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月份小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3(定稿)
贤者小学四月份小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月份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中心校的指导下,已进入了深入研究阶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四月份的的课题研究工作做一个简要汇报:
1、每位教师撰写了课题研究案例、教学反思等,有效拓宽了研究思路。
2、教师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继续围绕课题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研讨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3、各教研组能结合理想课堂的构建,针对教学中的困惑、难点确定教研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研讨活动。
4、学校还组织开展了教学大赛活动,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进行教学大赛,相互交流学习,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行。
高阳中心校 贤者小学
二零一三年四月三十日
第二篇:小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乌什县第一幼儿园小课题培养幼儿语言
表达能力的汇报
一、围绕课题从不同领域进行研究。
通过课题研究小组和各班班主任的研究,为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根据《3-6岁幼儿发展指南》,以幼儿年龄特征分为六个部分进行研究:小班在玩的基础上设计语言游戏,使孩子有表达的欲望;中班用添画活动渗透到语言领域;大班运用绘画和语言表达提高幼儿表达能力;学前一班开展家庭语言活动;学前二班幼儿早期阅读;学前三班看图说话。
二.研究方式
1.学习兴趣是幼儿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和家长一起努力给孩子讲故事,画画,复述故事,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给予享受
教师设计各种活动游戏,用优美而充满激情的语言营造情境,再现形象,使幼儿的心灵产生共鸣,也使他们体验到审美的欢愉。吸引幼儿的表达欲望和兴趣尤其重要,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眼光,灵活的思维,创造的头脑,而且要求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用一定的形式呈现出来。
三、取得的实效
1、采用小故事揭示新课,利于幼儿语言的积累
我们都清楚喜欢听故事是孩子们的专利,教师不懈时机的把文本内容变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既利于幼儿对语言的理解,也使孩子在听老师讲故事过程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组织语言、按怎样的顺序讲故事、讲了一个什么
样的故事等等,不知不觉中进行了积累语言、培养口语交际的训练,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例如,“在新疆教版大班下册《贪吃的艾尔肯》时,董雪莲老师绘声绘色的讲了《新疆的美食》的小故事(内容略),在幼儿余兴未绝时,她又说谁来说一说我们的美食在那里可以买到?幼儿谈出各自想法。最后,董老师说:“今天也来学习《贪吃的艾尔肯》,让大家来看看,结果怎样?幼儿在故事中很轻松地进活动,学得效果一定会好的。
2、运用情景的形式揭示新课,利于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3、家长和教师一起用绘画、亲子活动使孩子热爱表达
情感。
虽然我们的研究有点肤浅,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可以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例如:王英老师讲《新疆的烤肉》:自扮自演卖烤肉,活灵活现,这样将幼儿的兴趣提起,效果能不好吗?
好的语言环境犹如一首乐章的优美动人的序曲,一出戏剧的钩人心魄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引人入胜的开头。一节活动的开始,教师如能设计一个好的语言环境来拨动幼儿的心弦,激发幼儿的兴趣,那么这节活动已经成功了一半。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语言这片美丽的沃土,会开出更多鲜艳的花。
乌什县第一幼儿园
2014-4-29
第三篇:小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小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一、背景分析
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文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它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步骤。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因此我校将“激趣导入新课”作为研究的小课题。另外,陈袁滩中心学校近几年始终以课堂质量工程为契机,以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为目的,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把小课题研究持续的开展下去,通过专家的指导,2006年该课题被确立为苏教版立项课题,这样更加大我们研究课题的决心。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注重发挥课题小组的集体作用,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评课,使语文课堂的导语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学生接受,主动搭建起了伙伴之间交流的平台。同时发挥网络的优势,同伴间同行之间在网络的平台上,将不同的导语相互传递,以最好的导语服务课堂。在此期间,我课题组成员在自己的博客上、中心学校的网站上把自己精彩的课堂导语、案里反思传到上面,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二、发挥导语的作用,提高课堂实效性。
要想让导语在课堂中发挥最大的实效,必须清楚的了解导语的作用。在实践中我认为导语有下列作用:
1.调集注意
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活动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致志。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越强,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靠。
2.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语文学习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
3.引上正轨
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首要作用和功能就是引导学生顺利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它好比通往正题的桥梁,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轨,从而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
4.引入佳境
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创造一个和谐,活泼,愉悦,热烈的情境,用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导入好比演奏前的定调,它直接关系到演奏的成败。
5.启迪心灵
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导入,必然会拨动学生的心弦,调节其心志,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
6.给予享受
优秀的导入设计其美学价值不容忽视。教师用优美而充满激情的语言营造情境,再现形象,必然会使学生的心灵产生震动,也必然会使他们体验到审美的欢愉。
三、导语设计的几种形式
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同时应当予以注意的是,导入是艺术也是科学,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眼光,灵活的思维,创造的头脑,而且要求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用一定的形式呈现出来。
一、采用小故事揭示新课,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
我们都清楚喜欢听故事是孩子们的专利,教师不懈时机的把文本内容变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既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使孩子在听老师讲故事过程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组织语言、按怎样的顺序讲故事、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等等,不知不觉中进行了积累语言、培养写作方法、口语交际的训练,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谁的本领大》时,我绘声绘色的讲了《五官争功》的小故事(内容略),在同学们余兴未绝时,我又说谁来评一评嘴、鼻子、眼睛、耳朵到底谁的本领大?同学们谈出各自想法。最后,我说:“今天也来学习一篇课文《谁的本领大》,让大家来看看文中谁和谁在比本领,结果怎样?学生在故事中很轻松地进入课文学习,学得效果一定会好的。
二、运用谜语的形式揭示新课,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猜谜语往往是很感兴趣的,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可以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例如:一位老师讲《蜜蜂引路》一课师:老师给你们猜个谜语好不好?生:好!师:“嗡嗡嗡,嗡嗡嗡,成群飞进百花丛,采来花粉酿成蜜,个个都是爱劳动的小英雄。” 生:这个谜语说的是蜜蜂。师:对。小蜜蜂在野外采足了蜜就会飞回家去酿蜜。要是你想知道小蜜蜂的家在哪儿的话,只要悄悄地跟着它走,就一定能找到它的家,这样小蜜蜂不就成了很好的带路人了吗?今天我们就一块儿学习《蜜蜂引路》。这样将学生的定势所定在课文内容上学习效果能不好吗?
三.采用演示法导入新课,加强学科的整合性。
三年级《做一片美的叶子》就可以采用这样的导语,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生:喜欢!
师:那好,现在我想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画一片美的叶子!可以上黑板来画,也可以在下面画。愿意到黑板上来画的同学请自己上来!
(几个学生兴致盎然地上台作画,其余学生在座位上画。)
师:(极富诗意地为学生作画配上独白)一只只嫩生生的小手,在黑板上自由“舞蹈”,一个个“舞蹈造型”——一片片叶子布满黑板,这仅仅是一片片叶子在展现?不,这是一扇扇心门在洞开,这是一颗颗心灵在舒展,这是一朵朵心花在怒放!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让我们“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板书课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四、巧设悬念。先设悬念,引发学生思考的激情的求知欲望。小学生遇事总想探索个究竟,也喜欢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根据这一态度,巧设悬念会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更易于学语文、用语文。在教学《石头书》这课时,我采用由课题巧设悬念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石头书》),请大家齐读课题.师:当看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想到什么?
生1:我知道书可以用纸做成,石头怎样做书呢?
生2:石头书有多重?怎么背它上学呢?
生3:我们平时看的书有作者,石头书有作者吗?
生4:石头书有内容吗?
……
师:同学们根据课题,脑海中一下子就闪现了这么多问题,真好!大家都想找到答案吧?那么就让我们轻轻地打开书,带着问题,好好读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
五、创设情境
情境式导语就是在讲授前,根据文章内容创设某种气氛与整篇文章的气氛相吻合,力求达到文章内容与授课语言表达形式的和谐统一。《草原》一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草原的热爱,歌颂了蒙汉人民兄弟般的情谊。文章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惊奇”、“叹服”,给人以美的享受。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语文水平,讲授时也可以设计这样一段导语:挺拔雄峻的泰山给人以庄重,一望无垠的平原给人草原以舒展,汹涌澎湃的大海给人以激情,一碧千里的草原给人以怎么样的感受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的感想。这样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体验,然后说说自己的感想。这样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体验,去感受。这样的导语,同样可以达到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再如《盘古开天地》一课的导语也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法:
1、师课件展示:蓝天、绿地、碧水。让学生谈谈观赏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赞美景物的美)
2、师听后导:我们的宇宙是这么美丽。相传在很久以前我们的宇宙一片混沌,有一个盘古的巨人,举起斧头开天地,从而才有了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神话故事。出示课题
18、盘古开天地(齐读)
好的导语犹如一首乐章的优美动人的序曲,一出戏剧的钩人心魄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引人入胜的开头。一堂课开始,教师如能设计一个好的导语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语文这片美丽的沃土,会开出更多鲜艳的花。
第四篇: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
我代表尧生中心小学《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课题组就本课题研究工作做以汇报,恳请各位专家给以批评指正。
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同行的密切帮助下,在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因为,课题研究工作对我们来说,虽不是陌生的领域,可是,将它作为一项研究,我们还是感到压力很大,能否让研修工作取得有效,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为我们的孩子安排了一篇篇充满童趣、学生喜闻乐见的文章,增强了可读性,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同时渗透了许多科学方面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随着年级的增高,我们语文老师觉得有点力不从心,班级里过早地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新课程教材倡导“多认少写,提早阅读”,随着识字量的增多,由于学生个体记忆水平的差异,语文阅读技能的悬殊,从而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便逐渐产生了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课堂上,他们是旁观者,由于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差,阅读能力欠缺,课堂上不愿发言,即使是发言了,也是闪烁其词,连一句连贯通顺的句子都说不上来,又谈何理解和体验呢?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感到学习的索然
无味,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出于这种现状,我们决定把《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作为这次研修的课题。本课题2014年1月申报通过,2014年1月开题,整个研究工作预计到2014年12月底结束。参加本课题实验的教师有5人(包括借调和教研室的2位同志)。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所以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是必须的。我们要为学困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促写,提高语文成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
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何让学困生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我们确立了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的课题。
三、课题研究目标
我们将通过对学困生的调查、分析,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困生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最终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将构建符合本校特点,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策略,从而促进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1、调查各班“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研究导致其阅读能力低下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行分析。
2、研究课堂中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3、研究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困生的阅读能力的对策。
4、研究树立“学困生”阅读自信的对策。
5、研究科学、合理地指导“学困生”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并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逐渐提高此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对策。
6、研究利用评价来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对策。7.对学困生阅读能力提高进行个案研究。
五、课题研究步骤和方法:
共分为三个步骤
一是准备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⑴ 搜集资料,了解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转化的方法和措施,根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制定研究方案。
⑵ 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确定实验对象,制订研究方案。
二是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0月)。⑴、按方案制订课题实施工作计划,开展研究。⑵、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定期进行阶段分析和阶段总结。⑷、在定期进行阶段总结的基础上调查、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方案,继续进行实践研究。
三是总结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反思,以备以后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方法:主要采取了调查法、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
六、课题研究成果
(一)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研究问题
我们在2014年3月和5月对不同年级的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收到有效问卷40张。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研究,写出了相应的问卷分析。许多后进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阅读不
感兴趣,不会读也不想读,就算是有书读,他们也无从读起,读了也不懂得吸收和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也没有时间读。另外,因为都是农村的孩子,父母很少愿意给孩子买书,学校的图书室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孩子的阅读量。
(二)和他们谈心、交流。经过一年多来的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形成了相关的论文。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根据研究计划,制定了《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在我校进行实施;同时进行研究成果总结,撰写了相关论文24篇(装订成册);体会3篇,教学设计13节,调查问卷:2次,学生40份,随笔3篇,读、观后感8篇,学困生个案(转化)5篇。
通过具体的研究,以及撰写论文时的心得体会,总结出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语文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深入领会新课改理念,提高自身的教育思想素质,将关爱语文学困生的思想意识具体贯彻到教学行动中,课后要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发现,在改进中实践,在探索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因学生某方面的不足,就歧视学生,甚至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用用多把尺子”评价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爱。“爱能够融化一切坚冰!”要辩证的看待 “学困生”,努力挖掘他
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同其他的同学一样都能沐浴师爱得阳光。在教育中我力求对学困生奉献一片爱心、给他们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欣赏,让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爱上阅读。
(2)培养学困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要启发引导他们自悟,尝试成功,感受乐趣,给他们注入学活知识的灵丹妙药,从而充分发挥脑力功能。我在教学中是这样的做的:
1、联系实际,讲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课时注意增强趣味性,重视课堂练习的教学。
2、为学生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
3、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困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加强辅导。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还要读得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小学生普遍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读物。
(3)家校互动,让孩子爱上阅读
搞好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以便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老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4)时刻不忘学困生,注重个别辅导,并做好记录
在教育教学上时时想到学困生,在备课时首先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上课时要想到学困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胆地回答问题。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他们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后进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上评讲课时,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群体效应的力量,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
老师在平时课余时间就得做个有心人,对学困生进行个别的辅导,及时做好学困生的转化记录。从最基础的专项训练开始入手,一点一滴地帮他们补起来。只要持之以恒,当他们的基石垒到一定高度时,你就会发现他们上课的专注力会越来越高,接受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了。
七、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一,就课题本身而言,在时间上还是显得有些仓促,还需进一步完善。
第二,在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上,有待于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辅导作用和辐射作用,广泛引领更多教师继续投入到教改中去,在更广的领域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从起步走到今天,得益于各位领导和同
志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代表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全体老师对您们的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您们更大支持和帮助。
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以期今后取得更大的成果。
谢谢大家!
课题组 2014年12月18日
第五篇:课题研究汇报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莱阳市姜疃鲁花中心小学
我校自2013年10月实施“双轨识字”的研究,实验对象为一、二年级学生,共有360人,实验教师平均年龄为35岁,且责任心强、工作热情高、对实验课题有着极大兴趣的一线校级骨干教师。
我对课题实验的“喜爱”
一年级一班 闫慧政
我执教的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40人,入学年龄为6周岁,入学前大部分学生学会了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知识,学生的识字量不大,范围也仅局限于日常出现频率多的一部分字,可以说,在识字数量、范围方面学生的总体水平很不理想。去年10月,在教研室张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双轨识字”课题的开展,当然,开始之时免不了困难重重:学生的底子薄;老师的头次接触。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迅速调节好心态,按着学校制定的实施计划一步一步来进行,本着“与学生一起学习,与学生一起进步”的信念,走过了两个学期。
回首这两个学期,我发现收获颇丰,主要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来说。
学生的变化是最大的:一是识字能力的学习。由入学初的老师教,学生被动学,到现在的学生自己学,学习的兴趣极大提高了,现在我班的学生都争着当小老师教“自己的新朋友“,看到孩子争先恐后举起的小手,心里的幸福感满满的;二是组词、说话能力的提高。还记得一开始用《识字写字手册》时孩子们的表情,个个紧锁眉头,手中的铅笔转来转去,也想 不出答案,最后还是求救于我,现在好了,孩子自己会交流了,会查字典了,会争论了,会说”还可以组个这样的词语“……我的心里又一次被幸福填满;三是写字水平的提高。缘于”识字大王“、”晒自己的收藏“、”我的识字写字手册“等活动的开展,孩子的书写越来越规范,字写得有模有样,真正体现了我们的”方块字“,现在只要拿起笔写字,孩子就会说,”我要把字写得最漂亮“。,这时,我就会被幸福包围着,总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是应该的、是有收获的。
老师也从最初的无从下手到现在的得心应手,越来越适应“双规识字“,适应的同时也慢慢喜欢上了它,我相信有了这种喜爱,会让我的业务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也会让我在教学的路上越走越远,期待在二年级能硕果累累!
“双轨”识字教学阶段性总结
一年级二班 初爱珍
随着信息媒体的快速发展,小学学生的信息量较之以前增加了,见识面也拓宽了。作为高年级学生要早日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历史,必须在低年级扫除拦路虎——生字。这样,它即可以由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又可以提前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700左右个生字(包括二类字)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目前,“双轨”识字教学实验已成为我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并得到专家的认可。
1、本次实验课题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实验人数40人。实验时间2014年3月至7月。
2、实验目标:所谓“双轨”识字,是通过课堂教学识字和课外自学识字两条渠道,使小学低年级95%以上的学生在1—2年级两年内完成或超过大纲规定的2500字的识字任务。
3、实验之初我班学生识字量有限,考试时甚至连题目都读不懂,经常闹笑话。经过半年来的实验,学生进步很大,我们在不增加学时,不增加学生负担,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转化差生,发展优生的前提下,围绕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作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尝试。
第一:抓课堂识字教学,重在方法指导。在进行课堂识字教学中,要依据教材内容、生字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
1、运用规律:教师认真研究汉字的规律,将其应用到生字的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汉字90%以上为形声字,它包括形旁和声旁两部分。“形一半,声一半。形旁相同是同类,声旁相同声音近”。如学“搬”字时,让学生做一个搬的动作,让其明白搬要用手臂完成,所以“搬”字是由提手旁和“般”字组成。再如“裕”字,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谷”,有衣有食,丰衣足食为“裕”。这样讲通俗、形象、易懂。
2、新旧比较:教学生字时,若能经常回顾所学,能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见效较快,记忆牢。(1)利用形近字识字。如学“推”字时,可结合熟字“谁”来换偏旁即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学会了本课的生字“推”不能到此结束,我还会给学生扩一扩,“推”要用手,是提手旁,那“土堆”的“堆”是什么旁?学生会说是提土旁。所以这节课,学生既复习了熟字“谁”,又学了生字“推”,还多学了个“堆”字。形近字识字有四种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合一合。上面的例子就是用了换一换的方法。加一加即熟字是独体字时,加一个偏旁就组成一个生字,如“直”是熟 字,加木字旁就变成了“植”,加单人旁就变成了“值”;反之减一减即熟字是合体字,去掉偏旁就变成生字,如“漂”是熟字,减掉三点水旁就变成了“票”;合一合是学会意字的一种方法,如三人众、三木森、三日晶、小土尘、小大尖、不正歪、日月明。(2)利用反义词识字。如教“硬”字,可以出示已学过的“软”字让学生认读,联系日常生活回答。“软”的反义词是什么?同学们回答“硬”,这时,出示“硬”字认读,并板书“软——硬”,弄清“硬”的字形,字义,这样,不仅认识了这一组反义词,对“硬”字的字形义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3)利用多音字识字,如学“关系”的“xì”字时,和“系鞋带”的“系jì”字联系起来,放在同一位置对比认识,这样,同学们通过对比掌握了多音字“系”的读音及字义,且牢记不忘。
3、利用“歌诀”:“歌诀”可使抽象的字符形象化、具体化,集形象性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琅琅上口,学起来轻松愉快,使学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如“躺、糖、烫”三个“tang”音节字,可编成下面歌诀来记忆:“糖是唐老鸭抱着米花糖,躺是身子边靠个小和尚,烫是烈火上熬着一锅汤”。再如,所:一户一斤米;牧:骑牛写文章;闭:人才进了门。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念:今天要用心念书。肯:月亮不肯止步。狼:狼狠一点。爱:“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等。
4、猜字谜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老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型,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磨: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片小 树林,长在石头上。待:俩人站着用尺量,都是一尺一寸长。告:一口咬掉牛尾巴。欣:差十两。
第二:课外识字教学,重在形式多样。课外识字是多渠道,多因素的,我们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在娱乐中识字、在愉快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1、多阅读:通过阅读《自读课文》、课外读物及订阅的书报自学识字。阅读识字是学生课外自学识字的主要途径,要大力提倡学生在课外多阅读多识字。我们规定学生每天读一篇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读准字音,第二天检查。学生为了把课文读熟练,就会反复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并对生字识记和归类整理。
2、“读”故事比赛:孩子喜欢故事,讲故事需要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难度较大。而“读”故事比讲故事难度降低,全班同学都可以参加比赛,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原则。学生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识了很多字。“读”故事比赛一般利用同学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进行。
总之,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字的积极性,又促进了识字教学。我们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实施“双轨识字”,只要方法得当,提高识字效率,不仅没给教师学生增加负担,反而增加了兴趣。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实验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年级最高识字量达到了2000多个,平均识字量在1000个以上。今后我们应该继续开展这一活动,并把它落实到实处,争取低年级完成2500字左右的识字任务,就能为中高年级“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双轨识字教学阶段性总结
一年级三班 曹志雯
实验开始的时间:2013年10月份 实验年级:一年级 实验人数:39 开始时试验情况: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记住了字的读音,大体的字形。2.50%的学生能熟练的记住字的结构与写法。3.不能进行归类。
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是对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我校的“双轨”识字教学实验使学生得到了正规化、全方位的常规训练,使一年级90%的学生产生了识字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识字习惯,学会了如部件识字法、对比识字法、归类识字法等识字方法,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改善了学校和家庭的育人环境
“ 双轨”识字教学实验的开展,使学校环境、管理体制和教师的教学意识、操作方法都有了新的变化。就课堂教学而言,首先是形成了音义形结合,字词句相联,领学自学并重的课堂识字教学模式。识字活动提供了家庭成员间平等交流的机会,融洽了家庭关系,形成了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还密切了家庭与学校间的联系,使家长更了解学校,支持学校了,保证了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生活能力
识字小队长期健康有序的活动,锻炼和发展了每一个学生。首先是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得到发挥,意识得到加强。其次是丰富了学生见闻,其生活能力得到加强。的确形式多样的 活动,可以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方面获得成功,从而树立生活的信心。
四、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将这种识字方法渗透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让孩子在整理时更能得心应手。
双轨识字教学阶段性总结
一年级四班 于青霞
一、基本概况
双轨识字教学于本年4月份开始实施,实验对象为一年级小学生。随着实验课题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和实践,低年级识字活动已达到了高潮,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识字氛围,学生在掌握了识字方法和途径以后,潜移默化地在生活中去自主识字,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刚开始使用识字写字手册还是比较费劲的,在此需要对学生多加指导,让学生对这本手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随着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这本书能够真的为我所用。
(1)继续让学生做识字卡片,并在课堂上拿出来展示并交流。(2)拿出专门的阅读时间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一般一周有2节课左右的时间。
(3)教会学生观察周围的指示牌或标语,利用环境来识字。(4)学生可以每天看半小时的带有字幕的动画片,一方面可以放松娱乐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生字。
三、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 经过近一学期的实践,从效果看,是令人满意的。实验达到了预期目标:
1、学生朗读课文时,声音响亮,读得也比较正确、流利,速度 也快。
2、学生看图写话能力也比较突出。大部分能比较准确地看清图意,语言表达比较通顺。
3、学生在识字时都能够想出很多方法来识记汉字,方法多样,有趣、新鲜。自主识字,创新实践,主动发展,学生乐于识字,学习兴趣浓烈,学生不但能用上在课堂上所学的识字方法,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4、学生的识字热情空前高涨。在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识字认字;在生活中,同学们乐学好 问,注重积累,阅读水平也逐年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1、识字主体千差万别,初入学的孩子识字量从十几到数百,相差很大。究其原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培植了“识字”的土壤,不具备以上家庭环境的孩子其 实也有识字愿望,只是总得不到满足。
2、片面强调学生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3、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撑。
4、没有比较科学的成套的教学方法。
“双轨”识字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二年级四班 刘美玲
实验开始时间:2013年10月 实验年级和人数:二年级四班:50人 实验情况:
(一)实施前情况
实施前,我班学生刚升入二年级,学生识字写字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识字写字的兴趣、积极性不高,识字写字量较少,识字写字教学比较费力。
(二)实施后情况
课题实施后,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有了知识的武装,学习起来便有了兴趣,识字量有了显著提高。
学生们识字量增加了,阅读的生字障碍就减少了,个个变得爱读书、乐读书,而从读书中又增加了识字量,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形成了“我识字,我快乐”的良性循环。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继续实施实验课题,让“双轨识字”成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启明灯。建议和要求: 建议继续实施。
“双轨”识字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二年级一班 张仁为
实验开始时间:2013年10月 实验年级和人数:二年级四班:50人 实验情况:
(一)实施前情况 实施前,我班学生刚升入二年级,学生识字写字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识字写字的兴趣、积极性不高,识字写字量较少,识字写字教学比较费力。
(二)实施后情况
课题实施后,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有了知识的武装,学习起来便有了兴趣,识字量有了显著提高。
学生们识字量增加了,阅读的生字障碍就减少了,个个变得爱读书、乐读书,而从读书中又增加了识字量,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形成了“我识字,我快乐”的良性循环。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继续实施实验课题,让“双轨识字”成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启明灯。建议和要求: 建议继续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