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市街道办事处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关系的调查
广州市街道办事处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关系的调查
【内容摘要】
我们分别对建设街的街道办事处综合服务中心进行调研,于此同时还对建设街的部分居民进行了访问,由此探索新时期街道办的改革和两者如何共同为更好基层群众服务的提供新范式、发展出社会管理服务的新模式,提出观点和看法。
【关键字】
街道办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为民服务
社会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街道办事处的定位再次遭受质疑。街道办事处最初设立之时,其初衷并不在于对城市基层事务进行全面综合管理。不少城市为了应对城市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采用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即城市中设立市、区两级政府,但同时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关,管理城市基层事务,随着社会事务的日益复杂,街道办事处也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力,其职能从协调机构逐渐变为综合管理机构,拥有了一级政府的实际职权。这种体制在解决了很多问题的同时,也带给了人们思考,街道办事处的定位以及该体制的最终走向已经不再是管理层面的问题,而是深层次的城市政府改革甚至城市发展道路的问题。于此同时,建设优良社区的呼声越来越高。
广州市委、市政府把社区建设作为后亚运时代切实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重中之重来抓,把社区建设工作列为广州市“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在2009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关于“将香港社会管理的先进经验与广东的实际相结合,有选择的先行先试”的批示,时任广州市市长的张广宁率团考察了香港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并指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并充分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手法,合理利用社区资源,从而为区域内的个人和家庭提供全面、优质的社会服务。2011年1月,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在市委九届十次全会上强调:今年要以创新社区管理服务为着眼点,把社区打造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窗口”、市民享受生活的“幸福港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感受到幸福。市委副书记、市长
万庆良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在街道开展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改革试点,加强和改善社区管理服务。
在广州,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尝试其实早从2008年就已经开始了。2008年底,国务院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完善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那年,广州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对城市社会工作进行探索与实践。
2009年9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多元化的社区服务,积极推进在街道组建社区服务中心,不断满足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
2010年7月,经市政府同意,市民政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实施了《推进我市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开展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作为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主要模式。
今年初,广州市2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试点正式启动,以服务社区居民为理念,运用社工手段,在社区形成解决居民生活需求问题的服务网络。以城乡社区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初步在试点区域建立起涵盖城乡社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目前,全市共有20个街道陆续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试点建设,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将共同投入8000万元。广州的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借鉴了香港、新加坡的经验,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引进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利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形成以社会工作者为主的跨专业合作团队,整合社区资源、发动社区群众参与,为广大居民群众、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和问题群体提供优质、专业的“一站式”综合社会服务。这就是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的宗旨。目前,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项目包括青少年服务、老年人服务、残障康复、社区发展等。
按规划,今后广州将逐步把星光老人之家、居家养老服务站、青少年活动中心、志愿者(义工)工作站、残疾人康复机构、康园工疗机构、文化站、退管服务等社区服务和资源整合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至2015年,全市50%的街道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并尽快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覆盖全市131条街道。
就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的调研小组分别前往了建设街街道办事处和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深入调查。
二、调研对象
建设街街道办事处
建设街综合服务中心
建设街居民
二、调研目的
了解街道办事处与综合服务中心之间职权范围和功能侧重点,探讨两者的异同点以至于社会管理改革进程缓慢的深层次原因,对街道办与综合服务中心的现状与发展有大致了解,从而更好地为社会管理的发展出谋划策。
四、调研方法
我们使用了半结构、个别、面对面的访谈法。
访谈调查是访谈员与被访者双方交流、双向沟通的过程。这种方式具有较大的弹性,访谈员在事先设计调查问题时,是根据一般情况和主观想法制定的,有些情况不一定考虑十分周全,在访谈中,可以根据被访者的反映,对调查问题作调整或展开。如果被访者不理解问题,可以提出询问,要求解释;如果访谈员发现被访者误解问题也可以适时地解说或引导。由于访谈常常是面对面的交谈,因此拒绝回答者较少,回答率较高。即使被访者拒绝回答某些问题,也可大致了解他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同时被访者在回答问题时常常无法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因此所获得的回答往往是被访者自发性的反应,这种回答较真实、可靠,很少掩饰或作假
因此,我们大致能准确地从被访者口中得出我们想要的信息,我们通过访谈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了整合与分析,得出我们需要的结论。
五、调研分析
街道办和综合服务中心的现状分析——以建设街为例
街道办的困境
街道办处就其法定地位而言只是市辖区政府的派出机关,而不是一级政府。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街道办事处除了没有人大、政协以
外,几乎涵盖了一个区域政府应有的全部职能,逐渐形成了“准政府”的角色。在大中城市,城区只有市——区两级政府,郊区才有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实际上所担负的职责与乡镇政府相似,但是,街道办事处却与乡镇政府有着质的区别,乡镇政府由民选产生,职权由《宪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赋予,有同级人大;街道办事处由上级政府派出,没有同级人大,权力依法来自上级政府,没有一级政府所应有的独立的行政权力。尽管如此,街道办事处是一个独立的行政组织,不仅能代表派出它的区政府,而且可以独立承担行政后果。
广州市人民政府在2004年4月出台了《关于加强街道工作的意见》(穗府『2004』15号)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强化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工作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无论主观上取何种价值,客观上都在局部地区改善了1954年《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严重滞后的立法状况,加强了街道办事处的建设,明确了街道办事处的职责和职权,有效地发挥了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建设街街道办设党委书记、主任各一个,副主任四个,下设党政办和城管科、计生科、民政科和综治办五个科室。另外还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和出住屋管理中心五个办事窗口单位。
不仅仅是广州建设街街道办,全国普遍街道办事处也担负着十分繁重的社会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双重职能任务,而且还承受市、区各职能部门的大量指令性任务。街道办事处原本并无城市管理功能,之所以城市管理成为街道办事处的重要职能,其原因主要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面积的扩张,人口的增加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急剧增多,相应的城市事务也变得异常多样和繁杂,需要一个与城市居民关系密切的且具有政府功能的基层行政组织对城市生活、建设进行管理,而街道办事处正是具有这样特征的基层行政组织。
此外,建设街街道办事处还具有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属于街道办一个窗口单位,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协助民政等部门进行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和兴办福利事业,负责组织社区的教育、科普、文化、体育等工作促进社区建设的有序发展。现代行政工作的方式已经转变为服务行政,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社会保障是政府的职责,街道办事处具体实施社区建设,履行社区服务职能,为依法行政应有之义。
目前,我国城市普遍采取“市-区-街道-社区”的四级管理层次。而在基层,则具体体现为“街居制”——以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为组织架构,街道办事处作为区级政府的派出机关、居民委员会作为居民自治组织进行日常运作的社区社会管理体制。自1954年出台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基本确立了这种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后,街道办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街居制”面临困境,四级管理层次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在四级管理层次中,街道只是个“二传手”,大量的工作任务被交给社区,直接导致居委会行政化严重。“居委会成为政府的腿脚,自治的功能大大弱化。” 并且,目前由于管理层次比较多,人、财、物大都被截留在街道以上。社区没有手段、没有服务资源、没有财力,很多工作难以开展,只能往上反映,“上面重视了就能及时解决,不重视就可能一拖再拖,到最后不了了之。”“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这是我国城市管理中的积弊。
城市规模的发展,使街道办事处管理的人口和区域过大。单位体制改革后,街道办职责包括了原单位的职责,承担的基层社会管理工作过于庞大和复杂,缺乏工作程序,受到的监督较小。街道办事处职责和权力不配套,大量的城市事务需要街道办事处去处理,但街道办事处却没有相应的法定地位和行政权力来承接和处理这些事务。还有诸多问题,是如今街道办所面临的困境。
专业社工服务市民更贴身
每个公民都要直接面对一个庞大的政府,沟通的不顺畅往往造成社会矛盾的积压。这需要一个中间机构进行传导,如非营利性机构和社会组织,政府可以向其购买服务,必要时还可以对其进行财政上的支持,这样不但可以化解矛盾,还可以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减少政府机构人员,并吸纳各种社会资源。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组织建立一支以社会工作者为主导、包括心理咨询师和康复师等专业人员的跨专业服务团队,秉承“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服务理念,以社会工作等专业方法和技术为依托开展社会服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坚持“以家庭服务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各类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长者服务、残障康复、义工发展、人际关系拓展及转介服务等专业化、个性化的优质社会服务。
“综合服务的理念体现了服务机构对人的基本需要的理解和尊重,更能够方便服务提供方与社区、居民、服务使用者的多元互动。” 请社工来做工作有两个好处。一是他们的身份优势,他们是政府和居民外的‘第三方’,是中立机构,居民从情感上比较认同。第二是他们的专业知识,大到设计问卷、展开调查、确
定方案,小到如何与居民沟通,都比居委会工作人员更胜一筹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虽然刚刚起步,但2008年在广州开始介入社区服务的社工机构,已逐走上轨道。
作为广州市实行政府在民间“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的试点街道之一,建设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于2008年9月开始运作。第一项圆满完成的任务就是运用社工专业手段解决了东四街的乱停车问题。经过两年多的“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再由社工介入居民服务”,这样的做法相对居民来说易于接受。
如今,随着2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试点的启动,广州社工扎根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世界,社工服务逐步惠及贫困人口、农民、农民工、儿童青少年、孤寡老人等各类社会边缘弱势人群,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将因社工介入社区服务而受惠。2010年9月,广州市举办了政府购买服务供需见面及展示洽淡会,进一步加强了政府部门与民办社工服务机构的相互了解。
广州近年来实施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社区建设和服务社会化的途径,服务内容从助残扶困等民政部门的传统范围扩展到了文体娱乐、计划生育、青少幼服务、下岗再就业、便民利民等非民政业务范围。服务方式则包括无偿服务、非营利低偿服务及廉价的有偿服务等。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制定了《关于加强街道工作的意见》。对街道工作职责、事权、经费、编制、监督等五方面的内容重新作了定位和调整,以居民工作为基础,以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为重点,对街辖内地区性、社会性和群众性工作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职能。在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方面,目前尚在试点阶段。
但根据我们到建设街附近随机抽取一些居民进行访问的结果来看,还是有一部分群众不能享受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所带来的服务与贴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任重道远。
虽然街道办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形式上是不同的单位,街道办作为政府的一级单位,负责社区的一切行政事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民办机构,负责为居民提供服务。两者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社区居民服务,在工作上双方会互相配合,但不存在非常紧密的行政联系。
六、调研结论与建议
综合分析街道办现有的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必须对街道办事处体制进行改革,完善城区管理体制。加强城市管理,关键是体制。街道办事处能否享有相应的行政职权,是发挥其作用,强化其城市管理基础地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街道体制的改革过程中,有以下四种主张:一是把街道变成一级政府,实行“两级政府(市、区),三级管理(市、区、街)”的城市管理体制,如上海和北京的行政主导型的社区模式;二是以街道办事处为载体,强化社区自治功能,街道办事处向社区自治共同体转变的“社区制”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如武汉社区建设模式。三是取消街道办事处,地市辖区划小,由区政府直接指导居民委员会,彻底实行“两级政府(市、区)两级管理”的体制。四是将街道办事处设为一级政府,撤销区级政府,合并部分街道。
这四种主张均无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街道办事处决不会再停留在区政府的派出机关的水平上,其法律地位正朝着基层政权方向演化。
这样的发展趋势直接导致的问题便是如何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维持街道办事处现有的法律地位,又使其能适应新的工作需要。
我们认为,在现阶段,首先应当采取渐进的方法,在职能上明确街道办事处的公共管理职能,根据街道辖区内经济结构、社会事务结构的具体情况设置办事处的工作机构,以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进行调整,加强综合性职能部门,防止机构膨胀。
其次,建立街道办事处街工作的机制。设立一级财政,为街道管理组织的正常运行和职能的实现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根据效能和层级原则,可以适当合并部份街道,扩大街道管理范围,以减少街道管理组织的数量,从而达成社区居委会的自治,为最终的街道自治奠定基础。
最后,作为过渡形式,在维持目前法律的情况下,在不改变城市管理体制的前提下,街道办事处可以具有准政府的功能。也就是说既不是政府,也不是市政自治,而采取行政加自治的模式,是具有准政府功能的派出机关,以适应广州市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需要。
根据我们的访谈中得知,街道办主任认为广州市是不会取消街道办的,因为广州作为特大城市,人口多且流动性强,一旦取消街道办,区级单位无力应对繁杂的社区事务。而且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没有处理行政事务的经历,贸然取消会对
居民的生活产生极大的不便和混乱。但是,社区已经处于前沿地位,要充分认识开展社区综合体制建设的重要意义。由“街居制”向“社区制”转变,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趋势的一种重大变革。通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城市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理念深入人心,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初步确立,“小社区、大社会”的格局初步形成,解决了改革开放初期基层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大量社会矛盾和问题。但改革创新没有止境,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也没有止境。城乡社区在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满足居民需求、维护社会稳定中越来越处于“前沿”地位,迫切需要充分发挥城乡社区直接面向居民、面向家庭、面向驻区单位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组织体系,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准确把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优化管理层次、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设施、建立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科学规划协调,扎实做好工作。
作为一个优秀的中介平台,必须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推广上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利用的社区服务中心的推广渠道有:网络渠道、传统渠道、政府各级单位和各种资源的利用、加盟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单独宣传推广。
网络推广渠道包括:网络广告、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网络社区、互换链接等方式。区域内电话等候的铃声语音宣传推广及其他形式的电话推广。
传统广告:道牌广告、户外专业大型广告牌广告、墙体广告、电信黄页广告推广、市县电视台新闻专业报道和电视剧场滚动广告、无线广播电视台推广等。
政府各级单位推动和支持以及各种资源的利用,特别是基层村民、居民的自治组织的支持与宣传。借助街道办、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的作用与资源。扩大中心的群众基础,增加居民的忠诚度。
与加盟企业的让利促销等方面的合作和企业单独宣传推广。企业选择一两个服务项目的亮点,然后进行做快速而有效的重点宣传。这样很容易吸引顾客的眼球,甚至引起一定的轰动。这些工作还是塑造企业形象的有利武器。比如,可以设计为老年人家庭提供的服务项目,价钱低,服务周到,那企业的形象就很贴心。
街道办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管理的一个发展导向。两者虽然性质上有共通之处,但交集甚少,没有充分利用到彼此的有利条件。例如综合服务中心能利用街道办的官方性质和行政职能的便利,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将可
以减少较多的麻烦。街道办也可以联合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借助其工作的专业性和平民化,也能更加容易走进群众的生活中去。
附录:
第一部分:建设街道办事处访谈记录 时间: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 地点:建设街街道办事处
访问对象:建设街街道办事处民政科
张科长 ●问:街道办的性质及其行政级别?
答:建设街街道办事处是广州市越秀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属于基层政府单位,在行政级别上属于正处级单位并接管理社区行政事务。
●问:建设街街道办的行政架构?
答:目前街道办设党委书记、主任各一个,副主任四个,下设党政办和城管科、计生科、民政科和综治办五个科室。另外还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和出住屋管理中心五个办事窗口单位。
●问: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区别?
答: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是属于街道办一个窗口单位,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办事人员与街道办人员一样属于公务员编制,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由政府全额拨款购买服务,由第三方社会机构负责运营,并向居民提供专业的社区服务,在性质上属于民办企业,但财政上由政府支持,旨在向居民提供更加专业的社区服务,目前在广州市是试点两年。
●问:街道办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存在联系?
答:街道办作为政府的一级单位,负责社区的一切行政事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民办机构,负责为居民提供服务。两者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社区居民服务,在工作上双方会互相配合,但不存在非常紧密的行政联系。
●问:社区服务中心工作包含的内容很广,几乎涵盖街道办的业务内容,社区服务中心会不会逐渐取代街道办?
答:尽管中央提出个别地区可尝试取消街道办,但是按照目前来说,广州市是不会取消街道办的,因为广州作为特大城市,人口多且流动性强,一旦取消街道办,区级单位无力应对繁杂的社区事务。而且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没有处理行政事务的经历,贸然取消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极大的不便和混乱。
第二部分:建设街综合服务中心访谈记录 时间:2011年12月12日星期一 地点:建设街综合服务中心
访问对象:建设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
段主任
●问:综合服务中心的运行宗旨
答:助人自助,服务社区,是社工的服务宗旨。
●问: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答:社工专业,工作一年内考到资格证书。这是一份能影响人的工作,对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要求都比较高,要在工作中成长,积累社会阅历、专业技巧。
●问:街道办与综合服务中心的关系
答:二者是合作关系,在性质上两者是不同的。在工作上会相互协调。
●问:街道办与综合服务中心的区别
答:街道办是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街道的行政性事务,属于管理性,刚性服务;综合服务中心是民办的非企业组织,也就是所说的NGO组织,它依赖于政府,是一个专业的服务性机制,主要是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服务,一种柔性机制。综合服务中心的两者在工作中没什么交叉点,我们的服务对象和目标都是一致的的,都是为社区服务。
●问:综合服务中心的资金来源
答:综合服务中心是政府出资购买的一个服务项目,所以资金来源于政府,目前来讲是完全由政府出钱。
●问:街道办是否存在有综合服务中心所不能替代的职能
答:有。一些行政职能是综合服务中心所不能替代的,因为综合服务中心只是一个民办组织。
●问:综合服务中心是否比街道办更具专业性
答:是的。因为我们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来自社工专业,能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去服务社区居民。而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却不同,他们的工作人员可能是政府下派,可能是聘请的一般人员,不要求要有很专业性的技能。
第三部分:建设街居民访问概况
时间:2011年12月12日星期一 地点:建设街 访问对象:建设街居民
问题:综合服务中心是否有定期组织活动?你们会参与活动吗?
居民1类:不知道,没什么了解„„
居民2类(红袖章,街道协作工作者):有定期组织、开展居民活动,中心组织的活动居民也会积极参加,但想要了解详细情况,你们还是去问综合服务中心那边,我们也不是很清楚详细地情况„„
居民3类(老年):有组织、开展活动,我们一般也会过去,但就是在一旁观看,凑一下热闹„„
因为开展访问的时候,中青年可能都忙着上课和上班,所以我们就在建设街活动广场和附近居民楼、活动公园里随机抽取了一定的居民开展访问。一部分的居民虽然说是住在附近,可是对综合活动中心所组织、开展的活动了解还是比较少;然后还有上面提到的第二类访问对象,他们说的比较官方„„其实在访问的过程中,居民对我们访问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比较抗拒的。希望综合服务中心可以全面地了解居民的需要,从而组织、开展居民需要的活动,使各类的居民都能够享受综合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服务。
第二篇: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交口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1.2项目编制依据.................................1.4可行性研究结论...............................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第三章 建设内容....................................3.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3.2建设内容....................................第四章 施工组织设计................................4.2施工进度....................................第五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5.1估算说明....................................5.2资金估算....................................5.3资金筹措方案.................................第六章 综合效益分析................................6.1经济效益....................................6.2社会效益....................................第七章 实施和运行管理..............................7.1组织机构设置.................................7.2实施管理....................................7.3运行管理....................................第八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8.1环境现状分析.................................8.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8.3对策及措施...................................第九章 结论和建议..................................9.1可行性研究结论...............................9.2问题与建议...................................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临潼区交口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1.1.2项目主管部门:临潼区交口街道办事处 1.1.3项目单位负责人:王宏权
1.1.4项目建设地点:临潼区交口街道办事处院内 1.1.5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1.1.7项目基本情况:
交口街道办总面积43.2平方公里。下辖九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6800人。近几年来,社区人口不断加大,该社区的部分公共基础设施出现严重破损、倒塌。其工作服务用房由于年久失修,破损现象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承担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多,事务纷杂,工作量十分繁重,显然仅凭现有的设施是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社区居民服务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全方位的服务,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研究,拟建设交口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1.2项目编制依据
1.2.1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1.2.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
1.2.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1.3项目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设施数量不断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十五”末期,全国社区服务中心已达到8479个,一般社区服务设施194796个,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老年福利设施“星光计划”和国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全国城街道办事处新增3.2万多个老年活动之家和约2000个较完善的综合社区服务设施,促进了全国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社区服务对象和内容得到拓展。服务对象已从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逐步扩展到全体社区居民;服务内容从社会救助延伸到就业服务、卫生和计划生育、社区治安、文化教育和体育、便民利民等领域。
但是,我国社区服务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其中,社区服务设施数量不足,功能单一,总体水平不高。针对这一点,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专门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中重点指出:“发展社区文化、教育和体育。逐步建设方便社区居民读书、阅报、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多样化的社区文化活动。”“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面向社区的老年大学、市民学校、未成年人文化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继续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特别要积极发展面向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社区体育设施。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体育场馆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体育设施的资源共享。推动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培育社区群众性体育组织,加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社
区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社区服务的压力不断加大,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已成为满足社区居民社区服务需求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
1.4可行性研究结论 1.4.1设计方案及建设规模
项目总建筑面积836.4平方米,四层砖混结构,其中居民健身娱乐中心和办公室各212平方米,残疾人康复中心84平方米,医疗卫生室、会议室和图书阅览室各56平方米,计划生育人口学校28平方米,其它设施132.4平方米。
本项目拟对临潼区交口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和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新建,购置办公用设备、健身器材、乒乓球台及图书等。
1.4.2建设工期
该项目建设工期为10个月,从2012年2月开始,2012年10月底工程竣工验收。
1.4.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134万元,其中申请专项资金78万元,项目自筹56万元。
1.4.4综合评价结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
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目标的提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项目立足于临潼区交口街道社区发展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临潼区交口街道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需要提出,项目实施可帮助交口街道社区居民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区物质文化成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项目建设意义重大。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本项目建设是解决城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新旧体制的交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要及时有效地地将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必须增强社区的功能和责任,依托社区,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强化社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2.1.2本项目建设是加快我国城街道办事处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设施建设是城街道办事处现代化的一个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文明程度,这就必须大力推进社区建设。
2.1.3本项目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从居住环境到基础设施,从生活服务到文化生活,从治安秩序到人际关系等等,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希望得到多方面的服务。比如社区环境问题,社区服务问题,社区治安问题,以及生活方便不方便、卫生不卫生、居住舒适不舒适、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不丰富等,迫切需要通过推进社区建设来解决。推进社区建设就是要使社区有能力解决这
些问题,通过调动和发挥社区的积极性,依靠社区的力量加强社区的综合管理,进而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居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整洁、方便的生活环境。
2.1.4本项目建设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新形势下的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运用居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制,使之同社区建设融合于一体,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1.5本项目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社会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而社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是建设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方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就必须加强社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2.1.6本项目建设是扩大基层民主,实现城街道办事处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必然要求。只有推进基层民主,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交口街道办事处的现代化管理,最重要的是人的管理。通过社区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正是在解决人的管理问题。这样,也就为提高交口街道办事处现代化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7本项目建设是借鉴国外经验,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国际上看,推进社区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国家
加强城市管理的一种必要手段。联合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是提出了“社区发展计划”。所谓社区发展,就是我们所说的社区建设。目前,全世界已有70多个国家开展了社区建设,目的是以社区为单位,通过政府机构和社区组织的通力合作,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为避免和解决类似问题,少走弯路,就应当借鉴国际上已有的经验和教训,大力推进社区建设。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1有利于拓展社区服务领域。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的热情很高,社区已成为凝聚民心的重要基层组织,建成、完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对于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丰富和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从而构建和谐社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使社区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2.2.2有利于加强社区居民精神文明建设。该项目对于繁荣和发展社区文化,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居民群众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和文明社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有利于增强社区内居民的凝聚力。
2.2.3该项目具备的条件。交口街道社区居委会位于交口街道办事处院内,具备建设项目所需要的土地、水电配套设施等基本条件,建成、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切实可行。
通过以上各项优势条件的分析可见,该项目利国利民,符合社区居民实际文化生活的需要,项目建设十分可行。
第三章 建设内容
3.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3.1.1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按照“实用、够用、经济、安全”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方案。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落实责任,防止项目资金的流失,以确保专款专用。
3.1.2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社区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有关法规,满足相关规定、规范及技术标准要求。
3.1.3以解决社区服务功能问题,改善社区服务能力、功能为中心,着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广大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3.1.4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建设规模上保留一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空间。
3.2建设内容
项目总建筑面积836.4平方米,四层砖混结构,其中居民健身娱乐中心和办公室各212平方米,残疾人康复中心84平方米,医疗卫生室、会议室和图书阅览室各56平方米,计划生育人口学校28平方米,其它设施132.4平方米。
本项目拟对临潼区交口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和
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新建,购置办公用设备、健身器材、乒乓球台及图书等。
第四章 施工组织设计
4.1施工条件
4.1.1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
项目区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4.1.2施工场地条件
该工程施工场地宽阔,电力通讯设施齐备,能满足工程施工布置要求。
4.1.3建筑材料来源
该项目工程所需建筑材料主要为:砂、碎石、块石、水泥等。
砂料就地取材料源丰富,且质量符合要求。
碎石及块石可从广水街道办事处大山口、十里龙须沟等采石厂购进,上述几处石料质量好,岩性为灰岩,是理想的建筑材料。
4.2施工进度 4.2.1工程筹建期
工程正式开工前由交口街道办事处负责工程用地及土地平整、施工用水、用电工作,为施工单位创造良好生产条件。
4.2.2主体工程施工期
主体工程施工期为10个月,主要任务是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同时购置社区所需的健身器材、乒乓球台、图书室配套设备设施及书籍等。
4.2.3工程完建期
主要完成配套设施及办公设备的安装,健身器材和乒乓球台安装等。
第六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6.1估算说明
6.1.1该项目工程投资估算按现时价格水平编制。6.1.2以西安市相关文件为编制依据,结合本地区实际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该项目工程进行投资估算。
6.2
第七章 综合效益分析
7.1经济效益
该项目为社会公益事业项目,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这里对经济效益不作详述,也不作财务评价。
7.2社会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将惠及交口街道社区的万余人民群众,更加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社区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工作上台阶。
该项目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文明社会、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众群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八章 实施和运行管理
7.1组织机构设置
项目建设过程中交口街办将成立专班,专门负责社区服务设施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和协调等工作,把该工程当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件大事来抓,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7.2实施管理
7.2.1切实加强项目监督管理。严格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规范项目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
7.2.2及早做好项目运行所需劳力、资金、物质等方面准备。
7.2.3强化项目管理。一是切实搞好项目设计规划;二是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并定期公开项目进展及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搞好项目实施的全程监管,把好质量关,建设优质工程。
7.2.4验收管理。项目竣工后,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会审、验收、评价、反馈、修补。要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检查验收,并对项目建设、工程结算和检查验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
7.2.6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在建设社区服务设施工程的同时,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多形式的社区服务活动,切实发挥城市社区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7.3运行管理
7.3.1建立专管和群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落实项目运行中管理维护经费的筹集制度,加强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确保项目运行维护费用的按时足额筹集,以确保项目正常运行。
7.3.2加强监督,规范管理,要安排专人管理社区服务设施,时常进行检查,对损坏了的设施要及时进行维修,确保社区服务设施正常完好。
第八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
8.1环境现状分析
该项目区上下左右无污染源,环境净化,空气质量好。8.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属于环保型项目,基本上没有污染物产生,只是在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建筑垃圾,在运营期间会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
8.3对策及措施
8.3.1建筑废弃物可通过在建筑物旁设垃圾收集点,然后统一送至附近的垃圾处理场集中统一处理。
8.3.2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社区内新污染的产生,同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社区的废水、废渣、噪声等污染的防治工作;
8.3.3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经常性地环保教育,坚决打击和杜绝一切有损于环境的建设行为,营造浓厚的环境保护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全民环保的自觉性。
第九章 结论和建议
9.1可行性研究结论
该项目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和社会消费水平及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社会效益明显。其建设实施可进一步强化社区整体功能,改善社区环境,不仅有利于群众身心健康、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对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提高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体现党的富民政策,密切党群关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该项目措施得当,符合实际,效益显著,投资适当,是切实可行的。
9.2问题与建议
由于地方财力有限,该项目建设尚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了推进该项目工程的建设,有效解决社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议上级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扶持,并尽快对该项目予以批复,促成项目早日建成受益。
第三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章程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章程
行唐县供销合作社制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章程》和总社《关于加强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的意见》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并存的合作经济组织。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县政府领导下的县级供销合作社管辖下的并可接纳承认供销合作社章程,志愿加入的合作经济组织。
县级社和村委会对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负有组织、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的职责。
第三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行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原则。
第四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宗旨是,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引导和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担当当地政府与农民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各个方面。
第五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依法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
第二章
职能和任务
第六条:宣传县委、政府有关促进农村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落实上级社发展规划,承办上级社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七条:加强日用品连锁店和农资供应连锁店建设,完善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实现中心有“两店”。
第八条:在做好现有经营服务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经营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
第九条:综合服务中心的日用品连锁店要积极开展上门服务、电话预约服务、网上服务。
第十条:综合服务中心的农资供应连锁店在做好农资供应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测土施肥、农机具维修等服务。第十一条:综合服务中心要围绕当地需要,联合政府部门和其它涉农组织,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种服务,真正建成为“三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
第三章
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立
第十二条:县供销社要结合全县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以及自然村分布等情况对综合服务中心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第十三条:要充分利用原有基层社在农村的经营网点、服务设施和管理人才等资源,通过网点改造、资产重组、社会加盟等多种形式,加快组建日用品连锁店和农资供应连锁店,在此基础上组建综合服务中心。
第十四条:凡承认供销社章程,自愿履行各项义务的农家店、便民店、超市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为农服务的各类行业协会和具有合作经济性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均可向县级供销社提出申请加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第十五条:综合服务中心各成员单位业务经营,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第四章
权利和义务
第十六条:权利
(一)选举或推荐各级供销合作社代表大会代表。
(二)请求县级社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三)享受县级社提供的各类服务。
(四)以县社成员社名义开展活动。
(五)对县社的工作进行监督。第十七条:义务
(一)承认《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章程》并遵守本章程。
(二)执行县供销社决议。
(三)维护县供销社及其他综合服务中心合法权益。
(四)完成县级供销社委托的任务。
(五)向县供销社报告工作,反映有关情况。
(六)接受县供销社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章
组织管理
第十八条:综合服务中心理事会主任的任职由县级供销合作社聘任。理事会主任任期五年,届满由县级供销社重新聘任。
第十九条:综合服务中心成员大会由全体成员组成,是本级社的权力机构,负责决定重大财产处置、投资、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以及聘用经营管理人员等相关事项。
第二十条:在经营管理方面综合服务中心独立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县供销社和服务中心之间不承担相关的民事和经济责任关系。
第二十一条:综合服务中心理事会主任每年至少组织成员召开一次会议,并向全体成员报告经营等相关情况。
第二十二条:综合服务中心在目前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县供销社不承担经费义务。
第二十三条:国家对综合服务中心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等方面的扶持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由县供销社向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并协助抓好服务和落实。
第六章
财务管理
第二十四条:综合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参照有关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管理和运营本级社有资产。
第二十五条:综合服务中心理事会主任负责组织财务报告,会计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二十六条:综合服务中心如有联合业务经营,可以按照成员大会决议从当年盈余中提取公积金,用于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扩大经营规模或转为成员个人帐户。
第二十七条:综合服务中心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对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八条:按要求承担向县级社的报表工作。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属行唐县供销社理事会。
第三十条:本章程已经行唐县供销合作社理事会研究讨论通过,综合服务中心自成立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介绍
XX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简介
一、中心简介。
XX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东莞第二批社区中心示范点建设单位,是高埗镇首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中心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东莞市乐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运营,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低保及困难群体和社区家庭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服务,进而促进社区居民全面发展,增强社区凝聚力,建设和谐社区。
二、中心服务项目。1.老年人服务。
(1)日常生活照料:为社区孤寡、独居及日间无人照料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康复服务,提高老人生活品质。
(2)健康维护服务: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方面的卫生服务;协助医护人员,完成职责范围内的简单的医疗护理工作;使老年人保持和增进身心健康。
(3)精神慰籍服务:为老年人开展各种类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组织义工开展陪护老人聊天。
(4)社会支援服务:根据老年人需求,协助或帮助老人购买生活用品;代读、代写、帮助处理老年人的各种文书资料,受老年人委托代领各种物品。
2.残疾人服务。
(1)康复服务: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康复指导、训练及培训等服务,如康复保健按摩、康复知识讲座等。
(2)支援服务:社区残疾人家属、照顾者提供支援服务。
(3)心理服务:协助社区残疾人解决具体问题,排除情绪困扰,恢复自助能力,选择适当生活,挖掘生命潜能,趋向自我实现。
(4)文化娱乐活动:为社区残疾人举办各样的文化体会活动,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小组及活动。
(5)定期探访服务:对有需要的残疾人进行定期探访,跟进康复情况等。
3.青少年服务。
(1)学业辅导服务:通过组织开展“四点半学校”、周末“欢乐学堂”为学生提供课业辅导和课外知识补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个别辅导:透过专业社工的辅导,协助青少年及家长面对和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个人或家庭问题的能力。
(3)兴趣爱好培养:通过不同类型的兴趣学习班,提供青少年展示自己的平台,挖掘青少年个人潜能,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肯定。
(4)团队成长服务:通过团体活动、历奇体验等,协助青少年在团队互动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促进其正确认识自我。
(5)图书阅览及自修:图书室设有不同种类的图书、光碟供青少年借阅,并给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个宁静的看书温习环境。4.低保及困难群体服务。
(1)对社区最低生活保障及边缘的家庭进行探访、心理疏导等;
(2)开展以个人、家庭为主的治疗性、辅导性、教育性、支持性、发展性、康乐性的小组活动;
(3)帮助社区最低生活保障及边缘的对象寻求救助;
(4)为社区低保户子女、社区困难群体的子女开展“欢乐课堂”、成长小组等教育活动;
(5)教育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转变就业观念,动员和组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积极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和公益性招聘会,帮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通过就业脱贫致富。
5.儿童及家庭服务。
(1)儿童娱乐服务:结合“亲子乐园”功能室,供儿童休闲娱乐。(2)儿童成长服务:帮助儿童及家长解决孩子成长问题,为社区儿童开展学习成长等活动。
(3)亲子服务:提供促进亲子关系的家庭活动,协助父母认识子女成长的特定和需要,了解及掌握与子女沟通的技巧。
(4)妇女成长与发展服务:协助社区家庭妇女提升自信,促其互助互爱,共同发展。
家庭关系辅导服务:为有需要的社区家庭提供情绪疏导、心理辅导服务。6.社区综合服务
(1)志愿者服务:协助居委会组建并发展志愿者队伍,为志愿者提供专业培训,推动发展。
(2)社区动员: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推动社区居民关心社区弱势群体、关注社区发展。
(3)社区组织建设:通过组织曲艺、舞蹈、棋艺、读书、健身等兴趣小组,协助组建社区服务队,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丰富居民生活。
(4)资源链接整合:通过中心服务平台,链接与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实现社会互助互爱、共同发展。
三、中心工作成效。
1.初步完善中心规章管理制度。
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工作首要任务是制定中心各项管理制度,确定中心架构,科学设置服务岗位。目前中心设置中心主任一名,主要统筹中心的工作,中心社工一名、以及四名社区助理,还配备中心督导一名,指导中心工作及培训工作人员。
2.完善功能齐全的平台建设。
按照“科学布局、方便群众”的基本原则,中心一楼为老人日间照料室、老年活动室、康复室、棋艺室及社工办公室;二楼设置有体育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白玉兰家庭服务室、书画室、个案工作室等。三楼配备舞蹈室、图书阅览室、市民学校等。基本功能室全部到位。中心根据群众需求确定日间开放时间,工作人员对来访人员加强宣传,热情服务,耐心指导居民使用电脑上网查找所需的信息材料,使居民跟上时代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在中心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到中心娱乐的居民日益增加。
3.积极拓展各项服务,服务成效初显。
中心运营以来,中心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饱满的事业心,全身心投入工作,扎实开展专业服务,工作成效初显:
(1)老年人服务方面:丰富了老年人的娱乐活动,促进了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同时倡导更多的社会人士关爱老年人;
(2)残疾人服务方面:增强了残疾人的康复保健意识,扩大了其社区交往,促进社区参与;
(3)青少年服务方面:协助青少年完成课业学习,帮助青少年挖掘生命潜能,促进健康成长;
(4)低保及困难群体服务方面:整合社区资源,拓宽就业渠道;
(5)社区(家庭)综合服务方面: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协助父母认识孩子的需要和特点,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
(6)社区组织(义工)发展方面: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协助社区组建并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
四、中心未来工作重点
(1)拓宽宣传渠道,提升中心对外知晓度(2)稳定常规服务,重点拓展特色服务(3)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服务队伍建设(4)加强服务监测,开展服务反馈调研(5)总结服务经验,形成XX模式
第五篇: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职能定位关系探析
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职能定位关系探析
聂
敏
街道办、社区居委会在城市管理体系中处于最基层、最末端、最敏感的地位,也是与群众最贴近、最重要、最直接的诉求渠道。落实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主要依靠基层,也必须体现到基层。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以下简称《街道办组织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居委会组织法》)某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尤其当社会正处在发展的新阶段和转型时期,大量“单位人”变成“社区人”、“社会人”,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加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比以往更加迫切。长期以来街道办、居委会作为两级政府(市、区)、三级管理(市、区、街道)、四级网络(市、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城市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都面临着权责不清、有责无权、有事无费、行政压力过重等问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成为他们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如何通过制度设计,进而逐步以法律化的方式明确界定街道办和社区居委会的地位和职责,实现“责、权、利”的统一,以便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缓冲器和稳压器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街道办与社区居委会的主要服务对象
随着社区建设发展的推进,街道办、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事项和范围在迅速扩大,主要服务对象是三类人群。
第一类:特殊人群。老年人、贫困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群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对象。这些人群除了常态的服务,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帮扶性服务。比如山洞街道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550人,要在辖区推行社区养老或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相结合,保健、医疗、福利相结合的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服务大多数都要通过街道、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来实施。
第二类:外来人员。城市外来人员在社区常住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居住地与户籍分离等情况日益凸显。充分满足社区流动人员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规范对他们的管理,是当前社区管理和服务中面临的问题。在流动人员管理服务中必须发挥街道办、社区居委会的基层力量,加强对出租屋的管理,通过他们对流动人员信息登记、就业管理等实行全程服务。
第三类:社会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制度改革,大量“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对这些人的社会管理和许多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等也都逐步由单位转向社区。这些问题依法、合理的解决,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但对其服务和社会福利的范围、标准、程序及渠道方面目前立法的规定还不明确。
二、街道办与社区居委会关系不明职责不清
街道办和居委会除了面对的服务人群急剧增加外,管理事项也越来越多。街道办现在成了涵盖居民、民政、治安、安全、消防、市容环卫、食品、卫生、人防、计生、劳动、市场管理、社区服务等多项管理职能的综合性管理机构。随着新型社会问题不断增多,在流动人员管理、城市污染治理、社会救助、医疗救助等方面对基层管理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如东部发达地区的有些街道办要担负一百多项任务和职能。
街道办的任务如此重,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又是什么样的呢?随着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要求政府管理重心下移,一些基层政府包括街道办直接向社区居委会分派行政任务的现象不断增多,社区居委会“行政化”的趋势不断被强化,实际上充当了一级政府或者说政府“一条腿”的角色。
当前,街道办工作一直存在着多头管理、运作艰难的问题,街道办与政府、街道办与政府职能部门及其驻街派出机构之间、街道办内部,以及街道办与辖区内各类社会组织和居民之间的关系都有待理顺;而社区居委会和社区的关系、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也变得“剪不断、说不清、理不顺”。职责定位不清,甚至导致了街道办与社区居委会在角色、功能、任务上的冲突:街道将大部分工作放到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也在经费、用房等方面难以摆脱对街道办的依赖。很多群众都习惯将街道办与社区居委会混为一谈。社区居委会没有也无法发挥好自治组织的作用,街道也难履行好管理的职能。
三、理顺街道办与社区居委会职能的对策
街道办事处是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法律地位在理论上是清楚的,实际实践中应该进一步明确街道办事处的设立、变更或者撤销的法定程序要求,明确街道办事处工作机构设置和经费来源渠道的法律保障。通过立法明确工作职责,准确定位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一是明确街道办事处不再承担经济发展及经济管理的职能;二是强化其社会公共服务、居民事务、城市管理方面的职能;三是根据政府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行政执法,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处理,或者为部门执法提供相关基本情况,协助做好居民教育、救济工作,协助维持秩序;四是对于确有必要委托街道行使的行政管理职权,应当有明确法律法规依据或经过严格的委托程序,并明确委托范围和委托形式(书面委托协议)。理顺行政关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政府监督、指导、统筹、协调、考核街道办事处工作,以及街道办事处与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的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社区居委会:要从立法上确立居委会的独立法人资格,并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委会选举制度。建议从强化自主性、弱化行政性入手,分三类明确居委会工作职责:第一类是法定的专属职责,如组织社区义工,开展社区服务,美化社区环境,发展社区教育、体育、卫生、文化等。第二类是受政府、政府职能部门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委托的事务,如代为办理有关受理、送达材料等。其他单位和组织,尤其是基层政府、政府部门在向居委会进行事务委托时,应当提供必要的办公经费和业务培训,双方应当签订委托协议,明确权利、责任,政府也可向居委会“购买服务”。第三类是需要与其他单位组织互相配合、协调完成的工作。这类工作在实践中大量存在,如协助政府部门进行社会救助、福利、保障;建设公建配套设施,配置公共服务资源;落实计划生育、应急、抢险救灾等方面的事务。要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健全合作、联动机制,形成合力,促成社会管理的统一和协调。针对不同的职责,还应当保障社区居委会相应的自主决策权、(事前、事后)知情权、建议权、拒绝权、监督权、考核权等权力,使社区居委会在工作中有权、有责,权责一致。
街道办和社区居委会在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定要通过立法,让二者有权、有责、有分工,避免事权交叉,才能形成合力,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效率。通过城市基层的创新改革,让街道办和社区居委会在管理城市、服务群众、稳定社会三大任务中各负其责,行政责权明确了,服务水平到位了,居民办事方便了,从而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作者系山洞街道办事处主任)(责任编辑: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