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研兴校固根基 科研兴教促发展
科研兴教固根基 科研兴校促发展
——孝感市实验小学申报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单位介绍材料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探索学校教育教学规律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孝感市实验小学坚持“推崇高尚雅志,明德知行;追求教育真谛,启智达睿”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以教师发展为核心,强化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以教育科研为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新动力,以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培训、集体教研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努力实现“科研兴校”这一战略目标。
回顾近几年的科研工作,我们积累、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机构,建章立制,提供保障
教育要改革,科研要先行,机构建设是基石,制度是保障。为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李安心为组长、全体班子成员参与的教科研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首、学校职能处室和年级负责人及各教研组长参加的教科研工作小组。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实现教科研工作有章可循。孝感市实验小学制定了《孝感市实验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孝感市实验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孝感市实验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条例》《孝感市实验小学校本教研和培训制度》《学科教研组长职责》《孝感市实验小学教研组考评条例》《孝感市实验小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等方案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将学校教科研工作纳入到规范、有序、科学运转的轨道上来。以“科学、民主、高效、和谐”为基本特征的高效岗位目标管理 1
办法,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等管理措施,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师生的主人翁自豪感和荣誉感。
经费预算,积极筹资,保障教科研活动有序开展。学校筹措专项经费,支持全员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奖励取得教科研成果的集体和个人。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争取到市教育局的帮助和支持,增加教师、学生教学用电脑,每个教室配置了班班通设备,建成校园局域网,创建教育软件资源库,协调上级部门取得省市有关的课改网络研训平台,为教育科研提供充分的网络资源,以满足教育科研的需要。
二、科学规划,求真务实,提升内涵
教育科研是学校上新台阶、新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加强学校凝集力的重要因素,是建立学习型学校的重要基础,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必经之路,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因此,我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一直以来,学校教科研机构认真组织各年组各处室,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的先导作用。
(一)发挥先导作用,科学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学校制定的教科研方案拟定科研计划,践行年年有计划,月月有目标,以计划促进度,以目标促落实。如,《孝感市实验小学课程改革五年规划》《孝感市实验小学校本教研和培训制度》《孝感市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孝感市实验小学“健康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实施方案》则依据学校改革方案,制定渐进式教科研工作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教科研工作有计划、有目标的落实,发挥了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先导作用。
(二)提升学校内涵,认真科研。
1.加强队伍建设,扎扎实实培训。近几年来,学校努力探索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支持全体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1500 2
余人次,选派教师参加省级及省级以上培训200余人次,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和其他跟进培训300余人次,着力造就一支能够适应时代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群体,对学校教科研工作起到大力推进作用。
构建人才梯队,加强青年教师成才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学校定期举行各类教学比武活动,促成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工作,在青年教师培养上,实行学校整体推动、各学科组织和深入落实,每个学科都有青年教师的先行课研讨活动,在作课和听评课活动中、在课堂教学指导中使青年教师提高业务能力。采用大胆使用、压担子给重任的办法,积极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等高层次大赛,学校每年定期举行教师素养大赛和教学比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2.立足道德规范,实实在在研究。学校坚持把《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和“雅真文化”作为教师内涵发展的核心,制作成标语牌上墙,时刻提醒大家注意对照自己的言行,按规范执教。层层签订责任状、承诺书,学习“五项承诺”、“六条禁令”及我校的“八不”承诺。坚持制度考核,每学年末,全校教职工参加年度考核,通过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综合量化评比。
坚持每年的教师节前夕,表彰“十佳教师”和“十佳班主任”。每学年评选甲等、乙等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最佳文明家庭”。开设《实小论坛》《实小沙龙》、师德报告会等,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良好教师形象的自觉性。
3.借助常规教研,真真切切指导。学校加强了听课检查,正确评估课堂的教学质量,实现以教促改,以改促研。行政管理人员深入课堂,实践指导与服务于一体,广泛深入真实地了解了教师的日常教学情况,3
对课堂教学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师,尤其要加强指导与交流,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使这部分教师迅速成长。
4.加强过程管理,规规矩矩科研。学校坚持以教科研工作为基石,严格实行教学常规管理,开展学生、同行、领导评教活动,进一步重视学生、同行、领导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的意见,督促有关教师及时改进教学,优化课堂。一是落实了“五抓五促”,提高了教师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广大教师认真备课,力求创性地活用教材;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构建健康新课堂,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认真设计与批改作业,按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增强作业的反馈性和有效性。认真搞好辅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悉心指导学习方法,注重因材施教。认真组织考核,研究制定科学的学生考评方案,真组织考核评价,及时正确地阅卷,并认真做好试卷的分析和讲评,中高年级指导学生开展学习的自我评价,实施必要的补偿教学。
同时,加强了教研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年级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各教研组认真做好了教研组活动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工作,通过检查、指导、考核、评比、奖励等形式,确保教研组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从而提高了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
(三)立足课题研究,潜心科研。
近年来各学科教师还在课题研究方面不断探索、不断创造,先后申报并承担了国家级、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学校独立申报并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雅真校园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全国重点课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体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省级课题《小学数学教材研读的策略与方法探索》、《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案例研究》、《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研究》、《经典诵读与儿童道德培养研究》、《健康课堂课题研究》、4
《特色学校创建与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除此之外,全校教师共承担校级立项课题45项,市级立项课题5项。每年以学校校长会为主轴、以教研组为依托开展各级课题研究。学校积极推进小课题的研究,坚持“教学课题化,课题工作化”的宗旨,切实抓好小课题研究,做好小课题立项、开题、中期汇报、结题等工作,多次请市教科院专家来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提升了科研的品质,增强了教师科研意识。课题来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达90%,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理论素养与专业发展,促进了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提升。学校以教师特长、视野、知识面为基础,国家级实验课题以《雅真雅真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并编成《雅真教师》、《雅真家长》、《雅真学生》《雅真班级》《雅真课堂》等校本课程。
(四)坚持创新举措,笃志科研。
1.重视理论学习与培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学校积极组织教科研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定期组织教师分学科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等一系列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全员专题培训,有效提高教师业务知识水平。每学期根据情况安排3至4次专家讲座。广大教师通过学习,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初步具备了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懂得了如何选题、方案设计、研究及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结题报告等。每周三分文理科组织教师观看了名师教学录相课并进行议课,不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创建学习型校园,师生共进办人民满意学校。分批派送不同梯队的教师,前往武穴、咸宁、武汉、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学习观摩达200余人次。坚持外出学习教师汇报制度,“以点带面”的进行经验传播。5
开展读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杂志、书籍,加强自学,以不断把握并适应教学改革的新动向;举行“孝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师学习新课标知识测试”,了解教师理解运用新课程理念情况;利用《孝感实小报》,刊登教师读书心得,交流、共享读书收获。
3.不断完善了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客观、公正、有效的评价体系,改进现有评价方案,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学期,学校举办“朗读比赛”“写字比赛”“数学竞赛”“科技作品展”“合唱比赛” 等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发展、锻炼才干的平台,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4.注重科研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始自终重视教师发展,大力促进教师冒尖,为教师的课堂改革和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我校有60余名教师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孝感名师,共有10余名教师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科教师”,4名教师被评为“湖北省基础教科研之星”,1名教师被评为“湖北省青年教学能手”,2名教师被评为“湖北省课题实验先进教师”,5名教师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科教师,3人被吸收为省青年教师研究中心成员,他们已经逐步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5.依托联谊送教,真诚帮扶。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兄弟学校教研联谊”等各种途径学习、交流、培训、提高。做好对外交流展示及结对帮扶活动,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系沟通,促进共同发展。我校邀请联谊发展学校开发区红光小学、结队帮扶学校肖港镇中心小学、大悟县有关小学等老师代表参加了我校“健康课堂”课题研究专题研讨活动,来自联谊发展学校的近百名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杨虹萍、胡海霞、吴红兵、徐曼、赵罡、毛书娴、向胜平、戴莉秦等教师分别送 6
教到肖港镇小、高新区红光小学、大悟大兴小学、凌空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双峰山中心小学、应城郎君镇小,孝感电视台、孝感晚报、《孝感教育》均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发挥了市实小龙头示范作用。
三、成就斐然,传承创新,提高质量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抓住了教育科研的今天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明天。学校倾力支持教科研工作,近四年来,全体教师倍受鼓舞,老师们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参赛获省级奖140余人,市奖80余人。教师制作的课件获省级奖5人。
近200余人次参加了国家、省市级各类优质课竞赛等活动,杨虹萍、戴莉秦、朱汀、蔡菁、于长华、雷威、鞠丽英、刘琛、赵罡、胡孝孝、陈丽君、田园等10余名教师获得省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市级优质课竞赛一二等奖50余人次,主讲省级示范课6人次,主讲市级示范课十数10余人次,全校教师参与省市组织的“课内比教学”活动,向胜平、吴红斌、毛书娴、刘桂霞、于长华等老师代表学校参加市竞赛均获一等奖,其中我校教师朱汀、赵罡、姚辛酉等教师获国家级录像课、微课程一等奖。
120余篇文章发表于不同教学刊物,国家级20余篇,省级60余篇,市级近50余篇,另外还有不同层次的试题及试题研究发表或刊用。全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中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在工作中勤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有一篇论文或案例交流,学校认真做好每年度的《孝感市实验小学成果录》的编辑工作,定期编印科研信息资料,及时反映本校的科研动态。
学校先后申报并承担了省级以上课题10个,其中《雅真校园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为全国重点课题。
2012年,杨虹萍在参加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选拔赛中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学校(年)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科研先进单位。
近年来,我校在教育科研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不断提升的教学质量让学校教职员工增强了推进改革的信心。今后,我校将在市教育局、市教科院的领导下,全面实施精细化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全面推进课改,认真做好教育科研各项工作,争取在以后的课题研究工作中再创佳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〇一四年九月十六日
第二篇:科研兴校
科研兴校调研材料
一、科研兴校的理念系统
1、如何理解“科研兴校”
“科研兴校”是“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小学的必然要求。科研兴校的含义就是在专家引领下,通过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素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其中,科研是手段,兴校是目的和结果。因此,科研兴校绝对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需要校长带领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科研活动,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一种战略。
2、校长是学校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的核心人物
我校一直把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校长担任科研兴校领导小组组长。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中,一是校长亲自抓科研,主持制定科研规划和重大决策;二是主动参与科研实践,承担重点课题研究;三是组织班子合力抓,带动下级层层落实。
3、课题研究是科研兴校的主要途径
课题研究是科研兴校的主要途径,课题研究是科研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没有课题就谈不上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我校近几年有二十余项省、市级课题结题,其中省重点课题一项。今年我校又有两项市级课题准备申请结题。
二、科研兴校的决策系统
第三篇:科研兴教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我校的办学方向。从2010年,我校作为寻甸县标准化实验学校,在摸索中找寻方向,积累经验,逐步取得一定成绩,得到了社会好评。2010年11月我校参与了市级科学课题《“三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近年来,我校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刻苦钻研教育理论,撰写我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教师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我校教师近年来在教学教研方面获得各级奖励多次。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近年来我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成立了学校科技训练队,由学校骨干教师执教,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昂,积极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手工制作,教师种子标本制作也独出心裁。
2009年我校李柱林教师参加“寻甸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课堂竞赛获得了品德组第一名。2010年我校刘杏花教师参加“寻甸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课堂竞赛获得了数学组第二名。2010年我校杨挎芬教师参加“寻甸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课堂竞赛获得了数学组第二名。2011年元旦我校举行了首届艺术节,展现我校师生的综合素质,社会有关部门都来我校参观并给与了很多支持。
第四篇:科研兴校,人人有责
科研兴校,人人有责
疏附县第二中学
袁崇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所学校健康发展的“源头活水”是什么?
教师!!
众多学校的成长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名师出高徒,名师助产名校。名师又从哪里来?答案是——教学研究。
一、教科研是培养教师的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
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思想修养;具备出色的班级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必须具备很强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很强的合作能力。我们知道教师的这些素质是从教学实践中逐步累积的,而一个只会教书的老师,无论教学水平有多高,永远成不了名师。只有具备前面所述的综合素质的老师,才能成为真正的名师。而培养这些综合素质的最主要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教科研。
(一)教科研,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的法宝。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真有点“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味道。形势逼人,一个不爱学习,不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艺术的教师,是会很快落伍,甚至被淘汰出局的。再看看我们身边的教师,的确还大量存在“一本教参打天下”的情况,难怪很多有良知的专家学者大声疾呼:教师,请走进书斋,去读读书吧!这绝非专家学者们的杞人忧天,从小处说教师读书关乎教师的成长成熟,从大处说关乎我们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进而关乎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所以,世界上各国的政治家们早在80年代知识经济才露端倪的时候,就站在历史、未来的高度。倡议全民读书,终身学习。再说,人都是有惰性的,经过高中三年的苦读,大学几年的散读,或者在教学岗位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教师,在一个充满功利、享乐、喧嚣 的社会背景中是没有多少人愿意独坐家中或办公室,静下心来捧读书本的。因此,学校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是一种极有效的促使教师读书学习的方法,一个小课题,少说会促使教师去读一二本相关书籍。有的大课题会促使研究者去读十本,二十本或者更多的书。比如,我校2010申报成功的自治区级的四个德育课题,初步统计会涉及几十本课外书籍,每个参研人员要出色完成自己研究的部分,会被迫去读几本甚或几十本书。教科研把教师引进书斋。党中央高屋建瓴,提出要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那我们就先从学校做起,从教师做起,一个学习型学校自然会辐射到社会上,进而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
(二)教科研,教师的速成学校。
自大学扩招以来,很多地方的高中在校生人数直线上升,教学班暴增,大量年轻教师直接进入初、高中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比例增大,这很自然影响到教学及管理的质量,因而,必须把培养教师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而搞好教科研工作是教师速成的捷径,第一、德育研究,强力打造一个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高尚道德情操以及职业道德的班主任队伍,打造一支政治上过硬的教师队伍。
2008年下期,我校开始执行新课改,全校教师深刻理解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更加注重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研究并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特别是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爆发之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德育研究活动:一是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新疆今昔”等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维两反”“四清楚、四掌握”等分阶段理论学习,三是少数民族与汉族教师结对子联谊活动,四是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评比,五是每期举行一次德育论文征文评比,六是编写德育校本教材,七是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八是新形势下团队工作的方法研究,九是德育课题研究,十是学科中的德育渗透研究等等。这些研究活动,促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这对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建设一支政治思想上过硬的教师队伍的保证。几年来,我校教师在政治思想面貌上有了很大改观,得到了社会、家长、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
第二、搞好教学常规研究工作,培养青年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通过“说课”研究,培养青年教师解读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教材的能力。说课与讲课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说课侧重于阐释理论、教学构想,预设自己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这对提高各学科教师认真分析理解学科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对某个考点的诠释,教学内容在教材编排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相关知识点的关系,把握教学重难点等方面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通过评审教案活动,督促青年教师认真备课,认真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不断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我校每期举行一次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找出问题,发扬优点,鼓励创新,培养新人,奖励进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赛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实践出真知,让青年教师参与到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实践活动课的竞赛中。让他们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通过学生作业的检查评比,促使青年教师根据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认真去研究练习的设计,认真评改作业。近年来,我们根据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推行青年教师“五个一”工程(每期举行一次普通话大赛,一次硬笔、粉笔书法大赛,一次公开课大赛,一次课件设计大赛,一次教学案例设计大赛),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才。
(三)搞好校本研究,促使教师从“匠人”向“研究型”教师过度。校本研究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摇篮。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理念,就是要把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推向既重视教学又重视教学研究。促使教师从“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转变。校本研究内容广泛,针对性、延伸性、开拓性极强,给每位教师一片自由发挥创造的广阔空间。每一位真正热爱教书,喜欢研究的教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在教学这方神圣的舞台上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身手。
集体备课,博采众长。“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学校应根据教师的情况,规划建设好集体备课组,让教师去讨论,去争论,去决定每一堂课,一章节或一模块的课程目标,达成目标的手段,教学过程的安排,练习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拓展,实践活动的安排等。在浓厚自由的学术氛围中,教师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教学艺术,专业素质等。我校初中部设立了语文、英语、数学、政史地、理化生、艺术各一个集体备课组,高中部语文、英语、数学分年级设立备课组,政史地、理化生各设一个备课组,另外全校设立了一个信息技术备课组。每周星期
二、星期四下午分别是文科和理科组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各教研组、备课组按教研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各备课组展开“同课异构”和“一本多构”研究。大多数教师在这片沃土中迅速成长,潘传国老师三年来撰写了6篇获国家级一等奖的论文,不少老师的论文也在省、地教育部门每年的征文中获得各种级别的奖励。
“三级”讲座,锻造教师的理论素养。请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从宏观到微观解读新课程标准及理念,现场指导教师的教学研究,开拓教师的视野。09年,我校请自治区德育研究室专家彭瑞华老师作了“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后又请喀什地区李华老师专题讲析新课改精神。还请了喀什地区多位专家到我校指导课堂教学。同时,我们请本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在全校或者教研组开办讲座。探讨本校管理或者学科教学的问题,不断培养教师的研究兴趣,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课题研究,打造学科骨干队伍,培养教学的生力军。3--5人组建一个小课题研究组,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科及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校本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申报地、省、国家级课题。借助专家学者的智慧,提升研究水平。此外,开展各种性质的赛课活动;成立社团、兴趣活动小组;参加各种竞赛;撰写校本教材等。发动所有教职工参与到教学管理及研究中来,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的局面,使学校充满浓郁的学术氛围,形成浓厚的文化气氛。打造出一支能吃苦,能干事,有个性、有特点的教师队伍。
二、教科研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科研既是培养教师最有效的手段,又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途径。一个魏书生兴了一所学校,兴了一大片学校,也兴了一个地方的教育事业。名师与名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我校在短短的四年中,把教科研作为抓手,培养出了一支政治思想上过硬,作风顽强,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使疏附县二中在社会上声名鹊起,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2010-4
第五篇:浅谈科研兴教
浅谈科研兴教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深入,科研兴教成为越来愈多人口中关注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话题,科学研究是创新和应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随着教师专业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对于高深理论的研究,而更多的则是属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层次。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则成了我们必须正面解决的问题,不论从一线教师方面还是从教育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这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研究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社会的转型,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历经实践的磨砺与考验,我们相信教育只有坚持科研、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肩负起“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历史重任。那么进入21世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科研兴教越来越深入人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是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我的理解中,科研是科学研究的简称,用科学研究来振兴教育,对这句话,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和分析。首先科学研究是创新和应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某种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活动以求得到对该现象的解释和结论的过程,科学研究工作可以按其性质、目的和过程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者既相互区别有相互联系。基础研究没有特定的功利目的,它只是一个对新知识新理论的探索,它的成果不但扩大了科学理论领域,而且提高了应用研究的基础;应用研究则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知识新理论放入下一步有目标的研究之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开发研究则是把应用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随着教师专业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对于高深理论的研究,而更多的则是属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层次。那么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则是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实践中已经出现的问题或可能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设计解决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为教育改革服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用科学研究去振兴怎样的教育呢?世纪之交兴起的素质教育改革的热潮可以称得上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在教育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同样也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回声。可以说,素质教育是继“文革”结束、教育地位被重新肯定之后,我们对教育的又一次深刻反思和革命。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而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确是中国教育的软肋,在我们决心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之时我们有必要搞清楚的一件事是:在当代中国国情之下,怎样的教育才能称得上是素质教育?怎样的素质教育才是适合中国发展的?我们希望看到的素质教育是一个过程还是一个结果?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希望通过科学研究而振兴的教育,我认为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我们需要教育更公平更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教育更好更快的推动教师自身建设,需要教育在受教育者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之上更能提高国民素质,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做出贡献。
对于“科研兴教”这个热点话题,我把重心定位在科研上。在我看来,不论做什么事情,目标容易确定,蓝图容易描绘,最难确定的是过程,怎样走才能高效快捷的实现理想是我们面临的最紧要问题,而研究该问题的最重要贡献者就是科研工作者。科研工作者一般分为教育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的教师,二者之间,我认为培养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和科研能力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去培养一线教师能力呢?
首先一点: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一说起搞教育科研,我想大部分教师都不是很了解,为难情绪大,认为搞教育科研是专家的事,教师没能力搞,也没条件搞,因此,首先必须解决思想问题,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科研信心是关键,多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研方面的理论,提高教师对科研地位,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组织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各省市等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教育科研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了解全国各地的教育科研动态,学习与汲取各地的先进科研经验,大力开拓教师的视野;其次,从多方面入手,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加强科研基本功培训。围绕教育科研论题的拟定,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进行培训,使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常识和一般的技能技巧有所提高。
二、进行专题研究。搞好专题研究是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而专题研究大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认真总结实际经验,并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科学实践,求得规律性新知识的研究。
三、进行整体改革实验。整体改革实验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后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培养教师具备高水平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在搞好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很重视整体改革实验,并逐步实现了由专题研究向整体改革实验的过渡,使我校的科研工作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第三点,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教育科研。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必须的环境和物质基础,只有在有计划、有机制、有保障的条件下,教师才能完成教育科研活动,才能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为了加强科研工作,应建立学术科研组织,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科研工作,其次设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同时加大物质投入,保证教师搞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那么在专家学者们的科研工作上,如何培养出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并且使科研工作者不仅仅是做研究搞学问,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来讲,我认为首先最重要的是国家的政策和需求,国家投入大,科研成果相对就多,人才成长环境优越,很容易出成果,同样地,环境因素也很重要,尤其在相同行业内,学校越好,科研之路越顺,导师越好,越容易出成绩。就大学来讲,国内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搞科研,本身就先天基因好,因为精英大学聚集了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和精密仪器,师资方面,本科生老师的水平明显高于普通高校的水平,再看科研环境,著名高校的实验室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很多,给本科生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铸就了平坦的科研之路,同时著名高校有更多的机会推荐学生到更高一级的国外大学进修、交换,这让学生尽早就接受了先进的科研理念和世界最先进的实验技术,而这些在普通高校都是很难实现的,同时,除了学校因素,导师因素也是众多影响因素里面影响极为深远的一个,有一个好导师,就有好的实验环境和高端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可以接触高一级的科研项目,这对于个人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现阶段下,教育科研是引导教育与时俱进的灵魂,搞好科研兴教不是靠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事情,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每个地区都有他人无法复制的优势,我们教育科研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些独特,用较好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强化,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创新,这无疑是一个很艰巨的工作,但是不论如何,这种发展是推动教师进步,提高教学水平,开创更美好的教育未来的必经之路,在未来的某一天,相信我们自己也会踏上这条充满爱和奉献的道路。
参考文献:孟万金 官群:《教育科研——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王泽龙:《教研论文的类别》
叶运生 姚思源:《素质教育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