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公教育申论最后预测资料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中公教育申论最后预测资料
针对2011年4月24日多省公务员考试
最新·权威·内部
第一部分 最新研究成果
4.24 联考申论考试一般分为四个题目:第一题为概括,第二、三题一般为分析和对策或为分析 和对策在一起的混合题,第四题为文章。关于这些题目的最新应对思路应该把握以下内容:
第一,所有的申论作答都要首先弄清楚“问的是什么”,这个是回答的关键,千万不要“想当 然”认为这个题目问的就是分析,问的就是对策,不能这样简单理解,考试实践一定依据实际情况,如果这一点搞错了,回答无论自我感觉“多么漂亮”都得不了什么分数。
第二,弄清楚提问之后,答案一定要依据“材料”进行概括、归纳、提炼与整理,脱离材料的 答案要点一般都是错的。
第三,对于第一题这类概括性的题目,一般作答要求为“准确、简明”,这时只要直接概括要 点即采分点即可,即要多提不同的新的关键词,不要谈多余内容,否则会浪费得分机会。同时在“准 确、简明”要求下,一般直接罗列要求即可(第一,第二;
1、2、等罗列方式都行),不用考虑结 构或者逻辑思路。
第四,4.24 多省联考题目的采分要点有增多的趋势,以一个 15 分的概括为例,采分点,现在 可能会增加至 7 个,平均 2 分左右一个采分点,所以中公学员一定要多总结要点,不能掉以轻心。
第五,关注结构分:4.24 申论阅卷的评分公式:结构分(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有结构分,下文会 分析)+采分点得分-字数扣分-错别字扣分-其他扣分(有的无其他扣分)=实得分。其中,3 个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错别字扣 1 分,最多扣 2 分,每超 50 个字扣 1 分,最多扣 3 分。
如果题目要求中有“条理清析”或“有条理”,或者有“结构合理”这是比较可怕的,这道题 目一般至少含有 5—15 分的结构分。这种结构最常用的就是“总——分”、“总——分——总”、“先 宏观再微观”、“现状、原因、效果”或“现状、问题、对策”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具 体的结构一定要结合要求的具体形式具体分析,不要僵化,比如“调查报告”、“建议”、“发展规划” 都有各自较确定的结构。
第六,文章最重要的是立意与题目的拟定,这基本决定了分数的一半。立意拟题一定要结合材 料反映的实质问题进行申发论述,不能就事论事,也不能瞎联系。一般必须体现鲜明的观点。例1:2010年4月25日联考题目: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针对这种观点,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对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阐述。(40分)
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这是立意的关键,从申论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实行 阶梯性水价”这是国家改革的主要思想,所以立意必须围绕这点进行才可以。
例 2:2010 年 9 月 18 日联考题目:围绕“给定资料 2”提到的“朔州途径”,写一篇议论文。(40 分)立意的关键是要研究清楚“朔州途径”是什么,“朔州途径”的本质是“大进小退”即大的有
管理经验、技术优势、资金实力的企业兼并小的、落后的企业,所以文章的立意必须围绕这点展开,其它方面的立意都是无效的、低分的。
第七,文章还要注重作答要求中的“限定性”要求。例1:2010年4月25日联考题目: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
针对这种观点,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对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阐述。(40分)写这篇文章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定性要求即“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 是低价的”,还有“针对这种观点,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文章的论 述过程中应该对“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这种观点进行分析,得出这种观点不对,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从而呼唤要求,或者必须实行“阶梯性水价”,文章的脉 落应该大体上是这样的。
例 2:2010 年 9 月 18 日联考题目:围绕“给定资料 2”提到的“朔州途径”,写一篇议论文。(40 分)写这篇文章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定性要求即“朔州途径”,文章一般要对“朔州途径”进行相应 的分析,从而得出“大进小退”的立论观点。关于第七点,考试实践中要有这种意识,但仍然要灵活运用,不能学死了。
第八,申论的所说的“申而论之”,千万不要“申而论它”,不要盲目拔高论点,要扣准材料反 映的实质问题,即便要超越进行引申,也不能超出材料主旨所规定的范围。这告诫我们不能动不动 就“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瞎联系,一定要紧扣材料主旨,在这个基础上提炼 主题。
第九,文风切忌“假、大、空”。如何避免假、大、空呢?就必须贯彻的三贴近、三结合原则,贴近具体问题实际、贴近社会实际、贴近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使作答思维在符合题意要求的前提 下,同自己的切身认识紧密结合,同材料中的具体事例和观点论述紧密结合,同党和国家的指导思 想、理论和政策紧密结合。要站在一名拟任职干部、一名机关工作人员的立场上,代入角色,切实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作为公务员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并援引材料和背景知识中的理论、事实论 据来支持,才能使文章的内容真切、丰满、充实,与假大空相对立。
第十,有以下情况下,一般会列为四类卷,或较低的分数。
1.没有联系材料(话题)的;2.背诵事先预备的范文的;3.另起炉灶作文的;4.不知所云的;5.字数不够的;6.不分段落、标点的;7.摘抄原文为主的(不要一字不变的抄原文,考试实践中可 以换一种表述方式,重新组合语句);8.观点游离的;9.结构混乱的; 10.文面错误较多的。
第二部分 预测热点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一 民生与幸福感
【关键词】
保障与改善民生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调整个税起征点 提高居民收入 收入倍增计划 提高人 民幸福感 幸福指数 生态城市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社会保障 国富民富 国民共富 【背景链接】
2011 年的全国两会指出,“十二五”经济发展转型改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国民幸福指数。国 富优先我们做大经济总量,民富优先才能给老百姓幸福感提供最重要基础。
“CCTV2010 经济生活大调查”调查结果将向全国披露,据主办方透露,在 8 万余份有效问卷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而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达到 11.1%。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 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权威论述】 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温家宝
幸福在老百姓的眼中像花儿一样,党委政府要创造花儿生长的环境和条件,提供阳光、空气、土壤。
——汪洋
【立意角度】
第一,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幸福感。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解决好衣食 住行等民生问题,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最终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第二,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尽管中国居民的绝对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可 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还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物价上涨、分 配不公、税收不合理是影响居民收入满意度的主要原因。
第三,要持续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幸 福指数”作为引领创建工作的风向标和立足点,以建设“最有幸福感”的城市为目标,要让一个“天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墙洁楼美,城水相依,人水亲和”的文明生态城市。
第四,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水平。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关键的是转变政府 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要根据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断改 变的。现阶段要努力提高公共产品的总量与质量,使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力争使公共教 育支出、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与老百姓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第五,要加强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通过加强与创新管理方法、理念与模式,提升公共安全,让人民群众活得更有尊严、更加舒心顺气,对提高人民幸福感有很大的作用。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二 食品安全与道德建设
【关键词】
保障人民健康权利 市场经济道德体系 食品质量 诚信缺失 道德滑坡 社会道德 企业诚信 落 实食品安全法 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 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背景链接】
2011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指出,当前文化 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 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 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与此成对照的是,“钢城”好人郭明义19年献血5万毫升,是他身体血液的8倍多,资助100多 名贫困儿童读书,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评价,成为新时代的道德楷模和全民学习的对象。【标准表述】 [权威观点]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 受人尊敬的国家。
——温家宝
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 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 土壤。
——温家宝
道德重塑是一项事关国运兴衰、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关部门 深入研究,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温家宝
企业家应该流淌道德的血液。市场经济需要与其相适应的道德伦理体系建设。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立意角度】
1、建设经济道德伦理。
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 要的位置上来,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
2、用法治堤坝阻挡道德滑落。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在法治不完善的环境下来谈道德的提升是奢侈的。法治的缺失极大地损害了社会道德文化,令 社会失去方向,民众失去信心。企业道德的血液,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严格执法才能迫使企 业遵纪守法。一些国家的天价罚单告诉我们,监管不严、处罚过轻、违法成本过低,非改不可
3、建立可追溯管理模式。用系统的制度呵护良心,用严苛的法律捍卫道德。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让道德败坏者受到法 律的严惩和社会的唾弃。
4、有法可依还需执法必严。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必须保证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及时、严
肃、有力,避免监管缺位、监管人员失职渎职。要从体制机制上不断健全完善,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5、建立舆论监督机制。积极利用媒体和民间力量,建立“无处不在”的监督堤坝也是值得借鉴的方法。建立群众举报
奖励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让不良分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无藏身之地,从而净化食品 市场。
预测之三 微搏兴起与网络问政(创新社会管理)
【关键词】
政府微博 官员微博 网络问政 网络舆论监督 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媒体问政 全民问政 零距离沟通 理性分析问题 理性表达意见 社会管理方式创新 改进政府工作 阳光行政 政务公 开 打造透明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 【背景链接】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截止到 2010 年上半年,中国网民已达到 4.2 亿,上网普及 率超过 30%。伴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迅猛提升,中国网民的参与意识和表达意识日渐增强,这在客 观上使得互联网成为中国当下社会中“众声喧哗”的主要舆论场之一。
从总书记、总理亲自和网民对话交流,到 45 位省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回复人民网“地方 领导留言板”,以及山西、安徽、河南等 15 省区市以“文件”的形式,建立起回复办理网民留言的 固定工作机制,网络问政的观念正在各地逐渐深入人心并形成制度。
近期,公安微博、网播庭审、公仆微博、手机信访等成为网民关注的 2010 年广东网络问政 10 大经典案例。“最受网民关注的广东网络问政年度城市”由河源市获得。近年来,河源市委书记陈 建华亲身推动网络问政,以“华哥信箱”、“公仆信箱”、“华哥微博”、“手机短信信访系统”为代表,建立了完善的听取民意、办理、监督、反馈机制,受到网友和媒体追捧。
微博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和网站相比,传播速度更快。微博的出现,给人们提 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彻底打破了“人微言轻”的状态,将人们带入了“人人都能发声、人人 都被关注”的崭新时代。
微博异军突起,在备受网民追捧的同时也自然受到了政府和官员的青睐。鉴于微博上述特点,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纷纷进驻微博,抢占阵地制高点,把握舆论主动权。政府和官员扎堆织“围脖” 现象,体现了他们对网络民意、网络民心、网络问政的重视。【标准表述】 [权威观点]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 行。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温家宝
——温家宝
要使政府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这就需要公开、透明。只有政府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情况,它才 能够进步;也只有人民了解政府行为的真实情况,人民才能给政府以有力的支持和合理的批评。
——温家宝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温家宝
为政者亲民,而民亲矣。
——《管子·形势篇》
【立意角度】
1、顺应新媒体兴起要求,提高党政机关对公共舆论的反应速度和技巧。在 2010 年,随着微博、博客等新兴媒体的迅速普及,突发事件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又有巨大飞跃,这给各级党政机 关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课题,无论在反应速度还是方法技巧上都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能否跟上网络发展的新形势,以负责人的态度,充分利用““b2.0 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积极通过官方微博、领导信箱、网络留言板、网络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强化与网民的互动,争取政 府的话语权,是当下值得各级党政机关认真总结和思考的问题。
2、利用微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一要打好问政于民这场仗,谱写政通人和新 篇章。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作为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要借助微博这个载体,站在人民政府和人民公仆的角度,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挥好群众的知情权、参 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通过微博集民智、汇民力、聚民心,做出更加符合民意贴近实际的科学民 主决策,实现政通人和社会稳定,让群众满意、高兴、答应。二要打好问需于民这场仗,谱写党群 和谐新篇章。问需于民知冷暖。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要通过微博这个渠道,去倾听 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坚持用群众观点思考问题,站在群众立场处理问题,解决 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做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让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中,让群众生活的更加有体面更 加有尊严,进而赢得群众信赖、拥护和爱戴。三要打好问计于民这场仗,谱写共谋发展新篇章。知 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 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要利用微博这个平台,不耻下问、虚心求教于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向群众征询发展之计、稳定之计,富民之计。博采众长,我们就 能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复杂环境中攻坚克难、抢占先机、掌握主动、奋发有为,进而发展好、维护 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完善技术手段,引导网民参政议政。借助微博进行网络问政的启示是,新兴技术对推动网 络问政走向新高度至关重要。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平台,是网络问政最重要的保障条件。政 府应发挥积极作用,使广大网民能够在规范、可靠的网络信息环境下表达意见,辨识、厘清真正的 网络民意与网络“伪民意”。要通过完善技术手段,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和监测,积极创造条件,让 群众说实情、讲真话,确保民意顺畅表达,增加正面内容和积极因素,防止网络“双刃剑”中不利 的一面。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手段建设,构建完善的网络信息内容监测指挥系统,建立网 络民意的收集机制,提高监测效能,担负甄别、筛选网络信息真伪的监管责任,使网络民意最终在 现实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效展现出来。
4、借助微博平台,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中央强调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利用网络进行社会管理,正是适应时代变化的一种创新,它可以最直接、最有效、最广泛地联系群众,达到沟通民意、了解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民情、解决问题的目的。广纳民意也有助于科学决策,而网络就是了解真实社会的好渠道。要将网 络问政应用于社会管理,以网络问政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网络问政是最好的公众参与社会管 理形式之一,不但有利于沟通政府和百姓的关系,更有利于缓和和化解社会矛盾。以微博为渠道,促进社会不满情绪的发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减压阀的作用,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求,解决影响社 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5、网民自身要培养理性分析问题、合理表达意见的意识,形成正确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只 有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释放情绪,才能真正推动政府为民谋幸福。如果只是单纯用情绪性冲动 代替理性认知,最后伤害的还是整个网民群体。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四 教育改革
【关键词】
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质量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育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 人力资源强国
【背景链接】
2010 年 6 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这是进入 21 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 10 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同年 7 月 13 日至 1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 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 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 大贡献。
【权威论述与名言警句】
[教育的重大意义]
教育是百年大计、千秋工程。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 一流国家。
——温家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教师的重要作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温家宝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礼记·学记》
【立意角度】
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 的实践能力。
2.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 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
3.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打造适应社会用人需求和 未来全球化竞争的新型人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 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4.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 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5.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 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 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6.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 核办法,不得以升学率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规范办学行为,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学校要把 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家 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五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关键词】
社会公平包容性增长 个税改革 提高劳动报酬 社会保障体系 大学生就业 完善二次分 配 共同富裕 还富于民 国强民富 国民共富
【背景链接】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 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标准表述】 [权威警句] 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胡锦涛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中国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 “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不能让平均富裕水平掩盖掩盖困难群体面临的困境。
——温家宝
——汪洋
[意义]
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肯定劳动价值,实现分配正义,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地分享经济社 会的发展成果,这不仅是执政为民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平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保障。
【立意角度】
1、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方面,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 会。这是获取收入的源泉,能够为城乡居民的增收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 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来提供就业岗位。
2,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制度。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使劳动报酬的增长能够同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
3,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4、加大税收的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努力扭转 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5、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系体。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 保障。促进城乡居民增加转移性收入。
6、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国家通过财政扶持、减税等鼓励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将作为重点,得到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让他们更容易找到工作。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六 保障性住房建设
【关键词】
改善民生 住房保障
住有所居 居者有其屋 房地产调控房价上涨 土地供应 入 保障性住房制度体系 蜗居 城市病 公共设施配套体系 【背景链接】
资金投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全国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3600 万套,使保障性 住房的覆盖率达到 20%,各地的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用地供应不得低 于住房用地总量的 7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高度集中,城市土地和住房供需矛盾日 趋紧张,住房价格急剧上涨等因素的作用,城市 70%左右的中低收入和最低收入居民家庭仍然无法 靠自身能力解决和改善住房问题。
【权威论述】 住房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是刚性需求,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努力解决低收入居民和困 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温家宝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政策,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 效机制,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引导市场增加普通商品房的供给,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发展公 共租赁住房,促进形成合理的住房供给结构,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温家宝
【立意角度】 第一,保障房建设要确保土地供应。土地供应是保障房建设步履维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政府
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的要求下,要把加大土地供应作为一个首要的抓手。第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资金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除了中
央政府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外,各地政府还要还多渠道筹措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金、信贷资 金投入,从而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
第三,要加大配建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各地都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将保障性住房安排在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区域,便于居民 出行和生活。
第四,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考核制度。要形成年初有目标、季度有通报、年中有督察、年 终有考核的工作机制。考核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社会满意度,即让百姓参与到保障房的评价 当中来。其
二、房屋本身的评价,包括户型、质量和交通配套。其三,分配的公正性,即准入机制 的完善。其四,结构问题。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租房和廉租房等比例,是否适合老百姓的需求。
第五,应完善保障房法规建设,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准入条件,健全年度审核,强化公 开、公示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七 社会管理创新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促进社会和谐 保障和改善民生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思想 道德建设 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背景链接】
2011 年 2 月 1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 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 8 点意见,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权威论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
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 有重大战略意义。
——胡锦涛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这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习近平
坚持党的原则,怀着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公心办事,这两条对抓好落实工作十分重要。
——习近平
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加强政府负责与社会协同环节的对
接互动,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统筹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刘淇
【立意角度】 第一,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
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 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第二,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 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 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第三,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
第四,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 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 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第五,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第六,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 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第七,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第八,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第九,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
第二篇:中公教育申论最后预测资料
中公教育申论最后预测资料
针对2011年4月24日多省公务员考试 最新·权威·内部
第一部分最新研究成果
4.24联考申论考试一般分为四个题目:第一题为概括,第二、三题一般为分析和对策或为分析和对策在一起的混合题,第四题为文章。关于这些题目的最新应对思路应该把握以下内容:
第一,所有的申论作答都要首先弄清楚“问的是什么”,这个是回答的关键,千万不要“想当然”认为这个题目问的就是分析,问的就是对策,不能这样简单理解,考试实践一定依据实际情况,如果这一点搞错了,回答无论自我感觉“多么漂亮”都得不了什么分数。第二,弄清楚提问之后,答案一定要依据“材料”进行概括、归纳、提炼与整理,脱离材料的答案要点一般都是错的。
第三,对于第一题这类概括性的题目,一般作答要求为“准确、简明”,这时只要直接概括要点即采分点即可,即要多提不同的新的关键词,不要谈多余内容,否则会浪费得分机会。同时在“准确、简明”要求下,一般直接罗列要求即可(第一,第二;
1、2、等罗列方式都行),不用考虑结构或者逻辑思路。
第四,4.24多省联考题目的采分要点有增多的趋势,以一个15分的概括为例,采分点,现在可能会增加至7个,平均2分左右一个采分点,所以中公学员一定要多总结要点,不能掉以轻心。
第五,关注结构分:4.24申论阅卷的评分公式:结构分(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有结构分,下文会分析)+采分点得分-字数扣分-错别字扣分-其他扣分(有的无其他扣分)=实得
分。其中,3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2分,每超50个字扣1分,最多扣3分。
如果题目要求中有“条理清析”或“有条理”,或者有“结构合理”这是比较可怕的,这道题目一般至少含有5—15分的结构分。这种结构最常用的就是“总——分”、“总——分——总”、“先宏观再微观”、“现状、原因、效果”或“现状、问题、对策”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具体的结构一定要结合要求的具体形式具体分析,不要僵化,比如“调查报告”、“建议”、“发展规划”都有各自较确定的结构。
第六,文章最重要的是立意与题目的拟定,这基本决定了分数的一半。立意拟题一定要结合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进行申发论述,不能就事论事,也不能瞎联系。一般必须体现鲜明的观点。
例1:2010年4月25日联考题目: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
价的。针对这种观点,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对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
阐述。(40分)
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这是立意的关键,从申论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实行阶梯性水价”这是国家改革的主要思想,所以立意必须围绕这点进行才可以。例2:2010年9月18日联考题目:围绕“给定资料2”提到的“朔州途径”,写一篇议 论文。(40分)
立意的关键是要研究清楚“朔州途径”是什么,“朔州途径”的本质是“大进小退”即大的有管理经验、技术优势、资金实力的企业兼并小的、落后的企业,所以文章的立意必须围绕这点展开,其它方面的立意都是无效的、低分的。
第七,文章还要注重作答要求中的“限定性”要求。
例1:2010年4月25日联考题目: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
价的。针对这种观点,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对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
阐述。(40分)
写这篇文章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定性要求即“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还有“针对这种观点,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文章的论述过程中应该对“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这种观点进行分析,得出这种观点不对,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从而呼唤要求,或者必须实行“阶梯性水价”,文章的脉落应该大体上是这样的。
例2:2010年9月18日联考题目:围绕“给定资料2”提到的“朔州途径”,写一篇议 论文。(40分)
写这篇文章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定性要求即“朔州途径”,文章一般要对“朔州途径”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得出“大进小退”的立论观点。
关于第七点,考试实践中要有这种意识,但仍然要灵活运用,不能学死了。
第八,申论的所说的“申而论之”,千万不要“申而论它”,不要盲目拔高论点,要扣准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即便要超越进行引申,也不能超出材料主旨所规定的范围。这告诫我们不能动不动就“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瞎联系,一定要紧扣材料主旨,在这个基础上提炼主题。
第九,文风切忌“假、大、空”。如何避免假、大、空呢?就必须贯彻的三贴近、三结合原则,贴近具体问题实际、贴近社会实际、贴近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使作答思维在符合题意要求的前提下,同自己的切身认识紧密结合,同材料中的具体事例和观点论述紧密结合,同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理论和政策紧密结合。要站在一名拟任职干部、一名机关工作人员的立场上,代入角色,切实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作为公务员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并援引材料和背景知识中的理论、事实论据来支持,才能使文章的内容真切、丰满、充实,与假大空相对立。
第十,有以下情况下,一般会列为四类卷,或较低的分数。
1.没有联系材料(话题)的;2.背诵事先预备的范文的;3.另起炉灶作文的;4.不知所云的;5.字数不够的;6.不分段落、标点的;7.摘抄原文为主的(不要一字不变的抄原文,考试实践中可以换一种表述方式,重新组合语句);8.观点游离的;9.结构混乱的;10.文面错误较多的。
第二部分预测热点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一民生与幸福感
【关键词】
保障与改善民生收入 分配体制 改革调整 个税起征点 提高居民收入 收入倍增计划
提高人民幸福感 幸福指数 生态城市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社会保障 国富民富 国民共富 【背景链接】
2011年的全国两会指出,“十二五”经济发展转型改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国民幸福指数国富优先我们做大经济总量,民富优先才能给老百姓幸福感提供最重要基础。
“CCTV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调查结果将向全国披露,据主办方透露,在8万余份有效问卷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而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达到11.1%。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权威论述】
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温家宝
幸福在老百姓的眼中像花儿一样,党委政府要创造花儿生长的环境和条件,提供阳光、空气、土壤。
——汪洋
【立意角度】
第一,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幸福感。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解 决好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最终促进社会安定和第二,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尽管中国居民的绝对收入有了大幅度的 谐。
增加,可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还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物价上涨、分配不公、税收不合理是影响居民收入满意度的主要原因。
第三,要持续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把提高人民群
众的“幸福指数”作为引领创建工作的风向标和立足点,以建设“最有幸福感”的城市为目
标,要让一个“天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墙洁楼美,城水相依,人水亲和”的文明
生态城市。
第四,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水平。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关键的是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要根据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而不断改变的。现阶段要努力提高公共产品的总量与质量,使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协
调发展,力争使公共教育支出、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与老百姓的实际需求相适
应。
第五,要加强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通过加强与创新管理方法、理念与模式,提升公 共安全,让人民群众活得更有尊严、更加舒心顺气,对提高人民幸福感有很大的作用。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二食品安全与道德建设
【关键词】
保障人民健康权利 市场经济道德体系 食品质量 诚信缺失 道德滑坡 社会道德 企业
诚信 落实食品安全法 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 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背景链接】
2011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指出,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与此成对照的是,“钢城”好人郭明义19年献血5万毫升,是他身体血液的8倍多,资助100多名贫困儿童读书,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评价,成为新时代的道德楷模和全民学习的对象。【标准表述】
[权威观点]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温家宝
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
——温家宝
道德重塑是一项事关国运兴衰、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温家宝
企业家应该流淌道德的血液。市场经济需要与其相适应的道德伦理体系建设。——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立意角度】
1、建设经济道德伦理。关部门深入研究,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 强大舆论氛围。
2、用法治堤坝阻挡道德滑落。
在法治不完善的环境下来谈道德的提升是奢侈的。法治的缺失极大地损害了社会道德文
化,令社会失去方向,民众失去信心。企业道德的血液,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严格执
法才能迫使企业遵纪守法。一些国家的天价罚单告诉我们,监管不严、处罚过轻、违法成本
过低,非改不可
3、建立可追溯管理模式。
用系统的制度呵护良心,用严苛的法律捍卫道德。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让道德败坏者 受到法律的严惩和社会的唾弃。
4、有法可依还需执法必严。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必须保证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及
时、严肃、有力,避免监管缺位、监管人员失职渎职。要从体制机制上不断健全完善,形成 长效监管机制。
5、建立舆论监督机制。
积极利用媒体和民间力量,建立“无处不在”的监督堤坝也是值得借鉴的方法。建立群
众举报奖励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让不良分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无藏身之地,从而净化食品市场。
预测之三微搏兴起与网络问政(创新社会管理)【关键词】
政府微博 官员微博 网络问政 网络舆论监督 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媒体问政 全民问政 零距离沟通 理性分析问题 理性表达意见 社会管理方式创新 改进政府工作 阳光行政 政务公开 打造透明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
【背景链接】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网民已达到4.2亿,上网普及率超过30%。伴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迅猛提升,中国网民的参与意识和表达意识日渐增强,这在客观上使得互联网成为中国当下社会中“众声喧哗”的主要舆论场之一。
从总书记、总理亲自和网民对话交流,到45位省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回复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以及山西、安徽、河南等15省区市以“文件”的形式,建立起回复办理网民留言的固定工作机制,网络问政的观念正在各地逐渐深入人心并形成制度。近期,公安微博、网播庭审、公仆微博、手机信访等成为网民关注的2010年广东网络问政10大经典案例。“最受网民关注的广东网络问政城市”由河源市获得。近年来,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亲身推动网络问政,以“华哥信箱”、“公仆信箱”、“华哥微博”、“手机短信信访系统”为代表,建立了完善的听取民意、办理、监督、反馈机制,受到网友和媒体追捧。
微博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和网站相比,传播速度更快。微博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彻底打破了“人微言轻”的状态,将人们带入了“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被关注”的崭新时代。
微博异军突起,在备受网民追捧的同时也自然受到了政府和官员的青睐。鉴于微博上述特点,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纷纷进驻微博,抢占阵地制高点,把握舆论主动权。政府和官员扎堆织“围脖”现象,体现了他们对网络民意、网络民心、网络问政的重视。【标准表述】
[权威观点]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温家宝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温家宝
要使政府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这就需要公开、透明。只有政府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情况,它才能够进步;也只有人民了解政府行为的真实情况,人民才能给政府以有力的支持和合理的批评。
——温家宝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温家宝
为政者亲民,而民亲矣。
——《管子·形势篇》【立意角度】
1、顺应新媒体兴起要求,提高党政机关对公共舆论的反应速度和技巧。在2010年,随着微博、博客等新兴媒体的迅速普及,突发事件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又有巨大飞跃,这给各级党政机关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课题,无论在反应速度还是方法技巧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跟上网络发展的新形势,以负责人的态度,充分利用““b2.0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积极通过官方微博、领导信箱、网络留言板、网络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强化与网民的互动,争取政府的话语权,是当下值得各级党政机关认真总结和思考的问题。
2、利用微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一要打好问政于民这场仗,谱写政通人和新篇章。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作为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要借助微博这个载体,站在人民政府和人民公仆的角度,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挥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通过微博集民智、汇民力、聚民心,做出更加符合民意贴近实际的科学民主决策,实现政通人和社会稳定,让群众满意、高兴、答应。二要打好问需于民这场仗,谱写党群和谐新篇章。问需于民知冷暖。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要通过微博这个渠道,去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坚持用群众观点思考问题,站在群众立场处理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做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中,让群众生活的更加有体面更加有尊严,进而赢得群众信赖、拥护和爱戴。三要打好问计于民这场仗,谱写共谋发展新篇章。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要利用微博这个平台,不耻下问、虚心求教于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向群众征询发展之计、稳定之计,富民之计。博采众长,我们就能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复杂环境中攻坚克难、抢占先机、掌握主动、奋发有为,进而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完善技术手段,引导网民参政议政。借助微博进行网络问政的启示是,新兴技术对推动网络问政走向新高度至关重要。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平台,是网络问政最重要的保障条件。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使广大网民能够在规范、可靠的网络信息环境下表达意见,辨识、厘清真正的网络民意与网络“伪民意”。要通过完善技术手段,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和监测,积极创造条件,让群众说实情、讲真话,确保民意顺畅表达,增加正面内容和积极因素,防止网络“双刃剑”中不利的一面。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手段建设,构建完善的网络信息内容监测指挥系统,建立网络民意的收集机制,提高监测效能,担负甄别、筛选网络信息真伪的监管责任,使网络民意最终在现实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效展现出来。
4、借助微博平台,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中央强调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利用网络进行社会管理,正是适应时代变化的一种创新,它可以最直接、最有效、最广泛地联系群众,达到沟通民意、了解民情、解决问题的目的。广纳民意也有助于科学决策,而网络就是了解真实社会的好渠道。要将网络问政应用于社会管理,以网络问政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网络问政是最好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形式之一,不但有利于沟通政府和百姓的关系,更有利于缓和和化解社会矛盾。以微博为渠道,促进社会不满情绪的发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减压阀的作用,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求,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5、网民自身要培养理性分析问题、合理表达意见的意识,形成正确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只有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释放情绪,才能真正推动政府为民谋幸福。如果只是单纯用情绪性冲动代替理性认知,最后伤害的还是整个网民群体。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四 教育改革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质量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育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 人力资源强国 【背景链接】
2010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同年7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权威论述与名言警句】
[教育的重大意义]?
教育是百年大计、千秋工程。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
——温家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教师的重要作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温家宝?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礼记·学记》?【立意角度】
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打造适应社会用人需求和未来全球化竞争的新型人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4.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5.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6.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不得以升学率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规范办学行为,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五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关键词】
社会公平
包容性增长
个税改革
提高劳动报酬
社会保障体系 大学生就业 完善二次分配
共同富裕
还富于民
国强民富
国民共富 【背景链接】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标准表述】
[权威警句]
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胡锦涛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中国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温家宝
不能让平均富裕水平掩盖掩盖困难群体面临的困境。
——汪洋
[意义]
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肯定劳动价值,实现分配正义,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这不仅是执政为民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平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保障。
【立意角度】
1、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方面,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获取收入的源泉,能够为城乡居民的增收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来提供就业岗位。
2,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制度。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使劳动报酬的增长能够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
3,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4、加大税收的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5、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系体。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促进城乡居民增加转移性收入。
6、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国家通过财政扶持、减税等鼓励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将作为重点,得到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让他们更容易找到工作。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六
保障性住房建设
【关键词】
改善民生
住房保障
住有所居
居者有其屋
房地产调控房价上涨
土地供应资金投入 保障性住房制度体系
蜗居
城市病
公共设施配套体系 【背景链接】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全国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 20%,各地的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用地供应不得低于住房用地总量的7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高度集中,城市土地和住房供需矛盾日趋紧张,住房价格急剧上涨等因素的作用,城市 70%左右的中低收入和最低收入居民家庭仍然无法靠自身能力解决和改善住房问题。【权威论述】
住房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是刚性需求,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努力解决低收入居民和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温家宝
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政策,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引导市场增加普通商品房的供给,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促进形成合理的住房供给结构,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温家宝【立意角度】
第一,保障房建设要确保土地供应。土地供应是保障房建设步履维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政府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的要求下,要把加大土地供应作为一个首要的抓手。
第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资金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除了中央政府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外,各地政府还要还多渠道筹措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金、信贷资金投入,从而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
第三,要加大配建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各地都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将保障性住房安排在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区域,便于居民出行和生活。
第四,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考核制度。要形成年初有目标、季度有通报、年中有督察、年终有考核的工作机制。考核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社会满意度,即让百姓参与到保障房的评价当中来。其
二、房屋本身的评价,包括户型、质量和交通配套。其三,分配的公正性,即准入机制的完善。其四,结构问题。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租房和廉租房等比例,是否适合老百姓的需求。
第五,应完善保障房法规建设,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准入条件,健全审核,强化公开、公示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七
社会管理创新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促进社会和谐
保障和改善民生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
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背景链接】
201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8点意见,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权威论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胡锦涛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这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习近平
坚持党的原则,怀着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公心办事,这两条对抓好落实工作十分重要。
——习近平
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加强政府负责与社会协同环节的对接互动,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统筹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刘淇【立意角度】
第一,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第二,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第三,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
第四,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第五,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第六,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第七,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第八,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
第九,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
第三篇:中公教育申论
审题方法
1、判断题型(概述或原因、或对策等)
2、对象(哪方面,如:焦点)、3、材料范围
4、格式要求
5、字数要求(不超过300字(270—300字)不少于300字(300—330字)1000—1200字(1000—1200字)))
阅读方法
1、数据(看数据前后的观点)
2、案例(主体、处境、做法、结果、推论)
3、观点(主体、对象、观点、原因、推论)
讲话
1、领导干部
2、学者
3、社会名流
4、群众
理论材料
1、政府文件
2、法律条文
3、理论著作
加工要点
1、紧扣题目要求
2、要点间逻辑关系
(合并或是有限的扩充)
演绎式加工(由简到繁,一句话扩充成一段话,在提出对策、综合分析、申发论述中用)归纳概括
1、并列加工法(在概括主要问题的时候用,核心问题+具体表现)
2、递进式加工法
(1)常规性主要内容(问题+影响+原因+对策)
(2)分析或概括原因(思想层面、监管层面、制度层面、利益层面)
3、转折加工法
归纳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争议性材料)(问题+一方面观点+另一方面观点)
概述题题目识别(简述、概述、概括、述要、整理、情况反映、报告、摘要)要求(全面、准确(不扩大主体的范围)、客观、简洁)忠于给定材料、忠于题目要求
书写要点:首句要重要、要点要鲜明
对策
1、角度要求
2、内容要求(针对性、可行性*(伦理、政治(不越权、不反动)、经济、技术可行))
3、可操作性(具体可行(主体、客体、手段、内容、目的))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原因、问题、教育、经验、材料中已有(观点)、紧扣材料自创
加强行政管理、相关部门、系列措施。
1、培训手段(如:加强培训)(P30—P34)
2、行政手段(如:规范驾驶行为)(1)出台内部规定(2)提出明确要求
(3)一般情况下还有奖惩措施
禁用相关部门、系列措施、出台相关政策等词。
1、经济手段(如:加大基建投入。主体:财政部门)(1)财政:财政补贴(2)税收:减免税收(3)金融:优惠政策(4)价格:维持稳定
2、监督手段
(1)权力监督(监督者:党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上级监督下级))(2)社会监督(监督者:人民监督(举报、检举、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舆论监督(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监督、网络监督(手段:曝光)),经济监督(审计、价格))
3、立法手段(人大立法)
书写要点(铺垫+序号+大的方面(最重要)+具体做法)
铺垫的写法:
1、针对….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2、针对…..问题,作为。。部门,本着。。的原则/思路/方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具体哪种视字数而定。序号: 第一。第二。第三。一是。。二是。。三是。。首先。其次。再次。(要点不要超过四个,不然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调整逻辑顺序(潜入深:思想放前面,制度、法律放后面,剩下的放中间); 丰富对策内容;
完善要点表述(表述尽量对仗,如:加强思想教育、开展安检工作、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法律体系)。
对策有效性分析
1、首先找出要解决的问题,确保针对性
2、按照可行性要求进行检查 第一段,指出错误:上述对策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针对性不强。。。二是可行性不强。。三是节约用粮观点不全面。。。
第二段,修改如下: 对策答复(解惑题)(P110)
1、找出答复对象(C主编的观点:原生态、发达国家停建)——确保针对性。
2、明确政府态度(支持开发)——确保可行性。
3、提炼相关要点(怒江已不是原生态河流,美国有合理开发的先进经验,G所长的观点(怒江实际情况),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内容充实。
4、进行规范表述——文面规范。修改对策答复(P111)
1、致富问题(经济问题):率先保障库区和移民就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实行生态资源入股。加大补偿力度,提高补偿标准。
2、污水问题、泥沙堆积问题(环境问题):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3、未考虑少数名族独特的生活方式(这个材料没有,要引申发挥):针对有群众对水电开发可能影响名族独特的生活方式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认真调查研究,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实行整体搬迁。
4、原生态:
5、发达国家未建:
综合分析
5、代替材料观点
6、本质:归纳概括,与概括题的区别:逻辑以递进式为主,需要少量的引申发挥,且观点要正确。
1、题型判断:要求里面出现观点鲜明,分析得当等词。
2、分析对象:如G所长。
3、选择要点:
(1)按照相关程度选择:概括(凡是与题目相关的要点全部概况出来)(2)放在材料大背景下理解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做(P141)。
原因性综合分析题(从观点、管理、制度、利益等方面分析)。注意是否有特殊格式要求。
概念综合分析题(注意提炼关键字,注意标志性词汇,如:所谓、本质上是指)(P39关键字:建设用地、用地紧张、供给不能满足需求)、(P139关键字:鱼虾等水资源灭绝,赤潮等灾难频发,影响人民生产生活,自净能力有限)。
启示分析题
作比较找不同(不同即启示)(P41)。
启示:
一、在水电开发过程中,注重帮助当地群众发家致富,防止由于水电开发造成移民收入不仅没增长,反而更贫困。
二、率先保障移民和库区群众的就业。
三、水电开发过程中,体制改革,借鉴西方国家的成果经验,适当吸引私人投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水电开发要注重植树造林,做到先规划后开发,水电开发环保先行。
五、专门成立的机构,全权负责水电开发过程中的一切事宜,防止出现责任不明确,而且处理后水电开发中老百姓的上访问题。
解析分析题(G所长)
1、直接点名本质含义(G所长的话的本质含义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结合本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反对照搬外国经验)
2、紧扣原话解释含义(怒江水电是否开发要结合我国国情和怒江地区的实际情况)
3、回到材料深入阐述(怒江地区资源有限,缺乏支柱产业,人民生活困难,当务之急是要开发利用水电开发,推动当地经济全面发展,帮助当地人民摆脱困难)
4、做出最后权威结论(因此G所长的观点是进行水电开发。)
评论分析题(如:粮价上涨。。)
1、概括评论对象(针对目前的粮食问题,有人认为提高粮价是关键。)
2、进行辨证分析(此观点一方面有其合理的一面,提高粮价确实是部分农民的意愿,而且提高粮价比发补贴更受农民欢迎,同时给低收入人群发放补贴能抵消部分粮价提高的影响。。。但不容忽视的是此观点也有其不合理的一面,贸然涨价破坏经济规律,粮价上涨给低收入人群的影响大而且可能影响政局,而且粮食作为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工具。。)
3、做出最后结论(因此,我们更应该维持粮价稳定)
4、提出更好对策(依靠政策,保护承保经营权,扩大经营规模,另一方面,依靠科技,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
判断分析题(对策的变形题)(倒扣分制)AD错误。
申发论述题
1、体裁要求:
以议论文为主,公文写作为辅(行政公文13种,函、通知一般不考,通告可能考,千万别加名言警句)。
2、语言要求:
(1)规范(书面语+机关常用语)
(2)生动(名言警句、适当用些修辞手法(对仗,排比))(3)结构要求
1)文章结构要完整(实在写不完了,写:总之,一定要解决问题!2)匀称(主体部分要突出,开头结尾要精练)结构一
第一段:开头(150字)第二段:分论点1(220字)第三段:分论点2(220字)第四段:分论点3(220字)第五段:结尾(150字)结构二
第一段:开头(150字)
第二段:综合分析(300字)第三段:对策分论点1(200字)第四段:对策分论点2(200字)第五段:对策分论点3(200字)第六段:结尾(150字)结构三
第一段:开头(150字)第二段:分论点1(220字)第三段:分论点2(220字)第四段:分论点3(220字)第五段:对策结尾(150字)
议论文只能有一个论点 论点要求:
1、正确:不反动、不落后(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此题早已过时)、不跑题
2、明确:总论点出现在标题中,出现在开头(最好是第一段),分论点应该出现在段首句。
3、新颖:
4、深刻:角度选择(角度越小越深刻)
慎用哪些名言警句:
1、慎用活人的话(江胡温除外),2、慎用洋人的话(翻译成汉语非常直白,没有什么文采),3、国内刚刚仙逝不久的人的话(钱学森、邓小平除外)。
论证方法
1、理论方法(推荐指数六颗星)(参考人民日报评论文章)
2、引证法(推荐指数五颗星)引用名言警句,引用语言故事(短小、合适)(参考南方周报)
应用名言警句的作用:增加说服力、增添文采 运用哪些名言警句(治国平天下):
1、中国古人的话(尤其是孔子),孔子云(为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再比如,李商隐云(政绩):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王充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韩非子: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2、毛(文化与经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与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的作用于社会与经济)、邓(关于制度,制度具有长远性,前举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作用)、江(登黄山七言绝句,且持梦里书奇景,日破万里红。关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胡(人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温(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关于公平正义的,如果说,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那么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3、例证法
4、归谬法(反证法)(假设(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推理(使得本来严重的贫富分化更严重,进而影响社会稳定,社会不稳定影响经济的发展,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与社会主义本质不相符),再归谬(因此,在当前形式下,收入分配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在保障效率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公平))
5、喻证法(如,创新是发展的推动器)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论据 充实:
引经:从材料中找论据 据点:经典案例
第四篇:中公申论
点评:
满分35分,可得19分
从本文标题来看,标题简洁、清晰,突出主题,用语注意雕琢,标题不错。从本文整体来看,能围绕“网络谣言”这一主题来展开的,审题精准,立意准确。行文论证整体来看,整体语言清晰流畅,文章论证中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并运用一些实例,避免了申论文章给人枯燥之感。文章整体内容安排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有开头、分析过渡、主体分论点、结尾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这些优点以后作答可继续保持。本文仍存在一些不足需注意,具体如下:
一是细节要注意,文章标题“铲除网络谣言,携手构建和谐社会”中间的逗号可去掉,用空格代替,更规范。
二是文章分论点是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论证的,论点紧扣主题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足是论点仍不够清晰、明确,用语不够简洁。分论点可用简洁明确的总括句来领起,确保有概括高度,发挥论点提纲挈领之作用。同时可以对分论点的形式加以修饰,比如尽量保持分论点句式、字数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如此,亦能让阅卷人一眼分辨出分论点所在,更能给阅卷人留下好印象。
申论技巧:如何把握申论归纳概括高度
但与此同时,还有一项更为根本的要求,却往往因为它的“低调”,而很容易在作答中被忽略掉,这就是——归纳概括的高度。
之所以说高度是归纳概括类试题的一项根本要求,其依据来源于“归纳概括”的本质。简单说来,“归纳概括”就是要提炼出若干事物的共同特质,而后再用凝练准确的文字将其表达出来的过程。从思维的角度说,就是从特殊到一般、从较小范围的认识上升到较大范围的认识、从较低层次的认识上升到较高层次的认识的过程。而这个上升的过程,则正体现出了高度所在。另外,说它“低调”,是因为就题面要求来说,它仅仅是通过题目中“请概述”、“请概括”这样的文字暗示和传达出来的,没有其它要求那般的明确、直白。
【例题】
根据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城乡居民养老情况,对我国城乡居民养老问题现状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字数不超过300字。
“第三,全国各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一些诸如居家养老、敬老院等养老服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服务设施不达标,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差等问题,造成老年人生活不如意”,这是某考生答案中的一条。
由分析可知,这条概括出自材料5中“但是这位老人也表示了些许遗憾:‘我们这的居家养老是由社区组织的,内容比较单一,也就是洗洗衣服,打扫一下卫生,陪着买买菜,还有一些紧急呼叫之类。由于我们社区资金有限,经常出现协调得不好的情况,服务不是很到位。’”
乍一看来,作答准确概括出了材料所涉内容,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在看过下面这个答案后,相信优劣高下就一目了然了。“三是社会养老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一些诸如居家养老、敬老院等养老服务仍存在设施不达标、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无法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势的要求。”
“社会养老发展水平总体不高”,这一句总括性的语言可谓是点睛之笔,一语道破天机,简明直截地勾勒出了我国城乡居民养老问题现状的一个方面,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即能对养老问题有了一个整体的、直观的定位。随后再点缀上一些较为具体的表现,使答案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这招的高处就在于跳出了丛山峻岭中,识得了庐山真面目。也即把层次由一些琐碎的表象提升到了我国养老事业的全局,结论定的高,且定的准。
经过以上实例的分析,相信大家对“高度”这一概念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想概括的有高度,缺少深厚的知识底蕴,缺少对社会生活敏锐的洞察力,缺少必要的总结归纳训练,是很难达到那种深入浅出的境界的。所以,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提醒大家要尽量多读一些评析时政热点的文章和书籍,看看他人是怎么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深刻见解的。读过书、会读书,才有高度;深思考、善提炼,才有高度。公务员考试归根结底还是工作能力的考查,能不能站在国家和政府的高度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也许正是这类试题所测查的初衷所在。此外,在日常的练习中,也应有意注重这方面的训练,不断总结剖析问题本质的方法,积累高度概括的经验。三是文章第二段展开分析时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序列词展开列举,申论文章中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序列词标注,避免割裂文章内容,围绕前后内容逐一展开分析即可,尽量不列举。
规避序数词的使用
在申论文章各主体段的段首使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一是,二是,三是,四是”、“1.„„2.„„3.„„4.„„”、“①„„②„„③„„④„„”等序数词或者序号。这种表示方式在现今申论文章写作中都太过“俗套”,会给阅卷人留下“万能模板”、“套路化”的直观印象。若想区分、彰显各个分论点,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认为,可考虑在各个主体段段首以凝练语言概括文段核心意思的方式,此外,还可能对分论点的形式加以修饰,比如尽量保持分论点句式、字数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如此,亦能让阅卷人一眼分辨出分论点所在,更能给阅卷人留下好印象。
【示例一】
总论点:
转变思想,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传承中华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不二良方!要使文化与发展紧密相拥,在采取措施保护文化的载体文化遗产上就应该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分论点:
第一,重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保护工作体系。
第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处理文化开发和经济发展关系。
第三,扩大筹资渠道,提高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量和使用效率。
第四,加强宣传力度,使文化遗产保护思想深入至社会心理层次。
【示例二】
总论点:
转变思想,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传承中华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不二良方!要使文化与发展紧密相拥,在采取措施保护文化的载体文化遗产上就应该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分论点:
重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保护工作体系是前提。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处理文化开发和经济发展关系是关键。
扩大筹资渠道,提高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量和使用效率是重点。
加强宣传力度,使文化遗产保护思想深入至社会心理层次是补充。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分析】
文章总论点很有气势,读罢示例一的分论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使用却充满生硬感,给人套路化的嫌疑。示例二中的分论点对其进行了修改、完善,既规避了俗套,又使得分论点的条理特别清晰,效果明显好于前者。
四是要使文章更上一个层次,则还需在文采上下功夫,增强文章渲染性和文字的圆润性,增加对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加大对领导人或专家学者、经典名著中的权威论述的运用,以提升全文的理论层次,使文章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
总之,从这篇文章来看,是有一定的申论写作基础的,正式考试时也一定要恰当利用,考场时间有限,在确保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安排详略得当的情况下,可发挥文字功底的优势重点雕琢文章的标题、开头、分论点、结尾等几个部分,这些部分是文章得分的亮点,开头要做到紧扣主题点名题旨,过渡段要做好前后衔接,主体部分要论证深入,结尾要回扣主题,再次点名题旨,具体作答时行文也可以没有过渡段。行文主体段每段的开头可用简洁的总括句作为“段旨句”,凸显概括的高度,有提纲挈领之作用,增添亮点。另外作答时行文内容安排也可以采取环环相扣、逐层展开的方式来展开,具体可结合自身优势来选择。除此之外,文章要整体上与其他考生拉开距离,文章的论证逻辑、语言的清晰流畅、观点新颖性、论证的深刻性等方面也要注意提高,在各个方面要提高文章与一般文章的区分度,才确保文章能拿更高的分值。
本次作答提交的都是电子版的答案,在平时做练习时,也要保持卷面整洁,基本不做涂改,书写认真,将字写得大方而又得体,做到最基本的细节绝不能失分,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养成了良好的文章写作习惯,才能在最后的考试中脱颖而出。
【参考例文】 铲除网络谣言“毒瘤”
“谣言虽未出,奸谤已先流。谁察忠臣意,通宵抱膝忧。”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不乏谣言的传播,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谣言更由此风生水起,既有针对公民个人的恶意诽谤,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肆意捏造。它不仅败坏个人名誉,造成精神困扰,更有损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在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网络谣言已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稳定和谐的毒瘤。为此,政府当以医国手,巧施“除瘤”术。
手术除瘤,需以网络法制建设消毒。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加强网络立法,并不是要摒弃我们现行法律制度另起一套“网络法”,而是要在现行法律制度基础之上充分考虑网络违法犯罪特点,使之更能适应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现实需要。有关部门需通过对网络谣言的监控和追踪,对网络谣言制造者和违法网站施以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法制规范清除传谣信谣的网络毒素。
手术除瘤,需以增强辨谣能力切除。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面对海量信息,政府应为网民提供科教平台。当前我国政府为助力网民辨谣,积极建设辟谣平台,整合网络资源,集体治理网络谣言,但这种措施仅能在谣言流传后扬汤止沸。为此,有关部门应在建设辟谣平台的同时,搭建科学教育平台,针对网络谣言中存在的“伪科学”、“真迷信”,通过聘请专家学者答疑解惑,增强社会大众科学认知,釜底抽薪地切除网络谣言的流传根源。
手术除瘤,需以公开政府信息缝合。治理网络谣言,需要让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真正有效地运转起来,让谣言消失在“阳光信息”下,形成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防范网络谣言的制度壁垒。政府应当与主流媒体协作,建立防范网络谣言扩散的预防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动向,对可能成为谣言的虚假信息加以重点筛选,尽早采取措施来掌控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而当谣言在网络上泛滥时,政府应当及时有效地公开对澄清谣言具有重要作用的信息,以“信息公开”销恶于未萌,弥祸于未形。
从范仲淹慨叹“忧谗畏讥”,到鲁迅直指“谣言杀人”,从百余年前“虐死婴儿数十名”的谣言引发“天津教案”,到今天“纸馅包子”、“尸油米粉”的合理解决,谣言的有效应对和治理展现着中国社会的成熟理性,度量着中国民主政治的行进步伐。针对日益猖獗的网络谣言“毒瘤”,我们必须以法律消毒,以科教切除,以公开缝合。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及网络环境正气抬头、乾坤清朗、温馨和谐。
分值35分,得19.00分
铲除网络谣言,携手构建和谐社会
随着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网络谣言如H7N9禽流感病毒传染、邯郸抢孩事件、“秦火火案”、“傅学胜案”等像毒品一样走私猖獗,把网络舆论环境搅得乌烟瘴气,有悖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更有碍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携手铲除网络谣言刻不容缓。
网络谣言“深得人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现有的立法仍局限于计算机信息安全,对网络信息操控的违法犯罪规制不多。第二,政府对互联网的监管不力,辟谣不及时,信息不透明,对造谣者和违反法律规定的网站惩处力度不够。第三,互联网供应商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行业协会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公关公司、网络炒手、微博大V们推波助澜。第四,中国社会信任度越来越低,部分网民缺乏公德意识,对谣言的识别能力差。为此,铲除网络谣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上下联动,协同治理。
首先,从根本上解决网络谣言问题必须尽快制定治理网络谣言的法律法规,继续推进网络实名制,以法律形式对网络谣言的行为性质、责任认定、危害赔偿以及管理的主体、程序、监督等做出明确规定,依法追究造谣者责任,鼓励和帮助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
其次,铲除网络谣言,还需政府加强监管,建立多方协调联动机制,抢占新媒体高地,以“透明”平息谣言,对具有一定恶劣影响的网络谣言事件进行社会舆论公关,及时发布信息,让真实信息与谣言赛跑,力争将民众受谣言误导的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
再次,铲除网络谣言,构建和谐社会,亟须提高互联网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网络辟谣联盟,谣言一经核实在网络各个角落“无以遁形”。各大网站、贴吧、论坛、微博等加强信息发布管理,不给谣言提供传播渠道,维护媒体公信力和正常的传播秩序。
最后,铲除网络谣言,构建和谐社会少不了全体网民的共同努力。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所有网民都应增强自律意识和底线意识,文明上网,提高对谣言的辨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不当谣言的“观众”,争取让谣言止步不前。
铲除网络谣言,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网络家园,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不仅需要网络媒体的自律、网民的自警自省,还需要政府的严格监管,更需要规范健全的法律法规。多方配合,共同铲除网络谣言,这对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总分:19.00 总评:文章写作注意发挥优势改进不足。文章写作方面也可多看范文,掌握一种熟练的、主要依据材料的写作方法。最关键的是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和基本要求,论点、论据、论证,论点鲜明、集中。论据新颖、典型。论证充分。同时若能再有一些论证方法、论据上的亮点,就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数。最后,提醒考生从2014年国考申论考试时间延长30分钟,国考申论命题的题型、题量、难度基本不变,时间延长,是为了给考生更充分地思考和发挥能力创造条件,以加大考生实际能力水平的区分度,平时备考中要注意调整作答时间,作答内容的深度、层次和表述逻辑上要注重把握,确保与一般考生有一定的区分度,争取分值更高。祝考试取得好成绩!
第五篇:申论热点预测资料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热点预测
二、神州七号、2008年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
提纲:
1、为什么:现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政治意义:(1)综合国力, 科技力, 国际竞争的实质。(2)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自豪感。(3)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怎么办:(1)、哲学关注点:内外因联系。(2)、经济学 国家:价值规律,宏观调控,财政,优化产业结构。
4、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加强管理。
5、个人: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转变消费观念。
例题:
“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国际科技进步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都要求我们加紧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真抓实干,奋起直追,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三、房价、物价、分配、就业等问题
提纲:
1、房价下跌:(物价与此类似)。
2、分配公平(主要是解决的法)。
3、就业问题
例题:
材料一: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就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
材料二: 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材料三: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平稳,国内市场容量大,就业潜力巨大,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好工作。专家建议,针对当前经济增长并未带动就业同步增长的现实,要实行就业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另外,我们在看到“许多人无事干”的同时,“许多事无人干”也是现实,一些人“高不成,低不就”给再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涉及到的内容:十七大,2009年两会,选举,公民的权利,既有国家的内容也有党的内容
提纲:
1、为什么:国家的性质,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民主的现状,意义,和谐社会。
2、怎样构建:A最根本的共产的
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B加强制度建设(四个基本政治制度)。C在党的领导下又步骤有秩序的进行。D从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E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奠定物质基础
例题:
胡锦涛主席指出,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同时在基层实行群众自治等形式的直接民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造,是我国人民民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胡锦涛强调,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参与决定着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尤其是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工作。
五、改革开放三十年
提纲:
1、取得成就的原因:A 经济建设为中心 B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 C 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D 坚持了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 E 金融资本市场的繁荣。
2、影响。
3、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例题: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六、民生问题
重要背景:财产性收入,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
提纲:
1、财产性收入问题。
2、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可以套用)。
3、劳动合同
例题:
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就业难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四大民生问题。围绕“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的主题,某媒体开设“民生论坛”栏目进行了讨论,下面是三位市民就此发表的各自观点和看法:
甲:子女升学是涉及每个家庭的民生大事,政府应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乙: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果教育的发展不能解决就业问题,那么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无多大意义。
丙: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把一切民生问题统统管起来。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甲、乙的观点,谈谈你对发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丙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3)如果你也参与上述讨论,请从唯物史观角度,就解决民生问题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七、农业问题
重要背景: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
提纲:
1、基础设施建设。
2、农业的综合生产力。
3、城乡差距
例题:以下是记者对两个村书记的采访记录:
甲村
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18000元左右,比前年增加了10%
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那可多了,原来的荒地已经被改造成草莓生产基地和绿色蔬菜园区,都是现代化的大棚生产。我们的村办企业可以进行深加工,生产果汁和蔬菜干,产品还被村销售公司卖到了国外。村民改造了住房,搞民俗旅游,接待游客,农家菜,大炕头可受城里人欢迎了,总体上讲,村里的收入30%来自种植业,70%来自加工,接送和旅游餐饮业。
乙村
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大概1000元。
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卖老三样呗,核桃,梅子和大枣。去年下了场雹子,有些家庭颗粒无收,外地收货的商人还总是压价。
问:有村办企业吗?
答:还没有。
八、抗击地震和北方旱灾
提纲:
1、重点:抗灾能力,灾后重建,自然灾害的认识。
2、如何搞好重建工作。
3、如何面对自然灾害。
例题:
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抗震救灾工作。就在全世界还在惊诧错愕的时候,中国总理在三小时后直达灾区最前沿;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灾区,慰问抢险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雷霆万钧奔
赴现场,各军种十万大军迅速集结灾区。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国务院决定对因灾死亡人员的家属每人发放5000元抚慰金。
材料二: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再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认为,面对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紧急行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冲锋在前,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各界无私援助,目前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灾区社会秩序总体稳定。会议指出,这次地震灾害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多,抢救难度大,抗震救灾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和困难。中央要求,各地各有关方面务必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不畏艰难,连续作战,团结协作,全力以赴,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九、文化产业问题
提纲:
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北京。
2、中国俄罗斯年在北京开幕。
3、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启动“破冰之旅”。
4、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5、北京奥运。
例题:
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激发奋斗热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十、能源问题
提纲:
1.为什么。2.如何做。
例题:
“到2010年,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要分别达到35%和4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其中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75%,煤矸石达到7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到65%,木材综合利用率由目前60%左右提高到70%左右”。
(1)上述要求体现了经济常识的什么道理?
(2)简要说明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