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英语朗读训练的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19-05-14 06:0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英语朗读训练的教学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英语朗读训练的教学策略研究》。

第一篇:小学生英语朗读训练的教学策略研究

2、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有些学生朗读方面不够大胆,有学生朗读只是在教师、家长的督促下才敷衍了事。总之,学生对英语朗读没有重视。

3、学生缺乏英语朗读指导,所以就没有形成一定的朗读方法与技巧。很多学生在朗读英语课文时,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集体朗读时拖音明显,节奏较差,有时还读不整齐;有的学生齐读时漫不经心,不是看着一句句地读,而是滑句,一股脑儿读完;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朗读很不自信,在齐读时,只是做做样子,动动嘴唇,其实根本没有发出声音。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并有感情的来朗读课文。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和学生英语表达力的提高。

4、学生除了教科书,缺少朗读的材料。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法和内容

1、改善环境、开展活动,激发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

我们在校园里开设了“英语长廊”;增加了一些中英文的文明标识;每个班都有英语角;利用课间播放英文歌曲和英文童谣;开展“快乐英语,快乐生活”英语节,包括三年级书写比赛,四年级书签制作比赛,五年级英语歌曲表演,六年级英语手抄报评比等简单易组织的活动等等。营造浓郁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运用英语的能力。

2、明确朗读目标,精选英语朗读内容。

课题开题后,我就注重学生朗读方面进行了一些本学期的活动安排。下发了谚语100句的材料,并通过表格的形式记录每个班级不同的训练内容。刚开始的一阶段每一节课抽5分钟教师让同学跟读录音。在实验阶段的后期让学生在5分钟内,有感情的讲一个小故事,或自己喜欢的文章。每一周教学生听一首好听的英文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其语音素质。我们班的学生,人人会唱书本以外的英语歌,在校园歌手大赛前十名中,就有我们五(3)班的三位同学,而且演唱的都是英文歌。这是他们参赛的照片。

3、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英语,实现“量”的积累,才能更加丰富自己的知识。实践证明,指导学生多读,用多种方法方式激发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的质量,才能达到质的飞跃。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着重朗读技巧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也把朗读训练作为组内专题,在教学中加以重点训练。(1)大声读

..事等,也可以朗读自选材料。每一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朗读比赛,每次比赛评出“英语朗读之星”和“朗读进步学生”,并颁发奖状和纪念品。这样的活动能够不断刺激学生的求胜心理,营造良好的英语朗读气氛。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一)、学生的收获

1、学生明确了英语朗读的目标,朗读习惯初步形成,掌握了初步的朗读技巧。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已经基本树立了“英语学习离不开朗读”的意识。这一点,反映在学生课后能积极地完成朗读任务,午间能按时地进行朗读练习,回家能自觉地完成朗读作业这些学习行为上。另外,学生对应该怎样朗读,也就是对朗读的要求已经有所了解。比如在课堂上朗读对话的时候,学生能根据文本内容和在标点符号的提示下,努力地把握好单词的发音,句子间的停顿,语篇的感情色彩。学生还初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朗读习惯。比如朗读前会先学习文本中的新词;课堂跟读时能做到听真切后再动口;学生初步掌握了节奏,重读、连读、语调的升降等朗读技巧,朗读练习时能做到大声、自信。

2、培养了英语语感,提升了英语素养,提高了学业成绩。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调查发现20%的同学不喜欢念出声,常以默读代替朗读,所以这些同学说出的英语缺乏一种味道,是典型的Chinglish,我们通过朗读训练,坚持以快速、高声、清晰的方式来多读、多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口腔自然适应了英语语音语调,从而产生出语感效应。我们班的学生,各项活动和学业水平测试均名列前茅。

3、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学生在朗读中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适中的语速,板眼分明的节奏中体会到“语音”的艺术性。通过朗读习惯的培养,有50%的学生语言运用熟练,能够形成一种直感,学生在朗读中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适中的语速,板眼分明的节奏中体会到“语音”的艺术性。

4、学生活动丰富,能力得到极大锻炼。

在整个课题的研究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学期,但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来。从一开始的朗读资料匮乏,到学生主动在英语早读课上朗读《英语周报》、《时代英语报》等课外报纸与刊物。这是我们课题研究中学生自我探索及慢慢养成的良好的习惯。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多样英语朗诵比赛,学生参加学校英语节的表演,区里的朗诵比赛,镇江市的希望之星英语大赛,以及省读报比赛,培养像张译文、朱思璠、赵星宇、俞婧萱、朱骁愉这样获得市、区级英语演讲比赛二、三等奖的英语尖子。..虽然这个课题的研究已经接近尾声,但是我们还可以将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做一些延续。让更多的老师积极参与到这个课题的延伸研究阶段来。我们应该继续强化学生英语朗读的习惯,培养他们良好英语朗读的习惯。对学困生来说,在英语朗读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学困生的朗读方式与指导方法,让他们能够取得更多的进步与发展。..-

..

第二篇:小学生朗读训练心得体会

小学生朗读训练心得体会

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那么,如何过好读书关呢?

一、把握三条线 1.范读引路,点拨先行

朗读训练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并深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与听录音不同,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读时给学生以提示、暗示。当范读到要求学生掌握的字词时,在这些词前稍微停顿一下,或读重一点,以引起学生注意,强化记忆。当范读到新词及难理解的词、句、段,教师可以用平缓稍低的语调给予适当提示、简释,帮助学生揣摩教师是怎样读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另外,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也不能以成人化标准来衡量。在注意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成人的差异,就每次训练来说,也要逐步提高要求。

3.授之以“渔”,举一反三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指导要“精”,学生的练习须“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的精心指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1)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2)训练要求细致、精要,每次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不可贪多求全;(3)训练的过程需精心设计,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教师每一次指导学生朗读都要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方法,读后如何进行评价等。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此时,应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读法,学生得法勤奋练习,朗读水平提高一定很快。

二、抓住三个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具有情意性、形象性、韵律性等特点,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如能善于向“性”而读,会取得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寻找文章的情意点,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

每篇文章都集中反映作者的一份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需找准文章中作者的情意点进行训练。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指导到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教《掌声》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听录音,听过后让学生用两个词说说主人公英子,在获得掌声的前后人物性格,学生一下子就找出了“自卑”和“自信”。这样,文章的情意点便找了出来,这时,老师告诉学生: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英子“自卑”之情,哪些语句表现了英子的“自信”。再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语句读,学生都能准确地把握住文章主体部分的基调,读出掌声前的自卑之情,掌声后的开朗之情。2.把握文章的形象点,指导学生析读

教材中课文的语言大多是准确、鲜明、生动的,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语句,把握个别用词特别形象的地方进行训练,让学生既知晓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又能在朗读中据以传情达意。‘例如“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的说。“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的回答。’这段话中,“傲慢”和”谦虚”两个词语非常明白、准确的表明了铁罐和陶罐的性格特点。学生一旦抓住并理解了这些重点词,从而进行练习朗读,那么整个句子便读得有声有色。

3.紧扣文章的韵律点,指导学生品读

佳作中的许多语言具有动人的旋律,这种旋律由声调的高低强弱,音顿的整齐匀称和语句的轻重缓急等因素构成,它给人们以抑扬多变,和谐悦耳的音韵之美,这种感受必须通过吟诵品味才能接受,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韵律点,可以由此及彼地读好全文。

例如《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一诗词的朗读: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古诗每句的音顿是一致的,排列整齐有序,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了抑扬、悦耳的节奏美。指导时,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吟诵,让学生根据语句的内在韵律,抑扬顿挫地读出这一部分。并以此为要旨,进而朗读《望天门山》。可谓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通过实践,我觉得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从教师滔滔讲说、条分缕析的樊篱中解放出来,返璞归真,把一部分费时费力、劳而无功的分析时间用于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才是语文阅读的真谛和终极目标。

第三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课题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但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的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语言的敏锐性。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研究朗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是角色错位。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

二是学而不思。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

三是思而不学。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2)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的研究。

一是节奏意识。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

二是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三是问题意识。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3)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4)形成朗读教学策略。

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

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

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三、研究的思路:

1、研究原则:

①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② 体现朗读和朗读教学的时代特点;

③ 突出朗读教学过程连贯性;

④尊重朗读的个体性和差异性;

⑤突出朗读的主体性.2、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要点是:

主导思想:指导学习方法,自主强化训练;

提高朗读能力,朗读陶冶情操。

目标要求: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

朗读推动审美教育

朗读发展学生的思维

重点: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新课程标准》)

3、主要的方法:

访谈法

观察法

纸笔测验

小论文

个人档案跟踪

问卷法

4、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引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一)创设一个自由、轻松、能够展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

让孩子们有兴趣地去学习,要比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重要得多。朗读也是这样,应充分利用课内的文章,抓住点滴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读完了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使学生能很主动地下位找学习伙伴读书了,孩子们的兴趣浓厚起来,读书时才会想把文章读得更生动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课内接触到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朗读作为阅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一些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课外朗读、诵读,提高朗读水平,积累语言。可举行朗读比赛、课本剧展示会、演讲赛等活动,让学生朗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低年级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甄别能力有限,起始阶段可由教师向学生推荐朗读篇目,可联系家长辅助学生朗读。

(二)把握利用教材,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音乐美。

中年级语文教材中,诗歌、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回环的音韵、错落的节奏,它们都是培养儿童语感的极好材料。教师不仅要留意发现其中的音乐性,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欣赏、认识语言的音乐美。在朗读中,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变成了语言性的“音乐”,学生聆听着自己朗读的声音,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的美。如此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生成了“词的音乐家”。

第二、恰当发挥范读的作用

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的多了,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作为小学生,他们不会创造性的读,但他们的模仿力很强,他们的朗读大部分都是模仿老师的,因此,教师的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

范读时机的选择也要恰当,不是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就范读,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在什么时候范读依具体情况而定,可在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范读,在学生要求范读时再范读,教师要做到语言准确,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范读的内容:依具体情况而定,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可范读全文,为解决难点可范读一些重点句段,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范读时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找领悟快、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

第三、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达到朗读要求和“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但不能很枯燥地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集体读。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要防止有的学生“充数”,次数不能过多,过多会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

(2)分小组读。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教师做好“服务性”指导调控工作。

(3)领读。教师或学生均可领着学生朗读,也可小组内小组长领读,这种朗读方法不利于学生自己感悟课文,自己朗读表达。

(4)分角色读文。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愿意走进文中的童话世界,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读文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教师可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激发学生兴趣。

(5)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

(6)比赛朗读。采取打擂台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轮流上台赛读,赛读之前可由小组长组织小组内全体同学给予指导,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7)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

(8)想象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对已熟读的文章内容边想象边听课文,既可丰富学生想象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9)展示朗读。借助“展示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读的段篇,组织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注意要引导学生进行鼓励式评价。

第四、注重朗读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关注每个学生

(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每个孩子的发展。有的孩子能够读得有声有色,有的孩子却读得干干巴巴。怎么能让他们的朗读能力得到发展呢?只要从这些孩子的角度出发,哪怕是小小的一点进步,就是成功。所以在朗读能力的培养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每个孩子的发展。

(2)评价一定要注重内涵。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的朗读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结合语境对学生的朗读作出反馈,既不打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明确朗读的方向,升华朗读的情感。

(3)朗读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也可引导学生角色移位。根据学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去参与朗读。角色移位后的朗读更具真情,更有情趣。

第五、展示交流

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展现语文独有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研究策略与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小学朗读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

3、比较法:边行动、边研究,边比较,筛选最佳朗读教学方法与研究机制,努力发挥朗读的正向功能,追求朗读教学的最佳效果。

4、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5、量表评价法: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制定出朗读发展性评价的量表,根据量表上的所陈述的各项评价指标,并不断完善和发展朗读的标准和机制。

四、研究的时段及任务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一年。

(1)准备阶段(2009年6月——11月)①对朗读教学,提高学生朗读兴趣与能力的有效性教学调查、研究、论证,制订实验方案。

②做好宣传工作,统一思想认识。

③积极学习阅读教学和指导朗读的理论,明确实验的意义、方法、步骤。实验年级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师、学生大会,宣讲实验方案,做好耐心细致的释疑解惑工作。

④安排教研课题教学班,合理地确定实验班级与学生名单。(实验教师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收集实验原始材料,阶段负责人:高晶、龙云霏、孙睿)

(2)实验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5月)

①在明确教学思想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在备课、上课、练习辅导、评价考核、课外拓展等方面的教育,加强交流,及时总结,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②修订完善实验方案,重点研究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个性化朗读教育、创新朗读教育,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收集整理,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得失,作好阶段性总结。

(阶段成果呈现形式:征集优秀课例、教学案例、观摩课、阶段性总结、师生朗读成果展示等。阶段负责人:高晶、龙云霏、孙睿)

(3)实验总结阶段(2010、5------2010、7)

①整理、分析各种实验原始资料,写出实验总结报告。

②摸索出一套指导朗读教学的具体实施操作方法。

③实验成果展示:实验报告、论文、著作、朗诵展示、实验材料等。

(阶段负责人:高晶、龙云霏、孙睿)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呈现方式

1、课题研究报告(含调查报告)、论文等。

2、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的系列案例、光盘、图片等。

3、课题研究成果集。

4、具操作性的典型案例集。

5、真实有效的记录学生发展过程的资料.六、具体的组织与保障

1、组织学习与培训,按课题进展要求为研究教师创造学习提高的相关条件;

2、建立健全组织和制度,形成积极向上的研究队伍,不断提高研究者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3、围绕课题研究,聘请专家引领,并经常组织研究活动辅导和学术研究活动,切实提高研究质量和研究水平;

4、争取上级研究部门和学校的在资源、信息、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保证研究活动有序、高效进行;

5、加强总结与反思,做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断调控改进研究工作.

第四篇:朗读指导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策略的研究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朝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这个总体目标而努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指导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这就是有效性朗读。可是,长期以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指导朗读时目标不明,形式单调,缺乏技巧,缺乏情感,有效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下面就朗读指导中的有效策略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策略一: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俗话说:“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习惯的好坏会影响人一生的命运,好习惯养成了将受益终生,反之,不良的习惯会贻害终生,所以,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1]

(一)规范优美的朗读姿势

在教学中,现在有的学生朗读时,不是姿势不正确,或是扯着嗓门大喊大叫,要不就是手拿着书,眼望着天花板或其它地方读“望天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读书姿势不对,有的学生把书平摊在桌上,伸着头去看;有的学生整个人趴在桌上,无精打采地唱读,就像“小和尚念经”;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我首先培养学生养成“坐如钟”的读书姿势,我通过儿歌教导学生坐着读书时,要“身坐直,脚放平,两手拿书向外倾”。站着的读书姿势我通过示范告诉孩子:离开桌子身站直,左手托住书背,右手轻拿书角,胳膊自然弯曲,露出漂亮的小脸。明确要求后,每次读书前,我都先说一遍儿歌;学生站起来读书时,先提醒姿势。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已会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坐姿和读书姿势。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教师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直至达到无需提醒,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形成自动化、习惯化。

(二)选择正确地朗读时间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朗读的关键在早晨,教师应抓好早晨的朗读。让学生养成早晨一到教室第一任务就是读书,哪怕只来了一个人,也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采用多种方法营造一种自觉早读的氛围,让学生把书读起来。首先以激励、欣赏的方式,激发学读书的欲望。其次,培养好领读的学生,让她(他)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带动全班学生读书。

二、策略二:培养朗读的兴趣

小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 1 活动。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更高层次来说,朗读也是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生动活泼的显现。

(一)创设情境激趣读 1.引入故事激趣

小学生爱听、爱讲故事,他们从故事中学到知识,受到启迪。在朗读前,可经常讲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播音员以及身边的朗读比赛获奖者练习朗读、走上领奖台的故事,激发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

2.创设优美情境

如在教学《瀑布》一课的朗读训练时,就可利用录像来设计导读,借助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从未见过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瑰丽景象。[5]当学生听到瀑布一层又一层地涌上来发出的哗哗巨响,冲击岩石发出松涛一样的吼声,就联想起“叠叠浪涌上岸滩,阵阵风吹过松林”;而看到瀑布从高处飞泻直下,一串串乳白的珍珠闪着光亮镶嵌在高山之中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象时,学生就由衷地发出赞叹:“哇!好美啊!”从而使课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让他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富有诗意的优美情境下,学生就容易激发起朗读的欲望。

3.配乐朗读,烘托情感

配乐朗读是一种以优美的乐曲创设情境、烘托情感的朗读形式。在朗读教学中,可根据课文的风格特点,选用适合儿童情趣、感情基调与课文相适应的乐曲来进行配乐朗读。心理学研究表明,美妙的乐曲能直接刺激大脑的兴奋,使其迅速地步入情境之中,能更好地调节情感,促使学生读好课文。如在朗读《优雅的“请假条”》一文时,播放海顿的《告别交响曲》高把学生引入文中,再配乐练习轻声朗读,让学生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

4.观片朗读,激发情感

实践证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是朗读训练中激发情感的有效方式。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观赏教学片,一边聆听配音员的标准朗读,一边观看绮丽壮观的景色变化,以唤起学生身心的愉悦,并形成难忘的印象,然后再朗读课文,学生极易进入情境。

5.分角色朗读,体验情感

分角色朗读必须在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或在检验朗读效果时进行。按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各有分工,循序渐进。课文叙述部分可由解说员导读,也可单独采用对话式练习,深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之真正进入角色。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体验情感,突出角色语言所表达的语感,是朗读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当 2 然,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组织学生分组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惟妙惟肖。教师再以点拨指导、评价激励。

6.学演课本剧,品味情感

这是一种极富创新意义的朗读尝试,其特点是创设一种乐学的环境,让学生深入品味情感。在编剧、排剧、演剧的过程中,学生必定着力研究朗读课文需要体现的情感,从中品味人物语言特点和故事情节,使朗读训练得到升华。当然,编剧需要在教师精心策划、指导下进行,正式表演之前,可以先作预演(预习阶段);演剧要安排在课文学习之后(收尾阶段);演出之后,让学生品头论足,品味情感。如教学《景阳冈》一文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武松喝酒、上冈、打虎几个主要情节,结合朗读训练,让学生进行认真排练,反复琢磨人物语言特点和每个动作,怎样突现人物性格特征。这样,武松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本色,通过课本剧突显出来,比单纯由教师讲和学生读的效果更好。

(二)有样可依示范读

范读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理解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精彩的范读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地传达出来。”这样的范读语言清晰,委婉悦耳,可以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点燃学生的“趣”,活跃学生的“思”,发展学生的“智”。当然,范读应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不要机械地模仿,以免造成动嘴不动脑的后果

1.教师范读

由于小学生的“向师性”强,又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方法。范读指导就是由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即“教读”。一般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必要的、恰当的朗读指导,可以是朗读技巧方面的,可以是内容理解方面的,可以是感情体会方面的等等。范读指导法多用于低年级,也可用于中高年级中那些有一定难度的、仅凭学生自己练读无法读好的内容。一般来说范读的文字宜少而精,要真正起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产生朗读的欲望、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的作用。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率先垂范,要求学生读的,自己先会读;要求学生背的,自己先会背。教师范读时应声情并茂,和谐婉转,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自然的、娓娓动听的声音,直观地再现作品的神韵意境,给学生带来强烈的美感,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朗读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的范读除了声音的传递外,表情和体态也作为一种信息,及时、直接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最直接地受到启发。从而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朗读技能,提高朗读水平。如《迷人的蝴蝶谷》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那美景令人如入仙境一般,上课伊始,我就以朗诵的形式把学生引入那美妙的人间仙境,学生闭目沉浸在美妙的文字中,仿佛真的来到 3 了迷人的蝴蝶谷。一切的一切都让人陶醉,同时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的念头。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读书不仅要读出声音,还要读出画面,读出感情。此时大多数学生对读书产生了兴趣时,整个班级就形成了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模仿老师的样子来朗读课文,朗读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3]

2.学生范读

让学生范读,一方面对范读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荣誉、一种奖励,能促使其更认真地学,另一方面对听读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和比较的机会,会暗暗促使他们练好朗读的决心。教师要及时发现班里的朗读苗子,给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自信地感到我是会读书的,我是班里的朗读小能手,读书原来是一件这么快乐的事,久而久之,班内就会形成较好的朗读氛围。

3.录音范读

录音磁带范读,字正腔圆,节奏新明,语调抑扬顿挫,角色明显,给人以无穷的韵味和美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弥补教师素质的不足。

(三)恰到好处的言语激励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小学生尤其喜欢赞扬和鼓励。因此,教师应带着欣赏的态度去聆听和感受学生的每一次朗读,让他们体会到被赏识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一句“你的朗读越来越出色了”、“老师快要被你陶醉了”„„却可使学生受益一生。如在教学《五彩池》中描写五彩池形状一段“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时,有同学提出“我认为应该懂得越来越快,因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过来了,所以要快点读。”大家都认为很有道理,对这位同学的答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让他试着读一遍。没想到老师的赞扬又引来了别的学生的不同看法:“这四个‘有像„„的’该读得越来越慢,因为五彩池真神奇,作者边看边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可见,教师的鼓励、赞许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更可点燃起他们对朗读方式处理的独到的创造火花。

(四)灵活多变的方式训练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变换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体会朗读的快乐,由此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如教学《狼和小羊》时,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指导他们用讨好、凶狠的语调来读出狼的狡猾、凶恶;用和顺、轻声轻语来表现小羊的善良、机智。由于有了表现的机会,学生个个都十分乐意朗读,因此也就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策略三:有层次的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

(一)指导正确的朗读要求

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并逐步做到有感情。所以教学生学习朗读课文,指导正确的读音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学习课文,培养朗读课文的需要,也是养成认真朗读的需要。

1.发音要正确、清楚

发音正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对多音字要能按字义确定读音,如:“好奇”中的“好”读“hào”,不能读成“好人”中的“hǎo”。读音清楚就是要求每个字的声、韵、调都要读得清清楚楚,万万不能读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声母读得短促而有力,韵母要读得充沛而响亮,声调要读得正确到位,音节要界限分明。

2.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

在朗读中轻重、停顿都是非常的重要的。重音是指在课文中需要突出强调的词或词组,是句子的精华所在应进行强调。当然重读的突出方法不只是加强声音的强度,有时轻读也可达到理想的效果,一篇课文如果轻重、停顿都能够分的清楚,这篇课文的感情就能充分地表达出来。如:朗读《丰碑》一文中“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这几句话时,抓住“久久地”、“深深”、“缓缓地”来加强声音的强度,同时又轻拖些,那么这样的效果就极佳了。

3.速度的快慢要合适

朗读的速度是指在读的过程中音节的频率的快慢。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应根据课文的意思进行朗读。一篇课文如果在朗读是速度快慢不合理,好的一篇文章听起来都会变的很难听。如一篇诗歌在读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速度的快慢,这样才能体会得到作者写诗的含义。

4.语气、语调要恰当

语气指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及支撑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的气息状态、句子的语气和语调也是表达思想感情得一个重要的手段。同样的一段话,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就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和感情。所谓语调,就是根据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声调。如朗读《狼牙山五壮士》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时,就须以高亢的声音、短暂的气息读出豪迈之情。

(二)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整体

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初读课文,并能说出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根据小学生的注意易分散的心理特征,教师启发一要生动有趣,二要结合实际,提出初步目标。如:《猫》一文,教师要求学生按下列要求进行初读课文:(1)边读课文,边划出不懂的字词。(2)你喜欢猫吗?为什么?猫有 5 哪些习性呢?(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读不懂的字词,让其自行查字典,教师检查指导,然后指名口答上述问题。通过初读,使学生感知整体,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

2.细读课文,重点引读

在细读课文时,结合朗读训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时教师应紧扣重点,突破重点段,教给学生学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细读其它的自然段。“引读”即为学生朗读、思维、说话训练搭桥铺路的过程。教师切忌面面俱到地讲解,应着力抓住重点段进行教学。

3.从朗读入手,读中领悟

教师按自然段的顺序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朗读。对重点词句多读,扎实地进行词句基本功的训练。如:《小候子下山》,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前4段句式是基本相同的。先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话主要说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图中小猴子非常高兴的表情,通过“又大又多”、“非常高兴”等重点词语让学生弄明白小猴子为什么要去掰玉米,它为什么扛着走,因为它非常喜欢这个大玉米。“非常高兴”在文中出现了四次,从中说明小猴子见到什么就喜欢什么。在学生体会到小猴子的思想感情后,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又大又多”就要读出非常喜欢的语气,“非常高兴”“掰”“扛”等词语就要读出充满欢乐、活泼的语气。读第二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边读边按照上一段的学习方法勾画出本段中再重点的词语。思考:它为什么要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理解这个问题时仍要引导学生注意“非常高兴”和“扔”等各个词语,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小猴子见到什么就喜欢什么,干什么事件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第三、四段,让学生自己去对照图画读,并和第二段去比较一下,又有哪些词语不同。重点指导:理解“真”,体会小猴子对小兔子喜欢的程度,通过“看见„„就扔了”的语句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小猴子见到什么就喜欢什么,做事情不专一。在朗读时,同学们都要读出喜爱,充满欢乐的语气。在读最后一段时,同学们可以联系前几段的提问:小猴子下山后,都看见了哪些好东西,为什么它最后会空着手回家去的呢?让学生仔细看一看图上小猴子的表情,说说“只好”在这里使什么意思,想象小猴子当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这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上学生读出无可奈何、十分扫兴的语气,使学生认识到小猴子做事不专一,有始无终,最后的结果只会是一无所有。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人人参与朗读训练,受到较好的思想教育。

4.熟读课文,发展朗读能力

熟读课文时,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课文地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就要要求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要有感情地读,同时能 6 边读边在脑海中反映出字里行间所描绘的画面来,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火烧云》可启发学生边朗读边想象,想象一个夏日的傍晚,凉意袭来,我们在院子边了望远处的原野和更远处的河山,以及遥远的落日,不经意间霞光一点一点染红了西天,染红了河山,染红了大地,我们身边的动物也披上了霞光。此时火烧云变幻着向我们走来,以各种形态和我们孩子做游戏。这样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更激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达到了朗读的预期目的。

四、策略四:朗读前的备课预设要充分

(一)正确制订朗读训练指导目标

在语文课程中,朗读作为一种阅读技能,其自身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目标。但作为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又与各种语言学习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而,一般在预设教学目标时,不宜单方面孤立确定朗读训练目标,而应该在先把握好课文朗读训练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再与其它教学要求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制订综合性的教学目标。如《跳水》一课的其中一个目标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描写小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摆摆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理解如“放开”、“张开”、“摇摇摆摆”等,体会小男孩处境的危险。这样的目标导向性更强,也更符合朗读这种活动的特点。

(二)精心选择朗读的落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者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句段作为落点,展开训练指导,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高朗读训练的成效。[10]

1.选择停顿难读的句、段

课文中某些长单句、复句、句群或段,停顿比较复杂,不易把它读流利。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这就需要老师的朗读指导,划分节奏、层次,注意断句、语调、停顿。尤其是诗歌、词等古文,节奏划分、语调停顿很重要。反之,就会导致对文意错误理解。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该句若划分不恰当,在朗读教学时就会出现错误理解。

2.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

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体悟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思国之情。

3.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

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或者蕴含了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精彩极了”和“糟 糕透了”》一文中“从我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两个极端的爱下努力向前驶去。

4.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

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10]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读素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时间的可贵,从现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5.选择表情达意的句段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披文入情,抓住那些能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细细品味,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悟出美妙之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品词析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上得到欣赏,认识事物上得到启迪,思想、感情上得到陶冶。这样,学生在品出味来的同时,也就能读出味来了。如《泼水节的怀念》中“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一句中的“一大早”和“赶来”就充分表现了人们想早一点见到周总理的迫切心情。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进而深刻体会人民对总理的热爱,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另外,朗读指导的过程要与学习课文、品味语言有机结合,从而体现出课文的整体性和语言学习的渐进性。朗读指导还与朗读的方法和形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好的方法的选用,灵活形式的选择,都与朗读指导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朗读教学时,要精心预设高效的朗读训练指导。

当然,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策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总之,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很多,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探索和思考,语文教学一定会变得更加生气勃勃与灵性跳动。

第五篇: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英语已经成为优秀人才必备的一项技能,英语教师需改?M和优化教学方法,促使英语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文章对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方法;学以致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62-01

英语学习无论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还是对其未来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英语教师在授课时需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既能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又能够将所学内容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和形成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贴近生活,还原英语学习的本真。要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掌握技能。

一、创设生活化的英语学习环境

要想让英语教学生活化成为常态,就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养成正确使用英语的习惯,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英语,又能将英语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可以对校园环境进行一定的改造,营造出“生活中处处有英语”的氛围。例如,可以在走廊或校园显眼的位置张贴英汉双语的名人名言,并配上相应的图片,这样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再如,教室墙上张贴的班规以及课程表可以采用英汉双语的方式,长此以往,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英语的熟悉程度,为学生创造更加切合实际的英语学习环境。除此之外,学校也可采取更具有创意的形式,可将每周的星期三定为“校园英语日”,鼓励学生在这一天尽可能地使用英语交流。尤其是在课余时间,教师要鼓励同学之间运用英语聊天、玩乐等。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既能增加校园生活的乐趣,又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另外,学校在举办英语角、英语诗歌比赛等活动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让学生能够踊跃参加,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要想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氛围下学习英语,教师教学过程生活化必不可少。从当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来看,有的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还较为传统,即以课本为主,教授学生课本中的知识,往往忽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非常不利于英语教学。因此,教师需优化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切实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例如,在教授“Happy New Year”这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堂开始时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家在过年时都会做什么事情,倘若有学生说出“拜年”这一活动时,就可顺势引出“Happy New Year”这一内容,然后再循序渐进,讲解其他关于新年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过年时最爱吃的食物,然后再教会学生相对应的英语单词及表达方法,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学会各种食物的英语表达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有助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英语语感,促进其英语学习更加顺利。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采用多种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如让学生模拟购买商品、医院就医、外出旅行等多种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

在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中,作业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师为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激发潜能。在英语生活化教学中,学生的作业设计也需要贴近生活,这样才能使教学环环相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What time is it”一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与生活相关的家庭作业:记录自己一周的作息时间,然后用英语表示并制作成表格。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又能反映学生的生活情况,对作息时间安排不合理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及时给予指正和提出建议,促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向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挑选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具有趣味性的英语读物或动画片,让学生阅读和观看后,进行讨论和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生活化是连接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和不断改进,为学生营造融洽、愉快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联系生活、感知生活,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培养能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晶晶.让教学更生活: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2]黄焱.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3]吴海霞.浅谈语境理论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6(07).

下载小学生英语朗读训练的教学策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英语朗读训练的教学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英语朗读习惯培养

    小学生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永年县洺关总校洺阳联校 王伊宁 *** 语言类的学习重在发音和会话交流,大声张口说是必备举措。但在目前的教学现状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着“哑......

    培养小学生朗读兴趣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朗读兴趣的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是把书 面语言转化为......

    浅谈优化朗读教学策略

    浅谈优化朗读教学策略 摘 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目前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以此为依据,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

    提高农村学校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农村学校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农村小学生由于某些因素的制约,英语口语能力普遍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农村学校地处偏僻,通常缺少英语......

    低年级小学生写字教学策略研究(修改稿)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教学研究 姓名:陈桂林 指导教师:姜维维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年级:200909 类别:专升本 学习中心:南京电大 完成时间:2011年10月23日 北京......

    浅谈保证小学生英语朗读时间

    浅谈保证小学生英语朗读时间朗读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基础,在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读”是语言过渡,起到从口头表达到手头表达之间的桥梁作用。学生只有通过“读......

    新课标小学英语活动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标小学英语活动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个英语老师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通过对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活动教学策略......

    浅谈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小学作为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英语口语学习的关键期。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方面有优势,但也存在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