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改革中应关注的四大问题
南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陆新全
研究背景:
1、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课程体系改革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摘自《关于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 2、2006年是区“三大工程”的启动之年,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是今年南汇区基础教育的重头戏。
3、今年又是“两纲”教育全面贯彻实施之年,德育优先,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融合。4、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二期课改试行在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全面推开之年。在年内,市政府市教委将对各区县课改工作进行督查,我们应该站在未来发展的起点上超前思考,花大力气关注和解决课程改革中一系列问题。
一、学科组的建设
强化学科组建设,重视教研组长培训,提升校本研修的层次和水平,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的步伐,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技术娴熟、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局长室历来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1、重视教研组长的业务培训(1)明确教研组长工作责职
① 一个目标: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长 ② 两颗红心:强烈的事业心
严谨的责任心
③ 三种精神
无私奉献的精神
勤奋学习的精神
勇于实践的精神 ④ 四大意识
大局意识 服务意识 研究意识 创新意识 ⑤ 五项能力
课堂诊断能力 问题发现能力 研究指导能力 总结提炼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⑥ 六类工作
教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专题性的理论学习辅导 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练习命题的编制和学业评价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青年教师和教学有困难教师的培养和指导 ⑦ 七种教研形式
教材研究
课(案)例研究 课题研究
专题研讨(教学论坛、教师沙龙)学生研究
经验总结与交流
教学(案)展示和评选(2)教研组长培训的策略
① 校级层面的培训——跨学科的通识培训
② 区级层面的培训——学科理论培训和学科专业素养的培训 ③ 融合于校级层面与区级层面培训的教研组长工作能力的培训: a、教研组长工作经验的提炼和推广 b、优秀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展示和点评
2、规范教研组活动
(1)目前,教研组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活动计划的实施得不到保证 活动多数处于“三段式”状态 活动开展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活动缺乏研究的专题或主题 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争鸣风气
活动后的反思及后续活动的调整不到位(2)教研活动的基本要求
每年学期必须有一个研究的主题 每个学期教研活动不少于6次 每个教师一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教研活动计划必须有目标、有内容、有落实的措施 每次教研活动必须有: 一个主题 一个主持人
每个教师有充分的准备和明确的分工 详细的记录和反思
参加区级教研活动者回校须及时传达
(3)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课堂应随时向组内教师开放(4)教务处应加强对教研组的考核评估
3、召开学科组建设现场推进会(1)主题:
规范学科组建设,提升校本教研层次,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2)探究的问题: 学科组长的权利与义务 学科组长的工作责职
学科组长如何组织有效的教研活动
学科组长引领学科组教师开展研究的内容究竟有哪些
二、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期课改推进的主阵地在课堂,师生生命价值的实现也主要在课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一所学校、一个地区办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课题。南汇区的基础教育质量要在“十一五”期间达到郊区中等以上水平,我们必须把智慧和精力放在课堂。
1、目前,我区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思路(1)课堂教学目标 ① 存在问题:
a、部分教师尚不知道什么叫“三维”目标 b、不少教师将“三维”目标人为地割裂开来
c、教学目标制订存在着“不科学、不贴切、不集中”现象
d、教学目标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相分离 ② 解决思路:
a、将三个“维度”整合起来考虑 b、中心目标和辅助目标相结合
c、依据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有效的教学形式
(2)对教材的研究和把握 ① 存在问题:
a、满足于把握“教材是什么” b、理解教材处于低水平状态: 浮于表面的理解 纯知识的理解
失之偏颇的理解 抓不住重点、要点、难点 错误的理解 ② 解决的思路
a、进一步学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正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体例特点、知识网络、技能以及教材总体要求和考试要求
b、强化“用教材教”的思想,引导教师从整册教材入手,去分析每个单元、每个章节和每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c、不仅要了解教材,“它(知识)是什么”,更要研究知识的来源,知道它的生成过程,乃至知识的发展趋势
d、分析教材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历史文化结合起来(3)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① 存在问题: a、师动生不动 b、生动师不动
c、师动、生动不和谐 ② 解决思路: a、在教学思想上:
教师和学生同为主导、同为主体
教师是指导性的主体,学生是发展性的主体;教师是在“教”的层面上的主导,学生是在“质疑、否定、创新”层面上的主导。
b、在教学方法上
讲授式地“教”和指导性地“教”相结合 接受式的“学”与探究式的“学”相结合 c、在“教”与“学”的关系上:
师生互动
“教”“学”互补 资源共享
2、从强化诊断课堂教学入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分管校长、教务主任、科研主任、教研员要努力使自己成为“课堂教学诊断的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
如何诊断课堂,如何发现“病情”,开出治病良方?我们提倡“五看”: 一看教学目标
二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处理:(1)对教材的理解
① 是否站在整册教材的高度去理解教材
② 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理解是否科学、准确、深刻 ③ 是否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与相邻知识点的联系 ④ 重点、难点是否抓住,突破是否成功(2)对教材的处理
① 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与现有知识的联系 ② 教材内容与社会实践、自然现象的联系 ③ 教材内容与相邻学科有关知识点间的联系 ④ 教学突破口、切入口选择是否准确 三看学生学习的状况
(1)学生学习的习惯、态度、方法(2)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3)学生学习参与的面和参与度(4)学生的学习品质(5)学生学习的思维状态
思维有否深度 有否质疑问难
有否独到的发现和见解 四看教师的表现(1)教师的状态
教学态度是否认真
教学有否激情,是否充满着对全体学生的爱(2)教师对学生状况是否密切关注和全面了解
(3)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科学规范,是否声情并茂,富有表现力(4)教师对课堂的驾驭和调控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发散与聚集的关系 主导与主体的关系(5)教师对课堂流程的设计
结构是否完整而富有变化与层次
教学环节和时间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 板书设计是否简单明了,纲举目张 五看教学效果(略)
但是,目前,一般教研组和教师对课堂的诊断和评价比较多地停留于“就本论本、就课论课”的低水平上。
策略:
(1)各校开展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教研组长要写出学科课堂教学调查报告,分管校长和教务主任写出学校的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2)本学期,教育局组织有关科室和研究中心抽查几所中小学。
(3)在中小学各选择几个学科,请教研员开展示范性评课,并通过远程教研视频会议系统直播各校,请相关学科教研组长和全体老师收看。
(4)开设以“聚焦课堂”为主题的校长论坛、教师论坛。并请校长亲自评课。
三、毕业班工作
毕业班的质量不仅仅反映了毕业年级的质量和水平,更是反映了一个学段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目前,社会、家庭对学校的评价还比较多地集中于毕业班学生的学业水平上,毕业班工作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分管教学的学校干部要花大力气抓好毕业班工作。
1、指导教研组长和各科组长抓好四个“分析”: 分析近三年小升初、中考、高考命题 分析本届毕业班学生现状 分析毕业班教师教学状况
分析学生期末考、模拟考的答题情况
2、重视四个“抓”: 抓薄弱学科 抓薄弱教师
抓学习有困难学生 抓复习课、练习题研究
3、实施四项策略
借用“外脑”,发挥骨干教师作用 介绍推广优秀备课组教学教研经验
发挥网络作用,用好一切有用的复习资源 学段统抓,让各个年级教师都能及时了解毕业考试要求及命题变革的发展趋势
4、科学地提高复习课、练习课效益
(1)目前的复习课、练习课大致有三种现状: 多讲多练,精讲多练,精讲精练
我们提倡“精讲精练”,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活泼(2)这里的“精”:
对一个学段教材把握的深度和宽度 对学科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理解的准确度
对考试命题要求、命题内容、命题题型及变化把握的科学度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潜能、学业水平了解的精度 这里的“精”: 还指对复习课、练习课训练内容要有很强的准对性和科学性,对训练题要精编、精选,每节课的训练题要精配,并在不断的及时反馈中合理调整训练重点、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
5、召开毕业班工作现场推进会
(1)在一所中学召开毕业班工作现场推进会
(2)在一所小学分东西两片分别召开小学毕业班工作研讨会
6、成立初
三、高三毕业班工作指导小组,加强对薄弱学校、薄弱学科的指导和扶持
四、课改试行工作
今秋,二期课改的试行将在全市各区县的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全面推开。二期课改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载体,是上海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南汇区基础教育达到郊区中上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1、抓好试行年级新教材培训
2、抓好“新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方案”的实施
本学期先在小学阶段推进,下学期将在中学全面展开:
(1)出台《学科新课堂教学改革基本要求》(修订稿)和《学科新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修订稿)
(2)各小学以《新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和《学科新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为指导,依据“学校新课堂改革推进方案”,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研究
① 组织骨干教师专题研讨会,对《学科新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讨论稿)提出修改意见
② 围绕《学科新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模式的研究
③ 组织新课堂教学改革总结交流会
(3)以区级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新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行为有效性的研究》为抓手,在部分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集中攻关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适时召开专题研讨会,现场展示等活动。
3、抓好“两纲”教育的贯彻落实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二期课改的核心内容,而“两纲”教育的贯彻与落实是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1)开展区、校两个层面的“两纲”学习区级层面的学习重在对“两纲”的“解读”
校级层面的学习重在对“两纲”的“分解”(分解到学校各个条线、各个学科)
(2)由学科教研员领衔,组织学科骨干教师编制“两纲”内容和教材内容“融合点指南”,并通过备课与上课,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生命教育。(3)在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召开以“学科渗透”为主题的“两纲”教育现场研讨会。
(4)启动一批民族精神教育试点校和五所生命教育试点校的创建工作。
4、抓好试点校经验的总结、交流与推广
(1)汇编试点校试点的经验,下发各中小学。(2)在试点校举办以学科为单位的现场展示活动。
第二篇:企业破产清算中应关注的税收问题
企业破产清算中应关注的税收问题
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中提到,企业应进行清算所得税处理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一)按《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规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企业;
(二)企业重组中需要按清算处理的企业。而各种类型的企业清算中,企业破产清算中涉及的税收问题往往更加复杂。
企业破产清算中的所得税处理
我们先来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企业破产清算中的所得税处理问题。财税[2009]60号提到企业清算需要进行所得税处理的情况包括按照《企业破产法》规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企业。但是,这里,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企业破产清算需要在被清算的企业层面和投资者层面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清算吗?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破产清算是出现在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这里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破产清算中的一个核心要件是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我们知道,在企业资产的清偿顺序中,债权人是优先于企业投资者受偿的。在企业破产清算中,企业的全部资产已经不足以清偿债权人了,这就意味着企业的投资者已经无法得到任何清偿了。因此,对于企业的投资者而言,其该项投资已经全部发生了损失。此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企业符合条件的股权(权益)性投资损失,应依据下列相关证据认定损失,其中第二种情况就是有关被投资方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这就是说,在企业出现破产清算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者无需等到破产企业进行完企业层面的所得税清算业务后再进行投资者层面的所得税清算。
因此,在企业破产清算中,投资者层面的所得税处理非常简单。企业投资者只需要根据国税发[2009]88号的规定,向税务机关提供被投资方企业的破产公告,即可向税务机关进行该项投资资产损失的报批手续,确认资产损失在当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除。对于个人投资者,该项投资无所得,也就不涉及任何所得税处理。
下面,我们来关注企业破产清算中企业层面的所得税处理问题。
根据财税[2009]60号的规定,清算所得的计算公式为:
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债务清偿损益-弥补以前亏损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破产清算环节,清算所得主要是来源于清算环节资产变价中的增值收益和债务的清偿损益。由于破产清算中,企业的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负债,因此,最终大部分的债务都是按比例部分清偿的。因此,在破产清算中,债务清偿损益是清算所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所以,如果严格按财税[2009]60号文件的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几乎在所得(所有)的企业破产清算中,在企业层面我们都可以计算出清算所得,即破产清算的企业需要在清算环节就清算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这里我们需要关注一个现实的程序问题。从上面公式我们可以看出,破产企业的清算所得只有在企业对所有的债务人都清偿完毕后才能计算出来,即破产清算所得所产生的这项所得税债权只有在破产企业所有债务清偿事项处理完毕后才能最终确定下来。但是,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债权人应当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向管理人申报债权。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应当确定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期限。债权申报期限自人民法院发布受理破产申请公告之日起计算,最短不得少于三十日,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未到期的债权,在破产申请受理时视为到期。债权人未依照本法规定申报债权的,不得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
在新的《企业破产法》中,只有债务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无须进行债权申报。因此,税收债权和其他一般债权一样,也只有进行申报才能得到清偿。同时,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符合申报条件的债权必须是确定的债权,未到期的债权,在破产申请受理时视为到期。但是,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破产企业的资产还未变卖,清算费用和相关税费还基本未发生。同时,由于仅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破产企业相关债务最终的清偿比例还未确定,因此,债务清偿损益也无法确定。这就意味着,在破产企业的破产债权申报环节,破产企业的清算所得还无法准确确定。既然清算所得无法准确确定,则破产清算所得的所得税债权就属于一项未确定的债权,而非未到期债权。更准确的讲,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清算所得的企业所得税债权还属于纳税义务未发生的债权,根本无法在法院确定的破产债权申报环节进行申报。既然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无法进行申报,这项债权在破产清算中就无法得清偿。再退一步讲,虽然该债权未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进行申报,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债权人未申报债权的,可以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但是,此前已进行的分配,不再对其补充分配。但是,破产企业清算所得只有在所有债务人都清偿完毕后才能准确计算出来。即使此时税务机关就计算出来的破产清算所得的所得税债权向法院申报,此时破产企业已无任何财产进行清偿,这样的申报也就无任何实际意义了。虽然财税[2009]60号提到根据《企业破产法》,清算的企业需要进行所得税处理,但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在企业所有需要进行清算处理的业务中,破产清算的情况比较特殊。在该情形下,破产企业实际上无需进行企业层面的企业所得税清算。而投资者层面,破产企业的企业投资者只需要直接根据破产公告进行投资资产的损失报批就可以了。因此,在企业破产清算中,我们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企业破产中其他环节涉及的税收问题。
破产企业欠税债权申报和清偿
首先,税收债权的申报。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在新《企业破产法》下,破产企业欠税而形成的税收债权,税务机关也需要在破产债权申报期内向法院进行申报。
其次,税收债权的清偿顺序。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同时,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
1.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2.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3.普通破产债权。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因此,国家税款在企业破产中是作为第二清偿顺序优先受偿的。第三,滞纳金和罚款的申报及清偿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一条的规定:行政、司法机关对破产企业的罚款、罚金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和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债务人未支付应付款项的滞纳金不属于破产债权。同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收优先权包括滞纳金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8]1084号)的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立法精神,《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税收优先权执行时包括税款及其滞纳金。因此,作为破产债权申报的滞纳金只应计算到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破产案件受理后则不宜再计算税收滞纳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破产企业欠税以及由此产生的滞纳金应一并作为破产债权申报,且滞纳金和税款一样享受税收优先权。而税务机关对于破产企业作出的罚款在我国破产法中是作为除斥债权,而排除在破产债权之外的。
第四:破产对税收保全措施的限制。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程序应当中止。因此,一旦进入破产程序,税务机关对于尚未解除税收保全及强制执行措施的税收债权而言,优先性将丧失。
破产企业财产变卖环节的税收债权的申报与清偿
在破产清算环节,管理人应当及时拟订破产财产变价方案,通过变卖破产企业的财产来清偿破产企业所欠债权人的债务。但在破产企业的财产在变卖环节会涉及一系列的税收问题。比如,存货、不动产在变卖环节会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产有增值的还涉及企业所得税。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属于破产费用,而破产费用是不需要进行债权申报的,且根据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先行清偿破产费用。因此,破产费用在破产财产清偿顺序中属于第一位的。
所以,在企业破产环节,管理人变卖破产企业财产所产生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属于破产费用,应优先受偿。破产财产的变价收入扣除上述作为破产费用的税金后的余额才能用于其他破产债权的清偿。
但是这里要注意,即使破产企业的财产在变卖环节有增值收益,对应这些资产增值收益的企业所得税是不能作为破产费用优先受偿的。因为,破产环节的企业所得税债权不是按单项资产增值收益分别计算的,其最终应作为清算所得产生的企业所得税债权而一并计算。
破产企业共益债务的申报和清偿问题
在企业申报破产后,企业可能还有尚未履行完的产品销售合同或房屋租赁合同等其他经济合同。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管理人对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而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有权决定解除或者继续履行,并通知对方当事人。假设,管理人认为继续履行合同对破产企业有利,而选择继续履行的,则继续履行合同则会产生相应的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问题。比如房屋租赁合同的继续履行就会涉及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房产税和企业所得税。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因管理人或者债务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所产生的债务为共益债务。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由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先行清偿破产费用。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或者共益债务的,按照比例清偿。因此,共益债务在破产清偿中是排在破产费用之后的。此时,管理人选择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选择继续履行合同所产生的税收债务包括因履行合同而产生的企业所得税,都属于共益债务,既不需要申报,也可以享受在破产费用之后优先受偿的待遇。作者:赵国庆
第三篇:企业破产清算中应关注的税收问题
企业破产清算中应关注的税收问题
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中提到,企业应进行清算所得税处理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一)按《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规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企业;
(二)企业重组中需要按清算处理的企业。而各种类型的企业清算中,企业破产清算中涉及的税收问题往往更加复杂。
企业破产清算中的所得税处理
我们先来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企业破产清算中的所得税处理问题。财税[2009]60号提到企业清算需要进行所得税处理的情况包括按照《企业破产法》规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企业。但是,这里,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企业破产清算需要在被清算的企业层面和投资者层面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清算吗?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破产清算是出现在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这里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破产清算中的一个核心要件是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我们知道,在企业资产的清偿顺序中,债权人是优先于企业投资者受偿的。在企业破产清算中,企业的全部资产已经不足以清偿债权人了,这就意味着企业的投资者已经无法得到任何清偿了。因此,对于企业的投资者而言,其该项投资已经全部发生了损失。此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企业符合条件的股权(权益)性投资损失,应依据下列相关证据认定损失,其中第二种情况就是有关被投资方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这就是说,在企业出现破产清算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者无需等到破产企业进行完企业层面的所得税清算业务后再进行投资者层面的所得税清算。
因此,在企业破产清算中,投资者层面的所得税处理非常简单。企业投资者只需要根据国税发[2009]88号的规定,向税务机关提供被投资方企业的破产公告,即可向税务机关进行该项投资资产损失的报批手续,确认资产损失在当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除。对于个人投资者,该项投资无所得,也就不涉及任何所得税处理。
下面,我们来关注企业破产清算中企业层面的所得税处理问题。
根据财税[2009]60号的规定,清算所得的计算公式为:
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债务清偿损益-弥补以前亏损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破产清算环节,清算所得主要是来源于清算环节资产变价中的增值收益和债务的清偿损益。由于破产清算中,企业的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负债,因
此,最终大部分的债务都是按比例部分清偿的。因此,在破产清算中,债务清偿损益是清算所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所以,如果严格按财税[2009]60号文件的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几乎在所得的企业破产清算中,在企业层面我们都可以计算出清算所得,即破产清算的企业需要在清算环节就清算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这里我们需要关注一个现实的程序问题。从上面公式我们可以看出,破产企业的清算所得只有在企业对所有的债务人都清偿完毕后才能计算出来,即破产清算所得所产生的这项所得税债权只有在破产企业所有债务清偿事项处理完毕后才能最终确定下来。但是,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债权人应当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向管理人申报债权。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应当确定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期限。债权申报期限自人民法院发布受理破产申请公告之日起计算,最短不得少于三十日,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未到期的债权,在破产申请受理时视为到期。债权人未依照本法规定申报债权的,不得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
在新的《企业破产法》中,只有债务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无须进行债权申报。因此,税收债权和其他一般债权一样,也只有进行申报才能得到清偿。同时,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符合申报条件的债权必须是确定的债权,未到期的债权,在破产申请受理时视为到期。但是,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破产企业的资产还未变卖,清算费用和相关税费还基本未发生。同时,由于仅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破产企业相关债务最终的清偿比例还未确定,因此,债务清偿损益也无法确定。这就意味着,在破产企业的破产债权申报环节,破产企业的清算所得还无法准确确定。既然清算所得无法准确确定,则破产清算所得的所得税债权就属于一项未确定的债权,而非未到期债权。更准确的讲,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清算所得的企业所得税债权还属于纳税义务未发生的债权,根本无法在法院确定的破产债权申报环节进行申报。既然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无法进行申报,这项债权在破产清算中就无法得清偿。再退一步讲,虽然该债权未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进行申报,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债权人未申报债权的,可以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但是,此前已进行的分配,不再对其补充分配。但是,破产企业清算所得只有在所有债务人都清偿完毕后才能准确计算出来。即使此时税务机关就计算出来的破产清算所得的所得税债权向法院申报,此时破产企业已无任何财产进行清偿,这样的申报也就无任何实际意义了。
虽然财税[2009]60号提到根据《企业破产法》,清算的企业需要进行所得税处理,但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在企业所有需要进行清算处理的业务中,破产清算的情况比较特殊。在该情形下,破产企业实际上无需进行企业层面的企业所得税清算。而投资者层面,破产企业的企业投资者只需要直接根据破产公告进行投资资产的损失报批就可以了。因此,在企业破产清算中,我们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企业破产中其他环节涉及的税收问题。
破产企业欠税债权申报和清偿
首先,税收债权的申报。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在新《企业破产法》下,破产企业欠税而形成的税收债权,税务机关也需要在破产债权申报期内向法院进行申报。
其次,税收债权的清偿顺序。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征收
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同时,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
1.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2.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3.普通破产债权。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因此,国家税款在企业破产中是作为第二清偿顺序优先受偿的。
第三,滞纳金和罚款的申报及清偿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一条的规定:行政、司法机关对破产企业的罚款、罚金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和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债务人未支付应付款项的滞纳金不属于破产债权。同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收优先权包括滞纳金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8]1084号)的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立法精神,《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税收优先权执行时包括税款及其滞纳金。因此,作为破产债权申报的滞纳金只应计算到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破产案件受理后则不宜再计算税收滞纳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破产企业欠税以及由此产生的滞纳金应一并作为破产债权申报,且滞纳金和税款一样享受税收优先权。而税务机关对于破产企业作出的罚款在我国破产法中是作为除斥债权,而排除在破产债权之外的。
第四:破产对税收保全措施的限制。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程序应当中止。因此,一旦进入破产程序,税务机关对于尚未解除税收保全及强制执行措施的税收债权而言,优先性将丧失。
破产企业财产变卖环节的税收债权的申报与清偿
在破产清算环节,管理人应当及时拟订破产财产变价方案,通过变卖破产企业的财产来清偿破产企业所欠债权人的债务。但在破产企业的财产在变卖环节会涉及一系列的税收问题。比如,存货、不动产在变卖环节会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产有增值的还涉及企业所得税。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属于破产费用,而破产费用是不需要进行债权申报的,且根据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先行清偿破产费用。因此,破产费用在破产财产清偿顺序中属于第一位的。
所以,在企业破产环节,管理人变卖破产企业财产所产生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属于破产费用,应优先受偿。破产财产的变价收入扣除上述作为破产费用的税金后的余额才能用于其他破产债权的清偿。
但是这里要注意,即使破产企业的财产在变卖环节有增值收益,对应这些资产增值收益的企业所得税是不能作为破产费用优先受偿的。因为,破产环节的企业所得税债权不是按单项资产增值收益分别计算的,其最终应作为清算所得产生的企业所得税债权而一并计算。
破产企业共益债务的申报和清偿问题
在企业申报破产后,企业可能还有尚未履行完的产品销售合同或房屋租赁合同等其他经济合同。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管理人对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而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有权决定解除或者继续履行,并通知对方当事人。假设,管理人认为继续履行合同对破产企业有利,而选择继续履行的,则继续履行合同则会产生相应的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问题。比如房屋租赁合同的继续履行就会涉及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房产税和企业所得税。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因管理人或者债务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所产生的债务为共益债务。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由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先行清偿破产费用。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或者共益债务的,按照比例清偿。因此,共益债务在破产清偿中是排在破产费用之后的。此时,管理人选择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选择继续履行合同所产生的税收债务包括因履行合同而产生的企业所得税,都属于共益债务,既不需要申报,也可以享受在破产费用之后优先受偿的待遇。
固定资产的处理
企业清算阶段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待处理,流转税方面,如果企业变价出售的旧固定资产为不动产,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无论用于抵债,或由投资者收回,都应视同销售,按市价或公允价全额缴纳营业税及其附加税费。如果旧固定资产为动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号)规定,1.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2.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3.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4.小规模纳税人(除其他个人外)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减按2%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除固定资产以外的物品,按3%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5.纳税人销售旧货,按照简易办法依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第四篇:企业破产清算中应关注的税收问题
【纳税与筹划】企业破产清算中应关注的税收问题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规定,企业应进行清算所得税处理的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按《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规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企业;(二)企业重组中需要按清算处理的企业。在各种类型的企业清算中,企业破产清算涉及的税收问题往往更加复杂。因此,本文将企业清算中的破产清算单独列出来,探讨这一过程中应关注的税收问题。
一、企业破产清算中的所得税处理
1.企业投资者层面的所得税清算。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破产清算中的一个核心要件是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我们知道,在企业资产的清偿顺序中,债权人是优先于企业投资者受偿的。既然破产企业的全部资产已经不足以清偿债权人了,这就意味着企业投资者已经无法得到任何清偿了,因此对于企业投资者而言,其该项投资已经全部发生了损失。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企业符合条件的股权(权益)性投资损失,应依据相关证据认定损失,其中第二种情况就是有关被投资方的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这就是说,在企业出现破产清算的情况下,企业投资者无需等到破产企业进行完企业层面的所得税清算业务后再进行投资者层面的所得税清算,只需要根据国税发[2009]88号文的规定,向税务机关提供被投资方的破产公告即可履行该项投资资产损失的报批手续,经税务机关确认,资产损失可在当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除。对于个人投资者,该项投资无所得,也就不涉及任何所得税处理。
2.企业层面的所得税处理。根据财税[2009]60号文的规定: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债务清偿损益-弥补以前亏损。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在企业破产清算环节,清算所得主要是来源于清算环节资产变价中的增值收益和债务的清偿损益。由于破产清算中企业的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负债,最终大部分的债务都是按比例部分清偿的,因此,在破产清算中,债务清偿损益是清算所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所以,如果严格套用财税[2009]60号文的这个公式,几乎在所有的企业破产清算中,在企业层面都可以计算出清算所得,即破产清算的企业需要在清算环节就清算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这里我们需要关注一个现实的程序问题。从上面公式可以看出,破产企业的清算所得只有在企业对所有的债务人都清偿完毕后才能计算出来。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债权人应当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向管理人申报债权。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应当确定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期限。债权申报期限自人民法院发布受理破产申请公告之日起计算,最短不得少于三十日,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未到期的债权,在破产申请受理时视为到期。债权人未依照本法规定申报债权的,不得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
在新的《企业破产法》中,只有债务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无须进行债权申报。因此,税收债权只有进行申报才能得到清偿。同时,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符合申报条件的债权必须是确定的债权,未到期的债权在破产申请受理时视为到期。但是,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破产企业的资产还未变卖,清算费用和相关税费还基本未发生。同时,由于尚处于破产债权申报环节,破产企业相关债务最终的清偿比例还未确定,因此,债务清偿损益也无法确定。这就意味着,在破产企业的破产债权申报环节,破产企业的清算所得还无法准确确定。既然清算所得无法准确确定,则破产清算所得的所得税债权就属于一项未确定的债权,而非未到期债权。更准确地讲,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清算所得的企业所得税债权还属于纳税义务未发生的债权,根本无法在法院确定的破产债权申报环节进行申报,在破产清算中也无法得到清偿。再退一步讲,虽然该债权未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进行申报,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债权人未申报债权的,可以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此前已进行的分配,不再对其补充分配。但是,破产企业清算所得只有在所有债务人都清偿完毕后才能准确计算出来。即使此时税务机关就计算出来破产清算所得的所得税债权向法院申报,破产企业已无任何财产进行清偿,这样的申报也就无任何实际意义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企业所有需要进行清算处理的业务中破产清算的情况比较特殊。在该情形下,破产企业实际上无需进行企业层面的企业所得税清算。而投资者层面,破产企业的企业投资者只需要直接根据破产公告进行投资资产的损失报批就可以了。
二、破产企业欠税的债权申报和清偿
1.税收债权的申报。前面已经分析过,在新《企业破产法》下,破产企业欠税而形成的税收债权,税务机关需要在破产债权申报期内向法院进行申报。
2.税收债权的清偿顺序。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同时,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1)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2)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3)普通破产债权。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因此,国家税款在企业破产中是作为第二清偿顺序优先受偿的。
3.滞纳金和罚款的申报和清偿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一条的规定:行政、司法机关对破产企业的罚款、罚金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和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债务人未支付应付款项的滞纳金不属于破产债权。同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收优先权包括滞纳金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8]1084号)的规定:《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税收优先权执行时包括税款及其滞纳金。因此,作为破产债权申报的滞纳金只应计算到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破产案件受理后则不宜再计算税收滞纳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破产企业欠税以及由此产生的滞纳金应一并作为破产债权申报,且滞纳金和税款一样享受税收优先权。而税务机关对于破产企业作出的罚款在我国破产法中是作为除斥债权被排除在破产债权之外的。
4.破产对税收保全措施的限制。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程序应当中止。因此,一旦进入破产程序,税务机关对于尚未解除税收保全及强制执行措施的税收债权而言优先性将丧失。
三、破产企业财产变卖环节的税收债权的申报与清偿
在破产清算环节,管理人应当及时拟订破产财产变价方案,通过变卖破产企业的财产来清偿破产企业所欠债权人的债务。破产企业的财产在变卖环节会涉及一系列的税收问题。比如,存货、不动产在变卖环节会涉及到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产有增值的还涉及到企业所得税。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属于破产费用,而破产费用是不需要进行债权申报的,且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先行清偿破产费用。可见,破产费用在破产财产清偿顺序中是属于第一位的。所以,在企业破产环节,管理人变卖破产企业财产所产生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属于破产费用,应优先受偿。破产财产的变价收入扣除上述作为破产费用的税金后的余额才能用于其他破产债权的清偿。
但是这里要注意,即使破产企业的财产在变卖环节有增值收益,对应这些资产增值收益的企业所得税也是不能作为破产费用优先受偿的。因为,破产环节的企业所得税债权不是按单项资产增值收益分别计算的,其最终应作为清算所得产生的企业所得税债权一并计算。
四、破产企业共益债务的申报和清偿问题
在企业申报破产后,企业可能还有尚未履行完的产品销售合同或房屋租赁合同等其他经济合同。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管理人对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而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有权决定解除或者继续履行,并通知对方当事人。假设管理人认为继续履行合同对破产企业有利而选择继续履行,则继续履行合同会产生相应的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问题。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因管理人或者债务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所产生的债务为共益债务。根据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由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先行清偿破产费用。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或者共益债务的,按照比例清偿。因此,共益债务在破产清偿中是排在破产费用之后的。此时,管理人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选择继续履行合同所产生的税收债务包括因履行合同而产生的企业所得税等都属于共益债务,既不需要申报,也可以享受在破产费用之后优先受偿的待遇。
解读企业破产清算中应该关注的税收问题
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文)中提到,企业应进行清算所得税处理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按《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规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企业;(二)企业重组中需要按清算处理的企业。而各种类型的企业清算中,企业破产清算中涉及的税收问题往往更加复杂。
企业破产清算中的所得税处理
我们先来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企业破产清算中的所得税处理问题。财税[2009]60号提到企业清算需要进行所得税处理的情况包括按照《企业破产法》规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企业。但是,这里,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企业破产清算需要在被清算的企业层面和投资者层面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清算吗?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破产清算是出现在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这里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破产清算中的一个核心要件是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我们知道,在企业资产的清偿顺序中,债权人是优先于企业投资者受偿的。在企业破产清算中,企业的全部资产已经不足以清偿债权人了,这就意味着企业的投资者已经无法得到任何清偿了。因此,对于企业的投资者而言,其该项投资已经全部发生了损失。此时,根据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企业符合条件的股权(权益)性投资损失,应依据下列相关证据认定损失,其中第二种情况就是有关被投资方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这就是说,在企业出现破产清算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者无需等到破产企业进行完企业层面的所得税清算业务后再进行投资者层面的所得税清算。
因此,在企业破产清算中,投资者层面的所得税处理非常简单。企业投资者只需要根据国税发[2009]88号的规定,向税务机关提供被投资方企业的破产公告,即可向税务机关进行该项投资资产损失的报批手续,确认资产损失在当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除。对于个人投资者,该项投资无所得,也就不涉及任何所得税处理。
下面,我们来关注企业破产清算中企业层面的所得税处理问题。
根据财税[2009]60>的规定,清算所得的计算公式为:
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债务清偿损益-弥补以前亏损.
第五篇:农信社改革中应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农信社改革中应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使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上实现了大幅度、大纵深的变革,这场变革,在增强信用社经营活力,使信用社朝着快速稳健方向发展的同时,多年来堆积形成的阻滞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也跃之桌面。
人力资源方面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人力资源状况是:人才匮乏,人员老化,进人渠道不畅。以苍山联社为例,该联社自1994年成立以来,12年间,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46人,这些人员大多是联社成立之初和省联社成立以后接收的。由于信用社录用人员的条件严格、关卡较多,使许多想进入信用社工作的大学生只好望“社”兴叹。而另一方面,近年来信用社在减员增效的驱动下,人员推出步伐得到了加快,苍山联社成立以来,包括内部退养在内共有56人离开了工作岗位。同时也面临着人员的老化的问题。照此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不将是人才匮乏的问题,而且是人员断档的问题,将无法满足和适应业务发展和为“三农”服务的需要。因此,拓宽进人渠道、优化人员配置、增强“造血”功能已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方面要加快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在有计划、按 需求接收有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向社会招收一定数量的有工作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内部退养制度,落实“双考”制度、末位淘汰制度,进一步加大减员的工作力度。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达到提高素质、优化队伍的目的。
不良贷款方面
不良贷款作为票据兑付的一项硬指标,自票据置换以来,各级信用社紧紧围绕改革目标要求,想方设法,进一步加大了清收盘活的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现象在部分信用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不能忽视。遏制不良贷款的反弹,应采取如下措施:
1、严肃纪律,严明责任,关口前移,超前防范,确保新增贷款质量。一方面,明确贷款投放序列,在贷款投向和投量上分化风险。即放开质押贷款、增加小额贷款、控制大额贷款,对持本社存单的质押贷款,敞开发放,不作规模控制;对农户小额贷款积极推行,量力增加;对中小经营规模的个体户贷款适度拓展,确保质量;对大户贷款“锁定余额、逐步压缩、严控新增”。另一方面,明确贷款责任,把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的落实当作贷款发放的必备条件,按照“包放、包收、包效益”的原则,实行贷款责任终身制,把新增贷款管理和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与干部的任用和个人收益相挂钩。
2、区别情况,多措并举,大力清收盘活存量资产。在内部,要从追究责任人贷款入手,出重拳、用猛药,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多方联动措施,确保清收效果。在法律层面,针对不同情况,可采取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行使代位权、行使撤销权、行使抵销权、提前追究违约责任、申请破产等措施,达到清收盘活的目的。在贷户因素方面,对因经营不善等原因造成破产倒闭的要及时申请资产保全;对企业在合并、转制过程中形成的不良贷款要向新形成的企业落实还款责任,并保证法律时效及各种手续的完备;对暂时还款有困难,但确有发展潜力和后劲的贷户,要“放水养鱼”,达到“鱼”肥“水”活的目的。
股金规范方面
当前,农信社在增资扩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本金稳定性差。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在农信社增资扩股的过程中存在着自然人股多、法人股少的现象,而在自然人股中,又以资格股居多。由于资格股具有退股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股金的稳定性。而投资股不能退股,加上亏损社分红资金无法落实,吸收投资股的难度较大,因此,一些信用社基本上以吸收资格股为主,投资股极少。同时,在部分信用社也存有存款化股金和贷款化股金的现象。农村信用社优化股金结构、保持股金的稳定,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是要加强股本金的管理。县联社要从严要求、从严把握,尤其是在新股的退出上,要认真执行银监会《关于规范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入股的若干意见》和有关股金管理的规定,对不符合退股条件的,不得违规为股东办理退股手续、支付利息或者是分红。二要在规范和清理老股金的基础上,完善股金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动员辖内有经济实力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等经济实体入股,多吸收投资股和法人股,完善股金结构,保证股金的稳定性。三要进一步加大增资扩股的工作力度,通过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地位、作用、发展前景及入股社员的权利等,增强社会公众入股的积极性。
服务“三农”方面
农业贷款具有额度小、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特点,做好信贷支农工作,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不仅是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需要,也是发挥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主力军作用和实践信用社服务宗旨的需要,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自身经济效益的客观选择。基于此,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立足“三农”、面向“三户”,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向调整的力度,农贷增量和存量占比均有了较大提高。但也应该看到,“鹊巢鸠占”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支农资金不到位、服务不到家、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还一定程度的存在。因此,加大对农投入,改善信合服务是今后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点。
一方面要确保支农资金落实到位,防止“农转非”,做 到这一点,信用社上级管理部门要实行量化考核,强化监管,严格控制信用社对“农字号”以外的企业发放新贷款;另一方面要积极创办各种方便快捷的贷款方式,大力推行农户小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贷款证管理办法,并适时开展送贷到村进户活动。
社会信用环境方面
时下,部分农村在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农户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的“两难”境地。“两难”的后果是“两输”,一方面,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大量资金闲置,影响了自身效益的提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尽管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信用社信贷制度、信贷责任的不断强化不无关系,但其首要原因是农村信用严重缺失。
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提升农村社会信用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一是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登录咨询系统,通过完善个人经济档案和帐户管理,加强对贷款的跟踪管理,通过银行间的信息共享、群防群治,严厉打击逃废债务行为,提高农民、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的信用意识。二是多措并举,对有钱不还的赖帐户、钉子户实行停放新贷款的信贷制裁、加罚息的经济制裁和依法起诉的法律制裁,或采取报纸、电视公开曝光的形式让其现丑,以形成守信光荣、赖帐可耻的舆论氛围。三是进一步推行信用镇、信用村、信 用户的评定活动,并把活动的开展与农户档案的建立、小额贷款的发放、优惠利率政策的推行、知农情送信息结合起来,通过该项活动,促进社会信用程度的提高。
发挥政府部门效能方面
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合作金融组织,与其他商业银行不同,在经营管理中,客观上需要同政府部门多加强联系。通过沟通、协调,使政府及有关部门真正认识到,农村信用社发放的贷款来源于千家万户的存款,农村信用社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按照行业自律制度,适时、适度、准确地发放贷款,对维护储户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资金来源,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重视农村信用社工作就是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农村信用社发展了,地方经济是最大的受益者,并把对农村信用社“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积极关心、支持、帮助农村信用社开展工作,取消一些地方的有些部门“不得到农村信用社存款”等歧视性规定,进一步改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制订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激励政策和优惠措施,及时帮助农村信用社解决好改革发展中确实需要解决而自身又解决不了的问题,真正做到“支持不干预、到位不越位、负责不包办”。只有这样,农村信用社才能够稳健地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才会开创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企业增效、信用社增盈的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