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如何在科研工作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及教科研成果鉴定主要流程
如何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及科技成果鉴定的主要流程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不上课就不是教师,不做科研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我认为,不做科研就不是合格的教师!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尤其是职业院校教师更应该努力通过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缩小与本科院校教师的差距,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具体指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知识,具有收集利用文献资料、开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开拓精神、理论勇气、严谨的治学作风以及执着的奉献精神等。职业教师理论基础普遍不扎实,实际的水平、掌握交叉学科的复合知识、动手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在科研实践中,教师可以接触到最新科技成果,洞悉并掌握本专业和相应专业的学术动态,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知识结构,淘汰、更新过时的知识点和陈旧的教育观念,并将最新科研成果直接、迅速地反映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那么,教师如何在科研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呢?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和增强从事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机体,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特点、差异等因素进行深入的钻研,推出新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多年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还不是教师能否从事教育科研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老教师怕改革、怕家长抱怨。而青年教师头脑中则存在诸如“教育科研神秘观”、“教育科研无用论”等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还有部分青年教师则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这就进一步削弱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职业教师必须通过学习,牢固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在观念上进行转变和更新,从而树立全新意识。职业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师就是“教书匠”的落后观念,会教书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对于我们职业教师来说只要改变观念,同样能搞教科研,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二、职业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 “态度决定一切。”只要职业教师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不断提高科研素质,一定会在科研战线中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高地。我认为,职业教师应努力具备六大基本科研素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要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永保进取心;要探索创新,要敢于怀疑习惯行为和常规做法,敢于探索,敢于创新;要成为精明细心的人,善于留心观察生活,善于从细小的行为中寻求其带有普遍性规律;要脑勤、手勤、眼勤;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不夸大其词;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有这些素质对于一个职业教师搞好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十分重要,同样,这也是像我们这样的职业教师最为缺乏的。
三、职业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方法
有人说,搞教育科研很枯燥,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你掌握了教育科研的方法,你就会感到研究过程本身是充满乐趣的。
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有独立思想、有个性差异的人,很难想象,一个不深入研究学生的教师,他怎么能上好课?不深入了解学生,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就没有优秀的教师和教师群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研究者。天天和活泼可爱的学生在一起,难道会枯燥吗?同时通过实际的教育科研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多接触学生,多深层次的进入学生学习、生活世界和心理世界才是科研工作成功的根本途径。
同时,做教育科研还需要有深厚的基础知识作铺垫的。以前我认为搞教育科研不外乎就是确定课题,围绕课题制定方案,开展一些研讨课、写些论文或经验研究就行了,通过参加多次的相关校本培训、科研专题学习,认真学习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教育著作我明白了:我的想法和做法太片面,是不可取的。其实,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就是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问题是教师是否是以科研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探讨、总结和创新。我们搞教学科研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路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用教学理论串起来,那就是一条美丽的项链。因此,作为我们职业教师来说,应该立足于平常每一节课的教学与研究,勤写教学反思或教育随笔,大胆进行对课题的探讨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这就是在搞教育科研。
四、多投入、多交流,巩固自身科研成果
世事都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教育科研也是如此。作为教育科研的践行者,教师应该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并积极与科研同行交流。最后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积极整理,把最出色的科研成果展现在大家面前,以此作为自己继续奋斗的动力。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不断总结和撰写自己的点滴体会和经验。
总之,教育科研不是单纯的理论想象,要求我们职业教师紧密地联系实际,重在实践。最后理论的生成都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具体的应用;从事教育科研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高的过程,是研究就需要学习,就会有困惑,有困惑才有研究的价值,当困惑明朗时,我们的科研能力也就随之提高,教学水平也就芝麻开花节节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又趣味盎然的过程。
科研成果鉴定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鉴定级别:
省级鉴定(组织鉴定单位:河南省科技厅)厅级鉴定(组织鉴定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二、鉴定材料
1.鉴定申请书(一式三份)
2.鉴定材料(装订成册,先装订三册,经批准后再根据参加鉴定会的专家数量按需要装订)
(1)立项通知书或项目批文(国家级、省部级、省厅级、校级等项目下达单位)(2)项目研制报告(项目组)(3)课题技术报告(4)产品鉴定测试报告
(5)科技查新报告(法定的查新部门)(6)科技成果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报告(项目组)
(7)用户使用报告/成果应用证明(2—3个单位科技成果试用单位的评价)(8)课题中间成果获奖报告(论文、竞赛、著作等)
(9)科技成果鉴定报告或测试报告(带有CMA标记的法定鉴定单位)(10)成果产品说明说(11)中试报告
(12)其他课题相关研究报告或成果的文字性资料
必备前期材料:(1)校内立项报告;(2)与厂家或公司议定书(合同);(3)校内横向项目委托合同书;(4)校内合同审核登记表。
3.成果实物(样品)
三、鉴定流程
1.项目组填写《鉴定申请书》准备鉴定材料,并提供鉴定专家的建议名单(7名左右)2.教务科研处将《鉴定申请书》分别送主管部门(河南省教育厅)和任务下达部门盖章。
3.若申请省级鉴定,盖章后的《鉴定申请书》和鉴定材料送河南省科技厅成果处审核,审核通过,由其决定是由科技厅自己主持鉴定还是委托教育厅主持鉴定。若由他们主持鉴定,则由他们确定鉴定时间。若是委托教育厅鉴定,由其出具《鉴定委托书》,由我校将委托书送至教育厅科外处,联系确定鉴定事宜。
4.在与主持鉴定方商量鉴定时间的同时,向主持鉴定方提交鉴定专家的建议名单,由其确定最终名单。(注意,对于主持鉴定单位提出的专家要向其咨询专家联系方式)
5.教务科研处确定鉴定地点,教务科研处和课题组协商联系鉴定专家。
6.课题组准备好需要数量的鉴定材料,并填写《鉴定证书》,拟定鉴定意见初稿。7.联系鉴定会必须的仪器设备等,拟定鉴定会议程建议稿。
8.召开鉴定会(参加人:主持鉴定单位领导、主管单位领导、科研处、课题组)9.鉴定会完毕后,整理《鉴定证书》,根据课题组成员数量加5的数量准备。10.将《鉴定证书》送主管单位和组织鉴定单位盖章。11.将《鉴定证书》发给课题组每人一份,其余根据需要存档。
第二篇:科研成果鉴定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科研成果鉴定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鉴定级别:
省级鉴定(组织鉴定单位:河南省科技厅)
厅级鉴定(组织鉴定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二、鉴定材料
1.鉴定申请书(一式三份)
2.鉴定材料(装订成册,先装订三册,经批准后再根据参加鉴定会的专家数量按需要装订)
(1)立项通知书或项目批文(国家级、省部级、省厅级、校级等项目下达单位)
(2)项目研制报告(项目组)
(3)课题技术报告
(4)产品鉴定测试报告
(5)科技查新报告(法定的查新部门)
(6)科技成果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报告(项目组)
(7)用户使用报告/成果应用证明(2—3个单位科技成果试用单位的评价)
(8)课题中间成果获奖报告(论文、竞赛、著作等)
(9)科技成果鉴定报告或测试报告(带有CMA标记的法定鉴定单位)
(10)成果产品说明说
(11)中试报告
(12)其他课题相关研究报告或成果的文字性资料
必备前期材料:(1)校内立项报告;(2)与厂家或公司议定书(合同);(3)校内横向项目委托合同书;(4)校内合同审核登记表。
3.成果实物(样品)
三、鉴定流程
1.项目组填写《鉴定申请书》准备鉴定材料,并提供鉴定专家的建议名单(7名左右)
2.教务科研处将《鉴定申请书》分别送主管部门(河南省教育厅)和任务下达部门盖章。
3.若申请省级鉴定,盖章后的《鉴定申请书》和鉴定材料送河南省科技厅成果处审核,审核通过,由其决定是由科技厅自己主持鉴定还是委托教育厅主持鉴定。若由他们主持鉴定,则由他们确定鉴定时间。若是委托教育厅鉴定,由其出具《鉴定委托书》,由我校将委托书送至教育厅科外处,联系确定鉴定事宜。
4.在与主持鉴定方商量鉴定时间的同时,向主持鉴定方提交鉴定专家的建议名单,由其确定最终名单。(注意,对于主持鉴定单位提出的专家要向其咨询专家联系方式)
5.教务科研处确定鉴定地点,教务科研处和课题组协商联系鉴定专家。
6.课题组准备好需要数量的鉴定材料,并填写《鉴定证书》,拟定鉴定意见初稿。
7.联系鉴定会必须的仪器设备等,拟定鉴定会议程建议稿。
8.召开鉴定会(参加人:主持鉴定单位领导、主管单位领导、科研处、课题组)
9.鉴定会完毕后,整理《鉴定证书》,根据课题组成员数量加5的数量准备。
10.将《鉴定证书》送主管单位和组织鉴定单位盖章。
11.将《鉴定证书》发给课题组每人一份,其余根据需要存档。
第三篇: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德阳中学
李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为了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前提和关键。
本世纪6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庞大的一支教育工作者队伍,却产生不出杰出的科学研究者,能够使教育学变成一门既是科学又是生动的学问?”这个问题指出了一个事实: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忙忙碌碌,不注重教育科学研究,成为知识的“机械传递者”,即日常所说的“教书匠”。这个问题也提出一种希望:教师应该成为学者。因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已摆上了议事日程。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人们对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忽视了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许多学校对此进行了研究,不少文章见诸报刊杂志。但该项研究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1、剖析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内涵
学校教育科研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对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实践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实验,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并对完善、丰富和发展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出贡献。基于这样的要求,我们认为,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内容:⑴发现、分析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⑵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材料的能力;⑶学习、掌握和运用材料的能力;⑷总结、提炼和展示科研成果的能力,等等。
2、分析教师教科研能力的现状
通过对全体教师教科研能力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教师在教科研能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⑴教科研意识不强。受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只要上好课就行了,教科研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并非一般教师所为;也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仅是“纸上谈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如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效。
⑵教科研常识和能力缺乏。很多教师缺乏基本的教科研常识,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资料,即使有了资料,也不能对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更不会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教育现象,缺乏对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方面的一些基本要求的认识。
这些问题的存在,除了教师的主观因素外,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很多,如学校的教科研氛围、评价导向、激励机制、教科研信息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通过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研究,帮助广大教师增强教科研的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其收集、整理和运用材料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师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构建起符合学校实际并具推广价值的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训模式,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
1、确立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
通过研究,我们确立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对大多数教师而言,目标应是站稳讲台,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成为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其研究重心应是怎样把所学知识、原理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具备教科研的意识和最基本的常识与方法,如收集、整理、分析个案资料的能力与方法,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教育现象等。
第二层次:对骨干教师而言,目标应是凝炼教学风格,改革课堂教学。其研究重心既应积极反思和分析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又应熟识现代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积极参加相关的课题研究或实践,如申领中微观层次的课题,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编写调查提纲,组织专题调查,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检验相关的研究成果等。
第三层次:对“学者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而言,其目标应是继续总结和升华自己的成功经验,凸现教学思想,使之能发展或丰富现有的教育理论,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或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的变式等。其研究重心在于对学科建设负责,具体工作如积极申领宏观层次的课题研究,组建研究小组,带头开展教改实验,以此来研究学科教学发展的方向,改革的思路等,并及时做好的转化、推广工作。
2、探索培养和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⑴加强理论学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科研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因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构建教科研基础理论工程尤为必要。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先后学习《教育科研实用指南》、《洋思经验》《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现代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等理论专著。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从整体上强化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水平。
⑵开设专题讲座
在加强系统理论学习的同时,学校专门辟出时间,请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专题讲座。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开设以三次教育理论的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素质教育论、教育实践原理等方面。讲座努力体针对性,内容根据学校教育实践中涉及的理论问题、教师在教育研究和教改实验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来确定。
⑶组织学术沙龙
教师个体之间在理论素养、思维方式等方面各有所长,互有差异。组织学术沙龙,引发思维的碰撞,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在一个目标一致的群体中,个体之间的思维碰撞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新的见解常常会在碰撞中产生,个体的思维方式和策略也会在碰撞中得到优化。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组织了八次学术沙龙活动,一次一个议题,大家围绕议题,各抒自见,畅所欲言。这种自由宽松的研讨活动,能使教师互受启迪,拓宽视野,促进自己更全面、更辩证、更深刻地思考问题,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⑷指导课题研究
指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我们规定:骨干教师必须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其他教师必须参加到有关课题的研究中去。在指导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①指导选题。②帮助寻找理论依据。③指导设计方案。
⑸指导撰写论文
撰写论文的过程是运用理论、反思实践并进行综合性逻辑思维的过程,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总结、提炼和展示教科研成果的能力。我们要求教师每学期必须撰写2篇论文。起初,大多数教师只会罗列事实,堆砌教例,缺少理性分析,更缺少自己的观点,生搬硬套名家名言。针对问题,我们着重抓了两项工作:一是进行集体性专题指导,讲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如何确定文题,如何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存精的筛选,如何从实践经验中提炼有价值的观点,如何对教例进行贴切的分析和说明,如何恰当地运用有关等;二是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在成文前写好比较详细的提纲,我们先对提纲进行修改,重点在论点和论文结构上指点;论文初稿写成后,我们在审读的基础上找老师面谈,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重点在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上给予详细指导,从而不断提高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的能力。
第四篇: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教育系党支部
一年来,教育系党支部以创建“五好”党支部和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支部建设紧紧围绕学院工作大局,坚持以党建为抓手,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重点,形成了党建、教学、科研的和谐统一、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一、做好与系行政的协调与合作,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支部在日常工作中,与系行政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密切合作,并注意各方面的协调。除日常支部工作外,支部主要分工负责教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班主任的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当系主任外出时,由支部书记主持系的行政工作。我们多年的体会是,支部工作与系行政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大家精诚合作,在工作中相互帮助,相互理解,共同进步,才能促进教育系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体现在认真做好教学科研工作上。只有党员做出一流业绩,才能体现先进性,才能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系党支部着眼于把党员培养成教学骨干这一目标。积极配合系行政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力度,不定期检查教师备课、上课等情况。在历次教学常规检查中,我系均受到了教务处检查组的好评。支部还鼓励党员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申报精品课程和科研课题。党支部明确要求系领导要率先垂范,不仅要组织科研活动,还要亲自组队申报课题,这些有力推动了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2011年我系共申报区级科研课题3项,院级科研课题2项,精品课程1项; 3人分别获得学院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自治区赛课一等奖1项;6名教师被评为全区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三、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发扬党员的奉献精神
系党支部加强学生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工作格局,统筹系内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党团作用,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优质的服务教育和感染学生。系领导经常深入各教研组和班级,及时了解学生动向;教师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尤其是那些思想波动大的学生;班主任常到学生宿舍和学生谈心,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心诚意为学生做好事、办实事、彰显了创先争优的活力。
党员的服务意识还体现在高尚的人格魅力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党员,其人格品行具有强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因此必须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系党支部号召党员尝试与其授课班级学生开展面对面对话,缩短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为他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在参加全区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期间,辅导老师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利用晚自习、五一假期对学生辅导;在军训中,老师总是最后离开军训场的人;在劳动中,处处有班主任的身影。
第五篇:如何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本站推荐)
如何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科研能力
加强学习,广泛沟通
青年体育教师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习的观念。结合教学工作,努力钻研本专业的前沿理论,切实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尽快掌握国际国内最新的学术动态。要防止闭门造车的倾向,要努力走出象牙塔,抓住机会,广泛接触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科技人员,获取信息,锻炼才干。
解放思想,加大投入,建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
高校应打破论资排辈、学科的条条框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营造鼓励青年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科研的浓厚氛围。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青年体育教师考核标准及奖惩制度, 正确引导和鼓励青年体育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可能的条件下,尽最大的努力为青年体育教师创造出国深造的机会,更新知识,提高其科研素养和能力。建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开展创新性的课题研究,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培养年轻的学术骨干;同时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在科研工作开始阶段的经费困难,为他们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申报项目预研工作提供经费支持。
发挥“传帮带”作用,建立科研信息库
加强科研业务培训,特别是邀请一些科研骨干教师讲授科研政策、申报科研课题流程及技巧、科研课题组织运作的方法及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及科研骨干的“传帮带”作用。高校应加大与当地政府的教育科研部门、研究院所、企业的交流,广泛收集科研课题信息,建立科研课题信息库,为青年体育教师及时、准确地提供科研课题信息服务。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改革
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应当重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人学选拔,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学的文化成绩录取标准将成为提高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