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族学生朗读课题
《培养哈族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哈族学生朗读能力》专题实施方案
三个庄子中心学校 董风花
一、专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方法和技巧, 有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说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它是口、耳、眼、心并用的过程。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等,起着其它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没兴趣朗读课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加我班哈族同学较多,在语言表达及朗读课文方面上的困难,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朗读课文能力,最终确定就以《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作为小专题进行研究.二、专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现在在我们的教学中,尤其是朗读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天性胆小、懦弱,平时讲话都有些胆怯,声音很低,好像蚊子哼,再加上有的学生基础差、少数民族同学在语言表达上的困难,一旦在众人面前读书就心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与其他学生相比就差上一大截,他们自己也认为,读书水平“见不得人”,于 是“沉默下去”。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使他们在一个温馨的环境中朗读,其他同学也要变讽刺、嘲笑、批评为安慰、欣赏、表扬。要注意循序渐进,让他们慢慢树立信心。暂时不熟悉的课文,决不让其单独当众朗读,而应先纠正他们的错读,再集体练习,等到他们读熟后再读给大家听。
三.专题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培养哈族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2、如何消除哈族学生的顾虑,让学生由不敢读到敢读。由“要我读”“我要读”。
3、如何给哈族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乐于去朗读。
4、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好主动作用,为哈族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榜样。
5、如何对哈族学生进行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指导,指导他们进行规范朗读。享受朗读愉悦,激发朗读欲望。
四、专题研究的方法
1、理论学习研究法
“理论是先导”。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和引领。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理论来指引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使之更富有实效性,更具有创造性。开展专题理论学习,自学相关资料,是专题研究必不可的方法。
2、课堂才能展示法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摸索和研究,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每学期上好2—3次的公开课,选择充满趣味性的朗读材料在课堂上指导哈族学生进行朗读才能展示。让其余的教师以听课、评课的方式来指导让我不断的进行反思和研究,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案例研究法
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围绕专题根据自己真实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断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专题研究的效率。
4、经验总结法
每学期进行一次小专题研究总结,并进行关于小专题研究及时总结积累好的做法和经验,找出研究过程中的不足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下一阶段更有效地研究打下基础。
五、专题研究的思路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激活教师研究兴趣,拓宽研究视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寻找课堂的支点,构建完美的课堂,拓宽育人渠道,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专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组织调查,分析阅读现状:
A、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的阅读情况;
B、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阅读状况以及对该研究课题内容的认识;(2)收集资料,组织学生朗读练习: A、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 B、学习关于阅读方面的知识;
C、学习专题研究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3)制定研究方案,并完善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组织哈族学生学习各类与本专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制定具体的行动策略。
(2按照实施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展开探索性研究,初步概括、提炼出有效的策略,作好记录和小结。
(3)制定评价与检测的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反馈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查找问题。邀请骨干教师指导、概括、提炼出共性策略和个性策略。作好记录和总结。
(4)进一步实施、完善策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反馈阅读教学实施的成效,发现并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3、第三阶段:研究的深化总结
(1)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来反馈阅读教学实施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
(2)实验学生对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优劣进行讨论、分析,形成专题成果;(3)写好专题论文
七、专题研究理论支持:
1、语文课程标准。
2、相关的教育教学课本、课外读物。
八、专题研究的对象:
四年级的全体学生
九、专题研究组织机构: 教师:四年级语文老师 成员:四年级的全体学生
第二篇:朗读课题工作报告
“小学英语朗读训练的实践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课题实施单位: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五小学 课题负责人:赵 琦
课题参加人:马桂荣、姜兴艳、徐艳菲、陈金霞、李艳辉
一、2009年9月确定我们此次课题的内容为“小学英语朗读训练的实践研究”。
二、根据此次课题研究的内容,组内的成员共同研究制定了本课题的三年的实施方案及每学期的实施计划。
三、确定各个年级的朗读学习的内容。(每个年级的英语朗读课的负责任确定适合本年级学习的朗读内容。)
四、在进行完朗读课的授课之后,随时对学生们的成绩进行调查跟踪。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并时刻在第一时间知道学生们都学到了什么。
五、在课题开展的初期、中期、末期分别对全校的各个年段的各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知道学生们对英语朗读的认识及真正开展了此项活动之后,每个人都从中收获到了什么?这样一来能对学生们的朗读学习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
六、教师每学期要在自己的实际英语朗读授课中推选出一节最优秀的公开课,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授课。这样一来,有利于组内的其他老师共同学习共同研究,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到更多的闪光点。在授课之后,我们每位老师要上交一份本课的授课教案及说课稿以存档。
七、在每学期的每个月的中旬,组内的全体成员要进行一次集中的相关此课题的业务学习,为的是让大家时刻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赶上知识前进的脚步。
八、每学期要开展一次相关此课题的课例式研讨活动,全组参与。每位教师都充当一次此活动的主讲人,让每位教师在此活动中都能展示一下个人的才华与基本功,并且每次活动都邀请我校的相关领导参加,让每位教师都能在第一时间听到同行及领导的帮助与指点,以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最大的能量。
九、每学期每半年,定期开展一次相关此课题的各个年级的朗读比赛活动,对于在活动期间表现出色突出的学生,学校给予相关的奖励。
十、在此课题开展期间,组内的老师分别共同撰写了三篇相关此课题的论文,并都获得了国家级论文一等奖的喜人成绩。
第三篇:高中英语朗读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英语朗读对提高农村高中生语言技能的作用研究》 课题负责人:陈丽玲
单位:阳朔县外语实验中学 研究时间:2012年5月——2013年6月
成果主件:研究报告、论文、教育教学叙事报告、校本教材等。
内容提要:农村高中生表现出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比我们想像的要多得多,学生的英语技能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很远,我们农村普通高中的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中遇到了很多无奈:来自农村的高中生不会读英语,大多数属于英语“学困生”,他们缺少最基本的英语自学能力与学习动机,过早的放弃了英语。
为重新激发农村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养成良好的英语诵读习惯,本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朗读训练方法和有效途径,收集整理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开展了丰富的课内外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
关键词:农村高中生 英语朗读 语言技能
正文:
一、研究任务、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国内已有很多关于小学及初中的英语朗读的课题研究,但缺少针对农村普通高中的英语朗读的研究。
2.农村高中生英语“学困生”多。在农村小学、初中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不重视或不坚持英语朗读,由于不会读,导致词汇记不住,到逐渐看不懂,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从而让他们中很多人过早放弃英语,出现了大批的英语“学困生”。
3.我校很多高中英语教师也认为:教学中缺失有效的朗读训练,教学效果不好。
(二)理论基础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语言技能是指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他们既是英语的学习内容,也是英语学习的手段。我们应该遵守英语语言的学习规律,学生要能学得下去至少要会读,只有会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三)问题的提出
1.我校大多数的农村高中生的英语现有水平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相差很遥远,多数同学属于英语学困生。主要体现在:学生词汇量少,不会读,看不懂课本,听不懂老师讲课,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他们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持续学习英语的动机,很多人已放弃学习英语。《英语课程标准》第四部分的教学建议:高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2.虽然英语朗读是英语初学阶段的重要形式,但对于大部分英语语言技能不好的高中学生来说,我们并不能因为他们是高中生了而违背英语语言的规律而抛弃它,应根据实际给学生重新提供一个低一点的平台,让他们重新有机会系统地、科学地把朗读与各英语技能相结合进行训练,从而全面提高英语技能。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将立足于我校高中英语朗读教学中朗读现状,针对学情,以《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论作指导,借鉴国内各地的已有成果,立足于改进教学,解决现实问题,提高英语朗读教学的实效性,深入开展本课题研究,以期通过有效的英语朗读可以使学生想读、爱读,进而爱学。通过符合学生实际的朗读材料,采用多种方法与听力、写作紧密结合,促进学生英语技能提高,此课题符合本校的学习条件,操作性强。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朗读习惯,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强学生朗读训练,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的提高。4.发展、完善研究和实践方法,丰富笔者开展教学活动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我校高中英语朗读中常见的问题的分析及研究。
2.整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英语朗读材料的校本教材。3.探索出一些适合我校学生朗读训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二、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现状调查法、调查分析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现状调查法:在研究初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并分析原因及解决方法。3.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4.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研究、提高。5.经验总结:广泛总结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二)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学习的主要内容:阅读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师知识与技能手册》等书籍,通过上网查阅高中英语教学的各种论文、有关英语朗读的研究报告等,以及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课题交流活动,听专家讲课等,收集素材与文献资料,借鉴相关研究成果,认真选题。调查阶段:调查分析现状,初拟实施方案
1.确定研究对象为高二(5)班。
2.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学生的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言谈,了解了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困惑和英语朗读情况,初步制定了实施案。
实施研究阶段:
1.提供新的学习的平台,从语音开始训练。
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英语朗读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索、编撰校本教材,提供给学生一个低一点的、系统的学习的平台,九月中旬从语音开始开始朗读教学。
2.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进行词汇朗读训练。
为了让英语学困生进一步体会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朗读训练做到循序渐进,十月份,每周二、周四的第八节课开展词汇朗读。
3.探索提高朗读技巧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训练与课文录音相结合,训练朗读中的重音、节奏、语调、停顿等朗读技巧,抓好朗读的常规检查,同时举行比赛及开展课外活动。4.利用英语朗读训练,探索促进提高学生英语言技能的方法。
A.朗读训练与听力材料相结合,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用英语朗读促进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开展“五班好声音”活动,课内训练与课外训练有机结合。
B.朗读训练与写作材料相结合,提高写的能力
选择英语作文材料,先训练英语基础句型,后练习写短文。研究的总结阶段:(2013年5月-6月)分析总结经验,撰写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三、研究的结果与成效
经过一年的实验研究,学生在以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成果一:提供学习新平台,学生重塑学好英语自信心。1.通过对学生的相关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困惑和英语朗读情况。
2.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英语朗读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索、编撰校本教材,提供给学生一个低一点的学习的平台,九月份从语音开始教学。主要包括:元音、辅音的发音,单词的音标拼读(重点),结合课文注意连读,重音、停顿等练习,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英语学习技能,让学生重新树立可以学好英语的信心。为激发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还组织了全班同学学唱英语歌曲、为儿童动画片配音等活动。
成果二: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促进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
为了让英语学困生进一步体会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朗读训练做到循序渐进。十月份,开展词汇朗读,各小组在组内检查,互相听读;各小组间进行朗读竞赛,小结组做评价,全班进行点评,并选出该节课读得最好的同学进行朗读表演。全班同学都积极参加了为初一小同学读英语故事的活动。他们的诵读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渐渐地变浓了。
成果三:
探索提高朗读技巧的方法,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朗读习惯。
开始,很多学生只是放开嗓门把文中的单词一个接一地读出来,遇到生词就跳过读,这不但不能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之美,也无法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十一月份,朗读训练与课本相结合,训练朗读中的重音、节奏、语调、停顿等朗读技巧。要求学生课后反复听课文的录音,模仿录音朗读技巧。我还培养学生对英语朗读做出正确的评价,课堂上引导学生自评,他评,最后教师评。通过反复的训练指导,学生基本掌握了朗读技巧。
好的朗读技巧需要良好的朗读习惯去维护,我在9月到11月的三个中,加强了对学生朗读的检查,抓好每一节早读课,布置监督好每一个小组的朗读活动的开展,课外时间经常指导学生的朗读,尽可能地消除学生的朗读障碍;及时对学生的朗读效果进行检测,使得初步形成的朗读习惯得以巩固。
成果四:
朗读训练与听力材料相结合,提高了听、说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用英语朗读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开展“五班好声音”活动,使得课内训练与课外训练有机结合。为增加神秘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课前给学生一篇英语小短文让他们在课外做好录音的准备,在录音前,我会检查他们各自的朗读情况,在我的指导后,他们才能录音。播放录音时,每个同学都很期待听到自己的声音,我首先让同学猜是谁的声音,文章大意是什么,或复述这一短文。这个活动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在这个活动中更进一步地懂得评价朗读,朗读技巧进一步提高,他们能正确地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乐意去展示朗读的美;他们的听得到了锻炼,说得到了挑战,进一步提高了英语语言技能的听说能力。
由于表现较突出,在全校英语演讲比赛中,我班的何建桢、刘樟秀同学获一等奖。学校两次让高二(5)班的学生独立接待了来自美国及澳大利亚的学生访问团。这些进步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内动力,为今后的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成果五:
朗读训练与写作材料相结合,提高了写的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我利用英语作文材料与朗读相结合。学生先看中文进行思考,然后老师选英语朗读能力好的同学把相对应的句子或短文读出来,一般读三到四遍,再叫同学们写出这些句子或短文。在朗读的帮助下,通过努力地听,然后再写下来,基础不好的同学多少可以写出一些句子,好的同学可以写出短文,并要求他们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改写,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写的能力及句子运用的能力。
高二(5)班学生学习成绩明显呈上升趋势,2013年春季学期基极末考试中,该班英语平均分超过平行班级12.9分,特别是在听力与写作两个部分优势明显。
通过本课题研究,本人在发展、完善研究和实践方法中,丰富了开展教学活动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
成果一:本人每学期都在学校人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上教学示范课,受到英语组教师一致好评。本人在2012-2013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评比中获阳朔县中学组教学成绩一等奖;
成果二:本人撰写的研究报告《农村高中生英语朗读的问题分析及研究》获区一等奖;《利用有效的英语朗读训练,提高农村高中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获区二等奖。
成果三:课题研究中,把实施阶段种训练材料加以总结,编成了朗读训练的校本教材。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农村高中生英语朗读训练能在高一就开始的话,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提高空间会更大;该校本教材如能更好地与日常生活、课本联系,与当地的生活相关的话,效果会更好些。培养学生的的英语语言技能要循序渐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持之以恒,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第四篇:哈族新村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方案
哈族新村第十一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
活动方案
今年九月二十日是第十一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为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热潮,大力营造公民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提高全体村民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广泛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继续深入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培育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为此,我村特制订“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13年9月20日----2013年9月30日
三、活动对象 全体村民。
四、活动内容
1、悬挂横幅“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
2、在全村内张贴“公民道德宣传日”宣传标语。
3、利用广播认真学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向全体村民宣讲公民道德建设内容和文明礼仪知识,并组织村民进行交流和讨论。
4、利用双休日,自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村主干道清除垃圾,打扫卫生死角,清除墙上乱涂乱贴的小广告。
哈族新村 2013年9月10日
第五篇:哈弗学生
刻苦的哈佛学子
前不久,两张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学生仍在学习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凌晨4点的哈佛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道:哈佛是一种象征。人到底有怎样的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
哈佛的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哈佛的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100个正宗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美国总统有7位。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告诉记者——
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在哈佛,随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太累了。在哈佛采访,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学生学得太苦了,但是他们明显也是乐在其中。
在哈佛学习的一个北大女孩跟我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课,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昏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得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
北大女孩说,我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而且,哈佛的作业量要求很大。她说,我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投入了时间认真准备了,才可以快速推进课堂讨论的进程,而之前如果不读那么多的书,你就无法参加到课堂讨论之中。
在采访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时,他说: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太轻松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重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时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谢娟说,我有同感,我们也对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进行了采访,却很难感受到哈佛那样的学习气氛和探究氛围。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而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说到中美大学生的比较,谢娟说,我们的学生缺少吃苦的精神。我们的家长和学生认为高考前是最苦的,我们讲的寒窗苦读,很多时候是被动的苦,带着功利的苦,而不是在其中有浓厚的兴趣。而在美国大学,尤其是精英云集的大学所要付出的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在哈佛,征服学习是每个人的口号。要想变得强大就需要学习得更多,为此哈佛的课程安排得多而紧张。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会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坚持对事物进行严谨的分析,能够理性、历史地认识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另外,练就长时间超负荷学习的毅力。
美国小学时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着渴望。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在高中时期,美国学校培养的是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中国的高中时老师填鸭式学习,让学生习惯了依赖。能力、习惯上的差距,让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在大学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学生说,在哈佛学习强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炼狱的感觉,对意志是很大的挑战。在哈佛,教授们会时常提劲学生们要做好时间管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却在拼命赶路。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成功和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其一,就必定放弃另一个结局。今天不努力,明天必定悲伤。哈佛告诉它的学生: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身的。
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新英格兰的红砖墙。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在校园有一个绝不起眼的停车位。毕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
某教授对学生说,你学我这门课,你就一天只能睡两个小时。学生想,那么,我学4门课,我就没有睡眠时间了,我就得倒贴睡眠时间了。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三天就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前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士顿。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意志力,人到底可能有怎样的潜力?哈佛一一告诉你。
我的感想:
读完这篇文章,我突然有一种自卑感和浓浓的悔意:曾经我是多么渴望进入哈佛大学,现在却迷失在平庸的昏昏浩浩的生活里,迷失了最初的梦想。
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怎么造成的?我们在埋怨社会和教育以及恨爹不成刚时,是否想过这就是我们选择的生活?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由组成社会的千千万万的人用自己日复一日的动作的效应的积累造就的。所以,人才是社会的主人,而你我便是自己的主人。有说,造物主把一切创造,只等你去探索。许多人把它认为是迷信和消极的人生观:相信神的存在并认为神把一切注定。
然而,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生活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的现在。世界之大,即使用最先进的计算机也不能将其预测和控制,何况是人呢?古往今来,那些做出让我们看到其成就的人,都是掌控自己命运的人。当自身还不足以掌控自我,那便由外界帮助其完成必要之掌控和选择。
美国电影《健男抢钱团》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一味地抱怨和生闷气对你的现状毫无作用,只有通过有计划的控制和改变才能过上你想要的生活。当我们经历高考进入大学,我们会有松了一口气的想法,我们是否想过:在大学里我们真正需要得到的是什么?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大学无用论”只是某些人的信口开河,所谓的“中国内地无大学”只是一帮外行人的盲人摸象。无论你相不相信,做得到还是做不到,大学是你正确的选择。
哲学里讲内因和外因,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只是外因,真正起作用的是内因:我们自己。这个内因怎么讲呢?借用作家凌志军在他2004年出的书《成长》里的一句话讲就是我们不能改变教育,但我们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看法。
以前的就让它离去,我们能把握的真的只有现在了。我们也是大学生,我们也曾经有梦,一时的遗忘并非我们放弃了,只是我们在等待一个新的开始。也许我们不能夜以继日的学习,但我们能抓住每天的上课时间,保证听课效率;也许我们没有天才的大脑,但我们可以有认准目标顶头而上的干劲;也许现状仍不如意,那就坚信未来,继续做每天该做的事。当我们曾经羡慕或崇拜乔布斯的时候,在乔布斯和我们一般大的时候,每天早晨四点乔布斯会准时起床工作到七点,当其他人起床的时候,乔布斯已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所以,像乔布斯一样:每天醒来,想到假如今天是我在世界上的一天,我会做什么?
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我们不该过得如此轻松。
选自《意林》2013年九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