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扶贫开发情况汇报(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4 05:3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市扶贫开发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市扶贫开发情况汇报》。

第一篇:关于市扶贫开发情况汇报

关于市扶贫开发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市紧邻赣州中心城区,辖18个乡镇、2个街道;全市共有278个行政村,其中被列为“十二五”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有27个;人口81.8万人,其中低于贫困标准2300元的贫困人口有14.09万人。2011年被列入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二、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近几年南康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实力得到较大提升,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经济十分脆弱,人均gdp和财政收入处于江西省的倒数位置,发展的步伐仍然难于跟上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我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贫困面广,农民生存环境恶劣,扶贫任务艰巨

全市20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贫困村、贫困户,全市贫困总户数2.72万户,贫困人口14.09万人。虽然全市仅有27个村被列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但很多未被列入贫困村的一些村贫困问题也十分突出。贫困人口多分布在边远山区,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持续发展空间窄小。

2、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强度过大,生产成本过高

由于地理、自然、历史、民族等原因,XX市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全市278个行政村中,虽然行政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仍有2889个自然村、2581个村民小组未解决交通困难,四级以下等外公路总里程1698.9公里;有83户不通电;有267个行政村不通自来水,不安全饮水用人数103635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12.7%;有76个行政村、54874户不通电视,占全市农村总户数的32.4%;农村土坯房住户61907户,占全市农村总户数的36.5%。由于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经济不发达,缺乏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造成劳动强度大,农业生产成本高,农民增收困难,生活质量差,低收入层面大。

3、返贫率较高,自然灾害和疾病是导致农村贫困的最重要原因 由于大多数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尚未明显改善,农民刚刚满足温饱问题,经济发展水平很低,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很差,一点点天灾人祸都可能使刚刚满足温饱的农民陷入贫困。XX市境内山区属罗霄山脉和大庾岭山脉的支脉,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是泥石流、崩岗、滑坡、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农民一旦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或房屋被毁,或农田绝收,将陷入贫困。同时,随着医疗卫生和教育费用的不断上涨,疾病、孩子教育成为农民陷入贫困的重要原因。

4、农民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地处边远,贫困村农民长期处在封闭的环境中生活,以致思想僵化、闭塞保守,缺乏科技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缺少掌握农村实用新知识、新技术的强烈愿望,加之家庭经济脆弱,扩大家庭生产投入困难,科技知识运用乏力。同时,由于受打工潮的影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盲目外出,留守的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生产能力偏弱的“三偏”农民。

三、南康扶贫开发的优势

1、社会人文资源积淀丰厚。南康被誉为“江西的温州”,民营经济异常活跃,自改革开放以来“个私兴康”一直是南康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之一,以矿产品、家具、服装为代表的主导产业是南康“无中生有”的一大特色。更具后发优势的是南康之后还有一个南康,人才人脉资源遍布全国,为南康发展外向型经济及高技术产业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从商重教”是南康历史发展的积淀,为南康社会经济发展打下了结实的人文基础。

2、产业基础扎实。XX市位于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南康丰富的林业资源和特色产业库,为XX市在全国知名的家具产业提供基础支持。XX市是赣南脐橙和南康甜柚的最适宜种植区,被称为“中国甜柚之乡”并获得了中国地理产品标志保护产品。全市宜林宜果山地150多万亩。目前有以甜柚、脐橙为主导的果业面积达12万亩,同时又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猪养殖基地、江西省“生猪调出大县”,年出栏商品生猪达100万头以上。另外,利用山区资源的竹木深加工、优质茶叶精加工、油茶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此外,南康具有较为突出的民营经济发展优势,家具产业、现代轻纺服装产业全国知名,具有中国﹙中部﹚家具产业基地、江西省纺织服装生产批发基地的称号,“中国实木家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已顺利启动。同时,南康是XX市矿产品流经量最大的地区之一,是全国100个重点食品加工县(市)和江西省重要的矿产品加工贸易中心。

3、争取的优惠政策具备比较优势。目前南康已成功进入省级和XX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县(市),并正积极争取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成功列入全省低丘缓坡综合利用试点县(市)和中央财政小农水建设重点县(市);十一五期间成功荣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生态、文明、卫生、园林等四城同创工作已获上级大力支持。

四、扶贫开发应对的措施

1、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着力实施我市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南康已纳入了国家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范围,这是我市新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我们要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认真编制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整合各类资源,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大力建设一批关联度大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切实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区域性特色产业,集中实施一批惠及面广的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从根本上改变我市面貌。

2、加快实施移民搬迁,着力帮助贫困群众告别恶劣环境。到2016年,完成3千人移民搬迁,改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实现搬迁群众住房有保障、增收有渠道、产业有发展、环境有改善。科学编制搬迁规划,将易地搬迁扶贫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向中心村、城镇、工业园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集聚,并优先安排建房用地。

3、强力实施整村推进,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下而上制定全市27个省级扶持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分期分批实施。加大对其他非贫困村扶持力度,在其他非贫困村选定50个市级扶持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规划,每村每年安排10万元扶持资金,连续扶持五年。统筹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资金、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源,加大投入,实施水、电、路、房、网络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解决学校危房问题。每个村建设一所达标的卫生室和一个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室,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建成公益设施较为完善的农村社区。通过五年的扶持使77个整村推进贫困村面貌有显著变化。

4、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着力建立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渠道。把产业开发放在优先扶持的重要位置,加大产业开发扶贫资金投入。开展贫困村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等试点工作,逐年扩大试点范围,加大资金投入,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撑。加大科技扶贫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围绕脐橙甜柚、生猪和蔬菜、花生、油茶、优质稻等“两主四特”产业发展,积极引导贫困农户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创新推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等各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努力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格局。加大扶贫资金对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入社率达到50%以上。充分发挥各级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贫困农户作用,探索建立扶贫产业发展担保公司,创新扶贫产业融资模式,引导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到贫困乡村投资兴业,带动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

5、稳步实施“雨露计划”,着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引导贫困劳动力参与技能培训和中高职教育,每年累计培训人次在1000人以上,通过培训使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继续做好“雨露计划”和27个省级扶持贫困村“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培训工作。结合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在贫困乡村培养一批产业发展的“土专家”、“田秀才”。建立健全农技推广队伍,以加强农技推广队伍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以服务农业生产发展、满足农民科技需求为中心任务,及时解决农民生产技术难题,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不断增强农民应用科技致富的能力。

6、努力推进社会扶贫,着力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强与定点扶贫的省直单位、省属企业和XX市市直单位、企业的汇报、联系、衔接,争取更大的支持。本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把定点扶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计划,统一部署,抓好落实。一是领导率先垂范,抓好扶贫开发试点。市党政领导各带一个市直部门抓一个示范乡(镇)和一个示范村,结对帮扶5户贫困户;市其他领导各挂点帮扶一个村,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抓一个示范村,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乡镇其他领导各挂点帮扶一个村,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二是落实包扶单位,明确定点扶贫责任。认真组织市直、驻市单位和乡(镇)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实现全市27个省级扶持贫困村单位定点扶贫全覆盖。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和帮助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承担定点扶贫任务。各定点扶贫单位要制定帮扶规划,积极筹措资金,选派得力干部,狠抓工作落实。三是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大力倡导企业社会责任,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强规划引导,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等群众组织参与扶贫。

7、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提高贫困人口公共服务水平。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集中财力优先安排贫困乡村农民最急需、受益面广、公共性强的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逐步使贫困乡村农民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基本住房安全问题。要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提升农村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落实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政策,实现无缝对接,使贫困人口真正实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8、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着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县(市)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将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每年扶贫开发投入占本级财政收入比例不低于2%,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并按上级要求落实扶贫配套资金。市直、驻市各有关单位要以所包扶的贫困村为平台,将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确保每个贫困村“十二五”期间投入不少于1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以上,做到资金集成、项目集成、力量集成,放大扶持资金使用效益,共同推进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扶贫力度,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重点支持贫困乡村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及龙头企业发展、返乡农民创业等项目。加强贫困乡村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贫困乡村延伸网点,扩大业务范围、简化程序、降低门槛,积极开办各种类型的小额贷款业务,为产业扶贫提供便利的融资服务,在已实现贫困地区乡(镇)金融网点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乡(镇)金融网点服务水平。

五、需要省领导、省直单位、省属企业帮扶的扶贫项目和政策倾斜

(一)社会发展方面:包括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民政事业。

1、教育方面:根据我市现有教育基础设施和近年学生就学情况,到2015年,需新建小学4所,扩建小学254所,新建初中1所,扩建初中36所,兴建高中1所,项目总投资7.17亿元。

2、医疗卫生方面:全市农村卫生室建设、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东山社区服务中心异地新建、XX市传染病医院新建、XX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工程、XX市中医院新建、XX市第二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合计总投资2.09亿元。

3、文化广播电视方面:①新建“村村通”有线电视项目;②新建各乡镇文化娱乐中心;③XX区影剧院改造项目;④新建南康大地数字影城。项目合计总投资2.95亿元。

4、民政事业方面:①县乡敬老院建设。新建唐江镇敬老院住宿楼、麻双乡敬老院住宿楼,项目合计总投资1400万元;②增强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和冬春救济资金,帮助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支持县乡敬老院建设。

(二)基础设施方面:包括供水、农村危房改造、交通道路、移民电力设施。

1、供水方面:①XX市二水厂扩容工程,供水规模为10万吨/日;②龙华自来水厂,供水规模为10万吨/日;③三江自来水厂,供水规模为10万吨/日;④城乡供水管网建设,覆盖城区9个乡镇;⑤城市应急水源工程,项目总投资1.06亿元。

2、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目前全市有土坯房98627户,其中土坯危房29238户。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9.8万户土胚房改造,总投资29.5881亿元。

3、交通道路项目:①105国道南康段改线,改线总里程95公里;②323国道南康段改线,改线总里程22公里;③县道升级改造项目276公里;④四级以下等外公路升级改造3562公里;⑤自然村通公路2889公里;⑥危桥改造483座;⑦康隆公路拓宽改造工程。项目合计总投资92.5878亿元。

4、移民电力设施建设项目:①新建10kv线路42公里、配电变压器100台,户表工程及低压线路5200户;②龙华大岭220kv输变电工程;③新建三益110千伏变电站,蓉江11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南水XX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上项目合计总投资6.976亿元。

(三)产业发展方面:包括农业、家具产业。

1、坪市大坪4万亩现代农业示范走廊:东进牧业年出栏生猪20万头,果业开发4000亩,油茶种植2000亩,农业综合开发公路建设10公里,总投资5亿元。

2、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提升扩建项目:新开发果业面积5000亩,生猪标准化示范场改造15户,建设水稻高产基地10000亩,建设花生高产核心示范区300亩,完成土壤有机提升20000亩,总投资2.6亿元。

3、XX市返乡农民工家具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用地面积7380亩,分别建设在7个乡镇11处场所,可满足500家家具企业入驻,总投资7.125亿元。

(四)政策倾斜方面

1、给予金融、用地方面的大力支持。

2、给予少数民族乡政策倾斜。我市赤土畲族乡是全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乡,建议给予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

3、建议有关项目列入省重点调度项目。

4、对地质灾害隐患多、交通落后的贫困地区群众的搬迁及搬迁示范点给予优先安排。

第二篇:扶贫开发汇报材料

XXX镇扶贫开发工作汇报材料

(2013年5月)

近年来,我镇扶贫开发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市区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注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相结合、典型带动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不断增加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扶贫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有效改善了全镇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培育农民增收致富产业,通过实施扶贫项目、整村推进项目以及定点帮扶等一系列措施,使全镇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一、近年来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基本情况

XX镇现辖9个村,46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总人口: 20830人、4622 户。总耕地面积39314亩,其中旱地23860亩,水地15454亩。人均占有耕地仅1.8亩,上年粮食总产量9574万公斤,人均492公斤。全镇特困户160户,520人,低收入贫困户1040户,4024人。制定规划,谋划长远

为做好扶贫工作,我镇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镇实际为全镇贫困村和贫困户制定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扶贫三年规划。党政 “一把手”亲自负责扶贫计划、措施的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上下协调,认真组织,带领群众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养殖,合理利用土地引进扶贫项目,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多措并举、稳步实施

一、整合资源,不断推进扶贫开发,流转贫困户手中闲置土地,引进生态工程项目,发展特色农业,改善贫困农户的生存环境,为农民创收提供便利条件。

二、调查摸底,掌握贫困原因,各村安排人员深入农户调查摸底,认真核查,将贫困户情况登记造册备案,做到底子清,才能帮到位。同时我镇还加强对贫困户的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把解决好当前困难和长远致富有机结合起来,确保贫困农户想得通、稳得住、逐步致富。

三、强化监管,确保扶贫落到实处,扶贫资金的支出使用、发放,扶贫项目的开发建设,都要征求群众代表意见,并由镇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实施,确保扶贫资金和项目落到实处,为贫困户带来切实的利益。扶贫开发、扎实推进

整村推进:总投资120万元,推进实施完成常崖村人畜安全饮水机井1眼、道路砂化3公里、砂河护坡治理2公里、机修梯田500亩、引进品种猪100头,扶持20户贫困户推广良种养殖、聘请专家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等,项目已顺利竣工,为常崖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建设:投资15万元,实施共和镇毛卜拉村黄毛沟机井更新工程,打井1眼,更新机井壁管150米,安装机电设备1台,新增灌溉面积100亩;投资10万元,在毛卜拉村维修机井1眼,配套机电泵1台,铺设输水管道1公里,新增灌溉面积200亩;投资10万元实施毛卜拉村渠道衬砌工程,衬砌渠道1500米,改善灌溉面积500亩;投资15万元实施毛河洛村渠道衬砌工程,衬砌渠道3000米,改善灌溉面积300亩;投资10万元实施红沟村渠道衬砌工程,衬砌渠道2000米,改善灌溉面积250亩;投资15万元实施兄弟村、常崖村渠道衬砌工程,衬砌渠道3000米,改善灌溉面积150亩;通过完善贫困村的农业基础建设,提高了农民种养殖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健康发展。

科技扶贫:安排贫困户“两后生”300余人培训,每人补助1000-1500元,培训后均取得了上岗资格证,使“两后生”学到了一技之长,达到了“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就业后人均年纯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视线里稳定转移;投资15万元,在老庄村扶持50户贫困户新建日光温室50座,每户补助3000元,促进了蔬菜发展布局,在实现示范带动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种植养殖业建设:投资10万元,在小水村建成1000亩苹果种植示范基地,实现了环境增绿、农民增收的双赢效益;投资18万元,与共和镇中和村贫困户36户签订协议养鸡,引进良种罗褐蛋鸡9000只,户均年增收2500元;投资10万元,扶持老庄村、红沟村贫困户200户,建设菊苣种植基地200亩,户均年增收1000元;

梯田建设:投资16万元,在常崖村新修梯田400亩,亩均补贴400元,建成后贫困户亩增粮30公斤;

科技培训:根据市区扶贫办的安排,对镇村干部、农民技术员进行了农业实用技术和项目管理等培训1200人次,人均补助200元,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3—4门实用技术,提高了镇村干部、农民技术员农业科技水平,增强了脱贫致富的能力,在这个培训的引导下,我镇农民科学养殖、科学种植已形成规模,收入逐年增加;

其它反面:投资5万元对镇扶贫网点进行了维护,保持了镇级网络运转正常,实现了贫困人口和扶贫项目动态管理,提高信息扶贫工作水平。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联村单位结合各村贫困户实际情况给予力所能及的帮扶,联户干部深入农户宣传政策、开展民情访谈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较好地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市财政局协调资金为50户贫困户户每户发放500帮扶金,合计2.5万元,为贫困户提供了价值9455元的面粉大米及化肥等物资;平川工商分局为共和镇中心小学贫困户子女捐助了9800元奖学金及价值9662元的文体用品;区林业局为中和村扶贫捐助了1000棵核桃树苗,价值2万元,用于发展经济林规模种植,同时发放了8200元的扶贫资金;区委组织部为7户贫困户提供了价值1960元的清油和面粉;区财政局为46户贫困户提供了价值4370元的化肥等农用物资;其他联系单位和联户领导均给予所联村及贫困户各种形式、不同程度的帮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镇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不容忽视,扶贫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扶贫开发工作存在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资源枯竭、环境制约发展,目前,我镇低收入贫困户仍然很多,集中在采煤土地塌陷区,煤炭资源开采殆尽,群众失去经济来源,没有耕地,生活困难,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二、人多地少,干旱少雨,我镇的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同时气候条件限制了农业的发展,旱地多水地少,种植业产量低,群众依靠土地致富无望,致富积极性不高,导致贫困;

三、水利农田基础设施缺乏,已有设施陈旧落后,不能正常开展农田灌溉、抗旱节水等工作;

四、群众信心不足,干部观念滞后,贫困人群缺乏进取心,缺乏自觉改变落后面貌、摆脱贫困的主动性,依赖性、惰性严重,干部观念没有转变,带领群众改变贫穷现状,致富奔小康的觉悟不够,本领不强。建议和意见

我镇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还有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能给予大力扶持和帮助。

一、我镇在环境整治方面将下大力气进行整改,以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环境,希望上级建设部门和农业相关部门给予资金和项目上的照顾,推进我镇新农村的建设顺利实施;

二、井灌区的水利设施更新和维护,我镇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农业的同时,亟待解决的是水利设施的不完备,希望上级水利部门和帮扶单位能倾斜扶贫资金,完善我镇农田水利设施,确保我镇特色农业产业稳步推进;

三、推进砂河河道治理,争取资金对我镇境内砂河河道进行维护治理,减少因山洪灾害造成的土地农田毁坏;

今后的工作当中,我镇将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扶贫开发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扶贫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引进扶贫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的开展扶贫工作。为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第三篇:市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XX市扶贫办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来,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青岛市扶贫办的科学指导下,XX市扶贫办坚持高点起步、精准发力,实施“扶贫+”脱贫战略,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青岛市委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扶贫”,压实精准脱贫责任

1.实施“一把手”工程。年初,在青岛各区市率先研究出台了《关于率先完成农村精准脱贫任务的实施意见》,3月上旬召开了全市精准脱贫工作动员大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镇街签订了责任状,脱贫任务逐级落实到镇到村到户到人,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实施团队提升工程。调整加强了市镇两级扶贫工作机构。开展了扶贫干部专题学习,市委书记亲自上课,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镇街党政一把手、扶贫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市扶贫办全体人员共约多人参加了扶贫专题学习。开展基层工作人员素质提升培训工作,批基层扶贫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两委成员培训班,培训人。

3.实施学习调研工程。开展进村入户实地调研,通过调研,帮助镇、村、户三级理清了发展思路,规范了工作程序,明确了脱贫举措,保障了产业项目等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实施“上下联动+扶贫”,突出精准脱贫实效

围绕镇、村、户“三级”脱贫任务,实施“四大”精准脱贫战略。

1.推进镇级脱贫四项举措

(1)高起点做好小城镇规划,加快特色镇建设步伐。(2)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在做强传统一产农业的同时,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放大蔬菜、果品等优势农产品增值效应。推进“互联网+”、“物联网”计划,在经济开发区等镇街打造镇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4处,加快互联网、物联网与农业生产、服务、经营等各领域全面深度融合。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利用每年青岛市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在4个经济薄弱镇积极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完善了公路、给排水、文化广场、镇容镇貌等“六项工程”,实现了镇域面貌的改善和提升。

(4)积极争取对口帮扶,保持可持续发展势头。争取了强区对X个经济薄弱镇帮扶资金,XX对口帮扶院上镇、XX店镇;XX对口帮扶XX、XX镇,每个镇XXX万帮扶资金已到位。研究制定了强镇工业区对经济薄弱镇全面开放的优惠政策,建立异地落2 户项目税收分享制度,对经济薄弱镇的异地落户项目,所得企业工业税收按比例分成给经济薄弱镇。目前,XX、XX4个经济薄弱镇落户在工业区的项目共计X家,累计帮扶X个经济薄弱镇增加财税收入XX多万元。

2.实施村级脱贫四大工程

(1)实施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工程。加强贫困(经济薄弱)村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低产田改造等,共整合“小农水”、“一事一议”等各行业资金X多万元,在贫困(经济薄弱)村建设农田水利项目XX个,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XX多亩,整修硬化田间道路XX公里,架设农电线路XX公里,建设了一批旱能浇、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的高标准农田。

(2)实施村级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实施贫困(经济薄弱)村庄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2016年上半年投入资金万元,在贫困(经济薄弱)村建设村内道路、饮水安全、文化小广场、村庄亮化等 “八项工程”项目XX个。

(3)实施农村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加强贫困(经济薄弱)村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打造社区服务平台,把全市村庄规划成个社区,实行“一站式”受理和集中服务。目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项服务事项可以直接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办理,低保申请、慈善助学等项服务事项由社区服务中心代办,通过不断强化农村社区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4)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程。在设计规划上,明晰扶贫开发项目管理流程,组织指导村级制定三年规划、2016年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在产业项目推进上,实现“三个扩展”,扶贫范围由单一的种养业扩展到二三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目前,帮扶28个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培育了特色主导产业,成立示范专业合作组织32个,培育了等乡村旅游示范点22个、“好客人家”34个,有效推进贫困(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

3.落实户级脱贫四个保障

(1)增收保障脱贫。培育特色产业脱贫。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种养习惯,扶持贫困户发展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特色种养业。财政列支 万元,重点支持贫困户发展设施农业脱贫致富,对新建 亩以上的钢架大棚,每户补助 万元。另外,列支 万元,扶持发展设施农业以外的特色种养等项目。免费培训电商人员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对贫困家庭发展“农家乐”、特色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养生等乡村旅游业进行扶持。年上半年,市镇两级对 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施技能培训,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家庭经营等小项目;通过政府购买保洁员、公路养护、治安协管员等公益岗位探索,设立学校XX个公益就业岗位,安排XX人就业,平均月工资达到XX元。(2)兜底保障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的贫困家庭,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协调农业、民政、教育等部门,对符合条件的群体实施“一对一”评估、认定、救助服务。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款捐物,努力凝聚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在全市XX处镇(街道)设立独立法人资格的镇级慈善协会,共募集各类善款XX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XX余人。

(3)助学保障脱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完善助学保障长效脱贫机制,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助政策,提高了“两免一补”补贴比例,学前教育最高资助标准提高300元达到1800元,对在校寄宿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最高资助标准提高了500元,分别达到1500元,1750元,2000元。各镇街提报“雨露计划”申请145人,经审核,符合条件的136人已由各镇街分别进行公示,公示完成后按照每人3000元进行补助。

(4)医疗保障脱贫。全面落实新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大幅度提高医疗救助比例,充分发挥医疗救助保障作用,XX农村低保户住院通过大救助平台直接结算,城乡困难家庭申请大病医疗救助取消病种限制,今年共救助XX人次,发放救助金XX万元。

(三)聚焦“作风严实+扶贫”,做实精准脱贫工作

打造“严实精准”的扶贫工作作风,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切实将扶贫工作做精、做准、做细、做真。

一是贫困认定准。认定程序准。在识别上,严格按照“六步识别法”,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在退出上,采用“七步退出法”,根据区域差异研究制定了收入计算方法、赡养核算公式、支出测算依据等标准,严把“入口”、“出口”两道关,做到了“应纳尽纳,应退尽退,纳退精准”。识别结果准。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施“两查”。先后组织开展三轮镇村“自查”,通过入户核实、群众评议、公示公告等形式,彻底筛查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查结果由镇街具体工作人员、扶贫办主任、分管领导和书记镇长逐级审核把关并签字,并报市扶贫办备案。组织市级“抽查”,随机抽调镇街和市直扶贫干部30多人组成工作组,随机入村200多个、入户XX多户开展了复查,汇总XX条问题适时通报相关镇街,并督导其限期整改落实。经复查新增XX户XX人,清退XX户XX人。建档立卡准。做到“三全”,贫困户手册、笔录、表格、照片等纸质信息齐全完整;本人旁证记录、信息、照片等资料周全准确;网络平台电子信息录入健全及时,完成了国家扶贫办确定的3月底前完成建档立卡数据更新工作。脱贫退出准。制定了脱贫退出具体方案,明确了实施办法,完善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程序,并严格按标准验收,确保了脱贫质量。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脱贫XX户X人,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7XX以上。脱贫评估准。加强了对脱贫工作的社会监督,积极配合青岛市级6 开展第三方机构评估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脱贫的人口跟踪评估,全面核查,确保脱贫结果真实可信。

二是帮扶方案准。根据摸底情况,按照“一镇一规、一村一策、一户一案”要求,在编制经济薄弱镇村和贫困村扶贫发展规划基础上,重点确定了XXX户XXXX名贫困人员的脱贫方案,明确了精准扶贫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中依靠发展产业脱贫XXX人,就业创业脱贫XX人,财政兜底保障脱贫XXX人,社会救助脱贫XX人,雨露计划帮扶1XXX人,其他XX人。

三是项目管理准。为做好扶贫开发项目的管理工作,促进全市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召开了4次督导协调会,起草了《XX市2016年精准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为掌握核实扶贫项目现状,对2015年以前镇、村、户三级项目进行集中摸排调研,建立了项目进展数据库。对XX年扶贫项目进行科学论证,指导确立了XXX个镇级脱贫项目、XX个村级脱贫项目、XXX个户级脱贫项目,并对项目的可行性及项目收益进行全面审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狠抓绩效管理这个牛鼻子,切实提高了扶贫项目的管理水平。明晰了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流程及各个环节应当把握的要点,并举办了扶贫项目与资金管理培训班,聘请专家讲授项目管理和工程施工知识。项目实施前,严把审批关。聚焦特色产业优势,发展周期短、见效快、覆盖广的长效型产业项目,变“输血”为“造血”,累计审批镇项目XX个,村项目XX个,户项目XXX多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监督关。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工程决 算审计制等,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做到工程不招标不开工,完工后不审计不验收,确保施工单位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验收过程中,严把审核关。专门制定了具体验收规范,明确了基本工作流程。同时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全程参入,从项目现场工程量测算,到工程质量鉴定,都有专业人员按标准严格执行,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整改,不合格的坚决不予通过验收,不通过验收的坚决不予拨付资金。

四是资金使用准。资金投向精准。进一步核实了扶贫资金底数。对2013、2014、2015年三年的129个村级扶贫项目、2254个户级脱贫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摸底核实,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进行审核、督查,确保资金使用管理精准到位。2016年,我市追加扶贫资金预算XXX多万元用于XX个经济薄弱镇、XX个贫困(经济薄弱)村和贫困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产业发展等关键环节。组织实施精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扶贫开发项目管理的通知》,严格执行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度,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周转环节。监督审计精准。实施组织监督、第三方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定期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进行审核、督查,广泛接受各方面监督。安全监管准。强化问责,切实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建立了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未发生一起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规违纪违法问题。

(四)探索“创新驱动+扶贫”,拓展精准脱贫渠道 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我市创新探索九大“扶贫+”模式,8 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脱贫新经验。

一是“企业带动+扶贫”模式。由政府倡导建立、市扶贫办组织协调、企业主体参与、社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的新型模式,鼓励企业参与镇、村、户三级扶贫开发,动员企业开展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智力扶贫,从而构建起了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脱贫有效对接的综合性长效机制。

二是“产业服务+扶贫”模式。依托农业园区资源优势和种养习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园区通过为贫困户提供资金服务、农资服务、农机配套、技术培训、订单收购、岗位就业等,扶持贫困户发展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特色种养业,从而实现精准脱贫。

三是“旅游开发+扶贫”模式。依托休闲采摘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采取免费培训、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方式,扶持“农家乐”、特色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制作等乡村旅游业发展。

四是“土地整合+扶贫”模式。整合贫困(经济薄弱)村、贫困户土地,用于园区建设,园区以每亩每年协商通过的固定租赁费租用贫困家庭土地,使贫困户通过土地整合获得了固定收入。村集体将过去的“四荒”地整修后流转给园区,实现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增加。

五是“资金整合+扶贫”模式。通过整合各级专项扶贫资金、9 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通过建设优势产业等方式获得收益,促进脱贫致富。

六是“电商拉动+扶贫”模式。加快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创业各领域全面深度融合,建设镇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信息服务站,通过电商模式实现精准脱贫。面向贫困户实施摊位、电脑、网络、电费、培训“五费全免”支持贫困户,探索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七是“社会助力+扶贫”模式。通过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款捐物,努力凝聚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八是“行业统筹+扶贫”模式。通过考核杠杆,进一步调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行业部门的扶贫积极性,推动行业部门转变扶贫理念,以观念转变引导扶贫方式的转变,以扶贫方式的转变推动脱贫质量效益的提升,全市上下形成了共同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九是“党建统领+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全体党员及第一书记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助力扶贫开发及其他重点工作的开展,为脱贫攻坚“掌舵”,全力实现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从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的转变,实现了党旗飘在田园中、党员聚在产业上、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目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精准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村户资源有限,基础薄弱,造血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现行的资金拨付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简化,以适应扶贫项目快速实施、扶贫资金尽早到位的要求。三是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细化。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为确保完成XX年扶贫开发任务,下一步我市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贫困户脱贫工作。(二)做好扶贫项目推进工作。(三)做好扶贫资金管理工作。(四)做好扶贫队伍建设工作。(五)做好扶贫制度配套工作。(六)做好扶贫督导考核工作。

第四篇:英德市扶贫开发工作总结汇报

英德市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清远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为重点,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力转移为主要手段,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创新思路,使我市扶贫“双到”工作和老区移民搬迁、高寒山区移民搬迁等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求真务实,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实效 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各级各部门狠抓责任落实,创新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为“五个显著”:

一是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全市农村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1926元增加至2010年的3034元,增幅达57.6%,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贫困人口逐步减少,2010年全市共实现贫困户7393户30037人脱贫,需帮扶贫困户减少至3985户15860人。同时,83个省定贫困村中有47个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

二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镇通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贫困户居住条件显著改善,老区“五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年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贫困户全部列入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贫困户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落实到位,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率达100%;全面完成822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39.3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从2005年至今完成29个边远分散革命老区村庄557户2533人老区群众搬迁安臵工作和2个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48户259人贫困群众的搬迁安臵工作。

三是产业扶贫实现显著突破。成功引进佛山市农民创业园英德扶贫基地、碧桂园绿色产业扶贫项目等大型扶贫项目,在英红镇设立了佛山顺德扶贫产业园。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4家,带动农户8.3万户,其中贫困户1500多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92家,带动农户近3万户,其中贫困户1100多户。同时,积极开展互助金试点活动,全市共建立互助金试点14个,互助金总规模达367.4万元,扶持农户发展农业产业项目39个,户均增收1600多元。

四是劳动力培训转移取得显著进展。通过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提高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2010年,全市贫困户共参加劳动技能培训达2万多人次,共输出贫困户劳动力10035人。市有关部门积极与各地企业联合举办劳动力招聘会,共举办各类型招聘活动68场,帮助农村劳动力25196人成功转移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4233人。

五是佛山、顺德对口帮扶取得显著成效。按省扶贫“双到”工作部署,佛山市直单位和顺德区共挂扶我市18个镇40个村。为帮助我市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经济,脱贫致富,2

佛山市和顺德区积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经过努力,佛山、顺德帮扶的40个村共实现脱贫2756户11172人,呈现了英红镇新岭花卉基地和水头供港蔬菜基地等一批扶贫“双到”工作亮点。

总结回顾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狠抓“四大扶贫工程”。

一是狠抓整村扶贫工程。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抓好整村推进工作规划,积极引进项目,狠抓整村扶贫示范点,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如成功引进顺德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在西牛镇树山村建设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整村扶贫。项目通过“公司+示范基地+农户”的方式,捆绑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碧桂园还采取“政府补助一点,企业帮扶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方式,为该村11个村小组300多户农户高标准建设扶贫新村。在边远分散老区村庄搬迁中,以整村推进为主,实行整村搬迁,整村建设,统一规划,集中建新房,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使老区移民村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如东华镇的鸡斗窝村、石灰铺镇独山村委坝角村等。

二是狠抓产业化扶贫工程。把培育当地特色主导产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重要载体。

以“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为载体,在英红镇新岭村建设万亩大型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参与花卉种植,村委每年还可从项目中获得10万元以上的销售利润提成。

以“项目开发+股份制+贫困村(户)”模式为载体,充分利用贫困村资源优势,鼓励当地群众以多种形式参与项目开发,入股分红,解决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问题。我市财政投入500万元入股“我和你”红茶公司、鸿德公司,解决 2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西牛镇政府为该镇4个省定贫困村筹资80万元、市农业局为大洞镇苗花村筹集45万元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英德市国税局扶持石牯塘镇联山瑶族村委与10户贫困户入股改造新型环保炭厂,年利润可达15万元以上,村集体和贫困户可各分红50%;青塘镇石联村由市委组织部筹集20万元入股英德市纺生粮油种植有限公司,每户贫困户每年可获得红利2000元以上。

以“双到”和“双转移”相结合的模式为载体,在清远华侨工业园英德(英红)园内设立佛山顺德扶贫产业园。我市抽调精干人员派驻顺德积极开展招商工作,到2010年年底,已有广东中天创展有限公司、顺德风胜实业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签约落户园区。在扶贫产业园的基础上,顺德区与我市加大了区域经济合作力度建立了广东顺德(英德)产业园,税收和GDP双方五五分成。

以“分类帮扶”模式为载体,按照“一户一法”要求,引导帮扶单位深入挂扶村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针对贫困村、户的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实施分类帮扶。如西牛镇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分别制定了智力、就业、种养、项目统筹、配额和政策等六大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

开展帮扶。

此外,望埠、青塘、横石塘等镇帮扶单位以“扶贫商铺(市场)+贫困村”模式为载体,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墟镇购买或建设扶贫商铺(市场)用于出租。水边、波罗等镇帮扶单位以“扶贫电站+贫困村”模式为载体,大力发挥当地水电资源优势,筹资入股水电站。浛洸、横石水等镇帮扶单位以“养殖项目+贫困村(户)”模式为载体,由帮扶单位筹资建设养殖场出租,发包给养殖能手经营,等等。

三是狠抓智力扶贫工程。狠抓义务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大力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举办各类种养技能及就业技能培训班;努力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如2010年3月举办了佛山企业大型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一次就解决了我市贫困劳动力700多人转移就业。

四是狠抓社会扶贫工程。我市在首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积极开展慈善捐款“爱心行动”,共募集善款1400多万元。同时,大力开展结对帮扶“温暖行动”和访贫问苦“关爱行动”,动员社会各界和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涌现出了广东浙江商会捐款35万元及总裁叶吉明结对帮扶10户贫困户、万昌房地产公司结对帮扶10名贫困学生等先进帮扶典型。

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市山区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贫困地区面积广大,贫困人口众多,消除贫困的难度很大,扶贫任务还相当艰巨,需进

一步加大帮扶力度。

二、狠抓落实,扎实推进2011年扶贫“双到”工作。今年是我市扶贫“双到”工作最为关键的冲刺年,到年底要实现:全市在册登记剩余需帮扶贫困户3985户15860人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剩余未脱贫的36个省定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对2010年脱贫户实行脱贫不脱钩,继续和未脱贫户一样开展日常帮扶活动。为完成今年脱贫目标,重点突出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整村推进。一是推进农业产业粮经结构调整,引导贫困农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二是优先安排贫困村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建设,加强人畜饮水工程、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建设,着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积极落实和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争为每户贫困户筹措和投入帮扶资金3000元以上。四是在高寒山区移民搬迁安臵工作,以整村推进为主,整村搬迁,整村安臵,整村规划,以新农村的标准兴建。

(二)突出抓好产业带动。坚决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大户带动,通过龙头、大户的典型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实施规模经营,每个镇(街)分别建立1-2个产业基地,形成村村有主导、户户有主业的产业格局。

(三)突出抓好智力扶贫。一是加强贫困户种养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户科学种养的技能和水平。二是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贫困户务工就业能力。三是加强劳务输出,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

(四)突出抓好社会扶贫。进一步做好与佛山、清远等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络和服务工作,谋求更大扶持。充分利用“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契机,进一步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五)突出抓好典型示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力建设好贫困村、贫困户“造血型”帮扶项目,突出抓好片、镇、村、户的帮扶亮点的打造。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碧桂园树山村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及佛山农民创业园英德扶贫基地建设。

(六)突出抓好危房改造。继续完成全部在册登记的贫困户危房的改造,根据中央和省有关危房改造的政策,对农村贫困户、低收入的困难户危破泥砖房改造继续给予大力扶持。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整村推进,按新农村的标准进行兴建,建设几个贫困户危房改造示范村。

(七)突出抓好互助金试点。要在抓好14个试点村规范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向上级争取互助金试点指标,扩大互助金试点范围和受益面,进一步增强我市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

(八)突出抓好高寒山区移民搬迁安臵工作。高寒山区移民搬迁安臵工作,省计划五年时间完成,清远市计划三年时间完成,我市计划今年一年时间完成在册需搬迁的19个村庄478户1979人的搬迁安臵工作。

总之,我市扶贫任务艰巨,扶贫“双到”工作已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相信,有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英德全市人民及佛山、顺德、清远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市今年一定能够实现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脱贫目标,进而全面夺取扶贫开发的胜利成果,构建和谐英德,幸福英德。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第五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汇报

xxx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市扶贫办:

根据市扶贫办公室《关于开展调查研究和报送典型材料的通知》精神,现按照调研内容并结合工作的实际,对近四年来我县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贫困乡村经济发展情况、整村推进情况、存在问题与建议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县地处xxx平原、xx腹地。全县辖x个乡、镇(场),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其中农业人口xx万。县域总面积x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x万亩,人均耕地xx亩,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xx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面上插花”扶贫县之一,涉及xx个乡镇(场),xxx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共有贫困人口xxx万人。根据《中国农村(2001-2010)扶贫开发纲要》精神,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从xxx年开始至xxx年结束,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2年-2007年)实施xxx个贫困村;第二阶段(2008年-2010年)实施xx个贫困村。

二、扶贫项目实施情况

xxx年以来,在省、市扶贫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扶贫开发的有关方针政策,严格按照“扶贫到村,效益到户”的总体原则,紧紧围绕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和发展这一主线,坚持对贫困乡村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综合开发,使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xxx02-xxx05年,中央、省、市共批复我县财政扶贫项目xxx个,到位资金总计xxx万元。其中乡村道路项目xx个,扶贫资金xxx万元;教育项目xxx个,扶贫资金xxx万元;农田水利项目xxx个,扶贫资金xx万元;人畜饮水项目xx个,扶贫资金xx元;卫生事业项目xx个,扶贫资金xx万元;劳务技能培训项目xx个,扶贫资金xx万元;老促会项目xx个,资金xx万元。截止目前,我县共实施完成扶贫项目xx个,拨付扶贫资金xxx万元,占资金总量的73.3%。新修乡村柏油路xx公里,解决行路难人口xx万人;

修建学校xx所,建筑面积xxx平方米,受益学生xx人;新打灌溉用井xx眼,增加有效灌溉面积xxx亩,新增粮食产量xxx吨;新打饮水井xx眼,解决了xxx人的吃水难问题;修建乡镇卫生院xx所,解决了xx万人的就医难问题;培训劳务技能人员xxx人,就业率达到80%以上;修建桥涵xx座,铺设地埋管xxx米。

三、贫困乡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县贫困乡村经济面貌也取得了喜人的发展和进步,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一)贫困人口有所减少 据统计,xx01年我县确定的贫困人口为xxx万人,未解决温饱人口为xx万人,到xx02年底贫困人口减少到xx万人,减少了xx万人,到2004年底贫困人口减少到xx万人,未解决温饱人口减少到xx万人,年均分别减少了0.85万人和0.43万人,年均减少率分别为12%和21%。贫困面也由原来的10%下降到目前的6.4%,下降了三点六个百分点。

(二)贫困地区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 2002年底xxx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xxx元,到2004年底,增加到xxx元,净增125元。例如通过对我县xx乡xx村的调研,项目实施前由于该村地理位臵偏僻,生产和生活条件比较落后,2000年底人均纯收入仅为923元,同比全县贫困村1035元的人均纯收入还低108元,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自2001年被定为重点扶贫村后,从2002年开始连续四年对该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工程,到目前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万元,帮助该村修建了乡村四级柏油路1.5公里,新打灌溉机井12眼。通过项目的实施,该村的经济和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使两个自然村、400多人行路难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带动该行政村发展畜牧养殖业150多户,发展蔬菜面积400多亩,预计2005年底该村人均将达到1163元,同比2000年人均可直接增收240元。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2003年以来,针对我县扶贫资金量小而少的特点,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中经验与不足的同时,调整工作主攻方向,拚弃以往普遍撒网分散式扶贫开发方针,整合资金加大了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使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截至目前,我县共实施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卫生医疗、危房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xx个,共修乡村四级柏油路xx公里,修建学校xx所,新打灌溉用井xxx眼,新打饮水井xx眼,修

建乡镇卫生院xx所,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有效缓解了群众行路难、农民子女上学难、群众看病难、群众饮水难和灌溉难的问题。不但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步伐。同时也为今后加快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步伐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从改革开放到十九世纪末,我县农村的农民初步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约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80%,而外出务工收入约占10%,商业及其他收入占10%。也就是说“吃的是小麦面,花的是棉花钱”,“无粮不稳,无棉不富”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2003年以来,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我县16-45周岁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开展务工技能培训,大力开展“打工经济”。截至目前,共投入培训经费17万余元,培训农民工已达到1800余名,培训后的就业率高达80%以上。据统计就业后农民工的月收入一般在500-800元之间,如果按500元算,仅此一项每人每年就可增收6000元左右,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同比2000年农民务工收入比重增加了15个百分点。

四:整村推进情况

为加快贫困乡村脱贫致富步伐,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实行整村推进,按照xxx政[xxx]xx号《xxx省人民政府关于集中扶贫资金整村推进分批扶持重点贫困村的通知》要求,我们从第一阶段63个贫困村中筛选出32个村为整村推进村,从2003年开始至2005年结束。截至目前,经省、市批复我县整村推进项目xx个,到位资金xx万元,实际完成整村推进项目xx个,拨付项目资金xx万元,资金拨付率达到95.5%。其中乡村道路项目xx个,扶贫资金xx万元;教育项目xx个,扶贫资金xx万元;农田水利项目xxx个,扶贫资金xx万元;人畜饮水项目xx个,扶贫资金xx万元;xx项目xx个,扶贫资金xx万元。

五:几点经验与做法

经过几年的扶贫开发实践,我们在做好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和做法:

(一)几点经验

1、坚持开发式扶贫,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扶贫开发的有效方式。

近年来,我县各项扶贫资金大多以项目为载体投放到贫困地区,收到了良好效果,不但增加了群众收入,而且培养了科学劳动的方式,启发了群众内在脱贫的动力。

2、坚持扶贫到村到户,实施“先易后难”的攻坚战略,是提高扶贫开发效率的有效手段。

3、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实施“定点帮扶”战略,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器。我县坚持开展了单位包扶贫困村、党员干部包扶贫困户的“两包”战略,重点扶持,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扶贫开发的效率大大提高,包扶干部自身也得到了锻炼提高。

4、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扶贫与扶智”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途径。几年来,我县坚持组织开展务工技能培训,使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学到了一技之长,同时,鼓励和支持他们外出打工、在家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了贫困户的内在活力,加快了脱贫步伐。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采取得力措施,狠抓项目落实。自2002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县成立了县长任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同时各乡镇(场)也抽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成立了相应的扶贫开发组织,自上而下形成了扶贫开发组织领导体系,确保了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健康运行。在省、市扶贫项目计划下达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贯彻省、市精神,并部署安排全县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与各乡镇(场)党委和政府签订项目实施合同书及目标管理合同书,以确保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2、注重群众参与,促进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在项目实施时,我们注重群众参与,提高群众对项目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让群众参与考察市场行情,了解市场价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的实施、监管和透明力度。

3、突出重点,严把项目实施关。为了使项目能够按照计划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我们严格按照省、市的要求,严把项目质量关,在质量上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按规范化、标准化、合理化建设的要求,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要求项目完成后,乡村先进行自查自验,并让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在进度方面,我们要求在每年的12月底之前全部完成任务,确保当年的任务当年完成,决不留半拉子工程和跨实施项目。六:存在问题

纵观几年来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我们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效益是可观的,但细细分析仍存有较多的问题与不足,主表现在:

(一)农村人口多,人口素质低 2004年底,xxx县总人口xx万人,其中农村人口xx万人,占总人口的86%,比全国农村人口的比例64%高出22个百分点。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xx万亩,人均xx亩减少到目前的xx万亩,人均耕地xx亩,同比分别减少9.8%和40.1%。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xxx元,占城镇居民收入xxx元的48.2%。加之部分贫困乡村农民生育观念落后,子女的养育成本较低,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现象十分突出,人口数量难以控制。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生事物较慢,且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市场意识薄弱,竞争观念淡漠。可见,贫困地区大量的素质不高的人口负担已成为发展贫困地区经济的重要障碍。

(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首先是农民没有联系紧密、运作规范的组织团体,一家一户的生产单元难以与大市场结合,缺乏经济竞争能力。自我国加入WTO以后,受冲击最大的是农业,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农民,除了国内小农经济之间的竞争外,还要面对由发达的服务体系支撑的规模化农场、跨国公司、农业综合公司、合作社联盟等。同时,农产品贸易和农业、资金合作大量发生在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农业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之间,而我县农村目前就缺少这样市场主体;其次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是农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一次质的转变,是由国家宏观调控向市场调节的转变,对农民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心中无数,信心不足。虽然近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发展生产,但是始终没有形成象过去“吃的是小麦面,花的是棉花钱”那样能够主宰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这也是近几年来农民收入一直上不去,农村贫困人口增加的症结所在。

(三)农业比较效益低 首先是农业的自然灾害严重。近几年来,以旱灾为主的农业自然灾害严重制约着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县每

年用于引水补源、人工增雨、抗旱浇地的费用高达5000多万元,相当于全县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这对一个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徘徊的农业大县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其次是面临着严重的市场风险。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由于我县目前农产品的信息不灵,市场体系不健全,对于分散的农户末说,其生产和销售处于双盲状态。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我县曾因棉花而闻名于全国,加之价格上的优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1997年达到2000多元。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及各地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我县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失去了优势。特别是2003年7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挟带冰雹突然袭击了我县,全县农田受灾面积24.9万亩,受灾人口13.7万人,因灾致贫、返贫人口3.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农业结济损失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还因灾下降19.7%,仅为1631元。根据省统计局的资料,1990年 xxx县在全省的综合经济实力位次为xx位,2001年下滑到了第xx位,2002年虽上升了xxx个位次,为xx位,但仍居全省中下 游。同时,受体制、政策、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县农民 收入年均增长多年持续徘徊。细细探究,影响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有:

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素质难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道路交通状况较差、电力通讯落后等都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阻碍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的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素质的高低,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低,农民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市场经济观念淡薄传统的计划意识较浓,对现代农业科技的接收能力低,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的增收。

2、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十五”计划纲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出的要求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农户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为主体,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近年来,我县农业结构调整虽然有了新的起色,但是仍然存在步子不大,力度不够的问题。有的农户虽然调整了结构,但一般几年都没有上新的种植品种,即使上了也大多都是常规农产品,名、优、特、稀、珍品种较少,大路农产品较多,难以适应优质、多样、反季节、营养保健、无公害等社会需求;在种植模式

上科技含量不高,土地产出率较低;在区域布局上,没有规模,没有特色,基本上属于“小而全”或“杂货铺”,难以形成气候。农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3、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成本过高。由于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二三产业相对落后,财政形势严峻,政府对农业的有效投入不足,不少沟壑、渠灌、机井、电房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衰退,加之近几年我县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机井淤塞、损毁严重,抗灾能力大大减弱,一遇灾年,农业就会严重减产,农民收入就会大幅下降。同时,由于经营分散、规模过小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成本过高,技术含量低,在市场上必然缺少竞争力,受全国农产品供给总体过剩,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农民种田巳很少能赚钱,有时甚至是农业增产,农民不增收,不少农民完全是出于对土地的朴素情感及迫于地方政府不许撂荒而从事农业生产的。

(五)扶贫开发力度小,资金缺口大,用于农户的小额信贷资金难以落实。主要表现在扶贫资金到位较晚,致使一些项目不能按计划如期完成,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进度。扶贫开发力度与贫困乡村广大干群的期望值存在极大的反差,尽管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很强烈,但苦于缺乏启动资金,各家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又很少给贫困户贷款,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加之少数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等、靠、要依赖思想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七:建议及对策

今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思路,以稳定解决温饱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中心,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扶贫开发取得实效,确保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六大原则,抓好四项工作,即:

首先,坚持扶贫到村到户原则。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在认真总结经验、切实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对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到户”。对于我县只有突出重点,才能抓出实效。才能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到户,才能真正实现扶贫开发的目标。

其次,坚持项目带动原则。扶贫项目实施的成效体现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项目作为发展的载体,其涵盖面广,聚集力强,始终是我们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抓手”。扶贫部门不仅仅是向上要项目,向下分资金,更重要的是要抓好项目的实施和组织管理,要真正理解项目带动的内涵,把抓项目作为抓扶贫、求发展的具体举措,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增强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增加农民的收入。

第三,坚持市场主导原则。扶贫开发必须以市场为主导,要培育、开发市场,切实建立起农民进入市场的“绿色通道”;要加强市场调节功能,使农民有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最大限度地为农民提供服务,使其生产经营行为真正与市场结合,实现产品目标向收入目标的转变;要加强诚信建设,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农民提高诚信能力,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要求。

第四,坚持产业支撑原则。要切实处理好扶贫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把调整结构作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按照市场导向,着力培育以种、养、加和劳务输出为主的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种养结合、产销加结合、多业并举、各具特色的产业新格局。

第五,坚持载体推动原则。当前农业生产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要认真研究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组建农民闯市场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切实解决农民市场难寻找、品种难确定、成本难降低、技术难获得、效益难保障的“五难”问题。同时,下大力气培养一批切实能为贫困地区农民服务的农村经纪人,真正把农民作为市场的主体推向市场,让农民自己走到结构调整的前台,去做大农业延伸产业,去分享整个农业产业的平均利润,从而形成一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结构调整运行机制。

第六,坚持龙头带动原则。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中的主体作用。利用扶贫贴息贷款重点扶持带动农户多、对农户增收贡献大的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和发展能带动农户闯市场的外向型企业,以订单为纽带实行工业化生产,建立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稳定的购销关系,最终实现龙头连基地,带农户闯市

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此基础上,要着重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着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重点是帮助贫困人口解决和巩固温饱从而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目标。一是要突出重点。要坚持从最困难、最需要解决问题的特困村入手,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原则,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饮水、行路、用电、基本农田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因地制宜地搞好村容村貌整治。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群众参与,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在扶贫项目的选择和实施方面,要充分尊重民意,珍惜民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三是要注重质量和效益,扶贫开发的每一项工程都要科学论证,精心施工,确保干一项、成一项,使群众长期受益。四是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整合分散在各部门有利于贫困地区发展的资源,着力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第二、着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调整优化贫困地区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面向市场,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背靠黄淮经济区,结缘中原城市群,立足农业上项目,突出工业求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优化布局,提高品质,扩大规模,继续做大做强“一白、一红、一绿、一黄”四大特色产业,加快基地建设,使贫困群众从生产环节中得到稳定收入。二是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扶持发展一批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按照“围绕龙头,突出特色,依托市场、连片开发”的思路搞好基地建设,积极推行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出口有渠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使贫困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受益。三是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强贫困地区中介组织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组织贫困地区群众,加快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建立起“利益联结,股份合作”的经济实体,引导贫困户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把一家一户的

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不断增强贫困户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第三、着力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质扶持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发展的技术和本领。一是要重视和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要积极争取,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素质。二是要加强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围绕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办好科技示范基地,搞好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三是要加快发展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积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贫困人口重大疾病救助制度,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就医困难和负担过重的问题,努力控制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四是要下功夫抓好贫困人口劳务技能培训工作。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受益大、见效快的新兴产业,也是促进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快捷有效途径。要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劳务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水平,保证培训质量,拓宽就业渠道,不断开创贫困人口增收的新途径。要从农民转移前抓起,搞好岗前培训,以农村18—40岁中青年农民为主,以市场实用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定向、订单培训为主要途径,以提高输出就业率为目的,着力打造培训品牌。同时,要强化跟踪管理服务,确保贫困人口通过培训长一技,输得出,干得稳,能致富,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批的效果。

第四、着力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拓宽扶贫开发投入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是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一是要拓宽投入渠道,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化扶贫投入机制。要加强与外县的交流与合作,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劳务输出、科技培训、资源开发、兴办龙头企业等方面拓宽领域,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增收。二是要积极开展部门定点帮扶活动,要明确包扶目标和责任,签订帮扶工作责任书,使帮扶部门做到“人员、资金、项目、措施”四到位,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生产和特色主导产业,解决困难户的实际问题。三是进一步完善并坚持联乡包村工作制度,加快扶贫方式由单纯捐物捐

款向扶贫扶智转变,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各帮扶部门要制订好帮扶计划,选派得力干部深入到所包扶贫困村认真、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发挥部门优势,积极扶持贫困村发展主导产业,兴办公益事业,切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努力为贫困地区发展多做贡献。

几点建议

一是增加中央、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优先解决贫困乡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生存环境条件差,生活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增强贫困乡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二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强化农民劳务技能培训,最大限度的把农业、农民推向市场,实现由被动脱贫向主动脱贫的转变。

三是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措施,真正把用于农户的小额贷款资金落到实处,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下载关于市扶贫开发情况汇报(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市扶贫开发情况汇报(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汇报

    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汇报武邑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隶属衡水市,辖6镇3乡、545个行政村,总人口31.9万(农业人口29万),总面积83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万亩,为传统农业大县。2001年被列为......

    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汇报[精选]

    安化县教育局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2007年9月15日2000年以来,根据县委、县政府部署安排,我局先后在田庄乡竹坪村,乐安镇团民村、葡萄村以及仙溪镇尖峰村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几年......

    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文章标题: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根据《中共___市委办公室关于对市委一届五次全会精神......

    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2007-12-07 21:14:3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

    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根据市扶贫办公室《关于开展对扶贫开发工作调查研究的通知》精神,现按照调研内容和工作的实际,对2005年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移民安置......

    市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市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市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开发,消除贫困,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

    市电大15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市电大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市电大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2015年,我校根据地区行署关于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支持下,根......

    市扶贫开发统计工作事迹材料(共5篇)

    市扶贫办扶贫开发统计工作先进事迹材料,我们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年扶贫工作目标,以提高扶贫统计数据质量,优化扶贫统计服务为主线,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