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3~2004年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研究报告
2003~2004年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研究报告
摘要 目录 价格
摘要
一、国内银行业总体上已经跨越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年度IT投入趋于平稳
目前中国银行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已经基本构成,各大商业银行基本完成物理和逻辑的数据集中工作和综合业务系统的推广,初步建立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部分实现经营模式由业务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基本统一了业务软件平台,使所有业务品种能够同步推进,加快了大规模、集成化的业务开发和创新速度,提高了市场的反应能力和业务效率,并且向社会和广大客户提供了多种新型、便捷的金融服务。
国内银行业就总体而言已经跨越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除城商行外,大都具备较完整的业务信息系统。伴随大集中工程的陆续完成,银行业IT投入开始步入平稳,反映在年度IT投入上起伏不大。2003年国内银行在IT产品与服务方面的总投资达到207亿元,比2002年198亿元略有增长;2004年投资总额为228亿元,比2003年增长10.1%.2002-2003年银行业IT投资结构的变化
二、面对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和客户需求,银行现有应用系统面临重新布局
目前,国内银行业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不再是模拟传统手工处理、支持业务运作的辅助工具,它是银行为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完成变革的助推器。这场变革成功的前提就是再造银行的信息系统,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和以风险控制、盈利分析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为实现这一转变,相应的银行的信息系统必须实现转型,从以账户为中心转变到以产品、管理和客户为中心。
综合业务系统的建设因而成为整个银行业2003年IT建设的重中之重。面对多市场、跨平台、多交易品种的银行业未来经营格局,国内银行都面临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建设问题。
2003年银行业IT建设重点
对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来说,大集中已经初步实现,今后的主要任务是灾难备份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数据仓库是这些银行要考虑的问题,银行卡尤其是信用卡系统的建设也是这些银行在该阶段IT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
但对于数量众多的城商行来讲,IT建设的重点则大有不同。除了综合业务系统的建设外,灾难备份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对绝大多数城商行来讲还显得十分遥远。城商行迫切需要的是完善自身的业务信息系统,对于高端的银行应用目前还难以顾及。
总体而言,银行未来信息化建设投入重点主要是能够为银行未来决策提供支持的决策支持系统、MIS系统和能够帮助银行厘定客户的数据整合/数据仓库、CRM系统,能够为客户提供多种接入通道、提供多种快捷交易方式并能大幅度降低银行处理成本的电子银行业务。
三、QFII加快了国内金融市场变革的步伐 QFII制度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它允许经核准的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QFII)在一定的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督管理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审核后可转换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
QFII使得国内的金融市场更加直接面向境外的投资者,标志着国内金融市场市场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从侧面会对国内金融行业用户的系统设计思想产生很大而深远的影响:跨市场、多币种、跨平台的系统设计受到青睐,将导致国内IT厂商的一次全面洗牌。
四、国内IT厂商的生存空间受挤压,系统集成商的地位在下降
过去国内银行过分强调规模优势,金融改革将使银行在规模优势的基础上改善体制,在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产品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而IT则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手段,目前的金融市场对所有IT厂商来说都是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并不是仅仅局限在硬件或软件上,而是要提供适合银行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这方面国内IT厂商与境外厂商相比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过去银行大部分应用系统都是自己开发的,但目前的趋势已经很明显:采用国外成熟的软件包和业务流程的银行客户在增多。
而相比较而言,中国的IT产业缺乏为中国金融业提供优质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国内的IT厂商目前所拥有的服务水平已不能满足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需求。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在为国内的银行做IT咨询,其本身就即做咨询又做实施,导致国内系统集成商的地位近年来在四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明显下滑。国内IT厂商必须在此方面多加努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五、2004年银行业信息化重点建设方向 对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来说,大集中已经初步实现,今后的主要任务是灾难备份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数据仓库是这些银行要考虑的问题,银行卡尤其是信用卡系统的建设也是这些银行在该阶段IT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此外,随着银行用户规模的快速膨胀以及业务品种的不断创新,用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复杂。技术响应速度、技术支持水平将直接影响经营效益与企业信誉,电子银行如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被各银行普遍实施,尤其是网上银行升级的速度在加快。
但对于数量众多的城商行来讲,IT建设的重点则大有不同。除了综合业务系统的建设外,灾难备份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对绝大多数城商行来讲还显得十分遥远。城商行迫切需要的是完善自身的业务信息系统,对于高端的银行应用目前还难以顾及。
总体而言,银行未来信息化建设投入重点主要是能够为银行未来决策提供支持的决策支持系统、MIS系统和能够帮助银行厘定客户的数据整合/数据仓库、CRM系统,能够为客户提供多种接入通道、提供多种快捷交易方式并能大幅度降低银行处理成本的电子银行业务。
银行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目录
研究背景 1.研究目的2.研究内容
3.研究范围
4.研究方法
相关定义 1.产品定义
2.行业定义
主要结论和观点
第一章 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
1.经济环境
2.社会环境
2.1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2.2 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会有较快发展,并对内地金融改革形成推动作用 2.3 QFII加快国内金融市场的变革
2.4 银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和混业经营发展将加速
3.政策环境
3.1 银监会一号令有助于提升银行业竞争效率
3.2 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直接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大
第二章 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1.银行业总体结构及基本状况 2.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应用现状
3.2003年银行业IT投资规模及投资结构
4.银行业IT采购决策分析
5.银行业IT产品采购方式
6.银行业IT项目实施对合作伙伴的要求 6.1 主要合作伙伴
6.2 对合作伙伴的要求
6.3 厂商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6.4 满意因素
第三章 中国银行业IT系统建设现状 1.系统建设现状
2.IT系统建设重点
第四章 2004年银行业IT产品应用现状
第五章 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趋势
1.未来国内银行业发展总体趋势
1.1金融业平台趋于开放 1.2外包趋于流行
1.3客户关系的维护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2.未来影响银行业发展进程的因素 2.1 利率市场化改革
2.2 资本管制逐步放松
2.3 金融机构的改革
3.2004年银行业信息化重点建设方向
4.2004年国内部分银行IT投入重点 5.2004年银行业IT投资规模及投资结构预测
价格
15000 元(人民币)/ 份
第二篇:中国银行业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中国银行业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北京汇智联恒咨询有限公司
定价:两千元
〖目 录〗
第一章 银行业概述
一、银行业定义及报告研究范围的界定
二、银行业的基本特点
三、银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四、银行业发展概述
五、银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银行业发展景气判断
第二章 银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二、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三、金融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四、银行业监管环境分析
(一)银行业市场准入政策分析
(二)新颁布的监管政策分析
五、其它政策变化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 银行业务分析
一、银行业总体经营状况
(一)银行总资产、总负债持续高速增长
(二)银行业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占比持续“双降”
二、存款业务
(一)存款规模与实际利率
(二)人民币存款品种结构
(四)企业存款分析
三、信贷业务
四、银行间业务
(一)市场政策动态
(二)同业拆借市场
(三)银行间债券市场
五、中间业务分析
(一)银行卡业务
(二)网上银行业务
(三)个人银行业务
六、银行业务发展展望
第四章 银行业对外开放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一、外资银行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
(二)外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二、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竞争格局
(一)机构设立和市场布局
(二)业务与客户竞争分析
(三)盈利情况
三、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合作状况
(一)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现状
(二)引进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第五章 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及主要银行运营状况
一、银行业竞争格局现状及趋势
(一)银行业市场份额
(二)银行业资本状况对比分析
(四)银行业盈利能力对比分析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分析(排名不分先后)
(一)中国工商银行
(二)中国农业银行
(三)中国银行
(四)中国建设银行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析(排名不分先后)
(一)交通银行
(二)招商银行
(三)光大银行
(四)民生银行
(五)华夏银行
(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七)中信银行
(八)深圳发展银行
(九)广东发展银行
(十)兴业银行
四、政策性银行运营状况
(一)国家开发银行
(二)中国进出口银行
(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第六章 银行业投资现状及前景
一、中国银行业投资特点
(一)银行业继续维持高位景气
(二)银行股权价值大幅度上扬
(三)银行业上市公司市场影响力显著提高
(四)银行业估值水平显著提高
二、银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三、银行类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一)上市银行盈利水平显著提高
(二)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普遍改善
(三)上市银行业务转型初见成效,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四)上市银行成本控制能力亟待加强
四、银行业投资前景及风险
(一)前景
(二)风险
第七章 国际银行业发展比较与借鉴
一、国际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我国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比较
(一)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特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特点
(三)限制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因素分析
第三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
实 施 方 案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课堂教学信息化呈现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总体教学目标,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矫正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
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党中央和国务院曾明确指出: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将学校正规课程和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工作重点。
首先,我们要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只有让每一位教师都掌握了一定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才有可能实现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形成。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计算机操作水平的现状,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培训。通过有计划、分层次、逐级的培训学习,开展中老年教师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力争让所有教师都能够熟练地从互联网上检索、下载课件等资源,并能进一步加工、整合成课件以适合自己的教学需要。其次,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如:投影仪、视频展台、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等,丰富并加强现代教育手段。积极倡导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另外,要积极开展一些具有学校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学校教务处及相关领导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二、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建设
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问题是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这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常态性工作,为了能够获得一定的人力、物力支持,促进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的长效可持续发展,学校成立了主要领导牵头、教研主任、电教负责人、电教人员、学科教研组长组成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领导小组主持开展此项工作,以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把学校信息化资源内容分为专题资源和教材资源两各模块。专题资源模块是指教育教学中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学科的系列专题等。教材资源模块是指各学科每章节的教学设计、导学案、课件、习题、微课(针对章节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相关材料(与知识点相关的文字、图片、媒体等拓展材料)等。资源类型分为:课件类(含多媒体课件和 CAI 课件)、案例类(包括典型课例、教学设计方案、各类试题等)、多媒体素材类、文献资料类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类。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搜集整理、教材配套资料、教师开发制作等方法来获得这些资源的建立。专题资源由专题负责人收集整理上传到网站指定目录,教材资源由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学科教师搜集整理,通过集体备课后上传到相应的科目、版本、年级、章、节。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的调整和改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促进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优化教学设计的方案
优化教学是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校打造高效课堂办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打造高效课堂要求要进一步精细课堂教学,彻底改变课堂上少、慢、差、费的局面。而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要实现高效课堂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是必然的选择。
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中的一些细节,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
1.优化教学目标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领者。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以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培养目标为依据,确定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知识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保底目标”的内容人人学会。同时,根据学生的禀赋和个性特征,进行拓展性知识的设计和多层次能力的训练。要克服教学设计中目标虚化现象,使得应该掌握的知识、必须迁移的能力和尽量开发潜力有机融合,目标具有检测的可操作性,达到用设计的目标完全可以评价课堂生成度的要求。
2.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体现“话题”特征。教学内容仅仅是一个特定的情景、特定的话题或者是一个引子。要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所谓依据教材,就是要对教材内容中承载的课标要求读懂、读透,明确具体知识和生成要点。所谓不拘泥于教材,就是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设计中还要有“分层设计”理念,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个性特征,使教学内容的设计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跳起来摘桃子”的感觉,克服学生的学习倦怠倾向。
3、优化教学结构设计
明确的教学目标、准确的学情把握、适宜的教学内容都要用科学的教学结构来落实。新课程倡导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在进行教学结构设计时,要把内容、能力和潜力的学习和培养,尽可能多的以活动为载体呈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探究和思维。教学结构设计要科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内在规律,活动之间既严谨又灵活,既放得开又收得拢。让铺垫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探究、新能力的迁移和思维的开发之间无缝对接。
4、优化教学方法设计
“教有法无定法”,新课程最有意义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把学生作为新知识的建构者,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新知。在教学方法设计时,要对学生知能情况准确把握,对学生个体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予以牵引,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够完成的问题搭建平台,对学生似是而非的问题进行澄清,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既要体现完整性,又要体现灵活性,要将课堂中估计出现的学习状况考虑全面,何时用讲解,何时用启发,何处用训练,何处用实验等等胸有成竹。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处理随机问题,合理解决设计与实践的冲突,高效课堂才能在一个个常态课堂中生成。
5、优化评价方式设计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多元化评价,多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设计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如: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是否积极,是否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否善于与人合作,是否善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乐于探索、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在过程中多鼓励和表扬,使之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有效地自信培养,激发热情,培养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四、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近几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成为了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这就对全体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尽快提高教师操作技能,借助教育技术工具来完成教学工作,我校采取“以校为本”的培训方法,充分利用专职计算机老师,在本校范围内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从而快速提高教师的操作水平,使计算机为教学服务,达到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整合的目的。
学校以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指导,以建设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重点,全面开展我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主任和德育主任为副组长,以信息技术教师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领导小组。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能够独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确实体现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教师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逐步形成新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之符合新课程的教育要求。在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培训过程中,教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般操作与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应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教学信息的综合处理;文稿演示软件的使用;因特网的信息服务;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素材的编辑与制作的基本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教学素材与教学软件;掌握中牟县教育信息网资源库的使用方法和校本资源库的浏览、上传和下载的操作方法等。另外,教学实践是教师工作的落脚点,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和能力,都必须落实、融化在教师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之中。
学校分别采用专家讲座电视学习、专题讲座,学科骨干教师讲座,教学示范(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案例分析,问题沙龙六种形式,对教师实施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学校利用每周二、周四晚自习时间进行集中学习、研讨,平时教师互帮自学或者在学校局域网内进行网上培训。培训结束后,学校要组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挂起钩来。学校为全体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把培训与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评比、竞赛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更多地争取提供、推荐让教师展示自我的各种机会。
信息化对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教学的尝试实践则能加快现有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能为教师进修和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便捷的工具与场所,使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上来,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时效性能和作用。
第四篇: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从国家政策的重视与支持到各省市、地区的实践探索,学前教育信息化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初现成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性差异显著;信息化资源严重匮乏,专业化水平低;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缺乏有效培训;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应用较广泛,但应用与研究水平有待提升。
一、引 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从高校延伸到中小学甚至学前教育领域,不少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对现代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抱以较高的期望,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应用理论和实践研究并没有像中小学领域、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领域成熟。因为学前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长期存在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城乡发展极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健全等问题,甚至一些地方“入园难”的问题都很突出。
尽管学前教育信息化受到较多的关注与研究,但我们还缺乏对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的全面了解,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态及存在的问题,就不能保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全面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非常有必要。
二、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初现成效
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的制定是保障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发布的各种教育政策和文件都显示出了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关注与倾斜。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标准中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幼儿园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对幼儿园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教学活动开展、家园合作、科研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是信息化时代对幼儿园教师的必然要求。
2012年9月,“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建设,该系统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监测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和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该系统的开发与运行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也是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该要求从园所网络环境配置、园所基本配置到班级信息设备配置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幼儿园除了配备1个多功能活动室,示范园和信息化实验园可按需配备电子白板、视频会议系统;示范园和各区县信息化实验园可按需配备多媒体资源室,提供可访问连接互联网或区教育网、园所内部资源的电脑,供教师或幼儿、家长访问相关多媒体资源;建议每园配备一定数量的笔记本电脑,提供给教师用于移动办公和外出学习培训使用。
这些政策、法规及标准的制定推动了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并取得初步成效。如北京市学前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的建设与评选,积极推动了幼儿园所信息化建设,形成鲜明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尽管近年来国家的政策对学前教育信息化体现出较多的关注,各地也在积极地实践探索。但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之路才刚刚起步,从当前发展现状来看,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加大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扶持力度,为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氛围,各省市地区应根据当地现有的经济水平适宜地制定学前教育信息化法规、标准。
三、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性差异显著
我国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宏观上区域发展不平衡,微观上内部应用不协调,学前教育里的“数字鸿沟”已经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严重障碍。幼儿园的网站、局域网等设置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请企业代设,所以一些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的民办幼儿园就脱离了信息技术发展的轨道。当前幼儿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已成为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瓶颈,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性差异显著。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几乎可以100%地实现网络连通,信息化设备不断升级更新。但对于一般的城市来说,离这样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而对于农村地区和边远山区,这样的目标遥不可及,因为基本的“入园”问题还未解决。
东部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经费投入比较充足,发展得比较充分;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基本的园所建设及普及问题仍未解决,幼儿园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受到重视和有力的支持,但有条件的省市在学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有成效的。大部分地区的幼儿园已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当中,建立多媒体活动室、幼儿班级里也配备了电脑、电子白板、投影仪、DVD等硬件设施。部分发达地区还配置有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教学课件平台,基本实现了“园园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面对经费投入的比例与发展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所需大量经费的矛盾,我们应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让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优秀企业共同参与到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来。
我们应参照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地域特点,根据幼儿园的不同等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逐级展开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改善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性差异显著的现状。比如,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在已有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加快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所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服务功能,探索适宜幼儿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模式。没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大传统的信息技术设施配置,如录音机、电视机、摄像机、DVD等。
四、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严重匮乏,专业化水平低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是实现信息化的保证和重要支撑,是支持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质量。“集成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资源共享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
目前已有的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形式主要包括幼儿教育资源库(满足幼儿园教学需要)、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博客、各园课件制作素材库等。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主要依靠各地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在幼儿园、教师、家长及部分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来完成。
但专门为幼儿提供学习的网络资源较少,适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软件开发技术在国内还很不成熟。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幼儿园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重要因素,即使幼儿园配备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也无法在实际的教学和管理中发挥作用。另外信息化资源的专业化水平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现有的资源很难满足一线教师教学和科研需要。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要与当前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与特点保持一致,设计要符合幼儿学习的习惯和心理特点。同时,也需要专门的设计与开发人员参与,将幼儿园一日活动、教学活动、观摩课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整合呈现,并按照幼儿在各个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需要,将这些资源转化为专业的信息化资源,并借助基础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或“园园通”进行共享。
五、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缺乏有效培训
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必将成为幼儿园教育环境中的重要因素。这对幼儿园教师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挑战。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关系到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关系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活动课程的整合质量,关系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质量。如果幼儿园教师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那学前教育信息化将成为空谈,信息技术也无法在幼儿园中发挥优势,培养儿童在信息化环境下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也无法实现。而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培训机会,国家也没有制定有关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标准。
与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相比,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幼儿园教师对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传统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掌握得较好,而对投影仪、幻灯机、打印机、摄像机等设备的掌握水平较低,绝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从未使用过PowerPoint、Excel,多数幼儿园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素材的处理能力显得尤为欠缺。
缺少专业的培训机会是阻碍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且培训收效甚微。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来提高教师水平。
因此,对于我国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教师来说,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已经趋于“个性化”,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已熟练掌握,能够根据本园所的特点进行适宜的信息技术应用,那么在培训中则主要注重理念的学习,如听专家讲座、报告讨论等形式。而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幼儿园教师来说,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比较“大众化”,虽然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定位和开展学前教育信息化还不十分清晰。那么在培训中除了学习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还应注重理念的学习和渗透。比如以教师主动学习为主导的参与式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不仅能使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学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而且能有效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
六、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得到较广泛应用,但研究水平有待提升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幼儿园的科学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丰富完善家园共育的形式与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优化教学活动过程,为幼儿的学习创造丰富的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幼儿园的行政管理工作,二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三是家园共育。
信息技术在我国学前教育教学中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不仅将信息技术与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学科教学活动相整合,有的幼儿园还专门为幼儿开设电脑课,一时间引起家长和社会的热议。这反映了当前学前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观念还未转变,未将计算机作为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助推器”,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影响严重。
诚然,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做法来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研究计算机对儿童有什么潜在的危害,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人家的态度和方法,在我国现阶段,该如何合理适宜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教育领域,支持教育教学,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这不仅仅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更需要来自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教育技术学、语言学甚至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才能逐步提升研究质量,有效挖掘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潜力。
尽管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存在诸多问题,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所取得的成绩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从国家到地方、从专家学者到幼儿园一线教师,都开始重视并进行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有的也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模式。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教育信息化多年发展经验的借鉴以及各领域专家人士的通力合作,一定能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第五篇:中国零售连锁行业IT信息化建设市场研究报告
2004年中国零售连锁行业IT信息化建设市场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04-12-
21◆ 随着2004年年底WTO大限的来临,通过店面数量的扩张以实现规模化发展、通过加强IT信息化建设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成为国内连锁零售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两条主要出路。
◆ 2003年中国连锁零售企业IT投资总规模达到了44.9亿元。店面硬件设施的总投资与企业后台IT系统的总投资的比例约为1.4:1。与发达经济国家0.5:1之间尚存在巨大差距。这反映出中国连锁零售企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高端IT应用软件系统普及率还比较低。◆ 连锁零售行业内店铺数量的总体增长速度将放缓,由2003年增长27%下降到2004年的15%左右;新增店面中,连锁便利店将成为主流。连锁零售行业2004年总体投资规模相比2003年增长幅度将达到13%,由44.9亿元增加到50.73亿元。其中,高级应用软件系统市场增长速度将达到35%,要远远大于硬件及其它外设11%的增长速度和POS等门店设备9%的增长速度。未来该行业高级应用软件系统将持续高速增长。
◆ 以企业是否拥有商业ERP系统、是否拥有供应链和供应商管理系统为标志,连锁零售企业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IT应用水平,处于不同的应用水平的企业,它们的IT Spending 特征、各自最关心和最困惑的问题、对它们的IT信息化建设起到促进和阻碍作用的各种因素不同。
◆ 不同IT信息化水平的企业,对IT战略规划的重视程度存在巨大不同。信息化水平越低,其对IT战略规划越不重视。在初级信息化水平的企业中,众多企业由于缺乏中长期的IT战略规划,在IT投资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IT投资决策混乱,投资浪费严重。◆ 初级信息化水平的连锁零售企业与中高级信息化水平的连锁零售企业,针对“一般IT产品”、应用软件系统,有着显著不同的采购决策流程、决策标准,有着不同的信息来源渠道及购买渠道。
一、国内零售业信息建设的总体情况
一、国内零售业信息建设的总体情况
1、接受调查国内零售企业业态分布:
从调查企业的数量来看,购物中心居多,占受调查企业的24%,百货店占17%,大卖场占20%,中小超市占20%,便利店占11%,专业店占8%。对于这个结果我们认为可能是大家对购物中心的定义还不是很明确,很多百货店也将自已归为购物中心类,国内很多超市是在原百货商场部分改建或全部改建的,而且这个答案是多选,所以很多百货店和百货与超市的混合体都将自己归为购物中心,出现购物中心偏多的情况也不足为奇了。根据有效调查企业的业态分布,我们认为基本能体现国内零售的业态分布特点,所以以下的信息化调查结果是较为真实有效的。
2、目前已应用的信息系统:
根据调查显示,在被调查企业中有82%以上都应用了POS-MIS(销售点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说参与调查的企业基本上应用了第三代POS机并实行了单品管理;因为只有应用了销售点系统,才能给财务系统准确的数据,所以财务系统的应用程度稍逊于
POS-MIS,只占67%,这充分说明了国内的零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
3、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零售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看来随着信息化建设中带来的各种好处如效率提高,差错减少,成本降低,决策准确等各方面的效益的体现,使得零售业尤其是连锁超市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非常的高。有些零售企业甚至表示在信息系统上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
4、零售企业的IT部门有多少专职人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10人以下的占56.0%,10-29人的占34.2%,30-49人的占3.8%,50人以上的占6.0%。
5、公司在哪些方面需加强信息化建设:
57%的国内零售企业认为在供应链管理上需要加强,这种状况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内零售企业在商品通路方面确实需要应用SCM技术与其上游的供应商进行电子对接来改善商品外部供应链;另一方面应该是国内信息化厂商的物流配送模块普遍比较薄弱,内部供应链管理急待加强;其次是电子商务占48%,说明了国内零售业希望能开展网上购物以提高公司形象、方便顾客或与合作伙伴开展电子交易;再次是商业智能,看来国内零售业对啤酒和尿布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了;至于网站建设,因为目前大多数零售企业,主要是中小型零售企业还没有设立自己的网站,所以有40%左右的企业认为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硬件系统概况
1、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
从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来看,10万-50万的企业最多,1000万以上的最少,其中10万至300万的硬件投入占被调查企业的73%,这充分说明了国内零售业大多还处在单店或少数店连锁运营的状态,因为零售营业总面积在2000平方米至10000多平方米所需的硬件系统系统投入也差不多是在10万至300万之间,所以这部分企业占了被调查企业的大部分。
2、主要硬件产品:
在服务器品牌中,选择IBM服务器的企业占了受调查企业的三分之一,这主要是由于IBM与零售业软件厂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蓝色快车的服务,而且IBM在小型机和PC Server这两块都有非常杰出的产品;其次为HP,HP主要是凭借稳定的质量和性能获得了不少用户的青睐;
在收款机品牌中,使用数量最大的还是IBM,这与其“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称谓是非常符合的;海信则是国产品牌中销量最多的;但今年随着一些台湾OEM厂商的介入和分体式收款机的逐渐流行,整个局势估计将会出现一些变化。
一般商业用的打印机主要分为针式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在针式打印机中,EPSON是应用最多的品牌,其应用最广的当为LQ1600K及后续产品;而在激光打印机中,HP占有的市场份额无疑是最大的。
在条码打印设备中,Zebra占了绝对的优势,这除了Zebra的产品质量不错,产品线丰富外,最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零售业软件的条码输出只有Zebra的接口,所以很多零售企业也只好购买Zebra的产品,真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另外,从整体上讲,从本次信息化调查可以看出,企业对硬件的选择明显体现了强烈的品牌效应,主要硬件商的品牌屈指可数,而对软件商的选择和信任,就出现强烈的反差,国内的软件企业众多但能真正体现品牌效应的却不多。
3、硬件系统的满意程度:
对于目前使用的硬件系统的满意程度,绝大多数用户都选择了比较满意和一般两个选项,只有很少的用户选择了十分满意、较差和很差。
4、购买硬件产品时最重视的因素:
在商业应用中,计算机硬件产品的质量是摆在第一位的,其次是服务,价格放在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在商场的运作中,不管是服务器的当机、网络的故障还是收款机的突然罢工都会使商场蒙受重大的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所以质量是商家的选择计算机硬件产品时最为重视的一点,其次就是万一出现硬件故障后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恢复使用,也就是售后服务的快捷程度。
软件系统和网络系统概况
1、软件系统方面的投资规模或拟投资的规模:
和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相似,软件系统的投资规模也是10万-50万的最多,占受调查企业的40%,而软件投资规模超过100万的企业只占受调查企业的17%。一般来说,零售企业上ERP系统,软件投资规模就会超过100万,这个比例充分说明了我国零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起步发展的阶段。
2、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途径:
因为专用软件的专业优势,大部分零售企业都会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专用软件,这类
企业占了受调查企业的57%;只有少数实力较雄厚、从业较早的零售企业才选择自主开发,其中又以百货业态的居多,这种方式能充分满足自身的应用需求,这类企业占受调查企业的10%;而与专用软件做接口,进行二次开发或功能扩充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这样既能保持技术的先进和完整性,又能满足自身的应用需求,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这类企业占受调查企业的33%。
虽然选用专业软件供应商产品的零售企业占到了57%,但是自主开发和合作开发的比例之大,还是令人深思。调查中也显示,改造和升级软件、考察软件商成为企业信息化应用正在进行的主要措施。可以看出,在实际运作中,大多数零售企业的计算机系统,都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效果。零售企业认为软件开发商不懂业务,其产品不能满足企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新的需求;软件开发商则认为零售企业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素质低,对软件寄予太多的期望,认识不足,希望软件系统是„万能‟的,是企业对信息化应用需要“管理配套,流程配合,分段进行,逐步提高”的规律认识不足,总期望找到可以一劳永逸的„绝杀‟的办法,是一种逻辑上的懒惰思维推理。
零售企业和软件开发商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矛盾,以及认识上的不统一,对零售企业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严重制约了我国零售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后劲。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年内,不能得到改进的话,将有可能成为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3、目前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看来Windows2000和WindowsNT凭借其易用性和还不错的安全性,还有价格上的优势,占据了商业网络操作系统的大半壁江山,比例竟然占到了73%;Unix则是高端用户的首选,但是零售业的高端用户的数量相对比较少,所以只能占到18%的市场分额;而Linux和Netware一个是较新,一个较老,支持的应用软件都不多,所以占的份额都很小,但随着人们对Linux越来越熟悉和支持它的应用软件越来越多,相信linux的用户数量会慢慢的增加。
4、目前主要使用的数据库软件:
商业数据库方面一般都是选用大型关系数据库,现在还用FOXPRO、ACCESS等这样的小型数据库的零售企业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中MS-SQL用户数量最多,这得益于它便宜的价格和它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相得宜彰;SYBASE和ORACLE因各有优势而不相上下;而IBM DB2则因曲高而和寡。
5、采用的远程通讯模式:
因为连锁店的距离的远近和当地电信资费的差异,还有对实时性的要求,零售企业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远程通讯方式,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企业,一般会选择DDN或帧中继,虽说它们的租金比较昂贵;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企业一般就会选择PSTN(公用电话网)、ISDN或ADSL了;VPN则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用专线和拨号都可能实现广域网的互联。
6、对软件系统的满意度:
从调查数据来看,将近90%的零售企业对目前所用的软件是比较满意或还过得去的,很少有对软件非常满意的企业,也很少有认为目前所用的软件非常糟糕的,这与我们经常在网上论坛上看到的抱怨声一片的情形相差较大,可能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缘故吧!
7、购买软件产品时最重视哪一点:
软件产品是无形的,不同于其它有形的产品,软件是企业管理和运营的照相,所以购买者最看重的是软件的功能和售后服务,管理思路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所以软件的功能是最为重要的,其次是售后服务,没有良好的实施和服务,软件功能再强也没办法很好的发挥。一般来说,在购买软件之前,价格因素对选择软件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但是运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现,相对于软件的功能和售后服务来说,价格其实真的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