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务头教学点汇报材料
白务头教学点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专家们:
我代表学校的全体师生非常感谢你们的莅临。我校认真对照《湖南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验收标准》的要求,积极地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和完善准备。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教育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全校师生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认为已经具备了合格学校的条件,下面就我校创合格学校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均坪镇以西北十四公里处,白务头村地界,王里坑水库的西北岸,与辰溪、沅陵相接,属三县交界之处。交通十分不便。南北西三面环靠三百多亩平坦的农田。学校方园三公里,有二千三百人,都能得到这个实惠。学校起初建于1984年,秋季完全峻工便开始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绿化面积700平方米。有4间教室,1个办公室,1个房间。有男女各8个蹲位的厕所,60平方米的食堂。另有升旗台,篮球场,电视电脑,多媒体教室等。学校在编教师1人,男1人。大专学历1人。学校开设两个班级,15名学生,属教学点人数较少的学校。
二、学校创建过程中的亮点
政府财政投资四十多万元,修建高标准的抗八级以上场震的校舍,近一年来又投入了十五万元进行绿化,虽然还没有绿树成荫,但四季都有花开花香,美丽如画。配备了电视电脑、建立多媒体室、班班通等网络设施,图书室等。
学校实行适应时代的网络管理,与中心学校的标准管理相互动态运行,及时更新优化,还计划调入一个更有管理才能的负责人,将学校推入一个新的台阶。学校的校风、学风非常好,能感染到周边的村民,学校具有十足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三、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工作打算
学校建校时间短,树荫未成,夏季炎热,冬天凉。学区计划来年给装上空调,同时加强绿化工作。教室太小,只能容纳三十个人一个班,所以两班不足,一班太多,规划扩大教室,同时发挥全体教师的能量,自力更生、克已奉公树品牌。把我们的学校建成具有影响力的教学光环点。我们克服困难,纠正缺点,发扬优点,再创亮点,将学校从合格学校变成优秀的学校。
第二篇:古疃教学点汇报材料(推荐)
古疃教学点均衡县验收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朱汉小学古疃教学点向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现将我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如下:
古疃教学点始建于1995年。现有10名教师教,学历全部达标,3个学班,55名学生,最大班额26人,平均班额18人。
校园占地面积9765m2,学生人均占地面积70m2,学校目前有教室、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校舍建筑总面积963m2,学生人均校舍面积达17.5m2,校园绿化面积2204m2,绿化占地率达22%,学生人均校园绿化面积40m2。学校以“追求卓越,争创一流”为办学宗旨,以“崇德、启智、健体、尚美”为校训,坚持“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弘扬个性,突出特长” 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奠基。近几年来,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营造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为学生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在标准化建设工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抓基础,加快学校设施的均衡配置。去年,我校新建标准科学实验室、微机室各一个,扩建操场一个;今年又重建标准篮球场一个,煤渣直跑道一条,均能满足雨后使用。各班学生课桌全部更换为升降式标准课桌,便于根据学生实际身高及时调节高度,各个教室和功能室都安装了9盏日光灯、两盏黑板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照明条件,以上设施配置共投资20多万元。此外,我校还配齐配足了专
用教室和办公用房以及其他辅助用房,能满足教育教学、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需要。学校拥有设施齐全的图书室、阅览室、音美仪器室、体育器材室、音美教室等功能室。教学仪器设备先进,我们积极推进新技术和多媒体进学校、进课堂。学校拥有电脑 27 台,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配有多媒体班班通5套,宽带终端通到了每个办公室和各个功能教室。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在去年学校标准化建设时,我们配置了价值 11 万元的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等教育教学器材,图书以及相应的施。现有图书 2515 册,生均藏书45 册,图书借阅实行微机化管理,并做到了图书进教室,进学生书包的要求。科学实验课全部到实验室上,学校实验开出率达 100%。教学仪器设备管理科学、有效使用,并形成制度。
二、抓内涵,优化育人环境。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运动区无穿插、相互影响的情况。校园里用醒目的大版面书写着我校的办学宗旨,校训和办学理念以及学生养成教育的标语,教室、专用教室内有与之相适应的名人名言和《小学生好习惯三字经》。校园路边冬青整齐划一,木槿,点缀其中,柳树婀娜多姿,松树高大挺拔。植物园里有杏树,苹果,樱桃,石榴、柿子等果木,教室前花坛里有月季、芍药、连翘、金针、紫荆等花草。整个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给师生提供了学习和活动的良好场所。
三、抓管理,努力规范办学行为。学校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岗位责任明确,形成了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学校实行严格的账务管理制度,做到帐实相符,各仪器室建有室内设施登
记表表,器材台账及低值易耗品账,各类设施、设备、器材保管良好,有序安放,维修及时利用率高。学校安全制度健全,安全管理严格,视频监控系统完备,安保人员、消防设施配备到位。每学期都进行多次安全应急演练,间周上好安全教育课。课程管理制度健全,能严格按课程表上课,能充分利用各功能教室给学生上课,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美育教育,落实每天 1 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 97.9 %。
四、抓特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以《小学生好习惯三字经》为蓝本,以“分层要求,具体实施,整体推进”为工作思路,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采取“从小、从近、从实”的育人策略,根据学生特点,细化内容,分层训练,形成了“低起点、小陡坡,分阶段”的养成教育体系,培养学生一心向学的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执行计划的习惯、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使孩子从就小学会做事,学会处世,学会做人。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发展战略,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古疃教学点全体教职工不懈追求的工作目标。借这次督导评估的契机,我们将及时找出差距与不足,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自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打造人民满意的学校,争创人民满意的教育。
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白中汇报材料
教育发展求均衡扎根农村育英才——望城区白箬中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望城区白箬中学是一所典型的面向农村、服务农村的全日制初级中学,地处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学校始建于1945年,前身系培园女子职业学校,1969年正式更名为“白箬中学”。
目前,学校在校学生415人,教职工45人,教学班9个。校园总面积为31258平方米,建筑面积7954平方米,校园绿化率达12304平方米;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电脑室、卫生室、风雨活动室一应俱全;图书、仪器、体育、卫生器材配备达省一类标准;学校有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站,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坚持走“全面育人之路,特色办学之路”,秉承“ 博学、诚毅、尚美、创新”的校训,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全校教师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多年来,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学校管理工作等成效明显,声誉良好。
二、十项监测指标的具体情况
1、学校总面积31258平方米,生均校地面积为75.3平方米(超过湖南省义务教育办学标准)。
2、学校校舍总面积为7954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为19.2平方米(超省准)。
3、学校体育场馆总面积为10000平方米,生均体育场馆面积为24.1平方米(超省准)。
4、学校教学设备总值为80万元,生均教学设备值为1927.7元(超省标)。
5、学校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共3个(达到省标)。
6、学校有图书室1个,包括图书室、阅览室(达到省标)。
7、学校藏书共计15680册,生均藏书37.8册(超省标)。
8、学校拥有多媒体室、计算机室、语音室、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功能室共6个(达到省标)。
9、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5人,学生415人,师生比值为0.108。超过省标。
10、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为29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4.4%。
三、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抓住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能力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为了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国家、省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培训平台,大力推进全校教师的全员培训,确保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首先,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
第一,成立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由校长任组长,主抓此项工作,其他成员由学校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及年级组长共7人组成;第二,修订完善校本教研学习培训考核制度,严格规定将教师参加培训活动与教师的考核、职称晋级等挂钩;第三,设立“教研活动研讨日”制度,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对新课程、教学中的新问题、新方法等进行集中专题研讨,并确保每位教师每学年有效地接受不少于24个学时的专业培训。
在增强教师能力素质上,学校具体工作抓了三件事:
一是进行校本培训。近三年以来,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将课堂教学作为培训内容主阵地,开展“四个一活动”,学校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要求每位教师每两周提交一个教学中的问题,形成一个研究专题,集体备课一次;每学期上一节教研组研究课,每学月结合教学专题研究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年按期举行课堂大练兵活动,活动采取上课、说课、评课、议课的形式进行。学校领导、教师一起针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探讨问题,研究对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
二是进行校外轮训。每一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受训1次,每学年不少于 20 学时。学校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培训活动,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搭建主动与专家交流
教育理念的平台。仅2013年上半年,我校参加国家级培训9人次,省级培训10人次,地市级培训22次,县级培训35人次,县级培训6人次,校级培训45人次,共计121人次。
三是进行学历提升。在积极参加业务培训的同时,全校有4位教师参加了学历提升学习,其中1位教师取得了本科学历。
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教师的能力素质大大增强。目前,我校高级教师7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9人,名教师4人,已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品位、业务高素质、教学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二)以关心留守、特困学生为突破口,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多年来,学校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重大议事日程,把“不让经济贫困家庭成为教育贫困家庭”作为工作目标,为家庭贫困的学生开辟一条完成学业的“绿色通道”,不定期开展送温暖和关爱活动,让学校成为留守学生的“第二家园”,让老师成为留守学生的准家长。具体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建立留守学生联系卡。学校每年开展“留守儿童”普查,摸清留守学生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学生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都做好留守学生管理的交接工作。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
二是实施“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制度。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组成的帮扶队伍,负责对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主要工作包括:(1)帮扶教师保证随时能联系帮扶对象的家人,每月至少与帮扶对象的父母通话一次;每周为留守学生提供条件,和其父母通话一次。(2)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提供必要的帮助,处理突发情况等。(3)帮扶教师每周至少和帮扶对象谈心一次,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情况,及时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利用“三下乡”活动,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爱心义务支教”活动。2012年暑期起,我校与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结成长期合作关系,利用大中专学生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契机,主要面向留守学生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异彩纷呈的夏令营活动,让学生们学知识,练举止,抓养成,强体魄。孩子们在夏令营活动中玩得开心,学得有趣,为留守学生曾经灰色的暑假增添了
亮色。
(三)加强学校管理,多管齐下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
要使学校办得有特色,上档次,高质量,出品牌,学校管理至关重要。我校以管理为抓手,向管理要效益,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现总结出主要的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章立制是学校管理的首要工作。我校通过职代会、民主生活会、常会等,全体教师一起参与起草制度、参与讨论制度、参与制定制度,使学校人人参与管理,从而健全了各项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考勤制度》等,从而使得一切工作都有章可循,管理有章可依,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建章立制,教师、学生的评优评先有了量化的依据,鼓舞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夯实教学规范的督查机制,向教学过程管理要质量。我校高标准、严要求地实施好教学常规督查,严肃教学纪律,规范教学行为。采取集体备课制、上课巡视制、推门听课制等制度;采用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并把结果与工作评估、奖惩和聘任挂钩;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坚持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调控机制,形成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使每次质量检测都能起到鼓舞先进带动后进、促进提高的作用。
三是优化安全教育,强化安全责任。我校经常性地对学生上好交通安全、用电安全、自我保护等为主题的教育课;结合班队活动课、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途径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技巧和能力;坚持每天的教师值日制度,做好课间的教师巡视、放学护送和总值日巡查工作;学校定期检查电路、体育器材等设施、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重要的地位来予以保证。
四、主要体会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我们取得一定的成效,其原因,除了上级领导外,我们的主要体会有三点:
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放松。教育均衡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国策之一,学校一直抓住教育均衡发展这根主线,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主旋律,把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工作。工作中自始至终贯彻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教督[2012]3号)和《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湘教发[2008]20号)等文件精神不动摇。由此方向明确,态度坚决,措施得力,成果显著。
二是全员行动,形成合力,步调一致,全面推进。校领导主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注意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凡涉及学校发展的大事都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由此全体教师感到干得舒心,领导放心。
三是政府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予学校大力支持。近年来,区镇两级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在校园建设,教学手段现代化,师生办公、学习条件的改善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10年改建了学校食堂,加固了后栋教学楼,将教学楼厕所进行了旱改水冲式改造,对化学、物理两个实验室进行了装修,并新换了校门;2011年对我校的水电进行了重组改造;2012年硬化了进校道路,新建了单教工楼厕所;2013年将我校厨房进行了全面的改造。
五、下步努力方向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党政组织的充分肯定。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教师的能力素质,把教师建成一支热爱集体、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我们将进一步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真正办成农村孩子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力争把学校办成让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赞誉的学校。
2013年10月
第四篇:初中、小学、教学点学校汇报
附件9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初级中学工作汇报
××初级中学校长 ×××
××初级中学位于×××,县城东大街23号,始建于1974年。我校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走“课题引领,特色发展”办学之路。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陕西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先进单位、省级校本教研基地、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语言文字示范校等多项荣誉。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一)学生、班级情况。全校30个教学班,学生1332名,其中女生600名;七、八、九年级各10个班,学生分别为437名、468名、427名;住宿生469名。最大班额52人,平均班额44人,没有大班额和超大班额。留守儿童98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618名,占46%。
(二)教师情况。有教职工96人,专任教师91名,县级以上先进教师18人、县级以上教学能手15人、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5人、市县级名师12人。本科学历64人,研究生学历2人。学校开展教职工全员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提升和国培、省培等继续教育,每个月每位教师撰写1篇教学反思。公用经费的5.26%用于教师培训。
(三)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1.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普通教室使用面积达到67平方米;理化生实验室各2个,每个使用面积达到96平方米;微机室(语音室)3个,每个使用面积达到96平方米;图书室2个使用面积达到420平方米,达到省定评估标准。
2.体育运动场地:学校田径运动场地和足球场地1个,设置200米
万元,全部按时拨付到位。学校做到预算管理规范使用,主要用于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仪器、图书资料购置等,保证了教育教学需求。
(五)安全管理。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疏散演练。学校配备了安保干部2名、专职保安3名,专职校医一名。安装了监控器和报警专用电话,安装了防护栏,学校购买了警用器械,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用电等符合安全规定,并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每日进行安全巡查。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集和各类安全预案,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校园师生安全。
二、工作特色和亮点
(一)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教师办公电脑实现一人一台;各班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实现了班班通,建成了校园电视台和录播教室。在教学楼建成直饮水间2个,新建6个洗衣间,新建男女学生澡堂4间。2016年计划新建教学楼2层545平方米,造价138万元,预计7月中旬开工。
(二)高效课堂全面实施。全校30个班全面推行高效课堂,推行比例100%。全面落实校本研修制度,深入推行“342”校本研修模式,研发出适合我校课堂教学的“345”课堂教学模式及各学科模式。我校共申报各级课题74个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占教职工总数的54.8%。2014年创建成××市高效课堂课改四星级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率94%以上。
(三)立德树人根本全面落实。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办学思想,全面实施德育行动计划。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坚持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活动和教师“三联系”工作制度,积极开展“我让父母放心”和“百善孝为先,礼仪在行动”主题教育,开展了“最美教师”“道德模范”“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推行学生成长记录袋和综合素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镇××小学工作汇报
××镇××小学校长 ×××
××镇××小学距县城××公里,位于××镇。学校始建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1955年,校名改为××县第四完小,1970年,小学并入初中,1980年,初中部迁出,学校更名为××镇中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377平方米。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一)学生、班级情况。设一至六年级,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961人(其中女生456人),住宿学生246人(其中女生124人),留守儿童12人(女生6人),学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100%,家庭困难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毕业率100%。
(二)教师情况。教师69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65人,中级以上专业职务教师25人,占38%;专任教师中省级教学能手5人,占100%;骨干教师15人,占23%;教师队伍年轻化,学科专业基本配齐。
(三)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1.教学用房:普通教室面积2719平方米,生均2.8平方米,科学实验室面积258平方米,图书室面积221平方米,微机室面积172平方米,语音室面积172平方米,达到省定评估标准。
2.体育运动场地:新建操场3300平方米,塑胶软化、环形跑道200米,直跑道100米,达到省定评估标准。
3.教学仪器设备配备:常规通用设备、学科专用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等满足教学基本需要,达到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对教学设备配备的要求。
参与课题研究教师35人,其中省级规划课题1个、省级微型课题2个、市级微型课题1个、县级微型课题7个均已顺利结题。2013-2014学年参与课题研究教师46人,其中市级微型课题4个、县级微型课题11个、校本课题31个均已顺利结题。2014-2015学年参与课题研究教师54人,其中申报国家级课题1个、市级微型课题4个、校本课题41个。课题研究成果已汇编成了《学生作品荟萃》、《教学札记》。
2.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我校作为××小学联片教研三组中心校,先后在本片区实践“33321”(三讲 三观 三议 两改 一总结)磨课模式、“211”同课异构教学模式,参与人数360人次以上,研修成果在县交流推广。
3.塑胶操场新建工程启动实施。2014年后季,操场新建立项,拆迁县镇投资160万元,扩展操场面积2700平方米,塑胶操场新建投资300万元,面积3300平方米,建成后师生运动场地需求将得到解决。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存在问题:一是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对口教师缺乏。现有教学班18个,音乐教师2人,美术、科学、信息、心理等学科无专业教师。二是师生活动场地不足,操场改扩建困难重重、进度缓慢。
努力方向:我校将多层次开展教师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
4.配备了数字教育资源接受和播放设备。两个教室均配备有触控一体式电子白板和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各一套,实现“班班通”全覆盖。学科教学仪器配备齐全、达标,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特别是体音美教学设备充足,淘汰陈旧图书1230册,新增学生图书409册,大大提升了书籍的可读性。
5.配备座机电话1个,电话号码。6.两名教师,每人1台办公电脑,均衡上网。
7.现有教室2个,建有少先队广播室、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儿童关爱心语室(为充分发挥部室的作用,心语室配置5台学生用计算机和1台教师机,满足三年级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为留守儿童、女童、特殊儿童亲情活动与家长视频通话聊天,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
8.学校饮水机4台,教师每人1台,每个教室各1台,均能保证学生饮用开水。
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八项评估标准”。
二、学校管理工作特色和亮点
1.以改造薄弱学校为契机,2014年以来,投入19万元,改善了师生住房环境、购买仪器设备、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2.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努力促进师资均衡。2014年秋季,学校实际报名注册9人,按照人事编制比例,应配1名专任教师,为了确保教育质量,保证学科配套,配备2名教师,其中一级教师1名、二级教师1名。
3.以规范办学为切入点,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执行作息时间,注重学生各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篇:北张村教学点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北张村教学点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北张村教学点位于风景秀丽的千年古县井陉县城西南部8公里的秀林镇北张村。新校舍于1990年落成,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可容纳北张村及周边附近村民子女就读。学校内部布局合理,风格新颖独特、玲珑秀丽。
学校现有教师8人(不含村办幼儿教师),专任教师8人,本科学历3人,专科学历5人,学历合格率100%。小学高级教师7人,小学一级教师1人。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123人。有图书7721册,生均30册。学校有教学综合楼一幢,教室10间,多媒体室1间,教师办公室7间。配备了体育器材室1间、图书阅览室1间、实验室、仪器保管室各1间。各功能室全面投入运用,教师均能运用现代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对整合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自落成至现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逐年完成了计算机室等常见功能室。今年暑假在上级支持下学校又完成了多媒体室专用教室的配备,并在开学初为每个办公室电脑联网,并实施了电子备课,初步实现了计算机备课和网络教学。
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内部建设逐年提高,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均为100%。学校内部管理逐年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多年来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学区前列。
学校办学条件较好,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均已超标,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抓管理,促落实,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以管理促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已成为我校全体教师的共识。学校领导班子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线,带头参加校本研修,并坚决落实教育局关于领导班子一听两组织制度,经常深入第一线听课,特别是青年教师及学生反映有问题的课必听,课下交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学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措施,提出首先把班子作风建设放在首位,要求班子成员讲团结,谋事业,争做师德的模范、工作的先锋,为教职工搭建公平、民主、宽松的工作平台。二是明确管理目标,把握工作大局。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理校,以情和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坚持德育为首,积极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礼仪教育等德育活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开足课时,开全课程,学校要求任何班级不能以任何理由,让文化课占用音、体、美、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时间。学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建立校本研训制度,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每学期开始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按计划督导、落实,保证各项教学工作的圆满完成。三是坚持管理常规,进一步强化过程管理。学校管理常规和教学管理常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常规,必须努力实施,抓好落实,从而统一要求,规范管理。开学初,学校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计划,确定了每学期的具体工作目标及措施。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学校坚持领导听课制,教导主任每学期进行两次常规检查。通过检查教师的教案、政治学习笔记、业务学习笔记、听课记录、学生作业等资料,每位教师都能做到超周备课。教师的政治学习笔记和业务学习笔记均达到或超过三千字。学生作业批改规范,并能及时纠错。各种记录详实,有据可查。使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由于我们狠抓班子建设,优化管理思想,强化和细化管理,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教师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得到进一步提高,学校工作出现了良性的发展势头。
二、抓育人,促养成,切实增强德育成效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育好人。因此,我们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把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家庭状况,研究和制订了德育工作计划,我们采取环境感染、舆论引导、活动熏陶、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断
优化德育形式,提高德育实效。
首先我们以学生的习惯养成为出发点,通过考评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开展“校园之星”评比活动,来促使学生增强文明意识和爱校意识,特别是把培养学生“会做人”作为重点。
其次是建立了“三结合”教育网络,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家校携手,共育桃李。为方便与家长沟通,我校全体教师利用校讯通等形式及时与家长交流教育子女问题。我校德育工作初步形成了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社会和家长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第三,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如班队会,安全法制活动,国旗下的讲话等。让学生始终处于学校正能量的影响之下茁壮成长。
三、抓科研、促课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教,质量立校”战略。从建设德才兼备,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入手,着力抓科研,促课改,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引导教师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每周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研训活动。本学期学校为所有办公室上了宽带,使我校的信息化迈上了新台阶。学校全部教师参加国培、全员远程培训。通过学习,大家受益匪浅,为走进新课程,落实新课标,扎实落实有效课堂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渠道。学校按中心有效课堂教学三年规划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条件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形成了以多媒体为辅助的有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为学生成才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校内、校外的优质课,外出学习的移植课,中青年教师的赛教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等,给广大教师充分提供展示个人成果和才华的机会,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能品尝成功的快乐,从而锻炼提高他们的执教水平。多年来,我校教师共写论文15篇,发表论文3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发表作文数篇,教育质量稳居全镇前列。田径运动会上,体育名列同等规模学校之首。
三、抓兴趣,重素质,促发展,充分张扬学生个性特长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突出特色”的办学思路,在努力抓好学生文化课教学的同时,联系我校实际,充分挖掘有利资源,开展了以跑、舞、玩(跑步、健身舞、个人兴趣活动如跳绳、踢键等活动)大课间及以软笔书法训练的文体模式,并将毛笔字、健身舞等设校本课程。通过校本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国萃热爱之情,鼓励学生放开手脚,愉悦实践,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发展素质。
四、以人为本抓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发挥广大教师的主人翁作用,是强化学校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按照教育局及学区的工作要求,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知识及师德等文章。鼓励教师开展自学。每位教师都能按照学校的要求记学习笔记3000字以上。
“园丁勤耕耘,桃李满天下”。多年来,在北张村全体教师的齐心努力下,我校的各方面工作都结出了累累硕果,连续数年的教学测评中,我校教学成绩一直跻身全镇前列,位于全县上游。学区田径运动会上在所有参赛的九所完小队伍中,我校成绩进入了前四,远高于同等规模的学校,甚至超过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建制学校。学校多年来一直被秀林中心学区评为教学先进单位,学校多名教师被学校及学区定为骨干教师,并在学区以上的教学研训活动中获得较好成绩。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北张村教学点正开足马力,向着“争一流质量,创名牌学校”的目标扬帆远航,争取把这所农村小学教学点创办成远近闻名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