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基层文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时间:2019-05-14 06:1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全市基层文化建设情况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全市基层文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第一篇:关于全市基层文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黄骅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关于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情况的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我市把基层文化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基层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各级文化部门努力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和谐社会、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做出了积极贡献。下面就我市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基层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我市也加大了对基础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基层文化活动的条件和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按照《文化部文化厅关于开展全国第三次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及《县级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评估标准》的工作要求,我们对市文化馆、图书馆进行升级改造。该工程上级拨款71万元,市财政拿出了50万元专项配套资金。目前,该工程正在积极推进,已完成工程的90%,即将投入使用。

(二)文化建设工程取得新进展。截止目前,我市共有 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其中有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列入了国家建设项目。其它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正在积极改建扩建当中。投资规模达 50万元。一批符合国家建设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即将投入使用。

2010年,我市共有131个农家书屋纳入全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计划。目前,这131个农家书屋已全部启动。农家书屋直接建在行政村,出版物丰富实用,群众借阅方便,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成为方便农民读书学习、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为全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文化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市文广新局共设办公室、人事财务科、文化科、体育科、广播影视科、政策法规科6个行政科室。局下属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公司、人民公园、剧团、业余体校、稽查队、书画院等9个事业单位。目前,全市文化系统共有在职人员 21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 20%以上,本科以上学历65人,中专以上学历149人。市文化馆、图书馆共有各类人员30多人,业务人员占80 %,已初步形成了层次合理、门类齐全、布局均衡的人才队伍体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遍布城乡的业余文艺团队37个,从业人数820 余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我市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基层文化馆(站)干部职工的在职岗位培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和业务素质。全市基层文化工作者积极进行文艺创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8年,市文化馆创作编排的歌曲《枣儿红了》和老年舞蹈《敲起渔鼓迎船归》等两个文艺精品在第九届燕赵群星奖角逐中分获一、二等奖的成绩;09年我市老年舞蹈《渤海渔鼓》,通过省文化厅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分别在全省上报国家音乐类、舞蹈类各六个名额中脱颖而出,歌曲《枣儿红了》排名第一,老年舞蹈《渤海渔鼓》(敲起渔鼓迎船归)排名第三,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的角逐;今年春节期间,我市高殿华、李淑华夫妇雕刻的30件花模作品代表河北省,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庆澳门回归展演活动,受到了澳门同胞的热捧。另

外,为进一步加大两个非遗项目的宣传推介力度,我们积极联络接洽,邀请中央七套农广天地栏目组来骅拍摄了时长30分钟的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专题片,今年6月份将在央视七套播出。

(四)积极支持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发展。一是深入挖掘并大力扶持了黄骅市麒麟舞艺术表演队,通过我们的大力扶持积极推介,黄骅麒麟舞艺术表演队也获得了优异的成果。2003年参加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广场舞比赛获银奖;应邀参加了庆澳门回归大型表演活动并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在河北香河县参加广场舞邀请赛并取得了一等奖。二是大力扶持我市羊三木乡嘉禾文体社的发展,通过在文学创作、体育健身活动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使文学社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极大的活跃了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积极组织市戏曲家协会、市京韵社等有关文艺团体定期在市政府广场、南湖广场、公园广场举办戏迷演唱会,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观看,极大的活跃了我市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五)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多年来,我市业余群众文化队伍十分活跃。如黄骅麒麟舞艺术表演队、黄骅市文广新局老年艺术团、老干部局夕阳红艺术团等。这些团队一方面积极参加全市各类节庆庆典、广场演出等文化活动,为丰富活跃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传播我市优秀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一批业余歌舞、戏剧、表演团体活跃在农村集市、庙会、乡村,以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排练演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艺、传统戏剧等,深受群众欢迎。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展现了我市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又为经济建设搭建了重要平台,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二是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大院成为当地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传播的主阵地,发挥着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作用。三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广场的兴

建,一支支有着较高艺术水准的群众文化艺术团队,常年活跃在全市各主要街道、广场,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成为我市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在省、市各类社区文艺调演、舞蹈大赛上都获得过优异成绩。四是素质教育的普及,促进了少儿文艺和校园文化的繁荣。市文化馆专业老师经常深入到我市渤海路小学、骅西小学、春蕾幼儿园等学校,一方面,利用课外辅导的时间对学生们进行文艺方面的辅导。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文化馆排练厅、舞蹈厅在舞蹈、声乐、器乐、绘画等方面进行专业的辅导培训。在丰富少儿校外文化生活的同时,少儿艺术素质也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并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有潜力可挖的文艺苗子。由市文化馆辅导培养的多个少儿艺术团体已成为我市各类大、中、小型文化活动的生力军。五是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给广大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注入了强大活力,对基层文化的普及与提高起着示范、导向作用。除此之外,市政府要求市文化部门在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专业文艺团体和文化单位下乡进村开展声势浩大的送戏、送图书、送电影、送春联下乡活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文化活动难的问题。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全市各级政府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工作原则,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将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不断加大投入。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申报工作。按照普查工作要求,众多文化工作者走乡串户、实地调查,不漏线索、不漏种类、不漏地区,对各种类别民间艺术的形式和

内容、现场活动、表演过程、口承资料进行细致的文字记录和现场拍摄。对黄骅渔鼓传承人杨宝山声像等有关资料。对黄骅麒麟舞传承人杨印海复制了麒麟舞的制作图纸及有关资料,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照片档案、音像档案。切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保留下来。二是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全社会重视,市政府遵循保护为主、抢救、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下拨专项资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展览活动。积极开展了黄骅渔鼓传唱走进学校和乡村推广普及,渤海渔村剪纸进校园活动。同时,利用暑期文化广场系列演出活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项目在市政府广场、南湖广场多次进行展演,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加大了宣传力度,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知名度。三是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力度。为使我市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长期有效保护,我们对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骅麒麟舞和黄骅渔鼓两个非遗技艺组织了专门的授徒仪式,其中黄骅渔鼓收徒4名,黄骅麒麟舞收徒3名。另外,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人等12人定期慰问、定期组织体检,同时经常与他们沟通并征询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意见建议。并请他们多带学生,真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发扬传承下去。截止目前,我市共普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16类37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个即:黄骅麒麟舞;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个。即:黄骅麒麟舞、黄骅渔鼓、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黄骅面花制作技艺、黄骅人工制盐、渤海渔村剪纸技艺、贾氏青萍剑、黄骅五虎棍、吊炉烧饼制作技艺。

四是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费投入。自08年开始我们积极争取财政非物质文化保护经费2万元,09年又增加到了5万元,为加强保护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

二、当前基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我市基层文化建设在稳步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基层文化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尽合理。由于我市经济基础薄弱,历史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文化建设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不能同步进行,公共文化设施日益显示出总量不足的弱点,同时文化设施分布不够合理。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数量和品种不够丰富。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发展文化事业,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了很大努力。但就目前而言,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仍然不足,基层文化设施设建设滞后。如各级文化馆、图书馆现有规模及藏书数量与文化部颁布的两馆要求相差较大等。

(三)投资主体单一,依靠政府投入居多,吸纳民间资本较少。目前,我市基层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有限投入,还没有建立起向社会购买文化产品的体制机制,因而不能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基层文化建设。

(四)文化干部队伍力量薄弱。由于现行人事体制机制的制约,基层文化干部队伍不能补充新鲜血液,缺乏活力。如现有乡镇文化工作人员大都不是专职,一人多用、身兼数 6

职,造成基层文化干部更迭频繁,稳定性差、专业性不强、整体素质不高等。

(五)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有待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是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在开展书报刊借阅、时政法制科普教育、文艺演出、数字文化信息服务、体育健身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市乡镇文化站等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模式还有待摸索,一些管理问题日益显现。如工作经费有限、没有专人进行管理、不能按规定对民众开放等,对有效发挥基层文化设施的作用、服务于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大投入,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推动基层文化繁荣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基层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确保基层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把农村文化工作列入创建文化先进县(市)、先进乡镇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将文化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情况作为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

(二)加快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

见》等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法规和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工作,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范畴,纳入地方社会文化发展规划,从资金、政策、制度上推动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三)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馆(站)、图书馆等公益文化单位的经费保障力度,加大对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的财政补助,保证重大群众活动的经费投入。同时根据实际安排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开展有导向性、示范性的重大带动基层文化活动的发展和繁荣。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文化工程建设。落实对文化事业捐赠实行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建立筹资渠道多元化、投入主体多元化的基层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文化建设投入格局,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对乡镇文化站人员的业务培训,促使乡镇文化站人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各级政府在机构改革中确保图书馆、文化馆等基层文化机构的人员编制,明确乡镇文化站的公益性质。在人员配备上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逐步形成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大力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专业艺术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加强对基层文化队伍的教育培训。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

(五)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社会的能力。首先,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

发掘、整理和保护。加强传统特色文化建设,充分挖掘乡土、历史、人文资源,努力塑造地域色彩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巩固培育好现有的特色文化团队,不断挖掘、培植新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民间基础的文化资源。授予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等称号。对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逐步建立科学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面花模子雕刻、面花制作等民间工艺项目,戏曲、渔鼓、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街道和文化名村、名人、名品。其次,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服务活动。县、乡文化机构将进一步面向农村、面向基层,明确服务规范,改进服务方式。将乡镇文化站建成集图书阅览、文艺活动、广播影视、宣传教育、休闲娱乐、科学普及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站,提高其服务农民、服务农村能力。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积极扶持农民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室。第三,大力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各县市区基层文化中心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戏剧、音乐、图书等文化艺术资源,通过互联网、卫星传输等现代科技形式,为城乡群众提供快捷、丰富的精神文化服务。积极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共建方式发展基层服务点。进一步提高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第四,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市政府将按照文化部新颁布并于200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要求,从规划、人员、经费、设施设备等方面切实加强

对乡镇文化站的管理。通过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展群众乐于参加的文艺体育活动、编发科技资料等形式,把其办成广大农民求知的课堂、求美的窗口、求艺的乐园、求富的良友,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功能。紧紧抓住科技进步给文化发展提供的机遇和条件,立足基层,着眼群众,注重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手段、方法方面进行创新,切实改变过去文化活动仅满足于唱唱跳跳、敲敲打打的现象。同时,市政府将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和我市实际,积极探索有效方式,切实加强对农家书屋等其它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第二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师市、场党委的领导下,全场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广播、数字电视、农家书屋、基层文化站建设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但从总体上看,基层文化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明显滞后;与日益繁盛的城市文化建设相比,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基层连队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还不相适应,与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不相适应。

一、基层单位文化现状:

1、一线职工文化生活单调贫乏。在日益富裕起来的连队,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基层文化建设的滞后,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单调。调研结果显示:在基层连队职工文娱活动看电视占80%,玩麻将占10%,打牌占10%,可见,当前农民在劳动之余的文化生活是以看电视、玩麻将、打牌的娱乐文化为主,基层文体活动不足,广大职工对文化生活的选择还很有限。

2、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尽管在基层连队建起了的文化活动场所,但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得不到保证,同时现有文化活动场地还存在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不少文化站的活动厅室、必要设备等均难以令人满意;大多数文化站条件简陋,有的站只有一块牌子、一张办公桌。有的文化站

实际上已名存实亡。在走访和调查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些现象: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尽管建起了较为现代化的文化活动场所,但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得不到保证,无娱乐设备。不少文化站的活动厅室、必要设备等均难以令人满意;大多数文化站条件简陋,有的站只有一块牌子、一张办公桌。二是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调查中我看到,不少文化站、活动室、文化室、图书室等基本上符合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要求,但缺少软件设施,没有固定的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很好地开发,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不少活动室都是大门紧锁,桌上布满灰尘,几乎没有使用过。三是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在调研中发现,基层的文化活动多注重形式,但内容陈旧,很少给农民真正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即使是开展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往往也是形式上热热闹闹,没有真正送到农民心里,收效甚微。

3、基层文化事业队伍建设弱化。在基层文化站的管理人员,大多是连队干部兼任,更没有多少精力投入。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文化活动中心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开展文体活动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员,对繁荣基层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由于文化工

作缺少人手,组织开展的活动少,对群众自发的活动又扶持引导不力,导致基层文化活动基本处于随意、自发状态。文化站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现象非常突出,各基层连队名义上都配备了文化站管理人员,但只作为兼职,连队事务繁杂,无暇从事文化工作,一年到头,开展不了几次文体活动。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时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职工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4、对于一线职工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一、年龄大。现在一线职工队伍的平均年龄在45周岁左右,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自身条件不足,由于年龄等原因,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基层组织文体活动组织人员困难。

二、素质低。一线职工基本初中毕业,小学毕业大有人在,无任何文艺专长,极个别会唱歌的都是靠自悟形成,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这就是基层不能很好参与上级组织的一些大型文体活动的原因所在。

二、建议和对策

1、“文化生产力”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进一步加深对“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重要思想的理解,真正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到城乡建设规划,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到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之中,从而使农村文化建设得到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抓好文化建设与抓好经济建设同等重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与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同等重要。小康建设是个综合的概念,既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建设,也包括文化建设,“四位一体”,不可或缺。文化建设不仅是手段,也是目标。在文化发展与建设中,必须把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起来,才能形成新的强大的发展优势。现在许多基层干部在观念上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对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内涵缺乏深刻把握,只重视抓经济工作,忽视或狭隘地理解农村文化建设。事实上,文化是经济的导向,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没有文化支撑的经济往往是难以为继的。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保障文化建设的统筹发展和长效运转,把握住基层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抓发展必须抓文化、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观念,真正把基层文化建设这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2、强对基层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基层文化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基层文化人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同其他社会经济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健全文化组织机构,配足专业人员,落实编制,形成文化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

3、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引导和推动职工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化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基层巡回演出,以激发广大职工自娱自乐的积极性。要以文化下基层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基层连队,流动服务,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抓好兵团文化、连队文化、家庭文化,推进基层文化普及工作,提高一线职工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4、立“以人为本”理念。文化建设关乎“人”,重在“化”,更要突出“以人为本”。这里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建设目标看,连队文化建设就是要满足一线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也就是说,连队文化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职工需要什么,而不是外在预设的“灌输”。现在开展的一系列连队文化建设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化供给问题,但并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的“文化温饱”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送下乡的文化产品往往不符合职工的胃口,结果是无法消化或者消化不良,产生的文化效益就非常有限。所以,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考虑职工的实际需要,考虑职工的接受度。从建设主体看,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应该是一线棉农,而不是城市文化人。仅仅靠一两次文艺演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遵循农民主体的原则,鼓励农民主动参与,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如果在文化的创造上,一线职工成为旁观的局外人、简单的劳动者,就不仅会造成一线职工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冷漠,而且会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失去源头活水。因此,基层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好一个根本问题,即人的问题,要以人为本,激发活力,充分发挥一线大田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基层文化建设还是要让广大基层职工当主角,要重视培养和扶持各类职工文化队伍,培养一批文化示范户,通过他们带动广大职工参与文化活动,从而活跃基层文化气氛,推动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从基层文化建设干部队伍看,他们应该集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活动“专家”于一身。有这样的身份和本领,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才能得心应手。为改变目前一些基层文化队伍不稳定的状况,应真正让懂文化、会管理、擅经营的新人、能人脱颖而出,努力发现和培养业务骨干,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和组织能力,真正形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文化队伍,不断适应日益发展的文化工作需要,实现基层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目前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要紧紧围绕当前实际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领导屯垦戍边事业的能力,做好各项具体工作、以建设和谐兵团为最高的价值追求、价值目标,坚定不移地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前进,尽最大努力消除兵团所存在的不和谐的因素,创造和谐兵团的社会文化氛围,培养和谐的兵团精神,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长期过程中,陶冶兵团精神,提高兵团职工文化素质,为兵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篇:基层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十五”期间,要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转发这一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党的十五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文化工作,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状况得到较大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也要看到,目前基层文化建设仍比较薄弱。在部分农村,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一些地方愚昧迷信活动抬头,腐朽思想蔓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滓泛起;少数地方非法宗教活动猖獗,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阵地,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

(一)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搞好基层文化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

(二)基层文化建设总体要求是: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摒弃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十五”期间,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加快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三)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城市要在搞好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要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中开辟老年、少儿和残疾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学校)、青少年校外文化活

动设施和场所。要努力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可分设文化馆、图书馆;经济欠发达、人口规模较小的县可将文化馆、图书馆合二为一建设。农村要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地广人稀、人口分散的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边远山区和农牧区要积极发展流动文化车、汽车图书馆和流动剧场等。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要落实文化设施建设任务。民政部门实施的“星光计划”,要将资金落实到社区老年活动设施建设上,促进社区老年活动的开展。

(四)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把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作为重点列入建设规划。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和有关要求,在城镇建设中,统筹规划城镇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和经济开发区必须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文化设施。新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经营性文化设施所需用地,可以划拨供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划拨;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应在地价上适当给予优惠。城镇建设确需征用文化设施用地,必须做到先建后拆,或建拆同时进行,要保证重建的文化设施规模不低于原有的规模。

(五)切实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完善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必要的设备和装备,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要防止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要坚决收回被挤占、挪用的文化设施。机关、学校、部队、企业的内部文化设施,凡有条件对社会开放的,要采取多种方式开放内部文化设施,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方便。要加强对城镇大型露天文化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各级文化部门要搞好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三、努力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文化队伍

(六)建立健全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街道)文化机构的工作岗位规范,逐步实行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充分发挥中央文化单位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市)文化机构的积极性,尽快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不断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要改善队伍结构,以适应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工作的需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关心和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证工资的按时发放,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七)积极推进基层文化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科学管理,吸引人才)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在市县乡机构改革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的意见》(中办发〔2000〕30号)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乡镇设置集文化、宣传、广电、体育、科技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文化机构。同时,要积极解决农村电影放映队伍的编制问题。

(八)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鼓励社会文化团体、民办文化类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发挥民间一人的作用。)

积极鼓励民办社会文化团体、民办文化类非企业单位和文化经营户的发展,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注意发挥民间艺人在活跃基

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完善城市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鼓励社区有文艺专长和组织才能的居民担任社区文化指导员,辅导和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建立和完善民间文艺团体注册登记和监督检查制度。在各类文化比赛和交流方面,民间文艺团体和民间艺人享有与公办文化事业单位及其人员的同等权利。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九)利用现代科技推动先进文化传播。(建立完善文化体系,加快网络建设,提高农民阅读水平。)

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加快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提高资源共享水平。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整合和开发现有图书、音像、信息等文化资源,以发展数字文化网络为突破口,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丰富的经济信息和文化服务。特别要从提高农民的阅读水平和质量入手,发展网络终端,普及网络应用知识,帮助农民脱贫治愚,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积极繁荣社区文化。(利用街道、社区的文化设施,引导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要充分利用街道文化站、社区服务活动室、文化广场等现有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发挥社区内的各种专栏、板报的宣传教育作用。因地制宜地搞好群众性歌咏活动。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引导社会举办和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

(十一)推进农村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发展民间艺术)

继续发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和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特色艺术。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开展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努力搞好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力争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鼓励发展庭院文化。艺术表演团体、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等要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发挥作用,深入基层为群众送戏、送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要充分发挥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的作用,积极探索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文化下乡新方法和新形式。

(十二)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文化市场,整顿文化市场秩序,制止传播色情、暴力等违法活动)

各地区要根据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文化市场建设、发展和管理规划,逐步建立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内容丰富、健康规范的文化市场。积极引导群众的文化消费,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加强对娱乐、音像、演出等文化市场的管理,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坚决制止传播各种色情、暴力、愚昧迷信等内容的违法活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机构和稽查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日常工作所需经费,采取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五、切实加强领导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十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在县(市)、区级人民政府。要继续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市)活动,实施少儿文艺“蒲公英计划”和知识工程,落实《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2001年至2010年建设规划》。

(十四)切实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经费投入、文化申遗)

要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对于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保证各级公共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购书经费。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备及其维修、流动文化车购置、文化信息网络建设、文化队伍教育培训、老年教育等经费的投入,特别要对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予以重点扶持。要适当增加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专项补助经费,加强对具体项目的论证和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扶持有代表性和有影响的农村区域性民间民俗艺术活动、艺术项目,资助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及其资料的抢救和整理等。保证每年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乡镇文化机构集中配送一定数量的图书。

(十五)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号)精神,切实搞好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有关专项资金制度;鼓励对社会公益性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捐赠。有关部门要对现行文化经济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新闻媒体要加强对现行文化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要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文化建设投入格局。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抓紧制定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政策法规。

国办转发文化部等三部委有关意见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由以上3部委1月下旬上报国务院,并已经国务院同意。意见指出,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十五”期间,要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意见认为,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城市要在搞好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要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中开辟老年、少儿和残疾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学校、青少年校外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要努力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可分设文化馆、图书馆;经济欠发达、人口规模较小的县可将文化馆、图书馆合二为一建设。农村要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地广人稀、人口分散的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边远山区和农牧区要积极发展流动文化车、汽车图书馆和流动剧场等。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要落实文化设施建设任务。民政部门实施的“星光计划”,要将资金落实到社区老年活动设施建设上,促进社区老年活动的开展。

同时,要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把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作为重点列入建设规划。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和有关要求,在城镇建设中,统筹规划城镇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和经济开发区必须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文化设施。新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经营性文化设施所需用地,可以划拨供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划拨;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应在地价上适当给予优惠。城镇建设确需征用文化设施用地,必须做到先建后拆,或建拆同时进行,要保证重建的文化设施规模不低于原有的规模。要切实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完善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必要的设备和装备,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要防止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要坚决收回被挤占、挪用的文化设施。

意见还强调,要努力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文化队伍。为此,要建立健全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街道)文化机构的工作岗位规范,逐步实行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关心和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证工资的按时发放,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积极推进基层文化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在市县乡机构改革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的意见》中办发〔2000〕30号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乡镇设置集文化、宣传、广电、体育、科技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文化机构,同时积极解决农村电影放映队伍的编制问题;要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

意见指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就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推动先进文化传播、积极繁荣社区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和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

意见还就切实加强领导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在县(市)、区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要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对于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保证各级公共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购书经费。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备及其维修、流动文化车购置、文化信息网络建设、文化队伍教育培训、老年教育等经费的投入,特别要对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予以重点扶持。

意见最后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号精神,切实搞好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有关专项资金制度;鼓励对社会公益性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捐赠。有关部门要对现行文化经济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抓紧制定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政策法规。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

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

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

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第四篇:基层文化建设报告(写写帮推荐)

江堤街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2008年4月)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江堤街在致力于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抓基层、打基础、求发展、创特色,不断加强和加快基层文化建设,全街基层文化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近年来我街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基层文化建设是“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们始终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全街基层文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活载体,不断丰富居(村)民文化生活。各社区(村)建立文化馆,开辟图书阅览室,组建各具特色的文艺表演队。逢年过节,汉剧、楚剧、腰鼓队一村接一村巡回演出。每年举办民俗文化“一村一品”闹元宵活动,形成了以渔业村高龙、沟咀村威风锣鼓、老关村秧歌队等为品牌的民俗文化特色。享誉三镇的江堤高龙队,1999年代表武汉市参加了全国“迎澳门回归大型文艺表演”,获得中国民间艺术

最高奖——山花金奖。2002年成功举办了武汉市首届“江堤杯”农民歌手大奖赛。组织20名农民运动员代表武汉市200万农民朋友参加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获得九金八银的优异成绩。同时,获得“省级特色体育文化先进乡镇”称号。2005年,成功承办了全国亿万农民健身秧歌大赛,并取得*名的好成绩,被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称号。2006年至今,我街围绕奥运主题开展了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与奥运同行”千人步行和冬日长跑活动得到了辖区群众的赞誉,并涌现出了一大批运动健儿。

(二)重投入,不断提升文化活动水平。近年来,我街各社区(村)都把文化建设放在群众工作的重要位臵,每年在文化活动中的投入都有增无减,近年,平均每社区(村)投入到文化建设中的资金达18万元,街工委、办事处的投入资金达30万元。这些资金除用于奖励群众文体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外,多数投入到基层文体设施建设和文体骨干培育中。在街、社区(村)两级组织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街现有7个社区(村)拥有群众自发组织的民间文艺表演队,12个社区(村)都配备固定的排练场所和基本音箱器材供群众晨(晚)锻炼使用。随着国家广电事业的不断发展,我街也响应上级号召,投入资金,在农民还建小区内开展了广播

电视数字转换工作,同时结合村民们的需要,我们每年还定期组织电影放映队送经典老片和巨制新片下到村湾,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三)树典型,不断充实基层文艺队伍。一方面,吸引有才之人加入文艺队伍,成为骨干中坚力量。通过努力,渔业村高龙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另一方面,积极吸引群众积极投身“全民健身”运动,居(村)民的生活质量、健康质量得到提升,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充实了群众的精神生活;第三方面,打响江堤品牌,促进经济发展。如我街朱德生同志身残志坚,自强不息,获得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自由泳第一名,并成为2008年奥运火炬手。

(四)重引导,正确把握基层文化发展方向。一是开展以传统佳节为载体的民俗文化活动。如民俗文化闹元宵,正月初三至初五唱大戏、每年中秋前后举办的健身秧歌大赛活动等;二是开展以党的建设为基石专题文化活动。如每年举办的春季党员培训班、纪念“七.一”系列大型文艺活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文艺汇演等;去年,在江堤社区党支部成立之时,我们赠送了价值万元的书籍资助他们成立居民图书室,以进一步提高居民文化素质,丰富局面文化生活,激发他们争先创优意识。三是开展以“迎奥运”主题的社会文化活动。去年,为迎接奥运会、六城会、八艺节的到来,我们开展了如金秋群众运动会、千人步行日、冬季万人长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活动,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辖区居(村)民思进取谋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江堤和谐文明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近来年,我街在基层文化建设方面高度重视,也加大了对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基层文化建设相对薄弱,还存在诸多困难。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全街乃至全区没有较具规模的综合性图书馆,没有较具影响的文化培训、指导机构,较具特色的民俗文体队伍,虽然平时也有文体队伍进行演出活动,但基本都没有组织,没有管理,没有形成产业,无法产生效益;同时我街辖区内鲤鱼洲小学等几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使得生源师资流失,小孩教育受到影响,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基层文化的发展;二是资金存在困难。近年来,我街举办的各项文化活动的经费基本全部是通过“化缘”得来的,资金存在短缺,指使我街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严重影响。三是文艺骨干特别是民俗文艺骨干年龄偏老,青黄不接。年轻人的文艺兴

趣培养不够,部分村民文化素质不高,使得文化活动缺乏创新,文艺作品推陈出新做得不够。四是由于我街正面临着大量的拆迁、退地等任务,使得基层领导干部精力无法集中到文化建设上来。

三、意见及建议

——加大经费支持力度。上级部门应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拨下专款,帮助传承民俗文化精髓;应拨下专款用于开展文艺骨干培训,用于奖励和扶持民间文艺队伍;应拨出专款用于重建和整修因征地拆迁而拆除的文化体育设施,还应使新建农民还建小区的文化配套设施得到完善。

——加大培训支持。区文体局、文化馆应每年定期举办文艺骨干培训班,或者派专业人才下到基层开展文艺宣传教育。一方面提高文化活动水平,另一方面感染民众,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大管理支持。区宣传部、文体局应进一步重视文化建设和发展方面的管理,挖掘文艺产业化潜力,培养这方面的管理人才,结合汉阳旅游资源,创造特色效益,打出特色品牌。

第五篇:漯河市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漯河市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文章来源:漯河市商务局作者:商业科发布时间:2009-08-12 08:35:50

为全面了解基层文化建设情况,为党委政府指导基层文化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结合漯河市开展的文化产业统计调查,我们深入到广大乡村、城市社区、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阵地和有关文化管理部门,进行了调查调研。

一、农村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情况

农村村级文化大院是由村党支部、村委会集体创办的最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是最接近群众、最方便群众的基层文化阵地,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重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漯河市共建有农村文化大院1261个,已经初步实现农村文化大院全覆盖。这些村级文化大院分布在各个行政村,大部分村文化大院同现代党员远程教育基层网点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文化大院的活动场地、活动器材、图书室、综合娱乐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在这些文化大院中,基本都有常年活动的民间文艺表演团体及自娱自乐的文艺演唱队,常年活动在文化大院和街头巷尾,逐步形成这样的规律: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秧歌、软故事、盘鼓等)一般在传统节日或古庙会时进行,农闲季节的文化活动主要有篮球、乒乓球比赛,棋牌乐、戏剧演唱、农业科技讲座、图书阅览等活动。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村现有的文化大院之所以能够持续繁荣发展,其主要因素有四:一是文化大院建设符合与时俱进要求,起点高、上档次,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条件优越,对群众吸引力强;二是有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三是坚持常年组织活动,其形式、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文化大院人气旺,风气正,健康文明;四是村两委对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正确引导、热情鼓励、大力支持,村干部带头参与,群众爱好什么,村干部就倡导什么、组织什么,发挥文艺骨干的作用;筹集一定的活动经费,购买乐器、置办服装;组织文艺爱好者成立业余文艺宣传队,农闲时节每天在文化大院排节目、搞演唱;聘请退休教师专门编写新农村建设题材的小品小戏供宣传队演唱,节目常新,群众喜闻乐见。

二、城市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城市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工作立足社区,面向群众,本着“文化部门管理,居委会组织,居民自觉参与,活动经常开展”的原则,努力探索,积极实践,走出了一条发展繁荣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的新路子。目前,全市共培育出腰鼓队、太极拳队、空竹队、合唱队、夕阳红文艺队等社区文艺队近百支,兼职演出人员2000多人。已建成固定社区文化广场28个,沿河沿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6个,文化进社区活动演出点34个。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各类社区、广场文化活动1000多场,参与群众50多万人。各县区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开展各具特色。源汇区以各类广场、游园为依托,建成了固定社会文化广场18个,沿河文化活动中心6个,10多个企事业单位文化活动中心无偿向社区群众开放,相继成立

了柳江社区“腰鼓队”,老街社区“夕阳红文艺队”,新华社区 “小蜜蜂曲剧团”,受降路社区 “普法文艺队”等特色文艺团队27个、民间艺术队63个,兼职演员1700多人。广场文化活动开展以来,组织群众参与舞蹈、歌唱、戏曲、秧歌、腰鼓等活动演出160多场次,源汇区坚持举办“激情广场大家唱”、“舞动漯河大家跳”,每天参与群众均在数千人,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河南日报、河南电台、新浪网等媒体关注和报道。召陵区分别在社区和广场举办了“唱响召陵”、“军歌嘹亮”、“迎接建国60周年社区戏曲展演”等活动140多场。临颍县以组织民间文艺团体参加广场活动为载体,以组织调演活动为抓手,在县城文化广场分别组织民间艺术团文艺调演及群众性文化活动60多场,提升了广场文化活动的艺术质量和欣赏价值。舞阳县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载体,不断掀起群众性消夏文化活动的新高潮,先后举办了民间艺术大赛、家庭才艺展演、“四进社区”文体展演、书画展览等活动,组织县文化馆、豫剧团等文艺团体,精心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各文化广场巡回义演40多场。在活动时间上由节假日型向日常型延伸,在活动内容上由单纯的文艺演出逐步延伸到科、教、文、卫、体等各个领域;在举办文艺演出的同时,开展了美术摄影展览、科技宣传、医疗咨询、时装表演等普及交流活动。在活动方式上也由观赏型向参与型转变,策划了个人收藏品展、业余美术作品展和体育、舞蹈、健身活动等一些能吸引更多群众直接参与的活动,增强了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北舞渡镇、孟寨镇的消夏河滩夜市文化节,吴城镇的戏迷广场文化等。为掀起广场文化活动新高潮,市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激情漯河大家唱”“舞动漯河大家跳”比赛活动,制作广场文化活动专题片在电视台连续播发,有力推动了社区和广场文化活动深入开展。

在走访中了解到,市、县区文化部门都制定了社区文化建设规划及广场文化工作方案,切实加强管理和指导,采取全面布局、灵活设阵、全方位运作的方法,广泛开展活动,把社区内各个层次、各个界别、各类人员团结和凝聚起来,把群众自发、分散的活动组织起来,分别成立歌咏队、曲艺队、秧歌队、舞蹈队以及书法协会、棋艺协会等社区文化活动队伍,活跃社区文化活动气氛。同时利用各种赛事,提升社区文化活动档次,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拓展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的活动空间。

三、基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文化大院只建不管,造成一轰而起一轰而散现象。文化大院建成后有名无实,有形式无内容,或只建不管,或管理不善,作用发挥不大。

二是受地域和自然经济条件限制,部分文化大院设施落后、简陋,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活动形式单调和活动内容简单,缺乏创新,缺乏吸引力,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明素质起不到多大作用。

三是城市社区、居委会活动场地小、活动经费少、活动设施不好,社区文化活动缺少骨干队伍,各地文化活动开展不平衡。

四、搞好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基层文化建设重在重视,贵在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作为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农村文化抓乡镇,城市文化抓社会”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为重点,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下大力气狠抓基层文化工作,使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有力地促进基层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基层文化建设,将基层文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列入党委、政府的考核目标。各级文化部门要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强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投入,不断充实和创新基层文化活动的内容、方式和手段,为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根本保证。

2、农村文化重在建设,贵在创新。联系当地农村文化工作的实际,繁荣文化工作必须切实加大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要把文化大院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列入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摆在重要位置。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大院建设作为对村两委精神文明和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抓好抓实。二是要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建设文化大院,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群众实用,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原则兴建,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不搞大轰大翁,不搞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建大院的形象工程,建一个就要发挥作用,就要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感受到精神愉悦,得到娱乐享受。三是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以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为契机,积极支持文化大院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鼓励先进,每个乡镇要先评选几个示范文化大院,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普及提高,营造基层文化建设氛围。四是倡导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新风尚,发动当地企业和个体经营户集资建大院,争取社会赞助搞活动。五是乡镇、街道文化站要加强文化大院的业务指导和骨干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大院与大院之间的文化交流,如组织举办村与村之间的球赛、棋赛,戏迷、歌手比赛等活动。六是按照“重管理、讲实效”的原则,抓好建后管理工作,要明确专人负责,专人管理,要培养和造就一批业余文艺骨干队伍,以骨干作用调动大家的文化兴趣,如建立文艺演唱队、民间文艺表演队、农业技术辅导队等,坚持经常组织活动,使人民群众真正从中得到实惠,提升乡村文化品位,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阵地作用。

3、社区、广场文化重在引导,贵在坚持。一是抓机制,形成强大合力。对全市社区、广场文化活动进行考核评比,从制度上引导激发各单位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二是抓活动,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载体,不断掀起社区、广场文化活动的新高潮。三是抓繁荣,打造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坚持引导、培育、推动广场文化活动常态化,营造“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天天有舞会”的浓厚文化氛围,打造一批像“激情广场大家唱”、“舞动漯河大家跳”等群众喜爱的品牌广场文化活动。四是抓阵地,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坚实平台。实行政府、社会共同投入的方法,多方筹措资金,全力构筑广场文化活动平台。五是抓队伍,推动广场及社区文化的持续发展。坚持用好“三种人”:用好熟悉群众文化工作的“明白人”。主要是用好街道办事处、社区的专职文化专干,对“明白人”压担子、交任务,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才干,发挥生力军的作用;用好广场文化活动的“热心人”。对这些“热心人”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特长和组织协调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广场文化活动中来;用好有较高造诣的“文化人”,不定期聘请他们培训文化骨干,编排高质量的文艺节目,为广场文化活动贡献自己的才智。

下载关于全市基层文化建设情况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全市基层文化建设情况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吉县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西吉县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区,是全区人口第一大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全县下辖19个乡镇、306个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50.8......

    浅论加强基层公安文化建设

    公安文化建设是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公安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在当前新形势下,要切实担负起公安机关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加强基层公安文化建设尤为重......

    基层农村文化建设

    基层农村文化建设 摘要:加强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由于当前农村文化的发展仍然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道德状况、文化基础......

    论基层文化建设

    论基层文化建设[内容提要]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都离不开文化建设。但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基层和广大农村的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品和服务远......

    加强基层党建文化建设

    加强基层党建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宣传,以党建文化为主导弘扬先进文化,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奋发向上、奋勇拼搏、奋力争先的内在动力的重要途径。为充分发挥党......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警营文化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警营文化建设 警营文化是警察机关在长期的警务工作和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并为全体民警认同和恪守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可以对......

    基层央行文化建设

    基层央行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人行湘西州中支积极探索基层央行文化建设方式方法,坚持“六个完善”、“六个搭建”、“六个结合”,初步实现了湘西州中支独有的央行文化......

    如何加强军队基层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基层部队的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四有”革命军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随着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