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民族优秀文化深深植根学生心田
让民族优秀文化深深植根学生心田——我校创建传统文化教育名校的做法与经验
我校背靠国家森林公园梧桐山,面向美丽的大鹏湾,占地9800m2,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5人。学校现有教学条件优越,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善,每个教室及功能室都有配套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素质高,64名教师中62 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小学高级教师44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是盐田区小学中第一所省一级学校。
我校1987年建校,二十多年来一直秉承“两全”、“两特”的办学思想与理念。“两全”为关爱全体、全人教育,教育实践中表现为关爱全体学生身心健康,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师生人人发展。“两特”指个性特长、特色品牌。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方面,学校充分利用师资优势和第二课堂时间,根据学生潜能和兴趣爱好培养个性特长,并出台了《田心小学学生个性特长考评方案》,制订了25个项目3个等级的考评标准,覆盖所有学科,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认定提供制度保证。在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方面,我校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切入点,以书法教育、字理教育及蒙学、经典颂读教育为抓手,通过常规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与语文教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机结合来实施。我们的基本认知是:通过书法教育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通过字理教学,让学生追溯汉字的起源,懂得汉字的文化意蕴;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办学理念指导办学实践,二十余年来我校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学校办学业绩突出,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并先后荣获全国写字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广东省书法教育名校、广东省书法教育先进学校等称号。我校创建传统文化教育名校的基本做法是: 一、二十年如一日,铸造书法教育品牌 我校书法教育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全国中小学掀起了推进素质教育的热潮。在此背景下,学校领导审时度势,根据学校师资和生源实际,果断选择了写字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1993年,学校先期开办了2个写字教育实验班,安排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王耀中老师任实验班教师,每周每班开设写字课两节。一学年下来,这两个班的学生不仅写字有了显著的进步,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有很大的改善。通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学校领导认识到:书法教育具有开智育人的功能。开展书法教育不但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还可以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塑造学生细心、坚韧的品格。以书法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不仅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对于促进学校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于是,1994年9月,学校全面铺开写字教育,并从此走上了写字教育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四方着手,精心组织
一是制订方案。在经历校长酝酿提出、行政讨论研究、教师座谈议论、专家咨询论证、主管部门认可备案等过程之后,学校将书法教育(最初为写字教育)确定为办学特色项目。为此,学校制订了《田心小学校本培训三年规划》,《田心小学写字教育三年规划》以及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随之在全校师生员工和家长中进行了广泛宣传,形成了各方共识。
二是健全组织。写字教育周期长、见效慢,要长期坚持比较难,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建立管理措施是实施书法教育的保证。对此,学校成立了写字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成立了写字教育教研组,由副校长任组长;成立了写字教育年级督导组,由课题组副组长任组长。这三个组,保证了我校写字教育从校级到年级再到班级的层层落实。
三是提升师资。开展书法教育并使之成为办学特色,教师的积极参与是重要保障。有教育思想,才会有教育行为。学校认为:每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活的字贴,教师的书写是学生无声的榜样。因此,学校采用多种形式,抓好教师三笔字的训练。一是请王耀中、张广胜等老师定期开书法讲座;二是规定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教师,每周必交一定的书法作业,抓好每周粉笔字展示和天天练的示范;三是组织教师到书法教育先进学校取经学习。通过这些工作,教师的书法教育意识增强了,书法教育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水平、书写习惯成为了所有教师的共同责职。
四是面向全体。培养每个学生书写兴趣和书写习惯是书法教育的落脚点。我校的书法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论优秀生、后进生,都一视同仁。全校教师牢固树立为学生的服务意识,坚持不懈地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具体采取了以下举措:
1.切实抓好“双姿”训练。教师通过出图示,编口诀,提要求,查落实,同桌通过互相提醒,学校通过突击性检查登记等办法,强化双姿要求,全体教师齐抓共管;
2.坚持常规写字训练。①时间安排:在每周一节写字课的基础上,全校统一安排每天下午上课前(2:20—2:35时)15分钟的时间练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②管理措施:学校写字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巡视并做好登记;班主任进到教室,对学生进行示范、指导,评价,将优秀作业在班级展示。年级长、课题负责人将优秀作业在年级、校级展示。学生将书写小星星积分,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集中奖励。③书写内容:生字、成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等。
3.分级别(班、年级、校级)进行书法活动(比赛、表演、观摩、作品自我介绍),按各赛期组织参加各级书法比赛,举办书法主题活动。
4.对于书法爱好者,学校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成立毛笔书法兴趣班,由书法教师授课,培养毛笔书法人才。
5.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写字考级,颁发级别证书。
6.建立书法教育奖励制度。学校每学期评选优秀写字班级,双姿示范班;对学生用积分制进行分层奖励,定期颁发奖状、奖品;在校报上设置书写小擂台,定期进行评奖。
(二)四大举措,优化氛围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行书法教育,自然需要一个墨海书香的浓郁氛围。在营造书法氛围方面,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开辟校园书法长廊。学校书法教师精心临摹了历代书法名家的名贴,学校将其在二楼大厅展示出来;学校求得了省、市书法家墨宝,将其在一楼大厅展示出来;学校还将师生的练习作品将其装裱,在各层走廊展示出来;学校还特别将王耀中老师的作品,辟出专廊,在一楼走廊大厅展示出来。
2.三级展示,周周更新。“三级展示”是指校级、年级、班级将收到的学生优秀书写作业,进行展示,每周更换一次。凡被展示的作业,学生都可以得到一枚“书写小星星”。学生如果积累到了十枚小星星,就可以换取一份奖品。
3.举办书法教育系列活动。2004年12月,我校成功举办了田心小学首届现场硬笔书法大赛。2005年6月,举办田心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共展出600余件书法作品。2006年6月,我校成功举办区域性写字教育观摩研讨会。2006年、2007年,我校连续两年成功承办第7、8届深圳市读书月“新华杯”小学生现场书法比赛盐田赛区的现场比赛。2007年6月,我校与盐田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联合举办庆香港回归10年联展。2008年5月,我校成功承办深圳市首届中小学书法教学研讨会,深圳市教育局唐海海副局长、市书协卢绍武主席、省教育厅教研室、深圳市教育局、市政协文史办及盐田区教育局有关领导和全市各区美术教研员、部分学校校长、美术、书法老师300多人参加,对我校书法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
4.开拓书法教育大课堂。学校利用田心小学校报,开设写字教育专版,推介书法教育信息,发表师生作品,设立书写小擂台,推动学生参与书写竞赛。学校与社区密切联系,邀请家长,社区书法爱好者等来校参加学生书法活动。每年春节前夕,学生为社区居民义务书写春联,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四项研究,引领突破 教研是教育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书法教育既古老又年轻,更需要进行科研,只有以严肃的科学精神进行书法教育教研活动,才能促进书法教育的理性化,才能挖掘出书法教育的深刻内涵,探索出书法教育的育人新路子。因此,我校注重以书法教育为课题,开展了系列扎实研究。
一是关于书法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研究。为此,我校制订的书法教育研究目标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法则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养成循序渐进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勤学苦练的精神,加强学生文化艺术和道德情操的修养,使学生接受美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简而言之,“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我校拟订的书法教育研究内容为:①不正确执笔姿势原因的分析研究; ②如何培养学生的习字兴趣的研究 ;③字理解字与写字的研究;④写字教学育人功能的研究; ⑤提高学生习字水平的策略研究; 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写字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⑦低、中、高年级写字评价体系的研究。
二是关于书法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我校重点研究不同年级的学生书写特点及上课状况,设计不同的上课模式,以适应不同年级的学生。
三是关于书法教育评价体系及标准的研究。①研究制定了学生“双姿”合格的标准。要求全体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书写兴趣、姿势及技能,不管上什么课,只要学生提起笔来,都要认真做好纠正工作,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写字的“双姿”都合格。②研究制定了教师三笔字书写达标考查方案。③研究制定了学生硬笔字等级评价标准。④研究制定了写字优质课评价标准。每学期定期检查或随时抽查相关指标落实情况,特别是对起始年级学生的写字“双姿”,做到了天天检查,及时纠正。
四是关于书法教育校本课程与教材的研究。校本课程的实施除了师资、课时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校本教材。2001—2002年,学校组织王耀中、张广胜两位书法教师,在比较优劣、博采众长的前提下,编写了一套《硬笔书法》校本教材。这套教材,以课标为依据,注重趣味性与互动性,从笔画、偏旁、部首、独体字、合体字,词组、句子到硬笔书法作品的书写,编排有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每一课分两页,第一页有七个区域,有知识讲授区、范字区、操练区、补写区、范字摹临区、当当小医生及才华展示区,第二页为例字临摹。每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书法家的小故事,学生硬笔,毛笔字作品,以及古代书法名作欣赏。这套校本教材信息含量较大,训练讲究科学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004年9月,学校因应王耀中老师退休的实际,成立了新的写字教育研究课题组,由张广胜老师全面负责,对原《硬笔书法》教材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将原来一学期一册改为一学年一册,教学内容基本不变,却大大地节约了教材的成本。课题组负责人张广胜老师夜以继日地工作,一笔一画,一丝不苟地书写了《硬笔书法天天练练习册》1—24册。目前,学校共编写了两套共30册的写字校本教材。2005年9月,全校学生全面启用《天天练》练习册。
通过以上工作,我校以书法课为龙头,以班主任为督导,以各科教师为辅助,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构建了书法教育的实施机制,在全校范围内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开展书法教育,逐渐形成了“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良好校风。学校书法教育成效突出,在深圳市、广东省来自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界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先后被各级表彰为书法(写字)教育示范学校。
二、开展专项实验,字理教育贯穿语文教学始终
识字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识字教学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要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实践证明,字理识字是实现这个意见的比较科学的识字方法。
什么是字理识字呢?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从造字的角度进行识字的方法。字理识字教学,就是在充分挖掘汉字构成理据或发展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兼顾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入手,深入浅出地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我校从2004年开始进行字理识字教学实验。实验初期,我们碰到了许多困难,如:教师普遍缺乏文字学知识,没有参考工具书,教学时缺乏必要的辅助材料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购置参考书,边教边学,教学相长。
学校先后给语文老师推荐了三本比较权威的字理识字工具书:全国字理识字教学专家黄亢美老师的《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杨洪清、朱新兰老师的《快速识字字典》;周瑞瑄老师的《汉字形义详解》。学校要求语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在生字教学前,一定要翻阅生字的相关解释。
(二)开展校本培训,聚焦课堂,研修结合。
结合汉字文化教育课题研究,我校语文科组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如举行字理识字教学讲座,组织语文教师进行字理知识测试。通过培训、测试,使我们的老师具备基本的字理知识。
(三)加强教学研究,自编手册,自编课件。
为了更好地服务低学段学生的生字教学,我校对1—3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生字进行筛选,将需要讲解字理知识的生字制作成课件,编写了《字理识字教学手册》和《字理识字教学课件》。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单册教材的编写,预计下学期可以全部完成。相信有了配套的手册和课件,老师们进行识字教学会更加得心应手。
(四)开展教学测评,督促检查,落实成效
平时,我们把焦点放在课堂上,通过学校行政推门听课,对字理识字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研究,并总结推广。目前,我们的大部分语文教师,尤其是低段语文教师都能比较自觉地运用字理知识进行识字教学。
三、开展经典诵读,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基新人
如果说识字、写字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起点,那么诵读蒙学等民族文化经典就是我们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高地。没有对蒙学、诸子百家、古诗文的诵读和学习,很难说传承了民族优秀文化,也很难说培养一代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新人。对此,我们的做法是:
(一)精选内容
为了保证诵读内容的科学性,我们挑选了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内容,编成校本教材《经典诵读》1-6册,每个年级一册。学校将《经典诵读》纳入校本教材体系,精心涉及版面,精美印刷,学生人手一册,免费提供给全校学生诵读。
(二)明确要求
明确本项工作由教导处统一筹划,语文教师为诵读活动主要责任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协助;明确。
(三)保证时间
要求语文教师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诵读,由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师利用上课时间,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段落进行诵读,并适当讲解。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在中午课前练完写字后,由书法教师或者班主任带领诵读校本教材《天天练》中的成语典故、对联、古诗以及其他经典诗文。因为有了时间的保证,学生在常规的诵读中基本能熟读成诵。
(四)营造氛围
学校广播室定时播放古典音乐和经典片断诵读,电子屏幕上每天更新播出经典名句,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五)检查督促
学校以行政巡堂和推门听课为常规检查形式。通过巡堂和听课,及时了解各班的诵读质量和进度。李银军校长每学期带头上经典诵读示范课,并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进行推门听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召开相关教师会议,研究经典诵读的基本教学模式。
(六)定期验收
1.验收时间:每学年的第二学期。2.验收内容:一年级:《弟子规》;二年级:《三字经》;三年级:《千字文》;四年级:《笠翁对韵》、《老子四章》; 五年级:部分古诗词、《论语》节选;六年级:部分历代名篇、《论语》节选等。
3.验收阶段。第一阶段:由检查组对各班进行大约10分钟的集体抽背和个人开火车轮背,评选出优秀集体,进行表彰。第二阶段:每班推荐十名同学进行全校性的背诵展示,篇目任选。学校授予展示优秀的学生为“经典诵读特长生”,并分批在中午广播和周一晨会上诵读展示。
以上是我校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做法和所做的具体工作。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教育教学,我们赢得了多方面的可喜收获:
一是实现了教学改革的三个目标。学校构建了适应于新课程所需要的课堂教学方式,真正形成了大语文教育的良好局面;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取得进展;教学水平与效益实现了有效提升。据不完全统计,仅近三年,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书法、字理及国学教育论文10篇,其中李银军校长撰写的《开发校本课程,创建办学特色》在全国《中国名校和和谐校园文化全书》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二是有效促进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校风淳朴,师风优良,学风蔚然,办学行为规范,师生积极向上,多次被评委深圳市、盐田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被评为深圳市书香校园、深圳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
三是有力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学校经过二十余年的辛勤耕耘,传统文化教育之树硕果累累:1996年6月,学校被评为全国写字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12月,顺利通过“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评估验收。2007年7月,出版田心小学《翰墨园》师生书法作品集。2007年7月,黄志兰同学荣获第二届广东省青少年书法大赛一等奖,学校荣获广东省书法教育名校称号。2008年5月,学校23名书法兴趣班学生,远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央视国际网络主办的第五届“墨彩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作品电视网络展评活动现场书法决赛,荣获7金8银8铜的佳绩。2008年,我校学生参加深圳市少先队活动竞赛,展示的《让民族瑰宝照亮学生心灵》特色活动获一等奖。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我校师生参加国内外各项书法及诵读比赛,共获各级各类奖80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383人次,省级奖项63人次,市级奖项355人次。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和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
我们深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是中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增强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让民族优秀文化更深地植根学生心田,我们任重道远。我校将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深水区继续试水,以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驱动轮,推动学校更好地实现特色发展。
第二篇:让文化自信植根于心
让文化自信植根于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在当今时代,信息获得渠道众多且便捷,各种思潮文化交织,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导致不少青年和群体盲目崇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知半解或以点带面,更有甚者受到某些别有用心的大V或媒体的错误诱导,对我们的优秀文化和革命先烈误读、曲解或污蔑,产生盲目自卑和不自信。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国家强盛,则文化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为此我们更应该让文化自信植根于心,做文化自信的捍卫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做文化自信的捍卫者就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根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生活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长盛不衰,就在于中华传统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的独特品质。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做文化自信的传播者就要传承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无论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还是延安精神,抑或是“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华文明在特定历史时空下的具体展现。红色革命精神,不仅是5000年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上独具时代意义的一环,还是我们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依托。
做文化自信的践行者就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这些宝贵精神财富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升华,是中华优秀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深度拓展和集中展现,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表达和意义建构。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
第三篇:让孝爱文化植根校园
让孝爱文化植根校园
德育特色工作汇报材料
一、引进来。
(一)孝文化是什么
在传统中国社会和文化中,孝具有根源性的重要作用。孝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是整个中国文化的首要精神。“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儒家经典非常推崇孝。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社会就是以孝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孝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将其精华内化为当代青少年的自觉意识,使当代青少年形成“孝”的观念,对于加强与改进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是我国提高青少年人文素质的迫切需要。
(二)必要性
在学校开展孝爱文化教育,打造以“孝爱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发扬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培养广大青年学生对长辈们的敬养意识,有利于培养他们尊重父母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与艰苦朴素的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自小养成自爱与关爱他人的美德,有利于他们养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为善的良好素养,有利于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为此,学校努力寻找出德育教育的新突破口和切入点,全力构建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的亮点工程。从教育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大力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孝爱文化,教化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扎深根。
(一)班子建设
为了在学校点亮孝爱的明灯,我校为此专设德育处,并成立了由校长牵头的活动领导小组,合理制定出主题教育方案。做到了领导重视,分工明确,多方参与,齐抓共管。我校孝爱教育立足于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立足于新课改理念引领,立足于中华民族和优秀文化的土壤,立足于学生接受教育的兴趣点;同时,即知识传播与实践行为结合,硬件建设与日常活动结合,实际工作与理论研究结合,做到全校师生生人人介入,校相关部门、相关学科介入,领导、处室、团委、学科组、班级等共同参与。
(二)宣传工作
在校园内通过班会、墙报、专栏、广播、网站等进行深入的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氛围,引导师生统一认识,加强了宣传组织工作,精心打造了 “校园文化广场”,广场边建起版报栏,以充当“孝爱文化墙”,向大家介绍我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校园橱窗里经常进行“孝爱文化展览”。班级文化建设也以孝爱为主题,切实将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三)以活动为载体
校园孝爱文化教育,必须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得到教育。近两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1、校内开花
每天的8:20——8:50,学校专设读书时间,供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国学经典,并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孝爱经典朗诵大赛。通过举办作文大赛。同学们在征文中引经据典,诠释解读孝爱与感恩的含义,结合自身体会畅谈父母爱、师生情,交流人生的认识和自己的理想。另外,我们还举办以宣传弘扬“孝爱文化”为主题的书法绘画展览、书信大赛、“感恩、爱心、孝心”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活动。
每个班先后举行“知恩”与“感恩”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父母恩、教师情,并认识到感恩与尽孝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学校不断地发现典型,树立孝爱标兵,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栏各种渠道介绍表扬孝敬父母的典型及其事迹。表扬鼓励的同时及时批评制止那些不良行为,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和道德选择能力,使自发的“行孝”行为成为有意识的习惯,学生孝爱行为实践得以持久。家校牵手,促进家庭孝爱教育最优化。学校和家长因时、因事、因地采取面谈、电话、“校讯通”网络等形式,不拘一格地开展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孝爱教育效果的反馈,便于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或改进个体教育方式,有利于家长了解并积极参与学校孝爱教育活动,监督并评价学生在家“行孝”实践。
2、校外散香
我们的孝爱主题活动坚持知行一致的原则,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在言行中体现孝爱美德。学校将九集镇福利院作为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在中秋、重阳等节日为福利院老人送节目、送温暖,定期组织学生到红领巾一条街清扫街道,还为特困生、重病师生进行爱心募捐。通过各项孝爱文化活动的开展,广大学生领略了孝爱文化的底蕴,深化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建设成就;培养了尊敬长辈、关爱他人与热爱祖国的热情„„
三、培土强根。
如今校园内干净整洁,秩序井然,拾金不昧的现象层出不穷,同学们懂得珍惜父母辛勤的劳动,懂得体谅和关爱他人。孝爱文化已在全校学生中入口、入耳、入脑、入心,孝爱美德已自觉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此间不少学生自觉把这种孝爱精神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实际动力,在孝爱教育实施阶段,不仅校内刻苦学习的氛围更浓,而且讲文明、讲礼貌、团结互助、尊敬师长等现象蔚然成风。在家庭中,学生孝敬长辈、体谅父母的行径也逐渐多了起来,不少家长对于学校的孝爱教育大加赞扬。作为德育工作者而言,学生德育之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我们还将为之而努力。
1、孝爱文化课堂建设
后期我们致力于建设孝爱特色文化课堂。专门安排一间教室作为孝爱文化传播的固定场所,配备电教设备展播关于孝爱题材类的优秀电影、微电影、十大孝子颁奖晚会等视频资料,并邀请先进人物讲座,安排老师在正常的学习之外负责孝爱文化课堂。编撰孝爱文化校本作为课堂教材,普及孝爱文化。
2、校园德育文化成果展览室建设 专门建立校园德育文化成果展览室。一来为学校德育工作留存相关资料提供便利,二来也可作为学生德育场所,供参观学习之用。其内容包括各项比赛的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历次比赛优秀作品,师生帮助敬老院和孤寡老人等照片资料等。
孝爱教育实践,让我们深深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要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我们要加强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帮助他们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把青少年培养成孝、仁、义、忠、信的一代新人。我们还应该把孝爱教育作为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熏陶,持之以恒,使年轻一代成为孝敬父母、热爱国家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这是我们德育工作始终追寻的目标。让孝爱文化植根校园,并发扬光大,我们一直在努力!
附相关照片: 班级文化建设:
孝爱社会实践:
XXXXXX小学 2013年12月15日
第四篇:让法治文化浸润心田
让法治文化浸润心田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
法治文化不仅有“法治”理念内容所容纳的范围,也具备了“文化”所独具魅力的传承性。法治文化具有渗透性、感染性和趣味性,是开展普法教育最有效的形式。它通过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公民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法制教育,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受教育受感染,使广大公民入心入脑地接收法制教育。
成就扫描:
青海法治文化建设回眸
随着“六五”普法的启动和推进,青海进一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积极营造立体宣传载体和模式,为法制宣传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法治文化建设的“阵地化”“项目化”和“有形化”,使法制宣传教育做到报纸有文、电视有像、电台有声、手机有信、生活有景观,有效增强了法制宣传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扩大了法治文化的受众面。
发挥法治文化导向作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法治氛围。近年来,全省各地区的法治文化活动的蓬勃兴起,繁华街头的法制宣传广告牌,城镇法治宣传一条街,法制书画摄影展览等进入人们的视线;乡村法治文化大院,农牧民法制宣传中心户等大量涌现;各类媒体、电子显示屏、车载电视、网络、手机短信、法制橱窗、法制动漫等一系列法治公益广告和法制文化活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并且融入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
发挥主流媒体宣传作用,利用电视等传播法律知识。近年来,省司法厅不断加强媒体法制宣传,连续数年在电视、广播、报刊上开辟法制宣传专栏,如青海电视台的《法治经纬》、青海广播电台的《生活与法》、青海法制报的《法律七进在行动》等法制宣传专栏,成为群众接受法制教育,获得法治信息的最快方式。
发挥法治广场互动作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最近几年,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利用重要节日、体育文化活动、送法下乡活动,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和纪念等活动,通过举办法律咨询、赠送普法教材、法律知识有奖竞答、法制图片展览、法治文艺演出、放映普法电影电视等形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使群众感受到直观的法治教育。“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开展的集中法制宣传活动,成为普法的盛会、法律的节日,产生了品牌效应。发挥法制书刊辅导作用,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效果。法制宣传资料是传播法治理念、法治精神的最直观的方式之一。过去几年,省司法厅以及各地区、各部门针对不同对象印发了各类法治类书籍,以此引导不同重点对象的法治教育。“五五”普法期间,全省发行《干部法律知识读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读本》三万多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企业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做到了人手一册。省司法厅先后编印《农牧民以案学法读本》、《涉灾法律事务问答》、《远离传销 勤劳致富》、《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资料选编》、《维护社会稳定法律知识读本》、《珍惜生命 远离酒驾》《农村民事案例漫画图解》《青少年安全知识手册》等十多种汉藏文字普法教材八十多万册向基层赠送。目前全省四千多个村(牧委会、社区)、三千多所中小学和一千五百多所寺院设立了法律图书角。“在全省部署开展了两轮普法教材和法制宣传员进入农牧民家庭的法制宣传教育”双进户“活动,动员机关、单位、企业向定点扶贫的地区赠送普法教材并组织宣讲,两轮活动中,有二十多万册普法教材向基层赠送,两万多名法制宣传员进村入户宣讲了法律知识。
发挥法制文艺的引导作用,提高法制宣传渗透能力。近年来,省司法厅组织“新路艺术团”在全省开展法制文艺演出,与西宁歌舞团联合组织举办法制文艺专场演出。近三年来,全省组织了十多场大型的以普法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演出;省司法厅联合湟中县司法局编印了《青海民间曲艺法制演唱集》4万册向广大群众赠送,西宁、海南、海西、海东等地区专门部署开展法制文艺演出活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举办了“柴达木之夏”专场法制文艺演出;化隆回族自治县组织演出治理“枪患”专场法制文艺节目;西宁市社区组建了义务法制文艺宣传队;互助土族自治县“二月二”五峰寺花儿会、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桃花节、乐都县“六月六”曲坛花儿会、平安县“广场消夏文化月”、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中广泛开展法制文艺宣传活动;海南藏族自治州开展了法制文艺作品征集活动;湟中、湟源等县组织民间法制曲艺演唱团进行巡回演出。全省各地区在重要节日和相关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大型法制宣传中都有法制文艺演出活动同时开展。同时,省司法厅组织开展法制文学创造活动,其中法制电视连续剧《不了情》,法制文学作品《非法人生》等文学影视作品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六五”普法启动之年,省司法厅拍摄的十八集青海方言普法宣传系列情景剧《法律与我们同行》,在播放中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谋划“六五”: 法治文化扎根于群众之中
法制宣传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法治文化的魅力?省依法治省办专职副主任徐建锁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法治文化建设需要普法教育做基础。法治文化可以将知识寓于文化思想传播中,从而把法律知识转化成法律意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能够变知识的灌输为精神的崇尚,是法治思想深深扎根于公民的心里,成为自觉的行动和生活习惯。
他认为,法治文化建设要发扬光大,就必须扎根于群众之中,形成雄厚的群众基础。我们青海少数民族群众基本上全民信教。因此,法制宣传与当地民俗习惯相融合,将法治文化、宗教文化、大众文化相融合,提高法治文化的受众和影响力。同时,加强法治理论和法治文艺创作,营造全社会普遍关注法治文化的良好氛围。在法治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理论,更好地指导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加强法治文化的培育,鼓励引导支持法治文艺创作,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法治文化产品。发挥执法机关和专业文化团体、业余文艺团体、各级文化馆(站)作用,贴近法治实践、贴近群众文化生活,以丰富生动的法治文化作品吸引人、感染人、说服人,不断提升公民的法制文化修养,从而形成全社会普遍关注法治文化的良好氛围。
会场内外:
让法治文化浸润心田
“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培育法治文化,其目的就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引导广大群众懂法守法,依法办事,共同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省政协委员石乐生对法治文化的认识颇有自己的理解。
在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怎样加强青海法治文化建设,他开出了“五味方子”:其一,法治文化建设与地方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使法治文化融入到当地百姓通俗、形象的文化活动中,深入宣传法制教育;其二,法治文化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其三,法治文化与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实效性;其四,法治文化与社会资源相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发挥各自的优势条件,构建法治文化传播体系,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效应,打造法治文化示范点,如法治公园、法治一条街等等。其五,培养专兼职宣传队伍,同时在经费上给予保障。
群众喜欢什么样的法治文化?对此,西宁市城西区基层司法行政部门从事了多年法治宣传教育的王女士深有体会。她说,十八集青海方言普法宣传系列情景剧《法律与我们同行》,一集演绎一个法律故事;《农村民事案例漫画图解》,一组形象生动的漫画,解释一条法规„„这种宣传方式很受辖区居民的青睐。某媒体编辑说,多年前编辑的小小说《非法人生》,到现在记忆犹新:青海某贫困县一山村俩兄弟,为讨生活,先是改装车辆,后来在人贩子手中“买媳妇”„„一系列违法的事串起来,弟兄俩的整个人生都是非法的。他希望多看到这样的本地原创法治文学作品。
普法的功能和目的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传播,而是法治理念的渗透和法治文化的深入,更重要的在于法律信仰的建立。法治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入人心,浸润心田。(
第五篇:让爱充满学生的心田
标题:让爱充满学生的心田 ——初中班主任工作漫谈
单位: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初级中学
姓名:冯忠
邮编:445706
地址: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
让爱充满学生的心田 ——初中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说过,“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的天晴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一段历史。”这句话使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神圣与伟大,要想做好教育工作就要用自己的爱去教育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多把爱放在学生身上,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才能使学生对教师崇敬、信任和亲近,以此形成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用慈母般的师爱塑造学生的高尚心灵,用伯乐的慧眼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这一句话一直是我做班主任的座右铭。俗话说:“好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良好的师生语言交流氛围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作为班主任都不能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的语言。班主任如果能经常用激励的话来赞美自己的学生,用亲切的爱来教育学生,必定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 爱比责任更重要
爱是一切的原动力!爱比责任更重要,如果你对一样东西连兴趣都没有,即使我们每天都在强调责任是如何重要,你虽然有改进,但很难做到用你的所有精力去琢磨,去研究,去做到最好。只有当你爱上一样东西的时候,你才会调动你一切的积极和能量去做好它。爱,你可以忘掉了吃饭;爱,你可以不厌其烦;爱,你不怕不懂;爱,你会全身心投入!在这一过程你的精力是最集中的,你会把你所做的一切当作是一种享受,细细品味每一个过程!
“爱比责任更重要”。发自内心的爱比被动的职责更重要。只有用真心,动真情,做实事,走进学生的心,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
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没有被爱过的人怎么懂得去爱别人?老师应该用对学生的爱的实际行动,教会学生如何去爱。心中没有爱的人,怎么能够担负起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建设祖国的责任呢?
从心底里爱每一个学生,爱比责任更重要。爱心,应是我们教育者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温家宝总理曾经在教师节讲过:“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事实上,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干的是良心活,而且是一种孤独的、自我监督的良心活。我们本职工作中是否真正尽职尽责很难准确测量,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我的爱心去工作!我们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师爱”应该是一种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所持有的一种亲近感、期望感和为学生而献身的热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通常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并很乐意接受该老师的教育。因此,教师与学生建立好良好的师生感情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而重要的方法。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二.班主任要“博爱”。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指出:“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积极关心,哪里就根本没有爱。”爱心教育是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教育。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会活得更自信更快乐。面对着一个个所谓“聪明的”、“愚笨的”学生,谁能准确地说出他们当中谁以后最有出息?因此,无论学生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的,我们都应给予足够的爱。对于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学生,我们的爱心要特别表现在锤炼其意志、帮助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方面。对有些成绩较差、有生理缺陷或家庭贫寒的学生,教师的爱特别表现在关心和体贴上,使之摆脱自卑、增强信心和勇气。孔子对学生的体贴入微、关怀备至至今仍传为佳话。《仲尼弟子列传》记载: “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命也夫’ ”。师生之间亲密之情如同父子。颜渊不幸病死,孔子 “哭之恸”。对学生没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对学生要像父母对待子女,医生对待病人一样,用真心实意和浓浓深情融化他们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三.班主任的爱要有“耐心”。
耐心,班主任必备的素质。急性子是做不好班主任工作的。班主任不仅要教书,育人更其主要任务,育人是思想工作,需要的是耐心。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最悲哀的是:学生可以怕你,但并不尊敬你、信任你,当着面一套,背着面又一套。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犯了事,你没有当面抓住他,他生死不承认。在这个时候,我一般采用“冷处理”:用温和的语言先稳住学生,决不高声训斥他,尽量让他减少对立情绪,端正思想态度,进而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对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过程。在每次教育前,我都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教育时,至少要做到在当时他比较服气。没有比较大的把握,我不会轻易动他,因为那样容易适得其反。事实上,学生有时的心理与我们成人不一样,很怪异,让人捉摸不透,这时,我们决不能草率行事。我们应尽可能的用真诚的爱和宽容去感化学生,尽量的找学生谈心,让学生看到自己闪光点,让学生觉得自己并不是垃圾与渣滓。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也许当年我们就是“渣滓”。当年老师教我们的知识已大部分遗忘了,但老师那一次又一次谈心,那一次又一次的教诲可能仍记忆犹新。
有句名言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是爱的传播者,唤醒学生爱的意识,引导学生如何去表达爱,培育学生爱的正能量力。爱是一只点燃的火把,当你用爱心去点燃学生这只心灵火把的时候,你会收获满园成功之果。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学生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学生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我们班主任应该用爱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灵魂影响灵魂,用人格塑造人格。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