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享有汇报材料(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06:2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人享有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人享有汇报材料》。

第一篇:人人享有汇报材料

开拓创新 情系民生

用扎实业绩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南法信镇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汇报

南法信镇南临首都机场,东靠顺义城区,位于北京临空经济高端产业功能区的核心区。全镇11个自然村,7个拆迁村和1个居委会。现有人口29192人,常住人口16450人,其中流动人口12742人,镇域面积20.6平方公里。近几年先后被市、区委评出1个市级文明生态村,7个首都文明村,13个区级文明富裕村。2005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我镇现有持证残疾人为295人,其中肢体残疾150名,智力残疾56名,精神残疾24名,视力残疾31名,听力残疾24名,言语残疾1名,多重残疾9名。现有残疾人协会6个。

残疾人康复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区残联的正确指导下,始终以创建领导小组制定的实施方案为工作纲领,按照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各项规章细则,接受教育、统一思想、履行各项职责,以改善和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为己任,关心残疾人状况,全面提高全镇残疾组织建设工作。为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而做出努力。现将创建工作做一简要汇报: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残疾人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残疾人事业是整个社会发展汇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镇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强镇富民为目标,以临空经济高端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和民心工程。南法信镇残疾人工作得到镇政府及各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关心、理解,支持残疾人为出发点,以帮扶解困为残疾人谋福利为主,结合本地区优势,从残疾人就业难问题着手打造,按多渠道、多形式安排适合残疾人的岗位。全力打造南法信镇残疾人联合会发展的新方向,为残疾事业赋予更高的契机。

我镇领导一直关注着残疾人康复工作,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支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到政府经济发展工作中,成立了以主管镇长为组长、残联理事长为副组长,相关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残疾人社区康复领导小组。根据上级下达的实施方案制定适用于本镇的政策、实施方案、具体措施、标准,及各部门的工作计划。

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及部门,学习创建纲领、政策,并对如何更好的开展创建工作进行探讨和研究。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运行,将达标创建工作指标细化分解,指定责任部门,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到部门工作考核中。

为更好的完成达标创建工作,对辖区内13名康复协调员进行统一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持证上岗。相应建立了例会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我镇在大力发展残疾人全局工作的同时,还大力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将社区康复工作作为民心工程,分别深入到各村、各户残疾人家中。让需要康复的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二、促机构、抓落实,积极开展康复工作

我镇残疾人康复工作,正逐步走向更细致的规范化管理模式。疏 理近几年为残疾人办的实事,干得好事。一是取决于领导重视。二是与基层残疾人工作者辛勤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依托康复资源,加强部门协作,落实各项康复服务。

我镇自2006年起至今,为全镇336名残疾人建立康复需求档案,其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为329名,现已为296名残疾人提供需求服务,服务率达90%。

三年来,累计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以下康复服务:

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6例,为2名下肢截肢残疾人安装了假肢,对20名视力残疾人进行了眼病筛查,其中为3名有配镜需求的残疾人发放了低视力眼镜,为8名残疾儿童分别提供机构康复训练和社区康复训练服务,以上全部康复项目服务率为:100%。免费发放残疾人用品用具共计:147件,对3名视力障碍者进行系统的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对32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需求调查登记。

协调和依托镇域内卫生服务机构及相关部门,为82名偏瘫患者分别进行了肢体功能训练及康复知识指导服务。累计对镇域内85人进行了眼病筛查;累计为各类康复提供转介服务达75人次。全镇建档的精神残疾人56人,有监护人的进行监护的55人,其中走失1人。监护率为98.2%。为11人进行康复服务,包括:对8名低保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免费服药转介服务,对6名低保贫困重度精神病患者办理免费住院手续。定期对镇域内精神病患者进行入户随访,义务上门为患者打针、送药,并且与家属鉴定肇事肇祸责任书,确保安全零事故发生。

三、加强建设,完善体系,全方位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南法信镇残疾人“温馨家园”于2007年成立并投入使用,坐落在南法信镇北法信村村北,交通便利,方便残疾人出行。“温馨家园”占地870平米,房屋19间,镇政府出资50余万元更换原来破旧的房屋。旧窗更换了塑钢门窗、铺设地砖、粉刷了墙壁、天棚吊顶等重新装修后投入使用,院内进行了整修,更增加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

温馨家园内设爱心超市、康复训练室、辅助器具服务站、职业康复劳动培训室及多种娱乐室,是集爱心超市、残疾人维权、职业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和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大型会所。

温馨家园自开放以来,得到众多人的关注。个性化训练针对于不同人群,内设按摩椅、跑步机、腰部按摩器、下肢训练器及适用于偏瘫患者的手指分离器等,日训练人次达105余人,截止目前为咨询辅助器具使用方法及维修情况,进行答疑解难120人余次,其中有15人对各类辅助器具进行租赁使用。

在职业康复劳动培训室,我镇投资7万元购买手工编织中国结和穿珠的原材料,每日每人提供20元餐费,供智力及精神稳定期的残疾人进行职业康复劳动技能训练。在专业老师的指导教学下,从事各种编织手法的训练,通过手脑并用开展有效、有针对性的康复技能训练。使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得到有效地改善,通过团队协作能力,使每一位残疾朋友的在感知、认知上有明显的改观。同时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也更好的发挥南法信镇残疾人康复指导站的作用。

残疾人通过手工编织劳动康复训练后,能有效解决残疾人本身看待事物价值观念的转变,提高残疾人整体素质。残疾人手工编织康复训练实际上就是让残疾人主动去接触不同事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 价值所在,带动残疾人爱劳动、有上进心,经过训练后还可以带动周围的残疾人参与其中,不用出家门就能得到应有的实惠。还可以推荐到相关用人单位工作,为他们创造就业的机会。

温馨家园每年都会有新成员加入,当得知南法信镇即将建设一所供残疾人学习及娱乐的场所时非常高兴,每天都准点到这里,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做手工,从编手链、穿珠子,到最后编织出一件自己满意的作品送给关爱他的人,我们工作人员看在眼里,心中的喜悦不知如何表达。一天天看他们有所进步,从简单生活劳动技能开始手把手进行操作训练,到如今能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已经很是不错了,平日里通过与家属的沟通得知,这些参加培训的人员不仅在体貌上变化不小,而且对于家属交代的事情能够做到有始有终的完成了。现在的他们愿意与人接触和交流,同时乐于助人,帮助活动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帮助前来活动的残疾人朋友推轮椅、搀扶老人。并且能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都与来温馨家园参加活动密切相关。

温馨家园全体工作人员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上级部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全镇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牢固树立和实践“以人为本、务实创新的服务理念”。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彰显人文关怀,促进社会进步。将“温馨家园”真正成为残疾人康复训练的支点,休闲娱乐的场所,成为广大残疾人的家提供有利平台。

四、加强部门协作,推进残疾人事业,和谐稳定发展

残疾人工作作为我镇民心工作后,镇残联充分发挥与民证、计生、社保、卫生等职能部门和各村委会之间的协作能力,从各方面顾全大 局考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献计献策,为创建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及多方支持。

我镇建立了,由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每个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与我镇重度残疾户及低保户结成“一助一”帮扶对子,实行财、物、就业、就医等全方位的帮扶。

造血与输血双肩并重,努力做好残疾人低保户和残疾人就业工作,就业是摆脱贫困的最根本途径。在为困难家庭提供救济的同时,努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了解到我镇实际情况,低保及残疾人家庭户中有劳动能力未就业的人员39名,我镇将促进这部分人员就业作为工作的重点。几年来,通过参加福利企业招聘会,主动与企业接洽;通过副职以上领导一助一的帮扶;通过民政科、残联及村委会的大量工作等多种形式,新安臵低保人员和残疾人就业30人,分别在村委会、服装厂、家具厂、检测厂等从事清洁或保卫工作。

西海洪村的王海霞,是我镇的农村低保特困户,她本人先天视力残疾,离异后一个人带七岁女儿依靠低保金生活。了解到她的情况后,镇领导多方设法把她安臵到顺义区检测厂从事保洁工作,月收入600元,大大减轻了她的家庭负担。2008年南法信镇残联还将本人聘用为村级康复协调员,利用多方优势寻求突破口,造福于民。

各部门加强对残疾人服务,为辖区内残疾人纳入合作医疗,参合率100%。民政部门为符合低保政策的27户残疾人家庭办理了审批手续,其中农保25户,城保2户。为我镇22户低保家庭60岁以上老年残疾人发放慈善医疗卡,每人每户500元享受金额。社保所为我镇58名重残人员,免费办理养老手续。为34名轻度残疾人办理50%半免手 续。我镇78人享受重残无业人员生活补助金,有77名轻度残疾者享受100元残疾人生活补助金,有27户残疾人家庭享受残联爱心超市“爱心救助卡”救助。

每年重大节日或专题节日期间,协调计生、民政、卫生等部门对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慰问。

我镇精神病防治工作,在区残联、区精防所的精心指导下,坚持贯彻落实精神卫生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指导的原则,更好的服务于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防治和管理工作有一套结构严谨办公网络模式,是以人员结构网为基础,结构为:顺义区精防所—镇残联康复办公室—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我镇精防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开展各项康复服务。

我镇多次与区精神病院预防科共同组织开展,“精神卫生知识讲座”,请残联专干及精残亲友参加,讲座从浅入深进行分析、知识涉及预防、生活、就医等一些常见问题。

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我镇残联联合镇派出所、精防医生下村对全镇117名智力及精神病人进行全面仔细摸排,对发现不稳定精神病人根据病情送到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并同家属签订奥运安保期间精神病人监管协议。

深入了解本镇精神病患者在康复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摸清底数,建立监护体制,抓好精神病康复工作。

五、利用各专题日,加大宣传力度,激发残疾人参于的热情

近年来,我镇与多个部门协作共同组织开展,在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精神卫生日、儿童早期教育等专题日期间,通过广播,板报以及入村走访入户等各种形式,大力向社会残疾人宣传现代文明,倡导社会各界培养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特别在奥运会期间,我镇以“关爱残疾人、关注残奥会”,“扶助残疾人、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在温馨家园开展辅助器具服务站宣传活动,为深入推进平安奥运工作,切实把“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工作推向深入,激发辖区百姓参与奥运、服务奥运、奉献奥运的热情。

此次活动以,横幅、宣传展板为亮点,整齐摆放有序,其中向到场的群众展示一些残疾人用品用具的用法,并发放康复知识及辅助器具宣传材料达600余份,近百余人纷纷上站进行咨询和服务登记。

镇残联始终保持着,服务于民、造福于生的理念。此活动前期宣传最为重要,我们以采取广播宣传、入村发放康复知识宣传材料。实行册到人手的原则,大力开展宣传辅助器具服务站的作用,让更多的群众百姓认知、熟知辅助器具站的真正作用。

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近几年,我南法信残联为提高工作人员整体自身素质,先后多次参加市级、区级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深入学习课程知识,并圆满完成任务。其中包括:奥运会期间参加的第二期残奥会志愿者师资培训,由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组织的“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技术骨干培训”,由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共同举办的“北京市智力残疾人社区康复培训班”,由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举办的“北京市残疾人职业康复劳动项目骨干人员培训班及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对村级主管残联专干及康复协调员,定期进行例会考核制度,定期组织参加区级及镇级业务知识水平学习,为做好基层残疾人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七、经验体会

(一)首先:领导重视、是做好康复工作的前提。我镇党委、政府领导都十分重视残疾人的康复工作。不断加大对康复工作人员、场所、资金支持力度,并抢抓机遇,积极争取相关的政策支持,协调各有关部门,形成了立体化、社会化、制度化的康复机制。

(二)其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共同协作是做好康复工作的重要保障。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单靠残联一家不行,还需要卫生、教育、财政、民政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卫生部门完善了对残疾儿童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预警机制,及社区康复技术指导工作。

(三)最后: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是一项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需要广大康复工作者树立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做好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更需要一支热心残疾人工作的康复医生、志愿者队伍。

南法信镇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小组

二零一零年六月十日

第二篇:《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教案

依据课程标准“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的内容,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增强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尊严的法律意识;能自觉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做既遵守法律又讲道德的合格公民。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格尊严权的具体体现;名誉权主要表现及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依据:因为人格尊严权的具体体现是后几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应该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其中名誉集中提现了人格尊严,所以名誉权的主要表现及侵犯名誉权行为也应该重点掌握。

教学难点: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的定义。

依据:“人格尊严、名誉权”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初中生还缺乏成熟的理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这些权利的认知较差,甚至不懂得判断这些言行是否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因此确立这个教学重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维护自己名誉权和他人名誉权的能力。

3、教法、学法:

①事例教学法 采用精选事例,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提高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

②诱导点拨法 关键之处老师适时点拨引导(特别是重难点),激其思、启其智,从而化解难题。

③分组讨论法 成员之间针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发表见解,集思广益总结提升,达成共识。

4、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案例资料和相关法律书籍。学生:通读教材、查阅相关法律书籍 和资料。

5、教学过程: 遵循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我将教学过程分成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设是故事导入 引出话题

学生观看“屠格涅夫与乞丐的故事”,根据这件事,引导学生思考“乞丐有尊严吗?”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乞丐有尊严吗”这个问题顺其自然导入新课:人人都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策略】

运用有意注意、无意注意等,把学生的注意力及时转移到课堂上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因此,以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启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环节是:创设情境,互动学习

在导入新课后,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中学生大江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互动的过程中我利用“活动在现”、“感同身受”、“七嘴八舌”等不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看、听、说、悟,通过讨论探究等将问题解决,这样既能够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又能够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当然,其中教师的适时适度的点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关键处的点拨引导,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从而更轻松地化解教学难点。【教学策略】

通过典型事例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书本理解知识点,再通过讨论探究,目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是:知识延伸 总结提升

在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出生活中的种种侵权行(事例

1、事例2)为作为教学的突破点,让学生通过鲜活的事例,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在情感上引导学生自觉维权。【教学策略】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我采用结合事例,小组讨论的方式,提倡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环节是:课堂小结,作业延深 在课堂总结上,我会分别请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忆这堂课所学知识,如果出现掌握不扎实能力有缺陷的情况,会及时采用再次讲解启发引导的方法加以巩固。在作业的布置上,按新课程标准要求,书面作业是完成作业本上内容,实践作业是“自我反省”和“请同学评价”。【教学策略】

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首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后,然后教师总结并加以引申。实践作业的设计目的是对本课的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实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收集相关法律,并按照法律的要求来为人处世,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6、板书设计:幻灯片

7、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通过列举典型事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课堂效果较好。但是,在学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我急于给以纠正,导致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难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在学生分析、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争辩,不要单纯地追求一种正确答案,而是要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

8、课堂总结和作业:

法律赋予公民保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权利,一旦有人侵害我们的人格尊严,我们有权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也一定要做到尊重他人,绝不做有损他人人格尊严的事。做一个既有道德又遵守法律的社会公民。

作业:幻灯片

第三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荐)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历来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做自己的理想目标,并认为这是一个在社会主义社会就要持续推进、进而在共产主义社会最终实现的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以发达的生产力、累积的社会财富为现实基础,更需要以发展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健康为前提条件。作为一个人来说,如果没有健康,就会失去一切,更谈不上全面发展了。只有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人民群众的健康才有最基本的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有最稳固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才有最坚实的支撑。此外,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设定,确立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向覆盖全体居民发展。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受益,也有助于减少疾病流行,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既要大力发展经济,也要注重促进公平正义。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如果不是“人人”,而是只有一部分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一方面,这种服务往往会成为一种“特权”,而不能享受这种权利的常常又是弱势群体,此时反而会加大社会不公;另一方面,没有资格享受这种服务的人也会千方百计地利用其他方式来谋取这种权利,形成所谓“绿洲效应”,从而导致不公平行为的蔓延。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共济互助,有利于社会和谐。对于个人来说,将来会患什么病、需要多少钱等相关因素是不可预知的,因而发生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比其他经济、社会风险更大。一旦发生大病,此时仅靠单个人自身的储蓄积累往往是无法承受的。应对疾病风险,更应该依靠参保群体之间的横向再分配和共济互助。也就是说,靠大多数不生病的人,用基本上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少量资金投入医疗保险项目,以帮助少数生病的人渡过难关;而不生病的人在投入资金的同时,也享有了在自己生病时获得帮助的权利,这是一种符合大数定律的“双赢”,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社会稳定和谐。

撑起护卫人民健康的保护伞

说起医改,可能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随着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日渐凸显,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医改的性质、方向以及具体方案也引发了全社会的大讨论,成为近两年全国“两会”上的一个热点话题。20多年的医改历程,恰似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鲜明地反映出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健康状况,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基本上建立起一个与计划经济体制和农村集体经济相适应的,由公费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共同组成的医疗卫生制度体系。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医疗卫生模式僵化的弊端不断显现,农村合作医疗也逐渐难以为继。1985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医改的逐步推进给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注入了很大的活力,解决了医疗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但也带来了公益性质淡化等一些副作用。与此同时,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挑战也非常严峻:卫生事业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药价虚高、医患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深入分析,果断决策,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医疗卫生问题。近年来,除了加大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遏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势头等具体措施,还重点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到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与支持。

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决定在农村地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主要做法就是以大病统筹为主,适当兼顾小病,农民个人筹资一小部分,国家和地方政府补贴一大部分。由于解决了农民医疗费用的后顾之忧,广大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热情高涨,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的速度越来越快。原计划是2010年达到农村地区“全覆盖”,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2008年就能实现“全覆盖”。

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针对除城镇职工以外的非从业居民(主要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适时推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试点工作已于2007年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始启动,2008年将扩大试点,争取2009年试点城市达到80%以上,2010年在全国全面推开,逐步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

此外,自20世纪末开始的全国范围内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覆盖的人口不断增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城镇就业人口的比例,从1998年的5%增长到2007年第三季度的64.6%。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参合人数达到7.3亿人,超过农村常住人口的90%以上,若以户籍人口计算,则达到86%。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参保人数已经达到1.80亿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41亿人,两者相加为2.21亿人,大约为城镇常住人口的40%,若以户籍人口计算,则已近50%。

医疗保障体系是整个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部分,对于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新一轮医改的初步方案已经制定。在方案中,将继续促进建立覆盖全民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三项不断衔接的制度,恰似一座稳定牢固的三角架,高高撑起一把护卫全体居民健康的保护伞,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打下坚实的基础。

把全民健康提升到更高水平

目标是灯塔,指引着航船的方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设定,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的健康素质的需求,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目标也是蓝图,需要全面细致的规划,脚踏实地的建设。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制度,从基础性框架起步,朝着更加全面的水平发展;从覆盖面不够大,朝着逐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发展。

当前,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关键在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好这一制度,首先我们必须把握“两个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公益性是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本质属性,为人民健康服务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命线。要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责任,加大卫生投入,坚决杜绝那种“医院大门八字开,有病没钱莫进来”的现象。二是“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俗话说,“良医治未病”。“预防为主”,就是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和长远利益,重视诊治“未病之病”、“欲病之病”。“以农村为重点”,就是要更加关注农民健康问题。农村一直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的“短板”,新增卫生投入与制定政策要优先向农村倾斜,使农民最终与城镇居民享有同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西医并重”,就是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促进中西医、中西药相协调。这两大原则,是医改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由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大体系共同组成的。建立好这一基本制度,也就意味着要推进四大体系协调发展。

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是健全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妇幼保健、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技术等服务网络,特别是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这样有助于抵御像“非典”那样的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的侵袭。

建设医疗服务体系,重点是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参与、依法创办医疗机构,这样可以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性的医疗卫生需求,有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建设医疗保障体系,重点是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相互衔接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以慈善事业为补充,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引导群众合理就医,这是实现“病有所医”的基础性制度保障。

建设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重点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国家基本药物实行招标定点生产、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保证群众基本用药,这样有助于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从根本上减轻群众药物费用负担。

为了保障上述四大体系有效规范运转,还要深化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经费投入机制、医疗服务与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监管体制等改革,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把全民健康不断提升到更高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正在从事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面对未来,我们豪情万丈。只要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13亿人全部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一更加伟大的世界奇迹就一定能够实现!

铺就13亿人的健康之路——怎么解决看病难

提起看病,很多人都有过去大医院就诊的经历:挂号排长队,候诊等半天,反复检查太折腾,开大处方花钱多„„说到底就是一个字:“难”。前不久,一部讲述医院故事的电视剧《医者仁心》,在央视和一些地方卫视热播。剧中全景展示了一家大医院“凤凰涅槃”、重获患者信任的过程,也真实再现了人们熟知的各种看病难现象,引起观众强烈共鸣。

健康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和千家万户幸福。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得到了一定缓解。为进一步治疗这一“顽疾”,党和政府正不断深化医改,努力打造一条人人“病有所医”的健康之路。

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共有7项: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困难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农村(社区)改水改厕,贵州等6省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共有9项:健康档案、健康教育、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检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慢性病管理、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

深度解读

深化医改的5项重点任务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 问诊看病难:症状缓解还需治疗

俗话说:“有啥别有病。”生了病,本来就很难受,如果看病再变成一件难事,就更加让人痛苦。“挂号起五更,排队一条龙”、“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些前几年流行的顺口溜透露出人们对看病难的抱怨与无奈。

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看病难,中央作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2009年4月,一张医治看病难的“药方”——深化医改方案,在历经3年的讨论和修改后,正式公布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两年来,深化医改全面铺开,取得一定成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7项重大服务和9类基本服务免费向居民提供;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12亿,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建、改扩建近两万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展开,预约挂号等便民惠民服务措施正向全国推广。

深度解读

我国医院的等级

我国医院按其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各级医院经过评审,确定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愈一个人的疾病,需要一个过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讲,医治看病难顽疾,更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导致看病难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有的刚开始理顺,有的还未触及;医改政策的全面落实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效果也待逐步显现。总的来看,当前看病难虽有所缓解,但仍较突出。仔细分析,主要难在以下三个方面。

大医院看病排长队是看病难的主要表现。

权威声音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陈竺(卫生部部长):新医改方案立足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按照顶层设计的思路,着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以实现全面系统解决居民看病就医问题、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

绝对性的难。这是由于医疗资源绝对不足导致的,表现为缺医少药,难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这种看病难已基本上解决,只存在于一些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中西部偏远地区。

相对性的难。这是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导致的,主要发生在大城市的大医院里。一进大医院,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太多、队太长、等太久。挂号、交费和拿药,一般要折腾大半天时间。专家号更是“一号难求”,为了能挂上号,有的彻夜排队,有的全家总动员、轮流上阵,苦不堪言。这种难是目前看病难的主要表现形式。

因“贵”而“难”。这是由于医药费用负担重导致的。据统计,2010年,我国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166.8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6193.9元。一次住院费相当于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1/3,更超过了农民年人均收入。至于经常要看病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医药费负担不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还连累到整个家庭。这种难与前两种难交织在一起,加大了看病难的程度。

可见,解决看病难,依然任重而道远。必须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在缓解看病难上取得扎实进展。

深度解读

数字“十二五”健康新目标

◎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比“十一五”末增加1岁。

◎婴儿死亡率降至12%。,比“十一五”末下降8%。

◎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比“十一五”末下降27%。

◎提高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比“十一五”末下降21%。

◇ 合力保基本:织就医疗惠民网

国民的健康水平,事关民族发展、国家兴衰。为人们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国家提供基本保障的内容与范围也不尽相同。从我国国情出发,国家提出了“保基本”这一重要制度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具体来说,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就是要做好预防保健工作,使群众尽量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就是要通过全民医保,降低个人医药费用支出。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就是要对常用药合理定价、保障供应,让患者能用上实惠管用的药。这三项内容,着眼于全体人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是解决看病难的基础性工作,对实现人人“病有所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保基本”工作逐步推进,但总的看,目前的标准和水平还比较低。我们既要量力而行,努力做到广覆盖、可持续;也要尽力而为,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标准和水平,为全体人民织就一张从防到医、从药到保的基本医疗惠民网。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增投入、促均等。确保基本服务项目和重大服务项目免费向群众提供,必须依靠雄厚的资金保障。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2010年的15元提高到25元。同时,将继续扩大服务范围,加快覆盖农村和困难地区,逐步实现均等化。比如,今后5年,将为70%以上的城乡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水平、上层次。逐步提高人均筹资标准,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2011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将提至每人每年200元,住院费报销比例提至70%,政策范围内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5万元。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加快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结算,使参保群众权益得到更好保障。2011年基本实现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参保人数较少的省区,逐步实现省级统筹。

北京市推进“一老一小”保险实现医保全覆盖

2007年开始,北京市将城镇老年人和学生儿童纳入大病医疗保险,惠及180万人。2008年又将47万城镇劳动年龄内的无业居民纳入大病医保,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医保全覆盖。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添内容、广覆盖。目前我国已确定了307种基本药物,今后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基本药物目录“扩容”,增加更多药品种类。继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2011年年底基本覆盖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今后5年,其他医疗机构也将逐步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010年起,安徽省基层开展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药价普降30%—50%。

◇ 着力强基层:群众看病更便捷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一旦有个头疼脑热,最方便的还是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这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普遍使用基本药物,具有看病“便”和“廉”的独特优势,是大医院的“前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发展,让它成为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有利于缓解大医院看病难问题。

前些年,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度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窘境,群众小伤小病也要舍近求远去大医院。针对这一情况,中央提出“强基层”的明确要求。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投入530亿元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基层医疗卫生面貌有了很大改观;2011年,国家又决定用两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长期债务的清理化解工作,将有力推动基层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并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很多基层医院虽然有了崭新的设备、宽敞的诊室,但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医务人员队伍不稳定,难以吸引群众前来就诊。因此,不仅要继续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也要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切实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

政策传真

国家推进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

从2010年开始,国家开展了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提高新农合对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补偿比例。截至2011年4月,全国已有9059名患儿获得救治,患儿家庭个人支付费用比试点前降低60%。预计2011年9月底,全国所有农村白血病、先心病患儿,包括部分城乡协同推进地区的城镇儿童将都能受益于这一政策。此外,农村居民新增病种医疗保障试点工作也加快推进,优先将乳腺癌、宫颈癌、农村重性精神病、终末期肾病和耐多药肺结核等病种纳入试点范围。

服务网络遍基层。强基层,首先是构筑完善的医疗服务网。要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实际情况,进一步合理规划布局,增加医疗点。2011年将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有1—3所达标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每个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黑龙江省乡镇卫生院吸引高层次人才

哈尔滨市近年来加强基层建设,吸引不少大学生扎根农村、服务基层。该市香坊区成高子镇中心卫生院的47名医护人员中,有27人是大专或本科以上的学历,他们深受患者信任。

培养人才固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人才是关键。基层工作重心是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等一体化服务,需要全科医生这个“多面手”,而目前基层合格的全科医生比较匮乏。2011年,国家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要求到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再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同时,创新激励政策和方式,通过契约服务、按人头付费、开办诊所、边远贫困地区工作提供特殊补贴政策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把人才留在基层、稳定在基层,当好群众健康“守护人”。

对口支援助基层。单靠基层自身,短期难以强起来,还需借助外力。国家已制定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要求每所城市三级医院通过派出医生、实行托管等多种形式,与3所左右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鼓励、支持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坐诊、定期巡诊;落实大医院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

英国的全科医生制度

英国居民可在社区医院选择一名全科医生,由其负责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生病时一般先找全科医生就医。全科医生由国家发给全额工资,因而可以专心为居民诊疗。

此外,还要通过减免诊疗费用、提高看病报销比例等倾斜政策,运用经济杠杆,进一步降低基层诊疗费用,吸引患者来就医。并探索建立基层与大医院的转诊机制,引导群众养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习惯。

北京市社区医院就诊量逐年增加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不断增强社区医院吸引力。一是完善公益性。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社区医务人员吃上“皇粮”,有效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常用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比大医院平均下降36.1%。二是多渠道引进好医生。采取接收应届毕业生、返聘大医院退休医师等方式,不断提高社区医院诊疗水平。三是实行转诊制度。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开展对口协作,患者通过社区医院向大医院转诊,比直接到大医院挂号还方便,且免收挂号费。四是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居民可以通过签约形式,得到常见病诊疗及健康管理等基本医疗服务。目前,到基层就诊患者比重已由2006年的5%提高到42%左右。

百姓心声

◎医生是守护生命的天使。他们的价值在于用医疗技术救人,而不是靠卖药挣钱。

◎为什么手机能漫游,医保却一直不能全国“漫游”呢?这很不合理,很不方便。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关键就是要能够买到便宜药。如果像以前一样,药品一降价就“见光死”,老百姓还是得不到实惠。

◎一般的感冒发烧,我现在就去社区医院,方便又便宜。干嘛非要扎堆去大医院呢?有时候,观念一换天地宽。

◇ 姓公要为民: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

2010年2月,16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朝着回归“公益性”这一共同目标,积极开展试点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作出部署,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已进入到试点探索与全国推广共同开展的新阶段。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公立医院占据着主体地位。据2009年统计,我国医院总数为19822家,其中公立医院为14086家。

公立医院大多拥有优质医疗资源,承担着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2010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次均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同时,公立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一直都是看病就医各种矛盾聚集的“重灾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对公立医院采取了国企改革的思路,实行放权搞活政策。很多公立医院通过小病大看、卖药提成、重复检查等手段进行创收,运行机制发生扭曲,趋利性增强,公益性淡化。加之一些公立医院管理不善,就医流程设计不合理,少数医务人员服务“冷、硬、顶、拖、推”等,加剧了患者对看病难的感受。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是缓解看病难的重点和关键。

也要看到,作为最主要的医疗服务终端,公立医院与药企药商、医务人员、患者、医保机构等各方切身利益纠缠在一起,不仅“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是其他各方面改革都绕不过的“深水区”。公立医院改革复杂性强,影响医改全局,事关医改成败,既要积极推进,也要稳妥处理好深层次问题。为此,深化医改提出“两条腿走路”:一些保障公益性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可先行试点;一些体现公益性的具体便民措施,要尽快推开。

云南省昆明市试点管办分开

2010年年底,昆明市试点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成立市医院管理局和市医院发展中心,前者负责对全市医疗机构进行全行业属地化管理,后者则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义务,承担政府开办公立医院的职责。管办分开后,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依法对各类办医主体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医院公益性目标的实现。

安徽省芜湖市试点医药分开

近年来芜湖市推进医药分开,成立药品管理中心,接收公立医院的药品购销权,医院药房改为其下属的药品调配中心,医院不再经营药品。药品管理中心负责汇总全市基本用药目录,建立统一的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这一改革举措切断了医院和药品之间的利益链,仅2009年就减少当地群众药费支出6117万元。

理顺体制,推进医药分开。

当前公立医院运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体制机制不合理有关。要坚持“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开展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建立符合公益的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新路子。尤其是要推动医药分开,通过探索新的药品采购供应模式、医药收支分开核算等多种途径,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投入到位,完善补偿政策。目前,政府投入一般只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6%—8%,仅靠这些投入,无法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政府将加大投入,补偿公立医院实行医药分开后减少的收入或亏损,并落实对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的投入,为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提供保障。

优化流程,改善就医服务。不少看病难问题,实际上是由就诊流程复杂、服务不够人性化造成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诊疗流程来解决。目前,全国1200多所三级医院普遍推出便民惠民措施,比如,推出就医“一卡通”、提供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服务,缩短病人候诊时间;控制不必要的诊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等。

陕西省子长县加大公立医院改革补偿力度

2008年以来,陕西省子长县开展以创建“平价医院”为主题的公立医院改革。将全县公立医院由差额预算单位改为全额预算单位,医务人员津贴补助和人才培养费用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更新由县财政负担。通过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既解决了医院建设发展问题,又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 医者需仁心: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把“看病”说成“看医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生职业的特殊重要性。医生的知识、经验和技术是能否看好病的关键因素,决定最终疗效的,往往不是药物,不是设备,而是医生。医生职业具有高技术、高风险性,他们提供的医疗服务不同于普通服务。医患之间信息高度不对称,患者往往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只能依赖于医生的诊断。在世界各国,医生通常都是受人尊重的职业。

我国目前有800多万医务人员,承担着世界上最大的就医服务量,为人民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医生群体的社会形象被扭曲,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职业尊严感受到冲击。这既有医生的问题,更有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医务人员正当收入过低、公立医院实行鼓励创收的考核机制等,“逼迫”一些医生开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过度诊疗,甚至还有少数医生吃拿回扣、收受红包,引起患者不满,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医生是患者求医看病的希望,也是医药卫生事业的主体力量,广大医生能否充分发挥积极性,是关系到缓解看病难、深化医改的大事。改革既要“见物”,更要“见人”。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安心从医,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从政府来说,要创造有利于医生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及条件,使其价值和地位得到应有体现。理顺分配机制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取消“以药补医”,体现医生劳动价值,改革绩效考核方式,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完善医生规范化培训,试点多点执业,鼓励医生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为广大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吴孟超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被誉为“人民医学家”。

旦正草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村医,2011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邓前堆

云南省福贡县怒族村医,28年来溜索出诊,被誉为“索道医生”。

从医生自身来说,要恪守职业道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生必备的基本价值追求。当病人以生命健康相托,以信任之心相与,医生不仅要以医术相助,更要以仁爱之情相应。要把患者健康放在首位,以关心体贴的态度为患者服务,在赢得患者尊重中实现职业尊严和事业发展。

从广大患者来说,要理解和信任医生。要充分认识医生的职业特殊性,尊重医生的劳动和付出。面对病魔,需要医患携起手来,相互配合,共渡难关。还要看到医学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相当一部分疾病原因不明、诊断困难,甚至无法治疗,不能苛求医生包治百病。

在重大紧急灾害事件当中,广大医护人员在抢救群众生命安全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挂号少排队,看病也不贵,人人有医保,健康乐逍遥!”这是一位网友对解决看病难的热切期盼。党和国家正在回应百姓呼声,不断深化医改,努力缓解看病难,我们相信,人人“病有所医”的目标将逐步变为现实。

第四篇: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附城初中:苏文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的同时,自觉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能正确区分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行为表现;使学生关注自身尊严、关注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

3、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尊严和名誉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尊严和名誉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教学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教学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设疑讨论法、情感激励法。

教学课时:1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故事导入 引出话题

活动一:故事描述: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根据这件事,让学生讨论“乞丐有尊严吗?”

小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自己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

教师:提议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即①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富贫贱、年龄大小;②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及具体内容;③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2.理性思考 学习权利

活动二:引导学生根据上述故事和教材中相关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①什么是人格尊严权?②人格尊严权与人格权有怎样的关系?③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宪法》第38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

教师:引导讨论,指导阅读,学习法律,帮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内容及与人格权的关系,并进一步说明“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的道理。

3.参与评选 了解名誉

活动三:在班级中评选最受欢迎的同学,并说说你对他们的具体评

价。分析讨论: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完成下列表格)评价一个人的品行表现和名誉所用的词:

优良:诚实、信用、真诚、善良、聪明、正派、公正、廉洁、敬业、精干等

不良:奸诈、邪恶、歹毒、卑鄙、无耻、狡猾、虚伪、愚蠢、懒惰、笨拙等

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什么是名誉?名誉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品行优良者一定会受到相应的评价吗? 教师:①组织在班中进行最受欢迎学生(星级学生)的评选活动。②根据统计结果公布大家选出的最满意星级学生名单。③引导学生说说对评选出的同学的具体评价,并完成表格。④根据评价、表格及自己的体会感受,帮助学生理解名誉的含义及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⑤并进一步提出设问:“品行优良者一定会受到相应的评价吗?”带着思考进入下个环节的讨论与学习。

通过评选活动让学生明白,名誉就是社会对一个人品德、才干和信誉的评价,评出的老师和学生就是我们对他们品德、才干等方面的认可。同时通过活动加深对老师、同伴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纠正认知偏差,从而正确的维护他人的名誉。

4.感同身受 维护名誉

活动四:展示教材中“受冤枉的大江”的案例,组织学生利用材料针对上述问题

三、问题四展开讨论。

教师:①老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讨论,即从理论上讲,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从现实中讲,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②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问题四:你如何看待“小明的行为”?面对不公正的评价,假如你是大江,你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达成共识:要积极维护自身的名誉权,同时也要维护他人的名誉。

5、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课件展示):

具体表现

造成的危害

应承担的后果

教师:首先出示材料,引导讨论问题①,让学生感受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给受侵害人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明确这种行为不仅受道德谴责,而且要承担法律责任。接着组织讨论问题②、③,完成相应表格,帮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种种行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些行为给他人造成的危害及应承担的责任,从而明白要尊重他人的名誉权。

6、巩固练习:给狗取名也违法吗?

教师出示课件:

我和楼上的邻居因一些小事发生过几次争吵,几年来关系一直不融洽。今年他家养了一只宠物狗,他给狗取的名字和我的名字读音相似。现在每当他喊宠物狗的名字时,我便有一种受辱的感觉,小区的其他邻居见到我还以此和我开玩笑。很痛苦,该怎么办?

明确:回信:你邻居和你存在矛盾,长期不和,他利用给自己的宠物狗取名的机会,当众含沙射影,对你进行侮辱。你邻居的行为已经侵犯了你的名誉权。你可以和他协商,若不成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

三、课堂小结: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即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不可辱,我们在维护自身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同时,不得侵害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侮辱,诽谤等侵害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行为,轻则违反道德受舆论的谴责,重则触犯法律,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配套练习相关内容。

2、识记重点内容。

五、板书设计:

含义

表现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

内容 重要性

含义 作用

名誉

名誉与名誉权 名誉权

含义 主要表现 侵权行为及后果 维权方式

第五篇: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

常州翠竹中学 吴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明确法律保护人格尊严和名誉权。、能力目标: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能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的义务。【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案例资料和相关法律书籍。

学生:通读教材、查阅相关法律书籍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人格尊严不可辱 事例分析:

(1)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2)孙天帅拒不向韩国老板下跪 请学生围绕这两则事例展开讨论(1)“乞丐有尊严吗?”(2)你如何看待孙天帅的行为?

讨论目的: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富贫贱、年龄大小;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及具体内容;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总结: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有思想,有自尊,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宪法第38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

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1、图片展示:《感动中国》2005人物

活动:请学生介绍他们的事迹并说说对他们的具体评价。

目的: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名誉就是社会对一个人品德、才干和信誉的评价,评出的人物就是我们对他们品德、才干等方面的认可

小结: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每个人一生都处在这种评价中,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

2、出示案例(见教材 36 页)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1)品行优良者就一定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吗?(2)面对不公正的评价你该怎么办?

小结: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要求学生分析得出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任意践踏他人名誉的行为依然存在着。各国法律毫无例外地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的权利。展示民法通则第101条:什么是公民的名誉权?法律是如何规定公民的这项权利的?

3、出示案例(见教材 38 页)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1)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2)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

具体表现

造成的危害

应承担的后果

小结: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既不道德,也不合法,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结:尊严是一个人支撑信仰与生命的骨架;尊严是一个民族永不下跪、永不屈服的铁骨;一个民族只有人人都懂得维护别人的尊严,捍卫自己的尊严,这个民族才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不可战胜的民族。

下载人人享有汇报材料(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人享有汇报材料(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课后反思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课后反思 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针对部分学生缺乏独立人格的问题;针对部分学生不能分辨侵犯自己人......

    爱国卫生人人参与 健康生活人人享有

    爱国卫生人人参与健康生活人人享有 在这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大好季节,我们迎来了全国第24个爱国卫生月及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2012〕2号文件和中共贵......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小结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小结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小结2007-12-07 23:26:0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小结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小结

    文章标题: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小结[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按照市残联的工作要求,与区卫生局共同实施了“......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 政治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荣誉权;明确公民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能力目标: 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计划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计划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计划2007-12-17 17:10:2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计划残疾人“......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计划

    文章标题: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试点工作计划[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根据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卫生部、民......

    4.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导学案

    八下思品第四课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导学案 编写:马良审核:邱少强时间:2014.2.28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