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小课题随笔4个

时间:2019-05-15 04:2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朗读小课题随笔4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朗读小课题随笔4个》。

第一篇:朗读小课题随笔4个

五年级语文随笔一

目的明确地进行朗读训练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朗读要求,而且应该认真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朗读要求。也就是为什么要读,读后要达到什么目的,什么时候进行理解性朗读,什么时候进行表演性朗读。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做细致而科学的阶段安排。

一般来说,初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分段讲读课文时,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该掌握并传达出每部分课文表现的情境和感情。在学习完课文后,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把握,要求学生能通过朗读体会并表现出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

五年级语文随笔二

灵活地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中,朗读的形式应该灵活多变。如果只是一味地齐读,个别读,则会显得十分单一,乏味,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表面上看起来是朗读,但只是停留在“声音”上,达不到朗读的要求。所以为了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评读、快速读、竞赛读、配乐朗读、自由诵读等等。至于一堂课中选取什么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应视学生学习情况、课文特点而定,不可牵强乱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评读、竞赛读和配乐读。

评读:是对学生或老师的朗读质量作评价,指出优点或不足之处。评读可以是自评或他人评,可以是老师评学生,也可以是学生评老师。既评朗读的感情,又评朗读技巧,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就会找到朗读的感觉,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很大的作用。

竞赛读: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有时适当运用竞赛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好,哪一个同学读出了感情。学生的好胜心较强,采用竞赛朗读,不但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还可以激发他们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

配乐朗读: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音乐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艺术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中,唤起人们的感情。当文学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和谐结合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牧童》时,选择悠扬的竹笛曲配乐吟诵。当我随着乐曲声真情诵读时,学生则从中感受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宛如一幅恬淡水墨画的美景。在这动人的乐曲声中,学生感受到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正是由悠扬的曲子展现在学生们脑海里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音乐与美文相得益彰,创设美的情境,陶冶学生情操,打造了一次高雅的审美享受。

五年级语文随笔三

教师多做示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朗读训练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重要作用。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主要的是在无形中可以指导学生的朗读。因此,我在教学中很重视发挥范读的作用。

有的教师可能会说,让学生听音像材料不是一样的吗?况且,他们读得那么好。

是的,学生在听音像材料的时候,他们会觉得那很好,可是,那声音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而老师站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读,却消除了这种距离感,学生对老师的模仿也正是在这种潜意识中进行的。

当然,这就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自己要能够真正做到准确运用普通话,示范时不添字、不改字、不错读音、不结巴、不重复、不破句,而且情绪饱满,生动自然。

五年级语文随笔四

有计划并长期重视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由于受统考升学率的影响,往往会重写轻读,狠抓字、词、句、篇的落实,把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挤掉了,或是读几遍,走走过场就算了,结果造成学生朗读能力低的现象。我在教学中,坚持把“朗读”放在教学的一定高度,并加强朗读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今天,加强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决不是绊脚石,而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金钥匙。

教师制定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时,要辅之朗读计划。全书中哪些是重点指导朗读训练的文章?这些文章各具有什么特色?哪些是全文指导?哪些是片段指导?都要事先安排好。在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方面,本期要达到什么要求等,都要明确提出来。只有朗读计划周密,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五年级语文随笔五

课内外相结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应该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博采众家之长。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我都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当然,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激发兴趣,使学生有阅读的欲望,想阅读。二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随时能读到好书。三要教给方法,如浏览法、摘抄法、剪报法、批注法等等,促使学生养成动笔墨、动工具书、动脑子的良好习惯。同时,再定期举行一些诗歌、散文朗读比赛或朗诵会,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形式。

五年级语文随笔六

激发兴趣,把握好朗读的时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如果学生连熟读课文的兴趣都没有,教学活动怎么能展开呢?只有他们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时,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才会学得生动、扎实。

如教四年级《渔夫的故事》一课时,笔者以选配音演员为由,首先提出“谁先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谁就可以给渔夫和魔鬼配音”的要求。学生为了能选上当演员,非常兴奋,于是课堂书声鼎沸,学生情绪高昂。在这一关键时刻,笔者不失时机地传授学习方法如:自读自思、划圈批注、诵读等方法,学生如鱼得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年级语文随笔七

联系实际,把握好朗读的形式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局限在课堂和教材上的语文教学有如井底之蛙,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有拓宽语文实践领域,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语文阅读能力。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在教学中,笔者一般采用自由读、分角色朗读。

如在讲授黄瑞云先生的《陶罐和铁罐》时,笔者就采用了分角色、有感情朗读。一个学生扮演铁罐,读出铁骄傲自满、目空一切、爱奚落人的语气;一个学生扮演陶罐,读出谦虚但不软弱的语气。又如在讲授课文《长城砖》时,可采用自由读,让学生体会长城砖开始时自卑,而后经过一次旅行,使它变得自信。当然还有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轮流读、全班齐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等。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朗读,都力求让学生在读的实践中,提高朗读的能力。

五年级语文随笔八

深入领悟,把握好朗读的分寸

在课堂上,我们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读出语言的神韵,就要引领学生入境如情,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元探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课文内容?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是读的数量,不能平均用力。应视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定,不能读得太多,也不能读得太少,在文章的精彩之处,应让学生多读,以致熟读成诵。例如讲授看图学文《卢沟桥的狮子》中,第二自然段,应让学生多读,围绕第一句:这些狮子很有意思。怎么有意思呢?它们有大有小;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应让学生围绕这一主要内容多读,才能深入领悟课文所要表现的内容: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

一、形态各异。

其次是读的质量。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写人记事的文章,读这类文章,要注意读出人物的特色,读出少年的纯真,中年的成熟,老年的老成。例如《再见了,亲人》中的小金花,在指导中要抓住小金花听到妈妈牺牲的消息时的表现“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应读出小金花对敌人的恨和性格的刚强,还应考虑少年的纯真的性格特点。课文中大嫂的对话,应用中年人成熟的态度来朗读,体现出朝鲜中年人和志愿军结下的深情厚谊;表现老大娘慈母般的胸襟时,朗读时应体现老年人老成的心态。

第二篇:朗读问题小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第三学段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形成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亦或是教育专家都对朗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985年12月16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机构正式成立,提出推广普通话是一项基本国策,普通话作为国家的宣传语言、教学语言和通用语言。从而为普通话作为朗读教学的重要载体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社会基础。朗读,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语言规范化的主要手段。广大的大中小学生、成百万的教师是普通话最直接的教学者和宣传者。

文化大革命之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重新制定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这就为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朗读能力提供了课程依据。大批语文教师将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作为自己教学的追求,尤其是一批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如:斯霞、李吉林、于永正、钱梦龙、于漪等总结了自己朗读教学的宝贵经验。广大语文教师学习借鉴,从而使师生的朗读活动成为语文课堂的常态。

2002年新课程改革启动,校本教研逐渐为广大教师接受、认同,并付诸课堂实践,开展课题研究。从此,研究语文教学朗读指导、朗读评价及朗读价值的校内研究遍地开花。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江苏、辽宁、湖北等地的中小学先后取得大量成果。“让朗读激活语文课堂”、“用朗读点亮语文课堂”、“用朗读营造生态的语文课堂”等成为语文教师最自信、最有感召力的表达。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一书中说:“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的“基本式教学方法”表现形态为:“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其中,朗读占到了课时的一半甚至以上的时间,以读代讲,读中领悟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也说:“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而语感的培养正是朗读的重要追求。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对朗读更有独到的见解:“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读透每字每句的确切含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筋肉里。”这里强调了熟读、吟咏、揣摩的作用,提出了朗读的高层次要求。杨再隋教授也说:“要充分而有效地读书。读要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要研究读的目的,读的方法,读的时机,读的检测,以提高读的质量。”强调了朗读理解文章“义蕴”的步骤和提高质量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部分对朗读均给出了相关表述,反复强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将立足于学生现状,针对学情,以语文界专家、学者的理论作指导,借鉴国内各地的已有成果,立足于改进教学,解决现实问题,提高朗读教学的实效性,扎实、深入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以期通过朗读策略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内带课外,促进小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2.整理总结课外朗读训练篇目及推荐书目,编写《朗读手册》。3.以课外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三、研究内容的重点、难点

1.通过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的朗读指导训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促进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来观照实践,深化教师朗读教学目标意识,促使教师形成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的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四、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朗读训练的研究资料,开阔研究思路。

2.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

3.行动研究法:进行语文课堂朗读训练的研究和课外朗读训练研究,围绕朗读训练开展各种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采取个案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基础

1.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成绩,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18年,语言交流、朗读能力强,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朗读范例。我比较注重教学科研相结合,并对此课题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2.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和资料,尚缺少的条件和资料及解决的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良好的环境保证。首先它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其次也是实验老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三,对于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定会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这些都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研究人员结构及已有的与本研究相关的主要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计划时间2018年4月——2019年10月

(一)准备阶段(2018年4月——2018年 月)进一步调查分析班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形成前测调查报告;制定研究方案与阶段研究实施计划。

(二)实施阶段(201 年 月——201 年 月)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编写校本《朗读手册》。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一是节奏意识。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 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二是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 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三是问题意识。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 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形成朗读教学策略。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二是语言表达 的准确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三)总结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0月)

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成果

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实录、教学反思、论文、学生朗读DV

八、课题研究管理及研究主要成员组成

九、研究保障

学校负责承担课题研究实际支出的合理费用

第三篇:小课题思考、随笔

阅读精彩人生

高三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阶段的首要任务,因为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检测的重要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大多以琐碎的分析、模式化的概括讲解取代学生的体验和教师指导下的习得。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目前,课堂上又出现了回归自然的阅读和随意多元的解读,甚至有人抨击高考的阅读检测干扰了正常的阅读教学。训练被渐渐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慢慢弱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个性的阅读也就逐渐虚化。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高中阶段阅读教学到底应该如何指导?阅读教学还需不需要训练?

一、阅读的实质

不管承认与否,高中生的阅读实质上主要有三个方面:自主消遣性阅读,教学阅读和考试阅读。

1、消遣性阅读是一种自由化阅读,也是一种个性化阅读,它不带有任何的“功利性”,但它也是高中生阅读的一个重要板块。学生凭兴趣购买的报刊书籍,随意浏览的家庭藏书等都是消遣阅读的重要文本。

2、教学阅读是高中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主阵地,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阅读板块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能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效率并养成乐于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的习惯,最终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凡是纳入教学视野,在教师引导下的阅读,都是教学阅读。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其目的就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引导他们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以使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相辅相成,融合贯通。

3、考试阅读从属于教学阅读,它主要训练并检测“理解文中主要词语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等(现代文阅读)和“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等能力(古诗文阅读),三者的关系可可用图示来表示:

阅读精彩人生

当然,三者是可以转化的。如:学生消遣性阅读某篇文章、某本书兴趣被激发时,他就会积极地寻找类似文章或书籍研读,并且可能积极主动和教师交流。这样,消遣阅读就转化为教学阅读。同理,对教材中某些文本,我们也可以当作考试训练材料。考试阅读是特殊的教学阅读,其考查要求、训练重点不同于一般的教学阅读。

二、理清关系是关键

毫无疑问,对各类阅读应分类指导训练,因为它们各自的特性、功能、要求、目的不同,学习、训练的方法也应不同。但阅读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学阅读”板块,尤其是课文阅读,这是因为课文阅读为其他阅读提供兴趣的支持、方法的导引和领域的扩展。学生阅读能力等语文素养的提升关键就在于抓好教学阅读,教学阅读的关键在于课文阅读。

首先,教学阅读使学生能够全方位获得和提升。纳入编者及师生视野的教学阅读材料尤其是课文有广泛的多个层面的价值,它不仅是学生语言学习和言语运用训练的材料,学生热爱语文、获得知识、提升技能的载体,更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关注社会、关注历史的窗口,学生个性、思想、情感、价值观发展的最主要依托。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落实,朗读等技能的获得,情感等人文的涵养,考试等能力检测都应落实于阅读教学之中。

其次,课文阅读的扩展,课文阅读的影响有利消遣性阅读的健康发展。试想,在课文教学中获得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的引申、扩展,学生在教学中的构建生成等,在他进行消遣性阅读时怎能会不留下痕迹吗?

另外,许多课文等阅读材料都是写作能力训练绝好的载体、写作的优秀例文,如《我的空中楼阁》、《背影》、《寻找时传祥》等。就是考试阅读的材料也是很好的素养提升依托。

这几年以来的高考现代文大阅读基本上都是文学作品,大都是情文并茂,内外皆美的散文名作,我们在做高考试题,在进行阅读鉴赏能力训练时,人文素养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阅读精彩人生

新形式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理念

中国有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说我们的一生都在,也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最直接的学习方式就是读书也就是阅读。它是我们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吸取精神养料,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阅读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尤其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更加受到大家的关注,许多同行在这方面作过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的成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不厌其烦的分析教材,肢解教材,老师大讲特讲,学生昏昏欲睡等现象层出不穷。再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当前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作简要分析,并就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谈自己的浅薄一些看法。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长期以夹,许多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天经地义的。这种思想使得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偏重知识讲解,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与文本对立的“二元”教学模式,但是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阅读的本质是“读”。“读”是一种阅读活动,这种阅读活动就是一个由“读者、作者、作品”三者构成的“三边”活动。在这“活动”中作者潜藏于作品之中,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发生心与心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所以当我们调动情感体验作品,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便会蓦然发现作家正在向我们走来,和我们直面对话,倾心相谈。我们可以聆听作者的告诫,悟得文章的真义,获得灵魂的洗礼。所以这就要求读者与作者之间发生直面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对作品不断思考、创新,作品的意义在自主阅读的对话过程中生成,发现作者,发现自我。

然而,我们普遍采用的“二元对立”教学模式却严重地背离了阅读本意。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十几二十个问题下来,课文解析完毕,中心水到渠成,自己不禁得意非凡。事实上,教师苦心经营,吃力不讨好,学生积习难返,启而不发,于是很多教师重蹈旧辙,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甚至不分讲读与自读课的区别,苦心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亦步亦趋。教师连珠炮似的向学生发问,学生只有招架之力,无还手之机。浅层次的问题尚可以启发解决,较难的问题就只能是老师越俎代疱了,十几二十个问题下来,课文解析完毕,中心水到渠成,自己不禁得意非凡。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了,教师喧宾夺主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读,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意味着把学生置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不能与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让学生领会学会学习的时代精神,我们常常只见教师,不见学生,学生的学要顺应教师的教,最终,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限制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独

阅读精彩人生

立性的发挥,教师讲得太多了,学生学得反而太少了;教师讲得太好了,学生学得反而差了;教师能力太强了,学生能力反而弱了,这看似悖于常理,却又在情境之中。

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禁要问:学生的创新去了哪里?学生的发现、感受、思考、拓展都去了哪里?一节课后,再一问学生学到了什么,一头雾水,岂不是语文的悲哀?

2、在教学中肢解教材。

由于受到信息及条件的限制,很多老师以教材、教参为中心,以致于教参牵着教师的鼻子,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且大多数老师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学这一篇文章”,教学过程是“解析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这一篇文章的中心”及“这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他们的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去整体把握,使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很有限。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探索,发现,而把所谓的“有创意”的教学手段,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搬进课堂,让学生“活跃”其中。

比如同桌探讨,小组讨论,乍一看,课堂上热闹非凡,唧唧喳喳,而且还美其名曰“阅读教学创新”,而实际上学生又讨论了些什么出来了呢?阅读教学不是不能运用各种新方法,新手段,问题的关键是要用得合理,用的科学,用得有目的,用得有效益,只是为了追求“花样翻新”而盲目运用,不是创新。

4、阅读教学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

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在语文阅读教材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其实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语文阅读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而忽略了生活实践,这无疑是“小学而大遗”。

5、语文阅读的积淀太浅。

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使学生阅读的太少,并且相当多的学生除课本以外,几乎无课外阅读,现在的学生学业任务又重,练习册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大量的数理化、英语作业占据,还要上各种辅导班,这样所剩无几的一点时间只能看看电视,很少看书,或者根本不看书。其实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缺少阅读,对语文阅读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

二、关于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师不一定只就教材讲教材,还要注意拓展迁移。

语文教学应强化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强化外联,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不忘通过与生活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习语文不应只局限于小课堂内,封闭的教学空间只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

阅读精彩人生

热情。

新课程理念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阅读教学方式,应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的欲望。

3、教师可通过多种不同的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情感。

①表演式教学。

对于一些故事情节丰富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可以选择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把握、表演。如《皇帝的新装》、《项链》、《雷雨》等课文,都可发挥学生想象,让学生自己编写、自学自演。

②以点带面”式教学。

可抓住全文的中心词语或中心句,并以之为内核,辐射到文章的各个环节。如《巴尔扎克葬词》可抓住“天才”一词,进而发散至对巴尔扎克的人格、作品、成就、影响四个方面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这对于线索明晰的文章特别适合,又如《故都的秋》可以整合成五幅画面一破院秋色,落蕊秋意、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枣奇景,一一赏来。

③体悟式教学。

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感悟文学作品的意蕴。如我在讲解李乐薇的美文《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我没有对这一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然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表对这部作品的感悟和体验。有的学生说,作者的这间小屋确实存在,作者出于对它的喜爱,在描述中不免加入了许多想象和夸张;也有的学生说这个小屋并不存在,只是表现了作者对自由人格、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感受作品情感的熏陶,品尝创新的乐趣。

④探究式教学。

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自己寻找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想知道而不知道,口欲言而又无可言时,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识。如我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讲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时,我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呢?请大家自己去查资料、找原因。第二次上课时,学生们都拿出了自己在课下找到的资料,分别对作者不宁静的心绪作了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证。大家思维活跃,众说纷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4、还要注意一些其他的小问题:

(1)、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当然这也同样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但教师切不可对学生的这种个性化的理解一棍子打死,或在教学中只重共性忽略个性,进行越俎代庖的灌输和讲解。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的想象、思维和情感的参与过程,体现着强烈的个性特征。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验,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也是不同

阅读精彩人生 的。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无数个不同的答案,而且每个答案也无所谓对错,只有合理与不合理。所以应当力求学生真正的自主合作,对文本进行探究和学习。

(2)、《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经常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刊、报纸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当然,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老师要把阅读的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只要内容不是鼓吹暴力、淫秽、反动的,学生都可以读。读什么书,怎样读,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主要在 “导”上做文章。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流行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茫然无从,不择而食。放手让学生选择书籍,本身亦是对学生判断和鉴别能力的一种培养。

(3)、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字词随时翻阅词典,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阅读课文。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唯有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底蕴,盘活教育资源,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才能开辟一个全新的天地。

第四篇:小课题教学随笔

小学生避免写错别字的两种方法尝试

——教学随笔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错别字则是低年级孩子们语文学习中最容易遇到的错误。尽管老师在教生字时总是反复强调这个字该注意什么,不要与哪个字混在一起等等,但是在作业和考试时写错的情况却时有发生。分析原因,无外乎学生粗心大意,音近字、形近字混淆,刚学生字时没弄懂字义,笔误等。那么,怎样才能有效避免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呢?我认为可以从下两个方面抓起:

一、第一印象很重要

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的第一次印象是很深的。如果学生从一开始记忆的就是错误的信息,再改正就很难了。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得多。所以,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有预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容易错的字总会进行预防性的教学。如在教“浇、染、氏”等字时,就会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多加一点,教“蒙、具”等字时就会提醒学生不要少写一横,而在教“见、观、览”等字时则会提醒学生不要写错最后一笔„„这样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识到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字的时候就会格外注意,从而大大降低错误率。

二、重复记忆很重要

低年级的孩子还缺乏精细的分析能力,短时记忆占优势。为了减少错别字,必须经常性地复习巩固,以便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研究发现,螺旋式的识字复习法是较有成效的识字巩固方法,其做法是在相对的时间内,复习前面教过的生字,如今天复习昨天的,下周复习上周的。如此波浪式地前进,到下一个阶段(如期中)再复习一次。反复练习可使儿童更好地识记,保持记忆,但不能盲目多练。相关资料证明,一般一个生字平均练习3次,在默写中就足以使错误率降低到7%以下,与生字练习抄8遍的效果基本相同。除此之外,最值得提倡的是多阅读课外读物,开拓识字领域,在阅读中增加生字复现的频率。

低年级学生出现错别字现象总结

——教学心得

一、添加笔画

在汉字构造部件中,添加累赘的笔画是错字产生的一大根源,由于学生在教师对生字字形结构的分析没有认真听取、深刻记住,或者是学生对应该掌握的生字缺乏仔细观察。如把“琴”字的下半部分“今”写成“ 令”。要消灭此一类型的错别字,关键在于教师传授知识要点时要分析到位,学生接受知识要点时要辨认到位,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二、丢失笔画

在汉字构造部件中,丢失该有的笔画是错字产生的另一根源。这类错字与添加笔画如出一辙,也是教师对字形分析不到位或学生辨认不到位所引起的。我们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往往会看到“起初”的“初”字的部首错写成少了一点。要杜绝这一现象,除了教师要讲清楚遗漏笔画含着什么意思外,还得强调学生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

三、改变字形的某个部件

改变字形的某一部件,使之准确率降到百分之零,而错误率却上升至百分之百,究其原由,这种笔误的错字大都源于习惯的力量在作祟。如学生经常会把“游览”的“游”字的右边写成反文旁。要杜绝这种类型的错字在文字里兴风作浪,除了教师要求学生强化训练外,还该早有预防,譬如用醒目的彩色粉笔加以凸显,给学生留下一个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四、改变字形的组织机构

改变字形的组织机构,得不到人们的认可,这是错字类型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如一些学生把“甜蜜”的“甜”字的右边错写成多了一横。这是学生想象力发生偏差结果。这时候,很需要教师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正确的轨道上来。

意料外的精彩 ——教学叙事

星期二的第二节课,听同事说随堂听课要进班,听到消息后,因为前天晚上有事儿没来得及备课,想着今天复习,可是领导听课,总不能上复习课吧!我马上拿来语文书开始准备,《识字七》是一篇识字课文,以对子的形式列举了一连串的反义词,课文如诗歌一般,读起来和谐、富有韵律感。

通过一节课的准备,我的教案初稿出来了,虽然说不上准备充分,但至少心里已经有底了。课间休息时,我赶紧去教室做课前准备——把要学的生字抄在黑板上。抬头一看,发现上节数学课的板书还没擦,写着“镜面 前后 上下 内外”,正准备擦,突然灵光一闪,我的“导入”有了。本来“导入”计划是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反义词。我就随机改成了:这是你们上节数学课学的内容,有没有谁发现这里也有语文知识?问题一抛出,教室里一片寂静,孩子们都集中了注意力,认真找起来,有的学生说有“汉字”,有的学生说“前后、上下、内外”都是反义词,我就顺势转入到了新课的教学。接着我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很久很久以前,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两个世界:光明世界和黑暗世界,光明世界的人们待人真诚、热忱„„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我感觉到了学生热切的目光。接下来,我把教学环节“我会读”、“记字形”、“我会写”设置成闯关游戏,让游戏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部分学生能跟着我的教学节奏走。在“记字形”这一块,学生能够较好地结合以前的识字方法和熟字来帮助记忆。如“恨”与“很”、“奉”与“捧”等,特别是把生字编成字谜来让学生猜,如“富”(一个人住一间大房子,家中还有许多田地)、“饥”(只吃了几粒饭,自然感到饥饿了)、贫(分宝贝)等,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看来,要把识字课上出效率来,还得多动脑筋,运用丰富的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认字的速度和强度,鼓励学生在众多的识字方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最便捷的方法,这样记忆效果才会更好。

回顾整堂课,自我感觉比较良好的一点就是情境的创设和教学环节的设置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期待,激发了他们潜在的学习动机。但不尽人意的地方也很多,比如未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整个课堂有点赶,当然这也与自己不熟悉教案有关,导致教学环节衔接不是很流畅,教学语言有点零碎。俗话说:课堂的精彩来自细节。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有时也会有因这些生成变成了意外的精彩!

第五篇:朗读小课题研究反思4个

五年级语文后记一

金奖章》

今天的课中我注重了通过有目的进行朗读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做到正确流利。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写鸟儿们的语言、神态和心里活动的句子通过理解和朗读来体会他们都迫切想得到金奖章的心里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鸟王觉得自己位高权重,理所应当受封,百灵鸟和黄莺以为自己唱歌好听要争,喜鹊以自己能为人报喜而争,老鹰凭自己力气大要抢„„乌鸦只是默默做贡献,不争名利。最后通过分角色朗读,再现文中角色特点。这样的教学老师不累学生轻松,更关键是教学目标也完成了。

五年级语文后记二:

《古诗三首》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今天教学古诗时我就将读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狠狠的发挥了一次。这里的读不是单一的齐读或抽读,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提高朗读作用,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 方式来引导朗读。先是范读,利用班班通设备在网上事先找好的录音,让学生对古诗的短句和情感表达有一个初步的标准的认识。然后评读:点名让学生来读,其余的来点评读的好与不足之处,让他们找到读的感觉。在理解诗词意境后有组织他们进行赛读,即达到再度加深的目的又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课文结束时播音乐搞配乐朗诵,让课堂中的理解得到升华。整个一堂课学生兴趣盎然!

五年级语文教学后记三

《七律

长征》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朗读训练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今天的这一课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课前预习的时候我也给学生听过网上的录音,我也个人觉得朗读者个方面都处理得非常好,是个很好的朗读学习典范,但学生模仿的效果却不理想。究其原因我想是录音的处理不够明显,对于本班学生实际,这些处理的地方处理效果要夸张一些学生才能理解接受。于是我又特别课前认真夸张地把课文朗读练习好,课堂上果然收效不小。学生朗读好了,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就能事半功倍,理解之后读的就更好了。看来课文朗读特别是学生难读好的时候,教师的示范的确太必要。

五年级语文教学后记四

凭借教师示范读

---------《狼牙山五壮士》反思

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范读。但教师范读时必须充满感情和有一定的朗读技巧,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以启发和感染。这样通过教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读,学生的情感才会自然而然地和作品、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朗读。这样训练,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不仅引导学生模仿读,而且培养学生创造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中,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如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五壮士的英勇顽强的精神后,但就是读时体现不出来五壮士的这种精神,这时教师的范读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知道了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来这种精神。这无形中就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同时,我再关注学生的的个性化阅读理解,通过学生的读轻而易举的悟到了五壮士通奸敌人壮烈牺牲的壮举,学生被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所感动了,再一次一次的朗读中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的语言文字就知道怎么读了。

五年级语文教学后记五

《我的战友邱少云》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教师的角色转变,通过品读课文,对学生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我认真备课文、备学生,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

首先,我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品读”是阅读教学的方法之一。我让学生根据语境和语意的重点读出其逻辑重点,这样的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和水平,同时又把学生对文本和人物的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由个别的感情朗读到群体的情感朗读,运用积极的民主性评价以及动感十足体态语示范朗读,使品读真正“品”出“味”来,在品读中悟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在品读“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时,学生们情绪激昂,这精彩的镜头在学生心中形成,而且深深地打动了他们的心,情感体验始终相伴相间,人文教育的目标已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深情的朗读中显露出来。在品读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运用换词、比较的方法进行词语的品味,使语言训练特色更加浓重。

其次,我让学生在课后写读后感,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和“感悟”比翼齐飞,才是语文教学的最主境界。

教学中,我既当学生的良师,也做他们的益友。语文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互动的、更是自然的、协调的。

五年级语文教学后记六

《十年后的礼物》

本课讲述的音乐家爱德华用一曲《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实践了十年的诺言。作为音乐家能对一个素不相识的8岁小姑娘如此信守诺言,还有什么比它更珍贵的呢?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很感兴趣,也很快就能掌握了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我是这样教学这篇课文的:

我主要采用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音乐大师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是以一种奇妙的方式,把无比珍贵的礼物送给了女孩。这份礼物让达格妮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教学中,抓住达格妮收到礼物后心情变化的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清了达格妮复杂的心情变化及原因,感受到她由激动变成陶醉;通过小组有感情地合作读,让学生感受到她由期待到失望的变化。最后反复读:“生活啊,我爱你——”,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到十年后的礼物使达格妮对生活充满爱!引读、指名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形式穿插于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五年级语文教学后记七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用琅琅的读书声代替“满堂问”、“满堂讲”;把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朗读中张扬个性。我的成功之处:

(一)将“读”贯穿课堂始终。

我们要认识,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讲出来的,也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1)通读感知——自由高声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2)细读悟语——你读懂了什么?这一过程的开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仔细阅读,要保证学生细读的质量,做到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写结合。(3)品读悟情——为什么这样读?(4)诵读积累——你想将它背下来吗?然而,以读为本,也并非是将阅读教学倒退到那种私塾式的教学形式。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读,整堂课都是学生捧着书,不知所云地摇头晃脑地背课文,这大概是没有人会同意的。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 的角色,带动学生通过读,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展开与文本的对话。

(二)朗读时评价要到位。

朗读评价,不仅仅是提要求,是修正;它更重要的是作指导,是引路,是准确奏效地让学生内心被拨动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他们内心的感情波澜,诱使他们不读不快。

我们平时所用朗读的评价语言有:“你真有毅力,通过几次的读,终于读对了!”“你读得很流利,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你读的很有感情,我很欣赏你。”“你读得真精彩,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读者要打动听者,一定要用心地读!”“你的朗读深深感染了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真是一种享受啊!”“带着自己的体会再去读的时候,你一定能读好!”“你读得声情并茂,老师和同学都被感动了。”“你读得真投入”“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付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不信,你试试!”“你读得很认真,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准了音,而且读出了情。”只有评价到位,学生们会越读越有信心,越读越有感情,越读越有个性。这样的读书,因为有了心灵的真正参与,所以才越发折射出生命的光彩。

五年级语文教学后记八

《天窗》

这篇课文写得比较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先让学生听了课文后完成填空题,再让学生质疑。学生非常自然地提出了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为什么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因此在课上我主要围绕着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一、通过品词品句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句子。我让学生围绕作者将他看到的,想到的写得好在哪里,找句子,品一品。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悟出了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闪电的形状,云朵的变幻多端。作者的想象主要是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展开,十分合理。

二、指导学生朗读。因为学生理解了句子,所以在朗读的时候也就有了感情。加上暴风雨的呼叫声,小虫的鸣叫声学生的朗读有起有伏,抑扬顿挫。多次,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积累到了不少优美的句子,给写作提供了素材。

三、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整节课,我设计了4处说话练习,因为平时我在课上就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我都让学生背诵积累,所以在今天这节课上,学生就非常巧妙地运用到了积累的句子。除了平时就能说会道的,我还特别让好同学帮助那些平时不太开口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下载朗读小课题随笔4个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朗读小课题随笔4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朗读小课题案例分析1

    精彩的范读,以声传情 ——《狼牙山五壮士》朗读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了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中,为下面的......

    朗读小课题案例分析2

    朗读要与理解相互依存 ——《十年后的礼物》朗读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师:现在大家自己读第4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思考。 师:谁来把你画的内容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他帮她提......

    朗读课题工作报告

    “小学英语朗读训练的实践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课题实施单位: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五小学 课题负责人:赵 琦 课题参加人:马桂荣、姜兴艳、徐艳菲、陈金霞、李艳辉 一、2009年9月确......

    高中英语朗读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英语朗读对提高农村高中生语言技能的作用研究》 课题负责人:陈丽玲单位:阳朔县外语实验中学 研究时间:2012年5月——2013年6月 成果主件:研究报告、论文、教育教学叙......

    家庭是个小染缸杂文随笔

    我们经常听人说道“社会是个大染缸”,意思是人是被环境塑造出来的。殊不知,家庭是个比社会还强悍的“染缸”。文学作品中常有“家是温暖的港湾”,“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

    个人小课题研究方案

    高中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方案郭莉芳小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设计者:郭莉芳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

    我们仨个杂文随笔

    昨晚做了个梦,一个万里长梦,梦里是在一个夜晚,天空中只挂着黄昏昏的月牙,父母在前面走,要找公交站牌,却怎么也找不到;我在后面跟着,想告诉他们在哪儿,却怎么也跟不上。就像杨绛先生的......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育随笔

    由“念”到“读” —— 给朗读再添“一把柴”近日听了同行们几节课,课堂上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总觉得生硬、刻板,只是简简单单在念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情感饱满充沛、声音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