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逐步撤销市领导县体制的思考(共5则)

时间:2019-05-14 05:3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逐步撤销市领导县体制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逐步撤销市领导县体制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逐步撤销市领导县体制的思考

——关于逐步撤销市领导县体制的思考

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建制一般有四个层级,即省→市地州→县→乡镇,管理层次之多为世界各国之首。此外,西部少数边远山区地方在县与乡镇之间还设有县的派出机构-区公所,形成了五个管理层,而东中部地区的一些乡镇则在乡镇与村之间设管理区或办事处。国外大多数国家的地方行政体制实行两级制,即省(或译为郡、州)→县,县以下为地方自治组织。我国的四级制和五级制,明显太多。按照行政管理的一般原理,管理层次越多,管理成本就越高,而管理效率却越低。所以笔者主张:适当划小省、自治区,逐步撤销地级管理层,最终形成以省直接领导县(市)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区划体制。要形成这个体制,关键是要解决好地级管理层的存废问题。目前地级管理层包括三种模式,即地区领导县体制、自治州领导县体制及地级市领导县体制,从地级管理层改革的要求与可能出发,首先应该改革市领导县体制。

一、市领导县已经成为地级管理层中占主体的体制市领导县体制已经成为市地管理层中占主体地位的体制,是覆盖面广、影响重大的地方行政体制,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的影响。如果这个体制改革成功了,不仅解决了地级管理层的主要问题,而且也解决了整个地方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

二、市领导县体制的消极影响确实在逐渐增加

一是经济利益的矛盾,就是市县争利的问题,这是市县矛盾的核心。产生这个矛盾的主要根源是市的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加上有些市管辖县的数量多、人口多、面积大,市带县带不动,市对县的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有大的倾斜、扶持和援助,相反甚至要依靠县的“贡献”来投入市区建设,因而在财税分成、基建投资、开辟新的生产项目等方面市里常常优先考虑市区。有些新设的地级市每年还要县里上交市里一定数量的市政建设经费,用于市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城市建设。这样县里就明显感觉增加了负担。县里一般希望市里对县里有所扶持和帮助,有的期望值还很大,期望得不到实现就失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市括县”、“市挤县”的议论,认为市不仅带不了县,而且是揩县的“油”来肥市。二是行政管理的矛盾。地区体制时期,由于地区属于省(自治区)派出机构而不是一级政权建制,很多行政管理工作由省直接对县,省里管得比较宏观,县的自主权和回旋的空间都比较大。在市领导县的体制下,市对县的领导是全方位的具体的领导,县的自主权比地区体制时期不是扩大了而是缩小了。三是城乡关系的矛盾。在市领导县体制下,市里既要抓城市工作,又要抓农村工作,在工作部署、城乡利益分配等方面难免出现不平衡。市政府的工作重心一般放在城区,特别是把发展二三产业放在突出的位置。笔者在沿海某市调研了解到,近几年召开市人代会时所辖各县对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看法是,认为市政府工作部署不是面向全市各区县,而是针对城区而言,因此把市政府工作报告称作市区工作报告。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因为市区经济社会结构复杂,管理事务多、任务重,市里不得不解决眼前的突出问题,有时难以顾及农村工作,久而久之县里就觉得市里对农村工作指导不力。

市领导县体制的矛盾,其根源在于这个体制本身的局限性,是行政体制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从理论上讲这个体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但在我国现行行政体制框架下,这个体制在一定条件下确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个一定条件就是市与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管辖范围的大小。一般而言,市的经济实力强、县的经济实力弱而且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市与县互利互惠程度高,这情况下的市领导县体制运行就比较顺畅,比如一些省会城市领导县就比较好;相反,如果市的经济实力弱而县的经济实力强,这时的市管县体制矛盾就会突出。另外,市县两弱时矛盾也不大,而市县两强时则容易产生矛盾。市领导县体制的效果如何还与市领导的县的数量多少密切相关,因为市的辐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限度就容易产生矛盾。现实中,经济发展水平高、实力强的地级市常常周边的县较少,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力不强的市周边的县却很多,因而产生了实力强的市领导的县的数量少、而实力弱的市领导的县的数量反而多的奇怪现象。这是因为经济实力强的市多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这里城市密集、数量众多,周边需要领导的县数量较少,甚至无县可“领”。而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数量少、功能差、辐射能力弱,但周边比较贫困落后的县却很多。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大马拉小车”与“小马拉大车”的问题。

市领导县体制的突出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省县之间多了一个中间管理层,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八十年代以前省县之间虽然也有个管理层,但主体是地区领导县体制。地区作为省(自治区)的派出机构,从职能任务、机构设置到具体的领导方式方法,与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建制的地级市都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地区对县的领导要简单一些、务虚一些,而市对县的领导则要繁琐得多、实在得多。地区对县的领导主要是党务领导和行政督导,市对县的领导除党务、行政外,还包括经济事务。因此从地区领导县体制转到市领导县体制后,省里对县里领导的各项工作都要经过地级市中转,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省与县的中间环节大大增多了,县的自主权明显减少,县里普遍感到“婆婆”管得更多更严,市和县的管理成本都增加了。笔者利用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机会,对第二期来党校学习的县(市)委书记进行过走访调查,从中了解到,仅应付检查接待一项,县里普遍感到应接不暇。有的县委书记说,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后,市里机构多了,工作人员多了,对县里领导实了,因而到县里来检查的人也多了、次数也多了。有些县进行过统计:市四大班子及所属局委办每年到县里检查工作总计起来,少的市也上千人次,多的几千人次。有的地级市只管辖

一、两个县,市里到县里检查工作的频率就更高了,县里的接待任务自然就更重,几乎天天都有市有关局委办“检查指导”工作的人员,县领导及有关局委办负责同志只得忙于接待应酬。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文山会海问题。中央和省里下发文件时很多是下发到县、团级,但地级市为了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常常要再发个文件进行贯彻落实。笔者从河北某县来中央党校进修的一位县委书记那里了解到,该县去年收到上级各方面的文件470多个,其中70%来自地级市。重复开会的问题也突出。现在交通发达,省里很多会开到县一级,县市有关人员一同参加省里的会议。但为贯彻会议精神,地级市一般都要再召集各县、区开会,这样县里就同一事项既要参加省里的会,又要参加市里的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三、逐步改革市领导县体制的条件日渐成熟

省县之间管理层的设置是历史的产物,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我国县以上的行政区划建制,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来,最为稳定的是县建制,从创立以来延续至今,自未废止。县之上的建制则变化较大,不同的历史朝代有所区别。从管理的层次看,有二级制、三级制和四级制,其中三级制(包括实三级和虚三级)的时间最长。二级制时间不长,只有秦和汉前期为郡县二级制,共计不过两百年的历史。秦统一中国时,疆域面积不大,实行郡县二级制,全国设了40多个郡,1000左右个县,平均一个郡辖二十几个县。西汉立国之初也实行郡(国)县二级制,郡县数量与秦时相近。但随着疆域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郡的数量越设越多,到公元前104年全国设有郡96个,中央政权直接领导如此多的一级政区难度加大了,于是在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郡之上设13州刺使部。州刺使部刚设时为中央派出机构,行使职能类如监察区,但随着职权的扩大和机构人员的增多逐步演变成了最高地方行政区划建制,地方行政区划由二级制变成了三级制。自此以后,虽然各级行政区划建制的通名有所不同,但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明各朝均为三级制,总计时间在一千五百年以上。实实在在的四级制则只有百余年的时间,只有元朝是实实在在的四级制,即省──路──府(州)──县。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中央政权为了有效地统治地方,在原来宋代一级政区-“路”之上设立行省,简称为省,形成四级制。清朝是虚四级、实三级制,即省……道……府(州、厅)──县,道是省的派出机构。中华民国建立以后,1913年裁撤府州厅,由省辖道、道管县,全国共设97个道。1928年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废除道制,在省县之间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作为省的派出机构指导、监督几个县的工作。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最初是蒋介石为围剿革命根据地的军事需要而设立的,后来逐步发展成具有军事、行政、经济等综合职能的机构,到1947年底国统区共设了209个行政督察专员区(简称专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也先后设立了90个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后,在省(自治区)与县中间继续设立一个管理层,包括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建制的自治州和省辖设区的市及作为省政府派出机构的专区。“文革”期间专区机构实行党政合一,专区改称地区。市领导县的体制多由地区领导县体制演变而来,并逐渐取代地区而成为地级管理层的主体。

我国地方行政建制之所以层次较多,省县之间之所以要设个管理层,是与我国国家结构的单一制特点和山区多、平原少的地理条件密切相关的,是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通讯条件相适应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曾对行政区划体制进行过改革,具体措施主要有三条,一是划小省区,二是增设直辖市,三是设立大行政区。三条措施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便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行政管理。国家进入全面建设时期以后,为了减少层次、提高效率,对建国初期的这种行政区划体制又进行了调整,撤销了大行政区,合并了一些省和直辖市。但地级管理层仍然保留。当时之所以没有撤掉地级管理层,一是因为省区面积大、交通通讯条件落后,二是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的事务多,省没能力直接管到县。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有些省已经具备了直接领导县的条件,地级管理层可以逐步撤销。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的事务性工作大大减少了。比如,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不仅要制定下达各种各样的经济计划指标,而且还要分配生产生活物资,诸如柴油、化肥、钢材等等生产物资一般都由政府一级一级调拨,具体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之多、工作量之大,常常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忙得焦头烂额,省里直接领导几十个县确有难度。现在这样的事务性工作大大地减少了,上级政府不仅不再向下级政府分配物资,就是计划指标也基本不再下达了。长期以来行政审批一直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一项日常性工作,也是影响行政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国务院和省级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一般有2000多项,很多部门办理行政审批成为行政管理的主要日常工作。近两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成绩,“许多地方对行政审批项目做了大幅度的削减,削减的幅度一般都在50%左右。”[3]另据新闻媒体报导,我国加入WTO组织后国家有关方面将要废止10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4]随着改革的深化,需要政府审批的事项会越来越少。县以上的行政管理越来越由微观转向宏观,省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管理的下属单位个数可以大幅度增多,省完全有可能直接领导几十个县。与此同时,近十几年来交通通讯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为省直接领导县创造了技术保障。过去,交通通讯不发达而造成的管理不便是我国行政管理层次过多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公路、铁路、航空四通八达,电话、电视、信息网络日渐普及,方便了联络,缩小了空间,缩短了省县之间的距离,省对县的管理和县与省的联络都较之过去便捷得多。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从一些县城到省城,过去需要两三天的时间,现在只需十几小时甚至几个小时。笔者在辽宁、山东、浙江、江苏等地调研了解到,这些省已经或正在形成以省城为中心的4-6小时的交通圈,就是最偏远的县城到省城只需6个小时,在这些地方省完全有条件可以直接领导几十个县。

四、有步骤地推行省直接领导县体制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要发生调整和变革”。以市领导县为主体的地级管理层越来越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从发展的趋势看,这个管理层都应逐步取消,最终实行省直接领导县的体制。但考虑到取消地级管理层影响很大,全国各地情况又很不一样,实行省直接领导县的体制不能一哄而起,而必须因地制宜、逐步实施,可以先在东中部地区进行试点。从各省情况分析比较,辽宁、浙江两个省作为试点省比较适宜,因为这两个省具有省直接领导县的较好条件。其一,这两个省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属于中等规模的省区。两省面积都只有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都是四千多万;其二,目前两省都全部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既没有撤消自治州的法律问题,也没有撤消地区后的人员安置问题,只有市领导县体制一种模式,比较好操作;其三,两省都有两个经济较强的副省级市——辽宁省的沈阳市、大连市,浙江省的杭州市、宁波市,在实行市直接领导县体制的初期,省一下子管的县太多恐有难度,可以让两个副省级市暂时保留市管理县的体制,经过一段时间过渡后这几个市的县或改为市轄区或由省直接领导;其四,两省县的数量不多,除去两个副省级市管辖的县外,省直接领导的县、市大约五十个左右,比较适度;其五,两省经济都比较发达,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自然条件较好,交通发达,易于管理,比较容易实行省直接领导县的体制。此外,浙江省还在全国独一无二地实行了县财政直接对省和县主要领导由省任免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推行省直接领导县的体制。在这两个省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再在东中部地区逐步全面推行省直接领导县的体制。

地级市不领导县但还要领导市辖区,所以取消市领导县体制不等于撤消地级市。市辖区作为市的二级行政区划建制不可能由省直接领导,只能由市领导。所以取消市领导县体制比撤消地区体制更容易一些,因为地级市有自己的直属地域——市辖区,市的行政建制不能撤消,因而必然要保留相应机构编制和工作人员。但市不领导县以后,工作量减少了,精简机构和人员是不可避免的。更重要的是,要把市的职能、机构与市辖区的职能、机构一并考虑,进行市区管理体制的创新与重构,以进一步加强市区工作。同时,实行省直接领导县的体制后,原地级市可继续保留行政级别,虽然在法律上与县平行,但在职能、职权、机构、编制、干部待遇等方面应与县有所不同,这样不仅有利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稳定,更主要的是有利于中心城市的发展。我国地级市一般都是几个或十几个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中心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对周边地区或多或少产生着辐射作用。这些市不领导县后其中心城市地位不应削弱而应加强,应进一步加快发展,真正成为几个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自治州属民族自治地方,体制变动不仅取决于现实管理的需要,而且还涉及到修改《宪法》的重大问题。因此,自治州的体制宜暂时不动。地区作为省(自治区)的派出机构,没有自己的直属行政区域,因而撤消地区领导县的体制比撤消地级市领导县的体制更难一些。但目前地区的数量已经不多,全国总计只有三十多个,而且分布在西藏、新疆等边疆省区,从巩固边防、便于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看,在短时期内还必须保留这些省区的地区领导县体制

五、推行省直接领导县体制应该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撤消地级管理层、实行省直接领导县的体制,是对中国两千来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创新,对提高效率、精简机构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重大现实意义,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为能够最终建立起以省县二级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体制,在逐步取消市对县领导的同时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科学确立各级政府职能,特别是科学划分中央、省、县(市)的职能。政府职能的设定是政府管理层次多寡和管理幅度大小的前提条件,只有科学合理地划清了各级政府的职责,才有可能精简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管理职能向高层集中是单一制体制的特点,因此向下放权、给社会松绑,积极稳步培育社会自治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仍是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该由下级政府行使的职能,上级政府不要截留;该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办理的事务,政府不要再包办。政府只有管得少而精,才能既管得住又管得好。美国一个州之所能平均下辖60多个县政府、三百多个市政府,关键就得益于州政府与县市地方政府的职能划分得科学合理。

二要逐步调整省、县规模,把大省缩小、把小县扩大。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省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省人口过多,有的省面积过大。从人口看,河南、山东两省都超过9千万,广东、四川两省都是8千多万,江苏7千多万,河北、湖南、湖北都是6千多万;从面积看,新疆、西藏、内蒙三个自治区共有4百多万平方公里。省级建制规模过大,既不利于经济发展,又对国家长治久安潜伏不利因素。因此应有计划地把规模过大的省划小。从国内外的经验和管理需要出发,全国省级建置可以设至50-60个。划小省(区)的办法有三,一是将一个省一分为二,二是从几个省中划出一块设一个省,三是以一个特大城市为中心增设几个重庆模式的直辖市。第三种办法是比较好的办法,增加机构少、震动小、比较容易为地方接受。另外还可以扩大现有直辖市的行政区域,如北京、天津可以与河北一起统筹规划,上海可以与江苏、浙江一起考虑。

在划小省区的同时,对规模过小的县也可以合并。如河北、山西等省县的规模就偏小,有的县只管三五个乡镇,二十几万人,有的只有十几万人,面积只有二三百平方公里。这样的县无论是从精简机构、减轻人民负担的要求出发,还是从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来看,都应该进行合并。一些规模过小的县被合并后,县的总数就减少了,就更有利于省直接管县体制的推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乡镇的撤并和乡镇数量的减少,在此基础上撤并一些小县的条件更加成熟了。

三要实行市县分等的制度。实行省直接领导市县的体制后,干部晋升少了一个大的出口,对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干部的积极性会有一定的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为了更进一步调动市县发展的积极性,应该将市县分成几个等级,各等级间的党政干部可以竞争交流。比如可以设想,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地域规模等因素综合考虑,将省辖市县分为一二三四五类,各类市县机构编制数量和党政领导干部的职级和工资待遇不一样,同是县长,一类县的县长可以享受司厅级待遇,三类县的县长则是处级待遇,三类县干得好的县长可以晋升到一二类县做县长,这样干部晋升的空间大,不仅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形成市县之间的竞争机制,从而更有力地激发市县经济发展的活力。

四要相应改革一些单项管理体制,如司法体制、金融体制等。就司法体制而言,在撤消地级管理层后,为解决两级终审制的问题,可以在省高级法院、省检察院之下设立派出机构,负责几个县(市)的案件复审复查工作。另外,国外一些国家的巡回法厅制也有可取之外。就金融体制而言,机构设置和管理职能划分已经突破了行政区域界限,比较容易与省县直管体制接轨。

第二篇:关于撤销代办站的几点思考

关于撤销代办站的几点思考

胡春华

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清理农村信用代办站、邮政储蓄代办机构的通知》精神,2006年一场清理代办站的工作在农村信用社全面展开,与信用社风雨同舟几十年的代办站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代办站的退出,给农民带来了众多不便,也给社会和谐带来影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更好地服务农民,是我们农村信用社必须用心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撤销代办站后,农民办理业务众多不便。

代办站自50年代至今,是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最前沿阵地,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深入地贴近农民,全方位地协助信用社开展支农服务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代办站在经营管理、资金成本、难实现电子化管理、案件频发等方面困扰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尤其是案件频发,给农村信用社未来发展和社会形象带来了严重影响。撤销代办站是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和稳步发展的当务之急。自2006年代办站“圆满”谢幕后,却给农民办理业务带来众多不便。笔者以长沙市某乡镇信用社列举,该信用社管辖2镇22个行政村,531个村民小组,农户18949户,农业人口64431人,总面积291.44平方公里。

(一)存取钱,队难排。2003年该信用社有营业网点15个,每天平均总业务500笔,而到了2008年营业网点缩减至3个,平均每天总业务1000笔以上,如遇过节、赶集、发工资、发低保、发直综补等时,日总业务达2000笔以上,农民排上1小时队存取钱成家常便饭,有时甚至排上半天队。农民存取钱因排队意识不佳、拥挤不堪而相互争吵,身体欠佳者突然晕厥,年长者大小便失身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办业务,路太远。该信用社两镇离营业网点7公里以上,共有六个村,农民4454户15242人,地处偏远,交通不发达。农民到信用社办理业务步行来回需走5小时以上、自行车2小时以上、摩托车也得1小时以上。撤站前一早一晚办成的事,现在需一整天,甚至两三天。普通农民办理业务的成本大幅增加,五保户、年长者因身体因素和路太远,又不愿意托人办理或必须本人办理,亲身办理业务很艰难。

(三)想贷款,难上难。2003年该信用社正式员工15人,代办站工作人员34人,共有工作人员49人,农村平均1000人就有一名金融服务人员;到了2008年该社工作人员19人,加上主任和分社负责人,服务在信贷岗位上才7人,每3000户近10000人才一名金融服务人员。工作人员少服务对象多,而农民贷款基本属于季节性,加上信贷日常工作,实在忙不过来;撤站前每个村都有信贷联络员,对当地农民需要贷款情况很熟悉,现在因服务范围过大,且按照信用社内控要求须定期轮岗或跨区调动,深入村组与农户相互熟悉难度较大;农村信用社为降低经营风险,进一步严格贷款准入条件,而农户有存款的毋需贷款、要贷款的没有存款,自有房产、承包土地、林地等又不能提供正式的所有权证,无法办理抵押手续;有时申请一笔贷款还须来回几次才能办妥各种手续,实在费时费力。种种原因,使不少需贷款的农民贷不到款。

二、撤销代办站后,农民安定与社会和谐受到影响。

撤销代办站后,地下钱庄死灰复燃、诈骗盗抢趁虚而入、贫富差距日益严重,农民安定与社会和谐受到影响。

(一)地下钱庄死灰复燃。由于边远山区农民存取钱、贷款的成本均大幅增加,农民不愿将闲散资金存入信用社,必然要为多余资金寻求出路,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而临时需要资金周转的农民宁愿借高利贷,以解眉燃之急,直接后果便是地下钱庄死灰复燃,高利贷将重新抬头。一旦出现借款农民因意外因素不能偿还高利贷、或者农民存入地下钱庄的钱本息无归,便会产生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诈骗盗抢趁虚而入。撤销代办站后,没有得到正常的金融业务咨询,又加上农民素质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法分子趁机对农民签假保单、高息揽储,骗取农民的保费、资金等事情时有发生,损伤农民的利益;农民到信用社办理存取款业务,往返步行要花一两天时间,途中极不安全。撤销代办站来,该两个乡镇农民被骗抢案件9起,被骗抢现金4万多元;有的农民索性把辛苦大半年的资金放家中,就成了盗贼猖狂的对象,农民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

(三)贫富差距日益严重。因受交通、环境因素的限制,本身就是贫穷落后的地方,再加上不能获得金融支持,发展农村经济越困难。因此边远山区和接近乡镇地区的贫富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农民和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将随之应运而生,弱势群体更广泛,扶贫攻坚任务更艰巨;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清理农村信用代办站、邮政储蓄代办机构的通知》精神,2006年底全国撤销26万代办站时,为农村信用社辛苦半辈子的26万多信用代办人员进入失业大军。就该信用社有30位代办员被清退,有的老无所养惨淡人生,有的成了高息揽储、高额骗保的犯罪分子,有的每天忙于上诉、走访,农民安定与社会和谐得不到保障。

三、撤销代办站后,农村信用社应该更好地服务农民。

撤销代办站后,农村信用社安全了,可给广大农民带来了众多不便,农民安定与社会和谐受到影响,如何更好地服务农民,树立“农民自己的银行”、“镇域金融主力军”,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服务,是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与又好又快发展时期的重中之重。

(一)营造“新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农村信用社不仅服务环境要整洁、美化,首先还应该建立综合柜员制,强化对临柜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员工服务效率,遇节假、赶集、发低保、发综直补时,增加柜员办理业务,减少农民存取钱排队时间。二是建立客户经理制,加强客户经理综合知识学习,培养出的客户经理应该有较高的业务知识、农业技术知识、社会知识和综合协调能力。客户经理室应该公开贷款条件、办理贷款程序、贷款利率、需准备的资料、包片客户经理姓名及联系电话、监督电话等信息。加强客户经理与农民的联系,实行客户经理“包片、包村、包户”的服务制度,在正常办理金融业务时,还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帮助农民理好财。三是增加机场椅、电视机、排号机,让农民边休息边等候,排队的人比较多时,还可以先排号后去办其他事情再来存取钱;有咨询台并有精通各项业务的工作人员轮流值班,有茶水、老花镜、意见薄、信用社业务产品资料、支农富农信息资料。四是大厅旁应该有厕所解决农民长期等候时大小便问题。五是印发客户经理名片和信用社业务卡,在走村进组串户时发给每户农民,使其在咨询业务时只需电话联系。农村信用社应营造“新环境”,实实在在为农民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二)借鉴“新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借鉴商丘模式,“部分地区基本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信用社新增贷款收贷收息率基本达到100%”,这就是河南省金融机构成功支农的“商丘模式”。其经验是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构筑的信用户、信用协会、政府、保险四道屏障,共同铸成了信贷资金安全的铜墙铁壁。农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村组或经营产品成立协会,并交纳少部分入会费,会费统一存入信用社作为贷款风险赔偿金,由协会组织到信用社联保贷款,凡是其中一笔贷款造成损失由协会或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例如可以成立茶叶协会、养殖协会、菌业协会。二是借鉴河南省镇平县“创信”模式。河南省镇平县农村信用社联社班子带领全辖农村信用社主任、客户经理吃住进村,夜以继日做调查,加班加点评资信,会同乡镇村组干部对照档案,逐户筛选、评定等级、确定守信户、办理守信卡,1个月为全县25万农户建立了新的经济档案,建立信用村150个,信用镇4个,发放信用卡9.1万户。农户凭“章、证、卡”可直接在柜台办理业务,“一站式”服务解决农民办贷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镇平联社还大力加强守信卡业务信息化建设,推出了“电子守信卡”,使农民贷款就像存取钱一样便捷。三是借鉴商行借记卡模式。商业银行在发放借记卡方面经验

丰富,农村信用社可借鉴其发放小额农户借记卡,并在集镇和人口较多中心村超市、农业机具店配置ATM机,农民可根据“余额控制、随用随借、按期偿还”原则进行刷卡,无需用现金。农村信用社应借鉴“新模式“,诚诚恳恳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三)启动“新思路”,完善服务范围。一是建立流动式银行,针对金融服务脱节的地区,适当增加外勤人员,采取定期上门,流动服务的形式,满足偏远地区群众的金融需求。二是合理化配置机构,应按照“立足农村、面向三农”的原则,合理配置资源。要在经济相对活跃而离乡镇比较远的中心村设立营业网点,使机构网点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方便农民就近办理业务。三是建立乡村信息服务站,客户经理定期进村现场服务,为农民送金融服务的同时,送科技、送信息、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四是创新业务产品,根据适应农民生产、经营、生活等多元化资金需求的情况,积极进行业务创新,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例如推出信用按揭贷款,发放劳务输出培训贷款等。农村信用社应启动“新思路”,真真切切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撤销信用站后,农村信用社如何更好地服务农民?农村信用社需加油,我们需加油!

笔者:胡春华 女 中共党员 公共管理研究生

工作单位:湖南省长沙县春华镇信用社

第三篇:关于改革完善区县党委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定稿)

根据党的十七大要求,结合党委班子配备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笔者就如何改革完善区县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作一些初步思考。

第一,坚持合理分工,确保常委权责匹配。1.力求工作全覆盖不交叉:兼顾工作量多少、关联度高低、落实有难易及常委成员特长进行分工,做到职责清楚、人岗相适、各尽其才,专职副书记协助书记处理日常事务但侧重党的建设

。2.力求人人参与经济工作:突出经济建设中心,在常委分管党务工作的同时,安排联系一些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工作,负责一些阶段性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对于兼任政府副职的常委,其工作分工和职责定位以政府为主。3.力求强化常委主体地位:常委对负责、分管、联系、协助的工作全权履行职责;不再实行书记办公会制度,重要事项由书记、副书记及相关常委根据需要适时召开酝酿会研究,确保常委由协管变主管、副将变主将、配角变主角。

第二,坚持高效运转,不断完善执行机制。1.建立定期汇报制。各位常委、“三个党组”、基层党组(党委)定期汇报工作,以便常委会及时掌握各项重大决策和部署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突出矛盾和重要问题。2.建立限时完成机制。坚持全年目标阶段化、工作任务指标化、落实责任明确化、完成要求时限化,做到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精确设计、定点落实,以个体目标责任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完成。3.建立执行保障机制。保证常委有充足的人权、事权、财权,对负责、分管、联系、协管的工作享有日常事务的领导权、决定权、监督执行权,对分管负责工作的重大突发事件有临机处置权。

第三,坚持科学决策,着力规范执政行为。1.对重大发展规划的决定作出“四不”规定:议题事前没提出不上会,相互衔接不到位不研究,协商论证不充分不讨论,多数人员不赞同不通过;2.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作出“四不”规定:未经调研不决策,未经专家论证不决策,未达成四大班子共识不决策,未经集体讨论不决策;3.对人事提拔任用的决断作出“四不”规定:未经民主推荐不考察,未经组织考察不上会,未经上会决定不算数,未经公示检验不行文。坚持凡超过领导职责范围的决策一律无效、凡重大问题的决策一律经过集体决策、凡是重大事项的决策一律进行社会公示、凡属于重要问题的决策一律实行票决制。

第四,坚持狠抓落实,努力增强履职实效。1.强化执行机制:探索完善议事决策交办制、分级分工负责制、重要工作报告制、重大事项限时办结制、专项工作述职报告制、突出贡献激励制等制度,促进常委会成员带头提升落实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强化任务分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党委决策进行责任分解,逐一明确牵头常委和责任部门,把常委承担的工作任务制作成目标体系图,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同时以党委文件印发执行并接受监督。3.强化目标考核。坚持作表率、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建立并发挥党委政府督查办公室和《常委会决策通报》作用,结合常委分工实际,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常委工作目标,加强动态跟踪考核。

第五,坚持统筹协调,凝聚各方工作力量。1.对综合工作:实行全年统筹、月预安排、周部署制度;对重点工作实行几大家领导共同参与、协力推进的运行模式;对正常工作中形成的边缘地带、交叉地带、空白地带及其它突出矛盾和问题,由书记或指派专职副书记、其他常委进行协调;对工作中涉及多名常委的由主要涉及的分管常委牵头处理,相关常委予以配合;正确处理党代会与人代会、政府全体会和政协会的关系,防止重复建设和决策冲突。2.对重要活动:凡需要常委参加的重要会议、集体重要活动、重要接待工作,由党委办、政府办统筹协调,报主要领导审定后统筹安排;调整和规范各类领导小组,确有必要组建的领导小组,实行几大家班子成员共同参与,由分管常委负责牵头协调。

3、对分管工作:常委实行“ab角”分工负责制,对常委负责、分管、联系、协管的重大事项,采取会议通报、谈话了解、专项报告等形式进行协调。

第六,坚持立体监督,有效制约权力运行。

1、健全监督体系,形成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党政督查、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共振联动的格局。

2、创新监督方式,正确处理区县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的关系,探索建立党代会常任制,赋予党代表决策、建议、提案、质询、监督权,探索党务公开、党代表列席全委会、党委委员(候补委员)列席常委会、常委会议公开报道等途径,完善常委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制度,对常委的分管工作和全年目标任务在报纸上公布,邀请退居“二线”老同志组建巡视组推进监督工作。

3、扩大监督范围:公开常委分工情况,让常委自觉接受党员和人民群众监督。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和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督促常委正确行使权力。

第七,坚持沟通协调,大力营造和谐氛围。

1、落实工作互动制度:进一步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促进班子成员在积极参与党委集体领

第四篇:县级党委换届后新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调研与思考

县级党委换届后新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调研与思考

县级党委换届后新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调研与思考

县级党委换届后新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调研与思考

县级党委换届后,新的领导班子在带领全县党员干部发展县域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新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也为我们今后开展工作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为此,按照省、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和部署,我们及时组织力量,对我县县级党委换届后新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基本状况

换届后,我县县委班子从原来的13名常委减少到11名。常委中:书记1名,副书记2名,其中1名兼任县人民政府县长,1名专职副书记。常委8名,其中1名兼任纪委书记,1名兼任组织部长,1名兼任常务副县长,1名兼任宣传部长,1名兼任政法委书记,1名兼任县委统战部长,1名兼任县人武部部长,1名兼任副县长。年龄结构:最大的51岁,最小的35岁,平均年龄岁;文化结构:研究生4名,大专以上学历7人;性别结构:女干部1名。通过换届班子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专业分布有了明显改善,班子搭配实现了提升素质、优势互补,新班子呈现出团结有力、奋发有为的新形象。

二、县委班子运行的成效

1、常委分工更加科学合理。这次县级党委领导体制改革的实质是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为此,在常委分工时,我们注意根据常委任职经历、个人专长、工作量等因素,使常委分工既科学又合

理,从而促进每位常委各尽所能,一门心思用在工作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上,积极为促进本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献计献策。

2、常委会运行机制更加严密高效。为了保证常委分工负责制的顺利运行,我们规范了规章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完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机制。按照“作决策、配干部、优环境、抓落实”的职能定位,进一步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二是完善决策机制。修订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全委会议事规则》,规范常委会、全委会决策范围、内容、规则、程序、方法,建立健全会前协调、准备材料、提前通知、充分讨论、逐项表决、做出决策、形成纪要的决策程序,明确工作请示汇报程序、酝酿沟通程序、决策执行程序,规范党委工作运行。三是完善督查机制。建立常委任期责任制、职责履行情况督查及通报反馈制度,实行“一月一检查、一季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全年一考核”。

四是完善考核机制。制定科学全面、便于操作的常委绩效考核评价办法,重点对责任指标完成情况、促进全局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本绩效情况进行考评。五是完善监督机制。完善常委个人定期向常委会和全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完善常委分工公示制度,健全常委用人失察、决策失误、执行不力等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3、常委会成员履职能力明显提高。按照建设学习型班子的目标要求,我们定期对常委进行有关政策培训,使常委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与新体制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同时,注重优化工作方式方法,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用以指导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了常委熟练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教育、协商、调解等基本工作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书记核心作用明显提高。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县委主要负责人始终把主要精力放在把方向、议大事、谋大

局上,用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责任把班子成员凝聚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大胆支持常委放手工作,使班子成员有职有权,积极履行职责。班子成员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三、存在问题

县级党委换届后,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的领导体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制度,是地方党委工作机制的重大改革,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运行还存在一些亟待于探索和改进的方面:一是在新形势下,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对常委分工开展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而导致个别常委在思想观念和知识更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期不适应现象;二是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后,虽然每位常委分工明确了,但什么事项由常委个人决定,什么事情必须提请常委会议研究决策,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同

时,由于常委分工相对独立,因而增加了常委会内部沟通协调的工作量和难度,容易出现一些影响工作协调落实的现象;三是新的机制运行下,常委会议事、决策等运行的制度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四、建议和对策

1、完善县委能力建设机制。要教育引导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突出抓好邓小平理论、《江泽民文选》、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政治理论;突出抓好新进班子年轻干部的培训。根据换届后干部能力素质的现实需求,组织开展“学习一个专题、研究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难题、推动一项工作”的活动,目前,应重点加强县级领导干部的市场经济、公共管理、法律法规、外经外贸、招商引资、城市管理等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增强培训的时效性、时代性,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和落实水平。

2、完善县委目标管理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县委决策进行责任分解,明确分管常委和责任部门。结合常委分工实际,进一步细化、量化常委工作目标,既要有业务目标,明确常委自身所处工作范围内的职责;也要有公共目标,明确常委在全局工作中担负的职责。同时还要建立常委协调落实机制,使常委工作既做到职责明确,又分工不分家,形成合力。

3、建立常委沟通协调机制。要建立常委沟通协调机制,使常委工作既做到职责明确,又分工不分家,形成合力。对于重大事项,要由常委向党委书记、政府正职、专职副书记汇报,酝酿提出初步方案,再提交常委会讨论。

4、完善党委监督机制。健全报告和通报制度,常委要向常委会、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有关工作和决策执行情况。同时要研究重大决策失误和执行不力的责任追究办法,对责任追究的范围、内

容、方式、程序和时限作出明确规定,严格区分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失职渎职责任和过失责任。

第五篇:市机关工委关于构建机关党建领导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市机关工委关于构建机关党建领导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健全完善机关党建领导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履行机关党建职责使命、提高机关党建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必须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大力推进。XX市级机关工委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深入查找分析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各级领导班子决策和党组织抓好落实提参考。

一、XX市构建机关党建领导体制机制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XX市级机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机关党建的重要论述,按照市委部署要求,认真履行工委职责,初步形成了工委统一领导、各级党组织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机关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统一安排部署,确保机关党建的正确方向。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党的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彻落实到机关党建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强化政治建设在机关党建中的统领地位,工委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市级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努力争当”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的措施》《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级机关党的建设的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全面提高市级机关党的建设质量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推动市级机关党组织强化政治机关意识,认真落实机关党的政治建设责任。组成督查组定期对市级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向市委报告情况,适时下发情况通报,推动问题整改。

(二)坚持抓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层层压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工委强化责任担当,切实肩负起指导督促部门党组(党委)履行机关党建主体责任、机关党委履行机关党建直接责任,把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党组(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班子成员和支部书记”一岗双责”,细化任务要求,量化考核分值。与市委组织部对接,在对市级机关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中,加大抓党建工作的权重;与市绩效办协商,把党建工作作为市级机关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底,工委统一组织所属单位机关党委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各单位分头组织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并把考核情况与评优评先和干部晋升挂钩,激励引导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三)坚持依规治党,严格落实制度,以党建工作规范化促进机关党建领导体制机制顺畅。

工委把依规治党、严格执行制度作为构建机关党建领导体制机制的有效抓手,以制度化保证党建工作规范化,以党建工作规范化促进机关党建领导体制机制顺畅。把《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成熟的党内法规纳入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和党务干部培训,狠抓学习贯彻,强化法规意识,提高各级党组织依规治党能力和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对宽泛的、粗线条的党内法规,工委结合实际研究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努力把党内法规落细落实落到位,有力促进了法规执行和工作落实。把贯彻落实党内法规情况和执行制度情况作为党建督查的重要内容,采取交换意见、情况通报、下发监督建议函、约谈党组织负责人等方式,推动问题解决。

(四)坚持大抓基层,建强基层党的组织体系,不断夯实机关党建领导体制机制的组织基础。

机关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是机关党建领导体制机制的基石。近年来,以”五个基本”为突破口,工委在抓基层打基础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健全基本组织,结合机构改革增设机关党委办公室,推动机关纪委全覆盖,在党员干部超过X人的市级机关单设专职机关纪委书记职数;推动处室党员负责同志担任支部书记,实现”支部建在处(室)上”全覆盖、”一岗双责”全压实。建强基本队伍,推动机关党委书记由分管组织人事的党组成员担任,每年举办直属机关党委(总支)书记培训班和专职副书记培训班,着力提高书记队伍履职能力。落实基本制度,以贯彻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为抓手,大力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市级机关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抓实支部X条措施》,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上级指示要求、完成本单位中心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XX市构建机关党建领导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工委统一领导市级机关党的工作还没有实现全覆盖。

工委作为市委派出机构,代表市委领导市级机关党的工作,应该将所有市级机关党的工作纳入工委统一领导。但目前纳入工委管理范围的市级机关只有X个(含X个党委单位),占应管总数的X%,还有X个市级机关和社团机关党组织没有纳入。

(二)工委与党组(党委)关系还未完全理顺。

在厘清、压实部门党组(党委)抓机关党建的主体责任上,工委对机关党委抓得多、抓得细,领导督促多,对部门党组(党委)抓得少、指导督促不够有力,对部门党组(党委)书记的督查考核缺乏有效办法,传导压力不够,致使一些党组(党委)抓机关党建工作不够用心用力。有的单位党组(党委)习惯于把机关党委看作一个综合协调部门、当成一个”筐”,使机关党委陷入具体事务、疲于应对,难以集中精力抓党建。

(三)工委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责边界不清。

职责边界不够清晰、一些工作相互交叉,不便于工委全面掌握情况、统筹抓落实,容易出现主责缺位和扯皮推诿的现象,影响了工委职能作用的发挥。有的把市级机关工委当成”系统”,把一些工作交给工委来牵头,客观上造成工委成为其他部门的”腿”和业务处室。

综合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市级机关各层面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不深、理解不透,对机关党建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对机关党建工作规律性缺乏研究思考,对机关党建领导体制机制缺乏顶层设计,在厘清机关工委、部门党组(党委)、机关党委职责定位上缺乏具体举措。二是职能转变不到位。《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机关党建领导体制进行调整后,工委对统一领导机关党建工作、指导督促部门党组(党委)这一职能转变不快,习惯于老方法,抓宏观规划、统筹推动不够。部门党组(党委)对具体领导和管理机关党建工作、领导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组织工作这一职能转变不快,在抓机关党建上

”主角”意识不强,用心思不够、经验不足、能力有短板。三是督查指导不到位。对机关党建工作的督查力度不够大,在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上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督查结果的运用上下功夫不够。

三、关于进一步构建机关党建领导体制机制的有关对策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

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机关党建的重要论述、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作为中心组学习和机关党组织书记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新时代机关党建的地位作用、职责定位、总体要求,充分认清健全完善机关党建领导体制机制的重要意义和存在问题,切实把握机关党建的特点规律,增强履行职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等党内法规为重点,分层分级组织培训,着力提高党组(党委)书记履行机关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能力,机关党委书记、专职副书记履行机关党建直接责任人职责的能力,机关党支部书记履行”一岗双责”的能力,不断夯实担当作为的素质能力基础。

(二)注重顶层设计,理顺各种关系。

主动向市委汇报机关党建工作情况和需要市委统筹协调解决的问题,赢得市委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按照党内法规制度要求和中央、市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及时把X个归口管理的市级机关和社团党组织纳入工委统一领导,使工委对市级机关党的工作的领导实现全覆盖。主动与党委工作部门对接,明晰工委在全面从严治党、意识形态工作、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上的具体责任,形成责任明确、同心合力的工作格局。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统筹安排各种检查、督查和考核,防止

”撞车”,切实为基层减负。

(三)尽快转变职能,制定责任清单。

工委要尽快实现统一领导机关党建工作、指导督促部门党组(党委)落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的职责要求,主动转变职能,工作方式由抓具体向抓宏观、抓指导、抓督查并重转变;市级机关党组(党委)要强化领导本单位机关党建工作的主责意识、党组(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意识,切实把机关党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体现在效果上。要研究制定抓市级机关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市级机关工委、部门党组(党委)、机关党委和机关党支部四级责任主体的具体责任,以市委办公厅文件形式下发,为各级党组织履职尽责提供依据。

(四)加强指导督查,发挥工委作用。

针对市级机关单位类型多、职能不同、情况各异的实际,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加强对党组(党委)落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和讲党课等重要工作和制度的督查,及时通报情况,加大问责力度,并定期向市委报告。树立重平时、重实效、重公论的考核导向,提高机关党建考核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绩效考核中的比重,推动党组(党委)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形成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机制。大力宣传推广党组(党委)落实机关党建领导职责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注重总结规律,为更高层面的决策提供基层实践。

下载关于逐步撤销市领导县体制的思考(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逐步撤销市领导县体制的思考(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撤销房产登记行为的法律思考

    随着城市改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房产登记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城市房产流通频率高,相关权益人更加依赖于登记取得法律保护,农村集土房屋随着新农村建设也将转为国有......

    我国金融机构撤销问题的若干法律思考

    我国金融机构撤销问题的若干法律思考 摘要:针对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撤销实践中遇到的种种法律问题,文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克服金融机构撤销清算的各种弊端,除了完善相应的法......

    处分撤销申请书[共五篇]

    处分撤销申请书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申请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在写申请书的时候要切忌长篇大论。相信许多人会觉得申请书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处分撤销申请书,仅供......

    撤销处分申请书合集(共五篇)

    撤销处分申请书范文合集7篇随着时代在进步,申请书应用范围广泛,我们在写申请书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简洁、准确。但是你知道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撤销处分申请书7篇,欢......

    撤销授权委托书(集合)(共五则范文)

    撤销授权委托书(集合15篇)被委托人如果没有做出违背国家法律的任何权益,被委托人在行使权力时委托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反悔。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委托书在处理事务上的使用频率越......

    撤销刑事授权委托书(共五则)

    撤销刑事授权委托书被委托人如果做出违背国家法律的`任何权益,委托人有权终止委托协议。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会用到委托书委托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

    撤销处分申请书(共5篇)

    撤销处分申请书 尊敬的院领导: 我是****,学号是****。本人曾在去年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给予严重警告处分。由于我烧大功率电器,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失,但是给同学带来了......

    淡市营销思考

    【转一位业内同行对淡市营销的感悟】最近客户少了,成交难了,我整日思索解决途径,回忆08年、11年我们都干了些什么有效措施。总结有几点:1、价格合理,不冒险定价。2、工作做踏实,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