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孝爱文化植根校园
让孝爱文化植根校园
德育特色工作汇报材料
一、引进来。
(一)孝文化是什么
在传统中国社会和文化中,孝具有根源性的重要作用。孝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是整个中国文化的首要精神。“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儒家经典非常推崇孝。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社会就是以孝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孝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将其精华内化为当代青少年的自觉意识,使当代青少年形成“孝”的观念,对于加强与改进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是我国提高青少年人文素质的迫切需要。
(二)必要性
在学校开展孝爱文化教育,打造以“孝爱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发扬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培养广大青年学生对长辈们的敬养意识,有利于培养他们尊重父母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与艰苦朴素的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自小养成自爱与关爱他人的美德,有利于他们养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为善的良好素养,有利于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为此,学校努力寻找出德育教育的新突破口和切入点,全力构建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的亮点工程。从教育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大力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孝爱文化,教化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扎深根。
(一)班子建设
为了在学校点亮孝爱的明灯,我校为此专设德育处,并成立了由校长牵头的活动领导小组,合理制定出主题教育方案。做到了领导重视,分工明确,多方参与,齐抓共管。我校孝爱教育立足于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立足于新课改理念引领,立足于中华民族和优秀文化的土壤,立足于学生接受教育的兴趣点;同时,即知识传播与实践行为结合,硬件建设与日常活动结合,实际工作与理论研究结合,做到全校师生生人人介入,校相关部门、相关学科介入,领导、处室、团委、学科组、班级等共同参与。
(二)宣传工作
在校园内通过班会、墙报、专栏、广播、网站等进行深入的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氛围,引导师生统一认识,加强了宣传组织工作,精心打造了 “校园文化广场”,广场边建起版报栏,以充当“孝爱文化墙”,向大家介绍我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校园橱窗里经常进行“孝爱文化展览”。班级文化建设也以孝爱为主题,切实将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三)以活动为载体
校园孝爱文化教育,必须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得到教育。近两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1、校内开花
每天的8:20——8:50,学校专设读书时间,供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国学经典,并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孝爱经典朗诵大赛。通过举办作文大赛。同学们在征文中引经据典,诠释解读孝爱与感恩的含义,结合自身体会畅谈父母爱、师生情,交流人生的认识和自己的理想。另外,我们还举办以宣传弘扬“孝爱文化”为主题的书法绘画展览、书信大赛、“感恩、爱心、孝心”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活动。
每个班先后举行“知恩”与“感恩”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父母恩、教师情,并认识到感恩与尽孝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学校不断地发现典型,树立孝爱标兵,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栏各种渠道介绍表扬孝敬父母的典型及其事迹。表扬鼓励的同时及时批评制止那些不良行为,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和道德选择能力,使自发的“行孝”行为成为有意识的习惯,学生孝爱行为实践得以持久。家校牵手,促进家庭孝爱教育最优化。学校和家长因时、因事、因地采取面谈、电话、“校讯通”网络等形式,不拘一格地开展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孝爱教育效果的反馈,便于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或改进个体教育方式,有利于家长了解并积极参与学校孝爱教育活动,监督并评价学生在家“行孝”实践。
2、校外散香
我们的孝爱主题活动坚持知行一致的原则,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在言行中体现孝爱美德。学校将九集镇福利院作为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在中秋、重阳等节日为福利院老人送节目、送温暖,定期组织学生到红领巾一条街清扫街道,还为特困生、重病师生进行爱心募捐。通过各项孝爱文化活动的开展,广大学生领略了孝爱文化的底蕴,深化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建设成就;培养了尊敬长辈、关爱他人与热爱祖国的热情„„
三、培土强根。
如今校园内干净整洁,秩序井然,拾金不昧的现象层出不穷,同学们懂得珍惜父母辛勤的劳动,懂得体谅和关爱他人。孝爱文化已在全校学生中入口、入耳、入脑、入心,孝爱美德已自觉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此间不少学生自觉把这种孝爱精神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实际动力,在孝爱教育实施阶段,不仅校内刻苦学习的氛围更浓,而且讲文明、讲礼貌、团结互助、尊敬师长等现象蔚然成风。在家庭中,学生孝敬长辈、体谅父母的行径也逐渐多了起来,不少家长对于学校的孝爱教育大加赞扬。作为德育工作者而言,学生德育之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我们还将为之而努力。
1、孝爱文化课堂建设
后期我们致力于建设孝爱特色文化课堂。专门安排一间教室作为孝爱文化传播的固定场所,配备电教设备展播关于孝爱题材类的优秀电影、微电影、十大孝子颁奖晚会等视频资料,并邀请先进人物讲座,安排老师在正常的学习之外负责孝爱文化课堂。编撰孝爱文化校本作为课堂教材,普及孝爱文化。
2、校园德育文化成果展览室建设 专门建立校园德育文化成果展览室。一来为学校德育工作留存相关资料提供便利,二来也可作为学生德育场所,供参观学习之用。其内容包括各项比赛的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历次比赛优秀作品,师生帮助敬老院和孤寡老人等照片资料等。
孝爱教育实践,让我们深深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要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我们要加强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帮助他们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把青少年培养成孝、仁、义、忠、信的一代新人。我们还应该把孝爱教育作为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熏陶,持之以恒,使年轻一代成为孝敬父母、热爱国家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这是我们德育工作始终追寻的目标。让孝爱文化植根校园,并发扬光大,我们一直在努力!
附相关照片: 班级文化建设:
孝爱社会实践:
XXXXXX小学 2013年12月15日
第二篇:让孝爱文化走进校园
让孝爱文化走进校园
王坛镇中心小学 喻菊萍
在传统中国社会和文化中,孝具有根源性的重要作用。因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为孝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更是奠定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孝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是整个中国文化的首要精神。“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儒家经典非常推崇孝。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社会就是以孝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孝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将其精华内化为当代青少年的自觉意识,使当代青少年形成“孝”的观念,对于加强与改进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是我国提高青少年人文素质的迫切需要。现在的青少年成长于社会转型的矛盾多发期,他们虽然接受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知之甚少,由此而造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以孝爱文化为核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孝爱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全校师生中持续深入地弘扬孝爱文化,由此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等方面
一、了解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
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孝道文化,其中有值得继承和弘扬的东西,也有必须加以抛弃的糟粕部分。本文从“孝”的最基本的意义上来吸收传统孝道文化中的精华,并加以继承和弘扬。总的讲,其主要方面有:
(1)要保全身体
《孝经•开宗明义章》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保全身体以至发肤,是孝行的起码要求,是最初步的践行孝道。敬养父母以保全身体为前提,孟子对此点有如下论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这里的意思是若是毁伤身体,自身残疾,就不能尽到敬奉父母的责任;即使身体健全,但品行不端,名声有损,也是尽不敬养父母的职责的。因此,全身是事亲的前提,而全身又是为了更好的敬养父母,实现孝道。保全自己的身体还有更深层的意思,那就是不要便自己生病,更不能陷自己于不义而使父母担惊受怕,也就是说保全身体、保全名望是为了不要给父母增加精神负担。朱熹注:“言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惟恐其有疾病,常以为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不孝乎?”孔子曾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2)要敬养父母
敬养父母即是“敬爱”、“奉养”父母。儒家倡导对父母首先要“敬”。古之人有言曰:衣与!缪与!不女聊。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何为而无孝也?’如果对父母的行为不恭敬,言语不和逊,面色不柔顺,即使早起晚睡,耕耘栽种,十分辛苦劳累来奉养父母,也不会成为孝子的。孔子还在回答子夏问孝时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里是说,如果只养活父母,对父母不尊敬,即是每一顿都给他们酒肉吃,也不能算做到“孝”。孝顺不但要奉养,更要尊敬。这种援“敬”入“孝”的思想,拓宽了孝道的内涵,使一般的亲缘血亲关系规定上升为规范化的道德情操。
(3)要“承志”、“立身”
“承志”是指子承父志。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儒家提倡的孝的内容之一。孔子认为,继承父志是“孝”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逝世之后要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对父亲志向和优点长期坚持下去,就可说是做到“孝”了。一个尽孝道的人应该继承,弘扬父辈们的美德。陆游的《示儿诗》说明,陆游希望他的后人一定要实现国家的统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种充满高度爱国热情的父志,是完全应该继承的。当然,社会生活是多样的,不一定每个人的父母都留遗志要求儿女们去完成,但是,有的父母确实有未完成的事业,需要儿女们去完成,这是儿女们不能推卸的责任。一般说来,这样的“父志”往往都是大事情。有大志留给儿女们去继承的人,他一般是大有利于国家的人。
所谓“立身”,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之终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立志,要有自己的理想,要为理想而不断地、勤奋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要磨练自己的意志,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要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使之保持健康,这是造就一番事业的基本条件。儿女有了事业上的成就,父母会感到高兴、光荣与自豪。凡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人,给父母带来了荣耀,这也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相反,走入邪途,身陷囹圄,不顾父母之养,也给父母精神带来沉重的负担、耻辱,使父母感到痛心疾首,这就是大大的不孝了。古人说的人生“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也应该是我们当代人的价值追求,也是对父母应该奉行的孝道。
(4)要“谏诤”
古人主张子女要顺从父母,但不是绝对的服从,父母有过错时还得要谏诤。《孝经》专列《谏诤章》,可见,《孝经》是坚决反对盲目地顺从父令,在父母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反而应该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而合于义。父母与子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父母有不对之处或错误之处,要子女提出来。服从的只能是道德、法律与真理,如果父母做了不道德的事情,犯法的事情或者与常理相悖谬的事情,一定要进行劝谏,劝其改正;否则,无原则地顺从使父母陷于不义或违法的境地,就是不孝。社会生活的准则是道德与法律,不论是作父母,还是作儿女,都应该遵守。
(5)要慎终追远
敬养父母与谏诤都是事生的内容,孝的完成还有送死的内容,曾子将其归结为慎终追远。慎终是父母死亡的丧葬作为,追远是父母死后的祭祀仪礼。《孝经》专列《丧亲章》,置于全经文末。孔子认为“事死”有两个方面:一个葬之以礼,一个祭之以礼。孔子主张“三年之丧”,主为其是“天下之通丧也”。他把“祭祀”作为治理国家的大事之一,认为祭祀的核心是要“敬”,要“祭思敬”,做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慎终”是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即装殓、埋葬必须以诚信的态度对待,不要有后悔;“追远”,要以恭敬的态度进行祭祀。这样,民众的德行就自然归于忠厚了。孟子认为,在安葬自己的父母的用度上,要与自己的财力相当。他说:“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心”,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儒家的“慎终追远”里的那些繁琐的祭祀仪式及带迷信色彩的祭祀活动,今天已经不宜提倡了,但是采取适当的文明方式追念先辈,对那些对国家、民族有重大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发明家以及民族英雄,在他们的诞辰时,召开纪念大会,表示对他们的追念仍是有意义的。对于父母和亲人的追念,也是应该的、必要的。
二、结合乡土实际,让孝爱文化走入校园
王坛有舜皇庙,舜又是一个大孝子。根据这一实际有利情况,开展多种活动,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了解舜的孝顺事件,舜皇庙的建造历史以及舜皇庙里的建筑等,多方位的引领学生感受孝,体验孝,学习孝。
三、营造孝爱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孝爱教育
2008始,学校抓住新校园配套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校园廊文化、庭院文化、书香文化,并着力结合孝文化建设,传承中华民族的孝心美德。教学楼的各层走廊上有序地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我国古代二十四孝图”,张贴着古今中外名人的孝爱故事、名人论孝、孝与经济、孝与教育和校园孝爱之星等内容。校园绿化带里的校徽图案,各班班级特色中队角等,无不渗透着浓郁的孝爱文化气息。优美的校园不仅给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而且让孝爱传统和美德时时处处净化着学生的心灵。
三、广泛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深入领会孝爱文化的内涵
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立足于体现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立足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立足于中华民族和乡土优秀文化的土壤,立足于学生接受教育的兴趣点;将乡土孝爱文化教育纳入到教学与研究之中。学校结合各学科的性质先后多次举办过以宣传弘扬“孝爱文化”为主题的“书画展览”、“文艺汇演”等活动,让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融入。这样,孝爱教育的内涵,即孝敬长辈、尊师亲贤、互助友爱、知义明礼等,不知不觉地植入到每一名学生心中。
四、开展孝爱主题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校利用各种机会,大力开展孝爱主题教育,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在言行中体现孝爱美德。每学期,学校都要利用校广播、校报和班会进行宣传,举办以孝爱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栏、黑板报、书画等评比活动,同时结合升旗仪式、节日庆典、时政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孝爱教育。此外,学校还抓住各种机会,开展各种类型的孝爱教育实践活动。学校以地域文化为依托,放大教育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如在每年的九月二十七去祭奠舜皇,追思先人孝贤情思,此外,学校还要求学生每星期天多为家长做些家务活,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教育、自我能力提高的广阔平台,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教育中强化了道德意识,增强了自身的行为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
值此新风兴起之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适逢其时,引导广大青少年孝于家而忠于国,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我国《中小学生守则》第7条要求学生“孝敬父母”。《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27-30条,具体要求学生与父母沟通,“尊重父母的意见和教导”;接受父母的监护;“体贴帮助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心照顾兄弟姐妹”;“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这些规定有“孝”也有“悌”,还有行为方式的提示,隐含着学生长大成人,要恪守孝道、为父母养老送终的思想导向。为此,应指导和组织学生:
1、积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优良资源,联系《守则》和《规范》,懂得孝思、孝情和孝行的意义,反思自己对父母、长辈的期望和关爱,自己为父母分劳分忧情况,提升精神境界,主动行孝,做父母的好孩子;回顾求学以来的精神状态、发展状况,反思是否珍重父 母之教、师长之诲、同学之谊,敬业乐群之得或者疏怠嬉戏、扰人自扰之失,从而正身
养德、励精广才,做学校的好学生;理解国家、社会的要求与关爱,检阅自己的社会行为,思考自身价值,从而立大志、养大气,规划人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优良的行为习惯,做振兴中华的好公民。
2、认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增进智慧,持恒历练。当代社会是民主法制社会,公民 的人身、人格权利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宽容与合作。从家庭到社 会,人的自由,人际间的责任和利益关系,国家都有一系列的法律规定,法律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要靠自觉。人的一生,家庭、社会角色虽然在不断地变化,可是人们在行使权 利的时候都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在相互交往中既要遵从社会规范,又要发挥个性优势。发扬古道,学习他人,可以获得良好的启示,又要与时俱进,善于继承和创新。如看了 公益公告“洗脚”内心震动,想到要在生活细微处慰悦父母,而父母未病未老,需要儿 女天天去洗脚吗?如果知道父母艰辛,自己该做些什么呢?学会行孝,重在闻一知十,乐为不辍,而不是一曝十寒,应当持之以恒,养成道德,以担当重任。
3、躬行实践,从自己身边做起。坐着谈不如起来行,道德养成必须经过真诚的道德实践。知荣辱,养正气,树新风,尽责任,要从日常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做起,集善成德,集跬步以成千里。写一偏文章,呼几遭口号,信誓旦旦,知而不行,不是真知;做正事,做好事,原属本分而夸夸其谈,故意以善示人,乃非真善。行孝并推而广之,应当是发自内心的需要,成为自觉的责任和义务。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组织引导学生少而学,壮而行,终生以之,这样才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才叫素质。
虽然校园孝文化建设时间不长,但是学校的孝爱文化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孝爱文化已在全校学生中入口、入耳、入脑、入心,孝爱美德已自觉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此间不少学生自觉把这种孝爱精神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实际动力,在孝爱教育实施阶段,不仅校内刻苦学习的氛围更浓,而且讲文明、讲礼貌、团结互助、尊敬师长等现象蔚然成风,在家庭中,学生孝敬长辈、体谅父母的行径也逐渐多了起来,不少家长对于学校的孝爱教育大加赞扬。《孝经》中所讲的五等人之孝,从其宽泛的意义上讲,也就是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职业的人只有尽本分,努力工作,做出成绩,这都是孝了。这和我们今天所讲的爱国主义要落实到每个人的实际工作中去,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而尽心竭力的含义是一致的。故而,孝文化有助于当代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短短的孝爱教育实践,让我们深深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要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我们要加强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帮助他们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把青少年培养成有孝、有仁、有义、有忠、有信、有文化的一代新人。我们还应该把孝爱教育作为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熏陶,持之以恒,使年轻一代成为孝敬父母、热爱国家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第三篇:让文化自信植根于心
让文化自信植根于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在当今时代,信息获得渠道众多且便捷,各种思潮文化交织,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导致不少青年和群体盲目崇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知半解或以点带面,更有甚者受到某些别有用心的大V或媒体的错误诱导,对我们的优秀文化和革命先烈误读、曲解或污蔑,产生盲目自卑和不自信。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国家强盛,则文化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为此我们更应该让文化自信植根于心,做文化自信的捍卫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做文化自信的捍卫者就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根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生活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长盛不衰,就在于中华传统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的独特品质。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做文化自信的传播者就要传承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无论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还是延安精神,抑或是“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华文明在特定历史时空下的具体展现。红色革命精神,不仅是5000年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上独具时代意义的一环,还是我们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依托。
做文化自信的践行者就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这些宝贵精神财富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升华,是中华优秀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深度拓展和集中展现,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表达和意义建构。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
第四篇:孝文化校园
义堂中学2018-2019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教育----“孝德校园”
儒家道:百善孝为先;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原则,曰:“孝,德之本也”。我们历代祖先,在创造中华文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家道、家教、家风、家业,养亲、事亲、尊亲、悦亲等为主要内容的孝道传统,集中展现了仁爱、责任、礼敬、勤劳、奉献等等核心的伦理规范与道德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孝文化已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淡化,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安闲舒适的环境中,在家受到老人和父母的“宠爱”,在学校受到教师们百般呵护,在社会受到国家和政府的保护。他们很少受挫折,不懂得感恩,自私自利,道德严重缺失。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孝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当今社会正面对各种不讲亲情、不讲道德,只讲金钱与竞争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加强未成年人“孝德”乃至中华美德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成为国家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工程。
学校是青少年德育的主阵地,如何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眼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校举行了一系列开展孝文化进校园活动。
1、大力宣传发动,营造孝文化氛围
学校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孝敬图画的同时,要求各班办一期以孝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制作一期关于孝文化的手抄报。学校全面宣传孝知识,充分营造孝氛围,提高孝意识,一方面培养学生们的文明礼仪行为意识,另一方面激发孩子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思想,在校园里全面掀起了学习实践孝善的热潮。
2、修建孝文化校园,构建靓丽风景线
在校园环境建设打造孝文化阵地,在学校操场走廊墙壁上,是精选的《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等孝德经典篇目;班级廊道,一个个孝德小故事、一则则孝德名言令人目不暇接,展示古今名人的典故、格言、学生的感言等,使学生在校园各个角落都能受到孝文化的熏陶。学校要求广大师生观看后,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并进行评比展览。
3、举行“双十佳”演讲赛,增强孝善意识
为了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孝善意识,学校可适时举办了“孝善演讲赛”。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谈出对“孝”的初步认识,并把孝贯彻到自己今后的生活中,以孝心对待父母,以善心与同学相处;真正把孝文化落到实处。并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与,以提高教育效果。
利用各种节日广泛开展活动。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教师节、八月节、感恩节等,开展主题班会、歌咏、朗读、演讲、讲故事、绘画、致xx一封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儿等活动(一些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教育效果会更好)。
4、开展孝敬大行动,提高共同参与
学校开展孝敬大行动,倡议广大师生行动起来,人人做一件孝敬的事。学生在校孝敬师长,为老师献上一束花、送上一句祝福;在家孝敬父母,为父母洗一次脚、吻一次脸颊。各班召开“算算经济帐,感谢父母恩”主题班会;开展“帮父母做一件事、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少花一元钱”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深深地感染着每一名学生,震撼着师生们的心灵,使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孝”文 化的理论和内涵,同时深刻领会到今天开展工作感恩教育,重塑孝道理念对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5、收集整理身边孝故事
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常抓不懈(尤其是政治、语文等学科)。另外,大力开发“孝德”校本课程,可利用学生收集古今中外的关于孝德方面的人物和故事,这种收集的过程也是大家受教育的过程。
6、家校结合、共同打造“孝”园文化
开展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家长座谈会、讲座、亲子共读等活动,提高家长的素养。在孝文化建设中,发挥家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很重要。如果家长不能言传身带,就会大大弱化学校的教育,就会起到5+2等于零的作用。
7、评“孝”星活动
在学生中,评出“孝”星,以激励其崇尚孝文化、孝敬父母的光荣之举。
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就是说只有你有了基本的道德修养后,才开始“学文”。试想:一个学生,如果懂得如何孝敬父母、懂得如何尊敬师长,这样的学生,怎么会不优秀呢?还有什么不能教化呢? 总之,自从我校开展“孝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学生明白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爱老如爱子,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爱护明天的自己。同时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了人与人的真情,感受到校园活动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篇:校园解说词(孝文化)
责任石
各位领导,大家好:
您首先看到是我校的校魂。“责任”代表着我们石小人想干事、能干事、真干事的决心,它象征着我校有一位有责任心的校长,有一批有责任心的教师,更有一群像我一样有责任心的学生。就是因为“责任”二字让我们懂得: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树立良好的形象,播下行动,收获习惯;培育性格,造就命运。此时我们心中已奏响前进的号角,那就是“谨记责任,打造石小之魂”。
请各位继续向前走,参观我校24孝文化墙。
儒家“五常”文化解说
各位领导,大家好:
儒家“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之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众所周知,“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是“五常”之首,我校的儒家“五常”文化就是告诉人们要与人为善,博爱万物。同样要做重义轻利、见义勇为的人;做谦恭礼让、遵规守纪的人;做发奋读书、博学求知的人;做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的人。总之,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当今社会很有效的正能量。
请各位继续向前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解说
各位领导,大家好: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我校针对学校实际,在广大师生当中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是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着手,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真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使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孝敬感恩、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请各位继续向前走。
二十四孝文化解说
各位领导,大家好: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但归根结底,道德是这个文化的核心,而“孝”德是这个核心中的核心。百善孝为先,以孝行天下。也就是说父母乃人之本,人乃以孝为先,孝为德行之门,德为成事之本。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论语》、《孝经》中也有专门讲述孝德的语句。孝敬父母是对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是做人最基本的感恩行为。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之人,都是大孝至爱之人。在现代社会中,孝,更是安身立命之本。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更谈不上用真诚去对待他人。我校的孝文化就是要求全体师生深入了解这二十四个感天动地的故事,从而做一个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人。
请各位继续向前走。
亲尝汤药
各位领导,大家好: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是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辑录而成。《二十四孝》中 “亲尝汤药”,讲述的是汉代文帝的母亲常年生病,一病就是三年,文帝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地亲自照顾,给母亲服用的汤药,他要没有亲口尝过才让母亲服用。他以仁孝之名闻天下。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
请各位继续向前走。
“行佣供母”解说词
各位领导,大家好:
你现在看到的是二十四孝中的“行佣供母”,它讲述的是东汉有一个人叫江革,少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江革不幸遭遇战乱,他背着母亲到处逃难。其间多次遇到匪盗,有人想劫持他入伙,江革就哭着哀告说有老母年迈,无人奉养,匪盗见他孝顺就不忍心杀他。后来,他几经辗转,穷困得连鞋子都没有了,便为别人打工挣钱供养母亲。江革行佣供母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多么恶劣的环境,都不能改变我们孝敬父母的赤诚之心。
请各位继续向前走。
“乳姑不怠”解说词
各位领导,大家好:
你现在看到的是二十四孝中的“乳姑不怠”,它讲述的是孙夫人因为年老,牙都掉光了,没有办法咀嚼食物。儿媳每天一早就跑去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这样数年如一日,因为媳妇的细心照料,长孙夫人的身体非常健康。长孙夫人临终前召集全家老小,告诫他们说:“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儿媳的,只是希望子孙后代的媳妇都能够和她一样孝顺,这样就心满意足了。”后来果真应验了长孙夫人的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怎样对待父母,她的子女就会怎样对待他。请各位继续向前走。谢谢大家来我校参观指导工作。
“弃官寻母”解说词
各位领导,大家好:
你现在看到的是二十四孝中的“弃官寻母”,它讲述的是宋代朱寿昌七岁时,生母被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后来,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用血书写下《金刚经》,于是走遍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宁可丢弃高官厚禄,也要孝敬父母。说明世界上没有比孝敬父母更重要的事情。
谢谢大家来我校参观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