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文化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芜湖市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公共文化事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基层文化人才欠缺、文化队伍不稳
群众文化工作的载体和阵地主要设在基层,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但目前我市乡镇、街道文化站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专职站长,专干不专的问题还比较普遍。一些文化站即使是有站长,也只是由乡镇、街道临时聘用,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偏低,人心不稳明显地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大多数村文化活动中心(室)的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兼职。这些兼职干部由于工作繁忙或专心不够,影响了履职能力。二是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仍然偏低。据了解,目前我市各级文化机构中,许多是一般行政人员和工作人员,具有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文化人才不足。在农村,公共文化队伍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都不尽人意,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水平有限、且年龄老化。三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文化站干部兼职其他行政工作的情况比较突出,文化站干部业务技能不强,艺术门类的辅导、文化活动的组织无法胜任的问题也较普遍。
2、基础文化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 虽然近年来,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在不断增大,但由于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运行状况不甚理想。一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管理手段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一些图书室不但藏书量少,而且少有更新,借阅人数不多。
3、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投入力度有待加大 尽管这些年来文化事业经费总量逐年有所增长,但与新增财力增长速度及与其他社会事业投入增长相比较,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经费增幅明显偏低。而且各县(区)区地方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也相当悬殊。与城市相比,不少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基础薄弱、设备老化、人员和活动经费缺乏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更是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同时,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投融资体制也不够健全,民营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门槛过高,政策措施不配套。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的问题
1、文化产业总量较小、份额偏低。当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对国民经济贡献份额不高。2008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仅23.17亿元,占全市GDP的3.09%。文化企业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低,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协调。此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核心传统文化发展缓慢,新兴的、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业还较少,整个文化产业仍有待于优化升级。
2、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政策环境不够完善。缺乏一整套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如引导机制、激励机制、保护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缺乏专门的实施规划和相应的扶持政策。
融资环境不够理想。文化创意企业的价值评估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的门槛比较高,而风险投资机构和民间资本由于对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足够的了解,往往不愿轻易下单。
市场环境不够成熟。普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保护不力和保护意识不强等现象。人民群众文化消费观念滞后,文化消费有效需求明显不足。
3、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有待增强。中高端文化创意人才短缺。创意人才总量少,尤其是高端的创意人才和通晓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更为稀缺,普遍存在人才“饥渴感”。高端人才引进困难,有的即使引进了,由于种种原因也很难留得住。
企业创新创意意识薄弱。由于受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的影响,大多数企业仍然试图以扩大生产规模去获得竞争优势,用扩大内涵要素去适应市场需求,而对如何通过创意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注不多,紧迫意识和自主意识不强。
创新型研发能力有限。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普遍缺乏自我造血功能,文化创意内涵不足。有的企业虽然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相应的体制、管理、人才等方面得不到有效保障,企业的持久发展问题突出。
4、领军的企业和机构不多。芜湖市的文化产业单位数量虽然有两千余家,绝对数量并不算少,但是具有规模效应的文化企业屈指可数,特别是缺少在演艺、娱乐、艺术品、影视、出版等领域发挥领军作用的骨干企业和机构,缺少在国内外获得公认的文化产业著名品牌,也缺少在海内外主要证券市场上市的文化产业企业。
5、文化资源研究有待深入。从总体上看,芜湖尚未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许多重要的史实、事件和评估尚未理清,丰富的文化遗产有待于进一步钩沉廓清,才能作为后人传承延续创作的基础。文化资源研究的滞后,影响了城市的文化定位,进而也影响了城市文化的后续建设。
三、有关建议
1、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几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基层文化队伍受到了一定影响。为此,要加强各级文化队伍建设。按照中宣部、中组部、中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宣发„2010‟14号)要求,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机构,要配备专职人员,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至少应有1至2个编制,比较大的乡镇可适当增加编制。街道文化站也可参照此项规定执行。
同时,要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和目标责任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选优汰劣、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建立文化人才互动制度,在实践中重点培养一批具有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较高水平的专家、学者、编剧、作家、艺术家和既懂宣传文化发展规律,又懂市场运作规律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当前尤其要着力于建设一支懂文化、善经营的农村文化企业家队伍。同时,要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的管理,尤其要制定文化专干培训规划,建立一支稳定的社会文化辅导员队伍。在此基础上,创新人才培训机制,重点培养农村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既要盘活、用好现有人才,又要有针对性地吸纳优秀外来人才。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实行对特殊贡献人员特殊奖励制度,发挥文化人才的重要作用。
2、完善服务功能,实施有效利用 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的落脚点是开展服务,发挥作用,要让其真正成为当地开展综合性群众文化宣传娱乐活动、普及文化科学知识的活动场所,成为农民朋友的美好精神乐园。
一是要结合全国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为契机,出台具体措施,开展免费开放工作。要将文化设施内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书报刊借阅、群众文艺演出活动等服务项目全部免费提供;一些辅助性服务如办证、存包等全部免费提供。通过免费开放,实现规章制度健全、服务内容明确、保障机制完善,设施利用率明显提高,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二是要打造文化品牌。制定各类鼓励措施,聚集本地人才优势,积极挖掘乡镇特色农村文化,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对本土文化、草根文化进行收集、整理、提升、包装,成为本地宣传文化的亮点,丰富文化站的自身内涵,扩大乡镇文化站的影响力和提升对外形象。
三是发挥带动功能。走出大而全的文化服务方式,组织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了解倾听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组织开展一些适应节季时令、符合农民口味的文化艺术类活动,如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展群众乐于参加的文艺体育活动、编发科技资料等,使农民群众在娱乐中受到教育。
3、加大财政投入、实施重点扶持 各级财政部门要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民生工程为切入点,进一步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要紧紧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籍保护、镇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文化发展基金,拓宽融资渠道;增添配套设施,完善和制定保障机制,对文化文化事业发展政策上给与倾斜,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要继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并加大财政投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文化设施的建设先进单位进行资助。建立健全各类文化场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管理机制,提高设施利用率,充分发挥设施作用。
第二篇: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及建议
吕梁市会计学校
1、学校近三年招生情况为2010年570人,2011年736人,2012年730人。学校现在校生规模为2023人,其中,中职教育开设会计、计算机及其应用、财政、物流管理等10个专业,在校生598余人;挂靠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开设会计与计算机操作技术2个高职专业,在校生1020余人;与吕梁学院联办经济系开设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2个专科专业,在校生405余人。学校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专任老师严重不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专业课54人,基础课43人,由于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本学期专业课外聘教师11人,基础课外聘15人以满足教学需要,建议给予增加教师编制。
2、学校现有内设机构及科级职数多于编办核定的职数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建议给予理顺,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建议增加教学与学生管理内设机构和科级职数。
3、学校经费只能满足日常教学使用,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2011年学校总收入1700万元,财政负担940万元,学校日常经费支出1480万元,财政负担率为65%左右,2012年全年预计总收入15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200万元,收取各种学费300万元,预计总支出1800万元,尚有资金缺口300万元,建议财政每年给予一定数量的专项补助款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而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基层反映公益性文化事业问题及建议
基层反映:边远牧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公民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之一,是支撑和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指标。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播知识、宣传教育、示范指导、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文化产品、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宣传阵地和休闲娱乐场所,进一步提高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作为经济欠发达边牧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虽有所发展,但受经济、文化、交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展还存在较多问题,用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仍然“捉襟见肘”,文化设施和设备仍然跟不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滞后发展已经影响到了边远牧区文化建设的整体步伐。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费投人不足,基层文化活动乏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但由于受地方财力的限制,边远牧区对文化事业投人较少,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文化事业单位只能勉强维持工作运转,而无力拓展业务。当前主要表现为: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投人有限;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氛围不浓,社会力量参与仍然缺位。
二、人才缺乏,文化竞争力不够强。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文化人才使用、培养和引进机制,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文化事业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成为制约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现有的文化人才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不适应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三、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创新乏力。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文化管理方法比较单一,过多地依靠行政管理和政策调节,文化市场管理缺乏统一的行政执法力量。文化服务不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为目的,造成公民的文化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文化事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没有发展动力。
四、基础设施和设备比较滞后,文化信息共享资源相对乏力。长期以来,新建的基础设施和新投人的设备比较少。现有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基本上都是使用了多年,已经老化,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有的地方文化设施还是非常简陋陈旧,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文化消费观念的形成,制约了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从长远来说也必然会影响地区的综合发展。
五、投融资体系不够完善,需要建立有力的投融资主体及平台。由于文化事业单位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界定不够清晰,该推向市场的没有政策以及体制界定不够明确,造成资金投人上的缺位和越位,从而制约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和民间资本多渠道融资的体制机制还未形成。公益性文化建设资金来源几乎全部依赖政府投人,社会各界参与投资很少,社会办文化、企业办文化的积极性还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文化事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机制较弱,不具备扩大文化市场所需资本的扩张能力。
面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边牧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认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把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重要目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人,增强活力,改善服务。要加强规划,合理充分地利用好现有文化资源,防止重复建设。
一、加大资金投人力度,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议上级要进一步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人力度,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给予倾斜,同时,进一步提高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及人员的基本运行经费,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议结合边远牧区实际,规划和建设一批既有民族特色、地域风格,又具有时代特征、为大众认可的文化设施。如科技馆、体育场馆、文化广场、全民健身园地、社区文化活动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并真正发挥好它们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发展天地的现实功能。
三、建立健全文化人才机制,切实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起开放的文化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和激励机制,培养和引进当前迫切需要的人才,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制定发展规划,创造良好条件,大力培养造就成批的优秀文化人才。要把培养、使用文化人才纳人自治区财政预算,在住房、职称、待遇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使优秀人才参加到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中来。要采取选送深造、在职轮训、联合办学(班)、以工代训等形式,培养一批在各专业领域能独挡一面的专业人才。
四、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法制化建设,真正确保文化事业平稳发展。:一是要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人与管理,应该及早纳人法制化的轨道,确保社会投人和服务的均衡。二是要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法制化建设,并以法律、法规方式,规范文化事业及其相关领域的所有行为。三是要建立一个覆盖操作、管理、监督的完整系统,切实保障社会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投人获得有效的使用,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实在的文化服务。
五、抓好基层文化建设,切实保障牧民和城镇低收人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大力度,改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使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和文化产品基本满足居民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要在牧区基本解决牧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要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保障和实现城镇低收人居民、残疾人、老年人和牧民工等群众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
第四篇:电子商务存在问题及建议
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电子商务是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我管会在进行调查之后发现如下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对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企业还把竞争焦点
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电子商务的应用只停留在信息发布的层面上,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是开展电子商务的环境条件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规范的、成熟的、完善的服务体系。
此外,电子商务发展所需的社会环境如消费者的购物心态、信用机制、法律法规等还不成熟。
二、发展建议
电子商务以其开放性、全球性、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在商务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建议根据“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行业管理,市场运作”的指导原则,进一步推进我县电子商务发展力度。
(一)加强宣传推介。一是面向普通群众开展网络购物强势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促进消费方式多样化。二是面向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培训活动,逐步提高企业对互联网的应用水平和基本技能。
(二)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政策支持。一是加强产业引导,建设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培训、项目咨询、技术指导、市场推广、产业政策解读等综合服务;二是加大资金扶持。设立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以及电子商务应用项目发放贷款,支持创业投资资金投入企业电子商务领域,吸引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来我县发展;四是实施电子商务税费优惠政策。对企业建设独立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可按项目当年实际投资额给予适当资助;对于中小企业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可对首期网络服务年费给予一次性资助。
(三)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鼓励和引导企业要积极引进人才,善待和培养人才,给人才有一个发展的空间;同时,企业也要重视现有员工的电子商务技能培训。重视人才开发,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以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四)促进网络营销。要大力促进商贸流通企业与互联网网商的交流沟通,着力推进网上商店、网上商城的快速建立和规范运行。支持本土商贸流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发展网上商城,强力整合我县商贸流通领域优势资源;要大力促进县与其他地区关于电子商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
(五)规范网上交易行为。要根据《商务部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的有关规定,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网上交易行为的管理,不断完善网上交易的信用评价体系和风险警示机制,切实维护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原则
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完善管理体制,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中的主体作用,建立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调发展。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强政策法规、信用服务、安全认证、标准规范、在线支付、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广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以环境建设促进应用发展,以应用带动环境建设。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把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实现形式,以技术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改造传统业务流程,促进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围绕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试点,推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探索多层次、多模式的中国特色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促进各类电子商务应用的协调发展。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相结合。抓住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机遇,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同时,建立有利于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管理体制,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市场监管,规范在线交易行为,保障信息安全,维护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秩序。发挥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整合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有效支撑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加大电子商务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加强电子商务的宣传、知识普及和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守法、诚信、自律观念的引导和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发展电子商务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企业和公民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
利用商贸流通业知名的地区品牌和整体商誉,整合现有电子商务资源,结合电子商务发展的政府服务和商贸物流信息指引需求,建设“乐从商贸网”官方资源服务平台,集中发布乐从商贸经济信息,宣传推介乐从电子商务平台,权威发布
政务信息,提供地区出行指引、网上商贸电子地图、餐饮住宿、交通租赁等服务业资讯。同时计划由政府牵头建立相关的非营利性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转型期的方向性指引和顾问服务。结合乐从电子商务应用的实际需求,建立乐从电子商务卓越中心,扩展政府服务功能,及时收集商贸流通或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环境的变化信息,定期征询专家意见,对调整法规进行解读,并制定适用性执行指引,同时协助企业与政府的沟通。
庞口市管会
**年**月**日
第五篇: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 规划管理体制不尽统一。
由于原城乡规划局从建设委员会独立时间较短,沿沿原来的管理体制。未能将城市规划和原
居巢区范围内二城镇进行统一—管理,存在规划只管理原巢湖市城区内的规划,且不包括经济开发区和民营经济园区规划,只是例行发证。规划编制和项目管理由开发区和民营经济园区管理,城市规划控制区之外的—湖及各乡镇由原居巢区城乡建设局管理,城区内么人建房由原区规划分局——及批后管理,市规划局审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但管理区内的工业项目,还对行政区规划内的经营性项目,温泉度假区规划及项目进行统计管理。管理体制不烦的问题建议成立规划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2.规划编制基础资料缺乏。
自2005年6月之后至今来再进行地形测绘的城市规划区内原来地形图参数资料不能反映城
市建设情况,乡镇几乎没有比例尺较出的地形资料,建议尽快进行测绘,以满足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需要。
3.城市及市区内矿山开采对山体及城市周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建议应封闭矿山,禁止开采
并进行环境恢复。
4.城市监察管理在原规划局,建议按合肥市管理模式由综合执法局统一管理。
规划编制建议:
1.巢湖市概念性总体规划尽快编制,重新明确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
2.巢湖市近期建设规划在概念性总规之后明确近五年规划建设范围。
3.尽快完成《高铁沿周边地段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以利于正在建设的高铁项
目衔接配套。
4.编制概念性总规之下的各专项规划及重点片区控规。
5.尽快编制自2010年以后因路桥大会战而拆迁需安置的安置点修建性规划及审批(由于
及需安置的面积较大,户数较多,具体由原城投公司实施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