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报告

时间:2019-05-14 06:5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报告》。

第一篇: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报告

某集团公司2009年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报告

企业集团人力资源战 略规划

21世纪伊始,当中国政府首次明确提出将“人才强国”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的时候,国有企业集团的老总们也已深刻地意识到“人才兴企”的至关重要。人力资源已被视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其贡献价值远远超过了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的形成、培植、开发和使用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塑造核心人才竞争力,成为摆在大型企业集团面前的紧迫任务,而人力资源规划将在此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规划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围绕“人”产生的许多问题也越来越让企业的老总们感到棘手和头痛。产业多元化的发展对专业化人员的强劲需求缺乏人才支撑,企业基于增强竞争力的规模扩张受限于员工素质能力,知识型员工的个人发展诉求变得日益强烈,各层次员工发展需求的差异得不到满足,人工成本的不断增长却无法维持对核心人才的吸引......,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以解决,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最终导致企业战略目标无法实现。

信息时代,企业生存环境瞬息万变,以及企业面对变化缺乏适时的应变能力,是导致上述问题接踵而来,而企业家们却苦无良策的根本原因。那么如何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充分预测“人”这个最为活跃的因素对企业可能的影响,而及时采取措施平复或减缓其所产生的振荡呢?人力资源规划实质上就是这样一项未雨绸缪的举措,它能够帮助企业发现现有人力资源与未来发展需要的差距、通过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明确未来人力资源开发培养的方向和途径以及面临的潜在风险,并且设计和调整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以保证及时适应未来的环境变化,为实现人员的合理配臵和有效使用创造条件。

二、中华-博略对企业集团人力资源规划的理解和认知

现代人力资源规划与传统意义上人力资源规划的区别见表1,现代人力资源规划的立足点是基于战略的高度,合理配臵人力资源,优

化人力资源结构,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综合体系。

表1:现代人力资源规划与传统意义上人力资源规划的区别

企业集团人力资源规划的功能定位

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与组织发展在中华-博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六大功能模块(见图1)中,居于战略功能地位,而其他管理模块具有业务功能的属性。我们理解企业集团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对相应人员做出的战略部署和规划,是企业业务发展规划在人力资源层面的具体落实和体现。

图1:中华-博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六大功能模块

由于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保障,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都开始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希望通过有效的人员规划,使企业拥有充备数量和质量的人力资源来支撑事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实现。但是目前国内企业集团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往往导致人力资源规划与实际情况差别很大,无法发挥其战略功能作用;或者是缺乏与其他人力资源业务管理功能模块的有机结合,使得人力资源规划不能执行落实。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企业集团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应当包括哪些重点内容?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明确人力资源规划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目的。如上所述,人力资源规划具有战略功能的属性,因此人力资源规划应当被视为企业在人力资源层面进行的战略性规划,定位在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更为恰当。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人力资源具体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对人事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等业务管理功能模块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鉴于国内企业集团在规划方面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实践经验不足的现状,我们认为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应着眼于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的建立,而并非传统意义上仅仅是对企业人员的需求和供给规模进行预测和平衡。

三、企业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目标

目前,企业集团在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人力资源规划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比如:只追求人员数量上的规划,而忽视企业未来对于人力资源质量方面的要求;只侧重整体人员规模与企业发展的匹配,而没有关注企业员工个体的发展诉求;只着眼于对现状问题的审视,没有对未来发展提出人力资源对策措施等等,进而导致了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效性降低。那么企业集团进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到底需要实现什么目的呢?我们认为,在企业集团管理模式下,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应当实现如下目标:

1.根据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2.深入分析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现问题和潜在风险,提出应对措施。

3.合理预测企业中长期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规划和控制各业务板块人力资源发展规模。

4.规划核心人才职业生涯发展,打造企业核心人才竞争优势。

5.规划重点专业/技术/技能操作领域员工队伍发展,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6.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的改进建议,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四、企业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主要特点

一般来讲,集团总部与下属企业的管理职能分工不同,企业集团总部负责整个集团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的制订,集团政策、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监督,集团整体经营状况的宏观调节与控制,各下属单位经营管理策略的审核与协调,以及集团对外合作与发展等。而下属企业一般是以业务为核心,为集团公司提供决策信息支持,同时接受集团公司的指导与监督。

母子公司的这种管理模式,决定了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由总部公司和下属各级企业多个层次的人力资源规划组成,各层次具备不同的特点和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里所指的是广义范围的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而狭义概念的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仅指集团总部层面的规划。无论哪种定义,实际工作中集团整体的人力资源规划都是建立在下属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之上的,二者往往是同时进行的。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一个多层次的规划体系,涉及到规划编制制度、组织体系、信息系统、报告体系等等。

1.集团总部层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主要特点

1)确定企业集团人力资源整体发展战略

集团总部需要根据企业总体业务发展战略,提出明确的集团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从而确保重点领域突出发展,兼顾各业务板块协调发展的需要,避免下属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偏离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的要求。

2)侧重国家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宏观研究

作为集团整体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中长期的战略部署,要求集团总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国家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本行业人力资源市场环境、以及本企业面临的潜在人力资源风险和危机等宏观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为企业集团人力资源政策和规划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3)关注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现实状况的微观分析(见图2)

结合宏观因素的分析,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还需关注对本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评价。一般来说,通过对集团人力资源存量进行规模、结构、素质等方面的摸底分析,发现本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现实问题,以及人力资源在行业中所处的水平和差距。其中人力资源规模的分析应当关注企业集团人力资源总量规模和各业务板块或产业链各环节人员的分布情况;人员结构的分析应当从人员的年龄、学历、岗位和专业等纬度判断现有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性;而素质评价应当侧重于人力资源的品德、知识、能力、竞争力等方面。通常集团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是基于下属企业的人员现状分析,以及集团总部的信息核实和分类汇总处理两项工作的全部完成。

4)平衡协调人员分布结构,控制集团人力资源总体发展规模(见图2)

集团总部需要审核批准下属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统一协调和平衡各业务板块或产业领域的人员数量分布,形成集团人力资源供求规划,预测集团人力资源的总体发展规模。

图2 集团人力资源学历分布、板块人员需求预测

5)提出企业集团核心人才评价标准,进行核心人才职业发展规划

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拔,尤其是对核心人才的甄选、培养和使用至关重要,其数量和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水平。建立企业核心人才的选拔和规划体系,是保证企业核心人才队伍持续发展的条件基础。所以,集团总部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明

确集团核心人才的范围和选拔标准,从而指导下属企业推荐或遴选核心人才。

6)改进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规划的建议

为了实现企业集团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保障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落实核心人才职业发展规划......,集团总部必须制定和完善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制度。对哪些政策需要修订或建立,主要的内容框架以及时间计划等都是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内容之一。这里所指的政策、制度是关系整个集团的人力资源政策制度,诸如集团内外部招聘政策、集团内部人员流动政策、核心人才培养计划、干部考核制度等等(见表2举例)。

表2: 人力资源规划示例

2.下属企业层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主要特点

1)根据企业业务发展战略,进行人员需求详细预测(见表3)

各级企业的各个部门按照公司职位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未来年度岗位需求和基于岗位需求的人员配臵预测。

2)分析企业人力资源存量状况,进行人员供给预测

通过对本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状况的详细分析,合理预测未来人力资源供给规模和趋势特点。

3)进行供求平衡分析,提出供求保障措施

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实现供求平衡的保障措施。需要上级企业或集团总部提供支持的,提交建议方案。

4)制定本企业核心人才评价标准,规划核心人才职业生涯

在集团核心人才评价标准的框架下,结合本企业的产业特点和发展阶段确定本企业的核心人才评价标准,并对核心人才建立专门档案,对其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设计和规划。各级下属企业不一定必须开展这项工作,一般在集团二级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包含这部分内容。

表3:公司岗位人员净增需求预测

五、中华-博略的咨询方法体系介绍

中华-博略在长期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过程中,已经建立起一套关于“企业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成熟的方法体系,并且日臻完善。

我们认为企业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体系是由人力资源年度供求滚动规划、中高级核心人才规划、专业队伍发展规划三个部分组成。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制度是对这三个组成部分在规划时间、流程、方法、组织、内容方面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人力资源年度供求滚动规划主要包括对人力资源宏观环境和企业现实情况的分析、未来年度集团人力资源需求供给的预测、以及保障人员供给的对策和举措等内容。供求滚动规划是其他两部分规划的基础,通常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首先是从人力资源年度供求滚动规划开始的。该规划时间跨度一般为3-5年,每年定期连续滚动编制。在进入规划编制之前,我们一般会建议客户对本企业集团所属单位进行业务板块的分类,同时确定相应的重点专业(工种)(见图3)。同时还要制定集团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人力资源规划编制手册》(见图2),对人力资源规划的组织体系和职责、编制流程、具体内容、报告体系做出说明和限定。所属单位按照《手册》规定具体执行,并层层汇总至集团总部。集团总部分析核实上报的规划数据和信息,确保其合理完整性。然后按照业务板块或产业链环节、专业和工种分类进行人力资源信息统计汇总与详细分析。最后以集团业务发展战略为导向,综合平衡各业务板块人力资源分布与规模,编制集团人力资源供求滚动规划,提出人力资源供求方面的保障对策和计划。

图3 人力资源规划部分文件示例

高级核心人才规划主要是在供求滚动规划的基础上,对企业集团各类别的高级核心人才在职业发展方面进行的专门规划。通常我们建议客户根据自己的企业特点确定核心人才的范围。例如我们曾经建议生产企业的客户按照高级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确定核心人才队伍。建立甄选核心人才的标准体系和测评体系,设

计核心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开发计划,制定核心人才的考核政策和制度都是核心人才规划的具体内容。

专业队伍发展规划是基于企业的重点专业或工种,对各只队伍人员状况进行现状分析,在未来专业队伍发展方向、人员开发和调配等方面做出整体规划,以提升整个专业或工种队伍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和人员使用效率,避免专业队伍出现人员断层、结构不合理的局面。通常我们建议客户成立一些集团核心专业小组,由各小组完成专业队伍发展规划。

需要指出,由于客户以往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限制,可能无法在一次咨询项目中全部完成上述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内容,所以对于从未进行过人力资源规划的集团企业,我们一般会建议首先编制年度供求滚动规划,同时为核心人才规划和专业队伍规划进行一些组织上的准备工作,通过1-2年时间逐步完善集团人力资源规划体系。

在规划编制中,我们通常建议采用基于岗位设臵和专业或工种两个纬度的统计口径,进行人力资源现状信息收集和未来人员供求的规划。这样既能看到横向层面各级组织发展的规模,提高职位管理的水平,又能了解纵向层面各支队伍人员的分布与发展情况,为核心人才和专业队伍规划提供有效信息。

作为人力资源规划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专业队伍发展规划和核心人才发展规划,是建立在人力资源供求滚动规划基础之上的,两项规划的内容与滚动规划比较,更具针对性,所以要求更高质量的信息和数据支持,比如需要确定核心专业的范围、成立核心专业小组,制

定专业高级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选拔标准、建立技能人才职业鉴定系统和员工素质测评体系等等。因此可以看到,专业队伍发展规划和核心人才发展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首先需要开展一些基础性工作,可以按照时间计划逐步完善。

六、其他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确保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有效性,还需要建立一些必要的配套政策制度,推进规划的切实执行。

1.建立集团对所属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审核批复制度

2.建立人力资源规划执行差异分析制度

3.集团实施对各级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考核和审计

4.其他业务管理模块相关具体政策措施的制定与落实

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人力资源战略与策略

内容摘要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使研究企业长盛不衰的秘诀成为社会热点。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成为企业战略实现的第一资源。企业的强盛离不开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这就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上升到了战略高度。在这两个前提下,本文着重探讨了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针对自身特点,应采取怎样的人力资源战略与策略,才能更为有效的促进企业发展,加快战略实现,维持企业的强盛繁荣,延缓衰老。

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伊查克〃麦迪思提出。他在《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对企业的生命历程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他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成长阶段、盛年阶段、老化阶段。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笔者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老化阶段。

初创阶段

我们将企业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称为初创阶段。这一阶段企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1.企业是新生儿,还没有得到社会承认,实力也很弱,但却极富灵活性和成长性;

2.企业内部的各种正式组织、规章制度和经营方针尚未健全,企业文化也未形成,管理上人治色彩浓厚;

3.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基本上是创业者,他们的个人作用突出,各项业务的开展以企业领导者为核心。

成长阶段

如果企业运行良好,成长性、竞争性都会增强,就会过渡到下一个发展时期,即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企业处于这一阶段,会呈现如下特征:

1.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主营业务不断扩展并快速增长,各种资源全面紧张;

2.企业组织形态走向正规化,机构相对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和健全,企业文化逐渐形成;

3.企业创业者的个人作用开始弱化,更多地担当起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职业经理人开始进入企业并发挥关键作用。

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是企业生命历程中最为理想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的灵活性、成长性及竞争性达到了均衡状态。一般而言,成熟阶段的企业有如下特征:

1.企业能够获取最大利润,财务状况大为改观,初创阶段及成长阶段入不敷出的局面为相对宽裕的资金流所代替,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

2.企业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完善并能充分发挥作用,即使制度或组织结构暂时或局部出现了问题,企业也有部分的自协调机制。企业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得到制度化保证;

3.企业非常重视顾客需求、注意顾客满意度,一切以顾客至上为原则,即重视市场,重视公司形象。

4.计划能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企业对未来趋势的判断能力突出,并且完全能承受增长带来的压力。

老化阶段

老化阶段是企业生命周期的衰落阶段,此时企业内部缺乏创新,少有活力和动力,没有了创业期的冒险精神,预示着危机的到来。老化阶段的企业特征表现如下:

1.企业增长乏力,整体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全面下降,资金紧张,既缺乏成长性,又缺乏灵活性,更缺乏竞争性;

2.企业内部官多人多,官僚风气浓厚;制度繁多,却缺乏有效执行,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经常发生;

3.企业员工自保意识不断增强,做事越来越拘泥于传统、注重于形式,只想维持现状,求得稳定,与顾客的距离越来越远,体现企业活力的行为减少甚至消失。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策略

明确了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依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下面着重探讨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策略。

初创阶段

该阶段企业刚刚创建,虽然富有灵活性,但各方面均不成熟,企业发展战略的目标是求得生存与发展,尽快渡过创业期。

这一阶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在这一阶段,由于企业缺乏知名度和实力,企业的发展与绩效主要依靠关键人才特别是企业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创业激情。所

以企业人员需要数量少,但质量要求很高,最好能独当一面,支撑一个部门;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实际经验,工作量不大,但工作难度很大,因为其关键人才的选拔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败;

3.企业尚未建立起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主要创业者直接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

在创业期,企业还没有明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但企业创办者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具有战略性的思维。为使企业稳步渡过创业期,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核心是:

1.吸引和获取企业所需的关键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2.制定鼓励关键人才创业的激励措施和办法,充分发挥关键人才的作用,加速企业发展;

3.发现和培养核心人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为顺利实现该阶段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策略是:

1.为企业招牌和获取所需要的各种关键人才。

要获得关键人才,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内部挖掘培养,一种是外部获取,即把社会上的优秀人才或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初创期企业,人员稀缺,内部挖潜显然不可能,所以,从外部获取关键人才是惟一途径。要获取关键人才,一方面要广泛建立同高级人才市场特别是专业的人才介绍机构的联系,掌握人才供

应信息;另一方面关键人才的招聘,选拔对象的素质是第一位的,即应把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业绩作为选择的首要指标。由于需求量少,企业可以把工作申请资格定得高一些,这样符合标准的申请人就会少一些,企业可以花较多时间与费用仔细挑选最合适的人才。由于初创期企业的资金往往不很充盈,实力较弱,这就不能完全依靠高薪等优厚的物质报酬来吸引人才,因此良好的职业前景、工作的挑战性认同成为吸引人才的主要手段,初创期企业招聘要打出“为有才之士提供施展抱负的场所”的旗号,这样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当然报酬条件也要符合基本行情,并且应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宜选择高弹性薪酬模式,减少刚性,拉大内部差距。也可以给予股票期权,将员工的长远利益与公司长远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有利于公司的稳定和长期发展。

2.采取一切办法鼓励创业。

鼓励创业,必须建立鼓励创业的激励机制。首先要给员工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让其自主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其次,要把个人收益、个人晋升紧紧同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结合起来并及时兑现奖励,即把创造绩效作为评价个人的主要指标;第三,允许员工在创业中犯错误,把对错误的分析总结臵于对错误结果的处理之上。总之,通过创业机制的建立和实施,营造出一种鼓励

创业的工作氛围,刺激全体员工的创业意识。

3.制定核心人才培养计划,注意发现和培养核心人才,为企

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一个企业将来发展得怎么样,核心人才的培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国内外著名的企业对此对都极为重视。德国西门子公司每年要从进入公司的数千年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中选拔30名左右的有潜质的人才进行特别培养;加拿大北电网络公司也有同样的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核心人才,首先企业创业者要对此极为重视;其次要制定核心人才培养计划,如为核心人才制定与企业共成长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三要营造有利于核心人才成长的环境,让其在企业经营实践中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并得到锤炼;第四要把核心人才个人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以使其能够长期为企业服务。

成长阶段

经历了创业期的艰难,企业进入成长期。成长期的企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如何使企业获得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该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如下主要特点:

1.企业对人力资源数量的需求不断增长,不但要得多、而且要得急;

2.企业对员工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拿来就能用,而且要求上手快;

3.创业初期主要靠企业关键人员的个人能力维持企业运行的粗放型管理已经不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有更为效率的规范化管理来促进企业发展。

为实现企业战略,在这一时期,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点是:

1.确保企业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要;

2.完善培训、考评和薪酬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激情,加速企业发展;

3.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为顺利实现企业该阶段的人力资源战略重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策略是:

1.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成长阶段企业人力资源要求数量多,而且要得急,要求拿来即用,为应对这种情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通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开展工作分析,建立岗位规范标准,为企业人力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3.通过与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广泛而灵活的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及时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4.通过不断的、多样化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和素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5.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特别是培训制度、绩效考评和薪酬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企业快速发展。

应当指出的是,在这个阶段,特别是刚开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会面临很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迅速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成了影响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之一。因此,要完成好这一阶段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自身的建设也必须同步进行,甚至要优先考虑。

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的企业灵活性和控制性达到平衡,是企业发展的颠峰时期。在这个阶段企业绩效最高,资金充盈,能力很强,企业能很好地满足顾客要求,制度和结构也很完善,决策能得到有效实施,是企业真正的黄金阶段。

企业进入成熟期,既是企业在既有环境和现有要素、结构下的一种状态,也是外界与企业自身的一种心态使然。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其发展方向有三,一是经过短暂的繁荣后进入到老化阶段,这是企业最不愿意看到的;二是企业领导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对企业内部进行微调,尽可能延长企业的成熟期;三是企业上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而稳妥地推进企业内部变革,不但没有使企业进入老化期,而是使企业以此作为新的发展平台,从而进入到新一轮增长期。因此,在这个阶段,如何使繁荣期延长并力争使企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增长期成为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在这个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企业的整体实力和规范化的机制,个人在企业中的作用开始下降;

2.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部的创新意识可能开始下降,员工惰性增加,企业活力开始衰退;

3.由于企业实力和形象达到最佳,企业对一般人员的吸引力很强,外界人员争相进入企业,若处理不好,很可能造成人浮于事的局面;

4.各个工作岗位满员,空缺岗位很少,人员晋升困难,对有能力的人吸引力开始下降。

在这个阶段,为应对企业发展战略变化的需要,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核心是:

1.激发创新意识,推动组织变革,保持企业活力;

2.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保持企业创新人才基础。

为顺利实现企业成熟阶段的人力资源战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策略是:

1.严格控制人员进入。新进入的人员不是为了维持企业的现状,而是要有利于企业的创新。要调整进人标准,突出创新要求;严格控制一般人员进入,积极引进具有创新才能的高级人才。

2.完善绩效考评,增加考评指标体系中创新指标的权重;

3.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分配、晋升、奖励向创新岗位和创新人员倾斜;

4.建立鼓励创新的职业生涯管理模式,使善于创新的人才有畅通的晋升通道;

5.大力提倡创新文化和危机教育,塑造创新型企业文化;

6.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培训与开发,培养创新人才队伍。

应当指出,在成熟期进行创新并取得成功,关键是要处理好企业稳定获利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坚决避免出现内部震荡。在该阶段推动创新与变革,以打破企业发展史上的“黄棕翌”定律,必然会触动许多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关键人员的利益,因此,其难度和风险是非常巨大的。Lewin(1951)提出的变革与创新阻力的“场论”模型认为:阻力是变革力量的一种直接的反向平衡力,在现有的驱动力能够增加到足以影响预期变化的水平之前,应该首先调查研究阻力并使之最小化。任何过早的或专制的增加驱动力的努力,都会单方面地遇到在相反方面的等量增加。因此,要推动组织的创新与变革,除了企业领导要有坚定不移的创新与变革的决心之外,变革时机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如何克服变革中的阻力,科特和施莱辛格(1979)在《选择变革的策略》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们提出了6种变革策略即:交流—参与—简化—协商—控制—强制,这些策略可以经过组合形成一种新的策略。越往右,策略的特性和效力会逐步增强,其策略越具有更有力的干预作用。如果阻力较小,可以采用左端的策略——例如利用交流和参与来完成变革;如果阻力很大,而且变革的发起人拥有必要的权力和权威,就可以采用更多的强有力的策略,例如协商、控制甚至强制。因此,企业在实施变革时,应当根据实施变革时的阻力大小、层次和权力准备情况进行合理的策略选择。

老化阶段

这是企业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企业市场占有率下降,产品竞争力减弱,赢利能力全面下降,危机开始出现,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寻求企业重整和再造,使企业获得新生。在这一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企业人心不稳,核心人才流失严重,一般人员严重过剩;

2.人力成本突显,企业人力资源经费锐减;

3.企业已经失去活力,内部缺乏创造性,官僚风气浓厚,制度繁多,却缺乏有效执行,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经常发生;

4.企业向心力减弱,离心力增强。

为应对企业发展战略变化的需要,这一时期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点是:

1.妥善裁减多余人员,严格控制人工成本,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2.调整企业人事政策,吸引并留住关键人才,为企业重整,延长企业寿命、寻求企业重生创造条件。

实现该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重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策略是:

1.制定企业裁员计划并妥善实施。

裁员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艰难的工作之一。企业既要面对经费严重不足,感情难于割舍的困局,又要面对国家法律、政策的种种限制,因而既要慎之又慎,又要大胆为之。做好企业的裁员管理,关键在于裁员策略的选择与实施。一般来讲,企业裁员策

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预见型,另一类是反应型。前者事先有充分的计划,能够考虑多种的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关注对后果的预测;后者则更多地考虑短期目标,不太关注长期的影响因素及后果。本文认为老化期企业应采用预见型策略,首先,企业必须在充分了解目前企业实际情况、效益和产量的基础上,按照先定岗后定员的原则,分析企业的人力需求情况;其次,要向员工说明企业现状及企业策略,以求得到员工的理解,以便裁员工作的开展;第三,企业必须明确裁员标准,标准必须公平、公正、公开;第四,为保证裁员策略的顺利实施,要完善考评系统,依据考评成绩和综合评分竞争上岗,以免裁员不公,导致“裁能留庸”,反而不利于企业效益提高;第五,根据考评和竞争上岗情况,选出企业最需要的员工,予以保留,将对企业无关紧要甚至对企业失去意义的员工列入裁员名单;第六,企业实施裁员的具体手段要丰富化,可以包括临时解聘、冻结招聘、提前退休、工作分担、转岗分流等等。研究表明,与临时解聘相比,提前退休、工作分担等替代性的裁员方式对员工的负面影响较小;第七,企业应尽可能对被裁员工扶持一把,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这样既有利于企业妥善裁员又能激发现有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以有利于企业重整和再造的顺利实现。

2.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企业裁员是为了使企业“甩掉包袱”,轻装上阵,以提高企业效率,进而提高效益,甚至获得新生。而提高效益的另一条途径是加强成本控制,在产出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从这方面来说,裁员

也是一种降低成本的方式,不过裁员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避免人浮于事,使企业处于良性运行中,而不仅仅为了降低成本。

加强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首先必须明确人力资源成本的含义,它是指为取得、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而产生的费用,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使用成本、开发成本和离职成本等。其次要调整企业薪酬政策,实行高弹性薪酬模式并拉大内部差距;三是要严格绩效考核,把个人收入与个人贡献和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多劳多得;四是科学控制人力开支,处处精打细算,提高成本效益。

3.调整企业人事政策,搞活用工制度,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为此企业要实行竞聘上岗,能者上,庸者下,以贡献论英雄,可对关键人才实行股票期权,以鼓励其为企业长期服务并有效降低眼前成本。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吴雯芳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黎少华:《组织智慧:人力资源整合策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版。

3.[美]雷蒙德〃A〃诺伊:《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刘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美]奈杰尔〃金等:《组织创新与变革》,冒光灿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张一弛:《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版。

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1、2期。

海尔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一、企业概况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海尔现有员工2万多人,已在海外发展了62个经销商,30000多个营销点。到1999年,海尔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15亿元。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实现了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二、海尔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

(一)“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人”--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目标

在总裁张瑞敏“走国际化的道路,创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其品牌价值不但稳定居中国家电业榜首,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也越来越高。1997年,国家经贸委确定海尔为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的6家试点之一。海尔的国际化经营驶入快车道,在国际市场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海尔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这种环境下,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名牌,每一个员工首先应成为国际化的人才。因此,海尔集团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必须适应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大目标,为企业培养真正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赛马不相马”--海尔人力资源开发原则

海尔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建立一套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在实现企业大目标的同时,给每个人提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空间--“你能翻多大的跟头,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

1.“斜坡球体人才发展论”

海尔认为,每一个人恰似在斜坡上上行的球体,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规模越大,这个斜坡的角度越大。员工的惰性是人才发展的阻力,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克服惰性,不断向目标前进,才能发展自己,否则只能滑落和被淘汰。止住人才在斜坡上下滑的动力是人的素质。在海尔谈到素质,人们都认同这样一种理念:在一点一滴中养成,从严格的管理中逼出。为此,海尔实施了全方位的对每天、每人、每件事进行清理、控制,“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以求把问题控制在最小的范围,解决在最短的时间,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斜坡球体人才发展理论在海尔集团深入人心,为每个员工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动力。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都十分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自觉地为自己“上坡”加“油”。

2.“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变相马为赛马”,实际上是斜坡球体人才发展理论的一种体现和保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海尔领导集团看来,企业不缺人才,人人都是人才,关键是不是将每一个人所具备的最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了。为了把每个人的最为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开发出来,海尔人“变相马为赛马”。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自一开始就是“人人是人才”,“先造人才,再造品牌”,率先转变大多数企业干部处的职能,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不是去研究培养谁、提拔谁,而是去研究如何发挥员工潜能的政策。海尔给员工搞了三种职业生涯设计:一种是专门对着管理人员的,一种是专业人员的,一种是对工人的,每一种都有一个升迁的方向。

“赛马”遵循着“优胜劣汰”的铁的规律。任何人,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只有创业,没有守业;谁守业,不进取,谁就要被严酷的竞争所淘汰。另外,海尔的“赛马”是全方位开放式的,所有的岗位都可参赛,岗岗是擂台,人人可升迁,而且向社会开放。在这里,没有身份的贵贱、年龄的大小、资历的长短,只有技能、活力、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相马”将命运交给了别人,而“赛马”则是将命运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是人才,赛中看,在海尔,是每个人自己铺就了一条成功之路。

3.“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

对已经在岗的管理人员进行控制。海尔的用人制度中有这样一条原则,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判。市场经济中人的本质关系是利益驱动关系,信任不信任一个干部是依据个人感情还是依据对干部工作能力的考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海尔集团依据这个原则制定了:“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

4.“海豚潜下去越深,跳得就越高”

这是海尔的沉浮升迁机制。一个干部要负责更高层次的部门时,海尔不是让他马上到该岗位任职,而是先让他去该岗位的基层锻炼一个时期。有的已经到了很高的职位了,但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也要派他下去;有的各方面经验都有了,但综合协调的能力较低,也要派他到这些部门来锻炼。这样对一个干部来说压力可能较大,但也锻炼了干部,培养了其综合能力。

5.定额淘汰制

定额淘汰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必须有百分之几的人员被淘汰。在海尔没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之说。“无功便是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按一定的比例实行定额淘汰。海尔实行“三工转换制度”。该制度是将企业员工分为试用员工、合格员工、优秀员工,三种员工实行动态转化。通过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使所有员工在动态的竞争中提升、降级、取胜、淘汰。努力者,试用员工转为合格员工乃至优秀员工。不努力者,就会由优秀员工转为合格员工或试用员工。更为严格的是,每次考评后都要按比例确定试用员工,如此一来,人人都有危机感。一种新的理念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谁砸海尔的牌子,企业就砸谁的饭碗。

(三)“挑战满足感、经营自我、挑战自我”--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的市场机制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在新的经济时代,人是保证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人人都应成为创新的主体。为此海尔设计了市场链的思路。

1.“外部市场竞争效应内部公”--市场链

海尔认为:企业内外部有两个市场,内部市场就是怎样满足员工的需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外部市场就是怎样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海尔内部,“下道工序就是用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市场,都有一个需要对自己的市场负责的主体。下道工序就是用户,他就代表用户,或者他就是市场。每位员工最主要的不是对他的上级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他的市场负责。

2.即时激励--充分挖掘和发挥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为鼓励员工搞技术发明,集团颁布了《职工发明奖酬办法》,设立了“海尔奖”“海尔希望奖”“合理化建议奖”,根据对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授奖。

竺延风:一汽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一汽人才发展的战略思想是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赢则赢”、“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一汽核心人才群体,培养和造就适应“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要求的一流员工队伍,不断增强集团核心竞争实力。

一汽人才战略目标是以核心人才培养与引进为重点,建设以2000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高技能的操作人才为龙头的20000人的核心人才群体,通过“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水平技术人才、高技能操作人才”人才队伍带动整个员工队伍素质的提升。

人才培育的“两个依托”

在人才培育方面,首先,一汽要依托完备的产品和技术平台,培育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一汽拥有解放、红旗、夏利三大自主品牌和全国一流的汽车整车研发中心。具有中、重、轻、微、客、轿等各类车型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辟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通道。技术人员从现场工艺做起,经过制造技术、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年型车开发、整车平台技术等实践工作过程,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利用合资合作、联合开发设计以及参与博士后工作站等方式培养拔尖技术人才。

充分利用与德国大众及日本丰田的合作资源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经常性选派人员到德国大众及日本丰田学习。这些培训,为一汽集团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自主品牌研发奠定了人才基础。

其次,一汽还要依托强大的技术工人队伍,培养高技能生产操作人才。以技工学校为阵地,经常性举办技能培训班,聘请各类专家技师授课,培养数控技术、模具制造、电钳一体化等领域的操作人才。在各生产单位建立了一批技能培训阵地,训练并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通过开展“名

师带高徒”等活动培养青年技术人才。定期举办岗位技能大赛,选拔各类工种状元和技术能手。通过不懈努力,一汽生产操作人才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了知识工人的时代楷模、全国劳动模范李黄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李凯军、全国车工状元刘伟等一批全国闻名的先进典型。

以经营国际化为导向,加速高级经理及后备人才开发。后备人才培养按照企业发展需要和人才的个性特征、潜能、发展意愿,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共性化、差别化和个性化培训,有目的地把后备人才放到产品开发、营销采购、职能管理及合资合作等项目平台上锻炼培养,送到优秀企业学习,送到困难企业锻炼,派到生产、商务、资本运作、外贸、社会事业、服务等各领域锻炼。

通过岗位交流、岗位轮换的形式,实施高级经理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双岗位”锻炼。采用国际流行的行动学习模式,结合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开展高级经理项目培训,提高高级经理的实用管理技能。

人才激励机制

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一汽实行了全员竞争上岗。通过精简机构和核减编制定员,上至高级经理下到普通员工,一律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指导下,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实现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压力传导。

持续进行了完善薪酬分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探索。从上世纪80年代的联产浮动工资,到90年代的岗位技能工资,之后持续多年进行了以加大浮动额比重、搞活内部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分配改革。1999年又推出了岗位贡献工资制,向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倾斜。实施特殊贡献奖励。对引进的博士生等高层次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对重点项目实行项目工资。

同时,完善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开展非领导职务高层次人才评聘的绿区政策,变“独木桥”为“多通道”。被评聘为“各类师”的高层次人才,可以享受到集团公司二级经理、高级经理,乃至于总经理的工资待遇。用三把“钥匙”——车钥匙、房钥匙和实验室的钥匙吸引人才。为高级经理、“绿区”人才、博士配备公务用车,为博士、硕士分配住房。在长春本部做强研发中心,在天津、大连、青岛、无锡建立分支机构,用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地域环境吸引人才。

在一汽50年的建设历程中,一批批的精英人才成为支撑一汽发展的中流砥柱。现在一汽人正在不断培育自主研发能力,为建设以“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为目标的新一汽而不懈努力。我们诚挚地欢迎各方面的人才加入我们的事业团队,在一汽您将大有作为!(竺延风)

第二篇:公司发展战略

专家团队、技术水平

我公司有自己的研发实验室——滨州金汇建筑节能与环保工程研究实验室,本实验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并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基础研究以及新材料开发和节能减排战略过程中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任务,解决建筑新材料与建筑节能技术开发与应用过程中的共性科学问题,并致力于构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开放性研究平台,打造在国内具有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同时将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市内建筑新材料与节能领域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室自成立至今,共申请专利及软著12项,分别是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5项已获得证书(建筑外墙保温结构、一种石墨聚苯板、一种多用途复合保温板、一种便于安装的保温板、新型外墙保温系统);软件著作权3项也已全部授权(金汇钢丝架夹芯板插丝焊接机组控制系统V1.0,金汇钢网焊接机组控制系统V1.0,金汇节能材料工程一体化软件V1.0);发表论文一篇—《改性纳米碳酸钙制备乳胶涂料研究》。

近两年实验室共有三项突出研究成果:

1、聚氨酯建筑外墙保温一体化技术研究及开发研究成果

聚氨酯外墙保温一体化技术是以大理石薄板和可发性硬泡聚氨酯,通过模具注射法将聚氨酯泡沫和大理石薄板有机的粘结复合在一起,施工过程中用粘结加锚固的施工工艺。其主要应用在现有的公用建筑、别墅、商用及高档住宅的外墙保温及装饰。

2、保温装饰一体化超薄石材粘挂组合施工技术 保温装饰一体化超薄石材粘挂组合施工技术,采用工厂化生产的超薄石材聚氨酯保温板在进行外墙施工时,用粘结加锚固的施工技术,来实现保温和装饰的一次性完成。期主要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外墙保温装饰。

3、I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自保温体系研究成果 I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自保温体系是以工厂制作的XPS单面钢丝网架板为保温层,两侧同时浇筑混凝土后而形成的结构自保温体系,钢丝网架板与混凝土剪力墙浇筑为一体,并通过连接件可靠连接,创新性设臵了预制挂式混凝土垫块,达到了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的技术要求,实现了建筑保温与墙体同寿命。

其中建筑外墙保温结构获得滨州市2011滨州市优秀节能成果奖,聚氨酯建筑外墙保温一体化技术研究及开发于2013年5月份通过了滨州市科学成果鉴定,并于2013年11月份获得滨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保温装饰一体化超薄石材粘挂组合施工技术于2014年5月份通过了滨州市科学成果鉴定,并于2015年2月份荣获滨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同时我公司也一直注重与国内科研机构及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先后跟同济大学、清华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研究新型节能保温材料。公司发展战略

我国建筑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高出2-3倍。仅以建筑供暖为例,北京市在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前,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30.1瓦/平方米,执行节能标准后,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20.6瓦/平方米,而相同气候条件的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仅为11瓦/平方米。因建筑能耗高,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处在关键时机。2001年,世界银行在《中国促进建筑节能的契机》的报告中提出,从2000-2015年是中国民用建筑发展鼎盛期的中后期,预测到2015年民用建筑保有量的一半是2000年以后新建的。据建设部科技司的分析,到2020年底,全国新增的300亿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中,城市新增130亿平方米。如果这些建筑全部在现有基础上实现50%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1.6亿吨标准煤。在400多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城市建筑总面积约为138亿平方米左右,普遍存在着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差供热空调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节能潜力巨大。以占我国城市建筑总面积约60%的住宅建筑为例,采暖地区城镇住宅面积约有40亿平方米,2000年的采暖季平均能耗约为25公斤标煤/平方米,如果在现有基础上实现50%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0.5亿吨标煤。空调是住宅能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住宅空调总量年增加约1100万台,空调电耗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根据预测,今后10年我国城镇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民用建筑至少为每年8亿平方米,如果全部安装空调或采暖设备,则10年增加的用电设备负荷将超过1亿千瓦,约为我国2000年发电能力的1/3。如果我国大部分新建建筑按节能标准建造并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则可使空调负荷降低40%-70%,有些地区甚至不装空调也可保证夏季基本处于舒适范围。

公共建筑节能潜力也很大。目前全国公共建筑面积大约为45亿平方米左右,其中采用中央空调的大型商厦、办公楼、宾馆为5亿到6亿平方米。如果按节能50%的标准进行改造,总的节能潜力约为1.35亿吨标准煤。如果国家从现在起就下决心抓紧建筑节能工作,对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对既有建筑有步骤地推行节能改造,则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8000万千瓦(约相当于4.5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出力,减少电力投资6000亿元)。如果要求2020年建筑能耗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末的水平,则节能效果将更为巨大,另据报道未来十五年内,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将达十八亿至二十亿平方米左右。中国经济发展,有两个基本动力,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城市化。城镇化比例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标志。在整个中国城镇化大发展背景下,房地产肯定是推动中国经济的最重要行业之一。建设部要求:要围绕利废量大、环境污染少、节能效果显著的生产技术,开发优质利废制品。一个中等城市,年建筑量在3000万平方米左右,则需外墙保温2100万平方米。相应的则需要504万立方米的保温材料;内墙保温则需要741万立方米。二者合计:1245万立方米,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市场前景广阔。公司下一步的总体战略规划为:

1)五年内形成国内五大产业基地,成为国内同行业龙头企业。

2)2017年挂牌新三板,精细布局各产业基地的市场(收购、并购等)

3)三年内将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节能新材料投放市场,直接填补国内高端保温材料的空白。4)实现利税3亿元。

(一)生产经营发展战略

我公司将确立以新型材料为发展主业,以外墙保温材料为主要特色,以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为发展方向,依托公司在高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发高效,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品,进一步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增强销售,施工能力,使公司成为全国同业产品领先,技术领先,施工能力最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大型的节能新材料企业之一。

(二)发展目标和规模

公司将引进国外先进的自动生产线,应用数控系统实行全工序智能化生产,使技术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研究、开发能力,研究气凝胶相关保温产品,不断拓展国内市场,开拓国外市场,在未来2年内,本公司将抓紧实施计划中的新生产基地建设,确保2016年省内网络布局,打好可复制基础和国内基础建设的可行性评估论证及建设方案,在2017年全面布局各生产基地的建设,同时以挂牌上市为锲机,投放一种新材料上市,以放大公司市值,打好以后发展壮大的基础,实现规模化、系列化生产。

(三)市场发展计划

我公司将努力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树立公司良好形象,加大公司宣传力度,争取在未来2-3年内,使公司的品牌成为全国名牌产品。同时,加强市场调查研究,把握市场最新动态,保持并提高公司在国内该市场的龙头地位。在拓展海外市场上,力争在2017年内,打开国外市场,并与国外用户建立长期贸易合作伙伴关系,创造条件建立境外生产销售主体,提高出口创汇能力,使公司产品占有更广的市场和更大的市场份额。目前已全面编制了省内的销售网络体系,设立分公司7家、市级代理8家和县级分销16家。

(四)销售计划

我公司将立足国内五大生产基地在全国开发区域,同时拓展其他地域的销售,继续完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加强营销信息反馈和推行行之有效的营销管理措施,通过改进和加强营销,延伸销售网络体系,使公司产品产销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为实现以上目标,一方面本公司大力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大力推行销售代理制度和发展海外代理商,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的营销人员,使公司销售人员扩充到100人以上,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60%以上。另一方面本公司将项目经理,销售经理共轨营销机制,使公司产品形成更严谨的销售链条,使产品在市场中有更大,更好的的品牌优势,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计划如下: 1)把握好青岛旧房改造的供料机会,完成一亿元销售额。2)拓展烟台旧房改造市场和日照两市的全面改造任务打好开局。

3)以国家和省防火规范所带来的巨大机会全面布局省内IPS的销售,现已在布局备案。

4)以我公司和省建设发展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建筑装饰线条》省标为动力全面优势性的开展全国的线条销售。5)利用多年来公司的网上优势展开电子商务销售,实现多种产品网上销售的突破。

(五)生产投资经营计划

公司在2016年在山东省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确保订单供应,同时在省内兼并购买一些规模不大,经营管理不善的厂家为主,以达到整合闲置资源,节约固定资产的高额投入,扩张市场辐射面积,节约运输费用。到2017年底达到10条发泡自动生产线,5条保温装饰一体板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实现年生产1000万立方米保温板及新型保温材料的能力。

(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述投资生产经营计划的实现,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8000万元。可实现300-500人的直接就业,间接带动下游保温工程2000人以上施工人员的就业。墙体保温工程的大面积实施,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经经效益,带动大量闲散人员的就业,对节约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七)资金需求

如果实现上述计划,公司需要各种资金筹集方式或者各金融部门融资6000万元的支持。资金使用计划为增加流动资金5150万元,设备改造投入300万元,收购兼并厂家投入350万元,科研经费200万元。确保公司未来战略的实施和完成

未来,本公司将形成以客户为导向,提供建筑业综合解决方案的战略定位,并选择同时管理三个不同层面的业务组合,通过三个层面业务组合的发展推动本企业持续发展。

为实现战略目标,未来五年应采取的主要战略举措是:(1)全面导入精益运营,积极拓展旧房改造这个巨大的市场

(2)加大战略性业务的营销力度,积极拓展战略性业务。以中建集团、中南地产的合作模板合作更多同类地产商。

(3)改善客户服务和客户端流程,促进资源投资性业务发展。更深层的与中建投开展业务合作。

(4)在战略性业务领域,并购整合其他资源。并由省内延伸到省外。

本公司战略实施的前提:

(1)组织上,应进行分公司制改革,并健全强化总部职能,向战略导向型转变。

(2)流程上,建立和优化战略计划、业绩管理和高层人员管理等管理流程,提高效率和管控能力。

(3)人员上,实施英才计划,加快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

(4)文化上,确立核心价值观,导入优秀文化元素。(5)管理上,实现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信息化、差异化。

第三篇:擎天公司发展战略(2016)(本站推荐)

擎天公司2016-2020年发展规划

(初稿,2016年1月提出)

张掖市擎天建材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时代背景下,怎么突破发展瓶颈,走出新的发展之路,是决策层从战略层面上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擎天公司原发展战略

公司初创时期百废待兴,至到2006年制定了第一部发展战略:以加气砌块为主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寻求发展机会,本着小步快跑的原则,利用1-3年的时间,稳定主业、逐步向其它行业延伸,最终创建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集团公司。

原战略基于企业当时的经济实力、行业发展趋势而制定,虽然时间跨度短、线条粗,但确立了公司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方向,经过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大部分内容得到了实现。目前来看,原战略已经不适应公司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调整,并制定详细的规划。

二、公司现状分析

经过20年的经营与发展,公司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产业规模,形成了墙材生产、研磨体铸造、中介服务、商贸流通四个板块。综合公司发展现状,SWOT分析如下:

优势(S):

历练和培养出了一支具备经营能力、管理经验的企业管理队伍且运行严谨有力;

沉淀和培育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孕育了一批忠诚于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职工队伍;

吸引了和培养了一批学历高、素质好、视野宽的80/90后员工,完善了公司人才培养梯队。

公司财务状况良好,不良资产少,资产负债率在合理范围内,经营过程的固、流比合理,财务核算流程成熟、制度健全;

内部管理体制、制度和运营考核体系健全,在人才培养和员工素质提升方面,有切实可行的中、长期目标;

党支部、工会组织健全,在维护公司稳定、保障维护权益方面发挥了助手和推手作用。

劣势(W):

主业加气砌块品种单

一、用途特定,又处于本地恶性竞争环境中,特别是在今后房地产市场逐年萎缩,新型墙材逐步替代,市场空间受到空前的打压,发展前景受限;

部分客户诚信不足,导致应收账款偏大;产品利润率低、资金回笼慢,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发展;

加气生产线建设时间久、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且部分设备服役期渐满,设备更新成本高,转型通用性差,是后续经营的硬伤。

工艺装备自动化低、产品品质低劣、人力成本大,市场竞争力差。恒盛金属铸件建设设施简陋、自动化水平低、工装模具不配套、劳动强度大,加之设备初期投入不足,流动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能的提升。管理团队专业人才多、管理人才匮乏,思维观念与时代进步要求有差异,存在观念上的错层,延缓和阻碍了公司经营方略的实施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个人境界的局限和区域经济环境的相对落后,制约了公司在更高层面上的发展和提升,使公司多年来没有走出经济拮据的怪圈。

机会(O):

宏观政策发生巨大变化,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装备水平,经济新常态的长期性要求公司高管层研判要准确、透彻,对新常态下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新理念,我们要做好接纳、跟进、适应的心理准备。凤凰涅槃式的抉择是考验我们能力的关键时刻。

两个实体产业销售政策灵活、拓展方式得当,加上精进、敬业的经营队伍,横向衍生产品和服务、纵向精深发展和提升空间仍很大;中介服务、商贸流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只要在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将是公司新的强有力的经济支柱。

公司经营班子成熟且经验丰富,中层管理人员敬业且有活力,管理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工作阅历互补性强,管理队伍社会交际能力强;

公司社会形象良好,企业文化内容充实完整,劳资关系和谐,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和感召力,吸纳和培养新型人才的能力较强;

公司注重内外部形象、社会诚信度高,具有一定融资能力,可以为正常经营和发展提供良好资金保障;

威胁(T):

墙材市场在国民经济调控中处于不利,区域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国家提出“去产能、去杠杆、转型、换代、升级”政策,我们的产业属于“去产能”范畴。

公司处于发展中的二次重生过程,因资金周转和薪金水平较往年吃紧,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危险系数高;

三、公司2016-2020年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主动调整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发展方向,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清现状、引领团队、顺势而为走出公司发展的低谷;依托加工业、支持服务业、做活流通业,本着小步快跑、稳健强实的原则,伺机而动、因势而进,向相关行业延伸,实现转型升级,最终创建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擎天集团公司。(认清现状,依托加工业、支持服务业、做活流通业,本着小步快跑、顺势而进,向集团公司目标奋进。)

(二)预期目标

战略目标期间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各经营期间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从2016年起,当年两个实体企业减亏,中介和流通公司盈利,总体实现利润持平。第二年两个实体企业利润持平,中介和流通利润增长20%。第三年全面盈利,恒盛利润率按10%递增,墙材公司利润率按5%递增,正元和鸿昊按20%递增。四到五年这几个公司利润率平均上升10-15%,综合利润超过百万。正元公司2016年晋升为乙级资质,增加技术服务内容,拓展经营范围开展与资质相符合的相关业务,取得环境监测资质,2017年取得环境评价资质。同时在清洁生产、质量管理和安全标准标准化方面做取证准备工作。

(三)战略重点

1、经营管理:

墙材公司在市场低迷、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原料,提升产品质量、拓展产品品种,积极开发新产品,顽强地维持生存和适时应对经济低迷。

恒盛公司在开拓市场、提升产量、增加品种上下功夫,利用现有工装设施寻找新的开发亮点。

正元公司:做精、做深第三方服务业务,升级考证、提升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类别,多领域开展业务和提供生产性服务是发展壮大的路径之一。

鸿昊公司: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自创出路、富集思路,结合互联网、物联网普及带来的商机,走出一条既接地气的传统业务链、又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商贸经济圈。

2.股权结构:现有资产保值增值,伺机低成本扩张。现有股权允许出售、转让,增加现金流;创新项目鼓励吸收社会资金、支持股权结构多元化。

3.组织结构:经营方式多元化,管理体制扁平化,分配、核算体系透明规范化,财务集中管理、资金分户核算的内部银行运行方式。

4.投资管理:现有两个实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在前三年经济形势下滑的背景下,不鼓励增加新的固定资产投资,现有产品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结构。

5.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着力培养公司后备力量,将培养成熟的年青一代逐步进入公司高官层,接替实体职务。公司实施长期的人才梯级培养战略,不拘一格培养使用年轻化、知识化、学习上进、忠诚度高、协作性强的人才队伍。同时积极吸纳认同公司文化、有实战经验的有识之士加盟。

市场之大需要大智慧,战略之远需要远谋略。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公司发展扬长避短,优势富集,擎天同仁只要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上进心,我们会成功!

第四篇:公司人力资源盘点报告

公司人力资源盘点报告

前言:

人力资源盘点报告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人力资源基本状况分析,第二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盘点,第三部分是人员流动方面盘点,第四部分是用工状况盘点,第五部分是对培训状况盘点,第六部分是能力盘点,第七部分是对考核和薪酬状况分析,第八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盘点提要:

    .人力资源基本状况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盘点

    .人员流动方面盘点

    .用工状况盘点

    .培训状况盘点

    .能力盘点

    .考核和薪酬状况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一、人力资源基本状况分析一.思路

综述中首先分析公司的员工,从年龄、学历,岗位结构比例等方面分析人员结构特点,然后,具体分析PM、PG情况。归纳总结目前人员的基础情况。

二.主要内容

在对人员现状分析汇总如下:

全体人员情况为:

    .年龄结构:一支年轻的团队,年龄结构合理。

    .岗位结构:部长,PM,员工的比例中,员工所占的比例偏大。

    .学历结构:学历结构以本科学历为主体。整体素质比较高

    .用工形式:用工形式比较简单。

PM员工情况为:

      .年龄结构:比较年轻的管理团队。

      .学历结构:本科学历

      .专业结构:1名为计算机专业,都无管理类专业背景

      .工作年限:PM工作年限较短,平均为3.5年

PG团队情况为:

      .年龄结构:主要是轻壮年,较为年轻的业务团队。

      .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体,人员教育素质教好。

      .工作年限:工作1年的占30%,工作4年和5年的共占6%比例,工作4年或5年的PG 所占比例非常小。

三.公司人员盘点

1.全体人员结构图

“"

部长,PM,员工的比例中,员工所占的比例偏大。

2.全体人员岗位分类图

”“

管理部人员比例不大。

3.全体人员年龄结构图

”“

年轻的团队,年龄结构合理。

4.全体人员学历结构图

”“

学历结构以本科学历为主体。

5.关联公司人员结构图

”“

E-LINK工作的员工占16%比例。

6.公司人员性别比例图

”“

女员工占23%比例。

二、PM情况分析

1.PM年龄结构图

”“

比较年轻的PM管理团队。

2.PM工作年限图

”“

PM工作年限较短。

3.PM专业结构图

”“

1名为计算机专业,都无管理类专业背景。

三、PG情况分析

1.PG学历结构图

”“

PG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体,人员教育素质教好。

2.PG专业结构图

”“

PG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主。

3.PG年龄结构图

”“

较为年轻的PG团队。

4.PG目前本企业工作年限

”“

工作1年的占30%,工作4年和5年的共占6%比例,工作4年或5年的PG 所占比例非常小。二、管理制度盘点

一.总体状况

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流程等都无明确的书面文件,基本状态是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来进行,没有明确的流程以及设计合理的表单。一旦发生争议,无书面记录的依据。

二.目前具体执行规定盘点

1.薪酬福利制度

无明确的薪酬制度,工资标准的制定没有依据

现有福利情况:加班打车报销、生日礼品、节假日福利礼品,但只限于端午、中秋。

没有午餐、交通等各类补贴,也没有大连市规定的职工可以享受的采暖补贴。无其他节庆费。

对于所有福利公司都没有相关制度说明其发放原则及标准等。

2.招聘及录用、离职管理制度

招聘流程、录用制度不健全,无基本的岗位说明以及录用条件说明。对于员工的离职管理,公司无明确的流程和制度。而员工的入职和离职的过程是企业用工风险存在最多的地方。

3.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公司无健全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对劳动合同的订立、试用期转正、劳动合同的变更、续签、解除、终止无具体流程及表单。

如,无试用期转正相关书面审核手续。

劳动合同签署后下发无员工签收程序

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中的工资并非工资总额

违约金具体执行标准不明确。(新法中规定不允许设置违约金项目)

合同中的附件条款以及补充协议叙述不明确

划死劳动合同中的备选条款或注明“无”

4.工时、考勤以及休假

工时:实行每周五天,每天8小时的标准工时制。

公司为员工报销平日加班打车费,相当于承认员工加班,应支付加班费或予以补休。

考勤:上下班实行打卡制度。但考勤审核不严格,根据各部门报上来的请假单等为依据容易有舞弊现象。

休假:公司对国家规定各类假期的具体执行不清或不规范,如婚假、陪护假等

5.劳动安全和纪律

员工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员工的日常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对违纪等级的界定不仅仅涉及的是员工的奖惩及日常管理问题,更是关系到劳动合同具体执行的问题。

《劳动合同法》首次把劳动安全列为了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中,因此公司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劳动安全制度。

6.人事关系方面

由于个人原因无法按时转移,影响公司交费的,公司虽予以补缴,但是由个人承担滞纳金。用口头约定的方式有来约定存在一定的风险。

7.实习协议:

与学生本人签订两方协议,不符合实习生使用的规定。对于突发事故,如交通事故等没有防范措施。

三、亟需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1.招聘录用管理制度:规范招聘录用的各个环节,尽量减少用工风险,员工的录用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育、留、离等模块。

2.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提升员工的技术及管理

能力。

3.薪酬管理制度:完善、透明的薪酬管理制度能更有效的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4.福利制度:完善、明确的福利制度对员工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激励,也能最大

限度吸引人才保留人才。

5.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员工绩效,激励员工。更有效的促进企业战略的实现。

6.工时管理制度:

7.假期管理制度: 规范用工时间,实现更有效的公司管理,避免用工风险

8.考勤管理制度:

9.人事调动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科学合理的调动制度可以规避劳动争

议和用工风险。

10.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作为和劳动合同关系最密切的制度,其流程和表单的

设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用工规范化合法化。

11.劳动安全与工伤管理条例:劳动安全首次被列入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可见

其中要之处,企业亟需建立健全相关规定。

12.日常准则及处罚条例:与员工日常管理最为密切的制度,劳动合同相关条

款的执行直接依附于对劳动纪律的界定。

13.劳动争议处理办法:在企业遇到劳动争议问题时,为员工和企业都提供最

快速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14.员工离职管理制度:员工离职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涉及到的法

律条款最多的一个环节,也是劳动争议最易发生的一个环节。健全员工的离职管理制度,能有效地避免用工风险。

三、人员流动方面盘点

一.人员流动概述

    .2007年新入职员工共27人,都为正式员工。主要是采取大连在线网络招聘的形式。

    .当年入职当年离职人员为4人,06年入职离职人员为5人,05年入职离职人员为4人,04年入职离职人员为6年,03年入职离职人员为1人。属于企业发展过程中正常的人员流动,但工作2到3年离职人员较多,应引起重视。

二.2007年人员入职情况

2007年新入职员工共27人,都为正式员工。主要是采取大连在线网络招聘的形式。2007年上半年新入职人员情况如下:

2007年新入职员工情况统计表

序号

部门

正式/兼职/停薪留职

姓名

性别

职务

年龄

入社时间

学历

人事关系

开发部

正式

赵炜

M

PG

2007-5-8

本科

关系未转入

开发部

正式

杨帆

F

PG

2007-5-22

本科

97550

开发部

正式

王永孝

M

PG

2007-5-22

本科

关系未转入

开发部

正式

董传生

M

PG

2007-6-2

专科

关系未转入

开发部

正式

韩林

M

PG

2007-6-15

专科

关系未转入

开发部

正式

宋成震

M

PG

2007-6-25

本科

101348

开发部

正式

王茗

M

PG

2007-7-2

本科

关系未转入

开发部

正式

杨健

M

PG

2007-7-2

本科

102083

开发部

正式

高占刚

M

PG

2007-7-2

本科

102080

开发部

正式

刘文军

M

PG

2007-7-3

本科

102085

开发部

正式

张继业

M

PG

2007-7-4

本科

102078

开发部

正式

赵圣刚

M

PG

2007-7-6

本科

101346

开发部

正式

郑丹丹

F

PG

2007-7-9

本科

102081

开发部

正式

史建勋

M

PG

2007-7-11

本科

102090

开发部

正式

薛清彪

M

PG

2007-7-11

本科

102091

开发部

正式

张学正

M

PG

2007-7-11

本科

102088

开发部

正式

曹健

M

PG

2007-7-16

本科

101347

开发部

正式

石赞

M

PG

2007-7-23

专科

102092

开发部

正式

蔺阳

F

PG

2007-8-1

本科

办理中

开发部

正式

今康雅史

M

部长

2007-9-1

本科

无档案关系

开发部

正式

温庆革

M

PG

2007-9-25

本科

关系未转入

开发部

正式

李维

M

PG

2007-10-1

本科

办理中

开发部

正式

孙鹏

M

PG

2007-10-30

本科

办理中

开发部

正式

谢彦博

M

PG

2007-11-1

本科

办理中

开发部

正式

王忠杰

M

PG

2007-11-1

本科

新入职未办理

开发部

正式

苏琦

F

PG

2007-11-6

本科

关系未转入

开发部

正式

孙百全

M

PG

2007-11-9

本科

办理中

新入职员的人事关系未转入,不符合人事管理相关规定。建议调查关系未转入原因,并明确告知员工具体转入期限,若确实无法转入,最好不予录用。

三.招聘渠道分析

长期使用大连在线和校园招聘,招聘渠道比较简单,随着公司业务发展状况,建议加强人员招聘的计划性,预见性。适当尝试和拓宽招聘形式。重点是做好招聘需求分析。

四.离职情况

2007年上半年共离职21人,正式员工7人,非正式员工2人,实习员工18人。当年入职当年离职人员为4人,06年入职离职人员为5人,05年入职离职人员为4人,04年入职离职人员为6年,03年入职离职人员为1人。属于企业发展过程中正常的人员流动,但工作2到3年离职人员较多,应引起重视。离职人员情况如下表:

2007年离职人员情况统计表

序号

部门

姓名

性别

职位

入职时间

学历

员工

类别

离职日期

开发部

刘振涛

M

PG

2004-2-1

本科

正式

2007-1-16

开发部

吕作奎

M

PG

2005-2-1

本科

正式

2007-1-18

开发部

张超

M

PG

2005-3-28

本科

正式

2007-2-5

开发部

何湘鹏

M

PG

2004-3-8

本科双学位

正式

2007-2-28

开发部

杨晖

M

PG

2006-11-20

本科

非正式

2007-3-16

开发部

付长勇

M

PG

2004-9-6

本科肄业

正式

2007-3-28

开发部

项巍

M

PG

2003-7-1

本科

正式

2007-3-31

开发部

王龙

M

PG

2004-12-27

自考本科

正式

2007-4-30

开发部

宋慎良

M

PG

2006-11-22

本科

实习

2007-4-16

开发部

范永庆

M

PG

2004-7-1

本科双学位

正式

2007-5-31

开发部

何睦

F

PG

2005-3-7

本科

正式

2007-6-11

开发部

山绍儒

M

PG

2004-6-7

本科

正式

2007-6-30

开发部

王健

M

PG

2005-3-15

本科

正式

2007-6-30

开发部

金德鑫

M

PG

2006-7-3

本科

正式

2007-7-24

营业部

三浦强

M

副总经理

2001-12-2

本科

正式

2007-7-31

开发部

谷川将

M

PM

2006-10-16

本科

正式

2007-7-31

开发部

李美

F

软件工程师

2007-5-22

本科

正式

2007-8-20

开发部

雷鸣

M

PG

2007-7-9

本科

正式

2007-8-22

开发部

李刚

M

PG

2006-5-18

本科

正式

2007-9-30

开发部

郝明海

M

PG

2007-9-27

本科

正式

2007-11-2

开发部

黄雨涵

F

PG

2007-11-2

本科

非正式

2007-11-15

四、用工状况盘点

一.用工状况概述

    .都为正式员工,都已经交纳保险和签订劳动合同。

    .用工形式比较简单。但要在入职时把人事档案等相关手续办理好,规范用工管理。

二.劳动用工情况

由于公司存在着先上岗后办理入职手续的不正常现象,管理部门相关人员

需要为员工梳理劳动关系。这部分人员情况如下表:

理顺劳动关系人员情况统计表

序号

用工

形式

类别

部门

姓名

职位

入职日期

保险情况

合同情况

正式

办理中

开发部

蔺阳

软件工程师

2007-8-1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李维

软件工程师

2007-10-1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谢彦博

软件工程师

2007-11-1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孙鹏

软件工程师

2007-10-30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孙百全

软件工程师

2007-11-9

已缴

已签

人事关系未转入

开发部

张庆军

部长

2001-11-27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李显余

主任

2005-1-2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董传陆

PM

2004-8-16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赵鲲鹏

软件工程师

2005-3-14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毛晓明

软件工程师

2004-11-22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董久柱

软件工程师

2006-5-1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马雪松

软件工程师

2006-11-21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赵炜

软件工程师

2007-5-8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韩林

软件工程师

2007-6-15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王茗

软件工程师

2007-7-2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董传生

软件工程师

2007-6-2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王永孝

软件工程师

2007-5-22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温庆革

软件工程师

2007-9-25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苏琦

软件工程师

2007-11-6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罗海燕

软件工程师

2006-7-3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吴作涛

软件工程师

2002-10-8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赵永波

软件工程师

2005-1-25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周文彬

软件工程师

2005-3-14

已缴

已签

新入职未办理

开发部

王忠杰

软件工程师

2007-11-1

已缴

已签

五、培训工作盘点

一.培训发展

自2007年2月至2007年11月公司内训及外训情况如下:

培训情况表

培训形式

时间

课程

受训人员

地点

内训

2007.2

财务知识讲座

会议室

2007.4-2007.7

新版标准日语

研修室

2007.1-2007.10

高级日语

会议室

2007.11.12-11.14

CMMI认证知识培训

会议室

外训

二.培训情况分析

1.公司缺乏培训规划,培训的不足使得公司不能整体提升员工知识与技能。仅有的培训主要针对新员工培训,和日语方面的培训。可界定公司提供的专业技能培训,对于日语培训,建议签订培训协议。

2.培训的种类比较单一,针对管理人员,没有管理技能培训,建议对于PM,增加关于项目管理、领导力方面的培训。

3.公司缺乏对人员的能力开发和个人发展指导,令员工无归属感和发展目标,工作动力仅来源于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责任感。

4.人员流失隐患大。员工普遍希望在公司成长的同时,看到个人职业发展的希望,但由于缺乏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无法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4.培训的不足使得公司不能整体提升员工知识与技能,无法起到增强企业竞争力及内聚力的作用

5.培训体系,缺乏层次,缺乏培训的需求分析和培训总结,培训的实施简单,不能够满足现代的要求

6.晋升:晋升无标准,主观因素大,既未起到激励作用,对公司和个人发展也不利,缺乏晋升通道。

六、能力盘点

一.总体情况

公司需要从三个方面全面提升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能力。

二.主要结论

1.技术能力:目前研发人员主要从事应用层面的编码,总体研发能力较弱,2.如果公司需要自主开发产品,则可以通过外部招聘迅速提升研发能力。

3.管理能力:缺乏管理技巧、方法和管理艺术,缺乏系统管理手段和方法。

尤其在项目管理能力、领导力开发方面可以针对管理层加强培训。

4.市场能力:需要在市场开发能力、市场维护能力、营销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市场能力。缺乏市场开拓的目标不明确;缺乏市场开拓的勇气;技巧,缺乏营销手段、策略;对竞争对手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

七、考核和薪酬状况盘点与分析

一.考核状况

1.公司目前实施项目经费奖金发放办法,该办法的计算办法,存在PM和

PG之间的工资差距很大的问题,而且存在往往日本客户很满意,但根据奖金计算方法,BUG率很高,所以按照该计算方法,奖金不多,这样就需要部门人为的根据大家的付出调整项目奖金,而且客户的满意度不仅仅受到程序编写品质、交货期、开发流程、新人教育的影响,还受到对式样书的理解程度的影响。现在项目奖金仅仅作为安慰,没有实现激励感,是对不能实行加班费的安慰。

2.项目经费奖金发放办法,仅对于项目的考核,缺乏科学的考评指标,无

法正确进行引导人员向公司所需要的方向发展。需要更为全面科学的评价标准使员工的绩效得到真实的评价,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使员工产生满意感。

二.薪酬状况

1. 福利体系构成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没有体现出采暖、车补等方面的福利补助。可把薪酬福利体系构成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福利补贴三个部分。规范薪酬管理。

2.PM和PG之间的薪酬差距较大,缺乏内部公平行,可以通过职级的重新设计,增加职级,增强职位晋升梯度。可以在薪资方案,薪资调整时间,职位晋升梯度上进行重新设计,以提高薪酬吸引力和激励效果。

八、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一.思路:

人力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针对性地给出具体改进办法。

二.人力资源状况总结

1.在对人员现状分析汇总如下:

全体人员情况为:

    .年龄结构:一支年轻的团队,年龄结构合理。

    .岗位结构:部长,PM,员工的比例中,员工所占的比例偏大。

    .学历结构:学历结构以本科学历为主体。整体素质比较高

    .用工形式:用工形式比较简单。

PM员工情况为:

      .年龄结构:比较年轻的管理团队。

      .学历结构:本科学历

      .专业结构:1名为计算机专业,都无管理类专业背景

      .工作年限:PM工作年限较短,平均为3.5年

PG团队情况为:

      .年龄结构:主要是轻壮年,较为年轻的业务团队。

      .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体,人员教育素质教好。

      .工作年限:工作1年的占30%,工作4年和5年的共占6%比例,工作4年或5年的PG 所占比例非常小。

2.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流程等都无明确的书面文件,基本状态是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来进行,没有明确的流程以及设计合理的表单。亟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2到3年离职人员较多,应引起重视。人员流失隐患大。员工普

遍希望在公司成长的同时,看到个人职业发展的希望,但由于缺乏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无法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4.培训的不足使得公司不能整体提升员工知识与技能,无法起到增强企

业竞争力及内聚力的作用,公司缺乏对人员的能力开发和个人发展指导,令员工无归属感和发展目标,工作动力仅来源于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责任感。针对管理人员,没有管理技能培训,建议对于PM,增加关于项目管理、领导力方面的培训。

5.公司亟需从三个方面全面提升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能力。

三.主要结论

初步提出如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1.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流程,表单

2.规范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岗位权限和资源

3.设计岗位梯度。职业生涯发展的双通道,技术类职位梯度,管理类职位

梯度

4.提炼企业文化,指导员工思想和行为

5.健全激励机制

6.设计绩效管理制度和与之相匹配的薪酬方案

7.健全培训制度,加强对PM的项目管理、领导力的提升

第五篇:公司人力资源可行性报告

电商人力资源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相应的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个行业比互联网行业更显示出人才和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因此,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互联网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必要因素。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员工年轻化、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变化大、人才需求差异化趋势不断增强等特点,细节的失误或操作不当便会随即引来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来到2015年,众达朴信研究院结合大量数据和行业企业实践案例总结出互联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趋势,便于行业企业参考和应用,使企业有效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趋势一:跨界合作亟需复合型人才

互联网人才连续多年都存在着大量的人才缺口,而且传统行业也要参与竞争,所以未来两年更需要大量的跨界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难以复制和培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市场的稀缺岗位,企业不仅需要好的待遇吸引和保留这种人才,更需要采用各种人才管理模式,如跨公司合作、虚拟项目组织、兼职团队、外包服务等等。同时,对于有潜力培养的员工要考核其忠诚度和敬业度,然后大力发展。众达朴信高级合伙人王伯岩老师认为,只有多角度多方式地选择策略,才能在人才竞争中获利。

趋势二:细分行业跨越竞争,核心人才薪酬涨幅仍然会高于15%

一方面,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开发人员需求量是200多万,而实际从业者不到70万。根据淘宝大学的统计数据,中国电商人才的缺口达到400多万。在互联网领域,大部分项目都有投资人投资,很多产品也是需要研发、市场等一整套工种才能完成把产品推向市场,但是如果一旦企业缺乏这方面人才,企业就会不予余力去挖人。另一方面,从宏观来看,2015年创业大军依然汹涌,据业内人士透露,互联网企业挖墙脚、抢人现象愈演愈烈。根据众达朴信近日发布的《2015年互联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趋势调研报告》显示,产品类人员2015年预测涨薪幅度中位值达到15%,技术研发类该数值则达到18%,个别核心管理和技术岗位涨薪幅度中位值甚至高于30%,在其他行业调薪空间有限的背景下,互联网企业自然显得财大气粗,但怎么用好薪酬作为激励才是互联网企业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

趋势三: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在互联网企业将普遍应用

“大数据时代”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百度、阿里等巨鳄级企业均已将大数据升级为公司战略。以BAT为代表,他们已经将部分成果体现在产品研发、商业模式以及用户体验上。不久的将来,大数据的影响力将渗透到互联网企业的每一个环节,这里自然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在笔者接触到的一些互联网公司里,已经开始应用大数据的逻辑和挖掘技术来进行人才盘点、薪酬效能分析、绩效指标匹配度、能力与业绩匹配度、未来岗位空缺预测和继任者计划了。互联网公司在做大数据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依靠技术增加产品和市场竞争力以外,也可以用其增加企业管理内功,用数据说话,用数据找出管理实质问题,快速找到解决的办法。

趋势四:流程性组织建立,“去职级化”初现端倪

矩阵式管理和项目制管理是技术研发型组织通常采用的管理模式,与金字塔层级结构不同,流程型组织需要按项目工作任务和特点来配置相关团队成员。项目成员的层级、职级等概念会弱化,在流程点上的角色和贡献才是价值分配要考虑的因素。随着互联网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市场机遇瞬息万变,企业的反应速度和适应度成为未来核心竞争力,而这些与组织模式、激励形式、人均效能、能力匹配等人力资源各个环节都有关系。众达朴信高级合伙人王伯岩老师说道,“互联网企业可能会率先突破层级/职级管理的约束,多个团队、项目制作业的流程性组织将会出现。”

趋势五:胜任能力体系将持续优化

农村商业银行社区银行

信贷风险金融供应链金融招商引资科技金融服务金融仓储金融网上银行飞机租赁银行业纵观目前发展迅速的互联网行业,无论是大型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还是新兴行业,如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和手游等,行业内从业者年龄普遍较低,职业化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行业基础及工作经验都相对不足,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成为互联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根据众达朴信近日发布的《2015年互联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趋势调研报告》显示,超过60%的被调研行业企业在2015年都有建立、完善和优化胜任能力体系的计划,对于不同层级、职类、职涯发展阶段需要的专业能力、知识结构等要素进行细细梳理,这些结果不仅可以应用在培训发展上,也可以与薪酬、绩效、招聘等板块紧密结合。

趋势六:根据人才盘点结果,应用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未来三年,将是行业企业从人力资源管理转向人力资源效能管理的时代,自然工作重点将从传统的六大模块逐渐过渡到HRBP落地、业务绩效支撑、职业生涯管理和人才发展等模块,而这些工作的基础都离不开人才盘点。人才盘点不仅仅是梳理目前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策略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发展的阶段性工作重点。所以,人才盘点的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人力资源各个方面;同时,根据结果也需要应用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如技术研发型群体与销售业务型群体在人才选拔、甄别、激励、绩效模式、薪酬结构、人才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不同,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管理方式将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笔者近日也参与了一些互联网企业的1-3年人才规划,可见,人才盘点已经进入行业企业今明两年的工作重点计划了。

绩效评估效力 依据组织行为学

下载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人力资源述职报告

    公司人力资源述职报告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司人力资源述职报......

    公司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精选]

    **公司人力资源分析报告一、**公司职责:1、负责组织完成集团公司交办的各项任务;2、积极组织实施年度目标方案,确保完成全年任务;3、分析和把握市场,全面负责蛋**司原料采购和产......

    1 又到年底-五步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又到年底-五步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第一步,精心做好HR战略研讨的准备工作。确定完公司发展战略之后,应立即组织HR战略研讨会进行贯彻落实。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研讨会成员一般在1......

    MT公司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MT公司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一、企业的性质 MT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的民营企业。 二、企业的文化存在的问题:公司的人员大部分是随机招收或是通过不......

    通信公司人力资源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为期几个月的毕业实习,我非常重视,也很认真。因为我们平时只能从课本上学习理论知识,能有这样的实践机会,当然就格外珍惜,希望能够通过实践学习一些书本学习不到是知识,积......

    公司人力资源部长述职报告

    公司人力资源部长述职报告 公司人力资源部长述职报告1 尊敬的董事会领导、周总、各位同事:大家好!我于20xx年10月11日到任酒店行政人事部副经理、并于20xx的11月19日接任经理......

    海尔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

    海尔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 有资料显示,作为国际企业的海尔集团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806亿元,其中卖给美国消费者的家电产品约达43亿元。提起海尔的国际化之路时,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于......

    按照公司总体发展战略

    按照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协助总裁制定集团发展战略规划、经营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日常运营及管理; 统筹公司投资业务、资本运作工作的开展。负责产品市场分析、策划;负责公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