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技术在煤矿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煤矿的应用
——该论文被第23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录用。
毋雷
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对煤炭行业目前的自动化、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指出信息化是煤矿发展的方向。文中简述了信息化对调度工作的影响,介绍建立自动化系统的基础,并举例说明数据集成后的分析,以及展望信息化的未来。
关键词:信息化;自动化;
1.引言
以世界能源形势以及我国资源现状来看,煤炭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充当我国的主要基础能源。而近来安全事故频发,全省乃至全国安全形势严峻,根据省煤炭工业厅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1月份全省煤矿共发生安全事故5起,死亡11人。事故起数同比上升150%;死亡人数同比上升266.67%。截至1月底,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154,同比增加0.106,上升220.83%。这一组数据表明,当前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为了煤矿的安全生产,信息化、自动化是目前现代化矿井的发展趋势,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矿井着手或者已经开始了综合信息化的建设。以现代化的科技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2.煤矿自动化、信息化发展现状1
目前,煤矿的自动化、信息化存在着诸多问题:
1)系统分散、标准不一,管理不集中,信息不能互通,无法进行“协同作战”,而且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造成资源浪费。
2)各个系统独立布线,通讯线路重复建设,费用高、效率差,不仅维护量大,而且系统可靠性也因此降低,维护困难。
3)技术资源浪费。各个自动化系统都是用自己的组态软件,互相之间沟通困难,时效性差或者沟通成本高。
4)没有专业的信息化建设队伍,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系统维护与建设。5)很多信息化工作实际上还停留在“电子化”而不是真正的“信息化”。例如调度、供应部门的各种台帐、计划、报表等,仅仅是将其内容机械的录入计算机形成电子文档,而并没有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不能对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信息化手段对调度工作的影响
1)调度工作的重要性
调度工作的重要作用不断受到重视,纵观煤矿多年来安全稳定发展的历程,各级各单位的安全调度部门,在迅速下达上级指令、及时上传一线信息、迅速决策避险避灾、协调指挥抢险救援、准确统计分析提供决策用的各类安全数据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调度在安全生产中应有的功能和作用。2)调度工作需要全面掌握生产情况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调度室是整个生产活动的指挥中心,按照调度权限进行科学决策。它不仅需要通过周密的安排来组织日常生产,还要根据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迅速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并且预测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变化,为领导超前指定对策提供准确的信息2。这就要求调度室必须全面掌握了解生产一线的各种真实情况。3)信息化手段帮助调度室全面掌握信息、把握全局
以前调度员获取一线信息只能依靠电话,为了尽可能的掌握一线情况,利用制度规范生产队组的汇报工作,“每班三汇报”、遇到特殊作业或协同作业前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室根据需要向对组电话询问等。但是电话沟通存在着“信息衰减”,汇报者表达不清、甚至故意瞒报、错报,或者调度员理解错误。再者工作现场条件复杂,电话覆盖密度不够,也会造成电话漏接等问题。
利用信息化技术,将生产环境的设备运行信息、工作环境信息等传输到调度室,供调度员分析使用,配合传统的电话调度,使调度室能直观、迅速的获取现场的真实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沟通成本和信息衰减,提高调度效率和准确性。
4.建立矿井自动化系统,提高自动化程度
要使矿井的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拜托传统模式的制约,需要建立新型的综合自动化模式。以高速的前兆工业以太环网为基础,集成现有系统的功能,统一各子系统接口,并为将来的系统预留接口,建立统一、高速、可靠的数据通道,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1)环网特性
防爆工业以太环网为综合自动化提供高速可靠的信息通路,为实现综合信息化做好基础。
工业环网各节点之间以光缆进行连接,在地面与井下建立符合防爆标准的100/1000M高速网络。该网络可以同时承载工业电视、监测监控、语音电话、电力控制等信息,兼容RJ45接口和光纤接口,为将来的系统提供友好的接入接口。
工业环网采用环形冗余技术,保证网络通讯的可靠性,当环网中某一环节的物理连接中断,可以通过冗余通路传输数据,这样在单路线路被破坏时仍然可以正常通讯,保证网络传输的可靠性。2)信息系统集成
煤矿现有的各种自动化系统无法实现网络共享,无法统一监测和调度,严重影响着调度效率和生产水平的提高。由于信息不能综合利用,所以很难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矿山进行统一的自动化管理,难以有效的整合各种资源。
基于工业以太环网,使用统一的组态软件,将现有的各种自动化系统集成在一起,形成有机的统一体,使各个子系统能够共享数据,相互通讯,协同工作。3)对系统集成数据的利用
将各个自动化子系统集成后,能够获取到各个设备的运行数据并保存,例如:采煤机和皮带的启停次数、运转周期、运行时间分布、故障次数、故障原因和故障时间等。另外通过人工记录设备的维修时间、维修次数、维修内容等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可以得出设备的故障规律。如果对设备的故障规律做分类,并据此指定相应的维护方案,则能做到有针对性的维护,提高对设备的管理水平,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4)信息化系统未来的展望
目前在我国煤矿的自动化程度还不够的情况下,又启动了信息化的建设,由于自动化的进展不够,所以信息化的建设往往看不到效果。所以当下处于自动化、信息化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阶段。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的重要环节就是自动化,而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控制、智能和煤矿生产工艺技术,实现企业的经营、安全、生产管理和设备控制、生产决策等信息的有机集成;实现对矿山所有机电设备的集中控制,实现煤矿生产少人(无人)化;实现经营管理科学化,生产计划、生产安全调度、生产过程控制最优化。保证煤矿生产安全,提高产量和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5.结束语
矿山自动化和信息化是现代煤矿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也明确提出了两化融合的要求。实用、可靠、稳定、功能齐备的自动化集成系统是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也可以为煤矿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提供高效的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 钱建生,厉丹,煤矿综合自动化与信息化,第19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2009 [2]张迎九,浅谈煤矿生产调度工作的重要性[J],同煤科技,2008(2): 48-49
作者简介:
毋雷(1985.4—),男,山西长治人。自2011年至今工作于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调度室,副主任,负责公司的网络、监控系统以及所有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通讯地址: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 Email:wulei@foxmail.com
第二篇:浅谈信息化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渐趋丰富,技术手段的日渐多元,目前对于技术的关注重点由重视硬软件及资源建设,转为关注评价技术在学校和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即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另外,从教育技术学科自身发展来看,对于如何有效运用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一直伴随着教育技术研究的历程,是每个技术应用发展阶段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以信息技术广泛使用为特征的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革新的主要实践倾向,因此,本论文提出探讨和分析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说来即何有效使用现代媒体技术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媒体技术、微课、慕课、英语教学、有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最初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这是教学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和技术性的飞跃。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新的依托于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教育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出现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以往的要在先进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的时代告一段落了。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教学理念越来越依托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反过来又 影响了教学思想。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说过,技术所带来的延伸将某一种感知方式从原有的均衡中剥离出来,这就打破了人们旧有的认知、行为习惯。人发明的新技术和工具也进而为我们塑造了一种新的感知环境,它反过来不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思维乃至心理。用麦克卢汉自己话就是“我们塑造了工具,此后工具又塑造了我们”。那么信息技术这个工具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那么如何有效使用现代媒体技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归根到底要靠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和接受来实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声音、图像、动画 等多种形式呈现并有机融合,通过电子课件、网络等途径传 递给学生.实现对教学内容和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大幅度地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兴趣.逐步实现教学方法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不仅可以使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模仿再现、封闭读书” 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而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辅助英语教学.能够让学生最大范围地接触到未来工作实际运用中的英语。它突破了“课上听讲、作 笔记.课外复习笔记、写作业”的固有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观念的转变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重要条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进行相加。而是通过现有的条件来建设一个信息化教学环境,里面的所具备的功能都不是各自分开而是相互连接,而且就有一定的灵活性。而且不时的通过教师们的反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通过对于信息技术的正确合理的使用让教师看到信息技术教学与以往传统教学的巨大区别和优势。一定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 而且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 从而让信息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和教师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习惯到依赖。让大家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巨大优势。
三、微课、慕课等新兴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最开始时,现代学习理论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利用信息技术对英语课程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与此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贴近实际、贴近生 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和健康丰富的课程资源;但是随着对于信息技术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使用后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那就是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举例来说,微课和慕课的兴起。微课这这种形式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微课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它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微课的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而且突出重点,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所学习的知识的精髓和学习的方法和思路。而慕课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所谓“慕课”(MOOCs)是英文“MassivelyOpenOnlineCourses”的缩写,顾名思义,即是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以往的在线课程,只是简单地将一节四五十分钟的课程放到网上,学生学也好、不学也罢,没有监督机制,更没有诊断评价。而慕课则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个视频大约保持在10分钟左右,恰好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而在视频结束时,一般会出现检测与反馈,这意味着学生必须完成一系列小测试,来确定他们是否精准地理解课程中的概念;如果完成测试则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如果没有通过测试,那么他们必须重新学习刚学的内容;学生在 学习视频的同时,有问题可以即时提问,无论同步还是异步,最终都会获得来自教师、其他学习伙伴的解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现实。那么所有刚才所提的这些其实就是对传统教学的一个革新,但是如何把这种新式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我们的现有的教学体系中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而我们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是如何使一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观念得到有效转变。因为我们一直在延续旧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且这些方法已经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已经在大多数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以至于推广当前一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时显得力不从心。除此之外,每个学校的硬件师资的差异也是难于推广的另一个原因。
四、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巧用信息技术创设英语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所以英语教师应巧妙地选用多媒体方式来吸引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讲初二上学期Module 6 Entertainment Unit 2时,首先教师创建视频来讲解一些关于影视的类别,包括加勒比海盗电影的故事概括和一些生词的发音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对课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使教师在第二天的课上节约了时间 并且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程更加深入的教学。那么这样的话微课教学已经开始发挥它作用了。但如果要真正的进行翻转课堂的话,就要取决于教师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了。例如,微课的最大优势是对英语学科的知识点进行的教学。那么教师可以采用自己熟悉的多媒体方式进行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录制,在录制最后可以相应设置几道有关该知识点的习题,以便学生在看完视频之后得到有效地评估。这样第二天学生们在课堂上和教师一起做的就是对某个知识点的某个细节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惑。从而使课程的高效性进一步提高。
五、在英语教学中,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
对于不同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和所选择的学习方法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而信息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 轻而易举的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时代,通过对学生的在线课堂评估,在线测试,电子作业里的数据进行跟踪来分析每个学生在一定阶段所处的问题进行时时反馈。与此同时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数据反馈来制定适应每个学生能力的试题,而且所有学生的试题各有针对性,从而达到了个性化教学。这样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这对于传统教学来说几乎是很难做到的。
六、用“慕课”的方式来建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转变 教师角色, 突出学生主体
英语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交流过程,但如果因为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从而束缚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的话,那么课堂的效果将要大大降低。而“慕课”这种最新的教育模式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通过“慕课”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去选择自己所在的学校里面任何一位让他们刚兴趣的英语教师的课甚至是别的学校的英语教师的优质课。通过对于课程的自我选择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而且“慕课”还综合了微课,对学生的课堂评估,在线测验和在线答疑,交流等功能,而在视频结束时,一般会出现检测与反馈,这意味着学生必须完成一系列小测试,来确定他们是否精准地理解课程中的概念,其实,这一点这不借助了游戏“通过的”的理念,从而使有时严肃而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可以即时与教师和其他学习伙伴交流,使前文提出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现实。与此同时,作为教师这个角色也在悄悄地进行了转变。当把“慕课”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时,班里其实是两名教师在班里进行教学,一个在互联网上的某个媒体,一个来自教室中真的教师。他俩的职责和功能不同,一个是来进行高质量的教学传输,一个来负责学生的听课情况,而此时,在教室里的那位真的教师的职责多处于管理的职能。并且对于“慕课”每一个步骤进行实施跟踪和监控,但当学生们在某个知识点出现大规模错误和问题时,这个教师可以暂停“慕课”或在“慕课”结束之后进行就某一话题的进一步讨论和分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每当学生在学习新的单元时,学生们都会要在课上接触新的单词。当然慕课也会把这些也作为考查学生课堂实时评估的一项,当学生通过“慕课”学习完一些生词之后,就可以通过课堂评估系统对班里所有的学生进行很短暂的单词测试来考查学生在这块的学习情况,当所有的学生在完成这项测试之后通过系统数据统计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词的情况给予反馈,在进行汇总。这时在课堂的教师可以进行和学生进行互动来分析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出错,以此来加深对生词的理解和掌握。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一个知识没掌握,就可能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只有学生每一步的发展得到保障,学生最终的成才才有保障。
可以说信息技术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当中,在不经意间重新塑造了我们对事物认知的尺度,改变着人们行为和思维的方式,无论是在你的日常生活还是其他的事物,网络信息化无处不在,因此英语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它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明显 21世纪的信息技术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实践环境.不仅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片翱翔的天空和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舞台 英语教师不但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 素质.也要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有效使用现代媒体技术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商务印书馆,2000年
[2]黄若好.建构主义与多媒体外语教学模式 外语电化教学.2003(4).
[3]陈玉琨:《上海教育》 2013年第10A期
[4]孙丽.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的定位 中小学电教,2003(12).
[5] 刘 颖 郭伟光 冯 超.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中国轻工教育。2009(3)。
第三篇: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与探讨(推荐)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与探讨
摘要: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的现状,分析了农技推广信息化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技术;推广;
我国“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已经连续十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聚焦“三农”。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使农民在农村所从事的农业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建设,无疑为此提供了难得而又宝贵的机遇。农技推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可以及时、准确地将农业技术信息传达到农民手中,成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媒介和载体[1]。因此用农技推广信息化手段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1.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的国内外现状
1.1国外信息化技术在农技推广中应用的现状
在农技推广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欧美各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国家农村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几乎全部通过农业信息网络来普及的,农业生产、科研、教学领域通过信息网络相互结合,故农户可以便捷的在网上查询到农作物各方面的技术资料。
印度及韩国等国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这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在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建设中因地制宜,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其中印度的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印度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但通过其软件业的高速发展为农技推广信息化注入新的活力。印度政府通过一系列手段来弥补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并且很重视对农民的信息技术培训,教育和信息技术研发的经费逐年在增加,使其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2]。
1.2国内信息化技术在农技推广中应用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逐年完备,各地建立了一系列农业技术推广网站。有些地区的各种农情数据信息的采集、上报和处理基本实现了网络信息化。有关部门建立的“基层农技推广云平台”为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提供了平台和经验。目前随着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正逐步完善[3]。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也极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反之则较低。
2.信息化技术在农技推广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2.1农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代化农业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建设基础比较薄弱[3]。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困难,农技信息化建设经费严重不足,没有能力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电脑等必要的现代化信息传播工具与设备。信息化相关软件开发滞后,数据库无不完整,从而影响了农技信息的时效性和使用价值,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4]。
2.2农技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农民接受能力有限
我国广大农技推广人员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积极开展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不可否认目前基层农技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原因包括文化层次不高、年龄断层及知识得不到更新等。同样,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农民一方面缺乏对农业信息化认识,对信息化农业不以为然;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制约部分地区的农民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接受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
3.我国基层农村推广信息化的对策探讨与分析
3.1政府需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农村普及电子信息网络进度
农技推广信息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多个学科,而且涉及到多部门。可以说,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化关键在于强化政府引导。农技推广是公益性质的,创收困难,而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科技含量较高,而且初期资金投入较大,所以各级农技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多渠道多方法筹集资金,加大投入资金力度。有条件的地区应将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以保障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建设农技推广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网络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的研发,及时更新农业各方面信息数据库,健全农技信息网络,完善农技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使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4]。
3.2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投入,注重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相结合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强有力和高素质的农技信息推广队伍,而建立高素质规范化的农技信息推广队伍是农技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必须加大农村教育培训投入,尽快建立高水平的农技信息推广体系,因为农技信息推广系统是国家向农村推广普及先进科学技术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向农民传输新知识、新科技,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尝试建立奖励机制来激励农技推广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学习新农业技术知识,提高服务水平。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注重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相互结合。在发达国家的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管理体制都有各自的特色,其共同特点是高度重视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不仅体系发达、机制先进,而且不断加强、整体优化,都是以服务农业和农民为宗旨,保证使每一项农业新成果、新技术都能以最快速度得到应用和普及。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我国应设计一个适应中国国情的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一体化的制度,以此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解决“ 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的抓手[5]。
综上所述,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开创了现代农业的新局面,是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 马志辉.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J].农业网络信息,2008,(12):43-45.[2] 范凤翠,李志宏,王桂荣等.国外主要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的比较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06:175-177.[3] 刘超.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4] 蔡晓琳,李东徽.农技推广信息化的研究及对策[J].云南农业,2009,(2):52-53.[5] 游承俐.国外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相结合体制的特点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6)2:74-76.
第四篇:浅谈信息化技术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应用 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迅猛,特别是以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断取得突破,信息化技术正逐步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都在享受信息化所带来的高效和便捷,作为党政机关也不例外,政务公开化、办公自动化、业务流程化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都已渗入到了日常工作中。
对纪检监察部门与信息化管理部门来说 ,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更有效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这还算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近几年,该项探索工作已经在全省工商系统内逐步开展,省局建立了电子监察系统并已在无锡局试点,今年就可能在全省进行推广;徐州工商局探索建立了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廉政风险预警制度;连云港工商局开发应用纪检监察综合管理平台。随着探索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制度+科技”机制的建立,信息化技术将对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产生较大的促进力。下面就信息化技术在工商系统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应用,谈自己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应用信息化技术加大信息公开程度
公开性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特别是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这种公开性的特征显得尤为明显。而腐败产生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力的行使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容易进入暗箱操作或权钱交易。因此,大力推行信息技术,着力构建新型的反腐倡廉信息公开机制,改变现行权力运行的方式,使各级政府机关的职权、程序、办事过程、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均为公众所知,避免出现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
反腐倡廉信息公开机制的建设不仅可以为公民了解政府工作提供经济而快捷的渠道,而且可以使政府的政策制定、决策和执行过程在“阳光”下运作,受到公众的监督.当前,我们工商部门也都在抓信息公开工作,利用“基层信息网“和”外网政务微博“等形式,适时、全面地将法律法规、便民服务、业务流程、收费标准、内部事务等项目在网上公示,有利于增强工作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扩大社会监督,防止执法腐败。信息公开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公开程度不到位的问题,比如有些内容公开了,但有弹性空间;有些内容公开了,缺乏执行过程中的约束。处理好这些问题还需要把公开与日常管理、规范制度和年底考核相结合,才能达到一个渐进有效的“真正公开”。
二、应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内部管理力度
信息化建设在完善内部管理方面的作用是明显的,它有助于矫正传统制度设计上漏洞和执行上的人为偏差,实现由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真正转变。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被打破,已经推广多年的办公系统、工商业务系统像名称预先核准、企业登记、年检、广告登记等行政许可事项都已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操作,每年的年检验照也都已经做到了网上受理和网上审批。通过信息化技术规范了办事环节,一定程度也上遏制工作人员“吃拿卡要”等不廉洁行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工商系统还可以设立网上纪检监察、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开辟纪检效能投诉的网上通道,开展网上行风调查,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促进效能监察,强化外部监督;建立推广计算机辅助培训系统、网上考试系统、模拟办案系统等,加强干部培训,提高执法者素质,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推广汽车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考核管理系统、目标管理督查系统等,将人、财、物、权、责等纳入信息化管理,将权力的运行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
三、应用信息化技术创新防范监督手段
从源头防止腐败的角度看,反腐倡廉监督工作应当贯穿于权力行使的全过程。以往所运用的人盯人、人盯事的传统监察监督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目前,发展的信息技术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计算机网络防范监督系统,被监督者的数据一经输入,系统将自动进行监控,网络又把数据迅速输送到各个监察终端,一旦工作人员作弊或者疏忽,监测系统很快可以感知并向监督人员提示。在这样的监测之下,大部分违规行为将会被制止在萌芽状态。这样的防范系统可以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 “ 网络办事”系统,通过实现信息的数字化、职能的电子化和途径的网络化,减少办事环节,减少办事层次,提高办事效率,铲除滋生腐败的可能性空间。二是 “ 网络监控”系统,把廉政要求贯穿于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中,强化对权力运行过程各个环节的监督和制约,完善管理,严格程序,形成不能腐败的环境。三是“网络档案管理”系统,把群众对干部的信访举报,以及廉政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网络化,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四是“网络廉情预警”系统,通过设置精确的数值表现和预警指标,广泛地收集各方面信息,进行汇总、综合、分析和反馈,建立测评预警信息网和信息资料库,提高反腐败工作的前瞻性、预警性。
四、应用信息化技术扩大信访举报渠道
信访举报是广大群众参与反腐败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获取腐败案件线索的主渠道.如何发挥和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信访举报工作的渠道,更好地发挥信访举报”
信息、反馈、监督、保障“的重要作用,这已成为摆在各级纪检监察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传统的信访举报无非是来信、来访、电话、传真等方式,常常受上班时间的约束,在途时间长,时效性差,费用较高,且安全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如作为目前最主要的举报方式—来信,信件从举报人发出到信访举报部门收到,要经过种种环节,有可能造成泄密。与传统的信访方式相比,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上举报则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其时效性、便捷性、低耗性、安全性和准确性更强。网上举报只需点一下鼠标,快则几秒钟,慢则几分钟,信访举报部门即能收到,且举报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举报,且举报费用极为低廉,也省却了许多中间环节,提高了举报安全性。网上举报是一种标准化的输入,可以利用图片、声音、录像等方式进行举报,比较准确地表达举报人的真实意图。因此,适应信息技术构建新型的反腐倡廉信访举报机制,建立反腐败举报网站是新时期拓宽信访渠道的必然趋势。
五、应用信息化技术丰富宣传教育方式
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传播工具,它在信息传递方面的快速高效可以为反腐败机构提供崭新的宣传手段。互联网强大的宣传气势对弘扬正义、鞭挞腐败、威慑犯罪能起到独特的作用,从而能够减少、防止腐败。
对此,有条件的纪检监察部门可以建设专门的反腐倡廉专业网站,以网站为反腐倡廉的前沿阵地,传达党和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宣传各个阶段的反腐败工作任务,宣传当前面临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和所取得的成效,报道各种腐败现象和案件,为人民群众提供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平台。另外,互联网具有多媒体特点,它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与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相比更具优势。用电视、广播宣传反腐败,信息稍纵即逝,不易保存,报纸也受版面限制,容量有限,而互联网可以储存,能随时调阅,使所传达的信息丰富生动,特别是在开展党风廉政的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互网联这一特点,使教育活动做到声情并茂。同时,还可以根据信息技术可复制、保存、加工的特点,运用数字技术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种素材进行深入开发、传播,并成为一种数字式历史档案,成为对后人的警示
第五篇:信息化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初中数学 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数学作为一种抽象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对于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应加强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过去“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呈现形式转变成由声音、文本、图像、动态视频等因素组成的课件呈现形式,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让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发挥出其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然而,对于理论性与抽象性较强的数学学科而言,应在注重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同时,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特点与中学生的需求等因素,让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出其优越性。因此,在注重课件演示、课程教学软件应用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同时,使他们获得合情推理与逆向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利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同时,既要考虑到其优越性,又不能忽略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争取做到对它的合理利用,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为此,笔者就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1.运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好奇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新鲜的事物。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既能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又可以感受到新鲜的视觉与心理感受,从而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都是严格按照数学大纲的要求来开展教学,使学生长时间沉浸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中,从而将学生与丰富的学习资源完全隔离起来,致使他们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将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数学课堂,能够利用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媒体影音元素,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数学学习欲望与学习动机。
通过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开展数学教学。如在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时,可通过制作一些软件来对学生的判断做出评价。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可以响起一阵掌声或出现一张笑脸,这种鼓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可以发出一种小朋友生气的声音,告诉学生“你答错了”。这样,当学生得知自己的答案错误时也不会赶到沮丧,他们会因为得到鼓励而继续努力。
2.运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空间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抽象思维相对较差。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可通过对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空间概念与意识,以有效实现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例如,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长方体与圆锥的展开图形,这样
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还能自然地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能有效实现学生新旧知识点的良好衔接,为他们空间意识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的抽象意识获得相应提升时,可以让他们自己想象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形,并通过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演示,让他们自己去比对。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表象,从而有效克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存在的矛盾,引导他们建立起良好的空间意识。
3.运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初中数学课程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受到空间、时间、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无法建立起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情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例如,在教“三角形相似”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演示来作一些相应的辅助线,方便学生解决问题。这会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启发,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会自己想办法借助一些理念或工具来将问题解决。因此,利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有效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制作适用课件,提升教学效率
在利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充分重视多媒体课件的适用性,明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今后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时,应遵循新课程标准与教学理论的要求,精心备课,制作出符合学生学习与心理需求的课件。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应精心制作,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应加强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分析,多选择适合多媒体教学的材料来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听课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对肢体语言、表情的把握,让教学手段做到优势互补,真正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的高质量教学。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的推行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应顺应新的教学理念,加强对于信息化技术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为学生们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对教学方法与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以真正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数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