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基层文化建设指导(小编推荐)
公司基层文化建设指导
在公司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下,企业文化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向前推进。部分单位和基层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凝聚了发展力量,树立了良好形象。但在基层文化建设方面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纠正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错误倾向,解决部分基层单位文化建设困惑的问题,企业文化处组织编制了《公司基层文化建设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基层文化建设常见问题
“学”与“用”脱节。有的单位没有经过系统吸收消化,对基层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和意义的认识浮浅片面,没有针对本单位的实际特点总结提炼文化精髓,由于文化理念没有与员工的想法对接,所以员工认可度不高。有的单位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民主管理、文体活动等工作内容装到企业文化这个”筐”里,将“宗旨”、“精神”、“理念”、“准则”、“作风”等概念相互混淆。
“知”与“行”脱节。企业文化是“知”与“行”的统一体,不仅要有正确的理论,还要切切实实地予以践行。恰恰就是在“行”这个层面上,一些基层单位仅停留在贴标语、挂展板等表层上,宣传上华丽时尚、热烈响亮,但不注重企业文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出现了只重视表层外观而轻视实质内涵的现象。使文化建设仅在少数管理层面上策划,没有组织、没有考核,更没有真正动员基层员工积极参与,导致员工认同度不高。“首”与“尾”脱节。一些单位没有将企业文化纳入管理范畴,没有扣准制度规则,没有与战略管理、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管理程序等重要环节相连接,文化与管理“有两张皮”现象。
二、基层文化建设的定位
在开展基层文化建设中,要把基层文化作为提升管理、推进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目标愿景的导向功能、促进员工奋发进取的激励功能、团队精神的凝聚功能、规范员工行为的约束功能、美化站队形象的辐射功能,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在基层站队建设中的定位,避免基层文化建设偏离轨道、脱离实际。
1.必须融入基层管理。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要明晰企业文化与基层管理的关系,既不能将基层文化凌驾于基层管理之上,又不能将基层文化与基层管理相隔离,从而步入用文化代替管理的误区。基层文化建设必须与基层管理紧密结合、深度融合,达到用文化的“软约束、软调控”推进管理的“硬约束、硬
调控”,使硬性管理逐渐变成一种意识、一种氛围、一种习惯。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基层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作用。基层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尊重员工意愿、了解员工需要、掌握员工诉求、关注员工成长、推动员工发展,使企业文化成为协调关系的润滑剂、促进和谐的粘合剂。
3.必须明确建设目标。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要弄清楚基层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哪里,基层文化建设最终的目标是什么。通过基层企业文化建设,大幅提升基层的管理水平,使管理由制度强化向文化引领转变,确保基层管理规范有序、科学有效;不断提高基层员工的综合素质,培育一支忠诚企业、文明守纪、情趣健康、业务精湛、积极进取的员工队伍;努力塑造基层单位形象,建设一个秩序井然、生机盎然、活力迸发的规范化、人本化、家园化车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员工的凝聚力,提升队伍的战斗力。
二、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领导带头的原则。树立企业文化首先是领导文化的思想,企业文化要反映出基层领导的思想韬略、工作策略、管理理念、领导艺术等。在具体工作中,领导应当做基层文化的
倡导者、引领者和执行者,做到先知、先想、先做,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当先锋、做表率。
2.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树立企业文化是集体文化和群众文化的思想,动员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其中。在培育提炼文化理念和制定工作方案中,要充分体现员工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价值取向;考虑队伍状况和车间特点,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吸引广大员工群众积极参与。
3.坚持正确导向的原则。要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网络等宣传载体,通过文化理念故事、班前会、小座谈、小讨论等形式,大力宣贯企业文化,使员工逐步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主动践行文化理念,成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者。
4.坚持务实有效的原则。开展基层文化建设要始终贯穿一个“实”字,力戒形式主义、摆花架子,求文化理念与日常管理高度融合之真,务文化引领企业管理上水平之实,把文化辐射到管理的全过程,确保文化建设在凝聚队伍、提高业绩、树立形象方面取得实效。
5.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把基层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精心雕琢,倾力打造。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既要克服因不懂不会而气馁懈怠的畏难情绪,也要克服因小有成效而沾沾自
喜、停滞不前的自满心理。要有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要有坚定愿景、放眼长远的胸怀,坚决杜绝权宜之计和短期效应。
三、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遵循“逐步渗透、典型引路、上下互动、全面推开”的工作方针,坚持基层管理与基层文化的紧密结合,从“六个一”着手:即形成一套富有本单位特色的文化理念体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采取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设计一套符合实际的活动载体,培育一批发挥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建设一支和谐精干的员工队伍。
四、基层文化建设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工作中。
1.理念识别系统。建立一套符合基层实际和特点的理念,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员工识别、认同本单位的第一途径。理念要科学延伸公司文化理念,做到内涵一致,外延
富有本单位特点,内容具体生动吸引员工。要把握本单位特色和文化传统,科学确定目标愿景,认真总结提炼文化理念,形成独特精炼的理念体系,做到单位有单位精神,班组有班组风气,个人有岗位信条。要动员员工参与理念提炼,使员工在提炼理念体系的过程中接受一次深刻的教育,从而更加了解本单位的历史,明确使命和个人肩负的职责,对单位的工作目标和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2.行为识别系统。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行为体系,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建立行为识别体系要以文化理念为核心,用理念指导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制定。要认真贯彻《公司员工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单位员工素质实际和特点,制定符合本单位的员工行为规范,对员工的日常行为、岗位操作、职业操守、职业纪律等进行规范和要求,并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日常考核,约束员工的举止言行,使员工工作有遵循,生活有参照、行为有约束,做到办公生产井然有序,日常行为彬彬有礼。
3.视觉识别系统。标准化、规范化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要以集团公司品牌(标识)建设有关规定为基础,结合本单位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和硬件设施等实际,对工作场所、设备设施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对工作环境进行人性化的美化和
改造,达到整洁、优美、和谐、统一的要求,使人从视觉上品味出基层文化的内涵,形成一张积极自我推广和展示的名片,彰显基层新形象。
五、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加强培训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基础,认识是执行的前提。培训是引导员工转变思想和提高认识的有效途径。开展基层文化建设,要让员工掌握相关企业文化知识,了解本站单位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弄懂本单位的理念内容,明确本单位文化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要结合实际拟定培训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活化载体,采取培训会、座谈会、企业文化大家谈、企业文化故事会等形式,吸引员工接受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认同,让员工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其中,实现从“要我这样做”到“我要这样做”的转变,使员工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操作者。
2.发挥领导作用。领导在基层既是决策者,也是执行者,更是员工眼中的引路人。领导的一举一动是员工关注的焦点和效仿学习的榜样,领导的表现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因此,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要彻底改变领导不闻不问不管、支部书记大包大揽的工作局面,要发挥本单位班子的集
体智慧,共同研究、共同商议、共同决策文化建设的重要事项,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单位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有长远的战略思考,共同为开展好基层文化建设出点子、定思路、想办法。从文化建设方案的制定到工作措施的设计、从具体工作的组织到各项活动的参与,领导都要亲自动手、积极动脑、身体力行,做到要求员工做的领导首先去做,要求员工不做的领导带头自律。通过领导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员工发挥最大的潜力。
3.培树先进典型。先进典型人物是基层单位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是激励其他员工学比赶超的标杆。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慧眼识金发现典型,有的放矢培育典型,优中选优树立典型,努力培育一批代表性强、示范性好、影响力大的优秀典型。要结合本单位特点和文化建设方向,确立所选树典型的类别和培育典型的标准,按照“思想道德好、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工作业绩佳”的要求,把那些真正代表基层形象、真正令广大员工信服的优秀员工选拔上来,精心培育,大力培树。为了保证先进典型的质量,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对先进典型实行动态管理,经常督促,使其保持荣誉和先进性。要适当给先进典型压担子、指路子,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工作中始终发挥示范作用。此
外,要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用典型的感人故事影响带动身边员工,激发广大员工奋发进取的积极性。
4.强化制度约束。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是弥补文化“软”管理的有效手段。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必须本着先强化后文化的思路,借助制度的刚性约束力,推进文化理念与日常管理相融合。从强化制度管手,逐步过度到文化管心,做到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刚柔并济。要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要通过制度约束,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力和执行力。
5.加强载体建设。载体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载体建设上,要坚持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重实效。要在持续开展“四个主题教育”和“企业文化下基层活动”的基础上,重点策划好“自选动作”,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文化建设载体。在载体策划上,要认真研究本单位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分析员工群众的关注点、兴趣点,使载体既符合本单位生产管理实际,又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参与;既能将本单位的文化理念形象化、具体化的展现出来,又能确保载体落实本单位文化建设总体思路,富有生命力。在载体运行
上,要灵活推进,针对不同时期员工队伍的变化,灵活调整工作方式方法,确保精心策划的载体成为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载体深化上,要抓实发动、运行、激励、总结、提升各个环节,确保新鲜载体成为长效载体。坚决摒弃照抄照搬、盲目效仿的工作作风,要通过切实有效的载体,让基层文化在求实创新中永葆青春,焕发活力。
六、基层文化建设的保证措施
1.组织保障。基层单位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领导,成立由班子成员、班组长、业务骨干组成的领导组织,负责本站队文化建设的领导、策划、组织、协调工作。要明确分工、明晰职责,形成支部书记为总协调人、其他成员各有分工并通力配合的工作体系,使基层文化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有序开展。
2.制度保障。完善基层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建立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责任体系,保证基层文化建设有序开展。完善基层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目标,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与生产经营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促进基层文化建设有效开展。结合实际制定基层文化建设管理标准并积极执行。
七、基层文化建设的推进步骤
文化建设是一个自上而下、由表及里、从浅到深的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开展基层文化建设要遵循这个规律而进行。
1.搞好调查研究。对本单位文化现状进行调研和诊断,是开展基层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基层单位领导要通过整理历史资料,总结以往工作经验,深入员工群众调研等方式,了解掌握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传统习俗、工作习惯、工作作风、精神支柱等,还要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状态、精神追求、志趣意向、理想愿望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分析,确定本单位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思路。
2.制定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是开展工作的指导文件和重要依据。基层班子要召开班子会,想办法、出主意、定措施,共同研究商讨、共同制定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方案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要明确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总结提炼出本单位特色的理念体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和活动载体,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保证工作方案的贯彻落实。
3.加强文化宣贯。文化宣贯是开展基层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在做好工作方案宣传解释的基础上,重点对文化知识和理念进行传播灌输。通过培训会、文化理念征集、企业文化故事
会等各种有效形式,对员工进行宣贯,使员工从逐渐认识、理解企业文化到主动接受、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在员工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根植于员工心中,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程度和参与热情。
4.采取措施推进。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是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手段,是把理论变成实践的桥梁。要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和责任分工,各负其责统一协调地开展工作。要有计划、分步骤地采取得力措施有序推进。要重视推进过程,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要清楚哪些措施有效,哪些措施不力,哪些载体是注重实效,哪些载体是走形式,在推进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保证基层文化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
5.做好经验总结。经验总结是促进工作不断提升水平的方法。在基层文化建设中,领导要做“有心人”,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发现亮点。要建立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日志,把日常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记录,留下痕迹,并及时召开班子会、阶段总结会进行分析探讨,及时总结文化建设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发生在身边的员工故事和先进事迹,并适当加以宣传和推广,为下步开展文化建设积累经验。
八、基层文化建设的评价
1.领导责任的落实。企业文化处要围绕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是否重视、是否认识到位、是否分工明确、是否履职尽责、是否率先垂范、是否掌握情况,开展自我评价,以此衡量领导责任的落实情况。
2.工作质量的评价。企业文化处对基层文化建设的质量、效率、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看工作方案是否符合实际和有操作性,看基层文化建设是否有特色、有亮点,看措施载体是否得力、是否有推动力,看工作落实是否扎实到位,看员工执行是否有力,看工作任务是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看基层面貌是否有所改观,看员工素质是否有所提升等。通过以上“八看”,来评价文化建设的质量。
3.员工认同的程度。开展基层文化建设要时刻关注员工群众的反应和意见。企业文化处要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员工对本单位文化建设的看法和观点,虚心听取员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批评,了解员工对本单位文化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形象识别是否理解和遵从,对本单位文化建设的措施方法是否乐意执行和参与,通过调查了解员工的认同度来判断文化建设思路方向的对错,以便加以修正和改进。
4.工作成果的展示。文化建设的好与坏、成与败最终是用成绩来评价的。要通过成本控制情况、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工作经验推广情况,来衡量基层单位管理是否上水平;要通过员工在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劳动竞赛中取得的名次、在技术革新中取得的成果、在岗位技能上的等级、取得的各个级别的荣誉,来衡量员工素质是否有提高;要通过了解员工是否有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是否有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是否有勇于奉献的高尚品质等,来衡量基层单位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否有提升。通过工作成果的展示来评价文化建设是否卓有成效。
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便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质决定了基层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它伴随着各单位成长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必须坚持不懈、不断创新,使基层文化建设永远焕发活力,充分发挥它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塑形功能,为站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永不枯竭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第二篇:基层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十五”期间,要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转发这一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党的十五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文化工作,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状况得到较大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也要看到,目前基层文化建设仍比较薄弱。在部分农村,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一些地方愚昧迷信活动抬头,腐朽思想蔓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滓泛起;少数地方非法宗教活动猖獗,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阵地,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
(一)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搞好基层文化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
(二)基层文化建设总体要求是: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摒弃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十五”期间,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加快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三)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城市要在搞好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要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中开辟老年、少儿和残疾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学校)、青少年校外文化活
动设施和场所。要努力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可分设文化馆、图书馆;经济欠发达、人口规模较小的县可将文化馆、图书馆合二为一建设。农村要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地广人稀、人口分散的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边远山区和农牧区要积极发展流动文化车、汽车图书馆和流动剧场等。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要落实文化设施建设任务。民政部门实施的“星光计划”,要将资金落实到社区老年活动设施建设上,促进社区老年活动的开展。
(四)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把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作为重点列入建设规划。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和有关要求,在城镇建设中,统筹规划城镇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和经济开发区必须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文化设施。新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经营性文化设施所需用地,可以划拨供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划拨;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应在地价上适当给予优惠。城镇建设确需征用文化设施用地,必须做到先建后拆,或建拆同时进行,要保证重建的文化设施规模不低于原有的规模。
(五)切实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完善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必要的设备和装备,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要防止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要坚决收回被挤占、挪用的文化设施。机关、学校、部队、企业的内部文化设施,凡有条件对社会开放的,要采取多种方式开放内部文化设施,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方便。要加强对城镇大型露天文化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各级文化部门要搞好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三、努力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文化队伍
(六)建立健全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街道)文化机构的工作岗位规范,逐步实行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充分发挥中央文化单位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市)文化机构的积极性,尽快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不断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要改善队伍结构,以适应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工作的需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关心和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证工资的按时发放,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七)积极推进基层文化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科学管理,吸引人才)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在市县乡机构改革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的意见》(中办发〔2000〕30号)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乡镇设置集文化、宣传、广电、体育、科技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文化机构。同时,要积极解决农村电影放映队伍的编制问题。
(八)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鼓励社会文化团体、民办文化类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发挥民间一人的作用。)
积极鼓励民办社会文化团体、民办文化类非企业单位和文化经营户的发展,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注意发挥民间艺人在活跃基
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完善城市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鼓励社区有文艺专长和组织才能的居民担任社区文化指导员,辅导和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建立和完善民间文艺团体注册登记和监督检查制度。在各类文化比赛和交流方面,民间文艺团体和民间艺人享有与公办文化事业单位及其人员的同等权利。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九)利用现代科技推动先进文化传播。(建立完善文化体系,加快网络建设,提高农民阅读水平。)
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加快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提高资源共享水平。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整合和开发现有图书、音像、信息等文化资源,以发展数字文化网络为突破口,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丰富的经济信息和文化服务。特别要从提高农民的阅读水平和质量入手,发展网络终端,普及网络应用知识,帮助农民脱贫治愚,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积极繁荣社区文化。(利用街道、社区的文化设施,引导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要充分利用街道文化站、社区服务活动室、文化广场等现有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发挥社区内的各种专栏、板报的宣传教育作用。因地制宜地搞好群众性歌咏活动。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引导社会举办和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
(十一)推进农村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发展民间艺术)
继续发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和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特色艺术。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开展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努力搞好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力争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鼓励发展庭院文化。艺术表演团体、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等要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发挥作用,深入基层为群众送戏、送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要充分发挥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的作用,积极探索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文化下乡新方法和新形式。
(十二)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文化市场,整顿文化市场秩序,制止传播色情、暴力等违法活动)
各地区要根据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文化市场建设、发展和管理规划,逐步建立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内容丰富、健康规范的文化市场。积极引导群众的文化消费,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加强对娱乐、音像、演出等文化市场的管理,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坚决制止传播各种色情、暴力、愚昧迷信等内容的违法活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机构和稽查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日常工作所需经费,采取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五、切实加强领导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十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在县(市)、区级人民政府。要继续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市)活动,实施少儿文艺“蒲公英计划”和知识工程,落实《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2001年至2010年建设规划》。
(十四)切实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经费投入、文化申遗)
要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对于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保证各级公共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购书经费。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备及其维修、流动文化车购置、文化信息网络建设、文化队伍教育培训、老年教育等经费的投入,特别要对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予以重点扶持。要适当增加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专项补助经费,加强对具体项目的论证和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扶持有代表性和有影响的农村区域性民间民俗艺术活动、艺术项目,资助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及其资料的抢救和整理等。保证每年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乡镇文化机构集中配送一定数量的图书。
(十五)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号)精神,切实搞好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有关专项资金制度;鼓励对社会公益性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捐赠。有关部门要对现行文化经济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新闻媒体要加强对现行文化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要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文化建设投入格局。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抓紧制定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政策法规。
国办转发文化部等三部委有关意见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由以上3部委1月下旬上报国务院,并已经国务院同意。意见指出,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十五”期间,要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意见认为,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城市要在搞好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要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中开辟老年、少儿和残疾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学校、青少年校外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要努力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可分设文化馆、图书馆;经济欠发达、人口规模较小的县可将文化馆、图书馆合二为一建设。农村要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地广人稀、人口分散的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边远山区和农牧区要积极发展流动文化车、汽车图书馆和流动剧场等。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要落实文化设施建设任务。民政部门实施的“星光计划”,要将资金落实到社区老年活动设施建设上,促进社区老年活动的开展。
同时,要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把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作为重点列入建设规划。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和有关要求,在城镇建设中,统筹规划城镇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和经济开发区必须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文化设施。新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经营性文化设施所需用地,可以划拨供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划拨;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应在地价上适当给予优惠。城镇建设确需征用文化设施用地,必须做到先建后拆,或建拆同时进行,要保证重建的文化设施规模不低于原有的规模。要切实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完善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必要的设备和装备,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要防止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要坚决收回被挤占、挪用的文化设施。
意见还强调,要努力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文化队伍。为此,要建立健全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街道)文化机构的工作岗位规范,逐步实行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关心和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证工资的按时发放,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积极推进基层文化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在市县乡机构改革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的意见》中办发〔2000〕30号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乡镇设置集文化、宣传、广电、体育、科技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文化机构,同时积极解决农村电影放映队伍的编制问题;要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
意见指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就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推动先进文化传播、积极繁荣社区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和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
意见还就切实加强领导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在县(市)、区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要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对于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保证各级公共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购书经费。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备及其维修、流动文化车购置、文化信息网络建设、文化队伍教育培训、老年教育等经费的投入,特别要对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予以重点扶持。
意见最后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号精神,切实搞好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有关专项资金制度;鼓励对社会公益性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捐赠。有关部门要对现行文化经济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抓紧制定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政策法规。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
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
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
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第三篇: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提升勘察队伍素质(勘察公司)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提升勘察队伍素质
——工程勘察公司 荆少东
工程勘察公司2003年获得管理局名牌基层队荣誉称号,现有职工98人,下设12个班组;公司共有党员32人,设5个党小组,按党员覆盖班组、专业分工与班组运行特点设12个党员责任区。拥有国家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公司主要为石油地面工程建设提供前期勘察技术资料,业务领域遍及四川、陕西、福建、浙江等20多个省及非洲加蓬、肯尼亚等部分国外地区,公司外部市场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80%以上。
在公司2011年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基层单位及机关科室中有13家提及“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建议,其中8家涉及企业文化发展建议。勘察公司对该议题建议如下: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目前设计院职工收入相对油田其它单位已在高位,单一收入的提高已不能再1:1的提高职工的积极性与效率,在此种状况下,企业文化的影响就不仅仅停留于精神层面,而是会上升到物质层面,成为职工提高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催化剂与倍增器。
近几年,经过川气东送、川东北联络线、普光气田等一批重点勘察项目的磨练,勘察公司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有了大幅的提升。但勘察公司人员多、岗位多、覆盖三大系列,存在个人素质差别较大、队伍管理难度较大的现实,这也暴露了我们在思想作风建设、联系群众、规范化管理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依据勘察工作特点,我们重点在艰苦奋斗的传统文化、团结协作的和谐文化、规范管理的行为文化和精益求精的学习文化等四个方面开展基层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进一步弘扬勘察优良传统,稳定技术骨干队伍,促进和谐单位建设,各项管理进一步规范化,职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了新提高、队伍素质有了新提高。加强艰苦奋斗的勘察传统文化建设
勘察公司员工长期在野外工作,川东北的崇山峻岭、内蒙多伦的冰天雪地、海南的热带环境,都是勘察现场艰苦环境的真实写照,公司常年都有一批员工200多天,甚至300多天奋战在外部市场,家庭无法顾及,老人孩子无法照顾,他们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基石,一年来,勘察公司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以苦为荣的勘察传统文化。1)每年初勘察公司都会请离退休的老同志与青年技术人员进行座谈交流,将老师傅长期形成的严谨细致、不畏艰苦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实现勘察传统文化的传承。2)结合“主题”活动,3-5月紧紧围绕公司开展的胜利花苑居住工程、青东5海上开发工程、仙河污水处理厂工程等油田内部重点工程勘察工作开展了“比学赶帮超”活动,其次围绕甬台温长输管道工程、福建LNG二期详勘、江西成品油管网二期勘察等外部重点工程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并有选择的在公司信息网上进行了报道。3)结合“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开展,在七一前夕,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活动的系列报道宣传,及勘察公司我身边的党员故事等内部党员先进事迹交流,先后宣传了长期在艰苦环境工作的徐帅陵、马学东、雷中华、李宝华等党员,其中马学东作为一名回族青年,克服与工作在孤岛厂的妻子两地分居的现状,长期坚持在江西、内蒙、浙江等外部市场,徐帅陵、雷中华、李宝华等勇挑重担,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较好的运行了甬台温、金丽温等一批急难险重项目,带动了公司一般项目的良好运行。4)公司在班组长会、党员大会、职工大会上大力弘扬勘察优良传统,弘扬勘察不怕艰苦、精益求精、攻坚啃硬的作风,宣传在陕西勘察现场坚守岗位的傅玉、杜军、胡升瑞等同志,大力宣传为了公司的发展长期在外坚持工作的钟储汉、王镇、张军伟等员工,那些舍家忘我,长期投身积极投身外部市场,兢兢业业工作的员工始终是公司的楷模,公司在奖金发放、评先创优给与倾斜。加强团结协作的和谐文化建设
勘察公司人员多,岗位多,没有大家的协调配合,任何勘察项目都很难完成,因此公司大力倡导团结协作的和谐文化,努力营造和谐氛围,构建和谐单位。1)深入联系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结合“公开承诺”活动,勘察公司认真征求职工的意见,班子成员采取“深入现场、深入班组、深入群众”三深入的工作方式,广泛征求了解群众在工作、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意见 和建议,并进行了归纳,包括规章制度在工日考核等方面不够完善;在联系群众方面,沟通不够,职工业余生活比较单调;HSE管理在实际项目、尤其是外部市场落实不到位;生产任务繁重、勘察质量在审核审定把关方面控制不严;工作繁重、职工培训机会较少、新技术学习应用普及不够;库房管理、设备管理不规范,设备保养不及时;临时用工管理不规范等很多方面,以上各项意见公司都进行了认真的整改。2)重点加强勘察项目中班组与班组,测量与勘察两专业的配合,在延气2井至128井输气管道工程、直罗—富县管道工程、关中环线等勘察项目中,公司事前都主动将班组和专业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共同分析专业间的交叉点,最大限度的交叉作业,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广大员工也在实际工作中树立专业互相配合,班组互相配合的理念。其中江西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勘察单独中标Ⅲ标段,标志着我院首次进入江西成品油销售市场,现场3家勘察单位同台竞技,我们凭借勘察测量一体化的良好沟通与作业模式,在提交产品质量与工期进度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赢得了业主的赞誉。3)为了加深对长期在野外职工的关心,落实“连心桥”活动,公司已经完成了所有员工的家庭信息统计表,为人性化管理打下了基础,及时探望生病住院职工,帮助家庭困难的职工切实解决后顾之忧。由于勘察工作的特殊性,50岁以上长期在外业是不现实的,对那些年级较大,身体健康状况不适合外业的员工,如操作系列的老工人,以前为勘察的发展做成了自己的贡献,那时条件更艰苦,待遇还低,现在老了,该照顾的就照顾,只要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样是对公司的贡献。公司还适时召开外部市场家属座谈会,组织外部市场家属开展联谊活动,工会、团支部定期去慰问已经退休在家的老勘察职工和遗属,努力构建和谐单位。加强规范管理的行为文化建设
规范管理是勘察公司始终追求的目标。1)加强党小组和班组“两个小组“建设,党小组党员构成了公司骨干,起着引导示范作用,班组是执行公司各项规定的基层单位。公司要求党小组和班组必须形成简要的活动记录,围绕生 产任务、技术进步、安全生产、班组建设等方面开展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落实,不断改进。2)引导并充分发挥各班组自主管理职能,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如地质技术组的“四有”工作法、土工试验组的“三必谈、三提高”工作法等特色活动,各班组凝练班组格言、结合各自业务特点出版了勘察班组风采录,极大提高了班组的自主管理水平,3)修改完善规章制度,我们在修订工日考核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还修订了党员干部廉洁规定,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修定了周一安全生产会规定,每周的会议纪要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所有班组长,包括在外部市场的班组长,还在公司公开栏进行公开,让全体职工知道公司的每周的安全教育、生产任务、基层建设等信息。其次重点抓外部市场直接成本管理、外部大型项目都是项目正式开始前提交直接成本计划,项目完成后提交实际发生费用,再根据工作量变更情况进行偏差分析,做到计划的动态管理和成本的动态管理,形成按照程序办事,大胆工作的氛围,确保勘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4)加强勘察设备和试验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定期进行勘察设备保养检查,规范现场标准化管理,重点整改土工试验室环境,做到检查不检查一个样,公司试验设备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加强精益求精的学习文化建设
随着公司勘察区域的扩大,植被茂密、崇山峻岭区域的测量、大江大河定向钻或江底隧道勘察、复杂区域长距离隧道勘察、山区站场边坡勘察等勘测技术也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采用的勘察新技术也越来越多,公司大力倡导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学习文化建设,不断跟踪当前国内勘测新技术。1)围绕重点勘察项目加强现场学习,把大湾区块勘测、汉中-安康输气管道现场技术支持、福建LNG山遂勘察等重点难点项目作为学习的环境,在老师傅的指导下,近几年新毕业大学生如刘晓忠、李志华、宋敬泰、张鑫、刘树生迅速在实践中成长起来,在公司技术骨干蔡润彬和钟储汉的带领下,公司自行编制的的勘测专业软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公司完成各类勘察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蔡润彬负责完成的“长输管道勘测设 计一体化软件”,极大提高了我院管道设计的效率与水平。在常规勘察技术的基础上,补充发展物探技术,引进可控源大地音频设备,由青年技术骨干马学东担任应用开发负责人,通过技术公司从吉林大学引进2名物探专业人才,实现设备与人才的同步成长,并藉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3)发挥“导师带徒”在技术传递、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方面,首先应在本专业选择职业道德修养高、技术素质优、责任心强的技术骨干作为导师人选,注重技术、更注重“师德”,不仅要传授技术,更重要的是爱岗敬业与热爱胜利设计的精神、作风与态度的传递。3)加强技术交流,一是加强公司内部技术交流,利用人员集中的时间开展内部技术培训,对川气东送长输管道勘察等进行技术总结与交流,二是积极参加行业技术交流,先后选派技术骨干参加全国勘察协会、中石油勘察中心站、山东省勘察协会组织的有关学术会议和新规范标准培训,及时跟踪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技术。
基层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逐步在员工中形成共同的愿景目标、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制度规范、共同的行为习惯。一年来,勘察公司紧紧围绕生产实际,尤其是外部市场重点勘察项目,本着务实的原则,针对工作中的不足,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公司的职工队伍素质有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了增进,近几年毕业的青年技术人员在实践中迅速成长起来,截止目前,勘察公司油田内部常规产值已接近去年的两倍,总产值已基本实现年初签订业绩合同的挑战值。
第四篇:浅论加强基层公安文化建设
公安文化建设是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公安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在当前新形势下,要切实担负起公安机关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加强基层公安文化建设尤为重要。下面谈谈个人粗浅认识。
一、公安文化的内涵、作用就社会文化角度上说,教育、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属于社会文化方面的范畴。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相互交流经验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各种文化都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也就是说科学文化是公安文化中最基础性的。某种程度上看,公安队伍这个群体的文化知识程度高低,直接关联着其政治业务素质。公安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说是各级公安机关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公安宣传、公安理论、公安政治思想教育等等,是宣传、弘扬公安警察精神、增强公安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载体。一种文化理念都是为其行业的宗旨、中心工作任务而服务的,公安文化也不例外。其功能和作用具有凝聚警心、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公安机关的综合能力建设。从本质上是要以人为本,核心作用是提高人的素质,加强公安队伍建设,为了建设一支能够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高素质的公安队伍。
二、加强公安文化知识建设,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公安文化是公安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没有科学文化,就不能有效地从事打击、管理、服务等各种职能任务。任何人、任何群体的综合素质,也都是以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的。在新时期科学文化的迅猛发展,各种科学知识和技术,更加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信息社会和传媒时代,必然对加强公安文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同时加强公安文化建设也是提高公安文化素养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一支知识型的公安队伍,就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法律知识和执法业务水平,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能力,达到精通业务,思想敏捷,反映灵活,能应对各种复杂的事件局面及环境。古人云:“文以明道”。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对于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使人明哲懂理,还能够有益于陶冶情操,培养多种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当前基层现状分析诚然,公安文化这个概念是非常丰厚的,笔者仅从一个侧面进行探讨。据调查,目前公安队伍中,特别是在基层公安队伍里,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有一半以上比例,应该说这个队伍的文化层次还是较高的。就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一个良好的条件基础。再加上经常不断地接受系统的教育,从整体上是比较优秀的。但也毋庸置疑有极少数由于缺乏学习,素质低下,不仅在工作上无所是是,而且举止不雅,出口脏话连篇,有的在同志间称兄道弟甚至于拜把子,有的在表面上似乎你好我好,但在背后你争我斗,闹不团结等等。这些都表明由于受到低级庸俗文化的冲击及影响,既削弱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也严重损害了人民警察的形象。形成和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当然主要是主观不能够认真学习,注重自身修养,也有不注重公安文化建设的因素。我们在队伍建设上,历来主张政治建警、从严治警,如果不注意公安文化对队伍建设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势必也是事与愿违,欲速不达,这就是说必须兼以文化育警。众所周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安工作所担负任务是相当艰巨繁重的,基层公安民警整天忙于业务性工作,在他们的生活中除了工作之外,很少有闲暇的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按照要求,基层派出所要有“五小”,可是由于经费短缺等原因,真正能够达到要求的能有多少?就连几千元钱的小阅览室都没有能力办起来,这就很难能够满足公安民警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四、加强基层公安文化建设的几点看法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推动公安文化建设沿着正确轨道前进,从而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铸造坚强的精神支柱。***部长在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公安队伍作为一支拥有170多万人的纪律部队,必须有强大的精神纽带来凝聚警心,必须有共同的信念作为精神支撑”。公安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树立弘扬新时期的人民警察精神,那就是“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加强领导,深化思想认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落实的根本。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正确引导全警尤其是领导层对公安文化建设的内涵、重大意义及作用的认识,使其认识到,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公安队伍,就必须大力加强公安文化建设。
第五篇:基层农村文化建设
基层农村文化建设
摘要:加强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由于当前农村文化的发展仍然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道德状况、文化基础设施状况、文化发展资金不足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积极探索推动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加强
0 引言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都离不开文化建设。但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基层和广大农村的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品和服务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还相当贫乏。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影响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整体而言,我国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的发展。
1.1 农民落后观念和思想道德状况的制约。在信息时代,广播、电视和电脑等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为农民了解外界信息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但是由于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平均主义、保守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家族观念、封闭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农民不能大胆接受改革创新的新思想、新观念。特别是个别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上仍然保持“重经济、轻文化”的想法,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家族、宗教势力兴起。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农村的道德状况普遍受到冲击,集体主义思想、团结互助精神淡化,法律意识淡薄,诚信缺失,不敢创新,发展、竞争意识不浓,一些传统陋习,如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以富欺贫、以强凌弱等现象在一些地方相当严重。农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村风受到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侵蚀,既恶化了农村的道德环境,也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1.2 基层文化建设资金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2007年,全国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投入56.13亿元,其中直接为7亿农民提供文化服务的乡镇文化站财政投入为14.99亿元,人均仅2.06元。2008年,中央投入2亿元,安排12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11月,中央又专门安排8亿元用于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虽然投入在逐步增加,但与农村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加上一些地方乡镇财力困难,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到重要的工作日程,文化建设投入经费较少,一些农民文化站年久失修,图书和活动器材、设备奇缺,文化站、图书室形同虚设,没有专人负责,没有活动经费,设施简陋不堪,还有的农村几乎没有文化设施。由于农村文化活动单调,农闲时缺少健康的文艺活动,农民除了看电视,主要是打麻将和赌牌,还有的靠宗教和封建迷信填补空闲时间,导致农村社会风气复杂化。
1.3 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待遇不高,文化队伍素质偏低。与农村其他事业相比,文化工作相对清苦,付出的劳动和工作成绩难以得到及时的肯定。农村文化站文化专干不能专起来,资金投入不足,工资待遇不高,既难以评上专业技术职称,又几乎没有提拔晋升的机会,导致广大文化专干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劲不足,更难以吸引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缺少职业培训机会,致使目前基层文化干部的专业理论素质偏低,对各项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欠缺。种种原因导致较高素质的文化队伍难以组织和建设,队伍定性也不强,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4 基层文化产品严重不足。现阶段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科学技术,二是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三是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文学书籍,四是面向农村大众的文化娱乐。富裕起来的农民既需要帮助指导农民致富、维护农民权益的知识和书籍,又需要符合农村观众口味,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健康文明、喜闻乐见的演艺文化产品,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产品中,针对城市、关注白领的产品比较丰富,而面向农村、关注农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却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2.1 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观念创新,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首先要提高农村干部和群众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文化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要求和自觉行为。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其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广大农民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观念创新。再次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筑新农村建设的道德支撑,建设文明、民主、和谐、友善的乡风、村风、民风,提高农村的精神风貌和文明水平。
2.2 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建立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基本经费由各级财政承担;同时,制定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融资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对农村文化产业的投资,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基层文化必须有阵地、有设施,要按照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重大财政项目向农村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电视进万家、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努力使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一个大的改观。要按照综合性、多功能和有阵地、有经费、有人员的要求,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积极探索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新路子,扩展功能、共建共用,形成融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科学普及、体育活动等于一体的文化中心,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效应。
2.3 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方针。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的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无论是进行文化建设还是开展文化活动,无论是创作生产文化产品还是提供文化服务,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
发,充分考虑基层特点、体现群众意愿。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文化饥渴得不到缓解,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实现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一定要关注农村社会、农民生活,聚焦农村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增进同农民群众的感情,以农民为核心,把农村和农民作为我们的根、本,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文化素质、科技水平等。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多提供农民群众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创作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农村生活、激励农民斗志的优秀作品;多开展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做到为亿万农民服务、为亿万农民歌唱、为亿万农民送欢乐,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4 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多民族国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一定要注意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切合当地风土人情,切合当地文化传统,真正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发掘各地的文化资源,使文化资源优势成为文化资产优势,成为文化发展优势。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日,尤其是民族传统节日,因地制宜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传统文化活动,举办农民艺术节、文化大院、文化科技大集、民俗节、特色旅游节、根雕、绘画、剪纸等乡土特色文化活动,扭转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枯燥、乏味的现象,大力培育地方品牌文化。要大力扶持农民自办文化,让农民成为农村文化的主体,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推进农村本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具有民间特色的农村民间文艺和手工艺品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5 建设一支稳定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人才队伍是巩固阵地、做好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根据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发展的特点,着力培养一支热心农村文化事业、对农民有深厚感情、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善于引进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使农村宣传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做。农民群众是农村文化工作的主体,丰富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离不开他们自身的主动性,要充分发挥“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民间演艺团体的骨干带动作用,重视培养农村文化积极分子和农村文化能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文化部门要同教育、科技、卫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个方面密切协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共建、区域共建、工农共建活动,通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农村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各个地方组织一支文化科技队伍,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农民进行大规模农业科学与农业技术、文化的培训,组织各种农业、科技组织,特别是农闲时节,给农民合理的安排,真正实现科教兴农,支援农村文化建设。要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文化企事业单位职工和有条件的离退休人员,到农村和社区参加文化志愿者活动,为推动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和爱护基层文化宣传工作者,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做出贡献的要给与表彰和奖励。
参考文献:
[1]樊勇.文化建设与全面小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应加大投入推进农村文化发展.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9.26.[3]潘鲁生.保护农村文化生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山东社会科学.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