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研组长初中语文于少堂国培教学反思.do
潜心校本研修,提升专业发展
——听贾玲老师专题培训反思
延安市富县沙梁初级中学 于少堂
2012年11月24日下午,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思堂,我有幸聆听了省教科所贾玲老师的《中学语文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题培训报告,学习后让我对校本研修有了更深的理解,它将对我今后的专业进步起到方向标的作用。
首先,她让我理解了校本研修的内涵,懂得了校本研修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有学校和老师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以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需要轰轰烈烈,只需要基于学校、基于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从学校中来、从工作中来,在学校工作中实践研究,反过来将研究成果付诸行动,服务于自己的工作。它也不需要想得多么神秘,目标设置的多么宏伟,只要抱着“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即可。它也不像我们想的那么艰难,只需要我们在教学反思中照镜子,确立问题,在同伴互助中找路子,摸索方法。在专业引领中洗脑子,转变观念。最终我们就可以收获果实,在专业发展中,成就事业梦想。
反思一下自己在校本研修中的做法,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思想上没有高度重视。虽然现在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已不必再细细言表,可自己因为不懂得如何入手,把它想得过于神秘而茫然无助,迟迟没有制定一个科学的规划,没有认真梳理教学中的典型问题,只是走哪算哪。缺乏最根本的科研意识和态度。
2、在思考中,也只是以自己所带学科知识为主,没有更多的去关注学校、同事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3、只注重教材的研究,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思考。
4、只关注狭隘的经验总结,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
5、参与的主动性不够,还依赖以往的行政介入,还只是在各类培训中充当配角,角色定位不明确。
基于自身存在的问题,我觉得自己今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校本研修的核心理念是行动研究,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所以我们要在教研组内确立自我反思提出问题------教研组内确立课题-------备课小组共同设计方案------研究者付诸实施-------教研组集体反思与评价的研修模式,把个人努力和集体智慧相融合。
2、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拓宽反思的深度和宽度,在经验的积累和反思中成长。
3、扎扎实实践行“终身学习”的思想,在书籍中学、在网络中学、在同伴互助中学,通过各种有效的学习途径,丰富自己的理论积淀,积极的由教书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为有效校本研修做知识铺垫。
4、要不耻下问,主动交流,关注集体、同事、学生的发展,在和同伴的合作中实现共赢。
5、拓宽研究的内容,从课堂教学、考试评价、校本课程等多角度入手。
6、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勇于创造,比如整合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丰富教材,充分发扬自己的教学个性。
7、给自己的研究科学定位,了解他人的学术研究成果,接纳更多的信息来源,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正确审视价值的判断,贾玲老师说,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勤劳的品质、对事业的热情、肯付出汗水,还要有一定的智慧,我会按照老师“跳出语文看语文”的指导,从哲学的角度、心理学的角度、社会学的角度,紧扣教育教学这一中心,通过精雕细琢、扬长避短,使自己在校本研修方面有所成果,做一名真正的好老师。
第二篇:国培教研组长研修总结
忙碌、充实的工作生活总是过的很快。今年,我十分有幸被选为丰都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中学数学2组组长,并全程参与了丰都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中学数学2组的培训,从接到培训通知走进培训到现在,已从炎炎夏日已到秋风硕果。一眨眼,培训任务已进入尾声。这次的培训让我能够足不出户就能聆听到专家的讲座;学习到大家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设计能够一起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培训仿佛一缕清风吹进我的头脑,让我清醒的认识到今后的教学之路向什么方向走去。专家们的知识和魅力时时撞击我的心坎,不断充实着我的教学工作,使我和学生共同受益。这段研修的历程,有压力,更有收获。
一、培训收获
本次培训我属于丰都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中学数学2组,和同组的51名老师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这3个多月的时间里,共完成教学设计
篇,作业
篇,校本资源
篇,研修心得
篇,发帖
,回帖
。已按时按量的完成此次培训计划。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优秀文章
篇,优秀学员
位。
二、树立了新的理念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网上学习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三、提升了专业知识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讲解,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四、开阔了交流空间
1、远程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 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
2、通过这个平台,让我开阔了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交谈,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3、通过看视频和在答疑过程中,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对我们今后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的解决课堂突发事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感觉受益匪浅!与专家老师交流,在班级论坛中发帖、回贴,进行论坛研讨等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五、更新了教学方法
此次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我们农村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六、增进了老师的友谊
1、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的同时,在班级论坛学习交流时与校内校外相识或不相识的同行朋友进行网上探讨。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也通过同行的帮助,解除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发帖、回帖”充分交流阐述自己在教育教学的感想、心得、体会,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真挚交流,增长了教师的见识,增进了我们老师之间的友谊。
2、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学怎样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一些原来自己也不是太清楚的知识,巩固和升级了自己的知识库,这一点是非常有价值的。
3、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
总之,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充实和完善了自己,我很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第三篇:国培教学反思
国培地理教学反思
芒部中学 李静
经过长时间的国培学习后,我参照我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结合国培学习到的理论,对我的地理教学做了深刻的反思,现反思如下:
教育改革一直在要求,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对合作学习的本质——高度结构化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课堂分组讨论上;教师收集、制作资源能力低下,导致地理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
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
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八、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
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整合教材、教具、图书、资料、网络、教师自身、学生等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对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的实施。从周围地理环境和教材中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优选整合教学资源,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发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教学反思发言稿
秋风瑟瑟的季节,我来到了武汉,参加了为期一天半的湖北省小学语文教学观摩课学习活动,亲耳聆听了名师的课堂,亲自感受了名家的风采,感觉不虚此行,受益匪浅。
此次活动,我们共听了7节课和两场专题讲座,在授课的老师中,既有湖北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又有董曜红、孙双金等特级教师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高超的教学艺术,为我们做出了示范,让我们知道了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果,也领略了教学的无穷魅力。
一有感于阅读教学阅读课以读为主,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从读中品味,读中感悟。
在《酸的和甜的》的教学中,鲁巧云老师就很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要读出体会,读出感情。比如指导朗读第一段落时,就先让学生自由读,谈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狐狸想吃却吃不到的心情;在指导第四段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小猴子迫不及待爬上葡萄架的心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引读,表演读等方式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道理。
在乔能俊老师的《秋天的怀念》中,也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目标。在检查字词部分便渗透了朗读指导。乔老师先出示三组词,让学生先观察每组词的规律,告诉学生每组词语都可以读出一个画面,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你带着想象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你的这种想象读出来。在对课文品析中,更是把读作为主线,尤其是对第一段的朗读指导,非常到位。通过教师满含深情的范读,和教师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使学生充分理解史铁生双腿瘫痪后的痛苦,从而引导学生读出感情,并用各种形式的读,如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角色读,指名读等,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作者的痛苦和母亲的伟大。
在孙双金老师《走近李白》的教学过程中,孙老师更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和豪迈的激情引导学生品读李白的诗歌,读出诗味,整节课,学生都诗性浓浓,课堂似乎变成了李白诗歌的朗诵会。
2建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注重鼓励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师生关系良好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很难想象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麻木不仁的老师能让学生认真听他讲课。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这5位老师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都摆正了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位置,突出地体现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他们的课堂上可以看到教师语言的魅力与艺术,他们的课堂上都充满了鼓励性的评价。这种评价已经脱离了公式化的你真好,真棒等模式。如《秋天的怀念》中,乔老师用了“你读出了史铁生的痛苦”“他一定会记住你的善良”等鼓励性评价,在孙双金老师的课堂上更是洋溢着激情与鼓励,如他鼓励学生质疑时,说“你有双发现的眼睛”,当学生读出了诗味时,他说“你就是现代的小李白”当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出现时,孙老师说“这是冯家的观点,我喜欢听到不同的”这样的评价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使学生乐学,爱学。
3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这几位优秀的教师他们的课堂方法各异,精彩纷呈,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如鲁巧云老师在执教《酸的和甜的》这篇童话故事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学生面前显现栩栩如生的画面,增加教学的情境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乔能俊老师在讲《秋天的怀念》中,也用他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营造出画面和场景,使学生对作者的悲惨遭遇感同身受;孙双金老师在《走近李白》中,也通过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讲述李白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李白是仙,也是人;李老师还用配乐诗朗诵及演唱诗歌的方式使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中。
除了以上几点外,我还特别佩服各位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他们的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是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走,让学生只回答自己设计的问题,而是能做到收放自如,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和文本,教师,学生的互相对话中,让学生充分的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惑,在课堂上充分地表达,真正做到学生能“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老师只是起引导和点睛作用。对比自己的课堂,我深刻的感觉到自己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还做不到真正的收放自如。我知道,这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通过一次两次学习就能立刻改变的。但是,态度决定一切。有了名家的引导,加上不断的实践努力,我想总有一天,我的课堂也会慢慢有变化的。
最后要特别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让我们能够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走出去,真的能够发现一片更广阔的蓝天……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教学反思发言稿
秋风瑟瑟的季节,我来到了武汉,参加了为期一天半的湖北省小学语文教学观摩课学习活动,亲耳聆听了名师的课堂,亲自感受了名家的风采,感觉不虚此行,受益匪浅。
此次活动,我们共听了7节课和两场专题讲座,在授课的老师中,既有湖北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又有董曜红、孙双金等特级教师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高超的教学艺术,为我们做出了示范,让我们知道了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果,也领略了教学的无穷魅力。
一有感于阅读教学 阅读课以读为主,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从读中品味,读中感悟。
在《酸的和甜的》的教学中,鲁巧云老师就很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要读出体会,读出感情。比如指导朗读第一段落时,就先让学生自由读,谈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狐狸想吃却吃不到的心情;在指导第四段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小猴子迫不及待爬上葡萄架的心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引读,表演读等方式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道理。
在乔能俊老师的《秋天的怀念》中,也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目标。在检查字词部分便渗透了朗读指导。乔老师先出示三组词,让学生先观察每组词的规律,告诉学生每组词语都可以读出一个画面,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你带着想象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你的这种想象读出来。在对课文品析中,更是把读作为主线,尤其是对第一段的朗读指导,非常到位。通过教师满含深情的范读,和教师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使学生充分理解史铁生双腿瘫痪后的痛苦,从而引导学生读出感情,并用各种形式的读,如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角色读,指名读等,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作者的痛苦和母亲的伟大。
在孙双金老师《走近李白》的教学过程中,孙老师更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和豪迈的激情引导学生品读李白的诗歌,读出诗味,整节课,学生都诗性浓浓,课堂似乎变成了李白诗歌的朗诵会。
2建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注重鼓励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师生关系良好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很难想象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麻木不仁的老师能让学生认真听他讲课。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这5位老师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都摆正了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位置,突出地体现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他们的课堂上可以看到教师语言的魅力与艺术,他们的课堂上都充满了鼓励性的评价。这种评价已经脱离了公式化的你真好,真棒等模式。如《秋天的怀念》中,乔老师用了“你读出了史铁生的痛苦”“他一定会记住你的善良”等鼓励性评价,在孙双金老师的课堂上更是洋溢着激情与鼓励,如他鼓励学生质疑时,说“你有双发现的眼睛”,当学生读出了诗味时,他说“你就是现代的小李白”当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出现时,孙老师说“这是冯家的观点,我喜欢听到不同的”这样的评价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使学生乐学,爱学。
3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这几位优秀的教师他们的课堂方法各异,精彩纷呈,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如鲁巧云老师在执教《酸的和甜的》这篇童话故事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学生面前显现栩栩如生的画面,增加教学的情境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乔能俊老师在讲《秋天的怀念》中,也用他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营造出画面和场景,使学生对作者的悲惨遭遇感同身受;孙双金老师在《走近李白》中,也通过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讲述李白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李白是仙,也是人;李老师还用配乐诗朗诵及演唱诗歌的方式使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