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新民居建设用地政策30问
河北省新民居建设用地政策30问
日前,省国土资源厅将新民居建设用地政策的30个问题编印成册,为我省干部群众解惑答疑。
这30个问题如下:
1.新民居建设用地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 2.新民居建设用地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是什么?......................................................................2 3.周转用地有什么特性?先占后补的含义是什么?........................................................................2 4.周转用地使用的面积标准是什么?..............................................................................................3 5.周转用地的批准权限是如何规定的?..........................................................................................3 6.周转用地归还标准和归还时限是如何规定的?..........................................................................3 7.哪些周转用地需要征收?征收后采取哪种供地方式?................................................................3 8.新民居建设过程中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如何使用?..................................................................4 9.土地置换指标的使用数量、范围、方向等方面有什么要求?..................................................4 10.土地置换指标如何归还?............................................................................................................4 11.新民居建设中腾出的土地能否建商品房?................................................................................4 12.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方案由谁组织编写?如何上报?..............................................................5 11.新民居建设中腾出的土地能否建商品房?................................................................................5 12.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方案由谁组织编写?如何上报?..............................................................5 13.新民居建设不使用周转用地但需要将旧村址复垦出的土地用于置换的如何报批?............5 14.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没有完成能否申报使用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6 15.什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 16.土地用途是如何分类的?............................................................................................................6 17.什么是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7 18.什么是土地用途管理?农用地转用的批准权限是如何设定的?..............................................7 19.什么是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8 20.什么是基本农田?......................................................................................................................8 21.什么是耕地占补平衡制度?........................................................................................................8 22.什么是土地征收?........................................................................................................................8 23.土地征收的批准权限、程序是如何规定的?............................................................................8 24.目前国家和我省对征地补偿安置是如何要求的?....................................................................9 25.什么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10 26.什么是宅基地?..........................................................................................................................10 27.我省申请宅基地的条件和宅基地标准是如何掌握的?..........................................................10 28.国家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有哪些规定?......................................................11 29.什么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11 30.什么是土地整形理?..................................................................................................................11
1.新民居建设用地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其核心内容为: 在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经批准新民居建设可先占一部分农用地进行周转,待村民入住新居后,将旧村址复垦,归还周转用地。其二是按照旧村址复垦规划,增加的耕地在归还周转用地、留足农村发展用地后,其余部分可作为土地转置换指标,置换城镇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2.新民居建设用地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是什么? 答:适用新民居建设用地政策的范围是:已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2009年和2010年省级示范村可适用。属于多村联建的,其中有2个村列入省级示范村也可适用。
除此之外还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使用周转用地的示范工程,旧村址要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扩展边界外。这是因为城镇扩展边界内的村庄属城镇规模控制区,需要按城镇的规划要求进行拆迁建设,不适宜复垦为农用地,周转用地就不能归还。
2)对于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张家口、秦皇岛6个城市的允许建设用地区不适用新民居用地政策中的土地置换。上述6个城市有条件建设用地区可以适用。原因是6个城市的允许建设用地区涉及的农用地转用、征收必须依法经国务院批准,按我省的新民居用地政策,周转用地和土地置换分别经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政府批准。
3.周转用地有什么特性?先占后补的含义是什么? 答:周转用地具有先占后补性质。批准使用周转用地既解决了农用地的转用、占用,又解决了新民居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的问题,且不用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周转用地可以“先占后补”,即允许先占地建新、后拆旧归还,但是一定要办理申请审批手续,不是先占地开工、后补办审批手续。周转用地“先占后补”,属于指标在先,归还在后的行为。4.周转用地使用的面积标准是什么? 答:一般在原村址实施滚动拆迁分期建设的示范村使用周转用地面积不超过50亩;整村迁建或多村联建的示范村,可按实际要求,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周转用地。需要说明的是多村联建使用周转用地,不是按每个村50亩累计,而是按新村规划需要占用农用地的面积计算。5.周转用地的批准权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使用周转用地面积在50亩以下的(含50亩),占多少、补多少,不需要用旧村址复垦的土地进行置换的,由设区市国土资源局批准;需要进行土地置换和使用周转用地面积在50亩以上的,由省国土资源厅批准。6.周转用地归还标准和归还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面积复垦首先要归还周转用地,归还的面积标准为占用周转用地面积的1.2倍。按1.2倍归还,主要考虑消化农村违法占地和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
周转用地要在4年内归还。到期不能归还的,按使用周转用地的2倍扣减示范村所在设区市、县(市)下半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7.哪些周转用地需要征收?征收后采取哪种供地方式? 答:示范村新村选址在城镇建设用地区的,周转用地经批准后,要依法办理土地征收审批手续。示范村住宅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其他用地按现行供地政策执行。示范村住宅用地也可以参照《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支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十条措施》中“村民自愿采用出让方式提供安置用地的,可按政府确认评估地价的40%收取土地出让金”的规定执行。
8.新民居建设过程中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如何使用? 答:在新民居建设中,要将旧村址复垦为耕地,归还周转用地、留足农村发展用地后,其余部分可作为土地置换指标,转换城镇建设用地。土地置换指标,也属于先占后补性质,待周转用地使用、归还方案经批准后即可使用,不需要等旧址复垦验收后使用。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的要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9.土地置换指标的使用数量、范围、方向等方面有什么要求? 答:置换指标的使用,每年不超过三分之一。置换指标可以有偿转让,原则上县域范围转让。对确需在市区市范围内进行置换的,必须经省政府批准。置换指标的使用要把握好用地结构和比例,统筹安排房地产开发、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和其他产业项目用地。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要有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新民居建设节余出来的土地,不能用于“小产权房”。
10.土地置换指标如何归还? 答:因土地置换指标属于先占后补性质,所以使用土地置换指标要按使用数量到期归还。有于归还置换指标的土地,是旧村复垦后节余出来的土地。土地置换指标归还的期限同时也是旧村址完成复垦的期限,在批准周转用地使用、归还方案之日起4年内归还。到期不能复垦归还的,按置换建设用地面积的2倍扣减示范村所在设区市下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同时,置换到城镇的建设用地所在设区市、县(市)还必须补交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
省国土资源厅还要进一步适时研究防止建新不拆旧现象发生的措施。11.新民居建设中腾出的土地能否建商品房? 答: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允许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建商品房。需要在新民居建设中节余出来的土地上建设商品房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要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并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12.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方案由谁组织编写?如何上报? 答: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使用、归还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依据经批准的示范村村庄规划和新民居建设改造方案组织人员编写。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上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出具审核意见。将文件规定申报材料的电子文档和纸质卷宗报省国土资源厅政务大厅。
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以县(市)为单位分批申报。1批可以包括1个用地项目,也可以包括几个用地项目,但方案要分别编写。11.新民居建设中腾出的土地能否建商品房? 答: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允许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建商品房。需要在新民居建设中节余出来的土地上建设商品房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要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并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12.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方案由谁组织编写?如何上报? 答: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使用、归还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依据经批准的示范村村庄规划和新民居建设改造方案组织人员编写。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上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出具审核意见。将文件规定申报材料的电子文档和纸质卷宗报省国土资源厅政务大厅。
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以县(市)为单位分批申报。1批可以包括1个用地项目,也可以包括几个用地项目,但方案要分别编写。
13.新民居建设不使用周转用地但需要将旧村址复垦出的土地用于置换的如何报批? 答:省级新民居示范村不使用周转用地,但需要将旧村址复垦出的土地用于置换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依据经批准的示范村村庄规划和新民居建设改造方案组织人员编写旧村址复垦方案,按新民居周转用地报批程序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
14.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没有完成能否申报使用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 答:对尚未完成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的县(市)可以申报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但需要县(市)政府作出承诺,将该示范村纳入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确定的保留居民点范围。
15.什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以及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从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出发,对区域范围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复垦、保护等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规划。其目的在于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促使思经济协调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施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我国目前广泛开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按行政区域进行的,分为全国、省级、市地级、县级和乡镇级五个层次。各层次之间可以根据需要,按自然区域或经济区域,进行跨省、跨市县、跨乡(镇)的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下级规划必须紧密衔接,上一级规划指导下一级规划,是下级规划的依据,下级规划是上级规划的基础和落实。16.土地用途是如何分类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一)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二)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等。
(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17.什么是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 答:(一)土地利用计划是指国家和地方对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做出的部署和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土地利用计划按照实施时间,分为土地利用中期计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按行政级别,可分为全国、省、设区市和县(市、区)四级;按管理方式,可分为国家计划和地方计划,地方计划必须服从国家计划。
(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是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具体形式。计划指标包括: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包括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指标;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及耕地指标);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包括土地开发补充指标;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指标);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
18.什么是土地用途管理?农用地转用的批准权限是如何设定的? 答:《土地管理法》所称的土地用途管制,就是在依法认定土地现状用途的基础上,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土地预期用途和土地使用条件,对土地用途的变化进行管制,严格控制胜地,特别是耕地转为建设用地。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有地转用审批手续。农有地转用的权限具体分为: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二)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胜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三)上述(一)、(二)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19.什么是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答: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一是节约利用土地,即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土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利用土地,以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不断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20.什么是基本农田? 答: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限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是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耕地的最低需求量,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是为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目标所设置的发全低线,是我们的“饭碗田”、“保命田”。21.什么是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答:《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也就是耕地占用补平制度。具体含义是: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占用耕地的单位,应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22.什么是土地征收? 答: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将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家所有并给予补偿的行为。
23.土地征收的批准权限、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答:(一)国务院的征收批准权限
1、基本农田
2、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8
3、其他土地超70公顷的。包括了耕地之外的所有土地,同时也包括征用耕地35公顷以下,其他土地70公顷以下,两项之和超过70公顷的情形,即只要征收土地的总面积超过70公顷,都必须报国务院批准。
(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征收批准权限
1、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35公顷以内的;
2、其他土地70公顷以内的。在征收土地的审批中,要征收农用地,还要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
(三)土地征收程序
1、征地方案的拟定、报批;
2、征地方案公告;
3、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4、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拟定、公告及实施;
5、争议处理;
6、支付与分配。
24.目前国家和我省对征地补偿安置是如何要求的? 答:(一)土地的补偿费用。按照国家要求,我省制定并实行征地区片价,省政府冀政[2008]132号予以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依法征收集体土地,要按被征土地的区片价乘以被征土地的面积计算土地补偿费。山区未利用地和坝上未利用地按征地区片价的60%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土地补偿费标准。
(二)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用。按照《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的规定,青苗补偿费按征地时当季作物的产值计算;地上物补偿费标准由设区市政府制定,报省政府批准后实行。鉴于地上物补偿费标准修订频繁,为提高办事效率,省政府冀[2008]132号规定地上物补偿费标准由设区市政府制定。
(三)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冀政[2008]132号规定,在征收农用地报批前,市、县政府要按照不低于征地区片价10%的标准,确定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划入本市场、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专用账户,专款用于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四)征地补偿费用的分配。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要求,《物权法》关于用益物权人有权依法获得相应补偿的规定、国发[2004]28号文件关于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户的原则,冀政[2008]132号文规定,土地补偿费20%归集体经济组织,80%归被征地的土地使用权人或者承包经营权人;没有土地使用权人和承包经营权人的土地,土地补偿费全部归集体经济组织。地上物和青苗补偿费归所有权人。
(五)安置途径。国家规定的主要安置途径货币安置、农业安置、社保安置,条件允许的还可有用地单位安置。25.什么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指城镇以外,广大农村和集镇范围内建设占用的土地的总称。广义地讲,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农业建设用地和农村非农业建设用地两大部分。目前,通常所说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指农村非农建设用地。26.什么是宅基地? 答:宅基地是提农民的住房、辅助用房(厨房、禽兽舍、厕所等)、沼气池(或太阳灶)小庭院(或天井)用地,以及房前房后少量的绿化用地。宅基地不包括农民生产晒场用地。
27.我省申请宅基地的条件和宅基地标准是如何掌握的? 答:《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关于申请宅基地条件的规定:(1)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缺少宅基地的;(2)外来人口落户,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宅基地的;(3)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搬迁的。
关于宅基地面积标准的规定:(1)人均耕地不足一千平方米的平原或者山区县(市),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二百平方米;(2)人均耕地一千平方米以上的平原或者山区县(市),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二百三十三平方米;(3)坝上地区,每处宅基
地不得超过四百六十七平方米。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前款规定的限额内规定农村宅基地的具体标准。
28.国家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有哪些规定? 答:(一)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现行法律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现行法律规定,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宅基地。
(三)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现行法律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抵押。29.什么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答: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指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出让、出租、转让、转租和抵押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我省于2008年出台了《河北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省政府令[2008]第11号)。30.什么是土地整形理? 答: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要求,对农田、水利、道路、农田防护林网和居民点的用地进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条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行为。
第二篇:有关河北省新民居建设问题的商榷
有关河北省新民居建设问题的商榷
“新民居建设”作为示范性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全省迅速展开,可以说这是一场改变农村传统居住方式、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民居革命”,其意义自不待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民居建设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近日网上频现的“农民被上楼”、“新圈地运动”等关键词很是说明了问题,今天我就几个问题简单谈谈自己的思考,以资借鉴,使我省新民居建设更健康向前推进。
一 新民居建设融资难问题
1、农民收入低、增收难。2008年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795元,200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达到了5150元,总体看收入水平仍然很低,很多农户都是靠外出打工获得收入,有很大不稳定性,农民持续增收面临很多困难。而每一农户搬进新居无论是单元房还是联体别墅费用大概平均150000元左右,因此单纯靠农民自己收入完成新民居建设是不现实的。此外,农民搬进新居后,还要缴纳物业费、水费、气费、电费等,而这很多以前农民是不用缴纳的,因此,农民对新民居建设有很多畏难情绪,积极性不是很高。
2、农村金融系统建设不完善,农民融资渠道很窄。新民居建设需要很大资金投入,河北省有关文件规定开展新民居建设地方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村民自筹,二是以地增值。一些靠近城镇附近或县城周边的村庄,利用节余的土地,通过土地复垦、项目开发,为新民居建设积聚部分资金,此外河北省已专门安排了2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省定1000个示范村开展新民居建设,并要求市、县两级 1
财政也要安排专项资金进行集中投放,共同扶持省定示范村新民居建设。可以看出,新民居建设90%资金需农户自筹,而目前农村金融服务短缺、极不完善,四大商业银行目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基层机构寥寥无几,农业发展银行只负责粮棉油的购销贷款,不直接和农户发生信贷关系,农村的邮政储蓄只吸收储蓄而不发放贷款,因此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只剩下农村信用社,但是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非农化非常严重,而且其不良贷款率非常高,亏损严重,因此农村信用社为新民居建设服务能力有限。而农户贷款质押、担保局限性又很大,目前农民宅基地又不能做贷款抵押。因此说,新民居建设面临很大资金困境。
所以说,新民居建设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将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不可能短期见到成效,可优先选择经济发展水平高、比较富裕的地方先行,然后逐步推开。
二 用地及规划问题
农村新民居建设必须坚决保护基本农田,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村庄建设选址尽可能占用空闲地、废弃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和其它农用地,避开基本农田。从河北省农村新民居建设用地工作会议上获悉, 河北省将按照先占后补、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城乡置换的原则, 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切实解决省级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问题。一些示范村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如拆出建设用地、开发空心村、复耕后新增建设用地等方法,其实这都没解决农民真正的后顾之忧,农民的担忧有两个,一是规划问题,很多新民居建设规划都是多层住宅,这不符合农村实际,农户也
不方便。由于我省仍然是农业大省,城镇化很低,农民依然被束缚在土地上,以种植业为主,搬进楼房之后,他们的农具、粮食无法存放,养个鸡、鸭、狗的也很不方便,这使得很多农民望而却步。联排别墅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家家户户都有个后院,居住比较方便,而这却很浪费土地,与新民居建设的初衷不符。二是宅基地的永久使用问题。现在新民居建设规划用地,都是70年产权,这等于剥夺了农民世世代代生息的居住地,这都是农民抵制、不情愿的。
因此,新民居建设应注重农民现实的两个担忧,解决宅基地及规划实际问题,才能顺利推进新民居建设。
三 新民居建设与城镇化问题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目前还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大约5000万左右生活在农村,基本上还是以一家一户为耕作单位,粗放式的经营,集约化、产业化都很低,还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新民居建设对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其实现最终归之于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只有积极推进城镇化,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集约化,让二、三产业吸收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同时逐步取消城乡户籍差别,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才真正能让农民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民居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一部分,隶属于城镇化,二者应统一规划、协调推进,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总之,新民居建设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不能有大跃进思想,同时必须有产业支撑,与农村城镇化建设协调推进,最后还要解
决农民真正的担忧,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第三篇:河北省新农保政策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
施意见
冀政〔2009〕180号 2009年11月13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
见:
一、基本原则
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坚持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村居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省政府按照国家确定的基本制度框架制定实施意见,市和试点县(市、区)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对参保农村居民实行属地管理。鼓励未纳入国家新农保试点的地区按照本实施意见自筹资金,开展新农保工作。
二、任务目标
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年下半年启动试点,第一批试点为全省10%的县(市、区),以后按照国家部署逐步扩大试点,2020年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三、基本制度框架
(一)参保范围。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二)基金筹集。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1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以下简称参保人)应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目前缴费标准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我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结合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
整缴费档次。
2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有能力的乡村企业对其务工的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应给予补贴,具体办法由试点县(市、区)制
定。
3政府补贴。中央财政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省鼓励中青年农村居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对缴费超过一定年限且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适当加发地方基础养老金。
省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实行特殊补贴政策。农村重度残疾人参保缴费的,由政府为其每年代缴81元养老保险费。重度残疾人的认定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政府对参保人缴费补贴和重度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费所需资金,由省、市、县(市、区)按1∶1∶1的比例分担。省财政直管县(市)由省、县(市)按1∶1的比例分担。非省财政直管县(市)改为省财政直管县(市)后,按省财政直管县(市)的政策执行。
试点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可适当提高对参保人缴费的补贴标准和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也可按国家和省有关政策适当提高为重度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费的标准,所需资金由
试点县(市、区)自行解决。
(三)个人账户。
国家为每位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利息目前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同期存款利率,按定期公布计息标准,由各试点县(市、区)农保经办机构统一计息。
(四)养老金待遇。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基础养老金。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由中央财政全额补助。试点县(市、区)对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参保人可适当加发地方基础养老金,所需资金由试点县(市、区)政府支出。加发地方基础养老金的具体标准,在试点期间暂由试点县(市、区)政府确定,省政府将根据试点情况适时作出调整。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五)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
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新农保养老金。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
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六)待遇调整。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我省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全
省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标准。
四、基金管理和监督
(一)基金管理。
我省实行与全国统一的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目前新农保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随着试点扩大和推开,适时实行省级管理。新农保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另行制定。
(二)基金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基金的监管职责,制定新农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预算、划拨、发放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新农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财政、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试点县(市、区)每年在行政村范围内对参保人缴费情况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
监督。
五、相关制度衔接
(一)原来已开展以个人缴费为主、完全个人账户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老农保)的地区,要在妥善处理老农保基金债权问题的基础上,做好与新农保制度的衔接。凡已参加了老农保、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可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新农保待遇;距领取养老金年龄不足15年的,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得超过15年。
(二)新农保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其他相关制度的衔接办法,在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之前,暂按以下规定执行:
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年满60周岁后,在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的同时,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
享受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等政策制度的人群,在新农保制度实施时,按照只能叠加、不许冲销的原则,继续享受原待遇。
(三)在《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出台前已自行开展试点的县(市、区),按照国发〔2009〕32号文件的基本框架和本实施意见进行规范,做到制度并轨、标准统一,缴费水平、待遇水平相衔接。
六、经办管理服务
试点县(市、区)经办机构要按照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认真做好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基金征缴、个人账户建账与管理、待遇核定与发放、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档案管理、统计分析等工作,并对乡(镇)、村经办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考核;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建立参保档案,认真纪录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并长期妥善保管。在使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发的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全省统一开发新农保经办应用软件,并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金保工程”)建设;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保费和查询
本人信息。
加强新农保经办能力建设。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整合农村社会服务资源,在现有社保经办机构和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基础上,充实农保经办人员,运用现代服务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新农保工作顺利开展。省和各市要加强对试点县(市、区)新农保工作的指导,加强经办基础信息数据的管理和使用、统计分析和基金稽核、人员培训及政策宣传等工作。
新农保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有关经费支出标准合理安排,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新农保基
金中开支。
七、确定试点的原则和程序
确定新农保试点的主要原则是: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新农保试点工作,将新农保制度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要求,制定新农保试点具体办法;能够落实试点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农村基层组织健全,组织发动能力较强;多数农民具有缴费能力,参保积极性高;农保工作基础较好,具有相应的经办能力,已理顺农保管理体制,并完成老农保基金审计整改工作,解决好老农保基金债务问题。已自筹资金开展新农
保工作的优先安排试点。
申请试点的县(市、区)政府将试点申报材料报送市政府;在各市推荐试点县(市、区)的基础上,由省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确定试点县(市、区)名单,报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各市政府要制定新农保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报省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备案。试点县(市、区)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后,报省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八、组织领导
(一)成立省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省新农保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督促检查政策落实情况,总结评估试点工作,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各市和试点县(市、区)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二)加强协调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新农保试点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部署、实施、督促、检查各地新农保试点工作;财政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财政补贴政策,落实新农保补贴资金,保障试点县(市、区)的工作经费,加强对基金的管理监督;公安部门负责农业户籍人口的认定,并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参保人生存状况调查;残联负责重度残疾人情况调查,并配合做好其享受政府补贴资格审核;组织、宣传、编办、农办、发展改革、民政、国土资源、农业、人口计生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做好新农保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综合协
调等工作。
(三)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建立新农保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按照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宣传提纲》,加强对试点工作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适龄农
村居民积极参保。
各地要注意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和总结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和经验,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好事办好。重要情况要及时向省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第四篇:关于省级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意见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中共河北省委农村工作部
关于省级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意见
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市委农工委(部),各扩权县(市)国土资源局、县(市)委农工委(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冀发〔2010〕1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2010年加快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工作意见》(冀办发〔2010〕4号),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切实解决省级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规划先行,节约集约用地
农村新民居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新民居示范村村庄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农村新民居建设优化布局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关键。设区市、县(市)政府要科学编制和修订上述各项规划,并确保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新民居示范村村庄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一致。特别要做好镇村体系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紧密衔接,合理确定新民居示范村的区位、规模、用地布局,真正将新民居建设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中,为新民居建设提供依据、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做好新民居建设用地方案的审批工作,确保新民居建设按规划有序进行。
新民居建设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新村规划面积原则上控制在人均120平方米以内。鼓励和提倡集中连片、联村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多层住宅,严格控制平房。规划设计为独门独院的,每户占地面积要控制在《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限定标准内。凡农户新建住宅申请宅基地,必须符合村庄规划和新民居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农户一律不批准宅基地。
二、先占后补,严格占补平衡
新民居建设应当优先利用闲置地、未利用地,严禁违反规划占用基本农田。对确需占用农用地的,采取周转用地的办法,允许先占后补,严格占补平衡。凡旧村址在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外的示范村,因 建新拆旧需使用周转用地的,按规划设计可批准使用周转用地,按程序核定周转用地面积。一般在原村址实施滚动拆迁分期建设的示范村使用周转用地面积不超过50亩;整村迁建或多村联建的示范村,可按实际需求申请周转用地。周转用地使用年限最多不超过4年。旧村复垦后首先要归还周转用地,归还的面积标准为周转用地面积的1.2倍。设区市、县(市)人民政府要制定周转用地分归还计划,并对周转用地归还期限做出承诺。新民居建成后,必须在承诺的时限内完成旧村址复垦任务。
示范村新村选址在城镇允许建设区和扩展边界内有条件建设的,周转用地经批准后,要依法办理土地征收审批手续,示范村住宅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其他用地按现行供地政策执行。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按新民居建设的需要做好土地权属的调整、确认、登记和颁证工作。
三、增减挂钩,实行城乡土地置换
根据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精神,在新民居建设中,首先要将旧村址复垦为耕地,归还周转用地、留足农村发展用地后,其余部分可作为土地置换指标,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置换指标的使用,以市、县为单位每年不超过三分之一。置换指标可以有偿转让,原则上在县域范围内转让。置换指标的使用,要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需要征收的,要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因增减挂钩土地置换增加的土地级差收益,主要用于示范村新民居建设。增减挂钩土地置换要做到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
四、严格程序,分级审核把关
使用周转用地面积在50亩以下的,由设区市国土资源局批准;需要进行土地置换和使用周转用地面积在50亩以上的,由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由县(市)国土资源局组卷,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上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出具审核意见。报设区市国土资源局批准的,参照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程序办理。设区市国土资源局要将批准的周转用地规模和标有周转用地的标准土地利用分幅现状图、勘测定界图(附勘测定界报告)、坐标电子文档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增减挂钩土地置换的,在批准周转用地后,办理土地置换审批手续。具体参照现行土地置换审批程序进行。
五、明确责任,规范管理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周转用地的使用、归还和旧村址复垦等相关工作。并按照“台帐管理、封闭运行、到期归还”的要求加强对周转用地的批后管理。每年向省国土资源厅书面报告使用情况。旧村址复垦通过验收后,及时办理地类变更。
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指导辖区内的新民居建设用地工作。汇总上报新民居建设用地方面的信息、数据;对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的旧村址复垦方案出具审查意见;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验收规程,对旧村址复垦项目进行验收。并在使用周转用地到期前(至少在到期前1个月内)将旧村址复垦验收文件和勘测定界报告、图件(包括坐标电子文档)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设区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分别建立使用周转用地和增减挂钩土地置换台帐。台帐要载明每个示范村使用周转用地的地类、面积,所在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图幅号、图斑号、坐标位置,周转用地批准使用起止日期,旧村址复垦区的坐标位置、面积、验收情况、地类变更情况,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等。
周转用地自批准之日起计算使用年限。经核定的周转用地要到期归还。到期不能归还的,按使用周转用地的2倍扣减示范村所在设区市、县(市)下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按增减挂钩置换城镇建设用地到期不能复垦归还的,按置换建设用地面积的2倍扣减示范村所在设区市下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置换到城镇的建设用地所在设区市、县(市)还要补交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新民居建设中把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对农村新民居建设用地的管理。既要为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和优质服务,又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和规定,防止违法违规操作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发生。防止以新民居建设为由建设“小产权房”。对不按程序报批、不按规划建设,特别是私占、乱占耕地建设住房的,要进行严肃处理,依法依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各地对省确定的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市)在新民居建设用地安排上要优先考虑。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委省河北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试行)》(冀国土资发 〔2009〕9号)和《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冀国土资地字〔2009〕36号)的有关要求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
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
(试行)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试行)
冀国土资发[2009]9号
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农工委(部),各扩权县(市)国土资源局、农工委(部):
为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回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切实解决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问题,制定如下意见:
一、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要遵循节约集约用地原则
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按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村镇空间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推动农村新民居建设。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在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切实解决农村新民居建设的用地问题。
坚持集约用地原则。农村新民居建设要遵循有利于建房集中、用地集约、保护耕地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好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产业发展、生态涵养等用地,彻底改变农村居民点分散和土地粗放利用现状,确保示范村村庄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坚持节约用地原则。新村规划面积原则上控制在原村址面积的三分之二以内,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新民居示范建设,提倡和鼓励建多层住宅,严格控制平房。规划设计为独门独院的,每户占地面积要控制在《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限定标准内。新民居示范村,应当成为我省节约集约用地的典范。
坚持严格管理原则。坚持一户一宅。凡农户新建住宅申请宅基地,必须符合村庄和新民居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农户一律不批准宅基地。
二、采取周转用地方式解决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
对建新拆旧的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需要新占农用地的,可采取先占后补的方法周转使用。即:按新民居示范村村庄规划先行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待村民搬入新居后,将旧村址复垦
利用,复垦的耕地首先要补充新占的农用地。补充耕地面积应当是周转用地面积的1.2倍。周转用地不属于新增建设用地,不须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使用周转用地最多不超过50亩(整体搬迁的除外),使用年限为3年至4年。
(一)申报程序。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使用周转用地数量由省国土资源厅核定。申请使用周转用地以县(市)为单位,可分期申请。使用周转用地要先征得被占地村民的同意,由需要使用周转用地的示范村村民委员会向县级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县级国土资源局依据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示范村村庄规划、新民居建设改造方案等,测算各示范村周转用地规模并汇总(周转用地规模原则上按首期工程开工占地面积核定),拟定周转用地使用、归还和村庄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方案(以下简称规划衔接方案),连同其它申请材料一并逐级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申请,扩权县(市)可直接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申请。
(二)申报内容。周转用地范围、归还和“规划衔接方案”需包括以下内容:
①各示范村基本情况。村庄总人口数,土地总面积,耕地面积,原村址占地面积;
②建新拆旧计划。新村规划占地面积,建筑物平面和空间布局(层高、户型设计计等),申请使用周转用地面积、地类,节余出土地面积及利用计划(复耕面积、调剂为其它建设用地面积、拟置换到城镇的建设用地位置和面积,村庄发展预留地面积,新民居建设工程进度安排表;
③建设用地复垦方案、周转用地归还承诺时限等;
④标有示范村新、旧村址和周转用地位置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设区市或扩权县人民政府出具的规划衔接说明。
(三)申报材料。申请使用周转用地需要报送以下材料:
①县级国土资源局申请;
②设区市、县级人民政府意见;
③被占地村民的意见;
④示范村委会意见;
⑤周转用地勘测定界报告和图件;
⑥周转用地使用、归还和“规划衔接方案”;
⑦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示范村村庄规划图。
(四)基本要求。一是经批准核定的周转用地要到期归还。到期不能归还的,按使用周转用地的2倍扣减示范村所在市、县下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二是县级国土资源局要按照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建设用地周转使用、归还和“规划衔接方案”,实行“台帐管理、封闭运行、到期归还”,做好新民居建设供地服务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保证复垦耕地质量。自批准周转用地之日起,每年向省国土资源厅书面报告使用情况。
旧村址复垦验收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或由省国土资源厅委托设区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省国土资源厅对各地周转用地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运作不规范的要进行纠正。
三、划出一定比例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支持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
国土资源部门从省级留用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及返还和分配市、县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分别划出不低于15%的资金,支持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主要用于示范村的道路建设和旧村址复垦等。使用资金由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向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申请。使用省级资金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将相关材料直接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核。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依据申请和相关材料将支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通过各级财政下达、支付,专款专用。
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民居示范工程土地开发利用
新民居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对通过村庄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整理节余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归还周转用地后新增的耕地,可作为土地置换指标,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可以有偿使用。对于节余的土地符合城镇规划的,经批准可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其土地收益主要用于新民居建设。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民居示范工程土地开发利用:一是可采取城乡建设项目捆绑运作方式,将农村新民居建设项目与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地块进行项目捆绑,企业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取得新民居建设开发权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企业先期投入资金按规划要求建设新民居及配套设施,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供农民入住,形成企业下乡支农然后进城获利的土地运作模式。二是通过新民居建设节余出的建设用地,示范村集体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实行以地入股就地招商引资,发展新的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
五、做好新民居建设中的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本着明晰产权、减少纠纷、为民服务、规范管理的原则,扎实做好新民居建设中涉及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特别是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依法保护农民、村集体和其他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新民居建设,涉及占用国有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涉及占用集体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或宅基地使用权证。对腾退、调整节余出的土地,在协商处理好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依法确定土地权属。
六、加强对新民居建设用地的协调与服务
(一)加强组织协调。为加强对新民居建设用地支持,各级农工委(部)要与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密切配合,协调解决好新民居建设用地中的相关问题。省国土资源厅成立支持新民居建设用地工作协调小组,由厅长任组长,主管副厅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厅政策法规处、规划处、财务处、耕保处、地籍处、土地利用处、地质环境处主要负责人组成,土地利用处负责具体协调工作。市、县国土资源局也要成立相应的协调和服务组织,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及时协调处理新民居建设中的用地问题。
(二)强化服务职责。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全方位服务农村新民居建设。在积极做好用地、资金方面服务和支持的同时,还要在地质灾害防治、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农村地质环境治理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要切实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建立快速审批通道。
(三)严格责任追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新民居建设用地相关问题的监督检查和督导落实,防止违法违规操作。对不按程序报批、不按规划建设,特别是私占、乱占耕地建设住房的,要进行严肃处理,追究当事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