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照开发区发言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2稿)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在全市政法工作现场观摩会上的发言
2011年8月
日
社区是基层的基本单元和社会的重要细胞,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创新政法工作进社区的各项机制,把政法工作精力、工作经费、奖惩考核等向基层社区倾斜,推动平安建设重心下沉、防线前移,实现了政法工作专业性和社区工作群众性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了服务和谐社会的实效。
一、强化网络建设,构建社区服务管理工作体系。把工作网络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全力推进“组织网、队伍网、科技网”建设,健全主力控制、民力防范、科技监控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一)建立完善组织保障网。成立了全区社区管理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日开管发„2009‟9号);在街道成立了社区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社区建设;在社区按照选举程序推选产生了社区居委会,为社区自治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针对社区人员少、任务重的工作实际,面向社会新招聘了29名大学生和21名“阳光大姐”。制定了社区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将政法工作进社区工作列入重要内容,确保社区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完善平安队伍网。按照服务基层、扎根一线的原则,推进政法机关社区一线工作室建设。政法委牵头,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社区警务室、法官联络室、民生检察室、司法调解室。定期召开驻社区干警、社区管理人员、物业公司人员、居民代表参加的社区平安建设联席会议,形成了以政法干警牵头指导,社
—1—
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代表积极参与的社区管理服务队伍;按照依靠民力、群防群治的原则,不断培育壮大以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单元长、租房业主为信息员、管理员、巡查员的群防群治队伍。不断培育社区信息队伍,从小区楼长、保洁员、物业管理员及个体工商户中聘请治安信息员。目前,5个社区已建立群防群治队伍300多人,发展信息员50余名,不断延伸防控网络。
(三)建立完善科技巡控网。区财政投资1800余万元,健全了全天候全方位的治安防控网络,将辖区所有的视频监控信号接入设在区公安分局的视频监控平台,实现了治安防范远程监控、遥控指挥、快速出警、联防联动的可视网络管理。按照“谁出钱,谁受益”的原则,动员辖区单位加固安装防盗门及安装电视监控系统和红外线报警器,全面落实技防安全防范措施。目前,德赛公寓、新世界花园、春天花园等10多个规模生活小区以及中铁十九局等30多家驻区单位都配备了电子监控设备,各社区已完成监控平台建设27个,安装视频监控探头296个,实现了无缝隙覆盖。
二、强化预警体系建设,构建社区治安防范长效机制。坚持把预警体系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来抓,狠抓排查摸底、台帐管理、逐案调解等工作环节,实现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的工作目标。
(一)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坚持“排查摸底、建立台帐、以账促治”的总体思路,各社区居委会依托一线工作室,相继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台账、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台账、社会治安隐患排查台账和重点人员管理台账,推行“挂账”和“销账”相结合,明确责任人靠上抓协调、促落实,化解一个“销号”一个。今年以来,共登记出租房屋821间,暂住流动人口1121人,外籍人员45人;排查社会治安隐患125起,排查调处矛盾纠纷76起。
—2—
(二)建立信息排查制度。各社区依托物业公司、楼长、单元长等信息员队伍,每月开展一次“拉网式”、“地毯式”排查活动,及时将不稳定因素上报,逐个研究分析不稳定因素发生的原因、参与人员及发展趋势,对可能引发群众上访的矛盾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化解。今年以来,各社区共排查报送的信息情报预警超过200条,核实后落实稳控措施的112条。
(三)完善矛盾化解机制。依托社区“好邻里”调解室,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能作用,实行公开电话、主动约访、定期下访、热情回访等灵活有效的工作形式,组织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干警定期到“好邻里”调解室坐班,深入居民家中了解民情,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疏导情绪。今年1—7月份,各社区“好邻里”调解室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6起,调解率达到100%。
三、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拓展,构建社区人文和谐建设。围绕“面向基层、倡导文明、服务群众”的思路,把政法工作服务社区作为执法为民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居民参与构建和谐的热情,营造和谐人文社区。
(一)以社区宣传为载体,促使法制教育常态化。各社区分别依托社区宣传栏,突出社会管理、平安建设、法制教育、治安防范等重点内容,开展了一系列集中宣传活动,并通过志愿者队伍开展了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家庭活动,使平安创建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居民。今年以来,共投资3万余元建设社区宣传栏5个,发放各类法制宣传单6000余份,更新法制宣传版面10次。
(二)以政法工作进社区为抓手,打造平安建设合成化。各社区依托政法部门一线工作室,结合政法系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区政法综治系统全面开展“三官五员进社区”活动。三官即法
—3—
官、检察官、警官;五员即司法助理员、法治宣传员、专职调解员、治安巡防队员、流动人口与出租屋协管员,通过定期“家访”、发放联系卡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意见或建议,并将部分建议纳入社区管理决策中来,不断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切实增强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
(三)以文明创建为目标,实现社区生活和谐化。以文化促文明、以文明促和谐、以和谐促平安为目标,各社区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特别是围绕平安和谐主题,开展了“扶贫帮困送温暖”、“平安睦邻互助”、“好媳妇好婆婆”等特色活动,有力的促进了文明社区建设步伐。其中郑州路社区成立了海韵艺术团,春天花园社区成立春之声艺术团、春天健身俱乐部,目前已发展会员超过500多人,为居民演出60余场次。近年来,先后有多个社区荣获全国妇联“妇女健身示范单位”、山东省妇联“幸福进家先进单位”、全市五星级社区、绿色社区、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这次政法工作现场观摩会议部署要求,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将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港湾”,以城乡社区和谐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4—
第二篇:开发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
开发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开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中央、四川省、德阳市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根据《中共什邡市委、什邡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什委发〔2011〕10号)精神,以及什邡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要求,结合开发区实际,现就推进开发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总体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体要求,以化解社会矛盾为基础,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服务、重点地区综合治理、信息网络管理为重点,以夯实基层基础为根本,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创新群众工作为法宝,以完善政策措施为保障,大力推进社会管理的思想观念转变、思路方法创新和体制机制革新,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的能力水平,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推进经济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开门红,促进我市经济早日实现“千亿产值、百亿财政、全国百强”目标,构建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措施
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把矛盾化解作为主线,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根基,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更好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在开发区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建设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民生。要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加强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开发区群众的幸福指数,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一是要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等民生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服务均等化。要充分利用灾后重建成果,管好用好公共服务设施,为开发区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三是要大力加强就业、社保工作。结合开发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增加社会就业,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切实做好拆迁农户、企业职工的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障工作,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强化社会救助,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开发区社会保障水平。
(二)坚持源头治理,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一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二是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社情民意调查机制和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机制,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和联系群众制度,畅通网络民意表达渠道,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三是要认真组织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推动风险评估工作在开发区各领域全面落实。四是要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坚持固本强基,健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机制。要把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基层,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础资源,强化基础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一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开发区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综合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建立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把开发区统迁安置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站,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人口比例聘请一批社会工作者,建立“网格化”的社会管理模式,建立“权随责走”的工作体制和“费随事转”的经费保障体制,确保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有人干事、有钱办事。三是要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团体和自治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作
用,推进居民依法民主管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把统迁安置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坚持预防为主,健全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机制。要围绕提高预知、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建立主动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综合防范体系,综合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力量,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事故,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二是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开发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建设,加强政法队伍和群防队伍建设,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加强对开发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防控触角延伸到每个安置区、企业内部,延伸到城乡结合部和行政区域交界处,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三是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要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五)坚持改革创新,健全对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机制。一是开发区派出所要建立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居住证制度,把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二是要完善对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精神病病人、违法的艾滋病病人、吸毒人员等人群的管理和服务;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必送必接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积极建立开发区矫正执法队伍,完善工作制度,减少重复违法犯罪现象;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组织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学文化、学技术、学法律,努力促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坚持分类指导,健全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机制。一是要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的社会责任,推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健全党组织及群众组织,指导和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规章制度,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加强人文关怀,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和企业内部安全稳定。二是要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坚持依法管理,形成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三是要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建立境外组织在什活动的管理机制,保护其正当交流和合作,坚决抑制和防范其渗透破坏。
(七)坚持管用结合,健全对信息网络的管理机制。一是要落实开发区互联网管理责任,加快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管委会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互联网综合管理格局。二是要配合网管部门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加强网上技术手段和力量建设,加强网络舆情分析和研判,形成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提高对网上煽动策划指挥、网下串联行动事件的处置能力。三是要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尽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要加强村级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有效地整合各单位(部门)的各类信息,尽快形成具有开发区特色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四是要积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八)坚持教育引导,健全思想道德建设机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不断巩固开发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全民素质工程”,不断提高开发区群众的文明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法律素质和健康素质。
(九)构建村级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村级管理服务创新。要在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全力纵深推进,完善运行模式,创新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制定完善规范、强化部门协同、搞好上下联动,确保有事可做、有人做事、有钱做事。
1.建立村安置区单元化管理机制,确保有事可做。要在保持现有管理体制和村(安置区)布局不变的基础上,以院落(楼栋)为基础,把整个村(安置区)细分成若干个管理单元,建立“村(安置区)——村民小组——院落”三级管理单元。把社会管理服务事项整合延伸到村(安置区),分解细化到管理单元和人头,并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
2.建立管理服务人员保障机制,确保有人做事。以村(安置区)、组干部为主体,实行一岗多责、职责包
干,全权负责本管理单元矛盾纠纷调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以及民政、计生、就业、社保等管理服务工作。突出村级自治,建立专兼职的社会管理服务队伍,通过他们组织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事务,办理区域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由开发区拆迁安置部和社会事务管理部共同组织义工和志愿者,参与三级管理单元管理,协助做好相关辅助性工作。对村级信息员等相对固定、要求较高的岗位,采取服务外包的方式,向劳务公司购买服务,既保障工作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又减轻管委会的后续压力。对平台运行维护等专业性服务项目以及部分公益性服务项目,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实施,保证服务事项顺利推进,也让村干部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综合管理服务工作。
3.建立“费随事转”机制,确保有钱做事。要对村(安置区)管理服务方面的资金进行整合打捆、统一安排,集中用于村级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确保村级管理服务工作有经费保障、能有效开展。
三、工作要求
(一)以整合社会管理资源为关键点,形成党政主导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按照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要求,开发区党工委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提高引领、组织、管理、服务社会的能力。管委会要认真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服务型开发区建设,健全职责体系,形成管委会职能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协调配合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合力。要充分调动各类群众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形成党工委和管委会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中,党的领导是关键,管委会负责是保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是基本条件,要把四者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强化开发区服务职能,加快建立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的新机制。要紧紧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强化开发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要成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以满足工作需要。建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考评体系,充分发挥考评的导向作用,推动开发区职能和工作重心转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三)以创新灵江村管理服务为切入点,走出一条以村级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新路子。要坚持从村级抓起,把各种管理资源整合到村,使灵江村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的结合点,努力走出一条以村级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新路子。要强化村级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村级管理和服务体制,推进村民依法民主管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培育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把灵江村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要以村级管理为平台,充实和整合基层力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等各类社会力量的作用,把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
(四)以系统设计、整体推进为着眼点,开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新局面。社会管理创新要在“综合”上做文章、在“整体”上下功夫。要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既抓住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点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取得成功经验;又善于把单项经验集成为体系,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系统化、整体化、规范化、科学化。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要注意把“点”上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推广,形成“面”上的做法,使社会管理创新由点到面、由分到合,形成全面推进、整体发展的良好态势。
(五)健全机制,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见成效、出经验。一是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开发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用抓经济建设的劲头抓社会管理工作,认真研究解决社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要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时间表》和《路径表》,力争用一年半的时间基本完成工作方案所确定的目标任务。二是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社会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整合相关资金,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和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社会管理的投入。三是要建立健全考核督导机制。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纳入党工委目标、管委会绩效,纳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效与业绩评定、晋职晋级、奖励惩戒挂钩。要建立社会管理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建立社会管理工作责任制和督促检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确保社会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第三篇:完善管理决策机制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完善管理决策机制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汤汪乡“干群互动工作法”提升工程实施情况汇报
汤汪乡党委书记 秦文俊
汤汪是扬州东南的财门福地,曾经的蔬菜之乡,是全市乡镇中行政区划较小的乡镇。全乡总面积10.23平方公里,下辖连运、九龙、同心、横沟4个行政村和东昇花园、九龙湾2个社区,总人口1.6万人,共有5个党总支、46个党支部,党员730名。近年来,汤汪作为扬州“东进东联”、广陵“三河三城”战略实施的重要板块,区域路网条件不断完善,优势产业不断集聚,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汤汪乡党委围绕“加快经济建设,加快融入城市”的目标,结合“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的要求,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完善基层事务管理决策机制的特点和规律,开展了以“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公开办事、两票评事”为主要内容的“干群互动工作法”的实践,为打造创新汤汪、实力汤汪、民生汤汪、清廉汤汪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推行以“五事”为主要内容的干群互动工作法的现实意义
当前,汤汪正处于发展的机遇期,也处于矛盾多发期,面临经济转型发展、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基层基础,密切干群关
系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五事干群互动工作法”的应运而生有着以下几层重要意义。
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的需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前不久召开的“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的专题会议上强调:社会管理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要在“创新管理格局、完善管理机制、突出源头治理、抓基层强基础、注重网络管理”五个方面下功夫;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要带着深厚感情、政治责任和敬畏之心做好群众工作。”汤汪在近年来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一直坚持以推行“干群互动工作法”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就是先想一步、先学一步、先行一步,践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要求的具体体现。
二是完善基层事务管理决策机制的需要。在全市基层基础工作会议上,王燕文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基层基础工作,必须全面推行以“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公开办事、两票评事”为主要内容的基层事务管理决策机制”。我乡近年来推行“干群互动工作法”的实践,就是旨在搭建基层事务提出、论证、决策、办理、评议的完善机制,来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提高基层党组织民主管理水平。
三是解决汤汪城市化进程若干问题的需要。汤汪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中,因拆迁征地、体制变革等引起的问题日益增多,各类利益诉求错综复杂。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发现一些党员
干部和群众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干工作存在“衙门化”倾向,走门串户少了,和群众沟通少了,让群众感觉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另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身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发展集体经济、带头致富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我们致力于通过推行“干群互动工作法”来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促进党员干部不断提升能力、转变作风,自觉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促进党员干部在城市化进程中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推行以“五事”为主要内容的干群互动工作法的方法步骤
围绕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基层事务管理决策机制的目标,我乡在推行“干群互动工作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思路,及时总结经验,适时整改调整,取得了一定初步成效。
一是出台制度、强化宣传。从07年起相继出台《关于在全乡试行“干群互动工作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干群互动工作法”的意见》等文件,制订了“干群互动工作法”的具体规程。利用《汤汪简报》、乡政府网站和戗牌橱窗等载体,宣传目的、意义和做法。借助“三会一课”等形式组织对《意见》和相关流程进行系统的学习消化。同时,还积极利用外界媒体开展对“干群互动工作法”实施意义、情况和成效的宣传。“人民网”、《新华日报》、《扬州日报》都多次对我乡推行“干群互动工作法”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和推广。
二是分步实施,扩大影响。以同心村为试点推行“一卡、一表、一簿”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干群互动的“三宝”。相继出台《村民小组指导员制度》、《关于完善村民小组指导员制度的意见》等文件,将机关干部派驻到全乡69个村民小组担任村民小组指导员,实现乡、村、组三级联动。“干群互动工作法”得到广陵区委组织部认可后,我乡还承办了全区“干群互动工作法”现场推进会,在全区面上进行推广。
三是注重结合,取得实效。在推进“干群互动工作法”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做到“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培训到位,思想工作到位;注重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推动各村、社区和大学生村官完成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注重与转变作风提升能力相结合,促进党员干部“愿意走进群众,能够走进群众,走进群众能解决问题”,在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注重与解决社会矛盾相结合,在干群互动中注重发现苗头信息,听取群众意见,发挥群众力量,从源头上化解基层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干群互动工作法”推行5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党员干部通过定期不定期联系、个别走访等形式了解了民情、掌握了民意,为民办了实事、解了难题,使群众有话能够跟干部说了,愿意跟干部讲了,有事能够想到干部了,愿意找干部帮忙了。二党员干部能力作风明显提升。党员干部在干群互动中,不断改进自身能力水平、工作方法和作风上存在的不足,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得到明显提
升,真正实现了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发展尽心尽力。三是汤汪城市化步伐更加扎实。“干群互动工作法”的实施促进汤汪逐步形成了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2010年,汤汪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1亿元、财政收入8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30元,分别增长24%、13.9%、13%;完成合同利用外资582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08.7万美元,民资注册9.5亿元,连续第六年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全年完成9个地块,共30.8万㎡的拆迁任务,全面建成25万㎡的九龙安置小区和4.6万㎡的九龙南苑一期,725户拆迁户顺利分房安置。今年首季度,全乡完成合同利用外资548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0万美元,民资注册3.83亿元,分别完成区计划84.3%、24.6%、43.8%;启动了运河南路延伸段和汤汪花园等4个地块共150多户的拆迁工作,并已基本完成,全乡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喜人局面。
三、提升以“五事”为主要内容的干群互动工作法的实践思考
在推行“干群互动工作法”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下一步我们还要按照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继续完善以“五事”为主要内容的基层事务管理决策机制,继续深化提升“干群互动工作法”。
一是在“干部问事”方面。推行“干部问事”,就是要让干部带着深厚感情、带着政治责任、带着敬畏之心到群众中去,问出所思、问出所想、问出所盼。具体抓好三个层面的“干部问事”:在乡领导班子成员中建立“五大联系”制度,即联系一
名党员、联系一家企业、联系一名大学生村官、联系一名老干部、联系一个困难家庭,让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示范;继续促进“村民小组指导员”发挥作用,通过发放《村民小组指导员工作手册》,建立“周末干群联系日”制度,不断规范日常管理,促进指导员落实好“四个一”,即联系一名党员、联系一名普通群众、帮扶一户困难家庭、帮办一个企业的量化考核指标,行使好“学习、服务、指导、解难”的四大职责;在村、社区党员干部中开展“三联三为”主题实践,即联系在办项目,为发展助力;联系重点企业,为基层排忧;联系困难家庭,为群众服务。通过三个层面的“干部问事”,要问出村级事务管理中的具体项目,实现“我们要为群众做什么”向“群众要我们做什么”的转变。
二是在“群众说事”方面。发动“群众说事”,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群众的诉求表达机制,整合社会力量,在村级基层事务管理中更多的让群众参与,鼓励群众说,说出热点、说出难点、说出重点,真正做到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坚持每季度举办“群众大型说事会”,让普通群众讲,让干部当听众。对群众不清楚的事,让干部当场答疑;对群众呼声高的事,让干部当场表态;对群众提出的质询,让干部当场陈述。结合广陵“四民机制”(民情采集点、民意代言人、民情恳谈会和民间评议团载体)建设的要求,在各村、社区设立“社情民意采集点”,聘请专人担任“社情民意采集员”,设置专门的“社情民意收集箱”,形成民情民意、群众诉求的收集、凝练、表达的顺畅体系。
三是在“集中议事”方面。开展“集中议事”,就是要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四个汤汪”建设的实践中来,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满意的的就干、群众不满意的就不干,绝不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以村为单位建立“村民议事会”,制订好章程、配备专职秘书长、落实固定场所。议事会由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对群众反映的关系到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由议事会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及时化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坚持把集中议事作为一个集中民意的过程,规定涉及村级事务管理中的各个具体项目,在村民议事会上未能达成80%以上人员认可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实施,必须重新调研、论证、沟通,体现群众议事的权威作用。
四是在“公开办事”方面。实行“公开办事”,就是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敢于亮给群众看,看规范、看态度、看效率。进一步规范好村、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事情,实行首问负责制,要求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说明情况,做好承诺,并迅速向上一级汇报,实行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的办法加以解决,并将办事进程和结果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今年要重点做三项具体工作,实现“公开办事”由事务办理程序的公开向事务办理过程的公开转变。更加注重涉及群众关注的集体资产管理、重点工程建设及违法用地、违章建筑查处等村级重大事务管理制度的建设。
一是在集体资产管理上,专门研究出台《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办法》、《集体资产出租竞租管理办法》,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和处置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二是在重点工程建设上,乡政府专门成立“工程建设评审委员会”,对各家需要建设的工程,一律实行公开招标,由各家在乡规划建设办的指导下、乡纪委的监督下,公开发布招标文件,召集意向建设单位投标,评审委员会公开开标、审标议标、确定中标单位;三是在“两违”控制上,乡出台《关于防违、控违、拆违的实施意见》,落实机制、明确责任、细化奖惩。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出台、执行,对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推进的全过程予以公开。
五是在“两票评事”方面。采取“两票评事”,就是要在村级事务管理中设定满意度“门槛”,把对村级事务管理的评介权交给群众,自觉接受群众评,评班子、评干部、评事务。我们将在各村建立村民评事会,成员由群众推荐的群众代表和党员推荐的党员代表组成,定期对村干部及各项村级事务开展情况进行集中评议。一方面,结合半年一次的村干部“述、询、评”活动的开展,对村“两委会”班子和村干部半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集中评议。另一方面,对村级事务进行集中评议,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办理结果、对重大项目实施及推进情况进行测评,群众和党员“两票”满意率达不到90%的,责成村“两委会”限期整改,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第四篇:加强社区党的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推荐)
加强社区党的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湖北随州“五化”模式强党建
2011-11-5
随州市以服务社区群众为重点,以增强社区居民幸福感为目的,探索推行了以“组织设置网络化,队伍建设规范化,社区服务多元化,社区管理一体化,投入保障制度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工作模式,有力地服务和推动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形式,实现组织设置网络化
市委以党组织在街道社区范围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动态延伸、全面覆盖为目标,不断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一是完善党组织架构。在街道层面实行“大工委”制,在社区层面实行“大党委”制,从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中推荐人选担任兼职委员,从而形成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各类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楼门党员中心户”的五级党组织架构。二是实现党组织全覆盖。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依托居民小区、巷道,按照2000人左右设置一个网格,每个网格单独建立党支部。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派驻党建联络员等多种办法,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新建132个党组织,全市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了100%。同时,建立楼栋党小组9800多个,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居民小区的每个角落。三是健全党建协调议事机构。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吸纳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党员参会,定期组织研究社区党建工作重大事项,并依托联席会,积极引导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提高素质,实现队伍建设规范化
以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为核心,重点抓好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社区“两委”领导班子建设。拓宽民主选任渠道,通过“两票制”、公开选聘等方式,把熟悉社区建设、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党员及时选拔到社区领导岗位上来。坚持每两年将社区 “两委”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一次轮训,并实行定岗位目标、定工作报酬、定考核奖惩的“三定”管理。二是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出台《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对社区工作人员的选任、聘用、管理、培训等予以规范。先后公开招录社区工作人员430人,保证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4名社区专职工作者、4名治安巡逻人员。三是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推行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对居民党员实行“直管”,对在职党员实行“双管”,对流动党员实行“共管”,对离退休党员实行“协管”,对下岗职工、复转军人和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实行 “接管”,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管理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示范作用。四是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每个社区招募志愿者骨干队伍80人以上,组建352个不同类型的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援助、扶贫帮困、创业就业、治安维稳等方面的服务,社区志愿者队伍的身影无处不在。完善体系,实现社区服务多元化
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为主导,充分发挥各类组织的功能作用,构建面向广大居民的多元化社区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在街道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在社区建立公共服务站,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完善服务制度,提高服务水平,使社区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站成为党组织、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目前,全市共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站78个,专职工作人员410余人,为党员群众办理各类代理服务事项1.2万多件次,办结率达99%以上。二是完善物业服务体系。各街道办事处成立物业服务监督委员会,社区成立物业服务协调委员会,全面推行了“自主型、自助型和自管型”的“三自”物业服务模式,实现了物业服务全覆盖,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三是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以社会互助和落实优惠政策相配套的长效社会救助机制。为3800余户困难户和残疾人办理了生活救助,为6200名老年人提供了居家养老服务。坚持开展爱心助学、助残、助困和大重病救助等活动,保证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六类需要就业再就业援助的8200余户家庭建立台账,开发公益性岗位2900多个,安置就业4700多人。健全机制,实现社区管理一体化
不断强化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实现管理一体化。一是建立“四位一体”工作协调机制。探索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四方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 “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区存在的物业管理缺位、业主自治无序、社区自治水平不高等问题,促进了社区各方组织之间、居民和物业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和谐互动。二是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凡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事务,都必须由“两委会”先拿预案,提交全体党员大会通过,再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表决,然后付诸实施,由“两委会”干部按照分工落实,并定期向党员和居民代表大会报告执行情况,年终进行评议定奖惩。三是建立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街道建立综治维稳中心,社区建立综治维稳站,网格建立治安巡逻队,坚持群防群治,积极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平安楼栋”活动,初步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牵头,辖区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治安及化解矛盾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做到矛盾纠纷联合化解、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及时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整合资源,实现投入保障制度化
加大人、财、物等各类资源下沉到社区并有效统筹的力度,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的资源支撑和保障体系。一是不断加大社区基础建设投入。坚持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基础设施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公共财政预算,近两年,市、区(市、县)两级财政投入3000多万元改善社区办公环境,使全市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平均面积超过580平方米,并按照有一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场所、一个“有话就说”接待室、一个物业管理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一个商务中心、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二十二个一”的标准,大力推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建设。二是着力提高办公经费和工作报酬。针对城市社区工作经费不足、工作者待遇不高的实际情况,市、区(市、县)出台意见,对社区工作经费投入、社区“两委”成员及社区专职工作者等方面的具体标准、经费来源和扶持政策作出了明确规定。目前,全市“两委”成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平均工作报酬超过了2200元,有效调动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快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与杭州阿伯丁三维数字城市开发公司随州编筹处合作开发了集基本情况、党群、综治、计生、兵役、社保、民政等七个方面为一体的社区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
曾都“六进”活动暖民心
曾都区以社区大党委为主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各类组织的功能作用,深入开展文化服务进社区、事项办理进中心、物业管理进小区、治安巡逻进小巷、文明创建进楼栋、志愿服务进万家“六进”活动,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服务。
文化服务进社区。曾都区依托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立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并配备必要的文体娱乐器材和图书。建立文化辅导员进社区制度,每个社区选派一名群艺馆工作人员或舞蹈家协会、音乐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进驻,负责组织、协调、指导“一社一品”文化品牌建设。全区共组建各类群众性文化团队83个,每年举办“周末大舞台”、“红歌大家唱”、“能工巧匠绝活比赛”和重要节日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
事项办理进中心。整合区、办事处各部门进入社区的工作和人员,在社区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使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劳动保障、民政优抚、计划生育、治安调解、文明创建等优质服务。规范办事流程,普遍实行首问负责、分户包片、委托代办等制度,使居民办理各项事务更加方便快捷。
物业管理进小区。在各办事处成立物业管理监督委员会,在社区成立物业管理协调委员会,对集中连片但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在社区居委会的主导下,成立业主委员会,招聘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对散居住户,由社区居委会牵头,成立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按照非营利性模式,为居民提供物业管理服务,解决“老、旧、散”小区物业管理缺位的问题。全区共成立物业管理公司67家、物业管理服务中心36个,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
治安巡逻进小巷。每个社区组建4-6人的专业治安巡逻队,配备治安巡逻车和必要的安防器材,坚持24小时巡逻制,并与公安机关信息联动、处置互动,在城区构建了“公安控面、巡逻队控线、保安队控点”的立体防控网络。
文明创建进楼栋。全面开展文明楼栋创建活动,把“十星级文明社区”创建延伸到楼栋,引导居民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每年组织一次区级特色文明楼栋评选,培育了“书画楼栋”、“美德楼栋”、“科普楼栋”、“环保楼栋”等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文明楼栋;每两年进行一轮“文明庭院”、“文明楼栋”、“好邻里”、“好婆媳”、“十星老人”等评比活动,把楼栋打造成广大居民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阵地和学校。
志愿服务进万家。组织志愿者服务队通过上街、上门、挂牌、电话联系、设点和开展“志愿者服务周”活动,把服务范围覆盖到社区每个角落。坚持把流动服务和阵地服务相结合、特色服务和公益事业相结合,在社区设立购物配送、家政服务、法律援助、科普教育、环卫环保、爱心救助等各种服务站点430多个,以小组为单元开展活动,实现服务内容个性化、专业化、品牌化。广水
加强党建促和谐
广水市认真落实“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的要求,以开展党建工作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完善功能布局、拓展服务领域、规范服务程序,初步形成了组织健全、体系完备、社会和谐的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
建好组织,构筑坚强堡垒。摸清党员底数。针对大批流动党员、下岗党员、离退休党员涌入社区的现状,实施“党员安家”工程,采取上门走访、电话联系、书信沟通等形式对社区居民党员进行普查登记。健全组织结构。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组建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初步形成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建立干部保障制度。对社区干部实行聘用制,理顺劳动关系,建立合理的工资福利及增资制度,统一为社区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解决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了社区党组织书记职责、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两票制”民主评议制度等各类制度,使社区党建工作日趋规范化、科学化。
开展活动,发挥党员作用。以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员政治生日谈话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党员政治生日谈话活动,掌握党员思想动态,了解党员困难;以社区党员“先锋工程”活动为载体,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在职党员勇挑重担、积极工作,离退休党员发挥余热、多做贡献,个体经商党员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下岗失业党员立志创业,下岗不失志;以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为载体,设置社会治安调解岗、公共设施维护岗、文明新风督导岗等岗位,组织无职党员成立治保会、调解会、党员志愿服务队、治安巡逻队等,积极开展民事纠纷调解、维修抢险、卫生清洁、治安防范、医疗保健等一体化服务,维护社区稳定,帮助社区弱势群众解决困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全市有50多支志愿者队伍和文娱活动团体,给群众提供了多种服务和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着力推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除了对失业职工和无业人员自谋职业尽可能地提供就业信息和资金援助外,还通过为辖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再就业。健全和完善社区综治网络。坚持每月对社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发现矛盾纠纷,都由专班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力争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尽心尽力为居民谋福利。除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社区保障以外,有条件的社区还对老弱病残的居民进行生活补助。通过依托社区服务站、社区劳动保障站、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家政服务公司等各种形式,为社区单位、下岗失业人员以及社会特殊群体提供周到服务,赢得了辖区群众的拥护。社区点击 飞来土社区:
网格管理奏谐音
曾都区飞来土社区按照“公共服务进社区,社区服务进网格”的要求,依托居民小区、巷道、庭院,结合自管小区、物管小区、单位小区等分类,按照300-500户设置一个网格,将社区管辖地域划分成7个网格状的管理单元,建立了“办事处(管委会)-社区-管理小区-楼栋”四级纵向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网格管理实行“一格三员”制,即每个网格安排一位管理员、每个楼栋推选一名协管员、城区办事处或包片干部担任指导员。网格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都能迅速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员来处理,让网格的工作更有效率。
网格化管理构建了社区管理的 “经纬网”,社区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使飞来土社区实现了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可以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从而努力做到把服务带到群众身边、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草店子社区:
筑牢综治安全网
曾都区草店子社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人员成分复杂,过去一直是治安事件发生较频繁的地方。针对实际情况,2002年草店子社区在全市率先组建了社区治安巡逻队,配备了专用的治安巡逻车,坚持24小时不间断的巡逻,加强了夜间巡逻,有效地维护了草店子辖区内的治安秩序。
草店子社区还在辖区内开展了“十户联防,门栋关照”活动,社区居民自发的组织起义务治安巡逻,做到群防群治。辖区单位企业,除每年签订治安工作责任制外,还配备了灭火器,安装了防盗门、电子监控探头等,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社区治安得到了明显好转。草店子社区被湖北省综治委授予“安全文明社区”,连续6年被评为随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马家榨社区:
志愿服务暖人心
曾都区马家榨社区10个志愿者服务分队400余人常年为社区居民无偿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服务对象涵盖社区青少年、老人、家庭和残障人士,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
由社区爱好文艺或有文艺特长的退休人员组成的文化宣传志愿服务队,组建了社区腰鼓队、舞狮队和彩船队三个民间文艺团队,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服务活动,并开展文明礼仪宣讲活动;由老党员、退休人员组成的保洁家政志愿服务队,主要开展以居家保洁帮助、托老托幼帮扶、家庭厨艺帮办、家庭看护关照、社区物业代办等为内容的家政服务;由社区志愿者组成的治安巡逻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内共设置38个安保巡防点,每天定人定岗采取设卡和步巡相结合方式巡逻;由退休医生、社区卫生室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保健志愿服务队,经常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讲座、医务咨询及义诊活动,为社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免费为孤寡老人、弱势群体、困难户开展发放药品等服务活动。
北湖社区: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广水市广水街道办事处北湖社区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关键,全力构建“服务性”党组织,形成邻里和睦、环境优美、安定祥和的和谐社区。
该社区党总支与社区居委会干部交叉任职,分工负责,将社区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每名干部身上。同时,根据居民分布,将社区划为7片,实行社区班子成员包片负责制,并依托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开展社区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共兴共荣活动,整合辖区单位资源,积极服务社区居民。强化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责任,将居民小组、小区、单位、楼栋划分为“党员责任区”,明确党员责任人,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目前,该社区已建立了5个社区服务室,7个社区服务站,10多个社区服务网点,形成了网络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第五篇:社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
家家景园社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
家家景园社区成立于2007年4月,社区范围以青阳路以西,史河路以南,淠和路以北,樊洼路以东,总面积约 1.15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有颐和花园、庐阳佳苑、理想年代、亲亲家园、家家景园等物业小区和安徽省地震局、省农机所等单位。辖区共有住宅楼182幢,共计 6978多户,总人口约13208人。社区以创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狠抓落实为居民服务的意识,把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将社区各项工作朝着蓬勃向上的方向发展。现就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蜀山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开阔思路、创新举措,明确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新目标、新方向;判断改革新形势、新内容;探索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打造深化创新工作的新机制、新亮点。全面提升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科学化、人性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合肥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社区以此为契机,以解决当前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继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准则,着重围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区服务管理、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管控、社会要素管理创新、社会治安重点工作、推进虚拟社会创新和“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八个方面,努力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三)基本原则
本着党政主导、部门负责、社区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社会
管理创新工作全面负责、全面推进。建立健全基层管理网络,发展壮大基层组织,把创新的重点放在基层,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理顺基层组织间的关系,增强基层社会管理能力。同时,按照综合治理的思路,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管理力量,统筹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创新社会管理的全过程。
二、主要任务
社区建立完善健全的网络资源信息体系,将以人为本作为社会管理的核心,民生工程作为社会管理的根本,服务优先作为贯穿社会管理的红线,把社会建设特别是把强化基层基础作为社会管理的突出内容,把资源整合作为社会管理的有效办法,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管理的有力支撑,把项目推动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社会管理的目标追求。
(一)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推进社会就业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覆盖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借助社区社会保障的平台,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扩大辖区内困难群体就业率。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压力,巩固和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机制,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2、推进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继续完善社会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宣传力度,争创和谐劳动关系示范社区,促使辖区内各企业和单位保险的缴纳。扩大城镇居民全民医保的参保比例。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区的社会公益事业,救助辖区的特困群体,促进社会服务和谐文明。全面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援助为基本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信息共享、基础完善、机制健全的公共就业保障服务平台。
3、推进小区业委会组成建设。在现有小区的基础上,加强指导
物业公司的管理,指导小区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和运作。
(二)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创新
1、深化社区网格化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网格责任人聘用、评价、淘汰、激励机制,进一步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以百姓需求和管理需要为核心,通过构建统一的受理渠道,建立统一的资源调度和协调机制,有效整合各部门原先分散的管理和服务资源,支撑各部门的协同工作;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打破传统的部门和空间界线,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格化管理中实现及时发现、反应灵敏、处臵有方和管理高效。
2、推进社区组织化建设。切实增强社居委组织居民开展自治、协助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居委主任“一肩挑”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比例;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居委为主体、社区工作站为中坚力量、社区群团组织、社区志愿组织、社区便民商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为配套的社区组织体系。
3、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和惠民直达工程,建立社区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平台,建立社区人口、单位基本信息资源库,实现数据统一管理,动态更新。
4、推进社区服务化建设。依据为民服务理念,建立社区与驻社区单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机制。扩大社区公共服务覆盖面,设立“一站式”办事大厅,推进标准化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基本实现社区居民老有所养、残有所助、孤有所扶、病有所医、学有所教、难有所帮。
(三)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创新
1、完善社会矛盾化解组织体系。完善社区、辖区单位二级调解工作平台,进一步明确各级工作范围、职责和要求。规范社区、辖区单位调委会或调解小组建设,建立和完善社区乃至小区、院落等更小单元的人民调解组织。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各自发挥作用、又相互衔接配合的社会矛盾化解组织体系。
2、完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组织机构建设,做到“有场地做事、有专人干事、有经费办事”。
3、坚持依法治理。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理,社区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严格行政执法,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加强法制宣传,引导群众依法反映诉求。对群众反映合法合理的问题及时有效依法按政策解决,对群众无理诉求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对违法行为坚决依法处理。
(四)推进社会稳定风险管控工作创新
不断健全社会稳定风险化解机制。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调查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关注社会舆情,定期搜集、分析、研究、办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涉及民生的问题。加大源头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力度,加大对重大不稳定问题的调度化解力度,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五)推进相关社会要素管理创新
1、加强对社会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
刑释解教人员服务管理和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服务。积极配合做好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期的安臵帮教工作,建立社区帮扶机制,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生活、就学、就业、创业等问题,为其顺利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扶助,及时掌握建立社区服刑人员实时动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2、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依托相关成熟的信息网络,对流动人口实行有效动态管理。
3、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制定完善志愿者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项目体系,社区依托现有的志愿者队伍,继续在社区居民中征集热心社区服务、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
(六)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工作创新
1、深入推进综治工作中心建设。明确社区综治工作中心,配齐配强专职主任、副主任和专职工作人员。
2、加强社会治安辅助力量建设。物业小区按照《合肥市物业管理条例》的要求,配齐配强保安人员和值班门卫人员。
(七)推进“两新组织”管理创新
加强“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对非公企业新经济组织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工作,准确掌握全街新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并登记造册,建档。加强对新经济组织的服务管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地位,推动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
三、工作特色:
1、打造社区文明示范商业街
利用社区荣获全国商业示范街的机遇,打造一条文明创建示范街,在社区商业网点内选择一些文明经营、管理规范的商户进行授牌:文明示范经营户、党员示范经营户,结合社区浓厚的商业气氛,以点带面,带动周边的商户共同文明经营,打造十分钟商圈,使整个商业社区的环境更加优美,成为社区新的品牌和亮点。
2、打造社区商务网络平台
利用社区商务35114网络平台,将法律援助、家政服务、文化教育、医疗服务、公共事务消费等内容纳入其中,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化、商业服务信息化,推动社区居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形成社区和居民之间的有效互动。
3、打造心灵茶吧
家家景园社区是以小区居多,而小区居民大多是社会中产阶级以上,文化层次较高。为构建和谐家庭,有效排解工作和生活压力,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打造了以心理咨询、交流为目的的—心灵茶吧,为社区和居民彼此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心灵理疗师科学把脉,打开了心结,让紧张的情绪在这里得到轻松的释放。心灵茶吧还集计生宣传教育、民事调解、以及学习、培训、交流、休
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已经是社区的心灵乐园。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心灵茶吧进校园、进机关、进小区等一系列活动,受到了很好的反响。让社区内的矛盾、隐患及其他工作中的一些难题在轻松交流中化解。
4、打造少年法庭
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合肥市凤凰城小学和社区联合举办了“送法进校园”活动。凤凰城小学党支部书记陈平宣读了关于聘任胡权明副庭长、陈华琳审判长为该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决定。并由校长彭林、党支部书记陈平为他们颁发了聘书。此次活动针对在未成年犯罪中,很多青少年曾经都是优秀学生,但青少年意志薄弱,容易沾染上各种坏习惯的特征,因为一时失足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些教训发人深省。法官们结合大量生动鲜活、触目惊心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向全体学生阐述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并传授了大量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听,仔细的记,并与两位法官现场互动,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还到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参观了大法庭、以及关押犯人的羁押室。还坐在审判席上亲身体验了一下当小法官的滋味。
在此“十二五”开局之年,社区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