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

时间:2019-05-14 06:4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

第一篇: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

【摘要】公民教育实质是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时代要求公民教育在认识上走出误区;大学生公民精神的培育要关注时代的要求和特征;应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对大学生开展公民意识教育。

【关键词】时代视野;大学生;公民精神;培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第一次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问题,这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努力,大学生公民精神的培育对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公民教育的内涵及其价值意义

公民通常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所谓公民意识,指的是一种理性的自我意识,意识到与他人、国家、社会的关系,意识到自己在这些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公民全部素质和能力的集合体。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公民教育实质就是公民意识的培养的教育,是以公民的本质特征为基础和核心而建立起来的教育目标体系,它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以公民的独立人格为前提,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基础,以合法性为底线。公民教育是以提升人的主体性为目标的教育,是主动性、开启性的教育。公民精神是现代的公民所应该具有的精神品格,蕴含于公民的群体之中。公民精神源于公民意识,并以公民意识为核心。培育普遍的公民精神,最根本的是要提升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大学生公民精神的培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意识、遵守道德规范的意识、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对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心的培养。

公民教育有其重要的价值意义:第一,培育公民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法治经济,需要强烈的法律意识作为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也需要具有自由、平等、民主意识的市场主体,这也离不开公民意识教育。第二,培育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规定。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对于公民资格、公民权利、公民义务、公民参与等公民意识有一个理性的自觉。法治的实现则有赖于公民信任法律、依赖法律、崇尚法律的法律心理和法律文化的支持。公民教育正是承担着宣扬现代法律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培植法律心理和法律文化的重任。第三,公民精神的培育是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需要。社会现代化呼唤人的现代化,而现代公民意识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公民意识教育为中国现代化事业提供基本的素质支持。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调动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民意识教育能够提高公民素质,使他们更加热情地、更加自觉、更加理性地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总之,公民精神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二、现时代公民教育必须走出的认识误区

当今全球化时代,公民教育在认识上需走出四个误区:第一,把公民教育简单地与资本主义性质联系起来。第二,把公民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对立起来。第三,把公民教育狭义地等同于公德教育。第四,把公民教育看作是(或主要是)培养公民的义务意识。其理由是: 一是,不能把公民教育看成是资产阶级或资本主义国家专利,这“在教育界正形成共识”,而应看成是人类文明共同优秀成果。如世界各国开展的公民教育内容:公民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教育、公民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教育、公民法律纪律知识与守法护法能力教育、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道德实践能力教育、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公民公共生活观念和社会能力素质教育、公民身心健康素质教育、公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公民良好个人性格和行为习惯教育等,属于人类共同需要、共同心理、共同美感、共同时代精神的有益成果,都应值得借鉴,故“应以一种历史的观点,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批判精神吸纳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是,思想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有区别,但不对立。公民道德也尽管也涉及公民意识,但两者不能等同。道德教育仅仅是道德范畴,公民教育还有政治与法律范畴的含义。即公民教育包括法律、政治教育,也包括道德教育,而德育是伦理道德教育。也就是说,公民教育内涵比思想道德教育广,但缺少道德教育也不是完整的。真正的公民教育。

三是,公民教育不能狭义地等同于公德教育。公民教育包括公德教育,但公德只是对公民在公共道德上的一种要求,用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公民教育决不仅为此。公德教育只有个人与公共性关系的面向,而公民教育除了公民与单位、组织、政府、国家、社会等公共性关系的面向及公共生活外,还包括了对其他个体、家庭等私人生活的面向。”所以公德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民教育所涵盖的内容显然远远不止公德教育。

四是,进行公民教育时,要把义务意识教育与权利意识教育相结合。不少人往往把公民意识看作是(或主要是)公民的义务意识,而把公民的权利意识看作是次要的、从属的内容。传统的公民道德教育,比较着力于强调公民的义务,忽略了公民权利意识的培植,这种倾向不利于公民道德的建设。要培养出健全自律的公民,就必须确立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有机统一的理念,实现权利意识教育和义务意识教育的平衡。

三、现时代大学生公民精神缺失的表现

第一,权利意识认知模糊,主张狭窄,要求被动。公民权利意识是指公民作为特定社会中独立、平等、自由的成员主体,对所享有的利益和自由的自觉认知、主张和要求。目前大学生权利意识常表现为:一是不知晓自身权利,如不知道《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与自身权利相关的法律规定。有些学生甚至对自己学校的规章制度也不了解。二是认知和行为的标准有了利己主义的倾向,表现出对自身权利的过度主张,对群体权利相对漠视。三是大学生的权利主张和救济存在不合理性。大学生维权意识较强,但是在权利受损时,寻求救济较为被动。四是受现实不良风气的影响进而崇拜权力,漠视权利,并且对法律缺乏必要的信任。

第二,规则意识存在理论与实践、感性与理性分离。所谓规则意识,是社会个体对规则的认知、认同、尊重和信仰,并自觉遵守规则的观念。大学生关于规则知识学得很多,对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序良俗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一定掌握。但现实生活时有“知”与“行”分离现象,不遵守规则的事时有发生。还表现在理性层面对规则价值高度认同,但在现实生活中对规则制定、遵守,常常表现为感性化,情绪化倾向。

第三,责任意识淡薄,功利化倾向明显。部分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缺乏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祖国的责任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国家、集体事务缺乏关心。在日常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少虑国家;追求索取,不讲奉献;强调权利,不讲义务;把个人利益置于他人和集体利益之上。责任感呈现出明显的情绪化、功利化倾向。近年来,骗贷逃贷,随便毁约,甚至自残、自杀事件就是某些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重要表现。

四、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要关注时代特征和要求

(一)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公民意识教育

1.权利与责任意识教育。国家主人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它包含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两个方面。权利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主体对自身权利的知晓、理解和把握;二是社会主体对他人权利的知晓和尊重”。要注意几个方面:其一,注重培养大学生对权利主体的认知意识,让大学生对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有清楚的认识。其二,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权利实现与权利救济意识。权利实现意识即主动将自己应该享有的法定权利转化为现实权利,依照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的意识。权利救济意识即当权利被侵犯时主动寻求有效补救途径的意识。同时,也要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大学生真正认识到肩负对国家及对人类的双重时代责任。

2.国家与民族意识教育。公民是在特定的国家和民族中生存的人,国家与民族意识是萌发和养成公民意识的基础。两者之间应该是统一的。在现代社会,公民身份不能脱离国家而存在,公民意识教育重要一点就是使公民铭记自己是国家的构成分子,自觉关心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荣誉和安全。应教育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维护国内各民族团结,用理性的态度和行为去爱国。当今时代是全球化社会,要清楚认识爱国主义绝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3.平等与公正意识教育。平等与公正意识教育是制度文明视角上的公民意识教育。没有公正的制度和环境作为保障,平等很难实现;没有平等作为价值导向,公正又会迷失方向。温家宝总理曾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要通过平等与公正意识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是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时代责任,使大学生逐渐具有自觉而理性的平等意识,使之走向社会时能正当地行使权利,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4.自由与法治意识教育。自由是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权利。自由意识是公民对法律赋予自己各种权利的认识和理解。法治意识,即公民要有尊重法律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自由与法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自由的最主要的基础是法治,可以说没有法治,就没有自由。自由也是衡量法治真假的最主要的标准之一。正如马克思所言:“法律并不是压制自由的措施。”应教育学生树立依法行使自由权利的观念。一方面,善于行使和运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充分表达和实现个人意愿和追求;另一方面,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

5.规则意识教育。广义的公民规则意识是公民对各种社会规则(规范)诸如法律、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等规则的认同、自觉服从与遵守,所形成的自主自律意识。民主和自由主要在规则的制定中体现,一旦规则制定并获得通过就必须执行。培养大学生的规则意识就是指对规则的尊重和遵守,如对规则不认同可以通过合法程序谋求改变规则,而不可以以自己利益之得失决定是否遵守法定的规则。应强化大学生规则意识的思维培养,进一步建立大学生进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体验规则的方式、途径和机制。

6.道德与文明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是实现“个体公民”向“社会公民”转化的教育,应包含公民个体道德意识教育与社会整体文明意识教育。个体的文明,就是公民个人的道德素质、道德进步、道德水平。整体的文明即整个社会群体的文明程度、文明进步和文明水平。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公民个体的素质和文明提高、进步,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目前部分大学生公民个体道德意识与自身文明行为存在不同步性,表现“有观念、无行动”,缺乏诚信、公德心、社会责任及环保意识。应教育大学生从个人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一点一滴的,向整个社会传播文明,营造良好文明社会氛围、推动文明社会的形成。

(二)利用社会生活平台加强大学生技能训练从公民知识的掌握到真正意义公民意识的确立再到真正意义上公民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飞跃,而实现这个飞跃有赖于在大学阶段积极参与公民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并使公民意识观念的内化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当今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生活提供很好平台给大学生锻炼。在校内学生可以参加社团活动、学生干部的民主选举、举行募捐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等,逐步使公民意识观念的内化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公民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公民生活中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应该成为学校公民教育中最重要的命题。”所以当今迫切需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共同搭建大学生公民精神教育平台。

(三)现代化手段巩固各方合力支撑 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要重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防止出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相互脱节的现象。学校是开展公民意识培育的最好阵地之一。重视孩子的人格教育与培养,并率先垂范是家庭公民教育中的重要形式。同时社会应设立专门的公民教育研究部门,建立起系统的公民教育制度,建成用现代化先进手段进行推广的机构。要综合发挥社会、家庭、传播媒体、学校等对公民意识教育的升华作用,要采用现代化手段,努力形成公民意识教育的合力。

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我国高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我国高等学校的德育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三大部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与公民教育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前者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好公民”,而公民教育是教育学生如何做“合格公民”,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应借助于高校德育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开展公民教育。

过去我们在加强道德教育上下了很大功夫,而对其他层面的教育重视不够。只重视道德教育,受教育者只能在伦理的范围内判断是非善恶,还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评判是非善恶,这样,社会的道德观念难以牢固地树立起来,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涵盖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部分内容。教材内容遵循由思想到行为、由自律的道德行为到他律的法律行为的逻辑思路,符合公民教育关于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基本要求。再如,通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市场经济对公民意识的内在要求;思考国家现代化建设对公民素质的要求;认识民主政治、法治社会对公民文化的要求;认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公民精神的内在要求。并充分利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章节内容教育学生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培育公民意识的根本”。

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应采用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模式。围绕公民道德观的养成、公民价值观的塑造、公民知识的传授、公民参与技能的训练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展开公民教育,使对大学生的公民精神培育,达到“认知”与“践行”的统一。

第二篇:公民意识教育

峡江中学公民意识教育工作总结

关注社会、发展自我——峡江中学公民意识教育策划书 组长 郭志刚 组员全校班主任

一、活动目的:

1.提高认识,联系实际,自我教育;

2.树立公民意识,培养人本思想,关注社会,发展自我。

二、活动形式:

各班可以因地制宜采用幻灯演示、采访、听证会、讨论、演讲、小品等。

三、活动说明: 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活动时间:2017年4月下旬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操场

四、活动准备:

1.进行有关公民意识的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 2.借助书刊、网络搜集相关资讯,设计活动方案; 3.确定活动主持人及相关环节参与者; 4.制作多媒体课件。关注社会、发展自我

公民意识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合格的社会公民应该具备健康的公民意识,即认清自己的权利、义务和应履行的社会责任。通过组织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日常小事,关心社区,关心社会,关爱他人,逐步增加小公民意识,同时了解相关的公共政策,以自己小公民的角色立足社会,体验生活。通过这次活动,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意识,张扬公民权利,呼唤公民责任;同时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活动内容: 公民意识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与社区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组织学生开展走向社会、调查分析、研究问题等活动。研究的必须是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也就是本地本社区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实际问题,以及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有关政策法规。也就是说,学生思考、研究的必须是社会公共问题,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必须是依靠和参与公共决策的。活动过程:

要求全班同学都要参与这次活动,按照六个具体步骤进行操作:(1)观察社区中存在的公共问题及相关的公共政策;(2)由学生讨论确定班级合作研究的问题;(3)分工协作,收集所要研究问题的有关资料;(4)共同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并写出报告;(5)展示成果,邀请学校政治组老师参加主题班会;(6)由高三年级派出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的演讲。(7)总结(反思)活动过程。班会讨论:

国旗下的讲话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演讲的题目是《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公民》。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社会就会安定,经济就会发展。在我们国家,依法治国的方略正在大力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深入人心。能够在这样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环境里成长,多么幸福我们更应该思考:在成长道路上,如何与法同行? 有这样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浙江台州市11名中学生参加同学生日聚会饮了酒,他们在回家路上碰到本镇居民陈某,双方因为小事发生口角,陈某当场被打成重伤,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参加打架的学生的年龄都在14岁到17岁之间,事发后一两天,他们由家长或老师陪同全部到派出所投案自首。某报记者与他们交谈时发现:他们打架全凭一时冲动,根本没有想过后果,而且他们毫无法律意识.逆法而动,越规而行,不是什么勇敢的举动,恰恰是无知和愚昧的表现,终究难逃法律的制裁。青少年犯罪成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许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仍对法律一无所知。当然,司法机关不会因为他们不懂法而不予追究,不懂法并不能减轻他们的罪错,当他们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时才追悔当初不应该不学法、不守法,以致犯法,受到处罚。这些教训是惨痛的,值得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深深思考。当灾难降临时,既贻害自己,也贻害他人,留给人们的绝不是对意气行为的扼腕痛惜,而是对冥顽落后的鄙视和警示。遵纪守法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和义务,是保持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条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我们进入希望高中的第一天起,学校就教育我们,任何自由都是建立在规则之下的。在学校里,同学间难免有时总会有些矛盾和摩擦,这时一定要冷静处事,决不可意气用事,更不可挥拳相向,伤及自身或他人。我们要知法、懂法、遵法、守法。

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同学之间的互相监督到严格自律;从被动约束到主动地养成遵纪的习惯从杜绝暴力到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想,用法律手段约束自己、保护自己,努力完善自我,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我的国旗下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

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

一.公民意识的概念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公民意识主

要体现在:参与意识, 监督意识, 责任意识,法律意识。

二.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以及主要原因

对苏州科技大学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进行的实证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整体水平较高,但不少方面还相对薄弱。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学校公民教育的缺失、大学生公民行为训练与实践体验的不足及社会公民文化氛围的缺乏是其主要成因。

三.提高自己公民意识的方法

 大学生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要积极参与(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公权力运行,这实质上也是一种践行权利的意识“在参与中,才能切身体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逐渐形成理性的参与意识。

 作为大学生要履行与自己的公民身份相适应的责任,我们在遇到有关

国家政治 和社会利益的问题时,必须自觉维护公共利益,而克服个别自我或本集团的利益与人际关系。

 作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监督意识,积极行使监督的权利,监督意识

正是我们大学生权利制约权力机制的思想保障,国家权力受到人民的监督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所在。

 由于每个人都拥有独立的意志,所以在民主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还必

须有规则意识,即依据明确的规则来协调各种相冲突的意志和行为,而不是由某个个人或某个利益集团决定”这些规则都是公民共同合意的结果,或是通过国家予以确认,或者是通过习俗加以强化"。

班长论坛第九小组宣

2012年3月18日

第四篇:大学生公民意识调查报告

大学生公民意识调查报告

公民意识具体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大学生公民意识则是指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如何认知其与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关系的深刻反映。

一、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1.权利意识。这是公民意识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公民意识是基于民主制度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它渗透着民主的基本精神,即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在现代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不可侵犯的权利,每个人权利存在的前提又是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不珍视自己的权利,或者不尊重别人的权利,都是公民意识欠缺的表现。大学生在学会珍视个人权利的同时,还应认识到,公民之所以称“公”,还在于每一个公民都有相应的无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社会责任不可剥夺、不可回避、不可转让。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无视消极逃避责任的后果,使大家都将不能拥有一个健全的社会。

2.公共精神。公共精神可以理解为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对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的主观认可并体现于客观行动上的遵守、执行。公共精神是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精神,它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关注社会共同体中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就要求大学生具备公德意识和自律精神。这不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而且对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秩序,保持社会健康稳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3.法律意识。现代法律意识要求公民一方面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严格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防止个人出现违法现象;另一方面,也要求公民认识到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权利的象征和结果,懂得利用宪法和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和合法利益。

4.国家观念。国家是公民身份存在的前提,没有国家,也就无所谓公民。因此,现代化公民意识也就特别强调树立国家观念。公民应该以主人翁责任感去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应该明确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具有民主观念、政治观念和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等。大学生尤其要认识到国家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前提,个人价值只有在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应以国家利益为重。

二、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特点

1.差异性。公民意识在大学生个体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是 因为个体公民意识不仅要反映社会一般物质生活条件, 而且要反映公民个人独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经历。大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不同;大学生在 不同的家庭里成长,家庭教育不同,家庭成员的思想和 行为方式也不相同。这些因素在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 成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矛盾性。大学生个体公民意识的矛盾性特点表现为自我意识 较强而社会意识相对薄弱。自我意识侧重于自我价 值的实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其原因是多 方面的。首先大学生是青年,青年期都具有求新好奇、求胜好强的社会心理因素;大学生又是高考竞争的优 胜者,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更期望在以后的 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其次市场经济下对利益的 追求唤醒了主体的自我意识,竞争机制使这种意识进 一步强化。

3.不均衡性。从公民意识的具体内容来看,大学生个体公民意识的 发展很不平衡。第一,知行脱节。大学生对公民知识 的了解程度较高,但停留在抽象的层次上,公民的行 为习惯较差,一旦涉及具体的、具有现实针对性的问 题,就会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第二,公民技能差。公民技能是公民履行公民职责的能力。在许多情况 下,仅有公民意识是不够的,还要具备思考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自我负责的理性行为能力。大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缺乏的却是社会参与 能力。

三、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现状

1.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行不统一。大学生对公民意识的认识更多停留在书本上和口头上,没有真正内化为个人意识,更不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应有的公民素质。“一个人道德知识不论有多么渊博,若无切身体验或情感的介入,就不会有任何行动;或者一个人光有善意,却无坚决执行善意的性格力量,那也只不过是一种伪善;即使有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不付诸行动,依然构成不了一种美德。”在多年系统教育下,大学生公民基本知识水平普遍较高,但行为水平偏低。一些大学生的公德践行水平较低,缺乏在公共生活领域中与社会、他人和谐共处的能力。

2.缺乏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现代公民意识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良好的公民意识也必须包括正确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许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多关注自身权利,并确立了以权利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从而忽视甚至逃避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在一次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水平的问卷调查中,对涉及的公民基本义务方面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很低。当被问及公民的基本义务时,只有23%的学生答对两项,30%的学生答对一项,33%的学生没有完全答对一项,答对一半以上的不到14%,而全部答对的人数为零。并出现了把义务与权利、义务与道德混淆在一起的情况。

3.自我意识较强,国家意识较弱。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大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大学生能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树立独立的人格意识,这也是现代公民意识的必然要求。但同时,大学生作为公民的国家意识相对较弱。一般来说,大学生都有较强的爱国之心,但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大学生往往优先考虑个人利益而非国家和集体利益。此外,大学生普遍缺乏政治参与热情,并未意识到,个人价值只有在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

四、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途径

1.将公民意识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公民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教育是这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公民”课程,因此,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就应与日常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尤其是与“两课”教学相结合。“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两课”教学中应该突出公民教育的内容,注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思想道德课和法律基础课,包含了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治教育的基础课程。

2.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针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知行脱节的现象,高校应在公民意识教育过程中加强实践性教育环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应多种多样,如在法律教学中,举办模拟法庭、组织庭审旁听等,这可使大学生懂得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再如,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选举、社区法律咨询服务、社会公德论坛等,这可多方面加强公民教育,增强公民意识。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教育与环境因素息息相关,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既有显性约束力,又具有隐性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出有利于公民意识培养的良好氛围。比如,加强学校社团文化建设,使大学生通过参加并管理学生社团,能正确理解民主的运行规则,并提高权利素养;倡导师生平等,教师以更为平等的教育及交往方式,向学生传递民主气息;利用各种学生刊物、宣传橱窗、学术讲座等形式,在无形中向学生渗透公民意识教育等等。

结语

公民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未来现代化的水平。它是民主意识与法律意识在国家活动领域为主的宏观范围内交融整合而成的特殊社会意识,是作为公民这个共同的社会角色对社会生活自觉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纪律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的综合反映。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主人,未来社会生活的参与者与主导者,其公民意识的强弱,决定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可见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公民意识教育总结

公民意识教育总结

公民意识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合格的社会公民应具备健康的公民意识,即认清自己的权利、义务和应履行的社会责任。通过组织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日常小事,关心社区,关心社会,关爱他人,逐步增加小公民意识,同时了解相关的公共政策,以自己小公民的角色立足社会,体验生活。通过这次活动,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意识,张扬公民权利,呼唤公民责任;同时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学校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学校的积极组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的热情参与让我们感受到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魅力,也得到了一些收获。

1.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拓展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渠道。2.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转变了德育教师的教学理念。3.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了参与学生的综合素养。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的广泛性、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的专业性及交叉性等特点。我校教师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方面,缺乏相应的活动经验和完整的专业训练,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常常有不到位的现象。为了保证今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需要在教师培训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可以选派热心于实践活动、有专业特长、具有奉献精神的班主任及德育教师到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进行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更多的活动;

二是请有丰富经验的指导教师来校,给所有的班主任和相关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让教师在培训中以学生的角色走进活动,从理论到实践都亲身经历体验。让教师不仅掌握了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步骤和方法,更增强了公民责任意识,对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充满热情。

下载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大力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许耀桐 【该文章阅读量:91次】【字号:大 中 小】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命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

    公民意识

    怎样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意识即是公民对自身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应履行权利和应承担义务的自我认识。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包括国家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平等意识、权利与......

    浅谈大学生如何建立世界公民意识(范文)

    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 摘 要:近代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的沟通和交流达到空前的水平,地球村模式已经形成。我国顺应全球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以敞开......

    增强公民意识教育讲话稿

    增强公民意识教育讲话稿 王世友 一、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每年我都很期待新生入学,因为我又看到了一批更加年轻的面孔;每年我都想再年轻一岁,希望我们不要有太宽的代沟。然而,......

    公民意识教育活动总结

    长布镇蒲江小学 公民意识教育活动总结 (2009—2010学年) 公民意识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合格的社会公民应该具备健康的公民意识,即认清自己的权利、义务和应履行的社会......

    “公民意识教育”活动方案(推荐)

    高二级(31)班“公民意识教育”活动方案主题:中学生做好公民意识 一、活动背景: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学科......

    思想品德:更加关注公民意识教育

    思想品德:更加关注公民意识教育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热点问题访谈 ●访谈嘉宾朱小蔓本刊记者施久铭 凸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记者:我们注意到,《义务教育思......

    增强公民意识教育讲话稿

    增强公民意识教育讲话稿 王世友 一、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每年我都很期待新生入学,因为我又看到了一批更加年轻的面孔;每年我都想再年轻一岁,希望我们不要有太宽的代沟。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