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文件中国石化人〔2015〕85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文件中国石化人〔2015〕85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文件中国石化人〔2015〕85号 关于离岗人员分流安置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03-13 10:20:50)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
为保障和促进中国石化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妥善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严格
“三定”竞争上岗等所产生离岗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中国石化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原则
(一)依法合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石化有关规定开展工作,依法妥善处理
劳动关系,维护离岗人员合法权益,保障离岗人员基本生活。
(二)效益导向。贯彻党组“养人不养企业”要求,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三)分类指导。构建完整政策体系,实行多渠道分流安置,针对不同情况分类制定具体政策,合理确定待遇,尊重离岗人员选择,鼓励单位结合实际创新分流安置办法。
(四)配套实施。与深化劳动用工和薪酬分配改革、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实行严格“三定”竞争上岗紧密结合,系统配套推进,强化择优机制。
(五)积极稳妥。认真制定方案,依法依规履行民主程序,加强宣传解释,规范工作程序,落实维稳责任,稳妥组织实施。
二、适用对象
(一)本意见适用于因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关停并转所产生的离岗人员;因严格“三定”竞争上岗(包括因年龄、体力等难以适应高劳动强度岗位工作)所产生的离岗人员;因伤病残等原因无法提供正常劳动的离岗人员等。
(二)本意见规定的分流安置渠道和政策适用于2014年10月1日前已招录的劳动合同制员工,及2014年10月1日后招录且目标配置为关键岗位或已经从事关键岗位的劳动合同制员工。本意见中的离岗人员仅指上述适用人员。
(三)2014年10月1日后招录,目标配置为主体岗位或普通岗位,且离岗时未从事关键岗位工作的劳动合同制员工,单位应依法与其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务派遣制员工失去岗位的,单位应依法和劳务派遣协议将其退回劳务派遣单位;非全日制用工失去岗位的,单位应与其终止劳动关系
三、分流安置渠道按照“积极盘活、鼓励退休、适度分流、妥善安置”的基本思路,离岗人员主要通过内部竞争上岗、单位外部上岗、提前退休、内部退养、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停岗留薪等六种渠道妥善分流安置。
(一)内部竞争上岗。
1.单位内部出现岗位空缺的,可组织符合条件的离岗人员参加竞争上岗,择优上岗后的薪酬福利待遇按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2.单位有适于离岗人员从事的岗位,且相关岗位使用有其他类别用工的,应加大力度依法清退其他类别用工,腾出岗位供离岗人员竞争上岗。
(二)单位外部上岗。
1.单位外部(包括中国石化系统内、系统外)有岗位需求时,可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为有意愿和能力的离岗人员实现单位外部上岗提供帮助。
2.系统内有用工需求时,单位应积极组织力量通过系统内业务承揽、人力资源输出、人事调动(包括阶段性调动)等方式实行人力资源统筹配置,离岗人员可参加统筹配置岗位的竞争上岗,上岗后执行相应的薪酬福利待遇。单位应根据统筹配置岗位、岗位所在地区等情况,按照不同的人力资源统筹配置方式,经与岗位需求单位协商后,明确统筹配置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总部通过完善政策、搭建信息平台、加强组织协调,指导和帮助单位开展系统内人力资源统筹配置工作。单位开展系统内业务承揽取得显著成效的,在有效降低中国石化整体成本的前提下,总部可考虑相关因素对承揽方给予一定鼓励。
3.系统外有适于单位承包的业务或批量岗位需求时,单位可组织力量作为承包方承包系统外业务,或组织批量输出人力资源,离岗人员可参加涉及岗位的竞争上岗,上岗后执行相应的薪酬福利待遇。单位应根据系统外岗位、岗位所在地区等情况,明确系统外上岗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单位开展系统外业务承包或批量人力资源输出且取得显著成效的,在确保单位增加效益的前提下,总部可考虑相关因素给予一定鼓励。
(三)提前退休。
1.按照“兼顾历史、积极稳妥”的原则,鼓励符合条件的离岗人员办理提前退休(含退职,下同,纳入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执行退休人员相关待遇。
2.单位应积极与地方社保部门沟通,合理确定办理提前退休的特殊工种范围;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离岗人员分流安置任务重的单位,可与地方社保部门沟通,探索对不属于特殊工种范围的离岗人员办理提前退休。
3.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和承受能力可对办理提前退休的离岗人员给予一定补助;经与地方社保部门沟通并取得支持,办理提前退休的离岗人员一次性缴纳一定年限养老保险费。
(四)内部退养。1.离岗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双方签订协议,可按中国石化有关规定实行内部退养,内部退养人员比照退休人员管理,实发基本生活费按不高于正常退休待遇控制。
2.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和承受能力,兼顾历史情况,可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离岗人员办理内部退养给予一定补助。
(五)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
1.经单位与离岗人员协商一致,离岗人员愿意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双方签订协议,办理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手续。
2.离岗人员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除依法给予经济补偿外,单位还可合理设置支付条件给予一次性补助。
3.离岗人员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单位要及时帮助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及住房公积金转移、人事档案移交、党团关系转移等手续,按规定处理企业年金事宜。
4.按本意见规定的经济补偿和补助政策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人员,不执行中国石化生活资助帮扶政策(中国石化生活资助帮扶政策仅适用于改制分流工作结束前按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政策解除劳动合同且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
(六)停岗留薪。
1.离岗人员未通过上述渠道分流安置的,实行停岗留薪,执行停岗留薪待遇。对停岗留薪人员可实行阶段性放假,但应定期到单位报到,参加学习培训和相关活动。
2.停岗留薪初期,单位应根据离岗原因等适当降低停岗留薪人员待遇,并随离岗时间延长逐步降低。长期停岗留薪的,按照距离法定退休年龄时间越长、本单位工作年限越短,待遇越低的原则,可以内部退养待遇为基准梯次降低确定待遇,并与其他分流安置渠道相衔接。在符合所在地规定的前提下,最低可按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制。
3.停岗留薪人员在达到退休年龄前,具备或符合相关条件时,可进一步通过相关渠道分流安置。停岗留薪期间劳动合同期满的,应终止劳动合同。对本单位工作年限较短的停岗留薪人员,应合理设置停岗留薪期限,期限内经安排工作但期限届满仍未上岗的,应解除劳动合同。
4.鼓励单位结合实际进一步积极创新停岗留薪人员分流安置办法,鼓励和支持停岗留薪人员自主创业。
(1)单位可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停岗留薪人员提高自主创业能力。
(2)停岗留薪人员愿意尝试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的,可与单位签订协议,约定保留一定期限劳动关系以及期间的相关事宜,期限结束后,或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或继续停岗留薪。
(3)对有自主创业意愿但缺乏启动资金的停岗留薪人员,单位可探索引入社会资金设立“自主创业基金”给予一定支持和帮助。(4)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单位可以优先吸纳停岗留薪人员为条件,利用非核心业务闲置资产与管理规范的社会单位进行合资经营,或将闲置资产租赁给有资质的社会单位经营。
(5)单位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停岗留薪人员到改制企业、业务(服务)外包的承包方工作。
四、工作职责
(一)总部有关部门和事业部负责组织和指导单位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严格“三定”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审批关停并转计划和重大关停并转项目实施方案,指导单位做好业务调整、发展转型、资产处置、人员分流安置等工作,帮助单位协调和争取地方政策。对重大关停搬迁项目:
1.发展计划部、企业改革管理部、资本运营部和主管事业部重点研究明确业务调整和发展转型方向,指导并审核单位编制的关停搬迁及产权调整变动方案,指导和帮助单位与地方接洽、协商,争取政策支持。
2.财务部和主管事业部重点指导并审核资产处置、土地补偿方案,指导和帮助单位向地方争取土地补偿、资金筹集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3.人事部和主管事业部重点指导并审核人员分流安置方案,指导和帮助单位向地方争取办理提前退休、再就业、享受稳定岗位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组织和协调系统内人力资源统筹配置。
4.总部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指导单位相关工作。
(二)单位是产业结构调整、严格“三定”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负责根据总部要求,编制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方案、严格“三定”工作方案,积极稳妥组织实施并保持生产经营平稳运行和队伍稳定。在人员分流安置方面:
1.要按照本意见规定的渠道和政策,结合本单位实际合理选择和综合利用各种分流安置渠道,研究制定离岗人员分流安置实施办法,明确分流安置政策,向主管事业部和人事部报备、按规定履行民主程序后组织实施;对重大关停并转项目制定人员分流安置专项方案,并按要求向主管事业部和人事部报告。
2.要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离岗人员较多的单位,要成立离岗人员分流安置工作领导组织,设立办事机构、搭建协同工作的平台。
3.要按照总部审定的办法或方案,在做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认真有序组织开展离岗人员分流安置,积极稳妥落实每个环节工作。
4.要与地方有关部门沟通,积极争取提前退休、再就业等人员分流安置支持政策,以及帮助停岗留薪人员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通过内部退养、停岗留薪等渠道在单位内部安置较多离岗人员的单位,要按照《关于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76号)规定,积极向地方有关部门申请作为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享受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稳定岗位补贴的政策。有条件的单位可与地方协商探索实行离岗人员委托管理。
五、分流安置办法
(一)对因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关停并转(包括油区停产、输油气管线停运、工程队伍压减、炼化装置关停或搬迁,所属单位清算、关闭、撤销或解散,以及相关业务调整经营管理方式实施外包等)成建制产生的离岗人员,按以下办法分流安置:
1.业务属于短期或阶段性停工停产的,涉及人员一般实行业务培训与阶段性放假相结合,停发与岗位相关的津贴补贴,减发或停发绩效奖金。
2.业务属于长期或永久性关停并转的,单位应综合运用相关和补助。对其中按组织调动方式到系统外工作解除劳动合同的,可适当给予一次性补助,3.其余离岗人员实行停岗留薪,按停岗留薪相关规定执行。
(三)对因伤病残等原因无法提供正常劳动的离岗人员,主要通过以下办法分流安置:
1.对年龄较大,符合提前退休、内部退养条件的离岗人员,主要通过办理提前退休或内部退养安置。
2.对距法定退休年龄超过5年的离岗人员,可适当放宽办理内部退养的年龄条件,也可实行停岗留薪但参照内部退养人员管理和确定待遇。
3.离岗人员属于工伤的,相关待遇应符合国家和单位所在地工伤保险的规定。
(四)直属单位出资承担有限责任的合资公司,因产业结构调整清算、关闭、撤销或解散的,按国家法律法规和合资公司章程实施人员分流安置。对我方委派人员、组织安排成建制进入合资公司人员,按相关协议或约定执行。
六、其他事宜
(一)直属单位的所属单位成建制清算、关闭、撤销或解散的,由直属单位负责其内部退养、离退休等人员的管理事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二)单位在离岗人员分流安置工作中,应注意保留业务骨干、防止人才流失。对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具有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技师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的人员,以及单位紧缺人员和骨干人员,除牵头组织员工自主创业或牵头作为外包方承包单位业务的外,一般不按本意见相关规定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并给予经济补偿和补助,也不长期实行停岗留薪。单位应结合实际确定具体的人员范围。
(三)总部结合加强用工总量和人工成本管理,研究制定激励约束办法,对控制总量、优化用工、提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妥善分流安置离岗人员等方面工作力度大、成效好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因离岗人员分流安置工作不力造成稳定问题的单位,总部按有关规定进行问责和处罚。同时,为促使单位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总部根据单位产业结构调整情况适当核减工资总额和相应人工成本指标。
(四)离岗人员分流安置工作中支付经济补偿、补助金涉及缴纳个人所得税事宜,按国家和所在地有关规定执行。
(五)单位在对部分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特殊群体人员分流安置工作中,可参照本意见相关政策执行,但须报经主管事业部和人事部同意。
(六)本意见规定与以往相关规定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单位按本意见制定的离岗人员分流安置实施办法与以往单位相关规定不一致的,涉及的政策原则上不追溯。
七、工作要求离岗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涉及离岗人员切身利益,事关中国石化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大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党政领导共同负责、加强领导;要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政策,兼顾区域、板块平衡,精心制定方案,周密组织实施;要认真分析评估稳定风险,制定维稳预案,落实维稳责任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有效防范和化解矛盾;要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沟通,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业务帮助,协同推进工作,保持企业稳定。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2015年2月18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办公厅 2015年2月27日印发
2015中央两会对中石化买断工龄职工有什么提案
家税务总局2011年1月17日6号公告相关规定,机关、企事业单位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正式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个人,按照统一标准向提前退休工作人员支付一次性补贴,不属于免税的离退休工资收入,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下岗职工是现阶段全国最大、最突出的困难群体,比照此项规定,在提前退休政策上,作为特殊困难群,应给予特殊优待,以解决他们不能自立的温饱状况。下面就如何解决大龄下岗职工现实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主要从三个方面解决:一是有条件的发放生活费,二是达到提前退休年限自行选择退休,三是达到提前或正常退休年龄个人勉缴养老金。
提前退休分为“提前准退休”与 “正常提前退休”两个退休段:
▲男、年满50岁,工龄30年以上的,为“提前准退休”年龄段;
▲男、年满55岁,工龄15年以上的,为“正常提前退休”年龄段;
▲女、工龄30年以上,全日制毕业包分配的大学本科生工龄26年、专科27年、研究生25年以上的,为“提前准退休”年龄段;
一、有条件的发放基本生活费。
下岗职工(男、女)工龄达到30年以上,全日制毕业包分配的大学本科生工龄26年以上、专科27年、研究生25年以上的,每月领取600元左右的基本生活费,达到“提前准退休”年龄段后,本人可以自行选择退休,或选择不退休;
若本人选择提前退休的,停止发放基本生活费,按其退休工资发放。
若本人愿意拿基本生活费的,直到正式退休,基本生活费自行停止。
二、自行选择提前退休。
1、关于男性提前退休。
(1)、男性选择“提前准退休”年龄段退休的,既年龄50岁-54岁之间,退休工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前退休之规定按月纳税,年龄达到55岁后,退休工资不再纳税。
(2)、男性按“正常提前退休”年龄段退休的,即55岁以上退休的,退休工资不再纳税。
(3)、男性选择60岁正常退休的。基本生活费一直发放到正常退休为止。
2、关于女性提前退休。
(1)、女性选择“提前准退休”年龄段退休的,退休工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前退休之规定按月纳税,年龄达到50周岁,退休工资不再纳税。
(2)、女性退休50岁,工龄15年以上法定退休政策不变。
3、未达到提前退休年龄,患有癌症及其他绝症,或者因致残失去完全行为能力的,工龄达到15年以上应准许退休。
三、退休时个人勉缴养老金,即养老金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承担。
四、“下岗职工提前退休”政策上应特殊优待。
一是下岗职工买断工龄补偿少,10年来给国家和社会承担了必要的义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提前退休,没有经过下岗途径,直接提前退休,并且提前退休补偿亦高于下岗职工,因此,对下岗职工有条件的发放生活费和提前退休,并相应缩短工资纳税义务,也是一种特殊时期的补偿和优待。
二是男性60岁退休,是国家50年代退休制度,是正常上班到龄退休制度的历史规定,而对于现阶段无任何资金来源的下岗职工来说,自行选择提前弹性退休,也是对过去退休制度缺陷的弥补。
三是发放生活费和自行选择提前弹性退休,可以有效的解决下岗职工不同实际困难的各个层面。
第二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活动分析范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活动分析
一: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306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力,对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和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目前,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股本867亿股,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持股占75.84%,外资股占19.35%,境内公众股占4.81%。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财富》2010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7位。
1993年2月18日 石化总公司与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合资的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公司开业。7月26日,上海石化H股在香港联交易所上市。9月28日 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和制造的首套8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在镇海石化总厂建成。11月28日 上海石化A股在上海证交所上市。2000年 石化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10年1月11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中国石化11项科技成果获2009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
二.08---10年综合分析
2009年,我国石化公司产业格局未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心还在东南沿海一带,但部分产业正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山东、江苏、广东和俩普宁四省的行业产值合计已达全行业总
产值的42.6%;内蒙古、江西、四川和湖北等中西部各省区的增速已位于全国前列。2009年全年石化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2.00%,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46万家,实现总产值6.63亿元,销售产值6.35万亿元;资产投资1.01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12.9%;全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3270.70亿美元。
收益成品油价格改革,公司09年净利润大幅提升,实现营业收入1.35万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2.9亿元,同比增长115.5%。每股收益0.707元,每股派发红利0.11元。儿中石油业绩出现连续两年下滑,全年盈利1033.87亿元,同比下跌89.7%。中海油,净利润也出现了33.6%的跌幅。
2010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产值和主要石化产品产量继续大幅增长;对外贸易增速明显加快;石油和化工市场总体平稳,产销基本顺畅,价格保持稳中上扬态势。中国石化经营收入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40.7%,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2亿元,同比增长22.7%。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与诊断
1、流动比率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石化流动比率三年来一直在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流动资产的增加,10年增幅达到28.9%。与同行业强企业相比,中国还有2009年流动比率的状况最好,接近基准值2。其他技嘉的速动比率均远远低于2,说明宁初中是由外,他们均面临着短期偿债问题,期短期债券人需要注意。
2、速动比率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石化09年得速动比率均低于08年、10年,主要指由于09念得速动资产减少,10年 情况有所改善,但就指标分析,其短期偿债能力有待改善。就行业而
言,中国还有09、10年表现比较优秀,而东华能源则是相对稳定。
3、则产负债率
第三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销策划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销策划
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306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财富》2010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7位。
二、销售网络(经营模式)
中国石化成品油销售网络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一是中国石化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及在主要市场内的下属4个大区分公司,承担着中国石化成品油资源的统一平衡、运输协调和直属销售企业以及专项用户的成品油供应任务;二是主要市场内的直属20个省级石油分公司(包括香港公司)及所属的191个区域公司组成的销售网络;三是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在东北、北、西北、川渝等地区的37个分公司;四是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零售网络;五是中国石化在全国范围内与其他成品油经营单位合资组建以及采取特许加盟方式建立的销售网络。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拥有完善的成品油储运设施,这些设施绝大部分由本公司自己拥有。本公司的批发中心与炼油厂通过铁路、水路相连,在某些情况下以成品油管道相连。本公司还拥有部分铁路专用线、原油码头、油驳、铁路槽车。其中油库428 座,库容1258万立方米;成品油铁路自备车1443辆,总容量7.715万吨。拥有加油站29062座,其中 特许经营加油站657座。
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竞争优劣形势分析(竞争优势)
1、优势
(1)、主要市场区域位于南方,是主要的成品油消费市场。
(2)、在南方市场拥有完善的零售网络,控制60%以上的地区零售份额。(3)、主要炼油厂大多布局在沿海地区,距离消费市场很近。(4)、主要炼油基地规模经济突出,油品质量相对占优。(5)、品牌价值相对占优。
(6)、零售网络分布较为合理。
2、劣势
(1)、南方市场化程度高,竞争较为激烈。
(2)、南方零售网络员工中全民工比重大,人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3)、北方零售网络发展期短,只能在局部形成规模。
四、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营销策略(销售之道)
1、加油站满足顾客消费偏好的营销策略(4p)
(l)产品(Product)中石化的各加油站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有:成品油、便利店的商品及其他非油品销售与服务等。加油站提供的产品是否符合顾客的需求,是顾客是否进入加油站的首要前提。同理一辆加气的汽车不会选择没有加气服务的加油站。中石化在产品上做到了多样化全方位满足顾客的需求,这在营销机会上就首先迈出了比较成功的第一步。(2)价格(price)一般地说,司机对油品价格都是较为敏感的。若每升0.1元的差价,一年累计下来就是几百元甚至更多的节余。对于像汽油这类日常消耗品,虽然对整个行业来说价格的弹性较小,但对于一个具体的加油站来说,价格弹性则较大。
中石化的产品价格在整个行业来说是处于一个与自身来说合理于消费者来说公平的地位的,价格弹性小,使消费者在选择时多方考量之后,对中石化的产品有更高的消费意愿。
(3)场所(place)加油站作为成品油卖场,其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对于顾客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顾客在选择加油站时,既要考虑地理位置的便利性,也要考虑到加油站的行车距离,行车距离的远近对于消费者意味着加油成本。得天独厚的黄金位置具有地域垄断性。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在开发加油站零售网络时,坚持“位置就是竞争力”。此外,加油站内部布局的便利性与亲和性,对顾客的购买行为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中石化近年的营销手段之一就是在全国扩大其零售的销售点,争取铺设一个全面的销售网络以增加销售额,这种强势的不对市场进行细分的营销策略对于中石化这种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来说是很成功且必要的方法之一。
(4)促销(promotion)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已没有任何销售商可以坐等客户上门,随着竞争的加剧,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针对顾客的消费偏好和购买行为模式,充分发挥零售服务互动营销的有利条件,开展灵活多样的促销,帮助顾客完成购买行为,实现销售目标。
近年来,由于油品经营毛利越来越低,中石化突出了一个新的“全员促销”的策略。将员工的销售额与绩效工资挂钩,表面看该策略确实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但实际上这是企业内部管理和福利发放的问题,于企业自身来说是有利于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项有效措施。
2、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网络营销策略
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作为传统行业的石油公司和服务公司虽然拥有包括销售渠道、客户、货源等资源优势和专业人才的优势,但要开展电子商务,最好是与独立网站公司合作。因为网络公司拥有互联网技术上的优势,对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更为了解,传统的石油公司与独立网站公司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更有利于石油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买方和卖方处在平等地位,并形成规模,提高购销积极性;减少建网站所需的巨额投资,降低风险。
中石化集团公司“十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股份公司发展战略中,对成品油营销网络策略的目标为:(1)、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销售系统的管理体制
要尽快打破行政区域设置的计划管理模式,适应加入WTO后的市场要求,进一步压缩中间环节,减少批发层次,“十五”期间逐步取消县级公司的批发职能;加大股份公司事业部的产销衔接、财务结算、投资决策方面的控制能力。各销售分公司内部要对储、运以及批发、零售实行专业化管理。
(2)、进一步提高零售市场占有率
充分发挥贴近消费市场和产销一体化的优势,着重提高现有加油站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要以经济效益为标准,继续收购、兼并、改造、新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加油站,关闭一些布点不合理的小油站,争取2005年单站年均加油量达到1500~2000吨,形成以自有加油站为主,特许站和代理站相结合的零售网络。要统一“中国石化”品牌,树立和维护品牌形象,统一标识、统一进货、统一服务规范,建立总部与各连锁店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体系,实现标准化管理。
(3)、发展广覆盖、高效率的配送网络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炼厂为依托,发挥产销一体化优势,打破省、市、县公司的界限,按照合理流向改造和调整现有油库的库容和运输能力,新建和收购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油库、码头等储运设施,形成800~1000个以调控区域市场供求为目的的成品油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在合理半径内跨区供应周边市场。同时关闭一批不合理或过剩的小油库。逐步建立以中心油库为主,覆盖市场,布局合理,调运畅通,信息灵活,吞吐自如,保障供给的批发和配送网络。
(4)、发展成品油管道,增强市场控制力
发展成品油管理运输首先必须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与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的,其次要兼顾单个管道项目的经济效益,统一规划,分布实施。重点考虑在成品油缺口较大的西南地区、华北西部及华东北部建设长距离调运行干线管道。在此基础上,着眼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部分中心城市,建设一部分连接炼油企业与油品消费中心的中短距离经营性管道。
(5)、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成品油销售经营水平
要建立并完善先进、快捷、准确的经销信息网络,做到成品油销售在线统计分析和资金统一结算,实现市场、销量和存货的信息反馈及时,提高销售管理水平和市场应变能力。同时尽快建立IC卡业务,巩固零售市场客户。第一阶段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并在一些省市进行试点;第二阶段用约三年的时间在各省中心城市、国道、省道等推广,并逐步扩散到农村;第三步实现一卡通,做到主要城市联动,偏远城市由POS机结算。
由此可见,中石化在网络营销方面是做到了全面谋划、与时俱进的。
3、开拓海外市场,增加进出口业务策略
中石化充分发挥国内外一体化采购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开拓资源渠道,加快发展国际贸易业务,加强国际合作,在保证本公司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物资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降低了采购成本,控制了供应风险。2008年实现原油进口1.28亿吨,第三方贸易原油2755.87万吨。通过采取来进料加工出口等多元化出口方式,根据国内市场平衡情况,灵活组织成品油进出口。全年共进口成品油361.29万吨。
这样的国际贸易策略,有力保障了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稳定供应,控制了国内资源供应风险;出口成品油178.54万吨,对外继续巩固、优化海外市场,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保障了港澳地区资源供应。
4、广告策略
中石化在央视斥巨资投放广告;邀请著名歌手林依轮演唱广告歌曲《just in the way》。2004年,聘请张艺谋拍摄广告片,中石化大打奥运营销战略。借助万众瞩目的体育赛事,中国石化登上了更高的传播平台,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石化的品牌形象不断亮相国际舞台,产品质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中国石化在培育卓越素质和核心价值、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近年来不断强化品牌意识,丰富品牌内涵,提高品牌影响力,努力赋予其高科技、国际化的“人格魅力”。这种体育营销它要求把企业资源重新整合,一切经营活动都要服务于体育营销,实现体育文化、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从而引起消费者与企业的共鸣,在消费者心中形成长期的特殊偏好,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
5、重组销售渠道策略
中石化销售渠道重组的总体思路就是按照“区域化、专业化、扁平化”的原则,以优化物流配送和强化成品油市场营销为重点,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对物流、零售、直销施行专业化管理,建成“管理层次扁平、业务专业垂直、岗位权责明确、市场反应灵活”的新型经营管理体制。
(1)、在管理层次上,由原来的多级管理逐步减少为总部对区域资源配送和市场营销的两级管理;在运行模式上,实行资源配送和市场营销两条线运行。在资源配送这条线中,按照区域经济流向,建立区域配送中心,实行资源统一运作、设施统一管理、物流统一优化、配送统一组织,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空间,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市场营销这条线中,按照专业化分工,零售实行零售管理中心-片区经理-ME-加油站的专业垂直管理,直销实行商业客户中心——客户经理——客户的专业垂直管理,加强市场营销,适应外部市场变化需要。
(2)、在实施步骤上,云南石油分公司和广东石油分公司作为先期试点单位的样板,首先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即在这两个公司内部建立省级物流中心,由它对全省范围的物流实行统一管理和运作,实现物流与商流的分离;同时选择部分地市公司进行跨区域重组,并在区域公司内按照零售中心、商业客户中心、结算中心三条线向下垂直管理到经营网点,撤销县经营部。通过此次改革,省级销售公司的管理职能得到空前强化,与之相对应的是地市级公司则更多地被赋予冲锋陷阵、开拓市场、提高销量的重任。省级公司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化业务中心强化其决策中心的地位,使公司的决策更加快速准确到位;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省级物流中心合理规划油品流向,即由省级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安排向加油站、大客户的油品运输供应的调度,它以油库为中心,并制定合理的配送半径,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耗。而地市级公司各业务部门只需专注于目标市场的开拓和相应的市场管理工作,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和区域公司重组,实现了责权分明、贴近市场的目的。
五.
一、中国石油市场现状(stp分析)
受宏观经济走势影响,2009年中国石油需求和供应均经历了走出低谷、逐步回升的轨迹。2月份石油需求和供应均达到近年来的最低水平,3月份开始石油需求和供应均波动回升,随后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一)石油需求总体保持增长,油品需求增长各异(环境分析)
1.石油需求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2009年,中国经济率先步出危机阴霾,实现国民经济的回暖。取得了GDP增长8.7%的不俗业绩。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密切相关,我国石油需求呈现先降后升、总体增长而增速放缓态势。
2004~2009年中国原油和石油表观消费量情况
(表观消费量:指产量加上净进口量)
从上图可以看出,2009年的石油表观消费量持续增长,但呈现放缓的趋势。原油表观消费量增长也有减缓的趋势。
2.主要油品需求增长情况各异
从油品的需求变化来看,各种油品的增长速度不相同,且差异较大。汽油、煤油呈现出了较快的增长,而柴油和燃料油则同比呈负增长。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各油品的主要用油行业不同,各行业受金融危机和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不同等,导致各油品需求增长情况不同。
中国主要油品表观消费量增长率比较,%、万吨
(二)石油进口继续较快增长,原油对外依存度突破50%
1,石油进口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09年石油进口量继续增加,但增速趋缓,这也主要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由于国内汽车消费的增加以及 一些库容、管道以及炼化装置投产增加需求,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2、石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 2009年中国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双破50%。全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21888.5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由2008年的51.4%上升至53.6%。原油净进口量19862.0万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1.2%。
六、中国及国外石油企业的营销情况(参照市场分析)
中外石油企业在组织模式,营销战略上存在诸多不同,这也就决定了它们在发展方向上存在的差异。
(一)中外石油行业市场结构对比
1,在国外,二十世九十年代开始,国际石油行业兼并的情况盛行,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相继进行重组。像埃克森美孚、BP、壳牌等跨国石油公司拥有全世界30%以上的石油工业产值,80%以上的石油石化先进技术,2/3以上的贸易量和直接投资额。与之相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或其他发展中产油国则是通过建立国家石油公司的方式来控制和经营油气资源。
2、中国石油企业的垄断属性以行政垄断为主,因此中国石油产业的供给市场集中程度过高,达到了高度集中的范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几乎垄断了国内的主要石油业务。并且国有股份占了绝对优势。
(二)国外石油公司营销策略
1、低成本战略。建立产销一体化的全球营销网络,实现规模化经营,增加石化产品的直销比例。
2、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通过兼并,收购,互换进行资产结构调整。通过建立联盟,成立合资公司,低成本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3、信息化营销战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石油公司改传统的营销模式,投入大批资金开发、创建电子商务系统,提供网上采购,向电子商务进军。
4、全方位服务战略。提高产品品质,即使应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加强非成品油销售,为顾客提供便捷服务。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培育忠实客户群。
(三)中国石油公司的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中国石油企业具有较完善的零售终端销售网络。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公司现有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东北等18个专业销售公司和1个专业油品海运公司,拥有加油站17215座。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现有华北、华东、中南、西南、东北、西北、川渝等39个分公司,拥有加油站30063 座。
2、具有很高的品牌闻名度。“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两个嘹亮的品牌名字,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具有必然的地位 和良好的形象。
3、但是,中国石油企业在营销上存在明显劣势。现代物流意识不足,物流人才缺乏。运输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大,仓储设施布局不合理。信息化程度低,零售的终端加油站主动化管理程度低,人工成本高。这些因素制约了中国石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的挑战(竞争者分析)
1、国外石油巨头的进入,加剧市场竞争。随着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的放开,国外知名的石油跨国公司埃克森一美孚、BP、壳牌、道达尔等已经通过合资合作进入我国的油品市场,投资于国内成品油零售领域。且随着市场的开放及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国家 对成品油市场的价格 干涉也越来越少,价格机制市场化的程度加深。这对中石油中石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质量请求进步。
3、对海外石油依存度提高。由于国内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另外,动荡的世界局面、西方跨国公司的挤压、处所权势的排挤、外国政府的干涉,不断对中国的海外石油运输通道产生 要挟。毫无疑问,这将使我国石油销售企业的物流成本不断攀升,丢失竞争力。
七.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目标,使命)
面对国内国际市场的挑战,中国石油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制定长远的战略,才能稳固国内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
(一)实现生产经营平稳持续增长
1、加强油气勘探开发,确保产量增长目标实现。深化地质研究,突出重点项目,重在战略发现。
学习借鉴国际大石油公司先进的开发技术和管理理念,确保生产的平稳增长。
2、突出炼化结构调整优化,平稳有序组织生产建设。要统筹搞好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技术经济指标,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3、努力抓好油气销售和储运设施建设,提高运营效率、保障市场供应。进一步搞好营销网络布局调整优化,加快沿海、沿江、交通干线等重点市场库站、码头建设,尽快形成相匹配的物流体系和集散中心。继续推进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并搞好千万吨级企业商业储备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二)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视以战略和政策为重点的软科学研究,增强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持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2、优化结构、加强管理,努力降低经营风险。加强投资战略研究和管理,实施业务发展动态调整,突出重要战略项目,优先发展高效项目,有序建设骨干项目,调整化工延伸加工项目,切实在优化结构上见到明显效果。
(三)积极学习国外大企业的经营战略,降低成本
1、精简机构、减人增效减少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以贴近市场,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为目的的机构改革和调整,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减人增效,是国外石油石化公司降本增效的又一主要做法。
2、加强资金管理和优化投资结构减少财务成本和投资费用。国外大石油公司资金实力雄厚,但仍然非常注重财务和资金的管理,注重对投资方向和具体投资项目的选择,以保证投资高的回报率。这是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另一重要措施。
3、通过优化组合、开拓市场降低营销成本和流通费用。在炼油与油品销售领域,面对近年炼油利润下降,油品销售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国外石油公司采取了各种措施巩固和扩大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4、实行加油站规模大型化和服务多元化。在炼油业利润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油品销售领域实行加油站规模的大型化可以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以降低营销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企业只有施展优势抓住时机,整合资源,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化劣势为优势,化寻衅为时机,以现代管理营销理念为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才能找到安全的高速增长模式,进步企业的竞争力,创造效益,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第四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文件897号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文件
中国石化建〔2011〕897号
关于印发《中国石化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
现将《中国石化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中国石化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管理规定
中国石化建〔2011〕897号
总体要求
1.1 本规定涉及的劳动安全、环保、消防和工业卫生,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中国石化有关规定执行。
1.2 生产准备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始终。生产准备与试车工作纳入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统筹控制计划管理。
1.3 试车工作遵循“单机试车要早,吹扫气密要严,联动试车要全,投料试车要稳,试车方案要优,试车费用要低”的原则,做到安全稳妥,一次成功。2 管理机构与职责 2.1 工程部
2.1.1 负责建设项目生产准备和试车的归口管理。
2.1.2 组织《生产准备工作纲要》和《总体试车方案》的审查。2.1.3 组织指导生产装置管理及操作人员国内外培训。2.1.4 组织投料试车条件检查。
2.1.5 组织投料试车现场服务组、专家组和开车队。2.1.6 组织指导生产考核。
2.1.7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适时组织工程质量综合(单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建设单位及时整改,确保投料试车工作顺利进行。
2.2 安全环保部
2.2.1 参加重点工程项目总体试车方案审查、投料试车条件检查和投料试车。—2 2.2.2 参加重点工程项目投料试车现场服务。2.3 物资装备部(国际事业公司)
2.3.1 协调或指导企业做好尾项设备和材料的催交催运及供应商的售后服务。
2.3.2 参加重点工程项目投料试车现场服务。
2.4 生产经营管理部、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炼油事业部、化工事业部、油品销售事业部、资本运营部 2.4.1 参加有关重点项目总体试车方案审查。2.4.2 负责投料试车物料等平衡落实工作。
2.4.3 参加有关重点工程项目投料试车的条件检查和现场服务。生产准备的任务 3.1 组织准备
3.1.1 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建设单位要组建生产准备机构,编制《生产准备工作纲要》并纳入《总体统筹控制计划》。3.1.2 建设单位应根据《总体试车方案》的要求,及时成立以建设单位为主,总承包(设计、采购、施工)、监理等单位参加的试车组织机构,统一组织和指挥有关单位做好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投料试车及生产考核工作。
3.1.3 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建设单位要适时组建各级生产管理机构。
3.2 人员准备 3.2.1 建设单位应在总部基础设计批复确定的项目定员基础上,编制具体定员方案、人员配置总体计划和分计划,适时配备人员。
3.2.2 项目所需人员以单位内部调配解决为主,内部调配难以满足需要时,经总部人事部批准,可通过系统内调剂或适量录用普通高等院校、高职学校毕业生。主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应与其他项目管理人员同步到位,操作、分析、维修等技能操作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应在投料试车1年前到位。
3.2.3 建设单位应根据石油化工行业特点和投料试车的要求,紧密结合项目实际,制定好全员培训计划,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坚持理论培训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课堂培训与现场练兵和仿真培训相结合,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同时,加强HSE管理体系相关知识和事故预案演练培训,强化安全、环保、职业卫生意识,提高防范与处理事故的能力。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满足装置顺利开车和长周期安全运行的需要。
3.2.3.1 对各级管理人员,要重点围绕中国石化经营管理有关规定及内控管理制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设计等内容,主要采取集中授课、交流研讨、自学辅导等方式开展培训,使经营管理人员精通管理、懂技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团队建设和沟通协调能力,适应试车指挥和生产管理的需要。
3.2.3.2 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要针对新建项目集中控制程度高、工艺流程复杂、管理模式新等特点,重点学习掌握装置新工艺、新设备、新控制技术,主要采取集中授课、交流研讨、对口实习、仿真培训等方式,着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技术管理和创新能力。
3.2.3.3 对技能操作人员,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根据新装置工艺技术特点,开展系统操作和一专多能培训。一般分5个阶段进行全过程培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同类装置实习,岗位练兵,计算机仿真培训,参加投料前的试车。通过培训,使其熟悉工艺流程,掌握操作要领。对班组长等技能操作骨干,还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现场管理、生产操作调整及故障判断和应对等能力的培养。各阶段培训结束时,均要进行严格考试,并将考试成绩记入个人技术培训档案,作为上岗取证的依据。
3.2.4 建设单位派人到同类装置实习要成建制进行,定任务、定时间、定岗位、定人员、定实习带队人、定期考核,并与代培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各自责任与义务。
3.2.5 引进装置应根据合同规定和试车实际需要,认真选派部分生产骨干人员出国进行技术培训并签定协议,约定服务期。出国培训人员名单及计划报工程部及有关部门审批。
3.2.6 项目工程建设期间的人员培训经费标准,按照基础设计批复额度和人事部有关规定执行。
3.3 技术准备
3.3.1 技术准备主要包括编制各种试车方案、生产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使生产人员掌握各装置的生产和维护技术。3.3.2 建设单位应建立生产技术管理系统,通过参加技术谈判和设计方案讨论及设计审查等各项技术准备工作,使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熟练掌握工艺、设备、仪表(含计算机)、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技术,具备独立处理各种技术问题的能力。
3.3.3 建设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总体统筹控制计划》和现场工程进展情况,在投料试车半年前编制出《总体试车方案》,其中公用工程要比生产装置提前3-6个月建成。
3.3.4 建设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及供货商资料,参照国内外同类装置的有关资料,适时完成培训教材、生产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各种试车方案和考核方案的编制工作。
3.3.4.1 培训资料:工艺、设备、仪表控制等方面基础知识教材,专业知识教材,实习教材,主要设备结构图,工艺流程简图,生产准备工作纲要,安全、环保、职业卫生及消防、气防知识教材,国内外同类装置事故案例及处理方法汇编,计算机仿真培训及软件等。3.3.4.2 生产技术资料:工艺流程图、岗位操作法、工艺卡片、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及职业卫生规程、环保检测规程、事故处理预案(包括关键生产装置和重点生产部位)、分析规程、检修规程、主要设备运行规程、电气运行规程、仪表及计算机运行规程、控制逻辑程序、联锁逻辑程序及整定值等,同时应建立岗位记录和技术台帐制度。3.3.4.3 综合性技术资料:企业和装置介绍、三剂手册、物料平衡手册、产品质量手册、润滑油(脂)手册、“三废”排放手册、设备手册、阀门及垫片一览表、轴承一览表及备品配件手册等,并及时收集整理随机资料。
3.3.4.4 各种试车方案
(1)供电:外电网到总变(总降)电站,总变到各装置变电所,自备电站与外供电网联网,事故电源,不间断电源(UPS)、直流供电等受送电方案。
(2)给排水系统:水源地到厂区,原水预处理,脱盐水(精制水),循环冷却水系统冲洗、化学清洗、预膜,污水处理场试车方案。(3)工业风、仪表风:空压机试车、设备及管线吹扫方案。(4)锅炉及供汽系统包括:锅炉冲洗、化学清洗(煮炉)、燃料系统、烘炉、安全阀定压,各等级蒸汽管道吹扫,减温减压器调校、锅炉(2台以上)并网等方案。
(5)其他工业炉化学清洗(煮炉)、烘炉等方案。
(6)空分装置:空压机、空分管道及设备吹扫,试压,气密,裸冷,装填保冷材料等,氮压机、氧压机、液氮、液氧、液氩等系统投用方案。
(7)储运系统:原料、燃料、酸碱、三剂、润滑油(脂)、中间物料、产品(副产品)等储存、进出厂(铁路、公路、码头、中转站等)方案。(8)消防系统:消防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可燃气体报警、有毒气体报警、火灾报警系统及其他防灭火设施等调试方案。(9)电信系统:呼叫系统、对讲系统、调度电话、消防报警电话等调试方案。
(10)装置的系统清洗、吹扫、试压、气密、干燥、置换等方案。(11)装置的三剂装填、干燥、硫化、升温还原及再生方案。
(12)自备发电机组、事故发电机、自备热电站等试车方案。(13)装置的大机泵、大机组试车方案。
(14)联动试车方案。
(15)装置投料试车方案。
(16)事故处理预案。
(17)建设单位应制定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相关管理制度。3.3.5 引进装置要翻译复制工艺详细说明、电气图、联锁逻辑图、自动控制回路图、设备简图、专利设备结构图、操作手册等技术资料,并编制阀门、法兰、垫片、润滑油(脂)、钢材、焊条、轴承等国内外规格对照表。
3.3.6 试车方案、规程与管理制度及其他技术资料的审批权限。3.3.6.1 试车方案审批:列入总部投料试车计划的炼油化工装置和投用油气储运设施,其对应项目的总体试车方案由工程部组织审批;其他建设项目的总体试车方案,由建设单位组织审批,并将审查意见报工程部备案。联动试车和投料试车方案,由建设单位组织审批。引进装置除按上述执行外,其余按合同执行。
3.3.6.2 管理制度及其他技术资料由建设单位组织审查批准。
3.4 物资准备
3.4.1 建设单位要按照试车方案要求,组织编制试车所需原料、燃料、三剂、化学药品、标准样气、备品配件、润滑油(脂)等计划并落实品种、数量(包括一次装填量、试车投用量、储备量),与供货单位签订供货协议或合同。
3.4.2 国外订货部分,应在投料试车1年前提出品种、规格、数量清单,按照总部有关规定开展对外采购工作。
3.4.3 需国内订货的部分,应在投料试车1年前提出计划,按总部有关规定开展采购工作;需国内研制或配套生产的,应尽早落实科研或生产单位。
3.4.4 各种化工原材料、润滑油(脂)应妥善贮存、保管,防止损坏、丢失和变质。
3.4.5 各类备品配件应做好分类、建帐、建卡、上架工作,做到帐物相符,严格执行保管和发放制度。
3.4.6 各种随机资料、专用工具和测量仪器的所有权归建设单位,设备安装时施工单位可以借用。在设备开箱检验时,应认真清点、登记、造册,一式3份,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1份、建设单位2份。3.4.7 安全、工业卫生、消防、气防、救护、通讯等器材,要按设计和试车需要配备到岗位;劳动保护用品要按设计和有关规定配发。3.4.8 产品的包装材料、容器、运输设备等,应在联动试车前到位。
3.5 资金准备
3.5.1 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的基础设计概算、投资计划和工程实施进度,编制生产准备费用的资金使用计划。3.5.2 建设单位在编制总体试车方案时,测算单机试车、联动试车和投料试车的费用,编制试车费用计划。3.6 营销准备
3.6.1 建设单位要根据总部的统一安排,建立产品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机构,开展市场调查,收集分析市场信息,制定营销策略。3.6.2 投料试车1年前做好产品预销售,落实产品流向,与用户签订销售意向协议或合同。
3.6.3 编印产品说明书,使用户了解产品质量指标、性能用途、使用和储存方法。产品属于危险化学品的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并办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运输和销售等许可证。
3.7 外部条件准备
3.7.1 建设单位应根据与外部签订的供水、供汽、供电、供氮、供氧、供氢、通讯等协议,按照总体试车方案要求,落实开通时间、使用数量、技术参数等。
3.7.2 建设单位应根据厂外公路、铁路、码头、中转站、防排洪、工业污水、废渣等工程项目进度及时与有关管理部门衔接开通。3.7.3 建设单位应落实劳动安全、消防、环保、工业卫生等各项措施,主动向相关政府部门汇报,办理必要的审批手续,做到试车合规、合法。
3.7.4 建设单位需依托社会的维修维护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及时与依托单位签订协议或合同。4 单机试车及工程中间交接 4.1 工程收尾
4.1.1 在工程安装基本结束时,施工单位应抓收尾、保试车,按照设计和试车要求,合理组织力量,认真清理未完工程和工程尾项,并负责整改消缺。建设单位应抓试车、促收尾,协调、衔接好收尾与试车进度,组织生产人员尽早进入现场,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尽快整改。4.1.2 工程按设计内容安装结束、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由质量监督部门进行工程质量初评,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单位)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按单元和系统,分专业进行“三查四定”(三查:查设计漏项、查施工质量隐患、查未完工程;四定:对检查出的问题定任务、定人员、定措施、定整改时间)。
4.2 单机试车
4.2.1 通用机泵、搅拌机械、驱动装置及与其相关的电气、仪表、计算机等检测、控制、联锁、报警系统,安装结束均要进行试运转的过程称为单机试车(包括大机组空负荷试运转),主要检验设备制造、安装质量和设备性能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4.2.2 除大机组等关键设备以外的转动设备单机试车,由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组织,成立试车小组,由施工单位编制试车方案并实施,设计、供应、监理等单位参加。
4.2.3 单机试车时需要增加的临时设施(如管线、阀门、盲板、过滤网等)由施工单位提出计划,总承包单位(或建设单位)审核,施工单位组织实施。
4.2.4 单机试车所需要的电力、蒸汽、工业水、循环水、脱盐水、仪表风、工业风、氮气、燃料气、润滑油(脂)、物料等由建设单位负责供应。
4.2.5 单机试车过程要及时填写试车记录,单机试车合格后,由总承包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生产、工程管理、监理、施工、设计等人员签字确认。
4.2.6 大机组等关键设备试车应具备以下条件 4.2.6.1 机组安装完毕,质量评定合格。
4.2.6.2 系统管道耐压试验和冷换设备气密试验合格。4.2.6.3 工艺和蒸汽管道吹扫或清洗合格。
4.2.6.4 动设备润滑油、密封油、控制油系统清洗合格。4.2.6.5 安全阀调试合格并已铅封。
4.2.6.6 同试车相关的电气、仪表、计算机等调试联校合格。4.2.6.7 试车所需要的动力、仪表风、循环水、脱盐水及其它介质已到位。
4.2.6.8 试车方案已批准,指挥、操作、保运人员已到位;测试仪表、工具、防护用品、记录表格等准备齐全。4.2.6.9 试车设备与其相连的系统已隔离开。4.2.6.10 试车区域已划定,有关人员凭证进入。
4.2.6.11 试车需要的工程安装资料由施工单位整理完,可提供试车人员借阅。4.2.7 大机组等关键设备的空负荷试车,由建设单位组织,成立试车小组,由施工单位编制试车方案,经过施工、建设、设计、制造厂、监理等单位联合确认。建设单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试车方案、操作方法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方可进行操作。
4.2.8 对需要实物料进行试车的设备,经建设单位同意后,可延至投料试车阶段进行单机试车。
4.2.9 系统清洗、吹扫由建设单位编制方案,施工、建设单位实施;EPC总承包的项目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执行。
4.2.10 系统清洗、吹扫要严把质量关,使用的介质、流量、流速、压力等参数及检验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引进装置应达到外商提供的标准。系统进行吹扫时,严禁不合格的介质进入机泵、换热器、冷箱、塔、反应器等设备,管道上的孔板、流量计、调节阀,测温元件等在化学清洗或吹扫时应予拆除,焊接的阀门要拆掉阀芯或全开。
4.2.11 氧气管道、锅炉、动力蒸汽管道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管道、设备吹扫、清洗应按照有关规范进行特殊处理。吹扫、清洗结束后,由建设单位进行充氮或其他介质保护,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隔离和监护。
4.2.12 系统吹扫必须用氮气时,安排在中间交接之后进行。
4.3 工程中间交接
4.3.1 工程中间交接标志着工程施工安装结束,由单机试车转入联动试车阶段,是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办理工程交接的必要程序。一般按单项或系统工程进行交接,与生产交叉的技术改造项目,可办理单项以下工程的中间交接。中间交接是指装置保管、使用责任的移交,不解除总承包、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应负的责任。工程中间交接后,工程管理部门继续对工程负责,直至竣工验收。
4.3.2 建设单位应组织由总承包、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参加的保运领导班子,统一指挥联动试车和投料试车期间的保运工作。本着“谁安装谁保运”的原则,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定保运合同,并承担费用。
4.3.3 工程中间交接后,对装置要进行封闭化管理。联动试车和投料试车期间,任何施工作业,均由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开具相应的作业票,并配备现场监督人员,没有作业票及现场监护人员不准作业。4.3.4 建设单位机、电、仪维修人员已上岗。4.3.5 工程中间交接应具备的条件 4.3.5.1 工程按设计内容完成施工。4.3.5.2 工程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4.3.5.3 工艺、动力管道的耐压试验完成,系统清洗、吹扫完,保温基本完。
4.3.5.4 静设备无损检验、强度试验、清扫完成;安全附件(安全阀、防爆门等)已调试合格。
4.3.5.5 动设备单机试车合格(需实物料或特殊介质而未试车的除外)。4.3.5.6 大机组空负荷试车完成,机组保护性联锁和报警等自控系统静态调试联校合格。
4.3.5.7 装置电气、仪表、计算机、防毒防火防爆等系统调试联校合格。4.3.5.8 装置区施工临时设施已拆除,工完、料净、场地清,竖向工程施工已完成。
4.3.5.9 对联动试车有影响的“三查四定”项目及设计变更已处理完成,其他未完施工尾项责任、完成时间已明确。4.3.6 工程中间交接的内容
4.3.6.1 按设计内容对工程实物量的核实交接。
4.3.6.2 工程质量资料及有关调试记录的审核验证与交接。4.3.6.3 安装专用工具和剩余随机备件、材料交接。4.3.6.4 工程尾项清理,明确实施方案及完成时间。4.3.6.5 随机技术资料交接。
4.3.7 工程中间交接先由建设单位组织总承包、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按单元工程、分专业进行中间验收,其最后组织总承包、设计、施工、监理、质监单位参加中间交接会议,并分别在工程中间交接协议书及附件上签字。联动试车 5.1 联动试车的条件
5.1.1 联动试车的目的是检验装置设备、管道、阀门、电气、仪表、计算机等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设计与规范的要求。5.1.2 联动试车包括大机组等关键设备负荷试车、烘炉(器)、煮炉,系统的气密、干燥、置换、三剂装填、水运、气运、油运等。一般先从单系统开始,后扩大到几个系统或全装置的联运。5.1.3 联动试车应具备以下条件: 5.1.3.1 单项工程或装置中间交接完毕。
5.1.3.2 由建设单位负责的设备位号、管道介质名称及流向已标识完毕。
5.1.3.3 公用工程已平稳运行。5.1.3.4 岗位责任制已建立。
5.1.3.5 技术人员、班组长、岗位操作人员已经确定,经考试合格并取得上岗证。
5.1.3.6 试车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已印发到个人。5.1.3.7 试车工艺指标已经批准并公布。5.1.3.8 联锁值、报警值已经批准并公布。5.1.3.9 生产记录报表已印制齐全并发到岗位。5.1.3.10 化验室已交付使用。5.1.3.11 通讯系统已畅通。
5.1.3.12 安全卫生、消防设施、气防器材和温感、烟感、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报警、防雷防静电、电视监视、防护设施已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5.1.3.13 岗位尘毒、噪声监测点已确定;按照规范、标准应设置的标识牌和警示标志已到位。5.1.3.14 总承包、设计、监理、制造商、保运队伍已到位。5.1.3.15 建设单位的机、电、仪等维修人员已到位。5.2 联动试车方案
5.2.1 联动试车由建设单位负责编制方案并组织实施,总承包、设计、施工、监理和制造厂商参加。
5.2.2 联动试车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试车目的;试车的组织指挥;试车应具备的条件;试车程序、进度网络图;主要工艺指标、分析指标、联锁值、报警值;开停车及正常操作要点,事故的处理措施;HSE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或)事故预案;试车物料数量与质量要求;试车保运体系。
5.2.3 联动试车前,必须有针对性地组织参加试车人员认真学习方案。
5.3 联动试车实施
5.3.1 系统气密、干燥、置换、三剂装填、烘炉、煮炉由建设单位按设计要求编制方案,并组织实施。
5.3.2 系统干燥、置换应按试车方案进行,检测数据符合标准;经试车负责人审核验收后,做好保护工作。
5.3.3 系统干燥介质一般为干燥的空气、氮气、脱水溶剂。气体露点、溶剂含水值等具体指标应符合工艺规定。
5.3.4 系统置换应根据物料性质,采用相应置换介质。
5.3.5 三剂装填应按照装填方案进行,由专人负责;装填完毕应组织检查,经试车负责人签字后方可封闭。该项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投料试车 6.1 投料试车的条件
6.1.1 投料前必须进行投料试车条件检查。列入总部投料试车计划的炼油化工装置和油气储运设施, 其投料试车条件检查由工程部组织;其他项目由建设单位组织,并填写《中国石化石油化工装置投料试车条件检查确认表》,报工程部备案。
6.1.2 投料试车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心组织,做到条件不具备不开车、程序不清楚不开车、指挥不在场不开车、出现问题不解决不开车。
6.1.3 寒冷地区投料试车应避开严冬季节,确需在冬季投料试车要制定冬季试车特殊方案,落实防冻、防凝措施。
6.2 投料试车应达到的标准
6.2.1 投料试车主要控制点正点到达,连续运行产出合格产品,一次投料试车成功。
6.2.2 不发生重大设备、操作、火灾、爆炸、人身伤亡、环保等事故。6.2.3 安全、环保、消防和工业卫生做到“三同时”,监测指标符合标准。
6.2.4 投料试车后,能够连续运行1个生产周期。6.2.5 做好物料平衡,动态优化试车网络,控制好试车成本。6.3 投料试车方案
6.3.1 投料试车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编制方案并组织实施,设计、施工单位参加。
6.3.2 装置投料试车方案基本内容 6.3.2.1 装置概况及试车目标。6.3.2.2 试车组织与指挥系统。6.3.2.3 试车应具备的条件。
6.3.2.4 试车程序与试车进度及控制点。6.3.2.5 试车负荷与原燃料平衡。
6.3.2.6 试车的水、电、汽、风、氮气平衡。6.3.2.7 工艺技术指标、联锁值、报警值。6.3.2.8 开停车与正常操作要点及事故处理措施。6.3.2.9 环保措施。
6.3.2.10 防火、防爆、防中毒、防窒息等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6.3.2.11 试车保运体系。6.3.2.12 试车难点及对策。
6.3.2.13 试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6.3.2.14 试车成本预算。
6.4 “倒开车”
6.4.1 “倒开车”是指在主装置或主要工序投料前,用外供物料先期将下游装置或后工序的流程打通,待主装置或主要工序投料时即可连续生产。通过“倒开车”,充分暴露下游装置或后工序在工艺、设备和操作方面的问题,及时整改,以保证主装置投料后顺利打通全流程,做到投料试车一次成功,缩短试车时间,降低试车成本。
6.4.2 建设单位在编制试车方案时,应根据装置工艺特点、原料供应的可能,原则采用“倒开车”的方法。6.5 试车队伍
6.5.1 生产装置投料试车,应组成以建设单位为主,总承包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开车队以及专家组参加的试车队伍。6.5.2 建设单位在投料试车期间,应建立统一的试车指挥系统,负责组织指挥试车工作。
6.5.3 建设单位在投料试车期间,应根据装置技术难易程度,聘请试车专家,分析试车的技术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
6.5.4 设计单位应派出以设计总代表为首的现场服务组,处理试车中发现的设计问题。
6.5.5 建设单位应提前落实开车队及国外专家到现场的人员和时间。在试车中认真汲取专家意见,充分发挥专家技术把关和技术指导的作用。
6.5.6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聘请专家组和开车队 6.5.7 建立保运体系,负责试车保运工作。6.6 试车总结
6.6.1 建设单位要做好试车各阶段(生产准备,单机试车,系统清洗、吹扫、气密,系统置换、干燥,联动试车,投料试车等)各种原始数据的记录和积累。
6.6.2 建设单位在投料试车结束半年内,在对原始记录整理、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试车总结(包括总体试车总结和分装置试车总结),及时上报工程部备案。
6.6.3 试车总结重点包括下列内容:各项生产准备工作;试车实际步骤与进度;试车实际网络与原计划网络的对比图;开停车事故统计分析;试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对策;试车成本分析;试车的经验与教训;意见及建议。7 生产考核
7.1 生产考核是指投料试车产出合格产品后,对装置进行生产能力、工艺指标、环保指标、产品质量、设备性能、自控水平、消耗定额等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全面考核。
7.2 总部重点工程项目生产考核应在投料试车产出合格产品后6个月内完成,其他限上工程项目在3个月内完成。
7.3 生产考核由建设单位组织,总承包、设计单位参加。必要时,科研单位也参加。
7.4 建设单位应会同设计、科研单位做好以下生产考核准备工作: 7.4.1 组成以建设单位为主,设计、科研等单位参加的生产考核工作组,编制考核方案,全面安排考核工作。
7.4.2 研究和熟悉考核资料,确定计算公式、基础数据。7.4.3 查找可能影响考核的隐患和问题。7.4.4 校正考核所需的计量仪表和分析仪器。7.4.5 准备好考核记录表格。
7.5 生产考核应在装置满负荷或高负荷持续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并具备下列条件:
7.5.1 影响生产考核的问题已经解决。
7.5.2 设备运行正常,备用设备处于良好待用状态。7.5.3 自动控制仪表、在线分析仪表、联锁已投入使用。7.5.4 分析化验的采样点、分析频次及方法已经确认。
7.5.5 原料、燃料、化学药品、润滑油(脂)、备品配件等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储备量能满足考核的需要。
7.5.6 公用工程运行稳定并能满足生产考核的参数要求。
7.5.7 上、下游装置的物料衔接已落实,产品、副产品等出厂渠道已畅通。
7.6 生产考核内容 7.6.1 装置生产能力。
7.6.2 原料、燃料及动力消耗。7.6.3 主要工艺指标。7.6.4 产品质量。
7.6.5 自控仪表、在线分析仪表和联锁投用情况。7.6.6 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7.6.7 “三废”排放达标情况。
7.6.8 环境噪声强度和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浓度。7.6.9 设计和合同上规定要考核的其他项目。7.7 生产考核的时间一般规定为72小时。
7.8 生产考核结束后,由建设单位编写考核评价报告,参加 生产考核的各单位签字确认。
7.9 生产考核遗留问题的处理:
7.9.1 生产考核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由建设(生产)单位与总承包、设计、科研单位共同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协商解决,一般不再重新组织考核;达不成协议时,应报上级有关部门裁决或重新确定考核日期,重新考核以1次为限。
7.9.2 引进装置考核达不到合同保证值时,应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执行,并载入考核协议书附件,明确解决办法和期限。
7.10 生产考核结束后,建设单位应对生产考核的原始记录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按装置或项目写出生产考核总结,并报总部工程部备案。8 检查与监督
生产准备与试车纳入总部项目管理考核。9 附件
9.1 《生产准备工作纲要》编制提纲 9.2 《总体试车方案》编制提纲 9.3 投料试车应具备的条件 9.4 组建专家组和开车队的要求 附件9.1:
《生产准备工作纲要》编制提纲 1 组织准备
按照《中国石化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管理规定》3.1款要求编写。2 人员准备
2.1 根据审批的定员,编制劳动力配备总计划和计划;人员类别、来源、素质要求;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调配到岗时间。
2.2 人员培训。人员培训的组织与管理。人员培训方法与步骤:一般按基础知识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对口装置(厂)和出国实习、参加单机试车和联动试车、现场练兵、计算机仿真培训等阶段进行。培训单位的选择及时间安排。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的培训。各培训阶段及各类人员培训的考试、考核。编制人员培训总网络计划及阶段计划。技术准备
3.1 技术资料、图纸、操作手册的翻译编印。3.2 编制各种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3.3 编制各类综合性技术资料。3.4 编制企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3.5 编制大机组试车和系统干燥、置换、三剂装填、系统吹 扫、气密及化学清洗等方案。3.6 编制储运、公用工程、自备发电机组、热电站、锅炉、消防等试车方案。
3.7 编制总体试车、装置联动试车、投料试车、生产考核方案。3.8 计算机仿真培训技术准备。
3.9 国内外技术资料编制(翻译)出版计划。3.10 各种试车方案的编制计划。3.11 技术准备总体网络计划。
物资准备
4.1 主要原料、燃料及试车物料。
4.2 辅助材料、三剂、化学药品。润滑油(脂)。4.3 备品配件国内外订货计划。
4.4 三剂,化学药品,标准样气,润滑油(脂)国内配套情况。4.5 生产专用工具、工器具、阀门、垫片、螺栓、盲板。4.6 安全卫生、消防、气防、救护器材、劳动保护等。4.7 生产记录、办公及生活用品。4.8 通讯器材,包装材料。4.9 其他物资。
资金准备
5.1 编制生产准备资金计划,列入工程建设项目计划之中。5.2 编制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投料试车3个阶段的费用计划,编制
投料试车当年成本控制计划。5.3 编制各阶段的流动资金计划。营销准备
6.1 调查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使用情况,收集市场信息,研究销售策略。
6.2 营销体制及责任制。
6.3 召开用户座谈会,宣传介绍企业产品质量、性能、使用方法。6.4 落实产品流向,公路、铁路、水路运输方式。6.5 编印产品说明书,介绍产品质量、性能。7 外部条件准备
7.1 落实外部供给的电力、水源、蒸汽等动力的联网及供给时间。7.2 厂外道路、雨排水、工业污水等工程的接通。7.3 外部电信与内部电信联网开通时间。
7.4 铁路、码头、中转站、物料互供管廊等工程衔接。
7.5 劳动安全、消防、工业卫生、环境保护、锅炉、压力容器、吊车、电梯等特种设备的申报、审批、取证。
7.6 落实依托社会的机电仪维护力量及公共服务设施。
生产准备统筹网络计划 将生产准备7项内容及大机组试车、系统吹扫、气密、干燥、置换、三剂装填、联动试车、“倒开车”、投料试车等方面,按年、季、月绘制出主要控制点,并纳入项目总体统筹控制计划之中。附件9.2:
《总体试车方案》编制提纲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要说明,附总流程图,改造项目附改造前总流程图或上一实际总流程图。
2.生产装置、公用工程的规模、工艺流程简要说明及建设情况。3.原料、燃料、动力供应及产品流向。
二、总体试车方案的编制依据与编制原则
三、试车的指导思想和应达到的标准
四、试车应具备的条件
五、试车的组织与指挥系统:试车组织机构与指挥;技术顾问组和开车队;试车保运体系。
六、试车方案与进度:公用工程投用、单机试车、联动试车和投料试车方案简介。试车进度的安排原则、试车进度、投料与产出合格产品的时间。试车程序、主要控制点、装置考核与试生产时间安排。试车统筹进度关联图。
七、物料平衡 1.投料试车的负荷。
2.主要原料消耗计划指标与设计值(或合同保证值)的对比。3.物料平衡表:主要产品产量汇总表;主要原料消耗指标表;投料试车运行状态表;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物料投入产出图。
八、燃料、动力平衡
1.燃料、水、电、汽、风、氮气的平衡。
2.附表:燃料平衡表、用电计划表、热负荷表、蒸汽用量平衡表、用水平衡表、氮气平衡表、其它。
九、环境保护
环保监测及“三废”处理;“三废”处理的措施、方法及标准;“三废”排放及处理一览表。
十、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写。
十一、试车的难点及对策
试车程序、“倒开车”、装置负荷、物料平衡等方面的难点分析及相应的对策。
十二、试车费用测算
1.试车费用测算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在试车期间的费用核算,时间为从单机试车至产出合格产品。
2.试车费用包括单机试车消耗的电力、蒸汽、工业水、循环水、脱盐水、仪表风、工业风、润滑油(脂)等费用;联动试车与投料试车期间能源和物料费用、人工费用、保运费用、试车期间易耗配件费用、临时管道和临时措施费用等。
3.优化试车方案、制定减少试车费用的措施。
十三、其它需要说明和解决的问题
附件9.3:
投料试车应具备的条件 取得政府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试车方案备案告知书。工程已办理中间交接手续。“三查四定”的问题整改消缺完毕,遗留尾项已处理完。影响投料的设计变更项目已施工完。装置区施工用临时设施已全部拆除;现场清洁、无杂物、无障碍。设备位号和管道介质名称、流向标示齐全。系统吹扫、清洗完。3 联动试车已完成
3.1 干燥、置换、三剂装填、计算机仪表联校等已完成并经确认。3.2 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3.3 在线分析仪表、仪器经调试具备使用条件、工业空调已投用。3.4 仪表、计算机的检测、控制、联锁、报警系统调校完毕,防雷防静电设施准确可靠。
3.5 现场消防、气防器材及岗位工器具已配齐。3.6 联动试车暴露出的问题已经整改完。4 人员培训已完成
4.1 国内外同类装置培训、实习已结束。
4.2 已进行岗位练兵、模拟练兵、反事故练兵,达到“三懂六会”(三懂:懂原理、懂结构、懂方案规程;六会:会识图、会操作、会维护、会计算、会联系、会排除故障),提高“六种能力”(思维能力,操作、作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反事故能力,自我保护救护能力,自我约束能力)。
4.3 各工种人员经考试合格,已取得上岗证(部分工种需要取得当地政府部门资格证)。
4.4 已汇编国内外同类装置事故案例,并组织学习,对本装置试车以来的事故和事故苗头本着“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和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已进行分析总结,汲取教训。5 各项生产管理制度已落实
5.1 岗位分工明确,班组生产作业制度已建立。
5.2 各级试车指挥系统已落实,指挥人员已上岗值班,并建立例会制度。
5.3 各级生产调度制度已建立。
5.4 岗位责任、巡回检查、交接班等相关制度已建立。
5.5 已做到各种指令、信息传递文字化,原始记录数据表格化。6 投料试车各种方案已落实
6.1 经批准的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规程、操作法、投料试车方案等已经人手一册,已组织生产人员学习并掌握。
6.2 每一试车步骤都有书面方案,从指挥到操作人员均已掌握。6.3 已实行“看板”或“上墙”管理。6.4 已进行试车方案交底、学习、讨论。6.5 事故处理预案已经制定并已经过演练。7 保运工作已落实 7.1 保运的范围、责任已划分。7.2 保运队伍已组成。
7.3 保运人员已经上岗并佩戴标志。7.4 保运装备、工器具已落实。
7.5 保运值班地点已落实并挂牌,实行24小时值班。7.6 保运后备人员已落实。
7.7 物资供应服务到现场,实行24小时值班。7.8 机、电、仪修人员已上岗。
7.9 依托社会的机电仪维修力量已签订合同。8 供排水系统已正常运行
8.1 水网压力、流量、水质符合工艺要求,供水稳定。8.2 循环水系统预膜已合格、运行稳定。
8.3 化学水、消防水、冷凝水、排水系统均已投用,运行可靠。9 供电系统已平稳运行
9.1 已实现双电源、双回路供电。9.2 仪表电源稳定运行。
9.3 应急电源已落实,事故发电机处于良好备用状态。9.4 电力调度人员已上岗值班。
9.5 供电线路维护已经落实,人员开始倒班巡线。10 蒸汽系统已平稳供给
10.1 蒸汽系统已按压力等级运行正常,参数稳定。10.2 无跑、冒、滴、漏,保温良好。11 供氮、供风系统已运行正常
11.1 工业风、仪表风、氮气系统运行正常 11.2 压力、流量、露点等参数合格。化工原材料、润滑油(脂)准备齐全
12.1 化工原材料、润滑油(脂)已全部到货并检验合格。12.2 三剂装填完毕。
12.3 润滑油三级过滤制度已落实,设备润滑点已明确。
备品配件齐全
13.1 备品配件可满足试车需要,已上架,帐物相符。
13.2 库房已建立昼夜值班制度,保管人员熟悉库内物资规格、数量、存入地点,出库及时准确。通讯联络系统运行可靠。指挥系统通讯畅通 14.1 岗位、直通电话已开通好用。
14.2 调度、火警、急救电话可靠好用;无线电话、报话机呼叫清晰。15 物料贮存系统已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15.1 原料、燃料、中间产品、产品贮罐均已吹扫、试压、气密、标定、干燥、氮封完。
15.2 机泵、管线联动试车完,处于良好待用状态。15.3 贮罐防静电、防雷设施完好。15.4 贮罐的呼吸阀、安全阀已调试合格。
15.5 贮罐位号、管线介质名称与流向标示完成,罐区防火有明显标志。运销系统已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16.1 铁路、公路、码头及管道输送系统已建成投用。
16.2 原料、燃料、中间产品、产品交接的质量、数量、方式等制度已经落实。
16.3 不合格品处理手段已落实。
16.4 产品包装设施已用实物料试车,包装材料齐全;产品销售和运输手段已落实。
16.5 产品出厂检验、装车、运输已落实。17 安全、消防、急救系统已完善
17.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程、台帐齐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人员经安全教育后取证上岗。
17.2 动火制度、禁烟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已建立并公布。
17.3 道路通行标志、防辐射标志及其他警示标志齐全。
17.4 消防巡检制度、消防车现场管理制度已制定,消防作战方案已落实,消防道路已畅通,并进行过消防演习。17.5 岗位消防器材、护具已备齐,人人会用。
17.6 气体防护、救护措施已落实,制定气防预案并演习。17.7 现场人员劳保用品穿戴符合要求,职工急救常识已经普及。17.8 生产装置、罐区的消防泡沫站、汽幕、水幕、喷淋以及烟火报警器、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监测器已投用,完好率达到100%。17.9 安全阀试压、调校、定压、铅封完。
17.10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吊车、电梯已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投料试车之前完成取证工作。
17.11 盲板管理已有专人负责,进行动态管理,设有台帐,现场挂牌。17.12 现场急救站已建立,并备有救护车等,实行24小时值班。生产调度系统已正常运行
18.1 调度体系已建立,各专业调度人员已配齐并考核上岗。18.2 试车调度工作的正常秩序已形成,调度例会制度已建立。18.3 调度人员已熟悉各种物料输送方案,厂际、装置间互供物料关系明确且管线已开通。
18.4 试车期间的原料、燃料、产品、副产品及动力平衡等均已纳入调度系统的正常管理之中。环保工作达到“三同时”
19.1 生产装置“三废”预处理设施已建成投用。19.2 “三废”处理装置已建成投用。
19.3 环境监测所需的仪器、化学药品已备齐,分析规程及 报表已准备完。
19.4 环保管理制度、各装置环保控制指标、采样点及分析 频率等经批准公布执行。化验分析准备工作已就绪
20.1 中化室、分析室已建立正常分析检验制度。20.2 化验分析项目、频率、方法已确定。20.3 仪器调试完,试剂已备齐。20.4 分析人员已持证上岗。
20.5 采样点已确定,采样器具、采样责任已落实。20.6 模拟采样、模拟分析已进行。现场保卫已落实
21.1 现场保卫的组织、人员、交通工具等已落实。21.2 入厂制度、控制室等要害部门保卫制度已制定。21.3 与地方联防的措施已落实并发布公告。22 生活后勤服务已落实
22.1 职工通勤车满足试车倒班和节假日加班需要,安全正点。22.2 食堂实行24小时值班,并做到送饭到现场。22.3 倒班宿舍管理已正常化。22.4 清洁卫生责任制已落实。23 开车队和专家组已到位
23.1 开车队和专家组已按计划到齐。
23.2 开车队和专家组人员的办公地点、交通、食宿等已安排就绪。23.3 外国专家现场翻译已配好。
23.4 投料试车方案已得到专家组的确认,开车队人员的建 议已充分发表。
附件9.4: 专家组和开车队
石油化工装置投料试车一般应组织专家组和开车队协助建设单位开车。专家组和开车队人员在试车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协助做好试车工作。在投料试车半年以前,由建设单位向工程部提出关于拟聘请的专家名单和开车队人数、专业、对口企业、装置名称及工作时间的报告,工程部与派出单位协调后通知双方。专家组、开车队、工程质量检查和投料试车条件检查人员现场待遇 4.1 工资、奖金及其它福利待遇,仍由派出单位负责。4.2 往返交通费用由建设单位负责。
4.3 建设单位提供食宿和紧急疾病的医疗和保险,以及必要的技术资料、办公用品、劳动保护用品和生活用品。
4.4 开车队人员在现场补助标准由建设单位按每人每日200元发放。专家组、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和投料试车条件检查人员在现场补助标准由建设单位按每人每日300元发放。4.5 现场补助费从建设项目管理费用中支出。
4.6 开车队与专家组工作结束后,建设单位将开车队与专家组成员的姓名、职务、工种、单位等个人基本情况和现场工作情况报工程部备案。
主题词:印发 项目 试车 规定 通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办公厅 2011年10月8日印发
第五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土地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土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土地资产关系,合理配置土地资产,加强土地资产监管,确保授权经营土地保值增值,促进集团公司资本运营和生产经营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法》、《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关于改革土地估价结果确认和土地资产处置审批办法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必须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合理使用土地,提高土地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
第三条 集团公司范围内逐步规范土地资产关系,显化土地资产价值,明确土地资产权益。
第四条 企业重组改制、投资联营、收购兼并等资本运营活动,必须依据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涉及的土地使用权,做好土地权属变更登记工作。
第五条 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土地登记的规定,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办理并保存好土地使用权证;对从其他单位或个人承租的土地,办理并保存好他项权利证书。
第六条 集团公司作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对集团公司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范围内的土地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
第七条 集团公司土地管理实行“集团公司总部和企业本部两级管理”的体制。
集团公司指导、协调、监督集团公司范围内土地管理、土地资产运营和建设用地,研究决定资产运营和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向国家承担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企业依据国家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的土地经营运作要求,开展土地资产的具体运营和日常管理。
第八条 土地管理实行统一对外的原则,由集团公司统一对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企业的土地征用、临时用地、地籍、土地使用权权属管理等应一个口当地政府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总部有关土地业务由集团公司代管,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与存续企业的土地业务通过代管方式实现一个口对当地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原则上,股份公司油田、炼油化工分(子)公司的土地业务由存续企业代管,省区市石油公司存续企业的土地业务由股份公司石油公司代管。
第二章
土地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能
第九条 集团公司和企业要重视与加强土地管理,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岗位负责土地管理工作。集团公司土地管理机构设在企业重组改制办公室。集团公司全资、控股的油田、炼化企业以及省级销售企业应在本部设立专门的土地管理机构,其他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立专门的土地管理机构,也可不设立专门的土地管理机构,但必须明确、落实承担土地管理职能的部门,设立相应的土地管理岗位。
第十条 集团公司土地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指导、监督企业学习和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国家的关规定及时办理土地使用权证,维护集团公司的土地资产合法权益;
(二)拟定集团公司内部土地管理制度,经集团公司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和;
(三)拟定关系集团公司全局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及重大土地资产运营方案,经集团公司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
(四)协助有关方面处理企业之间的土地权属争议;
(五)指导、组织开展土地评估工作,审查企业在重组改制及资产经营中土地估价结果和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并办理相关手续;
(六)会同总部有关部门审查、汇总、上报集团公司企业建设用地规划、计划,协助企业办理建设用地手续;
(七)负责集团公司土地统计、信息工作;
(八)组织评价、考核集团公司范围内土地资产保值增值;
(九)组织开展集团公司范围内的土地管理业务培训;
(十)负责与国家有关部门的联络,协调企业与地方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
第十一条 企业土地管理机构或岗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指导本企业内部各单位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国家及所在地各级政府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
(二)负责编制及申报本企业建设用地规划、计划,申办建设用地手续;
(三)负责依法申办土地登记,维护本企业用地权益;
(四)负责办理本企业在重组改制及资产经营中土地评估、土地使用权处置等工作;
(五)组织本企业依法用地的自监自察,制止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六)负责调解、处理本企业内部的用地争议;
(七)协助有关方面处理本企业与周边单位及个人的用地争议;
(八)负责与所在地各级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络;
(九)负责有关土地的统计、档案、土地权证保管等基础性管理工作;
(十)负责本企业土地资产保值增值的评价、考核。
第十二条 企业要加强土地管理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土地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集团公司每年统一组织1-2次土地管理业务训,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土地管理业务培训。
第三章
土地使用权管理和监督
第十三条 企业重组改制、投资联营等涉及处置原有划拨土地使用楷的,必须经集团公司审查同意,需经国家批准的报有批准权的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 严禁将授权经营土地使用权转让集团公司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以外的组织或个人。如确需转让,必须报集团公司同意并经国家批准后,到当地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五条 企业依法转让非授权经营土地使用权,用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联营,出租土地使用权,一次性超过10000平方米(含10000平方米),必须报集团公司审批。
第十六条 企业要严格按照土地登记所确定的位置、面积、用途和性质使用土地,不得随变更。如需变更,应按有关规定和程序申请批准后,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七条 企业负责办理拥有使用权的土地登记,做好地籍和权属管理工作,接受当地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土地监察和土地证书查验。
第十八条 企业负责解决所占用土地的权属争议,一些特别重大的土地权属争议应及时向集团公司报告,集团公司给予指导、协助。
集团公司企业之间协商解决不了的土地权属争议,由集团公司配合有关方面解决。
企业合法出租的土地,在出租期内出现土地权属争议,影响承租方在土地租赁合同约定使用权利的,由出租方负责尽快解决,承租方应积极给予协助、配合。第十九条 集团公司土地管理机构每年定期不定期对企业的土地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检查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一)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
(二)企业是否按照土地登记确定的位置、面积、用途有效使用土地等情况;
(三)重组改制中的土地使用权处置、土地使用权转让、租赁、作价出资等土地资产运营情况;
(四)授权经营土地保值增值情况;
(五)土地权属管理状况;
(六)土地收入及土地税、费交纳情况;
(七)建设用地状况;
(八)土地统计、资料保管等基础性管理工作;
(九)土地管理队伍建设状况;
第二十条 企业每年或年初向集团公司土地管理机构专题、全面汇报一次土地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集团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对土地管理工作进行考评,对土地管理先进企业和个人以不同形式给予表彰奖励。
第四章
土地使用权处置
第二十二条 集团公司范围内重组改制、投资联营等涉及的土地使用权,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处置,包括:
(一)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用部分法人财产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
(二)企业用部分法人财产与外商共同投资设立中外合资企业;
(三)企业用原划拨土地作价投入或与他方联营;
(四)设立股份合作企业;
(五)转让、购买地面上的实物资产;
(六)整体租赁或租赁部分房屋、建筑物等实物资产。
第二十三条 对重组改制、投产联营等涉及的划拨土地,主要采取授权经营、保留划拨用地、经批准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等方式进行处置。
第二十四条 在划拨土地权处置中,涉及的土地需要改变原有用途,而改变后的用途不属于国家划拨供地和授权经营范围,必须通过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使用土地的,以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处置。
第二十五条 企业所属的集体企业、改制企业设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使用的原划拨土地,应根据其业务性质,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土地资产处置并办理相关用地手续。
第二十六条 改制设立为集团公司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申请在改制的同时对涉及的原有划拨土地进行处置,也可继续以原划拨方式使用土地,但必须在公司设立后的5年内完成对原有划拨土地的处置。
第二十七条 重组改制、投资联营中涉及的出让土地,根据具体方案,按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处置:
(一)以出让土地上的房屋、建筑物等实物资产作价入股,出让土地使用权相应作价入股,所折股份由原出让土地使用权持有,作价投入后出让土地使用权变更由投产方持有。
(二)以出让土地上的房屋、建筑物等实物资产出租或联营,出让土地使用权相应出租或联营,出让土地使用权由原持人持有。
(三)以出让土地上的房屋、建筑物等实物资产出售或作价投入的情况下,可将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地面资产受让方,转让后出让土地变更由受让持有。
第二十八条 企业将出让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或转让,持作价入股证明或土地转让合同等文件,到当地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企业租赁出让土地使用权,由出租方和承租方持土地租赁合同等有关证明到当地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土地租赁登记。
第二十九条 企业在重组改制、投资联营涉及处置已授权经营土地,必须报经集团公司批准。
第三十条 企业在重组改制、投资联营等活动中,拟以有偿使用方式(补交出让金为出让用地和向政府直接承租)处置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报经集团公司批准的。待集团公司批准后,直接到当地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手续。
第五章
土地评估管理
第三十一条 在重组改制、投资联营和土地资产运作中,以下情形需进行土地评估:
(一)除保留划拨用地的方式外,处置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包括(1)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3)向政府承租国有土地(4)授权经营。
(二)对已授权经营土地再进行作价出资(入股)转让、租赁等处置。
用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转让、租赁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以及抵押土地使用权等,根据情况和需要,必要时也要进行评估。
第三十二条 土地评估在集团公司土地管理部门组织指导下进行。
第三十三条 土地评估必须委托具有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认证的土地评估资格机构进行,在境内外上市、与外商合资,必须由具有A级土地评估资格的机构进行地价评估。
第三十四条 国务院、国家有关部门和集团公司审批的项目进行土地评估的,由集团公司总部确定土地评估机构。企业审批的项目需进行土地评估的,由企业确定土地评估机构,报集团公司核准。
第三十五条 土地评估及相关费用原则上由签定委托土地评估合同的委托方支付。属于涉及集团公司较大范围且集团公司统一组织运作的重大项目的土地评估,由集团公司统一签定委托全同并支付评估及相关费用,其它项目涉及的土地评估,由企业或其他有关单位签定委托合同并支付评估及相关费用。
第三十六条 土地评估中发生土地登记费用,视不同情况,由土地评估委托或待评土地使用权实际拥有者承担。
第三十七条 以国家授权经营方式配置土地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需要进行土地评估的项目的经济行为得到有关方面的正式批准后,向集团公司申请进行土地评估。申请文件内容至少包括:
(1)项目(方案)依据;
(2)土地使用权处置总体方案;
(3)确定土地评估基准日的初步意见。
(二)集团公司着重对土地评估基准日和土地使用权处置方式进行预先审核。经集团公司审核同意后向有关部门申请对授权经营方式进行核准。
(三)有关部门核准以授权经营方式处置后,正式聘请评估机构,开展土地评估工作。
(四)土地评估完成后,企业向土地所在地市、县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初审,由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权属状况、地价水平进行审查并出具意见。初审申请文件和材料至少包括:
(1)宗地的《土地估价报告》、《土地估价技术报告》;(2)待估宗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或土地权属证明和宗地地籍图;
(3)企业报当地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对估价土地权属状况和地价水平进行初审的请示;
(4)企业申请集团公司报请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文件;
(5)企业进行重组改制或建立合资合作公司的资产重组方案。
(六)集团公司根据有关,报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以授权经营方式配置土地。
(七)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授权经营后,集团公司具体配置方式通知企业,企业据此办理有关手续。
第六章 收购、兼并的土地处置和管理
第三十八条
企业收购、兼并其他企业或单位,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审查确认其土地使用权类型及其合法性,妥善处理被收购、兼并方原有的土地。
第三十九条 企业收购其他企业或单位的股权,如收购后被收购方仍作为独立法人存在,被收购方拥有合法土地使用权证手续的土地不作处置。
如果收购后被收购方改变了名称,应到当地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名称变更登记。
第四十条 如兼并(吸收或新设合并)后取消被兼并方的法人资格,被兼并方作为本企业的一部分或与本企业组建的企业法人,需对兼并方原合法使用的土地按以下情形进行处置:
(一)属于国有企业性质的集团公司全资企业收购、兼并其他企业,如被兼并方使用的土地为自己拥有使用权的划拨土地(自己为国有土地使用证土地使用权持有人),且兼并后的企业仍属国有工业生产企业的,兼并后可以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被兼并方的土地,但必须在被兼并后5年内完成土地使用权处置手续。
(二)企业兼并其他企业,虽然被兼并方使用的土地为自己拥有的划拨土地,但兼并后的企业不属于国有工业生产企业,且用地不属于国家划拨供地目录范围的,应以出让方式或向政府直接租赁方式获得被兼并方的土地使用权,在确定兼并资金数额后时必须考虑补交土地出让金的数额。
(三)企业兼并其他企业,如被兼并方使用的土地为自己拥有的出让土地,应到当地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其土地使用权变更由兼并后的企业持有。如因兼并后改变土地用途而引起调整土地出让金增加支出,由兼并方和出售方协商解决,事先在确定兼并资金数额时应一并考虑。
(四)企业兼并其他企业,如被兼并方使用的土地为向第三方租入的出让土地,可由兼并后的企业向原第三方继续租用,或者与第三方协商,由原第三方向兼并后的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
第四十一条 收购(购买)其他企业的厂房、装置、生产线等部分实物资产涉及的土地,按第四十条处理。
第四十二条 如拟被收购、兼并的企业使用的土地为租赁的划拨土地、他人用划拨土地联营或作价入股、租用集体土地或土地权属不清等,应在其办理了使用土地的合法手续或土地确权后再予以收购、兼并。
第四十三条 需集团公司批准的重大收购、兼并项目,必须将被收购的有关土地详细情况(用地宗地数、面积、土地使用权类型、土地用途、使用年期、使用权持有人等)和土地处置方案报集团公司土地管理机构审批。
第七章
建设用地管理
第四十四条 企业应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结合本单位生产建设长远规划,制定本单位生产建设胜地规划,经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审定、政府土地行政主管批准后,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四十五条 企业应依据已经批准的生产建设用地规划和生产建设计划,制定本单位生产建设用地计划,于每年9月30日前将下一的土地利用计划上报集团公司,经集团公司审定同意后,由集团公司汇总报国土资源部,同时由企业将自己下一的土地利用计划报所在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经国家批准后执行。
对国务院或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重大建设项目或涉及多个省级行政区的建设项目的用地计划,在汇总报国土资源部的同时,由集团公司分别直接报涉及到的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十六条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由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用地立项批准后、报项目可行性形究报告前报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用地审批。
第四十七条 列入国家划拨供地目录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及配套、辅助设施建设用地以及公益事业用地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未列入国家划拨供地目录的建设项目用地以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
第四十八条 企业建设用地必须依据本企业基本建设计划和建设用地计划,按照国家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县级以上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同时办理相关用地手续。
建设项目临时用地,由企业持有关文件向县级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临时用地申请,并办理临时用地手续。
第四十九条 各项目骼地必须按照国家及行业建设用地标准使用土地,不得超定额用地。
企业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各种税费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核定建设用地费用定额标准,并对建设用地费用进行考核奖惩,第五十条 钻井及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可先按临时用地办理,油(汽、水)井待出油(气、水)后再办理征用手续。
需要国务院批准的大型建设项目用地及需要变更建设用地计划的建设用地项目,必须上报集团公司统筹协调。
第五十一条 建设用地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土地登记手续,以切实保障企业用合法权益。
第五十二条 企业必须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建设用地,不得擅自改变,如确需改变,必须报原批准单位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八章 土地资产价值管理
第五十三条 集团公司范围内占用的未处置的存量划拨土地的财务处理,在国家出台新的规定前,仍维持原有财务财务处理方式。
第五十四条 对授权经营土地,根据国家批准的处置方式,按照作价金额转增集团公司的国家资本金。集团公司将授权经营土地使用作价投入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后,接受土地资产投资的企业相应增加集团公司的出资资本。企业用集团公司作价投入的授权经营土地再进行作价出资,按作价金额增加出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出资资本。
用土地使用权作价投资,按照投资方案和国家有关规定,如需要将土地使用权作价按一定比例折股的,折股部分的价值计入注册资本(股本或实收资本),其余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第五十五条 购买国有出让土地、出售国有出让土地、用国有出让土地作价入股、联营,按国家有关规定或通行方式进行财务处理。
第五十六条 用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形成的长期投资(股权)由出资者持有,并由其享受该项投资收益。
第五十七条 依法用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应依据土地评估或公平合理的市场价确定转让金额和租金。
用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转让土地使用权,需改变土地用途而引起调整土地出让金增加的支出,根据转让价格构成,由转让方和受让方协商解决。
确定土地租金,不仅要依据地价、出租年限、还原利率,而且还必须考虑出租土地交纳有关税费等运营管理成本,使土地租金收入能够弥补出租土地的运营管理成本,出租土地资产能够真正实现保值增值。
第五十八条 集团公司范围内依法出租土地的土地租金收入原则上由出租人(土地使用权持有人)享有。但在特定情况下或必要时,由集团公司集中收取并支配授权经营土地租金收入。
第五十九条 征用土地发生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需要交纳的耕地占用税费,由直接征用土地的法人单位(征用后拥有土地使用权的法人单位)交纳,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或通行方式进行财务处理。
第六十条 办理土地登记等发生的税费由土地使用权持有人交纳。
第六十一条 办理土地他项权利手续所发生的费用,依据有关规定,由土地使用权人和他项权利人分别承担或双方共同承担。
第六十二条 不论的自有土地,还是用于出租的土地,应交纳的土地使用税由土地使用权直接持有人(土地使用权说不上标明的土地使用者)交纳。
第六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变现收入,原则上由变现前土地使用权持有人享有,但在特定情况下和必要时,集团公司全资企业的土地变现收入可通过冲减权益等方式由集团公司全部或部分调用。
第九章 土地统计信息系统管理
第六十四条 企业必须重视做好土地管理、土地资产运营的基础工作,加强土地统计信息管理。
第六十五条 企业应将土地统计信息作为本单位整个统计信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国家和集团公司对土地管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日常的土地统计制度和完整的土地相关基础资料档案及统计台帐,对本单位占用土地数量(宗地数、面积)、土地资产运营管理成本以及新增用地数量、费用等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分析。
第六十六条 集团公司制订统一的土地统计信息指标体系,建立集团公司土地统计报表,企业可在集团公司制订的指标外,结合自身实际,自行增补统计指标。
第六十七条 集团公司统一组织,建立集团公司土地统计信息管理系统。
第六十八条 集团公司实行敏年一次的土地统计 制度。各企业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于每年3月15日前截止到上年末的土地统计报表上报集团公司土地管理机构。
第六十九条 企业应为土地统计信息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第十章
附 则
第七十条 本办法中所称的存续企业是指集团公司重组改制中将主业资产分离进入股份公司后继续经营剩余业务的原企业。
第七十一条 本办法与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符的,以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准。
第七十二条 本办法中所称的企业,是指集团公司全资企业、控股企业,集团公司全资和控股的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也执行本办法。
第七十三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企业重组改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七十四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