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工作汇报
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的工作汇报
——深入贯彻就业促进法,努力推进全区就业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区认真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要求,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就业规模,全面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推动城乡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切实解决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失业人员、城乡“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等各类就业群体的就业问题,实现了“促就业、保稳定”的目标任务。现根据区人大调研工作的要求,将我区贯彻《就业促进法》有关情况、问题及建议汇报如下:
一、我区促进就业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坚持把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创新工作举措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以民为本扎实开展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促进社会成员充分就业。
(一)统筹就业政策,不断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就业体系。1.多式招募促就业,让人们就近就地就业。
(1)建设区、乡(镇)、村(社区)三级人力资源招募网络。首先区就业局开展企业用工需求统计,其次通过网络、电话把用工信息下发给乡(镇)、街道办,然后乡(镇)、街道办把信息下发到村(社区)。信息三级下发然后把报名人员信息三级上传,由区就业局联系企业直接到乡(镇)进行招募,或者通知人员直接到厂。
(2)针对春节民工返乡高峰,在春节前召开企业人事管理人员、乡(镇)和村(社区)招募工作人员参加的全区招募工作动员会,对全区年度招募工作进行及时安排,联合区目标督查办公室下达招募目标任务,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街道办。
(3)组织乡镇、社区(村社)招募人员和群众代表实地参观园区企业,帮助他们清楚地了解园区企业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基本情况,做到了心中有底。
(4)举办大型、小型招聘会。《就业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区每年都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大型招聘会。在举行大型招聘会的同时我区因地适宜设置招聘点,因时需要举行小型现场招聘会,在安汉广场、高坪车站、高坪各乡镇广设招聘点,散发宣传资料,随时接待求职人员,并利用乡镇逢场天召开小型招聘会。同时组织急需用工企业参加周边县(市、区)举行的招聘会,并与广元、遂宁等周边市州建立了合作联系,将招募服务网络延伸到了市外。
2008年以来共举行大型招聘会 场,小型招聘会 场,发放宣传资料 份,解决就业 人,让老百姓就近就地就业,既让他们鼓起了腰包,又让他们照顾了家庭。
2.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再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促进其实现就业。
(1)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为完成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失业保险的工作管理上,我们从强化队伍建设入手,明确职责和岗位责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着手。一是失业保险人员档案由专人负责整理归档,我局的档案管理实现了规范化。二是规范失业保险的报表,实行《失业保险缴费手册》制度。三是加大失业保险政策宣传工作。开展以发放宣传单、制作宣传图版等多种形式对失业保险政策进行宣传,扩大失业保险知名度和影响力。
(2)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失业保险扩面工作。为扩展费源,确保完成市局下达的扩面任务我们与劳动监察、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机构等部门密切联系建立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机制,一是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信息对比,摸清未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事业单位名单,确定扩面重点对象。二是多次与劳动监察及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深入各企事业单位宣传失业保险政策,发放失业保险宣传材料,努力使各单位了解失业保险,认识参加失业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掀起了扩面参保的新高潮。2008年以来,代理参保人数 人,参保企业 家,参保人数 人。
(3)做好测算工作,严格发放标准,确保失业金的发放工作。建立参保单位进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及失业人员的预测制度。准确预测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及应发放失业金金额,对失业金支撑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发放过程中严把审批关,严格按标准(2012年1月起发放标准为616元/月),坚持审核公开,发放公开,实现了失业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100%。2008年以来,发放失保金 人次(其中:失业人员 余人,失地农民 余人),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确保了失业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工作。(4)努力做好失业保险金的征收工作。2008年以来全区参加失业保险 人,征收失业保险基金211.47万元,征缴失地农民失业保险基金742万元。每年都超额完成市、区布置的目标任务。
(5)做好就业失业登记。严格按照《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就业和失业登记证暂行办法和四川省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执行新的就业失业登记。我局通过组织学习以及大力宣传,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紧密联系,截止2012年 月份就业失业登记及《就业失业登记证》合格发放情况为:①就失业登记:其中单位登记 个,单位就业人数统计 人 ;个体经营者登记 户 ;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登记 人;城镇失业人员登记 人。②《就业失业登记证》资料审查合格发证 个。③就业困难人员劳动者认定人数为 人。
(二)努力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消除就业歧视。
1.严格要求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在与全区企业联系接洽当中明确提出,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不得以户口限制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在人员招用中应对少数名族劳动者给予适当照顾。
2.积极创造残疾人就业条件,统筹规划残疾人就业。为解决残疾人就业,我区积极寻找引进适合残疾人就业的企业。2011年我区成立了蕴宝工艺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安置培训残疾人就业达80人次,现有员工44名,残疾人员达30名。
(三)加强就业服务管理,规范人力资源市场。1.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免费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援助,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
2.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严格管理职业中介机构。《就业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区每年对辖区内人力资源市场和职业中介机构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证件不齐的加以取缔。迄今我区有高坪区白塔就业服务中心和高坪区高博人力资源市场两个机构为民办合法机构。
(四)强化职业教育和培训,努力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职业教育和培训以“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对接需求、引入竞争”为方针,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1、大力开展“政、校、企”合作培训。近年我们对全区多家大型企业吸纳的新进厂职工,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和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需要,以政府牵头联合学校企业进行针对性培训。培训合格后,全部学员都与其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既助推了企业发展又提高了就业率。2008年至今共培训 人。
2、进行“一转变二增加三跟踪”的在岗培训。
为联接“政、校、企”合作培训,我区开展企业职工在岗培训,以企业车间为教室,以企业优秀员工为老师,并给予企业补贴,进一步提升员工劳动节能。一是将校企合作培训转变升级为企业在岗培训。二是增加培训内容、增加培训新方法;在技能提升、转业转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内容上增加《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的培训;在培训中增加员工互动、团体协作和小组考核奖励等新方法。三是跟踪培训课程、跟踪培训员工、跟踪培训效果。跟踪培训课程,不能随意改变课程,必须要严格按照培训课程表进行;跟踪培训员工,看员工接收了多少,记住了多少,做到培训落到实处,员工学到用处;跟踪培训效果,培训结合考核制度,定期考核培训效果,做到培训一人提升一人。2008年至今共进行在岗培训 人。
3、全面推进创业培训。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创业质量。强化创业带头人创业培训,使创业带头人在理论思维上得到拓展,增强创办、管理、经营和发展企业的自信心和技能,通过“以一带三”以创业带动就业,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再就业。2008年至今共开展创业培训班 人,成功创业 人。
4、开展个人收费培训。对城镇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和复退转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紧密结合我地区重点拓展的就业领域、符合产业调整的行业和需要发展的职业(工种),积极开发面向城市社区就业的服务类技能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手段,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适用性。鼓励和引导失业人员参加职业资格等级或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提升技能等级培训适当延长培训限期,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
5、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培训。联合教育部门,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鼓励其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6-12个月),2008年至今共培训 人。
6、加强农民工品牌培训。2011年开始我区积极推进农民工品牌培训工作,以切实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为突破口,共开展品牌培训500人次,有效解决了农民工技能单
一、水平不高的问题。
(五)以民为本,扎实开展就业援助。
1.小额贷款贴息助就业。在全区大力开展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大学生提供资金,为我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贷款贴息促进他们扩大规模增加设备。2008年至今共贷款 万元,贴息 万元。
2.公益性岗位开发保稳定。针对我区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志愿兵,我区开发公益性岗位,通过公开竞聘,考试上岗,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2008年至今共开发公益性岗位 个,解决了 人次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
3.社保补贴减负担。为减轻我区就业困难人员、国企下岗职工、灵活就业人员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负担,我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他们进行社会保险补贴。从2008年开始共补贴 万元。
二、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存在的一些问题。
《就业促进法》实施五年来,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虽然从实际失业率看,我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是,在已就业的失地失业人员中,务农、临时和灵活就业分较多,这部分人群的就业状况不稳定,随时可能失业;同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因失地而失业的人员逐年递增,再加上每年新增的初、高中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2.结构性就业矛盾仍较为突出。我区多数失地失业人员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偏低,且主动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但对就业岗位要求又较高,不少“4050”人员只想从事“能顾家、时间灵活、收入高”的工作,大学生、复退军人都想进入机关事业单位,而我区收入较稳定的高技能岗位对文化技能要求高,劳动者的就业期望、技能素质与企业用工要求不相匹配,“两高一低”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仍较为突出。
3.就业困难人员增多,公益性岗位开发困难。原改制企业下岗失业大龄人员、军转人员中参战、涉核、伤残等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难于就业,要求在公益性岗位工作。而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有限,不能满足困难人员需求。
4.培训机构设施设备条件的建设、师资力量的培训、培训专业的转型有待提高。对于实施的收费培训,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5.小额担保贷款基金较少,难于满足贷款需求。担保基金50万元,银行同意发放比为1∶3,共可发放150万元,担保基金跨年度使用,每年仅可发放约75万元。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创业人员较多,远远不能满足扶持创业要求。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就业促进法》的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促进就业的有关政策精神,围绕创新思路、破解难题,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我区就业需求与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将在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的失业人员再就业等问题相互叠加,就业压力很大。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和水平,不仅是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把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要切实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结合实际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大督察力度,督促各项工作及目标任务的完成。要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体系,不断强化统一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促进就业工作的合力,确保《就业促进法》和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二)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针对劳动法律法规多、政策性强的特点,把《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结合起来广泛宣传,重点宣传各级政府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的政策,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做法,宣传对劳动者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的有效措施,让劳动者熟知相关法律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宣传政府鼓励企业吸纳本地劳动者就业的资助政策,动员区内企业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挖掘就业岗位,稳定促进就业。要大力宣传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者的典型事例,宣扬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鼓励劳动者用好政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提高就业的自主性。
(三)要进一步注重科学统筹。要继续完善促进就业各项政策,扩大范围、拓展内容、调整标准,使各项政策长期化、普惠化。要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产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推动经济发展与就业相协调。要加大对劳动者创办的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完善有关创业小额贷款贴息扶持政策,简化贷款程序,放宽借贷条件,帮助劳动者减少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要深化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依法支持企业自主用工,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着力规范职业中介秩序,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要整合和利用好区内高校资源优势,健全完善“政、校、企”三方合作技能人才培训机制,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培训专业和课程,不断扩大“定单式”、“定向式”“SIYB”培训规模,使失地失业人员通过培训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求。要继续开展“春风行动”,强化就业援助,对“零就业家庭”、“4050”、残疾、农村低保户家庭等特殊就业困难人员,采取托底安置。
(四)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要继续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扩大园区规模,增强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集聚效应。要开辟失业人员创业园建设,为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创造必要的条件,营造浓厚的氛围,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加强对民间职介机构和劳务派遣机构的监管,完善用工信息收集发布机制,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
第二篇:关于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报告
关于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报告
(讨论稿)
为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维护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于4月15日-16日,深入到县、区、街道,走访了职业学校、中介机构、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人力资源市场和民营企业等10个部门单位,就《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听取了杜尔伯特县和市财政、税务、工商、人事、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9个部门的汇报。之前,市人大财经委员会进行了多方调研。现受检查组委托,报告检查情况,请予审议。
一、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
《就业促进法》颁布实施一年多来,全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及时把贯彻《就业促进法》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了《就业促进法》在我市顺利实施。
(一)法律宣传见到良好效果。除统一调配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广泛宣传,基层劳动保障平台集中宣传外,重点利用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通过大庆电视台《直播大庆》、《今晚60分》和《绝对现场》等栏目,详细宣传解答了《就业促进法》相关内容;利用大庆日报、晚报等重点解读《就 业促进法》政策支持、公平就业、就业服务管理等内容。现基本形成了社会各界了解、关注、支持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得力。2008年以来,全市共为3.26万名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核发《再就业优惠证》;全年累计拨付国家、省、市就业专项资金7710万元,分别用于了职业介绍、培训、公益性岗位、特定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方面;为78家企业和896户个体工商户减免税金及税务工本费,共计1289万元。
(三)就业服务体系作用明显。一是全市的街道社区、乡镇村屯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和劳动保障工作站,重点强化了就业服务功能。二是发挥人力资源市场调节就业作用。2008年以来,全市10个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专场招聘会172场,签订意向性就业协议19820人。三是公共职业介绍机构逐步完善,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
(四)就业培训取得实效。2008年全市46家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开展订单、定向培训5000余人,全部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开展电工、汽车维修、焊接等技能培训4000余人;对3042人进行了创业培训,成功创业920人;开展农机驾驶及维修培训,培训农民1687人。
(五)城乡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08年末全市实现新增就业5.83万人;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758名“零就业家庭”人员全部实现就业;提供职业介绍服务6.43万人次,介绍成功2.61万人次;城镇劳务输出2.24万人次;2009年一季度已转移农村劳动力26.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1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就业形势基本保持稳定格局。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劳动力本身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不同质量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不同,非熟练、低技能劳动力供过于求,而熟练、高技能、知识型劳动力供不应求。从2008年末的劳动力供求状况看,在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表明劳动力市场中每个岗位需求所对应的求职人数)分别为0.76、1.4、2.61、1.28,其中初中及以下的失业人数占总求职人数的43%,理论上存在刚性失业1568人;在技术等级和职称上,初级技能、中级技能、技术员、工程师的需求较大,求人倍率分别为2.21、2.64、1.55、2.97,无技术等级或职称的求职倍率为0.84,此部分失业人数占总求职人数的84.27%,理论上存在刚性失业2049人。
(二)就业基础工作仍较为薄弱。就业信息网络建设落后,除少数劳动保障所(站)工作开展较为全面外,多数街道社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功能发挥有待提高。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人员多为兼职人员,工作量较大、待遇低、办公经费短缺,就业服务工作职能发挥还不够充分。四县城乡就 业工作启动缓慢,四县除杜蒙县已经启动乡村劳动保障平台、林甸县正在研究方案外,其他两县无动作。四县就业工作普遍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县本级财力保障不足。
(三)就业渠道不够通畅。油田公司、石化公司、炼化公司等中直企业在招工过程中设定招录人员资格限制,非油田企业职工子女录取比例非常低或不予录取。受传统观念以及民营企业的用人机制、社会保障待遇影响,多数大中专毕业生认为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才算做就业,而到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就业不长远、不稳定。
(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发展落后。目前我市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存在办学规模小的问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意愿。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方向衔接不够,教学内容、校舍等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功能较为落后。从我市定点的职业就业培训机构来看,除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本能够满足就业培训的需要外,民办培训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小、师资力量弱、硬件条件差的现象,达不到应有的培训效果。个别培训机构还存在弄虚作假套取培训补贴现象。
(五)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偏低。目前,我市各县区都投入了小额担保贷款基金,但是受财力限制,四县的投入较低,均为200万元,分别为上级转移支付投入100万元,市级匹配50万元,县级匹配50万元,按照1:5的比例放大后,可放贷款额度为1000万元,由于形势发展以及准贷人员范围扩大,现已无法满足创业者的贷款需求。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运转高效的就业管理体系。市政府要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整合有关就业工作的行政管理资源,加强劳动、教育、人事、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高效运转,全面抓好《就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
(二)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当前,市政府要特别落实好新近出台的《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关于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稳定就业局势的意见》(黑政发[2009]11号)等文件,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服务意识及办事效率,切实为求业人员做好服务工作。
(三)加大就业专项资金的投入和管理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提高就业资金市本级预算安排比例,满足社保补贴、培训、担保基金等需要。加大就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形成覆盖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四级服务网络体系。审计机关、财政部门要依法对就业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使用规范有效。
(四)多渠道开发岗位促进就业。市政府在安排政府投 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要发挥投资和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政策、资金及技术支持,使其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创业政策、资金支持和后续服务力度,树立创业典型、培育创业知名品牌。
(五)推进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快速发展。统筹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工作,整合我市职教和就业培训资源,加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衔接,根据各学校的自身特点,建立品牌专业,形成规模效应。落实职业教育投入政策,加强实训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层次,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
(六)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管理。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拓宽转移渠道,为农民就业提供服务。跟踪管理农村劳动力的流出与返回,建立大规模返乡预警制度,解决好返乡农村劳动力的安置工作。
(七)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整合人才市场,建立统筹包括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在内的人力资源公共就业管理和服务机构。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全市共享。
第三篇:中小企业促进法工作汇报
山城区人民政府
贯彻执行《中小企业促进法》工作汇报
执法检查组各位领导: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下称《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山城区政府围绕此次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对《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以来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现汇报如下。
一、精心组织,深入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 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以来,山城区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特别是我省出台了《河南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以下称《实施办法》)后,山城区围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开展了更加深入的宣传工作,区政府每年都在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组织开展一次宣传《中小企业促进法》活动,大力宣传《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意义和作用,让更多的企业家了解国家颁布《中小企业促进法》就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为了对市场主体中弱小者进行保护,是国家为维护市场竞争的基本秩序,是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制定的特别法。1
山城区还组织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实施办法》的专题法制讲座。为提高我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干部职工的执法能力和水平,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开展《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学习、培训,学习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实施办法》,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同时,我区还通过组织企业办宣传栏、印发资料、开座谈会、组织学习培训等方式,结合司法部门开展的“五五”普法活动,及时宣传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实施办法》,使其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一户中小企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举办银企座谈会,搭建企业融资合作平台
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性的瓶颈。为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矛盾,帮助企业改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我区加大了企业融资服务力度。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牵头分别组织召开了9次“银企座谈会”,邀请金融部门多次深入企业调研,为银企牵线搭桥,促银企互动、互利共赢,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多方努力,共为企业协调到资金3.2亿元,其中:为宝马化肥厂协调资金1.2亿元;为天汽模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协调的2600万元,为玉虹联合橡胶有限公司协调2000万元,为华韵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协调解决资金3000万元等。积极为我区新招商引资企业协调资金,为正道机械有限公司申报了2007年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通过此项工作,较好的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发展。
三、加大创业扶持,鼓励企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区政府投资20万元成立了我市第一家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并制定了《山城区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实施方案》对辖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服务,一是人才资源服务:沟通人事部门、人才市场、各大专院校、各大中型企业的联系,帮助企业引进人才,建立人才库,帮助企业开展人才培训等;二是技术服务:组建项目库,为企业推荐技术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对外技术协作和合作,帮助企业进行重点技术攻关等活动;三是管理服务:开展企业管理资讯与培训,帮助企业进行制度建设,协作进行各种管理认证活动,企业诊断,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等;四是市场服务:组织营销培训,进行市场战略研究、营销策划,组织产品展示展销,进行广告设计、制作、发布、开业庆典等系列活动,开展网上销售等;五是信息服务:开展信息咨询,计算机培训,为企业无偿提供政策法规、行业动态资讯,进行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主站链接、软件开发、信息发布等;六是法律服务:开展法律咨询,法律培训,帮助企业聘请律师,代理诉讼,帮助进行法律援助等;七是企业改制服务:开展企业改制咨询,帮助企业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规范股份制改造,企业联合、兼并、产权交易等,帮助企业运作上市;八是文案服务:开展文秘培训,代理起草商业计划书(可研报告)、申请、报告、经验材料等各类文书,帮助企业进行资料翻译、档案管理等;九是开展公关咨询:进行公关培训,担当公关向导,沟通企业与政府部门、新闻界、金融界等关系,组织公关交谊活动。
四、优化环境、切实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做好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切实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区政府成立了山城区减轻企业负担工作领导小组和山城区控制对企业进行检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和控制对企业检查的组织协调。山城区还确定了31户重点企业,对31户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实人员,健全机构,落实责任,严格考核,把中小企业的治乱减负工作作为治理企业发展环境的工作重点,加大对“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的整治力度,对各种“吃、拿、卡、要”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千方百计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针对企业经营中由于受到的各部门“四乱”和地痞地霸的干扰,企业权益不能很好保护,我们协同有关部门为企业提供维权服务,坚决查处“乱摊派、乱检查、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通过落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三乱”的治理力度,不但保护了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而且使我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不断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来我区办企业,对促进我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区还制发了涉企收费项目监督卡,每年定期进行检查,保证了涉企收费各项政策规定的贯彻落实。
五、强化措施,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一是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我区把推进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来抓,着力推进中小企业的产业提升和产品升级;二是大力开展中小企业招商引资。规模小是我区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之一。我区坚持大力开展中小企业招商引资,以此推动中小企业的嫁接改造和重组扩张,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快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由于中小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相当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不高,缺乏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为此,我们通过加大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指导力度,不断推动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内部管理创新入手,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的活力,使中小企业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四是切实做好中小企业的综合协调和保障工作。为保障中小企业的正常生产,我区认真做好了资金协调、能源保障、市场监控等综合协调服务和保障工作。
六、我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检查组的各位领导,山城区虽然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资金短缺问题
2、土地紧张问题
3、能源紧缺问题
4、人才匮乏问题
这些“瓶颈”的制约,严重阻碍了辖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发展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山城区的企业服务局不但在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实施办法》中担负着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协调监控、指导服务等责任,而且,还担负着《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实施办法》的执法主体职能。因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确保《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实施办法》及时贯彻落实到位,我区将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力度,积极为全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与各级相关单位共同做好贯彻落实的具体工作,针对我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以贯彻执行《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实施办法》为手段,不断创新思路和举措,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权益保护等具体内容落到实处,全力推动我区中小企业的发展迈向新的台阶。当然,在具体贯彻执行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创新思维,积极探索,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增强执法效果。在此,恳请市人大常委会的各位领导给予监督和指导,我们一定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把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实施办法》的各项工
作做得更好。
谢谢!
鹤壁市山城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三日
第四篇:就业促进法案例分析
1.答:(1)根据我国《就业促进法》的规定,促进就业是国家的基本职责。
a.老刘夫妻双双下岗,属于失业人员,针对失业 《就业促进法》首次提出建立预警机制,另外,国家还建立健全失业保障制度,依法确保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实现就业。
b.保障就业权是实现《就业促进法》的目的,国家应保障失业后的老刘夫妻可以享有平等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就业竞争权及公民就业保障权。
c.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应帮助老刘夫妻做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他们找工作。d.老刘夫妻树与就业困难人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对他们实施就业援助。
(2)儿子属于残疾人员,但具有平等就业权,对于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国家专门规定了受害劳动者的权利救济渠道。儿子还可以通过就业服务机构进行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还可以要求地方政府实施就业援助。
(3)女儿大学毕业至今未找到工作,可以通过就业服务机构进行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或者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就业前培训,进行再学习,以便能找到工作。
2.答:(1)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的促进大学生的就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一个政策是拓宽了公益性岗位,使公益性岗位更多地为大中专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一个渠道和平台.第二,挖掘了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单位的就业岗位.公务员招考达到了近一万人,创了历史之最;事业单位招聘较之于往年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不仅如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还加强了对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的指导.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如果没有稳定的就业岗位,可以先到企业和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到两年的见习,政府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通过见习,大学生和企业、事业单位建立了联系,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的实践经验,以有利于今后的就业.进一步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去就业,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去就业,像西部志愿者,包括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到村里去任职,同时还有特色教师岗位.(2)新疆财经大学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从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入手,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二是要求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行动起来,帮助学生联系单位,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三是充分发挥校友会的作用,让杰出的校友积极接纳财大的毕业生
(3)2010年新疆大中专毕业生将能享受到一系列有关促进就业的政策.a.贫困大中专生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新疆户籍关系的农村家庭、城镇贫困家庭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可享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个人选择培训机构有困难的毕业生,可由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组织安排培训。承担毕业生技能培训的各培训机构将参加培训人员花名册、毕业证书,报培训机构所在地县级及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同级财政部门核定后按自治区现行规定的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在申请一周内先向培训机构核拨60%的培训补贴。培训考核鉴定合格、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经核定,拨付剩余40%培训补贴和全部职业技能签订补贴。
b.符合条件毕业生免费双语师资培训.对符合《自治区教师资格认定条例》规定条件,政治素质好、短期培训后能胜任幼儿园和小学汉(双)语教学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纳入定向免费学前和小学汉(双)语师资培训。各地、州、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所在县市学前和小学汉(双)语教师实际需求,制定定向用人计划和培训方案。培训费用按人均3500
元标准,含学费、住宿费、教材费,从自治区安排的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解决。
c.大中专生到村级医疗机构有偿见习.对具有中等医学专业及以上学历的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后,在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前参加定点培训机构组织的免费岗前培训。毕业生根据自身需要和乡村医生岗位用人计划,自愿选择参加岗前培训。培训见习实习期限5个月,见习实习期生活费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所需经费从就业专项资金中解决。培训费用按人均400元标准,从自治区安排的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解决。d.大中专生到企事业单位见习给予生活补贴.对具备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经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确认后,可作为安排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场所。参加就业见习的大中专毕业生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月享受见习生活费补贴。见习生活费补贴资金由当地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复核后,直接拨付见习单位,由见习单位按月发放生活补贴。补贴期限与实际见习期限相同,但最长不超过两年。e.岗前培训可享补贴.对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并在上岗前通过专业对口的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或县级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企业职教中心开展岗前培训的企业,给予培训补贴。培训补贴按自治区有关规定标准的60%返还企业。、
第五篇:就业促进法若干问题探讨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国家有必要将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及时上升为法律。正因为如此,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7年3月25日公布《就业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作为一名法律人,笔者感到责无旁贷。通过仔细研读全文,对该草案认真分析、考量,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
一、关于农民工人的问题
(一)应当对农民工人社会地位准确定位
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约有2亿农民工人。这么庞大的一个社会阶层,如果在法律上缺乏对其社会地位定位,必然是立法者的疏忽。当今中国社会,农民工人的数量已超过了传统上由城镇居民构成的产业工人,使中国产业工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绝大多数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人与土地之间已没有劳动和收入上的关系。他们长期在城市就业,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取得工资收入。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的调查,农民工人已占企业员工总数的近60%。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第一次明确认定“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人确认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有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提高了党对新生社会阶层的凝聚力。所以,有必要通过立法提高农民工人的政治地位,消除对农民工人的社会偏见和歧视,促进社会产业转型,加快城市化进程。因而,作为促进包括庞大的农民工人就业在内的一部法律,有必要准确界定农民工人社会地位的性质,并确立这一社会阶层的法律名称,从而消除带有歧视性质的“民工”称谓。中国农民阶级自从建国后就一直处于不平等地位,在社会利益的分享中属于弱势群体,希望该部法律能使农民工人根据宪法的规定真正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为农民阶级向工人阶级的转化起到积极作用,从而促进社会公平的一点点实现。
(二)促进农民工人就业应规定具体、可行的措施
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愈来愈重视在农民工人就业中发挥作用,但由于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具体措施,使得农民工人在就业中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封闭,缺乏组织;二是就业歧视;三是就业技能障碍。
对此,《就业促进法》草案的规定也很原则,不易操作。应该针对以上问题规定相应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农民工人进城就业的组织化规定。各级政府组织应当建立相对规范的农民工人劳务市场,针对他们统一发布就业信息,设立专门机构引导他们进城就业。
2、降低城市就业准入门槛。让农民工人享有就业平等权,实行市场化就业机制。在这一机制下,农民与市民应一视同仁,就业机会面前一律平等。就业机会平等主要包括就业领域、就业工种、竞争条件、就业后的工资待遇等各个方面的平等。这是农民工人最基本、最起码的权利,也是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核心问题。
3、组织农民工人就业技能培训。鼓励开展职业培训,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门机构,组织和引导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人参加技能培训,鼓励各类培训机构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
(三)规定农民工人的权利保障措施
农民工人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危险性高。他们每天工作一般都超过八小时,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的超过22%。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死于工伤人员高达13.6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工人,特别是在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3个农民工人集中的行业,农民工人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而在工资收入方面,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民工每月收入在300至500元的占近三成,500至800元的占近四成,800元以上的约占28%。即使薪金不高,但在被调查者中,基本能按时领取薪金的只有不到五成,剩下五成多是被延期。另外,超过三成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农民工人在单位内的身份是临时工,没有医疗、住房等福利待遇,工龄也不被累计,难以享受连续性的社会保障政策;习惯于短期行为而不断“跳槽”,心理上没有归属感,使农民工人难以建立一个较长的人生预期,形成不了工作经验、职业技能和社会地位的累积,走出不了城市中的底层环境。
因此,《就业促进法》应在保障农民工人权利方面作出以下具体规定:
1、绝对禁止拖欠农民工人的工资。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但拖欠农民工人工资依然成为难解的顽症。因此必须上升到立法的高度,对拖欠农民工人工资的企业、单位严惩不怠。企业与工人必须签定正式的劳动合同,要求工资至少一月一结。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最低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