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4 05:5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写写帮整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相关实验

四年级下册实验

实验l 液体的热胀冷缩

(第1课:温度计的秘密)

温度计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用过。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温度计的知识,如种类、构造、发明人,再让学生玩玩温度计,看有什么新发现(手捂、哈气,发现有红色液体上升或下降等,这时让学生猜是什么原因使液体上升和下降?)

要知道其中的秘密可利用实验材料做温度计,让学生讨论做法(把小瓶倒满水,盖上插吸管,做个模拟温度计)然后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看看和温度有什么关系(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原因使液面上升或下降?

引导:小瓶里面的水变多或变少了吗?那是什么多了?(是体积变了)看看不同液体的温度汁是不是也会放在热水里液面上升、在冷水里下降?比较一下哪种温度计上升比较快?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牛奶、醋、饮料、酒精等所有液体都会遇热体积变大,我们说“膨胀”;遇冷体积缩小,即“收缩”。其中,酒精上升最快。最后让学生想办法给温度标上刻度,比一比哪组温度计最准确。注意事项:

1、因0-4℃的水会发生反常膨胀现象,因此实验中水温不应低于 4℃。为节省时问,可将烧瓶浸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加热。

2、刚加热时,因为烧瓶先受热膨胀,管内的水面会略降一点,当烧瓶把热量不断传递给水后,由于水的膨胀系数比玻璃大,水面就会不断上升。反之,当把烧瓶放入冷水中时,因为烧瓶先受冷,管内水面会略升一点,过会,水面会下降。

实验2气体的热胀冷缩

(第2课:自行车为什么爆裂)

【实验材料】锥形瓶、大烧杯、小气球、开水 【实验操作】

1、把小气球的口套在锥形瓶口并用细线扎紧。

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向烧杯内倒开水。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

原米垂下的气球慢慢胀大竖立起米。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后,气球又逐渐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注意事项]

1、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

2、锥形瓶可用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代替。

实验3 固体的热胀冷缩

(第2课:自行车为什么爆裂)【实验材料】 铁架台、固体体胀演示器(金属球、套圈)、酒精灯、盛有冷水的杯子。【实验操作】

l、尝试让金属球穿过套圈。

2、把金属球挂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

3、用酒精灯(外焰)给金属球加热3-5分钟。

4、(迅速)再次尝试让金属球穿过套圈,观察是否能穿过。5把加热后的金属球放入冷水中,然后穿过套圈,看是否穿过。【实验现象】

金属球加热后就无法穿过套圈了。受冷后则又能穿过。【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注意事项] 对金属球加热的时间,师在课前要多做几次,做到心中有数。

实验4气温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第6课:岩石的风化)【实验材料】

酒精灯、镊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 【实验操作】

1、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

岩石的表而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米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碎石屑。【实验结论】

气温变化会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实验说明:此实验若用已风化过的页岩,有点裂缝,可节省时间。

链接: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而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就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冷的程度小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程度也就小同。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涨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牛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

实验5土壤成分分析实验

(第7课:土壤里有什么)【实验材料】

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玻璃片、一小块土壤 【实验操作】

l、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2、用玻璃棒搅拌烧杯里的水,然后静置,观察有什么现象。

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观察有什么现象。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2、搅拌静置后,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沙和很细的黏土。

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这说明土壤中含有能溶解于水的物质,如无机盐。

4、把土壤放进铁盘里用火烧,发现冒烟,有气味,烧过以后土壤颜色变浅了,说叫土壤里含有能燃烧的物质一一一腐殖质。

链接:土壤的组成,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空气。

实验6三种土壤保水性对比实验

(第8课:土壤的种类)【实验材料】

广口瓶3个、漏斗3个、砂质土、黏质土、壤土 【实验操作】

1、存3个广口瓶口分别放1个漏斗,存漏斗内分别放入一分土壤。

2、同时向3个漏斗内倒入同样多的水。【实验现象】

砂质土渗水最快,黏质土渗水最慢,壤土渗水适中。【实验结论】

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壤土:渗水中,保水性能中。[注意事项] 此实验为对比实验,一定保证瓶子的大小相同,三种土壤的多少相同,倒入水的多少相同。

实验7光沿直线传播

(第1l课:认识光)【实验材料】

1、三张硬纸卡片(中间带孔)、蜡烛

2、纸筒、蜡烛

3、烧杯、水、牛奶、激光灯 【实验操作】

1、将三张卡片放在蜡烛和人眼之问,调整卡片,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

2、闭上一只眼,用另只眼通过纸筒看蜡烛,然后在将蜡烛的前端弯折后观察。

3、在烧杯中倒上水(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在里面加一些牛奶),用激光灯从烧杯的一侧照向另一侧。【实验现象】

1、只有当人的眼睛与卡片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

2、通过直纸筒可以看到,通过弯纸筒则看不到。

3、在烧杯中会看到一条很清晰的笔直的光束。【实验结论】

光沿直线传播。

说明:学生对“直线”和“四面八方”的认识的误区:相矛盾。教帅的措施:

1、讲解不同:一个是指线路,一个是指方向。“直线”是就一束光而言,“四面八方”是就整个光源来说的。

2、设计不同的实验并加以比较。

实验8 玩镜子

l、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像是正立的。物体与 虚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球面镜(1)凹面镜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2)凸而镜:只成正立的缩小像。

3、二种镜子所反射景物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凸面镜的反射范围最大,凹面 镜的反射范围最小,平面镜居于凸面镜和凹面镜之问。

实验9 光的折射

(第13课:筷子“折”了)【实验材料】

玻璃杯、水、一枚硬币 【实验操作及现象】

在空杯内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你的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保持杯子和你的头的位置不变,由另一人慢慢向杯中倒水,现在可以看到硬币了。【实验结论】

和筷子折了是一样的道理。由于光从一种物质(水)进入另一种物质(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折射光射入人的眼睛时,在我们的视觉上感觉是杯底的位置升了一点。

也可以用以下实验:

把一白色薄纸剪成长等于杯周长、宽等于高的长方形,将一半涂黑,并 在涂黑处刻一条缝,贴在外壁。让手电筒光通过缝射入杯内,在缝对面做一记号,再加入水,就看到光线发生了偏离:或用激光灯照射一光线,做一记号,不改变 等位,前面放入透明物质,再看光线的改变。

实验10制造彩虹

(第14课:彩虹的秘密)【实验材料】

平面镜、脸盆、水 【实验操作及现象】(太阳斜射的时候),把一只盛有清水的脸盆放在门口的阳光下,拿一块长方形镜子,与水面成30度角放进脸盆,这时阳光透过水面正好照到镜而上,再由镜而把阳光透过水而映照在室内白色的碰壁上。这时在墙上会出现一条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带,跟天空的彩虹一样美丽。

链接:彩虹形成的条件是:阳光、小水滴。小水滴起到了二棱镜的作用,它把阳 光分解成了七种色光。

实验11玩三色陀螺

(第15可:飞旋的陀螺 【实验材料】

学生已做好的三色陀螺 【实验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玩三色陀螺,随意组合三种颜色,先记录下陀螺的颜色,再旋转陀螺,看变成了什么颜色。【实验现象】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汇报 【实验结论】

两种以上的色彩混合之后,会产生一种新的色彩。

链接:色彩的种类不下几千种,我们见到的光的色彩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而这三种色光是不能用其他色光相混产生的。故称为光的三原色。

实验12 测力计的使用

(第20课:苹果为什么落地)。l、先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刻度处。

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3、每个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罔,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实验13重力的方向 【实验材料】

铁架台(带漏斗架)、漏斗、锥形瓶、大米粒 【实验要求】

每人2粒米,分别放进漏斗里,要让米落存锥形瓶中。不准用手拿

着锥形瓶,不准捡掉落的大米。全部放完后请坐端正。看哪组米落进锥形瓶中的 最多。

【实验分析】

操作时,要注意让米粒从漏斗的管的中间下落,最好不碰壁,要注意要让漏斗的管和锥形瓶的口对准。因为米粒所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实验结论】

地球上或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力向是向下的。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相关实验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相关实验

四年级下册实验 实验1 液体的热胀冷缩

(第1课:温度计的秘密)

温度计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用过。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温度计的知识,如种类、构造、发明人,再让学生玩玩温度计,看有什么新发现(手捂、哈气,发现有红色液体上升并下降等,这时让学生猜是什么原因使液体上升和下降?)

要知道其中的秘密可利用实验材料做温度计,让学生讨论做法(把小瓶倒满水,盖上插吸管,做个模拟温度计)然后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看看和温度有什么关系(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原因使液面上升或下降?

引导:小瓶里面的水变多或变少了吗?那是什么多了?(是体积变了)看看不同液体的温度计是不是也会放在热水里液面上升、在冷水里下降?比较一下哪种温度计上升比较快?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牛奶、醋、饮料、酒精等所有液体都会遇热体积变大,我们说“膨胀”;遇冷体积缩小,即“收缩”。其中,酒精上升最快。最后让学生想办法给温度标上刻度,比一比哪组温度计最准确。注意事项:

1、因0--4℃的水会发生反常膨胀现象,因此实验中水温不应低于4℃。为节省时间,可将烧瓶浸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加热。

2、刚加热时,因为烧瓶先受热膨胀,管内的水面会略降一点,当烧瓶把热量不断传递给水后,由于水的膨胀系数比玻璃大,水面就会不断上升。反之,当把烧瓶放入冷水中时,因为烧瓶先受冷,管内水面会略升一点,过一会,水面会下降。

实验2 气体的热胀冷缩(第2课:自行车为什么爆裂)

【实验材料】锥形瓶、大烧杯、小气球、开水 【实验操作】

1、把小气球的口套在锥形瓶口并用细线扎紧。

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向烧杯内倒开水。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原来垂下的气球慢慢胀大竖立起来。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后,气球又逐渐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注意事项]

1、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

2、锥形瓶可用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代替。

实验3 固体的热胀冷缩

(第2课:自行车为什么爆裂)

【实验材料】铁架台、固体体胀演示器(金属球、套圈)、酒精灯、盛有冷水的杯子。

【实验操作】

1、尝试让金属球穿过套圈。

2、把金属球挂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

3、用酒精灯(外焰)给金属球加热3—5分钟。

4、(迅速)再次尝试让金属球穿过套圈,观察是否能穿过。5 把加热后的金属球放入冷水中,然后穿过套圈,看是否穿过。【实验现象】金属球加热后就无法穿过套圈了。受冷后则又能穿过。【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对金属球加热的时间,师在课前要多做几次,做到心中有数。

实验4 气温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第6课:岩石的风化)

【实验材料】酒精灯、镊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 【实验操作】

1、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

2、反复做几次,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碎石屑。

【实验结论】气温变化会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实验说明:此实验若用已风化过的页岩,有点裂缝,可节省时间。

链接: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就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程度也就不同。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涨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

实验5 土壤成分分析实验(第7课:土壤里有什么)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玻璃片、一小块土壤

【实验操作】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2、用玻璃棒搅拌烧杯里的水,然后静置,观察有什么现象。

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锝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活烧,观察有什么现象。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2、搅拌静置后,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沙和很细的黏土。

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这说明土壤中含有能溶解于水的物质,如无机盐。

4、把土壤放进铁盘里用火烧,发现冒烟,有气味,烧过以后土壤颜色变浅了,说明土壤里含有能燃烧的物质―――腐殖质。链接:土壤的组成,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空气。

实验6 三种土壤保水性对比实验

(第8课:土壤的种类)

【实验材料】广口瓶3个、漏斗3个、砂质土、粘质土、壤土 【实验操作】

1、在3个广口瓶口分别放1个漏斗,在漏斗内分别放入一分土壤。

2、同时向3个漏斗内倒入同样多的水。

【实验现象】砂质土渗水最快,粘质土渗水最慢,壤土渗水适中。【实验结论】

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粘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壤土:渗水中,保水性能中。[注意事项]

此实验为对比实验,一定保证瓶子的大小相同,三种土壤的多少相同,倒入水的多少相同。

实验7 光沿直线传播(第11课:认识光)

【实验材料】

1、三张硬纸卡片(中间带孔)、蜡烛

2、纸筒、蜡烛

3、烧杯、水、牛奶、激光灯

【实验操作】

1、将三张卡片放在蜡烛和人眼之间,调整卡片,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

2、闭上一只眼,用另一只眼通过纸筒看蜡烛,然后在将蜡烛的前端弯折后观察。

3、在烧杯中倒上水(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在里面加一些牛奶),用激光灯从烧杯的一侧照向另一侧。【实验现象】

1、只有当人的眼睛与卡片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

2、通过直纸筒可以看到,通过弯纸筒则看不到。

3、在烧杯中会看到一条很清晰的笔直的光束。【实验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说明:学生对“直线”和“四面八方”的认识的误区:相矛盾。教师的措施:

1、讲解不同:一个是指线路,一个是指方向。“直线”是就一束光而言,“四面八方”是就整个光源来说的。

2、设计不同的实验并加以比较。

实验8 玩镜子

1、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像是正立的。物体与虚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球面镜(1)凹面镜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2)凸面镜:只成正立的缩小像。

3、三种镜子所反射景物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凸面镜的反射范围最大,凹面镜的反射范围最小,平面镜居于凸面镜和凹面镜之间。

实验9 光的折射(第13课:筷子“折”了)

【实验材料】玻璃杯、水、一枚硬币

【实验操作及现象】在空杯内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你的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保持杯子和你的头的位置不变,由另一人慢慢向杯中倒水,现在可以看到硬币了。

【实验结论】和筷子折了是一样的道理。由于光从一种物质(水)进入另一种物质(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折射光射入人的眼睛时,在我们的视觉上感觉是杯底的位置升高了一点。也可以用以下实验: 把一白色薄纸剪成长等于杯周长、宽等于杯高的长方形,将一半涂黑,并在涂黑处刻一条缝,贴在外壁。让手电筒光通过缝射入杯内,在缝对面做一记号,再加入水,就看到光线发生了偏离;或用激光灯照射一光线,做一记号,不改变等位,前面放入透明物质,再看光线的改变。

实验10 制造彩虹(第14课:彩虹的秘密)

【实验材料】平面镜、脸盆、水

【实验操作及现象】(太阳斜射的时候),把一只盛有清水的脸盆放在门口的阳光下,拿一块长方形镜子,与水面成30度角放进脸盆,这时阳光透过水面正好照到镜面上,再由镜面把阳光透过水面映照在室内白色的碰壁上。这时在墙上会出现一条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带,跟天空的彩虹一样美丽。链接:彩虹形成的条件是:阳光、小水滴。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它把阳光分解成了七中色光。

实验11 玩三色陀螺(第15课:飞旋的陀螺)

【实验材料】学生已做好的三色陀螺

【实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玩三色陀螺,随意组合三种颜色,先记录下陀螺的颜色,再旋转陀螺,看变成了什么颜色。【实验现象】学生根据实验记录汇报

【实验结论】两种以上的色彩混合之后,会产生一种新的色彩。

链接:色彩的种类不下几千种,我们见到的光的色彩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而这三种色光是不能用其他色光相混产生的。故称为光的三原色。

实验12 测力计的使用

(第20课:苹果为什么落地)

1、先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刻度处。

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3、每个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

实验13 重力的方向

(第20课:苹果为什么落地)

【实验材料】铁架台(带漏斗架)、漏斗、锥形瓶、大米粒

【实验要求】每人2粒米,分别放进漏斗里,要让米落在锥形瓶中。不准用手拿着锥形瓶,不准捡掉落的大米。全部放完后请坐端正。看哪组米落进锥形瓶中的最多。

【实验分析】操作时,一要注意让米粒从漏斗的管的中间下落,最好不碰壁,二要注意要让漏斗的管和锥形瓶的口对准。因为米粒所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结论】地球上或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第三篇: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2014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2014.5

(一)石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请你设计实验探究解答。

实验器材:木板 铁钉2个 酒精灯 火柴 镊子 小长方体石块

实验步骤:①将铁钉钉在木板上,两个铁钉之间的距离以刚好通过小长方体为准;②用镊子夹住长方体石块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加热;③加热一会后,用镊子夹住长方体石块,试一试是不是能从两个铁钉之间穿过?④等小长方体石块冷却后,再用镊子夹住长方体石块,试一试是不是能从两个铁钉之间穿过?

实验现象:加热后的小长方体石块不能从两个铁钉之间穿过;冷却后能穿过从两个铁钉之间穿过。实验结论:石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在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轮胎为什么容易爆裂?你是如何探究的,把你探究的过程写出来。在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轮胎内的空气被晒热,体积膨胀,达到一定的压力,就会出现爆裂现象。探究过程:①用两个水槽,一个装热水,一个装冷水;②在锥形瓶上套上一个气球;③将套有气球的锥形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④现象是放入热水中时气球鼓起来了,放在冷水中气球恢复原样。说明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植物生长对岩石的风化作用,请你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树根深深扎入岩石缝隙中,将岩石撑裂。

(四)请你设计实验,辨别未标明名称的砂岩和石灰岩。

用滴盐酸的方法,因为石灰岩遇盐酸冒泡,所以冒泡的是石灰岩。另一个是页岩。

(五)土壤中有什么?请你设计实验探究。

实验课题:探究土壤的成分

实验材料:土壤、酒精灯、石棉网、放大镜、烧杯、滤纸、玻璃片、滴管、铁盘

实验方法与步骤:①通过直接观察来发现土壤里有什么,必要时借助放大镜;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有什么现象。②将土壤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不用玻璃棒搅散,使土在水中沉淀;③用滴管汲取一些澄清的水滴在玻璃片上;④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水分蒸发干;⑤在铁盘上放一些干土,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及结论:①把土壤放入水中有气泡跑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②搅散的土壤沉淀后观察沉下来的土分层,有沙子;③水蒸发后在玻璃片上有污渍,说明土壤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质;④加热干土,土壤会冒烟,有一股怪气味,说明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⑤实验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沙子、水、空气、粘土、腐殖质等构成的。

(六)为什么会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实验课题:探究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实验材料: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喷壶;量筒;烧杯 实验方法与步骤:①两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把两块木板倾斜相同的角度。②同时用喷壶浇同样多的水。用烧杯把流下的水收集起来。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有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少,而且比较清;无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多,而且比较浑浊。说明水、土、植物是互相依存的。

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同样多的土、水、木板倾斜的角度

实验中的不同条件: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

(七)凸面镜中的像与镜外的我们大小相等吗?请你设计实验探究回答。

实验材料:凸面镜,大卡纸、桌子

实验步骤:①在窗户边的桌子上放一面凸面镜,让镜面对着窗户;②把卡纸放在凸面镜的斜对面,调整凸面镜与卡纸的位置

现象及结论:我们将在卡纸上看到窗户清晰的正立的影像。大小要比实际的形状小。

第四篇: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方案2010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方案

一、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

实验器材:试管夹、酒精灯、火柴、小锯条、蜡烛、铁圆盘、方盘。实验方案:

(一)1、把三根火柴用蜡油依次粘在小锯条上

2、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住小锯条加热小锯条的一端。

现象:会看到三根火柴依次掉落下来。

(二)把蜡油滴在圆盘的边缘,用试管夹夹住圆盘,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圆盘的圆心。

现象:会看到蜡油会融化

(三)把蜡油滴在铁方盘的一角,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住方盘

加热方盘的另一角。

现象:方盘一角处的蜡油会融化。

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传导。

二、实验名称:热对流实验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水、小米、大米、黑米。

1、实验方案:在烧杯内放入少量的热水。把小米、大米、黑米放进去。

2、把酒精灯放在三角架下,把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

3、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点燃酒精灯。

实验现象:水开了以后,小米粒随着水游到上面,又游到下面,又上去,又

下来。循环往复。

实验结论: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

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产生了对流。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播的。

三、实验名称:吸热能力强弱实验

实验器材:黑白纸袋、黑白手套、黑白锥形瓶、温度计。

实验方案:把两个同样大小、材料的黑白纸袋戴在手上,在太阳下晒。

把两个同样大小、材料的黑白手套戴在手上,在太阳下晒。

把两个同样大小的锥形瓶套上两个同样大小的黑白纸袋,里面分别放上温度计。

实验现象:黑纸袋和黑手套热,黑色的锥形瓶里的温度计度数高。

实验结论: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强。

四、实验名称:物体保温实验

实验器材:棉花、棉手套、动物毛皮、毛衣、泡沫塑料、温度计。

实验方案:分别用棉花、棉手套、动物毛皮、毛衣、泡沫塑料包裹住温度计的液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温度计的度数没有升高。

实验结论:这些物体不会生热,而是保温。

五、实验名称: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器材:水槽、热水、冷水、烧杯、小药瓶、吸管、酱油、橘子汁、牛

奶、醋、水。

实验方案:把吸管分别插在小药瓶的瓶塞中,把酱油、橘子汁、牛奶、醋、水,分别装在5个小药瓶中,盖上塞子。把这5个小药瓶先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再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在热水中5个瓶子里的液体遇热上升,在冷水中液体遇冷下降。实验结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六、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实验器材:水槽、烧杯、饮料瓶、气球、热水、冷水

实验方案:把气球套在饮料瓶口,用热水烫瓶身。观察现象。把瓶身放在冷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热水烫气球膨胀起来,放入冷水中气球缩回去。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七、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铁环、铁球、烧杯、冷水 实验方案:

1、点燃酒精灯。

2、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小球一段时间。

3、把小球套在铁环上,观察现象

4、把加热的小球放在冷水中冷却,再放在铁环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热后把小球套在铁环上,小球通不过铁环。

把加热的小球放在冷水中冷却,再放在铁环上,小球能通过铁环。

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八、实验名称: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实验器材:电灯、纸张 实验方案(现象):

1、打开电灯。用纸卷成纸筒,能看到灯光。

2、把纸筒弯折,看不到灯光。

实验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九、实验名称: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实验器材:水槽、激光灯、牛奶、水

实验方案:

1、在水槽里倒入水,再倒入少量牛奶。

2、开亮激光灯,从水槽的一侧照过去。

实验现象:会看到激光灯的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的。实验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十、实验名称: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三个同样大小的硬纸板(中间带小孔)。实验方案(现象):点燃蜡烛,把一张硬纸板放在蜡烛的前面,能看到烛

光。再放第二张硬纸板,透过两个孔能看到烛光,再放第三个纸板,透过三个孔能看到烛光,左右移动中间的纸板,看不到烛光。

实验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十一、实验名称:彩虹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阳光、喷壶

实验方案:在太阳下背向阳光喷水,背向阳光观察。实验现象:会看到彩虹。

实验结论: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

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十二、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实验

实验器材:凸透镜、支架、纸屏、支架、蜡烛、火柴

实验方案:

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按顺序立在桌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镜面、火焰、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

实验现象:在纸屏上出现蜡烛火焰倒立的大小不等的像。

实验结论:利用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的是放大的像。

十三、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地性实验

实验器材:几粒浸泡过的玉米粒、纸巾、培养皿、黏土

实验方案:

1、把玉米粒放到培养皿里,使玉米的尖朝向培养皿中心。

2、固定玉米粒。将纸巾浸湿,盖到玉米粒上。盖上培养皿,封好口。

3、把培养皿立起来,并用粘土固定好。

4、每天观察玉米粒根的生长方向,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玉米粒的根都向下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具有向地性。

十四、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实验器材:两个花盆、向日葵种子、纸盒。

实验方案:

1、在两个花盆里种上同样多数量的向日葵。

2、把两个同样的纸盒罩在花盆上。

3、在两个纸盒上同样的高度分别钻上同样大小的孔,一个面向阳光,一个背向阳光。

实验现象:向日葵的幼苗朝向小孔的方向生长。实验结论:植物具有向光性。

十五、实验名称:植物具有向水性。实验器材:三个花盆、向日葵种子、水

实验方案:

1、在三个花盆里的中心分别种上同样数量的向日葵。

2、每隔三天浇同样多的水给三盆向日葵。第一盆只浇左侧,不要浸湿右侧,第二盆只浇右侧,不要浸湿左侧,第三盆全部浇湿。

实验现象:向日葵的根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实验结论:植物具有向水性。

十六、实验名称:昼夜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地球仪、小人、手电筒

实验方案:用地球仪当作地球,在它上面粘一个纸人,用手电筒的光代替

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仪上。让地球仪在“太阳光”下运转一圈。观察“地球仪”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这部分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地球仪”的哪个部分照不到“太阳光”?这个部分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小人从开始接受阳光到再次接受阳光时,是不是正好转了一圈?

实验现象:地球仪向着太阳光的那部分被照亮,地球仪背着太阳光的那部

分照不亮。纸人从开始接受阳光到再次接受阳光时,正好转了一圈。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十七、实验名称:四季更替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四个地球仪、激光灯、粉笔

实验方案:用粉笔在桌面上画一个椭圆做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把四个地

球仪放在轨道上,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的位置,把激光灯放在轨道的圆心位置,旋转激光灯一周,以北半球接受太阳光为例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以北半球接受太阳光为例,如下图所示:

当地球仪运行到A处时,太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得到的热量相等,北半球是春季,南半球是秋季。当地球仪沿逆时针方向运行到B处时,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多处于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当运行到C处时,太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得到的热量相等,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当地球仪继续运行到D处时,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少,白天最短,处于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实验结论:(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

在自转过程中,有赤道平面,在公转过程中有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在赤.................................

道平面与轨道平面之间,有一个交角,叫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引起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同一地点.................................(主要是温带地区)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不同,有时太阳高度大(夏季)...............,有..时太阳高度小(冬季)..........,有时太阳高度适中(春秋季)..............。这样在一年中就会出..........现冷热不同的四季变化。...........

十八、实验名称:月相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手电筒、皮球

实验方案:两人合作,一人把自己当地球,将皮球高举在空中,当作月球,另一人使阳光(手电筒光)照射到月球(皮球)上,然后一边使月球公转(自西向东沿逆时针方向)。一边观察月球明亮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月球在绕地球公转时,由于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不同,月亮的明暗部分大小不同。

实验结论:月球不会发光,它反射的是太阳光,月球总有一面被太阳照亮,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向阳的一面有时全部是黑暗的,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少,有时明亮部分与黑暗部分相等,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多,有时全部是明亮的,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多,有时明亮部分与黑暗部分相等,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少,有时全部是黑暗的,这样就形成了月相的变化。3

第五篇: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设置

1、玩滑梯的启示

【实验名称】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

【实验器材】长木板、毛巾、橡皮筋、被拉动物体(钩码及钩码盒代替)

【实验步骤】

1、用橡皮筋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物体,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变化。

2、在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它表面变得粗糙,再用橡皮筋拉动刚才的物体,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变化(比在光滑木板上拉动时橡皮筋变得更长些)。说明:在光滑木板上摩擦力小,在粗糙木板上运动摩擦力大。

3、在光滑木板上再拉动物体,观察橡皮筋长度的变化;向钩码盒内加放钩码或减少钩码来改变物体重量,再拉动观察橡皮筋长度变化。会发现:物体重了,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有关。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也越大。

【实验说明】

1、“被拉动的物体”用“钩码盒”代替,在改变物体轻重时,只改变盒内钩码数即可。

2、对比实验的设计从四年级上册开始,而这里没有要求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即实验中只有一个不同条件,其他条件相同)。但作为老师准备材料时应做到心中有数,按对比实验要求准备。

3、测力计的使用是四年级下册设计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认识测力计以及力的单位“牛顿”,因此,不能用测力计拉动物体比较力的大小,只能用橡皮筋或松紧带拉动,通过比较橡皮筋或松紧带长短变化获得“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知识。

2、有趣的磁铁

【实验名称】探究磁铁的性质

【实验目的】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

【实验器材】磁铁、大头针、金属片、玻璃片、木片、纸片、塑料、水槽(盛水)、泡沫板、支架(铁架台)

【实验步骤】

1、用磁铁靠近木片、纸片、塑料、大头针等材料,发现磁铁只把铁制物品吸起来,说明磁铁有吸铁的性质。

2、拿起磁铁用线固定在中间,让它水平悬挂起来;把另一块磁铁放在水中的泡沫板上。过一会儿,观察到两块磁铁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叫南极(S),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以上现象说明磁铁有两极,有指南北的性质。

3、拿起另一块磁铁,用它的两端分别去靠近水槽中或悬挂着的磁铁,发现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说明磁铁的两个磁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吸。

4、再拿起磁铁去靠近大头针,发现两极吸的大头针多,而中间吸的大头针少。说明磁铁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实验结论】

1、磁铁有吸铁的性质。

2、磁铁有两极,有指南北的性质。

3、磁铁的两个磁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吸。

4、磁铁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实验名称】热空气实验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不漏气的塑料袋。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用不漏气的塑料袋口朝下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

2、塑料袋罩到火焰上后,我们看到塑料袋慢慢鼓胀。用手摸一摸塑料袋,热乎乎的,手还感到塑料袋要往上跑似地。松手后,塑料袋上升,升到空中翻转口向上,变瘪飘然下落。

【实验现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先看到塑料袋在火上方慢慢鼓胀,这是塑料袋内空气膨胀引起的,松手后又看到塑料袋上升,这是塑料袋内热空气带动的。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实验说明】

1、规范使用酒精灯。

2、本实验中要引导孩子:(1)感觉:塑料袋热,而且有一股上升的力量,说明里面的空气已成为热空气。(2)看:塑料袋鼓起来,说明里面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松手后,看到塑料袋上升。说明热空气轻会上升。

3、如果用“纸蛇”实验,先把纸蛇提起,观察到纸蛇不转。再把它放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纸蛇转动起来。这样对比观察,更有利于说明热空气的性质。

4、土壤里有什么【分析土壤的成分】

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有气泡出现,说明土壤里有空气;再尽量搅拌,然后静止,发现沉淀物分层,说明有大颗粒的沙河小颗粒粘土;最后用滴管取上层清水少许,放在小碟中加热,烧干后,有“脏”痕出现,说明土中有溶于水的物质,同时有气味,变色,说明含腐殖质;把土放在铁盘里用火烧,冒烟,有气味,烧过后颜色变浅,说明有可燃腐殖质。

5、土壤的种类【认识各种土壤的不同特点】

用捏团,看颜色、颗粒的方法,比较土壤粘性、颗粒不同。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口,倒放在支架上,分别加入同样干燥、同样多的砂土、壤土和粘土,在同一高度同时倒同样多的水。过一会儿,比较它们的渗水性不同,进而说明透气性也不同。

6、岩石的风化【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

用镊子夹一小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然后立即把它放进冷水中,反复几次,看其表面裂缝或掉下石屑。说明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此实验若用已风化过的页岩,有点裂缝,可节省时间。

7、灯泡亮了

【实验名称】探究基本电路的组成(或:探究灯泡亮的秘密)

【实验目的】学会连接电路,了解一个完整电路的组成。

【实验器材】电池及电池盒、开关、导线、灯泡及灯座等

【实验步骤】

1、用导线把电池(装入电池盒)、开关、灯座(固定好灯泡)依次连接起来。

2、合上开关,灯泡就亮起来了。

3、打开开关,灯泡就灭了。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实验结论】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灯泡)四部分。

【实验说明】

实验步骤中,让学生明白各部分的作用:

1、开关:控制灯泡亮灭;

2、电源:电的来源;

3、用电器:用电工作的机器,统称用电器;

4、灯座、电池盒是附属部分。

8、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实验名称】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实验目的】会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灯泡连接在一个完整电路中

【实验说明】小学阶段不必出现“串联”、“并联”两个名词。让学生明白共有两种连接方法:一种是手拉手,另一种是并排连接,形象掌握即可。

9、谁的本领大

【实验名称】探究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实验器材】塑料、玻璃、橡胶、纸板、木头(干、湿)、石头、金属丝(铜、铁、铝„„)、电流表

【实验说明】

1、能把各种材料连接进电路,看灯泡亮不亮;区分常见导体、绝缘体。

2、有意识地准备干、湿两种木块。连接干木块时,灯泡不亮,说明干木块不容易导电;连接湿木块时,由于电路电流小,灯泡也不亮,但不能根据这一现象确定湿木块不容易导电,从而属于绝缘体,这时教师应引导用更精密的仪器电流表来检测,从而认识到湿木块是导体。

3、区分好“容易”、“不容易”与“能”、“不能”的不同。

下载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总结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总结 实验一: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 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大全5篇]

    一、教材内容: 《科学》四年级下册由“热胀冷缩”、“岩石的科学”、“土壤与植物”、“光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园地球”和《研究与实践》。在四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本册......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热胀冷缩复习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液体,气体,固体的热涨冷缩,并且能够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技能目标:......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镇武完小袁照成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

    四年级科学下册素材实验报告单,,苏教版(精选合集)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通过活动体验关节的作用 实验目的 体会关节的作用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 回形针,豆子,小口瓶 实验步骤:1、绑住食指关节,然后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四年级科学分组实验资料 目录: 1、观察种子的结构 2、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3、观察花蕾 4、观察花的结构 5、用轮子模仿物体的运动方式 6、认识弹力 7、测力计的使用 8、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