补充提高,决不能把它排斥在教学全过程之外,认为可有可无。课外辅导的基本要求是:
(1)平时学生提问,应耐心指导和帮助。
(2)要因材施教。为了避免优生“吃不饱”和差生“吃不消”的现象教师在搞好班级教学的同时,对两头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对知识缺漏较多和因病因事缺课的学生要及时地有汁划地补课。
(3)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动向,发现有刨见、有抱负的学生应及时支持,培养。发现有掉队的学生,要及时与班主任、家长联系,作好工作;帮助学生释疑补课,以防功课拉得太远而失掉信心。
(4)采取多种形式补课。个别问题个别补,共性问题集体补。在方法上可以采取辅导专谈,问题解答、组织学生互相学习和介绍资料等多种形式。但应以小型、个别辅导为主,集体补课要适当控制人数和次数。
(5)补习要持之以恒。指导一个有创见的学生拔尖,特别是帮助一个差生跟班,教师要有高度责任心,要耐心,及时、持之以恒,使优生更忧,差生转化。
(6)辅导时要有全面观点,随时注意照顾其它学利,不加重学生负担,不损害学生健康。
6、成绩考核与评定常规。
(1)成绩考核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酌情况,是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的过程,也有利于教师研究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考试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为依据,着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捏和运用。考试目的一定要明确,内容的份量比例要适当,形式要趋向多样化、标准化(见《标准化考试的常规要求》)。
考试分析要科学,分析出区分度、通过率、信度、效度,不出偏题,怪题,不搞突然袭击,不要因考试造成学生精神过度紧张和劳累,更不能把考试作为强迫学生学习和惩罚学生的手段。
(3)严格控制考试科目和测验次数。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小学语文、数学、常识,可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各进行一次考试,其它课程只进行期末考试。平时的单元复习检查,以课堂提问和作业考查为主,也可以适当采取做测验性作业的方式进行。
(4)成绩考核一律采用百分制,六十分为及格,一百分为满分,期末考试只考本学期内容。评定学期成绩时,平时考查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进行沏中考试的科目,平时考查成绩和期中考试成绩各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评定学年成绩时,第一学期成绩可占40%,第二学期成绩占60%。
(5)因病不能参加考试的学生,可出据医生证明或由家长申请,经班主任同意,由教务主任(或校长)批准,分别情况准予免试或补考。免试学科的学期成绩,可根据学生平时成绩评定。
(6)确定升留级科目。根据规定,各学科成绩及格者,准予升级,成绩特别优异,经考核合格,允许跳级,不及格者应补考,经补考后,中学有三科不及格者,小学有两科不及格者,可予留级,但要从严掌握。
(7)毕业考试结合最后学期考试进行。毕业考试科目,以最后一学年所教内容为主,适当联系上一学年内容,统一命题。规定各科毕业考试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必要时可与招生考试统一进行)。不及格的学科应补考。
(8)学生成绩的评定,要力求全面,准确。实事求是,决定学生留级,应由班主任提出意见,经学校研究批?准。要严格控制留级幅度,不得超过5%。
(9)期中、期末考试后要进行试卷分析,总结教学工作经验教训,提出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试卷分析一般包括:知识的范围是否合乎教学大纲的规定,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掌握情况,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程度,掌握知识的牢固情况,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书面叙述及运算能力,各个题目、各类知识的正、误人数以及平均及格串,各科及格率,优秀率和提高串,并填写《试卷分析表》。教务处批准o
7、课外活动常规。
“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课外活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课外活动使学生对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运用和深化,也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它对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能力和个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课外活动管理工作,中学由教务主任具体领导,小学由校长或教导主任具体领导。各学校在制订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时,应把课外活动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活动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方式以及组织准备、检查措施等,必须具体明确,以保证活动的最佳效果。
(2)要结合学生年龄,性格特点,确定活动形式和内容:形式要多种多祥,内容要丰富多采,多从感性的,直观的、学生爱好的事物和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参加活劫的兴趣和要求,寓利学知识和技能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防止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千篇一律的活动。
(3)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活动以课堂基础知识为基础,进行巩固、深化,又以课外活动获得的成果来充实课堂所学内容,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要注意克服课外活动“课堂化”的现象。
(4)在课外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要不是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结合起来。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活动的方向,选择有意义的活动内容,并在活动中给予具体指导。
(5)每次活动都要做好记载,妥善保存学生的各种成果。(6)学校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可结合学校工作举办课外活动成绩展览,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家枝代表参观指导,以推功活动的开展。
(7)要注重实效,保证活动内容和教材基础知识的一致性。
8、教务工作管理制度。
教务工作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占的比重较大,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教育目的的实现。对学校教务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当前教育实践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教务工作管理任务:A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要用科学的指导思想实施教学管理,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符合教育规律,纠正在教学中易出现的不应有的偏向。如:只注重学习,忽视身体和思想,精力集中在高年级,放松低年级,重视毕业班,忽视非毕业班,偏爱优生,忽视差虫,只顾本学科;忽视各学科间的有机配合等。B.指导教师按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设计与组织好教学,为教师提供教研课题,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实验。
二、抓常规促进改革,抓改革完善常规。
为了实现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切实可行的制度、办法和措施,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和优良传统,使学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学校管理是基础,改革是突破。怎样处理好管理和改革的关系呢?现在介绍一所重点中学,抓常规管理改革的五年规划及其经验。他们抓常规促进改革,抓改革完善常规,建立起一个职责层次清晰、协调联系有效、信息反馈通畅的学校管理机制。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在管理内容上重视日标、计划和项目,避免短期行为和失控现象。(2)在管理结构上抓程序、协调、行为,优化整体效应,把“内耗”减到最低限度。抓程序管理上,一是把全校工作按教导,政教、总务分为三个方面,校级领导各分管一系统,各职能部门、处组室、班级只有一个“婆婆”,“对上负责一级,对下管好一级”,权力层层有,任务层层担,责任层层负;二是精减层次和人员,充分发挥每个系统、部门层次上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信息反馈线路短,同时使领导不被琐碎的具体事务缠身。在协调管理方面采取三个办法:一是确定办公室的协调功能,主要协调办公宣,教导处,总务处,团支部四大职能部门;二是除教研组为主体活动外,建立年级组,协调一个年级的德智体各项活动;三是在总务系统建立管理组,如财会组、膳食组、事务组,基建组,将水、电,财、物等归口管理,发挥协调功能。在管理工作中,他们十分重视行为管理,努力形成一个素质良好,积极上进,团结和谐的优化整体。他们抓的几项工作是:一改善住房条件,使全部中老年教师和部分青年教师住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二关心教师的婚姻、进修、子女等问题;三合理使用人才,对领导从严要求,生活上和教师待遇一祥,不搞特殊,工作上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3)在管理方法上抓民主、制度、竞争,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依法治校。他们发动全校师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加管理,使领导的决策建立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同时保证民主渠道畅通。职代会每学年举行一次。校长报告工作,分组民主评议,并形成决议,供领导层决策参考。学校建立起包括学生、教工、家长在内的民主接待日制度。学校还教代会,在重大问题决策之前,由教代会论证。
学校常规管理的强化,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带来了管理的科学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育质量。几年来,这所中学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改革,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受到了国家教委及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
第三篇:新教材讲座的学习心得
新教材讲座的学习心得
这个讲座非常全面的介绍了新教材,从阅读量,单元导读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对于第一次接触新教材的老师来说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一套好的语文教材,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师教学。促进语文教学改革。让语文老师不再纠结于“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这是陈先云老师给出的一个观点。同时也是很多老师在纠结并且想弄清楚的问题。相信很多老师听这样的言论听了很多次了,但都只停留在表面,停留在问题上。陈老师在这次讲座中也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二者的一个区别也就是“课程、教材、教学论”的联系与区别,相信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区别“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当然只是知道这个答案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教学中到底怎样去做还需要每个老师结合实际去理解、去应用。
大家都知道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好教”但“教好”并不容易。小学语文新教材学习了国外母语教育的优点,相信本次教材能对教学起到更好的指导意义。
也提出了增强6个意识,教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1、国家意识:在任何一个国家里,母语都在传递着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取向。感觉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
2、目标意识:主要强调用核心素养替代之前提出的三维目标,更多的强调语言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审美能力。这比三维目标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3、文体意识:在教学中老师时时刻刻要有文体意识,那就要我们老师要有很高的文学素养,自己想弄明白、搞清楚。
4、读书意识:强调自主、全面阅读思想。新教材阅读量增加,主要多在课外阅读。新教材相对现用教材课外阅读课程化、边缘化。新增了“快乐读书吧”环节。
5、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主体和主导关系的处理过程中要注意: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辅放结合、辅放适度。在教学中还应注意,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6、科研意识:也就是要有问题意识,要提出问题形成课题。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和经验的积累。
总的来说,教材改革,即使机遇也是挑战,希望对于一个初涉教坛的我来说更多的是机遇。新教材改革值得期待。
第四篇:2014业务讲座
2014/2015 第一学期小学部教学业务要求
主讲人:郑丽敏 2014年8月18日
参加人员:全体小学教师 地点:大会议室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加强教学的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为了更有效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备课小学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模式,充分体现教改思想,融入“自主合作探究”环节,精心设计有益的课堂活动。
教学进度表制定完善,放在教案最前面。平时教学进度要及时、按实际情况填写清楚。
3、每节教案必须标清节数,授课时间必须准确标注。某节课如果没上,要在教案上写清原因,否则按缺课案处理。
4、教学后记必须及时填写,主要记录本节课的得失,总结原因,积累经验,不要只言片语的套话而应该有实际作用。
5、必须提前备课,保证教案编写有两节余案,6、必须及时把校长、主任听评课的意见体现在教学后记中。写清哪位领导评的课,评课意见不用特别详细。
7、集体备课记录一定要按要求跟上,符合教学实际。
8、班任教师要在教科书上有比较详细的标注,(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备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备课可以加强计划性、目的性、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因此,教师应在备课上下功夫,不上无准备的课。要求做到六备: 1.备《课标》:掌握学科的知识体系,组织结构和各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把握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深刻理解《课标》,做到 “胸有全局”。
2.备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一堂课的三维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并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广泛收集教学资料,补充内容要适宜。吃透教材内容,做到 “心中有数”。
3.备教法:研究和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科学、合理、优化的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造能力。还要研究如何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观点,注意探讨多种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突出改革创新,做到 “灵活有序”。
4.备学生: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和认知需要;思想状况和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等。以便从学生实际出发,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人”。
5.备学法: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给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积极引导”。
6.备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教学方法、教具、学具使用、问题设置、基本训练、演示实验、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等环节都应周密考虑,精心安排,使之充分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做到“有章可循”。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保证课堂教虚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大胆尝试教改新模式,有效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遵循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发展学生的宗旨。我们教师要多专研、多反思、多借鉴,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1、预备铃响时有课的教师就应该等候在教室门口,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每位教师都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其做到上课起立要规范,要面向教师敬礼,然后师生互相问好。
2、上课伊始可根据学习内容或者上一节所学习的重点内容可以有必要的复习巩固,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学习。提问的内容不可太多,选择重要的巩固即可。
3、要有必要的导言,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要有必要的不同内容的过渡性语言和结束语。语言要力求简洁清楚、富有文采。不可随意,不可说大白话,注意读准字音。语文教师更应该力求精准。
4、课前要公布学习目标,可以写在黑板上也可以用语言讲述,语言讲述时要把重点的字词写在黑板上,提示学生重点掌握。一节课要有恰当的板书,板书一定要书写规范,条理清晰。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工整。我们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所以自己首先要做学生的榜样。
5、学习方式多样。小组讨论,讨论的内容一定有价值有意义有必要,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小组讨论的题目,不可随意就让学生讨论,浪费时间低效耗时是最没意义的。讨论时小组长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在小组讨论中,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积极地投入,除了接受信息之外,更多的是带着怀疑的心态去思考,其反应除了听之外更多地是赞许、补充、质疑。每个人都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日积月累,自信心得到了培养。而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了解讨论情况,随时督促、指导、点拨,决不能置身事外,无动于衷。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相信学生,要敢于放手,要有必胜的信念,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不可流于形式,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课改工作中。主要是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重点先解决学生“我要学”和“我会学”的两个问题,教师协同作战,互相配合,一心一意,有恒心、有信心、有毅力,全力以赴才能完成的工作。我们目前的课改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全体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完善。
6、如果想让学生到讲台展示,教师应说清展示任务,提出展示要求,关注学生展示情况,存在问题教师及时追问或引导,同时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对展示学生的错误、不足及时补充、纠错。教师要及时准确的给予评价,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无论提出的问题正确或错误教师都要给予表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做到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引导解决。课上适当穿插一些训练。可以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并进行验收。
7教学目标明确。能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创造性使用教材。
8.教学内容准确。教师对学科的内容、应用及相关的知识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教师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准确无误的,而且能够因势利导,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标》的要求,教学效果好。
9.教学结构合理。教学环节设计适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
10.教学氛围和谐。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信心、进取心和成就感。
11.教学方法灵活。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教法、学法、教具和学具。要能够恰当的选择,并熟练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12.鼓励评价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能力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13.掌握教学艺术。教师语言要清晰、规范、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教态要亲切、自然;板书设计要清晰、工整、布局合理。
14.遵守教学常规。严格执行课时计划,不擅自改变进度;提前迎候学生进入教室,遵守师生课堂礼仪常规;教师在授课期间不无故离开教室,不会客,不提前下课,不拖堂,不处理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要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重视教学卫生,注意学生读写坐立姿势,强化落实“三个一”要求:眼里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课桌一拳远;随堂教师要负责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严格执行“减负”规定,科学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
三、作业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通过作业,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以此来调节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做到三个“保证”:
1.保证质量: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实效性,不留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可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倡分层设置作业,鼓励弹性作业。除写、算性作业外,加强口头和实践性作业。
学生保证按要求高质量的完成作业;教师保证按要求高质量的批改作业。
2.保证适量:作业量应适当,难易应适度。主要学科的课外作业总量予以控制。小学一、二年级各学科和其它年级当天没有教学任务的学科不得留置书面作业。
根据教学需要留置的课外作业,每天的单科书面课外作业时间,小学三、四年级不超过15分钟,小学五、六年级不超过20分钟
注:各学科课内作业数量详见《教学工作要求一览表》 一、二年级写字:每学期32次,即2次/周。三---六年级写字:每学期16次,即1次/周 算草每学期(1—6年):每学期32次,即2次/周 三---六年级作文:每学期8次
单元月考试卷及分析总结:每月1次
学生笔记或练习本(带本)部分学科:每周批阅1次
3.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如次数、时间、正确率等应做记录;实行等级评价,评语要以激励为主,在此基础上提出希望。
4、家庭作业本学校统一及时认真规范完成,批改认真决不允许出现差错。
5、上交作业必须精挑细选,针对性要强,凸显典型性。批改要及时,有必要的圈点,标注,示范,修正等。反馈要及时,学生要用红色笔改正自己的错误。
6、保证次数,确保质量,严格要求学生规范书写,注意文面整洁,尽量不勾抹。作业 讲评时要把书写情况做以点评,经常性的强调,直至形成好的书写习惯。
四、计划、总结
工作计划是教学管理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教学人员顺利进行教学活动和衡量其教学工作基本行为的客观标准。
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书面文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本学期本着三个“着眼”做好本学期的计划、表册记录、总结: 1.着眼于整体,拟定学期各项工作计划; 2.着眼于积累,记载学期各项记录表册; 3.着眼于实绩,完成学期各项工作总结 注:表册内容详见下发的教师工作要求
第五篇:校长讲座材料
校长讲座材料
学校管理漫谈
搞好学校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是一名校长最基本的工作职责。而如何去完成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管理水平是办学的关键。
在当前的学校管理中,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怎样做才算是高水平的学校管理?根据自己几十年来的学校管理经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校长是主持学校全面工作的权力人物,校长的权威来自于自律,而不是来自于权力。校长的一举一动,对教职工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特别是校长的自身管理更要严于教师和其它基层领导。当校长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凡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人要正直,胸襟要开阔,允许别人发表不同意见,善于求同存异。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取得大家的信任。才能带动广大师生实现教育目标,创出最佳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二、组建高素质的领导班子
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一个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对于年轻中层,信任有加,肯定他们那股闯劲。我始终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保护他们的积极情绪,充分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做事,努力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领导的器重。
我对班子成员有三点要求: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多改变自己,少埋怨别人;多捡重担挑,少推卸责任。多用时间来瞻前,来实干;少用时间去顾后,去空想。要时刻注意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白自己的工作。否则,害人害己,两头不得好。
几年来,学校的每一位领导成员廉洁自律,率先垂范,不论是负责教育教学还是从事学校管理,每个人都能独挡一面,展现在老师们面前的都是正派、积极、坦诚、讲究原则、乐于奉献的崭新风貌,为全校老师作出了表率,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赞誉。
三、以人为本,关心教师
在学校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校长要宽容对待教职工,尊重教职工的人格,培养优秀的教师群体,使每个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尽可能发挥教职工的智慧和良策,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运作。校长要和教师多交流,培养感情,关心爱护每一个教师,用情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帮助教师解决困难,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了解掌握教师的心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如果校长与教师关系融洽,合作愉快,就能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凝聚力。
四、营造优雅的文化环境。
近年来,我校围绕“承古镇千年仁朴之风,育德才兼备四有新人”的办学理念,注重营造优雅的校园文化,形成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鲜明特色。无论是体现我校师生风采的橱窗,还是走廊墙壁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无论是一块块简洁明快、意蕴深刻的警示牌,还是凝聚师生智慧的班级文化;„„学校的每一处角落都是一张无声的画,一首无言的诗,都成为师生信息交流、展示自我、体会成功的“快乐驿站”,都彰显着无尽的教育内涵,无不启迪着学生的心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我校始终把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教学技能培训的重点。现阶段,我校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利用远程教学和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为提升教学 质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且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励、鼓舞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为此,我校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各方面的管理机制,注重发挥典型教师的辐射和引带作用,从而增强广大教师敬业、乐业的职业意识,树立其勤业、精业的师德风范,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达到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成为我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六、建设平安校园
在安全防范上,常规工作措施到位。学校加强了门卫的管理,加强了学生进出校园管理,学校领导教师二十四小时值班。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我们做到了以会代训,逢会必讲。组织师生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进行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和宣传,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面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上级领导;只要我校的每一位管理者、每一位教师心中装着爱、记着责任,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校的管理工作一定会日臻完美,办学水平一定会日渐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