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审计实务中应关注的问题

时间:2019-05-12 15:5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金会审计实务中应关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金会审计实务中应关注的问题》。

第一篇:基金会审计实务中应关注的问题

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提示第3号--基金会审计实务中应关注的问题

2012年7月,民政部印发了《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民发[2012]124号);2012年11月,中注协印发了《基金会财务报表审计指引》,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民间非营利组织审计专家委员会为帮助会计师事务所和相关业务人员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审计业务,提出如下建议。

本提示仅供各事务所及相关业务人员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参考,不能替代相关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及注册会计师个人的职业判断。提示中所涉及的专业事项,事务所在执业中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风险导向原则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确定,不应照搬照抄。

民间非营利组织审计专家委员会针对2012年度基金会财务报表审计实务,做如下提示供参考。

一、加强风险意识

2011年12月26日,财政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金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通知》。通知强化了基金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为注册会计师拓展了新的业务领域。但随着社会公众对公益事业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对基金会信息公开透明的呼声日渐高涨,也加大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关注力度。

注册会计师开展基金会财务报表审计等业务,是进一步提升注册会计师公信力和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有益契机。事务所要把握机遇,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娴熟的专业技术,通过高质量的专业服务,树立行业形象。

目前,部分基金会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等情况,基金会难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基金会公开的信息大多为财务信息或与财务信息相关的有关信息,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要高度重视,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充分估计审计风险,以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促进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和完善。

二、制定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并认真执行

首先,制定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根据《基金会财务报表审计指引》的要求,结合《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指南》,并参考北京注协编辑出版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审计实务操作指南》,在认真研究基金会相关法律法规、业务运作模式和运营特点的基础上,识别和评估基金会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其次,统一底稿模板。设计相应的基金会财务报表审计和专项信息审核工作底稿,统一底稿要求。工作底稿应当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示统一、记录清晰。

第三,加强培训,配备合格人员。配备熟悉基金会运作特点的审计人员,并加强专业培训,使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性,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三、具体关注事项

1.限定性捐赠收入的确认是否合规

基金会通常有较大比重的限定性捐赠收入,但基金会在日常管理中往往过分强调捐赠人的意愿和要求,而忽视了这些要求是否符合国家法规和基金会章程的有关规定,造成部分基金会在限定性捐赠协议中附加了对捐赠人给予一定利益回报等不符合公益性捐赠规定的条款。

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通过对基金会捐赠协议具体条款的审核,检查捐赠事项是否符合公益性捐赠的界定。对于符合公益性界定的捐赠,应检查基金会是否按照捐赠协议约定使用受赠财产,若改变用途,是否征得捐赠人同意且仍用于公益性事业。对于附加对捐赠人构成利益回报条件的赠与和不符合公益性目的的赠与,不应确认为公益捐赠,不得开具捐赠票据。

同时,由于部分基金会不能正确区分限定性捐赠收入和受托代理资产,将受托代理资产记为捐赠收入,造成虚增捐赠收入和支出。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应加强对此类事项的关注。

2.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交接手续是否齐全、价值是否公允

基金会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有的一年可达几亿、甚至几十亿,对于这部分捐赠建议重点关注两方面问题:一是交接手续,二是资产价值。

基金会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存在由捐赠方直接交付受助人的情况。根据《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受赠财产未经基金会验收确认,由捐赠人直接转移给受助人或者其他第三方的,不得作为基金会的捐赠收入,不得开具捐赠票据。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关注基金会对这类非现金资产捐赠是否履行了必要的验收或交接程序,是否对其种类、数量、质量和所有权状况等进行检查等情况。

对于非现金捐赠资产的价值,很多基金会在接受捐赠过程中,并未对所接受的非现金资产价值是否公允进行验证和判断,有的仅凭捐赠方提供的说明就将大额的非现金资产入账,造成捐赠收入及资产价值的确认依据不足。

根据《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基金会接受非现金捐赠,应当按照以下方法确定入账价值:

(1)捐赠人提供了发票、报关单等凭据的,应当以相关凭据作为确认入账价值的依据;捐赠方不能提供凭据的,应当以其他确认捐赠财产的证明,作为确认入账价值的依据;

(2)捐赠人提供的凭据或其他能够确认受赠资产价值的证明上标明的金额与受赠资产公允价值相差较大的,应当以其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捐赠人捐赠固定资产、股权、无形资产、文物文化资产,应当以具有合法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的评估作为确认入账价值的依据。无法评估或经评估无法确认价格的,基金会不得计入捐赠收入,不得开具捐赠票据,应当另外造册登记。

3.公益项目执行方和受益人的选择是否履行相应的选择程序

《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要求,基金会选定公益项目执行方、受益人,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与项目有关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公益项目执行方的确定需要对项目执行方的信誉、项目执行能力、经济实力、财务管理水平等进行考察和评价。执行方选定后,应由基金会与执行方签订委托协议书,对项目运作方式、资金的使用范围、财务管理要求等予以明确。

实际工作中,存在基金会并未履行必要的程序,甚至存在由捐赠人(或资金募集者)单方指定的情况。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对基金会的项目执行人是否履行了选择程序、是否签订了委托协议、项目资金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是否存在侵占公益款项或将公益资源挪作他用的情况、是否存在以公益的名义行经营之道、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情况予以重点关注。

对于公益项目受益人,注册会计师应对受益人的选择是否履行了必要的程序,是否存在使特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受益等情况予以重点关注。

4.物资的采购和购买服务手续是否齐全

《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要求,为保证基金会自身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基金会在购买物资或服务时应履行必要的比价或招标程序,以确保购买价格的公允。

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对基金会购买物资或服务时是否履行必要的比价或招标程序、对购买物资或服务的价格是否公允进行检查、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行为等情况予以重点关注。

5.资金拨付和物资发放程序是否合规

《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要求,基金会要严格资金拨付和物资发放程序,对资金拨付应做到按进度付款,有必要的措施确保款物拨付或发放到受助人或用于公益活动。

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关注基金会是否建立严格的资金拨付管理,是否做到按项目进度使用和拨付资金,是否将项目资金直接拨付受益人或为公益项目提供服务、出售商品的单位或组织,是否存在项目资金滞留在项目执行方的情况,是否存在违反国家有关现金和银行结算的管理规定出现大额支付现金、超范围支付现金、公款私存等情况。必要时,应抽取受益人进行回访和确认,以确保款物拨付或发放到受助人或用于公益活动。

6.资金增值的管理和运作

基金会应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政部《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的规定,应遵循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开展增值活动,经理事会批准或授权后,规范运作,正确核算和披露相关信息。

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关注被审计基金会开展的增值活动是否符合《基金会管理条例》和国家其他有关法规的规定,是否遵守与捐赠人和受助人的约定,是否经理事会批准或授权,是否取得相应的投资收益,取得的投资收益是否按规定纳税,如果进行委托投资,是否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等情况。

四、大力宣传和推广重大公益项目专项审计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金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通知》中要求“符合条件的重大公益项目应进行专项审计”,但就如何开展专项审计、审计的内容和重点、审计报告、审计费用等问题均未明确,现实中基金会对于是否进行重大公益项目的专项审计尚处于观望之中。

重大公益项目专项审计是对项目的全过程审计,包括项目立项情况、执行情况、后续监督和评估情况,既要关注项目收支是否真实合法,也要对项目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通过重大公益项目专项审计的开展,了解项目运作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为财务报表审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要加大对专项审计的宣传,促进基金会管理层对专项审计作用和目的的认识,促进专项审计工作的尽快开展。

第二篇:企业所得税审计应关注的问题

企业所得税审计应关注的问题

一、货币资金

1、现金

现金盘点表,出纳签字,单位盖章

重点关注库存现金的余额是否过大,如账面反映的库存现金很大,可能存在税收风险为:

(1)已经购入的商品或已发生的费用未取得发票,在现金上反映;

(2)股东抽逃资金,工商年检时会受到处罚;

(3)股东借款,税务机关检查时会关注是否为经营借款,是否有借款合同,是否收利息,存在调增利息收入的风险。

2、银行存款

索取银行对账单、银行余额调节表 关注银行未达账项具体内容

(1)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是否应计入当年的收入。如下一年结转收入,看一下与销售合同是否一致。

(2)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是否记录正确,查看审计日是否已收到。(3)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是否为成本费用,是否应计入当期成本费用。

(4)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未达账项时间,是否时间过长?

3、其他货币资金

检查内容,是否有对账单,有无未达账项

4、抽凭

抽凭时首先关注大额的收支项目,其次按摘要内容来抽查,如往来款、收入、成本、费用等分别抽查,重点审计记账凭证与后附的原始凭证金额是否一致,原始发票、单据是否合法、合规,会计科目使用是否正确。

二、应收票据

对期末余额较大的应收票据应进行盘点,或查看审计日是否已贴现,抽凭时看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如票据复印件、发票记账联等。

三、应收账款

1、是否有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否能收回,可否索取相关证据确认坏账损失。

2、是否有应收账款贷方余额的明细项目,金额大小,关注销售合同以及货物是否已发出,是否应确认当期收入。

3、是否有预收账款同时挂账的情况,余额是否为贷方?

4、是否有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相互对冲的情况,如存在借:应收账款贷:应付账款同时也有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的情况,应查明原因,是否存在以物易物的情况。

5、抽凭注意原始凭证记录与记账凭证是否相符,明细科目记录是否正确。付款方与发票购货方是否一致。

四、其他应收款

1、是否有1年以上其他应收款,业务内容,是否有股东及关联方借款,如有,存在所得税风险为调增应收取的利息。

2、挂账的其他应收款是否有未取得发票的支出的情况。

3、有无贷方余额的项目,业务内容

4、抽凭注意原始凭证记录与记账凭证是否相符,明细科目记录是否正确,原始凭证是否齐全。

五、存货

1、存货盘点表要求盘点人签字,单位盖章。

2、做存货发出计价测试,检查成本结转是 否正确。结合主营业务收入的发票开具来核对数量是否准确。

3、购入存货是否均已取得发票,发票是否合规,期末存货暂估发票是否已到,如未到,对已结转的成本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4、对存货期末余额较大的,应关注是否真实,有无已发出的存货未计收入的情况。

5、存货减少累计是否与成本结转一致?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及对应的科目,是否有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以及存货用于集体福利等非应税项目的情况?是否已做进项转出?

6、工业企业成本的审计包括:原材料发出计价测试,生产成本科目核算内容,原始凭证是否合规,审核生产成本结转计算单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成本各月是否均匀,有无单位成本异常的情况,查找原因是什么,是否人为操作,产成品发出计价测试,与销售数量是否一致。

7、抽凭时注意检查发票是否合规,数量与入库单是否一致,收款单位与发票开具单位是否一致。

六、待摊费用

1、发票是否合规,摊销期限、摊销金额是否正确。

七、长期投资

1、索取被投资单位验资报告。

2、投资收益是否及时入账。

3、投资合同、文件与验资报告是否一致。

4、投资收回账务处理是否准确。

5、有无长期无收益的投资。

八、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

1、索取固定资产盘点表,并对固定资产进行抽盘,索取被审单位的房产证、土地证,车辆行驶证复印件。

2、固定资产购入取得的发票是否合规合法。

3、固定资产计价是否准确,如车辆购置附加费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购建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利息应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4、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年限是否准确,是否预留残值率,折旧计提是否正确,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是否与上年一致。

5、固定资产减少原因,固定资产损失是否符合税前扣除的条件,原始凭证的合理、合 法性。固定资产处置收入是否缴纳了增值税。

6、对房屋、建筑物新增加的项目需索取工程决算单,未完工的项目,索取建筑施工合同。

7、有无福利设施计提的折旧未计入福利费项目的情况。

九、无形资产

1、本年新增加的无形资产原始凭证是否合规合法,摊销年限是否准确,摊销金额是否正确,如账面无余额,需追朔到以前查找原始金额。

2、本年减少的原因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原始凭证的合理合规性。

十、长期待摊费用

1、本年增加的长期待摊费用原始凭证的合理合法性,摊销期限及金额是否准确。

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建筑物装修费用支出,属于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该项后续支出装饰费用后续支出,是属于与企业取得应税收入相关的成 本费用,可以按规定在税前扣除,但如何在税前扣除,是计入资产折旧扣除,还是单独摊销,或是一次性作为费用扣除,需要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首先,应按会计制度规定处理。建筑物装修支出实际就是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号——固定资产》第六条和《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的规定,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如果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或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可靠的计量,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扣除其账面价值;不满足上述规定的后续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从上述规定可知,不动产的装修费用,如果符合资本化处理,则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中或租入固定资产的长期待摊费 用中,通过折旧或摊销形式税前扣除。如果符合费用化支出条件,则计入当期损益,一次性税前扣除。如营业场所的装修费用,由于装修后将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明显流入,应资本化处理。原来装修拆除部分,应扣除其账面价值;而办公室改善办公条件的装修费用,一般属于修理费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税前扣除。

其次,对照税法长期待摊费用处理。上述会计处理,一定程度上存在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问题。而在税收处理上,显然不能完全按照会计规定处理,一方面要考虑会计制度的规定,另一方面更要考虑尽量使主观判断降到最低,以免产生纳税方面的争议。在企业所得税处理上,对于房产装修费用后续支出,分为不动产的改建支出、大修理支出和一般修理支出。所谓改建支出是指改变不动产的结构和延长使用年限;所谓大修理支出是指不符合改建支出的达到一定标准的修理支出;除上述两项支出外,则属于一般修理支出,可以在发生当期作为费用一次性扣除。

先看看不动产改建支出的税前扣除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

(一)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三)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

(四)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对于第(一)项和第(二)项所称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是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支出”。该条同时规定,对于已经足额提取折旧的不动产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摊销;对于租入不动产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摊销;对于其他的不动产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指不动产不属于足额提取折旧的和租入的,其发生的改建支出,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应当适当延长折旧年限,并相应调整计算折旧。不延长使用年限 的,按照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其支出要计入资产的计税基础,按调整后的计税基础计算折旧税前扣除。

因此,如果企业发生的装修费用,即使按照会计上应作为费用化处理,计入当期的管理费用,但如果符合税收上的“改建支出”条件,还是应分期摊销税前扣除,不按会计规定处理。

再看看不动产大修理支出处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支出:

(一)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二)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延长2年以上。固定资产大修理所规定的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确定摊销期限。根据上述规定,企业会计上计入管理费用的装修支出,如果同时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同样要资本化处理。

除上述不动产后续支出需要资本化处理之外,其他装修费用支出作为一般性修理支出,则可以在发生当期作税前扣 除。

十一、短期借款

1、索取借款合同

2、测算应支付的利息与实际支付的利息是否一致。

3、借款用途的审核,借款性质是流动资金借款还是固定资产投资借款,支付利息计入的会计科目是否正确。

4、结合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审核利息支出的准确性。

十二、应付票据

1、与银行存款-保证金户进行核对,是否真实、准确。

2、抽凭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准确性。

十三、应付账款

1、审核有无三年以上应付账款,原因,对不需支付的应付账款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有无存货暂估入价的情况,审计日是否已收到发票,如未收到,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抽凭时对借方发生额应关注收款方与发 11 票开具方是否一致,贷方发生额对应的科目为存货时,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

十四、预收账款

1、当预收账款年末余额较大时,应索取销售合同,核实是否已经销售,商品是否应经发出,是否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预收账款金额较大时,审计风险也较大。

2、尤其对超过一年以上的预收账款应重点关注销售合同。

3、对大型机械设备、建筑安装行业的预收账款应关注其工程完工进度,是否按完工进度确认了收入。

4、对房地产行业的预收账款,审核是否工程已经完工,是否应结转收入;对未完工项目的预收账款,是否缴纳了营业税及附加。索取企业完工项目的明细表,核对收入结转的准确性、完整性。

5、抽凭审核重点为结转收入的依据是否充分,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如发票,出库单;收款时审核付款单位与明细账记录的单位是否一致,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 金额是否一致。

6、预收账款与应收账款是否有同时挂账的情况,合并后期末余额的方向。

十五、应付工资

1、贷方发生额与对应的科目进行核对是否一致。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是否相符。

2、期末未支付的工资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工资列支的人员是否均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

4、索取企业劳动合同及工资管理制度,以核实企业工资的真实性、合法性。

5、计算企业工资总额,为测算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提供准确的依据。

十六、应付福利费

1、审核福利费是否单独在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借方发生额核算支付的福利费,抽凭时关注原始凭证的合理合规性,发票内容是否在所得税可扣除的范围以内。

2、贷方发生额对应的对方科目内容、金额,核对是否相符。

十七、应交税费

1、索取企业纳税申报表,审核收入、应交税金与账簿记录是否相符。

2、税金测算,审核税金计提是否正确。应交税金贷方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对应关系是否相符。

3、抽凭审核应关注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是否相符。

4、企业所得税上年审计报告,是否有上年纳税评估补税的情况。

十八、其他应付款

1、有无3年以上应付账款,原因,对不需支付的其他应付款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有无将预收货款挂账计入其他应付款的情况,如有此类情况,应索取销售合同,核实是否应确认收入。

3、借入的款项有无借款合同,结合财务费用,审核是否有支付的非金融机构利息,原始凭据是否合规。

4、其他应付款明细下有无借方余额,款项性质,是否为股东及关联方借款。

5、对收取的专项应付款是否已支付,支付凭证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在文件规定的支出范围内,如未支付,账龄是否超过5年。

6、有无预提费用在此科目核算的情况,是否已取得发票。

十九、预提费用

1、审核预提费用在审计日是否已支付以及是否已取得合法发票,计提的费用是否为当年费用,如运费需与销售数量、购销合同的数量进行核对。

2、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合法性。

二十、实收资本

1、索取验资报告、营业执照,审核账面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是否一致,如注册资本未全部到位,审核是否超过2年,审核有无银行借款,注册资本未到位的金额而发生的利息支出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二十一、资本公积

审核本年新增加的资本公积的内容,是否应纳所得税。二

十二、利润分配

1、本年利润分配变动与本年净利润的关系,有无以前收入直接计入利润分配贷方的情况,上年所得税是否已经调增。

二十三、主营业务收入、成本

1、按月计算收入成本率,如品种较多,可按品种分别计算收入成本率,对于收入成本率较高的月份应重点审核成本结转是否准确,抽查主营业务收入凭证,核实销售数量,与结转成本的凭证进行核对,检查成本结转的数量与销售数量是否一致,同时结合存货发出的计价方的审核,确认成本结转的准确性。

2、结合存货的审计,看有无存货暂估价入库尚未取得发票的情况,核实存货暂估价是否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结合预收账款,应收账款贷方余额的审计,审核有无当年应确认的收入未及时结转收入的情况。

4、收入与纳税申报表是否一致。二

十四、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与应缴税金贷方核对,是否一致。二

十五、营业费用

1、广告费、宣传费的测算,发票是否合规,有无调增情况。纳税人申报扣除的广告费支出应与赞助支出严格区分。纳税人申报扣除的广告费支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广告是通过经工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

②已实际支付费用,并已取得相应发票;

③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

列支金额在收入总额的15%以内,超过部分可以结转以后的5年内扣除。

2、运费,审核其发票的合法合规性及发生运输费用的数量与本年销售、购入的商品数量、购销合同是否有出入,发票是否跨期,发生的费用是否为当期的费用。

3、抽凭应关注的重点为发票是否合理合规,是否跨期。二

十六、管理费用

1、工资 :索取工资管理制度,劳动合同,抽查凭证注意有无工资表,手续是否齐全。计算全年准确工资总额数。临时用工支出属于劳务费,须附劳务费发票。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税前扣除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所称的“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⑴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⑵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

⑶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

⑷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 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⑸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准予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支出,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不得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也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福利费:福利费测算,有无超支,原始凭证是否合规,是否符合福利费列支范围,对直接发放的现金直接调整到工资科目,审核是否代扣了个人所得税。职工福利费的列支范围:

(1)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

(2)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3)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3、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测算,按实际发生额的60%与业务总收入的0.5%进行比较,取两者较小者为税前扣除的金额,计算出纳税调增金额。税收筹划点为收入的0.833% 问:对于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可否税前列支,政策有何规定?

答:根据《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文件规定:新税法中开(筹)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税法有关 20 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企业在新税法实施以前的未摊销完的开办费,也可根据上述规定处理。

企业筹建期间的开办费中如包括业务招待费应按照税法规定执行,即此项费用税前扣除的前提必须有销售(营业)收入。

4、职工教育经费:测算是否超过税法规定的金额(工资总额2.5%以内),抽凭检查原始凭证是否合规合法,是否有不属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范围的支出。(学历教育费用,旅游费用等)

职工教育经费超支部分可以结转以后扣除

5、工会经费:工资总额2%以内,结合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审核有无余额,审计日是否已全部支付。

6、养老保险费:工资总额的20%以内

7、医疗保险费:工资总额的6.5%以内

8、失业保险费:抽查原始凭证工资总额的2%以内

9、住房公积金:工资总额的12%以内

10、办公费:审核发票是否跨期,有无明细项目,是否有应计入固定资产的计入办公费的情况,发票户名、内容、时间等是否齐全。全年办公费支出金额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有无与业务收入严重不配比的情况。

会议费:发票的合规合法性,会议费支出应附: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

11、折旧费:与累计折旧的贷方核对,有无应计入福利费的折旧(职工食堂、幼儿园,医务室,宿舍等资产所计提的折旧)

12、税金:是否有缴款书,特别关注车船税,房产税的缴款书的户名是否为单位名称。

13、劳保费:发票的合理合规性,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一般是指确因特殊工作环境需要为雇员配备或提供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用品等所发生的支出。

合理的部分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扣除,不合理的部分不允许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扣除。

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劳动保护支出应属于非现金支出,坚持凭据报销。《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第十五条指出,“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应当按规定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因此,对于发放的现金性质的劳保支出,应界定为工资薪金支出。

(2)、劳动保护支出不是生活福利待遇。《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第三条指出,“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所配备的防护装备”。

因此,发放给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一种预防性辅助措施,不是生活福利待遇,非因工作需要和国家规定以外的带有普遍福利性质的劳动保 护支出,应界定为福利费支出,按照相关的标准申报扣除。

14、取暖费:发票的合理合规性审核,是否分摊。

15、汽油费:与固定资产明细账核对,有无车辆,索取车辆行驶证复印件,审核全年本项支出金额合理范围的分析,与业务收入是否配比。有无直接支付给职工的汽油费补贴。是否有直接支付交通补贴的情况。如果有30%列入工资总额。

16、电话费:

通讯费补贴的税前扣除: 答: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9税收自查有关政策间题的函》(企便函[2009」33号)规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第二条规定,企业向职工发放的通信补贴,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扣除标准由当地政府制定,如当地政府未制定公 务费用扣除标准,按通信补贴全额的20%作为个人收人扣缴个人所得税。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目前未有明确的规定,建议企业可参照交通补贴的处理方式,计人职工福利费。

17、修理费:发票合理合规性,固定资产是否有车辆,如没车,租车合同及发票,全年支出合理性分析。

18、车辆保险费:发票户名是否为本单位,支付的费用是否为本单位账面记载车辆的费用。租车的保险费不能税前扣除。

19、水电费:抽查发票的合理合规性。20、差旅费:差旅费的证明材料包括出差时间、地点、人数、事由、天数、费用标准等。

21、补充养老、补充医疗:分别为工资总额的5%以内,但必须是为全体职工缴纳的,给部分职工缴纳的,不能税前扣除。

22、房租:索取租赁合同,核对列支的房租与合同是否相符,发票是否合规。

23、审计费:上年审计费金额及审计报告 25 复印件,出具报告的事务所名称。作为本年审计收费的参考。

24、其他:发票的合理合规性审核,支出的费用是否与经营活动有关。

25、服装费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以下简称“34号公告”),对企业员工服饰费用支出扣除问题予以明确,即企业根据其工作性质和特点,由企业统一制作并要求员工工作时统一着装所发生的工作服饰费用,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可以作为企业合理的支出给予税前扣除。

对于企业员工的服饰费用,如果属于劳保用品的,准予直接在税前扣除。不属于劳保用品范围的服饰费用,如一些服务性行业的职业装,在34号公告下发之前,通常认同为福利费用支出,在限额比例内扣除。34号公告下发后,服饰与工作装备、用具一样,可以直接作为经营管理费用在税前扣除,但要符合如下条件:

一、要符合合理性原则,必须是符合企业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工作中不需要的服装相关费用不能扣除,如某金融企业发放给员工工作时穿的西服、领带、羽绒背心等费用可以扣除,如果发放登山服,不能直接在税前扣除。另外,合理性原则还有金额上的要求。

二、要符合统一制作的要求。这里的统一制作并不要求企业购买材料自己制作,统一订制也符合要求。统一的标准应该是同类型人员标准统一,服装形式统一,而个性化明显的服饰就不符合上述要求。对于不是统一制作,而是发放现金给员工自己购买,应计入工资、薪金所得,扣缴个人所得税。

三、员工在工作时应统一着装。对员工工作时没有必要统一着装,仅是为提高福利待遇而发放的服饰,不能直接在税前扣除。

26、企业为员工负担的个人所得税能否税前扣除?

答:企业为员工负担的个人所得税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人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715号)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个人支付的个人所得税款,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有的企业把为员工负担的个人所得税计人工资,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作为调增事项处理。

27、由旅行社开具的发票是否可以税前列支

【问题】企业员工出国考察,由旅行社代为安排相关住宿等,由旅行社开具相关发票,可以凭该发票税前列支吗?

【解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纳税人发生出国考察支出,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证明材料应包括:考察人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

28、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住房补贴或提租补贴,以及租赁住房给职工住宿所发生的支出,能否直接税前扣除?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规定,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 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属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因此,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住房补贴或提租补贴,以及租赁住房给职工住宿所发生的支出均属于职工福利费支出,应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范畴,并按税收规定扣除。

29、资产损失,应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一)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

(二)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三)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五)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第十条 前条以外的资产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企业无法准确判别是否属于清单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可以采取专项申报的形式申报扣除。

30、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费用

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

(1)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2)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3)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

(4)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5)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6)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31(7)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8)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所得税按上述支出发生额的50%加计扣除。二

十七、财务费用

1、索取借款合同,结合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做利息测算。

2、抽凭时审核利息支出的原始凭证是否合理,有无支付给个人及单位的借款利息,支付凭证是否合规,有无调增的情况。

3、审核借款用途,有无需资本化的利息支出。

4、利息收入是否全部入账,银行存款有无利息收入的未达账项。调增

5、企业有外币的,年末应按12月31日的汇率计算汇兑损益。二

十八、营业外支出

1、有无行政性罚款:调增

2、固定资产处置损失:是否有处置收入,手续是否齐全。

3、捐赠是否为捐赠专用票据及金额小于会计利润12%以内。

十九、所得税

1、索取第四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

2、结合应缴税金-所得税贷方发生额,与所得税发生额是否一致。与申报表进行核对。

十、原始发票审核要点

1、是否有税务局监制的税务监制章

2、发票开具时间是否跨期

3、发票开具的户名是否为企业全称

4、发票开具内容是否齐全:发票的基本内容包括:发票的名称、发票代码和号码、联次及用途、客户名称、开户银行及账号、商品名称或经营项目、计量单位、数量、单价、大小写金额、开票人、开票日期、开票单位(个人)名称(章)等。

5、按照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单位和个人在开具发票时,必须做到按号码顺序填开,填写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字迹清楚,全部联次一次复写、打印,内容完全一致,并在发票联和抵扣联加盖单位发票专用章。

6、发票开具内容是否合法,如销售发票开具广告费,服务业发票开具商品名称等不符合发票使用范围的,均为不合规发票。判断发票是否超范围开具。

7、需提供明细表的必须附有明细表,如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等须附明细表。

8、普通收款收据、解放军通用票据及市场交易服务费发票不允许税前列支。

第三篇:存货审计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汇总

存货审计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耗用或销售而储备的各种具有一定实物形态的流动性资产。其价值在企业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对企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防范存货核算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对于确定企业有关存货的内部控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确定会计报表上列示的存货是否确实存在并为企业所有,确定企业实际拥有的存货是否全部登记入账,确定存货的收发计价是否正确,有关的账务处理是否合理,有关的账账、账证、账实是否相符;对于揭示有关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可靠和物资财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存货核算失实、报表失真现象,有效地对付各种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存货与其他类型的资产相比,存货具有下列三个方面的特点:①流动性强、周转快;②存在形式经常发生变化,人们可通过盘点和计量确认其数量;③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些存货还会随着工艺过程的深入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经济活动中存货包括实物流转程序与价值流转程序两方面,实物流转程序主要涉及采购、验收、存储、发货、生产及发运等环节;价值流转记录主要由会计部门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存货品种繁多,数量较大,生产环节多,在会计核算上,存货对应的会计账项很多,存货项目的真实性与正确性,直接影响到其他会计账项。由于存货有上述的复杂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审计范围几乎涉及到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过程。在有限的审计期间进行该项审计,要想事无巨细地审计清楚,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明确存货审计的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实施审计,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是十分必要的。下面谈谈存货审计中,通常关注的几大环节:

(一)存货采购环节。这一环节的会计核算复杂,涉及其他会计账项多,并且物流和价值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往往通过材料采购的方式,利用往来账户作弊,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购货时通过“预付账款”账户挂账,到货时不冲销该账户,但实物领用消耗,造成虚挂债权,虚增利润。对于该现象,应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为生产何种产品而预付的账款、该种产品的生产周期、时效性等,检查“预付账款”账户时,还应注意付款合同,看付款的理由是否合理,付款的期限及金额是否正常,付款的授权是否符合规定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是否存有异常,判定其债权所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合理、合法。如:

××企业财务账:2001年12月31日,预付账款—某公司,账户余额为30万元,账龄1年以内。经函证对方未回函。经检查采购合同,合同签定日期为2001年2月,其采购项目为计算机、配套软件、零部件等,合同规定先期付款80%发货,尾款20%产品无质量问题后付款。该企业付款记录为2001年3月付款24万元,2001年12月付款6万元,全部货款付完,预付账款仍未销账。经询问该项采购实为施工项目的工程定货,该工程已完工90%,且工期跨为:2001年9月1日至2002年1月30日(4个月),该企业已按完工进度确认了收入,并相应地根据工程生产成本结转了主营业务成本。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该企业的生产工期具有时效性和物料领用的特殊性,若无该项采购,企业不可能开工,完工进度也不能达到90%,同时根据付款记录与采购合同付款条例可推断定货已运到该企业工程现场并领用消耗,从工程合同的工期可以怀疑预付账款挂账的合理性、真实性。经最后取证证实虚挂预付账款,人为调剂利润27万元(30×90%)。

2、通过其他应收款(某某采购备用金)科目挂账,购货后不冲销该账户,但实物领用消耗,造成虚挂债权,少列成本。对于该现象,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产品的种类、消耗原材料的品种、产品的生产周期及时效性、其他应收款挂账理由及发生额的变动次数、其他应收款的账龄、其他应收款挂账采购的物料与生产产品的因果关系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是否存在不真实、不合法现象,利用“其他应收款”账户从事违法违纪活动。如:某集团财务报表2001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张某)余额60万元,账龄1—2年。与年初余额20万元相比明显增加,占用期拖长,故做为检查重点。

经了解该厂生产的品种为:镀锌板、镀锌卷等品种,都需消耗AA型大轧辊、热板、金属锌及酸等;经询问经办人员及相关负责人解释为借备用金采购AA型大轧辊2根以备用、货未到且票也未到,到生产车间了解轧机上的AA型大轧辊在2001年已换了3次,并且换用的;日轧辊还在仓库。同时根据生产工艺AA型大轧辊为生产板卷的大型易耗材、使用周期为3个月,同时查明2000年12月31日AA型大轧辊库存为1根,其他应收款的付款期为1—2年且在2001年未见发生额变动等上述资料的疑点,进一步追查企业最后确认2根AA型大轧辊已耗用(发票已到),由于达不到上级的利润指标故未转账,这样造成2001年虚增利润60×2/3=40万元;虚挂债权而未列存货。

3、货款付出时,通过“材料采购”科目挂账,待材料、结算凭证已到,会计人员不做账,但实物已被领用消耗,造成少列成本,虚增利润。对于这类舞弊现象,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产品的种类、消耗原材料的品种、原材料的耗用周期及频率、产品的生产周期及时效性、采购的物料品种与产品的关系、材料采购挂账的理由及账龄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是否存有不真实、不合理现象。如:

某××机械厂财务报表列示2001年12月31日,“材料采购”账户余额110万元,经分析归类,其中包括1999年采购的未到货在途料为50万元,其中:A料30万元,B料20万元;2000年采购的未到货在途料为60万元,其中:A料30元,B料30元。经了解该厂A料的消耗周期为10个月,B料的消耗周期为13个月;A料用于生产AA型机器,B料用于生产AB型机器,且这两种机型2001畅销,预计2002年仍会畅销;两种机型2001年的产量比2000年大增,曾出现A、B两种材料供不应求的现象。根据上述资料及疑问,要求企业作出合理解释,最后企业供认A料已用50万元、B料已用30万元,2001年少列成本80万元。

(二)生产材料领用及费用归集过程中,随意调整费用、成本确认标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耗用材料的成本核算不正确,利用共同材料等费用的分摊,人为调节成本,达到调剂利润的目的。如领用材料的用途随意,归集材料费用后,在畅销、销量一般及滞销产品之间存在人为分配现象,并通过递延结转成本的方式,调剂利润。对这类现象,应收集以下资料:①企业生产产品的原料构成及配比消耗情况的定额,②企业同类品种前几期的材料消耗对比情况,③企业前几期及近期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等对生产产品单耗的影响,④企业的畅销、销量一般及滞销情况的资料,利用金属平衡图的原理抽样测试畅销、销量一般及滞销产品的材料消耗,⑤行业内同种产品的消耗定额等资料。利用这些资料相互联系印证分析,以检查材料分配标准是否合理,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并注意领料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等。对于异常情况要求企业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其材料领用、归集及材料单耗费用的合理性与真实性,若不能提供,则应提出保留意见或测算其对当年净利润的影响额。

2、人工费用的成本计算不正确。人工费用归集后,在畅销、销量一般及滞销的产品及生产车间之间人为分配,通过递延结转成本调剂利润。对于这类现象,应收集以下资料:①企业产品的工时定额或经验耗费数据,②生产统计报表,③生产车间的工时统计记录,④开工记录日志或台班记录,⑤车间核算员的核算资料,⑥人力资源部关于人员分布、工种、职位及薪酬的原始记录等。将上述资料相互印证、分析复核,以检查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分配是否合理适当,以判断是否存有人为调剂成本情况。另外,审查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与上述方法大体相同。

3、辅助材料已领用消耗,而费用未相应结转。对于这类情况,应加强实物盘点,具体分析盘亏及盘盈的原因,并根据当年的产值及产量统计报表与生产产品的正常材料消耗定额、正常的经验消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机器设备的全年或某时段的工作记录推算其生产产品需耗用材料的数据,与企业的统计数据及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是否存有已耗料而成本未列情况。

4、财务人员人为调剂不同产品的单位成本,在畅销产品和销量一般产品之间,任意调整生产成本(在产品)。对于这类情况,应关注账上生产成本的借方红字或贷方的非结转到产成品的项目、生产成本(在产品)在工序之间与产量(产值)记录是否配比,分析是否故意提高在产品的成本,达到调剂利润的目的。如××制造厂2001年9月生产成本(A)借方-25万元,检查其凭证,摘要记录:调整成本差错,借:生产成本—A-250000 贷:生产成本—B –250000。经了解市场A产品畅销,B产品销量一般。于是要求企业提供其成本构成明细及物耗品种等详细资料,分析其资料,发现提供的材料物资实为A产品消耗;同时盘点A产品与B产品的消耗物资,并与企业提供的调账明细资料核对,发现企业在畅销产品与销量一般的产品之间调剂成本。

(三)产品销售及存货发出环节。产品成本计算和存货发出计价有多种可选择方法,因此造成结转成本不实和材料发出计价不实的现象很多,在审计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已销产品不做成本结转,即只记收入不记成本,人为减少结转产成品明细账的贷方数量,从而达到少转成本、调剂利润的目的。这种情况多见于月末集中结转成本的场合,到下期作产成品的盘亏处理。因此,审查收入与成本的配比不仅要重视金额配比,而且要关注成本结转数量是否配比;同时注意对库存进行盘点,收集相关的销售、生产、出入库等相关的原始资料,与统计报表相互印证、分析以判明是否真实、合法。如某盐业公司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96万元、主营业务成本72万元。分析毛利率为25%,与行业毛利率23%基本一致。但经查该厂销售精盐数量为吨,而企业结转成本的数量为吨,少转成本数量90吨,从而调剂利润万元。

2、违反成本结转一致性的原则,人为改变原材料发出计价方法,虚增或虚减材料发出价值和期末结存价值,造成材料账实不符、成本不实,以达到调剂利润的目的。对于这类现象,首先要检查材料发出计价方法是否适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计价方法是否在确定之后相对稳定,有无随意变动,若变动有无办理有关手续并报财税部门备案;其次要检查材料发出价值计算是否正确,如使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材料进出顺序的排列是否与材料采购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相吻合,采用其他方法,其计算是否正确;再次检查其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有无不当之处。

第四篇:基建项目审计中应关注的几个重要环节

基建项目审计中应关注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基建项目审计的特征

1、审计环节多,流程长,内容较复杂。

盟基建项目的审计要从项目的决策、选址、设计、招投标到施工管理、完工验收、财务决算和交付使用全过程进行全面审计。涉及内容多而复杂,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强,也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协调能力,要把传统的审计方法和现代的审计方法结合起来,宏观的和微观的审计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2、审计监督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一般项目建设期分三大段:前期准备阶段、施工建设阶段、完工使用阶段。这就决定了基建项目的审计必须具有连续性,项目前期审计,开展可行性研究和评估,可减少投资决策失误;在建期审计可以对设计概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把握,防止一些不合理费用支出和概算外工程支出的发生,避免审计滞后,保持审计的连续性。通过开工前审计,在建期审计和竣工决算期审计的前后呼应来实现项目审计的连续性,以便全面地对整个基建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3、审计评价政策性强,涉及面广。

基建项目审计作为一项综合性经济监督活动,不仅要从经济方面审查基建项目,而且还要从技术、投资管理等方面审计、评价基建项目本身的合理性、方向性和科学性。交付使用后的效益性,还要审查与建设项目有关的设计、投资、技术、监理等各方面实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涉及面广,审计评价要求所依据的国家政策、法规也严。

二、建设工程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

1、立项审批风险。

立项审批过程是各个单位进行基建建设的基本环节,也是各个公司、企事业单位进行项目管理的初始环节。立项过程中,很多单位为了项目尽快上马,经常忽略项目的操作风险和实用性,甚至并不做可行性分析。有的单位甚至与审批部门做关系,通过关系使项目审批尽快通过,对基建项目的源头把握不严。有的工程量立项是不正确或者重复立项。例如:在有地圈梁(已含防潮层)的设计中另行设计防潮层、在带形砖基础中另行设计防潮层、在沥青平面补漏的天面另行补裂缝等等。

2、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

招投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竞争手段,通过这种方式优选施工单位,有利于提高建设质量,确保建设工期,节约建设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都对招投标的范围、方法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审计过程中,却发现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招标文件不规范。主要表现为招标文件的内容及有关要求违背我国招投标的相关法律法规、招标文件的内容不完整、对投标人的要求含糊不清等,导致投标人投标标准不一,投标报价涵盖的范围混乱以及投标人竟相压价等众多问题发生。第二,招标人肢解建设项目,致使招标项目不完整。由于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不甚健全,行政干预太多,相当一部分单位常常将一个工程项目肢解为几个项目,从而造成招投标不完整,施工管理混乱,单位配合困难,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第三,投标人的资质级别不符合标准,挂靠现象严重。部分投标人往往以联合设计或施工、监理的名义高套企业资质和级别,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第四,压价现象严重。项目招标报价低,完工结算高,即低开高走。部分施工单位在参加投标时严重压价,一旦竞争成功,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各种理由要求增加成本,最后不仅决算造价严重超标而且导致工程质量严重下降。第五,挂靠围标现象严重。在资格预审时,部分包工头挂靠几家、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单位进行投标报名,使得入围单位实际上大部分甚至全部是一个单位或一个人进行投标的现象,造成投标价格偏高,失去投标意义。

3、施工管理不规范。

首先是施工组织不规范。在编写过程中,由于没有结合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而套用同类工程的施工方案,使得施工方案无法指导实践,并与现场实际做法不符,造成结算的不真实性。

其次,施工材料不规范,施工单位往往对施工用主要材料虚报价格或以次充好,造成很多豆腐渣工程和烂尾工程。

再次,合同不规范。在工程施工中常发现业主对合同重视不够,合同条款不严肃,不规范,甚至出现合同只商定工程范围、进度和质量等条款,造成合同对工程结算没有约束力,给施工单位留下许多漏洞,也是引起工程造价高估冒算、增加结算造价的原因之一。同时还存在一些合同规定的工程价款保质金明显低于国家规定,按实际缴交的社会劳动保险金额未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列明作为工程进度款向施工企业扣除等情况。

最后,工程量计算错误。

如外墙下的带形基础长度按总长计算而未按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下的带形基础长度按总长或中心线长度而未按净长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错误地按两个边相乘积计算等。

有些基建单位为了计算方便,定额中的同一工程量使用了不同的单位,如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和摸板的工程量以平方米为单位而这些构件的坐浆灌封、运输、安装均以10立方米为单位,极易出错。一旦出错,误差将是十倍、百倍甚至千倍。

4、财务决算风险。

首先,错套预决算定额是工程造价不真实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错误。第一,由于土建、市政、装饰、园林、修缮、水电安装等各种定额的单价及费率差异较大,施工单位往往会套用对自己有利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定额。第二,部分项目的费用不按规定定额标准执行而擅自修改、换算,理由是难度大。第三,定额换算错误。当使用的材料单价比定额价低时该换算的不换算,第四,规格种类错套。如现浇梁和预制梁的基价差异较大,天台补漏按是否有油布又存在较大价差。第五,重套子目。由于大部分综合子目中已包含了土方、垫层等工程内容,这部分工作有可能被重复套用一次子目从而多计工程造价。第六、错误地选用综合子目和单项子目。存在把综合子目分解套用单项子目的情况,也存在把不合综合子目规定的单项子目合并套用综合子目的情况。

其次,某些工作内容可以直接套用定额子目,施工单位往往故意强调工作难度而不去套定额,甚至同建设单位有关人员串通定一个独立费,从而造成结算造价高于实际成本。

5、交付使用问题。

首先,签证管理不规范。由于基建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大多是由外单位设计的,对于现场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在设计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为了纠偏,在施工过程中就要及时进行处理,部分基建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反复地拆补和大幅度的设计变更,往往施工单位对增加的内容要求签证,对减少的内容就不去签证。甚至存在工程项目竣工后仍在办理经济签证的情况,极易造成高估冒算、重复签证、少做多签、未做照签、私自涂改签证、减少部分不签等情况,从而造成虚增建筑成本,工程造价升高。

其次,交付使用标准缺乏评定。基建项目涉及的内容繁杂,而且经常缺乏交付标准的审核,因此,经常出现交付使用后,出现问题推诿的现象,对项目影响很大。

三、防范审计风险需关注的几个重要环节

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复杂化给基建项目审计工作提出了许多需要探析的新问题,为保证建设项目审计目标的实现,防范审计风险,应关注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加强对立项审批和招投标过程的全面审计。

首先,对建设项目的确立和审批,要重点审计项目投资的依据,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的投资方向,看其批件的规模、建设的条件、资金的筹措、项目效益等可行性分析材料的准确、可靠和合规性。

其次,审计招投标的文件内容是否完整符合规定,内容是否充分详实,有无肢解项目和促使投标单位变相压价的情况。比如三大主材的供应要求及价差计算标准是否在文件中明确阐述。

再次,审计标底与投标报价是否真实准确,编标人员是否具有预决算资格,标底是否保密。

最后,审查投标人的资质级别等,有无挂靠现象。查招投标的投标程序是否合规合法,管理工作是否规范。

2、加强对工程合同的审计。

审计合同内容是否完整,有关条款是否合法合规,文字说明是否清晰,各种手续是否完备,合同的工程价款和结算要求是否明确,如合同中是否对新增项目的结算作出了明确规定等。

3、加强施工设计方案和图纸会审。

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是组织施工的技术依据,同时也是结算的依据之一。审计施工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到现场核实是否按图施工,建筑结构、工程量等是否与图纸上标明的尺寸一致,重点审核变更部分是否都有签证,少做的项目是否未从结算中扣除等,可以杜绝虚增工程量的情况发生。

4、项目实施过程重点审计各种签证。在工程结算审核过程中,要重点审计经济签证中增加的内容,对于签证上的已经隐蔽了的工作内容则以施工过程中双方认可的有效证据为依据进行核实。

5、重视事前、事中审计。

审计大多数停留在事后,这样很难起到控制和约束作用,必须重视事前和事中审计,尤其对变更资料、签证和各种隐蔽工程,主要是查看现场与资料是否相符,防止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有关人员串通作弊。

6、严格按照定额进行预决算审计。

第一,审核工程量。结合图纸对工程量的立项、计算、计量单位等进行审核,尤其注意容易出现多算、重复算、误算的项目。第二,审核定额的套用。审计时应注意定额的整体套用是否合理。审计定额的选择、规格种类、单项子目和综合子目、换算等。第三,审核独立费。审核独立费的签证或合同,有无定额可套。对双方有协议的应严格按协议办。第四,审核材料价格。重点审计是否套用了当期材料价格,是否用采购价代替市场价。第五、审核取费标准。审核各类工程取费标准是否与施工单位资质、工程类别及等级一致,防止高套。

第五篇:经济责任审计实务问题探讨

一、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计划管理。

(1)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立项因审计机关难以做到事先计划,以致审计工作效率低下。在实际工作中,组织部门经常临时交办审计任务给审计机关,这些审计任务不在审计机关的工作计划之内,审计机关缺少事前的准备工作,派出的审计人员往往对被审计对象缺乏必要的了解,或无法临时抽调最合适的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实施审计,以致影响了审计工作效率。另外,由于审计机关人员有限,组织部门临时交办审计任务,往往会扰乱审计机关原定的工作计划,使原定计划延迟实施或无法实施,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

(2)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难以事先计划,审计工作效果得不到保证。在政府换届的时候,组织部门往往成批委托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并且时间要求很紧。审计机关无法事先制订工作计划,审计任务重、审计力量不足,审计人员需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才能完成任务。特别是一些干部任职时间较长,更加大了审计工作量与难度。再加上时间要求紧,往往是指令委托一下来就要抓紧进点,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在进点前进行调查研究、制订工作方案等,以致审前准备不充分,审计之中又抢时间赶进度,难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2.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规范。

(1)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范围难以界定,导致审计评价不准确。虽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于20世纪90年代末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2008年4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了《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征求意见稿)》,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审计实践的深入,“两个暂行规定”早已无法适应新形势,而《经济责任审计条例》仍未正式颁布,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操作规范。

(2)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难以界定,导致审计评价不准确。界定;确认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但是,由于当前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准确界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尚有一定难度。因为大多数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不仅包括微观经济责任,而且包括宏观经济责任。而评价宏观经济责任一是缺少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二是各种宏观经济责任数据难以核实。此外,在审计中发现的许多违法、违规行为都以集体讨论、共同研究为借口,或被解释为领导班子集体通过的决定,难以分清是直接责任、主管责任还是领导责任。

(3)经济责任审计结论表述不规范,导致审计评价不科学、不准确。目前,我国对经济责任审计结论的内容和格式尚无统一规定,给审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日常工作中常有以下几种不适当的表述:一是包罗万象的全面评价;二是评价内容主观、空洞;三是评价绝对化,不够辩证。这些不恰当的表述,加大了审计机关工作的风险和相关部门获知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难度。

3.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不能有效运用。

(1)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组织人事制度结合不够紧密,未能体现应有的评价效果。现阶段的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均是在组织人事部门已下达调任通知书的情况下再由审计机关去安排实施的。此种审计方式所起作用仅为继任领导摸清了家底,为被审计单位财务移交充当了“公证人”,而对离任者和新任领导的经济责任的界定及任职去留并无任何实际意义,审计成果的转化效果不明显。

(2)审计机关和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纪检监察、司法与审计部门案件线索移交无既定制度j相互间未能实现案件线索资源共享的高效率运作。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在办理

经济领域案件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涉及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问题的线索,但因缺乏相对专业的查证力量而被搁置。而审计部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也会发现一些涉案线索,但又苦于缺乏更为有效的手段而难以将违纪事实深查下去。

(3)审计人员受到的内外部压力使审计结果失真。某些审汁机关和审计人员顾忌风险不想碰“硬”,存在一种“重过程、弪结果”的错误思想,而有关领导和人员往往凭自己的好恶对争计结果有关内容进行删减,对审

计有关数据随意进行增减,夸大成绩、缩小违纪。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审计结论往往存在“协商处理、随意变通、丧失原则”的问题。

二、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实现领导干部任前、任中、离任审计计划管理。

(1)领导干部任中审计计划管理。对任期规定年限(一届年限)的领导干部,无论岗位是否变动,原则上都要进行审计。在审计计划安排上要突出重点,对具有执法权、管理权、资金拨付多、负责管理的下属单位多的领导干部,应侧重进行审计;对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领导干部,应安排精干人员进行全面审计。进行任中审计计划管理,可以使审计机关在面对临时任务时有所准备,接到任务后,马上调阅领导干部的任中审计档案,了解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明确审计重点,缓解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提高审计效率。

(2)领导干部任前审计计划管理。根据组织部门委托,凡对掌管资金、物资部门的主要领导成员提拔任用时,都要进行任前审计,并逐渐扩大任前审计的范围和比例,列入审计计划,逐步实现“先审计,再任职”的领导干部任免程序,有问题的领导干部坚决不能上任,业绩不好的领导干部报组织部门重新考虑。开展任前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不但可保证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能对领导干部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真正成为干部管理任用的重要依据。

(3)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计划管理。审计部门根据组织部门提供的领导干部名单,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计划,力争在领导干部离任前完成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是保证领导干部工作质量、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治理和防范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离任审计计划管理仍是今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

2.实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规范化。

(1)加快法律规范建设。应尽快出台《经济责任审计条例》,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形式、程序、评价和责任等内容,解决目前实务工作中无规范可依、无规章可循、各级审计机关各行其是、凭主观臆断操作等问题。待《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出台后,各地可在《审计法》和《经济责任审计条例》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地方法规。有了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审计人员就可以规范地进行实务操作和评价,从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准确界定任期经济责任。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界定,包括对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的界定。

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其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直接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失职、渎职行为;其他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重大决策事项失误造成的损失,虽经集体讨论,但领导干部作为决策中心,应承担直接责任。

主管责任,是指除直接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领导干部主管的工作除直接决策须承担直接责任外,非直接决策须承担主管责任。

领导责任,是指除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领导的下属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或下属单位和个人不履行经济责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所应承担的责任

(3)以真实客观为基本原则,提供可靠可信的评价结果。审计机关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该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客观描述审计事项的结果,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问题,分析列举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采取的有关重大措施,并评估被审计领导干部所采取措施的影响程度。对领导干部的评价不能受主观意志的支配、不能作出没有事实依据的判断。要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应该充分保证评价人员的独立性,严格遵守审计回避制度。

3.加大审计成果运用转化的力度。

(1)突出审计成果的运用。要使审计成果得到有效运用,必须做到“四个坚持”:①坚持要求各级用人单位“先审后离,先审后任、凭审任用”;②坚持把审计成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任免程序,不见审计结果不做结论;③坚持建立被审计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审计档案及审计资料数据库,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的廉政档案;④坚持审计结果公布制度,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存在的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应采取一定方式予以通报,并按规定程序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2)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处分的力度。近年来,审计风暴虽然产生了很大的震慑力,但一些违纪违规问题仍然是屡查屡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领导干部问题的处分力度不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审计难,处理更难”,“法不责众”,这几乎成了审计界的普遍现象,且已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了审计的效力。因此应加大审计的处罚力度,发挥审计的威慑力,提高审计成果的转化水平。对于构成刑事犯罪的领导干部,应将其纳入刑事处理程序;对于未构成犯罪的领导干部,根据其问题的性质,分别给予免职、降职、撤职处分。

(3)建立检察院、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机关经济案件线索的双向移交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实现资源共享。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院发现线索,而涉案资金尚不够立案时,应向审计机关提供线索,先以审计的名义由双方派人进点检查,最终结果够立案条件则进入司法程序,不够立案条件则进行审计处理。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如发现严重违法、违纪线索,在查证属实后,须经检察院或纪检、监察部门立案调查的,应立即将前期调查资料移交上述单位立案处理。(作者:吴昊洋 刘静)

下载基金会审计实务中应关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金会审计实务中应关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清产核资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清产核资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005-10-18 21:46:00 陕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出处: 清产核资审计是2005年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主要业务,同时也是一项新的业务,它与一般年报审计业务......

    中小板创业板IPO审计应关注的问题 课后练习

    中小板创业板IPO审计应关注的问题 课后练习(点此刷新练习不同题目) 判断题: 1、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认定中的代持问题处理:核心是按持有的股权认定,如果有代持协议,还要看客观真......

    期货经纪公司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的事项

    期货经纪公司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的事项 期货经纪公司会计核算和审计的依据 期货经纪公司目前实行会计核算的依据主要包括《期货经纪公司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财会......

    企业债券审计应关注的重点

    [键入文字] 企业债券审计应关注的重点 一、企业债券的基本概念及现状 1、企业债券的基本概念 企业债券是中国存在的一种特殊法律规定的债券形式。按照中国国务院1993年8月......

    房地产企业审计应关注事项

    房地产企业审计应关注的事项 一、存货: 1、收集与项目有关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开工证》、《国有土地使......

    IPO审计重点关注问题

    IPO审计重点关注问题 一、企业IPO的重点问题1、企业历史沿革无问题,近三年实际控制人无重大变化2、近三年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3、企业业绩符合《公司法》、《证券法》......

    审计底稿质量关注问题

    审计底稿质量问题 一、货币资金 1、银行函证(关注有无贷款,同时函证) 2、未达帐项,关注并根据金额大小,涉及损益事项建议调整。 3、对帐单的获取与检查,对帐单不能替代银行函证程......

    教学改革中应关注的四大问题(大全5篇)

    南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陆新全 研究背景: 1、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