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决定(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05:4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决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决定》。

第一篇: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决定

【发布单位】808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8-12-24 【生效日期】1988-12-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决定

(1988年12月24日黑龙江省第七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黑龙江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的报告,注意到有些案件执行难是当前执法活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维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维护法律的尊严,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作如下决定:

一、一、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是审判机关代表国家作出的司法决定,对当事人和有关单位、公民具有法律约束力,必须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执行,任何单位和公民拒绝或者妨碍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调解协议的执行,都是违法行为。

二、二、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必须严格执法,在公正判决、裁定的前提下,强化执行措施,做到审判和执行并重。中级、基层人民法院应当逐步设置执行庭,案件少、人员紧的法院可以设执行员。执行人员应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廉洁奉公,不徇私情。执行人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一般应当在三个月内执行完毕,重大疑难案件的执行不得超过六个月,申请人同意缓期执行的除外。经查实当事人确无履行能力的,依法中止执行或者终结执行。中止执行的有了履行能力后应恢复执行程序。

三、三、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经济、行政以及刑事附带民事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和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公证机关依法申请强制执行的裁决,当事人必须履行。拒绝履行的,强制执行。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执行,或者确有履行能力故意拒绝的,经教育无效,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予以罚款、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据 刑法第 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由人民法院追究刑事责任。被执行人是法人的,对其法定代表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责任。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行政裁决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提出申诉,申诉期间不停止执行。

四、四、有关单位和公民都有义务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协助执行。执行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存款,由银行、信用合作社根据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扣划。对非清偿程序的扣划,只要债务人帐户有款可付,必须立即执行。有义务协助执行的单位和公民,对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拖、拒绝或者妨碍执行的,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五、五、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均不得干涉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干涉执行情节较重的,依法严肃处理。

六、六、执行中遇到申请破产的,依据 企业破产法的有关规定办理。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破产可以参照 企业破产法的有关规定试办。企业被依法撤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成立清算组织,债权债务清算完毕后方能解散。

七、七、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并给予必要的支持。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决定

【发布单位】816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0-07-29 【生效日期】2000-07-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决定

(1992年2月22日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2000年7月29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

为了切实加强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解决执行难问题,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一、人民法院作出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以及依法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有关当事人必须履行;拒不履行的,依法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运用法律赋予的执行手段,及时对被执行人的财产依法采取查封、冻结、扣押、搜查、划拨、拍卖、变卖等强制措施予以执行,使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

二、二、被执行人或案外人伪造、隐匿、毁灭执行案件的有关证据,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冲击、哄闹执行现场或者侮辱、诽谤、诬陷、围攻、殴打执行人员的,人民法院依法采取罚款、司法拘留等民事强制措施;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职责相互配合,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负有法定协助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履行协助义务。

三、三、严禁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禁任何地方、组织或个人抗拒、阻碍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严禁任何地方或部门负责人以言代法、滥用权力,以及以其他方式干预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

违反前款规定,使案件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四、四、全省各级人民法院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严格执行纪律,对执行中违法办案的人员,要追究责任;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要依法进行赔偿。

要建立和完善执行工作统一管理和统一协调的机制,规范执行程序,加大执法工作力度,认真做好协助执行和委托执行。

五、五、新闻单位要加强对执行工作的宣传,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生效法律文书必须执行的法律意识;对抗拒、阻挠人民法院执行的行为或拒不履行义务的,新闻单位应当予以舆论监督。

六、六、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人民法院的执法工作,协助处理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帮助人民法院改善执行工作条件。

七、七、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本级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开展执行工作,帮助人民法院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和困难,促进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具体实施办法

《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

具体实施办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0-12-03 17:15:54

为贯彻《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对深圳市两级人民法院具体实施《决定》制定以下实施办法。

第一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措施,落实依法公正原则:

(一)严格按照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地方立法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的规定制定本院执行工作流程和各项具体规定,以制度规范确保执行依法公正;

(二)制定并严格实施执行工作季度考评制度,以考评检查的方式促进各法院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

(三)建立并完善执行工作信息系统,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强对执行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促进执行工作依法公正进行;

(四)加强对全体执行人员的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通过提高执行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来确保执行工作依法公正。

第二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措施,落实执行公开原则:

(一)严格落实《决定》第四条关于执行信息录入信用征信系统制度的规定,在执行立案阶段由法院立案庭负责将所有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信息录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开设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

(二)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各区人民法院实行执行工作监督卡制度和执行案件当事人须知制度,通过送达执行工作监督卡和当事人须知,提示执行风险,明确当事人在执行过程中的权利义务;

(三)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各区人民法院实行执行工作报告上网制度,定期将执行工作情况向全社会公开。

第三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措施,落实便民高效原则:

(一)建立法院信息中心,与各协助义务单位紧密配合,以提供数据库端口、建立网上专线联络制度、建立绿色通道、确定业务联系人等方式,提高执行查询工作效率;

(二)实行执行送达工作专门化,建立专门送达工作组,提高送达工作效率;

(三)实现拘留工作专门化,建立法警拘留工作组,减轻执行法官工作负担,提高拘留工作效率。

第四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措施,落实接受监督原则:

(一)人民法院应当树立依法接受监督的意识,主动向人大常委会汇报法院执行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对人大常委会交办、督办的事项,要有立、办、催制度,限期完成;

(二)建立监督热线制度,确定监督联系人,提高接受监督的工作效率;

(三)建立定期通报制度。每半年向有权监督单位通报接受监督的情况以及办理情况;

(四)建立接受监督责任机制。对于有权监督单位的监督意见,应当依照程序逐件确定责任人,未按期答复或者未按监督要求答复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记入其个人业务考核档案;情节严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规定予以处分。

第五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

(一)(申报义务人的确定)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财产申报义务人;被执行人是私营个体或者合伙经营组织的,其业主、合伙人是申报义务人;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该自然人是申报义务人;被执行人是私营个体、合伙经营组织或者自然人时,其所申报的财产不足以清偿本案债务的,必须同时申报其个人家庭财产;

(二)(申报财产的顺序)申报义务人可按下列顺序进行财产申报:(1)银行存款、现金、有价证券;

(2)交通运输工具、机器设备、产品、原材料等动产;(3)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权利;(4)预期可得利益;

(5)土地使用权、房屋等不动产;(6)其他财产。

(三)(补充申报)在执行期间,申报义务人在首次申报后有新增财产的,除首次申报的财产能够满足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外,申报义务人应当自取得该财产之日起7日内向人民法院补充申报;

(四)(听证及宣誓)人民法院认为被执行人的财产申报存在虚假情况的,或者应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可以举行申报财产听证。申报义务人在申报财产听证时应当按照市中级人民法院《财产申报宣誓规则》的规定进行宣誓;

(五)逾期申报、拒绝申报、虚假申报或者应当补充申报而不申报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对申报义务人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性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关于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具体实施,参照《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强制被执行人财产申报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办理。

第六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被执行人财产悬赏举报制度:

(一)申请执行人认为被执行人具有《决定》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悬赏执行措施。执行合议庭对悬赏执行申请进行合议决定。符合条件的,应当作出悬赏执行决定书,并由执行局长签发,悬赏执行决定书必须送达当事人;不符合条件的,应当通知申请执行人并说明理由;

(二)悬赏执行决定书送达完毕后7日内,人民法院应当在深圳市主要媒体刊登悬赏公告或者其他适当的场所(被执行人的住所地、办公场所等),张贴悬赏公告。公告内容应当包括:被执行人的名称或者姓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住所地,生效法律文书名称及案号,执行立案时间、执行案号、申请执行标的额、未履行标的额、举报电话及联系人、悬赏金的比例及支付方法等;

(三)悬赏公告费由申请执行人预交,由被执行人承担。悬赏金的比例最低不低于举报财产处分所得款项的5%,最高不高于举报财产处分所得款项的50%,具体比例由申请执行人确定。悬赏金由申请执行人承担。关于被执行人财产悬赏举报制度的具体实施,参照《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实行悬赏执行制度的规定(试行)》办理。

第七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执行信息录入信用征信系统制度:

(一)人民法院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建立工作热线制度,相互通报热线联系人和热线联系电话,加强合作,共同完成执行信息录入信用征信系统工作;

(二)人民法院应当在执行案件立案后3个工作日内将执行案件信息录入规定的信用征信系统;

(三)录入信用征信系统的执行案件信息包括:

(1)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公开被执行人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住所地;

(2)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应当公开被执行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住所地;

(3)执行依据、执行案号、执行法院、立案时间、联系人姓名和联系方式;(4)申请执行的标的或者被执行人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内容;(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公开的其他执行案件信息。

(四)被执行人履行完毕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后,向人民法院申请变更其征信信息的,人民法院执行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变更。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主动变更被执行人的征信信息。

第八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被执行人信息曝光制度:

(一)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执行工作实际需要,采取集中公布或者单独公布的方式,在深圳市主要媒体上曝光被执行人信息;

(二)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公布被执行人信息:(1)被执行人在执行立案后3个月内未履行法定义务的;(2)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的;(3)被执行人不申报财产的;(4)其他应当予以曝光的情形。

(三)曝光被执行人信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公开被执行人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住所地;

(2)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应当公开被执行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住所地;

(3)执行依据、执行案号、执行法院、立案时间、联系人及联系方式;(4)申请执行的标的或者被执行人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内容;(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公开的其他被执行人信息。

(四)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单独公布被执行人信息。人民法院认为申请执行人的请求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公布被执行人信息的工作。人民法院认为申请执行人的请求不符合规定的,应当书面驳回其请求并说明理由。单独公布指定案件被执行人信息的,有关费用由申请执行人承担。关于被执行人信息曝光制度的具体实施,参照《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被执行人信息披露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办理。

第九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限制被执行人承接政府投资项目制度:

(一)人民法院与政府财政部门、采购中心、建筑工务署等政府投资项目主管部门建立工作热线,相互通报热线联系人和热线联系电话,加强合作,共同完成限制被执行人承接政府投资项目的有关工作;

(二)人民法院应当加强与政府财政部门、采购中心、建筑工务署等政府投资项目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落实限制被执行人承接政府投资项目制度;

(三)人民法院以司法建议的方式建议政府财政部门、采购中心、建筑工务署等政府投资项目主管部门依照《决定》的规定完善招标工作流程,对于投标人因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而被录入信用征信系统的,应当取消其投标资格;

(四)人民法院发现被执行人在完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前承接政府投资项目的,可以作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建议有关部门解除与被执行人的项目合同。因故不宜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政府财政部门、采购中心、建筑工务署等政府投资项目主管部门协助冻结被执行人工程结算款;

(五)政府财政部门、采购中心、建筑工务署等政府投资项目主管部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投标人未完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仍允许其承接政府投资项目的,在人民法院作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后,仍指定被执行人承接政府投资项目的,人民法院可以司法建议的方式建议纪检、监察部门对具体责任人予以处理。第十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限制被执行人出国、出境、离境制度:

(一)在被执行人在完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前,法院可以根据执行工作需要,限制其出国、出境、离境;

(二)执行案件立案后,应当以决定书的方式责令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将护照、通行证等出入境证件交人民法院扣押。拒不交出的,人民法院有权依据法律和《决定》的规定,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性措施;

(三)人民法院应当协助公安部门依法制定《决定》的具体实施办法,对于尚未办理护照和其他出境证件深圳市户籍的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因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而被录入信用征信系统的,应当限制其办理护照和其他出境证件;

(四)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下落不明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法律的规定,及时办理边控措施;

(五)以下情况可以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采取限制出国、出境、离境措施;已经采取的,经被执行人书面申请,执行合议庭评议,局长审批后,可以通知有关部门解除限制出国、出境、离境措施:

(1)人民法院已经控制并正在处分被执行人的财产,其数额能够满足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

(2)被执行人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确保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能够得到清偿;

(3)人民法院认为可以不采取限制出国、出境、离境措施或者解除限制出国、出境、离境措施的其他情况;

(六)公安部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被执行人未完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仍为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办理护照或者其他出境证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司法建议的方式建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对其采取相应措施,并可以建议纪检、监察部门对具体责任人予以处理。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制度:

(一)人民法院应当以申请人须知、被执行人须知的方式告知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决定》第九条的限制性措施具体内容;

(二)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社会公众发现被执行人有《决定》第九条规定行为的,可以书面、口头等方式向人民法院举报。书面举报应当署实名并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执行法官收到举报后,应当立即填写《举报登记表》,注明举报人、联系电话、举报内容、拟采取的措施等,并在2个工作日内报局领导审批;

(三)执行法官收到举报后,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举报情况属实的,应当依法对被执行人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性措施;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执行法官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性措施,防止被执行人转移财产;

(四)调查工作结束后,执行法官应当以书面方式将调查结果及处理结论告知实名举报人。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被执行人异议制度:

(一)以被执行人须知等书面方式告知被执行人有权就法院采取的《决定》第二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强制性措施提出异议,并告知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异议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被执行人。异议理由成立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解除或者通知相关单位解除有关措施;

(二)建立执行工作信息系统,以自动化方式完善被执行人异议处理预警机制,提示执行法官及时处理被执行人异议申请;

(三)执行法官因脱产学习、开会、出差、休假等原因无法及时处理异议申请的,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处理异议申请;

(四)执行法官因消极工作、不作为导致逾期处理异议申请的,由部门领导予以严肃批评,并记入其个人业务考核档案;情节严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规定予以处分。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决定》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

(一)人民法院应当积极配合《决定》第十条所列各协助义务单位,协助上述单位按照《决定》第二十条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二)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执行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与水、电、燃气、通讯、有线电视等部门进行协调,拓宽协助义务单位的范围,建立更广泛的信息沟通和执行工作联动机制;

(三)人民法院应当与各协助义务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执行工作协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磋商,形成会议纪要,不断提高人民法院与各协助义务单位的协作配合水平;

(四)人民法院建立协助义务单位协助情况评价与通报制度,定期对各协助义务单位协助情况进行总结。总结和评价结果由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市委、市人大报告,并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通报;

(五)人民法院决定予以司法拘留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下落不明,需要公安机关协助查找的,人民法院应当向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发出协助查找函并附司法拘留决定书,由其协助查找。协助查找函应当写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其拒不执行的有关情况。人民法院接到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查找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的通知后,应当即派员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实施司法拘留措施。

第十四条 《决定》第十三条规定的“拒不履行法定协助义务的”是指人民法院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后,协助义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未履行协助义务,经人民法院书面敦促后,在规定的期限内仍未履行协助义务的。

拒不履行法定协助义务的,人民法院在责令其履行的同时,可以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性措施,并可以建议纪检、监察部门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理。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决定》第十四条的有关规定:

(一)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执行案件以口头、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向人民法院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的,人民法院在核实其身份后,应当将反映意见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职务和所反映的内容记录在案。反映意见人身份无法核实的,不予记录;

(二)执行案件当事人申请查阅上述记录内容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决定》第十四条的规定办理;

(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要求承办法官照顾当事人利益或者对承办法官进行威胁、恐吓的,人民法院应当收集有关证据,向有关部门书面提出司法建议,同时抄报本级党委和人大。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决定》第十五条的有关规定:

(一)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执行案件后,应当在5日内将案件承办人或者合议庭成员及联系方式告知当事人;

(二)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各区人民法院建立执行工作信息系统和执行信息短信发布平台,利用短信息的方式,主动向所有执行案件申请执行人实时公布所有执行案件进展信息。法律规定禁止公开的执行信息除外;

(三)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各区人民法院设立并向社会公布执行热线,为社会公众查询执行案件信息,监督法院执行工作提供便利;

(四)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各区人民法院应当建立执行信息触摸屏,为社会公众查询执行案件信息提供便利;

(五)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各区人民法院建立用于执行信息公开的互联网络系统,使申请执行人可以凭密码随时查询执行案件的进展情况。

第十七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决定》第十六条的有关规定:

(一)人民法院在执行判决、裁定的过程中,发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涉嫌实施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所列行为之一的,可先行对其予以司法拘留。司法拘留后,人民法院执行部门认为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民事强制执行的有关规定处理;认为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应当在司法拘留期限届满前3日内,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一并移送公安机关;

(二)人民法院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时,应当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民族、职业、住所地、工作单位及职务等)及其涉嫌犯罪的相关证据材料(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强制执行裁定书、拒不履行、拒不协助执行或者非法干预执行的证据)一并移送。

第十八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决定》第十七条第一款的有关规定:

(一)按照《决定》的规定,修改完善原有的执行工作流程规定、强制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被执行人信息披露制度、悬赏举报制度、拍卖保证金管理办法、执行案件当事人须知、执行工作监督卡制度等;

(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修改完善《关于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试行)>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信访工作的规定》;

(三)向社会公众和当事人公布执行投诉热线及投诉处理办法。第十九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决定》第十七条第二款和第十八条的有关规定:

(一)对人民检察院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要认真对待,主动沟通、积极配合;

(二)对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检察院在监督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调研,限期整改。

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决定》第十九条的有关规定:

(一)严格按照法律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的期限完成执行工作。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申请执行人提供了明确、具体的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的,承办法官应在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后5日内进行查证、核实。对案外人执行异议应当在1个月内审理完毕;

(二)通过软件开发等工作,对执行工作的每个环节进行时限设定,采取预报警制度;

(三)执行案件因故不能按期执结的,必须按照规定报局、处领导批准;逾期不报批的,记入承办法官业务考核档案,并追究其责任;

(四)建立执行工作信息系统,完善执行案件超期预警机制;

(五)实行“第五个月告知制度”,案件执行满5个月仍未执结的,承办法官应当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告知申请执行人案件进展情况,预期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执结的,应当向申请执行人说明原因;

(六)实行“执行换员制度”,对符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件换员执行的规定》第二条规定的五种情形的案件,由局领导决定换员执行;

(七)建立完善执行工作信息系统,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及时发现违法执行、消极执行的情况,及时处理,限期整改;情节严重,及时通报院纪检、监察部门;构成违法犯罪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贯彻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

具体实施办法

(2007年6月13日第25次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为贯彻《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对深圳市两级人民法院具体实施《决定》制定以下实施办法。

第一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措施,落实依法公正原则:

(一)严格按照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地方立法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的规定制定本院执行工作流程和各项具体规定,以制度规范确保执行依法公正;

(二)制定并严格实施执行工作季度考评制度,以考评检查的方式促进各法院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

(三)建立并完善执行工作信息系统,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强对执行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促进执行工作依法公正进行;

(四)加强对全体执行人员的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通过提高执行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来确保执行工作依法公正。

第二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措施,落实执行公开原则:

(一)严格落实《决定》第四条关于执行信息录入信用征信系统制度的规定,在执行立案阶段由法院立案庭负责将所有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信息录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开设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

(二)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各区人民法院实行执行工作监督卡制度和执行案件当事人须知制度,通过送达执行工作监督卡和当事人须知,提示执行风险,明确当事人在执行过程中的权利义务;

(三)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各区人民法院实行执行工作报告上网制度,定期将执行工作情况向全社会公开。

第三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措施,落实便民高效原则:

(一)建立法院信息中心,与各协助义务单位紧密配合,以提供数据库端口、建立网上专线联络制度、建立绿色通道、确定业务联系人等方式,提高执行查询工作效率;

(二)实行执行送达工作专门化,建立专门送达工作组,提高送达工作效率;

(三)实现拘留工作专门化,建立法警拘留工作组,减轻执行法官工作负担,提高拘留工作效率。

第四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措施,落实接受监督原则:

(一)人民法院应当树立依法接受监督的意识,主动向人大常委会汇报法院执行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对人大常委会交办、督办的事项,要有立、办、催制度,限期完成;

(二)建立监督热线制度,确定监督联系人,提高接受监督的工作效率;

(三)建立定期通报制度。每半年向有权监督单位通报接受监督的情况以及办理情况;

(四)建立接受监督责任机制。对于有权监督单位的监督意见,应当依照程序逐件确定责任人,未按期答复或者未按监督要求答复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记入其个人业务考核档案;情节严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规定予以处分。

第五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

(一)(申报义务人的确定)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财产申报义务人;被执行人是私营个体或者合伙经营组织的,其业主、合伙人是申报义务人;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该自然人是申报义务人;被执行人是私营个体、合伙经营组织或者自然人时,其所申报的财产不足以清偿本案债务的,必须同时申报其个人家庭财产;

(二)(申报财产的顺序)申报义务人可按下列顺序进行财产申报:(1)银行存款、现金、有价证券;(2)交通运输工具、机器设备、产品、原材料等动产;(3)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权利;(4)预期可得利益;

(5)土地使用权、房屋等不动产;(6)其他财产。

(三)(补充申报)在执行期间,申报义务人在首次申报后有新增财产的,除首次申报的财产能够满足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外,申报义务人应当自取得该财产之日起7日内向人民法院补充申报;

(四)(听证及宣誓)人民法院认为被执行人的财产申报存在虚假情况的,或者应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可以举行申报财产听证。申报义务人在申报财产听证时应当按照市中级人民法院《财产申报宣誓规则》的规定进行宣誓;

(五)逾期申报、拒绝申报、虚假申报或者应当补充申报而不申报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对申报义务人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性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关于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具体实施,参照《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强制被执行人财产申报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办理。

第六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被执行人财产悬赏举报制度:

(一)申请执行人认为被执行人具有《决定》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悬赏执行措施。执行合议庭对悬赏执行申请进行合议决定。符合条件的,应当作出悬赏执行决定书,并由执行局长签发,悬赏执行决定书必须送达当事人;不符合条件的,应当通知申请执行人并说明理由;

(二)悬赏执行决定书送达完毕后7日内,人民法院应当在深圳市主要媒体刊登悬赏公告或者其他适当的场所(被执行人的住所地、办公场所等),张贴悬赏公告。公告内容应当包括:被执行人的名称或者姓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住所地,生效法律文书名称及案号,执行立案时间、执行案号、申请执行标的额、未履行标的额、举报电话及联系人、悬赏金的比例及支付方法等;

(三)悬赏公告费由申请执行人预交,由被执行人承担。悬赏金的比例最低不低于举报财产处分所得款项的5%,最高不高于举报财产处分所得款项的50%,具体比例由申请执行人确定。悬赏金由申请执行人承担。

关于被执行人财产悬赏举报制度的具体实施,参照《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实行悬赏执行制度的规定(试行)》办理。

第七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执行信息录入信用征信系统制度:

(一)人民法院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建立工作热线制度,相互通报热线联系人和热线联系电话,加强合作,共同完成执行信息录入信用征信系统工作;

(二)人民法院应当在执行案件立案后3个工作日内将执行案件信息录入规定的信用征信系统;

(三)录入信用征信系统的执行案件信息包括:

(1)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公开被执行人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住所地;

(2)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应当公开被执行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住所地;

(3)执行依据、执行案号、执行法院、立案时间、联系人姓名和联系方式;(4)申请执行的标的或者被执行人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内容;(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公开的其他执行案件信息。

(四)被执行人履行完毕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后,向人民法院申请变更其征信信息的,人民法院执行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变更。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主动变更被执行人的征信信息。

第八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被执行人信息曝光制度:

(一)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执行工作实际需要,采取集中公布或者单独公布的方式,在深圳市主要媒体上曝光被执行人信息;

(二)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公布被执行人信息:(1)被执行人在执行立案后3个月内未履行法定义务的;(2)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的;(3)被执行人不申报财产的;(4)其他应当予以曝光的情形。

(三)曝光被执行人信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公开被执行人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住所地;

(2)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应当公开被执行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住所地;

(3)执行依据、执行案号、执行法院、立案时间、联系人及联系方式;(4)申请执行的标的或者被执行人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内容;(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公开的其他被执行人信息。

(四)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单独公布被执行人信息。人民法院认为申请执行人的请求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公布被执行人信息的工作。人民法院认为申请执行人的请求不符合规定的,应当书面驳回其请求并说明理由。单独公布指定案件被执行人信息的,有关费用由申请执行人承担。关于被执行人信息曝光制度的具体实施,参照《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被执行人信息披露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办理。

第九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限制被执行人承接政府投资项目制度:

(一)人民法院与政府财政部门、采购中心、建筑工务署等政府投资项目主管部门建立工作热线,相互通报热线联系人和热线联系电话,加强合作,共同完成限制被执行人承接政府投资项目的有关工作;

(二)人民法院应当加强与政府财政部门、采购中心、建筑工务署等政府投资项目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落实限制被执行人承接政府投资项目制度;

(三)人民法院以司法建议的方式建议政府财政部门、采购中心、建筑工务署等政府投资项目主管部门依照《决定》的规定完善招标工作流程,对于投标人因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而被录入信用征信系统的,应当取消其投标资格;

(四)人民法院发现被执行人在完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前承接政府投资项目的,可以作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建议有关部门解除与被执行人的项目合同。因故不宜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政府财政部门、采购中心、建筑工务署等政府投资项目主管部门协助冻结被执行人工程结算款;

(五)政府财政部门、采购中心、建筑工务署等政府投资项目主管部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投标人未完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仍允许其承接政府投资项目的,在人民法院作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后,仍指定被执行人承接政府投资项目的,人民法院可以司法建议的方式建议纪检、监察部门对具体责任人予以处理。第十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限制被执行人出国、出境、离境制度:

(一)在被执行人在完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前,法院可以根据执行工作需要,限制其出国、出境、离境;

(二)执行案件立案后,应当以决定书的方式责令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将护照、通行证等出入境证件交人民法院扣押。拒不交出的,人民法院有权依据法律和《决定》的规定,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性措施;

(三)人民法院应当协助公安部门依法制定《决定》的具体实施办法,对于尚未办理护照和其他出境证件深圳市户籍的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因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而被录入信用征信系统的,应当限制其办理护照和其他出境证件;

(四)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下落不明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法律的规定,及时办理边控措施;

(五)以下情况可以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采取限制出国、出境、离境措施;已经采取的,经被执行人书面申请,执行合议庭评议,局长审批后,可以通知有关部门解除限制出国、出境、离境措施:(1)人民法院已经控制并正在处分被执行人的财产,其数额能够满足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

(2)被执行人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确保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能够得到清偿;

(3)人民法院认为可以不采取限制出国、出境、离境措施或者解除限制出国、出境、离境措施的其他情况;

(六)公安部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被执行人未完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仍为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办理护照或者其他出境证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司法建议的方式建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对其采取相应措施,并可以建议纪检、监察部门对具体责任人予以处理。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制度:

(一)人民法院应当以申请人须知、被执行人须知的方式告知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决定》第九条的限制性措施具体内容;

(二)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社会公众发现被执行人有《决定》第九条规定行为的,可以书面、口头等方式向人民法院举报。书面举报应当署实名并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执行法官收到举报后,应当立即填写《举报登记表》,注明举报人、联系电话、举报内容、拟采取的措施等,并在2个工作日内报局领导审批;

(三)执行法官收到举报后,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举报情况属实的,应当依法对被执行人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性措施;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执行法官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性措施,防止被执行人转移财产;

(四)调查工作结束后,执行法官应当以书面方式将调查结果及处理结论告知实名举报人。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被执行人异议制度:

(一)以被执行人须知等书面方式告知被执行人有权就法院采取的《决定》第二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强制性措施提出异议,并告知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异议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被执行人。异议理由成立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解除或者通知相关单位解除有关措施;

(二)建立执行工作信息系统,以自动化方式完善被执行人异议处理预警机制,提示执行法官及时处理被执行人异议申请;

(三)执行法官因脱产学习、开会、出差、休假等原因无法及时处理异议申请的,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处理异议申请;

(四)执行法官因消极工作、不作为导致逾期处理异议申请的,由部门领导予以严肃批评,并记入其个人业务考核档案;情节严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规定予以处分。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决定》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

(一)人民法院应当积极配合《决定》第十条所列各协助义务单位,协助上述单位按照《决定》第二十条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二)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执行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与水、电、燃气、通讯、有线电视等部门进行协调,拓宽协助义务单位的范围,建立更广泛的信息沟通和执行工作联动机制;

(三)人民法院应当与各协助义务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执行工作协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磋商,形成会议纪要,不断提高人民法院与各协助义务单位的协作配合水平;

(四)人民法院建立协助义务单位协助情况评价与通报制度,定期对各协助义务单位协助情况进行总结。总结和评价结果由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市委、市人大报告,并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通报;

(五)人民法院决定予以司法拘留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下落不明,需要公安机关协助查找的,人民法院应当向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发出协助查找函并附司法拘留决定书,由其协助查找。协助查找函应当写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其拒不执行的有关情况。人民法院接到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查找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的通知后,应当即派员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实施司法拘留措施。

第十四条 《决定》第十三条规定的“拒不履行法定协助义务的”是指人民法院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后,协助义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未履行协助义务,经人民法院书面敦促后,在规定的期限内仍未履行协助义务的。

拒不履行法定协助义务的,人民法院在责令其履行的同时,可以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性措施,并可以建议纪检、监察部门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理。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决定》第十四条的有关规定:

(一)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执行案件以口头、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向人民法院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的,人民法院在核实其身份后,应当将反映意见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职务和所反映的内容记录在案。反映意见人身份无法核实的,不予记录;

(二)执行案件当事人申请查阅上述记录内容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决定》第十四条的规定办理;

(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要求承办法官照顾当事人利益或者对承办法官进行威胁、恐吓的,人民法院应当收集有关证据,向有关部门书面提出司法建议,同时抄报本级党委和人大。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决定》第十五条的有关规定:

(一)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执行案件后,应当在5日内将案件承办人或者合议庭成员及联系方式告知当事人;

(二)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各区人民法院建立执行工作信息系统和执行信息短信发布平台,利用短信息的方式,主动向所有执行案件申请执行人实时公布所有执行案件进展信息。法律规定禁止公开的执行信息除外;

(三)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各区人民法院设立并向社会公布执行热线,为社会公众查询执行案件信息,监督法院执行工作提供便利;

(四)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各区人民法院应当建立执行信息触摸屏,为社会公众查询执行案件信息提供便利;

(五)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各区人民法院建立用于执行信息公开的互联网络系统,使申请执行人可以凭密码随时查询执行案件的进展情况。

第十七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决定》第十六条的有关规定:

(一)人民法院在执行判决、裁定的过程中,发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涉嫌实施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所列行为之一的,可先行对其予以司法拘留。司法拘留后,人民法院执行部门认为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民事强制执行的有关规定处理;认为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应当在司法拘留期限届满前3日内,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一并移送公安机关;

(二)人民法院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时,应当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民族、职业、住所地、工作单位及职务等)及其涉嫌犯罪的相关证据材料(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强制执行裁定书、拒不履行、拒不协助执行或者非法干预执行的证据)一并移送。

第十八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决定》第十七条第一款的有关规定:

(一)按照《决定》的规定,修改完善原有的执行工作流程规定、强制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被执行人信息披露制度、悬赏举报制度、拍卖保证金管理办法、执行案件当事人须知、执行工作监督卡制度等;

(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修改完善《关于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试行)>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信访工作的规定》;

(三)向社会公众和当事人公布执行投诉热线及投诉处理办法。第十九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决定》第十七条第二款和第十八条的有关规定:

(一)对人民检察院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要认真对待,主动沟通、积极配合;

(二)对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检察院在监督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调研,限期整改。

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落实《决定》第十九条的有关规定:

(一)严格按照法律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的期限完成执行工作。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申请执行人提供了明确、具体的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的,承办法官应在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后5日内进行查证、核实。对案外人执行异议应当在1个月内审理完毕;

(二)通过软件开发等工作,对执行工作的每个环节进行时限设定,采取预报警制度;

(三)执行案件因故不能按期执结的,必须按照规定报局、处领导批准;逾期不报批的,记入承办法官业务考核档案,并追究其责任;

(四)建立执行工作信息系统,完善执行案件超期预警机制;

(五)实行“第五个月告知制度”,案件执行满5个月仍未执结的,承办法官应当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告知申请执行人案件进展情况,预期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执结的,应当向申请执行人说明原因;

(六)实行“执行换员制度”,对符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件换员执行的规定》第二条规定的五种情形的案件,由局领导决定换员执行;

(七)建立完善执行工作信息系统,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及时发现违法执行、消极执行的情况,及时处理,限期整改;情节严重,及时通报院纪检、监察部门;构成违法犯罪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篇:的决定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若干问题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

(2007年3月13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为了加强我市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工作,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权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作出如下决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工作应当坚持依法执行、公开公正、便民高效、接受监督的原则。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主动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或者其他依法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以下简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各项义务。

依法负有协助执行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协助执行义务人),应当全面、及时履行协助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义务。

第二条 实施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

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执行案件后,在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时,应当根据需要一并送达申报财产裁定书。被执行人应当按照规定如实向人民法院申报有关财产状况。被执行人申报财产的范围以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足够受偿为限。申请执行人认为被执行人的财产申报存在虚假情况的,可以申请举行申报财产听证。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决定是否举行听证。

第三条 实施被执行人财产悬赏举报制度。

被执行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悬赏举报被执行人财产:

(一)未按规定申报财产;

(二)申报无财产;

(三)申报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

(四)为逃避债务履行而转移财产。

悬赏举报的公告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场所、新闻媒体发布。人民法院应当为举报人保守秘密。

第四条 实施执行信息录入信用征信系统制度。

被执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将被执行人的基本信息通知相关机构录入企业或者个人信用征信系统,供有关单位和个人查询、参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之后,人民法院应当及时通知相关机构变更有关信息。

录入企业或者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的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在履行义务前,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得受理其在经营方面的评优评先申请;不得授予其相关荣誉称号;不得给予其享受本市有关优惠政策,已经享有的优惠政策,应当予以终止。

第五条 实施被执行人执行信息曝光制度。

人民法院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等途径,将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姓名或者其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及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 实施限制被执行人承接政府投资项目制度。

被执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不得承接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主管单位应当根据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限制被执行人承接政府投资项目。

第七条 实施限制被执行人出国、出境、离境制度。

被执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需要限制其出国、出境或者离境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停止办理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出国、出境或者离境手续。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及时予以协助。

人民法院因办理执行案件需要,可以依法扣押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出入境证件。

第八条 被执行人对本决定第二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有关措施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书面提出异议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异议申请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被执行人。异议理由成立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解除或者通知相关单位解除有关措施。

被执行人全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后,人民法院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解除或者通知相关单位解除有关措施。

第九条 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为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由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有关强制措施:

(一)以被执行人名义或者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名义购置不动产或者汽车等价值较高的动产,或者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办公;

(二)以被执行人名义或者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名义投资兴办企业及其他投资行为;

(三)以被执行人名义或者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名义抵押、转让财产,或者赠与他人财产、为他人提供财产担保;

(四)通过企业分立、合并或者变更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等形式转移财产,其财产实际仍由被执行人控制;

(五)进入消费场所一次性消费超过本市最低月生活保障标准;

(六)乘坐火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的高档舱、座;

(七)以其他方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履行或者进行其他高档消费行为。

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发现被执行人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举报。

第十条 公安、监察、劳动保障、规划、国土房产、建设、税务、工商、出入境管理、银行监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招投标管理等部门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协助人民法院民事执行的工作制度,并配合人民法院建立有关信息沟通和执行工作联动机制。

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协助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建立系统内统一查询、统一冻结、统一划扣的工作机制。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执行案件,需要办理房屋、土地、车辆、船舶等财产所有权、使用权的查询、查封、扣押及证照转移手续的,应当依法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予以协助。

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下落不明,需要公安机关协助查找的,公安机关应当根据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的要求,依法予以协助。

第十二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行协助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义务,并将协助执行情况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第十三条 协助执行义务人违反法律、法规以及本决定的规定,拒不履行法定协助义务的,由人民法院责令其履行协助义务,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并建议有关单位对责任人予以处理。

第十四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人民法院具体执行案件的意见、建议,应当以书面形式等规定途径反映。有关当事人可以查阅该意见、建议。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前款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对有关人员予以处理的司法建议。该司法建议同时抄送本级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

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干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和举报;对有效的投诉和举报,受理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执行案件后,应当及时将案件承办人或者合议庭成员及联系方式告知当事人。

下列执行事项应当以规定的方式公开:

(一)执行案件的查封、扣押、冻结、划拨、评估、拍卖、变卖等强制执行措施;

(二)裁定执行案件暂缓执行、中止执行、终结执行的理由和依据;

(三)执行费用的收费标准、根据;

(四)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人民法院依职权对生效法律文书裁定中止执行或者终结执行,申请执行人有异议的,应当举行公开听证。

第十六条 被执行人对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或者协助执行义务人不协助执行,涉嫌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立案侦查。

第十七条 人民法院应当建立、健全包括当事人和公众监督在内的民事执行工作监督机制,并将有关工作制度向社会公布,接受当事人和公众监督。

人民检察院应当建立、健全有关工作制度,加强对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法律监督。

第十八条 市、区人大常委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监督。

第十九条 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工作应当严格遵守案件办理期限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民事执行工作相关法律规定和各项工作制度,积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人员违法执行、消极执行或者徇私枉法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纠正,并追究或者移送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二十条 对本决定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十条、第十五条、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有关单位应当在本决定通过之日起六个月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一条 本决定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五篇: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目 录

一、标准文本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998年7月8日)„„„„„„„„„„„„„„(1)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 规定

(2004年11月4日)„„„„„„„„„„„„„(22)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2004年11月15日)„„„„„„„„„„„„„(29)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

(2005年12月14日)„„„„„„„„„„„„„(36)

二、背景材料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就《关于人民法院民事 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答记者问(2004年11月15日)„„„„„„„„„„„„„(38)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就《关于人民法院民事 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答记者问

(2004年11月26日)„„„„„„„„„„„„„(49)

三、权威导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导读„„„„„„„„„„„„„„(6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

财产的规定》导读„„„„„„„„„„„„„„„„(7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

规定》导读„„„„„„„„„„„„„„„„„„„(91)

四、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录)(1991年4月9日)„„„„„„„„„„„„„„(9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中央银行财产司法强制措施 豁免法

(2005年10月25日)„„„„„„„„„„„„„(127)最高人民法院

印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1 992年7月1 4日)„„„„„„„„„„„„„(128)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 问题的意见(节录)„„„„„„„„„„„„(129)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相互办理委托事项的规定(1 993年9月25日)„„„„„„„„„„„„„(155)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高级人民法院统一 管理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2000年1月14日)„„„„„„„„„„„„„(160)附:关于高级人民法院统一管理执行工作若干问题 的规定„„„„„„„„„„„„„„„„„„(160)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加强和改进委托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

(2000年3月8日)„„„„„„„„„„„„„„(1 63)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托执行工作有关问题 的通知

(2000年5月12日)„„„„„„„„„„„„„(166)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

(2000年9月22日)„„„„„„„„„„„„„(168)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冻结单位银行存款六个月期限如何计算起止 时间的复函

(1995年1月16日)„„„„„„„„„„„„„(174)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下级法院能否对上级法院生效裁判作出中止 执行裁定的复函

(1995年3月8日)„„„„„„„„„„„„„„(175)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可以对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的存款 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批复

(1995年8月10日)„„„„„„„„„„„„„(176)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对执行程序中的裁定的抗诉不予受理的批复

(1995年8月10日)„„„„„„„„„„„„„(177)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依法有权查询、冻结和扣划邮政储蓄

存款问题的批复

(1996年2月29日)„„„„„„„„„„„„„(178)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当事人因对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不服而 申请再审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批复

(1996年6月26日)„„„„„„„„„„„„„(179)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复议仲裁决定书可否 作为执行依据问题的批复(1996年7月21日)„„„„„„„„„„„„„(180)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税务机关是否有义务协助人民法院直接划拨 退税款问题的批复

(1996年7月21日)„„„„„„„„„„„„„(181)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检察机关对先予执行的民事裁定提出抗诉人民 法院应当如何审理问题的批复

(1996年8月8日)„„„„„„„„„„„„„„(182)

东江 2014/2/14 0:55:2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关于对冻结、扣划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在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的执法活动加强监督的通知

(1 996年8月13日)„„„„„„„„„„„„„(183)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法院冻结财产的户名与账号不符银行能否自行 解冻的请示的答复

(1 997年1月20日)„„„„„„„„„„„„„(185)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民事诉讼委托代理人在执行程序中的代理权限 问题的批复

(1997年1月23日)„„„„„„„„„„„„„(186)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不得以裁决书送达超过期限而裁定撤销仲裁 裁决的通知

(1997年4月6日)„„„„„„„„„„„„„„(187)最高人民法院

印发《关于人民法院扣押铁路运输货物若干问题 的规定》的通知 .

(1997年4月22日)„„„„„„„„„„„„„(188)

附:关于人民法院扣押铁路运输货物若干问题的规定„(188)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或驳回当事人 申请后当事人能否上诉问题的批复

(1997年4月23日)„„„„„„„„„„„„„(190)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

关于能否委托军事法院执行的复函

(1997年5月9日)„„„„„„„„„„„„„„(191)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产业工会、基层工会是否具备社团法人资格和 工会经费集中户可否冻结划拨问题的批复

(1997年5月16日)„„„„„„„„„„„„„(192)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对粮棉油政策性收购资金是否可以采取财产 保全措施问题的复函

(1997年8月14日)„„„„„„„„„„„„„(194)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冻结、划拨证券或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 机构、证券经营或期货经纪机构清算账户资金等 问题的通知

(1997年12月2日)„„„„„„„„„„„„„(195)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对被执行人存在银行的凭证式国库券可否采取 执行措施问题的批复

(1998年2月lO日)„„„„„„„„„„„„„(197)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如何理解《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1条第2款的批复

(1998年4月17日)„„„„„„„„„„„„„(198)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对案外人的财产能否进行保全问题的批复

(1998年5月19日)„„„„„„„„„„„„„(1 99)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 规定

(1998年5月22日)„„„„„„„„„„„„„(200)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 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规定》的通知

(1 998年6月1 7日)„„„„„„„„„„„„„(203)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贯彻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7]27号通知应 注意的几个问题的紧急通知

(1 998年7月22日)„„„„„„„„„„„„„(209)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发现本院作出的诉前保全裁定和在 执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确有错误以及人民检察院 对人民法院作出的诉前保全裁定提出抗诉人民 法院应当如何处理的批复

(1998年7月30日)„„„„„„„„„„„„„(211)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收费及审查期限问题 的规定

(1998年11月14日)„„„„„„„„„„„„„(212)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诉前财产保全几个问题的批复

(1998年11月27日)„„„„„„„„„„„„„(214)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不得对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办公楼、运钞车、营业场所等进行查封的通知

(1999年3月4日)„„„„„„„„„„„„„„(215)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当事人持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调解书或者 有关机构出具或确认的调解协议书向人民法院 申请认可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

(1999年4月27日)„„„„„„„„„„„„„(217)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严禁冻结或划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保障资金的通知

(1999年11月24日)„„„„„„„„„„„„„(218)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执行《封闭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外经贸 企业封闭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应注意的几个 问题的通知

(2000年1月10日)„„„„„„„„„„„„„(219j 最高人民法院

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如何协助执行法院财产 保全裁定的函》的答复意见

(2000年1月28日)„„„„„„„„„„„„„(22l?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在审理和执行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时不得 查封、冻结和扣划社会保险基金的通知

(2000年2月18日)„„„„„„„„„„„„„(223)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如何处理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暂缓执行建议问题 的批复

(2000年7月lO日)„„„„„„„„„„„„„(224)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

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 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

(2000年9月1日)„„„„„„„„„„„„„„(225)最高人民法院 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金融机构协助执行 的通知

(2000年9月4日)„„„„„„„„„„„„„„(227)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对粮棉油政策性收购资金形成的粮棉油不宜 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和执行措施的通知

(2000年11月16日)„„„„„„„„„„„„„(230)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对注册商标权进行财产保全的解释

(2001年1月2日)„„„„„„„„„„„„„„(231)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执行旅行社质量保证金问题的通知

(2001年1月8日)„„„„„„„„„„„„„„(232)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 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1年4月11日)„„„„„„„„„„„„„(233)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干 问题的规定

(2001年9月21日)„„„„„„„„„„„„„(235)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 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2002年1月9日)„„„„„„„„„„„„„„(239)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纪律处分办法(试行)(2002年9月25日)„„„„„„„„„„„„„(243)最高人民法院

印发《关于正确适用暂缓执行措施若干问题的规定》 的通知

(2002年9月28日)„„„„„„„„„„„„„(247)

附:关于正确适用暂缓执行措施若干问题的规定„„„(247)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严禁随意止付信用证项下款项的通知

(2003年7月16日)„„„„„„„„„„„„„(250)最高人民法院 国土资源部建设部

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 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

(2004年2月10日)„„„„„„„„„„„„„(252)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采取民事强制措施不得逐级变更由行为人的 上级机构承担责任的通知

(2004年7月9日)„„„„„„„„„„„„„„(258)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冻结、扣划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年11月9日)„„„„„„„„„„„„„(260)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错误造成案外人损失应否 承担赔偿责任问题的解释

(2005年8月15日)„„„„„„„„„„„„„(263)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强制执行中不应将企业党组织的党费作为企业 财产予以冻结或划拨的通知

(2005年11月22日)„„„„„„„„„„„„„(264)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冻结或强制转让股权问题 的答复

(1999年5月27日)„„„„„„„„„„„„„(265)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关于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冻结股权有关问题的答复

(2002年6月17日)„„„„„„„„„„„„„(267)财政部

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被人民法院冻结拍卖有关问题 的通知

(2001年11月2日)„„„„„„„„„„„„„(268)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发布《金融机构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工作 管理规定》的通知

(2002年1月l 5日)„„„„„„„„„„„„„(271)

附:金融机构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工作管理规定„„(271)

东江 2014/2/14 0:56:52 试论股权保全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 申全民 发布时间: 2008-10-20 13:45: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在司法实践中,对股权的保全和执行案件呈上升趋势且复杂化,严格把握和正确适用法律处理好对股权的保全和执行是法律赋予司法机关一项重要职权。反之,如处置不当,则会引起诸多新的问题。现行法律、规定对股权的保全和执行规定了一般性原则,但在司法实践的具体操作中发现存在若干问题,很有必要研究探讨并加以完善。

一、股权的概念

股权又称股东权,是指股东基于出资或认购股份的行为而在依法设定的公司中取得股东地位,因而在公司中享有的以财产受益权为核心并可依法参与公司事务的权利。按照股东行使权利的目的不同,可以将股东权利分为自益权和共益权,这也是公司法理论对股东权最基本的分类。自益权是指股东以从公司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权利或者股东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而行使的权利。自益权包括:股利分配请求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新股认购优先权、股份买取请求权、股份转换请求权、股份转让权、股票交付请求权、股东名义更换请求权和无记名股份向记名股份的转换请求权等。共益权是指,股东以参与公司的经营为目的的权利或者股东为自己利益的同时兼为公司利益而行使的权利,共益权包括;表决权、代表诉讼提起权、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和召集权、提案权、质询权、股东大会决议撤销诉权、股东大会决议无效确认诉权、会计文件查阅权、会计帐簿查阅权、董事会违法行为制止请求权、公司解散请求和公司重整请求权等等。前者主要是资产受益权,后者主要是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

二、股权的保全及执行的法律依据

虽然一直以来法学界对于股权能否作为保全和强制执行标的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但自1992年以后最高院发布了一系列的司法解释,确认了股权的可执行性,尤其是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公司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股权的可执行性。目前我国关于股权的保全及执行的相关规定为:

1、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9月7日公布并执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执行人以其全部资产作股本与外方成立合资企业的应当如何执行问题的复函》。

2、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7月1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下称《执行规定》)第51条至第56 条的规定。

3、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9月3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冻结、拍卖规定》)。

4、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下称《拍卖、变卖规定》)。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下称新《公司法》)第73条、74条的规定。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有了上述一系列的关于股权的保全和执行的规定,但都比较原则,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亟需加以完善。1.股权保全裁定书及协助执行书的送达对象问题及建议。

《执行规定》第53条第二款规定“冻结投资权益或股权的,应当通知有关企业不得办理被冻结投资权益或股权的转移手续,不得向被执行人支付股息或红利。被冻结的投资权益或股权,被执行人不得自行转让。”《冻结、拍卖规定》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冻结或者解除冻结股权,除应当将法律文书送达负有协助执行义务的单位以外,还应当在作出冻结或者解除冻结裁定后7日内,将法律文书送达股权持有人或者所有权人并书面通知上市公司。”我们可以看出,股权保全的基本程序为,作出保全股权的裁定书,向被执行人送达;作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向股权所指向公司送达,要求其不得办理股权转让手续,并不得向被执行人支付股息红利。

在实践中易产生争议的是,应否向工商管理部门送达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对同一股权如果甲法院仅向公司送达了裁定书,没有到工商管理部门送达法律文书,而乙法院向工商部门送达了裁定书和协助通知书,乙法院的保全措施能否对抗甲法院?关于这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2001)执协字第16号《关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股权执行案的复函》给出了答案,该复函指出:“我们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53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在有限责任公司、其他法人企业投资权益或股权的,只要依法向相关有限责任公司、其他法人企业送达了冻结被执行人投资权益或股权的法律文书,即为合法有效。因此,本案中上海二中院、四川眉山中院实施的冻结重汽公司股权的措施是合法有效的。天津一中院、北京二中院关于既向联合公司送达冻结股权的法律文书,又到工商管理机关进行登记才发生法律效力的主张,并无法律规定,故不能否定上海二中院、四川眉山中院冻结股权的效力。”由此可见,最高法院2001年时的结论为:冻结有限责任公司股权以向股权所在公司送达相关法律文书为准,办理公司登记的工商机关不是法定条件。而在此之后,2006年1月1日施行的《公司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新公司法确立了不经工商登记机关登记的股东或者股权变更不能对抗第三人的制度。

笔者认为,在新《公司法》施行后,股权转让需要办理工商变更登记,人民法院冻结股权应当向工商机关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此举可防止股权遭恶意转移登记;也可产生公示作用,告知潜在的股权交易者,股权已经被保全,股权交易存在风险,有利于保护潜在的股权交易第三人。2 .股权冻结公示制度的建议。

我国目前关于股权冻结的公示制度尚未建立。笔者认为作为被执行标的的股权是一种隐形权利,它不像财产、实物一样是有形的,财产所有人可实际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股权在实际运作中,股权的价值是一个变化的,股权的价值随着公司的生产经营及资产情况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其次股东通过运用权利来实现对企业财产的控制,股东容易通过操纵公司来妨害股权的保全和执行,采取诸如盈利不分红,转移公司财产,为公司财产设定抵押,突击偿还特定人债务等手段来降低被执行股权价值,打击潜在购买人意愿,以逃避执行。在实践中若因被执行人自身债务引起的纠纷的执行,申请执行人很难适用合同法关于撤销权的规定来撤销公司的恶意行为,也难以利用新公司法中禁止股东滥用公司法人地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规定保护,造成股权保全和执行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最终难以执行成功。

因此,笔者认为不仅应建立股权冻结公示制度,而且还应根据股权的上述特点赋予该公示制度相应的防止股东控制公司妨害股价保全和执行的作用,起到对公司及股东的震慑和对潜在交易第三人的提示风险的作用。在股权冻结经公示后,即不存在第三人善意取得的问题,故一旦发现有此行为,由债权人向法院起诉申请撤销,同时亦有利于防止出现公司股东恶意出售股权的行为发生。这样的股权冻结公示制度建立后,较好的平衡了各方的权利,对股权有较好的保全作用。3.股权冻结范围的问题及建议

从《执行规定》第51-55条的规定看,目前,法律、司法解释所规定的冻结股权的范围只包含了股权自益权中的分红权和股份转让权,对股权所包含的其他各项权能未作涉及。执行实践中的问题是,在人民法院依《执行规定》第51-55条的规定冻结被执行人所持股权的分红权、股份转让权后,公司、公司其他股东、被执行人通过行使共益权中的相关权能逃避执行。

因此,笔者建议,应对股权的冻结范围做出新的明确规定,将对股权的自益权和共益权中的各项权能的限制包含其中,被执行人所持股权各项权能的行使必须经人民法院或债权人审查,利害关系人对审查意见不服的可赋予其向上一级法院的复议的权利,为保障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审查及复议的期限应当尽可能设置得短一些。

东江 2014/2/14 0:57:52 4.股权执行中的几类问题及建议

①工商登记与公司股东名册记载不一致的问题。

实践中,有时会出现公司工商档案中的股东登记与股东名册的登记不一致的情况,如股份转让后未及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等,或者虽然工商登记与股东名册登记一致但股权的真正所有人为第三人的情况,如股东为规避法律进行隐名投资。在这两种情况下,如何确定公司股东资格是股权强制执行程序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此无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各法院的做法也不同,有的法院以工商登记为准,认为隐名投资或股权转让协议仅在公司范围内有效,不能对抗第三人,有的法院以股东名册登记为准,认为股东名册是确认股东资格的依据,工商登记变更只是基于行政管理考虑,不影响股东资格的消灭与取得;还有的法院以实际出资或认购股权的事实为准,认为只有实际出资者才享有股东权,无论股东名册还是工商部门的变更登记都是公司的责任。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原因如下,首先,公司的工商登记对社会具有公示公信效力,善意第三人有权信赖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文件,即使该登记有瑕疵,第三人仍可认为是真实的,并要求所登记的股东承担责任,这是商法公示主义与外观主义的体现。其次,公司股东名册是公司的内部文件,只对内产生约束力,且股东名册作为公司的内部资料也很容易被伪造;再次,当事人之间的隐名投资协议或股权转让协议等虽然自签订之日起就发生法律效力,但根据合同相对性的原则,这些协议也只能约束签约的双方当事人,而不能对抗第三人。因此为了维护交易安全和社会稳定,充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在股权强制执行中,对公司的股东资格进行确认时应以工商登记为依据。

②分期出资的股权执行问题

新《公司法》在公司资本制度上作出了较原公司法宽松的规定,即不要求在设立时一次全部缴清。新《公司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新《公司法》同时授予了公司章程对股东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和出资时间自行约定的权利。这势必导致大量的尚在出资期限内分期缴纳出资的股权。这类股权的出现,给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带来新的适用难题。解决此类股权的执行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公司章程如何看待的问题,强制执行和公司章程谁应该给对方让道的问题。笔者认为,公司章程的效力可以分为对内效力和对外效力两部分:对内具有确定股东及其权利义务、对抗股东间其他约定的效力;对外公司章程具有公示的效力,依照公示公信原则,公司章程是相对人据以判断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姓名或名称,以及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公司法规定的必要登记事项的依据。因此,公司章程对股东出资的约定因登记而具有公信力,并产生对外效力,强制执行应尊重章程的规定。在执行时,应该按其实缴资本占全部股东的实缴资本的比例确定持股比例,依此持股比例来评估股权价值,待执行完毕后,由股权承受人按照章程的规定承担分期出资的责任。

四、立法建议

在我国,“执行难”一直是一个大问题,民事执行制度的不完善是其中一大原因,关于特殊财产权利(包括股权)的执行更是如此,对很多问题并没有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和有效的措施,实践操作性较差,无法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应当仿效国际上一些国家的作法,制订一部独立的《强制执行法》,将保全和执行的标的予以分门别类,并规定各类标的适用与之相适应的执行措施,特别要注意有关特殊财产权利(包括股权)的保全和执行问题。(作者单位: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

下载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决定(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决定(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行若干规定》) 第38条规定:“被执行人无金钱给付能力的,人民法院有权裁定对被执行人的其它财产采取查封......

    二〇一一年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要点[推荐五篇]

    二〇一一年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要点 2011年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全国高级法院院长......

    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主客观因素及其对策.

    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主客观因素及其对策 摘要:在中国,经人民法院审判或其他有权机关审理制作的生效法律文书中确认的权力,通常依赖权利义务人自觉履行而得以实现,但在有的时......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人民法院1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1)爱民初字第1号原告:周磊(曾用名周尚防)。委托代理人:宋君铭。被告:刘艳霞。委托代理人:张德筠。被告:马金香。原告周磊与被告刘艳......

    纪委处分决定执行工作调研报告

    党纪政纪处分决定的执行是案件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理违纪案件的最后一道程序,是维护党纪政纪处分决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就......

    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名单

    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名单 (2012年5月18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定任命: 刘海泉为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建社为宁波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高庆丰为宁波市人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精选多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34.被执行人为金融机构的,对其交存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不得冻结和扣划,但对其在本机构、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及......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黑龙江省农民负担管理条

    【发布单位】808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8-08-15 【生效日期】1998-08-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