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发展的意见

时间:2019-05-14 06:3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发展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发展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加快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发展的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林木种苗是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是加快生态建设的重要保障。苗圃是林木种苗的培育基地,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和功能。实施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建设,是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北京生态建设水平、增加林木绿量、做大做强林木种苗产业具有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2〕58号),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我市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发展的重要性

(一)发展规模化苗圃的潜力和条件

北京苗圃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开始建设,经历了计划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发展三个阶段,实现了自繁自育自用为主向以市场调节为主转变,基本形成了国有为先导、个人及股份制为主体、集体所有制为补充的发展格局,为首都生态建设提供了大量苗木,并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但当前我市苗圃建设还存在着规模化苗圃数量不足、集约化程度不高,苗木结构不够合理、大规格苗木自给率低,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生态建设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土地使用和生产成本高的制约,及缺乏长效鼓励扶持政策。随着首都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发展,特别是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和农村“新三起来”政策的实施,为本市规模化苗圃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发展规模化苗圃是首都生态建设的现实需要

发展规模化苗圃、培育大规格苗木,是集生产经营、生态景观、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和效益为一体的绿色产业。平原地区建设10万亩规模化苗圃,有利于提高苗木自给率,使苗木自给率提高30个百分点、达到80%,基本满足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用苗需求;有利于增加平原地区林木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使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生态服务价值增加40.6亿元,年固定二氧化碳12万吨、释放氧气8.8万吨;有利于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现土地增值增效,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每年能带动2万人绿岗就业;有利于创新发展机制,吸引具有一定实力的社会企业投入建设;有利于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壮大林木种苗产业,可实现苗木年均收入12亿元。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要求,本着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产苗增绿、优质高效的原则,提高土地效益、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增加绿量景观。坚持规模化苗圃发展和种植结构调整、平原造林、农民就业相结合,优化发展区域,落实苗圃用地,提高土地价值效益;坚持企业投入为主,明确扶持政策,规范发展要求,调动企业建设苗圃的积极性;坚持市场为导向,创新经营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辐射作用,做大做强林木种苗产业;坚持以培育大规格苗木为主,建立符合首都生态建设发展要求的高水平、有特色、多功能的规模化苗圃和绿地,提高苗木自给率,增加平原地区林木绿地总量。

(二)任务目标

从2014年开始,用3年时间在全市平原地区新发展规模化苗圃10万亩,使全市苗圃面积达到25万亩,1000亩以上苗圃达到50个以上,形成以乡土乔木树种为主体、布局结构合理、集约化程度高、功能效益显著的林木种苗产业。

新增10万亩规模化苗圃,以大兴、通州、顺义、昌平、房山、延庆6个区县为重点,其他区县为补充,主要集中安排在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总体规划范围以外的区域。

(三)规范苗圃建设要求

1.新建苗圃规模在500亩以上,配套基础设施、生产管理等符合国家和本市苗圃建设规范要求。原则上企业安排当地农民数量占苗圃用工人数的50%以上。

2.经营期内,每年实际育苗面积不低于可育苗面积的90%,年出圃率不高于30%。乔木树种苗木占种植量的80%以上,原则上初栽的阔叶乔木胸径不低于2厘米,针叶乔木高度不低于1米。

3.经营期满时,苗圃内要保留一定数量、分布均匀合理的苗木,形成生态景观林。原则上要求乔木树种5种以上,每个树种不低于苗木数量的10%,落叶乔木胸径8厘米以上,常绿乔木树高2.5米以上,每亩保留乔木30-40株,树木须在原地定植3年以上。

三、鼓励企业发展苗圃的政策

综合考虑北京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实际和发展规模化苗圃“产苗增绿”的目标,鼓励社会力量投入苗圃建设,对承诺经营期在十年以上且符合苗圃建设要求的规模化苗圃,给予以下支持政策:

(一)政府协助落实苗圃发展用地。本着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形成规模、保护基本菜田与设施农业用地、优先使用闲置地和尽量少占耕地的原则,区县政府明确规模化苗圃发展区域,帮助企业落实发展用地。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要求,由乡镇政府和村集体负责土地流转工作,并与企业签订用地合同。

(二)给予发展苗圃土地流转补助。规模化苗圃土地流转价格要依据市场价格由企业与乡镇、村集体组织协商确定。市财政给予发展规模化苗圃企业土地流转补助。补助标准为:城市发展新区、城市功能拓展区每年每亩补助1500元,生态涵养发展区每年每亩补助1000元,不足部分由企业承担。补助期限暂定到2028年。

(三)允许规模化苗圃建设临时生产附属设施。附属设施用地不得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3%以内,但最多不超过20亩,附属设施中管理和生活用房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附属设施用地规模的20%以内。附属设施用地按农用地进行管理,不得进行开发经营。

四、相关要求

(一)明确政府责任。各区县政府是规模化苗圃建设的责任主体,统筹规模化苗圃建设与生态建设、农民就业,把规模化苗圃发展作为落实农村“新三起来”政策、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增长的重要措施,科学制定本区县规模化苗圃发展建设方案,明确发展区域规模和具体支持政策,保证规模化苗圃发展用地,审核企业编制的规模化苗圃建设实施方案,并定期开展检查验收工作,解决社会企业苗圃建设和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调动社会企业、乡镇村和农民的积极性,吸引和鼓励社会企业投资苗圃建设,实现发展目标。

市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农委、园林绿化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集成政策,支持规模化苗圃建设。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配合市园林绿化局等部门做好规模化苗圃建设规划的编制、相关项目的立项以及符合政策的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等工作;市财政局负责规模化苗圃土地流转补助资金的拨付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市规划委主要配合市园林绿化局开展全市规模化苗圃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市国土局主要配合市园林绿化局审核规模化苗圃附属设施用地,并负责协调各区县出具相关意见;市农委负责指导各区县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市园林绿化局负责编制全市规模化苗圃建设总体规划,会同市有关部门审核批复规模化苗圃实施方案,制定规模化苗圃建设规范和管理办法。

(二)规范企业行为。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苗圃建设标准及本市规模化苗圃建设规范要求,认真编制规模化苗圃建设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批复内容组织实施;要保证资金投入,积极吸纳本地农民参与苗圃建设,促进农民绿岗就业增收;要集约化经营,大力培育与首都生态建设需要、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水平、有特色的苗木,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要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按时足额支付土地流转费用,在合同中要约定经营期满后地上物的权属归属和处置办法。未履行合同责任和义务的,依法追究企业法律责任;经营期未满十年的,政府将收回全部土地流转补助资金。

(三)强化服务监督。市园林绿化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规模化苗圃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建立健全管理考核体系。区县园林绿化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服务和监督,严格按照规模化苗圃要求建设和生产经营,确保苗圃建设成效。

要加强规模化苗圃的信息管理,建立苗木企业协会,规范苗木交易市场,营造公平、有序的种苗经营环境。加大科技支撑力度,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培育新优品种和特色树种,为首都生态建设提供优质苗木,推进林木种苗产业健康发展。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2014年2月17日

第二篇: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技术指导意见(试行)

为提高平原地区造林工程质量和水平,促进工程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根据国家、行业及北京市各级各类相关技术标准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特制订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技术指导意见。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中的景观生态林、绿色通道、健康绿道、郊野公园以及湿地保护等建设工程。

二、总体要求

(一)坚持生态优先、自然和谐原则。满足生物多样性需求,营造结构合理的近自然森林景观。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立地条件和建设类型,实现森林综合效益最大化。

(三)坚持创新驱动、节约建设原则。推广应用耐旱节水、节能环保、科学抚育和生物防治等新技术,实现造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以人为本、惠及民生原则。在改善首都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提高城市品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升市民宜居环境和幸福指数。

三、植物选择

根据北京平原地区的主要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多年园林绿化的实践,植物选择应坚持生物多样性,重视长寿慢长与速生树种的合理比例。以乡土植物为主,乡土植物与引进植物相结合;以落叶树种为主,落叶与常绿树种相结合;以乔木树种为主,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相结合;以生态景观树种为主,食源、蜜源植物相结合。形成春花烂漫、夏荫遮蔽、秋彩斑斓的优美景观和稳定的植物群落。本项工程推荐植物见附件6,重点推荐以下主要植物。

(一)乔木20种:

槐树、柳树类(♂)【注1】、栾树、元宝枫、银杏、白蜡类、杨树类(♂)、刺槐、榆树类、椿树、泡桐、柿树、桑树、丝绵木、楸树

油松*【注2】、白皮松*、桧柏*、侧柏*、华山松*

(二)花灌木20种:

观赏桃类、观赏海棠类、月季类、榆叶梅、金银木、黄栌、绣线菊类、丁香类、棣棠、珍珠梅、胡枝子、小檗类、紫穗槐、连翘、金叶女贞、红瑞木、锦带花、迎春

沙地柏*、锦熟黄杨*

(三)地被20种:

地锦类、鸢尾类、马蔺、八宝、萱草类、大花秋葵、宿根观赏菊类、旋覆花、甘野菊、匍枝委陵菜、蒲公英、紫花苜蓿、小冠花、二月兰、地被竹、蛇莓、麦冬、崂峪苔草、大油芒、狼尾草、野牛草

(四)水生植物20种:

芦苇、香蒲、千屈菜、水生鸢尾类、斑茅、红蓼、野荞麦、旱伞草、水莎草、藨草、水葱、荷花、睡莲、水芹、菖蒲、芡实、莕菜、慈姑、竹叶眼子菜、穗状狐尾藻

【注1】类——凡带类字均指不是单一树种。而是指适宜北京地区栽植的多个树种或品种。如柳树类包括旱柳、绦柳和馒头柳等。

【注2】* 为常绿树

四、建设类型

(一)景观生态林建设工程

工程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功能主导、经济节约、景观生态并举的要求,栽植好种、好活、好看、好管的乡土树种。科学配置、集中连片,异龄复层混交,营造大尺度的城市森林景观。以实现增加碳汇、美化环境、提升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项目标。通过工程建设,构建生态主导型、景观主导型等不同类型的森林景观,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结构、多类型的森林自然生态系统。

(二)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工程建设以公路、铁路、河流等通道绿化为重点,新建和加厚、加宽平原地区公路、河流、铁路两侧绿化带,改善沿线生态环境,提高景观质量。按照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要求,建设一批以彩色树种为主、色彩靓丽、特色鲜明的景观大道,提升高速路出入口、河流交汇点、进出京路口等重要节点的绿化景观,构建平原地区绿色生态体系骨架。

(三)健康绿道建设工程

工程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便捷高效的要求,打造城市周边慢行系统。让游人通过步行或骑行等方式进入森林绿地,亲近自然、锻炼健身、享受绿色休闲生活。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因形就势,沿路边、岸边、林间,建设自然水岸型、森林景观型、郊野田园型、历史人文型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绿道和各具特色的绿色驿站,通过工程建设,串联各种建设类型,形成绿道网络。

(四)郊野公园建设工程

工程建设要按照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自然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区域功能定位,构建自然和谐、天然野趣、景色优美、环境宜人的以森林生态景观为主体的绿色空间,以满足广大市民多样化的生态、休闲和游憩需求。重点抓好四大郊野公园建设,构建物种丰富、结构合理、自然协调的景观环境,形成城市四大“绿肺”。

(五)湿地保护建设工程

工程建设要按照生态性、经济性、整体性和美学的要求,结合河道、沟渠、坑塘治理,通过采用湿地植物恢复、湿地水域恢复、湿地地形改造、湿地基质恢复以及湿地岸坡恢复等技术,形成自然和谐的湿地生态景观。使湿地植物、水体、地形地貌等要素之间形成一个连续体,充分发挥湿地调蓄雨洪、净化水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五、主要技术要求

(一)设计

1.根据不同建设目标、建设类型和立地条件确定建设内容和模式;

2.追求自然、质朴的风格,体现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变化的关系; 3.按照适地适树原则,优先选择乡土树种,适当应用引进适生优良品种;植物群落以乔木为主,常绿树与落叶树混交,兼顾近、远期效果,异龄树混合栽植,形成多种类、稳定的乔、灌、草复层结构,避免有害物种入侵。落叶乔木应选择胸径6-10cm之间、常绿乔木宜选择2.5-5m高、花灌木3年生以上的规格;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丰富的季相变化,构建多样化的森林群落景观;

4.合理设计种植密度,大乔木栽植间距不小于5m,小乔木栽植间距不小于3m,丛生灌木栽植间距不小于1.5m;

5.充分保护利用原有树木,新配置的树木应与之相互协调; 6.注重森林安全,在大面积连片种植时,需考虑防火隔离。7.施工图设计相关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总平面图、种植设计图、交通组织图、给排水图等。

(二)施工

遵循《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T 212-2009)、《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在施工过程中体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理念。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在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以及施工期间都要为后续分部(分项)工程做好准备工作,施工准备工作应包括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劳动组织准备和施工现场准备等; 2.科学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加强技术、材料、质量、安全、进度等各项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质量检验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3.合理选择种植时间,以春季为主,常绿树可雨季,耐寒落叶乔木可秋季落叶后种植,特殊情况下可进行反季节施工; 4.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必要的改良,种植土的酸碱性、排水性、疏松度等应满足植物生态习性的要求;

5.苗木要求达到北京市二级以上苗木质量标准,无机械损伤和检疫病虫害。阔叶乔木要主干明显、挺直,苗根不得劈裂,切口要平滑,截干整齐。针叶树冠丰满、树型美观、长势旺盛、顶芽饱满、根系发达,土坨苗不散坨。采用的本地苗木必须具有“三证一签”,即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苗木出圃合格证和苗木标签。如从外埠进苗应来自与北京地区生态气候条件相似的区域,还须有检疫合格证。木本植物反季节移植须带土球,具体参见《大规格苗木移植技术规程》(DB11/T 748-2010);

(三)养护

1.成立专业队伍统一养护管理,责任到人。提倡节约型原则,针对不同建设模式,按照不同的养护管理标准进行养护;

2.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林木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方针,以生物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

3.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制度,设置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

4.根据不同林地绿地类型的生长状况,适时进行必要的抚育及更新。

六、附件

附件1:景观生态林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附件2:重点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附件3: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附件4:郊野公园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附件5:湿地保护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附件6: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科技支撑方案

第三篇:关于加快地区建筑业发展的初探

关于加快地区建筑业发展的初探

摘要:简要阐述阜新建筑业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如何培养阜新在6年时间内建设成为建筑业优市,进行初步的探讨。工程项目管理化是建筑企业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企业自身要找准市场定位、适应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工程项目管理。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动向,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节能改造循环经济把握机遇 开拓进取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举全省之力“突破辽西北”、“突破阜新”战略精神,是阜新建筑业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实现“建设支柱产业”、打造“建筑业优市”的总体目标及任务,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历史性挑战。

一、建筑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质水平低。目前建筑全行业的总体资质水平偏低,全市建筑企业各自竞争发展,没有形成能够代表本地区建筑行业水平的建工集团,建筑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无法体现。

2、企业素质偏低。许多建筑企业思想僵化陈旧, 法制观念薄弱, 人才流失严重;企业自身造血功能较弱,在技术革新、设备更新等方面缺乏资金投入,技术和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增长方式陈旧,大多数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仍处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发展低级阶段,尚未建立以高新技术和雄厚资金条件为基础的集约经营模式。

3、竞争能力差。目前,许多实力雄厚、资质高、垫资能力强的外埠企业纷纷进入阜新建筑市场,而本地建筑企业由于市场开拓性差和竞争能力弱,致使一方面无力开辟外埠建筑市场,另一方面连本市建筑市场所占份额也呈逐年缩小的趋势。

4、经营效益不佳。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建筑企业普遍存在工程压价现象,造成行业整体利润偏低。我市建筑企业普遍实力不强,垫资能力弱,承揽工程能力较差,加之多数企业经营管理粗放,运行成本较高,因此企业经营效益普遍较差。

5、政策扶持不足。建筑业现已具备了作为阜新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而给予大力培育扶持的基本要素。但目前对其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均显不足,缺乏做大做强阜新建筑产业所必须的系列化、配套性扶持政策。建筑企业所面临的金融支持不足、工程款拖欠、建筑市场不规范、压等压价及重复征税等棘手问题,亟待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予以及时解决。

二、加快建筑业发展对策措施

1、加快组织结构、经营结构调整

按照“扶优扶强、做专做精”的原则,对全市建筑企业实行分类指导,加速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鼓励和支持交通、水利、铁路、煤矿、房屋建筑、勘察设计企业之间组建大型土木工程联合体或项目管理公司,发展和培育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重点支持建筑企业向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向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承包方向发展。

企业资质要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引导建筑企业向多元化经营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关联度较高的上下游产业延伸,积极拓展经营业务,形成一业为主,多元并举的经营格局。

2、把握机遇 开拓进取 努力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制定工作规划和具体推进措施,加快培育、发展一批本地区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的骨干企业。企业自身要找准市场定位、适应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工程项目管理。

行业协会要积极组织企业总结、交流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及时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动向,注重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为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提供参考。要不断拓展与国内、国际社会的交流渠道,组织企业与国内、国外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交流与合作,支持和指导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

3、积极推进建设领域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建筑业科技水平

建设领域科研创新要以大型开发和建设企业为主体,加强大型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将科技进步对建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建筑业统计体系之中;

同时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在重大科研课题研究、知识创新和人才培育方面的作用,鼓励支持“产、学、研”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并建设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重点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服务体系。

4、培育壮大建筑业人才队伍,营造阜新建筑业的竞争优势

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满足建筑企业发展人才需求。建筑业将培养和引进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高级技能人才。并抓紧培养和引进一批施工企业战略转型急需的战略规划、投资、金融、证券以及精通国际工程承包建设规划的专业技才。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升行业人才素质。完善政府、企业、个人教育经费分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教育资源,建立完善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国(境)外培训相结合的综合培养体系。加大对现有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力度,推进人才继续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不断提升行业人才素质。

5、提升建筑业装备水平。

指导企业加大投入,尽快实现生产过程的大型作业自动化、智能化,小型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鼓励设备租赁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政府首先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增加设备投资、扩大企业技术改造规模的投资。二是针对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负债规模较大的情况,采取 “债转股”和不良资产剥离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三是采取 “主辅分离、人员分流”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优惠政策,对大中型国有施工企业的人员分流给予财政性的资金支持和补助,切实减轻建筑施工企业冗员过多和负担过重的问题。

6、拓展建筑业发展空间。

建筑企业要不断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树立大市场观念,既要开拓本市市场,又要开拓外埠乃致国际市场;既要开拓城镇建设市场,又要开拓新农村建设市场;既要开拓现有市场,又要开拓潜在市场和未来市场,全方位多层次拓宽建筑业市场领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增强市场应变能力。

7、以提高企业依法经营能力为重点,推进建筑业企业的法务工作

全面开展和推进阜新建筑业企业的法务工作,在做好专业律师为建筑业企业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帮助建筑业企业增强自身的法律风险防范及化解能力,将法务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及其实施的全过程,对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维护建筑业企业和广大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都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8、全面推进建筑业循环经济发展

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建筑节能节材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为保障,以示范工程为先导,建立建设系统循环经济推进机制,转变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积极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积极组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攻关,以政府部门既有

建筑和公共建筑作为节能改造试点,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和科研提供资金支持。墙体材料基金和散装水泥基金向循环经济项目倾斜,通过专项补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和科研的资金支持。

9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

进一步加强建筑行业协会建设。各协会应建立行业自律制度,行业协会还应该关注本行业发展的前沿,预测行业发展的方向,认真研究本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会员提供服务,反映会员诉求,规范会员行为,切实维护会员利益。

培育和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建筑司法鉴定、保险代理、信息咨询、法律顾问、勘察设计、建设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发挥中介服务功能,为参与工程建设活动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协调、沟通、评价、监督等服务。

第四篇:2015年平原地区造林工程

2015年平原地区造林工程

一、具体名称

2015年平原地区造林工程

二、建设内容

密云县平原地区造林工程2015年造林面积3065亩,设计西田各庄镇、河南寨镇等镇。栽植油松、侧柏、银杏、银中杨等各类苗木12万余株,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土方工程、绿化工程、作业道工程和其他设施工程。

三、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工程费9047.437362万元,市财政和发改委各承担50%。

四、资金额度

工程费为9047.437362万元。

五、拨付情况

目前,到位资金8734.7万元。按照工程进度已拨付工程进度款8192.6898万元。剩余资金待工程决算后拨付。

六、文件及相关政策依据:

按照《密云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密云县2015年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京发改[2015]42号)及中标文件。

七、拨付程序及公开方式

县园林绿化局→中标企业(北京鑫森缘苗圃)。

第五篇:市畜牧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实施意见

市畜牧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实施意见

市畜牧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省驻有关单位:

为切实提高养殖业规模化水平,加快推进畜牧养殖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根据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畜牧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畜牧养殖业是我市区域优势产业之一,是现代特色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畜牧养殖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底,全市

牛存栏万头、出栏万头,羊存栏万只、出栏万只,猪存栏万头、出栏万头,鸡存栏万只、出栏万只;累计建成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898个、养殖小区78个,发展规模养殖户5301户,畜禽规模化饲养总量达到万羊单位,规模养殖比重达到%,肉蛋奶总产量达万吨,实现畜牧业总产值亿元,农民人均畜牧养殖业纯收入达43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水产养殖总水面达到万亩,池塘2800亩,网箱1715只,大鲵养殖达到10万尾,鲜鱼产量达到1800吨,实现总产值亿元,已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开发农村资源、促进农村就业和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全国、全省相比,还存在着标准化生产滞后,规模养殖比重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基础较差,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多,养殖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畜牧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发展畜牧养

殖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抓手,科学谋划,强化措施,务实推进,着力加快现代畜牧养殖业发展进程。

二、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总体要求。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规模养殖、生态循环养殖为重点,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快规模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壮大规模经营主体,健全保障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进畜牧养殖业转型跨越发展。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推动作用,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引导、项目带动,加快农村土地、林地、草原、水域流转,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加快推进畜牧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2.市场运作,因地制宜。从当地畜牧养殖业发展实际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主体,重点

发展商品率高、市场需求量大的畜禽、水产品。

3.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坚持分类指导,着重发展秸秆养牛、草原季节畜牧业、生态养殖、城郊集约养殖、水产养殖等特色养殖,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

4.龙头带动,创新机制。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创建特色品牌,着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5.科技支撑,提升档次。加快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集成与应用,全面推行优良品种、标准化圈舍、全价配合饲料、程序化防疫和规范化管理等科学技术,着力生产无公害产品,积极创建绿色、有机产品,确保安全发展。目标任务。到2017年,新增畜禽规模化饲养量247万羊单位,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6%,比提高15个百分点。新发展规模养殖场

1070个、养殖小区100个、养殖大户5880户,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场1968个、养殖小区178个、规模养殖户万户。肉类总产达到万吨,增长万吨,比增长61%;禽蛋产量达到万吨,增长万吨,比增长67%。畜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比增长100%,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980元,比增长120%。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万亩;网箱建设万只,大鲵存塘21万尾,鲜鱼产量万吨,比增长28%;水产总产值达到6亿元,比增长362%。,新建规模养殖场210个,养殖小区20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160户,创办市级以上畜牧业示范点24个;畜牧业产值达到亿元,比提高15%;农民人均养殖业纯收入达到513元。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万亩,网箱建设达到2215只,鲜活鱼总产量达到1900吨,大鲵养殖总量达到12万尾,渔业产值达到亿元,比提高%。

三、产业布局

按照区域特点和资源分布,重点建设五

大畜牧养殖基地、三大优良牧草生产基地和四大水产养殖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1.徽成盆地秸秆养牛基地。以徽县、成县、礼县、两当、西和五县为重点,大力开发秸秆资源,发展饲料专用玉米,推广玉米全株青贮,发展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到2017年,建成百头以上规模养牛场160个、养牛小区40个,发展10头以上养牛大户万户,建成年出栏15万头肉牛的秸秆养牛基地。2.宕礼武草原畜牧业基地。全市现有可利用草原956万亩,主要分布在宕昌、礼县、武都三县区,面积达346万亩,可放牧牛万头、羊万只。以宕昌、礼县、武都三县区为重点,以牦犏牛、藏羊等特色畜种为重点,加快草原流转,建设饲草基地,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家庭牧场。到2017年,建成年出栏肉牛6万头,肉羊12万只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3.沿川河谷及半山猪鸡规模养殖基地。以各县区城郊及沿川河谷、半山区的62

个乡镇为重点,以瘦肉猪、蛋鸡和畜产品加工营销为重点,大力发展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建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片带。到2017年,新发展标准化规模养猪场330个、万只蛋鸡场85个、养猪小区27个、养鸡小区23个。4.生态放养鸡生产基地。以成县、康县、武都等为重点,以全市经济林果园、林缘及草山草坡地带为主要实施区域,大力发展生态放养鸡。到2017年,出栏放养鸡500万只,比增长142%,建设成为全省放养鸡生产基地。

5.特种养殖基地。发展以蜂、兔、巴马香猪、特种野猪为主的特种养殖,建立区域性特色畜产品基地。到2017年,新发展蜂产品加工营销企业2户,养蜂总量达到万箱,增长%,以两当狼牙蜜、文县党参蜜、宕昌松花蜜、徽县槐花蜜为主的特色蜂蜜产量达到800吨,增长77%;新建种兔场2个、标准化养兔场10个,獭兔饲养量达到20万只,增长%;在成县红川、康县阳坝、文县铁楼、武

都洛塘等乡镇发展巴马香猪和特种野猪养殖,新建特种猪场10个,巴马香猪出栏达到万头,特种野猪出栏达到1万头。三大优良牧草生产基地。万亩紫花苜蓿生产基地。以礼县、武都、西和、成县、徽县5县区为重点,以紫花苜蓿为主推品种,以粮草轮作为主要形式,开发商品草产品,发展种草养畜。到2017年,建成500亩规模以上的紫花苜蓿种植基地300个。万亩红三叶、猫尾草生产基地。以礼县、武都、宕昌3县区高寒阴湿区为重点,建成500亩规模以上的红三叶、猫尾草基地50个。

万亩高产牧草生产基地。以康县、成县2县为重点,以菊苣、聚合草为主推品种,建成100亩规模以上的高产牧草生产基地20个。

四大水产养殖基地。1.水库网箱养殖基地。以文县汉坪嘴水库、碧口水库、麒麟寺水库、苗家坝水库、白龙湖水库为龙头,辐射西和县晚

家峡水库、黄江水库,礼县红河水库、苗河水库,县官鹅沟人工湖泊水面,以金鳟、虹鳟、鲫鱼、鲟鱼等为主推品种,大力发展规模化网箱养鱼。到2017年,建成网箱养鱼基地10个,网箱总数达到万个、600亩,总产值达到亿元,把文县建成万只网箱养殖县。

2.大鲵养殖基地。以全市72个适宜乡镇为主,新建室内池塘精养村100个、大鲵苗种繁育基地20个。到2017年,大鲵总量达到20万尾,商品鲵产值达到亿元。

3.池塘养殖片带。以全市72个适宜乡镇为主,利用荒滩、非基本农田保户区、低产田发展大宗淡水鱼类池塘养殖,推广种草养鱼、鱼鸭混养模式,开展土著鱼驯养、虾藕套作、水禽饲养,建成一批水产品池塘养殖片带。到2017年,池塘养殖面积达到万亩,产值达到亿元。

4、休闲渔业。以各县区城郊及文县汉坪嘴水库、碧口水库、麒麟寺水库、天池,西和晚峡湖水库,礼县红河水库、苗河水库,宕昌县官鹅沟、大河坝,康县阳坝,徽县三滩,两当县云屏三峡,成县东河、西峡等地水面为重点,积极发展垂钓池塘、渔家乐,建成一批休闲渔业片带。到2017年,建成休闲渔业基点80处,综合产值达到亿元。

四、工作重点

实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持引进、改良、培育并重,着力构建与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自繁自育为主体的良种繁育体系。

1.肉牛良种繁育。加强基础母牛的选育扩群,以冻配为主、本交为辅,普及以西门塔尔为父本的二元杂交,有计划地开展三元杂交,新建、完善黄牛冻配站点100个。

2.瘦肉猪良种繁育。普及二元杂交,重点推广三元杂交,建设100个二元母猪扩繁场、常温人工授精点30个。3.鸡良种繁育。重点建设康县太平鸡种鸡场、成县种鸡场、武都区种鸡场3个种鸡场,9个县级孵化中心,建成50个

脱温育雏点,抓好康县太平鸡保种和选育扩繁,建立配套完善的太平鸡繁育体系,逐步把太平鸡培育成区域性优良放养鸡品种。

到2017年,牛、羊、猪、鸡良种率分别达到68%、74%、90%、95%。水产苗种繁育上,在巩固提升武都、文县鲑鳟、鲟鱼和康县大鲵人工繁育等水产苗种繁育基地的同时,在文县、康县、宕昌、徽县新建土著鱼繁育基地4个,在两当县、康县、文县新建大鲵繁育基地3个。大力发展草食畜。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充分发挥草原、秸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食畜,建设一批肉牛、肉羊养殖示范基地。发展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标准化草食畜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的青贮窖、饲草饲料基地、粪污处理和防疫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逐步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高效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养殖主体。加快转变草食畜饲养方式,推进规模经

营,积极发展牛羊舍饲养殖,变放牧为舍饲,变分散饲养为集中饲养,着力提升畜牧业持续发展能力。到2017年,规模化肉牛饲养达到30万头,增长188%;规模化肉羊饲养达到51万只,增长139%。

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畜禽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标准的集成转化,修订完善各类畜产品、水产品质量标准,督促引导养殖场户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健全畜、水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体系,推进动物标识及溯源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制度,切实加强饲料、兽药、疫苗投入品监管,确保畜、水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全面开展养殖企业“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畜、水产品基地建设。到2017年,完成“三品一标”认证的养殖企业达到企业总数的60%以上,“三品一标”养殖规模达到总规模的50%以上,创建特色产品品牌10个。

发展人工种草和秸秆饲料化利用。认真

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加快推进草原流转,采取退耕种草、三荒地种草、农田种草和草田轮作等方式,积极推广紫花苜蓿等牧草良种和牧草丰产栽培技术,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人工种草。到2017年,建成牧草标准化丰产栽培示范区50个、牧草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大力推广玉米青贮、半干青贮、秸秆氨化等技术,积极发展秸秆养畜示范户,组建青贮技术流动服务队,扶持秸秆加工龙头企业。到2017年,新建青贮池2万个、50万立方米,年推广青贮氨化饲料36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4%,人工种草面积达到130万亩。发展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养殖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择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打造优势品牌。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兴办专业合作社,支持引导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发展畜、水产品加工、冷链储藏、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加快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扩大产品销售。到2017年,培育省级畜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0家、市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0个,基本形成良种繁育及生产、产品加工、饲料加工产业化经营体系。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切实加强县乡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建设,理顺体制,完善职能,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项目合作,开展畜牧养殖业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工程研发中心,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快畜、水产品精、深加工和优势畜、水产品升级换代。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责任制,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配套技术和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切实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场、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创新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手段,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兴办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系列化服

务。加大科技推广培训力度,以规模养殖场户为重点,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科技水平和技术运用能力。加快畜牧养殖业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市、县、乡、主要农贸市场、重点养殖场的市畜牧养殖业信息平台,全面加强全市畜禽水产分布定位、疫病防控应急指挥、技术咨询培训、畜产品电子商务、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电子政务等畜牧业信息化管理。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强化市、县、乡、村四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疫病防治制度,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基层兽医站和人员队伍建设,落实村级防疫员待遇,规范建设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健全完善动物防疫网络。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加强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防疫密度达到应免的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全面提高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五、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畜牧产业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养殖业规模化发展中的问题。市县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畜牧业发展。相关乡镇要确定专人负责,组织村社落实好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建设用地、水电路建设等相关事项。加大扶持力度。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的金融、财税、土地等扶持优惠政策,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养殖场发展。要加强畜牧养殖项目建设,切实抓好项目论证、筛选、储备等前期工作,积极向上汇报争取,确保畜牧养殖业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资金将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予以支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市外资金、民间资金投入畜牧业建设,引进一批养殖、加工、饲料生产等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探索完善贷款担保机制,开展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积极开展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产权、林权抵押贷款,支持农户发展畜牧、水产养殖。积极开展畜牧养殖业保险,扩大养殖种类的保险范围。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畜牧养殖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扶持政策,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先进经验,消除顾虑,凝聚共识,营造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办点示范,及时总结推广示范点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先进典型,切实加快推进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强督查考核。各县区要切实加大督查力度,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市上将加强督查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对工作进展快、管理规范、成效显著的县区、乡镇和养殖企业、农民合作社进行表彰奖励。对

工作失职的,特别是出现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

下载关于加快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发展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发展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平原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思路对策

    平原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 思路对策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今年全省农村工......

    甘肃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意见

    甘肃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甘发【2010】9号 (2010年7月14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

    加快发展农家乐意见(精选5篇)

    关于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为了加快发展我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现率先打造重庆近郊休闲度假旅游基地的工作目......

    关于加快乡镇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若干意见 时间: 2009-10-27来源:作者:【收藏】【推荐】【打印】【关闭】中心镇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节点,是就近转......

    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合集]

    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工业强县”战略,为更快更好地把我县建设成为闽粤赣边际强县,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快我县工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发展思路......

    加快建筑业发展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全省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推动建......

    关于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加快农机化发展的分析

    关于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加快农机化发展的分析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使农产品进入市场,关键是要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就是提高农产......

    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浙委〔2011〕29号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1年3月16日) 根据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