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9:3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第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政党和国家的精神旗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用“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三个关系”,深刻阐述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摆上了议事日程,为此,本文结合基层实际,提几点建议。

主题词: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新的时代高度,总结历史经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省、XX市、邛崃市也分别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文化之都、先进文化引领。

一、基层文化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出台了相关政策。2007年6月,XX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为XX未来的农村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意见》明确提出农村文化建设目标是:到2010年要全面实现“一县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一乡一站”(综合文化站)、“一村

一室”(综合文化活动室)、“一人一册”(图书)。

二是加大了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的力度。2003年,XX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费仅万元;到2005年,XX市各级政府共投入近亿元资金用于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市财政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较2005年增幅达%,主要用于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特色活动开展等。各区(市)县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也逐年递增。今年还要求每个村至少议定4万元的文化活动经费,确保了村级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是创新机制体制和工作方法。XX开展了农村文化建设试点工作,按照要求2006年全市建成30个示范性乡镇综合文化站、100个示范性村文化活动室,确定20个市级试点村和77个县级试点村。在示范镇和试点村的带动下,村镇文化建设向整个XX农村地区扩展。在创新文化设施的供给手段上,2005年组建文化科技服务车,投入万元,为二、三圈层区(市)县各配送一辆服务车。每车配备数字电影放映机1台,科普图书1000册,科普展板一套;在乡镇建立综合文化站,村建立农家书屋,有效解决了农民看书难问题,在资金渠道上,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等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

四是大力加强乡(镇)村文化设施建设。截止2011年底为全市农家书屋配备了音响、投影、文化专用电脑,实现了文化资源共享。

五是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2004年,全市各区(市)县建立了群众文化辅导员制度,先后对全市1000余名农村业余文艺骨干进行了各类艺术培训; 2007年各区(市)县为所有行政村培训1名以上文化骨干。一批农村文化队伍建立起来,如XX镇的“竹麻号子艺术团”、夹关镇高跷表演队等。这些民间文化队伍开展的乡土味浓郁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不少队伍还走出了本村、本镇,活跃在周边地区。

六是深入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上半年文化科技服务车共下乡达1500余次,放映电影近3000场,为3000多个乡镇(村)送书下乡,源源不断地将文化、科技、卫生、法律等服务送到农村,而且本地的腰鼓队、秧歌队、舞龙队等等活跃在广大的乡村,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而且从根本上调动了农村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二、存在问题

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

意识弱化,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甚至认为“唱唱跳跳,打打闹闹”对“城市生活不可少,乡村可搞可不搞”。这是农村文

化发展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二是基层文化工作经费相对不足。尽管上级部门能按

时足额划拔镇乡文化工作经费,但这些经费仅仅是保证日常工作正常开展,如果想更进一步创新基层文化工作,开展更多的基层文化活动,经费就主要由镇乡自筹解决,因镇乡经费比较困难,所以经费投入不足也就严重制约了基层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队伍建设不力,文化人才匮乏。乡镇文化干部经

常变动,或长期“挪用”,村级文化专干都是村干部兼任,业务难熟悉,能力提不高,工作应付的多;民间文化人才又相对集中城区,农村百难挑一。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是地理环境制约。农村人口绝大多数为生计奔波,不像城里人有社保、有退休工资,他们有得从早忙到晚,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文化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五是文化活动场地制约。农村人口相对分散,村委会

场地有限,制约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同时很多村也没有专门的图书室,多数是会议室、计生服务室、图书室一室多用,不便于借阅和管理。

三、几点建议

1、解决好认识和位置问题。当前,我们已进入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解决

当前农民群众基本温饱后激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御农村落后、愚昧、低俗的恶风陋习,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村持续协调发展。只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只有农民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2、加大经费投入。基层要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刚性、长效投入机制,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渠道投入,加快农村文化基础建设。

3、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展文化活动,每个村应该建不少于20平米的文化活动室。让文化工作有人管、有场所、有经费。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乡镇要建立健全文化服务中心,配齐专职人员,稳定工作队伍;村级要指定专人负责文化工作。要大力发掘社会人才,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一支扎根基层、融于群众的农村文化指导员(文化义工)队伍。通过强化“软件”建设,保障各层面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保障农村文化积极健康发展。同时加强文化专干的业务培训,让上级部门配送的文化设施真正发挥作用。

2012年8月25日

第二篇:基层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十五”期间,要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转发这一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党的十五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文化工作,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状况得到较大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也要看到,目前基层文化建设仍比较薄弱。在部分农村,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一些地方愚昧迷信活动抬头,腐朽思想蔓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滓泛起;少数地方非法宗教活动猖獗,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阵地,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

(一)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搞好基层文化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

(二)基层文化建设总体要求是: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摒弃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十五”期间,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加快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三)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城市要在搞好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要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中开辟老年、少儿和残疾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学校)、青少年校外文化活

动设施和场所。要努力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可分设文化馆、图书馆;经济欠发达、人口规模较小的县可将文化馆、图书馆合二为一建设。农村要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地广人稀、人口分散的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边远山区和农牧区要积极发展流动文化车、汽车图书馆和流动剧场等。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要落实文化设施建设任务。民政部门实施的“星光计划”,要将资金落实到社区老年活动设施建设上,促进社区老年活动的开展。

(四)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把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作为重点列入建设规划。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和有关要求,在城镇建设中,统筹规划城镇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和经济开发区必须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文化设施。新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经营性文化设施所需用地,可以划拨供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划拨;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应在地价上适当给予优惠。城镇建设确需征用文化设施用地,必须做到先建后拆,或建拆同时进行,要保证重建的文化设施规模不低于原有的规模。

(五)切实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完善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必要的设备和装备,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要防止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要坚决收回被挤占、挪用的文化设施。机关、学校、部队、企业的内部文化设施,凡有条件对社会开放的,要采取多种方式开放内部文化设施,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方便。要加强对城镇大型露天文化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各级文化部门要搞好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三、努力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文化队伍

(六)建立健全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街道)文化机构的工作岗位规范,逐步实行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充分发挥中央文化单位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市)文化机构的积极性,尽快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不断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要改善队伍结构,以适应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工作的需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关心和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证工资的按时发放,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七)积极推进基层文化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科学管理,吸引人才)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在市县乡机构改革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的意见》(中办发〔2000〕30号)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乡镇设置集文化、宣传、广电、体育、科技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文化机构。同时,要积极解决农村电影放映队伍的编制问题。

(八)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鼓励社会文化团体、民办文化类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发挥民间一人的作用。)

积极鼓励民办社会文化团体、民办文化类非企业单位和文化经营户的发展,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注意发挥民间艺人在活跃基

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完善城市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鼓励社区有文艺专长和组织才能的居民担任社区文化指导员,辅导和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建立和完善民间文艺团体注册登记和监督检查制度。在各类文化比赛和交流方面,民间文艺团体和民间艺人享有与公办文化事业单位及其人员的同等权利。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九)利用现代科技推动先进文化传播。(建立完善文化体系,加快网络建设,提高农民阅读水平。)

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加快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提高资源共享水平。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整合和开发现有图书、音像、信息等文化资源,以发展数字文化网络为突破口,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丰富的经济信息和文化服务。特别要从提高农民的阅读水平和质量入手,发展网络终端,普及网络应用知识,帮助农民脱贫治愚,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积极繁荣社区文化。(利用街道、社区的文化设施,引导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要充分利用街道文化站、社区服务活动室、文化广场等现有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发挥社区内的各种专栏、板报的宣传教育作用。因地制宜地搞好群众性歌咏活动。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引导社会举办和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

(十一)推进农村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发展民间艺术)

继续发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和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特色艺术。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开展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努力搞好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力争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鼓励发展庭院文化。艺术表演团体、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等要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发挥作用,深入基层为群众送戏、送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要充分发挥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的作用,积极探索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文化下乡新方法和新形式。

(十二)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文化市场,整顿文化市场秩序,制止传播色情、暴力等违法活动)

各地区要根据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文化市场建设、发展和管理规划,逐步建立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内容丰富、健康规范的文化市场。积极引导群众的文化消费,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加强对娱乐、音像、演出等文化市场的管理,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坚决制止传播各种色情、暴力、愚昧迷信等内容的违法活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机构和稽查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日常工作所需经费,采取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五、切实加强领导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十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在县(市)、区级人民政府。要继续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市)活动,实施少儿文艺“蒲公英计划”和知识工程,落实《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2001年至2010年建设规划》。

(十四)切实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经费投入、文化申遗)

要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对于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保证各级公共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购书经费。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备及其维修、流动文化车购置、文化信息网络建设、文化队伍教育培训、老年教育等经费的投入,特别要对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予以重点扶持。要适当增加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专项补助经费,加强对具体项目的论证和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扶持有代表性和有影响的农村区域性民间民俗艺术活动、艺术项目,资助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及其资料的抢救和整理等。保证每年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乡镇文化机构集中配送一定数量的图书。

(十五)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号)精神,切实搞好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有关专项资金制度;鼓励对社会公益性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捐赠。有关部门要对现行文化经济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新闻媒体要加强对现行文化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要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文化建设投入格局。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抓紧制定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政策法规。

国办转发文化部等三部委有关意见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由以上3部委1月下旬上报国务院,并已经国务院同意。意见指出,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十五”期间,要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意见认为,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城市要在搞好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要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中开辟老年、少儿和残疾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学校、青少年校外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要努力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可分设文化馆、图书馆;经济欠发达、人口规模较小的县可将文化馆、图书馆合二为一建设。农村要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地广人稀、人口分散的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边远山区和农牧区要积极发展流动文化车、汽车图书馆和流动剧场等。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要落实文化设施建设任务。民政部门实施的“星光计划”,要将资金落实到社区老年活动设施建设上,促进社区老年活动的开展。

同时,要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把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作为重点列入建设规划。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和有关要求,在城镇建设中,统筹规划城镇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和经济开发区必须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文化设施。新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经营性文化设施所需用地,可以划拨供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划拨;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应在地价上适当给予优惠。城镇建设确需征用文化设施用地,必须做到先建后拆,或建拆同时进行,要保证重建的文化设施规模不低于原有的规模。要切实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完善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必要的设备和装备,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要防止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要坚决收回被挤占、挪用的文化设施。

意见还强调,要努力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文化队伍。为此,要建立健全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街道)文化机构的工作岗位规范,逐步实行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关心和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证工资的按时发放,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积极推进基层文化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在市县乡机构改革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的意见》中办发〔2000〕30号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乡镇设置集文化、宣传、广电、体育、科技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文化机构,同时积极解决农村电影放映队伍的编制问题;要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

意见指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就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推动先进文化传播、积极繁荣社区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和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

意见还就切实加强领导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在县(市)、区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要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对于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保证各级公共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购书经费。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备及其维修、流动文化车购置、文化信息网络建设、文化队伍教育培训、老年教育等经费的投入,特别要对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予以重点扶持。

意见最后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号精神,切实搞好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有关专项资金制度;鼓励对社会公益性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捐赠。有关部门要对现行文化经济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抓紧制定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政策法规。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

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

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

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第三篇:浅论加强基层公安文化建设

公安文化建设是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公安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在当前新形势下,要切实担负起公安机关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加强基层公安文化建设尤为重要。下面谈谈个人粗浅认识。

一、公安文化的内涵、作用就社会文化角度上说,教育、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属于社会文化方面的范畴。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相互交流经验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各种文化都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也就是说科学文化是公安文化中最基础性的。某种程度上看,公安队伍这个群体的文化知识程度高低,直接关联着其政治业务素质。公安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说是各级公安机关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公安宣传、公安理论、公安政治思想教育等等,是宣传、弘扬公安警察精神、增强公安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载体。一种文化理念都是为其行业的宗旨、中心工作任务而服务的,公安文化也不例外。其功能和作用具有凝聚警心、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公安机关的综合能力建设。从本质上是要以人为本,核心作用是提高人的素质,加强公安队伍建设,为了建设一支能够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高素质的公安队伍。

二、加强公安文化知识建设,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公安文化是公安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没有科学文化,就不能有效地从事打击、管理、服务等各种职能任务。任何人、任何群体的综合素质,也都是以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的。在新时期科学文化的迅猛发展,各种科学知识和技术,更加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信息社会和传媒时代,必然对加强公安文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同时加强公安文化建设也是提高公安文化素养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一支知识型的公安队伍,就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法律知识和执法业务水平,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能力,达到精通业务,思想敏捷,反映灵活,能应对各种复杂的事件局面及环境。古人云:“文以明道”。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对于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使人明哲懂理,还能够有益于陶冶情操,培养多种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当前基层现状分析诚然,公安文化这个概念是非常丰厚的,笔者仅从一个侧面进行探讨。据调查,目前公安队伍中,特别是在基层公安队伍里,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有一半以上比例,应该说这个队伍的文化层次还是较高的。就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一个良好的条件基础。再加上经常不断地接受系统的教育,从整体上是比较优秀的。但也毋庸置疑有极少数由于缺乏学习,素质低下,不仅在工作上无所是是,而且举止不雅,出口脏话连篇,有的在同志间称兄道弟甚至于拜把子,有的在表面上似乎你好我好,但在背后你争我斗,闹不团结等等。这些都表明由于受到低级庸俗文化的冲击及影响,既削弱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也严重损害了人民警察的形象。形成和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当然主要是主观不能够认真学习,注重自身修养,也有不注重公安文化建设的因素。我们在队伍建设上,历来主张政治建警、从严治警,如果不注意公安文化对队伍建设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势必也是事与愿违,欲速不达,这就是说必须兼以文化育警。众所周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安工作所担负任务是相当艰巨繁重的,基层公安民警整天忙于业务性工作,在他们的生活中除了工作之外,很少有闲暇的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按照要求,基层派出所要有“五小”,可是由于经费短缺等原因,真正能够达到要求的能有多少?就连几千元钱的小阅览室都没有能力办起来,这就很难能够满足公安民警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四、加强基层公安文化建设的几点看法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推动公安文化建设沿着正确轨道前进,从而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铸造坚强的精神支柱。***部长在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公安队伍作为一支拥有170多万人的纪律部队,必须有强大的精神纽带来凝聚警心,必须有共同的信念作为精神支撑”。公安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树立弘扬新时期的人民警察精神,那就是“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加强领导,深化思想认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落实的根本。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正确引导全警尤其是领导层对公安文化建设的内涵、重大意义及作用的认识,使其认识到,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公安队伍,就必须大力加强公安文化建设。

第四篇:基层农村文化建设

基层农村文化建设

摘要:加强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由于当前农村文化的发展仍然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道德状况、文化基础设施状况、文化发展资金不足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积极探索推动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加强

0 引言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都离不开文化建设。但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基层和广大农村的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品和服务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还相当贫乏。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影响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整体而言,我国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的发展。

1.1 农民落后观念和思想道德状况的制约。在信息时代,广播、电视和电脑等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为农民了解外界信息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但是由于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平均主义、保守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家族观念、封闭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农民不能大胆接受改革创新的新思想、新观念。特别是个别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上仍然保持“重经济、轻文化”的想法,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家族、宗教势力兴起。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农村的道德状况普遍受到冲击,集体主义思想、团结互助精神淡化,法律意识淡薄,诚信缺失,不敢创新,发展、竞争意识不浓,一些传统陋习,如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以富欺贫、以强凌弱等现象在一些地方相当严重。农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村风受到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侵蚀,既恶化了农村的道德环境,也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1.2 基层文化建设资金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2007年,全国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投入56.13亿元,其中直接为7亿农民提供文化服务的乡镇文化站财政投入为14.99亿元,人均仅2.06元。2008年,中央投入2亿元,安排12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11月,中央又专门安排8亿元用于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虽然投入在逐步增加,但与农村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加上一些地方乡镇财力困难,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到重要的工作日程,文化建设投入经费较少,一些农民文化站年久失修,图书和活动器材、设备奇缺,文化站、图书室形同虚设,没有专人负责,没有活动经费,设施简陋不堪,还有的农村几乎没有文化设施。由于农村文化活动单调,农闲时缺少健康的文艺活动,农民除了看电视,主要是打麻将和赌牌,还有的靠宗教和封建迷信填补空闲时间,导致农村社会风气复杂化。

1.3 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待遇不高,文化队伍素质偏低。与农村其他事业相比,文化工作相对清苦,付出的劳动和工作成绩难以得到及时的肯定。农村文化站文化专干不能专起来,资金投入不足,工资待遇不高,既难以评上专业技术职称,又几乎没有提拔晋升的机会,导致广大文化专干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劲不足,更难以吸引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缺少职业培训机会,致使目前基层文化干部的专业理论素质偏低,对各项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欠缺。种种原因导致较高素质的文化队伍难以组织和建设,队伍定性也不强,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4 基层文化产品严重不足。现阶段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科学技术,二是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三是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文学书籍,四是面向农村大众的文化娱乐。富裕起来的农民既需要帮助指导农民致富、维护农民权益的知识和书籍,又需要符合农村观众口味,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健康文明、喜闻乐见的演艺文化产品,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产品中,针对城市、关注白领的产品比较丰富,而面向农村、关注农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却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2.1 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观念创新,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首先要提高农村干部和群众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文化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要求和自觉行为。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其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广大农民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观念创新。再次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筑新农村建设的道德支撑,建设文明、民主、和谐、友善的乡风、村风、民风,提高农村的精神风貌和文明水平。

2.2 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建立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基本经费由各级财政承担;同时,制定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融资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对农村文化产业的投资,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基层文化必须有阵地、有设施,要按照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重大财政项目向农村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电视进万家、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努力使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一个大的改观。要按照综合性、多功能和有阵地、有经费、有人员的要求,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积极探索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新路子,扩展功能、共建共用,形成融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科学普及、体育活动等于一体的文化中心,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效应。

2.3 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方针。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的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无论是进行文化建设还是开展文化活动,无论是创作生产文化产品还是提供文化服务,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

发,充分考虑基层特点、体现群众意愿。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文化饥渴得不到缓解,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实现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一定要关注农村社会、农民生活,聚焦农村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增进同农民群众的感情,以农民为核心,把农村和农民作为我们的根、本,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文化素质、科技水平等。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多提供农民群众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创作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农村生活、激励农民斗志的优秀作品;多开展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做到为亿万农民服务、为亿万农民歌唱、为亿万农民送欢乐,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4 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多民族国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一定要注意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切合当地风土人情,切合当地文化传统,真正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发掘各地的文化资源,使文化资源优势成为文化资产优势,成为文化发展优势。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日,尤其是民族传统节日,因地制宜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传统文化活动,举办农民艺术节、文化大院、文化科技大集、民俗节、特色旅游节、根雕、绘画、剪纸等乡土特色文化活动,扭转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枯燥、乏味的现象,大力培育地方品牌文化。要大力扶持农民自办文化,让农民成为农村文化的主体,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推进农村本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具有民间特色的农村民间文艺和手工艺品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5 建设一支稳定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人才队伍是巩固阵地、做好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根据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发展的特点,着力培养一支热心农村文化事业、对农民有深厚感情、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善于引进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使农村宣传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做。农民群众是农村文化工作的主体,丰富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离不开他们自身的主动性,要充分发挥“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民间演艺团体的骨干带动作用,重视培养农村文化积极分子和农村文化能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文化部门要同教育、科技、卫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个方面密切协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共建、区域共建、工农共建活动,通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农村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各个地方组织一支文化科技队伍,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农民进行大规模农业科学与农业技术、文化的培训,组织各种农业、科技组织,特别是农闲时节,给农民合理的安排,真正实现科教兴农,支援农村文化建设。要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文化企事业单位职工和有条件的离退休人员,到农村和社区参加文化志愿者活动,为推动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和爱护基层文化宣传工作者,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做出贡献的要给与表彰和奖励。

参考文献:

[1]樊勇.文化建设与全面小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应加大投入推进农村文化发展.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9.26.[3]潘鲁生.保护农村文化生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山东社会科学.2006(5)

第五篇:论基层文化建设

论基层文化建设

[内容提要]

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都离不开文化建设。但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基层和广大农村的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品和服务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还相当贫乏。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基层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对基层管理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基层文化建设 农村 加强 和谐社会 促进作用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由于当前农村文化的发展仍然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道德状况、文化基础设施状况、文化发展资金不足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积极探索推动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什么是基层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题,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基层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

基层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全民建设小康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站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工作下移到基层的主要体现,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三、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发展。

整体而言,我国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的发展。

1.农民观念落后。在信息时代,广播、电视和电脑等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为农民了解外界信息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但是由于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平均主义、保守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家族观念、封闭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农民不能大胆接受改革创新的新思想、新观念。特别是个别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上仍然保持“重经济、轻文化”的想法,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家族、宗教势力兴起。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农村的道德状况普遍受到冲击,集体主义思想、团结互助精神淡化,法律意识淡薄,诚信缺失,不敢创新,发展、竞争意识不浓,一些传统陋习,如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以富欺贫、以强凌弱等现象在一些地方相当严重。农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村风受到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侵蚀,既恶化了农村的道德环境,也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2.基层文化建设资金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2007年,全国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投入56.13亿元,其中直接为7亿农民提供文化服务的乡镇文化站财政投入为14.99亿元,人均仅2.06元。2008年,中央投入2亿元,安排12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11月,中央又专门安排8亿元用于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虽然投入在逐步增加,但与农村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加上一些地方乡镇财力困难,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到重要的工作日程,文化建设投入经费较少,一些农民文化站年久失修,图书和活动器材、设备奇缺,文化站、图书室形同虚设,没有专人负责,没有活动经费,设施简陋不堪,还有的农村几乎没有文化设施。由于农村文化活动单调,农闲时缺少健康的文艺活动,农民除了看电视,主要是打麻将和赌牌,还有的靠宗教和封建迷信填补空闲时间,导致农村社会风气复杂化。

3.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待遇不高,文化队伍素质偏低。与农村其他事业相比,文化工作相对清苦,付出的劳动和工作成绩难以得到及时的肯定。农村文化站文化专干不能专起来,资金投入不足,工资待遇不高,既难以评上专业技术职称,又几乎没有提拔晋升的机会,导致广大文化专干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劲不足,更难以吸引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缺少职业培训机会,致使目前基层文化干部的专业理论素质偏低,对各项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欠缺。种种原因导致较高素质的文化队伍难以组织和建设,队伍定性也不强,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4.基层文化产品严重不足。现阶段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科学技术,二是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三是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文学书籍,四是面向农村大众的文化娱乐。富裕起来的农民既需要帮助指导农民致富、维护农民权益的知识和书籍,又需要符合农村观众口味,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健康文明、喜闻乐见的演艺文化产品,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产品中,针对城市、关注白领的产品比较丰富,而面向农村、关注农民的文化产

品和服务却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1.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观念创新,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首先要提高农村干部和群众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文化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要求和自觉行为。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其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广大农民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观念创新。再次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筑新农村建设的道德支撑,建设文明、民主、和谐、友善的乡风、村风、民风,提高农村的精神风貌和文明水平。

2.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建立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基本经费由各级财政承担;同时,制定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融资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对农村文化产业的投资,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基层文化必须有阵地、有设施,要按照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重大财政项目向农村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电视进万家、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努力使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一个大的改观。要按照综合性、多功能和有阵地、有经费、有人员的要求,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积极探索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新路子,扩展功能、共建共用,形成融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科学普及、体育活动等于一体的文化中心,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效应。

3.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方针。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的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无论是进行文化建设还是开展文化活动,无论是创作生产文化产品还是提供文化服务,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基层特点、体现群众意愿。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文化饥渴得不到缓解,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实现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一定要关注农村社会、农民生活,聚焦农村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增进同农民群众的感情,以农民为核心,把农村和农民作为我们的根、本,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文化素质、科技水平等。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多提供农民群众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创作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农村生活、激励农民斗志的优秀作品;多开展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做到为亿万农民服务、为亿万农民歌唱、为亿万农民送欢乐,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4.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多民族国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一定要注意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切合当地风土人情,切合当地文化传统,真正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发掘各地的文

化资源,使文化资源优势成为文化资产优势,成为文化发展优势。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日,尤其是民族传统节日,因地制宜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传统文化活动,举办农民艺术节、文化大院、文化科技大集、民俗节、特色旅游节、根雕、绘画、剪纸等乡土特色文化活动,扭转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枯燥、乏味的现象,大力培育地方品牌文化。要大力扶持农民自办文化,让农民成为农村文化的主体,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推进农村本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具有民间特色的农村民间文艺和手工艺品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5.建设一支稳定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人才队伍是巩固阵地、做好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根据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发展的特点,着力培养一支热心农村文化事业、对农民有深厚感情、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善于引进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使农村宣传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做。农民群众是农村文化工作的主体,丰富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离不开他们自身的主动性,要充分发挥“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民间演艺团体的骨干带动作用,重视培养农村文化积极分子和农村文化能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文化部门要同教育、科技、卫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个方面密切协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共建、区域共建、工农共建活动,通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农村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各个地方组织一支文化科技队伍,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农民进行大规模农业科学与农业技术、文化的培训,组织各种农业、科技组织,特别是农闲时节,给农民合理的安排,真正实现科教兴农,支援农村文化建设。要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文化企事业单位职工和有条件的离退休人员,到农村和社区参加文化志愿者活动,为推动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和爱护基层文化宣传工作者,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做出贡献的要给与表彰和奖励。

五、结束语

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差”现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用先进文化占领社会主义农村文化阵地,对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社会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必将阻碍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樊勇《文化建设与全面小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应加大投入推进农村文化发展》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

(3)潘鲁生《保护农村文化生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山东社会科学2006

(4)刘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现状》《赤子》2011

下载浅谈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基层党建文化建设

    加强基层党建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宣传,以党建文化为主导弘扬先进文化,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奋发向上、奋勇拼搏、奋力争先的内在动力的重要途径。为充分发挥党......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警营文化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警营文化建设 警营文化是警察机关在长期的警务工作和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并为全体民警认同和恪守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可以对......

    基层央行文化建设

    基层央行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人行湘西州中支积极探索基层央行文化建设方式方法,坚持“六个完善”、“六个搭建”、“六个结合”,初步实现了湘西州中支独有的央行文化......

    如何加强军队基层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基层部队的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四有”革命军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随着部队......

    基层文化建设经验交流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做法和启示xxxx乡自古就有跳花灯、舞龙灯、唱傩戏、对山歌、贴对联和赛诗等民风民俗,早在1992年贵落花灯班就被四川省评为“xxxx一秀”,沈从文《边城》小说......

    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2013年,xxxx镇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在镇党委和上级宣传文化部门正确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这一主线和建设“省级中心镇”这一根本,围绕加快......

    基层文化建设问题

    基层反映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基层反映,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支撑。然而,就目前情况看,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还远远不能满......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胡总书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政策,根据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强省的要求,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了文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