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一镇一业)甜油桃示范镇验收汇报材料
一镇一业工作汇报
镇党委 政府
近年来,我们以调整结构为主线,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建基地、兴市场、扶龙头、促营销、树品牌、保增收”的工作思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扩大油桃种植面积,使油桃生产从传统的分散种植向规模化、区域化、科学化种植转变,形成了种庄村油桃基地,有力的促进了“一镇一业”进程。全镇油桃种植面积达到11000亩,年产甜油桃9500余吨,实现产值5600余万元。
一、加大领导力度,不断扩大种植面积
自市政府将我镇确定为“一镇一业”示范镇后,我们高度重视,在市农业局、市财政局的具体领导和帮助下,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农业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按计划要求全面组织实施。我们充分发挥我镇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污染较轻的地理优势,做大做强甜油桃文章,不断扩大种植面积。采取政策驱动、资金带动,专业大户引动的模式,分别在*****等村新发展甜油桃1000亩,种植面积在原来9000亩的基础上,全镇甜油桃种植面积增加到11000亩。
二、完善基础设施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效益
为了提高油桃的品质和产量,我们加大投入,改善种植环境,镇、村、户共投资110万元,新打机井52眼,清淤水井60眼,修复种庄水库1座,铺设灌溉水道1.5万米,使水浇面积达到8500亩,新疏通排水沟8000余米,使油桃种植基地达到旱能浇,涝能排,栽培环境进一步改善。为了提前上市,新建冬暖大棚35个、大弓棚12个,地膜覆盖面积达1500亩,这些设施的投入和使用,每年可以增加20%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新技术
聘请了省、市、区果树专30余人,引进日本专家****来村指导油桃种植,解决果农技术难题;先后引进种植了千年红、早红宝石、早红珠、中油1号等20余个油桃品种;举办油桃管理培训班21场次,受训人员达到1500余人次,印发指导材料14期、4000余份。为达到品质优、产量高的目的,邀请市、区、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修剪及田间管理,根据地势、土质、水利、品种等方面的差异,提供不同的管理要求,推广了早春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果园养禽等新技术5项,推广了无公害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并投资12.6万元为种植村购买中油8号,超甜一号等油桃树苗7万余株,油桃品种逐步达到优质化、多样化,收获期由原来的50天延长到120天,更好地调节满足了市场供应。
四、创建品牌,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围绕进一步提高油桃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我们坚持一手抓油桃种植,一手抓品牌创立,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果品销售中心,积极申报、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牌商标。从生产资料、组织收购到成品销售等全部由合作社具体运作营销。依托村果品销售中心开拓市场,帮助群众销售果品,产品打入了****等17个城市,同时进行了网上销售,及时掌握,了解各地的价格信息、供求信息等,及时把农户新鲜的产品供到全国各地的果品市场,形成了“中心+基地+农户”的产业格局,果农人均增加收入500余元。同时,还带动了储藏加工运输、服务等行业,解决了劳动就业近4000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油桃生产更安全、更科学、更具操作性。
五、壮大生产规模,拉长油桃产业链
今后,我们将按照“一镇一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基地油桃的管理,从施肥、修剪等技术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油桃品质及口感,使优果率达到95%以上。计划新打机井18眼,新铺浇灌水道2000米,新扩油桃种植面积1000亩,健全100个冬暖油桃棚取暖保温工作。计划新建一座年储运能力2000吨的保鲜库和筹建一处销售市场,延长油桃上市期,使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开发桃园游项目,发展服务业,拉长产业链,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篇:万家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万家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万家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是主导产业开发的载体,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青岛市“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实施意见》和《平度市关于做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万家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绿色产业为重点,以培育名牌产品和主导产业为抓手,以发展龙头企业和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突破口,坚持产业优先、科技引领、生态先行、人才保障、企业带动、资金扶持的方针;坚持与新农村建设、扶贫重点村建设结合,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与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国家扶持的农业项目建设结合。推动产业结构由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农民收入由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努力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打造成万家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品牌。
二、基本原则
——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尊重农民意愿,不强迫命令,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政府引导的办法,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生产,保护和调动农民群众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积极性。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适应市场需求,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确定“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重点发展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
——坚持科技创新原则。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推广应用,实施科技进村入户,普及适用技术,培养新型农民。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推进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积极培育、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突出特色。
——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找准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切入点,发展适销对路的产业和产品,实行分类推进的工作方法。
三、目标任务
(一)一镇一业
到2015年,全镇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主要目标任务是:立足传统农业优势,面向市场选产
业,调优结构,培育基地,突出龙头,发展能人,注重科技,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工则加工的原则,突出培植蛋鸡、生猪、蔬菜、小麦育种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区域农业特色。同时,以村为单元,围绕主导产业,争取建成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特色优势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健全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产品规模和深度的新突破。
1、畜牧:“十一五”末,全镇建成畜牧养殖小区20个,规模养殖场20个,生态养殖户50户。全镇发展优质肉猪30000头,发展蛋鸡30万只。蛋鸡养殖小区重点抓好陈家顶村、沟东村、初家村崔家村、彭家坊村等村庄,区域内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生猪养殖小区重点抓好任家庙村、于家村、北陈家村等村庄,区域内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
2、蔬菜:“十一五”末,全镇种植蔬菜面积达到20000亩,发展冬暖式大棚2000个。产业区域包括白沙河沿岸的李家、孙家等村及宋家12个村,大力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和大田蔬菜,重点抓好李家村蔬菜基地、宋家村蔬菜基地,区域内人均增收1000元。
3、优质小麦育种区。产业区域包括初家、前孙家、北陈家、马二丘等村,依靠国家种子库和2万亩优质粮种子繁育基地项目,搞好技术服务,创立优质小麦种品牌。
4、果树种植小区。产业区域包括六七里、小马丘村,依托现有果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产品档次。
5、农产品加工企业。面粉行业是万家镇的传统产业,近几年,逐步形成了以青岛琴云制粉、青岛佳颐制粉、青岛顺达制粉、青岛磊杰制粉等企业为代表的现代化面粉生产企业。镇政府将出台相关扶持措施,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6、阀门制造业。以青岛华冠阀门、青岛黄海船用阀门、青岛金伟业铸造机械有限公司为依托,打造万家镇阀门生产基地,通过进一步的产业招商和扶持,不断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使阀门产业成为带动万家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一村一品
按照“一村一品”专业村的主导产业或产品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比重要达到60%以上,6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生产经营活动,“一村一品”专业村的数量达到25个,占全镇村庄总数的27%,在政策、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进行扶持引导。从事“一村一品”的农户数量覆盖面不断扩大,覆盖的产业领域不断拓展。
1、示范村建设。选择“一村一品”基础较好、发展较快的李家、宋家等15个村庄作为示范村,着重在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改进加工工艺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开拓市场、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示范。争取到2010年,建成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健全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扶持一批知名品牌;每个示范村达到“五有”目标:一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优势特色产业;二有中介服务组织或龙头企业;三有知名品牌;四有产业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五有坚强的领导班子和创业型带头人。实现农业发展产业化,农民收入大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显著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目的。
2、推进村建设。全镇确定20个村庄为推进村。通过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建立帮扶带动机制,辐射带动其他村的发展,实现产业区域聚集。对确定的推进村,要积极推广示范村经验,重点在产业规模扩张、标准化生产、农民综合素质与组织化程度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指导、培
育、扶持。到2015年,基本达到示范村标准,较大幅度提升全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3、标准化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质量认定、实施市场准入的技术基础,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措施。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可以发挥优势农产品的品牌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四、发展重点
——确定畜、粮、菜、果为全镇的主导产业。畜牧养殖主要依托大生泽六有限公司、青岛德兴生猪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在规模化生产、畜牧小区建设、标准化养殖及畜产品加工销售上做文章。优质小麦育种依靠国家种子库和2万亩优质粮种子繁育基地项目,搞好技术服务,创立优质小麦种品牌。林果业主要依托现有果业,突出抓好林果规模化生产,在嫁接、科管、加工上下功夫。蔬菜生产要按照“精、特、优”的发展理念,在科学规划、高点起步、规模发展、产业化经营上求突破。
——高度重视品牌的培育。着力打造一批能够代表万家特色农业、优势农业的名牌产品,以品牌、名牌扩大万家的知名度,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重点突出“西艾尔”(CLA)”牌鸡蛋、“万家众和”牌等农产品品牌建设。“十一五”期间,全镇要积极培育3-5个知名品牌。
——围绕主导产业,着力搞好 “龙头”企业建设。要大力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并结合本镇工作实际,不断细化、创新和完善,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龙头企业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拢,向规模经营推进,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成龙头企业稳固的生产基地。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新格局。
——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努力创新市场主体,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拓宽全镇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充分利用“龙头+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任家庙、沟东、北陈家等村为中心,带动全镇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办、经贸办、农业服务中心、兽医站、水利站、农机站、财政所、经管站等为成员的“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工作目标,组织、协调、督促工作开展。各村要成立由村书记、主任任组长的工作小组,负责本村“一村一品”工作的组织实施。镇政府将把“一村一品”实施情况列入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各村都要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工作协调。
(二)广泛宣传引导。利用墙报、标语、有线电视、图书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和典型经验,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干部、农村能人、群众带头人到“一村一品”先进典型村参观学习。通过广泛深入宣传,使全镇干部群众认识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意义,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各村都要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出本村发展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三)落实惠农政策,增强服务功能。切实落实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积极争取产业项目,整合项目资源,将项目资金优先向“一村一品”建设项目集中,向优势产业发展集中。切实承担起农业信息为公共服务的责任,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农民提供产业政策、产业技术、农产品生产、市场供求及价格等各种信息,用信息化推动“一村一品”快速发展。
(四)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在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的同时,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围绕全镇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村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实用技能。
(五)抓点示范,辐射带动。“一村一品”要在资源和产业基础好的重点区域率先开展示范。要因地制宜,聚集财力和精力,首先抓好已确定的示范村,辐射带动推进村发展,坚持用一户带多户,用一片带动一个村的办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乃至“一镇一业”的新格局,不断提升产业水平,最终形成特色产品和产业集群。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各村、各单位都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发挥整体合力,为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附件:万家镇 “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发展配档表
万家镇 “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发展配档表
1、蛋鸡养殖小区。发展蛋鸡30万只,区域内人均增收1000元。
其中:陈家顶村:蛋鸡存栏10万只;沟东村:蛋鸡存栏10万只;初家村:蛋鸡存栏5万只;崔家村: 蛋鸡存栏2万只;彭家坊村:蛋鸡存栏3万只;
2、生猪养殖小区。依靠大生泽六有限公司、青岛德兴生猪合作社,发展优质肉猪30000头。区域内人均增收1000元。
其中:任家庙村:规模猪场一个,养殖大户5户。全村年出栏生猪5000头。于家村:千头猪场一个,养殖大户5户。全村年出栏生猪3000头。北陈家村:规模养殖户20户,全村年出栏生猪5000头。初家村:规模养殖户20个,全村年出栏生猪5000头。另外,加上我镇大生泽六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达到30000头。
3、蔬菜种植小区。产业区域包括白沙河沿岸的李家、孙家等村及宋家12个村,大力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和大田蔬菜,全镇种植蔬菜面积达到20000亩,发展冬暖式大棚2000个,区域内人均增收1000元。
其中:李家村蔬菜基地: 蔬菜大棚达到700个;宋家村蔬菜基地:蔬菜大棚达到100个;东刘口 : 蔬菜大棚达到50个;后孙家: 蔬菜大棚达到50个;初家、后孙家、陈家顶等村:露天蔬菜10000亩,全镇其他村庄发展的大棚,总数达到2000个。
第三篇:示范镇建设汇报材料
2013年,***镇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省级示范镇建设为总抓手,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为统领,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统筹发展,坚持和谐发展,坚持生态环保发展,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着力强化工业支撑,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全面建设实力、魅力、活力***。
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建设活力***。充分注重民生需求,进一步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规范镇敬老院运行制度,提高入住率。建成容纳420人的镇中心幼儿园,做好***中心学校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各项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城乡养老、优扶对象医疗、城乡低保、劳动就业等各类政策的落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抓好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运行,实行村级事务“五代理”、村民事务干部代办,建设全面覆盖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抓好>安全生产、信访
稳定工作,认真做好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努力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实现镇域和谐稳定。篇二:零溪镇小城镇示范建设情况汇报
零溪镇小城镇示范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年,零溪镇被确定为省级第三轮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为抢抓这一良好机遇,顺势而为,促进我镇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推进示范镇建设摆在工作重中之重,围绕示范镇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零溪镇基本情况
零溪镇地处慈利县东南部,省道s306线,常张高速公路和县道零甘公路穿镜而过,距县城13公里。是张家界的东大门。镇域总面积155000亩,其中耕地面积22300亩,林地面积85000亩,森林覆盖率60.8%。全镇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7860人。11个村属于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其中8个村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零溪镇是省级“安全生产示范镇”,2010年又通过了国家级“生态镇”的评审验收。零溪镇基础设施条件相较其他乡镇要好,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象鼻嘴和河塌两村实现户户通水泥路,其他各村已有70%的通组道路实现硬化。全镇有工业企业53家,其中投资上百万的企业22家,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规模企业6家;农业产业以柑桔、水稻、蔬菜为主,另有西瓜等水果基地,蜈蚣、蛇等特种养殖基地及多处垂钓休闲娱乐基地等等。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3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4600元,年均增长15%。
二、小城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筹谋划,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俗话说:城镇要发展,规划要先行。我镇从“打基础“的角度出发,在原有的建设发展规划基础上,启动了镇域村镇布局规划、镇区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实地测绘工作,预计规划编制工作将于9月底全面完成。在规划的编制上,我们结合实际,明确功能区域划分,注重经济发展与现代文明的结合,注重突出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规划具有前瞻性、务实性和科学性,为城镇建设和村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工农并重,大力培育支柱产业
围绕“支柱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规模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建立高效持久的经济发展格局。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原有“四个农业”的发展基础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规划部署“两片四区”发展,即:优质果蔬示范片、花卉苗木示范片,旅游垂钓休闲产业区、油茶油桐产业区、特种养殖产业区、柑橘产业区。现已发展城郊蔬菜基地4000亩,其中绿色蔬菜大棚100亩;培育优质麒麟西瓜340亩;发展花卉苗木300亩;发展休闲垂钓农家乐4家;发展油茶1500亩;发展种养殖大户17户;发展柑橘面积近20000亩,柑橘年产量达2000万公斤,为农民创收4000万元。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现有企业资源,加大企业技改和科技创新力度,引导企业扩产扩能,发展扶持建设 新型材料砖厂等绿色环保企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金冠果业建设高优柑桔示范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推进精深加工。近两年,全镇共新建、扩建项目17个,完成计划投资近3000万元。目前,我镇工业初步形成了能源、矿产建材、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
(三)筑土培基,致力基础条件改善
依托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发展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近两年,我镇共硬化道路58.6公里,整修道路8.2公里,完善了通村到组入户公路的大畅通格局。集镇功能不断完善,投资30万元改造了政府办公楼;实施集镇街道美化、亮化工程,整修了集镇长约500米的下水道管网,安装了40盏太阳能路灯。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集镇供水处理厂,今年又申报了集镇供水改扩建工程,计划项目投资1000万元。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投资近4000万元,完成了象鼻嘴村的土地整理项目,新修了排灌渠68条,机耕道46条,水渠、档坝整修14处、山塘整修3个、河堤护砌1200米,修建零溪河流域护河大堤6公里,新建水轮泵站、电排站各1个。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实现了灌溉有渠、排水有沟、进田有路。
(四)注重环保,推进生态建设进程
一是开展垃圾治理行动。以主要道路和溪沟沿线为重点开展垃圾治理行动,在全镇已形成了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氛围。大
力整治集镇街道的脏、乱、差现象,先后投入资金近6万余元,修建了40个垃圾池,购臵了一台盘式拖拉机,聘请了2名专职清扫人员,保证日常的街道卫生。另外投入近2万元在熊家垭租地4.5亩,新建了一个可处理垃圾能力达30年以上的垃圾填埋场,解决了垃圾易扫难处理的问题。二是在象鼻嘴村实施省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获得了较好社会反响,辐射带动作用较大。三是继续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我镇在近几年狠抓生态村创建,已建成5个省级生态村,7个市级生态村。四是下大气力集中整治马路市场,规范街道两旁的摆摊设点行为。目前,马路市场这一特殊经营现象,在我镇已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五是推进以“三清六改五普及” 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项目进程。近几年来,全镇已经新建沼气池3000多口,添臵液化气灶2050台,太阳能用户已达450户,实施改宅、改厨、改厕、改栏圈的农户有6821户,改厨、改厕率分别达到了86.10%,全镇新型能源使用户数达农户总数的70%以上。
(五)关注民生,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开展民生服务工作,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不打折扣,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利润销售政策,积极做好了移民工作,严格管理移民扶持资金。积极做好居民就业工作,“零就业家庭”消除率为100%。积极推广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参保率和基金征缴率在全县名列前茅。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形势喜人。积极开展农民教育、技能培训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示范镇建设是零溪镇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安排了一名经验丰富的班子成员具体主抓这项工作。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全民动员。示范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我们通过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宣讲示范镇建设的意义、重要性、必要性,自上至下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出全民参与的良好建设氛围。
(二)制定了工作方案。年初,我们按照示范镇建设内容,制定了小城镇示范建设工作方案,并要求各村相应制定了村庄建设工作方案。在工作进程中,我们还根据工作实际,结合示范镇创建目标不断对工作方案进行修订。
(三)加强了部门配合。一是实行小分工、大合作,平时在工作中各部门各负其责,积极主动,指导做好职权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在遇到难关或重点工程项目时各部门协调配合,集中力量攻关。三是在项目申报上通力配合,同县级主管部门加强联系和沟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提高建设项目入库率。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各级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程度不一,重视程度不够,实实在在地投入和行动举措较少,在土地使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等很多方面,缺乏具体的优惠和扶持政策。
(二)资金投入不足,工作开展难。一是经费投入不足,由篇三:建设省级示范镇工作汇报
建设省级示范镇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正值我镇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推进示范镇建设,全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厅领导对我镇示范镇建设进行检查指导,这必将对我镇示范镇建设乃至全镇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此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帮助油墩街镇建设发展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就我镇2012年示范镇建设工作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强工兴城、争先进位,实现由人口大县向人口强县快速跨越”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推动项目建设为纲领、以完善规划设计为前提,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基点,脚踏实地、精心谋划、合理布局,将示范镇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以规划为前提,全面完成各类规划修编工作
我镇聘请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油墩街镇2010—2030总体规划》、《油墩街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修编工作已全面完成并获得评审通过。
通过对镇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条件的分析,结合镇区用地布局与交通道路状况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按照“立足实际、亮点突出、合理布局、平衡发展”的规划理念,以“有序完善老城区、快速推进示范区、稳步发展工业区、积极开发旅游区”为发展思路,未来规划形成“一核一轴半环、三片三心”格局。“一核”即油墩街镇区;“一轴”即沿景湖公路形成的镇域经济发展轴;“半环”即县乡公
路经由两中心村和彭丰村等形成的镇域北部经济发展环;“三片三心”即以镇区为中心的油墩片和潼莲片及以桥头为中心的桥头片。按照规划将集中精力发展三个经济区即:镇区经济区、桥头经济区、潼莲经济区;着力建设六大产业基地:果业种植基地、泡桐种植基地、商品粮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基地、旅游基地、药材种植基地。
二、以项目为核心 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工作
(一)新建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
今年以来我镇陆续进行了灾区集中建房安臵点、庙前路开发、油墩大道(北段)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建设,其中墩大道(北段)综合开发项目位于我镇集镇中心地带,为我镇向北扩展的黄金地段,项目占地面积约81.3亩,建设内容包括房产、地产、城镇主干道及市政基础设施等。该项目对进一步拉开城镇框架、盘活城镇资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积极探索城镇开发模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申报了一批城镇建设项目
在充分加强自身投入的基础上,我镇积极与帮扶单位联系,申报了一批确有必要实行,又困于政府财力有限无法启动的项目,包括:
(三)完善了一批原有建设项目 上一届党委、政府匆忙上马了一批城建项目,致使一些项目建设手续不完善、操作不规范,影响了一些项目的有序开展。今年二月,县委、县政府充分考虑油墩街镇当前所处的困境,抽调组织部、国税、地税、审计、公安局等十几个县直部门的骨干力量成立工作组入驻我镇,从十四个方面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全方位集中清理,为今后我镇项目建设的全面有序开展作好了铺垫。
(四)落实了一套有效工作机制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工作制度。首先必须坚持规范操作、阳光操作,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和项目建设要求开展工作,其次成立了城镇建设项目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纠纷调处、审批规划、资金结算和工程推进等五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组长作为该组第一责任人。在日常的项目管理中要求做到:
一是坚持日常值班管理制度。指挥部每天安排专人值班,并作好值班记录;二是坚持请销假制度。指挥部人员请假,一日内由副指挥长批准,一日以上由指挥长批准;三是坚持例会制度。指挥部每星期不少于一次集中办公例会,用于通报情况、梳理问题、统一思想、布臵工作,每次会议后形成“会议纪要”。指挥部下设各组,每周向指挥部汇报工作进展;四是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民主集中制、听证制、备案制及结果公开制。利于完善决策机制,最大限度防止决策失误。
建成,另一栋厂房和综合楼即将动工建设,六月份将批量试产;桐源林业科技公司两栋厂房和一栋综合楼已基本建成,设备即将安装到位,有不少订单正在等待生产;绍强鞋业厂房和员工宿舍建设已基本完工,即将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积极准备投产。
四、以管理为抓手 构建城镇管理新格局
今年在原有城管中队的基础上增设环卫所,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的组织力量。同时将修建垃圾池,购臵垃圾箱等环卫设备,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倡导文明、卫生、健康的良好风尚,对镇区范围内的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问题将开展一次综合大整治,大力扭转城镇“脏、乱、差”的形象,逐步美化镇区环境。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基础设施方面实行扶持
在进行示范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往往占地面积较大,而每年的用地指标相当有限,导致一些基础设施项目无法实施,从而无法有效的完善镇区的功能结构。希望能够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特别是城镇建设和返乡创业项目立项审批予以优先批复,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予以优先安排,每年不少于100亩建设用地指标,帮助油墩街镇拉大城镇框架,做大城镇商贸。
(二)税收分成方面实行让利
在油墩街镇辖区内项目建设、条管企业等产生的税收收入全额下划油墩街镇;由油墩街镇引进落户所有工业园区的企业所缴纳的各种税收,全额下划油墩街镇。
(三)部门职能方面实行延伸
县各有关单位在油墩街镇调整完善或合理设臵派出机构,加强业务指导,提升服务职能,扩大服务范围,特别是尽快恢复国税、地税在油墩街镇分设机构。凡在油墩街镇设臵的派出机构,对其领导班子调整时,业务主管部门要充分征求油墩街镇党委、政府意见。
(四)信贷机制方面实行创新
在进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资金问题一直是一个瓶颈,在乡镇缺乏良好的融资平台,融资手段比较单一。建议金融机构在油墩街镇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信贷支持,建立政银企协作机制,开展“村镇银行”试点和农户大额信贷试点业务。
二0一二年八月二十六日篇四:安源镇示范镇建设调研汇报 安源镇示范镇建设调研汇报 安源镇是安源区的中心城镇,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有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青年团支部、成立了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共产党支部等“十八个第一”,在安源工运史、党建史、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和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景点20多处,全镇总面积25.2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5.6万,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4万。
近年来,我镇和全省各地一样,获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这得益于我们始终按照省、市、区的安排和部署,立足安源镇情实际,坚持“小城镇大战略”发展理念,把推进新型镇化建设工作融入到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中,走“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拉动工业化”的新路子,实现了小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荣获了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试点镇、示范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园林镇、全省首届十佳环境优美乡镇和全省历史文化名镇等多项国家、省级荣誉称号;短短几年,我镇的财政收入持续攀升,从2001年的不足1000万元,到2009年完成1.41亿元,年均增速达到45%。现将我镇开展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财税保持高位增长。克服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通过培育税源、优化服务、强化征管,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09年共实现财政收入14136.4万元,同比增长41.74%,完成工商税收11937.4万元,同比增长47.31%,其中,国税完成6136.3万元,同比增长56.28%,地税完成5801.1万元,同比增长38.89%。
(二)、工业经济强势提升。2009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工业经济势力进一步增强,新增规模企业4个,使我镇规模企业总数达到了21个。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8.27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规模工业销售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40%;规模工业利税总额 2.4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新产品研发2项,工业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
(三)、开放经济成效显现。引进了安源影视大酒店、凯天科技(动漫基地)、江西红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15个项目,其中有7个项目竣工投产,8个在建,2009年完成内资1.5亿元,完成引进外资507万美元,出口创汇504.3万美元。
(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按照“融入新城区、改造老镇区、建设新农村、实现一体化”的思路,投入200余万元完成了萍安大道花冲坳段的沥青改造项目,配合完成了319国道景观大道、新区韶山西路贯通工程建设。开发建设了“雅典世纪花园”“东方巴黎”、“香溪美林”等环境优美、品味高雅的高档小区。2009年,镇区新增绿化面积9.52万平方米,公共绿化项目11个,绿化总面积达18.7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1%。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水泥公路户户通,改水、改厕均达100%,引导农民自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78元,同比增长8%。
二、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省、市、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但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制约了我镇的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建设资金不足。小城镇建设投资大,镇一级的财力很有限,一些配套基础设施因资金短缺难以得到及时跟进完善。二是规划制约。虽然我们是乡镇,但地处城郊,实际上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部份,在给群众生活来断带来改善的同时,我们在产业发展上遇到的土地规划制约也越来越明显。三是管理维护未纳入城市范围,镇本级压力大。全镇现有城镇广场6个,各主要干道全部安装了路灯,维护成本相当大。
三、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建议
一是对小城镇建设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如在用地指标方面除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外,是否可根据小城镇建设的规模,予以相应的用地政策支持。二是对小城镇建设予以更多的资金支持。能否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小城镇建设以资金支持。三是对小镇建设予以必要的智力支持。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十分需要各方的智慧,能否经常组织一些专家学者
对我们进行建设指导,让我们的建设水平更高,城镇建得更美。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模式和路径
在城镇建设中,我镇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特色的适应自己发展的模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转型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促进和谐为目标,全力打造经济强镇、生态美镇、文化名镇、旅游新镇。
(一)坚持以壮大产业、打造平台为重点,实现经济强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努力巩固传统煤炭加工贸易业,通过巩固现有的、培育后续的、壮大支柱的、协调各方的,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促进中小企业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平台建设,着力强化产业承载力,为更多的企业落户我镇提供优良的条件。同时加强服务项目,着力做优创业环境。坚持镇班子成员挂点联系制,切实加强企业的协调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积极协助企业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多方协调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等难题,帮助企业做大做精做强。
(二)坚持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为重点,实现生态美镇。着力建设优美的城乡环境,为打造又响又亮的安源品牌,实现安源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安源河治理、小游园建设和停车场,完善城镇功能。二是提高镇区环境品位。加强广场公共场所、安源古城等公共场所、旅游景点等周边环境管理和提升,更换和改造广场景观灯,认真抓好“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三是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抓住我省加强以中心城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的契机,大力创新城镇运行和管理机制,加强城镇执法管理,落实好“门前四包”,进一步加强车辆停放管理,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提升城镇整体形象。四是倡导并发展低碳经济。扎实开展节能减排,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和企业开工建设,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任务,关停高污染企业,努力实现我镇环境的彻底改观。
(三)发挥特色突显优势,推动文化创意中心建设,打造文化名镇。安源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丰实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名扬天下,是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保存着全国具有巨大影响的政治经济组织及其活动遗址,有4处国家级和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类型多样、内容独特、内涵丰富、历史意义重大等特征,在去年申办全省历史文化名镇的基础上,着手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史镇,进一步发挥安源的历史文化优势。利用安源广场、世纪广场等场所,组织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使成为群众休篇五:示范镇汇报
峄城区新型城镇化重点示范镇建设情况
汇 报
峄城区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10日)
自省、市开展 “百镇建设示范行动”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的有关会议精神,按照“科学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把示范镇建设作为我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要素集约配置、提升小城镇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不断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切实加强了新型示范镇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区委、区政府高度新型城镇化重点示范镇建设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相关镇街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住建、发改、规划、国土、财政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城镇和农村住房建设领导小组。同时,还抽调了6名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实行集中办公,做到了“人员、经费、机构”三到位。各镇街也按照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抓,细化分解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督 导、调度新型城镇化重点示范镇建设情况。全区上下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规划先行,优化布局
(一)完善城镇规划体系。科学修订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加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实现城镇近期建设地区详规全覆盖。完成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榴园镇委托浙江大学规划设计院对小城镇建设进行规划设计,目前已完成总规设计初稿,《示范镇建设发展实施方案(2012-2015)》和计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古邵镇委托省城乡建设设计院按照新标准,完成了《古邵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初稿,明确“以工贸物流为主导的临运生态宜居城镇”的发展目标;委托省工程咨询院启动了《城镇污水管网设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2012--2015年示范镇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和计划正编制中。
(二)规划建设小城镇。榴园镇小城镇建设规划覆盖北棠阴、南棠阴、西棠阴3个行政村,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镇区空间布局上划分为行政办公区、商贸区、集中居住区、旅游餐饮娱乐区、教育医疗服务区等不同的功能区,镇区功能结构定位为“双心双轴,一廊、多片”,双心双轴即行政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景区入口景观轴和依托省道的城镇发展轴为双轴。一廊、多片即沿跃进河的生态景观廊道和五大功能片区。古邵
镇大力发展小城镇社区,加大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吸引群众向小城镇聚集。同时,依托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优势,打造临运集物流、运输、加工、包装、商贸于一体的临港工贸区。积极申报省级峄城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园和内河新港区建设,加快完成可研报告、环评、洪评、地质测量等基础工作,积极运作报请国家和省发改委立项,争取寻找合作开发和扶持资金,开挖内港引渠,建设内河新港,打造鲁南苏北临港物流园区,加快沿运十里港城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辅相成,宜工宜业宜商宜居,互相促进提高。
三、加大扶持,政策优惠(一)实施扩权强镇。(二)保障发展用地。(三)适度扩大财权。(四)加大金融支持。(五)加强资金扶持。(六)培养引进人才。
(七)优化机构设置。
四、创新模式,全面启动
(一)榴园镇六项举措,启动示范镇建设。一是加快实施镇驻地搬迁。打造城镇建设载体,加快小城镇发展,按照峄城区委、区政府要求,计划将镇办公地点搬迁至原棠阴乡驻地,带动小城镇建设,目前,榴园镇镇政府办公楼已经完成建设。二是配合景区建设,全力扩张石榴种植面积。以“冠世榴园”为中心,重点加大石榴园旅游路、旅游路复线、跃进河以北等区域的石榴扩种力度,今年以来,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扩种面积1.5万亩。利用三秋时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跃进河以北土地栽植石榴,把景区旅游路复线以北和以南100米范围内土地设为石榴栽植预留地。目前与村签订了责任书,限期完成土地预留任务。三是全面完成三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明官庄、娘娘村、南棠阴三大社区建设全部完成,顺利实施居民搬迁,共涉及人口3852人,1178户,总投资约1.5亿元,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四是大力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面完成了投资650万元涉及1万多人口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今年下半年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将扩大到20个村。五是全力推进“冠世榴园南大门”工程建设。冠世榴园南大门位于榴园镇小城镇规划区西棠阴村,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20350平方米,计划3年完工,建成后,对整个景区核心枢纽形成,提升景区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建设用地协调 完成,已经开始施工建设。六是高标准完成“冠世榴园绿道”建设。冠世榴园绿道沿跃进河而建,东起榴园镇魏楼村,西至北棠阴村,全长3.8公里,投资100余万元,该项目的建设为冠世榴园景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群众提供了新的娱乐休闲场所,提升小城镇建设档次。
(二)古邵镇健全机构设置,做好示范镇前期工作。一是成立机构。自8月15日全市小城镇建设座谈会后,古邵镇成立了示范镇建设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任总指挥,设立城镇社区、公共设施、规划方案、资金预算等6个专业组,抽调有关部门技术专业骨干专门靠上,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二是广泛宣传。古邵镇党委、政府做好示范镇建设的宣传报道工作,动员全镇上下抓住这次重大机遇,积极参与、支持示范镇建设。同时,向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全方位宣传镇街特色,提供工农业经济数据,争取示范镇建设资金。三是修编规划。督促省城乡建设设计院按照新标准,完成了《古邵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初稿,并组织省院专家和镇党政成员以及城建、国土、水利、电力、通讯等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古邵实际,发挥运河优势,明确了“以工贸物流为主导的临运生态宜居城镇”的发展目标,以镇驻地及南部临港物流工业区为主的“组团式”发展方式。同时,委托省工程咨询院完成了《城镇污水管网设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四是编制方案和计划。
第四篇:示范镇汇报
峄城区新型城镇化重点示范镇建设情况
汇
报
峄城区人民政府(2012年10月10日)
自省、市开展 “百镇建设示范行动”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的有关会议精神,按照“科学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把示范镇建设作为我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要素集约配置、提升小城镇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不断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切实加强了新型示范镇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区委、区政府高度新型城镇化重点示范镇建设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相关镇街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住建、发改、规划、国土、财政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城镇和农村住房建设领导小组。同时,还抽调了6名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实行集中办公,做到了“人员、经费、机构”三到位。各镇街也按照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抓,细化分解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督
镇大力发展小城镇社区,加大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吸引群众向小城镇聚集。同时,依托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优势,打造临运集物流、运输、加工、包装、商贸于一体的临港工贸区。积极申报省级峄城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园和内河新港区建设,加快完成可研报告、环评、洪评、地质测量等基础工作,积极运作报请国家和省发改委立项,争取寻找合作开发和扶持资金,开挖内港引渠,建设内河新港,打造鲁南苏北临港物流园区,加快沿运十里港城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辅相成,宜工宜业宜商宜居,互相促进提高。
三、加大扶持,政策优惠(一)实施扩权强镇。(二)保障发展用地。(三)适度扩大财权。(四)加大金融支持。(五)加强资金扶持。(六)培养引进人才。(七)优化机构设置。
完成,已经开始施工建设。六是高标准完成“冠世榴园绿道”建设。冠世榴园绿道沿跃进河而建,东起榴园镇魏楼村,西至北棠阴村,全长3.8公里,投资100余万元,该项目的建设为冠世榴园景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群众提供了新的娱乐休闲场所,提升小城镇建设档次。
(二)古邵镇健全机构设置,做好示范镇前期工作。一是成立机构。自8月15日全市小城镇建设座谈会后,古邵镇成立了示范镇建设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任总指挥,设立城镇社区、公共设施、规划方案、资金预算等6个专业组,抽调有关部门技术专业骨干专门靠上,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二是广泛宣传。古邵镇党委、政府做好示范镇建设的宣传报道工作,动员全镇上下抓住这次重大机遇,积极参与、支持示范镇建设。同时,向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全方位宣传镇街特色,提供工农业经济数据,争取示范镇建设资金。三是修编规划。督促省城乡建设设计院按照新标准,完成了《古邵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初稿,并组织省院专家和镇党政成员以及城建、国土、水利、电力、通讯等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古邵实际,发挥运河优势,明确了“以工贸物流为主导的临运生态宜居城镇”的发展目标,以镇驻地及南部临港物流工业区为主的“组团式”发展方式。同时,委托省工程咨询院完成了《城镇污水管网设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四是编制方案和计划。由
住区。改造完善水电暖、道路、电信、有线电视、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实施亮化、净化、美化工程,推广应用清洁能源,狠抓重点污染源治理,深化城乡环境整治。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商业网点布局,扩大城镇建设规模。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推行医疗、教育、保险城乡一体化,增强城镇的吸引力。
第五篇:药品安全示范镇汇报材料
一、强化领导,建立健全监管网络和责任体系。一直以来,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药品监管工作,成立了由同志任组长的祁连县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镇、村两级联动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
二、发动宣传攻势,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我镇示范创建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简报、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宣传形式,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对药品从业人员及农牧区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进行培训,全面提升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管理水平,提高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依法参与药品协管的意识。同时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四、强化监管,确保用药安全。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管,坚决打击各种形式的非法药械购销活动,开展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治理工作。加强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和应急机制建设,保障群众用药安全,通过对药品经营、流通企业法人、质量负责人、从业者的宣传教育活动,群众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意识显著提高,能初步掌握处方药、非处方药分类基本常识,了解滥用药物的危害性,懂得从合法渠道购买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