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四项举措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时间:2019-05-14 05:3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8.19四项举措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8.19四项举措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第一篇:8.19四项举措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尉 犁 县 人 民 医 院

信 息

县医院四项举措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落实

一是积极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根据《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在县卫生局统一部署下,三个社区医务人员于年初开展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在大力宣传,提高居民主动建档意识的同时,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截止目前,共为三个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纸质档案12210份,并把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合格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二是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我街道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测试,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一次免费健康检查。目前,我院共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150人。并按要求录入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三是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我院社区服务中心对社区居民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及时掌握三个社区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目前,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360人,糖尿病患者为120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四是健康教育工作。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定期对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我街道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社区居民传染病防制知识的知晓率。目前,已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知识讲座8场次,健康咨询4次,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

尉犁县人民医院

二0一一年月日

第二篇:多部门共同努力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多部门共同努力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二〇〇六年八月十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作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决策。1999年卫生部等10部门制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具体政策措施。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服务网络逐步发展。目前,全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12000个。二是人员素质有所提高。建立了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广泛开展了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一些地方还选调本科毕业生到大中型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师;一些城市通过大中型医院下派医疗卫生人员、社会招聘及聘请退休医务人员等方式,为社区引进人才。三是服务功能有所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护理服务,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等预防保健工作有所加强。在抗击“非典”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四是服务模式受到欢迎。社区卫生服务贴近百姓,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深受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的欢迎,被社区居民称为省时、省力、省钱、省心的卫生服务。

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社区卫生存在“重医轻防”的倾向,防病功能落实不够;二是“小病”医疗在社区的目标

尚未实现;三是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重收入高、收益大的服务项目,“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及特点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投入不足,运行机制错位。由于缺乏政府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部分社区卫生机构通过医疗服务自筹资金、自负盈亏,导致出现重治轻防、诱导需求、过度医疗等问题。三是缺乏高素质人才。由于人员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缺少业务进修机会,很难吸引并留住有用之才。在东中部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仅占1/5,难以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这些问题导致社区卫生资源短缺,发展滞后,群众在社区不能得到有效的防病保健服务,患常见病、多发病也要寻求到大医院进行专科医疗,加剧了看病难和看病贵。

为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200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构建两级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发挥中医药优势与作用、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落实部门职责、加强政府领导等十二个方面提出政策措施。2月24-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各地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经验,全面部署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和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总体部署,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人事部、民政部、劳动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近日制订并印发了一系列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具体政策措施。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规则。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各项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职责及服务模式,提出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的要求,鼓励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不低于150平方米。

二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财政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公共卫生服务及离退休人员费用等提供补助。明确投入责任,市辖区和设区的市级政府承担主要投入责任,省级政府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支持省内困难地区,中央财政从2007年起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按社区服务人口人均3元、4元并结合各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情况给予补助;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给予必要支持。完善投入方式,实行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尚不具备条件的地区按人员基本工资和公共卫生所需经费核定补助经费;对社会力量参与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按规定可予以适当补助。探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

三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护理专业在校生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素质教育,加大对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的在职培训力度,完善任职资格和聘用制度,在晋升职称、工资福利等方面实行适当倾斜政策,吸引医学人才进社区为居民服务。

四是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积极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点范围,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可以申请医疗保险定点服务,符合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支付范围,适当拉开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的支付比例档次。在有条件的地区,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探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和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

五是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可按服务项目收费,也可按病种收费、合同收费及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协商收费,降低药品加价率,逐步弱化药品收益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简化包装、定点生产、统一配送等方式降低社区用药的成本和价格。

社区卫生服务配套政策文件的出台,对于促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加快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两级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进一步方便群众,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篇:大力推进巾帼志愿服务工作

完善机制 大力推进巾帼志愿服务工作近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妇联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在深入推进妇女工作和妇女儿童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大力倡导巾帼志愿服务行动,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如春风化雨般融入人们的心田,搭建起人与人之间彼此关心、友爱互助的桥梁,充分发挥了妇女及其家庭成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构建“创新武汉”、“和谐武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夯实基础,组建队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妇女及其家庭成员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巾帼志愿者队伍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先后涌现出以妇女为主体的武汉市“爱心妈妈联盟”、“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巾帼健身服务队”、“文明礼仪志愿服务队”、“妇女创业导师团”、“巾帼维权志愿者”、“巾帼村湾保洁志愿者”、“婚姻家庭专家辅导团”、“低碳生活家庭志愿者”等众多巾帼志愿者队伍。目前,已登记注册的巾帼志愿者达2万余人,常年参与服务活动的各级各类巾帼志愿者达5万人。

1、利用传统组织优势网络志愿者。依靠各级妇联组织网络,走进社区、走近家庭,是组建巾帼志愿者队伍的有效途径。一是利用网络优势组建工作队伍。切实以市妇联为龙头,以区妇联(妇工委)为抓手,以街道(乡镇)为枢纽,以社区(村)为支点,建立了市、区、街(乡镇)、社区(村)四级巾帼志愿者服务组织体系,组建了各级各类巾帼志愿者队伍。二是利用阵地优势提供优质服务。利用社区家庭文明指导中心、妇女创业中心、婚姻家庭专家工作室、妇女儿童维权岗、妇女之家等平台,多渠道、全天候地受理妇女及其家庭成员的咨询服务。三是利用人才优势形成骨干力量。充分利用妇联组织密切联系社区、联系家庭的优势,采取动员社区干部、退休党员、专业人士和热心居民带头加入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的方式,形成了巾帼志愿服务队伍的骨干力量。

2、采用社会化动员、项目化启动方式招募志愿者。与媒体联手,运用社会化动员、项目化启动方式招募志愿者是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手段。如2007年,市妇联联手《武汉晚报》,大规模地招募巾帼志愿者,组建了以女性为主体的武汉市“爱心妈妈联盟”,为全市各类弱势儿童提供经济援助和成长关爱等爱心服务。目前已经成长为一支拥有15个分队、近200个支队,成员2万余名志愿者队伍。三年来,开展爱心活动达6万余次,帮助弱势儿童解决实际困难3万件(次),捐款捐物共计价值600余万元。又如,自2008年起,市妇联每年联手媒体招募1000名家庭节能环保志愿者、低碳生活家庭志愿者,为市民参与“两型社会”建设、践行“低碳生活”提供服务。社会化动员、项目化启动的招募方式与传统组织优势互为补充,极大增强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吸引力。

3、整合各类资源壮大志愿者。工作中,我们积极争取各方资源,不断发展壮大巾帼志愿服务队伍,丰富巾帼志愿服务内容。一是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妇女组织的作用,与青年志愿服务、党员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进行了对接,很好地开展就近就便的经常性服务活动。二是整合单位资源。积极与为妇女儿童提供优质服务的相关部门和单位联手,共同推动巾帼志愿服务水平整体发展。三是整合社会资源。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大力发展合作伙伴,组织吸纳社会公益企业和中央、省级驻汉单位,逐步形成家庭成员、单位组织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巾帼志愿服务体系。

(二)完善机制,科学管理

巾帼志愿服务是否能长期坚持,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在推进巾帼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专业化推进、实事化服务、品牌化发展的管理方式,努力提升巾帼志愿服务的品质,形成科学、长效的管理机制。

1、专业化推进,增强巾帼志愿服务的规范性。建立规范、易行、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专业化方式推进,以增强巾帼志愿服务的规范性。一是拟定管理意见。出台了《爱心妈妈联盟管理制度》等巾帼志愿者管理文件,使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得以整体推进;二是建立评价机制。以巾帼志愿日常服务记录、团队评价服务对象评价为主要考评依据定期考评,作为评选表彰的基础。三是建立培训机制。我们主要开展对巾帼志愿者服务前和服务中的培训,明确志愿者的权利义务,讲授工作技能与方法,提高志愿者的素养和能力。四是形成激励机制。根据志愿者个人的服务时间、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服务对象评定等方面,综合评估志愿者服务情况。

2、实事化服务,实现巾帼志愿服务的全覆盖。我们多种方式的灵活组合,重点探索了几种实事化的服务方式,实现了巾帼志愿服务的全覆盖。一是针对家庭生活的日常服务。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服务中心”、“巾帼村湾保洁志愿者”,通过社工、志愿者(义工)有效互动,及时便捷地向辖区和辖区内家庭提供公共服务。二是针对业余文化生活的专业服务。社区家庭教育志愿者针对儿童开展学习服务;家庭文化艺术团针对妇女及其家庭成员开展文化服务;“巾帼维权”志愿者和婚姻家庭专家辅导团利用热线、QQ聊天、工作室等提供维权咨询和婚姻家庭指导服务。三是针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服务。“爱心妈妈联盟”针对弱势妇女儿童群体长期结对帮扶,提供经济援助和成长关爱服务。通过常态化服务,推动了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小型化、经常化,使志愿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在社区实现了良好对接。

3、品牌化发展,提高巾帼志愿服务的公信力。为保障巾帼志愿服务规范有序、深入持久地推进,我们着力打造巾帼志愿服务六大工作品牌,努力提高巾帼志愿服务的社会公信力。一是打造“爱心妈妈联盟”服务品牌。市妇联利用“女性具有天然母性”的特点,以“爱心妈妈联盟”巾帼志愿服务队伍为突破口,统一服务标识,统一编号管理,打造标准化工作站(点),为需要关爱的弱势儿童送去了“妈妈”般的温暖,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二是打造巾帼维权帮教志愿服务品牌。市妇联长年与市女子看守所

结对,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十字绣、插花等特色帮教和技能培训,帮助她们早日走出阴影,融入社会。三是打造家庭志愿服务品牌。百步亭社区最早诞生的“阳光姐妹”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孵化”出众多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使志愿者服务成为百步亭社区的一张亮丽“名片”。四是打造巾帼健身志愿服务品牌。如武昌区南湖中央花园巾帼志愿服务队“时尚七太”冲进中国达人秀前八强、亮相中央电视台《我们有一套》荧屏而红遍全国。五是打造“连心家园”服务品牌。针对中年丧子家庭,组建了“连心家园”,让她们抱团取暖、助人自助,让300户丧子家庭重新活出精彩。六是打造低碳生活家庭志愿服务品牌。如东西湖区常青花园巾帼志愿者发起的“袋袋相传”系列活动在武汉三镇产生了巨大影响,被中央媒体聚焦;市妇联适时予以推波助澜,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共免费向市民发放环保购物袋百余万。

(三)贴近需求,促进和谐

巾帼志愿服务的内容涉及面广,服务对象千差万别。我们在工作中把提高妇女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幸福生活指数作为巾帼志愿服务的宗旨,充分满足广大妇女及其家庭成员的需求,使巾帼志愿服务成为活跃社区、惠及家庭、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有效载体,受到了群众的真切欢迎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1、贴近妇女儿童需求,促进了家庭和谐。紧密贴近服务对象的需求是保持志愿服务活动生命力的关键。“武汉爱心妈妈联盟”自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编织毛衣传递爱”、“不让一个孩子身体掉队--为低保家庭子女捐订牛奶”、“爱心妈妈伴我成长”等系列关爱活动,全方位促进弱势儿童健康成长,得到中央媒体的关注和市领导的好评;巾帼维权志愿者主要依托社区和村妇女儿童维权站开展维权志愿服务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法律、心理咨询等服务活动,成为广大妇女的贴心人;女性创业导师团每季度举行“你创业,我解难”创业服务会,为近万名女性免费提供“零距离”创业指导和个性化诊断服务,帮助一批妇女渡过创业“哺乳期”,进入创业“成长期”;市妇联婚姻家庭专家辅导团与湖北电视台经视携手走进社区、走进大龄男女,为他们提供婚姻家庭咨询服务;低碳家庭志愿者则深入社区、家庭,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知识和技能。由于我们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贴近了广大妇女儿童的实际需求,有效改善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提高了家庭的幸福满意度,因此志愿服务工作显示出蓬勃生机。

2、贴近中心工作需求,促进了社会和谐。社会的互助程度越高,社会和谐程度也就越高。多年来,市妇联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在城乡妇女中广泛开展了“创业行动”、“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村湾保洁”、“文明家庭”创建、“春蕾计划”、“妇女维权”等多项品牌工作,为巾帼志愿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开展的各类巾帼志愿服务活动也实现了一举多得的丰硕成果,充分凸显了巾帼志愿服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三大功能”:一是凸显人文功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是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也是志愿者精神的核心理念。我们通过开展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大力弘扬和普及友爱温馨、宽容信任的人文理念,努力使互帮互助成为女性之间、家庭之间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二是凸显教化功能。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是实现妇女及家庭成员自我教

育、自我完善、自我管理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和谐人际关系,提高家庭自我教育水平。三是凸显凝聚功能。我们把推进巾帼志愿服务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和谐武汉的载体,将文明创建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家庭成员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的实际行动,以推动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较好地起到了凝聚他人、奉献社会的作用。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机制”与“活动”结合不足。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目标是使志愿服务进入千家万户,使更多的妇女及其家庭成员享受志愿服务,并吸引更多妇女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而目前我市巾帼志愿服务普遍存在开展活动很多、机制建设不足的问题。

二是“需求”与“可能”结合不足。巾帼志愿服务要得到社会认可,保持生命力,就必须紧密结合广大妇女及其家庭成员的实际需求,确定明确的目标和项目。同时,由于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本身只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是整个志愿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能量力而行。目前很多巾帼志愿服务存在陷入“供不应求”、“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

三是“助人”和“育人”结合不足。“助人”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宗旨,志愿者在参加服务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被帮助者受到感召和启迪,进而实现“育人”的目的。而目前许多巾帼志愿服务项目没有很好地把“助人”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志愿者的愿望和要求,针对不同志愿者和不同受助者开展不同的服务。

四是“群众性”和“专业化”结合不足。巾帼志愿服务从根本上讲是一项社会事业,是群众性事业,是与市场服务和政府服务互为补充、相互衔接的事业。它既需要吸纳一部分有专业素养的志愿者,又要注重对普通志愿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顶得上,从而发挥巾帼志愿服务的独特作用。而从我市巾帼志愿服务现状来看,其专业化发展领域还需进一步拓展。

三、相关思考及建议

当今世界,志愿服务正以其突出的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某些国家加强对公民的道德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形式,参加志愿服务已成为越来越多公民的自觉行动。我国志愿服务工作也呈现出四大发展趋势:一是志愿服务的内容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丰富;二是志愿服务对象将由特定目标群体逐步向全体居民拓展;三是志愿服务功能将逐步向提升公众的福利水平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延伸;四是志愿服务工作方式将逐步向整体性制度安排、项目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的目标迈进。顺应国际志愿服务发展潮流和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努力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1、规范管理,建章立制。实现规范管理的根本保障是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种制度体系。在健全巾帼志愿者内部制度方面,首先是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招募机制,保障志愿人员稳定和工作的连续性。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注册制度,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第三是建立和完善志愿者培训机制,着力提高巾帼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第四是建立和完善志愿者保障激励机制,为巾帼志愿服务持续开展提供基本保障和动力。在健全外部制度方面,首先是加快巾帼志愿服务立法进程,从法律层面提倡和鼓励志愿服务行为,维护志愿者的正当权益。其次是建立协调机制,形成整体合力,促进巾帼志愿服务与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融合。第三是建立统一的社会认可和评价制度,借鉴国外“义工”制度的经验,加快推进巾帼志愿服务一体化进程。

2、有效运作,营造氛围。首先要加强对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各级妇联组织要高度重视巾帼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机制化、常态化;要积极争取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重视发挥各类民间组织特别是慈善机构和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的作用,积极推动志愿服务的合作与交流。其次要搭建新型的巾帼志愿者工作平台。要加快推进全国巾帼志愿服务网建设和运营,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线登记注册、在线求助和在线交流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台支撑作用。再次要培育浓厚的志愿服务文化。大力弘扬和培育志愿文化,立足社区,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社区报纸、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传播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提升广大妇女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扩大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示范推广,全面推进。加快推进巾帼志愿服务的前提,是加快制定推进巾帼志愿服务的战略规划,把巾帼志愿服务纳入妇女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阶段性目标和要求,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示范推广,用先行试点、重点突破的方式,产生示范和带动效应,加快推进巾帼志愿服务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

第四篇:强化四项举措 推进依法信访

强化四项举措 推进依法信访

XX市纪委、监察局

近年来,我市纪委积极探索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求主动、求深入、求具体,把信访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通过明确责任、超前防范、标本兼治、严肃纪律,使各类信访矛盾纠纷得到了积极预防、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连续多年未发生进京赴省集体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责任,提升执行力

(一)领导负责。我市在纪检监察系统建立了信访责任体系。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乡镇、市直部门“一把手”和农村党支部书记为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完善了发案责任制、执法责任制、属地责任制、保障责任制等四项责任制,并逐级签定了《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了“领导抓、抓领导”的信访工作格局。今年以来,纪检监察系统共排查出的48个信访问题,分包给51名科级领导、62名包村干部和42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办理。

(二)领导处访。一是实行领导接访制。每周二由市纪委常委轮流接访。二是实行领导信访调研制。市纪委副科级以上干部每月3次深入到乡镇信访服务中心或所包的村街,广泛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性、全局性的问题。三是实行领导直

1办制。对于一些重大疑难信访问题,纪委领导亲自批转、亲自过问、亲自解决,一办到底。我市XXX村村民施占库因涉法涉诉问题多次到纪委上访,形成多年久拖未结的“老大难”。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XXX同志多次与其促膝长谈,积极协调法院、乡政府及村两委班子,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上访人息诉罢访。

(三)领导督办。对一般性信访案件经主要领导审阅签批后,由信访室按常规程序进行办理,并建立督导台帐;对重大典型信访案件,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实行定期通报和重大问题报告制度。2009年,一位外商XXX在XX镇谢庄村投资建厂,因与村民发生纠纷,该村村民不再让其使用村内的变压器,致使台商工程停工,台商投诉到优化环境投诉中心。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察局长XX同志了解到此事后,立即协调乡镇政府、供电所、派出所和村委会,在第一时间召开协调会,现场办公,并于当天晚上逐户拜访村民代表,逐一做好说服、劝解工作,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台商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满意。

二、超前预防,提高防范力

(一)广泛宣传,规范信访行为。我们把宣传信访法规知识和普法教育结合起来,认真开展“依法信访宣传月”活动,通过媒体造势、舆论引导、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信访条例》、《规定》和《解释》,营造规范信访、依法治访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网络,发现信访苗头。充分发挥市纪委投诉中心和各乡镇信访服务中心的作用,并将信访信息网络延伸到村级。在全市198个行政村聘请了512名信访信息员,作为我们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对信访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汇报、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处置,将问题解决萌芽状态。

(三)强化下访,排查信访隐患。通过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干部下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在重大节日、重要会议、重大政治活动前,进行重点排查。去年以来,共组织50名纪检监察干部下访12次,排查苗头问题70个,及时处置矛盾纠纷31起。

三、标本兼治,增强实效力

(一)以“情”接访。我们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对信访群众以诚相待,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接访工作,努力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变为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二)政策引访。一是我们组织司法部门以及发改局、民政局、农工委、土地局、财政局等8个部门组成若干政策咨询组,对群众反映的企业改制、土地承包、低保发放等问题,进行解答和咨询。二是注重对信访人员的引导,利用每一次接访的机会,对上访群众进行法律和政策方面的教育,规范群众上访秩序,使无序上访成为有序理性的群众代表上访。

(三)合理办访。一是一般问题,超前解决。我们充分发挥信访信息员和村纪检小组的作用,将涉及群众切身利

益、可能引发上访的问题及时发现,提前化解。去年8月份,XX镇XX村干部在帮助几十户村民办理补登户口手续时,每户收取150元费用,群众极为不满,准备集体上访。在接到信息员的反映后,我们与镇纪委一起及时了解情况,立即处理,将多收款项退还村民,事态得以平息。二是疑难问题,听证解决。对一些涉及部门多、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上访老户的疑难问题,我们启动信访听证程序,引进法律援助进行解决。如XX村XXX,有十年以上的上访经历,涉及村财务、宅基、村干部贪污、法院执法人员违法施政等问题,为此,市纪委组成信访听证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信访听证会,由信访人、信访调查人和被反映人分别进行陈述和辩论,由法律援助人员进行司法解释,最后由信访听证领导小组做出听证结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三是受理范围外的信访问题,协调解决。对不属于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内的信访问题,我们坚持站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角度,“不分份内份外”,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促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四)依法治访。对各种无理访处置不力,是影响当前信访秩序的突出问题。工作中我们本着“先处理违法行为、后解决信访问题”的原则,加大了对无理访的处置力度,引导群众合理有序依法上访。对于无理取闹、煽动闹事、蛊惑人心等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严厉制裁。去年国庆期间,我市共对12名违法上访人员,进行了行政拘留,对4名因组织煽动上访的党员给予了党纪处分,有效维护了正常信访秩序。

四、严肃纪律,强化向心力

(一)强化工作考核。我们把信访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信访工作 “一票否决”制度。去年,中行XX支行辞职人员XXX多次进京访,由于中国银行XX支行重视不够、稳控措施不到位,给我市造成不良影响,市纪委对XX支行进行了通报批评,取消其年内各项工作评优资格。

(二)严肃双向追究。双向责任追究是做好依法信访工作的一把“双刃剑”,我们在追究违法信访人员责任的同时,按照《规定》和《解释》,严肃追究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对工作不利造成群众上访的单位,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不深入实际解决问题,敷衍塞责的责任人进行责任倒查,一并进行处理。去年“国庆安保”期间,我们共对5起典型信访案件的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对9个责任单位给予了黄牌警告;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受到党内警告处

分,对4名乡镇党委书记进行诫勉谈话,有9名乡镇、市直部门副职受到了党纪处分。

以上是我们在做好依法信访工作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积极借鉴其他市县的先进经验和作法,为进一步做好依法信访工作,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社区卫生服务十四项核心制度

十四项核心制度

1、首诊负责制度

2、三级查房制度

3、会诊制度

4、重危患者抢救制度

5、疑难病历讨论制度

6、术前讨论制度

7、死亡病历讨论制度

8、查对制度

9、病历书写制度

10、值班、交接班制度

11、分级护理制度

12、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3、新技术准入审批制度

14、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注: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不设床位的机构无需制定2、6、12、13、14项制度,其他制度顺序号顺延。

2、交接班制度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不设床位的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设床位的医院依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

3、开展手术的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必须设6、12、13、14项。

首诊负责制

一、首诊负责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患者,特别是对急、危重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医院实行首诊负责制度,对患者诊治全面负责,严禁推诿,贻误病情。

二、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进一步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室治疗。

三、诊断明确需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员,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按转院制度执行。

四、如遇危重患者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科主任(门急诊科主任)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绝抢救。

五、对已接诊需会诊或转诊的患者,首诊医师应在初步检查并书写病历后,再请相关科室会诊或转诊治疗。对于急诊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首诊医生应亲自或指定护士护送并做好交接手续。

六、涉及两科以上疾病的患者收治,由首诊科室(必要时应报请医务科和总值班)组织会诊,协调解决,有关科室均应服从。

七、首诊医师有事离岗时,应将负责患者交予其它医师负责。

三级查房制度

一、科主任、高级职称医师查房每周1~2次,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主治医师查房每天1次,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每日至少查房2次。

二、对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上级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三、查房时要逐级严格要求。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单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等。主管医师要简要报告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级查房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性的指示。

四、护士长每周组织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等。

五、查房内容:

1、科主任、高级职称医师查房: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治;审查新入院、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相应的临床新技术和新进展的介绍及必要的教学工作。

2、主治医生查房: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危重、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员进行重点检查与讨 4 论;听取主管医师和护士的诊疗护理意见;了解病员病情变化,倾听病员陈述并征求病员的意见;检查病历并纠正存在问题,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转科、出转院问题等。

3、住院医师查房:巡视所管患者,重点巡视危重、疑难、新入院、手术后的病员;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开具临时医嘱;了解病员饮食情况,主动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意见。

六、院领导及机关相关人员,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科室的查房,检查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会诊制度

一、会诊是解决医疗疑难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下级医护人员的重要手段。既要防止应会诊而不积极组织会诊,又要防止为了迎合病员或推御责任而进行的会诊。

二、会诊前,经治医生详细填写会诊单,整理好有关病史及各项检查资料。

三、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四、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填写会诊单,上级医师同意签 字。应邀科室医师在两天内完成,并书写会诊记录。申请专科会诊的轻患者,可到会诊科室进行专科检查。

五、急诊会诊:应邀会诊科室的医师必须10分钟内到场。申请会诊的医师必须在场并携带必要的检查仪器。

六、科内会诊:由主管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七、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申请,经主管医疗业务的院领导批准,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会诊一般由申请科室主任主持,必要时,医务科将安排相关院部领导或管理人员参加。

八、院外会诊:本院不能解决的危重、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申请,经医务科或院领导批准后,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人员和时间。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 历,陪同患者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或网上会诊。

九、外单位邀请我院进行专科会诊,由医务科选定能代表医院水平的副高医师以上人员参加。(适用于二级医院)

十、会诊要求:

1、会诊时,主管医师应明确会诊目的,掌握会诊指征,做好会诊前的准备,会诊时应详细介绍病史,写好会诊记录。主持人要认真组织实施并进行小结。

2、急会诊由值班医生负责;科间会诊主要由住院总医师负责;其他会诊根据要求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

3、参加会诊人员,应详细检查患者,深入分析病情,明确提出诊断治疗意见。

4、会诊时应详细记录会诊意见,除有关人员参加外,必要时应邀请家属及单位参加.参加会诊的医生应仔细听取病情介绍,认真检查病人,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会诊如有分歧意见,以上级医师意见为准。

重危病人抢救、报告制度

一、凡病人出现危重情况,医师要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及科主任。同时经治医师要填写危重病人报告单,科主任签字后上报医务科,必要时报告主管院长。

二、对危重病员的抢救,必须统一指挥,明确分工,密切配合,严密观察,详细记录。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经验。

三、凡昏迷、休克、大出血、中毒、严重脱水、高热.惊厥、窒息、严重创伤、严重内脏(脑、心、肺、肝、脾、肾等)损伤、衰竭等,均属抢救范围。

四、科内抢救由科主任、高级职称医师或主治医师组织实施;门、急诊抢救由门诊部或急诊科主任组织实施。遇有重大抢救,由医务科组织实施,院领导亲临现场指导。会诊或转院,但要做好院外会诊或转院前的准备工作。

五、门、急诊病员抢救,执行首诊医师、首诊科室负责制。就近的医师均有责任参与急救。需入院救治、诊断不明者由首诊科室收容或机关指令性收容。

六、在医师未到达之前,急诊室护士应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遇到危重病人应立即通知主班护士和值班医师。护士可酌情先予急救(如止血、给氧、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吸痰、8 洗胃、输液等)。

七、抢救中要随时做好与患者亲属的沟通和告知工作,并签署必要的知情同意书。必要时与患者单位取得联系,以便得到配合支持。

八、各科室应根据情况设抢救室,准备必要的急救用品,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抢救药品要及时补充、按期更换,急救器材性能良好,保证可以随时使用。

九、各专科或同类病室要有完善的监护、抢救、复苏系统;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

十、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抢救技术的专业训练,熟练掌握抢救技术,并制定常见危重伤病的抢救预案。十一、一切抢救工作均要做好记录,要求及时、准确、清楚、扼要、完整,并要注意执行时间。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尤其是药名、剂量、给药途径与时间,护士要复述一遍,避免有误,并及时记录于病历上,并补开医嘱和处方。

十二、急救物品一律不外借,用后归放原处,清理补充。各类仪器要保证性能良好。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危重病员和入院三天不能明确诊断者,治疗组应及时组织讨论;入院一周不能明确诊断者,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

二、遇门诊疑难病例,由科室主任进行观察。必要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讨论。

三、入院后两周仍不能明确诊断,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大且复杂、涉及二个以上专科者,科室应组织讨论,尽快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如无法明确诊断,及时进行转诊。

四、讨论会由主管医师提出,科室主任同意并主持,科室全体医师及有关护士参加,负责介绍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必要时可邀请有关科室派人参加。

五、讨论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情,主治医师提出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与会者在仔细检查病员的基础上,要充分发表意见。主持者要归纳总结与会者意见并提出明确的诊疗方案,主管医师记录并整理。

六、疑难病例讨论前,应当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做出书面摘要,发给参加讨论人员,并作发言准备。

七、疑难病例讨论应有记录,记录包括:内容、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是否存在问题、考虑诊断和治疗方案、经验 10 教训、其它注意事项等等,将讨论记录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整理后另附页抄写,经科室主任签字后,归入病历。

九、院级疑难病例讨论由主治科室的主任向医务科提出申请。

术前讨论制度

一、凡需手术的病例,都必须进行不同形式的术前讨论。丙类(含丙类)以上的手术、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召开术前讨论会;丁类手术以医疗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急诊手术需二线值班医师同意后方可进行。

二、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带组医师主持,主管医师首先对检查、诊断及依据、手术适应证、术前准备、手术方案、麻醉方式、家属和患者的意见、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等简明扼要地汇报,进行逐一讨论。主持者小结并确定手术方案,术者及助手人选。

三、讨论会由主管医师记录,丙类(含丙类)以上的手术、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按“病案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书写术前讨论记录。丁类手术、急诊手术以术前小结的形式记录。

四、讨论结果及所确定的诊疗方案应及时告知患者或家属,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住院患者死亡后均应召开死亡病例讨论会。

二、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在得到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不迟于二周。

三、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机关及有关科室参加。必要时与病理科联合举行,称“临床病理讨论会”。主管医师报告病史,与会人员分析讨论,主持者归纳小结。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及工作中的不足和经验教训,是否争取尸检等。

四、讨论会指定专人记录并整理,书写死亡讨论记录,经科主任审查后,归入病案。

五、科室必须建立死亡病历讨论记录本,如实记录讨论内容,由专人负责保管。

查对制度

一、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臵前查;服药、注射处臵后查。核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类药品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二、手术室

1、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三、药局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四、血库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复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五、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区。

六、病理科

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

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

3、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4、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区。

七、放射线科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区、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区、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区。

八、理疗科及针灸室

1、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区、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低频治疗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3、高频治疗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物。

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九、供应室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

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

3、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十、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等)

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区。

其他科室应根据上述要求,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

注:各医疗机构根据实际科室配臵进行删减

病例书写管理制度

1、病例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禁用圆珠笔),门、急诊病历和需要复写的资料可以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书写时力求通顺、完整、精炼、准确、字迹清楚、整洁,不得采取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语句中的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医师应正楷签全名。同时应做到有“空”必填。

2、病历一律用中文书写。诊断按《CCMD—3》《 ICD-10》标准,以便统计分析。无正式译名的病名、药名可以例外(用英文原名或通用名)

3、病历书写按辽宁省卫生厅编写的《辽宁省病历书写规范》书写。

4、新入院患者的病历书写及各项记录时间,按“年、月、日”顺序书写,按24小时制书写。病程记录前三日每天记录一次。三日后一般患者3—5日记录一次,慢性患者十天记录一次。危重患者应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和处臵经过。住院患者每三月小结一次。

5、科主任应督促、检查或修改本科医师的病例。必要时可嘱其重新书写。

6、实习(进修)、试用期医生书写的病历,应由带教医师 18 审阅、修改,并签名。

7、凡转科、转院及死亡患者的病历应于当24小时完成各项记录。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出院记录、死亡记录、死亡讨论记录必须内科主任签字。出院病历应在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72小时内归档。

8、凡有药物过敏史,应在病历显著位臵用红色笔注明药物名称。

9、每个门(急)诊患者必须填写“门(急)诊日志”,不得遗漏,门诊病历记录内容要按《辽宁省病历书写规范》书写。

10、精神科病人入院时要填写住院医疗说明告知义务书,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意外事件免责协议书,医患协议书,并监护人签字同意。

值班、交接班制度

1、各科室应设昼夜值班人员。临床一线值班由具有医师资质的住院医师担任。二线值班必须由本院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担任。

2、值班人员必须24小时在岗在位。一线值班医师必须在科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岗,二线值班医师必须随叫随到(15分钟内)。值班医师在其他医师不在位时,负责全科的临时医疗处臵、急诊、会诊和危重病员的观察、治疗,并记录病程。

3、医师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5分钟进入科室,在接班者未到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4、普通患者口头交接,重症患者床头交接。

5、医师在交班前查看患者,写好交班报告及各种文字记录。

6、交接班内容包括:重危患者数;需特殊检查及处理情况;患者的病情变化处理及医嘱执行情况。

7、交班医师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遇有特殊情况必须做详细交待,与接班者共同做好工作方可离区。

分级护理制度

一、护理级别分为特别护理及一、二、三级护理,分别在住院病员一览表和病员床头卡上设不同标记(一览表:病危为红色圆点,病重为黄色圆点,特别护理为黑色竖杠,一级护理为红色竖杠,二级护理为蓝色竖杠,三级护理可不标记)。

二、特别护理(特护)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变化快、随时可发生生命危险的病员;

2、各种复杂或新开展的大手术的病员;

3、各种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病员。护理要求:

1、应派专人昼夜观察病情,在24小时内制定特别护理计划。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准确、细致地进行各项治疗、护理,认真填写特别护理记录;

2、积极预防并发症,注意口腔护理、压疮护理及病员的清洁卫生;

3、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器材,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及抢救仪器的调试应用。三、一级护理 病情依据:

1、适用于危重、昏迷、高热、大出血、大手术后、特殊治 21 疗及需要严格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员;

2、生活一部分可以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恶化的病员。护理要求:

1、卧床休息,生活上给予周密的照顾;

2、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病员一次;

3、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做好各项护理并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5、及时准确进行各项治疗,注意特殊药物治疗效果及反应;

6、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医院内感染;

7、尽量减少会客及谈话;

8、床头牌上显示一级护理标志。四、二级护理 病情依据: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大手术后病情稳定,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病员;

2、骨牵引、石膏固定、卧床等生活不能自理的病员;

3、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多活动的病员;

4、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的病员等。护理要求:

1、注意卧床休息,可在室内活动,但不得外出;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每1~2小时巡视病员一次;

3、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

4、床头牌上显示二级护理标志。五、三级护理 病情依据:

1、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的病员;

2、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的病员、正常孕妇等;

3、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或即将出院的病员。护理要求:

1、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生活自理;

2、注意观察病情,每3~4小时巡视一次;

3、根据病情可适当参加一些室内活动。附:病员体温测量细则

1、新入院病员测体温2次/日,连测3日。

2、体温正常病员,测体温1次/日。

3、发热病员,至少测体温4次/日,体温正常三日后改为1次/日。

4、体温在39℃以上病员,应头枕冰袋物理降温,无禁忌症者,应予全身性物理降温措施(体温单应显示降温标记)。

5、手术病员术前一天测体温2次(14:00,18:00),大手术后测体温4次/日、中小手术后测体温2次/日,连测7日,23 体温无异常改为1次/日。

6、病危病员测体温4次/日。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类

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

1、甲类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2、乙类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3、丙类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4、丁类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依据其专业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进行分级。

1、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

25(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任命或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丁类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丁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现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丙类手术。

3、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丙类手术,在上级医师现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乙类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乙类手术。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乙类手术,在上级医师现场指导下,逐步开展甲类手术。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甲类手术,在上级医师现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7、主任医师:可主持甲类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 手术或经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四、手术审批权限

1、正常手术:原则上经科室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的科副主任审批。

2、特殊手术:

(1)被手术者为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师以上的军队干部,特殊人员等。

(2)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手术。(3)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纠纷的手术。(4)同一病员因并发症需要再次手术。

(5)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异地行医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6)本单位新开展的手术。(7)高风险手术。

以上手术,须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疗科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部领导审批。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病员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医疗总值班报告,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新技术准入审批制度

一、凡从未开展过的医疗技术和项目,将定为医院的新技术、新项目由医务科认定。但禁止将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需要淘汰或技术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社会伦理及法律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医疗技术和项目作为新技术、新项目引进。

二、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

1、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 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其认真填写《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申报表》,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

2、在《申报表》中应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基本情况;

(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

(3)、详细介绍疗效判定标准 >标准、评价方法,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

(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5)、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和设施等和各种支撑条件;

28(6)、详细阐述可预见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预案。

3、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所需的医疗仪器、药品等须提供《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各种相应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4、凡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风险性又大的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应提交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院长批准。

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批流程:

1、首先医务科对科室递交《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申报表 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1)、申报新技术、新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 章制度、诊疗操作常规。

(2)、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是否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3)、参加的人员资质和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开展需要。

(4)、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所使用的医疗仪器和药品资质证件是否齐全。

2、医务科审核合格项目,委托医疗技术伦理委员会进行论证,听取该项目负责人和科室答辩后,将专家讨论意见记录在《新技术、新项目审批表》,并上报院办公会研究决定。

3、医院办公会研究决定后,医务科负责对二、三类新技术项目按程序进行卫生局、卫生厅、卫生部审批备案。审批后新技术项目通知科室可以按计划具体实施。

4、对于各科室所提出的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申请,无论批准与否,医务科均于书面答复说明理由。

五、凡未经请示审批程序,科室或个人擅自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医院不予承认和评奖;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或事故、经济赔偿等,概由科室及实施人负责,医院还将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条和《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有关规定追究其相关责任。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科室科学、合理用血,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 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二章 输血申请

第四条 申请输血应由主管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 送交输血科备血。

第五条 决定输血治疗前,主管医师应向病员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员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病员的紧急输血,应报医教部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六条 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主管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 31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七条 亲友互助献血由主管医师等对病员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八条 病员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臵换等,由主管医师申请,输血科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和主管医师负责病员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九条 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病员,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条 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主管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主管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第十一条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 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第十二条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第四章 交叉配血

第十三条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第十四条 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病员Rh(D)血型(急诊抢救病员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第十五条 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病员,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第十六条 凡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

第十七条 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第五章 发 血

第十八条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第十九条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病员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第二十条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第二十一条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第二十二条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第六章 输 血

第二十三条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第二十四条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病员床旁核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第二十五条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 34 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第二十六条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第二十七条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第二十八条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入;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 35 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第二十九条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病员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疗科。

第三十条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

下载8.19四项举措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8.19四项举措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011年全区社区卫生、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要点2011年妇幼保健、社区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厅党组中心工作,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全面......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个人工作总结 1、进一步落实医政管理的各项项制度。认真落实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管理制度,在乡镇医疗机构中开展了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管理;认真落实医疗机构准入量化评审制......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海丰镇二00九年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一项年轻却又有着深厚基础的卫生工作,在几年的摸索和实践中,我镇这项工作,逐步走向合理化和规范化。根据我镇经济条件......

    江源团区委四项举措推进农村青少年工作

    江源团区委四项举措推进农村青少年工作为更好地服务于农村青少年,团区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整合社会资源,以联系、凝聚、服务农村青少年为导向,不断延伸共青团工作手臂,努力实......

    四项举措扎实推进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最终版]

    *****采取四项举措扎实推进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立说立行,上下衔接,合力推进,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用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采取四项......

    经验材料:街道加强四项工作举措 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经验材料:街道加强四项工作举措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X街道党工委根据上级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安排部署,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扫黑除恶各项工......

    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我市在198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就超过总人口的10%,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09年,全市老年人口已达14.8万,占总人口的18.3%。预计到2015年将迎来第一......

    实施四项举措扎实推进制度建设

    规范化管理年活动专题(18) 郑州市白庙劳教所 2011年7月18日 郑州市白庙劳教所实施四项举措 扎实推进制度建设 按照省局《全省劳教(戒毒)系统规范化管理年实施阶段工作安排》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