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长科研兴校先进事迹
校长科研兴校先进事迹
校长科研兴校先进事迹
xx同志自2005年担任校长以来,坚持科研兴校的治校方略,在学校特色建设、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德育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学校的持续发展积聚了更多更大的正能量,使学校成为市内外知名品牌学校。
1、创新一个优势项目
xx校长结合学校的师资和传统优势,创新学校体育工作,以“健体健美,和谐快乐”为主题,把跳绳、踢毽子、滑旱冰、溜滑板、集体舞、艺术操等传统体育活动作为各年级体育课堂教学锻炼项目,使师生的锻炼生活化、艺术化、系列化,打造“艺术体育”教育特色。20xx春季,xx市教育局组织的学校内涵发展现场会观摩了xx二小的艺术体育,与会人员给以了高度评价。目前,学校已成为xx市体育特色学校。
2、坚持两个“三分之一”
xx校长把发展教师作为强校兴学之本,一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任职以后,他提出了“确保两个三分之一,建设有尊严的教师”的治校方略, 即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公用经费,保障三分之一的教师能有一次出县学习的机会。并通过一系列的“引智”策略,诸如专业引领、校际交流、名师示范等手段,培养高素质的教师群体。近五年内学校先后培养了省级教学能手1名,市级教学能手4名、县级教学能手11名,学校现在能够承担市县教学示范的教师在三分之一以上,为科研兴校、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3、推进两个教学模式改革
从20xx年开始,xx校长认真学习了邱学华先生尝试教学理论,借鉴教学改革知名学校的成功经验,根据学科特点不同,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校本化“先学后教”的实践与探索,先后进行了“小学语文四环节教学模式”和“小学数学五步尝试教学法”的实验研究。推进模式改革以来,xx校长撰写相关论文20余篇,为教师做专题辅导10多次。目前,xx二小教学改革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课堂上学生自由自主,积极思考、气氛热烈,参与度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省教科所领导来xx县进行校本教研调研时,对学校的做法充分给予肯定,称学校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很精彩的小学化、校本化的先学后教”。xx校长就课堂教学改革的做法在xx县高效课堂论坛中进行了经验交流,学校成为xx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首批示范学校。
4、开发四个校本课程
自担任校长以来,结合学校实际,先后编写了双语校本课程—《生活英语》、《生活语文》,德育校本课程——《美德课堂》,幼儿教师指导用书——《幼儿教学资源库》。四个校本课程的投入使用,彰显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美誉度有着深远的意义,米脂县教研室、神木县水磨河学校等先后慕名来学校进行交流学习,xx校长在xx市小学校联会上进行了专题报告,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在xx县乃至xx市产生了极大影响。
5落实“双十养成教育”
“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x校长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执笔起草了《xx县第二小学双十养成教育基本内容》,把学会倾听、课前预习、与人合作、举止文明等各10个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罗列其中,并细化为60个小项,制定“分年级习惯养成目标”,同时实行了“合作小组日常管理捆绑式评价”。一系列的德育工作举措,对学校深入进行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起到指导性作用,目前,学校已然形成了处处亮丽,人人文明的良好氛围。
xx校长凭借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痴情,用教育科研为学校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在他的领导下,xx二小成为一所值得信赖的学校,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誉和上级部门的表彰。仅20xx、20xx年荣获“xx省学校316评估先进集体”、“xx省依法治校先进集体”、“xx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集体”、“xx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xx市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xx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xx县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八块荣誉奖牌。
第二篇:科研兴校
科研兴校调研材料
一、科研兴校的理念系统
1、如何理解“科研兴校”
“科研兴校”是“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小学的必然要求。科研兴校的含义就是在专家引领下,通过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素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其中,科研是手段,兴校是目的和结果。因此,科研兴校绝对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需要校长带领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科研活动,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一种战略。
2、校长是学校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的核心人物
我校一直把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校长担任科研兴校领导小组组长。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中,一是校长亲自抓科研,主持制定科研规划和重大决策;二是主动参与科研实践,承担重点课题研究;三是组织班子合力抓,带动下级层层落实。
3、课题研究是科研兴校的主要途径
课题研究是科研兴校的主要途径,课题研究是科研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没有课题就谈不上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我校近几年有二十余项省、市级课题结题,其中省重点课题一项。今年我校又有两项市级课题准备申请结题。
二、科研兴校的决策系统
第三篇:校长如何实施科研兴(强)校讨论
编者按: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当下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强音,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通过“科研兴校”,实现了学校跨越性发展;一些原来基础就比较好的学校通过“科研强校”,实现了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更大的发展。正由于科研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这样突出的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校、越来越多的校长日益重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但这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今天我们发表的三篇来自基层教师的稿件就反映了这个问题。为此,本版“沙龙”栏目将就“校长如何实施科研兴(强)校”这一主题开展讨论。欢迎专家学者、校长和教师积极参与,既可谈意见和建议,也可介绍成功的经验。虚假科研要不得许序修 多年来,笔者因科研之需接触众多中小学教师,了解到教师们对一些校长虚假的科研行为很不满。这些校长有的是见风使舵搞科研。平时淡漠、抵制科研,待到上级要检查、要评估、要申报(或复评)等级学校、先进学校时才赶紧找“东家”立个项目,拿本证书;有的是虚张声势搞科研,对教师自发、自创的或非教育行政部门立项的科研活动、课题项目不支持,挖空心思攀上某级教育科研部门,立个子课题,挂个大招牌,从此便一了百了;有的是图谋虚名搞科研。长期对教学、科研不沾边,但为了捞取业务资本,以期评优选模、提拔升迁、申报职称的需要,便在某个课题项目上谋个组长,或在某个文集上挂个主编;有的是巧取豪夺搞科研。虚立科研项目,巧设科研经费,借此频繁出访,名曰考察学习,实则是游山玩水。种种表现,某地教师将其编成顺口溜:“耍一场戏,贴一片金,争一个官,抢一回名,溜一圈景”,标题曰“骗子科研”。可能,校长对此会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或解释。的确,但问题是,这些校长还没有认识到“虚假科研”的严重危害!其危害主要有四:一是抑制教师专业的发展,阻碍教师的健康成长。如某位校长,刚上任便颁布禁令:停止一切教学实验。于是原来的教学实验全部中止。数月之后,上级要对该校进行一级学校复评,该校长又令教师们在短时间内务必拿出实验成果,尽管教师斥之为“吃错药”,仍迫于无奈,造假应付。二是严重挫伤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如某校长明确宣布非教育行政部门的教科研活动一律不予支持,而对由自己挂名的名存实亡的课题却资助有加,从而使教师的自尊、人格遭受严重的伤害。三是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教育经费的浪费。如一所从来不搞科研的学校,为张扬声名,为招生鸣锣开道,竟张灯结彩,广迎宾客,举行所谓的教科研活动月,搞得学校终日人声鼎沸,师生心绪不宁,教师将此举斥之为“败家子假精灵”。对此,有教师在教学日记中写道:“教学与科研一旦成婚,也绝对不敢走进校长虚设的洞房。”真是入木三分。教科研作为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尤其需要求实和创新的精神。那种“半天吊灯笼”“花钱打水漂”的弄虚作假、自欺欺人的科研,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阻碍学校的发展。误入歧途的科研房超平“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时下很多学校办学理念中的时髦用语,但搞教育科研是为了“科研兴校”、“科研强校”还是以科研为幌子搞“形象工程”,却值得琢磨一番。我们常常会在有关的宣传材料中看见这样一些描述:某校共承担了多少多少个科研课题(有些甚至高达十几个),其中国家级若干、省级若干、市级若干。先不说课题的级别是否属实,仅这些数字就值得打个问号。试想,对于一所基层学校而言,承担十多个市级以上课题是不是有点自不量力?如果都能承担,这些课题研究的成果又有多大参考价值? 笔者认为,承担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的热情是应该鼓励的,但学校层面的科研课题还是越精越好,越具有针对性越好,在科研课题方面贪多求大是不可取的。对于一些成立不久,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而言,应集中力量在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上多下功夫。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不要学校搞课题研究,而是希望学校把选择科研课题的立足点放在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及与本校长远发展有关的战略研究方面,毕竟以课题的方式引导教师的教育行为,引领学校的发展方向,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那种不管学校实际,盲目追求课题级别和数量的做法,只会使课题研究变味,有时甚至会使课题研究庸俗化。如果国家级、省级或市级课题研究的问题与本校面临的问题有一致性,则另当别论。在一些学校校长的眼中,“科研兴校”是假,打着科研的幌子为学校塑造形象、为自己树碑立传才是真。对于这样的学校而言,教育科研只会走入功利主义的死胡同。的确,教育科研能为学校树形象、添光彩,也能为校长的专业化成长起到实质的效果,但如果把科研视为骗取社会信任、捞取政治资本的手段,学校科研是无法起到促进学校发展、提高竞争实力的效果的,相反只会误入歧途。即便侥幸依靠假科研骗取公众及社会的认可,此等“好景”也不会太长,因为“纸毕竟是包不住火”的。一言以蔽之,在教育科研中的“近视”行为、投机取巧行为,对学校的发展只会是百害而无一利。围绕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定位,选择学校有能力完成(或在专家指导下基本能够完成)、与学校工作实践或改革发展密切相关、对学校发展有重要影响、能够推进学校整体实力提升的一到两个课题(不一定非得获取某级别的承认,只要符合实际即可),在组织广大教师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分解课题目标,落实科研任务,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一步一个脚印,推进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更富有本校特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不失为学校科研的可行途径。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不一定非要以书面的形式呈现。落实到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办学实力的提升上,才是学校科研成果的最佳体现。不良的科研倾向马敬良 “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已成为广大中小学校长的共识。不可否认,通过教育科研,一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科研成果也得到专家同行的承认。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其中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这些不良倾向成为制约中小学教育科研健康发展的毒瘤。不良倾向一:应付差事,不求甚解。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所谓的“品位”,显示教育教学的实力和水平,争项目,上课题,要求每位老师都要搞在上级立项的课题研究,并且把立项多少与考核、评模、评聘职称联系起来。一些老师迫于压力,申报课题,应付差事,结果劳民伤财,牵扯精力。不良倾向二:贪大求全,脱离实际。有些学校不顾客观实际,盲目追求大课题,大手笔,试图创制出一鸣惊人的科研成果。而中小学校由于科研经费缺乏,占有资料稀少,教学负担繁重,理论水平低下,前沿信息不畅,不大可能搞出什么高深、全面、重大的成果来,不适合进行大而全的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然而这些人不考虑这些实际,出于一种不正确的心理,贪大求全,结果是碰一鼻子灰,灰头戆脸,没有成果;或者是有成果,但空谈理论,没有内容。这样的教育科研是最没有意义的教育科研。不良倾向三:追求形式,华而不实。有些学校搞科研只求表面形式的热闹,开题时大张旗鼓,广做宣传,结题时遍邀名流,欢宴庆祝。图得只是一番热闹,一种场面,一种气氛,一种影响。至于结果是否有价值,过程是否科学合理,全不在考虑之中。不良倾向四:功利浮躁,急于求成。搞教育科研最需要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可有的学校功利主义严重,急于出成果,争荣誉,捞资本,追求速成。以校为本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根本出路,脚踏实地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唯一办法,诚实守信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恪守道德。学校科研应该坚持这三点。《中国教育报》 《》
第四篇:科研兴校,人人有责
科研兴校,人人有责
疏附县第二中学
袁崇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所学校健康发展的“源头活水”是什么?
教师!!
众多学校的成长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名师出高徒,名师助产名校。名师又从哪里来?答案是——教学研究。
一、教科研是培养教师的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
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思想修养;具备出色的班级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必须具备很强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很强的合作能力。我们知道教师的这些素质是从教学实践中逐步累积的,而一个只会教书的老师,无论教学水平有多高,永远成不了名师。只有具备前面所述的综合素质的老师,才能成为真正的名师。而培养这些综合素质的最主要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教科研。
(一)教科研,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的法宝。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真有点“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味道。形势逼人,一个不爱学习,不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艺术的教师,是会很快落伍,甚至被淘汰出局的。再看看我们身边的教师,的确还大量存在“一本教参打天下”的情况,难怪很多有良知的专家学者大声疾呼:教师,请走进书斋,去读读书吧!这绝非专家学者们的杞人忧天,从小处说教师读书关乎教师的成长成熟,从大处说关乎我们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进而关乎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所以,世界上各国的政治家们早在80年代知识经济才露端倪的时候,就站在历史、未来的高度。倡议全民读书,终身学习。再说,人都是有惰性的,经过高中三年的苦读,大学几年的散读,或者在教学岗位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教师,在一个充满功利、享乐、喧嚣 的社会背景中是没有多少人愿意独坐家中或办公室,静下心来捧读书本的。因此,学校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是一种极有效的促使教师读书学习的方法,一个小课题,少说会促使教师去读一二本相关书籍。有的大课题会促使研究者去读十本,二十本或者更多的书。比如,我校2010申报成功的自治区级的四个德育课题,初步统计会涉及几十本课外书籍,每个参研人员要出色完成自己研究的部分,会被迫去读几本甚或几十本书。教科研把教师引进书斋。党中央高屋建瓴,提出要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那我们就先从学校做起,从教师做起,一个学习型学校自然会辐射到社会上,进而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
(二)教科研,教师的速成学校。
自大学扩招以来,很多地方的高中在校生人数直线上升,教学班暴增,大量年轻教师直接进入初、高中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比例增大,这很自然影响到教学及管理的质量,因而,必须把培养教师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而搞好教科研工作是教师速成的捷径,第一、德育研究,强力打造一个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高尚道德情操以及职业道德的班主任队伍,打造一支政治上过硬的教师队伍。
2008年下期,我校开始执行新课改,全校教师深刻理解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更加注重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研究并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特别是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爆发之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德育研究活动:一是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新疆今昔”等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维两反”“四清楚、四掌握”等分阶段理论学习,三是少数民族与汉族教师结对子联谊活动,四是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评比,五是每期举行一次德育论文征文评比,六是编写德育校本教材,七是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八是新形势下团队工作的方法研究,九是德育课题研究,十是学科中的德育渗透研究等等。这些研究活动,促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这对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建设一支政治思想上过硬的教师队伍的保证。几年来,我校教师在政治思想面貌上有了很大改观,得到了社会、家长、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
第二、搞好教学常规研究工作,培养青年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通过“说课”研究,培养青年教师解读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教材的能力。说课与讲课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说课侧重于阐释理论、教学构想,预设自己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这对提高各学科教师认真分析理解学科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对某个考点的诠释,教学内容在教材编排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相关知识点的关系,把握教学重难点等方面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通过评审教案活动,督促青年教师认真备课,认真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不断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我校每期举行一次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找出问题,发扬优点,鼓励创新,培养新人,奖励进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赛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实践出真知,让青年教师参与到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实践活动课的竞赛中。让他们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通过学生作业的检查评比,促使青年教师根据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认真去研究练习的设计,认真评改作业。近年来,我们根据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推行青年教师“五个一”工程(每期举行一次普通话大赛,一次硬笔、粉笔书法大赛,一次公开课大赛,一次课件设计大赛,一次教学案例设计大赛),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才。
(三)搞好校本研究,促使教师从“匠人”向“研究型”教师过度。校本研究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摇篮。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理念,就是要把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推向既重视教学又重视教学研究。促使教师从“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转变。校本研究内容广泛,针对性、延伸性、开拓性极强,给每位教师一片自由发挥创造的广阔空间。每一位真正热爱教书,喜欢研究的教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在教学这方神圣的舞台上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身手。
集体备课,博采众长。“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学校应根据教师的情况,规划建设好集体备课组,让教师去讨论,去争论,去决定每一堂课,一章节或一模块的课程目标,达成目标的手段,教学过程的安排,练习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拓展,实践活动的安排等。在浓厚自由的学术氛围中,教师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教学艺术,专业素质等。我校初中部设立了语文、英语、数学、政史地、理化生、艺术各一个集体备课组,高中部语文、英语、数学分年级设立备课组,政史地、理化生各设一个备课组,另外全校设立了一个信息技术备课组。每周星期
二、星期四下午分别是文科和理科组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各教研组、备课组按教研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各备课组展开“同课异构”和“一本多构”研究。大多数教师在这片沃土中迅速成长,潘传国老师三年来撰写了6篇获国家级一等奖的论文,不少老师的论文也在省、地教育部门每年的征文中获得各种级别的奖励。
“三级”讲座,锻造教师的理论素养。请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从宏观到微观解读新课程标准及理念,现场指导教师的教学研究,开拓教师的视野。09年,我校请自治区德育研究室专家彭瑞华老师作了“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后又请喀什地区李华老师专题讲析新课改精神。还请了喀什地区多位专家到我校指导课堂教学。同时,我们请本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在全校或者教研组开办讲座。探讨本校管理或者学科教学的问题,不断培养教师的研究兴趣,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课题研究,打造学科骨干队伍,培养教学的生力军。3--5人组建一个小课题研究组,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科及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校本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申报地、省、国家级课题。借助专家学者的智慧,提升研究水平。此外,开展各种性质的赛课活动;成立社团、兴趣活动小组;参加各种竞赛;撰写校本教材等。发动所有教职工参与到教学管理及研究中来,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的局面,使学校充满浓郁的学术氛围,形成浓厚的文化气氛。打造出一支能吃苦,能干事,有个性、有特点的教师队伍。
二、教科研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科研既是培养教师最有效的手段,又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途径。一个魏书生兴了一所学校,兴了一大片学校,也兴了一个地方的教育事业。名师与名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我校在短短的四年中,把教科研作为抓手,培养出了一支政治思想上过硬,作风顽强,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使疏附县二中在社会上声名鹊起,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2010-4
第五篇:科研兴校汇报材料
创建科研兴校明星学校
汇
报
材
料
近年来,我校本着“科研兴校,质量立校,德育引校,管理领校,特色促校,文化美校”的办学思想,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校本教研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坚持科研兴教战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工作。我校正在努力探索课程改革之路,抓管理,讲实效,开拓进取,使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为创建科研明星学校,我校一直在不断努力。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规范
1、规范教育科研管理网络。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育科研管理,学校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科研才能,调整充实了学校教研组。每,我们都成立了课改及教研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成立教研组织机构,实行领导小组包片联校制度,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为一线教师“架桥铺路”,以此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为使我校青年教师迅速、全面提高教育科研素质,成为学校教研骨干,学校要求他们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分管领导亲自抓,教研组长具体抓,充分发挥课题组的作用,落实具体措施,扎实开展研究活动。
2、建立健全教研管理制度。在学校科研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职能作用,完善了教育科研工作中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教育科研管理办法》、《校本教研成果评比与奖惩制度》等,促进教育科研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出台了教科研工作奖励办法。教师教研论文获奖、文章发表,承担课题受到上级表彰等给予相应的量化考核加分,教育科研成果丰富的教师在评优、评先、晋级中优先考虑,以此调动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3、保障教科研资金投入。学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专门为教师配备了电子备课室,以方便教师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搜集信息。每年订阅30多种教育学术期刊和教育教学资料,对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成果及时进行奖励。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三年来,我校外出参观、培训、听课的领导、教师达80多人次,仅教育科研方面投入经费就达4万多元,为教师提供了多学习、多研究的机会和条件,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科研工作蓬勃开展。
二、利用课题研究主阵地,推进科研工作
进一步抓好学校现有各级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以课题研究带动科研工作。在课题研究中,实行首位负责制。完善各课题的资料撰写和整理,做好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各课题组组长学期初上交课题研究计划,期末完成各学期研究工作小结。各课题组成员学期初完成各自承担研究任务的研究计划,期末完成各自研究任务的工作小结。学校改革了课题研究评价体系,着重考察每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业绩。以实论质,以质论奖,彻底打破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大锅饭现象。我校目前已结题和正在研究的课题分市级、县级、镇级三个等级,其中在2011年结题的《浅谈农村小学创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成为商洛市“十一五”重点科研题目。2011年结题的《民间艺术与综合实践课有效结合》课题,独辟蹊径从民间艺术着手,将民间艺术与综合实践有效结合,为综合实践课提供了一大素材,使之更有特色。
我们充分利用课题研究这一主阵地,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新课改理念的研究与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一)确立校本教研目标
1、探究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形式、策略及教学评价,推动科研兴校工程,挖掘教师的内在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推动名师铸名校工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个性化发展。
(二)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我们通过学习让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研观、融洽的合作观、科学的发展观。校本教研的立足点放在教师未来的专业化发展,使教师适应基础改革的需要,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让每位教师形成共识,校本教研不是为学校,最终受益的是教师本人,故教师应积极参与教研,寻求自主发展。要求教师不断反思,努力完善自我,在反思中成长,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策略,在反思中成熟,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1、搞好教研活动,落实教研活动的时效性。以教研组为单位,总结、反思、交流本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从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等方面,使教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研究课、外出学习教师汇报课、新任教师过关课等校本教研形式,为教师们创设了展示自我、互相交流的平台。我校近两年分配来十几名新教师,补充了一线教师队伍,充实了我校师资力量。他们年轻气盛,精力充沛,学识水平和专业素质很高,但他们缺少教育教学经验。为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力量,我们选派了年富力强、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与其“结对子”。每周“结对子”的教师要互听两节课。师傅要针对徒弟的课,进行客观真诚地评课,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和不足。学校领导也对新教师进行跟踪听课,及时反馈听课情况。每学期,所有新教师都面向全校教师上一节汇报课。我校教师杨荣在全县 “同课异构”赛讲活动中,赢得了“教学名师”的荣誉称号。教坛新老血液的融合加强了学科建设力量。2011年我校成功举办了全县复式教学研讨会,并成为山阳县复式课教学研讨基地。
2、坚持“六个一”制度。即每天上网一小时阅读新课改信息,每节课后要在教案上体现一点教学反思、每周听一节新课改示范课(课改实验名师录像)、每周提供一个问题、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示范课、写一份教科研论文。
3、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我校成立了数学、语文、综合三个教研组。各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在数学教研组 “解决问题的研究”、语文教研组 “作文教学研究”等一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中,每次都确定一位中心发言人,大家展开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各教研组还相继开展了“同课异构”、“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活动。每次活动,组内教师不仅积极参与,而且都能坦诚相待,面对面地真诚地交流,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也提高了教师听、评课的能力。我们还大力提倡“闲聊式”教学研究。同学科教师随时随地都会针对一个问题、一个难点展开讨论,互相交流困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闲聊中就解决了疑难问题,分享了成功经验,不仅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也增进了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的意识和情感。
三、以科研带动为先导,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学校明确提出教育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开展。强调教育科研要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要把科研与教研结合起来,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多思考、多探索,提高教学的科研含量,对教学质量实行多级把关。由于重视了教育科研,优化了课堂教学,各科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县统考、镇联考中都位列前茅。
四、在总结中巩固提升,让教师与学校共成长
总结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环节,只有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做法,分析工作的得失,才能使自己不断增强信心,使做法形成经验,进而使经验理论化。同时避免过失的重复发生,使科研不断走上科学化的轨道。
1、加强档案建设
我校的档案建设实行行政、安全、教研、教学常规等分类管理。管理中做到专人负责,定期归档,力求做到内容齐全,做到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2、鼓励教师勤动笔
我校鼓励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克服自身惰性,经常撰写心得、体会,整理教学设计、教学方案、个案分析等,鼓励教师大胆投稿。曾先后动员全体教师开通个人QQ空间和博客,要求每周发表一篇相关文章,并列入量化考核。如今,许多参与课改的实验教师形成了勤于总结的习惯,许多教师的文章在各类论文评选中获奖。
3、我们的成效:(1)教研成果成效显著。
师生个人 :近三年,教师有2篇论文获国家级奖励,其中雷秀英老师的论文《放飞的风筝》在2011年获得了国家一等奖,牛香香老师的《爱的教育》获得国家3等奖。4位老师获得省级奖励,其中石兰兰老师的《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严与爱》在2010年获得省级一等奖,牛香香老师的《让童心与教育随行》在2011获得省级三等奖、杨荣老师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学会感恩,从点滴小事做起》分别在2010年、2011年获得省级三等奖,省级二等奖。李燕老师的《做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教学随笔获得省级二等奖。6篇获市级奖励,另有多篇论文获县级奖励。学生有1封书信作品获省级一等奖,1件作品获市级奖励,10篇习作获县级奖励,杨荣老师被评为商洛市教学名师,3名教师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
学校集体:2011年,我校成功举办了山阳县复式课教学研讨活动,教研室授牌“复式课教学研讨基地”。(2)学生各项竞赛、活动成绩突出。
2010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中,我校荣获省级一等奖,且五年级二班荣获省级优胜班级,有42名学生获奖。李静同学在全市书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32名同学都取得了名次。6名同学在明德项目办公室组织的“低碳生活”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8名同学在镇书画展览中获得了全镇人民的好评…… 总之,教育科研提升了我校的办学品位,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但我校在此项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问题。因此,我们将立足于师生的发展,加大教研教改的力度,让教科研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和一个崭新的亮点。科研之路漫漫且艰辛,如今我们照川小学全校教师已经齐心协力挥起了“建科研型教师队伍”的旗帜,我们将用汗水书写出以科研为特色的教师成长篇章。
西照川镇中心学校
2014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